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常见误区

2024-07-23

养猪常见误区(精选八篇)

养猪常见误区 篇1

1. 杂交仔猪作种猪。

有的养猪户认为杂交猪是良种猪, 留作种猪一定很好。殊不知杂交猪遗传性能极不稳定, 作种猪用其后代会出现严重的性状分离, 饲料报酬降低, 生长速度变慢, 抗病能力减弱。

2. 颗粒饲料用水和。

有的养猪户用颗粒料喂猪, 像用粉料一样, 加水拌成粥状, 使饲料的营养成分受到破坏, 营养价值降低。用颗粒料喂猪, 干喂后再饮水才是正确的方法。

3. 去势、防疫同进行。

去势和防疫一般应间隔10~15天, 若同时进行容易造成仔猪去势伤口难以愈合, 防疫效果降低。

4. 母猪怀孕仍防疫。

母猪怀孕后对外界刺激特别敏感, 防疫又属于强应激。怀孕母猪进行防疫注射容易引起死胎和流产。

5. 治病迷信安乃近。

一些养猪户认为安乃近是包治猪病的良药, 一见猪食欲降低, 身体发热, 就立即注射安乃近。安乃近副作用较大, 易引起猪过敏性休克, 体温急剧下降, 导致呼吸、循环系统衰竭而突然死亡。

6. 孕猪患病不用药。

一些养猪户认为, 母猪怀孕后用药易导致母猪死胎流产。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孕猪患病不用药往往导致怀孕母猪染病后延误治疗而造成损失。

7. 饲料营养不全面。

有些农户养猪不是根据猪只不同的生长阶段配制日粮, 而是怕麻烦、图省钱, 有啥喂啥。这样就造成饲料利用率降低, 出栏时间延长, 费用增加。

8. 生料熟喂浪费多。

生料熟喂, 一方面破坏了饲料中的营养成分, 导致饲料的营养价值降低;另一方面, 费人工、耗燃料, 增加成本。

二、对策

1. 挑选优良种猪。

只有性能优良的种猪才能生产出健壮的后代, 养殖户一定要精心挑选, 合理留用种猪。

2. 合理饲喂全价饲料。

要根据猪的不同生长阶段配制不同营养含量的全价饲料, 实行干喂, 注意喂后饮水, 以确保营养成分不被破坏。

3. 防疫尽量避开三期 (孕期、产期、病期) 。

防疫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应激, 若在孕期、产期、病期进行防疫会加重猪的负担, 影响其健康。

4. 及时求医。

养猪常见误区 篇2

误区一:“专家”误区

专家并不等于专业,将简单变复杂,将复杂变简单。政府型专家,政治角度思考问题;学术型专家,学术角度思考问题;社会型专家,屁股坐哪为哪说话;生产型专家,结合实际解决问题。中国官方研究机构做学问比较脱离实际,几篇论文只要变成铅字,就可以变成教授、副教授。(最近上海某位女科学家被评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可在中国两院院士里面并没有她的名字)。

案例:

A、某研究所某博士著作案例。

B、某养猪知名人士推销“夫人”产品案例。

C、某名教授人工授精案例。

D、上海某研究员“高级推销员”案例。

E、医院化验员等于医生吗?

误区二:种猪误区

养最赚钱的猪还是最漂亮的猪?着就是相马与赛马的区别。

案例:

香港市场对国内养猪的影响

中国养猪看广东,广东养猪看香港。

香港肉猪拍卖案例

台湾养猪对大陆的影响

湾现在养猪状况

美国、欧盟养猪业发展之路对中国大陆的借鉴作用。

误区三:抗生素误区

青霉素的发明应有,确实拯救了人类无数的生命,但据统计,我国7岁以下儿童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占总体聋哑儿童的比例高达30%~40%;我国每年有8万人直接死于滥用抗生素。抗生素滥用“三重罪”

1.“救命药”变成“致命药”。2.人畜集体成为“耐药一族”。3.加大养猪成本。抗生素等对猪肠黏膜损害是猪 重要致病因素。猪的肠胃功能是保障猪机体各器官正常运作的动力源泉。为了使猪的遗传力得到最大的发挥,一定要保证猪只从出生到上市,肠道系统的健康完整。

猪只有在健康的前提下,才能发挥最大的生长潜能。(肠黏膜免疫系统是保证仔猪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关于抗生素:

少量和超量的抗生素都会对猪产生耐药性;耐药性产生后,猪以后还可以用什么抗生素,人类呢?超量抗生素对腹泻和其他疾病有防治作用,但也 可以破坏肠道有益菌,损伤消化道功能,对生长速度有阻碍作用,易产生药物性便秘;动物使用抗生素过程中,会使动物机体产生更多的过氧化物,如“自由基”,加剧动物机体组织与器官的损害,使动物非主动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在过去的近十年里,部分中外兽药企业“土洋结合”、坑“猪”害“人”,误导养猪行业。有些外资制药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利用“洋品牌”优势,联合国内一些良心被猪吃了的“汉奸”,恶炒“概念”、“忽悠”养猪人。

案例 :

A、母猪分娩前后“打针”所谓保健案例。

B、仔猪生后“三针”所谓保健案例。

C、台资某大型猪场使用抗生素案例。

D、欧州某制药公司呼吸道药物案例。

国内兽药厂家“土法坑人” 案例 :

A、中草药案例。

B、江苏无锡某公司2006北京VIV笑话

C、某兽药企业快速“发家史”。

如今还有多少“猪八戒”没有受过抗生素的伤害 ? 2005年四川“链球菌” „„ 2006年全国“猪非典” „„ 2008年„„??? 2006年1月1日起,欧盟全面禁止在所有饲料中“加药”,到目前为止,欧盟并没有因为禁止使用抗生素而引起养猪生产成绩滑坡和疫情发生。误区四:疫苗误区

欧洲某公司兰耳药疫苗2006年在中国大陆为何脱销?欧洲某公司兰耳药疫苗中美销售价钱对比分析。美国和欧盟使用兰耳病疫苗情况。疫苗种类打的越多越好吗 ?

接种“蓝耳病”疫苗的反馈:

案例一:河南舞阳县汇通集团(4000头母猪)

疫 苗:德国某公司产弱毒苗

母 猪:接种2次

小 猪:接种1次(15天-20天龄)

结 果:小猪40-50天龄几乎全部发病病猪几乎全部死亡。

案例启示:

无论是种猪还是小猪接种“蓝耳病”疫苗对所用疫苗猪场无效。该种弱毒疫苗可能对某些洁净猪场是污染甚至会引起似强毒致病效果。对已经有亚临床感染的猪场可能是一种超强应激。2006至今,中国大陆猪病的漫延,这些“土洋奸商” 该承担多少责任 ?

误区五:断奶日龄误区

仔猪究竟在多少日龄断奶?为什么要21日龄断奶?如果仔猪断奶重在10公斤以上,我们还需要昂贵的教槽和断奶料吗?我们是否可以考虑重新调整思路:根据中国国情,降低教槽和断奶料成本,增加哺乳期母猪营养,利用相对廉价的哺乳母猪饲料转换成天然、优质母猪奶水喂养仔猪。用母猪奶水饲喂的仔猪生长速度最快、基因表达最完全、副作用最小、成本最低。在生产实践中,奶水好的母猪带大的仔猪在60日龄前的药费投入至少可节约30-50%左右,死亡率可有效降低50%左右,每公斤仔猪生长饲料成本也可以降低20%左右。

误区六:拉稀误区

动物拉稀是身体排泻有毒物质、保护机体的一种本能反应。人可能做到不拉稀吗?控制猪拉稀的常用方法:高铜、高锌、高抗生素、血浆蛋白、肠绒膜蛋白„„高铜、高锌对仔猪黏膜的影响。高铜、高锌饲料配方,对促进生长、控制有害菌引起的下痢方面有独特效果。但会加快饲料氧化酸败,同时造成破坏肠道微生态平衡、免疫力和绒毛的破坏也不可忽视,如损伤小肠绒毛、皮毛粗糙、消化率下降、免疫抑制、僵猪„

关于硫酸铜来源:

关于猪血浆蛋白粉 ?西方国家不敢用核武器对付中国,却用生物武器来摧毁我们的经济(畜牧产业),但我们很多专家还以为上帝送来圣诞礼物。猪血浆蛋白粉与“生物入侵”。

误区七:消毒误区

消毒胜过治疗,科学消毒胜过投药,消毒可以减少投药,投药不能代替消毒。尽管大家都在讲疾病预防很重要,但预防工作中最基础的工作——消毒却思考最少做得最差。科学、规范的消毒措施是切断疫病传播途径、杀灭病原体最重要、最有效、最经济的防范措施。

养猪管理者忽视消毒防疫的原因:

不能直接见到效果,消毒不同于治疗性药物,有时做不到立竿见影。有时猪场不消毒也不生病。也有时消了毒猪照样生病,这有可能是消

毒剂质量有问题或消毒方法不对。

有些养猪者还存在如下消毒误区:

误区一:未发生疫病可以不进行消毒。消毒的主要目的是杀灭传染源的病 原体,疫病发生要有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

在养猪生产中,有时没有疫病发生,但外界环境存在传染源,传染源会释放病原体,病原体就会通过空气、饲料、饮水和其它生物等途径,入侵易感猪,引起疫病发生。如果没有及时消毒、净化环境,环境中的病原体就会越积越多,超出猪体承受浓度时,就会引起疫病大发生。因此,未发生疫病地区的养猪户更应进行严格到位的消毒,防患于未然。

误区二:消毒前,环境不进行彻底大扫除。由于养猪场存在大量的有机物,如粪便、饲料残渣、猪分泌物、体表脱落物,以及鼠粪、污水或其它污物,这些有机物中藏匿有大量病原微生物;这会消耗或中和消毒剂的有效成分,严重降低了对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浓度,所以说,彻底清除是有效消毒的前提(卫生大清除是最便宜、最有效的消毒)。

误区三:已经消过毒猪就不会再发生传染病。尽管进行了消毒,但并不一定就能收到彻底的消毒效果,这与选用的消毒剂品种、消毒剂质量及消毒方法有关。就是已经彻底规范消毒后,短时间内很安全,但许多病原体可以通过空气、飞禽,老鼠等媒体传播,猪自身不断污染环境,也

会使环境中的各种致病微生物大量繁殖,所以必须定时、到位、彻底、规范消毒,同时结合有计划地免疫接种,才能做到猪不得病或少得病。

误区四:消毒剂气味越浓,消毒效果越好。消毒效果的好坏,主要和它的杀菌能力、杀菌谱有关。目前国际上一些先进的、好的消毒剂是没有什么气味的,如安多福等;相反有些气味浓、刺激性大的消毒剂,存在着消毒盲区,且气味浓、刺激性大的消毒剂对猪呼吸道、体表等有一定的伤害,反而易引起呼吸道病。

目前我国消毒剂的产品质量状况:

“非典”时期,国家卫生部检查结果:全国1500家生产消毒剂的企业(医用、公共卫生用),产品合格率不足10%。人用的质量况且如此,那兽用的会咋样呢?什么是理想中的消毒剂?

误区八:营养误区

母猪妊娠期饲养管理总结:便 秘 背 膘。我国目前所用种猪绝大多数来源于美国或欧洲,引猪的同时也引进了相应的营养及饲养标准。但美国和欧洲养猪的生态环境、机械化程度、饲料资源、原料质量等与我国存在很大差异。不顾中国国情,完全照搬“洋标准”“洋方法”,结果是行不通的。例如:母猪妊娠期用豆粕、玉米、麸皮配制的饲料,就很难消除母猪便秘现象。

便秘与母猪:健康母猪便秘是一种症状并非是猪病,但不及时处理便会诱发母猪病变。通过营养手段,彻底消除母猪便秘,达到营养防病目的。母猪便秘时,由于粪球在直肠内蠕动缓慢,肠内血循环较差,粪便在体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过度吸收,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发酵产热使直肠温度升高,进而造成母猪体温升高,有害微生素过量排出毒素,由于排便次数减少,体内毒素排出受阻。由于毒素的靶向性,不同毒素靶向器官不同,诱发多种病变。诱发子宫内膜炎,母猪直肠在子宫上面,便秘发生后,粪便在直肠中排泻不畅、压迫子宫,子宫毛血管易堵塞、肿胀、发炎,继发感染子宫内膜炎、生理机能障碍等,并容易引起母猪精神不定,坐立不安,容易咬死、压死仔猪。便秘与乳房炎便秘后肠道内停留着大量的有害微生物(微生物制造毒素),在非便秘情况下,毒素可以随粪便排出母猪体外。但是便秘后,体内过多毒素侵入猪的神经系统、皮肤黏膜„„ 如:过量麦角毒素吸收在体内,使乳腺细胞分泌减少,功能丧失。T2进入乳腺组后,导致乳腺组织皮肤病变,诱发乳房炎,乳房炎及产生的毒素均会引起仔猪下痢。

便秘防治

科学合理的使用抗生素

科学合理的使用纤维素

科学合理的使用电解质

科学合理的使用益生素

泻药处理法:硫酸镁和硫酸钠等都具轻泻作用,其中以硫酸镁作用最强烈、效果最好。由于猪的品种、年龄和体重不一致,使用泻药结果也不一致。用多了反应太强烈,用少了效果不明显,剂量难把握,但使用过多泻药的母猪,会造成严重脱水。在实际养猪生产中,是否需要在母猪饲粮使用轻泻剂的问题,还争论不一。使用矿物盐轻泻剂可能会造成母猪体内酸碱平衡被破坏,各种矿物质微量无素相互作用紊乱。

背膘与繁殖性能:许多养猪者认为,在母猪妊娠期供给高营养的饲料可以使母猪保持较好的体况。但妊娠母猪营养水平饲喂会降低泌乳期采食量,使得母猪在泌乳期大量动用体内贮备。另外高营养饲料还会让母猪偏肥。母猪偏肥后,卵巢充满脂肪影响卵巢分泌功能,还易导致胚胎死亡率增加。过肥的母猪其血液中会有高浓度游离脂肪酸和低浓度支链氨基酸,这会抑制大脑的食欲中枢从而减少采食,最终导致产乳量下降。

高能量摄取-高胰岛素分泌-孕激素下降低能量摄取-低胰岛素分泌-孕激素升高血浆胰岛素浓度被看成是反映繁殖营养状况的化学信号。故日粮中的淀粉类(如玉米)能量物质的影响就显得十分重要,因为葡萄糖能刺激机体分泌胰岛素,如用脂肪来代替饲料中的淀粉类能量物质(脂肪由于不能刺激机体分泌胰岛素),就可间接地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因此,在妊娠期实行限制营养浓度过高既可防止母猪泌乳期体况下降,又可减少胚胎死亡,从而有利于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和延长的繁殖寿命和减少繁殖障碍。在限制妊娠母猪淀粉类能量摄入量方面有许多成功的管理经验:

青绿饲料使用

„„

误区九:“风水”误区

水是养猪人最容易忽视的、最廉价、最重要的营养物质。水对猪的功能如下:创造安全环境,运输机体内的 养分、代谢废物和激素;维持体温恒定和酸碱平衡;参与机体内的许多化学反应。如果水不能足量的满足猪的生理需求,那么猪的免疫系统是无法维持正常的。猪通过以下三个途径获得水 :饲料 饮水 体内代谢水。很少有人系统研究过猪对水的需要量。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人们认为猪需要水时就会自觉饮水,我们只要提供充足的饮水就行了。另外,也很少有商业公司愿意出钱给科研人员去研究这个在商业上没有任何意义的课题(尽管水的课题在养猪生产中非常重要)。另一客观事实是:确定猪对水的需要量是非常困难的事,不能用研究其他营养素需要量的方法来研究水的需要量。

在研究氨基酸或能量的需要时,通常采用的评定指标不适用于研究水的需要量;另外许多环境因素如温度、日粮组成(矿物质和蛋白质含量)都影响水的需要量。很多猪场在 水温、水质、水压、饮水器安装的方法等问题上都存在不能满足猪的行为学特性和生理需求的问题!为了保证猪的饮水量,饮水器水流速度应调控为每分钟1.5-2.0升,并且经常检查,确保无障碍。饮水器的高度应比猪背部高出5-10公分。喂料后在食槽中注入水源对增加猪饮水量是有刺激作用的;由于猪不愿意舔水,食槽中水深非常重要。对于成年种猪建议食槽水深为3.8cm以上。是指养猪者选择猪场位置时对该地段生物、空气、气侯、地质、地貌、生态、景观、水文、气象等各种因素的综合评判。

猪场朝向是否符合猪只需求?

座北朝南、偏东8-10度(小学校教室标准是座北朝南、偏东8度)所以我认为猪场环境是决定猪生命质量最基础、最重要的因素。可我们的“猪大人”到底是按人的生理需求给猪找风水宝地盖“宾馆”,还是按照“猪八戒”的生理需求盖猪舍呢?

误区十:免疫力误区

为什么生产中猪实际免疫力大多低于正常免疫力?从商业生产角度评估提高猪免疫力的利弊免疫抑制的定义。动物免疫系统对抗原信息的刺激作出应答反应表现迟缓、滞后、低效、甚至不应答的生理生化反应现象。

免疫抑制的成因

营养不良(如食物中缺乏某些维生素、氨基酸、微量矿物元素、甚至饮水不足)

应激状态(造成代谢紊乱与营养素缺乏)

霉菌毒素中毒

病原体感染(猪瘟、“蓝耳病”、圆环病毒„„)。

抗原刺激过频,造成信息干扰、应答紊乱。

抗生素滥用(尤以某些化药为甚)。

寄生虫病(破坏正常组织、细胞、毒素干扰)。

特异性生理代谢免疫制剂的应用——打破固有生理代谢的平衡状态。

基因工程“疫苗”

生理代谢调节剂

动物的正常免疫应答反应可受众多因素影响,清除或降低某些不良因素的干扰,应作为猪场的重要保健措施。科学地使用有效的生理代谢调节剂(福源康)可有效地改善动物健康状况,提高生产性能,增加经济效益。

结语:

我们的养猪行业要健康持续发展,从业人员的思想必须要与时代保持与时俱进。与时俱进的核心是“时”字,时代不一样了,观念思想就要变化,要学习新知识、新观念;用新知识、新观念探索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与时俱进,知行合一。人之云,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

中小型养猪场用药的常见误区 篇3

多数养猪场主担心发生疫情, 在饲料中常年添加药物, 加之饲料厂家在饲料中亦加入了不同种类和剂量的抗菌药物, 造成猪场被动用药, 使用药物无疗程可言;而有些猪场在猪只发病时病急滥用药, 频繁更换药物。任何药物都有其规定的疗程, 疗程过短, 动物体内达不到有效血药浓度或维持时间达不到要求;但超过规定疗程, 可使动物的免疫功能下降, 产生不良反应, 导致动物其他疾病的发生, 甚至引起死亡, 建议养殖场一定要在专家的指导下, 按疗程规范用药。

2 药物剂量不准确, 用药剂量过大

部分养猪场在用药时仅凭经验, 随意加大剂量, 认为药量越大治疗效果越好。任何药物对机体都有副作用, 随意加大用药量常会造成药物中毒和动物机体菌群失调, 从而引发内源性感染或二重感染。当然若用药剂量过小, 不但不能杀灭病原微生物, 还会使其产生耐药性。一般情况预防用药种类不宜超过两种, 最好采用厂商推荐的用量和方法。

3 无视配伍禁忌, 添加药物种类过多

合理的药物配伍, 能充分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 提高药物的抑菌和杀菌效果。一些养猪场主认为添加药物种类越多越好, 因此就无限制地增加预防药物的种类, 有的甚至用药多达十数种。这种错误的用药方式不但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而且还会贻误病情, 提高用药成本, 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而且由于长期使用多种药物, 一旦猪只发病, 病原体对这些药物的敏感性就会降低, 无法找到合适的治疗药物, 使疫情更难得到控制。

4 过于依赖药物, 忽视综合防制

许多养猪场把预防疫病的希望寄托在疫苗和药物上, 认为只要及时防疫, 用了药物就会平安无事, 从而放松了饲养管理和卫生消毒等一系列的综合性防疫措施。控制疫病的发生与流行, 疫苗和药物防制固然重要, 但实践证明, 任何药物和疫苗都没有100%的保护率, 所以应用疫苗和药物防制疾病的同时, 还应通过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消毒、净化环境、加强检疫和免疫监测等综合性防疫措施预防疫病。

5 抗生素万能, 不对症用药

很多养猪场在猪只发病时往往条件反射式的使用抗生素, 不管什么疾病都使用抗生素, 把抗生素当成一种万能药, 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 可以有效的控制细菌病的发展和细菌的继发感染, 但任何一种药物都有其特定的抗病原作用, 只有对症用药, 才能起到控制疫病的作用。滥用药, 不但收效微小, 还贻误治疗的时机。疾病发生时首先应诊断清是什么病, 再筛选有效药物, 有条件的最好做药敏试验, 以达到确实疗效。

6 盲目使用新药, 忽视传统药物

由于病源菌抗药性越来越强, 许多养猪场主寄希望于新药, 一旦猪只患病, 不管能不能用传统药治疗, 只要有新药就用, 甚至使用人用药物。这样不但人为地增加用药成本, 同时养猪场的细菌对所有抗菌药物都产生了耐药性, 一旦发病已无药可用。其实, 现在很多细菌性疾病用常规药物治疗效果并不差, 即使必需使用新药, 也要合理选择, 不可盲目乱用。

7 进口药比国产药好, 原料药比制剂疗效好

很多养猪场认为进口药比国产药好, 原粉药要比成品复方药物价格低、效果好, 从而大量使用进口药、原粉来防治疾病。所谓药品的疗效好坏, 主要是药品的有效成分。实践证明许多国产药品的疗效不亚于进口药, 有的还比进口药好。从药物作用来看, 药物的相互配合可以有效的扩大其抗菌谱, 增加抗菌作用, 成品复方药物往往都是成熟的药品组方, 比较科学, 对疾病的治疗效果要比原粉药好。因此, 养猪场最好使用国内正规厂家生产的复方成品药。

8 免疫接种前后使用抗生素

很多养殖户往往误以为抗生素对疫苗没有影响, 在接种疫苗前后还在继续应用抗生素。其实在免疫接种前后使用抗生素、磺胺类药或含有这些药物的饲料添加剂, 会导致机体白细胞减少、机能紊乱, 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抗菌药和磺胺类药物还可杀死菌苗中的各种活菌, 使菌苗的免疫失败。

9 根据经验用药, 长期使用同一药物

很多养猪场往往忽视不同情况下的用药差别, 常不经科学诊断分析, 仅凭自己的经验或间接经验治病;有些养殖户在使用了某种药物防治疾病后, 发现其使用效果很好, 便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使用这种药物, 其结果, 疗效越来越差。养猪场, 应定期更换药物或交叉使用几种不同类型的药物, 有条件的应定期做药敏试验, 判定病原菌对药物的敏感性, 进而确定换药间隔时间。

10 盲目用药, 随意用药

很多养猪场主用药盲目随意, 听到某地发生了某类传染病, 就进行免疫接种, 很易造成养殖场污染;还有部分养猪场病畜病情稍有好转, 就停止用药, 很容易造成病情复发, 甚至转为慢性病。很多养猪场主发现猪只发热, 急忙退热降温, 导致机体防御能力降低, 且掩盖了疾病的真相;有的见泻就止, 导致体内病毒及有毒物质不能及时排出而引起不良后果。正确用药应该首先正确诊断出什么疾病, 再根据病因和病程进行科学防治。

综上所述, 建议养猪场主加强对兽药及养殖知识的学习, 遇到问题应及时向畜牧兽医部门的专家请教,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生产, 用科学的技术搞好养殖, 确保养殖安全高效。

摘要:近年来中小型养猪场疫病流行不断, 猪只发病常以混合感染为主, 临床症状不典型, 发病后不易确诊、难于治疗, 而中小型养猪场主病急乱投医、滥用药, 时常走入用药误区, 导致不良后果。针对中小型养猪场在药物防治中的常见误区加以汇总分析, 仅供养猪场参考。

走出养猪生产误区 篇4

1. 催肥阶段提蛋白, 全然不顾高成本在催肥阶段大量喂豆饼或花生饼, 猪才能长得快、肉才结实, 其实这是错误的。催肥阶段猪生长重点是长脂肪, 而不是长肌肉, 因此, 不需要大量的蛋白质饲料。另外, 豆饼或花生饼内含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 多喂后能使猪的脂肪变软且发黄, 不但不会使肉变得更结实, 反而降低了肉的品质。

2. 生料煮熟才喂猪, 有的还是在焖煮生饲料喂猪技术早已普及, 但不少养猪户至今仍采用熟饲料喂猪的饲养模式, 认为猪吃熟食易长肉。其实, 饲料经煮熟后, 维生素几乎全部被破坏, 饲料中的蛋白质变性, 饲料在煮熟的过程中有20%的营养成分损失掉, 青饲料中的营养成分损失更大。如果在焖煮时久放锅内, 饲喂时还会出现亚硝酸盐中毒现象, 造成猪只死亡。喂生食能大大降低能耗和人工费用, 还能将饲养期缩短。养猪户要转变观念, 相信科学, 改熟饲为生饲。

3. 沿袭稀汤灌大肚, 省了饮水增了负有的养猪户以水料喂猪, 料水比在1∶ (8~10) , 甚至更稀, 省略了另外供水环节, 这种喂法对肥育十分不利。水料喂猪的害处是增加了体内水代谢所需的能量, 增加了肾的负担;冲淡了消化液的浓度, 不利于消化液的分泌;加快了饲料通过消化道的速度, 必然降低饲料的消化率, 尤其在冬季更为严重。猪因所获得的干物质少, 影响日增重和出栏率。为了增加猪的采食量, 让猪吃得多、长得快, 一般应提倡喂湿拌料, 料水比为1∶1, 以饲料加水调制后手握成团, 松手即散为宜。饲喂后另外供给充足的饮水。

4. 长得越快料越好, 不管料肉比多高从营养维持生长需要的角度来讲, 这种做法是对的, 猪每生长一天就需增加一部分饲料来维持其生命需要。猪的生长发育与采食量和饲料质量有关, 如果饲料的蛋白、能量较低, 就会增加采食量, 相对来讲长得就快。但过高的采食量必定影响消化与吸收, 从而增加料肉比, 所以长得快未必效益好。

5. 粪便黑了消化好, 不顾铜量低与高真正区分消化质量的指标, 应该看猪的排粪量与粪便的形状。消化正常的猪每天排粪3~4次, 光滑圆润, 软硬适中, 而粪便的颜色由饲粮的品种结构和饲料内含的微量元素及药物所决定, 人们所说的粪便黑只不过是饲料中的铜含量高所致。

6. 饲料色黄味道好, 香甜就是好饲料豆粕、棉粕、菜粕、鱼粉等饲料, 其中豆粕是黄色的, 因此纯豆粕型的饲料色黄。其实饲粮的品质, 不论是豆粕型的, 还是杂粕型的, 只要其营养组成合理, 适合猪的生长发育, 就是好饲料。至于味道, 它可以使猪增加采食量, 达到增重目的, 对小猪来讲有好处, 但后期育肥猪需要控制采食量, 防止上膘。

7. 判别饲料孬和好, 皮红毛亮当指标皮红毛亮是健康猪的表现, 但如果猪的生长发育正常, 健康状况良好, 未必要追求皮红毛亮。有些饲料厂就人们这种误区, 在饲料里添加国家禁用的药品, 使其皮红毛亮, 这种做法不可取, 其产出的猪肉也会给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二、饲养管理方面的误区

1. 品种越新越好种, 频繁引进不放松总认为品种越新越纯就越好。不顾本场情况, 随意改良、引进品种。近年由养猪发达国家育成的新品种如皮特兰及各种配套系新品种猪, 对环境、营养、管理等饲养条件要求较高, 当猪场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达不到要求时, 其生产性能不但不会提高, 反而会降低, 甚至还会“绝收”, 导致严重亏损。目前相同品种各品系之间是有差别的, 如加系、美系、丹系、英系、法系等, 他们之间的生产性能各不相同, 有的产仔数高, 有的饲料转化率高, 有的抗病力强, 而有的生长速度快。规模化猪场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种猪资源, 通过科学的、严格的选种育种, 培育出适合本场特点的品系, 而不要一味地追求从国外引进新品种。频繁引种会增加饲养成本, 影响效益, 导致疾病更加复杂化。

2. 人工授精产仔低, 不如本交出效益很多养猪场就是不能接受人工授精技术, 总认为不如本交效益好, 受胎率高。实际上, 目前猪人工授精在欧美养猪发达国家普及率已超过80%, 平均受胎率一般在85%以上。人工授精不仅能使最优秀的品种以最快的速度得到推广, 减少公猪的饲养头数, 降低饲养成本, 还可减少疾病的传播, 克服体格差异造成的配种困难。猪场采用本交时公母比例一般为1∶ (25~30) , 当采用人工授精时公母比例可增至1∶ (200~300) 。

3. 抗生素效果好, 胡乱添加不得了有的疫病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可预防, 特别是一些细菌性传染病, 用药物预防有良好效果, 但必须针对性强。有许多养殖户为了控制疾病的发生, 在没有弄清抗生素作用机制的情况下, 胡乱添加。如当前养猪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猪气喘病, 针对此病可用抗生素防治, 对妊娠母猪分娩前2~3周到分娩后3~4周, 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预防;猪痢疾用抗生素或在饲料内添加一定量的痢菌净, 效果十分明显。虽然用抗生素能防治一些细菌性传染病, 但会产生耐药性的菌株, 这对人们的健康是威胁, 因此切不可乱用。

4. 发生疾病乱归因, 重视治疗撇自身每一种疾病的发生, 都有这样那样的诱发因素, 其中很多因素都与饲养管理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但是, 有些猪场不从管理做起, 总是撇开自身管理的原因, 把防治疾病当做养猪的“必修课”, 重治轻防。

仔猪腹泻是当前养猪业中的一大难题, 发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 寒冷、潮湿、不卫生、氨气浓度高等环境应激问题, 以及奶水质量差, 是哺乳仔猪腹泻的最主要原因。断奶仔猪腹泻, 与饲料营养、饲料管理和饲喂方式等都有关系。实践证明, 几乎所有的腹泻都与温度有直接关系。掌握好温度就能减少腹泻的发生。

养猪农户的饲养误区 篇5

1 防疫方面

当前, 农村散养猪户对疫苗免疫比较重视, 但存在一些误区, 认为猪接种了相关疫苗, 猪就不会再发病了, 而忽视了加强饲养管理和消毒等工作;有的养猪为了省事, 要求防疫员在给猪注射疫苗的同时, 对仔猪进行阉割手术, 由于阉割手术产生剧烈的痛感, 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会造成免疫失败, 同时也不利于伤口愈合;明知自家的猪已经发病, 不向防疫员说明, 仍然要求给猪进行免疫接种, 导致猪病情加重或死亡, 造成损失和纠纷。

2 饲料方面

农户养猪的主要饲料还是以玉米为主, 缺乏全价饲料的认识, 猪生长期长, 无形之中加大养猪成本, 而有的养猪户只为自身的利益, 在饲料中添加一些违禁药品, 虽然猪皮红、毛亮, 看似健康, 这样的猪产品可能会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3 成本方面

赚钱的多少除受市场价格的调整外, 更主要的因素是饲料成本高低、仔猪活成体的高低等因素影响, 其中料肉比的高低, 是一个关键性因素。猪的体重越小, 料肉比越低, 猪体重超过100kg时它的料肉比已达到4.5:1。这时再不出售, 它每天的消费将接近或超过体重增长所带来的效益, 这时的利润相当低, 所以要根据饲料和生猪价位确定适宜的出栏体重, 一般控制到90~100kg左右出栏为宜。

4 仔猪断奶方面

一般仔猪的断奶时间在45~50日龄时较适合, 过早断奶会引起仔猪生长发育停滞, 形成僵猪。过晚断奶会造成母猪繁殖周期延长, 产仔窝数减少。

5 治疗方面

有些养猪户防疫观念淡薄, 几乎不用消毒药, 只知道进行猪瘟、猪丹毒、仔猪副伤寒、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免疫工作。常常还会发生其它传染病, 如猪细小病毒感染、大肠杆菌病等发生, 不仅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还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 应该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 重视消毒。

6 疾病方面

农村养猪存在的误区及应对措施 篇6

1防疫环节存在的误区及改进的措施

1.1不重视防疫农村养猪工作中, 许多农民都非常在意养殖的成本, 如果养殖工作要投入大量的成本, 养殖户的积极性会大受影响, 所以, 其在工作中会刻意减少投入, 其中防疫投入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由于不重视防疫工作, 使得猪患病的概率增加, 一些传染疾病容易在猪群中蔓延, 严重影响了养殖的效益。一些非常容易防控的疾病由于缺少有效的防疫措施, 也会造成重大的危害, 这些问题值得农村养殖户进行反思和调整。

针对这种问题改进的措施主要是加强宣传, 政府部门要定期组织养殖户进行宣传说教, 帮助他们建立防疫意识, 提高防疫能力。相关部门可以为农民提供价格低廉、效果较好的疫苗, 帮助农民提高猪群的防疫能力。

1.2过分依赖防疫防疫虽然具有诸多好处, 但并不能防疫所有的疾病, 一些传染性较强的疾病也需要使用其他方法进行预防, 但是部分农村养殖户会过分依赖防疫方法, 认为能够预防所有的疾病, 不重视卫生、饲料等环节的管理, 使猪群患病率仍然非常高, 有的猪在注射疫苗之后, 还会出现过敏和死亡现象, 这与农民的防疫科学性较差有关。

改进的措施是在防疫的基础上, 配合使用其他的养殖措施, 例如加强日常的卫生管理, 定期为猪群进行疾病检查, 排查其中的患病猪, 并做到早期处理, 降低疾病的危害, 同时, 注射疫苗时, 要在专业人员的监督和指导下进行, 不能随意注射, 从而提高防疫的能力。

2饲料喂养存在的误区及改进措施

农村养殖户非常在意养殖的成本, 在选择饲料时, 会选择那些价格低廉的饲料, 这些饲料的质量会存在一定的缺陷, 例如某种营养成分不足, 或者存在变质的问题, 这些饲料在进入猪体后, 不仅会减缓其生长的速度, 还可能引猪病, 给整个养殖场带来严重的负面作用。所以, 一味地追求价格低廉的饲料也是一种误区。

解决这种问题的主要方法是提高养殖户的养殖能力, 地方畜牧管理部门要为养殖户普及饲料知识, 让养殖户了解其中的科学原理, 在选择和搭配饲料时, 能够更有针对性。农民在选择饲料时, 可以选择那些高档的饲料, 这些饲料的营养成分一般非常充足, 虽然价格较高, 但是猪的生长速度非常快, 出栏的时间较早, 这样不仅不会增加养殖的成本, 还会提高农民的收益。农民养殖户应当认识到这种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做到科学养殖。使用高档饲料喂养的猪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 猪很少患病, 而且猪的肉质较好, 对消费者的身体没有任何危害, 这是价格低廉的饲料无法达到的。

3注重治病而不注重预防的误区及改进的措施

许多养殖户不注重疾病的预防工作, 当猪群出现疾病之后, 才会使用治疗方法进行应对, 这种养殖的观念非常不正确, 因为, 当猪患病之后, 其死亡率就会增加, 养殖户的养殖风险也随之增加, 同时, 在治疗的过程中, 药物也会有所残留, 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也会造成影响。所以, 这种重视治疗而不重视预防的误区也应当引起关注。

改进的方法主要是加强日常的检验检疫工作, 相关管理部门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人力, 帮助养殖户进行检验检疫, 同时要使用高档饲料, 提高猪的免疫能力, 做到预防为主。

4忽视卫生消毒的误区及改进措施

农村养殖场的卫生条件一般比较差, 主要的原因就是农民的重视程度不够, 认为猪本身就比较脏, 其处在脏的环境中, 并不会产生什么影响, 所以, 养殖场的卫生状况非常差。同时, 多数的农村养殖场不重视消毒工作, 认为这样不仅会增加自身的养殖成本, 还不会起到好的预防作用。由此可见, 农村养殖的卫生和消毒工作也应引起重视。

改进的措施是加强卫生宣传, 提高农民的重视程度, 同时教会他们常用的消毒措施, 相关管理部门在这项工作中也要投入较多的精力和人力, 并提高资金的支持力度, 帮助农村养殖场提高卫生水平。

总之, 目前我国的农村地区仍然有许多小型养猪场, 这些养猪场的发展层次较低, 其中的养殖误区也比较突出, 这些误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养殖水平的提高, 为此, 需要相关管理部门和农村养殖户加强重视, 提高养殖的能力, 促进农村养猪工作取得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徐万涛.猪群进行合理的科学免疫[J].猪世界, 2013 (7) :18.

养猪生产中的几处误区 篇7

1. 盲目追求良种, 忽视基础设施投资

在基层, 许多农户都舍得花大价钱引进国外或国内良种, 而不重视猪场的科学布局和设计, 忽视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猪场不分功能区, 人猪杂居, 没有消毒和粪尿无害化处理设施, 猪舍密集矮小, 舍内结构不合理, 通风不畅, 排污管理失修, 粪尿横流。夏天高温高湿, 蚊蝇乱飞;冬天阴冷潮湿, 空气污秽。此种恶劣的生产条件, 不但增加了劳动强度, 而且使猪群时时处于潜在细菌、病毒的包围中, 防控疾病的成本大大增加, 尽管引进良种, 但不能充分发挥其优良的生产性能。

2. 免疫时机不对, 效果不理想

近年来, 猪病多而复杂, 养殖户大都能认识到防疫的重要性, 但忽视科学方法。为省事, 有的养殖户对同一猪群连续注射不同种类的疫苗, 或者两种疫苗之间间隔时间过短。这样做有可能造成不同疫苗之间产生免疫抑制或干扰, 引起免疫失败, 或不同类疫苗注射最好间隔7~15 d以上, 效果会更好些。有的养殖户在给仔猪阉割去势后, 没有等伤愈合, 紧接又注射防疫针。这样做, 影响仔猪伤口愈合, 同时免疫效果也会受到影响。仔猪应在阉割后10~15 d再打防疫针。还有的养殖户在母猪怀孕期, 特别是怀孕前期打防疫针。打针刺激, 容易引起母猪流产或死胎。因此, 除非紧急接种, 一般情况下不要给怀孕母猪疫苗注射。

3. 饲喂方式不对, 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在使用配合饲料时, 有的农户把生料煮熟喂猪。生料熟喂, 不但费人工, 耗燃料, 增加开支, 而且破坏了饲料中的营养成份, 导致饲料营养价值降低。特别是熟食用水稀释后再喂, 看起来猪吃得多, 实际上吃下去的大部分是水。猪摄食过量的水, 还会影响其消化吸收等正常生理功能, 加重肾脏负担。正常情况下, 可以干饲或拌少量水, 饲料含水量的大小应以手握成团、落地即散为宜。猪采食后, 还应注意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 冬春季节以饮热水为宜。有的农户把颗粒饲料用水和后, 给仔猪补料。颗粒饲料是适应仔猪的采食特点而制作的一种粒状配合饲料, 一些农民朋友虽然知道用这种配合饲料养猪好, 但不懂或忽视科学饲喂方法, 颗粒饲料用水和匀。在颗粒饲料中加水搅拌成粥状后, 其营养成分容易受到破坏, 营养价值降低, 影响仔猪的消化吸收。正确的方法是:用颗粒饲料喂猪, 然后再喂水。这样, 才能使饲料充分发挥营养作用。

4. 营养打配不合理, 影响生产性能

(1) 母猪营养供给不科学农户大都知道, 母猪怀孕期间不能配制高能量日粮, 否则母猪过于肥胖, 影响后期发情和配种质量。因此, 日粮仅以低能量的麸皮为主, 忽视了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必需营养物质的调配。这样必然影响仔猪在母体中和以后的生长发育速度, 同时也会影响母猪生产潜能的发挥。

(2) 生长育肥猪营养不均一些农户喂猪时有什么就喂什么, 认为只要猪吃饱就行, 不讲究猪的不同生长阶段所需要的营养和日食量。这样做, 不仅使饲料利用率降低, 饲养成本增加, 而且使猪长得慢, 出栏时间延长。因此, 养猪一定要根据猪的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 把玉米、饼粕、鱼粉、骨粉、添加剂、维生素等日粮原料和营养物质, 按不同比例混合制成营养全面的饲料, 分阶段饲喂, 这样猪增重快、出栏早、成本降低, 经济效益提高。

5. 盲目用药, 增加养殖成本

在猪群发病时, 有些养殖户不请专业兽医, 自己根据经验加大剂量用药, 或者按处方买药, 仅用了一天没有效果, 就觉得兽医技术不行, 另择高手。这样折腾上几次, 再好的兽医都无济于事, 往往耽误治病时机, 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有的养殖户见猪不吃食, 全身发热, 连忙注射大剂量的安乃近。认为只要降低了体温, 猪病就会好。其实, 猪病同人病病理一样, 细菌病毒入侵机体引发炎症, 导致猪体发热。使用安乃近可以很快减轻其发热症状, 但不能消除炎症, 并且安乃近副作用很大, 易引起猪过敏性休克, 体温急剧下降, 导致呼吸、循环衰竭而突然死亡。所以应请专业兽医仔细诊断, 确定病症, 然后选用抗生素或抗病毒类药物, 适当配用解热药, 联合用药。既治标, 又治本, 消炎解热同步进行, 这样效果更好些。

6. 盲目崇拜进口疫苗, 带来疫病隐患

农村养猪存在的几个误区及应对措施 篇8

1 不重视防疫或过分依赖防疫的误区

1.1 不重视防疫

部分养殖户认为, 疫苗防不防一样, 有时猪防疫了也得病, 不防疫反而不得病。当然这种现象有时也有, 疫苗防的是某一种病或某几种病, 并不能把所有的病都防住 (况且防疫时或轻或重的会有一点应激反应) ;但只要防止了常发的危害严重的病, 患点小病治疗起来也容易;而如果不防疫得了重大疾病就有可能给猪群造成巨大的损害甚至引发全军覆没的危险。当然不排除有时侥幸不防疫某批猪也可能不得病, 但这种概率很小, 不能冒着巨大损失甚至全军覆没的风险去碰这个概率很小的这个运气。科学的防病方法应该是通过防疫使猪对常发的危害严重的病产生免疫力, 再加强其他环节的管理就可最大限度的避免猪病的爆发。

1.2 过分依赖防疫

部分养殖户认为防了猪瘟、口蹄疫、大肠杆菌病等主要疾病后就防止了所有病。饲料中从不投预防药、保健药、抗应激药等。平时既不消毒也不打扫卫生。这是一种思想观念上的误区, 虽然防了猪瘟、口蹄疫、大肠杆菌等几个主要病, 但其他环节做不好, 还有可能患肠炎、猪肺疫、感冒等病。科学的做法应该在防疫的基础上, 再加强饲养管理、卫生、消毒、营养、保健等方面的工作综合防治, 以保证猪群健康。

2 饲料营养认识的误区

有部分养殖户的眼光一直盯在全价配合饲料的价格上, 认为贵料贱料一样喂, 只要猪吃的料多就长得快, 饲料单价越低养猪挣的钱越多。这也是一种认识误区。忽视了饲料营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猪的抗病能力, 也忽略了一个影响生猪育肥效益的重要生产指标—料肉比。笔者认为搞生猪养殖还是用高档饲料好: (1) 用高档饲料生猪抗病能力强高档产品配制的蛋白能量平衡、钙磷平衡、氨基酸平衡、酶制剂、保健剂、维生素等含量高, 这都有利于猪的免疫机制的构建和猪抗病能力的增强; (2) 用高档饲料喂猪生猪生长料肉比低高档饲料饲料蛋白高、能量高, 猪的采食量低生长还快, 因此可降低料肉比;用高档饲料猪免疫力强, 猪群健康不得病不耽搁长, 因此可降低生猪生长料肉比。所以用高档饲料猪抗病能力强、料肉比低, 既省心又能多挣钱;而用中低档产品猪容易得病, 得了病投药治疗花钱又费心还耽搁猪长、弄不好还伤猪;所以养猪应正确认识全价饲料营养的重要性, 把猪养好提高养猪效益。

3 重治病而不重防病的误区

不少养殖户不重视防病, 等猪病的厉害了再打针吃药, 认为防病用的维生素、保健药、预防用药都是浪费;治疗花再多的钱也舍得, 预防投一点药就舍不得。猪的致病因素猪自身抵抗力差是内因, 饲养管理、环境应激因素是外因, 卫生条件差, 细菌、病毒猖獗是至病因素。科学的做法应该是在防疫的基础上给猪提供高档营养丰富的饲料提高猪的抗病力, 加强饲养管理避免应激, 搞好卫生消毒消灭细菌病毒减少疾病的发生;始终坚持预防为主, 治疗为辅, 防治结合的原则。

4 对卫生消毒认识的误区

部分养殖户认为, 脏点净点无所谓, 这种错误观念导致不及时打扫卫生、不及时清理垃圾, 消毒意识淡薄或没有消毒意识。科学的认识应是卫生消毒是减少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通过卫生消毒以减少细菌、病毒含量及细菌、病毒的传播、蔓延, 从而减少畜禽传染病的发生。农村养殖户 (场) 一定要争强卫生、消毒意识, 特别是春秋冷暖交替季节应激反应多, 更应该尽量减少空气环境的细菌病毒含量, 防止疾病的流行。此外, 为防止细菌病毒产生耐药性, 消毒药物应常期更换交替使用。

5 药物应用的误区

5.1 不按疗程用药

有的养殖户应用拌料药或注射针剂, 今天用这种药明天就用那种药, 认为用上药马上就会有效果, 不见效果就是不对症, 结果是用的什么药都没有效果。物作用要有一定的过程, 药物逐渐吸收, 浓度在猪体内逐渐升高, 达到一定浓度才会有效果, 所以用药要根据药物要求按照疗程应用, 一般用药每疗程3~5d。

疾病防治

家兔螨病的诊治及净化

刘正祥 (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云南大理671000)

中图分类号:S858.2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1733 (2012) 05-0039-02

兔螨病又叫兔疥癣, 俗称癞病, 主要是由真螨目的兔疥螨 (Sarcoptes scabiei cuniculi) 和兔痒螨 (Psoroptes communis cuniculi) 寄生于兔体而引起的一种接触传染的外寄生虫病[1、3]。该病常见、多发, 虽然死亡率不高, 但如不及时治疗, 可因营养不良, 抵抗力降低或并发感染等因素而死亡, 而且一旦传染很难彻底扑灭, 是危害养兔业的主要疾病之一。治疗兔螨病的药物及方法很多, 有的疗效还很高, 但由于治疗处理不彻底, 没有着眼于全兔群的净化, 往往易复发, 很难根治。大理市某兔场2007年3月, 进行兔舍改造后, 突然成批爆发兔螨病。为探讨彻底根治兔螨病的防治方法, 笔者针对螨虫的生活习性, 采取对兔群分群隔离、内外药物治疗、配合环境灭螨等综合措施, 进行全兔群的净化控制试验,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药物12.5%双甲脒乳油, 江苏泰县兽药厂生产, 按0.05%的浓度配制成水溶液备用;百虫杀注射液 (含1%的伊维菌素) , 上海同仁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以上两种药物均在本地正规兽药店购买。

1.2试验动物兔场饲养的日本大耳兔, 全部共196只, 平均年龄8个月, 体重0.5~4.5kg。患螨虫病兔均为自然感染。

1.3临床诊断根据患兔有剧痒、湿疹性皮炎、结痂、脱毛、皮肤增厚和消廋等兔螨病的明显临床特征及发病季节[1], 可作初步诊断。选择患病皮肤与健康皮肤交界处, 剪毛后刮取痂皮 (包括外耳道内痂皮) 、皮屑、毛根,

5.2 不按剂量用药

部分养殖户一看猪病了, 随意给猪打针, 短时间内没起作用就再换药物, 更有甚者不换药物再加大剂量来一次, 这样就有可能会中毒。科学的做法应先选准药物, 然后根据药物说明、按照猪的体重大小确定注射量再注射, 一般注射1~2次/d, 连用3~5d。

5.3 不对症用药

有的养殖户只凭经验治病, 有时发现刮到皮肤轻微出血, 然后用透明胶带纸粘取病料少许贴于载玻片上, 显微镜检发现虫体及虫卵, 确诊为兔螨病。

1.4治疗及净化措施 (1) 全兔群分群和分区隔离:将全部197只兔, 根据临床表现及镜检结果进行分群。有剧痒、皮炎、结痂、脱毛、皮肤增厚、外耳道有黄色痂皮、食欲精神不振等一种或多种明显螨病症状、镜检阳性者为病兔群, 占21.32% (42/197) ;与病兔同笼及临近无明显症状密切接触兔, 无论镜检阳性与否者均归为密切接触群, 占48.73% (96/197) ;远离病兔无症状、镜检阴性者为健康群占29.95% (59/197) 。根据分群情况对兔舍进行相应的分区 (舍) , 即病兔区、密切接触兔区、健康兔区。试验不另设对照, 设计为病兔群自体对照, 即进行病兔群试验前后对比试验。 (2) 健康兔群和密切接触兔群的净化:先移出健康兔, 搬出笼具、食具、饮具、扫帚等一切用具, 空出健康兔隔离区。对搬出的所有用具彻底清消后, 用配制好的0.05%双甲脒乳液进行浸泡杀虫, 然后对空出的隔离区内外环境包括墙壁、地面、屋顶等各个角落, 清洁消毒后, 用0.05%双甲脒乳液进行彻底的喷雾杀虫, 再对每只健康兔以相同浓度的双甲脒溶液进行药浴。药浴时, 一手抓兔耳, 将兔放入浴盆中, 使兔体除头部外, 全身浸泡在药液里, 另一只手由下向上洗刷全身, 洗刷头部时, 防止药液溅入眼、鼻、口内。兔被毛全部湿润后, 抹去多余药液, 以被毛全部湿透不见水珠为度。然后移入处理后的健康兔隔离区观察饲养。用同样方法, 按照先健康兔群, 后密切接触兔群, 最后是

上一篇:大学体育课程设置下一篇: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