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管理系统

2024-08-21

系统管理系统(精选十篇)

系统管理系统 篇1

随着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将节能减排工作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能源管理系统作为能源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手段,市场逐渐蓬勃起来,各路厂商,包括原先上述系统的供应商、软件公司乃至表计供应商,都加入到这个行业的竞争中来,声称自己有完美的企业能源管理系统解决方案和产品。而事实上,大部分(未做完全统计,估计70%以上)所提供的就是自动抄表系统。系统只是完成了对所安装的水、电、气表计的自动化抄表并展现出一些报表,对能源采购、传输、转换、使用各环节的管理功能相当有限,对最终的能源利用最大化和节能减排的目标并未有说服力的实现和满足。这是现在能源管理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

近期,一些业内专家提出一种观点:能源管理系统(EMS)就好比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或者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样,将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对此观点表示赞同,尤其对于能耗比较大的企业而言,有效的能源管理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社会责任和行业监管,还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

然而,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真正能承担起行业和客户对其的期望,仅仅只是自动抄表是远远不够的。笔者认为,EMS应该承担起帮助企业达成“安全用能、合理用能、经济用能”这三项基本目标的任务,详述如下:

(1)安全用能:安全可靠是能源管理的首要大事。监测、采集能源生产、传递和使用过程中的介质工况和质量,及时发现告警异常或安全隐患,协助用能单位及时消除。比如变压器超载、线路过流/短路、管道压力异常、渗漏等。

(2)合理用能:合理是指适合企业生产经营。平衡能源供应和消耗,结合企业生产计划制订能源预算,控制预算与执行的匹配,做到用能的合理预测和有序调度(从这一点上讲,EMS确实与ERP建立了交互)。

(3)经济用能:经济目标与节能关系密切。在保障企业正常经营的条件下,充分利用能源价格政策、提高能耗节点的能效(包括设备效率和工艺)、减少能源过程中的管理疏忽和浪费,从而降低能源费用、消耗总量和碳排放。同时,对节能项目效果进行客观精确的测量验证。

基于上述对能源管理系统的价值定位,笔者认为,EMS的改进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围绕企业能源管理系统实现“安全用能、合理用能、经济用能”三大基本目标,深化系统自身的功能应用研发

除了对能耗量单一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增加对能源介质质量、能源转换效率、利用效率等数据模型和指标体系的建立;结合能源流向图、企业组织设置(能源考核单位)、生产工序、关键能耗设备等多维度比较分析能耗及能效数据,帮助企业实现全面能源管理。

(2)加强系统可视化和易获得的能力,扩大系统应用对象面

除了企业能源主管部门的计算机界面看到EMS之外,还应向高层管理者提供能源管理门户和dashboard功能,方便领导参与能源管理和绩效改进;向一线生产部门和运维部门提供能源看板,让当值班组实时了解当前产品、工序或区域的能效实绩,动员全员参与能效管理;研发系统APP支持移动设备,方便系统用户随时随地获得系统交互。

(3)扩展系统与企业内其他系统的交互协作

一方面,建立EMS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系统间的数据交互共享,比如ERP系统,实现能耗信息对组织生产经营决策的联动。另一方面,建立EMS与能耗生产、转换与使用设备的运行控制系统的联动,比如BA系统,实现能源系统实时优化控制功能。

(4)充分利用传感计量、云计算和物联网等现代技术

从技术角度上讲,EMS仍要解决在能源精确计量、通信可靠性、及时性、大数据存储与处理等方面的问题,同时考虑技术的易用性和经济性。目前相关的传感计量、云计算和物联网等现代技术日新月异,新技术的选用不但可以有效改善上述问题,而且可能会从根本上改变EMS的功能应用和用户体验。

系统管理系统 篇2

今天提到文档方案的问题,正好我们的一个工程师也提出了协作问题。指出目前团队协作方面的欠缺,同时应该发现,目前对于文档管理这块,部门还是欠缺的,虽然像某些服务单位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文档,但是由于独立和修改次数的增多,如何确立一个“正确、标准”的版本成为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而更大的问题就是文档传播的问题。当然,你说工程师写好了文档,放在这里,你来拿,或者我给你邮寄。首先,我们的工程师处于市内各个地点,通讯交流有一定的阻碍,也不能快速迅捷的复制文件,使用email更会造成邮件系统的资源占用,并且如果需要修改一处错误,难道要群发邮件?

观目前使用的知识库,首先仅仅按照服务地点来组合,就不是很科学的方法。文档的建立,并不是为了记录,而是为了查阅的方便。keso说过,GoogleNotebook目前失败在于既不方便于存储也不方便提取。目前查询系统和分类界面都不是很令人满意。所以服务文档看似很多,但却很少有人去查询。

较为科学的分类方式,借鉴当今比较火的web2.0的概念叫做tag(标签),我们通过tag文档,作为日后搜索文档和查询文档的关键字。这个关键词可以是服务地,也可以是问题类型等。这样,一个文档被贴上多个tag后存档。比如:A单位,网络,cisco。日后a单位网络出现问题在查询的时候,输入a单位,网络 即可搜索到相关文档。或许就是相同的问题。比如我想了解关于cisco的问题,那么同样通过cisco tag,我们也可以了解到相关信息。当然,如何组织tag的定义分类 对于快速搜索是很有帮助的。

另一个就是版本控制。当一篇文档以标准的格式完成的时候,我们把它加入到存档中。随着时间的增长,必然会产生新的问题或者对原有问题有了新的看法。还有新的工程师发现了问题。那么就要去修改。共享文档自由修改虽然方便,但是版本控制就成问题。如何确保不被错改,误改?所以引入了“权威版本”的概念。比如一篇关于某系统的详细文档,经过管理人员审订的初稿可以定为“权威版本”。日后如果发现问题或者有了新的解决需要更新,那么工程师可以立即去修改。但是这个修改并不影响到权威版本,当修改稿被广泛接受或者经测试无误,则并入“权威版本”并相应的版本号进步。

版本控制其实在office中已经实现,但是很少有人关注,并且其应用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并且由word组成文档组并不利于迅速的搜索,对于常见问题来说,建立长篇的大型word文档不是一个很棒的选择。

wiki系统自出生以来,就实现了协作、共享和查阅。所以基于这种特性,很是看好wiki在日后企业中的应用。不仅仅是实现项目和文档的管理,如果实现相应的权限控制,甚至可以实现组织和运作的管理。

通过网络的传播,不仅仅是在局域网中,在任何地方,工程师们都可以访问到OA中的文档,有效快捷的针对性查询。在家里,可以系统地看到其他项目组的有条理文档。

EA(Electronic Arts) 公司就在其内部实现了类wiki系统的组织管理和项目管理。

下面是关于wiki企业应用的一些概念介绍:

试析Wiki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Wiki推动内容管理软件获得高利润空间

Wiki全方位解惑挑战内容管理软件

团队协作并不非得需要一个wiki工具,wiki的协作精神才是最重要的,

当然如果有一个良好的管理系统,那么还是会让工作更有效的进行。

附录:关于什么是wiki(这里指Native wiki)

Wiki一词源自夏威夷语的「wee kee wee kee」,本是「快点快点」之意。在这里Wiki指的是一种超文本系统。这种超文本系统系支持那些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同时也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有人认为,Wiki系统属於一种人类知识的网路系统,我们可以在Web的基础上对Wiki文本进行浏览、创建、更改,而且这种创建、更改、及发布的代价远比HTML文本小;与此同时Wiki系统还支持那些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为协作式写作提供了必要的帮助;最后,Wiki的写作者自然构成了一个社群,Wiki系统为这个社群提供了简单的交流工具。与其它超文本系统相比,Wiki有使用简便且开放的优点,所以Wiki系统可以帮助我们在一个社群内共用某个领域的知识。

Wiki起源

1995年沃德?坎宁安(Ward Cunningham)为了方便模式社群的交流创建了全世界第一个wiki系统-WikiWikiWeb,并用它建立了波特兰模式知识库(Portland Pattern Repository)。在建立这个系统的过程中,沃德?坎宁安创造了Wiki的概念和名称,并且实现了支持这些概念的服务系统。这个系统是最早的Wiki系统。从至间,波特兰模式知识库围绕著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不断发展出一些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从而使Wiki的概念不断得到丰富。同时Wiki的概念也得到了传播,出现了许多类似的网站和软体系统。

Wiki的历史不长,无论是Wiki概念本身,还是相关软体系统的特性,都还在热烈的讨论中;所以怎样的一个站点才能称得上是一个Wiki系统还是有争议的。与Wiki相关新近出现的技术还有blog,它们都降低了超文本写作和发布的难度。这两者都是同内容管理系统密切相关的。

Wiki的特点

使用方便

维护快捷:快速创建、存取、更改超文本页面(这也是为什N叫作 “wiki wiki” 的原因)。

格式简单:用简单的格式标记来取代 HTML 的复杂格式标记。(类似所见即所得的风格)

链接方便:通过简单标记,直接以关键字名来建立链接(页面、外部连接、图像等)。

命名平易:关键字名就是页面名称,并且被置於一个单层、平直的名空间中。

可增长

可增长:页面的链接目标可以尚未存在,通过点击链接,我们可以创建这些页面,从而使系统得以增长。

修订历史:记录页面的修订历史,页面的各个版本都可以被获取。

开放性

开放的:社群内的成员可以任意创建、修改、或删除页面。

可观察:系统内页面的变动可以被来访者清楚观察得到。

电子购票系统系统分析 篇3

传统的购买电影票的方式是人们到相应的电影院,然后查看相应的电影信息,再去购买电影票。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网络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人们在各个领域可以实现足不出户,就能够买到相应的产品,而网上订票系统就就可以很好的解决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够查到相应的电影资讯,购买电影票。

同时随着java及HTML等技术的日益完善,电子票务管理系统在开发上的便捷性及稳定性都有一个比较大进步,基于这些前提下,电子票务系统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电影网上购票系统应运而生。本系统基于Windows操作平台,主要使用eclipse来设计开发,该开发环境能够很好的兼容其他开发语言,大大提高开发便捷度,数据库用的是SQL server 2008。

1、可行性分析

依据功能需求使用JAVA、JSP技术与SQL server数据库,B/S架构设计可以完成软件的软件部分编写。

开发环境为Windows7,eclipse,SQL server 2008,tomcat7.0。以上要求均不会要求太高,所以在技术层面是可行的。

2、经济可行性

对于开发者来说,只要在本地电脑上面配置好java web开发环境即可进行软件开发,而在投入使用中,用户可以通过安装浏览器就可以很好的进行使用。因此对于用户来说是方便可行的。

3、实际操作性分析

为了使用方便,因此系统设计简单方便。注册,订票以及评论之类的管理迅速可靠。可以尽可能的减少操作人员的操作,并且有很强的可扩充性。因此,这个系统是具有很好的操作可行性的。

4、用户分析

每一个系统到最后都是面向用户的,所以对于用户需求的分析最为至关重要,对于电影网上购票系统来说,这个系统的用户分为两类,一类是系统的管理员,一类是购票的客户,其功能如下:

(1)系统管理人员:系统的管理人员应该具有订单管理、密码管理、系统管理、影片管理等功能(2)用户:普通的使用人员只要能够进行个人信息查询、修改个人信息、查看影讯,进行订票等功能就可以。

5、功能分析

在管理员用户的界面当中,管理员可以随意修改电影院信心,播放信息和管理员信息等所有信息。在数据进行更新的过程当中,应保持所有的数据都尽可能最大的进行级联。而且在进行数据添加操作之前,确保原数据库中是都有相同的数据,以达到数据唯一性的要求。从而保证数据库中的数据不被破坏。添加功能应保证在添加新的数据时能立即进行数据库中数据的更新,并把新的数据结果在界面上显示出来。以保证用户第一时间看到更新的数据。超级管理员对任何的数据都应该具有添加、修改、查看等功能。在进行数据删除时,确保所有的删除操作之前,系统级联的其他表中的数据都被删除。

本系统采用B/S结构。该系统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数据库系统,一个好的数据库可以对软件设计进行更好的支持,通过对软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连接从而达到界面观察和数据操作处理的连接。

系统采用三层结构,客户端用户通过浏览器完成数据的下载与模拟操作,浏览器端的表现逻辑通过JSP网页完成,而系统内部复杂的业务逻辑主要通过JavaBean的组件实现。JavaBean组件在WWW服务器上运行,通过JSP返回到客户端浏览器。通过表现逻辑与业务逻辑的分离,从而使网页内容简洁,增强系统的可扩充性和可维护性。服务器端,系统采用JDBC中间件访问数据库。数据库服务器定义了系统所需要的数据逻辑和事务逻辑。系统采用JSP技术作为表现手段,服务器采用tomcat7.0作为JSP引擎,系统业务逻辑由javabean组件完成,使用JDBC3.0驱动程序访问数据库。由于系统的测试需要稳定成熟的数据库支持,因此系统采用SQL server 2008数据库作为数据库服务器。

二、关键技术分析

(一)java web环境搭建

1.jdk的安装与配置

jdk全称是java development kit,是java语言的软件开发工具包,其基本组件包括javac(编译器)、jar(打包工具)、javadoc(文档生成器)、jdb(差错工具)、java(运行编译后的java程序)、appletviewer(小程序浏览器)、javap(java反编译器)、jconsole(系统调试和监控工具)等。

2.eclipse简介

eclipse是目前开发java常用的开发平台之一,eclipse是一个开发源代码、基于java的可扩展开发平台,eclipse最初由OTI和IBM两家公司的IDE产品开发组创建,起始于1999年4月,发展至今已经有150多家软件公司参与到eclipse项目中。Eclipse是一个开发源码项目,其核心的设计思想是全部采用插件。Eclipse核心很小,其他所有的功能都以插件的形式附加于eclipse核心之上。Eclipse的基本内核包括:java开发环境插件、图形API、插件开发环境。

3.tomcat简介及在eclipse中配置tomcat

tomcat服务器是一个免费的开放源代码的web应用服务器,目前最新版本是8.0.20。在eclipse中配置tomcat比较简单,本系统使用的tomcat7.0免安装版,直接解压到C盘,然后在eclipse中选择Windows—preferences—server—runtime environment,然后选择tomcat版本—next—browse—选择对应的tomcat路径—install jres—在选择对应的JDK—finish。而后要使用的时候选择对应的web项目然后run in server,选择对应tomcat即可启动。

(二)JSP技术简介

JSP是一种跨平台的动态网页技术,局势在静态页面中嵌入Java代码片段,再由Web服务器中的JSP引擎来进行编译并执行嵌入的Java代码片段,生成的页面信息返回给客户端。

JSP是java技术的简单应用,和运行平台无关,安全稳定,可以对支持任何平台系统;只要编写一次,任何地方都可以运行;并且除了系统之外,代码不用做任何更改;具有强大的可伸缩性;多样化和功能强大的开发工具支持;支持服务器端组件。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尤其是web技术的日益成熟,被广泛使用到各个领域,从而基于Web的远程售票系统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越来越多的人更愿意使用电子购票系统。本文从电子售票系统的需求及需要技术两个方面做了简单的介绍,希望对大家的研究工作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邵冬华主编著,Web数据库设计项目教程[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

系统管理系统 篇4

集中抄表系统、收费系统在我们珲春矿业集团至今已经运行6年了, 由于长时间的运行, 居民抄表、结算的数据库逐渐增大, 占据了服务器中的绝大部分的资源, 也由于系统中的服务器、集中器、管理终端和收费终端等电子产品和室外通讯线路的老化, 在数据准备、数据发行、抄表和欠费催缴告知等过程中, 总出现死机、乱码、抄不回表信息等现象, 由于是有线电话进行催缴, 系统告知欠费用户不及时, 用户意见很大。当年为了给矿务局节省资金, 系统服务器没有配备备用服务器, 服务器一旦出现故障, 居民系统将全部瘫痪, 数据将全部丢失, 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鉴于此, 使用目前较先进的远程通信程序开发工具和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采用客户端/服务器结构技术, 重新设计开发用电管理信息系统已势在必行。

1 需求分析

根据用电管理工作的需要, 特别是电费管理的特点, 结合用电户的实际情况, 在新的电费管理信息系统中应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1 操作简便灵活, 计算快速准确

电费管理主要是按时抄录用户的用电量, 按照国家电价政策, 严格、准确地计算和审核电费, 并及时回收和上缴, 同时为客户提供优质的用电服务。因此, 新的电费管理信息系统应能使工作人员从大量、繁琐的计算审核工作中解脱出来, 在最短时间内掌握其操作, 并快速、准确地计算出用户发生的电量电费, 使更多的人力投入到提供优质服务的工作中。

1.2 应具有多种数据导入导出功能

为提高用电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针对用电户多、抄表和数据输入量大、输入数据要求准确性高的特点, 采用远程抄表等新的抄表方式。为方便用户和提高服务质量, 居民主要采用电费提前预缴的方式缴纳电费, 即用户到供电分公司收费厅交付电费, 用电管理科根据电脑每月发行的电费数据对用户应进行电费情况通知。这就要求新的管理系统能提供多种数据导入导出功能, 满足用电管理现代化的需要。

1.3 提供全面可靠的数据

电费管理还包括电量电费统计分析, 定期为集团公司有关部门和管理部门提供各种信息, 以便指挥生产、进行决策、编制计划和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因此新的管理系统不仅能进行电量电费的统计, 而且更重要的是能提供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通过各项数据的统计分析, 可以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 并对照、分析上级核定的销售电量、电费收入、单位成本、线路损失及上缴利润等项指标的完成情况。统计资料还要为编制负荷预测、远景规划、电力平衡计划、财务收入计划等提供依据。

2 集抄系统的改造

通过系统需求分析, 供电分公司要将采用的电话网控制集中器形式改造成GPRS形式, 现在的流程图如下:

改造后图中的公用电话网将改成无线网络, 集中器通讯端口由有线变成无线端口, 取消调制解调器, 取而代之的是无线网络接收装置。

2.1 数据库系统和开发工具的选择

该系统要能与当前使用的一系列数据库平台无缝连接, 支持Oracle (7/8/8i) 、Ms SQL Se rve r (7/2000) 、Acce s s (97/2000) 、Inte r Bas e (5.5/6) 、Pardox、VFP (Foxpro) 等各种数据库。各系统可根据需要选择数据库。

2.2 系统数据的有机录入与管理

电量电费的计算不是简单的止码减起码乘电价的计算, 它需要根据用户的阶梯划分、用电类别、电压等级、用电容量、表计关系等信息计算电量电费, 这些用户的基本数据主要来源于用电营业、计量管理等不同的系统。为使电费系统与其它用电管理系统能够有机结合, 设计时要根据用电各项业务的数据流程对整个用电数据进行数据规划, 并利用数据库设计工具设计出整个用电管理系统的数据库结构, 保证电费管理系统数据与其它用电系统、短信告知系统等数据较好的衔接和互动。同时在数据输入和接收的过程中加强安全性和容错技术, 通过采用不可编辑下拉窗口技术录入数据、内部检验接收数据等多级保护措施对输入的各种数据和信息尽可能进行校验核查, 以发现可能出现的错误并及时提示, 以确保输入数据的准确性, 从而为今后数据的正确计算、统计分析提供有力的保证。

2.3 要求功能周密完善

对于电费管理的各项业务, 都本着以服务用户为宗旨, 保障供电分公司合法权益为原则设计处理方法和应用程序。本系统要能够建立和完善用户电费台帐, 及时刷新因变更用电业务而更新的数据, 能够对电费计算所需要的信息进行维护, 包括电表和电费台帐信息的维护;能够计算各类大中户、小动力户、居民户和调整户的电费及其它各项代征费用;与外界实现了数据互动通信, 主要包括用户、短信系统、税务部门的数据互动通信。这些功能完善了电费管理基础资料, 体现了电费管理的科学性, 缩短了工作流程, 提高了工作效率。

2.4 要有强大的信息输出和统计分析功能

强大的信息输出和统计分析功能不仅能为用户提供放心满意的服务, 而且为管理和决策层提供可靠的高质量的数据。系统要设计各种查询和各类单据、统计报表、电费卡的输出功能, 包括随时查询所有用户用电情况;为用户提供各类单据及电费清单;为管理层和相关科室提供各类动态统计资料及分析报告, 如售电分类报表、电量电费汇总、电力销售收入分析表等。

2.5 要具备多种系统服务和维护功能

为更好地使用系统, 系统要有一定自适应能力, 能够在一定范围内适应管理方法和电费核算内容的变化。系统设有权限管理模块, 根据各岗位职责的不同自由地设定其详细的可操作范围和权限。系统要提供各种编码的管理程序, 使我们可以根据国家电价政策, 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和便于理解掌握的原则自主地定义、增减和修改各种编码字典。

2.6 要求系统内各部分数据流转协调一致

这几个系统是一个比较庞大复杂的系统, 内部包括许多功能模块, 在具体设计中要求各个组成部分协调一致, 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对数据在某个模块内的变化, 如增减、删除、修改、计算和数据在各窗口间的传递等, 其结果要全面周密地覆盖整个系统, 确保各种数据关联关系的正确。数据内部编码、数据名称、内容及格式等必须一致, 以便相互衔接。

通过本次改造最终达到如下目标:

1) 使抄表系统由原来的有线升级到无线GPRS系统, 原来每天抄表时间8小时缩短到20分钟。2) 使原来停、送电操作由8小时缩短到半小时, 同时提高停电和送电成功率, 减少用户因停送电对我公司的误解和意见。3) 提高数据库存储能力, 由原来的保存1年数据提高到保存5年数据, 不仅满足财务管理要求, 同时丰富了用户对帐查询功能。4) 将电话查询、告知、催缴改造成短信告知催缴, 方便用户, 提高催缴率, 降低欠费率。5) 完善收费系统功能, 满足复杂电价结构要求。

3 硬件改造更新如下

集中器更新40台;服务器更新1台, 新购置1台;管理终端更新1台, 新配1台;催缴告知系统更新成短信系统 (含计算机、控制板、语音板等硬件) 。

4 结语

系统管理系统 篇5

一、主要开发内容:

1、多语言翻译报站功能

2、车辆发动机自动调控功能

3、车辆求助功能

4、自动调节室温功能

5、数据统计分析功能

6、公交智能电子站牌

二、调度员需求

1.调度员调度路况

(1)调度员调度路面拥堵(2)调度员调度路面事故

2.调度员调度车况

(1)调度员调度车门异常(2)调度员调度燃油量异常(3)调度员调度发动机异常(4)调度员调度车温异常 3.调度员调度运行状况

(1)调度员调度车速异常(2)调度员调度私自绕行

(3)调度员调度首末车发车情况(4)调度员调度车载客流量

三、乘客需求

1、乘客询问线路信息

2、乘客询问站次信息

3、乘客询问拥堵路况信息

四、报表需求

1、业务管理员生成车辆班次统计报表

2、业务管理员生成路况拥堵信息统计报表

3、业务管理员生成员工考核统计报表

4、业务管理员生成乘客投诉统计报表

五、乘务员需求

1、乘务员热情服务,及时解决乘客问题

2、乘务员检查车内易燃易爆物品

3、乘务员报告需求

档案管理系统与OA系统的有效衔接 篇6

关键词:档案管理 OA系统 联系

0 引言

现阶段,办公自动化系统呈现双轨制模式:在OA系统中传输的是数字化文件,但是在归档的时候仍然沿用的是纸质版的文件。纸质版文件在价值上和法律效力上确实存在很大优势,但是数字化的文件也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价值。企业在实现现代化管理的过程中,都面临着如何将OA系统和档案管理系统相衔接的问题。文中对于二者之间的关系做了简要的阐述。

1 档案管理系统和OA系统联系

企业在进行文件和档案管理的时候有两种设计方式,一种是将档案管理功能嵌入到OA系统中,在OA系统中实现文件和信息资源的归档、保存;第二种是分设两个系统,并实现两个系统的衔接,从而实现档案信息和办公自动化的统一管理。

现阶段,OA系统中直接整合了档案管理的情况比较少,无法实现OA系统的嵌入式管理是因为:将档案管理功能嵌入到OA系统中缺乏实用性,不能灵活动态的跟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发展情况进行对接;同时办公自动化中的档案管理部分只能满足通常的文书档案要求,不能实现对图纸、声像等一些特殊档案的管理;在OA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开发公司就重点关注了企业流程管理部分,忽略了档案管理的内容,所以OA系统在功能上存在欠缺,在OA系统中的档案管理模块明显存在着数据的安全性和真实性方面的缺陷[1]。

因此,多数企业还是实行档案管理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分开处理的模式。

2 实现OA系统和档案管理系统有效衔接的方法

2.1 保持二者登陆账号一致

现阶段,在大多数企业中OA系统和档案管理系统都有自身登陆界面,因为权限的不同又分别设置了不同的账户以及密码。笔者认为要想实现OA系统和档案管理系统的有效衔接就必须保持两个系统之间的账户和密码的一致。虽然每个系统的用户权限不同,但是毕竟办公自动化系统是档案管理系统的母系统,两者之间应该保持权限一致,可以将办公自动化里的权限表复制到档案管理系统里以实现账号的一致性[2]。根据档案管理系统的独立性,赋予档案系统相应具体权限,以实现账号同步、一次性进入的目的。

2.2 通过一个接口实现数字信息的收集和存档

就文件的使用周期看来,文件资料到档案资源是个动态的、相互衔接的过程,档案资源的质量直接取决于电子版文件的质量,这种情况客观上需要两个互相联系的独立系统来完成,在组织制度和操作程序上互相配合,实现两个系统的完美衔接。因此,要实现OA系统和档案管理系统的有效衔接亟需开发一个可以便捷准确的将OA系统中数据传输到档案系统中的接口。利用这个接口实现OA系统中文件数据向档案系统的传输[3]。

2.3 把握好物理归档的时间

通常情况下,为了提高办公自动化的效率,将电子文件长时间存储在OA系统中是合适的,同时为了确保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减少系统在线带来的电子文档的风险,应制定合理的文件归档的时间节点。在OA系统中设置的都是逻辑上的归档环节,只是将电子文件进行归档标记,实质上还存在于原服务器上。如果不能制定合理的归档时间,会给档案管理工作造成很多麻烦。如果OA系统和档案系统的服务器不属于同一个网段,在进行归档操作时经常会引起死机,有的会严重影响OA系统所在服务器的速度,在这种情况下,只能请OA系统开发公司的技术人员定期为企业进行集中归档。

所以要制定好电子文件归档的时间,完整及时的将电子文档转换成档案资源,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和安全性[4]。

2.4 档案管理人员做好文件存档的跟踪管理

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做好对电子文件的研究、出台、存储和销毁全过程的跟踪监管,对于电子文件流动全程做好系统监控和跟踪记录。只有档案工作人员做好文件资料的全程监管,才能保证电子公文存档时的安全和规范,确保电子文件从办公系统到档案管理系统的顺畅流转,实现企业办公自动化和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体化[5]。

3 结束语

现在办公自动化系统正由传统的双轨制模式过渡到单轨制模式,也就是用系统中通行的电子形式的文件彻底取代纸板文件的流通方式。现阶段,在企业主流的管理模式中,通常采用的是OA系统和档案系统相结合的模式,实现二者的有效衔接,最终实现企业管理的一体化。

参考文献:

[1]张东.档案管理系统与OA系统的关联问题研究[J].广东档案,2011,04(12):16-17.

[2]冯雯.浅析OA系统与档案管理系统的数据交换形式[J].陕西档案,2011,03(21):25.

[3]周冬梅.关于高校OA系统与档案管理系统链接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10,03(19):250.

[4]谭伟.档案管理系统与OA系统的实施顺序[J].中国档案,2006,10(12):51.

系统管理系统 篇7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不断加剧, 企业管理模式不断变化, 与企业不断发展和其它外界因素有着密切联系, 其中,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 是企业不断转变管理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对知识管理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的关系进行辨析, 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两者存在的异同, 从而促进企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 推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向着规范化、信息化发展。

二、信息与知识的界限

在对知识管理进行深刻研究的过程中, 必须对信息与知识的界限进行了解, 并清除知道两者的界限, 才能对知识管理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的关系有更全面的了解。

早期研究阶段, 有关学者提出知识是“经过加工的信息”, 从而提出知识是信息的一部分;

后来, 有关研究人员从“知识经济”的角度出发, 提出信息是知识的一部分, 包含在知识中;

现代有关研究指出, 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相似性和差异性。因此, 信息与知识的界限又如下三种情况:

2.1知识是信息的一部分

在信息经济学的相关研究中, 有较多的人都赞成“知识是信息的一部分”这个观点, 他们将信息的范围无限扩大, 因此, 信息包含的内容非常多。一般的信息是指信息产业经常使用的知识, 例如:电子产品中的芯片、电气设备中的集成电路、办公使用的计算机和电信中的光导纤维等。而比较新颖的信息指的是新能源、环境保护、生物工程、海洋、航天、艺术、文化等。在实践过程中, 相关研究人员一般不会将知识和信息分开进行研究。

2.2信息是知识的一部分

在相关研究中, 信息是知识的一部分这个观点, 是由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中相关专家提出的。在知识是经济的基础的相关书籍中, 对知识和信息有了初步的定义, 并对后期研究产生了深远的意义。

在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对信息和知识进行的相关研究中, 用“是什么”和“为什么”将两者区分开, 例如:牛顿创立的力学定律, 是根据“为什么”开始的, 应确定为知识范畴, 而苹果从树上掉下是牛顿产生疑问的信息, 应该包含在知识的内容中, 由此将信息看作是知识的一部分。

2.3划清信息与知识的界限

在第三种观点中, 对知识和信息的概念、范畴等进行了明确的划分, 一般情况下, 两者有着明显的差异。在日常生活中, 信息是指采集、整理、转换、传送、存储和利用等, 通过不同的信息可以知道更多其它事物, 并不断探索和创新;而知识是根据人们的应用需求, 对信息进行一定的加工, 以不同的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 将不同的信息串联起来, 从而对事物的形态、特点等有全新的认识, 是不断探索和创新的重要基础。由此可见, 第三种观点中, 信息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是知识不断创新的重要保障, 只有通过对不同的信息进行组合、运用, 才能获得更新的知识, 以体现信息的知识化。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将不同的知识记录下来, 可以形成知识信息, 但是对信息和知识进行明确的区分却比较难。一般情况下, 将比较明显的数字、数量和相关描述性的文字看做是信息, 而对事物进行总的概述、体现事物本身特征的信息称作是知识。例如:在商场进行物品的购买时, 所提出的价格、型号、颜色等就是属于信息范畴, 而这个产品的名称就是知识范围。

有关研究人员还提出一种比较简单的区分方式, 可以用数字进行描述的内容就是信息, 不能用相关数据代替的则是知识。

在人们不断生产的过程中, 通过实践操作和生活形成的经验, 在长期的应用和融汇中, 可以延伸到其它领域, 从而产生新的含义和作用, 是新知识产生的重要途径。一般情况下, 知识具有分层表达的特点, 在不同的载体中, 知识存在的形态各不一样。

一般人的大脑是产生知识的第一层载体, 在人的大脑中可以存在很多知识, 具有隐含的特征, 在需要用到的时候可以自动产生;

在第二层载体中, 知识可以被文字、图片和语言等描述出来, 使知识更加具体、形象, 因此, 具有一定的显性特征;

在第三层载体中, 使用磁带、录音机、计算机等将文字、图片和语言等记录下来、储存下来, 可以使相关知识得到转移、交换和共享, 从而使知识得到充分利用。

根据上述内容可知, 知识和信息的主要不同之处是, 知识可以不断创新, 但信息不可以,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可以不断创新的事物都可以看作是知识。

三、信息系统和知识系统

3.1信息系统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 通过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根据相关要求将信息进行加工和管理, 则产生了信息系统, 是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体现。

一般情况下, 可以对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处理、传输的系统, 都也可以称作是信息系统, 具有比较广泛的意义。从实践应用方面来看, 信息系统是信息技术的升级, 为了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提高企业的管理效应, 将通讯、计算机、网络、信息处理和数据库处理等多种技术结合到一起, 对企业发展进行有效管理的系统。因此, 信息系统是由多个结构组成, 具有处理相关信息、输入相关信息、储存相关信息和传播相关信息的功能。

其中, 输入相关信息是指对与企业有关的各种数据进行收集、获取, 同时按照要求的格式将其输入到相应的系统中;处理相关信息是指通过统计、计算等对上述数据进行转换, 让信息以另一种形式存在;储存相关信息是指对信息进行加工后, 以企业要求的相关形式进行保存, 便于在使用时可以快速查找和提取;传播相关信息是指将上述数据加工后的结果, 通过信息的形式传输出去。在实践过程中, 信息系统必须及时进行反馈, 通过不断进行信息的输出, 根据信息的应用程度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验证, 以不断调整整个信息系统, 使输出的效果变得更好。

在企业的长期发展和运营中, 不同部分之间的管理存在一定差异, 因此, 根据性质、层次等方面存在的不同, 信息系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 以满足企业发展的实际要求, 促进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现代发展中, 企业比较常用的信息系统主要有如下几个类型:

3.1.1办公自动化系统

在企业的正常运营中, 办公自动化系统是为数据处理工作人员专门涉及的额, 例如:办公室的文职人员、市场部的数据分析人员和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等。一般情况下, 办公自动化系统又叫做OAS, 可以有效进行文字处理、日志填写、电子文档制作等, 是现代企业办公的必备工具。目前, 办公自动化系统正在不断完善和升级中, 在视频会议、电子邮件等方面,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大大节约了工作时间。随着经济不断发展, 为了更好的满足企业发展, 办公自动化系统与高科技信息技术的不断结合, 正使办公自动化系统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3.1.2知识工作系统

一般知识工作系统简称为KWS, 在企业的知识层工作人员中使用较多, 在日常应用中, 可以大大提高知识工作人员研究和开发新技术、不断创新知识的工作效率, 从而将新知识和新技术应用到企业生产和发展的实践中。

目前, 比较常用的额知识工作系统是CAD, 即计算机辅助设计图形系统, 使设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大大减少, 在降低企业成本的同时, 节约了大量设计时间。与此同时, KWS还具有进行知识交流和共享的功能, 如通过网络视频和远程对话的形式, 进行同一个问题的研讨, 并对图片进行编辑、储存相关数据等。

因此, 在企业的长期运营中, 知识工作系统主要是用于对比较新颖的构思和非结构化的数据进行处理, 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1.3决策支持系统

与其它系统相比, 决策支持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更强, 根据企业发展中提出的相关问题, 给以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已解决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例如:财务部分的结算方式、人力资源管理的调配方式等。

与此同时, 决策支持系统通过使用相应的模型, 可以更全面、有效的进行数据信息处理和分析, 通过相关工作人员的指定操作模式, 完成相应的功能, 是企业长远发展中经济效益不断增长的可靠保障。

3.1.4事物处理系统

在企业运行中, 事物处理系统一般是操作层工作人员使用的基本管理系统, 对企业日常事物产生的数据进行记录, 通过常规操作对象数据进行处理, 以满足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例如:产品的储存需要打印仓库存货单、产品的销售需要及时记录数量、新人入职时需要填写相关电子信息、工资结算时需要核算业务量等。

一般情况下, 在企业的正常运行中, 使用事物处理的信息系统, 都有一定明确的思路和程序, 通过不同的结构组成系统的相关功能, 在进行信息记录、统计等操作以后, 系统可以进行及时保存, 最后经济相关处理后将信息输出。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 事务处理系统 (TPS) 在企业长期发展和日常事物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是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

3.1.5高层主管支持系统

现代发展中, 高层主管支持系统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 可以帮助企业高层更好的进行管理、获取相关信息, 从而完成企业运营和发展战略方面的决策, 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

在实践过程中, 高层主管支持系统主要是通过预警和提供机遇信息, 为企业高层进行决策时给以有力支持, 通过不同形式的模型, 对企业内部和外部存在的重要决策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 以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3.1.6管理信息系统

在企业的管理层工作人员中, 比较常用的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 通过联机、报告等方式获得当前的和历史的管理信息, 以TPS为信息处理基础, 通过整理、归纳和计算等形成相应的表格、图形等。

在实践过程中, 管理层的工作人员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取有针对性的数据, 如每个月的统计报表、结算单等, 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一般情况下, 管理系统信息系统的使用, 具有一定的预先顺序和组成结构, 是一种比较固定的系统。

3.2知识系统

在企业管理中, 知识系统是对于企业有关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搜集、整理等, 不管这些知识是否存在于企业的文件中、管理人员的发展规划中, 都会将这些知识配置到公司的各个结构中, 以为企业调整发展战略、提高市场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持。

因此, 企业进行知识管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在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时, 有最合适的知识给以支持, 以缩短策略制定的时间, 为企业不断发展争取更多有利机会。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 各企业发展对知识管理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以做好长远发展的规划, 确保未来发展顺利进行。一般情况下, 知识系统是指对一定知识进行创造、收集、整理、传递和利用等的过程, 以对新知识进行有效、系统的管理。在早期的知识活动中, 知识存在的形式是隐含的, 大多数只在人的大脑中, 因此, 无法进行有效的捕获, 从而不能构成完整的系统。

由此可见, 不管在什么形式的组织中, 知识都会存在, 并在不断创新中, 即使没有完整的额知识系统, 但知识仍然在你不断变化和充足着。

在相关研究中, 知识系统主要被划分为Create (个人的创造性活动) 、Clarify (使知识明晰化) 、Classify (对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Communicate (知识的交流) 、Comprehend (理解知识) 和Create (知识的再创造) 六个部分, 在结合相应的技术工具、企业文化和方法后, 可以在企业不断发展中发挥不同的功能。

3.2.1 Create-个人的创造性活动

在企业的实际运行中, 为了完成某个活动和业务, 企业的员工用自己的能力创造出的一些新思维、新想法等的方法和技能, 被称之为个人的创造性活动。这些活动中的知识是以单独、分散的形式, 存在于任何一种情况下, 或者是隐藏在人的大脑中, 也可以通过图片、录像等形式被保存下来, 因此, 单独存在的知识所潜藏的能量是巨大的。

在企业不断发展中, 员工个人的创造性活动, 与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是企业知识系统形成的重要基础保障。为了更好的进行企业管理, 必须在实践过程中, 激励员工不断创新, 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通过将这些新奇的想法、新思维和新知识储存的方式, 确保企业制定战略计划的可行性。

一般情况下, 企业员工的个人创造性活动是通过现代技术工具, 以特定的格式进行记录和保存的, 以便于更好的利用。随着高科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电子邮件、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子商务和超文本链接等, 已成为最常用的技术工具, 是知识系统不断进行知识整理、加工和处理等的重要基础。

3.2.2 Clarify-使知识明晰化

在企业不断发展中, 为了更好的进行知识管理, 必须对知识中隐含的信息进行整理, 让他们清晰化, 才能使他们得到充分利用。

一般情况下, 组织中的信息是由硬数据和软信息两部分组成, 其中, 硬数据是指图表、文字和相关数字等, 软信息是指专业知识、个人爱好、操作技能等。在进行知识系统得到构造时, 必须在不断创建硬数据的时候, 将其中的软知识进行分化和转换。

目前, 使用较多的技术是被称作“Trapper”的技术, 是比较先进的元数据抽取程序, 具有学习和思考等能力, 可以对知识中存在的信息进行专业的推理和分析, 也可以在个人或者团队中进行应用, 从而使隐含的信息变得更好清晰, 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提供有力支持。

3.2.3 Classify-对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为了更好的进行知识的查询, 在企业管理中, 要按照一定的要求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 以提高不同知识检索的效率。随着各种技术的不断运用, 知识整理和分类的工具越来越多, 其中, 超媒体链接技术在企业的知识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可以有效的处理较复杂、较大型和内容比较丰富的知识。与此同时, XML系统中的导航功能、查询功能、知识库等, 也是进行知识整理和归类的重要工具, 具有非常灵活的特点, 大大节约知识查询的时间。

3.2.4 Communicate-知识的交流

在企业正常运行中, 不同部门之间、企业和员工之间、团队个成员之间都需要进行知识的交流和沟通, 才能真正实现知识管理和共享。

一般情况下, 信息交换常用的方法有传真、电话、会议和信件等,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知识交流的方式越来越多的转变为视频会议、自动文档存储、共享白板等, 大大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

3.2.5 Comprehend-理解知识

在对知识进行理解的过程中, 不同人之间会产生共鸣, 进而认同相关知识。因此, 在知识系统的构成中, 不断交流各种知识, 并不断加深理解, 对一定的知识产生认同感, 是影响知识系统构成的重要因素, 也是实现知识共享的重要保障。

目前, 使用最多的共享工具是超文本链接, 在不同的组织团体之间, 知识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存在, 即使是不参与相关活动的人, 也可以对其进行学习, 并表达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随着企业发展的长远需求, 基于Web文档的XML, 成为了最新型的知识管理工具, 可以让链接点保持最新状态, 从而实现网络环境下企业员工的知识交流和认同。

3.2.6 Create-知识的再创造

通过上述几个阶段对知识进行的收集、整理和认同等, 不同的知识都会得到创新, 并且, 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获取自己所需的、有价值的知识, 以完成知识的再创造, 最终实现新知识的共享。

因此, 在企业不断发展过程中, 要不断探索和创新知识管理方法, 研发新的知识管理工具, 以促进企业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

四、知识管理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关系辨析

4.1知识管理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的异同

4.1.1两者之间存在的相同点

首先, 知识管理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都是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中, 信息系统的构成技术主要包括软件、计算机硬件、网络通信和数据存储等, 知识系统的构成技术与信息系统一样, 因此, 两者的运行和实践应用都需要依靠信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在知识管理中, 数据流、知识仓库和群件等技术, 是属于较新型的技术发展, 在信息系统中也可以应用, 因此, 在技术手段上, 知识管理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没有很大差异。

然后, 知识管理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都是在运用网络的基础上运行的。在企业发展中, 知识系统想要对知识进行收集、整理、认同等, 必须通过网络才能在不同部门、不同团队和企业员工之间进行交流, 最终实现知识的共享、传播和再创造等, 使新知识得到最终的共享。而信息系统也是由单机操作向着信息全球化共享发展的, 在网络的依托下, 才能使信息的传播更加广泛, 从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其次, 知识管理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的形成过程是基本相同的, 都是由收集、储存、存储、传播和共享几个部分组成, 通过相应的处理后完成不同的功能。

最后, 知识管理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都能在企业不断发展中产生相应的价值。在企业正常运行中, 知识管理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 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并形成不同的知识, 从而为企业制定长远发展计划和发展战略提供可靠依据, 是企业生产不断创新的重要源泉, 对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4.1.2两者之间存在的不同点

首先, 知识管理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处理和传播的对象不一样。一般情况下, 信息系统收集、处理和传播的对象是与某种事物有关的信息, 可以有效的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 为企业发展提供所需的信息。知识系统收集、处理和传播的对象是通过人的大脑来产生的隐含知识, 可以是经验、思想和观点等, 是新知识产生的基础。

然后, 对处理对象进行加工的程度不一样。综上所述内容可知, 信息系统进行加工是通过计算、统计和汇总等进行的表面处理, 而知识系统是通过分析、整理和合成等对知识进行深层的处理, 因此, 知识系统进行的处理要比信息系统进行的加工深度大很多。

其次, 知识管理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形成的产品形态不一样。信息系统一般是通过文档、报告和总结性数据等对信息进行展示, 而DSS和ESS等新型信息系统, 具有分析和预测信息数据的工能。知识系统可以通过文档、声音和图形等形态展示知识, 也可以同超链接形式进行知识的输出, 从而发挥不同的作用。

接着, 知识管理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产品的价值取向不一样。在企业不断发展中, 信息系统所提供的信息必须有一定的新颖性、及时性和准确性等, 才能使信息产品获得更多人的注意, 从而产生较高的价值。知识系统的产品一般具有一定科学性、合理性和创新性等, 对知识产生的背景非常看重, 从而为新知识产生提供有力支持。

最后, 知识管理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的度量标准不一样。信息系统是通过企业的软件、计算机硬件和网络等进行度量, 知识系统是一个不可度量的东西, 没有非常形象的度量标准。因此, 在企业发展中, 知识管理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发挥着不同的功能, 是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保障。

4.2知识管理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的内在联系

在相关研究分析中, 不同研究工作人员对知识管理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的内在联系有着不一样的看法和观点。部分研究工作人员认为知识系统和信息系统是完全独立的新型系统;部分研究工作人员认为知识系统是信息系统的延伸和拓展。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 更多的研究工作人员偏向于后一种看法和观点, 他们认为知识系统和一般的信息系统不一样, 但与信息系统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例如:知识系统对信息系统中各种功能的延伸。

上述内容中提到, 信息系统是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 而知识系统是对信息和知识进行更深层的加工, 因此, 知识系统的知识收集、整理和加工, 离不开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共享。

在信息收集、整理和合成等基础上, 知识系统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知识理解和认同, 最终创作新知识, 实现新知识的共享。因此, 知识管理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 知识管理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之间既有不同之处, 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在企业不断发展中, 需要正确运用和处理两者的关系, 才能更好的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从而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摘要:随着经济不断发展, 社会发展对企业知识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现代化建设中, 知识管理系统的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拓广, 信息技术的不断运用, 使知识管理系统变得更加完善, 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根据相关研究发现, 知识管理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似性和差异性, 在不同情况下所发挥的作用各不一样。本文就信息与知识的界限进行阐述, 对信息系统和知识系统进行分析, 以对知识管理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关系进行辨析, 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系统管理系统 篇8

营销与配电是电网延伸的末端, 是电力销售的前沿。“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核心价值观体现在基层供电企业的管理上, 要求营配的运作更为顺畅与高效。长期以来, 基层供电企业营销与配电的管理信息系统都是各自建设独立运行信息条块分割, 出现了“信息孤岛”, 无法为客户提供更加高效快捷的服务。

GIS具有图文并茂、能进行大量数据处理等特点, 通过建设集数字化地理信息、电网结构信息、电力设备图形与台账、设备运行规程等于一体的管理信息系统, 并结合数字化地理信息来描述电网的结构信息和运行状况, 辅助工作人员进行生产管理与决策, 对电网进行科学有效管理, 对提高供电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增强供电可靠性、保障安全生产都有很好的效果。

为了解决“信息孤岛”问题, 可以在GIS平台的基础上, 以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和配电管理系统设备数据关联为基础, 建立电力设备与客户关系基础资料的拓扑关系, 实现对配网管理信息和营销信息的统一管理。

1 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供电企业的信息集成化程度不高, 有大量分散的系统, 如配电管理信息系统 (配电MIS) 、管理信息系统 (营销MIS) 、配电自动化、计量自动化、可靠性管理系统以及负荷控制系统等, 这些信息系统分别是在不同时期由不同部门负责建设的独立系统, 这些系统的弊端有如下主要表现。

(1) 系统功能:主要着眼于计算机对业务数据的采集处理, 目标是业务处理的无笔化、无纸化, 而系统间的集成度低, 系统功能单一, 系统的灵活性、扩展性、协同性考虑严重不足。

(2) 数据规范:同一数据同时存在于多个应用系统, 造成数据来源渠道不同, 对统计数据没有统一的规范, 无法保证数据的唯一性和一致性, 甚至经常出现不同部门统计结果不同的现象。

(3) 数据共享:各部门间基本没有交叉数据流, 不能实现信息共享, 需要各自解决自己的信息需求, 无法实现公司的统一业务、物资、人力资源调配。

(4) 数据支持:大部分的业务部门由于缺少总部相关业务历史数据库的支持, 并且数据存储形式不规范, 写材料打报告时往往是东抄西凑 (或发个紧急通知要求下级单位报) , 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5) 数据资源浪费:由于大量数据不规范, 应用系统各异, 无法对这些信息进行统一分析, 无法发掘出蕴藏在这些宝贵数据资源中的价值, 也无法提供科学的辅助经营策略, 造成数据资源的极大浪费。

(6) 系统投资:各单位对类似系统重复投资建设, 信息化建设的投资代价太大, 与其发挥的效益不符。

因此, 实现基于GIS平台的配电管理系统和营销管理系统的信息共享、数据集成, 是供电企业提高供电可靠性、改善客户服务、完善内部管理流程的重要手段, 与智能电网的发展也是相适应的。

2 基于GIS平台的全信息电网模型

将配网管理信息系统和营销管理系统集成的目的就是在遵循IEC61970、IEC61968、IEC61850标准以及SVG图形标准的基础上, 建立起客户、配电设备空间模型完整的“变电站-10k V线路-配变-低压线路-客户”的全信息的电网模型, 实现信息的统一和共享。

城市配电系统的数据纷繁复杂, 10k V电压等级的配网数据与输电网数据相比, 数量翻倍。当统计进一步深入到0.4k V电压等级时, 数据就不仅仅包含了各种地形学信息、客户、配电网设备信息、网络拓扑结构信息, 更包含了终端用户信息以及纷繁复杂的户变关系等, 其数据量进一步膨胀。

利用GIS系统, 可以很方便地建立起“变电站-10k V线路-配变-低压线路-客户”的全信息电网模型, 实现数据的维护和使用分开, 各种数据均能快速从归属单位、跨管辖范围获得。

GIS平台的体系结构采用集中式的C/S和B/S 2种方式 (C/S+B/S) 体系结构进行构建。C/S结构是在GIS平台中被采用最多的一种体系结构, 客户端能够方便地实现对图形和属性数据的更新, 实时、全面地提供系统其他应用功能。B/S结构的优点是部署和维护成本低廉, 客户端使用方便。B/S模式正日趋流行, 并显示出其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对于需要处理海量空间数据的GIS平台来说, C/S模式仍然无法被B/S模式所取代, 特别是在对响应速度要求高、交互数据量大的应用, 如电网建模、编辑修改、拓扑分析、实时响应系统等, 依然需要采用C/S结构的模式。因此, GIS平台应用系统采用C/S和B/S相结合的模式。

3 信息共享的实现

为了实现配电管理系统和营销管理系统的信息共享, 在已有的应用系统上, 制定统一标准, 通过企业应用集成 (Enterprise Application Integration, EAI) 以及数据交换平台来实现各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

3.1 EAI/EIP企业应用集成

采用EAI技术路线, 将业务流程、应用系统、企业资源有机联系起来, 集成已经开发的应用系统, 并为新应用提供可靠高效的集成平台的解决方案, 同时可以解决应用系统之间的资源共享、单点登录、安全可靠等难题。

3.1.1 EAI

EAI是一项企业内多个应用系统之间完成互连互通的关键技术, 它融合了消息通信、信息映射、信息通信安全和工作流程等多种技术为一体, 通过消息通信层、数据映射层和工作流管理层3层封装, 来实现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总线架构, 通过适配器机制完成应用系统和信息总线的即插即用, 从而实现应用系统之间安全、可靠和快速的集成, 同时保护原有业务和通信接口, 实现负载平衡、安全可靠的通信。EAI包括数据传输、接口集成、数据转换 (基于XML) 、工作流和系统监控、消息中间件以及Web服务等方面的关键技术。

EAI可以从4个层面实现 (数据集成、应用集成、业务流程集成和门户集成) 。门户集成是在数据集成、应用集成和业务流程集成的基础上, 将企业的各个信息系统通过统一的企业信息门户 (Enterprise Information Portal, EIP) 进行展示, 极大地方便用户使用, 提高工作效率。

3.1.2 EIP

EIP的基本作用是对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的收集、访问、管理和无缝集成, 企业员工、合作伙伴、客户都可以通过EIP非常方便地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对访问者来说, EIP提供了一个单一的访问入口, 所有访问者都可以通过这个入口获得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可以快速了解企业的相关信息。EIP的应用是企业比较认同的, 实际上目前各企业建立的企业网站都可以算做企业信息门户的雏形。

EIP技术的特点是可对分散异构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数据实施单一门户式实时访问与管理。门户平台就是为特定的用户用高度个性化的方式, 交互访问相关信息、应用软件以及业务流程的软件平台。

企业应用程序整合EAI是信息化基础, 企业信息门户EIP是用户访问渠道。

3.1.3 具体实现流程

采用EAI/EIP集成的配电管理系统和营销管理系统信息共享的具体实现流程如图1所示。配电MIS与营销MIS信息共享是通过EAI企业应用集成将营配的信息资源集中整合到一起, 实现GIS中电网数据、配网生产数据、用户数据的信息共享及业务集成, 并通过EIP提供用户访问的渠道, 实现单点登录, 各个部门的用户通过单一的账号登入来进行各种营配数据的上传和修改, 真正实现了一方修改, 多方使用。

3.2 数据交换平台

配电管理系统与营销管理系统集成的实现, 除了依靠EAI/EIP系统之外, 离不开数据交换平台的作用, 信息共享的实现, 需要两者的协同合作。

由于数据交换平台开放式的部分数据可能来源自其他系统, 如EMS、DMS系统等, 所以数据交换平台应提供一个标准的数据接口, 与其他信息系统进行数据交互。

数据交换平台的数据共享主要通过准实时数据平台实现, 准实时数据平台是在统一电网模型的基础上, 对来自配电MIS与营销MIS集成中各系统的业务数据、图形信息以及实时数据进行整合处理, 满足各应用系统准实时数据交换、共享的平台。平台实现了模型、数据、图形管理以及展现、分析功能, 实现了各种基于准实时数据平台的综合分析应用功能。

来自配网SCADA系统、EMS系统、电能采集系统、计量自动化系统等的数据都要通过准实时数据平台将信息实时发布到配电信息系统和营销信息系统中。

与系统集成平台相比, 系统集成平台实现的是功能应用的集成, 而准实时数据集成平台集成的是所有的数据。系统集成平台比准实时数据平台功能更强, 而准实时数据平台是集成平台的基础。

4 总体架构

基于GIS的配电管理系统与营销管理系统集成的总体框架, 以GIS平台、信息集成平台、准实时数据平台等作为底层的信息基础, 在此之上集成整合面向客户的供电可靠性管理、营销管理信息系统、配网生产系统、配网工程系统、配网规划系统等业务功能, 通过构建营配合一的信息门户集中展现2系统的信息, 为配网运行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提供信息技术支撑 (见图2) 。

GIS平台在该应用体系架构中, 作为设备数据源头对配网设备基本信息、设备空间地理信息、设备拓扑信息以及设备的图形信息进行维护。同时, GIS平台提供电网的拓扑运算及空间分析, 并作为GIS图形化展示平台, 为配电管理系统与营销管理系统集成提供图形化的支持。

信息集成平台采用统一的业务模型和数据模型来表述配电管理系统与营销管理系统集成的模型, 实现对配网模型的定义与管理, 为新系统的数据交互提供基础。

准实时数据平台通过与计量自动化系统交互表计负荷信息、与配网自动化系统交互配网运行实时负荷信息、与EMS系统传递站内馈线负荷信息, 实现配网运行业务与营销、自动化业务数据的互联互通, 解决大量的专业应用数据跨系统进行交互的问题, 提升配网运行管理水平。

5 结语

营销管理系统与配电管理系统的集成, 实现了各种分散应用系统的互联, 建立了统一的信息平台, 消除了“信息孤岛”, 它是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步骤, 必将使供电企业的管理水平迈向新的一步, 并与智能电网的发展相适应。

以GIS平台建立的全信息电网模型为基础, 利用EAI/EIP企业集成门户以及数据交换平台实现电网营配数据的信息交互, 以及营销管理系统与配电管理系统的开放式集成, 研究了集成的总体架构和实现流程。基于配电管理系统与营销系统信息共享平台, 为可靠性管理、电能质量管理、营销决策支持等高级应用功能的研发打下基础。

摘要:现阶段大多数电力企业的配电管理系统与营销管理系统处于独立运行的状态, 形成了“信息孤岛”, 影响企业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从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出发, 阐述了基于GIS平台的全信息电网模型的实现, 利用EAI/AIP企业集成门户和数据交换平台实现电网营配数据的信息共享, 以及配电管理系统与营销管理系统的集成总体架构。

企业网站后台管理系统的系统设计 篇9

该系统主要实现对新闻栏目、新闻的增加、删除、修改等功能。具体模块设置如下:

1、新闻栏目管理:

用户能够方便的在门户网站首页导航栏的栏目下进行栏目的增删查改等功能, 并能够动态的修改栏目、子栏目。同时能够修改首页导航栏中显示的栏目。

2、新闻内容管理:

用户能够方便的在某一个新闻栏目下进行增删查改的功能。用户能够在某一个新闻栏目下添加新闻及图片新闻, 并及时发布到网站前台。同时用户能够方便的添加图片新闻。

3、网站图片、友情链接管理:

该模块主要实现用户能够方便的上传超链接图片以及前台首页需要的显示的图片。并能够方便的设置页面当前需要显示的超链接图片以及图片。

4、导航栏设置:

用户可以通过该功能设置网站前台的导航栏显示的导航链接。用户可以对导航栏的名称和位置进行任意的更改。

5、超链接栏位设置:

能够方便的设置网站首页已经固定好位置的超链接设置。并且能够关联超链接图片、超链接地址。并能够对超链接进行增删查改等管理。

6、留言管理:

该模块主要实现管理用户留言的功能。前台网站实现了用户留言以及管理员回复等功能, 管理员可以在本模块查询网站浏览者发布的留言, 以及针对该留言进行审核, 如果审核通过, 则在前台显示该留言, 如果未通过, 则不显示。同时又能对留言进行增删查改等功能。

二、系统功能分析

1、前台用户的系统功能分析

⑴信息浏览:

用户进入网站主页面即可见相关提示信息和各级栏目的显示。首页中还可显示新闻、用户留言服务体系、政策法规、政府直通、区内企业、创业学堂、用户留言、区内地图等标题。

⑵信息搜索:

用户可以在搜索栏中输入查询的信息关键字, 搜索相关的信息内容。

⑶用户留言:

普通的用户在用户留言区可以留言, 但是必须经过管理员的审核才可以发布出来。

2、后台管理系统功能分析

⑴信息管理:

当需要更新信息时, 管理员登陆后台信息管理页面, 选择信息所属的类别, 填写信息标题、内容、作者、出处、附件等。在编辑信息内容可以选择字体、颜色、段落样式, 可插入图片、动画、多媒体文件, 可以选择上传附件。信息可以实现预览, 也可修改或删除信息。

⑵管理员管理:

对管理人员分为管理员、审核员、录入员, 管理员有权对审核员和录入员实现添加、删除操作。

⑶用户管理:

对完成注册过程的用户, 管理员可以查看其注册信息, 验证通过后发给其反馈, 正式成为高密新闻网的成员, 也可删除用户信息。

⑷系统管理:

管理员可以根据部门的实际情况, 可以设置系统名称、版权、链接等有关信息。

针对以上企业网站后台管理系统的系统功能我们可以得出本系统对用户分为一般用户和管理员。

普通用户只能浏览网页, 和在网页上留言操作, 而管理员具有前台管理功能和后台管理功能。

三、其它需求分析

1、安全需求

登陆验证以及权限验证, 每一个管理层页面都对登陆用户进行验证, 如果非管理员则拒绝登陆。

MD5数据库加密, 防止登陆信息外泄。

2、运行环境需求

本网站及后台管理系统应用JavaWeb技术开发, 运行环境要求应用基于JavaWeb的服务器软件支持, 并要求应用MySql数据库软件的支持。

服务器端:Window2000服务器版及该版本以上系统, 或linux服务器。Tomcat5.5及该版本以上软件。Mysql5.0及该版本以上软件。

客户端:WindowsXp/2000/2003/visit/7等操作系统, IE6/7/8及其他浏览器如FireFox、谷歌浏览器等。

四、概要设计

1、新闻管理模块

⑴新闻添加:用户可以添加一条新闻或图片新闻。该页面包含新闻标题, 新闻所属栏目以及新闻内容输入项。添加一条新闻后, 刷新网站前台页面, 即可看到添加的新闻内容。⑵新闻查询:用户可以按照新闻栏目查询该栏目下的所有新闻的新闻列表。并能够查看某一天新闻的详细信息, 同时可以在新闻信息处修改该新闻。新闻列表中提供删除超链接, 点击删除链接可以删除当前新闻。⑶新闻栏目管理:该功能以动态树效果实现。用户可以在栏目树中对任意一个栏目节点进行编辑操作。同时又可以方便的在某一个栏目节点下添加新的栏目。

2、网站布局模块

⑴导航栏设置:用户可以针对每一个导航栏位置设置当前已有的栏目。在每一个位置上的导航栏目可以任意设置。⑵超链接录入:用户可以方便的录入一条超链接, 包含超链接名称、地址以及该超链接对应的图片。⑶超链接查询:显示现有超链接列表。该列表提供超链接删除链接, 点击删除链接, 删除该条超链接。如果该条超链接处于页面激活状态, 则不能删除。同时, 该列表提供编辑超链接链接, 点击该链接进入超链接编辑界面, 该界面可以编辑当前超链接。

3、用户留言管理模块

留言审核:

按照企业要求, 对于用户发布的留言要先有管理员进行审核, 审核通过后才可以进行查看。

留言查询:

该界面列出了所有用户留言的列表, 包括已审核通过和未审核通过的留言。在留言列表的每一条留言中提供审核链接和删除链接。用户点击审核链接, 通过审核。单击删除链接, 删除该条留言。

参考文献

系统管理系统 篇10

随着各大电商销售规模的不断攀升, 电商平台原有库存管理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零库存或小库存模式无法适应超负荷运转的状态, 会导致线上系统频繁出现货物售完或缺货提示, 直接影响顾客的购物体验, 甚至会导致客源的流失。

各电商都已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纷纷开始建设自营的大型仓储基地。其中, 仓库管理系统的建设是关键, 其好坏将会直接影响线上用户的体验感。同时, 库管系统还与企业的订货系统直接相连。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 仓库管理系统是一个事关企业运营、盈利能力的关键系统。

目前, 仓库管理系统已经基本实现了信息化管理, 但是系统中使用的移动管理终端多为定制开发的专用设备, 其运营维护的成本相对较高, 而且难以进行功能性的升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Android系统的移动管理终端, 该系统具有维护成本低廉、功能升级灵活等特点。

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移动管理终端系统可实现常见的货物扫码识别、出货单管理、库管员出勤管理、库存商品信息统计、低存货量商品阈值报警、库位基本信息查询功能。仓库管理系统功能原理如图1所示。

该系统主要通过移动设备的内置摄像头扫描货物上的条形码或二维码来进行货物识别、管理、进出库等操作, 而库管员则在仓库的WIFI环境下通过移动设备登录至仓储管理系统中来进行统一的出勤管理以及库位信息查询等操作。

货物识别功能的实现主要通过扫码来查询货物所属的商品分类、名称、规格、单位等信息, 并将上述信息显示在移动终端中, 来方便库管人员对进出库商品进行信息核对。在货物入库时, 移动终端中会自动记录入库时间并查询该批次货物是否在预约商品入库名单中。如果无法查询到该批次商品, 移动终端将会以震动和语音的方式来提醒库管人员进行进一步的核对。而在商品出库时, 终端系统会首先根据获取的商品编码来查询该批商品是否在预出库清单当中, 如果未查询到该商品, 则终端会以震动以及语音的方式来进行提醒。如果该商品在预出库商品清单中, 则记录当前时间及相应的库管人员, 方便后期进行反向追溯查询。在完成上述操作后, 移动终端会根据系统配置的相应商品低库存报警阈值数来判断是否向整个系统广播预警信息。而库管人员在使用移动终端设备时, 首先必须通过仓库内部网络来进行登录操作, 在登录进入管理系统平台后可以查看本人的排班安排以及当天的代办事项等信息。库管人员的考勤也在系统登录时一并完成。

2 系统设计及实现

根据需求分析结果, 可以将系统划分为商品信息管理模块、条形码/二维码解析模块、用户管理模块和进出库管理模块。其中商品信息管理、进出库管理模块依赖于条形码/二维码解析模块, 而用户管理模块则相对独立。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2.1 商品信息管理模块

商品信息管理模块主要用来对仓库中存储商品的基本信息进行数字化管理。该模块将会接受从ERP系统中传递来的预入库商品列表, 并将商品列表按照仓储系统的数据格式来进行数据清洗, 然后将符合系统数据格式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在该模块中主要存储的数据属性为:商品名称、生产商名称、内部货号、所分配的仓库区位号、商品类型、入库时间、入库操作员工号。该模块也可以通过解析模块获得的商品ID来进行信息查询, 并将查询得到的数据以格式化的方式展示在移动终端中。同时, 该模块还会根据数据库的信息, 并结合进出库管理模块的数据来进行日常仓库的运营管理, 并根据仓库管理员所设定的低库存容量阈值来进行容量预警。

2.2 进出库管理模块

进出库管理模块主要用来对商品的进出库流程进行管理。当有商品需要入库时, 该模块会将商品名及商品自身条形码数据作为请求参数发送至企业ERP系统并等待ERP系统的响应, 然后根据ERP系统的反馈信息进行判别该商品是否在预入库列表中。如果存在, 则会为该商品分配相应的内部货号以及库内区位号并分配对应的库管人员进行入库作业, 并将该商品的入库时间记录到相应的数据库中。反之, 如果有商品需要出库, 该模块将依据扫码解析模块获得的商品ID号、内部货号、内部区位号等数据来查验该商品是否在预出库列表中, 防止错误商品出库。

2.3 二维码/条形码扫描解析模块

二维码/条形码扫描解析模块为系统的核心模块, 其主要作用是通过调用移动终端内置的摄像头来对放置于商品表面的二维码或条形码贴纸进行扫描, 并进行数据解析得到最终可用于仓储系统的格式化数据。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以及完整性, 选择在开源二维码/条形码解析的第三方库zxing的基础上来进行二次开发, 从而保证对二维码及条形码的解析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及稳定度。

2.4 用户管理模块

用户管理模块的主要作用是对库管人员进行统一的管理与调度。库管人员每天都需要在为其配发的移动终端上登录仓库管理系统, 在通过了用户身份鉴定后, 系统会将每位库管人员的登录时间保存到数据库中, 并将此记录作为日常打卡数据来对其进行日常考核。库管人员在登录系统后就可以查看自身的排班情况以及当天的日程安排情况。在仓库进行进出货操作时, 该系统会根据每位库管人员的排班及工位分布情况进行自动调度作业, 并会提前24h通知相关的库管人员, 使其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在仓库的平时运维过程中, 库管人员也可以使用该移动终端对相应的货区、货架进行信息查询, 并结合其自身的检查结果来判断该货架商品状态是否正常。

3 结语

基于Android系统开发的仓库管理系统得益于android平台的高稳定性、高扩展性, 其在实际使用中帮助企业提升了仓储管理信息化水平。而且该系统可以安装在工作人员的个人手机中, 从而节省了公司的运维成本, 其特有的自助打卡功能也提升了公司的人力管理水平, 带动了公司的整体工作效率。

本刊启事

《自动化应用》已加入“中国期刊网”, “万方数据系统科技期刊群”和“中文科技期刊”等数据库。我刊付给论文作者的稿酬中, 已包含互联网发表费用, 不再另付稿酬。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纳入上述数据库, 请来函声明, 本刊将酌情处理。《自动化应用》杂志社

参考文献

[1]明日科技.Android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2]于洋.基于Android平台的应用程序开发概述[J].软件 (电子版) , 2010, (6) :84

[3]马富.基于Android平台的智能频谱感知系统终端应用程序设计与开发[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 2014

[4]罗玲.基于Android平台的小型仓库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5, 16 (11) :74-77

上一篇:TD双模终端下一篇: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