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教学效率

2024-08-07

怎样提高教学效率(精选十篇)

怎样提高教学效率 篇1

一、作文教学现状

1.作文内容贫乏空洞, “假大空”盛行

在作文中, “假”就是假生活, 指的是内容无中生有, 胡编乱造, 肆意而为, 毫无逻辑可言;“大”就是大道理, 指的是文风浮夸, 夸夸其谈, 不切实际, 说的都是成人的话, 对是非的判断超越了孩子道德认知的实际水平; “空”就是空感受, 指的是内容空洞, 言之无物, 无病呻吟, 不能从中得到真实的教益启示。例如初中生写作时, 经常会使用大量的排比句, 堆砌一些华丽的辞藻, 故作深沉, 以博得他人赏识, 且喜欢在文末使用一些喊口号、表决心的语句, 比如:“愿祖国国运昌盛, 海晏河清!”这一类的句子就是“假大空”的典型体现, 此现象横行很大程度上是学生的生活环境所造成的, 独生子女的家庭, 孩子缺少了与同龄伙伴之间的嬉戏生活, 没有成长的体验, 再加上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面面俱到的呵护、事无巨细的包办, 孩子动手动脑的锻炼机会都没有, 哪有什么生活感悟、情感体验呢?

2.学生表达能力欠缺, 词不达意居多

现代科技的高歌猛进, 电子产品的日新月异, 在给人们生活提供便利之时, 也不免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首当其害便是涉世未深的学生。学生醉心于包罗万象的多媒体, 此君俨然成为学生闲暇的莫逆之交, 学生视听皆由它掌控, 经典名著便束之高阁、少有问津, 因此学生的语言积累不甚了了。这种贫乏的积累极易彰显在文章上, 比如经常出现一些词不达意的现象。从学生行文的现况来看, 这种现象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语句不通顺, 句子不连贯, 这是由于学生对长句子的逻辑认识不到位而造成的;另一种原因是学生不解词意而错用乱用, 比如成语“惨淡经营”, 很多学生都用这个成语表示店铺或家境惨淡萧条, 殊不知此成语原意却是努力操持, 好好经营的意思, 词意不清就乱用, 这在初中生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3.教师指导作文僵化, 思路模式固定

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获得作文基本分, 确保不跑题, 一般不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地进行自主创造。教师往往会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 煞有介事地为学生炮制一套所谓的写作框架, 让学生从选题、立意、行文都要按这个框架来进行, 殊不知此举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遏制他们自由发挥的余地。例如, 大多数教师都会为学生提供一种议论文的作文模式, 即开头总起立论, 中间几段提出若干个分论点论述, 结尾收束总结。这种中规中矩、千篇一律的行文模式, 只能让学生的作文流于中庸, 很难出彩。学生的创造性被扼杀了, 高质量的创意作文也就难以呈现了, 这是教师对孩子不信任的表现。缺少对学生生活状况的了解, 指导起来便不能有的放矢, 两眼抓瞎, 效果便大打折扣了。

二、提高初中作文教学效率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注重实践活动, 打开写作源泉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所有的艺术都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写作是一种最基本的艺术形式, 因此, 必须植根于社会生活, 不能脱离生活实际, 天马行空, 无中生有。否则, 无论写得如何天花乱坠, 也是毫无意义可言的。必须身临其境, 情由心生, 有感而发, 作品方彰显魅力, 才能打动人。

上文提到的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假大空”现象, 就是学生写作脱离实际生活的表现。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 便是应试教育下“好孩子”的典范。初中生因课业繁重、升学压力大, 很少关注时事新闻。远足旅游、祭祖扫墓、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更是寥寥无几, 这是应试教育的弊端。现代教育理念提倡孩子多亲近自然、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 把实践活动中获得的情感体验、深切感悟组织成文, 惟其如此, 作文时才有话可写, 有情可抒, 有思可辨, 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生命力、才有价值。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人都是诗人, 关键在于打开创作的源泉, 而打开源泉关键在于说真话, 抒真情。”

2.鼓励大胆质疑, 激发写作兴趣

孔子云:“疑是思之始, 学之端。”疑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且释疑过程, 能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教师在平时教学中, 须用好教材, 对于文本中的行文框架、写作技巧等特点须用心引导“此中真意”, 切勿走马观花。例如, 教学泰格特的《窗》, 可启发学生体会结尾的妙处;分析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 可引导学生体会情节安排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特点。鼓励学生就文本结构安排、情节特点、人物描写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疑问, 随着疑问的一个个释然, 学生就能摸索到行文的一些门径。

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底子的厚薄, 唯有在作文上才能真切地体现出来,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历来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对于学生作文中句意流畅、文笔优美、思想深刻等处要不吝赞美之词进行鼓励, 并且提供一定的奖励。这种奖励不仅包括物质上的, 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 比如文质优美的作文, 可当作范文全班朗读, 可张贴上墙, 可投校刊登载, 让学生产生一定的自豪感和羡慕感, 这样就能够以点带面, 营造一个全班力争写好作文的氛围。

3.培养感悟能力, 构建良好习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文章就是现实生活的折射, 文章中的生活感悟、人生箴言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初中生思想懵懂、情感多变, 对于契合他们思想的文章往往是爱不释手, 兴趣盎然, 教师借此稍加引导, 便可化腐朽为神奇。其卓有成效的做法就是放手让学生挑选自己爱读的作品, 在班里进行演讲、朗诵比赛。学生激情澎湃地演讲, 声情并茂地朗诵是一种非常好的理解作品的方式。通过演绎作品、共享作品, 能够使全班学生汲取到文章中的精华:优美的表达、深刻的思想、经典的结构。从而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使读书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

“语言的积累和应用正如存钱和花钱。如果不是平时积攒得多, 到用的时候怎么会‘囊中取物’一样拿出来花呢?”教育专家于永正的这句话表明, 只有通过大量的积累, 方能写出美妙绝伦、耐人寻味的佳作。虽然中学生并不需要达到如此目标, 但是培养学生积累文章、感悟文本的能力, 却是我们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

4.进行仿写训练, 培养创新思维

王勃仿庾信的诗翻出了“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名句, 李白仿崔颢的《黄鹤楼》而赋《登金陵凤凰台》, 仿作无疑强化了课本范文对练笔的指导作用。仿写不一定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一篇六百字以上的大作, 可以根据范文的选材、立意、写法等特点单纯地从某一方面练笔, 也可以综合地全方位仿写, 两三百字、四五百字视情况而定, 切勿操练过渡, 增加课业负担, 使学生产生厌写情绪。

除仿写外, 还可以选择另外一种开放的形式, 比如两天出一个小题目, 这些题目不必过于具象, 可以是一些抽象的概念, 如温暖、黑白、领悟等, 然后让学生写出这些题目的自我理解, 篇幅不一定长, 一两百字就足够, 但一定要有出彩的地方, 适当的时候可在全班进行交流评议。这种训练长期延续下去, 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5.夯实文学素养, 提高教学水平

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指引学生用一双慧眼观察大千世界, 引领学生用一支神笔描绘世俗民情, 教会学生用一根彩线组织结构全文。教师学识的多与寡、能力的高与低,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自己的执教能力, 并影响着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教师平时应大量涉阅文学作品及相关的写作教材, 全面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审美情趣, 这样才有可能在指导学生习作方面独树一帜。循规蹈矩, 亦步亦趋, 学生的作文水平只能原地踏步。只有源源不断地给自己的桶内注入新鲜“活”水, 学生方能从中舀得一碗灵动之水。

同时, 教师要有与时俱进, 活到老、学到老的意识, 密切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 走进他们的心灵, 融入他们的生活, 这样, 师生才能在互动中产生情感共鸣。教师找出学生作文中的症结所在, 从而对症下药。教师平时应做个有心人, 不断地积累教学经验, 总结教学规律, 反思教学行为, 完善教学设计, 借鉴名优教师的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执教能力, 这样才能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达到“官知止而神欲行”的境界。

总之, 语文学科的基础性, 决定着它是一门非常注重学生思想情感与社会实践相融合的学科, 而作文便是学生思想情感在社会实践中的反映。现行的语文作文教学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教育者在教学实践中集思广益, 运用智慧与经验, 努力开辟出一条高效提高作文教学的捷径, 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和作文能力。

参考文献

[1]次仁旺旦.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指导的有效方法[J].新课程·中学, 2013 (4) .

[2]陈国华.注重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与提高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9) .

怎样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篇2

关键词:提高 课堂教学 效率 课堂效率就是在一堂课内,老师传授的知识,学生接受、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的程度。

老师在一堂课内所传授的知识,全体学生都弄懂了并能够运用,这堂课的效率就高;大部分或一部分学生没有弄懂,需要另花时间给学生补课,学生才能弄懂,这堂课的效率就不高。

课堂效率既反应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又决定着整个教学质量的好坏。

低效率的课堂教学不仅苦了老师、也苦了学生。

新课程实施以来,九年级化学教材作了较大的修改,教学内容比以前丰富、知识却比以前更浅显,而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成绩却与老师所期望的结果相违背,让部分化学教师感到盲然。

笔者认为这既有外因、也有内因,既有老师方面的、也有学生方面的原因。

究其根本,还是在于我们教师,首先要能把握好教纲要求、熟知教材章节重点难点、捕捉教材内容编排的出发点和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再有一套与教材相吻合、灵活多变、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用我们教师的教来激活学生的学。

怎样才能将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有机灵活地结合在一起,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呢?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尊重学生主体,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中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那就必须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就必须有不断更新的教学形式激励学生、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也就意味着要不断的改变和革新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去一直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围绕教师转,突出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贬低了发现与探究,学生处在被动地位,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得不到培养和提高。

其实,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和实施,在各种教师用书、师资培训教材中强调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学习的过程,学是内因,教是外因。

九年级化学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知识规律性强,教学中要善于教会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自己思考,自己发现知识的规律性,自己做实验和写实验报告。

如教材第五单元中《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节在编排上作了新的设计,改变了过去由教师先讲、学生再做实验的教学程序,而是学生先预习并综合气体制取的反应原理、直接在实验室、从提供的仪器中选取并动手组装制取co2气体的反应装置。

既能促进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又促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发学生好奇、引导学生探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能很好发挥出来,也就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喜欢年轻漂亮、慈祥而又和蔼可亲的老师。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作为一名教师,拥有丰富的知识是一种美;作为一名教师,面对学生,一张诚挚的笑脸,一句温馨的叮咛,这是一种美;更为重要的是,在平时要像关心儿女一样的关心学生,这才是一种永恒的美。

它可以帮你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次真诚的交流就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认真做练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加强直观和实验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化学是研究自然界形形色色的物质及其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阅读、探究和实验是研究化学的基本方法,也是讲授化学课的重要方法。

化学教师在化学课上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挂图、模型、录像、实验装置等直观手段,可形象的展示物质的微观粒子及其构成;如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肉眼看不见,要靠学生发挥抽象思维、在立体空间想象中去领会,这对部分学生来说就容易产生学习上的障碍,对上述三种粒子的有关概念模糊不清。

教学中借助挂图、模型、录象动画,效果比教师过多的讲述好得多,又便于学生对概念的区分。

其次是能更多的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再现化学变化过程及其反应原理。

如:在向学生解释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原因时,借助flash动画演示化学变化过中分子分开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学生可看到变化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没有发生变化,从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直观形象地向学生讲解和传授了化学知识,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甚至还能打破时空的限制,开阔学生的视野。

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教师必须认真上好每一堂实验课。

在实验课上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完成各项实验,还要指导学生预习有关的实验材料,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仔细观察,科学分析实验的结果,重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四、增加学生课堂活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上就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减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量,增加学生的活动量,拓宽学生的参与面。

教材中有部分课题内容中的概念少,理论性不强,如《空气》、《保护水资源》、《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等。

课堂教学中,我总是给予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

用时间来换取学生的.思维空间。

为了拓宽学生的参与面,我在探究性教学中经常采用小组学习法,三个或四个人一个小组,分组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各小组也可根据教材知识自拟题目进行讨论。

每次讨论结束后,或每组代表呈述讨论结果、或小组间相互交流意见。

采用小组学习法,可以使同学相互启发,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同时小组相对落后的同学也能得到提高。

事实证明,这种方法行之有效,学生理解知识更全面,认识规律更为深刻,有利提高整体课堂效果。

五、启发式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对启发式教学的理解是:启是指教师的引导、激励,发是指让学生发现问题。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不论是复习、导入,还是中间的讲授过程;不论是讲解还是做演示实验,教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具有启发性,激起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进行争论。

如在讲《质量守恒定律》,导入新课时提出了下列问题:(1)在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在质量上会有什么变化吗?用问题激励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带着问题分小组做探究实验,通过实验发现结论、得出问题的答案。

(2)质量不会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观看一段录像(演示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和原子的变化),从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个数没有改变进行分析,学生能很快得出正确结论。

稍加引导学生又能知道:(3)能否用这一定律来解释一些物理现象?这样既能使教学过程显得相当紧凑,又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走出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新编化学教材中选编了许多来自生产、生活和自然现象等实际方面的内容。

我在教这部分内容时,尽可能联系当地生产和生活实际进行,如组织学生参观了自来水厂的自来水生产流程,认识水的净化过程。

既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课本知识,又能无形中树立学生珍惜水、节约用水的观念。

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对当地的水体污染、空气污染情况进行考察,了解产生污染的原因,提出防止污染的一些措施,并写出调查报告,这样既从教材编排的目的出发有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再是了解日常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一些小常识,如:用醋酸除水垢、石灰浆粉刷墙壁。

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又增加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3

一、深化教材特点,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1、理解概念是学习知识的起点,学生年龄不同,对概念的掌握形式也不同。处于初级阶段的学生,抽象能力较差,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初一学生犹为明显。我们在教学中应设计积极情景,深刻了解概念的意义,尽量以具体形象化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数学事实,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概念。

2、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展现旧知识与新知识的种种关联,要通过比较异同,尽量使学生用原有知识来学习新知识,使原有知识结构进一步扩展延伸。

3、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索,教学过程自始至终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主动积极参加知识形成过程,体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充分配合。

5、对教材进行质疑和讨论。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能帮助学生发展创新思维。我们常鼓励学生把在学习教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并组织讨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都积极来表现自己,学习气氛浓郁。

6、要对教材进行及时的练习和反馈。这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要进行有效的练习,就要有练习的及时性。分层练习既有培养个体素质的优势,又兼顾学生摆脱应试教学的影响。搞好练习后的反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二、帮助学生学会主动探究问题

学习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知识构建过程才是最有效的。因此,在这一学习新知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带着积极的心态投身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去。这一环节的学习可以细化为两个步骤:一是独立尝试探索;二是合作交流探究。

1、独立尝试探索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注意各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放手让他们自己决定自己的探究方向,选择自己的方法,独立地进行探索。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当学生取得进展时,教师应充分肯定其成绩,帮助他们进行必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当学生获得初步结果时,教师又应督促学生进行自我检查、自我反省;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不应把解决问题的方法、答案直接告诉学生或作过多的提示讲解,而应作为一个鼓励者和启发者,提出适当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2、合作交流探究

学校教学必须加强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组织引导学生合作和讨论,可以使他们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同时对其他同学的思路进行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断,从而使自己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这样,既达到增强学生合作精神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分析、自我调整等认知能力。如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了解题设想。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使学生体会到:同一数学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相互之间就能受到有益的启发。通过讨论还能披露谬误,及时纠正学生在数学思维活动中的偏差。这样学生既知道了不同的解题思路、策略,也进一步掌握了数学思维方法。

四、注重点评反馈,归纳总结

在独立探索和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自己的探究过程并得出结论,使教师以及学生相互间了解真实的思维活动。同时要及时肯定其中的闪光点并予以表扬和鼓励,使他们体验成功的愉悦,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同时,任何真正的认识都是以全体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由于受到知识经验的限制,学生在探究的进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错误,但我们应知道,其中一定具有“内在的”合理性。我们不应对此采取简单否定的态度,而应对其进行点评,进行归纳总结,鼓励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和自我检查,自我反省,逐步体验成功。我们坚信:学生学习数学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和主动参与,必能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

同时,主动探究是学生发散思维的过程,为使学生主体的认知结构更趋向稳定和加强,使主体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和深刻,教师就应珍视学生思维过程中的每一个“成功点”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及解题策略,并尽可能及时地让学生表达出来,及时地总结、归纳。同时在在听课某个老师上课时,如发现有创新、有示范性,便随即组织全校老师进行学习,进行推介,发现问题也及时进行分析,并检查相关环节,采取措施,帮助、指导老师进行改进。

谈怎样提高教学效率 篇4

一、关心爱护学生,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我们教师就要关心爱护学生,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怎样才能做到爱护学生呢?如发现有的学生情绪低落时, 找他们谈谈心, 给他们打打气, 加加油。下课晚走一会儿, 让学生问一下问题, 在课堂上多注意一些学生的动向, 在学生活动时给予适当的帮助, 多参与学生的活动等等。这样学生认为你可以亲近、能够亲近, 是关心爱护他们的, 是学生的贴心好老师。这样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就会信任你, 才能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的运用是现代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育教学手段, 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更能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懂得, 学生如果没有学习兴趣, 要想提高学习成绩如同伐根求木茂, 塞源求流长, 不可能也。我重点从这方面下功夫, 每次上课前都认真备课、搜集一些动画素材把他们灵活引入课堂。如在讲解基因表达时运用媒体动画演示, 可以使学生理解基因是怎样解旋、转录、翻译, 在哪个场所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这样能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化, 也能够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程度。多媒体的运用还可以节省时间, 增加课堂教学内容, 如节省你抄例题的时间, 这样你可以在原来做一道题的时间内, 做两道或三道题。节省板书时间, 以及解题思路步骤都可以一一展出在多媒体上, 使课堂的效率大大的提高了。

三、精讲多练,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 学生的思想也是会有疲倦的时候, 我们教师一定要在课前把本节课的内容理解透彻, 要掌握本节知识的前后联系, 把握知识的内涵与外延, 做到心中有数, 才能在讲课时做到游刃有余, 得心应手。能够把本课的主要知识抓住是教学中的主要任务, 不仅仅是你抓住了本课的重点, 也让学生能够做到, 这才是你上课的目标。还要给学生有充分的思考空间, 总让学生跟着你的思路他们会累的, 让学生思考他们才会觉得不累, 而且有兴趣、有兴奋点, 这样才会使学生不觉得他们是学习的奴隶, 他们就会主动的思考, 积极地提问, 使课堂气氛活跃,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达到教学的目的。

四、理论联系实际, 使知识得到延伸

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总给学生讲一些空洞的理论知识, 学生会觉得学习知识就是为了应付考试, 这样学生就会感觉到学习起来没意思。现在在一些中学中存在一种现象, 个别学生对考试产生了反感, 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长此以往, 他们就会被班级其他学生甩掉, 变成干坐生。我们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发生, 我们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联系你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来理解所学的知识, 让学生觉得简单一些, 如我在讲伴性遗传时就用生活实例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优生优育, 什么季节会开什么花, 黄瓜是单性花, 桃、苹果是两性花, 玉米是风媒花等等。使学生能够从身边的知识入手, 使学生觉得知识不是脱离生活而存在的, 使他们学起来觉得有意思, 这才是教学的关键。

五、适当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适当活动就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给学生以提出问题来让学生进行积极探讨, 思想的碰撞能够使学生的思路更加开阔。一个人的思想总归是有限的, 学生之间交流、探讨, 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如:我运用导学案教学后, 可以让学生来授课, 使教育教学形式多样化, 不再是教师教, 学生听, 老师也可以参加到某一小组的讨论中, 来倾听学生的意见、见解, 可以让学生认为老师是他们学习的助手。小组成员相互讲解教师布置的作业, 最后不光是教师教学生, 小组之间也可以比赛式教学生, 最后收到的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怎样才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篇5

语文教学怎样才能提高效率?以下几点看法,供同志们参考:

一、要有起点和重点

语文教学应该有起点重点。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除了教师依自己的理解而定的个性目标外,应该有它固有的教学目标与板块。例如第一课时,从我们的常态课看,识字学词,读通文本,了解内容,理清文脉,应是它的份内目标。而读懂课文,品味词句,体会情感,领悟表达无疑是第二课时的主要追求。当然这些固有目标与板块(创设情境,唤起阅读期待;有效初读文本,整体感知;学习字词,交流感知;切入重点,设置悬念)会因年级不同而各有侧重。如对七年级而言应以识字学词为重点,慢慢学会理解,适当渗透欣赏;对八年级而言,以理解为主,适当进行品评;对九年级而言,在理解的.基础上,重点向欣赏、品味课文语言,学会表达过渡。我这里对每课时要有板块与目标的明确,是为了提醒老师们,每一堂课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每课时都有自己的课时目标。

需要注意的是,每篇课文的内容很多,课时的目标也不止一个,我们要分清主次,合理分配。因为面面俱到其实是面面不到,是“蜻蜓点水”、“水过地皮湿”,要勇于放弃。因为暂时的放弃,是为了长远的取得。古语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作为语文教师,要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气魄,当目标精了,重点准了,教学效率自然就高了。

二、要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

课标说,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认为第一重要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而时下,我们经常看到,学生才初读一遍课文,有的字音还没读准,句子还没读通顺,词语没理解,课文还不熟,教师就匆匆忙忙地组织对话,交流。有的直奔重点、中心,谈感悟;有的急着用大屏幕出示重点句段或抓住一两句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反复地进行朗读、感悟、体会、想象,如此,既不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低。因为此时学生对课文整体还没形成印象,对课文的重点部分也不熟悉,就此拿出一词、一句进行重锤敲击,因火候未到必然造成学生体会不深,理解肤浅,泛泛而谈,不得要领。所以,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书不读熟不开讲”。

在课堂教学中组织的各种活动,要始终以文本为基础,不管是教学开始时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还是对文本有了一定的理解,或是对具体的语段进行深入细致的品读,前提都必须是每一位学生与文本进行比较紧密的接触,通过实实在在地接触文本,通过生动、扎实的言语实践活动,走进文本,让“言”与“意”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因为语文教学的实质就是实现人与文本的内在交流,课堂教学效率如何?效率高不高?主要看学生与文本是否发生了这种交流,以及这种交流是否亲密、深刻、流畅和完整。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就像两个人谈恋爱一样,两个人从第一次接触到最终结婚,总得有个过程。总是从一次又一次的接触中慢慢产生情感,那种“一见钟情”式的爱情方式一般只能产自作家笔下。同样道理,如果你让学生仅仅是初步接触一下文本,还没有读通读顺,就急于进行对话,作深度的交流,教学效率肯定不行。所以,我们要尽量避免那种学生与文本只打了个照面,就开始进行直奔重点的阅读,就开始“超越文本”,作“拓展性的阅读”,甚至脱离文本进行“空中楼阁”式的对话。

怎样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篇6

体育课堂效率是指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课堂中组织学生学习与锻炼的效果和质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设计教学过程,调动情感,有效训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位体育教师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教学中激发兴趣是关键

兴趣是上好体育课的首要条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持有积极肯定的情感,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体育教学中,我经常遇到这种情况:一些喜欢锻炼的学生,在课堂上总是渴望掌握新、难的动作与技术,这些学生求知欲强,对体育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反之,一些素质差的学生,兴趣就不浓厚。为此,教师抓住学生的优点并积极肯定,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创设求知情境,激发学生热爱体育的内在动力;其次讲究课堂授课艺术,教师要通过授课的艺术性、鲜明性、运动性,揭示体育教材的魅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动性;再则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

二、教学的内容要突出“四性”

1.科学性。即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做到先后得当。例如学生在课伊始注意力比较集中,对学习新知识比较有利,因此必须把新授内容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为了使运动负荷的变化符合人体活动的规律,应将运动负荷较小的教学内容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为了持续学生对课的兴趣,应该将游戏和比赛安排在课的后半部分。为了不致于使学生疲劳而影响学习,一般应该把灵敏、柔韧和协调性的练习,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而把力量性、耐力性的教材安排在课的后半部分。

2.趣味性。即对现行的那些单调、枯燥、重复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改编,使之体现游戏性、竞争性。又由于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上进心和好胜心强的特点。如果在教学中采用游戏、测验、比赛等多种多样的竞技形式,不仅可以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可以发展小学生的身体素质、陶冶情操。譬如小学四—六年级的教学内容均有400米耐久跑,在处理这一教材时,可运用游戏、竞赛 形式进行全程跑,像结伴跑、甩人跑、超前跑等;也可以采用在200米处的报时跑,400米全程计时跑以及50米 ×8往返跑等。

3.适度性。教学内容要有适当难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智力发展。比如在学生初步掌握前滚翻的动作之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和巩固动作技术 ,可采用以下几种练习方法:一种是限制性练习,如在颔下和两膝之间夹小手帕进行练习,以强化 低头和并腿的动作。还可在两条直线中间练习前、后滚翻,连续前滚翻以强制左、右手脚用力平衡。

4.实用性。教学内容的安排应有利于促进学生运动技能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因此,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适当安排一些诸如“躲闪比赛”、“跨越比赛”、“平衡比赛 ”、“攀爬比赛”和“负重比赛”等有趣味的练习和游戏。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三、教学的组织要严密有序

要充分发挥40分钟的学习效率,教师必须周密考虑教学的各个环节并合理安排时间,使学生有较多的时间进行练习。因此,教师除对教学内容要深刻的理解之外,必须全面考慮场地与器材的布置,分组的安排,队伍的调动及各个教学环节的有机衔接。像队列、队形变换,就要适合场地、器材与分组安排练习,以合理调动队伍。比如新授排球双手正面垫球技术可以选择引导性练习作为它的内容的一个方面,还可以集体徒手原地模仿练习垫球等动作。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减少了队形变动,又提高了教学的密度。

四、教学的过程要突出精讲多练

精讲要正确,突出重点,层次清楚,语言精练,才能保证有足够时间给小学生多练。因此,教师必须根据课标要求及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标准,充分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讲解训练要领要注意语言形象直观主动。常言说:熟能生巧。体育技能的形成是在反复的练习中形成的。在教学中我常常采用下面几种练习方式:

1.在启发式学习中练。启发式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锻炼的积极性。常常采用的有语言启发:用语言讲解比喻,使学生了解动作要领;示范性启发:可用各种教具、挂图、模型、录相等,以及教师本身动作的重点示范。如教“投掷垒球”其要点;“蹬、转、挥臂,最后用力,教师可以慢动作重点示范。如:教弯道跑技术,可以比喻乘坐公共汽车转弯对人体姿势的不同而形成不同情况、以小学生了解跑弯道的身体向内倾斜,摆臂时右臂大于左臂摆动,从而克服离心力的要领。可见,合理运用启发教学,能使学生对教师的示范,指导一点即通,心领神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采用连续性练习。教师边示范,学生边练习,教师边揭示规律,学生边纠正错误。这种方法既能提高学生注意力,又能训练反应能力。特别在准备活动进行徒手操练时,因动作一般比较简单易行,更显得实用。教师进行领做,学生跟练,不仅能节省时间,还能增强训练效果。

3.合理运用循环式练习。采用循环练习不仅能解决器材不足,人数多的矛盾;加大运动量和练习密度,而且动作易行、多样,能充分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怎样提高物理课教学效率 篇7

一、发挥教师人格魅力, 运用艺术的感染力凝聚学生的注意力

亲其师而近其道。教师应改变过去那种高高在上, 严肃刻板的面孔, 带着笑容走进课堂, 带着笑容讲课, 带着笑容解决问题。“感人心者, 莫于先近情。”在教育教学中, 威信的树立靠的不是强权, 而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敬佩和折服。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吸引人, 在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的同时, 要特别注意维护差生的自尊心, 照顾差生的心理体验。对他们多肯定, 多鼓励, 少批评, 少指责, 更不能讽刺和挖苦。让学生在学习上有信心、有奔头, 最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幽默就如同春风细雨, 能轻松化解各种矛盾, 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营造积极有效的课堂氛围。物理课相对来说是一门严肃而又枯燥的课程, 教师需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在严肃中加入幽默的调节剂, 让物理课变得轻松活跃, 增添亮色。例如, 在讲《万有引力》一节时, 有位学生走神了, 呆呆地看着窗外, 我轻轻走到他的身边, 拍了拍他的肩膀说:“这位同学, 那落地的苹果都被牛顿吃完了, 你的心还没落地吗?”其他学生善意地笑了, 他自己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并认真投入到课堂中来。

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教师要爱学生, 那么就应该去主动了解他们, 知道他们的爱好和自身所具备的才能, 了解每个学生身上所具备的个性和特点, 知道他们内心深处所要得到的东西。只有教师真正地走入了学生的内心世界, 才可以将学生引导成为一名有志青年。爱学生就要公平对待所有学生, 把每一个学生视为自己的弟子。在学生眼里, “公正客观”被视为理想教师最重要的品质之一。爱学生就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创造精神, 与他们平等相处, 用自己的信任与关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将学生放在平等地位, 信任他们、尊重他们, 视他们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

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实践证明, 如果学生对感知的对象有兴趣, 就会感知得深, 就会积极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即使在学习中遇到巨大的困难和失败也会越挫越勇, 在不断的探索中感受学习过程所带来的乐趣。在物理教学中, 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效果显著。事实证明, 有意识地创设情境, 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 容易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使其带着更浓厚的兴趣去学习。例如, 讲《声》一节时, 教师先提出以下问题:电话为什么远隔千里能传音?宇航员在太空中交谈为什么必须依靠特殊装置?为什么超声波能反映人体内的影像?这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 但要解释却有一定困难, 带着这些问题去探索, 学生自然会产生兴趣, 也会提高课堂效率。

在物理教学中, 不断地制造悬念, 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一种急于探求的心情, 就会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例如, 讲《大气压强》一节时, 我向一个漏斗中吹气, 同时将一个乒乓球放在漏斗大口下面, 吹气的同时, 慢慢将手移开, 乒乓球依然悬在空中不下落, 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 急于解开这个违反常理的谜。在这样的渴望中, 教师再讲解, 就会给学生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让实验室成为学生探索、求知的殿堂。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通过动手实验, 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从而深刻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调查发现, 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学生对实验有浓厚的兴趣, 其中对实验发生直接兴趣的又占百分之六十以上。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听觉、视觉、嗅觉和触觉等感觉来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 实验就是最佳途径。如果说演示实验在新知识的理解巩固上起重要作用的话, 那么, 分组实验对学生已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及能力的培养就占据着不可估量的地位。分组实验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 打开物理学的神秘之窗

信息技术的普及, 为解开物理学之谜提供了一把金钥匙, 它的直观性能让看不到、想不到的物理变化、物理现象变得形象生动、简单明了。

抽象的物理概念, 学生很难理解, 这时候, 可以用直观形象的演示揭示概念的内涵。利用计算机的模拟功能, 可使抽象内容形象化, 静止内容动感化, 枯燥内容生动化。同时在展示问题时, 用彩色文字将重点、难点内容标识, 从而来刺激学生的视觉, 以此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让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将这些理解并记忆下来, 通过这种方法来提高学生们对于学习的兴趣以及热情。

不少的教学实践证明, 在中学物理的教学当中, 如果能够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那么其课堂容量会大大增加, 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四、减轻学生负担

(一) 优化课堂结构,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战场, 在教学中, 教师要使学生完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 就应让学生自己参与教学, 在参与的同时进行学习。通过教师对学生悉心的指导, 让学生逐步地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之中, 从而将课堂上的教学内容真真切切地落实到实处, 也是通过这种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二) 减轻学生心理负担

怎样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篇8

首先笔者认为教师必须掌握语文教学规律, 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认真钻研教材, 充分理解教材设计适合于实施的最佳方案、运用多种方法、多种渠道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下面谈一下笔者在语文教学中的几点看法。

一、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 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必须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始终。由于学生年龄小, 注意力、控制力差, 兴趣的激发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应充分运用启发式的提问、直观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 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 或就文发挥个小故事, 做个小游戏, 来个小表演, 这些都不亚于播洒兴奋剂, 会使疲乏的学生又振奋起来, 进入主动求知状态。

二、要授之以渔, 举一反三

古之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今之师者, 不仅如此, 更要授之以渔。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无疑是有助于学习的。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 找出事物的规律。教会了这些本领, 学生就会有自己学习的能力, 懂得举一反三, 那教师就不必再啰啰嗦嗦、反反复复地教同样的东西了。学生学起来轻松, 学习效率自然也会有所提高。

三、要充分预习, 熟悉内容

一堂课40分钟, 一个正常人真正可以集中精力的只有20分钟左右, 我们要做的不是要百分之百地集中学生40分钟的注意力, 而是根据学生注意力的能力让他在有效的20分钟时间里发挥潜力, 如果一堂课的内容, 学生事先都没有预习, 从何而来20分钟潜力的发挥。所以预习非常重要。教师布置了预习题, 学生提前感知课文, 再上课时就能做到心领神会。特别提出的是新教材的课本图文并茂, 内容十分吸引学生, 教师可以据此引导学生去看课文, 提高学习兴趣, 增加预习效果, 从而在课堂上提高学习效率。

四、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亲密的师生关系, 依赖于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因为在课堂教学中, 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 学生会心情舒畅, 容易做到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使整个课堂教学呈现轻松、愉悦、主动、活泼的场面, 使学生爱学、乐学, 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的方法很多, 而笔者认为最容易做到的也是最不可缺乏的就是教师的微笑。课堂上教师的一个真诚的、鼓励的、欣赏的、宽容的微笑会带给学生幸福的感觉、积极的心态和进取的动力, 它会极大地刺激学生个性的张扬。没有微笑的教育是可怕的教育, 没有教师的微笑, 任何高超的教学技巧都不可能达到预期效果, 这一点相信各位同仁一定深有体会。

五、把握学生思维的年龄特点, 提升学生智力水平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形式新异, 生动活泼的内容特别容易发生兴趣, 一旦有了兴趣, 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 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 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因此, 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 画画写写、模仿表演、设疑质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例如, 在教《咏柳》一课时, 我先配乐范诗, 然后展示幻灯片图。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 启发学生展开想象, 在意境中体会到古诗的美。再根据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 在学生粗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 进行配乐作画, 并让他们介绍自己的画。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诗的意境之中, 既享受了美, 又弄懂了诗意, 而且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能力、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六、课后布置适量作业, 争取家长配合, 督促学生保质保量完成

减负增效是近几年教育改革的重点。教师给小学生布置作业要适量, 如果太少, 起不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太多, 又会令学生感到厌倦, 疲于应付。布置精而简的作业是保证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前提, 但是“十指有长短”, 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有强有弱, 对于那些几次三番不完成作业的学生, 老师应及时和家长沟通, 争取家长的配合, 督促学生在家中保质保量完成作业。为了让学生明确作业要求, 防止忘记作业或回家对家长撒谎说没有作业的情况, 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小巧的本子专门用来记作业, 每次布置的作业要求, 我都会认真板书在黑板上, 让学生记在小本子上, 记完后, 同桌互相检查。家长想知道当天的作业是什么, 一翻记作业的本子便明了了。

课堂教学看无定法, 实际上是有一定的规则可循的, 只要我们教师深究新课改的理念, 不断探索与研究, 不断反思与总结, 总能寻觅到适合当前教学实际的潜在规律, 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虽然目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途径各式各样, 但笔者认为, 其中课堂教学反思毫无疑问对我们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来说是一种非常有效且十分必要的手段。笔者依旧会像往常一样, 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努力地进行课堂教学反思, 使之成为我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砝码。

情动, 才有心动;心动, 才有行动。语文教学, 作为一门关注生命意义与生命质量的课堂, 它所承载的绝不仅仅是知识的识记, 更是知情行意的综合, 是人类文化的繁衍与滋生。为了承担这样的重担, 为了让语文的激情, 能够成为点亮学生的人生之灯的火把,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我们又怎么能不在语文的道路上, 首先把自己培养成一名心灵阳光、激情四溢的人呢?

如何提高教学效率 篇9

一、转变教育思想和理念

提高教学效率, 首先要树立现代教育思想, 更新教育理念。教师必须强调以人为本,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 以学生为主体, 突出学生主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树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观。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创设让学生真正能感到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 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 让学生感到他们才是课堂上的主角, 老师其实就是他们的朋友, 只是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上课时师生是平等的, 教学中师生是可以互动的, 在学生学习讨论交流过程中, 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帮助与鼓励, 尽量避免扼杀学生的创新欲望。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 体验物理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 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二、认真钻研教材, 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任何一堂课的成功, 都离不开课前认真细致的备课, 而精心备课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因此老师必须认真钻研教学大纲, 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 做到心中有数, 有的放矢。而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 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备教材:对教材要粗读、细读、精读。明确目的要求、重点、难点等, 形成对教材的认识和理解, 做到深思熟虑、高瞻远瞩、胸有成竹, 只有这样, 才能驾驭教材, 掌握主动权。

(2) 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才是主体, 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 应尽可能多地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考虑在内, 针对全班学生的实际情况, 针对大多数学生, 包括学生的掌握程度的差异、接受能力高低等因素, 教师备学生不能只着眼于课堂中的一切, 还要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结合教材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健康发展, 不要因循守旧, 可以发散思维, 另辟蹊径。

(3) 备教法:教师应该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钻研教法,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 选择适当的教法。教学方法要富于变化, 这样才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树立现代的教学观念, 以人为本, 要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 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 以学生的“自我尝试在先, 教师的引导在后”为原则, 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 会质疑、善答疑, 学中有问, 问中有学, 帮助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 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

(4) 备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由未知到已知, 由易到难, 由浅入深, 由抽象到具体, 由感性到理性认识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备课时, 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才可能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完美统一, 也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需求, 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 提高教学效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基础灵活安排各个环节的先后次序及主次地位。

三、根据教学实际, 及时调整课堂教学

我们在设计教案时, 总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教学生更多的内容, 因此每句话都要说到点子上, 讲练得精, 但再周密的教学计划, 也不一定适合你的学生,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更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 敢于抛开手中的教案, 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我们很多时候都想按照自己设计出来的教案上课, 在教学过程中, 总希望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思路去做。但教师和学生毕竟不同, 我们能想到的认为简单的, 学生不一定能想到、能理解。我们没注意到的, 但学生说了出来, 特别是那些认为是“差生”的提出来, 若在自己能够解决的范围内, 这时候我们应该敢于抛下那固定的教案, 借机鼓励他们善思多问, 鼓励他们发表不同的见解, 允许他们“别出心裁”“标新立异”,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从而充满自信, 更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2) 提供给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时间与空间,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探索。在教学中, 教师既要注重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自主探究与合作的习惯, 在课堂上还要留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给学生思考、合作与交流。特别不同学生存在差异, 要因材施教, 因势利导, 让学生都有表现自我才干的机会。

(3) 要恰当地使用多媒体。多媒体在创设情境氛围方面, 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 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上, 是极为有效的手段。

注重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率 篇10

一.语文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在语文教学领域, 教学评价环节长期以来概念混淆不清, 很多人认为教学评价就等同于纸笔方式的考试, 普遍存在着只重视学习结果, 片面强调教学评价的选拔和甄别功能, 只重视以纸笔测验形式的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方式, 而忽视了对学生的观察和访谈、成长记录袋等评价手段对于学习过程的评价, 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评价;而且对于语文教学评价的主体, 也存在着只是由教育部门或教师的评价唱独角戏, 每张试卷所谓的标准答案或教师的权威性评价成为唯一评价标准的误区, 所以说这种缺乏人文内涵的评价方式是不全面的, 让学生对这种评价方式产生不但不会认同, 而且会产生疲于应付、惧怕逃避甚至对抗的心理, 不能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全体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 不能充分发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不利于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其实评价包括多种形式和方法, 考试只是教学评价的一种形式, 评价并不等同于考试。

二.教学评价在语文教学中的基本原则

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走出应试教育的泥潭,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中明确指出, 要改变课程评价只注重学生学习成绩选拔功能的误区, 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 让评价体系和环节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推进器。挖掘和发展学生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等多方面的潜能, 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 促进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因此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评价基本原则是要面向全体学生, 让学生和家长也参与到评价过程之中,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不同的语文基础和发展水平, 在适当的时机选择适当的方式, 才能恰如其分的围绕高中语文教学课程目标的要求, 根据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区别, 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 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考察,

三.语文教学评价过程应注重学生自评和互评环节

在写作领域的教学和评价一直是令语文教师们最头痛的难题, 往往是教师辛辛苦苦的花费很多时间批改, 而发下去后, 学生只注重得分和评语, 对于自己在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在下次写作文时依然故我, 起不到有效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作用, 其根本原因, 就是学生没有参与到评价过程中, 所以往往置身局外, 事倍而功半。

而如果在写作训练中, 在批改学生的周记、阅读笔记或作文时, 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结合的方式, 则可以使学生感同身受批发作文应注意的问题, 自己和同学们的作文究竟存在哪些问题, 应该从那些方面改进, 在以后写作文的时候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 从而有效的提高每个同学的作文水平。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的高中记叙文作文训练“写出你的真情实感”的时候, 教师在布置作文的时候, 就告诉学生, 这篇文章将由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当作文写完之后, 教师就按照班级里的小组为单位, 把本组的作文发下去, 要求每个学生按照立意是否有新意、写作结构是否合理, 是否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语文是否准确精练, 有没有病句和错别字等方面, 每人一本地互相批阅同学的作文。指导学生在批改作文时, 首先要先快速浏览全文的立意和整体写作结构, 体会其中的情感, 第二步再分析文中有那些精彩有段落和语句, 并且检查有无病句和错别字。以作文符号标记出来, 然后再打上评语, 并写出今后的努力目标。要在评价过程中, 重在发现每个人的优点, 要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对于同学存在有问题不能讽刺挖苦, 更不能嘲笑。在作文批改过程中有什么问题, 可以随时与作者本人或其它同学交流, 也可以询问老师。互评结束以后, 再发给本人, 本人如果对同学的批改有什么疑问, 也可以与批改的同学交流, 教师在巡回指导的过程中, 要仔细观察和了解学生的情况, 并对迷惑不解的同学略加指点就可以了。

上一篇:卡氏住白细胞虫病下一篇:农村糖尿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