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

2024-06-03

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精选十篇)

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 篇1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1年6月-2012年5月来我院进行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治疗的3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30例患者中, 男19例, 女11例, 年龄58~87岁, 平均年龄65.7岁。其中由于摔伤造成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的有8例, 车祸造成损伤的有15例, 其他器械至伤的7例。患者中内收型病患有17例, 外展型有13例。30例患者经确诊症状均是闭合型肱骨粉碎性骨折。合并大节撕脱肱骨骨折的有8例, 合并腰椎压缩骨折的6例, 合并肩关节骨折的5例, 合并骨盆粉碎的3例, 合并小腿骨折的8例。所有病患在入院的第2~10天均接受了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手术救治。

1.2 治疗方法[2]

为达到治愈效果, 维持血液畅通的目的, 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病患均接受了有利于骨折复位的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救治系统, 具体方法为: (1) 麻醉师对病患进行臂丛麻醉或全身麻醉。 (2) 手术大夫对伤处施行Henry切口, 切口不宜过大, 刚刚显露骨折断端即可。 (3) 视线垂直朝向复位骨折, 同时用克氏针固定骨折部位。用X光机透视骨折复位到位后, 在肱骨大结下5mm处将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安放好。 (4) 在节间沟后10mm处安放钻头和导向设备, 然后拧入螺丝钉, 一定注意要垂直拧入且在骨折近端处沿螺纹孔的中心线进行。 (5) 先用普通螺钉将钢板贴近骨面, 再用锁定螺钉固定。 (6) 拧紧螺钉, 手术结束。如果肱骨头附近存有骨头碎块还要用松质骨螺钉进行必要的固定。手术后无需体位固定并于术后3d可以进行功能性康复训练。

1.3 疗效评价

术后3~5个月内根据患者体质恢复状况和随访情况, Ramsay评分对治疗效果做出评价。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手术后骨折愈合速度快, 患者运动能力恢复正常, 无其他后遗症状定为Ⅰ级;术后骨折愈合速度一般, 运动能力基本恢复, 属于Ⅱ级;术后6个月后扔未见愈合且行动能力受阻, 属于Ⅲ级。

2结果

30例患者当中术后骨折处均得到了较好的愈合, 且在5.5个月内均骨折部位活动能力良好。按Ramsay评价标准, 均达到了Ⅰ级和Ⅱ级效果。从术后的随访中了解到, 30例患者中并未出现骨折近端或远端张开或是分离的状况, 没有出现愈合畸形或手术严重感染的不良反应。证明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手术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疗效显著。

3讨论

3.1 老年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的特点

肱骨外科颈是肱骨干皮质骨与肱骨头交界的地方, 在解剖颈2~3cm处 (如图1) , 肱骨外科颈骨折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

老年人体质较弱, 一般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 这与肱骨外科颈骨折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有着重要的关系。老年患者的骨质非常脆, 骨皮质已经很薄, 再加上骨质疏松, 当遇到强外力碰撞时, 极易发生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直接影响到大小结节的完整。甚至有的患者受力较为严重的, 骨远折端都会穿过三角肌而导致骨折端的外上移位[3]。

3.2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法的优点及手术注意事项[4]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疗法较其他治疗方法有很多优势:首先是适合肱骨外科颈部的解剖结构和特点, 不阻碍关节的活动能力。其次是用骨科手术常用的锁定螺钉固定, 极大的缩短了术后愈合的恢复时间。手术中要注意保护好肱二头肌长头肌腱以及附近的静脉血管和腋神经绕骨头。手术中松质螺钉长度要以不能穿过肱骨头的软骨面为宜。如果骨折处有碎骨块, 要用松质螺钉固定, 注意大骨折块要选用不可吸收线缝合固定[5]。

3.3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法护理要点

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状况比较常见, 肱骨颈粉碎性骨折又常合并其他骨折病症, 进行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手术后一定要加强护理。在饮食上, 骨折初期要饮食清淡, 多吃水果和蔬菜;骨折中期要多吃营养丰富的食物, 如骨头汤、鸡蛋、动物肝脏等等;骨折后期要加强钙质的补充, 多吃含钙多的食物, 例如鱼、海带、虾皮等。饮食调养有助于骨痂的形成, 促进康复。此外, 还要定期进行康复训练, 术后近期, 可以进行“钟摆样运动”, 逐渐扩大活动范围;术后的3~6周可以进行肩关节的外展、前屈、后伸等运动[6];术后第7周以后要增强日常生活的锻炼、自我牵拉肩关节等肌力训练。只有这样术后护理, 才能让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手术达到最佳效果。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疗法对于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效果良好, 老年患者术后配合康复训练能达到最佳效果。

摘要:目的:对老年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的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效果及护理措施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5月来我院进行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治疗的3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病患均实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救治系统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结果:30例患者进行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手术后半年内骨折基本愈合, 骨质良好。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疗法对于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效果良好, 老年患者术后配合康复训练能达到最佳效果。

关键词: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手术

参考文献

[1]Hintermann B, Trouillier HH, Schafer E, et al.Rigid internalfixati-on of fractures of the proximal humerus in older patients (J) .J Bone Joint Surg (Br) , 2000, 82:1107-1111.

[2]苟三怀, 席淑华, 葛亮.老年骨折治疗与康复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23-42.

[3]林博文, 肖德明, 徐忠世.锁骨接骨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5, 7 (9) :823-825.

[4]赵强.肱骨颈骨折锁定钢板治疗 (J) .广西医学, 2011, (5) :6-10.

[5]孙海涛, 郑天.老年骨折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探究 (J) .广西医学, 2012, (8) :15-28.

肱骨外科颈骨折护理 篇2

一术前康复护理

1心理护理由于患者缺乏相关知识,对手术情况不了解而产生忧虑、恐惧。我们与患者交谈,并介绍手术的目的、方法、安全性,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让患者消除思想顾虑,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2介绍有关情况介绍功能锻炼的原则、作用和积极意义,以提高认识,取得合作。练习次数由少到多,主要根据患者身体的一般情况和体力而定。

二术后康复护理

1观察病情变化术后48 h密切观察肢端血液循环和感觉情况。如患肢的色泽、温度、肿胀程度及指端有无麻木等。保持引流管通畅,术后24 h引流量<50 ml可拔管,本组48 h内均可拔管。

2康复第一期(术后1~2周)(1)增加肌力锻炼,开始练习握拳伸指,以减轻水肿,锻炼强度以患者不感到疼痛及疲劳为宜;(2)做腕、肘关节的各种活动。护理人员用一手扶住上臂,一手辅助屈伸患侧腕关节、肘关节,以避免肘关节长时间处于屈曲位而发生僵硬畸形。肘关节以主动活动为主,但不能做强力的被动活动或推拿、按摩。以免造成骨化性肌炎[2]。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治疗的同时,要指导患者,用其健手辅助患侧肢体,或让家属协助。这一时期以静止性的肌肉收缩为主。其作用是在制动阶段能有效地保持肌力,改善肢体的血液循环,加速骨痂的形成。

3康复第二期(术后3~4周)开始练习肩部前屈后伸。护理人员站在患者的后面。一手按住肩部。一手扶住肘关节。先轻度活动。逐步增每次锻炼时各动作的次数加肩关节活动范围。

移位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治疗研讨 篇3

【关键词】肱骨外科颈骨折;闭合复位经皮穿针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349-01

肱骨外科颈骨折发生在肱骨干骺端、大结节与小结节基底部,是肱骨近端最常见的骨折类型,占肱骨近端骨折90%[1]。外科颈骨折有明显的两个高发年龄段:① 青少年时期,由于青少年骺板相对薄弱而活动能力又比较强,所以较易发生外科颈骨折,多为Salter-HarrisII型骺损伤;② 老年人,骨质疏松与老年人易发外科颈骨折有明显关系。由于移位的肱骨外科颈骨折不稳定,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争议很大。我科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共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29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科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共手术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29例,其中男21例,女8例,年龄32~78岁,平均年龄45岁,左侧18例,右侧11例。骨折类型按Neer骨折分类:I型骨折5例,Ⅱ型骨折l7例,Ⅲ型骨折7例。致伤原因:摔伤19例,车祸伤6例,高处坠落伤4例。

1.2方法

要求术前均行肩胛骨正位片、切线位片及CT检查,以明确骨折移位程度以及是否可以排除肱骨大、小结节及肱骨头损伤。手术采用全身麻醉或臂丛阻滞麻醉,患者呈仰卧位,以便患肩后方可透X线。首先采用对抗牵引闭合复位,顺畸形方向牵引,内收上肢以放松胸大肌,向外侧推压远折端纠正内侧移位,向后侧推压远折端纠正向前成角,在正位和腋位上观察复位情况,证实复位满意后维持复位,术者在透视下行闭合穿针。采用2.5 mm螺纹克氏针,自三角肌止点以上部位斜向内上至肱骨头,然后自肩峰下大结节稍前方经皮穿针,至少3枚不同方向的固定针固定,固定完毕后被动活动肩关节[2]。在X线透视下观察折端是否有反常活动,证实复位及固定满意后,将固定针尾折弯埋藏于皮下或直接留于皮外。

1.3术后康复

术后早期即指导患者开始肩关节被动功能锻炼,术后3周行被动肩关节锻炼,如被动内收、外旋、内旋的锻炼;术后6~8周根据骨折愈合以及肩关节功能康复的情况拔除克氏针。术后3个月开始加强各方向的被动锻炼,6个月后如在X线下显示骨折临床愈合良好即开始主动锻炼。

1.4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constant—murley绝对值评分方法进行疗效判定,肩关节疼痛占2O分,日常活动水平占

3O分,功能占5O分。90~100分为优,80~90分为良,70~80分为可,<70分为差。

2 结果

本组29例病例,术后均未出现感染及血管神经损伤,骨折愈合良好,平均骨折临床愈合时间8周,无不愈合及迟延愈合病例。7例术后针尾突出,出现局部刺激症状,骨折愈合取针后消失。经6个月一1年的随诊观察,本组优16例,良9例,可4例,优良率达86.2%。4例评分为可的病例,是因为患者没有按要求复查并不能及时配合功能锻炼所致。

3 讨论

肱骨外科颈骨折是肱骨近端骨折中常见的类型之一,多见于青少年和老年,它的不稳定性均存在折端成角、移位和肱骨头旋转。移位的肱骨外科颈骨折属于两部分骨折,直接影响结节间沟的平滑,对肩关节的活动造成障碍。传统上对于移位的肱骨外科颈骨折有很多种治 疗方法,常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术是一项微创技术,不做切口,对周围软组织干预少,不破坏血液供应,手术时间短,固定可靠,可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骨折愈合快,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结合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 骨折的特点,手术适应证为①轻度粉碎性;②肱骨外科颈内收型;③骨折线 呈短斜形、短螺旋形; ④肱骨近端骨骺分离;⑤多发骨折。禁忌证:①外科颈严重粉碎骨折或闭合复位无法成功;②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③长斜形、长螺旋形骨折,克氏针不易固定;④合并血管神经损伤;⑤严重骨质疏松病人要慎重考虑经皮穿针内固定的效果。术中注意事项:①为减少患者的疼痛,最好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进行复位手术;②应在x线机监视下进行复位,以便调整位置,保证穿针位置良好;完成后必须在透视下被动旋转活动肩关节,以证实折端无异常活动;③骨膜、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肌肉或其它软组织有可能嵌入骨折端,损伤血管神经,可将进针点偏向三角肌内侧;④对于粉碎性骨折,要多针固定, 术后加用外固定,增强骨折的稳定性;⑤术后进行早期、正确的肩关节功能锻炼,以增强患肢的血液循环,促进骨折的愈合。

经上述资料显示,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治疗移位的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术时间短,操作簡单,对周围软组织干预少,术后早期便可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骨折的恢复,且取针简单方便,是治疗外科颈骨折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志强.严重移位肱骨外科颈骨折42例治疗体会[J].郧阳医学院学报,2004。23(1):32—33.

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2年3月收治的高龄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患者41例, 其中男性28例, 女性13例, 年龄62~86岁, 平均 (70.2±2.1) 岁。随机将41例患者分为解剖钢板治疗组 (27例) 和传统练功治疗组 (14例) 。所有患者入院时均经过X线检查 (必要时进行CT检查) , 影像学检查结果均显示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病例详细资料见表1。

1.2治疗方法

解剖钢板治疗法的手术方法为:根据患者自身的具体病况, 结合其心脑血管等内科病的具体病况, 分别选择臂丛神经麻醉手段和全麻醉手段。麻醉后, 应该在保护好头静脉的前提下, 从肩臂内侧手术切口入路, 在三角肌和胸大肌间隙进入, 此时应注意肱二头肌长头的肌腱, 首先检查肩袖部位是否已经发生撕裂现象。在保护好肩袖、关节囊等软骨组织的前提下, 慢慢清除发生骨折的两骨之间的血液凝块和其他软组织。具体操作方法是用规格为1mm的克氏针先临时固定骨折骨, 这样, 粉碎性骨折则成为2块骨折, 而后, 将骨折骨的远近端复位, 此时的解剖钢板应该放在股骨头和肱骨的外侧, 最后, 用全螺纹的送至骨螺钉固定断骨后, 拔下临时固定的克氏针。如果此时肱骨头仍然松动, 则必须加用松骨质的螺钉再次固定。固定完成后, 用一定的消毒液 (一般为质量分数0.5%~2%的过氧化氢和生理盐水) 进行冲洗消毒, 放置硅胶管引流, 最后逐层缝合伤口。手术结束后引流管应于2d内拆除, 手术缝合线于2周后拆除, 手术处用石膏托固定, 固定1个月后可以拆除改为用三角巾挂脖悬吊。手术后按常规给予抗菌消炎止痛药。拆除石膏后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一定的康复训练, 并定期进行X线检查 (必要时进行CT检查) 。

甩肩治疗组的治疗方法:将牵引带固定于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患者的前臂, 慢慢牵引, 牵引力度最大不能超过2kg。每次牵引5~10min, 待患者疼痛减轻后, 缓慢开始甩肩练功训练。甩肩可以站立甩肩, 也可以俯卧位甩肩, 站立甩肩要点为两脚分开, 身体略微前倾, 使骨折处前后或者左右甩动, 也可做画圆运动。俯卧甩肩的要点为:俯卧于高处, 使骨折肢自然下垂, 在矢状面摆动肩膀。康复训练时, 每种姿势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对疼痛的耐受度做20~40次。甩肩练功康复的周期为1个月, 1个月以后到医院进行X线检查 (必要时进行CT检查) 。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undefined表示, 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院统计的两组患例定期进行X线影像学检查, 临床有效的表现为:X影像显示骨折线变得模糊不清, 骨折处有结痂现象。初步愈合后, 要进行功能性康复训练, 1个季度后骨折侧肢能够完成梳头样动作, 并且患处无明显疼痛, 肩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此时, 可以确定治疗手段对治疗的有效。两组患者治疗结果见表2。

由以上的治疗结果可以看出, 解剖钢板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1.2%, 而甩肩练功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73.1%, t检验结果表明, 两组治疗手段的治疗有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 说明用解剖钢板法治疗高龄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3讨论

手术前应充分了解病人病情病况, 询问病史, 尤其应该注意对于少数骨质疏松严重的患者来说, 肱骨头可能已经坏死, 对此种情况的患者不能按照本文所述的解剖钢板法治疗, 应该根据情况对这类患者进行肱骨头置换[4]。如果强行用解剖钢板法, 可能会对患例造成更大的损伤, 甚至引起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

手术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此提出讨论:首先, 由于高龄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群, 该类人群中一般都附加有各种内科疾病, 因此应用药物麻醉以及术后给药时, 要综合具体病例的特殊病情进行给药, 不能统一给药。其次, 手术剥离骨膜时, 尤其应该注意保护关节囊, 同时避免骨膜完全从骨上剥离下来。最后, 安置钢板的位置要把握好, 用骨钻钻骨时, 仅仅需要钻破其皮质即可, 不可深钻, 要熟练把握好力度。

术后的恢复训练尤为重要, 手术后患者应该谨遵医嘱进行科学的康复训练[5], 患者必须和医师建立有效的联系方式, 对病情和病况的进展情况及时向医师反应, 定期到医院做CT和X线影像学检查, 直至痊愈。

摘要:目的:探讨解剖钢板治疗高龄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高龄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患者41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根据患者自己选择的治疗手段分为两组, 分别为解剖钢板治疗组27例, 传统练功治疗组14例,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解剖钢板治疗组骨折愈合有效率为91.2%, 传统练功组愈合率为73.1%, 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用解剖钢板治疗法治疗高龄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患者的骨折有效率高, 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解剖钢板,颈粉碎性骨折,愈合有效率

参考文献

[1]LILLH, HEPP P, KORNER J, et al.Proximal humeralfractures:how stiff should an implant be acomparativeme-chanical studywith new implants in human specimens[J].Arch Orthop Trauma Surg, 2011, 221 (3) :177-179.

[2]沈权, 张怀保, 林垂聪, 等.锁定接骨钢板治疗肱骨近端严重粉碎性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 27 (12) :322-327.

[3]ELKOWITZ SJ, KOVAL KJ, ZUEKERMAN JD.Decisionmaking for the treatment of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s[J].Tech Should Elb Surg, 2010 (12) :166-172.

[4]余旭初, 柯楚群, 何伟东, 等.骨水泥充填结合内固定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Neer三、四部分骨折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 17 (12) :1125-1130.

试论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相关护理方法 篇5

【关键词】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治疗;护理;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472-01

一临床治疗的方法分析

对于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治疗措施来说,可谓多种多样,在给患者治疗的时候一定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治疗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争取以最小的代价换来最大的治疗效果。

(一)整复治疗方法分析

对于肱骨颈骨折我们可以尝试治疗的方法复位治疗法,这种方法就是让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患者屈肘90°的坐位,前臂所向中立位。当然不同的骨折类型,采取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这里我们就按照不同类别的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不同类型就行逐一的分析。针对肱骨颈骨折的外展型骨折来说,一名医务治疗人员必须要做的就是先外展牵引,然后双手握住患者的骨折部位,两拇指捏住患者骨折近端的外围,其他各指抱骨折远端的内侧向外捺正。而另外一名工作人员就要在牵拉下内收其上臂直到取得良好对位,在此过程中,只有严格按照正确的操作顺序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而相对于内收型的骨折类型来说,工作人员必须首先要做的就是内收牵引,然后两拇指压住患者的骨折部向内推,其他四指使远端外展,助手在牵引下将上臂外展即可复位。最后,我们要分析的就是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的复位治疗,针对此种类型的骨折,我们要持续牵引,使肩关节极度外展、上举一定的时间,利用关节囊的约束力使肱骨头复位,然后再整复骨折。

(二)固定治疗方法分析

对于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患者来说,更多的采取的还是固定治疗的方法。轻微的裂缝骨折或嵌插骨折,采取悬吊骨折肢体一般短时间内就会达到较好的治愈效果,大大的减轻了患者的病痛之苦。超肩关节的夹板固定治疗方法,这种治疗方法需要较长的夹板三块,能够达到下至肘部,上至肩部的效果,针对长夹板,为了治疗的方便和固定的简易,可以在其上面钻些小孔。同时还需要短夹板一块,由腋窝下至肱骨内上髁,夹板的一端用软性的覆盖物包裹,医护人员可以将一定数量的棉垫放于骨折部的周围,短夹板放在内侧,若内收型骨折,大头垫应放在肱骨内上髁的上部,若是外展型骨折,大头垫应顶住腋窝部,并在成角突起处放一平垫,三块长夹板分别放在上臂前、后、外侧,用三条横带将夹板捆紧,然后用长布带绕过对侧腋下固定。

二临床护理方法探究

(一)保守治疗的护理方法分析

骨折后对病情的不了解,想要摆脱外固定带来的限制,想要早日康复,故要向患者耐心说明治疗的目的及必要性、重要性,让其知道固定的具体时限,患者才能静心配合各种治疗。骨折后应选择富含钙、磷、钾、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牛奶、鱼、瘦肉、贝类、豆制品等。老年人应更加注意高钙、丰富维生素的摄入,以促进骨折愈合。另外不能持续用某种方法悬吊或固定治疗,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都应下床适当活动,活动量以自身感觉能承受为准。患处在伤后2-3日属肿胀高峰期,可先行冷敷,减少渗出。3日以后可行热敷,促进局部血肿吸收,改善静脉回流,并适度做患肢远端握掌、伸指练习,达消肿目的。局部疼痛多因体位及固定物松脱,骨折位再次移动所致,故只要通过调节患肢摆放在体位与外固定物的位置来缓解疼痛,再移位的骨折需重新复位固定,治疗3-6周后复查x线见骨折位置良好,局部肿痛缓解,即开始渐进行肩部耸肩,前屈后伸,与环转肩内外收,肩上举等功能锻炼,防止因粘连引起冷凝症(肩)。

(二)手术治疗的护理方法分析

术后注意生命体征变化,觀察患肢血液循环、感觉活动、伤口渗出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查找原因进行处理。术后患肢悬吊制动休息,起身不便,应帮助其托扶健侧肩背部减轻其疼痛与骨折移位。肱骨上端骨折多涉及肩关节,为尽可能的防止发生粘连,特别强调早期功能锻炼,术后1周即可轻度的肩关节伸屈活动,2周可轻度旋肩活动,3周可行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收活动,4-6周即去除辅助的外固定,加强肩关节的功能康复锻炼。术后定期X线复查,了解骨折生长及内固定位置情况以便调整治疗及护理内容。切开复位可以允许对独立的骨块进行直接的操作,可以进行坚强的固定。为了使骨折更稳定,避免植骨,通过将肱骨干向干骺端加压在一定程度上的缩短肱骨是可以被接受的。钢板固定在获得坚强的外科颈骨折固定时允许早期进行术的关节活动.锁定钢板技术的产生在固定骨质疏松骨折时引起了重大的革命。钢板应被放置在肱骨近端的前外侧,刚好在二头肌间沟的后方,低于大结节顶点约0.5到1cm,可以限制肩峰下钢板的撞击。松解三头肌前三分之一的附着点,可以将钢板远段适当的放置在肱骨干上。螺钉应从肱骨头向干通过钢板置入,如果必须固定,可将大结节固定在头和干上。小结节通常不能通过钢板用螺钉固定,因此通常需要缝合固定。在肱骨头中下部分置入锁定螺钉可以增加骨折的稳定性。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目的是获得骨折块的解剖复位同时进行坚强固定进行早期的活动。

(三)心理护理方法分析

对于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治疗之后,一般都会留下一些生理功能性的障碍,甚至会造成患者个体残疾的出现,这会导致他们萎靡不振,出现各种术后抑郁症和多种并发症的出现,这对后期的康复治疗是非常不利的。对于这些患者的护理来说,还需要强调心理护理,做好相关的安抚工作,医护人员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残疾等并发症的信息,让他们学会放松,敢于面对现实,培养患者积极向上的性格。医护人员还要和患者家属亲密合作,形成合力,在心理上给患者足够的支持和理解,争取最大的努力提高患者的积极性和乐观主义精神。

参考文献

[1]王淑春、张九雨.肱骨外科颈骨折病人的术后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07期)

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 篇6

1 临床分型

根据患者的骨的质量、肢体的空间位置以及受到外力的大小和方向可分为无移位骨折、外展型骨折、内收型骨折和粉碎型骨折。现在对于肱外科颈骨折有很多种分型方法, 如AO分型和Neer分型。

1.1 Neer分型

在1970年, 根据肱骨近端的解剖特点, Neer将该处分成了肱骨头、大结节、小结节和肱骨干4个基本的解剖部分。Neer分型法主要强调骨折块的数量以及骨折块的相对移位。根据其解剖位置可以发现, 肱骨干在胸大肌的作用下容易发生向内侧的移位;大结节在岗上、下肌和小圆肌的作用下容易发生向后上方的移位;肱骨头和小结节受到头部的肩胛下肌的作用容易发生向前侧[1]的旋转移位。如果骨折块发生的移位已经>1 cm, 或者骨折块的成角>45°, 就能称之为骨折移位。这种分型法并不强调骨折线的多少。根据相互发生移位的程度可以分成以下6种基本的类型。

Ⅰ型:发生的移位较轻, 既可以是1处, 也可以为多处, 但是任何1处发生的移位必须<1 cm, 成角必须>45°。这种损伤比较轻, 发生的骨折也相对的稳定, 一般情况下能够较快的愈合。该种骨折发生的移位不明显, 因此可以称之为一部分骨折。

Ⅱ型:肱骨解剖颈的骨折, 骨折发生的移位已经超过1 cm或者两骨折断端成角超过了45°, 由于肱骨的外科颈处有腋部的血管和臂从神经从该处的内侧通过, 该型骨折移位明显, 因此容易发生神经血管的损伤。由于已经发生了两部分之间的移位, 因此可以称之为两部分骨折。

Ⅲ型:骨折发生的移位已经超过了1 cm或者两骨折断端成角已经超过了45°, 但是骨折的两断端已经处于分离状态, 此时如果再合并一个骨折移位, 即肱骨的上端分成了3个相互分离的部分, 称之为3部分骨折, 同理即有四部分骨折。

Ⅳ型:骨折发生在大结节处, 即大结节发生的骨折发生的位移超过了1 cm。由于大结节在岗上、下肌和小圆肌的作用下容易发生向后上方的移位, 附着的肌肉较多, 因此不同的肌肉损伤能够产生不同的损伤, 需要具体的分析。

Ⅴ型:即骨折发生在小结节, 可以单独发生在小结节, 产生撕脱骨折, 亦可同时合并有外科颈骨折并且移位明显, 这种情况下受肌肉作用容易发生外旋和外转的移位。

Ⅵ型:肱骨上端已经发生骨折, 并且肱盂关节发生脱位, 该种情况较为严重, 破坏了肱骨头的血液循环, 因此该种情况下肱骨头容易发生缺血性坏死。

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骨折达不到标准, 即发生的位移>1 cm, 或者成角>45°, 即使是发生的粉碎性骨折, 也算作是一部分骨折。Neer分型法现如今尚在广泛应用, 对临床的指导意义重大

1.2 AO分型

AO分型法是结合了Neer分型法和我国传统的中医骨伤科的思想, 根据中医骨伤科临床的分析, 以肱骨头的血液循环为主要考虑对象, 将骨折分为了A、B、C 3种类型, 即分别为关节外单处, 关节外两处和关节内发生的骨折;并且在每一型中有详细的分成了更多的亚型, 因此病变的严重程度得以更好的确定。由A到C, 肱骨头的血液循环破坏的严重程度逐级提高, 等级越高肱骨头发生缺血性坏死的可能性越大。

2 临床治疗

必须明白, 治疗的目的是尽量恢复肩关节的功能, 尽力维持肱骨头的血液供应, 减少死骨的产生。现将如今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总结如下。

2.1 保守治疗

即整复后固定 (外固定) 这种方法适合于较轻的骨折, 一般不主张手术, 通过手法整复后, 用较长的夹板 (共4块) 固定肩关节到肘关节的部分, 用合适的夹板分别靠在上臂的前后外侧, 在肩部串联3块夹板所携带的活扣, 从背、肩、腋窝 (对侧) 一直到胸前方进行固定, 前臂在胸前悬吊。U型石膏法原理相同。对于损伤较为轻的骨折, 用夹板外固定和U型石膏法的效果是比较理想的。

2.2 手术治疗

对于整复失败, 骨折较为严重的病例应采取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内固定方法很多, 下面简单介绍在临床中较为常用的几种。

2.2.1 经皮克氏针内固定

该方法近年来被广泛应用, 由于是采用的是微创技术, 因此能够减少对筋膜的损伤, 避免了对软组织的损害, 将因缺血导致的肱骨头坏死的风险降低了很多。该类方法主要有中空加压螺纹钉、骨圆针、骨片钉、和克氏针等, 这其中效果最好的当属中空加压螺纹钉, 其最主要的优势在于除了能够将骨折的断端进行固定之外, 还能够使骨折端的紧密接触, 因此能够缩短愈合时间, 降低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但是必须注意的是, 该种方法只适合于新近的骨折, 应该在骨折后2~4天行该手术, 陈旧性的肱骨外科颈骨折不适合行该术[2]。

2.2.2 钢板内固定

该手术需要切开复位, 因此能够使骨折断端复位良好。现如今使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 (即LPHP) 的方法不得不说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因为此种钢板完全根据该处的特别解剖所设计, 有着较高的稳定性, 更加适合于骨质疏松的患者, 这已经成为临床上备受欢迎的新方法[3]。但是必须注意的是, 由于该种方法需要将骨折处进行广泛爆露, 因此对周围的筋膜和软组织损伤严重, 对骨折处的血运破坏较大, 无形之中更加重了因缺血导致肱骨头坏死的风险。

2.2.3 髓内钉固定

不进行扩髓的髓内钉固定方法手术创伤面积小, 能够将肱骨头处的血运破坏降到最低, 其独有的抗拔出力和锚合力是其最大的特点, 因此该种方法更加适合不稳定的骨折[4]。

2.2.4 人工肩关节置换

该手术分为两种, 一种为半肩关节置换, 即单纯的置换肱骨头;另一种为全关节置换, 除了置换肱骨头之外还要进行关节盂假体的植入。如果肱骨头损坏较为严重, 血运破坏较多, 无法行以上的手术方式时, 可以考虑肩关节置换手术。该种手术虽然能够对肱骨大结节进行重建, 降低疼痛, 但是尚未完全成熟, 而且会有较多的并发症, 如果手术一旦失败, 并没有相应的补救措施。

3 讨论

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 必须综合分析患者的各种体质因素, 正确分析患者的骨折类型, 尽量保留或者恢复骨折处的血运, 降低死骨的发生, 尽量恢复原来的功能。

综上所述, 现如今对于肱骨外科颈骨折并未有一个能够被大多数学者普遍接受的、固定的治疗模式, 而且上述的各种方法均有自己的优点和弊端。在临床中必须正确分析患者的骨折类型, 充分考虑具体情况, 选择最合适的方法进行治疗。夹板和石膏的效果是在临床应用中所确定的, 因为首先考虑的方法, 对于不适合进行保守治疗的患者应该尽量行微创手术。怎样结合我国传统中医和西医的优势选择正确的方法制定出简单、方便、可靠、安全的方法来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是作者一直在考虑的问题。相信随着认识的深入, 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 检查手段的进展, 在大家的努力下能够产生理想的治疗效果。

摘要:探讨分析肱骨外科颈骨折现如今常见的临床分型, 分析各种外科治疗方法在各种分型中的应用。

关键词: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分型,外科治疗

参考文献

[1]NeerCSⅡ.Four-segment classification of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purpose and reliable use.J Shoulder Elbow Surg, 2002 (11) :389-400.

[2]高大硕.闭式穿针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02, 10 (5) :52.

[3]Plecko M, KrauslA.Internal fixation of promix alhum erus fractures using the locking promix alhum erus plate.Operorthop Traumatol, 2005, 17 (1) :25-50.

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治疗体会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7例,男24例,女13例。年龄33~78岁,平均44岁。致伤原因:跌伤15例,车祸伤11例,重物砸伤4例,坠落伤7例。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未合并周围血管、神经损伤,伤后至就诊时间1~5 d。右肩20例,左肩17例。

1.2 手术治疗

1.2.1 术前评估

37例术前均摄肩关节正位片和穿胸位X线片。对于粉碎性骨折移位明显者,术前常规行肩关节CT扫描+三维重建。评估方法依据Neer 4部分分类法和AO/ASIF基于肱骨外科颈骨折局部血供提出的新的分类法,同时结合患者的年龄和骨骼质量等因素,决定手术方式和内固定的选择。

1.2.2 手术入路

臂丛麻醉,采用标准三角肌-胸大肌切口入路,沿喙突外侧起,循三角肌与胸大肌肌间隙分离头静脉,将胸大肌连同头静脉牵向内侧、三角肌牵向外侧,必要时切断小部分三角肌前方锁骨附着部,以扩大手术视野。切开头静脉内侧筋膜,上肢轻度外展,钝性分开三角肌下滑囊,稍加分离即可显露骨折断端,术中无须过多剥离骨膜,可依据大小结节和肱二头肌长头腱的位置,恢复肱骨外科颈解剖位置。对于累及关节面的骨折,可切断肩胛下肌,暴露并切开肩关节前关节囊。术中根据骨折情况应再次评估,选择适合的内固定物。

1.2.3 功能锻炼

初期先让患者握拳,屈伸肘、腕关节,舒缩上肢肌肉,尤其以耸肩为主;中期以练习肩关节各方向活动为主(包括内收、外展、环绕活动),期间活动范围应循序渐进,可配合中药内服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后期去三角巾,加大功能锻炼的幅度,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

优:骨折断端对位达到解剖或接近解剖复位;良:骨折断端无明显成角,仅遗留1/3以内侧方移位,骨折纵轴正常;差:骨折断端存在明显短缩重叠移位,侧方移位大于1/3,或遗留向前成角,骨折纵轴不良[2]。37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按上述复位标准评定,优18例,良9例,可6例,差4例,优良率为72.97%。

2.2 远期疗效

所有病例均随访12~26个月,平均15个月。未发现骨折不愈合的病例,全部病例平均在3个月达到骨折骨性愈合。

3 讨论

肱骨外科颈位于解剖颈和大小结节之下2~3 cm,是肱骨头松质骨与肱骨干密质骨的交界处,为解剖上的薄弱区,易引起骨折,属于关节外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7%[3]。该部骨折邻近关节,常伴有肩袖损伤,骨折后容易发生软组织黏连,或结节间沟不平整而继发肱二头肌腱炎。外科颈骨折的老年人多伴有骨质疏松,容易发生继发移位和内固定松动,骨折稍微处理不当,极易并发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冈上股腱炎或肩并节周围炎。肱骨外科颈骨折无移位或轻微移位骨折,采用三角巾悬吊,早期功能锻炼即可取得很好的疗效。轻度移位以前采用闭合复位后超关节小夹板固定,颈腕吊带制动,或者“O”型石膏固定,外展架固定等方法,都需要较长的固定时间,患者不能早期功能锻炼。最后骨折获得愈合时常有严重的功能障碍,而且大多复位较差,发生继发移位者较多,最后又手术内固定。

肱骨外科颈骨折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恢复肩关节正常功能,预防肩关节僵硬、肱骨头缺血坏死及畸形愈合。肱骨外科颈骨折治疗方法近年来一直存在争议,非手术治疗肩关节固定时间长,功能恢复时间较长,特别对老年人关节退变,创伤后长期固定易产生僵直,故治疗的关键是减少损伤,缩短制动时间,随着内固定器材不断进展,手术疗效明显提高。

影响肩关节功能的因素:肩关节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稳定性,而稳定性是由肩袖的完整性所决定的。在早期处理骨折的同时,积极修复撕裂的肩袖或关节囊极为重要。有些骨质疏松患者,尤其是伴有肩周炎患者,对预后的影响亦比较明显;术后早期持久的康复治疗对肩关节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对于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治疗,应该明确类型后结合患者的年龄、骨质情况等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并予积极的功能锻炼,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智奇,余征.两种钢板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对比.实用骨科杂志,2008,14(5):263-264.

[2]张富军,李靖,张怀生,等.肱骨外科颈解剖型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华创伤杂志,2005,21(8):78-79.

24例复杂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分析 篇8

关键词:肱骨外科,颈骨折

肱骨外科颈骨折, 断端位于关节面与骨干过渡处, 具有特殊的解剖形态和骨性结构, 外观形态变化大, 松质骨含量高。由于骨折端周围肌肉较多, 骨折移位大, 肌肉肌腱或关节囊易嵌入骨折端而阻碍骨折的整复, 故手法复位牵引治疗等易致骨不连、延迟愈合或畸形愈合, 特别是老年人易形成冻结肩。我科自2005年4月以来, 采用肱骨外科颈解剖钢板治疗2 4例复杂肱骨外科颈骨折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4例, 男17例, 女7例, 年龄12~59岁, 平均32.6岁。其中右侧18例, 左侧6例;开放性骨折2例, 粉碎性骨折16例。受伤到就诊时间为伤后1~4 d;2 4例均在入院后7 2 h内手术固定。

1.2 手术方法

臂丛麻醉, 取三角肌前缘切口;暴露骨折端, 复位, 用持骨钳固定肱骨头, 将合适钢板准确地置于解剖部位, 钢板近关节端用3~5枚松质骨螺钉, 骨干部用皮质骨螺钉, 如此可完成良好稳定的内固定。手术的关键是骨折端的解剖复位以及放置钢板时注意钢板应与骨折部位的解剖形态相吻合, 使钢板与骨骼形成良好的贴附。钻孔, 螺钉固定。术后早期行肩关节功能锻炼, 术后每月复查X线片1次, 骨折愈合后取出钢板。与各骨折部位贴附性良好, 完全可以满足骨折处解剖复位固定的要求。

1.3 术后处理

对于使用解剖型钢板固定后肱骨外科颈骨折, 不需再行外固定, 术后3 d开始关节功能活动。

2 结果

术后X线片示24例全部解剖复位。本组24例, 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 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5~4.5个月, 平均2.5个月无不愈合及内固定松动、折断、弯曲、感染等并发症。全部骨折均5个月内临床愈合。

3 讨论

肱骨外科颈骨折是常见的创伤, 因其邻近肩关节, 周围肌肉比较丰富, 内固定相对比较困难, 治疗方法很多, 大都难以解决固定时间长、尽早功能锻炼的问题。对合并肱骨头脱位者, 更易损伤臂丛和腋下血管。切开复位后过去常用克氏针或螺钉内固定, 稳定性较差。普通钢板难以附着于骨面形成良好的贴附固定, 普通螺钉也难以在松质骨部位形成拉力。不适合的普通固定钢板形成不良占位, 增加了软组织的张力, 加重了对软组织的刺激, 使伤口愈合及术后功能恢复困难。解剖型内固定钢板系统的突出特点是钢板很薄, 使软组织更容易闭合。它的优点还在于:钢板可牢固固定骨折远近端小骨折块, 这一点对累及关节的骨折尤为重要;充分考虑长骨松质骨的干骺端、关节端骨折的稳定固定, 对于关节功能的恢复十分重要, 钢板具有多平面的外形构造, 与关节端的骨骼外型相匹配, 手术中无需塑形, 钢板强度不受影响;使严重复杂粉碎骨折的复位变得简单;钢板中部有加压孔, 并可通过它对骨折端加压。可依靠端侧骨松质螺钉的螺纹拉力作用使骨折端加压嵌合, 近端多枚螺钉在同一平面向一个靶点方向固定, 对骨的把持作用相对增加, 使内固定确切可靠, 手术简单化, 同时解剖复位、加压固定, 增加了固定的强度, 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2]。解剖钢板的自身设计合理性, 使其得以在应用中最大限度地恢复骨的正常解剖形态。良好的复位、坚强的内固定、早期的功能活动, 使骨不断承受生理应力的刺激, 促进骨改建使骨折愈合加快。解剖型的设计使钢板顺应骨性结构, 其特有的T型外观, 固定后对骨血运的影响相对较小。加之早期的功能锻炼, 可最大限度地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从我们的临床观察来看, 解剖型钢板的使用有创伤小、出血少、连接灵活、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内固定牢固等优点, 使骨愈合加快, 完全可以满足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内固定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桂.骨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0:87~154.

肱骨外科颈骨折微创治疗新进展 篇9

1 整复

术者可根据骨折类型、患者自身条件、术者自身习惯等因素选择不同的整复方法, 常见的手法整复方法有:单一手法、俯卧位整复法、折顶复位法、手牵足蹬法、肩零度复位法等。

1.1 单一手法

患者正坐位, 肘关节屈曲90°, 前臂中立位, 肩关节外展45°, 助手用宽布带绕过腋下, 向肩上方提拉, 下助手握其前臂及肘部, 沿骨折远端纵轴方向与上助手顺势对抗牵引。术者立于患侧, 双手环抱骨折端, 两拇指按压骨折近端, 用力向内挤压, 其余手指环握骨折远折端内侧向外拉。当两助手对抗牵引拉开嵌入和重叠后, 嘱下助手在拔伸下内收上臂, 使患肘移向躯体达胸前, 以矫正骨折远端向内成角移位和向内侧方移位。

1.2 俯卧位整复法

患者俯卧于治疗床上, 患者两手自然垂放于床旁, 助手握住患肢腕肘部, 前臂置于中立位, 顺畸形方向向下牵拉术者立于患侧, 两手拇指固定骨折近端, 其余手指固定骨折远折端。根据骨折端的内收、外展畸形情况, 固定远折端的手指将骨折端外展或内收同时, 助手在牵引下外展或内收患肢以纠正其向成角, 然后助手把持患肢牵引不动, 术者蹲于患臂后侧, 双手拇指固定骨折近端, 其余手指置于骨折端向前成角处。在牵引下助手将患臂上抬时, 术者置于骨折端前侧的两手向后下拉压听到或感到骨折复位声时, 说明骨折已复位, 前倾角纠正, 结束手法。

1.3 折顶复位法

骨折属于外展型时将患肢屈曲90°, 前臂旋中位, 第一助手立于健侧, 双手环抱于患侧腋下, 第二助手立于患侧, 两手分别握住腕、肘部。两助手顺势拔伸牵引, 持续2~3min。术者立于患侧, 两手环抱骨折处两拇指顶住骨折近端, 其余手指提起骨折远端, 顺势引力向胸臂方向折顶骨折部, 继而回折即可复位。而内收型时其手法方向与外展型相反, 在上述顺势牵引下, 术者立于患者前方或后方, 两手由内至外环抱骨折处, 两拇指由内侧顶住骨折近端, 其余手指由外侧提起骨折远端, 顺势脆力向外折顶骨折部, 继而回折即可复位。

1.4 手牵足蹬法

1) 外展型:患者仰卧于检查床上, 伤侧紧靠床边, 牵引方法同肩关节前脱位复位相同, 右肩用右足, 左肩用左足, 助手一足站地, 一足蹬住患者腋部, 双手握伤肢前臂下段及腕部, 徐徐向下牵引。先外展牵引3~5min, 重叠一般即可矫正, 再以足外侧为支点向内牵引, 即可复位, 如果复位不理想或感觉无把握时。术者可用双手握骨折部, 两拇指按于骨折近段的外侧, 四指环抱骨折远段的内侧, 牵引适中。术者拇指内按, 四指外提。助手同时内收牵引即可复位。2) 内收型:患者取位同外展型, 助手牵引姿式基本相同, 但足蹬腋部足要侧位牵引方法与外展型相反, 先内收牵引, 以后再外展牵引, 术者两拇指将远端向内推, 四指扳提近折端向外, 助手外展牵引即可复位。

1.5 肩零度复位法

采用坐姿或卧姿。视患者个体耐受差异不选用麻醉或可选用局麻、颈丛麻醉, 或选择杜冷丁、安定肌肉注射。助手在适当持续纵向牵引状态下逐渐将患肢由中立位外展90°, 并继续上举, 使上肢与躯干成135°~155°。同时术者在维持牵引下于肩三角肌前下缘、后下缘、腋窝部位做适当按、挤、撩等手法, 并嘱助手在牵引远端时做纵向轻叩。复位后, 骨折处用超肩夹板、腋下加垫夹板作绷带环缚, 助手仍在继续适当的牵引下将患肢自然外展位姿势回落, 置于前臂中立曲肘悬胸位, 并做臂胸绷带固定4周, 期间复诊并及时调整夹板松紧度。

2 固定

2.1 夹板固定

一般选用3块超肩关节夹板, 下达肘部、上端超过肩部, 夹板上端可钻小孔以布带结, 以便作超关节固定, 分别置于上臂前、后、外侧。内侧夹板短、一端呈蘑菇头状, 外展型以蘑菇头顶住腋窝部, 内收型蘑菇头放于肱骨内上髁上部。骨折端有向前成角者可在前侧夹板上段相当于骨折端处加1块压垫, 后侧板两端各放1块压垫, 以防止骨折端向前成角移位。夹板固定时间一般为4~6周。

2.2 石膏固定

白成斌[1]、阳春玲[2]等利用上举石膏托固定肱骨外科颈骨折, 认为可以使使三角肌及冈上肌、冈下肌处于松弛状态, 减少了骨折移位的内动力, 可充分纠正骨折的向外向前成角和远端向前向外移位, 待骨折端连结稳定改用夹板固定。

2.3 三角巾固定

患肢用三角巾悬吊2~3周, 以尽早肩关节活动。曾海龙[3]认为三角巾悬吊外固定, 是骨折的稳定机制。治疗过程中多无骨折再移位现象, 同时为局部外敷药膏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创造条件, 防止关节粘连与肌肉萎缩, 使肩关节功能得以顺利恢复。

2.4 绷带

张曦[4]发现在骨折复位后, 取屈肘90°前臂中立位、颈腕带悬吊, 再将绷带分别经胸绑扎于患肢上臂之中、下段, 使患臂紧贴胸廓侧壁而起到固定作用。

2.5 肩臂形态塑形三块夹板

张艺平[5]采用前外侧、后外侧、内侧三块高分子聚乙烯肩臂形态塑形夹板外固定, 依据骨折类型放置压垫, 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取得良好的效果。

2.6 外固定架固定

手法复位后, 透视下从骨折的近端外侧用2支3.5mm克氏针交叉打入, 相隔约1~2cm不等, 针尖靠近对侧皮质, 骨折的远端外侧用1支3.5mm克氏针钻孔各打两个孔, 相隔约4~10cm不等, 操作时应注意避开桡神经进针, 可先用弯钳钝性分离后用套筒拧入再进针钻孔, 或进针时选择右肱骨中一段避开桡神经。再用半螺纹钉拧入, 止于对侧皮质外, 上单边双杆肱骨微型外固定支架。术后2d即可在行患肩关节功能锻炼, 出院后定期作X线检查, 观察骨痂生长情况, 一般8~10周后行支架拆除。外固定支架固定稳定, 能克服肩部肌肉的牵拉, 防治骨折端成角, 及骨折端旋转分离。术后不需石膏托外固定, 可早期行上肢各关节功能锻炼, 减少各种废用性病症, 避免夹板固定时间过长导致关节僵硬粘连等后遗症, 提前恢复生活能力。

2.7 闭合复位小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

待骨折闭合复位满意后, 在肩关节外侧肩峰下约1cm处做一长约4cm切口, 显露三角肌筋膜, 沿三角肌方向钝性分开肌肉纤维, 注意不可损伤腋神经。将分开的三角肌向两侧牵开, 暴露大结节后将锁定钢板经三角肌插入, 使钢板高度不超过大结节。远侧皮肤做一约3cm小切口以显露钢板远端, 用一枚3.5mm皮质骨螺钉将钢板近端固定于肱骨头上, 再用另一枚3.5mm螺钉固定钢板远端, 使钢板贴附于肱骨近端。C型臂X线机证实骨折复位满意, 用锁定螺钉进行固定。所有患者术后给予颈腕悬吊2~3周, 并于术后第1d嘱患者进行小范围功能锻炼, 后逐渐加大锻炼强度, 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

2.8 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

复位满意后, 即可准备穿针, 不必再透视侧位而招致移位。术者常规进行患肩部消毒、铺巾, 带无菌手套。取2枚直径为2.0mm克氏针, 由远折端外侧斜向内上至肱骨头软骨下, 交叉固定骨折端。C臂X线机再次透视检查骨折对位情况和克氏针的深度和外置, 骨折对外情况和克氏针的深度和外置良好后, 选直径为4.5mm的中空加压螺钉, 经攻丝攻开进针部的骨皮质后, 沿克氏针方向拧入空心加压螺钉, 务使空心加压螺钉有螺纹的部分跨过骨折线, 并适当加压。进针口盐水冲洗后各缝合1针。无菌敷料包扎, 颈腕吊带固定患肢于胸前。术后3d逐渐肩关节被动功能锻炼, 术后3个月后开始主动功能锻炼。

3 讨论

肱骨外科颈骨折, 不管移位及粉碎程度如何, 采用微创的治疗方法, 断端血运比较丰富, 若复位比较满意且固定适当, 骨折基本都能愈合。姜保国等[6]采用非手术及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从满意率看, 非手术与手术两种方法均得到了90%以上的满意率。从功能恢复情况看, 虽然术组达到的正常活动度优于非术组, 但也要考虑手术的全身风险及手术本身的创伤。国内最成功的治疗方法是手法整复, 超肩关节小夹板外固定。

参考文献

[1]白成斌.俯卧位整复上举位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J].中医正骨, 2003, 15 (3) :18.

[2]阳春玲.上举石膏固定治疗内收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疗效观察[J].中医正骨, 2001, 13 (3) :49.

[3]曾海龙.三角巾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J].按摩与导引, 2001, 17 (4) :22.

[4]张曦.绷带固定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76例[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8, 17 (1) :34.

[5]张艺平, 孙之镐, 方楚权, 等.肩臂形态塑形三块夹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2, 20 (2) :31.

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 篇10

【关键词】析肱骨外科颈移位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疗效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166-01

肱骨外科颈移在人体解剖静下方2至3cm位置,胸大肌的止点上方,该位置由于属于松质骨过度到密质骨的部分,同时组织较细,因此属于人体组织的薄弱部位,骨折较容易发生,在全身骨折案例发生率中占据4%至5%。老年骨折患者一般与骨质疏松有关,而青壮年群体一般与高能量受损有关。该骨折一般情况严重,出血量多,临床多采用非手术干预治疗,但是随着技术的升级,内固定治疗技术有效的达到更有效的治疗效果,因此受到人们关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20例肱骨外科颈移位骨折患者,其中男性为9例,女性为11例;年龄范围为24岁至72岁,平均年龄为(46.2±5.3)岁;骨折原因中,交通车祸所致为9例,跌倒摔伤为6例,重物砸伤为3例,高处摔伤为2例;患者骨折分型按照Neer划分上,2型者为4例,3型者为9例,4型者为7例。所有患者在骨折后的一周内进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

1.2 方法

术前需要做肩关节CT和X线正位与斜位的诊断,对骨折具体情况做了解,包括骨折位置、移位严重程度以及与周围组织情况关系等。手术采用全麻,取平卧位或者沙滩椅位,使用沙袋将肩部做适度垫高,在肩部前内侧做弧形手术切口,在三角肌和胸大肌的间隙做切口深入,将部分的三角肌与胸大肌止点做切开,避免对三角肌锁骨处的过多切开,将三角肌朝外侧做牵拉,将肱二头肌的长头腱和短头腱做充分的术野暴露,让骨折处做充分显露。将肱骨外科颈骨膜与干骺端做起开,将骨折处做复位,减少对肩袖的损伤,运用克氏针与复位钳做复位固定。依据骨折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型号尺度做置入,保证钢板平行于肱骨结节,大结节与钢板近端的距离应控制在0.5至0.8的范围。运用松质骨与皮质骨螺钉做钢板近端与肱骨骨干的固定。运用C臂X线做复位固定情况的观察,如果情况良好,将受损组织做修复后进行伤口冲洗,置入引流管,做切口关闭。

1.3 评估观察

评估观察患者恢复的优良率,按照Neer肩关节功能评估进行,满分为100分,差标准为评分低于70分,可标准为70至79分,良标准为80至89分,优标准为90至100分。治療满意度标准采用百分制调查表进行,60分以下为不满意,60分至90分以内为基本满意,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满意率为60分以上群体总比。

治疗优良率上,2型骨折为100%,3型骨折为88.89%,4型骨折为71.43%;治疗满意度上,2型骨折为100%,3型骨折为77.78%,4型骨折为57.14%;所有患者均良好愈合,没有显著并发症。具体情况如表1和表2所示。

3 讨论

肱骨外科颈移位骨折通过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可以有效的减少对在肱二头肌的营销,减少对软组织的刺激作用,同时由于锁定操作中螺钉松动的可能性小,因此对骨折的稳固性更高,同时也维护了患处的血运循环状态,让骨折组织得到充分的愈合条件,提升愈合速度。锁定钢板的近端由于通过钢板的螺纹与螺钉做一体稳固,形成固定的支架状态。锁钉间形成角状,提升了在骨骼中的抓持力,特别是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这种稳固性更高,固定后有更高的稳定性。该方式也摒弃了传统固定下钢板与骨骼的摩擦力,减少了骨面与钢板之间的压力,减少对骨膜和软组织的影响,对骨皮质血运和骨膜形成较好的保护作用,从而也加大的愈合恢复的效果[1-2]。

但是该手术中也需要关注几点问题:肱骨外科颈内侧的骨折情况应尽量做解剖复位,如果有骨缺损,应该做植骨;钢板的置入位置不宜过高,如果有撕脱的骨折块应该运用钢板近端做缝合稳固;锁定在钢板近端的使用中要采用适宜的置入长度,一般在软骨的下方0.5cm的范围内,如果距离态度则会缺乏应有的把持力,从而导致固定缺乏稳定性,如果距离过长则会深入到关节腔中,导致肩关节活动的过程中有明显的疼痛不适,影响早期的功能恢复,因此手术中要对螺钉的具体位置做透视确定。手术中要尽可能的减少对软组织的大范围剥离,避免导致肩关节的粘连而引发肩关节功能恢复。在组织剥离中药注意对神经和血管组织的保护,手术中尽可能不要做关节囊的切开,保持关节的正常血供[3]。

【参考文献】

[1]许立华.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7:11-12.

[2]王志涛. 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45例效果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3:34.

上一篇: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下一篇:微创血肿清除后脑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