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锁定加压钢板术

2024-08-16

经皮锁定加压钢板术(精选七篇)

经皮锁定加压钢板术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2月~2012年2月于我科收治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共22例。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最小者18岁,年龄最大者62岁,平均(41.7±11.3)岁;根据受伤原因不同,其中,交通事故伤10例,工伤6例,跌伤3例,砸伤3例;根据骨折处是否开放,开放性骨折伤共4例,闭合性骨折伤共18例;根据AO分型,其中43A型共12例,43B型共6例,43C型共4例。患者自受伤至接受手术治疗平均时间为(6.3±0.6)d。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对患肢分别拍摄正侧位的X线片以及行CT平扫,术者应通过患者的病史资料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对患者的骨折类型以及相关软组织受损伤的情况较为熟悉,从而制定最为适合的手术时机。患者全麻后取仰卧位,于患肢大腿根部应用止血带。确定内踝处稍上方作为钢板的插入口,首先作一长度为2.5~3.0 cm的弧形切口,切开表层皮肤后再继续向下分离直到骨膜外,参考患者骨折线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锁定加压钢板,并将其进行预弯以适合胫骨远端的解剖学形态。从弧形切口处将钢板插入,使之处于骨膜与筋膜下之间的间隙内,调整钢板使处于一个合适的位置。进行骨折复位时需同时注意恢复小腿正常的轴线和长度,复位过程中可首先将主要的骨折片恢复至正常的解剖位置,然后进行较小的骨折片的复位。若骨折累及关节面,术中可利用克氏针的撬动将骨折片进行复位,主要骨折片复位完成后即可在骨折处的近远端分别拧入固定螺钉以固定。利用C臂透视确认患肢复位情况良好且钢板被置于恰当的位置后,根据钢板定位螺孔的位置确定皮肤表面切口的位置,从切口处拧入锁定螺钉,固定稳固后再次使用C臂透视,确认骨折复位后未发生再次移位,且钢板固位牢固。最后充分冲洗切口,分别将各层组织对位缝合后关闭切口结束手术。

1.3 术后处理及疗效评价标准

所有22例患者均未采用外固定,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术后1 d患肢即可开始进行功能训练,前3d以被动活动为主,此后可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开始进行患肢的主动活动。通常将患肢的负重训练设定为术后第六周开始,负重量由少到多,负重训练由轻到重进行。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以上。

2 结果

所有22例患者骨折手术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无延期关闭切口病例。术后平均消肿时间为(2.2±0.6)d,随访过程中复查X线片,结果提示大约在术后8~10周开始出现肉眼可见明显骨痂。本研究中患者骨折愈合的平均时间为(14.7±1.1)周,随访检查中未发现1例成角畸形,明显旋转或短缩超过1.0 cm者。未发现皮肤坏死、感染、骨外露等并发症。根据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对所有患者在随访中进行评价,其中,预后为优者共15例(68.18%),预后为良者共6例(27.27%),预后为中者共1例(4.55%),无预后为差者,本研究中的整体优良率为95.45%。

3 结论

胫骨的血供绝大多数来自于其内的骨髓血管,仅10%来自于其表面的骨膜[1],而胫骨远端的周围组织有其特殊的解剖结构,相对身体其他部位而言,该处的组织较为致密并且相对较薄,故来自于周围组织的血供较差。同时,胫骨远端骨折通常会伴有较为严重的周围软组织损伤,骨折处的滋养动脉通常亦遭到破坏,故在这种情况下骨折的愈合主要依靠的则是骨膜中的血供[2]。

对于胫骨远端骨折,若采用髓内钉固定,该治疗方法的优点在于髓内钉对骨折块中的血运所造成的破坏明显减小[3],但由于骨折处的较为特殊的解剖结构,骨折远端以松质骨为主,且骨块的长度相对较短,不利于髓内钉的固定[4]。若采用传统的接骨板技术进行治疗,在手术过程中需作一较长切口,并且对骨折处的骨膜有较大损伤,更加不利于骨折处的血供[5],临床资料显示采用此种治疗方案的患者有可能会出现骨折延迟愈合或者根本不愈合等并发症。

目前有部分学者认为[6],导致切口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1)骨折类型;(2)骨折周围软组织损伤情况;(3)选择手术方式。对于医生而言,第一点和第二点无法改变,仅能通过选择最适当的手术方式以减小切口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性。近些年随着微创的意识的逐渐推广,同时在骨科方面的生物学固定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7],故笔者在治疗骨折患者时均注重对那些有助于新骨生成和发育的周围正常生理环境进行保护,同时对重要的血供亦加以保护。上世纪90年代即有国外的学者提出利用微创进行接骨板固定,这样可以减少患肢骨折处被暴露的几率[8],从而对适合骨折愈合的周围正常生物学环境造成的破坏相对较小,也能很好的保护骨折处周围的血供情况,同时对骨折处的良好的固定亦能得到维持。有研究报道,在股骨骨折手术中分别运用微创技术和传统入路,结果显示前者对患肢的骨膜以及髓腔血供所造成的损伤要大大小于后者。大量类似研究结果显示皮下钢板置入对骨折附近的穿支动脉以及其他能提供营养的血管几乎不会造成损伤[9],术后患肢的骨膜以及骨髓的血流灌注所受影响均较小,骨折处周围正常的生理环境亦无明显变化。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若采用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式,对骨折处血供的干扰可接近90.00%[10]。

锁定加压钢板的螺孔包括锁定孔和加压孔,锁定孔的作用在于与相对应的螺钉相互吻合锁定即可将螺钉与钢板形成一个整体从而具有成角稳定性,能有效的避免发生钢板拔钉的发生。使用锁定加压钢板时不需要钢板与骨进行紧密的贴合[11],只要骨折复位至正常解剖位置且能稳定固定即可。存在于钢板与骨皮质之间的间隙可避免术中对骨膜造成损害,同时亦不会对骨折处的骨膜造成压力,对骨折处的有利血运几乎不会造成影响。而且在此种术式下能有效保存骨折片周围的血肿,这些血肿对骨折断端的骨痂形成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同时骨折处的骨外膜能起到一个袖套的作用,有利于一些较小的骨折片在进行牵引复位的同时恢复至正常的解剖位置。这一优点是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式所不具备的,一方面该术式需将骨折处的骨膜进行剥离,这样一些较小的骨折片则难以进行正确的复位;另一方面由于胫骨远端较为特殊的解剖结构,此处肌肉覆盖程度相对较少,若发生皮肤的坏死则很容易暴露埋于皮下的螺钉,导致伤口延期愈合或者完全不愈合。本研究中所有骨折患者切口均达到一期愈合,无延期关闭者。预后的整体优良率达到95.45%。

综上,采用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联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能很好的同时满足微创以及生物学固定的理念,固定效果较好,预后的整体优良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GARY JL,SCIADINI MF.Injury to the anterior tibial systemduring percutaneous plating of a proximal tibial fracture[J].Or-thopedics,2012,35(7):e1125-1128.

[2]GAO D,JIA B,ZHENG J.Case-control study on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anatomic plate osteosynthesis for the treat-ment of distal tibia fracture[J].Zhongguo Gu Shang,2012,25(3):194-197.

[3]SHRESTHA D,ACHARYA BM,SHRESTHA PM.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 with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fordistal diametaphyseal tibia fracture[J].Kathmandu Univ Med J,2011,9(34):60-66.

[4]APIVATTHAKAKUL T,PHORNPHUTKUL C,BUNMAPRASERTT,et al.Percutaneous cerclage wiring and minimally invasiveplate osteosynthesis(MIPO):a percutaneous reduction techniquein the treatment of Vancouver type B1 periprosthetic femoralshaft fractures[J].Arch Orthop Trauma Surg,2012,132(6):813-822.

[5]CHEN L,ZHANGG,HONG J,et al.Comparison of percutaneousscrew fixation and calcium sulfate cement grafting versus opentreatment of displaced intra-articular calcaneal fractures[J].FootAnkle Int,2011,32(10):979-985.

[6]PARK CW,KIM YH,HWANG KT,et al.Reconstruction of aseverely crushed leg with interpositional vessel grafts and latis-simus dorsi flap[J].Arch Plast Surg,2012,39(4):417-421.

[7]GOWDA BN,KUMAR JM.Outcome of ankle arthrodesis inposttraumatic arthritis[J].Indian J Orthop,2012,46(3):317-320.

[8]SHENG HL.Thoughts of treatment of distal tibial fractures[J].China Journal of Orthopaedics and Traumatology,2012,25(3):179-183.

[9]AKSEKILI MA,CELIK I,ARSLAN AK,,et al.The results of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indistal and diaphyseal tibial fractures[J].Acta Orthop TraumatolTurc,2012,46(3):161-167.

[10]CHEN WZ,CHEN XG,LAI JR,et al.Application of lockingproximal tibial plate in treatment of tibial fractures in 32 cases[J].Th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2011,23:4344-4345.Chinese

经皮锁定加压钢板术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27例, 其中男19例, 女8例, 年龄27~67岁, 平均42岁。致伤原因:摔伤7例, 车祸伤20例, 闭合性骨折22例, 开放性骨折5例。骨折分型:按AO/ASIF分型, A型10例, B型11例, C型6例。开放性骨折按Gustib分型, Ⅰ型3例, Ⅱ型2例。

1.2 手术病例选择

闭合性骨折, 术区软组织条件好, 伤后4~8h内手术。开放性骨折, GustiloⅠ, Ⅱ型, 伤后3~6h内手术。围手术期予抗生素预防感染3d, 术后常规使用脱水剂。本组病例排除骨折累及胫骨远端关节面, 骨折后就诊时间超过8~12h, 局部肿胀水泡, 创面张力大显著污染者, Ⅲ型开放性骨折, 以及内科合并症多, 无法耐受急诊手术者。

1.3 治疗方法

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治疗。术中C臂机下闭合复位, 满意后维持对位, 于踝部前内侧 (或前外侧) 上作一2~4cm切口, 勿切到骨膜, 将锁定加压钢板自皮下, 骨膜外沿胫骨近端内 (外) 侧插入, 在骨膜和深筋膜间创建潜行皮下隧道, 切开近端切口2~4cm, 在骨折远近端各用一枚普通螺钉固定, 使接骨板与胫骨服贴, C臂机再次确定钢板位置正确, 分别旋入锁定螺丝钉呈桥式固定。胫腓骨骨折者, 如腓骨骨折简单或粉碎不严重, 先行固定腓骨, 维持小腿的长度及肢体的对线, 建立外侧柱完整与稳定后固定胫骨;如腓骨严重粉碎性骨折, 估计无法做到正确复位并维持正常的长度, 则先固定胫骨远端骨折, 然后再固定腓骨骨折[1]。

1.4 术后处理

应坚持“早活动, 晚负重”的原则, 避免骨折二期复位丢失。术后1~3d (麻醉清醒, 疼痛好转后) 开始行被动膝、踝关节功能锻炼。1周后行主动膝、踝关节功能锻炼。2周后指导患者扶双拐床边站立, 患肢不负重。4~6周左右可扶双拐下地站立, 患肢部分负重 (约10kg) , 8周后逐渐增加负重 (约20Kg) , 12周后逐步弃拐行走。

2 结果

本组随访27例, 失访4例, 平均随访时间12.5个月 (10~24个月) 。其中骨性愈合20例, 延迟愈合3例, 其中A型2例, B型1例, 无骨不连。愈合时间平均为3.8个月 (3~9个月) 。有3例患者出现切口皮肤浅表坏死, 1例出现前后成角畸形, 2例旋转畸形, 随访中发现均恢复良好的外形及功能。未出现内固定物断裂、断钉, 肢体短缩等并发症。按Johner-Wruhs评分法, 本组优15例, 良10例, 中2例, 差0例, 优良率达92.6%。

3 讨论

3.1 背景

1997年Krettek等提出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 其核心是避免直接暴露骨折端, 维持适当稳定的固定, 最大程度地保护骨断端及其周围的血供, 为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的生物环境。因LCP特殊设计, 其固定的稳定性靠锁定螺钉与钢板锁定后的成角稳定性来维持, 固定可靠, 对骨折端无压迫。除关节内骨折外, 不刻意追求精确的复位。通道位于肌肉下骨膜外, 不剥离骨膜, 对骨骼的血运影响少, 软组织损伤小, 术后反应轻, 骨折愈合快。LCP是目前MIPPO技术最佳内置物, 更能体现出BO理念和微创骨科的精髓, 可以早期负重锻炼。对于存在骨质疏松的骨折患者具有明显优势[2]。

3.2 选择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的优势

MIPPO及LCP技术应用于胫腓骨远端骨折有如下优点: (1) 对骨折部位穿支动脉和滋养血管损伤小, 最大程度保留骨膜; (2) 无需关节外固定, 可尽早进关节功能锻炼; (3) 损伤小, 恢复快[3]。此时骨折端为弹性固定, 有正常活力, 骨折块间存在一定程度微动, 保证肉芽组织正常分化生长, 并可诱导和促进骨折愈合。

3.3 手术时机选择

传统的胫骨远端骨折多在伤后1周左右手术。如无手术禁忌证, 我们认为, 急诊手术时肿胀不明显, 术中麻醉下肌肉软组织松弛后利用软组织链作用, 骨折易复位, 在治疗上有一定优势。且可减少软组织损伤, 继而减少术后感染, 关节软组织挛缩粘连等术后并发症。

3.4 手术入路选择

一般胫骨骨折后多向内侧成角, 张力侧多在内侧, 在此置入钢板符合张力带原则[4], 亦为AO组织所推崇。我们认为, 应根据软组织皮瓣具体条件选择手术入路.前内侧入路更符合张力带原则为首选。若内侧皮瓣条件差, 可选择前外侧手术入路较为稳妥。

3.5 手术技巧及体会

3.5.1 精确复位

MIPPO手术时骨折复位主要采用间接复位方法。我们一般切开前先行手法及撬拨复位, C臂机下确认复位满意。我们术中一个细节是对简单骨折强调精确复位, 骨折块间间隙小于1mm。对粉碎骨折不强求解剖复位, 恢复力线及长度, 注意矫正旋转畸形。中间骨碎片一般不固定, 但对较大蝶型骨块及游离骨块长于5cm者, 可在远近端复位固定后, 在大骨折块两端经钢板上孔用2枚拉力螺钉进行加压固定。最后予以经皮复位钳或外固定支架等维持复位。本组有9例复位困难, 予小切口有限切开骨折端 (仅切开一侧骨膜) 行器械辅助复位固定。术后恢复均好。

3.5.2 钢板长度, 螺钉数目和位置选择

术中我们贯彻“长钢板跨度, 低密度螺钉”固定原则, 长钢板可以很好地纠正旋转、成角畸形。增加钢板长度, 有如延长了杠杆的力臂, 使应力点分布增多而不过于集中某一处。减少螺钉的数量增加了螺钉之间的钢板跨度, 从而很好抵消瞬间应力对螺钉的拔出作用。Stoffel[5]建议下肢骨折于骨折远近端2~3枚锁定螺钉固定即可, 对于简单骨折在临近骨折断端两侧各应空出1~2孔, 不要锁入螺钉, 以保证骨折断端弹性固定, 利于骨痂形成;但对于粉碎骨折应尽可能靠近骨折端处放置锁定螺钉以提高固定可靠性。本组中我们一般在骨折端两边至少插入3枚螺钉双皮质固定, 骨质疏松者可适当增加螺钉数以保证固定效果, 干骺端则至少4枚螺钉双皮质固定以提高锚固力及抗旋转强度, 骨折端至少旷置3个空洞来分散应力, 但最远端两枚螺钉必须锁入。

3.6 MIPPO技术体现出生物学固定和微创骨科的理念, 对软组

织血运破坏少, 具有创伤小, 恢复快, 住院周期短的优点, 是急诊治疗胫骨远端骨折首选方案之一。尤其对手术区皮肤条件不好, 有擦皮伤结痂, 不适合广泛切开复位, 以及合并肺部损伤不适宜行髓内固定的病例。但在简单骨折治疗中优越性不明显, 其亦有一定局限性。本研究缺乏与其他内固定物的前瞻性研究对比, 其长期疗效有待观察。

参考文献

[1]张长青, 曾炳芳.四肢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技术[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12.

[2]Giannoudis PV, Schneider E.Princip les of fixation osteoporotic frac2ture[J].J Bone Joint Surg, 2006, 11:1272~1278.

[3]王秋根, 纪方.骨与关节损伤现代微创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11.

[4]Ruedi T P, Murphy W M, Holzv, et al.戴尅戎, 荣国威主审, 王满宜主译.骨折治疗的AO原则[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3:186~192.

经皮锁定加压钢板术 篇3

关键词:肱骨骨折,骨折固定术,康复护理

肱骨近端骨折是肩关节周围常见骨折, 传统内固定治疗手术切口长、损伤大, 常因难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而并发肩关节功能障碍, 影响上肢功能的恢复而降低生活质量。采用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 不仅可保护骨折部位的生物学环境, 而且手术切口小、损伤小, 可尽量保护骨折处生物学完整性和骨折端周围血运, 术后肩关节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最大限度地恢复肩关节功能。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 我科采用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12例, 术后参照刘洁珍的功能锻炼方法[1], 针对病人情况, 对本组进行分阶段功能锻炼, 取得满意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 男7例, 女5例。年龄48~81岁, 平均68.3岁。受伤原因均为步行不慎摔伤所致。

1.2 手术方法

病人全麻下取平卧位。于肩峰下2~3cm做1个4~5cm长横行切口, 沿肌纤维走向分层分离肌肉, 显露骨折端牵引复位, 并在C型臂X光机下确认复位满意后安装锁定加压钢板。

1.3 肩关节功能评定判断标准

同样参照刘洁珍的采用Neer骨折分类及术后功能评定方法, 其中疼痛35分, 日常生活功能30分, (包括力量10分、手能达到部位10分、稳定程度10分, 术后肩关节活动范围25分, 术后解剖位置10分。90~100分为优, 80~89分为良, 70~79分为可, <70分为差。

1.4 功能锻炼方法

(1) 术前功能锻炼指导:一般在确诊后立即进行。锻炼方法: (1) 用力握拳持续5s, 然后用力伸手指持续5s。连续锻炼5~6次, 每天6~8回; (2) 双手对掌练习背伸活动或屈伸腕关节活动; (3) 在颈腕吊带制动肩关节下进行伸肘屈肘活动。 (2) 术后功能锻炼指导:第1阶段 (骨折后1~4周) :此阶段主要目的是保持肩关节的活动范围, 以被动运动为主。锻炼项目: (1) 患肢前屈上举被动锻炼:术侧上臂靠近胸壁屈肘90°。练习上举动作, 每个动作持续10s, 每天3次。 (2) 钟摆样运动:病人弯腰使躯干与地面平行, 患侧上肢放松、悬垂, 与躯干成90°, 用健侧手托住患侧前臂做顺时针或逆时针划圈运动。划10圈为1组, 上下午各练习1组。 (3) 术后2~3周内固定牢固后, 指导患肢行内收、内旋锻炼:用患侧手触摸对面耳朵以练习肩关节内收;也可用患侧手持50cm长木棍放在背后向上举起, 健侧手由肩部向上拉木棍带动患手持续10s, 以练习肩关节内旋活动。每天练习2回, 每回20~30次。第2阶段 (骨折后5~6周) :此阶段要在X线下证实骨折处出现愈合迹象后进行。在第1阶段功能锻炼的基础上, 增加三角肌和肩袖肌力的旋转和外旋锻炼, 以加强肩关节的活动度。方法: (1) 肩关节被动仰卧前屈上举:用健侧前臂托起患侧前臂向上举过头顶, 停留4~5s后将患侧回复原位。重复练习4次为1组, 上、下午各练习1组。 (2) 站立前屈上举:用健侧手指握紧患侧手指向上举过头, 停留4~5s, 或双手握木棍用健侧帮助患侧肩关节做上举活动。反复3~4次。 (3) 增加肩关节内外旋范围锻炼:在门把上系1根松紧弹力带, 利用其松紧弹力作用进行内外旋锻炼。10次为1组, 上、下午各锻炼1组。第3阶段 (出院后) :在前2个阶段功能锻炼的基础上, 逐步从等张收缩过渡到抗阻力锻炼, 增加肩部力量锻炼。锻炼项目: (1) 滑轮牵拉或爬墙梯锻炼。 (2) 利用木棍或体操棒做上举、外展、前屈、后伸运动。 (3) 两臂做划船动作或游泳动作。 (4) 患肢持2~3kg哑铃行肩关节外展、上举练习。

2 结果

本组均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后进行了康复锻炼。6个月后Neer评分结果:优8例, 占66.7%;良3例, 占25%;差1例, 占8.3%。本组优良率达91.7%, 肩关节前屈、上举、外展、外旋及内旋活动范围达到健侧的83%。

3 讨论

肱骨近端骨折是肩关节周围的常见骨折, 术后常因疼痛、制动等致肌力下降, 关节纤维变性、僵硬等导致肩关节功能障碍。采用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技术治疗骨折, 有利于肿胀和疼痛的减轻和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本组除1例高龄病人术后因并存肺部感染和高血压, 未能按第1阶段的计划进行锻炼外, 其他病人基本都能按计划进行锻练。经过早期系统的锻炼, 本组有91.7%的病人可完成日常生活, 患侧肩部活动范围可达健侧的83%, 最大限度地恢复了肩关节功能。

4 结语

采用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术后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本组术后早期通过规范、系统、有计划、分阶段的康复锻炼, 优良率达91.7%, 肩关节前屈上举、外展、外旋及内旋活动范围达到健侧的83%, 防止了关节僵硬, 减少了关节囊、韧带等软组织的粘连, 最大限度地恢复了肩关节功能。

参考文献

经皮锁定加压钢板术 篇4

关键词:经皮加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微创,胫骨远端骨折

胫骨远端骨折在临床上不算少见, 约占所有胫骨骨折的30%[1], 由于胫骨远端骨折多为高暴力外伤, 大多为粉碎性骨折, 且软组织有着严重的损伤, 严重影响了血液供应。传统的手术方法需要广泛切口软组织, 并将骨膜大量剥离后进行复位, 这样虽然能够达到解剖复位, 但出现骨延迟愈合、感染、伤口愈合不良的几率更大[2]。随着生物力学的发展, 骨折固定的原则亦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提出了其他的手术方法, 微创经皮加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就是其中的一种。我院采用微创经皮加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骨科2011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共60例, 其中男37例, 女23例, 年龄18~67 (31.5±14.2) 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4例, 高空坠落伤5例, 重物砸伤19例, 其他原因12例;开放性骨折21例, 闭合性骨折39例;AO分型[3]:A型24例, B型19例, C型27例。所有患者入院后经X线或CT等影像科检查确诊骨折。排除标准:排除严重心、肝、肾、脑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或严重器质性病变者;排除哺乳、妊娠者;排除免疫系统及其他血液系统疾病者。患者手术前均签署术前知情同意书,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其性别组成、年龄差异、致伤原因、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 取仰卧位或健侧卧位, 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 麻醉妥当后消毒铺巾, 如是开放性骨折先行清创, 清创要求彻底, 再行骨折复位;闭合性骨折胫骨远端前外侧做长约15cm弧形切口, 依次切开各层组织, 分离肌肉及骨膜后将骨折断端彻底暴露, 清理内部血块或污物, 解剖复位后, 将胫骨远端解剖型钢板置入, 螺钉固定后进行透视, 见复位满意后安装保护帽, 盐水冲洗后放置引流条, 然后关闭伤口。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抗感染, 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1.2.2 观察组

采用微创经皮加压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 麻醉及体位同对照组, 常规上止血带, 通过根骨牵引将患肢固定在多功能牵引床上, 常规消毒铺巾, C臂透视下参照健侧矫正患侧肢体的旋转、成角、缩短畸形, 满意复位后, 取合适的干骺端锁定加压钢板 (LCP) , 在小腿内侧做好标记后做1~2cm皮肤切口, 钝性分离至骨膜外, 沿着胫骨内侧壁的骨膜外造一个软组织通道, 将钢板按照胫骨解剖外形进行预弯, 然后将其插入皮下隧道, 桥接骨折部位, 临时用克氏针固定钢板, 根据具体情况在近端骨折端钉孔打入拉力螺钉, C臂下见骨折复位满意后, 两端通过导向器钻孔后并拧入2枚锁定螺钉, 然后再定位骨折上下两侧的螺钉孔, 皮肤做切口血管钳钝性分离后经导向器钻孔, 拧入锁定螺钉, 近端直径选择5.0mm, 远端选择3.5mm, 彻底止血后冲洗关闭伤口。常规抗生素抗感染, 术后3d进行不负重功能锻炼, 4w后进行扶拐不负重行走, 6w后逐步进行负重锻炼, 直到完全负重。

1.3观察项目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进行记录, 随访术后6个月评定功能恢复的优良率, 根据X线显示骨痂超过骨折线50%为愈合, 根据Johner评分评价优、良、中、差。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所得数据用t检验, P<0.05代表其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优良率= (优+良) /总人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比较

对照组手术时间91.5±8.6min, 出血量81.4±18.5ml, 愈合时间为122.7±5.4d;对照组分别为91.5±8.6min, 299.1±21.4ml, 149.6±5.8d, 观察组以上各数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见表1。

注:*为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两组患者优良率比较

观察组优12例, 良13例, 中4例, 差1例, 优良率为83.33%, 对照组优8例, 良11例, 中4例, 差5例, 优良率为63.33%,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注:χ2=1.352, P<0.05

3 讨论

随着我国现代化, 胫骨远端骨折比较常见。胫骨远端皮肤软组织薄弱, 加之造成胫骨远端骨折大都是强大暴力所致, 更造成了软组织的损伤, 传统切开手术治疗固然能够在直视下复位骨折端, 易达到解剖复位, 但却会严重破坏骨折周围的血液供应, 造成软组织感染、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骨髓炎等严重并发症[4]。

微创经皮加压钢板内固定仅在骨折周围软组织上进行小切口, 能够较好的保护软组织, 利于软组织的修复, 同时该术式并不剥离骨膜[5], 保留了骨膜的完整性, 最大限度的保留了骨折的血运;同时锁定螺钉能够有效保障轴与角的稳定性, 降低骨折发生以为的风险;锁定螺钉与钢板不完全贴于骨折端, 起到了一个内固定架的作用, 将骨折部位稳定成一个整体, 又保证了有一定的微动, 利于骨折的愈合[6]。

本组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随访半年, 观察组优良率为83.33%, 对照组优良率为63.33%,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综上所述, 采用微创经皮加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 操作简便, 更利于骨折的愈合,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杨志云, 张勇.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恙虫病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33 (4) :98.

[1]李红敬, 唐开, 汤欣, 等.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接骨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7, 30 (6B) :32.

[2]陈昆, 罗鹰.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0, 33 (5) :50.

[3]Gautier E, Sommer C.Guidelines for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LCP[J].Injury, 2003, 34 (Suppl 2) :SB63.

[4]胡红耘, 吴友利, 戴栋栋.锁定加压钢板微创治疗胫骨远端骨折[J].中国基层医药, 2011, 18 (21) :2905.

[5]Wagner M.General principles for the clinical use of the LCP[J].Injury, 2003, 34 (Suppl 2) :SB31.

经皮锁定加压钢板术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0月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收治的IFF患者60例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 均经患者及家属同意, 且符合伦理委员会要求, 患者年龄18~95岁, 平均 (46.9±8.9) 岁;骨折原因分析:交通事故导致25例, 摔伤跌倒导致19例, 高处跌落导致16例。60例患者中, 合并高血压17例, 合并糖尿病9例, 经检查均符合IFF诊断, 均未合并先天性心脏病、肺部损伤、颅内损伤以及重度肝肾功能不全。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每组各30例, 观察组中男16例, 女14例;Evan's骨折分型, Ⅰ型17例, Ⅱ型6例, Ⅲ型4例, Ⅳ型3例。对照组中男17例, 女13例;Evan's骨折分型Ⅰ型18例, Ⅱ型5例, Ⅲ型5例, Ⅳ型2例。两组患者Evan's骨折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病例入选及排除标准

(1) 入选标准[3]:结合患者主诉、骨折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均诊断为IFF者;年龄18~80岁;经内科科室、麻醉科室评估可耐受手术者, ASA分级Ⅰ~Ⅲ级;患者意识清醒, 无精神类疾病者;能配合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训练患者;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订家属知情同意书者。 (2) 排除标准:其他骨折类型;年龄≤18岁, 或者≥100岁;经评估不可耐受手术者;昏迷患者, 或合并精神类疾病发作或既往有发作病史;患者凝血功能差, 患侧皮肤损伤面积大者;不同意参与本研究患者。

1.3 方法

1.3.1 术前准备

60例患者均完善术前检查, 行查体、心电图等检查;行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并行血生化检查, 评估患者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4];行X线检查评估骨折情况, 选择合适切口入路;患者入室后均先开通静脉通道, 并保持畅通, 均行连续性硬膜外麻醉或者腰硬联合麻醉。

1.3.2 对照组

对照组30例患者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FNA) 治疗:患者阻滞平面满意后, 术者常规洗手、消毒后, 于手术部位消毒、铺巾, 手术开始。术者先于C形臂机辅助下行闭合复位, 后于大粗隆顶端上方5~10 cm做5 cm纵行切口, 然后于顶端向股骨髓腔置入导针, 应用17 mm空心钻头扩大近端髓腔, 顺着导针置入PFNA主钉后, 拔除导针, 术者于瞄准臂辅助下打入导针, 确保其正位透视下位于股骨头中线偏下, 侧位透视下则位于股骨颈正中, 待置于合适位置后, 术者顺导针打入螺旋刀片, 并行锁定, 拧入远端交锁螺钉, 拧入尾帽, 紧密后, 手术结束。

1.3.3 观察组

观察组30例采取MIPPO技术结合LCP方式治疗:患者麻醉平面满意后, 先垫高患侧臀部30°, 并牵引患肢达到闭合复位, C形臂机下透视检查复位情况, 待满意后, 与髋外侧大粗隆下2 cm向远侧做约5 cm纵行切口, 逐层分离, 电凝、结扎止血, 选择股骨外侧骨膜、股外侧肌之间且与股骨干平行合适长度锁定钢板顺切口置入, 经骨膜外隧道跨过骨折端, 保证股骨断端两则均于钢板紧密相连。然后术者于钢板近端安装带螺纹的克氏针导向器, 沿导向器于股骨颈下缘的股骨距上方置入克氏针, 调整克氏针角度保证其位于股骨颈中, 于钢板远端最远孔做约1 cm切口, 置入克氏针以确保钢板位于股骨外侧中央, 近端打入两枚导针。术者于C臂机透视下确保所置入的克氏针角度合适、位置适宜、固定满意后拧入锁定螺钉到股骨头关节软骨下10 mm位置, 后选择骨折远端做小切口行锁定螺钉固定, 待透视下复位、固定均满意后, 对切口冲洗、消毒、缝合, 手术结束。

1.3.4 术后处理

60例患者术后均返回病房, 行常规生命体征监测, 并给予鼻导管吸氧[5];定期常规换药, 避免感染发生;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发生;指导患者进行髋关节功能恢复锻炼, 指导患者进行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活动, 患者可于6~8周扶双拐进行不负重功能锻炼, 后改为单拐, 逐渐负重锻炼, 12周左右待骨折愈合后行完全负重行走。两组患者平均随访期为1年。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行Harris髋关节评分。

1.5 评定疗效标准

Harris髋关节评分:根据患者疼痛、功能活动、髋关节活动范围以及下肢畸形等方面对患者进行评分, 总分100分, 优:≥90分;良:80~<90分;一般:70~<80分;差:<70分[6]。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8.0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s) 表示, 两独立样本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分析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2 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比较

观察组Harris髋关节评分优22例 (73.3%) , 良5例 (16.7%) , 一般2例 (6.7%) , 差1例 (3.3%) , 对照组分别为16例 (53.3%) 、5例 (16.7%) 、5例 (16.7%) 、4例 (13.3%) ;观察组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13, P<0.05) 。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 χ2=7.13, ▲P<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比较

经随访, 观察组术后出现髋内翻1例 (3.3%) , 延迟愈合1例 (3.3%) ,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 (2/30) ;对照组出现骨折不愈合1例 (3.3%) , 内固定物断裂失效1例 (3.3%) , 延迟愈合1例 (3.3%) ,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 (3/30)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07, P>0.05) 。见表4。

3 讨论

IFF多见于老年患者, 尤其是骨质疏松患者, 以及交通意外事故、高处坠落伤导致, 其发病率占髋部骨折约一半。IFF致死、致残发生率较高, 治疗不及时, 治疗不当, 术后骨折愈合不佳, 对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极为不利, 给患者及家属带来极大的心率、经济负担, 同时, 给社会带来压力。因此, 临床极为重视IFF治疗措施的有效性以及术后功能恢复。随着理念、器械等逐步改变, 临床已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 动力髋螺钉 (DHS) 、LCP、PFNA等方式临床应用较广, 各有其优越性[7,8,9]。随着微创理念的兴起, MIPPO技术结合LCP方式逐步应用于IFF的临床治疗, 其在维持生物力学稳定作用上受到重视, 微创技术具有其明显优越性:手术创伤小, 切口长度明显缩短;对患者造成损伤小, 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 术野更加清晰;操作简单, 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对患者所造成心理压力同样减小;术后恢复快, 髋关节功能恢复明显更加。本研究结果中同时表明, 观察组采取MIPPO技术联合LCP治疗后, 手术治疗相关指标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此结果与朱一鹏等[10]研究较为一致。

减低对患者创伤为保障高龄患者安全保障, 本研究应用MIPPO技术可尽可能的减轻损伤, 促进预后。同时, 选择合适、正确的固定物为手术成功基础, 对术后骨折端的固定是否牢固, 术后髋关节功能是否恢复具有关键性作用。若选择内固定物质不理想, 术后恢复阶段极有可能出现钢板断裂、影响患者预后, 还可能导致二次手术, 对机体骨折愈合、功能恢复极为不利。选择固定物质时须掌握患者骨质质量, 老年患者骨质较为疏松, 螺钉切割作用大, 易导致螺钉穿出[11,12]。LCP固定采取多钉锁扣框架结构, 可提供较好的整体固定, 且对不同方向应力均不影响其稳定性, 对维持生物力学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据临床研究表明, LCP具有多项优点:LCP设计多符合骨解剖学, 手术过程中不必过多塑性, 操作更为方便, 对节省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术中操作创伤等均有重要意义, 符合微创理念;钢板不需紧贴骨折面, 以免压迫骨膜而影响血供, 有利于维持血供、输送营养物质, 利于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内固定支架桥接骨折端, 允许承受遭受应力刺激时骨折块之间微小动荡, 可诱导肉芽组织安全转化了骨痂, 促进愈合;LCP近端置3枚自攻锁定螺钉, 呈倒“品”字形, 增加了钉-骨之间面积, 具有不同方向的成角稳定性, 利于剪切力均匀分布、且增强了抗旋转剪切力, 利于生物力学稳定[13,14,15,16,17]。正因LCP优点众多, 结合MIPPO技术, 既达到微创要求, 减少创伤, 对术后功能恢复、骨折愈合具有不可替代优点, 以及生物力学稳定方面优于PFNA治疗方法。本研究随访1年, 行Harris髋关节评分, 观察组优良率90.0% (27/30) 明显优于对照组[70.0% (21/3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P>0.05) , 说明MIPPO技术结合LCP治疗IFF效果佳, 且较为安全, 随访过程中发现, 对Ⅱ~Ⅳ型骨折、老人及骨质疏松患者, PFNA治疗术后并发症较少, 此结果与唐广满等[18]研究相一致。

综上所述, MIPPO技术结合LCP与PFNA治疗IFF患者效果佳, 有助于维持股骨生物力学稳定, 促进骨折愈合, 有利于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 对Ⅲ~Ⅳ型骨折患者、老人及骨质疏松患者, PFNA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

摘要:目的 观察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 (MIPPO) 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 (LCP) 方式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FNA) 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IFF) 效果差异, 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情况。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0月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收治的IFF患者6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MIPPO技术结合LCP方式治疗, 对照组采取PFNA治疗。术后两组患者进行系统康复训练, 随访1年, 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估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比较两组疗效差异。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 (64.7±11.4) min、 (267.9±79.4) mL、 (83.4±7.9) d、 (17.5±1.1) 周, 均优于对照组[ (79.4±12.1) min、 (336.2±84.5) mL、 (103.3±9.5) d、 (18.9±1.2) 周],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住院天数[ (15.9±2.3) d]与对照组[ (16.7±2.5) d]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Harris髋关节评分优22例 (73.3%) , 良5例 (16.7%) , 一般2例 (6.7%) , 差1例 (3.3%) , 对照组分别为16例 (53.3%) 、5例 (16.7%) 、5例 (16.7%) 、4例 (13.3%) , 观察组优良率[90.0% (27/30) ]明显优于对照组[70.0% (21/3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7% (2/30) ]与对照组[10.0% (3/30) ]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MIPPO技术结合LCP治疗IFF生物力学稳定, 有助于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 且不良反应少, 安全性较高, 临床疗效较佳。

经皮锁定加压钢板术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82例,年龄23~69岁,平均(40.5±18.7)岁;男53例,女29例;致伤原因:车祸伤患者46例,高处坠落患者6例,跌倒损伤患者8例,重物压砸患者4例,机器绞伤患者18例。所有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均为新鲜骨折,从受伤到接受清创的时间为1~9 h,平均(3.6±1.4)h。将所有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动力加压钢板治疗的患者41例为对照组,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的患者41例为观察组。两组患者间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平均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都采用仰卧位,采取臂丛神经麻醉方法。从患者肱骨后侧的切口入路,于肩峰后缘和尺骨鹰嘴连线上做一个切口,切开患者的浅筋膜后,对其肱三头肌的长头和外侧头间隙进行分离。将食指插入到患者肱三头肌近端的两个浅头之间V形沟中,采用钝性或锐性对其进行分离,根据手术的需要向远侧方向将此两头进行分离。由于在患者的V形沟深处存在桡神经和伴行血管横过肱骨,手术过程中要解剖出患者的桡神经并对其加以保护。分开肱三头肌内侧头后,要将患者的外侧肌间隔打开,避免手术卡压患者的桡神经,尽量暴露出患者的肱骨远侧。如果患者的骨块较大,需要对其进行螺钉固定。如果患者的骨块较小,可以使用细克氏针对其进行临时固定。对照组患者采用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剥离患者的骨膜后,尽量暴露出骨折的断端,对其进行复位后使用多次预弯的塑形钢板放于患者肱骨后方用螺钉固定,材料由天津威曼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观察组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清理患者的断端后,剥离其断端周围的骨膜稍,对其进行复位后使用解剖型锁定加压钢板放于患者肱骨后方用螺钉固定,材料由山东威高集团生产。对于存在骨缺损的患者,需要取其部分松质骨填塞到骨折的缝隙间。患者试行活动肘关节时,需要注意被动功能,放置负压引流管,将其桡神经固定于骨折处周围软组织床中,冲洗术野并止血,缝合患者的刀口。术后24~48 h内拔除引流管,常规使用抗生素4~7 d,对有神经损伤的患者,可以给予弥可葆0.5 mg/d静脉注射,并加强手部的被动活动,根据患者的骨折处骨痂的生长情况逐渐扶拐负重进行功能性恢复锻炼。所有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在治疗期间,经医护人员果断、快速、有效地处理,无一例死亡。并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术后随访。

1.3 疗效判定

(1)优:患者肘关节伸曲度>110°,无明显疼痛;(2)良:患者肘关节伸曲度数>60°,有轻微疼痛,偶尔使用止痛药可明显缓解,对患者日常活动的影响不大;(3)差:患者肘关节伸曲度数<60°,经常疼痛,患者的患肢只能作为支撑物使用,对患者日常活动的影响很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情况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5.145,*P=0.023

2.3 两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总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比较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4.100,*P=0.043

3 讨论

肱骨中下段骨折是当前我国较为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肱骨干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2%[3]。传统的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有效手术方法,但手术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会引发患者多种并发症的发生[4]。加压钢板内固定配合植骨可以大幅提高治愈率,使得肱骨骨不连的治愈率达到70%以上[5]。目前主要使用的加压钢板内固定方法为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和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

有研究表明,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引发的并发症较少[6],且具有诸多优点:(1)锁定加压钢板仅存在于患者体内,而不像螺钉与外界直接接触,大大减少了钉道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2)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后,患者的骨与钢板之间的距离比外固定器的间距小很多,与钉板相匹配且力臂较短,使得固定更为牢固。(3)锁定加压钢板是一种独特的角度固定钢板,螺钉头和钢板均具有螺纹,而钉板是没有螺纹的,对于发生严重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更为明显。(4)锁定加压钢板紧贴于骨面,安装过程中无需对患者骨膜进行剥离,大幅较少了对骨膜的破坏,从而保护了患者骨骼血运的功能。(5)解剖型锁定加压钢板不需将患者的骨折块拉向骨板,避免了术后预弯塑形钢板的麻烦,简化了手术过程。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固定程度不可靠,患者发生骨愈合畸形或骨不连的现象较为严重,治疗时间较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优于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锁定加压钢板是复杂肱骨干骨折患者的理想植入物,但在手术过程中,一定要对患者的桡神经加以保护,尽量避免对患者骨膜的剥离,保护患者骨骼血供的功能,尽量减少对患者软组织的损伤,谨防术后骨骼移位的发生。

本次研究表明,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说明对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可以在早期更好地控制骨折给患者带来的持续伤害,稳定骨折处且利于治疗的进行,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总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对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在术后能够更好地促进患者的早期功能性恢复锻炼,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使得肘关节早日活动,可以加快恢复的速度和效果。

综上所述,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对患者机体软组织损伤较小且固定牢靠,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较早,利于患者进行早期的功能恢复性锻炼,大幅降低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周荣兴,任前贵.两种钢板内固定治疗长骨干骨折的疗效对比[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7,22(6):477-478.

[2]谢斌,李其庆,王雷.锁定加压钢板和动力加压钢板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5):23-25.

[3]Court-Brown CM,Caesar B.Epidemiology of adult fractures:a review[J].Injury,2006,37(8):691-697.

[4]何从科.动力加压钢板与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30例临床疗效分析[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8,22(6):506-508.

[5]甄平,刘兴炎,王宏东,等.肱骨骨不连的手术治疗[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6,8(9):806.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效果观察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本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50例, 其中, 男28例, 女22例;年龄21~76岁, 平均 (32.64±10.23) 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33例跌摔伤10例, 重物砸伤4例, 打击伤3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 前臂尺桡骨骨折6例, 锁骨骨折8例, 肱骨骨折10例, 胫腓骨骨折12例, 股骨骨折14例。按AO/ASIF分型[2]:A型21例, B型12例, C型1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 h~12 d, 平均 (28.96±13.20) h。

1.2 方法

术前完善各项检查, 包括血尿常规、心电图及影像学检查等, 根据影像学资料制定详细的手术计划, 选择合适形状及长度的锁定加压钢板。有胸腹腔脏器或颅脑等复合损伤者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再进行内固定手术。根据骨折伤情选择适当的局麻或全麻, 常规消毒术区、铺巾, 采取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 必要时可采用克氏针作临时固定维持, 严重粉碎或复位困难者可用外固定支架辅助复位。在近端或远端做小切口逐层分离, 不剥离骨膜, 必要时钢板可稍作塑性, 将钢板于肌层下、骨膜外钝性插入, X线机监视下钢板到达合适位置。钢板远近端各置入1枚螺钉, X线机下确认骨折复位准确、内固定物位置良好后, 再根据骨折具体情况置入相应数枚螺钉。再次透视确认后, 逐层缝合切口。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3~5 d, 次日可行不负重关节功能及肌肉等长收缩锻炼, 术后6~8周可根据X线复位结果逐步开始负重锻炼。

2 结果

本组50例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 无感染病例。5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为6~12个月, 平均 (8.75±2.63) 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生内固定物松动、脱出或断裂等现象。骨折均愈合 (下肢完全负重、上肢水平持重1 kg、X线片显示连续骨痂形成或骨折线模糊) , 愈合时间为4~6个月, 平均 (5.19±0.28) 个月。50例患者均测量各大关节功能, 根据Johner-Wruhs分级法进行评定[3], 其中, 优44例, 良5例, 中1例, 差0例, 优良率为98%。

3 讨论

锁定加压钢板是经有限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改进而来的内固定技术, 其钢板与螺钉形成的角度锁定构造具有稳定的内支架作用, 与传统钢板系统相比, 其抗扭转及抗折弯能力更强, 为术后骨折的愈合提供良好的生物力学环境。其骨膜外置入的方式可有效保证断骨生物学的完整性, 更符合生物学内固定的理念。锁定加压钢板作为全新的内固定系统, 在肌层下、骨膜外置入, 且与骨膜间存在一定间隙, 有效减少了钢板对骨膜的压迫及对血运的影响[4]。另外, 锁定加压钢板内螺纹的锁定螺钉孔无横向加压作用, 与锁定螺钉的外螺纹紧密嵌合而降低螺钉固定后骨折端再移位的发生[5]。总之,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的优点体现在[6]: (1) 不剥离骨膜、血运影响小, 为微创术式。 (2) 钢板与螺钉的角度锁定设计具有牢固的稳定性。 (3) 钢板无需或仅需少许塑性。 (4) 内固定更坚强, 螺钉松动、折弯、断裂发生率低。本组50例四肢骨折患者运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 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 无感染病例。随访期间未发生内固定物松动、脱出或断裂等现象。骨折愈合时间平均 (5.19±0.28) 个月, 各大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8%。

综上所述, 锁定加压钢板临床适应证较广, 对于带锁髓内难以锁定的近关节干骺端骨折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锁定加压钢板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及内固定牢靠、骨折愈合良好、患者早期活动等优点, 是四肢骨折较为理想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崔寿昌, 陈亚伟.四肢骨折后的功能锻炼.大众健康, 2008, 8:68-69.

[2]张永强, 梁清宇, 孙铭, 等.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临床骨科杂志, 2010, 13 (6) :656-657.

[3]张志勇, 解光越, 候小华, 等.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骨科杂志, 2009, 12 (3) :325-326.

[4]牛庆礼, 郭坚, 孙辉, 等.锁定加压钢板在四肢骨折中的临床应用研究.中国伤残医学, 2010, 2 (1) :34-35.

[5]黄相贤.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技术应用于四肢骨折的临床分析.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21) :142.

上一篇:电站枢纽下一篇:农村金融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