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修性设计电子设备

2024-05-29

维修性设计电子设备(精选十篇)

维修性设计电子设备 篇1

1.1 电子通信设备的故障自动检测技术

这种设计思路可以及时精确地找到故障的位置, 因为它可以监测、检验与提供设备内的所有重要参数, 并且能够分辨出故障位置的出现故障的元器件。这个系统主要是利用传感器、比较器、报警器等来实现自动校验。电子通信设备的故障自动检测过程如图1所示。

1.2 电子通信设备的可达性设计思想

可达性设计技术的基本原则是要充分考虑到人机良好的交互功能, 能有效地提供维修的空间或者维修通道。因此在结构设计上尽可能做到方便拆装, 而且要多使用诸如组合导轨等较先进的快速装拆结构件。因此电子通信设备的可达性越好, 那么故障的修复处理时间就会越短。

1.3 电子通信设备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想

目前很多电子通信设备的模块结构设计具有可更换性的特点, 因此当出现故障时可以快速地实现更换。所以电子通信设备可以按照电路的功能模块进行独立的设计, 尽可能使每个模件在最大程度上能保持功能的独立性, 这也要求尽力减少各模件之间联系、影响与干扰等, 同时, 这样的设计也能方便故障信息的准确采集。

1.4 电子通信设备采用标准化的设计思想

现代工业生产中, 很多工业产品的生产都采取了标准化的设计, 这样可以把电子通信设备的零器件的种类限制到很小范围之内, 从而可以有效地降低电子通信设备的成本与维修费用。而且随着专用集成电路与通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为模块化、标准化的设计提供了基础条件。

2 电子通信设备的自诊断系统的设计

2.1 电子通信设备的模块化设计

虽然电子通信的不同设备在电路组成上和功能上各有其特点, 但是为了规模化生产、便于维修, 目前一般都进行模块化的设计。电子通信设备主要由音频处理模块、收发中频处理模块、射频功率放大模块、低通滤波模块、频率调谐模块、频率合成器模块、控制模块、电源模块等组成, 其电子通信设备模块化组成原理框图如图2所示。

2.2 电子通信设备的自诊断系统设计

电子通信设备的自诊断系统就是可以对其能进行自动设备检测, 因此要设置各模件的自动检测电路, 所以要弄清楚电子通信设备的中枢位置和各模件的信号特征, 达到能全面快速地检测出发生故障的模块。音频模块的发音频率与收音频率输出幅值的大小会直接影响设备的功能, 因此要分别在两路输出线上设置检测电路。频率合成器模块的输出频率影响整个设备的频率稳定性, 因此在该模块单元要设置频率锁定检测电路。RF功率放大器模块影响电子通信系统的无失真输出功率, 因此要在该模块上设置功率检测电路。中频处理模块是影响通信电子设备性能的关键设备, 因此要在中频放大器输出端设置场强以及幅度检测电路。电源模块输出的电压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电子通信系统的各模件能否正常工作, 因此要在其输出端设置电压检测电路。控制模块是设备的中枢部分, 直接影响CPU的程序的正常执行, 因此要在执行程序循环中设置程序是否正常运行的标志。在自动检测电子通信设备系统时, 应该首先运行控制模块的自动检测程序, 只有控制模块正常工作的情况下, 才能保证其他各模块输出的自动检测信号能够得到正确的处理。

2.3 电子通信设备的自动检测过程

电子通信系统接收信息电路的自检过程为:当电子通信系统处在自检状态时, 音频处理模块产生1kHz单音频率信号代替MIC信号, 经发送信号处理模块进行频率的调制并将其频率搬移到通信设备的工作频率范围内作为测试信号, 该信号再经过频率调谐模块的选择性接收, 接收信号处理模块的将频率进行搬移、解调, 还原为1kHz音频信号, 经音频处理模块输出。如果模块中出现故障时, 其检测电路将输出高电平驱动警告电路, 并且将故障信息通过相应的转换电路送到控制模块进行处理。

3 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 现在电子通信系统的稳定性与可维修性变得越来越重要, 因此要加快对电子通信设备的自动化维修的研究, 积极探讨新的方案与技术。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在进行电子通信设备设计时要同时考虑到可维修性。因此可以采取的一些的设计方法与手段来提高电子通信设备的可维修性的水平, 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小电子通信设备维修的时间。所以目前很多科研人员正在积极探讨电子通信设备的自动化可维修性设计的方式, 通过对电子通信设备的自动化维修, 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了电子通信设备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关键词:电子通信设备,自动化,维修,方式

参考文献

[1]生建友.军用电子设备的维修性设计[J].电子机械工程, 2001, (06) :10-12.

维修性设计电子设备 篇2

一、设备安装(拆除)制度:

1、机械设备已经国家或省有关部门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检验合格,并通过了国家或省有关

部门组织的产品技术鉴定。

2、不得安装属于国家、本省命令淘汰或限制使用的机械设备。

3、爆破施工企业采购的二手机械设备,必须有国家或省有关部门核准的机械检验检测单位

出具的质量安全技术检测报告,并由使用单位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机械设备的技术检测报告,并由使用单位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机械设备的技术性能和质量进行验收,符合安全使用条件,经使用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同意。

4、各种机械设备应备下列技术条件:(1)机械设备安装、拆卸及试验图示和详细说明书;

(2)各安全保险装置及限位装置调试和说明书;(3)维修保养及运输说明书;(4)安装操作规程;(5)生产许可证(国家已经实行生产许可的起重机械设备)、产品鉴定证书、合格证书;(6)配件及配套工具目录;(7)其他注意事项。

5、从事机械设备安装、拆除的单位,应依法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相应等级的资质

证书和安全资格证书后,方可在资质证书等级许可的范围从事机械设备安装、拆除活动。

6、机械设备安装、拆除单位应当依照机械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及本规定的要求进行安装、拆

除活动,机械设备安装单位对其安装的机械设备的安装质量负责。

7、从事机械设备安装、拆除的作业人员及管理人员,应当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建筑机械设备作业人员岗位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管理工作。

二、设备验收、检测制度

1、机械设备安装单位必须建立如下机械设备安装工程资料档案,并在验收后30日内将有

关技术资料移交使用单位,使用单位应将其存入机械设备的安全技术档案。

(1)合同或任务书

(2)机械设备的安装及验收资料

(3)机械设备的专项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2、机械设备安装后能正常使用,符合有关规定和使用等技术要求。

3、新增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投入使用后30日内,使用单位必须持监督检验机构出

具的验收检验报告和安全检验合格标志,到所在地、市以上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京山登记。将安全检查合格标志固定在特种设备显者位置上后方可调入正式使用。

三、设备使用制度

1、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2、操作必须严格执行机械技术操作规程和技术交底。

3、非机具工操作要追查责任者,并按公司规定处理。

4、特种设备:

(一)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并保证特种设备技术档案的完整、准确。特种设备档案必须是从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使用、检修全过

程的文字记载,它向人们提供特种设备各个过程的具体情况,有利于掌握和分

析特种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情况,具体包括:

(1)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

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2)特种设备的定期检查和定期自行检查记录;

(3)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4)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

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5)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管理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及时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作业知识。在作业中严格执行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取得国家统一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管理工作。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其它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管理人员和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

四、设备定期保养制度

1、定期保养的目的:机械设备正确合理的使用和维修保养,其目的在于保证设备的正常运

转、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防止不应有的损坏和不应有的机械事故。

2、保养作业项目:清洁、润滑、调整、坚固、防腐等。

五、维修改造

1、小修:小修的工作内容,主要是针对日常定期检查发现的问题,部分拆卸零部件进行检

查,修整,更换和简单修复少磨损件,同时通过检查,调整紧固机件等技术手段,恢复设备的性能。

2、项修:项修是根据设备的襑技术状态,对状态劣化已达不到生产工艺要求的项目,按实

际需要而进行的针对性的修理,项修时一般要进行部分拆卸、检查、更换或修复失效的零件,必要时对基准件进行局部修理和校正,从而恢复所修复部分的性能和精度,以保证机械在整个大修间隔内有良好的技术状况和正常的工作性能。

3、大修:设备大修是机械在寿命期内周期性的彻底检查和恢复性修理。大修时,对设备的全部或大部分部件解体,修复基准件,更换或修复全部(合用的零件,修理设备的电气系统,修理设备的附件以及翻新外观等)从而达到全面消除修前存在的缺陷,恢复设备的规定、技术性能和精度。

4、在用特种设备实行安全技术性能定期检验保养、维修制度。

使用单位必须按期向所在地的监督检验机构申请定期检验,及时更换安全检验合格标志中的有关内容。安全检验合格标志超过有效期的特种设备不得使用。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在用特种设备应当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作出记录。当检查日常维护保养时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及时处理。同时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检验、检修,并作出记录。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未经定期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发生异常情况,使用单位应当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调入使用。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特种设备进行安装、维修保养和改造时,必须请有相应资质证书的单位来完成。竣工后,安装、维修保养、改造的施工单位应当在验收后30日内装有关技术资料移交使用单位。使用单位应当保存该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档案。特种设备的安装、改造、重大维修过程,必须经过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检验;未经监督检验合格的不得出厂或交付使用。

六、设备报废制度

标准或技术规程中有寿命要求的特种设备或零件,应当按照相应的要求予以报废处理,特种设备进行报废处理后,使用单位应向负责该特种设备注册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有关气象电子设备的维修技术分析 篇3

关键词:气象观测;电子设备;维修技术

近年来,我国气象部门地面观测站的数量急速增加,截止目前,已初步建成了2424套由国家基准气候观测站、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和国家一般气象观测站组成的国家级地面自动观测站网和由40000余套中小尺度自动气象观测站构成的观测要素较为齐全、站点数量庞大的地面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网,而且伴随气象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已经或正在陆续开展自动土壤水分、风能、太阳能、农业气象、交通和旅游气象以及海洋等专业和专项自动化观测系统建设。如何确保如此庞大观测系统的保障工作,一直是困扰气象观测技术装备保障业务管理部门的一大难题,只有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才能达到快速保障的目的。

一、气象电子设备维修的现状

目前,气象电子设备维修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经过系统培训、技术过硬的电子设备维修人员,设备出现故障以后往往只能简单的进行维修。除此之外还通过以下三方面的途径来进行故障设备的维修:委托生产厂家;请求上级气象部门的设备维修保障人员;利用社会维修力量。这几种途径费用高昂,排障时间长,都难以满足业务运行的需要。虽然目前投入使用的气象设备电气部分出现故障后,多数是能进行维修的。因为各种设备使用的元器件以及各种型号的集成电路大多数还是一般家电上常用的,容易买到,至于一些不太常用的元件,可以在网上购买。一般家电的维修方法同样适用于气象电子设备的维修;有些元器件损坏,甚至直观检查就能看出来。根据笔者多年的维修经验,电子设备的故障中,比较简单的小故障出现率占到总故障的60%以上,为此而更换整块板将造成极大的浪费。从目前基层气象台站人员的学历结构来看,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已占多数,而年轻一代的更是基本上都具有本科学历,通过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维修经验的积累,他们完全有能力开展电子设备维修。

二、气象电子设备的维修技术

(一)电压电流测量技术

电压检测法是气象电子设备检测中常用的检测方法。首先需要分析并熟练掌握电路的工作原理,然后对有故障的电路进行关键点测量,通过测量晶体管各极、集成电路的动态工作电压及动态工作电压及工作电流,然后对测量数据进行判断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故障位置的确定。如放大电路中无信号通过时和有信号通过处于放大工作状态时的动态工作电压有显著的区别。通过分析电压的变化就可判断是否有故障发生。电流检测法较为适用短路及开路电路。可以用来判断电源输出电路及负载是否运行正常。通过观察设备中保险管熔断后的颜色和断裂的程度,然后判断短路电流大小及发生故障位置。也可以通过间接测量电流法,进行故障电流通过电阻两端的压降测量,然后计算电流值,通过分析判断出故障性质及故障原因。

(二)绘图法检测法

维修中,经常遇到面对故障设备、电子产品,既不熟悉又无电路原理图纸。既不清楚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又不知道某个故障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无法着手检测维修。绘图法能解决这种疑难。绘图法是把故障部位或怀疑的故障部位的元器件实物画出来。具体方法是,用灯光照射电路板的反面,从有元件的正面或反面观察元件位置及线路板铜箔连接走向和元件的焊点。逐个将元件连接画出,然后,根据实物连线图,恢复画出标准电路原理图。画图范围以是否满足分析故障的需要为准。多年来,作者采用这种方法,解决了进口监视器、大型UPS、卫星接收机、火灾报警设备、发射机及各种彩电等疑难故障,效果极佳。

(三)阻值检测技术

在对不加电设备的故障检测时常常采用阻值检测法。当被检修设备或电路没有相应的电路图及资料,或者连线交错复杂时,采用阻值检测法能够很快的找到故障位置,检测工具常采用万用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将万用表调整为合适的阻值,然后将正常设备电路中的各个插件引脚、电缆的端点以及关键测试点的直流阻值进行测量后,将测试结果记录下了。但设备发生线路故障时,可以对可能发生故障部位进行阻值测量,然后与原始测量值进行比较分析,对于一些特定故障,能够很快发现阻值对比差异,然后确定故障发生未知。在进行阻值测量时,需要选用不同的电阻档,并不断变换正负表笔进行反复测量,另一方面还要将被测元件两端并联的电阻、电感等元器件对所测电阻的影响考虑进来。阻值检测技术能够快速检测某些在线元件短路及断路故障。

(四)分隔和替换技术

分割法常常用于电路比较复杂、电路中元器件比较多且不易找到故障位置时,将故障范围人为地划分成几个部分,或者采用切断部分电路的方法。在进行电路分隔时,可以依照电路功能进行分隔,也可以依照电路结构进行分隔,或者在可能发生故障部位进行分隔,以便进一步缩小故障范围。替换技术就是在可能发生故障部位进行替换同型号的元件处理,如果能够正常运行,则是该元件出现故障。这种方法简单快捷。但是同型号的元件之间也可能会存在参数差异,可能造成测量数据误差。因此可以在特殊情况下进行功能性替换,如用外加电源代替原电路的电源,若怀疑电源负载或者功率放大器负载出现故障使,可以采用功率相近的灯泡、或者电阻等代替原负载,便于快速查找故障发生部位及故障产生原因。

三、结束语

多年的经验证明,维修之前应详细询问知情者,仔细观察电路有无损坏痕迹等现象,触摸关键元件有无异常冷热变化等十分必要。经过对诸多异常现象的分析,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再决定采取那种方法,从哪里着手检修,这样会收到判断故障准确、排除故障快速的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晓婷.气象防雷技术未来发展前景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

提高煤矿机械设备维修性设计的研究 篇4

煤矿机械设备, 尤其井下机械设备, 由于作业环境恶劣, 作业时间长, 设备故障相对比较频繁。因维修空间的限制和维修时间的要求, 有很多设备、部件的更换、修理都需要把修理件和工具从井下运到地面。这样不但增加了维修难度, 还影响了生产。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 采用较少的维修资源, 方便快速地恢复煤矿机械的原有功能, 是煤矿机电管理部门和使用单位所期望和一直以来探讨的问题。除了提高生产和维修单位的各项管理措施外, 使用单位更希望从设备的设计、制造上采取相应的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 本文从设计上探讨了提高设备维修性的新途径。

2、方案设计

现代设计的机械设备, 不仅要求功能适合生产需要, 而且也要安装、使用、维修方便, 唯如此才能提高整台设备的综合效率。在产品论证、方案设计时, 设计者要有现代设计意识, 采用并行工程原理, 考虑到从产品设计到投入使用过程中的整个寿命周期中所有的因素, 包括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使用、维修等阶段。因此, 设计者在产品设计建模时, 就应当考虑到产品安装、拆卸及修理的结构工艺性, 整台设备不能有不可到达的死角, 所有部件应尽量采用快速解脱装置, 以便拆装。

3、可达性设计

可达性就是在进行设备维修、更换时, 能够方便地接近维修部位和进行维修作业, 是一种设计与装配合理协调的特性。良好的可达性, 能减少维修牵连和差错, 使维修作业方便舒适。可达性分为:

(1) 安装场所的可达性

设备维修拆装时, 安装场所为全部维修提供一种舒适的操作空间。维修人员以某种方便的姿势维修, 在长、宽、高三个方向所需的尺寸构成了必要的维修空间, 设计时, 应参照有关标准, 满足维修时对必要维修空间的要求。

(2) 设备外部的可达性

在设备的外壳上, 设计维修时需要各种窗口, 窗口部位的设计采用可拆盖式、扇门式、抽出式, 以及卡锁式的快速开启盖板等样式, 以代替螺钉或其他紧固件固定盖板, 窗口部位的尺寸设计应满足取出部件和使用工具的所需的最小尺寸。

(3) 内部的可达性

内部的部件应该容易被看见和接近, 从维修设计出发, 设备内部部件的配置和空间的留出, 应考虑:大而重的部件, 设计放置要适合, 以便将来拆换时不至损坏其他部件;应将维修频率高的部件布置在最易通达的位置;应满足在拆装部件时, 可伸入手和工具的空间;维修部件应在视线可及处, 便于目视检查;部件的配置应使维修时能避开高温或高压的危害。

4、模件化设计

模件是指能从机电设备中单独分离出来的结构整体, 如从采煤机中分离出来的压力油泵及马达, 电子设备的模块、机座等。模件化设计的优点: (1) 维修作业不再停留在某单个元件上, 而是修、换高一级的单元上, 改变了现场边拆边修的传统修理方式, 变原位拆修为原位更换, 可显著缩短维修时间; (2) 工具简单, 技术要求不高, 这有利于调动设备操作者进行自主维修; (3) 更换下来的模件有些可送回机修车间, 修复备用。为了便于现场快速维修作业, 在设计上就应对需要经常更换的模件的尺寸和重量予以考虑, 从人机工程学的观点出发, 设计时应考虑维修工人的手的大小, 以便能用手抓牢模件。维修工抓取模件的最大重量与提升高度呈递减函数关系。当模件的重量超过一个人的提重能力时, 就应设置起重环或其他的起重装置。

5、故障检测性设计

现代大型成套设备 (如综采机械) 一般是机、电、液的综合体。故障模式较复杂, 现场一般寻找诊断故障部位的时间较长, 有时将严重影响到生产进程。对此, 在现代的机电设备设计时, 要予以重视, 可采取以下设计措施:

(1) 对中小型重要设备, 可按照寻找故障的逻辑要求, 设置必要的检测点; (2) 对大型重要设备, 设置故障自动诊断装置或软件包, 以便及时确定故障位置, 并逐步实现可诊断化:

(3) 对连续运行的设备, 在设计时, 要预留一些开口, 以便使用单位 (煤矿) 将来用铁谱和光谱技术进行分析检测, 及时做出故障预报, 提高维修工作的准确性。

6、易识别性设计

易识别性就是使要维修的零部件易识别, 这在井下照明条件较差的煤矿机械的快速维修中, 也很有意义。为了让维修工快速识别要更换的零部件、所使用的工具、配件、测试仪器等, 应在设计时就对此作出记号, 可用不同的颜色、符号、标志牌等以示区别。其要求是: (1) 同一种类型的设备应有统一的标记形式; (2) 标记要在醒目位置, 让人容易看见识别, 在特殊时, 可采用荧光标记; (3) 要求标记能抗腐蚀和耐用。

7、冗余性设计

为了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降低故障率, 在设计时, 对关键的部件或分系统, 可采取额外附加部件或采取其他手段。其优点在于设备的一部分发生故障时, 整个系统仍能正常工作, 改变传统的一个部件损坏就需全部停机修理的弊端。冗余性设计有以下三种形式:

(1) 工作储备设计, 对某一关键部件, 采用两个以上与其相同的单元, 共同完成某一功能的设计, 并联、并串联、串并联等就是其常见的形式。如煤矿机械有些液压系统 (如进口采煤机) 就采用两个阀同时工作。

(2) 表决储备设计n个相同的单元中, 只要有k个以上的单元不发生故障, 系统就能正常工作, 又称“n中取k”储备设计。如某集中润滑油装置, 要求在三台泵中至少要有两台能正常工作, 才能保证润滑油足够的压力和流量, 这就属于“三中取二”的表决储备系统。

(3) 非工作储备设计, 当设备的一个单元 (或分系统) 发生故障时, 另一个未工作的单元 (或分系统) 通过故障检测装置及转换装置进入工作状态的设计。这样设计的优点是系统的可靠性高, 缺点是增加了转换装置, 若采用手动转换, 可能会造成短暂的停机损失;若采用自动转换装置, 则会增加设备的制造成本, 因此采用这种设计时, 要在设备的高性能与其生产成本之间求得平衡。如煤矿主排水泵采用三套装置 (一套运行、一套维修、一套备用) 的非工作储备系统。

8、结语

除了上述的设计对策外, 在现代煤矿机械设计中, 还应尽量采用标准件, 使用标准的维修工具, 采用安全性设计等措施。良好的维修性是机电设备综合性能的一个重要方面, 也是使用单位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由于维修性设计开展时间较短, 有许多措施仍在研究探讨中。

摘要:煤矿机械设备, 尤其井下机械设备, 由于作业环境恶劣, 作业时间长, 设备故障相对比较频繁。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 采用较少的维修资源, 方便快速地恢复煤矿机械的原有功能, 是煤矿机电管理部门和使用单位所期望和一直以来探讨的问题。本文从机械设备的方案设计、维修可达性设计、模件化设计、故障检测性设计、易识别性设计、冗余性设计等几个方面对煤矿使用机械设备的维修性设计进行了研究。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电子简历 篇5

个人信息

yjbys

性 别: 男

民 族: 汉族 年 龄: 27

婚姻状况: 已婚 专业名称: 机电设备维修

主修专业: 技工类 政治面貌: 团员

毕业院校: 厦门华侨工程技术学院 毕业时间: 3 月

最高学历: 大专 电脑水平: 精通

工作经验: 四年以上 身 高: 170 cm 体重:63公斤

现所在地: 永定县 户 籍: 永定县

求职意向

期望从事职业: 设备维修 期望薪水: 4000-5000

期望工作地区: 永定县 期望工作性质: 全职

最快到岗时间: 随时到岗 需提供住房: 不需要

教育/培训

教育背景:

学校名称: 厦门工程技术学院 ( 年9月 - 203月 )

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方案的设计 篇6

医疗设备是既含有电子学、化学、光学又含有计算机等技术的高科技产品。医院在开展医疗业务中越来越离不开医疗设备的有力支持。各医院不断地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给设备科的维护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1]。而医疗设备维修工作是临床第一线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是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医院对数字化管理的模式越来越重视,医院管理信息(HMIS)、临床信息(CIS)、医学影像(PACS)等系统的开发日趋完善。然而目前各医院普遍存在“重医轻工”、“重购轻修”的现象,对医疗设备维修的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医院现有的局域网系统网络架构开发设计了医疗设备维修信息化网络管理方案,大大提高了维修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以医院现有的局域网系统网络框架,在设备科建立服务器,各科室护士工作台设立各浏览器,数据库使用SQL server 2000,Web使用IIS 5.1,应用软件主要是Excel等。

1 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方案的总体设计

1.1 方案的设计

1.1.1 对方案设计性能的要求

该方案要求以医院已建立的局域网为依托,各设备使用科室与设备科建立B/S模式框架。设备要24 h不间断地运行,并能在短时间内显示,因此设计界面必须方便易懂,使护士或维修人员能够在快捷的界面下操作。该系统必须使用备份资料,以保证在发生意外停电等故障时可以重新恢复数据库、服务器等主要系统[2]。另外,设备科的主机需安装报警装置,并建立故障报警排队系统。

1.1.2 对方案主要功能的分析

对故障报修主要实现的功能有:各科室与设备科通过网络建立故障提示系统,设备科安装故障报警排队系统;科室输入设备型号、故障代码等信息后发出信息,设备科接收信息进行按序处理。

该故障查询方案需要完成的主要功能有:(1)设备类别信息的输入,包括设备类别、名称、型号、购买日期;设备类别各信息的修改。(2)设备故障信息的输入,包括设备类别、型号、故障代码。(3)设备故障信息的查询;设备故障信息的修改;设备故障信息的删除。(4)设备故障信息的调出,运用Excel对象进行数据的调出操作。(5)设备特殊故障信息的输入,包括不在常见故障范畴的信息输入;设备特殊故障信息的修改;设备特殊故障信息的导出,运用Excel对象进行数据的导出操作。(6)数据表的管理,运用Excel对象进行数据库的导入、导出操作。

1.1.3 方案的建立

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在各科室与设备科建立BS模式的平台,通过该平台实现报修信息及设备故障信息的传送。维修工作人员及厂家提供的一些故障排除信息通过建立数据库输入该管理平台,待某设备故障信息从护士站发来后只需输入该故障代码即可实现调出并可分析常见的排除故障信息,使维修人员及时掌握一手维修资料。

1.1.4 建立后的优势

该模块的建立可以使维修人员很快通过网络平台掌握故障报修信息、故障代码,并迅速调出排除该类故障的常见方法,一手的维修资料给该类故障的迅速排除提供了捷径,同时有效地避免了因临床科室与设备科在维修工作中的矛盾。对于一些疑难的故障排除方法要建立一个特殊档案,可以给维修队伍的新成员提供参考,也给今后的维修提供了方便。这样大大缩短了维修人员的维修时间,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提高了社会效益。

1.2 设备维修响应基本流程

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

1.3 建立设备定期保养提示模块

1.3.1 建立前存在的问题

由于各科室对设备的使用率较高,且疏于设备的定期保养,往往会使一些医疗设备故障频发,造成某些贵重医疗设备过早报废。以一台金宝AK95血透机为例,该机于2002年购买,按照厂家的规定,血透机应每月进行常规的滤网清洗及机器内部的除尘,机器每工作5 000 h必须进行设备的电导度、超滤及温度等值的校准。然而,由于血透室对血透机的使用率非常高,缺乏对设备的定期维护与保养,该机在工作2 a后各类故障频发,配件更换率相当高,维修费用逐年增加。按去年该机的配件更换费用统计,该费用已是购机价的一半。按照常规,一台血透机的使用寿命在6 a以上,但该机使用不到5 a就已报损。鉴于此,建立一个各科室医疗设备的定期保养提示窗口能有效地提醒设备的定期保养时间,从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1.3.2 具体分类

对各科室使用的医疗设备按设备名、型号、产品系列号、生产国、购买时间分类编号,主要可归纳为:

(1)影像设备:产品名、型号、产品系列号、生产国、购买时间;

(2)血透设备:产品名、型号、产品系列号、生产国、购买时间;

(3)手术设备:产品名、型号、产品系列号、生产国、购买时间;

(4)监护设备:产品名、型号、产品系列号、生产国、购买时间;

(5)检验设备:产品名、型号、产品系列号、生产国、购买时间。

按每台设备厂家所提供的保养周期及质控部门的要求设置保养时间,主要步骤见表1。

1.3.3 建立后的优势

该方案的建立可以对各科室主要的医疗设备进行编号存档,并通过VB设计每台设备定期保养的时间,提早一天提示。维修人员填写维修保养申请给使用科室,通知该机的保养日期,保养后填写保养记录[3,4]。这样可以使维修人员定期掌握每台设备的使用情况,一可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二可对每台设备的使用状况有一个定期的记录,给临床工作提供了有效保障,也减轻了维修人员的工作压力。

1.4 设备故障率统计模块

1.4.1 建立前存在的问题

设备维修人员在工作中通常以排除各类设备的故障为主要任务,缺乏对每次发生故障的记录意识。其实对每台设备建立一个维修故障档案并罗列同类设备的故障率统计能使维修人员对该类设备的质量有一个系统的分析,同时该档案能给设备采购部门在招标时提供有效的依据。

1.4.2 具体分类与基本流程

给使用的医疗设备按不同产品、使用时间、更换配件、配件费用分类,具体如下:

(1)影像设备:产品名、型号、产品系列号、使用时间、更换配件名称、配件费用;

(2)血透设备:产品名、型号、产品系列号、使用时间、更换配件名称、配件费用;

(3)手术设备:产品名、型号、产品系列号、使用时间、更换配件名称、配件费用;

(4)监护设备:产品名、型号、产品系列号、使用时间、更换配件名称、配件费用;

(5)检验设备:产品名、型号、产品系列号、使用时间、更换配件名称、配件费用。

基本流程如图2所示。

1.4.3 建立后的优势

为每台医疗设备建立故障率及配件更换频率的统计,可以给维修人员在维修各类医疗设备时提供一定的维修思路。通过建立每台设备更换配件费用的统计档案,能够明确各临床科室每年维修费用的支出。这样也可以对每台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及质量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为医疗设备采购部门在下次购买同类设备时提供设备维修率及维修费用方面的依据。

2 各模块的数据库建立

2.1 维修故障查询数据库的简要设计

该模块的主要实体有:设备名称、设备型号、常见的故障代码、提供解决故障的方法、特殊故障归类。故障代码查询见表2。

查询界面的主要功能有:在某医疗设备出现故障时,可以通过输入故障信息实现对该类设备故障排除信息的调出,并提供排除该类故障的总体思路。该功能的实现可以使维修人员在碰到各类医疗设备故障时不会觉得无从下手,而且不会因忙于查询书面资料而浪费大量的维修时间,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医患矛盾。同时对该系统中未出现的故障排除方法可以建立特殊故障数据库,这样可以大大积累维修经验,为新来的维修人员在排除同类故障时提供借鉴。

2.2 设备定期保养数据库的简要设计

按保养周期分类将各类设备设置定期保养时间,主要分每周、每月、每季度、每年,并按照设定的时间设置提示界面,根据每次提示可以安排人员进行现场保养。保养周期表见表3。

该功能的实现可以提醒各医疗设备使用率极高的科室对该类设备定期保养,这样既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转,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又大大降低了科室在设备维修方面的费用支出。

2.3 建立各设备故障率统计档案

将各类设备按设备名称、设备型号、购买日期归类,以使用时间为界限,调出同类设备不同厂家的维修故障率,罗列出使用1、3、5 a每台设备的故障频率和维修费用支出。

使用Excel比较列出故障率最高和最低的设备,然后打印出来交设备采购部门备案,作为今后采购同类设备的依据。故障率见表4。

该功能的实现可以使设备维修人员在各类医疗设备的维修率方面有一个系统的统计表,可以通过该方案统计每年的维修工作量及维修费用;同时该方案的实现可以使设备采购部门在采购同类设备时从维修率、维修费用等方面有一个比较,防止采购的盲从性。

3 结语

随着现今许多医院都在从各医疗领域逐步实现医院数字化的管理,数字化医院的管理模式逐步完善。我院自2003年实现了设备采购及管理数字化,然而对医疗设备维修方面的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许多设备因缺少定期的保养而缩短了使用寿命,还有的设备故障率频发,一两年内的维修费用以万计算,但因缺乏统计依据依旧购买该类产品。据了解,出现这种情况的医院不在少数。针对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立足于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少维修工作量、降低设备维修费用等几点设计了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信息管理方案,给医院在该领域的数字化管理提供了参考。

该方案主要针对在实际工作中所碰到的问题设计了医疗设备维修故障查询、医疗设备定期保养提示以及医疗设备故障率统计等3个方面的方案。对医疗设备维修故障查询的方案设计能够实现医疗设备维修资料的系统整理以及迅速查询,提高了维修人员的维修效率,避免了使用科室与设备科、医院与患者之间的矛盾。通过对医疗设备维护保养定期提示方案的设计,实现了对每台医疗设备定期地保养,避免因科室对设备的使用率高而忽视对设备的定期保养,从而保证设备顺利的运转,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建立医疗设备故障率统计的档案能够实现每台设备的配件更换频率以及故障率的统计,这样既可统计医院每年的配件费用支出,又可为今后该类设备的采购提供有力的依据。

然而,要真正建立该系统并投入到医院使用存在的困难有:(1)设备科必须安排专人进行故障信息的收集与处理。(2)临床使用人员缺乏维修专业知识,设备在出现故障时,无法通过平台详细描述故障的实际情况。(3)各科室与设备部门必须有完善的网络系统,投资经费较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不断完善,一套全新的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信息管理系统将出现在各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中。

摘要:目的:通过建立医院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方案,实现医疗设备故障查询、定期维修保养提示以及故障率统计等功能。方法:利用医院现有的局域网框架并使用SQL server 2000数据库、Excel等软件对各科室使用设备连接及故障进行统计。结果:实现了医疗设备故障的查询、故障率的统计及定期维护保养的提醒等功能。结论:该方案的实现,缩短了维修人员排除故障的时间,降低了设备的故障率,对采购部门采购同类设备提供了依据,缓解了医工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医疗设备,维修,信息管理

参考文献

[1]孟晓东.医院设备信息管理系统中维修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08(7):81-82.

[2]王徐冬,杨希武.我国HIS的发展及未来趋势[J].医疗卫生装备,2008,29(2):39-41.

[3]郎朗,种银保.医疗设备预防性维修工作流程设计[J].医疗卫生装备,2008,29(2):71-73.

维修性设计电子设备 篇7

本文教师长期从事冶金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的“机械设备维修”课程的教学工作,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有教深入的了解,以本文谈谈此课程学习情境设计的初步设想,借以抛砖引玉,以促进高职示范性院校建设和课程开发工作深入开展。

二、学习情境设计的步骤和过程

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基本流程我院教师都已经初步了解,其中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李学锋老师提出的“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开发高职课程的‘3343'模式”被普遍接受。“3343”课程开发模式是以市场需求为逻辑起点,以职业岗位群的职责———任务———工作流程的分析为依据,以校企专家合作开发为关键,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实现工学结合,实现课程开发教学设计的创新。

我们在课程学习情境设计中严格遵照“3343”课程开发模式,开发的步骤和过程如下:

(一)学习情境设计经历的三个阶段

1)市场调研阶段。河北省是冶金大省,冶金设备类专业就是为冶金企业一线培养懂设备,会维护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我们走访了多家大型钢铁企业,最终明确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的设备维护类工作岗位。

2)确定培养模式阶段。

3)课程开发阶段。课程开发是整个模式的核心部分,这是落实就业导向的实质性改革阶段。要解决课程设置的原则、课程载体的选择、课程内容的重构、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情境的创新、课程的实施等问题。在表1中,冶金工艺流程分为烧结、炼铁、炼钢、轧钢四个主要部分。选取每个流程中最常用的设备作为设备维护的载体,分别选取了烧结机、高炉、连铸机、轧机以和天车。

(二)三个步骤

是指要经过开发专业技术课程、调整公共课 (公共基础课、拓展课、选修课、第二课堂等) 、系统构建质量保障体系三个步骤。

(三)四个环节

这四个环节包括:由钢铁企业专家运用头脑风暴法研讨专业岗位工作分析表、学校专家分析开发行动领域及职业行动领域、行业、企业专家研讨确认职业行动领域、决策计划论证得到工学结合、能力本位课程体系。

(四)三个转换

课程开发的“三个转换”是具体操作的技术,是把开发的理念转化为课程的攻坚战。

第一个转换是从工作任务到行动领域的转换。运用“能力递减法”,按照从高端复杂的典型工作任务到低端简单的典型工作任务的顺序,进行任务分析,并依据技术复杂程度和知识难易程度,逆向归纳形成由复杂到简单的三个层次的典型工作任务。

第二个转换是从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到学习领域的转换。运用“能力递增法”。按照从低端简单的典型工作任务到高端复杂的典型工作任务的顺序,顺向分析对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教学论加工,形成完整的学习领域描述。

上Á表中的学习情境8就是《机械设备维修》课程。“机械设备维修”符合学习领域的命名方法规则(工作对象+动作+补充或扩展(必要时))。

第三个转换是从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的转换。运用“能力分担法”,划分学习领域的内容,构成学习领域框架内的“小型”主题学习单元———学习情境。学习情境是泛指一切作用于学习主体,并能引起学生一定情感、兴趣的客观环境。学习情境设计的目的是要通过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尽可能吻合的真实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当前的学习主题上来。

学习情境以完成工作中的某一任务为基本单位,以行动导向为教学的出发点,是课程设计的二级培养目标,分担一级目标中的能力。然后依此进行教学设计,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价六个步骤予以实施。“能力分担法”实现知识的重构,体现了学习的均衡性、完整性和系统性。遵循以上原则,对学习领域进行“能力分担法”分解,见表2(其中XXXX设备应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确定)。

从上边的理论可以看出实际上学习情境设计是在3343的最后一个3的最后一步, 学习情境设计的结束就标志着课程开发基本工作的完成。Á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篇8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医疗设备被应用到医院检查、治疗中以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例, 该医院拥有各类设备7000多台, 分散在各临床科室, 管理起来有一定难度。作为院级领导则希望能及时地、详细地了解全院设备的使用情况和效益情况, 为医院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的环节购买新的设备。而在购买同类产品时, 应尽量选择使用率高、售后服务好、维修成本低的产品。作为科主任则希望能及时了解科室设备的使用率以及维修进度、维修费用等情况。作为工程人员则希望及时了解设备的维修史以及设备厂家的联系方式, 以便选择最有效、迅速、低成本的维修方式。针对上述情况, 我院设计出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 它主要用于记录设备的维修史, 厂家相关信息, 配件价格等信息, 同时还具有设备效益分析、设备统计查询等功能。

2网络逻辑结构图

管理系统通过服务器将数据传输到各临床科室 (见图1) 。

3 系统的设计

3.1 设备档案的建立

3.1.1 设备基本信息

设备基本信息包括:设备标识号 (唯一的) 、设备代码 (按设备种类来编号) 、设备别号 (有些设备会编有号码, 如ICU TE-112输液泵 (1) 等) 、设备机身号、所属科室、入库日期、规格等信息, 这些信息与设备仓库系统是相连接的, (如图2) 。

根据设备标识号的唯一性, 点击标识号, 就能显示出相应设备的详细内容, (如图3) 。

工程人员在维修过程中遇到较难处理的故障需要咨询设备厂家时, 只需点击生产厂家后的查看按钮就会弹出相应厂家的联系方式, 这样即能够及时地与厂家工程师沟通, 同时也缩短了维修时间。

3.1.2 设备维修信息

设备的维修信息包括单据号 (唯一的) 、单据日期 (报障时间) 、制单人 (报障人) 、维修人员、报障科室、设备编码、设备名称、设备标识号、完成时间等信息 (图4、图5) 。临床科室和维修工程人员通过查询功能, 就能及时地了解到每台设备的维修进度, 维修费用等信息。如出现反复维修的, 根据实际来决定是否对设备进行报废处理。对使用年限效长, 而且没有维修价值的设备, 就会进行报废处理。对于一些新购买的医疗设备, 在保修期内频繁出现故障的, 我们就会与厂家商议, 从而得出最佳方案来解决临床科室的需求。

3.2 操作过程

临床科室只要在系统上填写一份科室报障单, 设备科就会收到提示信息, 并第一时间安排工程人员到现场维修, 大大缩短到场处理的时间。与此同时, 对于能够现场修好的故障设备, 工程人员就会直接确认维修单, 不能现场处理的, 就会将设备送到设备科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并根据设备的故障情况来选择最有效、迅速、低成本的维修方式, 如送外维修还是院内维修。完成后工程人员就可以补充更为详细的维修信息, 如完成时间、维修措施、维修配件、维修效果等。以往没有信息提示功能, 所以设备科不能及时地安排人员到报障科室, 增加了维修时间不说, 还容易造成临床科室与设备科之间的误解。

3.3 系统功能

一套功能完善的医疗设备管理系统按功能分应该包括院级领导端、临床科室端、设备科端几个部分 (如图6) 。

院级领导客户端:

通过远程查询, 院级领导能够及时地、详细地了解全院设备的使用情况和效益情况, 为医院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的环节购买新的设备, 同时还可以督促科室高效实用设备。

临床科室客户端:

通过远程查询, 科主任能够及时了解科室医疗设备的使用率、维修进度、维修费用等情况。并能根据维修情况及时地与工程技术人员沟通, 调整设备使用方案。

设备科客户端:

(1) 提示功能

工程技术人员登录后, 系统就会自动弹出提示框, 显示未处理和未完成的信息, 对工程技术人员来说具有监督作用。

(2) 记录设备维修信息, 包括:设备名称 (按标识号来选) 、完成时间、维修费用、报障详细内容等。标识号是设备在系统中唯一标识。可以通过标识号和设备名称查询该设备维修的情况。

(3) 工作量统计

该系统还可以对工程人员进行工作量的统计, 只要选择某一时间段和工程人员的姓名, 就会统计出该人员的工作量, 如维修的总数, 未完成的、已完成的数量等。按打印按钮, 系统自动生成一份EXCEL表, 这为工程人员写工作总结时提供更全面的原始资料。

4 结论

随着医院信息化的普及, 临床科室将越来越多的利用网络处理日常工作, 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将在医院信息系统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系统也有许多功能有待完善。

(1) 增加医疗设备检定报警提示。

许多设备到了一定时间就要进行维护和保养, 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预防性维护。预防性维护是周期性地对设备进行一系列科学的维护工作, 以确保设备安全地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减少故障次数, 减少维修工作量。所以我们应当对医疗设备进行一系列的预防性维护, 包括:外观检查、清洁保养、更换易损件、功能检查、性能测试校准等。事后做好维护与保养记录, 这对我们今后工作的计划和改进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增加这一提示功能, 将以便于进行更有针对性的预防性维护和保养。

(2) 增加售后服务记录参数横向比较系统。

同种类型的设备, 不同厂家的维修质量、维修价格、维修时间等参数均有区别, 增加参数横向比较系统, 将使各厂家的售后服务一目了然, 方便医院选择更好的医疗产品。

(3) 确定不同使用者的权限。

系统面对不同的人员, 它的功能也不一样。作为院级领导则更加在意设备的使用率和效益, 不会太在意工程技术人员所关心的维修信息, 因此系统该对不同使用者设置不同的权限和界面, 保证系统操作起来更加简单、更人性化。

摘要:目的:建立一个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网络系统, 集中管理医院设备的档案, 并帮助工程人员实现远程查询、信息录入等功能;方法:设备科建立设备档案后, 信息就会放在计算机中心的服务器里, 临床科室可以通过系统了解本科室的设备使用、维修等情况, 工程技术人员则利用系统及时与临床科室进行沟通。结果:系统使用后, 医院设备使用率明显提高, 设备的维修时间大幅缩短。同时医院也更加及时、详细地了解了各种设备的使用情况, 为医院再次购买设备提供更为有效的依据。结论:该系统可视为医院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份。

维修性设计电子设备 篇9

关键词:设备信息管理,维修数据统计,医疗设备信息系统

0 前言

每个医院器材科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日常维修。这项工作中不仅包含了维修和采购,也涉及到了保修合同以及档案和库房的管理。因此我们需要更多更细的规章制度来监督维修工作走上正轨,更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软件来实现这项管理。

1 模块设计构想

医院设备科的工程师在平时的维修中不仅保障了设备的正常运转,也积累了很多维修数据。这些数据即能提高我们的维修经验,更重要的是给医院管理者提供了一份很详实的数据资料。如果将这些抽象的数据具体化、电子化,它将能更清楚地显示出设备的故障率和消耗率,给管理层提供第一手资料,以便及时停止一些影响医院声望和效益的过时技术,也给一些新技术的开展提供了数据参考。同时,它也体现出了每一个维修工程师的实际工作情况,给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个统计学的参考[1]。

为了便于辅助设备管理人员及时掌握设备信息、维修记录、效益等情况,采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做到快速查询和统计,从而实时了解设备的使用情况和故障发生率[2],从保证设备的引进、加强效益论证、促进新技术新业务开展和支持学科发展等方面为医院决策提供依据,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了系统模块。

2 模块的系统功能设计[4]

维修模块系统设置了多项子模块,每一个子模块都代表一个维修过程,其中设备器材维修统计中又包括了九项数据统计,能够比较全面地涵盖多个方面的统计工作(见图1)。

2.1 维修申请和验收

维修类型选择分为设备、耗材和档案外器材维修,由工程师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填写,这是各项维修统计指标的主要依据,所以一定要将故障现象和具体维修过程作详细阐述。

2.2 设备器材维修统计

维修是器材科最重要的工作之一,那么如何界定这项工作的好坏呢?相对于评价临床医学人员的工作指标来说,如何评价医学工程维修人员的工作水平、工作质量却是个新的课题。只有更加详细的指标和参数设置才能够完成这项任务。我们通过总结,将指标主要设定在维修数量、质量和经济效益上,还设立了维修设备修复率统计、维修人员维修数量和价值统计等十个统计指标。

2.2.1 设备、器材修复率统计

此项统计能反映全科在任一段时间内整体的维修工作情况。统计依据来源于该段时间内全院医疗设备的维修次数与验收次数的比值。该指标不涉及到具体设备和具体维修人员,只是让科室领导了解现阶段的工作状况,更好的宏观调控,布置下一阶段的工作。也可以作为科室年终总结的参考依据。

2.2.2 设备器材价值与维修费用比统计

此项统计能反映某工程师在某时间段内维修的设备器材总价值,总维修费用以及维修费用占总价值的百分比。它主要考查的是维修工程师的维修总量和支出经费情况。

2.2.3 进口、国产设备器材占维修数量和价值比统计

此项统计不但可以反映维修人员的维修水平,还能够反馈进口设备在科室中的使用情况,为医院在以后的仪器、设备购置提供了参考依据。

2.2.4 各科室维修设备器材和维修费用统计

通过对某科在某时间段内维修次数和维修费用等信息的统计,可以考查该科室设备的运转情况和经济效益情况。如果维修成本连续居高不下,就要查清是哪些设备造成的,对那些没有维修价的设备,就可以考虑淘汰报废;对那些始终运转不良的设备,在购置新设备时就可以考虑更换厂家或型号。这就给设备的淘汰与购置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数据。

2.2.5 维修人员维修数量和价值统计、设备器材平均维修工作日统计、维修人员维修修复率统计

这三项都是考查维修工程师的实际工作情况,用以平衡工程师所管辖的设备分配和各分组之间的维修力量配置,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益。

2.2.6 全院及科室消耗统计表、全院维修统计表

它是由全院临床科室维修费统计和全院非临床科室维修费统计组成的,用以反映全院及各科的设备维修支出情况,和其他相关参数一起考察经济效益。

2.3 保修合同

在大型设备维修中,由于有高额备件的存在和维修技术的垄断,我们可以采用购买保修的形式。这样既可以使设备在短时间内得以修复以保证运转,也可以降低高额备件损坏带来的经济损失。

2.4 外修记录

由于医疗设备的科技含量日益提高,设备生产厂商对技术封锁等诸多因素,必然出现部分医疗设备医院本身无法修理的情况,此时就需要送外修理。该项菜单考查的是维修工程师的维修技术如何,可以作为专业培训的参考;也考查了维修公司之间的价格对比,可以为降低维修经费提供参考。

2.5 维修材料出、入库及库存统计

这几项主要是为维修材料的管理提供方法。它既可以提高维修材料的管理水平,达到快速寻找的目的,也可以分享各维修组的维修材料,不致造成积压浪费。

3 结论

该系统的研制完全是根据我院的实际维修情况和管理需要设计的,操作简单实用,查询快捷,各项数据准确而全面。给我们的工作和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参考文献

[1]田蕾.医院设备管理系统的开发[J].医疗设备信息,2007,22(5):38-39.

[2]王政,黄殿忠,卫娜.医疗设备管理之探索[J].医疗设备信息,2007,28(12):58.

[3]汤黎明,于春华,蒋夕平《医院器材管理信息系统》软件.设计[J].医疗卫生装备,2007,28(11):36-37.

[4]姚新琴,计算机在医疗仪器维修管理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07(9):35.

[5]庄再兴.工程科网站建设实现[J].医疗卫生装备,2006(3):38-39.

维修性设计电子设备 篇10

1 需求分析

医疗设备维修与维护保养的管理模块主要完成对医疗设备维修与维护保养的信息管理, 其功能需求如下:

1.1 临床科室报修申请

临床科室登记报修申请信息[2], 必须包含具体的故障现象。设备工程技术人员可根据报修申请信息初步判断是需要送修, 还是上门维修, 补充维修意见后及时反馈给临床科室。

1.2 大型设备维修登记的管理

登记医疗设备的故障现象及维修和更换的配件, 若费用超过医院规定金额需提出书面申请, 并自动生成申请报表, 包含更换的配件信息及保修期限。还应具有故障归类功能, 便于故障统计。

1.3 大型设备维护与维护保养计划

对每一台设备根据不同类别设定相应级别的维护保养周期[3], 生成定期巡检和定期维护保养计划报表[4]。维修人员根据设备维护保养计划执行维护保养并登记保养的具体信息, 如果因特殊情况没有对设备进行保养, 应在此界面有报警符号提醒。

2 模块设计与实现

2.1 模块架构

采用的软件架构模型为C/S (Client/Server) 与B/S (Browse/Server) 相结合方式, 设备管理模块采用B/S架构, 临床科室部分采用C/S架构。

2.2 数据库

医疗设备维修与维护保养的管理模块开发是在原有医疗设备管理模块和HIS的基础上进行的二次开发, 要与原有的资源共享[5,6]。开发分为2 部分:① 设备维修与维护保养的管理模块;② 设备故障报修管理模块。2 个模块与数据库的相连均采用动态连接。

2.3 软件基本流程

设备维修与保养维护基本流程, 见图1。

2.4 功能实现

根据HIS的设备字典编码要求, 建立维修与维护保养病区子模块中的设备编码要与设备管理模块中的设备编码相关联;在设备管理模块基本信息字典中增加设备系列号, 并与维修、保养记录表单建立关联[7,8]。设备管理部门与HIS实现关联方式, 见图2。

具体操作由4 个模块完成。其中设备管理模块, 由设备科操作, 完成登记设备的各种基本信息、维修信息和设备基本配置, 见图3 ;临床科室病区管理模块、医技区管理模块、手术区设备管理模块, 这3 个模块中的管理功能是相同的, 主要增加了报修功能, 见图4。

3 结语

医疗设备系统维修维护保养模块在Windows XP、Windows 2000 操作系统下均可稳定运行, 为医院医疗设备数字化管理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蒋忠伟, 方梅华.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方案的设计[J].医疗卫生装备, 2013, 34 (8) :40-42.

[2]蒋友好, 彭文, 蒋宁峰, 等.基于RIA技术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J].中国医疗设备, 2013, 28 (12) :53-56.

[3]陈绵康, 张进, 余世准, 等.基于HRP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3, 37 (1) :68-71.

[4]陈绵康, 张进, 余世准, 等.基于HRP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3, 37 (1) :68-71.

[5]朱俊林.基于.NET平台的医疗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应用[J].医疗装备, 2010, 23 (11) :20-21.

[6]吴坚宇.基于RIA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技术及其应用[J].电力信息化, 2009, 7 (5) :61-64.

[7]张晓虹.医疗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济南:山东大学, 2008.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维修性设计电子设备】相关文章:

维修性设计电子设备论文07-03

电子维修年终总结06-28

设备检维修总结04-24

电子维修员试题04-25

设备保养维修制度05-09

设备维修规程06-28

设备维修成本04-30

机电设备维修05-01

设备维护维修系统05-09

制冷设备维修05-13

上一篇:中国经济的微妙所在下一篇:金融“营改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