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规范

2024-07-18

汉语规范(精选十篇)

汉语规范 篇1

网络流行语的核心层面是社会心态的传接。虽然公共话题在网络流行语中占比不高,但却反映出网民对于国家公共议题的关注和理解。APEC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会议期间,习近平主席包容百姓吐槽“APEC蓝”的谈话,将政府治理环境问题的决心传递给网友,使原本的调侃表达经历变奏,获得体制内认可,强化了网友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感。情感类话题的词语仍是网络流行语的关键组成部分,人们需要新词语用以活跃情感话题。“小清新”“女汉子”转生为“小鲜肉”“暖男”,网络流行语不仅感叹着感情的无奈,也寄望着感情的美好。

分析多个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情况,并将其传播趋势线重叠,可以看到明显的波浪形状。网络流行语的这种“排浪式消费”主要基于三方面的原因。首先,网络流行语多基于网络热点事件,具有传播“爆炸式”的特征,同时受制于热点事件的传播周期,因此,“什么仇什么怨”“挖掘机技术哪家强”等流行语的热传和淡出都十分迅速。其次,网络热点事件的层出不穷,使新的网络流行语对原有流行语的使用形成分流和稀释。再其次,如果网络流行语的表意不具有多种语境的普适性 , 如“且行 且珍惜”“保证不打死你”等,则也较难被网民长时间应用于日常的网络表达中。

互联网带来的话语权平等、去中心化、权威解构,成为网络流行语璀璨生成的最主要原因。一些汉语中的词汇被重新发现,并被赋予更为多元,更为形象的意义。“”这个原意表达光明的字,在网络上却被赋予了无奈、叹息的意义。

网络对社会生活的全面渗透,已经使网络流行语成为社会文化传播不可忽视的存在。但是,网络语言中的低俗、恶俗现象也应予以严肃的文化批判。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文化仍具有精英和大众的分层,精英文化的警觉对整个国家文化的健康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如果完全由互联网上草根文化扛大旗,会降低我们的文化高度和文明品质。单纯为了追求娱乐性和吸引眼球,将“碉堡了”“蛋疼”“我随便起来不是人”等等用得不亦乐乎,不仅粗俗轻佻,而且破坏了汉语的严谨与含蓄。网络不会拒绝智慧的插科打诨,也不会拒绝流行语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发泄。但粗鄙化、低俗化、反文化理应受到严肃的文化批判。

对于网络流行语与语言的规范性,近年来争论极多。更迭换代的流行语层出不穷,如同“行话”或“切口”一样表达着网络社群的自我认知,确立起独享的“私属语言”。

传媒用词方面,互联网时代之前的异形词规范可为明证,上世纪80年代艾滋病见诸报刊之时,曾经“艾滋”“爱滋”同存并用,理论名家博客

为避免“爱”而“滋”病,原卫生部将名称规范为“艾滋病”。

教育教学方面,对青少年进行人文素养的严肃培训,书面用语的规范是必须且必要的,应以“谨慎而不轻率”“宽容但又严苛”的态度对待网络流行语。

辞书编写方面,作为我国语言规范标杆的《现代汉语词典》,自1978年出版以来,历经改版,已经吸纳了诸多网络新词。2012年的第6版即收录 了“雷人 ”“宅”“山寨”“草根”“粉丝”“闪婚”等网络热词。同时也拒绝了“剩男”“剩女”等具有歧义或歧视色彩的词汇。

汉语拼音规范写法 篇2

汉语拼音四线三格书写规则:

四线三格记心间,拼音字母住里边。

声调、圆点写上格,胳膊长了住上格,

尾巴长了住下格,其它部分在中格。

中格一定要饱满,上格、下格空一点儿,

书写规则记心间,拼音才能写规范。

汉语拼音书写笔顺:

ɑ:第一笔左半圆,第二笔竖右弯

o:左上起笔,一笔写成

e:中间起笔,从左至右一笔写成

i:第一笔竖,第二笔点

u:第一笔竖右弯,第二笔竖

ü:先写u,后从左至右写两点

b:第一笔竖,第二笔右半圆

p:第一笔竖,第二笔右半圆

m:第一笔竖,第二笔左弯竖,第三笔左弯竖

f:第一笔右弯竖,第二笔横

d:第一笔左半圆,第二笔竖

t:第一笔竖右弯,第二笔横

n:第一笔竖,第二笔左弯竖

l:竖,一笔写成

g:第一笔左半圆,第二笔竖左弯

k:第一笔竖,第二笔左斜右斜

h:第一笔竖,第二笔左弯竖

j:第一笔竖左弯,第二笔点

q:第一笔左半圆,第二笔竖

x:第一笔右斜,第二笔左斜

z:一笔写成

c:左半圆一笔写成

s:一笔写成

r:第一笔竖,第二笔右弯

y:第一笔右斜,第二笔左斜

w:两笔写成

注:zh ch sh 笔顺参考z c s h的笔顺。

汉语拼音字母书写笔顺歌诀:

ɑ 先写多半圆,竖弯写右边。

b 长竖出二线,右下写半圆。

c 一笔写成多半圆,上下紧挨二三线。

d 中格先写左半圆,右边长竖出二线。

e 中格正中写横线,接笔再写多半圆。

f 左竖弯,出二线,短横写在二线边。

ɡ 先写左半圆,竖弯下三线。

h 长竖出二线,弯竖写右边。

i 短竖写中间,一点出二线。

j 左竖弯,下三线,上格正中写圆点。

k 长竖出二线,斜左斜右写中间。

l 长竖出二线,写直才好看。

m 短竖写中间,弯竖弯竖写右边。

n 短竖写中间,弯竖写右边。

o 从左到右写圆圈,上下紧挨二三线。

p 长竖下三线,中格写上右半圆。

q 中格先写左半圆,右边长竖下三线。

r 短竖写中间,右上一小弯。

s 8字写一半,上下挨着线。

t 竖右弯,出二线,短横写在二线边。

u 中格写竖弯,短竖写右边。

ü u字写中间,两点出二线。

w 斜下斜上写两遍,上下紧挨二三线。

x 左斜右斜叉中间,上下紧挨二三线。

y 右斜中格慢,左斜下三线。

当代汉语借词规范浅议 篇3

关键词:汉语 借词 规范 中式英语 借鉴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网络时代,网络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交际方式。在利用网络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种新的“语言”——网络语言,它一经产生就以其新颖、独特的视觉形式,受到了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的普遍欢迎,成为他们提高网上交际效率或满足某种特定需要而采取的形式。随着网络语言的迅速发展,出现了比以往任何时代数量都多的新词新语,以致有人认为这是语言异化现象。如何对待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本文拟结合“中式英语”,就网络时代汉语“借词”(或称“外来词”)的规范谈些粗浅意见。

一、“中式英语”彰显英语的包容性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扩大,通行世界的英语也受到汉语的影响,很多通俗生动的“Chinglish”应运而生,成为英语中的汉语借词。这个单词由Chinese和English两个英语单词结合生成,是“中式英语”的意思。前不久,位于美国的“全球语言监督”(Global Language Monitor)机构报告称,英语正在经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变革,究其原因是受全球化、网络化大环境下“中式英语”等的强烈冲击,不断地创造新词汇,使其成为世界混合语。据《星期日泰晤士报》2006年2月5日报道,至2006年夏季,英语词汇量约有一百万个,其中新增加的词汇有不少就是“中式英语”(Chinglish)借词。如Kongfu(功夫)、drink-tea(饮茶)、xia-hai (下海)、one country,two systems(一国两制)、three–represents(三个代表)、kweerboy(基佬)等。这些“中式英语”已被英语国家广泛接受和使用。

有容乃大,能包容的语言才有生命力。英语中除了有“中式英语”词汇外,还有其他60多种各式英语。由于互联网的影响力巨大,英语现已进入了发展中国家的数十亿个家庭。在这些各式英语中,尽管还可以辨认出英语的痕迹,但在很大程度上已按当地人的语言习惯被改造了。据全球语言监督机构统计,目前,汉语已成为英语新词的最大来源之一。

“中式英语”是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在拼写、语音、语法和语用上都存在有别于通用英语的特点。从语义上看,早期英语中的汉语借词不少来自粤语,现在绝大部分来自普通话,并且几乎清一色只有一个意义。“中式英语”可以分成两种:一是符合中国式思维并且在英语上能达意的表述,这可以看作是英语语言变迁的一种形式,是可以被接受的;另一种则是不达意和错误的,会对英语学习者产生误导,它们则被拒绝收入于英语词典中。如Goog good study,day day up(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等。从语法上看,早期借用以单词为主,现当代则出现了不少借用短语。据统计,中式英语语料库中的名词占83%。可见,英语对外语的借用以借用名词为主。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爱德华•萨丕尔在《语言论》中说:“语言,像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交际的需要使说一种语言的人和说邻近语言的或文化上占优势的语言的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接触。”不同语言间有“借贷”或“交换”的现象。在世界各种语言中,都有相当一部分是借词。在网络时代,随着社会的日益国际化和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这种“借贷”或“交换”的频率将会更高,并将产生更多的借词。因此,我们对借词要持开放、包容的“拿来主义”态度,并加以选择、逐渐规范,这样才能丰富本民族语言词汇,促进本民族语言的健康发展。

二、网络时代汉语借词概说

据粗略统计,汉语中借词有2000个左右。从汉语词库中现有的借词种类及性质看,由与中国文化进行大规模交流的异域文化而带来的借词主要有四个方面,即来自西域的语词、来自佛教的语词、近现代来自外国的语词和当代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涌入的新借词。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8年1月17日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底,我国网民总人数达2.1亿,仅以500万人之差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互联网是文字信息使用最集中、最直接、最频繁、流动最快的传播媒体。英语是互联网的主导语言,而汉语则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受这种关系的影响,汉语新借词将会不断地出现。近期汉语借词以借用英语为主,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方式:

有的借词以音译词的形式出现后风行一时,但逐渐就被意译词取代了。如借词“英特网”(Internet)被“互联网”代替等,这说明借词在汉语中只要有相应的词汇就可以对译,但人们最终还是选择符合汉语特点又通俗易懂的意译词,因为很多音译词与汉语的表意性和构词法相去甚远,让多数人觉得古怪难懂。如前所述,在“中式英语”语料库中,名词占83%。这些名词是原来英语中所没有的,所以才直接借用。借词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因为在两种不同语言里,完全等义的词语是极少的。但借用不可以泛滥,类似新借词“粉丝”(英语“fans”,中文为“崇拜者、追星族”)、“伊妹儿”(英语E-mail,中文为“电子邮件”)、“秀”(英语show,中文为“表演、演出”之意)等时尚借词,尽管它们的“上镜率”很高,但它们在汉语中有可以对译的同义词。这样的借用替换,作为满足时尚求新、求异需要的一时之举则可,如果要把它作为汉语词汇固定使用,则欠缺汉语构词的理据。汉语造词要尽量避免同形异义词,否则,将给语言交际带来混乱。

有的借词因汉语中没有对应的词,填补了语义上的空白,成为汉语新词汇。如“拉力赛”(rally)、“保龄球”(英语bowling)等。在构词上,这类借词是在音译的基础上添加上“指类属性”的语素后成为借词的。这种借用方法,既是“音义兼译”法。这种形式的借词比单纯的音译词在表意上更明确,更具生命力,大多成为汉语新词汇。音义兼译词和意译词占汉语借词的80%以上,是汉语借词的主体。

有的借词语出同源,却一词多译。如英文姓氏“Monroe”因性别差异,有音译为“门罗”(美国男性总统),也有音译作“梦露”(美国著名女影星)。对另一英语姓氏“David”,指称男性时则一词多译作“大卫”“戴维”“戴夫”等。英语“cocaine”(一种毒品),也一词多译作“古可因”“可卡因”“古柯碱”等不同形式的,容易让人误解。因此,在一般情况下一词多译的借词应加以限制,否则,在语言交际上容易产生混淆。

有的借词具有广告色彩。如“瘦身”(是一个经台湾引入香港、再由香港引入大陆的日语词,它的意义是“使身体瘦下来并保持苗条外形”),这个词语回避了容易引起对“肥胖”不好的联想,要比汉语本土词语“减肥”来得高雅、含蓄,同时又迎合了以瘦为美的潮流,因此人们更乐于接受和使用。这类借词还有“奔驰”(德国汽车Benz)、“洗手间”等。

有的借词是音义双关的音译词,极具有汉语特色。如“山上”“独身”“电灯”等。借词“黑客”的英文是“hacker”,意指通过互联网非法侵入他人的电子计算机系统查看、更改、窃取保密数据或干扰计算机程序的人。音译成“黑客”,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已将其收为新词语。在中国文化中,“黑”与“白”相对,“黑”代表着黑暗、邪恶。现代汉语中有不少以“黑”作语素的贬义词汇,如“黑车”“黑金”“黑哨”“黑帮”“黑手”“黑色收入”等。借词“黑客”所选的语音材料既贴近原词的读音,作为词汇材料又在某种程度上表明或暗示原词的意义,从而兼有音义两个方面的特点。这类借词还有“绷带”(bandage)、“蹦极”(bungy)等。

现代汉语借词中有一类很特殊的字母词,如“IP(卡)”“ATM(机)”“PK”“CEO”“GDP”等英语缩略词,也已成为人们言语交际等领域中的“常客”。也有以汉语拼音缩略的“本土”字母词,如“HSK(汉语水平考试)”“PSC(普通话水平测试)”“RMB(人民币)”等。有人认为字母词现象是当代“汉语的无奈”,但这些字母词给全球化、网络化时代带来的简便性、时效性却是不争的事实。

三、网络时代对汉语借词的思考

网络时代,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国民外语水平大大提高,借词的形式更日趋多样化。人们一方面在为借词寻找着合乎民族语言习惯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似乎也不太介意直接借用外来词的语音形式。为了趋简、直接、求新、尚异,甚至不惜拿来就用,将西方拼音字母与汉字夹杂在一起使用,从而出现滥用的现象。如何对待这一问题,本文试做如下三方面的分析:

(一)词竞人择,适者生存

汉语和其他语言一样,自古至今的演变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吸收新词而日益壮大的过程。从语言系统来看,语音、语法相对稳定,词汇的变化发展较快。因为词汇对时代文化的反映最直接、最迅速、最广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网络是一种文化,人类每一种文化的兴起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都会带来一些新词新语。语言变化的本身也是一种自然选择的过程,只要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词汇,它就有生命力,就会被广泛使用。反之,只流行一时的词汇,最终会被社会淘汰。在国际互联网时代,包括借词在内的新词语的猛增,是社会与语言共变的必然趋势和产物。英语是现代国际上的强势语言,但它没有拒绝借词。网络时代,汉语也不能拒绝借词,对借词可以像英语国家对待“中式英语”一样,采取包容、开放的态度,采用“拿来主义”的做法,让借词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词竞人择,适者生存”,这是“自我调节”和约定俗成的过程。

(二)积极研究,规范引导

在我国,从秦代统一文字为小篆,到现代社会提倡说普通话、写规范汉字,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文化的交流、文明的发展、感情的凝聚、共同行为的产生,无一不是语言文字沟通的结果,体现了规范的语言文字在国家统一与民族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所以,语言文字规范工作意义重大。

目前,汉语中新出现的借词还很不稳定,还处于变化状态中。所以,学界对规范工作持谨慎态度,但谨慎并不意味着只能依靠“自我调节”,而是要有积极的态度。原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副所长佟乐泉提出:“对新词新语,我们应该了解、记录、研究。”对待借词,首先要做的是收集、整理、研究,进而去引导、规范,这样才能保持比较客观的立场,将借词同化或融合,使其具有汉语词汇的特点。如网络术语“modem”一词在大陆被译成“调制解调器”,虽然译得非常准确,但过于专业,普通人不易理解,这直接导致了“猫”这个音译借词的产生。但汉语中,“猫”作为名词早已有指称的对象。“modem” 在台湾地区则意译作“数据卡”,容易让人理解和接受,对其功能也揭示得非常清楚,并且符合汉语构词的特点,这样的意译法值得重视和推广。

实际上,对借词的规范,学界历来的主张是不要滥用借词、统一借词的汉语书写形式、尽量采用意译方式。现代汉语借词中,约有75%为意译词。对待借词应积极面对,完全依靠“词竞人夺”或者拒绝吸收,都是消极的做法。语言文字研究部门应加强对新借词的监测、收集、研究和选录等工作,利用传播媒体等方式,宣传已整理、规范的新词,减少语言文字使用上的混乱,以促进汉语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宣传,教育引导

汉语作为我国的通用语言,已出台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法规,对其使用进行规范性、原则性的指导。规范汉语及其应用,应该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这是知法、懂法、守法的外在表现。所以,自觉学习和使用规范的祖国语言也是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网络时代,我们虽有学习外语的必要,但却不能忘掉母语,更不能刻意异化母语、滥用借词。

网络时代有利于培养青年学生的现代观念。但青年人缺乏自控能力、好奇心强,容易对消极低俗的语言和非正常的表达方式进行机械模仿,盲目攀比使用,这势必会加剧他们的从众心理,不利于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和发展。教育部2004年第二十次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部长周济强调了德育工作不能忽视加强心理素质教育。作家冯骥才也说过:“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围城,更深刻地讲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直接关系到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情感和下意识等。语言文字又是审美的重要内容。网络语言的异化倾向,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含蓄、严谨和精致。”网络时代滥用借词等网络语言,长此以往,如果众多个人“失语”,就会导致集体的媚俗和崇洋,影响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省思。所以,学校教育不能只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思想道德教育问题,应该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引导他们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使他们自觉使用规范的语言。

对语文教学而言,语文只是一门学科;但对个体成长而言,语文更是润物细无声的阳光雨露,能引导学生了解人生,学会审美,陶冶性情等,但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语文教育中“教”的功能被强化,“化”的功能被漠视。因此,语文教育必须重视“化”的功能。

网络时代具有开放性、虚拟性、多元化、大众化和个性化的特点。对待汉语中的借词,首先要坚持开放、包容的态度,但语言需要规范、统一,因此,必须大力宣传语言文字政策,重视语言文字规范工作,倡导语言文明,提高语文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2.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美]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4]赵悦.同化与融合[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

[5]李国文.汉语的无奈[J].语文建设,2000,(4).

汉语外来词规范原则与方法 篇4

汉语外来词规范总原则既包括外来词使用规范,也包括外来词生成规范。本规范为汉语外来词的使用规范。汉语外来词规范总原则包括规范原则和规范方法两部分。汉语外来词规范原则既能统领意译词、音译词和形译词三种译借方式所产生词语的规范,即不同译借方式外来词的规范,也适用于同一译借方式内部外来词的规范,如音译词的规范等。外来词的规范原则是相同的,但不同译借方式外来词之间和同一译借方式外来词内部具体的规范方法却是不同的。外来词的规范方法既包括不同译借方式外来词的规范方法,也包括同一译借方式外来词的规范,如音译词的规范方法。由于音译词在外来词中占有重要地位,音译词内部多形体竞争现象较为复杂,因此音译词规范是本规范的重点。音译词中人地名又具有不同于一般音译词的特殊性,本规范也探讨了人地名外来词的规范方法。

一、规范原则

汉语外来词规范原则主要有领域原则、语体原则、填补空符原则和综合评价原则。

(一)领域原则

领域是指由于行业、学科等的不同而形成的语言运用的范围。李宇明等(2004)指出:“不同领域对语言有不同要求,有需要解决的特殊的语言问题,有些领域甚至需要专门的语言政策,因此不同领域中的语言也必然会有不同的特点。”外来词的规范要在领域语言中进行,不同领域对外来词的规范有不同要求。

术语与一般词语的规范不同,术语以名称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为第一要旨,因此“表义明确”是术语外来词规范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指标,“经济原则”则退居第二位,这是与一般词语不同的。李宇明(2003)在谈到术语的规范时认为,术语是依照上下位概念系联的,每层术语的语言构造具有规律性。汉语术语结构系统的语言结构基底,是由汉语语素构成,这也决定了术语意译的优先性。在科技领域,“DNA”虽简洁,但不如“脱氧核糖核酸”明确,能反映事物本质,且更符合所属学科术语系统;而日常交际领域,人们对生物术语较陌生,“脱氧”“核糖”“核酸”虽用汉字表示,但对一般人群意义不大,“DNA”则随使用频率增高,人们渐知其义,且好记好认。日常交际领域取前者;专业领域取后者。

本规范的适用对象是日常交际领域的外来词,包括进入一般交际领域的专业术语。

(二)语体原则

语体是因语言交际的范围、目的、方式、媒介、修辞手段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形成的语言功能变体。汉语语体可以粗分为特别正式语体(书面语)、一般正式语体(书面语)、半正式语体(介于一般正式语体与随便语体之间)和随便语体(口语体)。(秦秀白,2002:164-165)语体与领域不同,语体是因语言使用条件的不同而形成的功能变体;领域是因语言使用者的不同社会分工而形成的交际领域。同是一般正式语体,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要求,科技领域与一般生活领域不同。外来词的规范也应在具体的语体内进行,不同的语体对外来词的规范有不同的要求。

不同语体色彩的外来词,适应不同语体的要求,都有其存在价值和必要。高名凯等(1958:182)在谈到外来词的规范时提出“异格并用”原则,认为语言词汇的词除了表明概念之外,还表达风格的差异,风格不同的词语应当并存并用。汉语中已有“再见”一词,但年轻人喜欢用“拜拜”。聂鸿音(1994)认为“拜拜”不可能取代“再见”的原因,是二者音节数目相同,音译的优越性没有表现出来。除此之外,二者并存的原因还在于适应了不同语体色彩的需求,“拜拜”洋味十足,且琅琅上口,具有较强的口语色彩,一般用在随便语体中;“再见”相对庄重严肃,多在正式语体中使用。

本规范的适用对象是一般正式语体中的外来词。

(三)填补空符原则

由于文化的差异性,汉语在与其他语言进行语言接触时,存在大量空符,即没有表达某些事物的现成词语,把表示新事物新技术新观念的外来词语引入汉语,即可填补空符。填补空符的既可以是词,也可以是短语。从词形活力指数来看,填补空符的词语可能不是最高的,但它的产生促成了交际行为的实现,在新的、更具活力的词语产生之前,它应该是可推荐的规范词形。比如“卡拉OK”,日文原意是“无人伴奏乐队”,此词从音节上来看,不太符合汉语的习惯,但却一直没有更具活力指数的译词产生,如果我们把“无人伴奏乐队”叫做意译的话,它不比“卡拉OK”更具音节优势,同时词形中有部分汉字、部分字母,汉字部分没有内部形式意义,具有特别的新异色彩,在大陆很快流行开来,成为知晓度最高的字母词。(邹玉华等,2006)

(四)综合评价原则

如上所述,外来词的译借方式可以分为意译、音译和形译三大类,大类之下又可以分为不同的小类。三种译借方式所带来的风格和语义色彩有明显差异,在不同的语体、领域中具有不同的语用价值。即使在同一领域、同一语体即同一坐标点上,对三种译借方式也不能简单地进行取舍,必须对其语用价值进行甄别。

一词形在发展中取代另一词形,往往是多种因素在起作用,是一种综合平衡的结果,如“逻辑”取代“论理学”是音译取代了意译,但从其他方面考虑,比如音节简省、对音准确,“逻辑”就比“论理学”强一些。因此外来词的规范必须综合其经济简约、表义明确、新异色彩等各方面的因素,对其词形活力指数进行整体评价。

外来词的发展趋势是由词形的形、音、义的学理性决定的。约定俗成的常用词形,往往是具有学理性的,当然,也不尽然,也有不少词形不具有理据性但却非常常用。因此,外来词的规范还必须考虑约定俗成的因素,尤其是对于使用时间较长的旧外来词。但是对新外来词而言,外来词的规范应以预测和引导为主,不应只停留在对既成事实的追认上。因此在确定外来词词形活力值时学理指标应占较大的比重,如果把词形的最高活力值定为1,其中学理指标的活力值应为0.6,俗成即常用指标(表现为词频)的活力值应为0.4。

活力值具有绝对优势的词形一般也是相对完美的形式,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其使用范围(语体或领域)也相对较广,在与其他词形进行竞争中往往处于优势地位,可作为推荐词形使用。活力值势均力敌的词形,将长期并存并用,难分胜负。

综上所述,本规范是指日常交际领域与一般正式语体中的外来词的规范,包括音译词、意译词和形译词之间的规范和音译词、人地名内部的规范。本规范中的外来词分布如右图。

二、规范方法

(一)不同译借方式外来词规范方法

不同译借方式外来词规范在意译词、音译词和形译词之间进行,对三种译借方式外来词词形活力值进行综合评价后作出选择。其中学理指标活力值0.6,词频指标0.4;学理指标中形体简约(音节指标)0.3,义明0.2,新异色彩0.1。可用下图表示为:

1. 学理指标活力值0.6

不同译借方式外来词的竞争,音准不是必要因素,决定人们选择的还有词形的新异色彩,学理性包括形简、义明和新异色彩。

(1)形简指标活力值为0.3,主要表现为音节指标(YJ)

形体简约是任何语言现象所追求的,外来词也不例外,外来词词形简约在不同译借方式外来词规范中表现为音节简省。

词形义明是汉语词语规范的重要原则。(邹玉华,2001)但因外来词源于外语,有相应的原词作对照,人们对词形的表意性要求减弱,尤其是常用词,因为常用,大家皆知其义,无需表层提示词义,如“沙发”“CT”等,音节简省成为词形活力最关键的因素。即使形译词,只要有更简省的形式出现,人们更愿使用简省形式,如“萨斯”代替SARS,“北约”替代NATO。聂鸿音(1994)也提出“音节简省是外来新词语规范化的首要原则”。

音节指标用YJ表示,活力值0.3。音节简省是相对而言的,双音节相对于三音节具有优势,而三音节相对于四音节或五音节又具有优势。

需要说明的是,形译词与音译词、意译词的音节优势问题。一般一个字母一个音节,形译词醒目、易于书写,同样音节,形译词形体更简洁,如CT与“西梯”,TNT与“梯恩梯”;但拼读的形译词,一般字母较多,更为重要的是其读音不能真正进入汉语词汇系统,不能成为汉语借词,①一般情况根据拼读音译,如OPEC音译为“欧佩克”,DINK音译为“丁克”。

(2)“义明”指标(YM)活力值为0.2

虽然人们对外来词“义明”的要求不像汉语固有词语那样高,但是汉人的心理深层是一种音节有理化的文化,是一种在语词层面上分解认知倾向较强的文化。(史有为,1999)人们习惯于通过词语的表层义来索解词语的意义,无内部形式意义的音译词,汉语中数量极少。

汉语底层为具有表意作用的语素,上层则是与此相关的庞大词族。底层语素对上层构词系统具有很强的牵制作用,汉语词汇语义系统影响外来词的发展。“出租汽车”与“的士”的较量可见一斑。随着私车的增加,“出租汽车”使用频率下降,“面的”“板的”也因其所指事物消失而逐渐退出日常交际。人们对“的士”所带来的简约的需要已不再迫切。处于底层的“~车”,对上层使用(出租车、私家车)的牵控又表现出来,“打出租车”又重新浮出水面,并在使用中简化为“打车”,“打的”的音节优势已不复存在,而“打车”的义明优势明显表现出来。

外来词要进入汉语词汇系统,“义明”非常重要。这也是很多学者提倡意译优先的原因之一。“义明”指标用YM表示,其活力值为0.2。

当然,义明也是相对的,音译词中有音兼意译或音加意译词,相对于纯音译词是“表义”的,但相对于意译词,它的“表义”往往是一种与词义无关的衍生义。

(3)新异色彩指标(XY)活力值为0.1

非意译外来词因没有词的内部形式而有别于固有词语,具有外来新异色彩。新异色彩也是人们在语用中选用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年轻人。新异色彩是外来词活力指标之一,用XY表示,其活力值为0.1。

2. 词频指标(CP)活力值为0.4

一种形式常用之后,除了它自身获得生存价值外,其对语言系统的影响表现为类推功能,即成为同类译名的生成模式。如“酒吧”,依照其模式,产生“网吧”“氧吧”“陶吧”“书吧”“咖啡吧”等。常用性也是词语发展的活力指标之一。常用性表现为频率高,[2]词频指标用CP表示,活力值为0.4。

不同译借方式外来词最佳词形活力值为1,即音节YJ+义明YM+新异XY+词频CP=0.3+0.2+0.1+0.4=1。

不同译借方式外来词活力值计算方法举例:

CT:YJ+YM+XY+CP-0.3+0+0.1+0.4=0.8

计算机断层扫描:YJ+YM+XY+CP=0+0.2+0+0=0.2

艾滋:YJ+YM+XY+CP=0.3+0+0.1+0.4=0.8

爱滋:YJ+YM+XY+CP=0.3+0+0+0=0.3

AIDs:YJ+YM+XY+CP=0+0+0-1+0=0.1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YJ+YM+XY+CP=0+0.2+0+0=0.2

欧佩克:YJ+YM+XY+CP=0.3+0+0.1+0.4=0.8

OPEC:YJ+YM+XY+CP=0+0+0.1+0=0.1

上述“CT”“艾滋”“欧佩克”等词形活力值具有绝对优势,可作为推荐词形使用。

(二)一般音译词规范方法

音译外来词的规范在音译词内部进行,音译词词形不只一个,对多个词形进行综合评价后作出选择。其中学理指标活力值0.6,词频0.4;学理指标中形简指标0.3(其中音节0.1、专字0.1和避义0.1),义明0.2,音准0.1。

1. 形简指标活力值仍为0.3,但音译词中表现为音节指标(YJ)、专字指标(ZZ)和避义指标(BY),其活力值分别为0.1

形简在音译外来词中,除音节简省外,多数情况下表现为对音译用字(如单义字甚至专用字等)的选择。

(1)音节指标(YJ)活力值为0.1

音译外来词时,词的长度受外语原词音节制约。为达简省目的,汉语常省略尾音对其简化,通过此方式,把三音节缩为双音节,四音节缩为三音节。如译salad为“沙拉(德)”,译chocolate为“巧克力(特)”。来自梵语的音译词,多经过简缩。如译“梵bodhisattva”为“菩提萨埵”,后简缩为“菩萨”。越是简略的形式,越容易流传下来。

音节简省是音译词的活力指标,用YJ表示,活力值为0.1。

(2)专字指标(ZZ)活力值为0.1

音译词史上,为保证外来词的正确理解,经常使用单义字,如译barbital为“巴比妥”;译bourbon为“巴本酒”等,其中把ba译为“巴”,主要原因在于“巴”字不仅形式简约,且是典型的表音汉字,单独存在时没有明确意义,转写外来词,不会产生任何意义上的干扰。

在外来词用字选择上,常看到汉字形体的繁化现象,即在同音字中选择带有偏旁的笔画较多的字形,如译phenacaine为“芬那卡因”,译film为“菲林”。字形繁化的目的是保证汉字意义的单纯性,增加字形的区别性,是一种简约。

单义字或专字是音译词的一个指标,用ZZ表示,活力值为0.1。

(3)避义指标(BY)的活力值为0.1

音译词还应该避免字面连缀成义,造成理解上的失误或产生不必要的意义联想。高念章(2002)指出音译要“消除误会”,即避免根据字面义误解音译词。以下音译词都有可能使人产生误解。如译husband(丈夫)为“黑漆板凳”,译alto(中音号)为“耳朵”等。

“避免义联”也是保证正确理解外来词的重要方面,“避义”是音译词的一个指标,用BY表示,活力值为0.1。

2.“义明”指标(YM)的活力值为0.2

好的音译词应该兼表意义,但是必须保持词的理据与词义的一致性,如“基因”“幽默”等,“义明”也是音译词的重要活力指标,活力值与不同译借方式外来词一致,为0.2。

3.“音准”指标(YZ)的活力值为0.1

因为皆为音译词,多个词形之间一般没有“色彩”的不同,因此“新异色彩”指标无意义。而音译外来词实际上是用汉字对原词的声音(有时也兼顾意义)进行译写,“对音准确”对音译外来词而言十分重要。“音准”是音译词的活力指标,用YZ表示,活力值为0.1。

4. 词频指标(CP)的活力值为0.4、、)

音译词词频指标活力值与不同译借方式外来词相同,为0.4。

一般音译词最佳词形活力值为1,即(音节YJ+专字ZZ+避义BY)+义明YM+音准YZ+词频CP=(0.1+0.1+0.1)+0.2+0.1+0.4=1。

一般音译词活力值计算方法举例:

冰淇淋:(YJ+ZZ+BY)+YM+YZ+CP=(0.1+0.1+0)+0.2+0+0.4=0.8

冰激凌:(YJ+ZZ+BY)+YM+YZ+CP=(0.1+0.1+0)+0.2+0+0=0.4

比萨:(YJ+ZZ+BY)+YM+YZ+CP=(0.1+0+0.1)+0+0+0.4=0.6

皮萨:(YJ+ZZ+BY)+YM+YZ+CP=(0.1+0+0.1)+0+0.1+0=0.3

海洛因:(YJ+ZZ+BY)+YM+YZ+CP=(0.1+0+0.1)+0+0.1+0.4=0.7

海洛英:(YJ+ZZ+BY)+YM+YZ+CP=(0.1+0+0.1)+0+0+0=0.2

上述“冰淇淋”“比萨”“海洛因”等词形活力值具有绝对优势,可作为推荐词形使用。

(三)人名、地名外来词规范方法

汉语借入外来人地名的基本方式是转写。转写就是“用汉字(方块字)按借词原来的读音写成一般不能按汉字组合解释的新词(借词)”。(陈原,1983:143)人地名外来词作为专有名词,它和一般音译词又有不同。其中学理指标活力值为0.6,词频指标0.4;学理指标中形简指标0.3(音节指标0.1、专字指标0.1和避义指标0.1),“义明”指标0,“音准”指标0.3。

1. 形简指标活力值为0.3,人地名外来词中同样表现为音节指标(YJ)、专字指标(ZZ)和避义指标(BY),其活力值分别为0.1

(1)音节指标(YJ)活力值为0.1

音节简省仍然是人地名外来词所追求的,对于多音节的人地名外来词,汉语也尽可能把它们压缩在三音节以内,如译Egypt为“埃及(伯特)”;译Hollywood为“好莱坞(德)”等。

YJ活力值为0.1。

(2)专字指标(ZZ)的活力值为0.1

外来人地名的转写中特别注重系统性原则,即同类事物采取同类译名。五十年代初,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在拟定的人名地名的译音原则中,就曾明确地指出,要“人名同名同译、同姓同译、同音同译”,如译Canada为“加拿大”,译California为“加利福尼亚”等。同音同译原则的直接结果就是外来人地名译写用字的“专用性”更加突出。

有学者曾对参加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32强中的十支欧美球队的队员姓名的译音用字进行统计,位列前20位的字是:“尔、斯、德、夫、克、科、拉、特、马、基、维、森、利、里、布、托、伊、诺、奥、尼”。(颜红菊,2002)这些汉字中,大部分单独存在时没有明确的意义,而有些已成为译名专用字,如“尔、斯、伊、奥、尼”。“专字”也是人地名外来词的活力指标之一,其活力值为0.1。

(3)避义指标(BY)活力值为0.1

人地名的理据性最弱,“义联”更是特别需要避免的,Clinton译成“客灵通”无疑比“克林顿”逊色,除不符合音准原则外,且易引起误解。因此,“避义”也是人地名外来词的活力指标,BY指数为0.1。

在这一点上,台湾与大陆正相反,在转写外来人名时,尽可能选择与汉语姓氏相同或相近的汉字,使之产生“义联”,甚至以牺牲对音准确为代价,Reagan(里根)译为“雷根”;Sihanouk(西哈努克)译为“施亚努”等等。

2.“义明”指标(YM)的活力值为0.1

汉语人地名外来词除极少数意译(如Fleet Street译为“舰队街”,Iceland译为“冰岛”)外,一般都采用音译转写。音译转写人地名外来词,词形不表意,“义明(YM)”指标没有意义,其活力值为0.1。

3. 音准指标(YZ)的活力值为0.3

外来人地名的转写一般选择与原词读音对应最为严整的文字形式,以尽可能保持原词语音面貌,实现外来词与外语原词最大程度的相似性,如译Spielberg为“斯皮尔伯格”,有时甚至考虑汉字四声与对音准确的关系,如“克林顿”和“柯林顿”,由于“克”为去声而“柯”为阴平,而去声更准确地反映原词的重音,“克”字优于“柯”字。

“音准”对人地名外来词至关重要,甚至为了音准,不惜牺牲音节简省原则,如外来人名很大一部分词长超过三音节,如译Van Nistelrooy为“范·尼斯特鲁伊”,译McGrady为“麦克格雷迪”。音准(YZ)是外来人地名的重要指标,其活力值为0.3。

4. 词频指标(CP)的活力值为0.4

人地名外来词的词频活力值与一般音译词相同,为0.4。

人地名外来词最佳词形活力值为1:即(音节YJ+专字ZZ+BY避义)+义明YM+音准YZ+词频CP=(0.1+0.1+0.1)+0+0.3+0.4=1。

外来人地名的活力值计算方法举例:

克林顿:(YJ+ZZ+BY)+YM+YZ+CP=(0.1+0.1+0.1)+0+0,3+0.4=1

柯林顿:(YJ+ZZ+BY)+YM+YZ+CP=(0.1+0+0)+0+0.3+0=0.4

艾森豪威尔:(YJ+ZZ+BY)+YM+YZ+CP=(0+0.1+0.1)+0+0.3+0.4=0.9

艾森豪:(YJ+ZZ+BY)+YM+YZ+CP=(0.1+0.1+0.1)+0+0+0=0.3

基辛格:(YJ+ZZ+BY)+YM+YZ+CP=(0.1+0+0.1)+0+0.3+0.4=0.9

基辛杰:(YJ+ZZ+BY)+YM+YZ+CP=(0.1+0.1+0.1)+0+0+0=0.3

参考文献

[2]本规范所用词频为《人民日报》2000—2007年的使用频率。

陈原《社会语言学》143页,学林出版社,1983

高名凯、刘正琰《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182页,文字改革出版社,1958

高念章《音译外来词是走历史必由之路》,《语文建设通讯》2002年第69期

李宇明《术语论》,《语言科学》2003年第2期

李宇明、周建民《“领域语言研究”开栏引言》,《江汉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聂鸿音《音节简省是外来新词语规范化的首要原则》,《语文建设》1994年第1期

秦秀白《英语语体和文体要略》164-165页,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史有为《论当代语言接触与外来词》,《应用言语学研究》1999年第1期

颜红菊《外来词反汉化选择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邵阳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邹玉华《异形词规范中的“形简”原则》,《语文建设》2001年第8期

汉语规范化和语文教学 篇5

[作者] 苏培成

[内容]

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人类是社会性的动物,过的是群居的社会生活。人要生存,就要进行生产,从中获得生活资料。生产不是孤立的个人能够进行的,而是要靠分工和协作。人们要协作就必须保持经常的联系,经常地交换意见、交流思想,而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有合用的交际工具。人类的交际工具有许多种,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语言。

语言是由人类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包含意义的一连串声音,是音义结合物。它和思维结合在一起,把思维的`成果固定下来,把要表达的意思表达出来。语言自然离不开社会,而社会也不能没有语言。社会离开语言这个工具,交际无法顺利进行,生产也就无法顺利进行。社会一旦停止了物质资料的生产就要崩溃。就这个意义说,语言也是社会发展的工具。

人们使用语言是为了进行交际,进行交际不能只有一方,至少要有两方。所以,语言的使用表面看是个人行为,而实质是社会行为。为了使思想交际能够顺利进行,交际双方使用的语言必须遵守统一的标准,而不能随心所欲各行其是。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一方说的话另一方听不懂,交际就无法进行。就这个意义说,使用语言的人没有自由。他必须接受社会已有的语言规则的约束,按照别人的样子来使用语言。其实,人类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有必须遵守的规则。比如,城市走路要遵守交通规则,不管是美制的靠右,还是英制的靠左。没有这样的规则,或者虽有可是大家都不遵守,谁也不能顺顺当当的走路。

规则就是规范。根据语言的发展规律确定使用语言的规范,并且推广这种规范,使人们用合乎规范的语言进行交际,这就是语言规范化。语言规范的标准不是哪个部门哪个个人主观制定的,而是由语言学家根据语言发展规律确定下来的。语言的规范也不是永远不变的,也要随着语言的发展做改变或调整。有了规范还必须推广,用来指导实际的语文活动,克服语言使用中种种背离规范的现象。语言规范化是任何语言都不能缺少的。

语言规范化是限制,不过它所限制的是不利于发展和不便于应用的种种消极现象。只有限制了这些消极现象,语言才能健康的发展。这就如同果树剪枝、农田除草,只有把那些芜杂的东西去掉,作物才能顺利生长。

当今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电子计算机在自然语言或人造语言的控制下广泛地参与社会生活,做许多人们做不了或不愿意做的工作。而能够操纵电脑的语言,必须是规范的语言。可见信息化促进语言规范化。

二、汉语规范化

汉语语言文字规范化刍议 篇6

关键词:汉语语言;规范化;现象;策略

语言文字是人类思维和交际的重要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汉语源远流长,承载着中华民族辉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现实生活中,对汉语语言文字的应用总有偏差,由于历史、文化、区域差异,错字别字、不规范用语的现象屡见不鲜。

一、汉语语言使用不规范的现象

人们使用语言最根本的目的以及最基本的要求是能够正确地表情达意,但留心观察不难发现,一些报刊、图书错字连篇,一些广告语文理不通,一些街头告示错误百出……“无错不成书”“无错不成报”甚至“无错不成文”的说法已成为人们不规范用语堂而皇之的理由。汉语的不规范使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书写错字,读错音

使用错别字的现象十分常见。生造或使用不规范的简化字,如在某些标语和广告上常看到如“辰则”(原则)等不规范的简化字;使用别字如“书籍”写成“书藉”等等。不仅写错字,读错音的现象也是比比皆是。有些人因为模仿东北人的口音,常把平声或去声字念成升调字;有些是不看全字只看偏旁或其中的一部分,主观地只读偏旁音;还有的就是多音字的错读等。

2 词语乱用、乱造

有些人为了使文章用语更优美,经常生搬乱用词语,如把“豆蔻年华”用在一个三四十岁的女性身上。也有取几个词语的其中一个字组成没有的词语,如分别取“神秘”“诡异”中的一个字组合成“神诡”一词等等。

3 语法错误

有些人因为不了解语法的正确运用,常把主语、谓语、宾语或修饰语的位置颠倒,或是用语多余、繁杂且不通顺等。如“邮汇书款请寄地址:XXX收”,很明显,后面的“收”字是多余的,并且因为它的存在而导致整句话都不通。

二、汉语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的原因

造成汉语语言使用不规范的现象有诸多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方面。从客观方面来说,首先是汉字本身的结构非常复杂;其次也与汉字的历史发展以及语文教学的不足有关。从主观方面来看,人们对不规范用语已经麻痹,遇到不懂的字词也不愿意动手去查字典,一错再错;人们的从众和趋附心理也是一大原因,某些不规范用语一旦在网上流行或被明星或名人使用,就会产生巨大的明星效应,许许多多的人就会盲目追随使用。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制定相关标准,许多工具书不一致甚至互相矛盾,让人们无所适从。

三、规范汉语使用的策略

1 制定“四标准”

“四标准”即语音标准、词汇标准、语法标准和文字标准。1955年我国就确定了“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的语音规范标准。因而要规范语音,首先北京语音自身就要进行明确统一的规范,接着就要逐步拓宽普通话的使用范圍,缩小方言的使范围,最后萼加快普通话的水平测试的推广工作,在此方面可做一些硬性要求。制定“词汇标准”和“语法标准”则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如前者要遵循普遍性和历史性原则等,后者要遵循理性和习惯性原则等。实施“文字标准”则要对汉字进行整理、简化、规范,使其更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2 打好语言文字的基础

中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现代汉语中的听说读写要求。打好语文底子没有捷径,只能踏踏实实地学习基础知识,“匡谬正俗”才能从根源上改善语言文字的社会环境。这是对语言文字规范化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作。培养具备语言文字素养的教师队伍,进一步改进中小学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这是提高全民族语文素质的根本途径。

3 注重方法,加强对汉语言文字使用的监控管理

对于以语言文字为主要载体工具的社会媒体(如报刊、出版机构等)、教学单位等,对于借助语言文字使用(如广告宣传、产品包装)以获取经济收入的企业单位,一定要加强管理,严格要求,做到用语规范,力求典雅优美,营造健康良好的汉语语言文字环境,以期达到社会导向作用。营造规范的语言文字环境要使人们意识到,语言文字的使用虽然带有个人、地方习惯,但在进入社会与人交流或做书面报告时,就要注意规范、准确。

从HSK谈汉语拼音的缩写规范 篇7

在规范的现代汉语词汇中, 像“HSK”这样的拼音缩略词一般是专有名词或者网络用语。在《汉语拼音方案》中, 也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缩写方式和标准的读法, 致使拼音缩写在很大程度上不规范, 从而造成使用中的不便。

一、关于专有名词的缩写方式

在专有名词的拼音缩写方面目前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混乱。同是表示省市名, 有的由原词语中各个音节的首字母构成, 例如:SH (Shanghai) 上海;有的仅取原词语中前两个音节的首字母, 如:NM (Neimenggu) 内蒙古;有的由原词语的第一个音节加上第二个音节的首字母构成, 如:HEB (Hebei) 河北;还有的仅取原词语中的第一个音节的声母和韵尾构成, 如:HI (Hainan) 海南。这种随意的使用应该统一规范, 推出全国统一的省市名称缩写。其他专有名词也应该有其固定的用法, 使其更容易被大家接受。

二、关于表意问题

汉语拼音的缩略词表意性差, 如果不加解释的话, 常常会让人一头雾水, 不知所云。汉语拼音和英语都是来源于拉丁字母, 所以有的汉语拼音缩写很容易和英语混淆。不知道究竟是汉语拼音, 还是英文, 或是拼音加英文。例如海南省的缩写HI, 很容易和英语当中的Hi弄错。又如一些同形词:HB既是航空标准的拼音缩写, 又是湖北的缩写。GB既可以表示国家标准, 也是英语的Gigabyte的缩写。

类似HSK、PSC之类的拼音缩写词, 意义来自于汉语, 不同于WTO DVD等意义来自于英文的字母词。但是由于绝大多数人采用英文字母的读音, 英语字母的读音, 汉语拼音的意义, 在使用和理解上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障碍。

三、关于z c s和zh ch sh

在汉语拼音缩略词中z c s和zh ch sh究竟应该如何使用?人们目前还有一定的混乱。对以zh ch sh为声母的音节进行缩写时, 按照汉语拼音的规律来讲, 不应该缩写为z c s, 而应该缩写为zh ch sh。目前缩写后的字母性质不一致, 有的是音素字母, 有的是非音素字母。有的缩写为zh ch sh, 有的缩写为z c s——譬如, 在《商标公告》1993年的第5期、第6期、第7期中, 共有78个以zh ch sh为声母的音节缩写形式, 其中缩写为zh ch sh的有6个, 占7.96%, 缩写为z c s的有72个, 占92.31%。很明显, z c s的广泛使用是因为受到了英语字母的影响。

在网络用语中, 我们经常可见:ZW (中文) 系还有这么年轻的老师啊, 还挺S (帅) 的。千万别找她, 要不, 会S (死) 得很惨哦。

在网络语言中, z c s和zh ch sh的使用比较混乱, 算不上是标准的现代汉语拼音缩略词, 但是也反映出大众对z c s和zh ch sh使用的一种趋势。

在一项留学生对字母词语的知晓度调查中, 通过对高知晓度字母词语的分析, 146个字母词语中, 知晓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排列为Internet、E-mail、TEL、FAX、VIP、HSK、VCD、DVD、TV、NBA、MP3、AIDS等。HSK由于其和留学生的生活相对密切也属于高认知度的词语。由于语言的约定俗成性, HSK的英语字母读音, 和其缩写方式已经固定, 进入人们的生活。

其实, 汉语拼音音节的缩写不应该像英文等拼音文字的缩写, 那样只是字形的缩写, 而应该是字音 (音节) 的缩写, 缩写后的字母应该是所处音节的音素。另外, 以音素字母作为汉语拼音音节的缩写字母, 既符合我国人民的拼写拼读音节的习惯, 也符合我国人民的思维习惯。我们拼写拼读音节都是以音素字母为单位的, 而不是以名称音字母为单位。例如我们拼读“冲”都会读ch—ong (chong) 。综上所述, 虽然在zh ch sh的缩写使用上, 缩写成z c s的情况比较多见, 但是这只是一种不规范的使用方法, 应该按照音素缩写成zh ch sh.。

四、拼音字母词的读音问题

在中国, 青年们大部分都有过接触外语特别是英语的经历, 英语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英文字母及其名称随之更加深入人心, 当碰到DVD、WTO这样的英文字母缩略词时, 便可直接借用, 识读已没有大的障碍。正因为如此, 面对“HSK”之类汉语拼音缩略词时, 人们便能欣然接受, 在口头上, 则很自然地按习惯的英文字母名称音来读, 很少有人会感到有什么障碍。反而, 尽管《汉语拼音方案》早就规定了字母名称音, 但由于字母名称音在拼读拼写汉语拼音音节的时候没有实用价值, 与拼读拼写音节毫不相关, 因而, 字母名称音从来没有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 所以基本上人们不会使用汉语拼音的名称音。

但是有些时候, 用英文字母名称去读汉语拼音字母, 实在有张冠李戴之感, 而且也容易产生歧义, 使人不知所云。例如GB (国家标准) , 若是按照英文字母读法, 就变成了Great Britain的缩写了。而且汉语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高, 学习研究和使用汉语的人越来越多, 正确规范的使用拼音字母也是语言工作者应该积极倡导的。所以, 像HSK这类的词语, 还是应该按照汉语拼音的读法来读拼音缩写词。

缩写词的广泛运用是现代语言复杂化的必然结果, 如果一个缩写形式的意义和读音不是一望而知, 会给很多人带来更大的不方便。于此, 建议国家语委以及相关部门尽早制定汉语拼音的缩写规则, 使汉语拼音缩写的规范有据可循。

摘要:世界各国语言, 大多会有缩略形式, 汉语拼音缩略词在汉语中出现的同时也需要这类缩写的规范。例如, 作为一个词的HSK, 应该如何来读, 类似于HSK这样的汉语拼音缩写又应该如何规范的读写, 都应该尽早制定出统一的规范。

关键词:拼音缩写,缩写读音,规范

参考文献

[1]黄大祥.《CT与HSK——兼论汉语拼音字母的读音问题》西北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1年5月.

[2]钟志平.《关于来自汉语词语的字母词的规范问题》修辞学习.2006年第1期.

[3]吴传飞.《汉语拼音的缩写规则初探》社会科学总第63期.

[4]马庆株.《汉语拼音方案和正词法基本规则及其应用》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第28卷.第1期.2005年1月.

[5]原新梅.梁盟.《留学生字母词语的知晓度》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2月第1期.

汉语规范 篇8

关键词:改革开放以来,汉语语法,规范化

以1978年 (改革开放) 为起点, 搜集整理文献, 找到与语法规范化直接相关的文献大约30篇, 其中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法系统规范化问题研究

关于语法系统规范化的讨论的文章有7篇左右, 占25%左右。邢福义 (1985) 在谈谈语法规范化的问题一文中, 作者对包括该否定的坚决否定 ;该肯定的及时肯定 ;需要“等着瞧”的别轻易否定。黄德玉 (1989) 在对语法规范问题的几点思考一文中, 对包括确立语法方面明确一致的标准问题。崔应贤 (1991) 在语法规范要树立层次意识一文中, 提出语法规范的三个层次, 即语言观层次、研究层次和教学应用层次。谷宝田 (1994) , 邢福义 (1997) , 吴立红 (2003) 等也涉及到了语法规范化的标准等问题。

二、句式及病句的规范化问题研究

关于这方面的研究, 在搜集中的文献中有12篇左右, 约占44%, 其中郑文贞 (1980) 在《关于语法规范的问题》一文对李裕德 (1979) 在《中国语文》上发表的《主语能不能放在介词结构当中》一文做了深入讨论, 并从这一问题谈到了语法的规范化问题, 提出语法规范化的对象——典范的白话文著作。宋玉柱 (1981) 在“把”字句、“对”字句、“连”字句的比较研究一文中比较了三种句式的区别。邢福义 (1990) 在“有没有VP”疑问句式一文中, 揭示了对“有没有VP”这一句式的认识过程, 并比较了它和“是否VP”的区别。颜迈 (1990) 在关于病句分析的几个问题一文中对什么叫病句, 病句分析的意义, 各类病句的联系等几个问题做了分析。窦融久 (1993) 在对语法病句的研究要有新进展——关于语法病句的若干考察与思考之三一文中, 考察的是几部比较有影响的高校现代语言学教材中的病句例子。范晓 (1993) 《关于句子合语法或不合语法问题》阐述了要描写语法规则 , 也要描写语义规则和语用规则。杨海明 (1997) (1998) 提出了汉语规范化过程中要受到多种参数的控制, 是一个系统工程, 对语法的规范问题提供了语料分析, 做了动态的考察。邢福义 (1997) 在V为双音节的“V在了N”格式——一种曾经被语法学家怀疑的格式一文中讨论了“ ( 把希望 ) 寄托在了孩子身上”这一类V为双音节的“V在了N”格式能否成立。杨炯心 (2001) 在新闻用语语法失范例析一文中, 提出作为语言文字的窗口的新闻用语在规范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 并举例做了分析。

三、语法规范化的对象及标准的研究

在搜索到的文献中, 这部分大约有4篇, 占15% 左右。储泽祥 (1996) 在论语法规范的弹性一文中提出了规范要有弹性。邹韶华 (1996) 在试论语法规范的依据问题一文中, 对以逻辑事理为主的理性原则和流行程度为主的习性原则做了对比分析。金奉民 (2005) 在语法规范的对象与标准一文中, 提出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对象是普通话。语法规范的标准应为从普通话言语实践中归纳出来的语法规则。

四、语法修辞以及文学语言中的语法规范问题研究

在统计中, 有2文章提到了修辞和文学中的语法规范问题, 占6% 左右。罗日新 (1984) 在语法规范化与语言表达形式的多样化 -- 从语法修辞中几组相关现象说起一文中, 对包括误用和活用, 含糊和含蓄, 残缺与省略, 重复与反复几组概念进行了对比。孙德金 (2009) 在语法规范、修辞张力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一文中, 讨论了和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相关的方言问题、文言问题和欧化问题, 历时考察了汉语语法规范的问题。

五、方言中的语法规范化以及普通话语法规范化问题研究

关于方言的语法规范以及普通话的语法规范有3篇, 占10% 左右。邢福义 (1987) 在普通话语法、词汇和语音测试问题的讨论一文中, 归纳了方口说法和普通话标准说法在语法上的5处区别。韦达 (1991) 在壮语使用中的语法规范问题一文中, 作者从词的顺序, 词的附加成分, 词的重叠, 复数的表示方法和量词的表示方法这5个方面讨论了状语语法规范问题。王千红 , 宗守云 (1999) 提出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检测和评定受测人语音标准化水平和词汇、语法规范化程度的一种标准参照性考试。郑婧敏 (2004) 讨论了潮汕方言区的语言问题, 依米古丽 (2008) 谈了维吾尔族学生的语言学习问题。

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 汉语语法的繁荣发展不仅给规范化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对之前的成果做了补充和修正, 更重要的, 语法规范化的研究有了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态度。同时, 由于汉语言的复杂和语言环境的不断变化, 也给语法的规范化带来了挑战。

参考文献

[1]储泽祥.论语法规范的弹性[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6, (4) .

[2]邵敬敏.80年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回顾与今后的任务[J].世界汉语教学, 1991, (3) .

汉语规范 篇9

一、众多的汉语拼音输入法仍存在欠缺

随着电脑的普及, 各种各样的汉字输入法对于汉语拼音教学的影响越来越深, 但汉语拼音输入法的不规范也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

目前, 输入法种类繁多, 人们将这个时代称为“万码奔腾”的时代。众多输入法归于两大派系:一类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走“形码”路线的五笔输入法;一类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走“音码”路线的拼音输入法。网上相关调查表明, 拼音输入法占有50%以上的巨大市场。汉语拼音输入法之所以成为主流, 原因在于:汉语拼音是中国启蒙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是小学生的入门功课;而且这类输入法是按照拼音规定来输入汉字的, 不需要特殊记忆, 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 只要会拼音就可以输入汉字, 对于刚刚接触电脑的人来说, 几乎可以无师自通地掌握拼音输入法。因此, 拼音输入法是汉字输入的一大必然选择。

以智能A B C、搜狗、紫光、微软、谷歌和拼音加加为代表的拼音输入法占据着主流地位, 但对照我国《汉语拼音方案》 (以下简称《方案》) 及正词法加以分析, 这些拼音输入法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不能全息表达

汉语拼音包括声、韵、调三个部分。全息, 即汉语拼音的三部分都很完全。无论双拼输入法还是全拼输入法都存在一个缺陷, 即在汉语拼音输入时没有声调输入这个环节。众所周知, 汉字之所以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其他文字无法比拟的魅力, 就在于汉字具有抑扬顿挫的声调。目前拼音输入法在声调上的缺失, 使得某一部分汉字无法被快速确定, 一些相同声、韵的汉字也无法被快速区分, 造成大量的重码, 需要用户反复翻页, 给汉字的输入带来麻烦;同时也使学生无法形成正确拼读的习惯, 让识字量较少的低年级小学生对拼音输入产生畏难情绪。

2. 整体性缺失

《方案》确定汉语普通话采用21个声母:bpmfdtnl, ɡkhjqx, zhchsh rzcs, 另有零声母。《方案》采用38个韵母:ɑ行韵母5个, ɑ、ɑi、ɑo、ɑn、ɑnɡ;e行韵母4个, e、e n、e nɡ、ei;o行韵母3个, o、onɡ、ou;i行韵母10个, i、in、inɡ、iɑ、iɑo、iɑn、iɑnɡ、ie、iou、ionɡ;u行韵母9个, u、uɑ、uɑi、uɑn、uɑnɡ、uei、uen、uenɡ、uo;ü行韵母4个, ü、ün、üɑn、üe;特殊韵母3个, -i、er、ê。而目前主流的全拼音输入法, 拼音输入还是逐个字母输入, 不仅具有同音字太多, 重码率高, 输入效率低这样的缺点, 而且使得人们对于声韵母缺乏整体性认识, 容易产生误读和歧义。声母中zh、ch、sh以及韵母的分散输入, 既不符合汉语拼音方案的规范性, 也不利于汉语的准确传播, 机械地造成了大量冗余编码, 浪费了用户的输入时间, 造成了惊人的信息资源耗费和信息环境恶化的现象。

3. 错误导向

我国各地方言差距很大, 很多南方人普通话发音不太标准, 使用拼音输入法输入一个正确的字、词, 可能需要多次修正拼音才能准确输入, 这直接导致输入效率降低。为了解决这部分用户使用拼音输入法的困难, 追求方便快捷的输入, 目前拼音输入法提出了“模糊音”的概念, 也就是说系统不再区分s和sh、z和zh、c和ch等容易混淆的拼音。例如有些人对si和shi分不清楚, 如果要打出“是”字, 在输入“si”时照样可以打出来。然而, 这样急功近利和因噎废食的做法, 使得拼音输入陷入一个误区, 无法保证拼音输入的规范性。长此以往, 由于人脑对知识信息的记忆有模糊性, 就必然产生一些错误的印象, 导致汉语拼音的错误使用。

拼音是汉字的注音工具, 又是汉语的拼写工具, 时代呼唤一种合乎规范而方便快捷的拼音输入法, 使得规范汉字、汉语拼音和普通话达到三位一体, 相辅相成地实现“书同文”和“语同音”, 它将有助于汉字和普通话的学习, 有助于让汉语、汉字毫无障碍地通行于互联网, 通行于世界。

二、使用规范的汉语拼音输入法, 辅助语文教学

为了解决当前主流拼音输入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各种输入法软件也在竞相改进, 试图消除不利因素, 节约信息资源, 优化信息环境。例如, 《中国教师》在2008年第22期封三版面介绍的“汉星音码系列输入法”, 就是规范汉语拼音输入法的一套先进而有效的解决方案。

汉星音码利用汉字的全部发音信息 (声、韵、调) 进行编码, 是汉语拼音的全息表达, 在编码设计上具有编码简洁、重码少、不翻页等优势。不仅在输入速度和击键次数上要大大优于全拼输入法, 而且其精确、全息的特征, 符合汉语拼音方案的规范, 不失为汉字学习和语文教学的首选。

选用规范的汉语拼音输入法, 给学生的拼音学习和语文学习带来巨大帮助。

在学前拼音学习的起步阶段, 幼儿使用全音简拼输入法作为辅助工具, 来学习汉语拼音, 可完全按照规范, 输入完整的声韵调编码, 可以快速学习和掌握汉语拼音, 对汉语拼音形成整体性的认识;对于一些最常用的汉字, 也在一开始就打好了基础, 规范了母语发音。《汉语拼音歌》和《汉字小故事》的加入, 使幼儿更能够心情愉快地学习和掌握母语。

在义务教育阶段, 中小学生对于汉语拼音有了一定的基础, 开始在常用汉字和较长篇幅的语言环境里学习, 可使用“声韵声码”来辅助教学, 特有的分字概念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简单字的同时, 滚动学习更加复杂的汉字, 从易到难, 循序渐进。加上为中小学生配套提供的课程分类语料, 可以使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切实减轻。

在大学和高等职业教育阶段, 学生对于汉语拼音已经相当熟悉了, 可以通过“声声声声码”来辅助语文教学, 重点解决比较生僻、繁难的汉字和专业用语, 在使用时可以更方便快捷地同其他人交流, 同时也可以检测出自己的汉语汉字水平, 巩固汉语拼音。配套的大学学科、行业分类语料, 将更有利于大学生独立涉猎学科领域, 特别是运用计算机处理中文文档时清晰把握学科特质, 同时又能早日进入针对性的创业、就业的资料积累和实战准备中去, 减轻毕业前的创就业焦虑和毕业后的创就业难度。

汉语规范 篇10

一、树立法制观念, 完善管理机制, 倡导正确的语言观

198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2001年1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则首次明确规定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对以普通话为工作语言的人员作了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并达到相应等级的要求, 还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拼写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工具, 从而确立了普通话、规范字和《汉语拼音方案》的法律地位和使用范围。这是我国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工作开始走上法治轨道, 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的标志。社会各界要知法、守法, 语言文字工作职能部门更要加大执法力度, 对于以语言文字为主要载体的社会传媒、影视、报刊、出版机构及教学单位、公务人员以及借助语言文字使用 (如广告宣传、物品包装等) 以谋取经济利益的商家企业, 一定要严格要求, 规章配套, 认真守法, 奖惩分明, 以期起到健康良好的社会导向作用。语言文字工作者还应对逐渐融入汉语语言的外来语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探讨外来语的形成及使用规律, 在外来语的日常使用中倡导正确的语言观, 对外来语的发展进行客观指导, 让外来语中国化, 使其有机地融入汉语语言环境, 使外来语健康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了在汉语的日常使用中如何界定繁体字与简体字、普通话与方言、外来语与规范汉语, 但是对于如何在翻译中形神兼备地表达外来语, 怎样确定外来语融入汉语言规范表达的硬性标准, 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才能减少外来语随意加入汉语口语表达的现象发生, 都没有明确规定, 这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二、统一审定并规范新词的翻译, 促进翻译规范化和统一化

当前, 网络外来语作为网络语言中的“舶来品”, 是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化和国际化出现并日益增多, 以网络媒介为依托而高速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从众性, 因此规范性也难以得到保证, 如不大力加强对新词新语的规范化翻译, 就会出现对新词新语的滥用乱译问题。由于缺乏对翻译的规范化和官方化管理, 我国对新兴词汇的翻译极不统一, 音译、意译、音译兼意译等多种外来语借用手段兼而有之, 使交流中出现误解, 造成交流不畅等不便。如上文提到的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 (E.SAPIR) 的在不同的书籍和论文中采用了包括“萨丕尔”、“萨皮尔”和“萨佩尔”等不同版本的中文翻译。这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我国在外语翻译统一工作上的漏洞, 因此, 我国对新词的官方翻译结果必须由国家权威部门统一审定并通过网络发布年度公报的形式呈现, 以此规范化新词的正确翻译方式。

三、弘扬祖国文化, 加强语文教育, 正确引导语言的使用, 促进汉语健康发展

汉语应用能力是人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能力之一, 也是构成人的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提高人的语文素质, 对促进人们整体素质的形成、发展和发挥具有很大的作用。在上网族里, 年轻人占了很大比例, 网络语言中用词、用字的混乱和不规范现象与使用者语文素质低下密切相关。一方面, 与网络世界同时诞生和发展成长的“零零后”在作文中大肆使用不规范的普通话, 尤其是网络用语的现象足以引发我们的思考。未成年人在使用语言这一方面的价值判断尚不明确, 需要教师和家长齐心协力加强教育, 我们的国家也更需要加强义务教育时期对语言素质的培养, 从推广使用普通话开始, 侧重未成年人汉语语法体系的建构和使用能力的提升, 培养未成年人口语和书面表达时用词的多样性, 防止其依赖单一的网络用语。另一方面, 在大学校园中, 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为了避免方言和不同地区的表达方式造成的沟通不畅, 大学生往往会选择使用大家耳熟能详的网络用语进行交流, 这样一来势必造成普通话作用的弱化。普通话、规范汉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 学校应将语言文字规范化教育纳入素质教育轨道, 加强对学生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教育, 从根本上保证汉语使用的精准。在高等教育时期, 我们更应当响应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号召, 坚持推广和使用规范的普通话, 同时各校的文学院和公共语文教研室也应当开设大学语文公共必修课程和其他与中国文学相关的通识选修课, 为深化理解我国传统文化, 了解祖国不同历史时期各位作家创作的优秀文学作品中体现的民族精神, 为传承我国传统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奠定基础。另外, 我国的语言和文字是我国民族精神和民族历史的见证, 是记录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载体, 我们有义务辩证地看待作为新事物的网络语言, 不能全部拿来, 而是要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 让网络语言在丰富汉语言的容量和使用范围等方面发挥正确作用;对于不适合长期存在的不规范表达, 它们本身就不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应当减少在日常口语中的频繁使用。

毋庸置疑, 信息时代中西文化相互渗透和外来词相互借用丰富了我们的语言和生活, 但是过多的使用这种“不洋不中”的词汇甚至“混撘”的表达方式势必会对规范的汉语语言造成冲击。为了满足现代汉语规范化的发展需要, 应加大对网络语言和外来语的研究力度, 并采取一系列可行且卓有成效的措施:首先, 运用多元化的文化传播手段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和教育, 如由中央电视台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就是针对电子信息时代中的文字基本功薄弱现象而举办的, 这有利于在增强电视节目的知识性的同时, 引导国民从小正确使用汉语、自主学习汉语、在生活中自发巩固汉语基础知识;另外, 在完善汉语教育的科学性的同时, 增加国画、书法、剪纸等中国文化教育, 增强文化归属感, 培养民族自豪感意识。我国中央和地方的职能部门, 特别是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应对大、中、小学的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规范化教育, 尽可能地规范网络流行语言的使用, 规避网络语言对日常沟通交流造成的不利影响, 促使现代汉语沿着规范、健康的轨道发展。

摘要:在信息时代, 中西文化相互渗透, 外来词相互借用, 在使用网络语言时, 我们要树立法制观念, 完善管理机制, 倡导正确的语言观;统一审定并规范新词的翻译, 促进翻译规范化和统一化;加强语文教育, 正确引导语言的使用, 促进汉语健康发展。

关键词:汉语语言文化,英语语言文化,外来语,兼收并蓄

参考文献

[1]黄金祺.应当肯定“西译汉化”现象的积极面[J].中国翻译, 1998 (1) .

[2]李文中.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3 (4) .

上一篇:分段补偿下一篇: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