企业信用的缺失及治理

2024-09-03

企业信用的缺失及治理(精选五篇)

企业信用的缺失及治理 篇1

一、小微企业信用缺失的成因

小微企业信用缺失对企业的影响在于影响企业发展融资, 影响上下游供应商、客户对企业的信誉的认可, 影响了消费者对企业商品的信赖。因此最终导致小微企业生存的艰难。

(一) 社会信用监督机制不健全

对企业来说, 一次不守信用或承诺带给企业的损失远远小于企业从中获得的利益。企业最终是以追逐经济利益为最大目标的, 没有健全的信用监督机制, 企业更加盲目追求短期利益。同时, 由于没有完善的信用监督机制, 信用良好的企业在竞争中是处于不利环境的。小微企业在企业资源方面优势不明显, 就更容易放弃企业信誉走捷径。

(二) 小微企业缺乏长期发展目标

国内现在的小微企业大多以私营企业为主。私营企业主经营目光短浅, 政策上对私营小企业缺乏产权保护, 一些企业主在赚取一定财富后不是想着怎么把企业做得更好, 而是把时间和经历花在打通社会关系方面。一个重视企业信用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有着远大而长期发展目标的企业。

(三) 政府行为不规范

受传统经济习惯的影响, 政府的管理还有或多或少的不规范性。一方面, 政府对市场的过多干预, 国企在很多方面享有一些特色政策。从整个市场竞争的角度来说, 对私企尤其是微小企业是不公平的。另一方面, 国内现在的企业登记的资质审查管理比较松散, 一些没有微小企业根本就没有达到企业登记的资产要求。因此在承担信用能力不高, 最终导致信用低下。

二、小微企业信用缺失的治理对策

提高小微企业的信用水平, 对微小企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同时, 对提高整个社会经济的信用水平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一) 完善社会信用监督机制

完善社会信用监督机制是一项有战略意义的重要改革。从长远发展的目标来看, 要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方向的转变, 必须有一大批信用良好的企业作为支撑。完善社会信用监督机制可以从法律上保护信用良好的企业, 使信用良好的企业获得更多社会资源。同时, 企业为了自身利益, 也必须顾虑到不遵守信用带给企业的巨大损失。信用监督机制应包括公平的企业信用信息收集, 企业信用信息发布的, 企业信用信息监管反馈等内容。通过向社会公布企业的信用指数, 让社会对企业的信用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

完善法律体系, 维护并规范信用关系。市场经济的秩序靠法律维护。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体制, 不仅要靠道义劝说, 更要靠法律规范。近年来出台的一批基本经济法律, 基于市场经济的要求, 对信用关系的规定有所加强, 但整体系统性还不够强, 还有未规范的空白领域。我国的立法机关应该尽快检查、修改并完善我国的商法体系, 建立、健全维护信用社会和信用经济的法律制度。一是加快信用立法, 为形成健康的社会信用体系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信用立法工作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来完成。其一是修改现行的相关法律和法规, 为信用数据的开放做准备。其二是尽快出台关于征信数据开放和征信数据使用规范的新法律。首先, 应建立界定政府部门信用数据开放范围的法律或法规, 明确必须开放的数据及其监督机构的责任, 以及对于向公众提供不真实数据行为的惩罚。其次, 应建立界定数据保密范围的法律或法规, 即在强制性公开大部分信用数据源的同时, 确定必须保密的部分以及征信数据的经营方式。第三, 应建立规定企业和个人提供真实数据的法律或法规, 对不真实数据提供者设置严惩条款。二是完善我国民法及有关法律中有关债权保护的法律规定, 以确保信用关系中债权人的权益不受侵犯, 并强制债务人履行其偿债义务。建议人大专门制定维护金融债权的法律, 为解决逃废债问题提供根本保证。对债务人的违约制定更加严厉的赔偿和惩罚规定, 同时要完善《刑法》中对欺诈和非法侵占等恶意背信行为的有关规定, 依法惩治此类犯罪。要建立完善我国企业和个人破产制度。破产制度是信用制度的必要补充, 需要限定破产人在豁免债务的同时, 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

(二) 提高小微企业的信用管理水平

在调研了国内的小微企业后发现, 企业主文化水平低, 企业内部管理水平较低是存在小微企业中的主要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政府要扮演好经济的服务生工作, 通过宣传、组织企业主参加管理课程学习等等方式, 提高小微企业企业主的素质水平和企业内部经营水平。帮小微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发展目标, 重视企业信用的自我反省。企业信用管理旨在规范企业日常的商业行为, 不可以避免企业也会遇到信用危机。在经济监管越来越完善的今天, 必须引导企业重视企业信用危机管理。只有企业的信用管理水平提高了, 整个社会的信用环境才能真正提高。

(三) 规范政府行为

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本事对企业的信用指数要求比较高, 在正常的市场竞争环境下, 信用良好的企业会获得上下游客商, 消费者还有银行更多的支持。如果能发挥市场经济的自由筛选规律, 对提高企业信用指数也是有很好帮助的。政府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要慎重行为。首先, 政府要转变职能观念, 以服务的角色定位进入市场。其次, 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任何一项政府干预都会打破市场经济竞争的公平、公正性。对市场发展还有企业信用监管发展是不利的。最后, 政府在市场准入门槛方面要严格把关。以对市场、对小微企业个体负责的态度, 严格审核微小企业的注册资质。在资金方面还比较紧张的申请人坚决不予通过。对于已经进入市场的小微企业则要做好后期服务跟进工作, 保障小微企业顺利成长并得以有效发展, 提高小微企业承担经济风险的能力。

三、结束语

未来的市场经济, 将出现更多的小微型企业。这些企业在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方面有更好的优势。提高小微企业的信用水平, 对保障小微企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切不可因眼前利益而忽视小微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 忽略信用机制在小微企业发展的战略价值。

摘要:治理企业信用缺失, 应加强政府对企业信用管理的政策支持, 正确地实施角色定位, 提高合同履行质量及加强内部管理, 设立专门信用管理部门, 建立规范严密的信用管理体制, 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运用信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本文简单分析了小微企业信用缺失的成因, 提出了小微企业信用缺失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小微企业,信用缺失,信用监管

参考文献

[1]叶帆.论民营企业的信用缺失及其原因和对策[J].福建论坛 (经济社会版) , 2008:5~10.

论企业信用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篇2

论企业信用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信用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当前应从健全信用立法、严格执法、完善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信用中介机构、加强道德教育等方面提高企业信用.

作 者:张丽春 作者单位: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山西,太原,030012刊 名: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英文刊名:ACADEMIC JOURNAL OF SHANXI PROVINCIAL COMMITTEE PARTY SCHOOL OF C.P.C年,卷(期):26(3)分类号:B82-053关键词:企业信用 缺失 对策

企业财务信用缺失问题及对策研究 篇3

【关键词】民营企业;信用缺失;对策

1.财务信用的内涵

财务信用,简单来说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交易一方以将来偿还的方式获得另一方的产品、财物或服务的能力。财务信用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财务信用是指资本信用、商业信用、管理信用等方面的内容。其中,资本信用又包括投资和筹资两方面的信用,他指企业按公司章程的规定缴纳投资款、按期归还各种借款本息、按公司章程向投资者分配股利;商业信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不进行商业欺诈,按时向购货方供货,按时向销货方支付货款;管理信用是指企业向外提供真实合法的财务会计报告、严格产品服务质量管理、严格执行各项合同和协议、按期足额向国家缴纳各种税费。狭义的财务信用是指企业向外界提供客观、真实、合法、有效的财务会计报告,为财务信息需求者的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2.财务信用管理的意义

财务信用管理的短期意义在于可随时监控客户应收帐款的回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为了随时监控客户的应收帐款,企业一定要与客户保持密切的联系和及时的沟通。此外在出现客户无法偿还款项时,应当要求其提供担保,减少坏帐损失的风险。财务信用管理的长期意义在于企业进行财务信用管理可以有效提升客户的质量。信用管理规范的企业对资信状况良好的企业给予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信用额度和信用期。而对于资信状况较差的客户,则进行现款交易或给予较小的信用额度和较短的信用期。对后类客户,其本来就存在资金周转的问题,在企业不给予融资机会时,一部分会慢慢退出,令一部分则看到资信状况较好的客户能得到更优惠的信用环境,会不断改变自身的资信状况,最终企业会拥有一个稳定守信的客户群,企业的形象也会得到很大提高。

3.企业财务信用缺失的原因

3.1企业的财务信用意识淡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开始建立企业以其自身的资产承担风险的体制。这就要求企业以其自身的财务信用参与市场的竞争,在市场上运行。然而,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体制转换过程中,由于对重建财务信用制度、树立财务信用观念缺乏应有的经验,因而企业财务信用出现了混乱。

3.2法律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失信惩戒机制

在立法方面,我国已颁布的《民法通则》、《合同法》、《担保法》、《票据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虽都有诚实守信的法律原则,但总体上与信用制度相关的立法严重欠缺。另一方面信用监控机制不完善,我国至今尚未建立起作为发达市场经济中信用体系基础的信用记录、征信组织和监督制度。信用激励和惩罚机制尚未形成,尚未达到刑事犯罪程度的失信行为得不到相应的惩罚。

3.3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财务信用管理制度

企业财务信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企业内部普遍缺乏规范的财务信用管理制度,很少有企业设立专门进行内部财务信用管理的部门、机构或人员。因此,因授信不当导致合约不能履行,以及授信企业对履约计划缺乏管理而违约的现象频繁发生,因对合作客户的信用状况缺乏了解也使许多企业受骗上当,导致经济纠纷大量出现。

3.4企业财务信用管理人才的缺失

企业财务信用的监管,根本上是人对机制及其运用的监管。目前,企业财务信用管理的状况就是财务信用管理人才的状况。由于财务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多数由管理人员及其亲属担任对公司财务信用的监管,并且缺乏规范的资格考核及认证制度,这就导致民营企业财务信用管理不力。相关配套的人才管理、考核、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也使得民营企业在财务信用管理方面人才缺失。

4.企业财务信用缺失治理措施

4.1建立信用文化,增强企业的财务信用意识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精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信用是企业价值观最为重要的部分。构筑企业诚信文化就是要在企业里树立起“信用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的意识,每个企业都要依靠自己对其他企业对社会交往规则的遵守来获得社会的尊重和信任。

4.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确政府财务信用管理职能

政府应健全法律和道德的约束机制,结合我国国情,进一步完善《公司法》、《破产法》、《合同法》、《担保法》等法律的有关条款,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出企业信用管理方面的具体的条例和实施细则,改变目前的建立社会信用体系过程中无法可依的状况。

4.3企业财务信用守信的激励机制

对财务信用守信企业要加以激励,其措施主要有:(1)开展财务信用评估,对财务信用好的企业加以记录,并通过一定程度的媒体宣传,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大其市场交易中的无形资产,使企业得到更多的商业机会,从而形成声誉激励。(2)应对财务信用好的企业降低借款利率, 提高现金折扣率等, 从而形成价格激励。(3)应对财务信用好的企业扩大授信额度,增强企业融资能力,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并可与该企业建立较稳定的、长期的信用关系,这也是企业取得效益的良好机会。(4)政府要奖励财务信用好的企业,促进财务守信企业不断发展。

4.4企业财务信用失信的约束机制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以信用交易为主的信用经济,企业信用管理和社会征信系统建设都是保持信用经济稳定运行所必要的重要构架。要从根本上改变信用落后的状况,建立失信约束惩罚机制迫在眉睫。健全财务信用监管制度和财务失信惩戒制度,是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失信行为特别是一些恶意财务失信行为,一个主要原因是财务信用监管制度和财务失信惩戒制度不健全、监督管理不到位、财务失信违规成本小。要切实扭转这一状况, 就必须尽快建立财务信用监管制度和财务失信惩戒制度。例如:(1)建立快速反映财务信用失信的信息系统或举报机制;(2)分类建立财务信用失信的黑名单,如借款不偿还黑名单、往来票据拒付黑名单等;(3)建立合理的财务信用失信惩罚尺度,对不同程度的失信行为施以相应的处罚;(4)建立被惩罚人申诉机制;(5)对诬告、诽谤者诉诸法律。

4.5加强企业内部客户资信管理和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的建设

客户资信管理系统是指以客户的信息资源和资信调查为核心的一套规范化管理方法,其中信息管理和资信调查是两项核心工作。客户的信息管理是信用风险控制的基础,企业应当投放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应当作为企业管理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加以贯彻落实。对客户的资信调查也应当经常化、制度化的进行。此外,在企业确定信用额度后,也要对客户实施严密的风险跟踪。

4.6培养专业的财务信用管理人才

要加强企业财务信用管理的内部自律和外部监督,必须把加速培养一支高质量的财务信用管理人才队伍作为企业财务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要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培训一批企业财务信用管理人才,建立财务信用人才的资格考核和认证制度,进一步完善对现有的企业财务信用管理人才的管理、考核、监督机制。[科]

【参考文献】

[1]谢旭.企业赊销与信用管理(下卷)[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2]张俊红.浅析上市公司的报表分析[J].金融经济,2008(04).

我国会计信用缺失的成因及治理思考 篇4

近些年来, 国内外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用缺失问题显著。美国连续发生了安然事件、施乐企业造假案等问题, 给美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国内银广夏、麦科特、蓝田股份等虚假财务报告的曝光, 一时间引起了轩然大波。可以说, 会计信用缺失问题开始波及到世界各个角落, 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更是日益的严重。鉴于此, 非常有必要对会计信用缺失的成因及治理进行深入地思考研究, 探究出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有效地运行地会计信用治理机制。

二、国内会计信用缺失的成因

国内会计信用缺失主要表现在会计信息的失真上, 导致这种问题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 由各种内因和外因汇总而成。大致汇总起来, 可从法律规范体系、公司内部会计管理、会计监管以及会计工作人员职业操守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1. 会计信用法律规范体系尚不健全

表现在:第一, 相关立法不完善, 尤其是关于会计信用方面的立法相对滞后, 存在较大的立法真空地带, 导致很多企业有机可乘。第二, 没有很好的法制约束环境, 缺乏必要的守信激励和违信惩戒机制。第三, 对企业造假行为的法制规范力度不够, 惩处力度太轻。

2. 公司内部会计管理存在缺陷

目前公司保障会计信息质量的机制包括了会计准则制度、审计制度、监管制度的建立, 但是, 从会计信息曝光情况来看, 会计信息失真时有发生, 造假问题层出不穷, 实际上这与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不完善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 非常有必要根据市场需求、公司发展情况, 因地制宜地进行公司会计治理工作。

3. 会计监管力度不到位

目前公司内部都建立属于自己的审计制度, 能够很好的监督公司会计工作的开展。但是, 仅靠公司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 显然是不能很好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出现。这还有赖于政府相关部门及外界审计部门的监管。

三、公司会计信用缺失治理方法介绍

会计信息是公司参与市场活动提供的客观凭证,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公司会计活动的核心关键所在。如果任会计信用缺失问题恶化下去, 时间久了会动摇投资者的投资信念, 阻碍市场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由此, 本文就公司会计信用缺失治理方法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在此仅供参考。

1. 加强法制建设, 规范会计信用体系

首先, 加强立法。明晰政府及企业会计管理部门、会计工作人员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将每一个细节性问题的解决上落实到有法可依;其次, 加大执法力度。对于各种会计造假行为加大惩处力度, 做到有法必依;最后, 完善责任追究制。一旦出现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严格界定问题存在的根源所在, 将责任落实到个人, 建议成立民事赔偿制度, 增加企业会计造假的成本。

2. 加强评价机制建设, 完善会计信用评价制度

会计信用评价制度是由企业会计信用能力综合评价、信用激励以及惩戒三部分构成。加强评价机制建设, 一方面, 外界独立部门要本着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 对公司公布会计信息的质量进行评估, 将最终评估结果借助大众媒介公布于众, 增加评估透明性。另一方面, 从市场和法律两个层面对公司披露会计信息的真伪度进行奖励和惩戒, 建议信誉度高的企业可在股票上市、债券发行、信用贷款等方面给予优惠, 信誉度低的企业可根据信息失真程度给予不同程度的惩戒, 并进一步限制其再投资能力、经营范围等活动权限, 加强其造假成本, 可有效遏制认为导致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出现。

3. 加强政府监管力度, 完善会计信用监管体系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出现是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发展完善过程中必然会面临的问题, 仅通过市场机制一般难以解决, 政府非常有必要发挥“有形之手”的监管力量。政府应重视会计信用信息披露制度的监管, 以信用评估机构做出的关于企业会计信用评估结果为参考, 管理协会在政府政策支持下制定相关的管理标准, 并以其作为行业的规范。然后以此为基础, 行业协会每年定期对上年度单位会计信用状况进行重新核查, 更新调整其会计信用等级, 对调整结果备案然后向社会公开。在此过程中, 政府要保障整个评价制度实施过程地顺利进行, 时刻监督独立部门、管理协会的行为, 防治其与造假单位及个人串通一气, 确保相关部门、人员的权益受到保护。

4. 加强会计信用教育制度, 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

良好信用环境, 势必会推动企业高效和谐地发展。会计作为企业参与市场经济活动信息地表达, 增加其真实性对于整个市场经济活动的开展来说非常重要,

会计信用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不断地培训和从业者有意识地学习, 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不断内化其行动操守的准则, 进而提升整个会计行业的公信度和诚信度。会计信用教育工作的开展, 建议从社会教育以及学校教育两方面着手进行。

社会教育包括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经济伦理与和谐文化;建立健全职业道德的评价系统, 营造守信的道德文化氛围;重点关注人的因素, 拓展以人为本的会计信用理念、会计信用文化活动。学校教育主要包括开设会计诚信课程, 加强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端正学风, 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 使学生从接受教育上升到自我教育层次。

摘要:近些年来, 国内外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用缺失问题显著, 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更是日益的严重。本文在文献查阅、资料分析的基础上, 对国内会计信用缺失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公司会计信用缺失的治理方法, 为提升会计信用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缺失

参考文献

[1]于立杰.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技博览, 2013, (5) :209.

企业信用的缺失及治理 篇5

诚信一词, 自古有之。从伦理的意义上来讲, 诚, 是指真诚不伪, 真实不欺。在我国传统文化中, 诚是一切道德原则和道德行为的根本。信, 是指严守信用, 兑现诺言, 实践成约。所谓企业诚信就是指企业依照国家法律规定、市场规则和商业道德规范, 在经营管理和市场营运中确立和执行的自律性理念和行为。它要求企业做到:强化诚信意识, 树立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经营思想, 摒弃弄虚作假、见利忘义等不道德行为;依法经营, 建立和健全规范的企业治理结构, 确保出资人的权益, 反对和抵制企业经营管理者在企业经营和企业重组、上市、兼并、破产过程中, 以侵占他人财产、损害他人利益为目的的行为;自觉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兑现各项承诺, 杜绝企业的非法传销、暴利经营、拖欠货款等违法违纪行为;严格质量管理, 不伪造或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 不在生产、销售的产品中以假充真, 以次充好等等。

企业诚信经营的特征包括:一是平等性。经营交往的双方或数方, 理应完全处于平等地位, 都自觉接受市场游戏规则的约束、调整。二是互惠性。诚信经营可以使参与者各出所有, 各展所长, 各谋其利, 各得其所, 从而使市场经济获得有序发展, 在企业与竞争者或合作者之间的交往中, 更多地追求“双赢”、“共赢”。三是信息对称性。企业信息的披露应该公开、对称、完整、及时、真实、准确, 对所有股东、其他企业和消费者都一视同仁。四是以德求利性。企业一旦树立诚信经营的道德形象, 会深得商业和金融等方面合作伙伴及消费者的信任, 使其经营如鱼得水, 赢得可观的利润。人无信不立, 企业无信则衰。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 诚实和信用是整个市场机制正常运行的基础。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和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 企业只有在坚持诚信原则的基础上才能建立和发展竞争优势, 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诚信缺失的表现

当前, 在由美国次级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 企业竞争变得异常激烈, 在经营困难、后劲不足、约束机制不健全等诸因素影响下, 盲目经营、以欺骗、掺杂使假等手段以求暂时生存的现象会愈来愈普遍, 这就使得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恶化, 企业经营诚信缺失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企业信用缺乏。

当前, 企业与企业之间债务拖欠的现象十分严重, 出尔反尔、毁约、违约、欺诈签约、恶意骗约等事件频频发生, 部分“三角”债务关系已经发展成为超“三角”的“多角”债务链关系, 相互“拖欠”债务在一些地方已成为一股社会邪风, 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 严重困扰着许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破坏了企业交易信用和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2. 企业财务做假。

企业偷税、漏税、走私、骗汇、骗取出口退税等违法行为日益严重, 在有些地区甚至还出现了畸形疯长的“灰色经济”, 一些企业通过巧立名目, 享受优惠政策。一些企业为了达到不法目的, 通过做假账、虚报产值和利润来欺骗政府和相关部门, 他们甚至做三本账:一本是亏损账, 给税务局看, 以便少缴税:第二本是盈利账, 给银行看, 为了骗取贷款;第三本才是真实的账目。这种企业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企业作假账现象已成为中国企业的致命毒瘤。

3. 恶意逃避银行债务。

一些企业假借国际金融危机, 不按期偿还贷款本金, 有意逃债、恶意拖欠、赖账不还, 致使银行逾期贷款大幅度增加, 特别是一些企业借改制之名逃避债务, 使得金融机构坏帐频发, 贷款风险加大, 有些金融机构甚至到了“谈虎色变”的地步。

4. 虚假信息繁多。

一些企业利用信息不对称, 发布虚假广告, 制造假冒伪劣商品, 损害消费者利益, 甚至威胁到消费者生命安全。生产经营中片面追求短期利润, 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以假当真。商品销售者为拓展销售利润空间而在经营活动中放任假货通行, 甚至知假卖假。

5. 拖欠员工工资。

一些企业以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经营困难为由, 想方设法拖欠和克扣员工工资。个别企业甚至违背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违规招工, 连劳动合同都不签订, 仅凭口头协议。

三、推进企业诚信建设的对策建议

诚信是企业创造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诚信的严重缺失, 究其原因既有客观因素, 也有主观因素。目前, 企业正处于品牌信誉时代阶段,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趋势, 中国企业必须把诚信意识提到一个战略高度来思考和应对, 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消除产生企业失信的因素, 在国内外树立良好的诚信品牌形象。

1. 塑造诚信为本的企业文化。

“市场经济, 诚信为本”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诚信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 也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表现。建设现代文明, 重建诚实守信的伦理规范, 构建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用秩序, 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急任务, 也是全社会成员的一项责任。加强诚信建设, 对于企业而言, 首先就要塑造起诚信为本的企业文化。在企业诚信文化建设中, 企业高层管理者起着极为重要的关键作用。高层管理者素质的高低,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因此企业的高层管理者首先必须讲求诚信, 将诚信作为自己的管理价值观, 用以指导企业经营的实践。如果高层管理者自身不讲信用, 必将对整个企业的诚信体系带来不利影响, 也必然影响到企业经营。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 尤其需要防止投机等各种非诚信行为, 不管外部环境如何改变, 企业高层管理者都必须着眼于组织的长期利益和根本利益, 始终树立起坚定的诚信理念, 以引导组织和员工的诚信行为。

2. 强化内部诚信管理机制。

企业可通过在内部建立专门的诚信管理机构, 以监控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信用行为, 避免信用风险。首先, 要通过明晰内部产权, 优化股权结构, 强化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 有效遏止企业经营中的短期行为和投机行为。其次,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客户资信管理体系。包括通过各种渠道, 采用各种方式对客户资信情况进行调查, 以形成客户资信档案。在此基础上, 对客户信用进行严格的评估, 以决定信用限额和信用条件等。第三, 企业应严格授信业务管理, 强化对应收账款的专业化监控。

3. 建立诚信经营的奖惩机制。

随着企业诚信信息交换中心的建立,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诚信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企业诚信激励机制包括企业失信惩罚机制和企业守信激励机制两个部分。企业失信惩罚机制是以提高失信成本为基本出发点, 将诚信交易中授信人对失信法人或自然人二者之间的矛盾激化成失信者对全社会的矛盾, 要实行严厉的违约处罚制度、完善企业破产清偿制和行业联动惩罚机制。在加大失信企业惩罚力度的同时, 还要建立对守信企业的激励机制。国家各级行政管理和金融部门应该为守信企业提供各种政策鼓励和支持, 金融部门可以提供较高的信用额度和更为优惠的利率价格, 社会公众和舆论媒体对诚信度高的企业进行大量的宣传, 并引导公众在日常消费当中选择诚信度高的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只有建立严格的诚信经营奖惩机制, 才能加快企业的诚信建设并推动其持续发展。

4. 健全企业诚信社会监督机制。

企业诚信的社会监督机制实际上也是社会诚信的自我组织过程。加强对失信行为的社会监督, 建立完善的企业诚信监督机制, 同样是当前我国完善企业诚信管理机制的一项重要工作。主要包括:建立企业诚信信息交换中心对企业和个人诚信信息的披露, 促成诚信社会监督机制的建立;充分发挥国家和政府各行政管理部门在诚信社会监督中的作用, 织出一张强有力的联动监督的网络;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导向作用, 建立媒体监督机制, 将那些不讲商业道德的黑心商家置于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

5. 加快企业诚信管理的法律法规建设。

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不仅要靠道德约束, 更重要的是要靠法律制约。完备的法律制度, 通过事前规制企业行为和事后的仲裁、惩罚机制, 可以切实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 追究债务人违约责任。为此, 政府必须加快立法步伐, 加大打击力度, 严格执法, 使法律真正成为维护社会信用关系的有力武器。目前,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阶段, 企业经营的信息大多分布在政府各职能部门 (如工商、法院、统计等) 和金融机构中, 同时诚信和评级活动也无法律依据, 缺少法律上的保护, 这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企业经营中的诚信管理难度, 降低了效率。政府通过颁布法律、法规和制定政策为企业诚信管理机制建设提供制度上的保证, 从而有法可依, 在法律的框架下开展业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诚信管理的法律法规, 用法律来支持企业诚信管理机制建设, 对企业诚信数据收集使用、披露规范化等提出明确规定, 企业诚信中介机构开展业务也要合法化。同时, 对企业诚信惩罚机制的规范也是企业诚信相关立法的重点之一, 明确界定企业失信行为、惩罚措施等等。

摘要:诚信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在金融危机背景下, 企业诚信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文章分析了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企业诚信缺失的表现形式, 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企业诚信,缺失,治理对策,金融危机

参考文献

[1].曾萍, 陈卫旗.浅谈民营企业的诚信建设[J].企业经济, 2006 (1)

[2].卓高生, 徐芳丽.试论我国企业诚信缺失与重构[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8 (6)

[3].林均跃.企业信用管理[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1

上一篇:硬件创新的现状与未来下一篇:陕北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