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管理平台

2024-07-11

智慧管理平台(精选十篇)

智慧管理平台 篇1

智慧教室,又称未来教室或智能教室,其英文名称为Smart Classroom,Future Classroom,Intelligent Classroom。随着“智慧地球”、“智慧教育”、“智慧校园”等概念的提出,“智慧教室”这个名词也应运而生。国内对智慧教室研究主要从2008年开始,研究成果有智慧教室无线传感网的组建、智慧教室监控系统的开发、智慧教室设计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构建等,但对智慧教室的应用特别是教室监控和日常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还只是从理论上构建,缺乏全面的实验。课题通过开发手机APP实现教室环境数据采集、教室设备监控管理、学生出勤点名、上课课表查询等功能。

1 智慧教室移动端管理平台实现条件

1.1 基础设施建设完成

基础设施为智慧教室的教学和管理提供必要和完善的物理平台,主要包括:教室的照明、空调、窗帘等基础设施、活动桌椅、多媒体教学设备,计算机、投影机仪、幕布、功放、音箱、话筒、协调器、终端节点、路由器、有线网络、传感器、摄像头、RFID等。

1.2 无线传感网组建成功

在教室的合适位置合理布置相应传感节点,通过开发Zig⁃bee协议栈组建无线传感网,可以获取到教室的光照、温度、湿度、烟雾、火焰等实时数据。

1.3 应用服务器搭建完成

每个教室的教师主机,同时也是该教室的应用服务器。服务器和底层协调器连接,将获取到的感知数据以及各类监控数据存入数据库中。通过开发上位机软件,终端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或者无线网络远程访问服务器查看智慧教室环境和设备信息,联动控制执行设备。

2 智慧教室管理平台实现原理

感知层通过Zigbee协议组建无线传感网,无线传感网络的规模根据教室的大小、使用教室的学生人数决定,终端传感节点通过路由器连接,协调器充当了网关的功能,汇总所有获取到的感知数据。服务器通过串口连接协调器,获取传感数据和继电器状态信息,然后显示接收到的数据并存储。通过IIS服务器编写PHP用JSON数据格式实现和移动端的通信。移动端可以是固网终端,也可以是移动手机或平板,还可以是自助查询终端。连接原理如图1所示。

3 智慧教室移动端管理平台功能介绍

课题开发的智慧教室移动端APP,为智慧教室教学实施和智能管理等提供全新的运行模式,主要功能有如下几个方面:

3.1 监测教学环境信息

智慧教室管理系统通过组建无线传感网,可以感知教室的温度、湿度、光照度、烟雾等环境监测数据,当温度过高时,启动空调;当光照过暗时,打开窗帘。

3.2 安全防范教室隐患

教室设置有火焰报警器,烟雾报警器,在系统中预先设置好警戒阈值,当达到警戒值时,报警器立即响起,可以提醒管理人员第一时间采取措施。

3.3 控管教室资产设备

教室管理员通过管理系统可以远程查询教室设备的状态,比如查看教室的灯、空调等设备是否已经关闭,如发现教室没有人员在内而设备仍在开启时可以远程将其关闭。通过安装的摄像头,教室可以实现无人监考和在线巡逻。

3.4 实现人员日常考勤

学生进入教室后通过一卡通刷卡,教师通过“点名”功能可以看到进入教室的人员信息,实现考勤管理。管理员也可以登录系统查看教室使用情况

3.5 实现教室课表查询

学生或教室通过手机APP登录系统后,可以查看自己的课表和教室的位置,以便第一时间找到教室。学生自习或教室临时更换教室时,也可以迅速查找空闲教室。

3.6 实现教室信息推送

如果遇到教室设备紧急维修等情况时,管理员也可以第一时间发布通知公告信息,登录APP后可以查看。

4 智慧教室移动端管理平台使用介绍

该移动端管理平台目前支持三类用户登录,分别是:教室管理员、教师和学生。图2界面为移动端管理平台主界面。学生登录后,可以查询到该用户本学期的上课课表情况;教师登录后,显示本学期的任课情况,教师通过屏幕左下角的“点名”按钮,可以查看到目前教室中的人数。如图3所示,管理员登录后,可以查看某个教室的设备情况和环境数据,并且可以通过“重要公告”按钮发布教室临时通知。“书海无涯”按钮内嵌浏览器,帮助用户链接到教育资源平台。

5 结束语

构建智能化的学习环境是实现教与学方式变革的基础,智慧学习环境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对教与学有着革命性的影响。课题以学校教室通用的监控管理需求出发,完成了相应的软硬件设计开发,移动端管理平台初步完成,但后期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需充分发挥云计算技术支持系统和各智能终端的功能,实现现实教室与虚拟教室(主要面向远程学习者)之间的信息及群体间的互动,实现教学过程的资源共享和交流互动、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无缝连接。

摘要:课题在通过无线传感技术获取到感知数据的基础上,开发手机APP移动端管理平台。移动端通过JSON数据格式实现和智慧教室监控服务器的通信,获取教室环境参数和设备信息。移动端已实现对教室设备的智能总控、课堂考勤登记、教室课表信息查询等。该平台将设备监控和教学管理结合起来,使之成为智慧校园的一个组成部分。

关键词:智慧教室,移动,管理,平台,开发

参考文献

[1]聂风华,钟晓流,宋述强.智慧教室:概念特征、系统模型与建设案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3(7):5-8.

[2]陈卫东,叶新东,张际平.智能教室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J].远程教育杂志,2011(4):39-45.

[3]黄荣怀,胡永斌,杨俊锋,等.智慧教室的概念及特征[J].开放教育研究,2012(2):22-27.

[4]庄思筠.数字化未来教室之探讨[J].国教新知,2011(3):30-48.

[5]锐取智慧录播教室吸引众多参观者[EB/OL].[2014-10-06].http://www.ceiea.com/cpl9290/news Detail_5687.htm.

[6-7]张亚珍,张宝辉,韩云霞.国内外智慧教室研究评论及展望[J].开放教育研究,2014(2):81-91.

[8]祝智庭.以智慧教育引领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9):4-8.

[9]未来的课堂:颠倒的教室[EB/OL].[2014-10-06].http://www.jyb.cn/adnews/201110/t201110_456993.html.

[10]李玮莹.云计算架构下的移动学习[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2):236-242.

智慧工地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篇2

智慧工地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一、系统简介

建筑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同时,建筑业也是一个安全事故多发的高危行业。如何提升建筑行业的管理效率,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杜绝各种违规操作和不文明施工是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智慧工地概念的提出,标志着建筑行业开始朝着智能化、信息化方向转变。

智慧工地管理平台是依托物联网、互联网建立的大数据管理平台,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能够实现劳务管理、安全施工、绿色施工的智能化和互联网化。河北科曼智慧工地管理平台与众多功能系统对接,包括劳务实名制管理系统、监测系统、周界防护系统、区域安防监控系统、用电监控系统、噪音扬尘监测系统、污水排放监控系统以及自动计数系统等。

将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引入建筑施工项目之中,能够满足智能化应用的需求。劳务管理方面,工人刷卡进场、就餐、洗浴等,建立工人出勤与工资支付台账,可以有效减少劳资纠纷;安全施工方面,对高支模、塔吊等事故高发区实施监测,减少人力投入,遇到险情可以提前报警,一旦发生事故,还有据可查;对扬尘、噪音等可以实现全天候自动定量监测;棒材管理方面,钢筋、木方等棒材可以实现拍照自动计数,提高清点效率和准确性。

http:///

二、系统构成

智慧工地管理平台依托遍布项目所有岗位的应用端(pc移动穿戴植入等)产生的海量数据,通过云储存,在系统进行数据计算,实现整个施工过程可模拟、施工风险预见、施工过程调整、施工进度控制、施工各方可协同的智慧施工过程。

1、终端层

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和移动应用提高现场管控能力,通过RFID、传感器、摄像头、手机等终端设备,实现对项目建设过程的实时监控、智能感知、数据采集和高效协同,提高作业现场的管理能力。

2、平台层

通过云平台进行高效计算、存储及提供服务,让项目参建各方更便捷的访问数据,协同工作,使得建造过程更加集约、灵活和高效。

3、应用层

应用层核心内容始终围绕以提升工程项目管理这一关键业务,因此PM项目管理系统是

http:/// 工地现场管理的关键系统之一。BIM的可视化、参数化、数据化的特性让建筑项目的管理和交付更加高效和精益,是实现项目现场精益管理的有效手段。

三、系统功能

河北科曼智慧工地管理平台是建筑工地管理集成化、智能化的解决方案。可以实现个性化定制的智慧工地解决方案,针对不同的项目环境可以进行功能的增添与删减,满足所有建筑施工企业需求,具有高度的灵活性。

1、基础数据管理

提供对各个建筑工地、工程项目、承建机构等信息的维护、配置和管理。每个项目工地将分配一个工地代号,各工地的数据汇总依照以工地代码为标识,按照特定的机构层级进行实现多个工地的数据汇总。

2、考勤管理

智慧工地管理平台采取考勤与门禁联动,实现封闭式的工地管理。可登记所有进出工地

http:/// 现场的总包、分包、劳务、监理、施工人员信息及考勤信息,并支持按个人或单位任意字段进行查询。

3、安全隐患管理

安全隐患信息实时上报,使安全隐患管理流程化,形成管理闭环。系统具备隐患整改验收、提醒功能,生成整改通知单与整改验收单,实现安全隐患报表统计。

4、视频监控

智慧工地管理平台能够实现实时图像点播、远程控制、图像存储和备份、历史图像的检索和回收。视频监控可以覆盖工地各个角落,做到监控无死角。

5、塔吊监控

系统支持吊装定位、传感器状态检测、支持塔机五限位预警/报警控制、支持远程GPRS传输以及黑匣子记录。

6、升降机监控

升降机监控功能能够实现升降机安全监测、隐患预警,超出人数控制范围系统会自动报警,同时对速度、倾斜度、高度限位、防冲顶、电压、门锁等进行检测。

7、管理分析报表

智慧工地管理平台采用统计报表、曲线图或柱状图等方式,按照年、月、天、小时等定制条件对实名制人员数据、大体积混凝土无线测温数据、噪声扬尘监测数据等业务运行情况进行汇总,生成统计报,提供按照时间监测设备查询各类监测数据的明细情况。

8、移动端数据推送

根据监测频度与并发量情况,平台服务器定期将获取的监测数据推送到移动端,借助智能手机,可实时显示高大模板变形监测数据、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数据以及噪声分贝、扬尘浓度等环境监测数据,及时排查各类安全隐患。

http:///

9、数据接收管理

实现对各工地数据上报来源、时间、数据包大小等详细情况的自动记录,当数据接收通道出现故障时,可以根据接收记录对上报数据进行追溯与管理。

四、系统特点

1、可查看

视频管理,远程调用视频画面,工地全天候多方位实时监管,并对视频画面进行智能处理,视频摘要和液缩、数据处理和存储,实现工地的可视化管理,预防施工事故的的发生。

2、可查找

GIS管理,工地地理信息标注与显示,实现智能查询监管。根据管辖范围内工地超标等级情况(严重、超标、预警、正常)进行不同类别的提示,强化工地位置,便于重点监管。

3、可预警

环境监测,对粉尘、噪音及温湿度进行详细监测,自动匹配国家标准,一旦有超标情况即进行报警。便干针对性的加强工地超标情况的整改工作,缓解环境污染,促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4、可记录

智慧管理平台 篇3

一、上海大学校园信息化的发展和问题

近几年来,上海大学已经建成了比较完善的校园网基础设施,网络、服务器、存储、私有云、公共数据库、统一身份认证、一卡通系统和内容管理系统等基础设施都已经建设完成,大部分业务部门也建设了大量的应用系统,积累了一些信息化资源以及应用服务,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学生、教职工的科研、财务、图书管理等业务的信息化环境,并且产生了良好的效益。

但以往的应用系统通常由学校各部门根据自身业务需求进行设计实施,所需信息基本上由各部门自行收集和保管,经常存在同一数据多次由不同部门或以不同标准重复收集,数据分散,数据标准及定义不统一,导致部门间信息传递困难,“信息孤岛”现象严重,有效数据利用率不高。

(1)各个部门建设系统各自为政,分开建设,缺乏统筹规划,重复建设比较多,系统软件开发水平参差不齐,后期维护成本过高,安全性问题突出。还有部分部门由于对信息化不理解,对数据、需求流程的梳理和整理不清,导致无法建设信息系统(或者实施成本太大),只能依赖传统的管理手段。

(2)学校师生在办理跨部门业务流程(如新生报道、离校等)的时候,需要在各个不同的部门业务系统之间办理,办理的过程烦琐,也不够透明,对待问题的反馈过慢,无法满足智慧化校园的需要。

(3)各业务管理系统积累了大量业务数据,公共数据平台只存储学校的基本管理和核心数据,所以大部分业务数据都只保留在各个部门内部,没有统一的管理制度,数据安全性缺乏保障。

(4)各个业务系统的数据交换能够通过互相定制开发或者统一的数据平台进行数据同步,但是定制开发、数据同步的实施成本较高,大多数高校需要依赖第三方公司实施。时间和人力成本的限制,造成各个系统的信息资源得不到综合、有效的利用。

(5)各系统平台的数据,尤其是各个业务部门的业务数据,缺乏统一的平台进行分析和管理,无法快速建模、实现分析和展示。

全校各类业务系统的各自为政、数据孤岛、业务响应时效差、业务系统的相对独立等问题,造成数据逻辑的不统一,难以实现实时、高效的整体分析,是高校信息化建设正面临的发展瓶颈。

二、上海大学PIM流程与智能管理平台的建设

处于大数据时代,基于“智慧校园”的发展需求和总体思路,上海大学以建成学校资源集成与应用系统(URP)为主要目标,由传统的资源建设转向流程驱动,重点解决资源的有效监管和使用效率,教学、科研等软硬件环境建设,日常业务处理的工作效果和效率等问题,提出敏捷开发大平台——资源集成与应用系统的概念,立足于平台建设和自主开发,通过“表单+流程+数据+展示”敏捷快速开发的概念,构建了PIM流程与智能管理平台。

PIM 流程与智能管理平台采用标准化的服务对流程进行分解和设计,流程的建设以表单、数据和流程为主,通过一站式服务中心,实现对现有系统的整合,并以统一的用户体验层UI呈现给用户。

每一项业务的开展首先需要确定访问者的需求。对于PIM流程与智能管理平台,我们的所有流程的设计都基于工作流和表单这两部分而建立。工作流程的开发完全在“云端”进行,开发者访问部署在用户环境中的InfoPlus私有云服务,即可在浏览器环境中完成所有的开发工作。对于可以访问的用户,可以精确配置表单中每一个变量在不同流程状态下的不同增、删、读、写功能,变更方便。从而能够方便地实现不同流程状态下用户的不同表单字段访问权限与可见性。在复杂的流程场景下,可以对每一个流程步骤下的最终经手人进行精确、灵活、方便的限定,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流程以合乎真实逻辑的方式进行流转。

通过对流程本身的优化和再造,对组织架构、岗位、运行机制的分析,对大学文化和价值的提升,上海大学PIM系统实现业务流程全覆盖,实现统一的业务办理平台,通过流程的不断整合和优化,实现业务的集成,实现智能管理。PIM 流程与智能管理平台已在各业务部门使用,开发出超过100个流程,流程总量每年超过10万条,完成与现有业务系统和数据对接,服务于全校师生,业务范围覆盖各主要方面。

PIM流程与智能管理平台打破各部门、各系统间的壁垒,以先进的BPM流程服务理念,将分散在各领域的流程有效地整合起来,在帮助各系统有效实现流程贯通和数据整合的同时,可以方便地实现全校级的管理流程统计分析和优化再造,进入一个不断提升管理效率的良性循环,形成一个真正意义的校园一站式流程服务中心。

全校各部门及师生通过在PIM系统上发起业务流程申请,被申请的业务流程自动推送至相关部门的相关处理人员,处理人员在网上进行审核,完成后自动流转到下一个审核部门,直至该流程完成所有的步骤,申请人在此过程中可以随时查询所发起流程的当前进展情况。这样大大节省了传统办公所需花费的时间,提高办事效率,使业务办理更加灵活有效。

PIM全流程模式实现网上业务办理、网上审核和网上评价,流程清晰严格,实现跨部门、跨业务的智能业务推送和业务办理,有效避免了传统管理方法中复杂低效的弊端,详细见PIM 流程与智能管理平台的架构。(见图1)

上海大学PIM流程与智能管理平台的建设,使信息系统与流程的关系也由传统的多对一,转变为一对一,实现了统一的数据来源,极大地减少了信息孤岛,提高了管理效率。通过全面整合优化学校现有的工作流程,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上海大学所有数据资源的整合,让数据资源不仅作用于传统业务系统,而且服务于整个学校信息化的建设,也便于衍生新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的发展。

三、上海大学大数据中心和ADCP敏捷数据平台的建设

上海大学PIM流程与智能管理平台的发展,其核心是流程和数据的有效运用和运转,智慧校园的建设目标是充分利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技术构建,既能从宏观角度反映学校发展变化,又能为各类人员提供具体内容的数据服务系统。借助定义好的数据分析模型,发现其中潜在的、深层次的、有价值的信息,内在关系和问题,抓住并解决关键问题,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实现全面的智慧校园建设。

敏捷数据云平台(ADCP)系统是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自主开发的数据整合系统,提供对数据的一体化访问,可快速提供对数据系统的扩展和访问,有效地解决了信息孤岛、大数据挖掘等问题,能够为上海大学师生提供大数据互联网环境下的数据服务。

敏捷数据平台通过数据引擎,实现了系统设计的标准化,其他系统只要按照标准化的接口,就可以实现和系统的无缝对接。同时扩展的数据也是标准化的,子系统只要修改接受的参数,就能实现对不同数据模型的访问。

通过敏捷数据平台的自动化运作,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对开发人员的技术依赖,技术人员只需要简单的工具向导,就能完成基本的数据模块的扩展,非常适合高校的现实环境,节省了人力资源。

敏捷数据平台有统一的入口和权限,日志管理入口,实现了管理的规范化,通过权限的动态调整,用户可以对不同的模块实现不同的操作,最大程度地在灵活性和安全性之间取得了平衡。

敏捷数据平台基于数据引擎,数据引擎封装了对底层数据的访问,通过对底层数据引擎的修改,数据平台就能支持不同的数据云平台,提供了更强大的扩展性。

敏捷数据平台依据上海大学数据管理要求,整合各类型数据系统。同时PIM流程与智能管理平台中所有的流程数据、权限数据都会汇总到ADCP平台中,实现集中式分级授权管理。业务流程系统开发过程中涉及的数据交互、后台数据的查询、数据状态的展示都需要数据平台的支持。

以ADCP敏捷数据云平台为核心的大数据中心实现全校数据“统一规划、分级管理、统一使用”的模式,通过数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有效提升数据质量与数据使用效率。通过对数据模型的处理和分析,能够有效抓取全系统管理关键绩效指标的发展状态和历史数据,并进行多维度的分析,为学校、学院制定中长期发展目标和工作规划提供科学依据。(见图2)

四、上海大学BI数据智能决策平台的发展

在上海大学大数据平台框架和ADCP敏捷数据云平台的支撑下,上海大学BI数据智能决策平台通过数据抽取、数据建模、数据分析和图形展示等方法,实现现有数据的可管理性和可用性,并为学校服务和科学决策提供支撑依据,直观可视的数据分析与处理为学校管理层提供“一站式”决策支持系统——上海大学发展状况管理驾驶舱。

学校根据全系统管理的内在需求,研究提出可以反映学校发展状态的近400项指标,通过将采集的数据形象化、直观化、可视化,以动态图表进行展示和分析处理,并通过对多年来的指标数据进行提取和分析,形成数字上大发展报告,为学校领导层战略决策提供有利支持。

管理部门通过对学校师生一卡通、门禁、消费、学习、生活等状态指标的分析,有效掌握师生的学习、生活和消费习惯及动态变化,以期师生的校园生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针对性的服务,同时也为管理机构的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后勤管理驾驶舱展示了上海大学师生在各食堂的消费情况,对不同食堂、不同消费人员类型、不同地区学生、困难学生分别进行了横向与纵向对比分析,为后勤集团提供服务决策依据,有效掌握师生的消费习惯及动态变化,以期师生的校园生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并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便利服务。(见图3)

五、上海大学智慧校园的发展

上海大学正在建设智慧校园,其核心是数据,数据平台的建设是关键,智慧校园的建设目标是充分利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技术构建既能从宏观角度反映学校发展变化,又能为各类人员提供具体数据内容的数据服务系统。借助定义好的数据分析模型,挖掘其中潜在的、深层次的、有价值的信息,发现内在关系和问题,抓住并解决关键问题,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实现全面的智慧校园建设。

数据驱动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基石,流程驱动则是智慧校园建设的纽带。它打破了各部门的系统屏障,整合原先各部门的历史数据,实现数据共享,统一管理数据资源,提升数据价值。统一的表单样式也让办理人员更易操作,流程发起人也可通过平台实时掌握流程进展状态,用户体验度更高。

基于业务流程驱动和数据驱动的理念,上海大学重点发展三大系统平台得以构建和推广。PIM 流程与智能管理平台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实现统一界面、统一表单样式、统一权限管理,业务自动推送,业务流程全过程跟踪和管理;后台ADCP敏捷数据平台将业务流程数据和各业务部门数据经过统一整合管理后提供给BI数据智能决策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全校PIM流程与智能管理平台、ADCP敏捷数据平台、BI智能决策平台的建设,解决了各个部门建设系统各自为政、分开建设、缺乏统筹规划、重复建设、维护成本过高和安全性问题突出等问题,能够为一般的部门提供业务流程办理、简单的数据维护等工作,同时能够打通各个业务系统,实现流程和数据的流转,并最终将全业务的数据汇总到数据平台和展示平台,为智慧化校园决策服务。

智慧社区综合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 篇4

关键词:智慧社区,信息化建设,管理平台设计

0引言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是加快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 是深化实践“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的重要举措, 亦是信息化新一轮加速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智慧社区, 又是落实‘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 是着眼于新一轮发展的重大部署, 是实现经济发展、城市转型的创新动力, 也是事关民生改善的一项实事工程。

本项目的建设将继承并利用已有的信息化资源及规范, 以智慧化为导向, 逐步推进各条线业务、街镇、村居社区管理资源整合, 结合区位、区情、产业发展、人口聚居等特点, 有针对性的进行智慧化社会管理创新, 进一步推进智慧城市进程。

1平台总体需求

以“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企业、空间地理”四大政务资源库为核心;以数据共享、科学决策、精准管理为目标, 加强基础数据的积累和内部事务管理的信息化能力, 建立综合统计分析系统进行全面的数据分析管理。

1.1功能需求

1.1.1政务信息资源库需求

构建实有人口库、实有房屋库、实有企业库和空间地理库的基本框架, 通过各类信息的采集、维护、共享和交换, 建成政务信息资源库, 实现各类信息的有序管理。

空间地理库采用面向网络的分布式空间信息应用服务支撑平台, 可以通过它来发布GIS地图、数据和进行应用开发。

1.1.2街镇级社区综合管理平台需求

街镇级社区综合管理平台主要包括政务信息资源采集管理 (包括:人口数据、房屋数据和企业数据采集) 及条线业务信息报送管理 (包括:社区综合治理、安全生产、经济运行分析、市政设施、食药监信息和人事信息等) 。

1) 街镇级领导工作台

街镇级领导工作台是以人口库、房屋库、企业库、地理空间库为基础, 结合2.5维地图进行数据展示、统计分析、决策辅助的综合性平台。同时, 将各条线的业务信息进行汇总, 动态的生成出各种数字报表、图形报表。

2) 街镇政务信息资源管理

实现街镇对自己管辖范围内人口信息、房屋信息、企业信息的采集、维护及查询、统计功能, 并结合2.5维GIS系统进行展现。支持社区综合治理 (包括重点人群, 三违整治, 安全生产, 经济运行分析, 市政设施, 食药监和人事, 助老服务等等) 。

1.1.3信息数据资源平台

对现有各类数据进行分析整理, 将重要数据、关键数据、基础数据等集中存储, 形成政务信息资源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由核心数据库、数据仓库和四大体系 (数据交换体系、资源目录体系、数据管理体系、标准规范体系) 构成。

1) 核心数据库

包含基础数据、业务数据、交换数据和专题数据四部分:

(1) 基础数据, 即能够反映本辖区基本情况的各类数据。

(2) 业务数据, 即各类业务系统在业务处理过程中生成的各类数据, 同时也是专题数据和交换数据的基础, 也是信息资源整合的基础。

(3) 交换数据, 即各类存在跨部门应用需求的数据。

(4) 专题数据, 在对业务数据的提取和加工基础上形成, 可提供长期积累的、管理服务的、具有特色的数据信息。

2) 数据仓库

从各个业务系统中抽取数据, 进行数据的清洗和转换, 然后将数据加载至数据仓库中, 以获得准确的数据来支持综合分析和辅助决策。

1.2非功能性需求

除了上述功能方面的需求, 平台还需要满足下列需求:

1.2.1设计要求

1) 系统总体体系结构设计中, 需充分考虑系统的开放性, 同时, 考虑到以后业务的扩展和变化, 系统还应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2) 系统设计需考虑到后续其它业务系统数据对接及整合需求, 对外提供全面、标准的数据对接接口, 具有良好的可整合性。

1.2.2技术路线要求

1) 采用主流技术路线和中间件, 实现构件化、面向服务的SOA设计, 可灵活扩展;

2) 采用三层或多层架构的体系结构, 充分考虑系统今后纵向和横向的平滑扩张能力;

3) 使用.Net开发平台和Microsoft SQL Server 2012数据库;

4) 采用模板化的图表配置功能, 保证各类统计图表样式统一;

5) 系统架构设计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容错性。

1.2.3性能要求

根据目前的访问人数5000多个, 按照20%并发量估算, 并发用户访问数近1000个。

在网络稳定 (带宽≥1M) 的环境下:

1) 操作性界面单一操作的系统响应时间小于3秒。

2) 简单查询、统计响应时间小于3秒。

3) 业务逻辑较为复杂的查询、统计响应时间小于10秒。

1.2.4安全保障体系需求

针对可能遇到的各种安全威胁和风险, 着重加强平台信息安全防护、监察与管理系统的建设, 保证信息在产生、存储、传输和处理过程中的保密性、完整性、高可用性、高可控性和抗抵赖性, 确保智慧社区管理平台能够安全、稳定、可靠地运行, 为实现智慧社区建设的目标提供安全保障。

2平台总体架构设计 (图1、图2)

2.1政务信息资源库

提供实有人口库, 实有房屋库, 实有企业库的数据管理, 更新维护和统计分析功能;空间地理库信息管理和对外信息服务功能。

2.1.1实有人口库 (图3)

如图3所示, 实有人口库依托区电子政务网络, 利用数据交换平台, 从各委办局数据中心进行人口基础信息数据的采集, 并进行采集结果和处理信息的反馈。从各部门业务系统交换过来的业务数据进入到实有人口数据库的前置库, 数据在前置库进行抽取、清洗、比对、整合等过程后, 定时同步到基础数据库, 基础数据库中存放的是人口库核心的数据信息。另外, 实有人口库定期与市人口库进行数据同步;还提供街镇社区的人口数据采集工作通过客户端进行录入或上传。各委办局依托区电子政务网络, 通过人口库系统提供的服务, 进行信息共享应用。其中, 数据发送和接收由交换平台完成, 数据导入、数据导出在各交换节点前置交换系统中实现。

2.1.2实有房屋库 (图4)

如图4所示, 实有房屋库一方面通过数据交换平台与相关部门业务系统及市房屋库进行数据交换, 另一方面通过街镇社区摸排采集, 然后进行房屋数据录入。从各部门业务系统交换过来的业务数据进入到前置库, 数据在前置库进行抽取、清洗、比对、整合等过程后, 定时同步到基础数据库, 基础数据库中存放的是实有房屋库核心的数据信息。街镇社区的房屋数据采集工作通过客户端进行录入或上传。

2.1.3实有企业库 (图5)

如图5所示, 企业库通过数据交换平台与各部门业务系统及市法人库进行数据交换。从各部门业务系统交换过来的业务数据进入到企业法人数据库的前置库部分, 数据在前置库进行抽取、清洗、比对、整合等过程定时同步到基础数据库。基础数据库中存放的是企业法人库核心的数据信息。在基础数据库中将企业法人相关信息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基本信息, 一部分是扩展信息。基本信息指的是标志人基本属性的信息, 例如单位名称、组织机构代码、注册地址、法人代表等。而扩展信息指的是带有一定业务属性的法人信息, 例如能源企业信息、高新技术企业信息等。为了方便信息的使用, 基础数据库的扩展信息会在进行数据分类之后进入到主题库。主题库可以随时建立各种业务主题, 供外部相关系统使用, 例如园区企业主题库、中小企业主题库、高新技术企业主题库等。

2.1.4空间地理库 (图6)

如图6所示, 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通过地理空间数据引擎实现对各类地理空间数据的共享交换、清洗入库、维护更新和管理;通过目录管理和元数据管理相结合, 实现统一资源目录的管理和应用;实现对地图数据、影像数据、高程数据、地图图片数据、2.5维地理数据以及各委办局的政务专题数据等的一体化集成管理。

其中数据层是整个系统运行的基础, 包括地理实体数据、影像数据、地名地址数据、高程数据、电子地图数据等相关数据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

服务层提供系统的管理配置、门户入口等, 并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政务专题数据、业务数据等相关数据以服务的形式通过GIS软件对外发布。

应用层是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基于系统服务建立的应用系统的集合。从用户角度看, 系统是一个信息服务机构, 用户通过应用系统完成对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所提供各类信息服务的使用。

2.2街镇级社区综合管理平台

2.2.1街镇级领导工作台

街镇级领导工作台主要以人口库、房屋库、企业库、地理空间库为基础, 结合2.5维地图进行数据展示、统计分析、决策辅助的综合性平台。同时, 将各条线的业务信息进行汇总, 动态的生成出各种数字报表、图形报表。

2.2.2街镇政务信息资源管理

街镇政务信息资源包含基础信息资源和街镇业务信息资源两部分。基础信息资源, 包括“三实” (实有人口、实有企业、实有房屋) 数据, 业务信息资源包括社区治理、安全生产、经济运行、市政设施、食药监管、人事、市民服务等。

对于街镇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包含两方面内容, 一是数据采集, 街镇基层人员最贴近居民群众, 通过日常走访、登记, 居民服务、事务办理获取到最鲜活的数据, 需要提供一套完整的流程、管理机制和应用功能, 满足街镇基层人员数据采集的需要;二是数据的查询和统计, 通过对街镇政务信息资源的比对清洗、转换匹配、建模存储、统计分析建立起街镇政务数据的开发利用机制, 为街镇基层人员开展居民服务和管理提供便捷, 为每个街镇的领导提供完整的业务视图, 及时把握辖区内的变动情况, 对人口、经济等变化情况进行预测, 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撑。

系统功能架构如图7所示:

2.3信息数据资源平台

信息数据资源平台所有操作基于在用业务系统的数据和历史数据为基础, 通过数据预处理构建数据仓库。

2.3.1数据仓库

数据仓库是实现智能分析的基础, 具有以下功能:

1) 数据集成监管功能, 通过数据集成平台实现范围内的统一数据视图。

2) 日志功能, 跟踪数据仓库的状态。

3) 数据仓库参数设置功能, 包括内存分配设置、多线程设置、缓冲区设置、调度时间表设置、用户权限设置等。

4) 利用数据仓库产品提供的管理工具, 管理数据仓库的数据库服务器, 包括数据仓库数据同步和定时调度、数据自动加载等任务。

5) 集成数据采集工具, 包括基础数据统一编码和格式管理。

数据仓库考虑到在用数据和历史数据的迁移和备份以及平台的数据量和网络带宽的情况下, 按照数据整合标准以及高标准的数据清洗原则设计。通过SSIS数据集成服务, 通过相应的适配器从各种类型的数据库中抽取数据实现。

2.4程序设计

2.4.1技术平台

1) 主要程序设计语言

2.4.2业务数据交换中心

数据交换中心是智慧社区综合管理平台底层最重要的基础运行模块之一, 用于实现跨部门、跨系统的实时业务数据交换, 实现部门基础数据库、业务库与智慧社区综合管理平台政务资源库之间的数据互通。

数据交换中心的设计贯彻了电子政务技术体系中的三点基本要求:

1) 基于微软.Net平台;

2) 以统一格式的XML作为数据交换的载体;

3) 采用Web Service实现面向应用系统的数据交换接口;

数据交换中心主要由“数据交换引擎”和“交换平台管理”组成。

数据交换引擎:对外发布用于数据交换的Web Service接口, 处理来自业务系统的数据推送和收取请求, 控制数据交换过程, 处理日志记录、操作回退等动作。

交换平台管理:数据交换平台管理包括“应用注册”、“数据定义”、“日志管理”等主要模块。主要用于对参与数据交换的应用进行注册, 设置每个应用参加交换的数据项, 设置不同系统数据项之间的映射关系, 由交换中心管理员对各类系统日志进行查询。

2.4.3工作流程管理系统

工作流程管理系统主要用于各类业务工作流程的定义和管理, 并按预定义好的工作流逻辑推进工作流实例的执行, 主要功能模块包括流程设计工具和工作流引擎。

流程设计工具:主要用于创建计算机可处理的业务流程描述, 以形式化的过程定义语言或对象关系模型, 定义环节/用户之间信息/状态传输的一组路由命令。

工作流引擎:是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核心模块, 具体功能如下:

解释工作流程定义;

创建工作流程实例并控制工作流程的执行;

调度工作流程中的各类活动;

向任务列表添加工作项;

通过应用程序接口调用外部应用程序 (如消息、邮件发送) ;

工作流程实例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3平台建设总结

智慧社区综合管理平台项目建设内容涉及政务信息资源库、街镇级社区综合管理平台、信息数据资源平台等几大模块。系统建设完成后, 引起社会各层面的广泛关注, 为全面推智慧城市建设奠定了基础。系统在建设运行中, 做到了以下几点:

3.1统筹利用各类资源, 以“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企业、空间地理”四大政务资源库为核心, 以数据共享、科学决策、精准管理为目标, 加强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维护。

3.2提高了社区管理快速响应能力、提升了社区管理决策和规划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推进了社区管理信息化建设。

智慧消防云平台 篇5

系统概述研发背景

近期,全国及我省部分地市相继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安全形势异常严峻。其中很多重大事故暴露出很多问题。部分社会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日常巡查检查不严、不细,隐患整改不力,或者不愿查、不会查等问题异常突出;值得我们去反思、去解决。为此,我们结合“烟台智慧城市”建设,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探索建立防消结合工作新模式,研发出“智慧消防安全服务云平台”,全力推动社会化消防工作的整体提升。

该平台一方面可以督促社会单位认真进行消防巡查工作,使单位安全管理人可实时掌控本单位安全状况,如:该单位的巡查人员是否认真巡查,发现的问题是否认真整改等;同时系统还提供智慧安全用电、固定消防设施远程监控、重点部位可视化监控等技术手段,实时采集现场数据,无人值守也可防范火灾事故发生。

智慧消防安全服务云平台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健全以信息化为主导监督执法、服务社会的新机制。平台侧重事前预警,通过人防+技防将各类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减少生命财产损失、营造社会安全稳定的大环境。系统介绍

安全隐患巡查系统

按照自身岗位责任制,进行日常安全巡查计划派发、执行、隐患上传、隐患整改,通过系统大数据统计、分析主体责任执行情况,明确单位责任主体职责,改变了单位传统的安全巡查不到位、检查记录不真实的现状。同时,系统提供消防重点部位以及消防设施的检查标准,解决了单位巡检人员“不会查”、“不愿查”的问题。

消防重点部位和消防设施建立身份标识

在重点安全部位、消防设施等位置处建立身份证标识。巡查标签

结合实际制定巡查路线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巡查路线,包括该路线的检查时间、检查周期、检查人员、检查路线点等内容。巡查人员展开防火巡查检查工作

巡查人员按照系统提示的时限、路线和内容开展巡查检查。并对路线中的所有身份证标识进行扫描,让社会单位能够更清楚的掌握重点部位和安全设施的检查方法、合格依据、底数、位置及完好率。

火灾隐患闭环管理

巡查人员通过手机扫描重点部位、安全设施上的身份证标识,通过对照手机端提供的检查标准,识别现场的火灾隐患,并通过手机直接拍照上传。

由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对隐患进行内部派发,相关部门指定人员进行整改,待整改完毕后再次对整改完的现场照片拍照上传,从而完成快速的内部处理和进度汇报;如遇大问题及时通知维保公司,并对他们保养过程进行查看,确保安全防设施完整有效。检查痕迹

改变了传统的安全巡查和安全工作模式,加强了对巡查人员的监管,提升了巡查人员业务水平,并留下了检查记录,通过巡查的大数据分析,实时查看巡查人员的工作量和检查痕迹;系统中将已进行巡查过的痕迹标注为绿色,未巡查的痕迹标注为红色,存在隐患的为橙色。

点击痕迹按钮系统会自动弹出,该身份证标识的相关信息(位置、编码、责任部门、责任人等),单位消防安全负责人或单位分管领导可以通过手机端和电脑端,实时掌控单位日常消防管理工作的进度,从而把岗位责任制进一步理清。工作考核

通过后台可实时监控巡查人员的工作情况。可按照巡查路线、巡查时间对巡查情况进行统计。该结果也可作为巡查人员的业绩考核标准。大数据分析

按月份统计本的火灾隐患情况,当察觉到企业处于隐患高发期时,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杜绝隐患发生,降低隐患数。智慧安全用电监管服务系统

智慧安全用电监管功能是具有远程服务平台的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它对引起电气火灾的主要因素(线缆温度、电流、剩余电流)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和统计分析,可实现对配电柜、二级箱柜、末端的配电箱等各关键节点的剩余电流、电流和温度的实时检测,采集剩余电流、导线温度和电流的数据变化,手机及时掌握线路存在的用电安全隐患状态,预防并发现电气线路动态运行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并通过系统分析电气设备回路的相关参数,判断故障发生的原因,指导企业开展治理,达到消除潜在的电气火灾安全隐患,实现“防范于未燃”的目的。设备现场安装

在单位配电柜中加入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电流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以及剩余电流传感器,实时采集电气线路的剩余电流、导线温度和电流参数,并通过无线方式把数据上传到电气火灾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安装过程无需断电,方便快捷。PC端实时监控

一旦监测到电气线路的剩余电流、导线温度和电流值的异常,智慧式用电安全管理服务系统会通过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本地报警、平台报警、短信提醒和定期的电器火灾分析报告等多种形式通知客户。客户可以通过电脑登录平台,实时掌握用电安全情况。

手机端方便快捷

同时企业单位通过物联网技术,手机上即可24小时管理单位用电情况,当出现电流异常情况,手机端自动收到推送消息,方便快速处理。有效预防了电气火灾的发生,将看不见摸不着的用电隐患装进了智慧的笼子。

固定消防设施监管系统

“固定消防设施监管服务系统”是利用物联网应用的技术思想,采用专用网络、宽带网络、3G等多种联网方式将分散在城市中各个建筑内部的前端感知设备控制器(如: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联成网络,实时采集联网建筑物内前端感知设备(如: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紫外火焰探测器、可燃气体探测器等)的报警信息和运行状态信息,发送至接警中心和单位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手机上。对于单位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即可随时随地掌握单位消防设施状况。设备原理

将单位安装的火灾报警联动装置加上数据传输装置,将单位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干粉灭火系统、防烟排烟系统、防火门及卷帘系统、消防应急广播、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产生的火警、误报、故障等信息发送至接警中心和单位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手机上。PC端监管

一旦监测到各个系统的异常,包括火警、误报、故障以及其他,固定消防设施监管服务系统通过本地报警、平台报警、短信提醒等多种形式通知客户。客户可以通过电脑登录平台,实时掌握单位消防设施情况。

手机端报警信息处理

同时企业单位通过物联网技术,手机上即可24小时管理单位消防设施情况,改变了传统需要人工看守火灾报警联动装置的模式,升级为单位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通过手机都可收到火警信息及相应的火警处置确认情况。报警数据分析

系统将每月每日产生的报警信息进行汇总分析,通过折线图分析单位报警的波峰波谷,有针对性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消防大培训系统

加强消防知识的普及与培训,扩大防火群体。单位消防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防火宣传和消防知识的普及培训。接受消防知识教育的人群越多,发生火灾的几率或火灾受损的程度就会越小、越低。

消防大培训系统涵盖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常识、火灾案例分析等内容,医院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普及知识以及配置考试题进行考试。

这就要求单位主管消防安全的领导定期对专兼职消防员、重点工作人员、新分配职工、保洁员工等各类人群在系统上进行消防知识培训,不定期抽查、考核,以扩大防火的社会覆盖面,增强防火力量,充实消防队伍,尽可能地减少火灾的发生或在火灾发生后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系统达成效果

有效的推动岗位责任制的落实

运用此系统,坚持做好每日防火检查,“谁检查、谁负责”,切实整改火灾隐患每日防火检查是确保单位消防安全的重要手段。单位消防管理人应对单位消防工作采取“严防死守”的措施,每天坚持下病区、宿舍区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对消防设施、灭火器材的完整及性能进行逐个查看、测试,对安全出口、疏散通道进行疏通,对杂物间进行清理,发现的火灾隐患手机拍照上传,对于隐患分管安全的领导不及时进行整改的,将预警到上级领导,最终将火灾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用电“看得见”

通过物联网技术,电脑和手机上即可24小时查看电流值、线缆温度、是否漏电,有效预防了电气火灾的发生,将看不见摸不着的用电隐患装进了智慧的笼子。有限安保人员解决多重难题

系统改变了传统监管模式,传统模式下对于单位内部的消防设施以及重点部位可视化监管需要人工24小时值守,如今即可随时随地查看消防设施及重点部位的情况。对单位的高压氧舱、病理室、手术室、药房、易燃危险药品等重点部位进行重点视频监控,减少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质量。人防+技防

智慧安全服务云平台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健全以信息化为主导监督执法、服务社会的新机制。平台侧重事前预警,通过人防+技防将各类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减少生命财产损失、营造单位安全稳定的大环境。平台服务

我公司将“为客户服务,时刻满足客户需求”作为企业的首要点,力求通过完美的服务来实践企业承诺。公司由软、硬件以及系统工作人员组成的技术支持与售后服务小组,为每一个客户提供全程的售后服务与技术支持。

提供免费电话支持,电话解决不了,本地两小时现场解决,外地24小时内解决。警情人工提醒

当系统收到单位的报警时,公司接警中心将电话联系单位值班人员,对报警信息进行确认,于此同时该报警信息立即推送到单位安全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手机上。软件维护以及设备质量

当系统某项功能不能正常使用的情况时,公司将立即做出响应,并在30分钟内对系统进行维护。同时为了软件更实用先进,我公司也会定期升级。

一体化平台构筑智慧城市 篇6

智慧城市建设亟待顶层设计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以及高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催生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我国正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步伐,目前,已有上百个城市提出了“智慧城市”的建设理念和方案。智慧城市关注的是更高效地整合城市资源,为市民等城市主体提供一体化的服务。

然而,智慧城市建设不能“一哄而上”,必须谋定而后动。理想中的“智慧城市”建设,首先一定要有一个较为完备的顶层设计作为导向,即政府要明确需求,明确各阶段的目标、明确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组织协调关系、明确运行模式或商业模式等。其次,所有项目的建设都必须依托一个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用于解决各部门间的系统和数据互联互通的问题。数据交换平台非常重要,既可以打破从前各系统之间既已形成的信息孤岛,同时又可以防止新的信息孤岛产生。

基于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智慧城市一体化平台建设方案应运而生。可以说,一体化平台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通过建立一体化平台建设,力图实现数据的互通互联,将整个社会的信息资源更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并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让应用更自动、更高效,提升系统智慧。

智慧城市一体化平台是一个自上而下互联互通的精密构架。一体化的服务对象包括政府、企业、市民;一体化的范围包括信息、业务和城市运行;一体化的层次包括行业一体化、城市一体化和区域智慧城市群一体化。通过城市一体化平台,可以实现城市级跨部门的信息资源管理(GWIM:Gov-Wide Information Management)和应用协同。

城市一体化平台对智慧城市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处于城市信息平台的核心位置,是智慧城市信息枢纽,促进信息共享和应用协同,避免信息孤岛;同时,实现城市级的跨行业、跨部门的IT资源整合,减少投资浪费。一体化平台还为智慧应用和服务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统一支撑,也是未来构建区域智慧城市群重要枢纽。城市一体化平台以信息一体化支撑业务一体化,将信息资源共享和智慧应用协同落到实处。首先,各个领域如市政、交通、医疗、文化教育、环境、医药等系统都以城市一体化平台作为中心,与其互联互通;其次,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之间也形成相互连通的信息枢纽。

解构城市一体化平台

作为智慧城市的信息枢纽,城市一体化平台不仅要实现城市级的信息汇聚和跨行业跨部门的信息资源管理,还要基于城市级信息基础设施的整合提供平台化的服务。它的基本构成包括:

城市中央数据库(CODB)。COBD把城市级需要共享的信息统一管理,形成按需共享的综合数据库。城市中央数据库从内容上包括人口、法人、地理信息、资源设施、文化、统计/决策库等数据库,还包括城市运行、服务过程等动态库;从维度上包括元数据库、基础库、行业库和综合库等。

跨部门信息资源管理平台(GWIM)。BWIM实现与各部门信息系统的对接,通过数据交换、服务共享等手段实现数据汇集,通过数据整合实现各类对象的关联,通过各类引擎实现数据调阅、业务协同和决策支持相关的应用服务支撑。

基于云计算的平台服务(PAAS)。PAAS主要是在城市云存储、云备份、云安全等基础设施服务(IAAS)之上,实现服务的标准化封装,屏蔽基础设施技术差异,方便应用开发部署和系统维护,例如资源虚拟化管理、应用一体化部署、资源使用计费、用户管理等。

智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城市一体化平台又是系统之系统(System of systems),需要有很强的兼容性。在设计城市一体化平台时采用多种架构的融合,包括面向服务的架构(SOA)、面向事件的架构(ROA)和面向资源的架构(ROA)。笔者重点介绍城市一体化平台中最核心的城市级跨部门信息资源管理(GIWM)。

服务管理。笔者把信息共享和应用协同需要的各类基本服务组件化封装,作为一体化平台可配置、可运行、可管理的服务组件。这些服务组件包括通用技术组件和城市关键业务组件。通用技术组件如数据交换服务和应用支撑服务组件;关键业务组件如人口、法人等基本信息调阅,让各类跨部门应用可以方便、安全、规范地访问中央数据库的内容。

事件驱动管理。城市的日常运行可以分解为各类事件,这些事件包括常态化事件和紧急事件。一体化平台通过订阅发布、广播等机制形成跨部门的城市级大联动效果。例如,平台通过实践综合监测系监测到一个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根据预先存储的规则,判断出需要联动的系统,并自动将信息发送给这些系统,这些系统的用户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这些信息,无需人工干预。

基于云计算的计算资源管理。基于云计算架构,实现城市级跨部门的计算资源虚拟化、服务化。其技术特点包括:海量数据处理、可用性高、伸缩性强。

首先,城市一体化平台是基于大数据的。由于汇集了城市各行业需要共享的基础信息和城市运行的关键动态信息以及统计分析、模型等决策支持信息,这些信息相对于单个的行业系统而言将是海量的。基于云计算技术,一体化平台实现海量数据的采集、整合、存储、调阅等服务,并要保证服务质量。

其次,一体化平台作为智慧城市的信息枢纽和公共应用的支撑平台,其高可用性技术实现基于分解和冗余,即各项服务的分解、组件化封装,并通过划分主服务、备份服务和应急服务来实现N版本冗余。冗余是同一服务的多实例并行运行,并通过服务状态监管程序实现实时故障检测和故障点接管,这样可防止单点故障,提升系统可靠性。

再者,基于中国城市规模差异大和城市化高速推进这两种情况,对城市一体化平台提出伸缩性强的要求。中国有超过650个城市,城市人口规模、管理模式各不相同,既有人口20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又有人口几百万的中大城市和人口几十万的小城市,其数据、应用规模也不尽相同;即使對于一个城市而言,城市规模也在飞速发展。基于云计算技术,可以实现计算资源的动态调配,按需申请,以保证城市一体化平台的可伸缩性。

城市一体化平台通过多种方式实现行业系统接入。建设智慧城市,行业内部多系统整合是基础,城市级跨行业跨部门的一体化整合是关键。行业内部先通过跨系统的信息资源管理平台(SWIM:System –Wide Information Management)实现多个系统的整合,实现行业一体化;多个行业的SWIM平台再与城市一体化平台(GIWM)实现对接,可以有效降低跨行业信息整合的复杂度。一体化平台为行业系统提供的对接方式包括: WEB SERVICE、文件接口、消息接口等。

城市一体化平台实施策略

在完成城市一体化平台的基础上,下一步将考虑如何将其发挥最大效用。城市一体化平台的实施牵涉到几乎所有的行业和政府部门,并影响到众多的系统和利益,因此,如果没有相对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实施策略,很难使保障一体化平台真正做到信息的无障碍互通互联。如下方面对于保证实施效果非常关键:

组织保障。以往城市信息化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公共的信息资源,并通过人口、法人等公共库,解决了一些信息共享的问题。不过,以往这些数据库一般由某个部门兼管。但对这些业务部门而言,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保证行业内部的信息需求,其次才是考虑为其它部门的信息服务。因此,目前城市级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做得还不够。一体化平台从技术上已经实现了资源整合,更需要从组织上保障,应当设立专门机构来统筹平台的建设和运营,例如城市一体化平台管理中心。

制度保障。一体化平台实现了海量信息的汇聚,依托这些海量信息可以发展新型服务,这些信息包括个人信息、企业信息和政务信息,如果没有很好的数据保护,轻则破坏个人隐私,重则影响社会安全。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在鼓励信息资源再开发利用的同时保护信息安全。

分步实施。智慧城市一体化平台关键是有效地整合资源,而不是把现有信息资源推翻重来,城市一体化平台实施应该在一体化顶层设计指导下,分步骤实施。首先是控制分散建设规模,防止各行业分散建设云平台和数据中心;其次是实现各部门信息资源的相对集中,便于集中管理;再次是实现资源的虚拟化,让资源可可以成为城市级的公共资源,而不是某部门的孤立资源;最后是基于云计算的服务封装,让各部门可以通过一体化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构建一体化应用。

绩效考核。数据质量和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到共享和协同的效果,制定相关的绩效考核体系有助于保证平台的运行效果。绩效评估的内容包括数据采集、交换的规范、频度等数据质量指标,还包括服务完整性、及时性等服务质量指标。平台绩效考核的结果应该与部门信息化考核乃至部门整体绩效考评挂钩,并配套响应的奖惩机制,从而保证一体化平台能健康、持久的运行。

智慧管理平台 篇7

1 全流程智慧医保信息管理平

台的内涵和架构

1.1 全流程管理的内涵

“全流程管理”是一个现代企业管理概念, 指对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综合性、全局性、时效性、动态性的管理, 以获得对外部环境变化因素的敏捷响应能力。流程管理不但需要实现空间坐标上的全价值链流程整合, 而且要在时间坐标上实现流程生命周期内的价值整合。

将全流程管理的思路引入医保服务信息化监控领域, 基于预警分析、智能审核和实时监控三大应用系统, 对医疗服务全过程进行横向事前实时提醒、事中干预、事后审核, 纵向各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药店、参保人员、医保服务人员的全方位管控。

1.2 信息管理平台架构

全流程智慧医保信息管理平台包含五个功能模块, 分别是:基础知识库模块、层进式预警分析模块、医疗费用智能审核模块、综合评价模块和诚信管理模块。

1.2.1 基础知识库模块是信息管理平台的基础, 是预警分析、智能审核进行自主分析过滤, 发挥信息化监控的必备工具。具体包含药品编码库、诊疗项目编码库、材料编码库、医疗服务价格库、ICD-10疾病诊断编码及ICD-9手术编码库、各类药品说明书及临床用药须知等业务知识库;各类医疗机构执业范围等基础信息库;医疗机构科室及医师、技师、药师、护士、收费员等各类医保服务人员实名信息库;特殊疾病参保人信息库。涵括近30个子数据库, 20余万条知识点, 同时建立知识库调整更新机制, 及时维护系统的知识库内容。

1.2.2 作为核心的层进式预警分析模块, 根据医疗费用组成、数据属性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针对医保费的主要监控元素, 从定点机构、医务人员、参保人员、项目等不同维度设计各种指标, 将各指标纵向分级、横向分类, 建立六层指标体系, 通过不同指标异动, 引导数据筛选与分析。

1.2.3 医疗费用智能审核模块是信息管理平台的主体, 通过对信息数据库中门诊、住院和药店等发生的医药费用单据进行逐条审核、筛查, 发现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任务管理、费用审核、信息反馈、统计分析、规则管理、知识管理、综合查询等7个子功能模块, 其中“规则管理”是关键, 涵盖6大类61小类规则、对应50多万条核心规则支撑明细。

1.2.4 综合评价模块对各定点机构医疗服务行为及医疗费用使用情况设定权重系数、指标分值, 作出各定点机构评估分析报告, 提交各定点机构对照整改, 并根据分值高低进行不同程度预警稽核, 包括指标评估体系、规则评价体系, 医疗机构服务行为及医疗费用评估报告等子功能模块。

1.2.5 诚信管理模块对信息化管理起强化作用, 通过建立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医务人员、参保人员的诚信管理模块, 按照相关协议和政策规范要求, 对各方主体的诚信行为进行检查、记录, 同时对不诚信行为进行处罚。

2 主要做法和发展思路

2.1 搭建层进式预警分析系统, 加强数据研判和预警管理

结合网上预警工作实际需要, 确立预警工作制度, 制定预警操作规程, 加强网上预警与实名信用制管理、日常巡查、审核结算等管理的关联衔接, 形成综合管理的协同效应。从费用角度设立增幅、分类占比等宏观指标, 并针对滥用、盗用统筹基金行为, 设计不同时段、不同年龄参保人统筹基金使用比例等微观指标;从参保人的角度设立不同身份、不同区域等分项指标, 并针对“囤药倒卖”“空刷套现”等恶劣行径设计连续刷卡次数、短期内突击刷卡等指向性指标;从医保服务人员角度, 根据其行业规范设计超执业范围指标, 并针对医务人员押卡盗刷等行为设定医生工作量等量化指标, 建立指标体系。同时拓展表格系统, 改进作业方式, 搭建层进式预警分析系统, 力求设置的指标灵敏度高, 预警表格之间的逻辑性强。最后根据监测的异动结果, 采取不同形式的预警稽核处理。

2.2 建立医疗费智能审核模块, 完善诚信管理和综合评价模块

在完善预警稽核系统的基础上, 将层进式预警思路注入医疗费智能审核模块。智能审核系统的上线, 改变了传统人工审核无法实现对海量数据100%筛查的状况, 违规检出率、准确率将大幅提高。参保人员就医过程中产生的就诊信息, 通过医保结算经办系统交换至智能审核系统, 由规则引擎自动对就诊结算数据筛查过滤, 生成疑点信息。疑点信息分为“直接违规”“高度可疑”“一般可疑”三类。系统筛查后, 通过人工审核确认为违规的, 可进行违规扣款处理。随着智能审核模块的建立和完善, 全市340家定点医疗机构门诊、住院一个月160多万条费用单据、1200多万处方明细可在10小时内完成系统初审, 大大提高了系统运算速度及单据审核时效性。

诚信管理模块结合医保服务人员实名登记和信用管理制度以及参保个人就医购药管理办法, 将定点机构、医保服务人员、参保个人作为重点监测和提醒对象。根据违规严重程度记录一定分值, 并对医保服务人员的医保服务行为和参保个人医保刷卡即时结算功能给予一定限制;下一步拟根据累计分值, 对定点机构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和调整处理。

2.3 全面发展全流程智慧医保信息管理平台

结合监管实际, 逐步实现信息管理平台与定点医疗机构的HIS系统对接, 参保人在全市所有定点医疗机构的就诊、开药信息将通过监控系统汇总、分析, 反馈到医院的HIS系统。医生在出诊时可利用系统查询就诊患者的既往病史、剩余药量等信息。对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信息, 由医疗机构通过系统实时采集、实时上传, 由监管平台根据相关的审核规则进行实时监控, 对有违规嫌疑的诊疗用药行为, 向医务人员实时预警。

完善多样化的信息监控手段, 如社保卡设置电子密码, 参保人需凭密码购药;开通医药费用微信实时提醒功能;通过社保APP客户端, 便于医生和患者查询医保政策、社会保险个人权益记录, 以及在定点医疗机构和药店的消费清单及项目明细等。

自2009年厦门启动全流程智慧医保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以来, 共预警751家次医保定点服务机构, 及时发现并纠正各种违规苗头与乱象, 剔除不合理费用395.45万元。网上数据跟踪提示全市医保定点机构“群体串刷、群体合刷、超执业范围手术、不合理用药、超标准收费、连续刷卡、医生工作量超常”等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各种违规现象逐渐减少, 违规程度减轻, 违规面逐渐缩小, 本市参保人总体人均、次均门诊、住院费用控制在较合理范围, 五年来平均门诊、住院费用增幅分别为7.67%、5.87%。

3 推动医保信息化监控发展的思考

国内部分地市对医保信息化监控开展了有益探索, 如天津建立了全方位的网上实时监控系统, 通过对海量就医诊疗数据自动筛查分析, 及时判断发现医保违规行为, 在网上架设“红绿灯”三级监管机制, 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监控措施;上海、宁波、青岛等地建设知识库;无锡市通过信息监控系统嵌入医院HIS系统, 对医师诊疗行为中的异常变化等进行即时提醒。但由于各地管理水平差异, 医保信息化监控水平发展不平衡, 不同程度的存在监控数据不标准、不精确, 监控指标不健全, 网上监控滞后, 无法实现实时查询监控等问题, 为推动医保信息化监控发展, 结合厦门实践, 提出几点建议。

3.1 因地制宜、由浅入深逐步健全和完善

首先, 按照国家要求和部颁标准进行医保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 在实现医疗费用即时结算的同时, 将医保业务信息系统中的结算系统与医疗服务监控系统相衔接, 利用业务系统各种数据, 搭建监控数据平台, 抓住医保监管中最突出的问题进行重点监控, 比如以就诊费用、次数等总量指标筛查疑似违规数据。其次, 逐步建立完善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数据, 不断扩展、细化审核监控规则, 确定阈值的本地化, 建立科学成熟的监控指标体系, 建立图表、数据报表等各种直观的分析结论, 实现数据间的关联, 为数字化监控奠定基础。最后, 对监控数据进行分析, 引入精算、概率等科学方法, 制定多重数据过滤、统计、分析模型, 通过监控规则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研判, 筛查医疗服务信息, 通过占比、趋势、排名等分析手段, 排查疑似违规行为, 对各种数据指标进行分析预警, 开展实时监控。

3.2 建立健全统一的医保信息交互平台

各地应建立健全覆盖全市各县、区统一的医保信息系统和数据交互平台, 实行定点医疗机构医疗信息实时、准确和完整上传, 建立监控系统基础结构标准化、分析模型标准化、数据挖掘工具标准化, 逐步实现从数据采集到分析结果的全流程规范。有条件的地区, 还可逐步统一规划和推进省级统一的医保信息化监控系统建设, 提升全省数据的可比性和通用性。在此基础上, 探索建立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交互标准, 实现省、市、县三个层级之间的横向、纵向交流, 实现全国医疗服务监控的宏观指标分析筛查和督查指导。

3.3 建立信息共享合作机制

加强部门协作, 努力实现与卫生计生、药监、物价等职能部门的资源信息共享, 建立多部门联合稽核机制。加强与卫生计生部门的资源共享, 参照卫生部门行业标准, 统一整合医保信息数据与卫生基础数据标准, 实现电子病历信息、个人健康档案等内容的共建共享, 便于加强对参保人群的服务管理;加强与药监部门的资源共享, 将医保信息数据与药监部门开发建设的有关药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联网, 充分发挥监管的协同作用, 优势互补。

参考文献

[1]严小培.医疗保险网上监控运行分析[J].中国医疗保险, 2014, 64 (1) :26-28.

[2]陈励阳.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医保稽核监管效能[J].中国医疗保险, 2013, 58 (7) :10-12.

[3]王喆.以网络监控加快推动医保信息化建设——基于吉林省的实践[J].中国医疗保险, 2013, 58 (7) :13-15.

[4]于瑞均.天津医保监督检查体系现代化建设进程[J].中国医疗保险, 2014, 66 (3) :38-40.

[5]耿韬, 陈兴明.上海市医保信息化监管成效及完善建议[J].中国医疗保险, 2013, 58 (7) :16-18.

智慧管理平台 篇8

智能化集成系统 (IIS intelligented integration system) 的定义:

在《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 50314-2000) 中定义为:“将智能建筑内不同功能的智能化子系统在物理上、逻辑上和功能上连接在一起, 以实现信息综合、资源共享”。

在《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 50314-2006) 中定义为:“将不同功能的建筑智能化系统, 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集成, 以形成具有信息汇集、资源共享及优化管理等综合功能的系统”。

1997年颁布的建设部[1997]第60号部令《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规定》和建设部[1997]290号文《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管理暂行规定》通知, 如果以此作为智能建筑行业产生的标志, 至今已经走过了十七个年头。然而,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作为本行业最高标准, 始终没有定义智能化集成系统到底是“为谁扛枪, 为谁打仗”这个首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也就是说, 这么多年的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工作始终没有“目标”, 没有明确智能化集成系统的作用和功能, 以及这个系统到底是给谁使用。也不难理解大多数建设单位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推荐他们增设“智能化集成系统”, 并且不愿意花钱增加这个系统。以往的“智能化集成系统”普遍是形同虚设。

近两年, 住建部正在大力组织专家团队, 修编各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其中也包括《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此次修编特别注意到了对于智能化集成系统 (IIS intelligented integration system) 的定义, 是“为实现建筑的运营及管理目标, 以多种类智能化信息基于统一信息平台的集成方式, 从而形成具有信息汇聚、资源共享、协同运行、优化管理等综合应用功能的系统”。即为建筑物业运营管理服务, 提高机电设备功效, 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总之, 设置智能化集成系统是为了提高运营管理水平。

基于新版国标“智能化集成系统”的理论依据, 必然要研制新标准基础上的智能化集成系统运营管理平台。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与日本松下电器研究开发 (中国) 有限公司, 早在2006年1月就向建设部申报了《建筑机电设备开放式通信协议研究》课题, 2008年6月通过了建设部科学技术司的验收, 并获得了2009年度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012~2013年,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应用开放式通信协议 (即iope Net) 技术, 研制了建筑运营管理平台, 并成功地应用于中国石油钻井研发中心大楼项目,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建筑运营管理平台的用途

智能化集成系统是以实现建筑的运营及管理为目标, 这是新国标的定义, 所以建筑运营管理平台由物业运营管理者来操作使用, 使得物业运营管理者全面掌控建筑或建筑群的运营状态, 完全是一个信息化、可视化、智能化的集成管理系统。

这里所说的“建筑运营”指的是运行、维护与经营三重含义。

物业运营管理人员要想全面掌控自己的建筑或建筑群的运营状态, 就必须从这三方面着手。

运行———可视化实时了解各个智能化子系统的当前运行参数;

维护———表格化分类掌握各个智能化子系统的设备维护信息;

经营———图表化管理能耗分类与分区的分析数据、流程化管理操作人员和应急组织指挥等。

为什么第一套比较完整的应用开放式通信协议 (即iope Net) 技术的建筑运营管理平台能够在中国石油钻井研发中心项目得以实现?第一, 中国石油的建筑建设单位在以往的建筑中安装使用过多种建筑智能化集成系统产品, 在了解建筑运营管理平台的功能用途后, 认为这是他们多年来所真正需要的产品;第二, 中国石油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往往是由世界各国品牌的智能化子系统组成, 各自的通信协议互相不能交换信息, 相互间无法协同工作, 需要有人协助他们将相关数据整合在一起;第三, 中国石油虽然是能源工业企业, 但十分重视节能减排, 必须要有各类、各区域的能源监控管理。该项目中建筑运营管理平台各子系统及功能如表1和图1所示。

2 建筑运营管理平台的功能

建筑运营管理平台必须方便物业运营管理者的操作使用。具体的使用功能包括以下5项:数据采集和显示记录;友好的人-机对话界面;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能源统计的分析报表;机电设备的运维数据。建筑运营管理平台的5大功能如图2所示。

1) 数据采集和显示记录

建筑运营管理平台通过子系统层的末端设备进行数据采集, 并通过现场总线或控制网络上传到通信层的多功能模块, 多功能模块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后, 在其Web画面进行显示, 并存储在内存中。同时通过统一通信协议, 上传到建筑运营管理平台中心服务器, 通过建筑运营管理平台的画面进行显示。系统内的全部运行数据集中存储在建筑运营管理平台中心服务器的数据库中。各功能如图3所示。

操作管理模块包括:集中监控;实时报警管理;设备管理;能耗管理;日志管理;联动任务管理;时间表任务管理;工作台管理;历史数据存储;信息统计查询;消息服务管理;用户权限管理。

2) 友好的人-机对话界面

(1) 视觉与交互基本方案

(1) 人-机界面与应用程序分离

应用程序和人-机界面分离的思想类似于数据库管理中数据和应用程序分离, 在人-机交互系统中, 同样可以把人-机界面功能交给用户界面管理系统平台完成, 应用程序不再管理人-机交互功能, 也不和人-机界面编码混杂在一起。

(2) 人-机界面一致性

人-机界面的一致性主要体现在输入、输出方面的一致性, 具体指在应用程序的不同部分, 不同应用程序之间, 具有相似的界面外观、布局、相似的人-机交互方式以及详细的信息显示格式。还表现在于用户的心理模型相匹配, 符合用户以往的知识、经验、期待;以及与现实世界相匹配, 内容的表现形式与现实系统硬件相对应, 在位置、外观、状态方面体现与现实世界的一致性。

(3) 系统反馈用户

人机交互系统的反馈是指用户从计算机一方得到信息, 表示计算机对用户的动作所做的反应, 用户以此来判断操作是否为计算机所接受, 是否正确, 以及操作的效果是什么, 操作人员进行的每一项操作都应有系统反馈。另外, 要设计产生闭合的对话动作序列。应形成有开始、中间和结尾的组合, 信息反馈在完成一组动作后给操作员一种满意可靠的感觉。

(4) 使用图形和隐喻

图形具有直观、形象、信息量大等优点, 使用户的操作及其响应直接可视和逼真。让使用者避免过多的学习, 隐喻可帮助用户在使用系统过程中与自身心理模型相匹配, 并可以通过图形隐喻的方式与现实世界相匹配。界面图形和隐喻应具有功能可见性, 即通过图形直接体现功能以及使用方式。

(5) 及时的出错处理和帮助功能

系统设计应能够对可能出现的错误进行检测和处理, 出错信息应清楚、易理解, 应包含出错位置、出错原因及修改出错建议等方面的内容。系统应具有保护功能, 防止因用户的误操作而破坏系统的运行和设备安全。另外, 系统应提供帮助功能, 帮助用户学习使用系统。

(2) 交互功能方案

软件欢迎页面登录进入, 第一级导航为楼层地理位置导航, 可以用三维楼层的模型, 各层分割做成链接菜单, 点击楼层选择菜单进入某一楼层界面。该界面可缩放可拖动查看。放大和缩小的范围根据具体楼层大小和管理点数量以及密集程度确定。地图为平面或假三维地图, 反映具体设备位置。在该页面显示该层常用的重要管理点的工作状态, 该界面用于单楼层全局监视故障报警和紧急状态使用。第二级菜单为子系统选择菜单。点击弹出此系统该层的设备分布。界面上可以实现设备的监视、控制、报警等功能。所有控制功能需要加用户密码权限限制。有异常和报警的页面自动弹出, 也有日志记录。有设备使用累计时间、检修记录和设定标准超过报警。可视化人-机对话界面如图4所示。

3) 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当发生突发事件时, 建筑运营管理平台可以按照事先预定的连动程序进行有关设备的控制, 并播放报警提示音。

4) 能源统计的分析报表

建筑运营管理平台提供了丰富的能耗显示和对比分析功能。建筑运营管理平台软件和计量管理服务器里, 可以用图表的形式表示日报、月报及年报。并且在这些图表中还可以分别和其他的日、月、年的数据进行比较, 从而帮助管理者对不同能源以及同一回路或群组在不同时期的能量消耗进行分析。能源分析图表如图5所示。

能源计量部分包括用电量计量、用水量计量和热冷量计量。电表采集回路的电量, 水表采集管路的水量, 能量表采集管路的热冷量。建筑运营管理平台的计量管理服务器通过基于控制总线方式, 将电表、水表、能量表的数据采集上来。建筑运营管理平台读取计量管理服务器的数据, 进行能耗分析并生成报表。

系统实现了远程抄表功能, 把所有电表、水表、能量表的读数采集上来, 实现自动化节省人力。计量管理服务器提供了用电量、水量、热冷量的日报、月报、年报数据。在建筑运营管理平台上将这些数据以柱状图、曲线图、饼状图的形式展现。日报以小时为单位, 呈现一天当中各回路的用能情况。月报和年报则分别以天和月为单位。用电日报主要反映各回路用户日常用电的习惯, 是研究分析用电情况的重要资料。用电、用水、用能的月报和年报用来统计用户的整体耗能情况和耗能季节性变化的规律, 通过总量比较来分析结果。可将不同用户的能耗量进行横向比较, 分析不同用户的耗能特点。也可以单个用户的日报、月报、年报统计耗能情况, 可根据用能的历史记录进行节能分析。

建筑运营管理平台还具有如下的功能:

(1) 可以搜索确定某能源回路, 按时间分类查看能耗的任意日报、月报、年报, 此功能可以实现用户用能数据查询的基本功能, 可以辅助计费校对等功能。

(2) 可以在确定一个能源回路前提下调出多条时间的曲线在同一画面显示, 以查看此回路的能耗历史变化并做对比分析。

(3) 可以先确定日、月、年的时间信息, 调出不同能源回路。以查看同一时间不同用户的用能情况对比。

(4) 可以跟据楼宇实际的使用情况, 将各能源回路组合为用户群组, 作为查询的对象。需要在计量单元内设定。

(5) 可以做出能耗报表, 包括了实际用量、累计值、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等信息供节能参考。

(6) 可以报表导出, 将各类能源数据以MS-Office CSV报表格式导出。

(7) 群组设定导入/导出, 可将分类后的群组设定导出/导入, 以方便用户查看。

(8) 系统日志, 记录报警、异常信息的日志, 供用户查看系统运行状况。

5) 机电设备的运维数据

建筑运营管理平台提供设备的使用寿命及故障的分析功能。同时提供相应的节能分析以及运营成本分析手段。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的功能:

(1) 能源分析:可以通过收集计量管理服务器测量到的能耗量信息来分析设备的运行状态。在建筑运营管理平台界面和计量管理服务器Web界面里可以通过图表的形式来选择显示日报数据 (每小时的能耗量) 、月报数据 (每天的能耗量) 、年报数据 (每月的能耗量) 。

(2) 设备寿命分析:提供显示机电设备开/关累计次数以及累计运行时间的功能, 以便分析设备的使用寿命。

(3) 故障管理:可以显示出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异常发生/恢复的状态/变化履历。并且, 状态变化履历可保存包括本月在内的连续3个月的历史数据。iope Net管理平台还提供电子邮件警报通知功能。当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发生异常时, 可以向预先登录好的电子邮箱中发送异常通知。同时也可向设定好的邮件群组发送异常通知邮件。

(4) 运营成本分析:本系统可以进行简单的费用计算的设定。在建筑运营管理平台画面里, 可以显示出简单的费用计算值。建筑运营管理平台可以显示并打印有关用能量信息的报告书。能耗量数据可以以MS-Office CSV报表文件的形式下载, 通过EXCEL等工具软件进行分析。同时本系统还提供了绿色环保相关的功能。在建筑运营管理平台画面里可以进行简单的CO2使用量的换算, 并显示出CO2的换算值。

运营状态分析功能通过以下方式来体现准确性及提案性:

(1) 准确性:本系统通过分层数据采集的方式, 可以准确地将被测数据反映到iopen View软件画面中。当设备或通信发生异常时, 本系统还可以通过数据再取得的功能, 将历史数据正确读入。

(2) 提案性:本系统通过多种图表形式及丰富的对比功能, 将设备的运营状态直观地展示给用户, 方便用户对数据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提案。

6) 建筑运营管理平台的管理及配置

(1) 建筑运营管理平台的权限管理

权限管理是建筑运营管理平台的辅助模块, 用来完善管理平台的附加功能, 提高管理平台的整体可用性。

权限管理包括以下功能:管理员信息账户式管理;配置信息加密;使用记录日志;管理账户信息备份。

(2) 建筑运营管理平台的配置管理

建筑运营管理平台配置管理实现系统的所有配置信息, 实现方便的配置管理功能。由于建筑运营管理平台软件是组态形式, 因此, 可方便快速实现配置信息的本地操作功能。

管理点配置管理的主要功能有:监控树的配置管理 (即管理点逻辑结构管理) ;配置信息的读取、保存。功能模块如图6所示。

(3) 建筑运营管理平台的系统设定

系统管理为系统管理者提供系统运行的参数设定、系统配置及运行方式修改的功能。提供以下4个子功能:

(1) 设备运行指标设定:在建筑运营管理平台画面中, 可以设定月及年的能耗利用目标值。在月报画面或年报画面中, 当测量值超过了目标值后, 会发出警报信息。同时还可以登录区域管理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 设定他们的名称、编制控制用场景以及设定序列控制的程序等。

(2) 数据采集周期设定:可以设定建筑运营管理平台的数据更新周期, 画面更新的缺省值为15s。

(3) 全级别设定:建筑运营管理平台可以预先设定操作者的登录账号, 对于每一个登录账号, 可以赋予监视、设定、控制或管理的权限。管理权限的用户可以使用系统所有的功能;级别越低的用户, 所能使用的功能就越少;级别最低的监视用户只能实现设备的状态监视功能。

(4) 日志级别设定:可以在中心服务器中为每一个登录账号赋予设定日志、控制日志、管理日志的阅览权限。

3 建筑运营管理平台系统构成

建筑运营管理平台是由子系统层、通信服务层、中心服务器层等三个层次构成。中石油钻井研发中心项目中管理平台的系统架构如图7和图8所示。

I/O控制器为多功能服务器提供更多种类和数量的扩展接口, 包括模拟输入接口、模拟输出接口、数字输入接口、数字输出接口、RS232接口、RS485接口和网络接口。同时, I/O控制器可进行快速的程序开发, 对应协议数据定义简单的子系统。减轻开发和测试的工作量, 适合工程方案变更时系统的

各层功能如下:

1) 子系统层

由各厂家可单独运行的子系统构成。包括子系统核心控制器、外部接口模块、现场执行器、现场仪表、传感器等设备。实现对子系统的精细控制和全部运行状态参数的监视, 进行现场数据的采集、测量、传输和统计分析。

2) 通信服务层

由建筑运营管理平台、多功能服务器、I/O控制器组成。

多功能服务器负责子系统层设备的接入和管理, 对子系统层的通信协议进行解析, 并统一封装为iope Net统一通信协议, 实现统一的数据传输和子系统间的连动和互操作。同时, 多功能服务器自身提供了Web画面, 具有监视、控制、设定与管理功能, 用户可通过多功能服务器对子系统进行管理。灵活修改。

建筑运营管理平台提供给建筑运营管理者的用户操作软件, 提供了丰富的系统管理功能和友好的人-机交互画面。具有如下技术特点:

(1) 友好的人机界面, 软件层次清晰, 使用简单;

(2) 画面风格简洁, 高还原度的设备运行模型, 使用户一目了然设备运行状态;

(3) 工程现场建筑结构的还原, 可以准确进行设备定位和精确操作;

(4) 可根据工程需要灵活定制。

3) 中心服务器层

系统可通过代理服务器接入互联网, 进行更大区域内的管理, 真正实现设备上网。通过功能和性能更强大的中心服务器进行整体管理, 提供后端设备接入和数据接收;通过数据库进行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 提供节能应用、物业管理服务;并通过前端提供的Web画面进行管理。

4 建筑运营管理平台与智慧城市

2013年7月22日,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建部、交通部八部委研究起草并报请国务院《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故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智慧城市”建设已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原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的建筑运营管理平台, 旨在解决“底层集成”的协议转换和数据整合问题。应用统一通信协议 (即iope Net) 技术, 尤其是其中采用了大数据所使用的IPv6技术, 实现了建筑或建筑群的智能化运行、维护与经营管理, 进而可以为智慧城市提供基础信息。因为, 城市是由建筑与设施等组成, 只有这些基础 (建筑、设施) 的数据通过智能化转换, 进入大数据时代的云计算中心, 使得物联网可以使用这些数据, 才有可能构成城市智慧化, 达到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基础要求。物业运营平台在智慧城市中的位置如图9所示。

虽说目前的建筑运营管理平台还是建立在二维视觉基础上的可视化运行环境, 但完全可以实现三维动态的可视化管理, 使建筑或建筑群具有生命力。因为, 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原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成立已久的BIM (建筑信息模型) 设计研究中心, 可以提供建筑的空间运行环境, 今后的物业运营管理人员, 只需使用各种移动的或固定的个人通信设备, 就可以在三度空间里监控和管理自己的建筑或建筑群。

采集并汇总建筑体自身及相关联的运行、维护和经营等数据信息, 以BIM的形式进行展现, 构造新型的数字建筑体的运营和管理服务平台, 集实时性、可视性、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于一体, 使得传统的建筑体分阶段和渐进地具备智慧化的特点, 同时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原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利用自身在城市建筑设计中的影响力, 推动城市建筑体信息模型基于IPv6协议下建立中国自有的统一数据标准, 为形成城市建筑的统一“大数据”和实施城市智慧化奠定基础。

摘要:重新修编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将重新定义“智能化集成系统”, 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原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经过深入研究和实践, 建立了一套完整、可实现的智能化信息系统集成技术——建筑运营管理平台。该技术将为新型城镇化和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基础信息源, 通过各类神经元的感知、分类、传输到大数据库中, 为城市运行的云计算和物联网提供社会基层数据。

智慧管理平台 篇9

关键词:智慧旅游,感知体系,管理平台,构建

当前, 旅游行业发展迅速, 为了得到更好的发展, 应该促进旅游行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来为人们提供良好的服务。国内的旅游部门已经意识到了提升管理职能的重要性, 希望能够运用现代化的旅游服务管理方式, 来提高旅游景区的电子商务、景区管理和旅游消费等方面的内容。改变旅游行业在发展中存在的无序现象, 防止国外风投资本通过借助资金、技术等形式, 占据中国旅游市场。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管理平台, 来加强对旅游行业的管理, 促进旅游行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一、智慧旅游感知体系的构建

智慧旅游是旅游行业一种新型的管理体系, 里面运用了大量的“智慧地球”思想。通过利用智慧旅游管理平台, 运用计算机和物联网, 来加强对全国各地旅游资源的系统化和统一化管理, 能够提高旅游管理的能力, 对旅游行业实现集约化和职能化的管理, 促进旅游行业管理职能的提升。为了促进服务行业的发展, 应该以旅游行业为中心, 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 在旅游资源中设置多种类型的传感器, 能够感知旅游行业内部旅游资源的属性和状态, 形成智慧性的旅游感知体系, 能够与无线传感网络技术与互联网技术进行进行有效的结合, 实现对各类感知信息的传播和控制, 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有效整合, 形成信息资源整合系统, 能够感知信息, 对数据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 形成完善的旅游感知系统[1]。

二、智慧旅游感知体系管理内容

1、目的地智慧营销

目的地智慧营销的内容包括视频和图像, 能够对旅游景点中的城市地标和各种建筑物通过3D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 给用户提供真实的体验感受。同时, 多媒体里面还具有体验分享功能, 能够通过对在线视频或者在线图片来发表自己的旅游感受, 凭借多媒体的手段来对发表自己最真实的旅游感受, 实现对旅游景点的良好评价。智能化的旅游系统能够实现对各地服务资源的有效整合, 能够给用户提供良好信息服务功能, 通过直观的方式, 对旅游资源进行调整和完善, 给用户提供便利的服务。

2、智慧导游

智慧导游主要是指通过数字化的形式, 来加强对网络资源的管理, 网络资源中会涉及大量的数字化信息资源, 里面蕴含了大量的多功能接口, 需要借助数字化信息系统的形式, 来对旅游资源中的各项信息系统进行监控和处理, 能够实现对多变和丰富旅游信息的管理, 能够及时掌握旅游方面的信息, 实现对旅游信息的延展。

3、智慧导购

智慧导购主要是指运用智慧网络的形式, 对游客的购物进行管理, 该系统属于旅游行业中的一项推送系统, 系统内部记录着游客的资料和档案, 通过对游客资料和档案的分析, 为游客推送一些产产品, 来实现游客购物的需求, 提高旅游行业的经济收入。智慧导购主要是通过邮件、短信和PUSH等形式, 向游客提供相关的购物信息。旅游服务感知系统是智慧导购中的重要内容, 可以为游客提供住宿、餐饮和娱乐等信息服务功能, 需要在游客感知信息资源的形式下, 对旅游行业的信息进行及时的更新和处理, 实现对旅游导购信息的推送, 符合当前旅游行业的发展要求[2]。

4、旅游交易结算

旅游交易结算, 主要是通过网上支付的形式, 来提供旅游行业的交易结算服务, 能够对旅游行业中的企业进行按照合理的方式而采取的支付行为。发卡充值中心, 里面包含着旅游地的一切服务项目, 主要由交通节点、超市和酒店等, 旅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 自行去选择, 能够实现与商旅卡的无缝对接, 提升旅游行业的服务功能。商家终端系统能够实现对旅游景点内部旅游服务场所和相关旅游景点的智能化, 旅游用户能够通过智能化的终端服务, 实现对用户身份的确认和支付, 方便游客的交易结算, 并且有些自负结算功能, 还享有一定的优惠, 强化了智慧旅游系统的服务职能。

5、智慧景区管理

智慧景区管理主要是指需要完善旅游景区的售检票系统, 将计算机作为旅游区管理的基础, 以网络技术为支撑, 将智慧旅游理念作为旅游行业中的一项重要感知系统, 通过对旅游区售票和检票系统的智能化和电子化管理, 实现对旅游行业的综合性管理。旅游行业内部会有大量的人群和车辆, 常会造成人流控制、车辆追踪和景点建设不完善情况的产生, 应该借助智慧旅游感知体系, 来加强对旅游景区的管理。由于旅游区内部的面积和范围较大, 需要在旅游区的位置进行定位, 建立自动化救援系统, 制定出优化的救援方案, 旅游在遇到危险时, 能够及时进行报警, 确保游客的安全。

三、智慧旅游管理平台的构建

要想促进旅游行业的发展, 需要结合当前旅游行业的发展特征, 在旅游行业内部建立完善的旅游运营和支撑平台, 加强对旅游行业的资源管理, 促进旅游行业形成动态和可扩展的旅游管理平台。可以通过对终端处理器的应用, 为旅游行业提供智慧营销、智慧旅游和交易结算等方面的功能。通过在旅游景点设置多类型的传感设备、利用无线传染技术, 对传递中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控制, 能够实现对旅游信息的统一管理, 实现对旅游资源的全面感知[3]。

四、结论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确保旅游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应该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 来加强对旅游区的管理, 提升旅游区的竞争能力, 强化旅游区的管理职能。中国的旅游行业在发展过程中, 经历了从规模到效益, 从数量到质量的快速提升, 要想促进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 应该结合旅游区的发展特征, 运用信息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措施, 加强对旅游行业的信息管理, 促进旅游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爱丽.景区智慧旅游体系构建研究[D].华侨大学, 2013.

[2]吕利云.基于智慧旅游平台的婺源乡村旅游提升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 2015.

智慧管理平台 篇10

近两年,随着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的不断提升,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不论是在城市主城区,还是在公交车、酒店、火车站等公共场所,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用手中的移动终端设备连接到Wi-Fi无线网络,这给偏爱使用移动终端设备进行上网的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传统意义的企业管理平台,是通过手工、电脑、内部网、独立的管理系统等相结合的方式来构建的[1,2,3],由于对电脑和网络的依赖,要求对企业管理的操作必须在特定的办公地点、特定的网络中完成,这不断显示出传统的企业管理平台与时代的脱节,操作的不灵活无法适应互联网的敏捷快速发展步伐。手机、i Pad等移动终端的功能不断智能化,设备硬件水平不断提升,各种应用层出不穷,都带给用户不一样的体验。至此,可以将传统的企业管理平台移植到这些智能终端设备上,利用智能化的移动终端设备,不仅能实现传统的企业管理操作,还能结合移动终端的功能特点,优化企业人力物力资源,让企业的管理者,随时都能处理公司业务,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企业管理的智能化。

1 系统架构及相关开发平台

1.1 系统结构

该企业管理平台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数据库,服务器端和基于Android平台的移动终端。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1.2 客户端

该管理平台的客户端部分采用Android操作系统,开发工具是Ecplise,Eclipse作为开源的Java开发环境,功能强大易于使用,而且还提供了在Eclipse上开发Android应用程序ADT插件,简化了Android应用程序的开发、运行和调试。客户端界面采用XML语言进行描述,XML文件保存在资源文件夹中。Android用户界面框架采用的是MVC(ModelView-Controller)模型。Android系统通过Intent机制实现进程间的通信。Intent是一个动作的完整描述,包含了动作的产生组件、接收组件和传递的数据信息。Android系统本地的数据存储,采用其自带的SQLite数据库,存放用户的一般少量信息,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4]。

1.3 服务器端

该平台的服务器端,使用企业级工作平台Myecplise,用于客户端与后台数据库的交互逻辑。Myeclipse是Eclipse的插件,也是一款功能强大的JavaEE集成开发环境,利用它可以在数据库和JavaEE的开发、发布以及应用程序服务器的整合方面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1.4 数据库

数据库选用Sql server2008,存储企业的各种交互数据信息。Sql server2008具有可信任,高效性,智能性等特点,给开发人员带来极大的便利。

2 系统服务器端设计与实现

在服务器端采用框架Struts2,Struts2中提供了很多新特性,这些新特性不仅减少了XML配置,还使处理请求变得更加模块化,降低了框架内部的耦合度。

客户端通过URL发请求到服务器端,该请求经过一系列的过滤器后,调用FilterDispatcher,FilterDispatcher询问ActionMapper,确定所要执行的Action。找到Action后,再执行相应的Seivice实现接口和Dao实现接口。返回的结果,将会用XML格式封装传给客户端。在客户端自定义parse方法,使用SAXParserFactory,XMLReader,InputSource等方法对封装好的XML文件进行解析显示给用户。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为了保证信息的安全,对数据进行了加密处理,在后续的完善过程中,将进一步优化加密算法。实现过程如图2所示[5]。

3 系统客户端设计与实现

在客户端,主要划分为以下五个大模块:报警提示模块、移动审批模块、查询统计模块、信息中心模块、移动考勤模块。每个大模块中,再根据企业的业务需求划分为多个小的功能模块去实现。企业员工根据自己的工作权限,可以访问不同的模块,保证了信息的机密性,为企业的管理提供便捷的途径。客户端功能模块如图3所示。

系统主要界面实现如图4所示。

3.1 报警提示模块设计

报警提示模块如图5所示,主要功能:通过在界面上显示红色提醒数字,告知用户,当前有新任务需要审批。用户点击进入后,即可看到需要操作的数据信息。

该模块主要包括:进货审批提醒、销售单审批提醒、借条审批提醒、保证金备用金审批提醒、保证金备用金到期提醒、合同审批提醒、合同完工审批提醒。销售单明细界面如图6所示。

3.2 移动审批模块设计

移动审批模块主要功能:对需要审批的业务进行审核验证。当主管领导核实完信息后,在界面上点击“审核通过”,即可完成审核操作,反馈给后台进行数据处理更新。

该模块主要包括:进货审批、销售但审批、合同审批、保证金备用金审批。

3.3 查询统计模块设计

查询统计模块的主要功能:提供查询功能。用户可根据搜索条件,智能精确地搜索相关信息。

该模块主要包括:进货申请查询、销售单查询、合同查询、考勤查询、施工项目查询、借条查询。查询统计界面模块和显示界面如图7-8所示。

3.4 信息中心模块设计

信息中心模块功能:当企业内部有重要消息、活动通知、重大喜讯需要发布时,在信息发布中模块中,用户可以编辑信息,发送给相关人员。其他人可以在信息查询中心模块查看信息内容,并且进行回复评论。

该模块主要包括:信息发布中心、信息查询中心。

3.5 移动考勤模块设计

移动考勤模块功能:通过手机的唯一识别码,获取并确定用户的身份信息,利用定位技术[6]获得当前的经纬度,点击“考勤提交”按钮,即可把经纬度转换成位置信息。系统时间,考勤说明等信息提交至后台。外勤人员还可以通过查询功能查看自己的考勤记录,及时进行申请说明[7,8]。

该模块主要包括移动考勤,如图9所示。

4 结束语

本文对智慧企业管理平台进行了详细设计,利用Android最新技术进行编程实现,并且已在实际工作中使用,取得较好的反应。后期将根据用户反馈情况,进一步完善功能;随着Android的不断发展,也会将新的技术融入到该管理平台中,更好地为企业人员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琼.ERP环境下制造型企业智能CRM系统研究[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12.

[2]杨畅.ERP商务智能系统的研究应用[C].2012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论文集,2012:351-354.

[3]张娟娟.银行智能经营决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济南:山东大学,2012.

[4]朱桂英.Android开发应用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

[5]孙更新.Struts框架结构的Java Web开发技术基础与实践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6]倪红军.基于Android平台的移动终端GPS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2,22(5):198-201.

[7]严恒.基于Android平台的手机LBS程序设计[D].昆明:云南大学,2012.

上一篇:面神经管下一篇:生态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