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化与环境保护

2024-07-09

城市绿化与环境保护(精选十篇)

城市绿化与环境保护 篇1

1.1 大气污染十分严重

我国大气污染属于煤烟型污染, 以尘和酸雨 (二氧化硫) 污染危害最大, 并呈发展趋势。

城市尘污染。据参加全球大气监测的北京、沈阳、西安、上海、广州5个城市的监测资料表明, 总悬浮颗粒物年日均浓度分别在200~550μg/m3范围内, 超过世界卫生组织 (WHO) 卫生标准60~90μg/m3约3~9倍, 这5个城市全被列入世界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之中[1]。

1.2 水环境污染日益突出

我国的水环境污染以有机物污染为主。全国7大水系中近一半河段污染严重, 86%的城市河段水质普遍超标。据15个省市29条江河不完全统计, 2800km河段鱼类基本绝迹, 有渔业价值的中小河流50%不符合渔业水质标准, 平均每年发生大面积污染死鱼事故约1000起, 直接经济损失4亿元[2]。

1.3 噪声污染亟待解决

全国的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声级基本在70~76d B之间, 据42个城市监测, 92.8%的城市交通噪声平均声级超过70d B的限值;多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状况也呈恶化趋势。全国2/3城市居民在噪声超标环境下工作和生活。

2 城市绿化的生态效益

2.1 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

城市植物本身是大气污染的受害者, 但由于植物对污染物具有吸收、转变和积累能力, 在污染物浓度未达到伤害阈值时, 植物对污染物具有一定净化能力。

2.2 隔音降噪

绿色植物由于枝繁叶茂对噪声具有良好的吸收屏障作用, 当噪音投射到树叶枝条上时, 能被反射到各个方向, 使声波发生偏转和折射, 从而衰减噪音。据资料, 宽40m的林带可减噪声10~15d B, 宽10m的草坪 (高30cm) 可减噪声0.7d B。

2.3 吸滞灰尘

绿色植物的枝叶表面凹凸不平, 形成庞大的吸附面, 对粉尘有明显的滞留、吸附和过滤作用。特别是叶面粗糙带有分泌物的叶片和枝条, 很容易吸附空气中的尘埃, 经过雨水冲刷于地面又能恢复吸滞能力, 或因阻隔促使较大颗粒直接落于地面。据测定, 夏季成片林地减尘率可达61.1%, 冬季亦有20%, 街道绿化带减尘率为22%~55.4%。

2.4 保护生物多样性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基地, 城郊风景区和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生境以及人工建立的稳定、和谐接近自然生境的城市绿地系统可为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提供合适的栖息地, 为丰富物种多样性创造了有利条件。

3 城市绿化树种的选择

城市绿化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不只仅仅涉及园林、观赏园艺、城市规划等学科, 仅就环境保护而言, 它还应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 考虑城市的特性。因为各类城市发展方向不一样。有的以轻纺为主, 有的注重化工, 有的是能源基地, 有的是旅游城市, 城市绿化应根据自身城市的特点进行规划布局, 绿化时应针对污染情况趋利避害, 灵活机动, 不能以不变应万变。 (2) 绿化树种的选择不能只考虑以土地为主体的自然环境, 还应考虑人为影响日益加剧的大气环境。城市是人类利用自然, 改造自然的产物, 城市自然地表被大量的人工生态所覆盖, 甚至地形地貌也经过人工整治而失去了原有面貌。另外, 城市生态变化的主导因素是人群活动, 由于城市人口密度过大、建筑密集、交通拥塞, 城市代谢所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不能顺利排出, 使大气和水体受到污染。城市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煤和石油燃烧产生的煤烟, 汽车排气、化工和冶炼行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有害气体等。 (3) 应在一定范围和地区栽种一定数量的污染指标植物。指示植物就是对某一特定环境条件特别敏感的植物。居住在城市的每一个人都应该了解自己所在城市的环境状况, 现在有部分城市没有把即时的大气污染情况报告给市民的电光布告牌, 可是分析仪器测定的数值只能示出某种物质的浓度。这对于以人为主的生物的影响程度则是另外一回事, 而且要理解布告牌的内涵还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从科学的角度来看, 用生物来测定对生物的影响, 应该是一种正确而浅显易懂的方法。

4 结语

城市绿化是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工程, 也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同时, 绿化作为城市用地和建筑规划空间组织的手段, 也有利于提高城市建筑艺术感染力。在城市绿化中贯彻环境保护的思想, 将会使城市绿化更好地发挥改善城市生态的战略作用。

摘要:城市绿化作为城市的一项基础建设行业, 对改善城市环境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 许多国家已把搞好城市绿化作为净化大气, 保护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

关键词:城市绿化,环境污染,环境保护

参考文献

[1]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7

公路绿化与环境保护 篇2

摘要

本文论述了公路建设以及公路运营对环境地影响和破坏,阐述了公路绿化对公路环境改善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公路环境保护

公路绿化

近几年来,公路交通运输业的蓬勃发展,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加,公路交通对环境的破坏作用也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因此,加强公路建设的环境保护措施已迫在眉睫。

公路对环境地影响主要表现为公路对社会经济地影响、对生态环境地影响、对大气环境地影响、对声音环境地影响、对自然景观地影响等。

在以上几个方面地影响当中,公路除了对社会经济环境有所贡献之外,如果采取措施不当,会对其他几个方面造成严重的后果。

公路对生态环境地影响主要指以下几个方面:包括新建公路对动、植物生活环境地影响、对占用土地造成的土壤流失地影响、对农作物环境地影响以及公路对水环境地影响,尤 其是对饮用水源地影响。

公路对大气环境地影响主要是指公路在建设当中产生的扬尘和在道路通车以后车辆排放地污染。在施工期间,公路施工的特点之一是大量开挖土基,少则几十万立方米,多则上百万立方米,造成的粉尘污染是相当严重的。在公路运营期产生的污染主要来自汽车的尾气。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黑烟、碳氢化合物、醛及含铅颗粒物等。汽车排放污染与车速、运行状态以及车辆位置到受到污染的地点的距离等因素有关,当汽车匀速行驶时,一氧化碳(CO)的排放与车速成反比的关系,而氮氧化物(NOX)则相反,氮氧化物(NOX)的排放随车速的增加而增加。汽车排放污染与道路服务水平有着密切地关系,在服务水平较高的路段车辆的排放污染要小于服务水平低的路段。另外,排放的污染同车辆位置和受到污染的位置距离有关,例如:一氧化碳(CO)浓度的分布与路基高度及到路边的距离成反比。根据资料显示,当路基高度在3米以下或路堑时,一氧化碳(CO)浓度的最大值出现在路边 外,随着离路边的距离增加而减小,当路基高度在3米以上时,一氧化碳(CO)浓度的最大值 出现在离路边20~25米左右,然后随离开路边的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在平原地区的道路上,离路边25米处的一氧化碳(CO)的浓度为公路上的一半左右,而离路边150米处,浓度则减至公路上的10~20%。

公路对声音环境的影响主要指公路产生的噪声影响。噪声是一种公害,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环境,使人们受到伤害。公路产生的噪音来自于两个方面:施工期间各种施工机械产生的噪音和运营期车辆在公路上运行所产生的噪声。公路噪声除发动机和车体所产生的噪声以外,特别严重的是高速行车时车轮与路面强烈摩擦时产生的声音,加上路堤提高,噪声能波及很远的地区。噪声的大小与车速成正比,随车速的增加而增加,当车辆加速时,噪音增长约为2 ~9dB,重型汽车的噪声比轻型汽车大,因此,在公路交通中,噪声随大型车在总交通中的比重增大而增大。另外,交通噪声还与道路纵坡和交通量的大小有直接关系。当交通量小于1000辆/小时,噪声与交通量近似的呈正比的关系。因机动车行驶产生的噪声污染是非稳定的、长期的,其危害也是较大的。

公路对自然景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公路构造物与自然景观相互协调,尤其是公路穿越旅游区 或旅游景点时,如何与周围景观协调一致就更为重要。因此,在公路设计中运用美学,提高公路现行设计质量,改善公路及其周围环境,增进交通安全和为司机、乘客提供舒适的旅行环境,减少对原来自然景观的平衡和谐地破坏,点缀和丰富道路两侧的自然景观是十分重要的。地形情况不同,公路线形组合应该随之变化。对于平原微丘区,地势比较平缓,路基的填、挖不大,平、纵曲线半径都很大,因此,视线不易受到限制,透视可以很远,不过容易形成视觉上的单调,这时应当通过道路两侧的绿化和美化处理来进行协调。目前,在我国公路对自然景观的影响还没有引起足够地重视,例如在平原区的高速公路建设中,为了便于设置横向通道而将高速公路设置成高路堤,这就对道路两侧的景观造成了一定程度地破坏。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它已经成为了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国家和政府陆续制定了减少公路对环境破坏的政策措施。例如:北京市于1999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新的轻型汽车排放标准,这个标准相当于90年代初制定的欧洲一号标准。其他一些城市也相继制定了新的尾气排放标准。从2000年起,全国将禁止使用含铅汽油等等一系列措施,目的是降低车辆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另外,治理环境污染还可以采取其他措施,例如:在噪音敏感点和噪音污 染超标的地段修建隔音墙,将公路修建在远离环境敏感点的地区。施工期间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减少施工机械的噪音扰民问题,采用多种措施防止扬尘污染等。而在治理各种环境污染的措施当中,主要措施之一是进行公路绿化。

公路绿化是公路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目前公路设计文件中,环境保护设计中含有公路绿化的内容,但一般不尽完善,还常常出现绿化设计与线路设计不配套的问题,往往当道路竣工通车时,线形流畅,路面整洁,标志、标线齐全,惟独绿化工程跟不上。这主要是人们目前对公路绿化的意义认识不足,认为绿化工程关系不大,早些晚些完成没什么。另外是公路绿化的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还不完善,也给公路绿化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成功的公路绿化,不仅可以美化路容、改善景观,更重要的是可以降低噪音干扰和防止环境污染。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有关资料表明,地球上60%的氧气来自陆地上的植物,每公顷阔叶林(相当于1公里公路两侧单行行道树)每天能吸收1000kg的二氧化碳,释放出730kg的氧气,可以供1000人所需,一般来说,一个人一天需要0.7kg的氧气,有10平方米的树木或25平方米的草坪,就能自动调节空气中CO2与O2的比例平衡,保持空气清新。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还会吸收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氨及汞、铅蒸气等,例如成片的松林,每天可以从1立方米的空气中吸收20毫克的二氧化硫。公路两旁的树木对汽车排放的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碳氢化合物(HC)等有 害物质有强烈的吸收和净化作用。因此科学的选择具有较强吸收能力的树种进行公路绿化,对降低车辆的排放污染,净化空气是很有意义的。树木能够降低噪音,是由于树木能够将投射到树叶上的噪声反射到各个方向上,树叶的轻微震动使得噪声能量消耗而减弱,据测定,快车道的汽车噪声,在穿过12米宽的林带后可以降低噪声3~5dB,穿过40米宽的防护林带时,噪声会降低10~15dB。

公路绿化还可以对公路起到保护作用,树木或草坪通过树冠、根系、地被覆盖等可以固着土壤、涵养水源、阻止或减少地表径流、降低雨水冲刷路基地危害,在高填方路段,这种作用更加明显。树木在它的生命活动中,除了利用太阳的光和热以外,还可以吸收周围空气中的能量,一公顷阔叶林,夏季每天可以蒸发2600升水,草坪等植物的叶面积,一般为地面面积的20倍左右,茸密的茎和叶通过蒸腾作用,能使周围空气中的水分增加20%左右,因此,绿化后的环境将比露天地区气温低5~6℃,而且湿度较大,且变化缓慢,可以造成特殊的“小气候”,这样可以调节路面温度与湿度,对防止路面老化起到一定的作用。

另外公路绿化还可以改善交通条件,为高速行车提供保障。主要表现在:

1、可以通过视线诱导来指示驾驶员道路前进的方向。尤其是在竖曲线顶部等路线走向不明了地段,可以使路线走向变得十分明显,有利于驾驶员的安全行车。

2、防眩作用。白天,树荫可以遮挡阳光,减少阳光对司机产生的眩光,而最重要的是位于中央分隔带上的树木、矮篱等,可以有效地防止夜间对向来车所产生的眩光,防止由于眩目 所产生的交通危险。

3、调节明暗变化。尤其是在车辆驶入光线很差的隧道中时,由于人的眼睛不能立即适应明暗地变化,往往会产生短暂的视觉障碍,因此,在隧道两侧种植一些树木,利用树荫来调 节隧道内外的明暗强度,对行车安全十分有利。

4、可以对车辆及驾驶员产生保护。车辆与路外物体发生碰撞时,道路两侧的树木可以有效地降低车辆及驾驶员受损害地程度,尤其是在山区等地形险要地段,行道树更成为保护生命财产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公路进行绿化,也是美化路容、舒适旅途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公路沿线有四季常青的树木以及点缀其间的各种花草时,可以产生与自然交融、气势壮观的感觉,给人们以优美、舒适 地享受,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公路环境的改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需要从多方面进行不懈地奋斗,因此我们应当倍加努力,为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黄小骆、黄良然、温少玲《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中、德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研讨会论文报告集,1994年8月。

2赵宏生:《怎样绿化公路》,人民交通出版社,1989年8月。

3孙丙湘:《道路绿化和美化工程》,人民交通出版社,1983年2月。

生态园林与城市环境保护 篇3

关键词:生态园林 城市环境 主要功能 类型

城市是一个规模庞大、关系复杂的动态生态系统,由社会、经济,自然子系统复合而成,具有开放性、依赖性、脆弱性等特点,极易受到环境条件变动的干扰。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既有自然的组成要素,又有高度人工化的组成要素,而园林绿地系统则是其中唯一具有自净功能的组成成分,在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美化景观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一、二十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环境问题的加剧,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走生态园林道路、以绿地系统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性,许多国家已将其作为城市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一个衡量标准。

1、生态园林的概念与科学内涵

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如互惠共生、生态位、物种多样性、竞争,化学互感作用等)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能够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空间、养分、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它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工业化的高度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剧,给人类带来了生存环境的危机,这一严峻的现实,迫使人们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仿造自然环境,以谋求优良的生存环境,把园林绿化作为主要手段,因势利导地利用对城市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有利因素和改造不利的因素,从整治国土,促进生态平衡的高度全面绿化人类的生存环境,将园林绿化事业推向生态园林的新阶段。生态园林的科学内涵在于:

(1)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

(2)充分利用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转化率,调节小气候,吸收环境中的有毒有害气体,衰减噪声,调节生态平衡;

(3)美化景观、在绿色环境中提高艺术水平,提高游览观赏价值,提高社会公益效益,提高保健休养功能,为人们提供更高层次的文化、游憩、娱乐需要和人们生存发展的绿色生态环境。

2、生态园林的主要功能

(1)调节小气候植物叶面的蒸腾作用能调节气温、调节湿度、吸收太阳辐射热,对改善城市小气候具有的作用。

(2)具有改善环境质量的作用。

①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维持碳氧平衡;

②吸收有毒有害气体,在一定浓度下,有许多种类的植物对它们具有吸收和净化能力;

③吸滞粉尘植物,特别是树木,对粉尘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作用;

④杀菌作用由于绿地上空粉尘少,从而减少了粘附其上的细菌。

3、生态学原理在生态园林中的应用

3.1坚持以“生态平衡”为主导,合理布局园林绿地系统

生态平衡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其含意是指处于顶极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此时系统内的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与协调,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之间达到相对平衡,系统的整体效益最佳。在生态园林的建设中,强调绿地系统的结构与布局形式与自然地形地貌和河湖水系的协调以及与城市功能分区的关系,着眼于整个城市生态环境,合理布局,使城市绿地不仅围绕在城市四周,而且把自然引入城市之中,以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近年来,我国不少城市开始了城郊结合、森林园林结合、扩大城市绿地面积、走生态大园林道路的探索。

3.2遵从“生态位”原则,搞好植物配置

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选配,实际上取决于生态位的配置,直接关系到园林绿地系统景观审美价值的高低和综合功能的发挥。生态位概念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地位,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以利种间互相补充,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又能形成优美的景观。在特定的城市生态环科条件下,应将抗污吸污、抗旱耐寒,耐贫瘠、抗病虫害、耐粗放管理等作为植物选择的标准。

在绿化建设中,可以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分异来配置植物。如杭州植物园的槭树、杜鹃园就是这样配置的。槭树树干直立高大、根深叶茂,可吸收群落上层较强的直射光和较深层土壤中的矿质养分;杜鹃是林下灌木,只吸收林下较弱的散射光和较浅层土中的矿质养分,较好地利用槭树林下的荫生环境;两类植物在个体大小、根系深浅、养分需求和物候期方面有效差异较大,按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分异进行配置,既可避免种间竞争,又可充分利用光和养分等环境资源,保证了群落和景观的稳定性。春天杜鹃花争妍斗艳,夏天槭樹与杜鹃乔灌错落有致、绿色浓郁,组成了一个清凉世界;秋天槭树叶片转红,在不同的季节里给人以美的享受。

4、生态园林建设的类型

不同的城市其地形地貌和河湖水系等自然条件布局形式和环境状况都有不同的特点,也就对生态园林的群落类型及其功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近年来,国内外主要生态园林建设类型有以下两种。

4.1观赏型人工植物群落

观赏型人工植物群落是生态园林中植物利用和配置的一个重要类型,它将景观、生态和人的心理、生理感受进行综合研究。一方面,在美学原则的应用上,运用节奏与韵律,统一与微差,对比与协调等美学原则,采用有障有敞、有透有漏,有疏有密、有张有弛等手法造景,富有季相色彩,给人以美的享受。另外,在意与形的统一上,强调意与形的统一,情与景的交融,利用植物寓意联想来创造美的意境,寄托感情。

4.2文化环境型人工植物群落

特定的文化环境如历史遗迹、纪念性园林、风景名胜、宗教寺庙、古典园林等,要求通过各种植物的配置使其具有相应的文化环境氛围,形成不同种类的文化环境型人工植物群落,从而使人们产生各种主观感情与宏观环境之间的景观意识,引起共鸣和联想。

参考文献:

[1] 袁兴中.刘红. 生态园林与城市环境保护[J]. 上海环境科学, 1995,(02)

[2] 刘 伟.刘晓彬.胡学聪 城市规划与环境经济的关系[J].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02,(01)

[3] 秦和镜.制订县级生态市战略与规划的探讨[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1992,(03)

生态城市规划与城市环境保护探讨 篇4

一、生态城市规划方案

关于城市的生态规划主要考虑两方面, 一是自然环境方面的生态城市规划, 二是城市文化方面的生态规划。下面从这两点进行着重的讲解。

(一) 关于自然环境的生态城市规划

考虑自然环境方面的生态城市规划主要从规划的基本原则, 规划的内容两方面来进行探讨。

1. 关于自然环境生态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关于自然环境生态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首先, 在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生态化的项目中, 必须着重强调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并且把园林绿地的规划建设作为生态城市规划的基础。另外, 在进行自然环境生态城市规划中, 不仅要重视环境与生态系统平衡方面的问题, 也要重视自然环境与城市自身的相互融合。最后, 还要重视城市的规划布局合理以及发展核心科学, 这也是一项重要的原则问题。

2. 关于自然环境生态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

关于自然环境生态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包括可持续城市生态空间规划以及可持续城市生态关系的调控。可持续生态空间规划主要包括城市题第各要素与土地结构单元之间的关系分析、土地利用生态分区及其结构和功能分析等方面的内容。而可持续城市生态关系的调控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运用生态控制论原理对城市系统的生态关系和生态行为进行辨识和评价从而不断的增强系统的活力。

(二) 与城市文化有关的城市生态规划

城市文化是城市生态规划方面的一个重要内容。既要保护原有文化资源, 又要体现时代特色, 做到在协调中求变化, 在变化中求协调, 不断创作出有地方特色、时代特征, 有整体美感的城市建筑群。

二、城市环境保护方案探讨

对城市进行环境保护主要从大气污染的整治与水环境污染整治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 大气污染整治方面的内容

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 2014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的口号是:向污染宣战。从这个空号来看, 就说明我国的污染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必须从国家到地方到人们都充分的重视, 大家共同来维护我们的家园, 所以向污染宣战不仅仅是一个口号, 而是我们要实实在在的通过努力来解决我国的污染问题。

而大气污染作为一个重要的环境污染因素, 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大气污染主要是采用落后燃烧方式, 燃煤和汽车尾气引起。这就要求再道路街头绿化设计中, 注重植物的多层次配置, 乔灌花、乔灌草的结合, 分隔竖向的空间, 创造植物群落的整体美。城市绿化是城市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与美化环境的重要因素。

(二) 水环境污染整治方面的内容

我国的可用水资源和世界平均人均用量相比, 远远少于世界平均水平, 这也与我们的人口多有关, 另外我国水环境污染也是其中较为重要的因素。所以我们必须做好水环境污染整治工作。

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是在对水污染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根据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计算最大允许排放量并确定最佳治理方案。改善河道水质, 使其达到水环境功能要求的首要任务之一是提高河水中的溶解氧、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 从而削减河水的污染物。另外, 人工浮岛作为水体净化的重要手段, 在城市河道生态修复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建设生态城市的主要工作

生态城市建设是涉及国家与城市长远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 需要城市的所有人员共同努力, 采取行政、法制、经济等各方面综合措施来实现。具体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点:1) 把生态城市建设纳入各级政府的年度计划和长远法制规划。同时一定要重视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面的工作, 在各种大型的开发项目上必须要做好环境影响综合评价。2) 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 将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总体目标进行分解, 并做好考核工作, 做到真正落实。3) 通过制定与生态城市建设有关的政策, 法律法规来依法保护生态城市建设, 并在不断的工作中, 进行细化和完善各种鱼生态城市建设有关的法律政策。4) 加强城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管理队伍的人员整体素质, 确保各项制度能够顺利执行。5) 对于那些有利于生态建设的项目, 国家和政府要做好扶持工作, 给予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 多方筹措资金, 逐年增加环境保护的投入。6) 加强人才的培养, 做好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 引导公众参与生态城市建设。

四、总结

在对自然、社会以及生态环境现状分析的基础上, 我们的城市只能以生态建设规划和环境污染防治规划为重点来进行规划和建设, 针对各城市及其生态环境问题提出规划方向和环境保护措施, 因此生态城市的建设必须谨而慎之, 不能急于求成、盲目追求、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进行片面的发展。只有不断地注重生态城市规划, 设计更加合理的方案, 并有效地注重城市环境保护问题, 针对出现的环境问题及时解决, 才能让城市规划更合理, 环境更加的优美, 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才能更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车丽荣, 李德泽.浅析环境保护规划在我国城市规划中的重要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

[2]徐欣, 李佳.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规划[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3]王福娥, 冯娟.城市环境规划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4]陈静.浅谈我国城市环境保护的措施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 2010.

[5]汪亮, 黄万金.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问题[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6.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 篇5

1、环境承载力:指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具体体现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包括资源,技术,污染

2、生态规划:是在自然综合体的天然平衡情况不作重大变化、自然环境不遭破坏和一个部门的经济活动不给另一个部门造成损害的情况下,应用生态学原理,计算并合理安排天然资源的利用及组织地域的利用。

3、水污染综合整治:是综合运用各种方法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

4、环境效应:指在人类活动或自然力作用于环境后所产生的正、负效果在环境系统中的响应。

5、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在自然生态的结构和正常功能不受损害,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6、生物圈:是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这几个圈层的交接的界面所组成的。这几个圈层交接的界面里有生命在其中积极活动,所以称之为生物圈。

7、人类生态系统:是指居民与生存环境相互作用的网络结构,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适应、加工、改造二建造起来的人工生态系统。

8、生态城市:是一个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生态保护三者保持高度和谐,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城乡环境清洁、优美、舒适,从而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创造力与生产力,并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系统。

9、城市污染源:指城市内产生污染物(包括废水、废气、废渣、噪声等)的设备、装置、场所和单位。

10、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11、信息传递(信息流):指生态系统中各生命成分之间及生命成分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种特殊形式。

12、城市生产功能:是指城市生态系统具有利用域内外环境所提供的自然资源及其他资源,生产出各类“产品”(包括各类物质性及精神性产品)的能力。

13、环境区划:是根据特定区域环境系统的结构特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结合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条件,按照一定的准则和指标体系把该区域的环境空间划分为若干不同的地域单元的一项综合性的环境分类活动。

14、环境污染:是指由人类的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有害于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15、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按照一定的目的在对一个区域的各种单要素评价的基础上,对环境质量进行总体的定性和定量的评定。

16、生态位:指物种在群落中在时间、空间和营养关系方面所占的地位。

17、能量流动(能量流):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能量传递与转化过程。

18、城市污染综合整治:是从整体出发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在环境质量评价、制定环境质量标准、拟定环境规划的基础上,采取防治结合、人工处理和自然净化结合等措施,以技术、经济和法制等手段,实施防止污染的最佳方案,以控制改善环境质量的措施。

19、水体自净作用:是指污染物进入水体后,经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作用使污染浓度逐渐下降,水体理化性质及生物特征恢复至污染物进入前的状态的过程。问答

1、简述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及类型?

特征:1)生态系统是动态功能系统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3)生态系统是开放的“自持系统”4)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的功能

类型:1)按生态系统空间环境性质分 :淡水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

2)按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分: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

2、简述生态因子的作用方式。

1)拮抗作用 2)协同、增强和叠加作用 3)净化作用

3、简述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及调节方式。

因素:1)自然因素;2)人为因素:物种改变引起生态平衡的破坏、环境因素改变引起生态平衡破坏、信息系统的破坏引起生态平衡失调 调节方式:反馈机制、抵抗力、恢复力

4、简述生态学的一般规律?

1)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规律2)微观与宏观协调发展规律3)物质循环转化与再生规律4)物质输入输出的动态平衡规律5)相互适应与补偿的协同进化规律6)环境资源的有限规律

5、简述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

1)城市生态位原理;2)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原理;3)食物链原理;4)系统整体功能最优原理5)最小因子原理;6)环境承载力原理

6、简述城市生态系统的特征?

1)城市生态系统区别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根本特征;2)城市生态系统的人为性;3)城市生态系统的不完整性;4)城市生态系统的开放性;5)城市生态系统的高“质量”性;6)城市生态系统的复杂性;7)城市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7、简述城市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

1城市生态系统需物质对外界有依赖性2城市生态系统物质既有输入又有输出3生产性物质远远大于生活性物质4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流缺乏循环5物质循环在人为状态下进行6物质循环过程中产生大量废物

8、简述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问题

1)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2)土地占用和土壤变化;3)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4)用水短缺和水污染;5)人口密集与绿地奇缺;6)乡镇生态问题严重

9、城镇生态空间研究的一般假设和基本原理

一般假设:1)结构性假设;2)耦合性假设;3)量子化假设

基本原理:1)结构和功能原理;2)空间多样性原理;3)空间流动原理;4)空间变化原理;5)空间稳定原理

10、试述城市生态规划内涵

强调规划的能动性、协调性、整体性和层次性,倡导社会的开放性、经济的高效性和生态环境的和谐性

11、城市生态规划的目标:

1)致力于城市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建立城市人类与环境的协调有序结构 2)致力于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同步化

3)致力于城市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12、试述城市生态规划内容以及城市生态规划原则

内容:1)人口适宜容量规划;2)土地利用适宜度规划;3)环境污染防治规划;4)生物保护与绿化规划;5)资源利用保护规划等 原则:自然原则(自然生态原则)、经济原则、社会原则、系统原则

13、简述城市生态规划步骤

1)制定规划研究的目标;2)区域资料的生态细目与生态分析;3)区域的适宜度分析;4)方案选择;5)方案实施;6)执行规划;7)评价规划的结果并做出必要的调整

14、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1)臭氧层耗损2)温室效应及全球变暖3)酸沉降危害加剧4)生态系统简化5)森林锐减6)土壤退化7)淡水资源危机8)海洋环境污染9)固体废物污染10)有毒化学品污染 产生根源:

16、简述土壤污染种类

1)重金属污染;2)有机物和无机盐;3)病原微生物;4)放射性污染;5)农药和化肥污染

17、简述城市环境特点

1)城市环境的界限相对明确;2)城市环境受自然规律的制约;3)城市环境的构成独特、结构复杂、功能多样;4)城市环境的限制众多,矛盾集中;5)城市环境系统相对脆弱;6)城市环境对人的影响,对经济发展的的影响大

18、简述影响水体环境的因素

水体自净作用、水体稀释作用、水中氧的消耗与溶解、水中的微生物

19、简述影响土壤环境的因素

土壤环境背景值、土壤自净作用、土壤酸碱度 20、简述城市大气污染综合整治措施

1)合理利用大气环境容量;2)以集中控制为主,降低污染物排放量;3)强化污染源治理,降低污染物排放量;4)发展植物净化

21、简述城市水污染综合整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环境容量;2)节约用水,计划用水,提倡和加强废水回用;3)强化水污染治理;4)排水系统的体制规划;5)水污染综合防治工程;6)饮用水的污染去除;7)综合整治,整体优化

22、简述区域环境噪声控制措施

1)制定噪声控制小区建设计划,逐步扩大噪声小区覆盖率

2)规定工厂和建筑工地与其它区域的边界噪声值,超标的要限期治理

24、城市中生物系统与人工物质系统的特点、存在的环境问题以及解决措施分别有哪些

25、城市中环境资源系统与能源系统的特点、存在的环境问题以及解决措施分别有哪些(P67)

26、城市生态系统的开放具有哪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城市生态系统内部各子系统间的开放

第二层次为城市社会经济系统与城市自然环境系统间的开放 第三层次为城市生态系统与城市自然环境系统间的开放

27、简述现代环境问题特征及中国现存环境问题,结合熟悉区域,论述该区域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环境问题特征:1)环境问题的全球化;2)环境问题的综合化;3)环境问题的高智能化;

4)环境问题的社会化;5)环境问题的政治化

中国环境问题:

1全球范围环境问题:1)先天脆弱,易于失衡;2)长期生态失调,灾害频繁;3)生态环境失调,资源相对贫乏;4)生态支持系统恶化;5)各类污染严重

2沿海地区环境问题:1)酸雨加剧;2)赤潮猛增;3)乡镇企业污染加重;4)人地矛盾尖锐;5)面临海平面上升威胁

28、简述我国城市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何加强我国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策略,谈谈看法

问题:

① 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②土地占用和土壤变化、③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④用水短缺和水污染、⑤人口密集和绿地奇缺、⑥乡镇问题严重

策略:通过集中供热、燃气花、型煤化、地面绿化、道路硬化和创建烟尘控制区等措施防治大气污染;

采取建立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水截流、回用、引水净化等措施综合治理水污染;

实施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等措施综合治理水污染; 通过建设噪声达标区促进了噪声污染控制。

29、论述城市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如何进行总体分析(304)

①大气降水对城市地面水的污染、② 气污染治理工程队水体的污染、③ 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对地下水、地表水的污染、④ 体废物的堆存对大气污染的影响、⑤ 污染的处置造成的固体废物污染、⑥ 气、水、渣处理对城市噪声的影响。

30、城市生态系统的本质是什么以及城市生态系统评价有哪些基本内容?列举2个生态破坏的例子。

城市生态系统问题的实质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产生了不平衡。

论环境保护与城市规划的关联 篇6

一、城市环境和资源的压力

城市规划中的环境问题跟经济活动和人口的密度成正比,因而,巨大的资源与环境压力也接踵而来,加上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城市猛增的人口,人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和升级的消费,都带给了紧张的城市环境和资源更重的压力。

(一)大气的污染和大气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目前已知的约有100多种。主要由自然因素(如森林火灾、火山爆发等)和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引发,后者更甚,特别是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死带来的。城市化日渐加快,相伴相生的工业、交通运输业也发展迅速,这些发展就导致了更多空气污染。当污染物:大量的废气、粉尘、硫氧化物、碳氧化物、氮氧化物、臭氧等被排入大气中后,空气的质量就受到了严重的破环。

(二)废水污染

城市水污染主要涉及如下三点:

1、工业废水。

2、生活污水。生活排放污水的数量正在逐渐增加,有资料显示,有一半的废水是生活排出的。

3、农业中用的化肥、农药,通过雨水进入到到河流中后,使地表水受到污染。据相关环境部门调查,我国城镇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水中的污水每天至少有l亿吨。

(三)固体废物污染

固体废物主要涉及到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三种。另外,也包括农业固体废弃物和建筑废物。固体废物一定要妥善處理后才能丢弃,否则就会对大气、水体和土壤带来严重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固体污弃物具有两重性,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对于不同的人而言,被废弃的某物品有可能是废物,但如果转换一定条件,废弃物也能变为资源。防治固体废物污染就是利用废物的这个双重性,使固体废物减量、无害化,并且变成资源。对于不能利用和一定会产生污染的固体废物,一定要妥善处理。

(四)噪声污染

噪声一般可分为高、低两种。一般而言,低强度的噪声对人体是无害的,而且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高强度的噪声则会对人体有害,使人疲劳,情绪低落,甚至引发疾病。高强度噪声,无论是对人的听觉、视觉、智力还是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等都有伤害。高强度噪声主要来自工业机器、现代交通工具、高音喇叭、建筑工地以及商场、文体娱乐场所所带来的喧闹声等。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噪音污染已发展为城市污染的严重灾害之一。城市的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机动车数量的猛增。

二、防治污染的举措

(一)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大气污染的治理应当在维持现有城市的能源与交通状况的前提下,找出危害广,影响大的最严重污染物,以便能有针对性的有效治理。城市规划的大气污染治理方法主要有:

1、合理工业布局。

2、减少交通废气的污染。

3、绿化造林。

(二)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生活污水主要是有机物的污染,工业污水主要的污染物就没那么简单了。虽然每个城市水污染的程度各异,但仍可普遍采取如下措施加以防治:

1、提倡节约用水,对废水进行循环再利用。实在不能用的废水经过处理后再排入水管道中。

2、划分区域用水,在污染严重区域开办废水处理基地,尝试多种处理方法,采用新的科学方法净化水,严格杜绝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倒入江河湖海中。

(三)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计划

处理城市生活垃圾一般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填埋,另一种就是焚烧。虽说目前,我国填埋生活垃圾已经发展到稳步推进的阶段,但实施填埋时一定要妥善处理土地资源,确保最大限度的减少填埋场的污染和浪费,变填埋气体为资源。焚烧垃圾主要适用于可燃垃圾,东部沿海城市因其土地资源的宝贵性,就决定了焚烧处理会慢慢演变为这一地区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

(四)综合整治和规划噪声污染

目前来讲,噪音污染控制技术上已经发展的较为成熟,但因为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业规模很大,要采取噪音控制的企业和场所数量较多,这就要求从技术、经济和效果等方面综合权衡来防止噪音问题。具体方法可包括:在控制室外、设计室、车间或职工长期工作的地方处理好噪音,可以采用隔声、减振、吸声、消声等技术进行城市治理,有效防治噪声污染。在一些特殊地方可适当的放宽要求(比如库房或少有人去的车间和空旷的地方),妥善减少该建设区域的绿化水平,适当减少城市噪声。

公路环境保护与绿化探讨 篇7

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国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 公路建设步伐越来越大。近年来, 我国公路总里程不断增长, 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加, 公路污染、公路对周边环境影响等问题也大量凸现出来。

如何面对公路建设产生的环境问题, 如何结合现阶段我国实际情况, 分析评价公路建设各阶段对环境的作用与影响, 采取何种措施减少或杜绝公路环境污染, 如何搞好我国现有公路的绿化工作, 为我国的国土绿化、环境保护做出更大贡献, 这也是摆在我们广大公路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笔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 通过分析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在公路建设中加强绿化和环保的措施和建议, 供大家探讨。

2 公路环境保护和绿化的内涵

2.1 公路环境保护

2.1.1 公路环境保护内容

公路环境保护是基于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 调节与控制“公路工程与路域环境”对立统一关系的发生与发展。公路环境保护由两项基本工作组成, 包括分析因修建公路而对环境产生的各种影响及其影响的程度和范围, 根据需要采取专门的环境保护措施, 积极开展环境保护的有关工作;在公路的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过程中, 注意凸显公路各组成部分的环保功能, 使公路在运输功能发挥的同时, 对沿线环境的负影响最小。

2.1.2 公路环保功能

一条公路如果严格按照现行公路工程设计标准及《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进行设计, 按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施工, 就可以起到对路域自然环境的保护作用, 并能够对社会环境进行调整和完善。公路的环保功能主要表现在防止水土流失、美化环境、国土防火、国土绿化、改善行车环境, 美化路容等方面。

2.2 公路绿化

公路绿化作为国土绿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我国一直非常重视。但长期以来, 由于我国公路等级低, 绿化主要是行道树栽植。直到20世纪90年代, 随着高等级公路建设的发展和对于环境问题认识的提高, 才开始开展系统的公路绿化。从保护环境、改善景观的角度出发, 目前高速公路绿化和景观已经受到国内建设单位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就已开始做绿化工程设计和景观工程设计。

2.2.1 公路绿化的目的和意义

公路绿化是公路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交通安全性和舒适性, 缓解公路施工给沿线地区带来的不良影响, 保护自然环境和改善生活环境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公路绿化可以对公路起到保护作用, 绿化植物可以固着土壤、涵养水源、阻止或减少地表径流、降低雨水冲刷路基地危害。另外公路绿化还可以改善交通条件, 为高速行车提供保障。对公路进行绿化, 也是美化路容、舒适旅途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绿化的作用主要包括提高行车安全性, 改善公路景观, 提高行车舒适性, 恢复自然, 保护环境等。

2.2.2 公路绿化的内容

公路绿化主要包括立交区绿化、休息区绿化、主线绿化、道路外部绿化 (路基两侧) 。

3 公路环境保护及公路绿化方面存在的问题

3.1 公路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公路环境保护主要包括声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公路生态管理、环境补偿、空气环境保护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目前在公路环保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公路噪声控制还没有形成规范化的设计体系, 声屏障研究还不够深入。

工程设计时未能充分考虑避开居民区、疗养区、学校医院等环境敏感区域, 工程设计未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大多是采取被动式隔声降噪处理。

(2) 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

工程设计往往考虑单一造价, 不充分体现保护生态环境。例如公路跨越河流时, 一般将河流截弯取直, 这样做虽然节约了工程造价, 但往往改变了水生生物栖息环境, 造成了不利的环境影响。

(3) 公路生态管理意识落后。

我国高等级公路绿化已受到普遍重视。设计时采用的技术已经基本与国际同步, 但由于各种原因, 施工中仍存在许多问题, 注重速效但短期, 重建轻养。

(4) 环境补偿缺乏法律约束。

公路工程将不可避免地造成一定的环境资源损失, 但我国目前大部分工程设计均未能考虑有效地补偿措施, 缺少严格的法规约束。

(5) 空气环境保护流于形式。

我国目前的公路环保多侧重于声屏障等摸得着见得到的环境保护工程, 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只能尽力以保护区和珍稀动植物品种为主, 对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重视程度严重不足。

3.2 公路绿化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我国公路绿化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 喷播技术等新技术已经在公路绿化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与等发达国家相比, 公路绿化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我国目前公路绿化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过分强调短期效果、过分强调景观效果、植物选择和配置不合理、种植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等。

4 加强公路绿化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和方法和建议

4.1 引入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机制

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 它是决策和开发建设活动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一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通过对公路建设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识别、预测和评价, 以提出合适的清除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措施和对策。由于公路是大型的基础性公共设施, 所以修建公路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将是多方面的和深刻的, 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评价拟建公路可能对区域环境质量产生的影响、影响的程度和采取的对策。同时, 要将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作为立项审批的一项必备条件来执行, 切实加强建设、设计单位的环境保护理念。

4.2 适时引入环境补偿立法

在这一方面, 我国目前还存在空白。笔者认为应该适时引入环境补偿立法, 确立环境补偿的权威性、必须性、强迫性, 真正做到谁破坏, 谁恢复。

4.3 公路环保其它具体措施

公路建设的不同阶段,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环保工作的重点不同, 所采取的措施必须具有针对性。

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阶段, 进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为进行环境保护设计和采取环保措施提供依据。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阶段, 进行环境保护设计。招投标阶段, 在合同书中纳入环境保护条款。施工阶段, 进行环境保护设施的施工及监理。竣工和交付使用阶段, 进行环境保护设施验收、环境后评价。营运期, 进行环保设施维护及处理环境问题投诉。

4.4 公路绿化措施和方法

着眼于长远发展, 提高公路绿化的质量;选择适应本地区的物种和绿化植物进行公路绿化;利用科学的公路绿化技术, 提高绿化植物的成活率及抗病能力;建立一种理念, 运用科学绿化技术, 朝长远方向发展, 从而建立人和动物、植物协调发展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JTJ/T 006-98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8.

[2]刘书套.高速公路环境保护与绿化[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1.

[3]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JTJ001-9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8.

[4]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JTJ073-96公路养护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6.

[5]汤林新, 刘治军.高等级公路路面耐久性[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6.

[6]黄小骆, 黄良然, 温少玲.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C]研讨会组委会//.中、德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研讨会论文报告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4.

[7]赵宏生.怎样绿化公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989.

[8]孙丙湘.道路绿化和美化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983.

城市绿化与环境保护 篇8

作为河南省会, 郑州的城市发展迅速, 城市的环境也跟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也成为郑州高温天气频发的主要原因,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大量地面硬化, 尤其是许多人行道下面的土层也硬化了, 造成了气温极高。站在郑州的一些干道上, 感觉脚下像一个“蒸笼”, 地面经太阳照射后, 吸收了大量的热量, 然而由于地面硬化, 使热量无法向地表以下传递使得地面温度升高, 加剧了城市的高温天气。郑州人口密度大, 车辆较多, 这也是地面硬化、人行道下面的土层硬化的主要原因, 由于长期的压实作用, 使地下土层不断压实, 这样大大阻碍了热量的传递, 使得地面表层温度升高。

(2) 城市绿化面积减少, 大量高大树木被砍伐, 新树木遮阴效果不明显, 日光直接照射地面, 没有任何缓冲。由于郑州老城区的发展, 使大量树木被砍伐, 取而代之的是柏油路、建筑物等等。原来, 日光照射的时候, 经树木吸收后又照射到地面, 大大减少了日光照射的能量。而如今, 树木被砍伐, 使得日光直射, 造成地面温度升高, 人们也能直接感觉到日光直射的那种焦热的感觉。城市绿化在改变局部气候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高大树木不仅可以减少太阳照射的能量, 阻挡太阳光线为人们遮阴, 还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使温室气体减少, 从而预防温室效应, 使气温降低。

(3) 空调排放和高层建筑加大了城市的温室效应。为了应对高温天气, 空调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家用电器, 而如今空调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多。然而空调的增多也对城市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也成为了城市高温天气的一个主要原因。空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对外持续不断的散热, 使夏季高温越来越高, 并加重温室效应, 另外空调工作的过程中, 会产生一种氟利昂气体, 这种气体可以破坏大气臭氧层, 使太阳光中的紫外线等直接照射到地面, 对地面生物的生长造成一定的危害, 同时也会使地面温度升高。除此之外, 随着经济的发展, 高层建筑也成为了城市的一个符号。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 然而高层建筑对于城市高温天气的形成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是一种不可忽略的因素。高层建筑堵住通风口, 使空气中空气流通较慢, 大量的温室气体在城市内部得不到疏散, 从而使城市的气温逐渐升高, 造成高温天气。

(4) 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 助长了郑州的高温。郑州人口密集, 车辆较多, 以及郑州的建筑结构等因素是郑州热岛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 市区温度较高, 不仅因为吸收热量较多, 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产生较多的热量而无法散失, 使郑州市热岛效应不断加强, 气温不断升高。

郑州市高温天气的主要原因, 除了上述因素外, 还有很多其他因素:玻璃幕墙反射光线至地面, 使地面温度升高;车辆尾气排放的二氧化碳, 加剧温室效应等等。然而, 面对这些问题, 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去防止呢?

(1) 充分考虑城市规划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 避免城市高温的发生。在今后的郑州市规划与城市发展过程中, 应将城市环境作为一个重要因素考虑在内。保证高层建筑远离主导风向, 便于城市空气流通和热量散失, 从而避免高温天气的发生。合理规划城市主要干道走向, 以及高层建筑的分布, 使之形成一条条通畅的人工风道, 便于与郊区形成良好的对流。此外, 规划部门还应把这些人工风道与城市水系、绿化带相结合, 改善城市整体环境。

(2) 认真布局城市绿化系统, 既美化城市, 又改善环境。如今郑州市经济发展大都以建筑为先, 之后布局绿化, 这样使得绿化面积较小, 而适宜的绿化面积对对改善城市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增加绿化面积, 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减少城市温室气体, 从而降低温室效应引起的气温升高。因此,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 应使绿化面积与建筑面积以一定的比例布置, 不仅可以美化环境, 而且可以防止夏季高温。

(3) 重视城市湿地, 改变局部气候。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与水域生态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 它对于调节气候, 改善空气质量,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都有重要作用, 郑州市郑东新区的湿地公园环境优美, 对缓解郑东新区高温天气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4) 建立完善的高温预警制度。高温预警一直以来未受到社会各界重视,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 高温已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的一个角色。因此, 应该像地震、海啸、台风等一些自然灾害一样建立完善的预警制度。郑州市目前的高温预警制度还不够完善, 应该像其他自然灾害一样形成规范, 针对高温带来的灾害, 面对高温预警, 需要社会各行业、各领域行动起来为高温预警建立完善的配套制度, 只有这样, 高温预警才能起到应有作用。

(5) 倡议大家共同行动起来, 从身边小事做起, 改善城市环境, 预防高温天气。高温天气的预防需要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保护绿色植物, 增加绿化面积, 减少温室气体;少开私家车, 多乘坐公交车, 不仅可缓解交通压力, 更重要的是减少了汽车尾气排放的温室气体对气温的影响;少开空调, 减少散热。有关部门也应该行动起来, 为预防高温天气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城市绿化与环境保护 篇9

关键词: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城市环境关系

良好的城市环境对于今后城市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的城市生活环境, 应当在城市建设时融入一定的城市环境艺术设计, 这样对于目前遭受破坏的城市环境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并且在城市环境当中融入艺术设计, 有利于营造一个具有艺术气息的城市环境, 对于城市居民整体的居住舒适度也有一定的提升。

1. 城市环境设计应以城市环境为依托

城市环境根据目前的社会情况主要分为自然环境的人工环境, 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本身存在的自然环境, 并未收到人工的改造;现阶段的城市环境大多指的是人工环境,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于周围环境进行一定的改造工作, 一般情况根据居住的人群的需求, 对城市环境进行一定的符合需求的建设工作, 也就是说城市环境的设计应以城市需求为基本进行设计工作, 城市环境设计遵循现有城市环境进行一定的设计工作, 在设计之前应对目标城市的环境进行一定的了解, 设计合理可行的设计办法, 从而使设计理念完整的融入到城市环境当中, 两者之间应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整体独立存在。

对于城市环境设计只有将城市环境作为主要基础, 在此基础上才能够进行一系列的设计工作, 城市环境应当是艺术设计的载体相互依托, 才能够满足居民对于城市环境的需要, 对于过分想要体现艺术价值的城市环境设计, 却忽视了艺术设计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 根据居民的真实需要结合周围环境, 才能通过城市环境整体体现出艺术价值, 和设计者真正的设计理念, 也有助于提升人们居住的舒适度和今后城市的发展。

由此对于参与相关城市环境工作的设计人员, 应当对于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以及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对于今后的城市环境建设工作, 应以人们需求为主体。在城市环境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城市环境设计工作, 将这个城市的设计与城市环境结合起来, 通过城市环境设计与城市环境相融合, 是整体的呈现效果达到一定程度的统一, 有助于增强居民幸福感, 和今后城市经济以及各方面的顺利发展。

2. 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能够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水平及艺术气质

城市环境的艺术设计工作, 应当符合城市整体的发展方向, 结合当地民俗风情、历史文化以及民族特色, 设计出属于城市本身的艺术设计。艺术设计不仅仅要满足居民的审美要求, 而且对于城市居民的整体需求和今后的发展, 有一定的程度的满足。也就是说城市环境设计应当在城市环境的基础上, 保证城市环境中的基础设施能够顺利运行, 在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工作, 并且要保证城市环境的艺术设计符合城市自身的历史文化特色, 在真实的城市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工作, 避免出现照搬照抄和捏造事实误导人们的情况出现, 以健康积极正面的设计形象, 展现在世人面前。

而且城市环境艺术设计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 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适当的城市环境艺术设计, 在满足人们日常观赏的需要的同时, 对于城市经济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根据城市自身特色开展旅游业, 让每一个到达本城市的人们, 感受到城市自身的艺术特色和历史文化, 能够加深人们对城市的印象, 从而吸引更多的人们到城市旅游观光, 有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现阶段我国已经有很多城市, 根据自身的特色进行相应的城市艺术设计, 并将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列入城市规划的重点内容当中。对于城市中艺术特色的融入, 有利于城市今后的多方面发展。

3. 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与城市环境存在相互依存, 不可分割的关系

对于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者而言, 必须要遵循以城市环境为依托的原则, 透彻了解城市环境和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二者之间的关系的条件下进行城市环境艺术设计, 如果没有透彻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 甚至是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完全脱离城市环境本体, 闭门造车, 那么设计出来的作品将毫无意义。因此, 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工作者必须要在设计前认真地了解及掌握城市环境的内涵, 透彻地分析城市所在地的环境情况, 如城市的人文风貌、风俗习惯、地质条件、地理位置等, 在综合考虑城市环境的基础上运用有关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知识及手段赋予城市环境艺术气质及内涵, 进而提升城市环境质量。相应地城市环境质量一旦提升将会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使城市在一个良性循环轨道上健康发展。所以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应重视城市环境及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 只有准确定位二者之间关系, 才能为城市环境建设增光添彩。

4. 结语

结合以上对于城市环境当中融入环境艺术设计, 有利于今后城市的发展, 将城市环境与艺术设计相互融合和发展, 城市环境与城市艺术设计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这就需要城市环境设计者认识到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性, 才有利于今后城市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生态园林与城市环境保护的探讨 篇10

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 (如互惠共生、生态位、物种多样性、竞争, 化学互感作用等) 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 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 种群间相互协调, 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 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 能够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空间、养分、水分等, 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它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 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生态园林的科学内涵在于: (1) 依靠科学的配置, 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 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生活环境。 (2) 充分利用绿色植物, 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转化率, 调节小气候, 吸收环境中的有毒有害气体, 衰减噪声, 调节生态平衡。 (3) 美化景观, 在绿色环境中提高艺术水平, 提高游览观赏价值、社会公益效益、保健休养功能, 为人们提供更高层次的文化、游憩、娱乐需要和人们生存发展的绿色生态环境。

2 生态园林的主要功能

2.1 调节小气候

L.J.Batten认为, 小气候主要是指从地面到10~100m高度空间内的气候, 这一层正是人类生活和植物生长的区域和空间。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都深刻影响着小气候。植物叶面的蒸腾作用能调节气温, 调节湿度, 吸收太阳辐射热, 对改善城市小气候具有积极作用。研究资料表明:当夏季城市气温为27.5℃时, 草坪表面温度为20~24.5℃, 比裸露地面低6~7℃, 比柏油路面低8~20.5℃;在冬季, 铺有草坪的足球场表面温度则比裸露的球场表面温度提高4℃左右。

由于绿色植物具有强大的蒸腾作用, 不断向空气中输送水蒸气, 故可提高空气湿度。城市的带状绿地, 如道路绿化与滨湖绿地是城市的绿色通风走廊, 可以将城市郊区的自然气流引入城市内部, 为炎夏城市的通风创造良好条件;在冬季, 则可减低风速, 发挥防风作用。

2.2 改善环境质量

2.2.1 吸收CO2, 放出O2, 维持碳氧平衡。

有关资料表明:每hm2绿地每天能吸收900kg CO2, 生产600kg O2;每hm2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可吸收1000kg CO2, 生产750kg O2, 供1000人呼吸所需要;生长良好的草坪, 每hm2每小时可吸收CO215kg, 而每人每小时呼出的CO2约为38g, 所以, 在白天如有25m2的草坪或l0m2的树林, 就基本可以把1个人呼出的CO2吸收。

2.2.2 吸收有毒有害气体。

污染空气和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气体种类很多, 主要有SO2、N0x、Cl2、HF、NH3、Hg、Pb等, 在一定浓度下, 有许多种类的植物对它们具有吸收和净化能力。

2.2.3吸滞粉尘。

由于树木有强大的树冠, 叶片被毛和分泌粘性的油脂使得树木具有滞尘作用。

2.2.4 杀菌作用。

由于绿地上空粉尘少, 从而减少了粘附其上的细菌。另外, 还由于许多植物本身能分泌一种杀菌素, 而具有杀菌能力。据法国测定:在百货商店每1m3空气中含菌量高达400万个, 林荫道为58万个, 公园内为1000个, 而林区只有55个, 林区与百货商店的空气含菌量差7万倍。

2.2.5 衰减噪声。

植物, 特别是林带, 对防治噪声有一定的作用。据测定:40m宽的林带可减低噪声10~15d B;30m宽的林带可减低噪声6~8d B;4.4m宽的绿篱可减低噪声6d B。树木能减低噪声, 是因为声能投射到枝叶上被反射到各个方向, 造成树叶微振而使声能消耗而减弱。

2.3 美化景观、丰富建筑群体轮廓线

生态园林是美化市容, 增加城市建筑艺术效果, 丰富城市景观的有效措施, 使建筑“锦上添花”, 把城市和大自然紧密联系。

3 生态学原理在生态园林中的应用

3.1 坚持以“生态平衡”为主导, 合理布局园林绿地系统

生态平衡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原则, 其含意是指处于顶极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此时系统内的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与协调, 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之间达到相对平衡, 系统的整体效益最佳。在生态园林的建设中, 强调绿地系统的结构与布局形式, 与自然地形地貌和河湖水系的协调, 以及与城市功能分区的关系, 着眼于整个城市生态环境, 合理布局, 使城市绿地不仅围绕在城市四周, 而且把自然引入城市之中, 以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

3.2 遵从“生态位”原则, 搞好植物配置

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 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 合理选配植物种类, 避免种间直接竞争, 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 以利种间互相补充, 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又能形成优美的景观。在特定的城市生态环境条件下, 应将抗污吸污、抗旱耐寒、耐贫瘠、抗病虫害、耐粗放管理等作为植物选择的标准。在绿化建设中, 可以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分异来配置植物。

参考文献

[1] 曲仲湘.植物生态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9

[2] 江铭.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C].生态园林论文续集, 1993

上一篇: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下一篇:果树无公害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