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钠知识考点

2024-07-14

过氧化钠知识考点(精选三篇)

过氧化钠知识考点 篇1

一、特殊结构

Na2O2结构中有O22-, 称过氧根离子, 其中两个氧原子以非极性共价键相结合.过氧化钠中阳离子与阴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电子式为.高考常以过氧根的特殊结构为命题点, 来考查学生对物质结构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和理解的深度.

例1由钠和氧元素组成的某种离子晶体中阴离子只有O2-和O22-.在此晶体中氧元素和钠元素的质量之比为48∶92, 其中O2-和O2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

解析:钠的含氧化合物有Na2O和Na2O2, 因为m (O) ∶m (Na) =48∶92, 所以n (O) ∶n (Na) =3∶4, 设Na2O和Na2O2物质的量分别为x、y, 则 (2x+y) ∶ (2x+2y) =3∶4, 解得x∶y=1∶1, 即为O2-和O22-的物质的量之比.

变式:下列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

(A) HCl (B) Na2O2

(C) C2H2 (D) NaOH

解析:HCl、C2H2为共价化合物, NaOH为含有极性键的化合物, Na2O2含有非极性键, 是离子化合物, 答案为 (B) .

二、特殊性质

过氧化钠中O22-的特殊结构决定了其性质的特殊性, 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从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分析, Na2O2既可以作氧化剂, 又可以作还原剂.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的过氧化氢也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高考命题常从过氧化钠的这一性质命题, 考查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以及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

例2分别向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加入少量的过氧化钠固体, 不会产生浑浊现象的是 ()

(A) 氢硫酸 (B) Ca (HCO3) 2溶液

(C) 饱和NaHCO3溶液

(D) 饱和CaCl2溶液

答案: (C)

该题似乎是考查过氧化钠的性质, 其实是考查过氧化钠的氧化性及其与水反应的生成物———氢氧化钠的性质, 属于连续反应的问题, 有一定的综合性.

变式: (2005年江苏高考题) 有两个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硫的反应, 都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通入SO2气体, 将带余烬的木条插入试管C中, 木条复燃.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第1小组同学认为Na2O2与SO2反应生成了Na2SO3和O2,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2) 请设计一种实验方案证明Na2O2与SO2反应生成的白色固体中含有Na2SO3_______.

(3) 第2小组同学认为Na2O2与SO2反应除了生成Na2SO3和O2外, 还有Na2SO4生成.为检验是否有Na2SO4生成, 他们设计了如图2所示方案.

上述方案是否合理?___.请简要说明两点理由: (1) ___; (2) ___.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知识点比较 篇2

常见的碱: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钠(Ca(OH)2)、氨水(NH3·H2O)注意点:①氨水具有挥发性,有氨臭味。

②氢氧化钠固体要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③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如果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如果碱溶液流到桌上,可以立即往碱液里加适量的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洗桌面,再用抹布擦净。如果只有少量碱液滴到桌上,可以立即用湿抹布擦净,再用水冲

碱的通性

碱之所以具有共同的相似性,是因为碱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都是共同的的氢氧根离子。因此碱的通性,可以认为是氢氧根离子(OH)表现出来的性质。

1.紫色石蕊试液遇可溶性碱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可溶性碱变红色。

2.非金属氧化物+碱 → 盐+H2O

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酸性氧化物。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酸性氧化物中,多数能溶解于水,并跟水起反应生成对应的水化物—酸。

3.碱+酸 → 盐+H2O

4.碱+盐 → 新碱+新盐

注意点:

① 能跟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碱必须是可溶性碱。

过氧化钠知识考点 篇3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是氢氧化钠的一个重要化学性质, 近年来, 此反应成了各类初三化学考试中的热点。为了使学生对此有清楚的认识, 笔者将涉及此反应的考题归为七个考点,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反应方程式:CO2+2Na OH=Na2CO3+H2O

考点1:NaOH固体可做干燥剂, 能干燥二氧化碳吗?

分析:不能。因为两者要发生化学反应。此类考点是化学反应原理的直接运用。

考点2:NaOH为什么必须密封保存?

分析:第一个原因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潮解;第二个原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此考点将本反应和空气的成分联系起来。

考点3:吸收或除去CO2, 选用Na OH还是Ca (OH) 2溶液?

分析:Na OH溶液。等质量的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中, Na OH的质量分数远远大于氢氧化钙, 故Na OH多, 吸收二氧化碳就多, 吸收或除去的效果就好。此考点将本反应和溶解度联系起来。

考点4:用辅助实验初步证明CO2和Na OH溶液发生了反应。

分析:由于此反应没有明显现象, 只能通过其他辅助实验间接证明。第一类:通过Na OH溶液与CO2发生反应, 使容器内出现气压降低的现象。第二类:通过证明产物有Na2CO3的存在来证明CO2和Na OH发生了化学反应。

第一类举例:

操作及现象:

图1中, 将胶头滴管中的Na OH浓溶液挤入锥形瓶中, 片刻后观察到小气球膨胀。

图2中, 将充满CO2的试管倒置在盛有Na OH溶液的烧杯中, 片刻后观察试管中液面上升。

图3中, 将胶头滴管中的Na OH溶液挤入圆底烧瓶中, 打开止水夹, 烧杯中的水进入圆底烧瓶中, 形成喷泉。

图4中, 将分液漏斗中的溶液放入锥形瓶中, 打开止水夹, 烧杯中的水倒流。

第二类举例:

法1:取实验后的溶液滴加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则证明NaOH和CO2反应。

方程式:Na2CO3+2HCl=2NaCl+CO2↑+H2O

法2:取实验后的溶液加Ca (OH) 2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则证明Na OH和CO2反应。

方程式:Na2CO3+Ca (OH) 2=CaCO3↓+2Na OH

法3:取实验后的溶液加C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则证明NaOH和CO2反应。

方程式:Na2CO3+CaCl2=CaC O3↓+2NaCl

考点5:如何证明NaOH的变质情况?

分析:Na OH变质有三种情况: (1) 未变质:全部是Na OH; (2) 全部变质:Na2CO3; (3) 部分变质:Na OH和Na2CO3的混合物。

方法: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 加水溶解, 加入过量CaCl2, 若无沉淀, 则未变质;若有沉淀, 过滤, 向滤液中加酚酞, 如果溶液变红, 则部分变质;如果溶液不变色, 则全部变质。

考点6:工厂废气中含有SO2, 可用Na OH溶液吸收, 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分析:SO2+2Na OH=Na2SO3+H2O此反应是本考点的迁移。

考点7:装Na OH的试剂瓶用橡胶塞而不用玻璃塞的原因 (玻璃中含有Si O2) 写出方程式。

分析:Si O2+2Na OH=Na2Si O3+H2O此反应是本考点的迁移。

以上七个考点是考试中最常见的, 只要做到理解原理清楚, 是较容易掌握和进行知识迁移的。

参考文献

[1]薛金星.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手册[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 2011

[2]金慧文.多功能词典[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上一篇:知识经济与会计创新下一篇:物流认知实训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