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问题新闻

2024-09-05

热点问题新闻(精选十篇)

热点问题新闻 篇1

一、热点问题新闻采访面临的主要问题

热点问题新闻采访的重要性及热点问题新闻中包含着的巨大价值,都在很大程度上要求,新闻记者必须做好热点问题新闻的采访和挖掘工作,通过科学的新闻采访手段和技巧,借助于现代化的采访技术,充分挖掘热点问题新闻的潜藏价值,不断提升新闻采访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在热点问题新闻采访中,新闻记者往往会面临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新闻采访的深入性和客观性,影响热点问题的传播。那么在热点问题新闻采访中,新闻记者面临哪些问题呢?

(一)新闻素材非常繁琐复杂

热点问题新闻的采访工作要求记者必须具备甄别素材的能力,这主要是因为热点问题新闻往往具有轰动性、爆发性、快速传播性等特点。一旦发生热点问题,借助于现代化的传播手段以及自媒体传播技术,很多信息会呈现出爆炸式的传播效果,真实的信息、虚假的信息、存在偏见的信息、以偏概全的信息等都会借助于热点问题的重大性,不断流传出来。作为新闻记者,如果不具备新闻素材的甄别判断能力,很难精准地找到真实的信息,很难精准地判断出热点问题的焦点内容。对于新闻记者而言,在热点问题的采访环节中,最头疼的问题就是信息过于混乱,信息过于交错,信息无法辨别,这不仅影响着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同时也影响着热点问题新闻的传播效果。

(二)采访对象不配合新闻采访

在热点问题新闻的采访环节中,采访对象的客观性表述是热点问题新闻采访的重要环节。在热点问题新闻采访中,新闻记者往往会遇到不配合采访的采访对象。对于那些中立性的新闻采访对象而言,虽然他们的表达并不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威胁、恐吓等,但由于他们处于热点问题的舆论焦点中,这使得他们被媒体曝光的几率加大,增加了他们的曝光率,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这就使得他们往往不配合新闻媒体的采访。以核心商圈写字楼发生火灾为例,作为写字楼中的职工,他们对于火灾的情况比较了解,自然会被媒体追踪进行采访。但由于核心商圈发生火灾属于重大的热点新闻,一些采访对象由于担心媒体的过度骚扰会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往往拒绝接受采访。同时,对于一些处于对立面的采访对象来说,他们担心媒体的曝光和采访会威胁自己的利益,所以在现实中也拒绝接受采访,甚至会采用各种手段阻挠新闻采访,严重影响着新闻采访的正常进行,也威胁着新闻记者的人身安全。

(三)热点问题新闻采访“浅尝辄止”

热点问题的新闻采访需要经验丰富、新闻采访专业素养高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一些在新闻采访一线“久经沙场”的资深记者,只有这样才能提升热点问题新闻采访的价值,才能充分挖掘热点问题的潜藏价值。但在当前的热点问题新闻采访中,新闻记者的整体素养比较低下,一方面是因为新媒体的快速发展,造成了新闻记者人力资源配置的不足,一些没有经过新闻专业系统学习的跨专业人才挤占了媒体资源,影响着新闻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另一方面,传统媒体受新媒体的冲击比较严重,传统媒体中丰富的采访人力受工作压力所迫等,转岗至新媒体,在热点问题的新闻采访环节中,他们过分追求新闻的快速性和时效性,在未经核实,尚未进行充分的新闻挖掘的情况下,盲目地进行新闻报道。这就使得热点问题的新闻挖掘力度不足,很多具有价值的信息难以被挖掘出来,影响了热点问题新闻的价值性,同时也影响了热点问题新闻报道的社会引导和教育等功能。特别是一些具有严重负面影响倾向的热点问题的新闻报道,新闻采访工作的舆论引导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容易造成不良的社会后果。

二、热点问题新闻采访问题的应对策略

热点问题具有轰动性、快速传播性等特点,在热点问题的新闻采访中,应该不断提升新闻采访记者的专业素养,不断提升新闻采访记者的挖掘能力和素材甄别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综合性地提升热点问题新闻采访的价值,才能真正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和教育等功能。针对热点问题新闻采访中存在的问题,应该采取以下策略,以纠正热点问题新闻采访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充分做好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在热点问题的新闻采访前,作为新闻记者应该做好充足的“采前准备”。新闻记者应该针对热点问题,全面分析热点问题可能引发的后续连锁反应,同时全盘分析热点问题采访中需要面面俱到的采访对象,并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提升热点问题新闻采访的成功性。一方面,新闻记者应该对已经掌握的新闻信息进行认真的筛查工作,这就需要新闻记者全面分析热点问题,结合对热点问题的了解,全面准确地判断已掌握的信息是否全面,是否属实,及时剔除不准确的新闻信息,以减少繁琐复杂的新闻素材对新闻采访的影响。通过这样的准备工作,新闻记者在进行热点问题的新闻采访时,就可以带着问题和带着困惑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采访。同时,新闻记者通过“采前准备”,还能够在采访环节中,一一验证新闻信息,保留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剔除没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另一方面,新闻记者在热点问题的采访前,应该列好提纲,明确采访重点。此外,在热点问题的新闻采访前,新闻记者还应该做好心理准备工作,充分考虑可能存在的问题,做好应对准备。

(二)善于借助于采访技巧来规避不配合等问题

在热点问题的新闻采访中,采访对象往往采取抗拒、阻挠、不配合等方式来应对新闻记者,为了提升采访的成功性,这就要求新闻记者应该善于借助于一些采访技巧和采访手段。首先,新闻记者可以通过暗访等方式来进行采访。对于一些曝光类的热点问题新闻采访,新闻记者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适当地隐匿自己的记者身份,以普通市民等角色来介入新闻采访中,并借助于偷拍、录音等合乎法律规范的信息收集技术来提升热点问题采访的成功性。其次,新闻记者还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采访技巧。新闻记者要善于发问,少提闭合性问题,多提开放性问题,激发采访对象,主动接受采访。

(三)充分挖掘热点问题新闻的重大价值

热点问题的新闻采访是非常关键的,热点问题同时具备着重大的新闻价值。为了充分挖掘热点问题的新闻价值,一方面新闻记者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同时更应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特别是某一行业或者领域内的热点问题,新闻记者只有深入地了解该行业或领域,才能在新闻采访中,有效地挖掘出热点问题背后的重大新闻价值来。另一方面,新闻记者还应该善于全面思考问题,不断提升自身的挖掘新闻线索的能力,善于从微小的事件中挖掘有价值的新闻信息。

结语

热点问题的新闻采访具有轰动性等特点,在热点问题的新闻采访中,新闻记者往往存在着素材分辨能力不足、采访对象不配合、信息挖掘力度不够等问题。为提升热点问题新闻采访的成功性,新闻记者应该充分做好准备工作,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不断提升自身的鉴别线索的能力。

摘要:热点问题新闻采访是新闻采访的重要内容,热点问题新闻在采访环节中需要记者专业的新闻素养和专业的新闻采访技巧,以及深入的新闻挖掘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综合性地提升新闻采访的全面性。在热点问题新闻采访环节中,由于采访对象不配合、采访环境复杂等因素,会直接影响新闻采访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因此,为提升热点问题新闻采访的全面客观性,应该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热点问题新闻,采访环节,存在问题,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邬新娅.电视台记者采访时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4.10.

热点问题新闻 篇2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重点知识80问帮助考生深入理解《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的内容,《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是重要的纲领性文件。下面我们就来梳理其中的重要内容。

46、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选择教法? 答: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练习法。

教学方法是多因素构成体在特定条件下的产物,如何选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为此应做到:

(1)教学方法要与教学目标相适应;(2)教法要与教学内容相适应;(3)教法要与学生实际相适应。

47、做为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 答:(1)合理的知识结构:包括精深的专业知识,宽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一定的教育科学知识。

(2)良好的能力结构:包括组织管理教育、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3)崇高的职业道德:包括对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热爱学生集体协作精神,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48、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答:(1)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2)交替训练发散性思维和幅合性思维。(3)鼓励知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相结合。(4)引导学生向具有创造性的人学习。

河南教师考试网:http://he.zgjsks.com/

微博:@河南教师考试网

微信号:hejsks

(5)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善于发现和正确对待有创造潜力的学生。

本文由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提供

河南教师资格网 http://he.zgjsks.com/

河南教师考试网:http://he.zgjsks.com/

微博:@河南教师考试网

热点问题新闻 篇3

关注、报道热点,新闻媒介属性使然,新闻周刊也不例外。加之社会热点问题层出不穷,已成为中国转型社会的一大特征。作好热点问题报道,成为提升新闻周刊地位、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对此的分析、研究可为新闻周刊的“更上一层楼”提供经验与启迪。

中国当前的重大社会热点问题之一是就业问题,多年来它一直位居社会热点问题前列。从此介入,可以获得观察新闻周刊的好的角度。2008年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借全球化之力,使中国本已严峻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2009年的“两会”上,就业问题列“2009年十大热点问题…‘关于解决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就业问题的提案”成为政协一号提案。这一凸显的局面提供了一个好的切入点,使我们可对新闻周刊进行抵近观察与思考。

一热点问题之于新闻周刊

“深刻地关注和记录社会上正在发生和形成的历史”是主流媒介的境界与追求。热点问题是社会矛盾深层次的体现,问题纠结,错综复杂。它的形成有一个积聚的过程,其中的矛盾也不断发展演化,一般的消息,动态性报道无法对其全面揭示。这使得专精于深度报道的新闻周刊有了绝好的施展机会,通过系统地提供新闻事件的背景、用客观的解释和分析来拓展新闻。一周的出版周期,使其有较充裕的时间与较多的篇幅,通过理性的沉淀更多地提供事件的延伸性信息。

新时期社会热点问题的重要表征之一是趋向理性化和深层化。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人们对于经济增长和社会演进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重大问题,正在摆脱过去较多地受情感因素制约的色彩而逐渐理性成熟起来,注意切入社会体制和社会结构的内部进行理性的思考与探索。这种变化趋势契合了新闻周刊的气质追求。新闻周刊强调“理性、建设性”的报道,这意味着以务实、开放、求证的心态冷静地观察社会走势,以建设性的视角来报道“一切值得报道的新闻”。

再从受众角度看。新闻周刊的受众是正在成长中的中产阶级。脆弱的社会地位往往使他们对社会热点问题敏感甚至感同身受。本次金融危机蔓延不久,就有媒体报道《(女)白领怀孕以躲避危机》。这个阶层中的“知识型”读者,被公认为新闻周刊的核心受众。高深的人文教育背景,拥有比一般人更多的文化知识与信息来源,因而对社会问题与弊端更为敏感。知识与敏感的结合,使他们自愿地承担起以关注社会、改造社会、改良社会为己任的道德使命。因而,新闻周刊关注热点与其受众正好构成“使用与满足”关系。

二热点问题报道的微观考察

时政新闻周刊属于新闻周刊的核心类型,本文就以其中市场化的新锐期刊为代表,考虑出版周期相同,选取《中新》《瞭望》《新民》作为研究对象。

时间选择上:基于本次金融风暴是随美国雷曼兄弟控股公司,2008年9月15日宣布破产而集中发作的。故以此为起点,考察从2008年9月~2009年9月三刊对就业问题的报道。

报道选取上:以就业问题为重心的消息、报道与评论。文中只是间接或旁涉就业问题的,如《正视中国经济风险》(《中新》2008年第40期),则不计在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三刊的就业报道,有多年的常规议题,比如就业的现状、问题。当然突出了当下的特点,如就大学生村官现象,开展的对当代“知青”的思考以及农民工返乡就业对当地的影响与冲击。也有一些新的视角,如对国际民工、海外留学人员的就业情况报道。

1从数量上看,按一年的出版期数计,三刊均达到每2期1篇(条)。而且,大多数报道都集中出现在2008年11月~2009年4月,其中《中新》在这一时段达到32篇(条)。(见表1)

信息梳理是新闻期刊“十字架格局”中两翼的一部分,主要是就业政策、形势、数据的摘要发布。《瞭望》表现比较突出,达到13条,接近报道量的一半。三刊的信息梳理,主要集中在2008年10月~2009年5月。

三刊的评论比例相差不大,但数量偏少。并且评论中包含了个性化更强的专栏或小言论,若以社评、“意见领袖”的评论计,《中新》3篇,《新民》2篇,《瞭望》2篇。

三刊深度报道的数量与比例都较高,反映了周刊对其的重视,也表明周刊注重把观点渗透在事实中,以观点整合材料。

2从报道对象看,就业群体从整体分为: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下岗失业再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随着国有企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完成,国家实施积极就业政策以及再就业与失业并轨,下岗再就业的矛盾得到缓解;而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农民工就业问题却凸显出来。(见表2)

三刊的报道也体现出这一特点,关注大学生就业报道的比率最高;农民工其次;其他群体包含一些难以归类的零散群体,如有关奥运志愿者、国际民工等。

3从报道类型看:深度报道从类型上,可分为单篇与组合式两类。这里的组合式报道,包括了封面报道和专题报道。

从表3可以看出,单篇报道虽然数量多,但集合在组合报道之下的封面报道,与专题报道在总数上要略胜一筹。这反映了新闻周刊注重对信息的整合。

封面报道是周刊品质与风格特征的主要表现,是其“议题设置”的外化。它在同一主题下,集合不同对象、内容、体裁的文章及图片。专题报道与此类似,但更注意体现刊物的个性。

本次就业报道,三刊能围绕当时的热点进行策划,开展封面和专题报道。但封面与专题报道的次数偏低。三刊中,《中新》的组合报道数量最多、最出色,体现了对热点问题的敏锐把握。如对大学生与农民工群体,既有封面报道《减员寒冬》(2008年第40期)、《新一轮(知青下乡)》(2009年第25期),也有专题报道“漂移的农民工”(2009年第6期)、《村官也上访》(2009年第27期)。还注意评论与报道的结合,较好地体现了以观点整合事实,用评论直陈观点。

由于皆为老牌传统媒介所生发,如《中新》之于中国新闻社、《瞭望》之于新华社、《新民》之于文新集团,三刊还体现出一个特点:绝大部分的报道都是由其记者、编辑采写。在本次就业报道中,社外来稿(作者署名中,无记者、本刊记者前缀)仅有《中新》5篇、

《瞭望》4篇,《新民》3篇。

4从报道性质上看:有正面报道、负面报道和中性报道(介于二者中间或无明显褒贬偏向的)。

从表4可以看出,正、负面报道的比重较低,中性报道占据绝大多数。这既有周刊理性立场的影响,同时还是中国特殊国情所定:不能漠视受众,又不能置政府意图于不顾,同时还牵扯到与事件相关的集团利益。几者之间的平衡,便形成新闻周刊慎行臧否的报道方式。

5从编辑策略与叙事风格看:现代杂志编辑策略的核心是阅读节奏和封面设计。在同题报道中,阅读节奏主要表现在图文比例、文章结构等方面。

三刊都注重图片与文字的搭配,都超过了美国《时代》周刊的图文比例1:2。其中《瞭望东方周刊》更是达到37:46。

而在文章结构方面,表现为围绕主题的信息梳理、深度报道、评论的搭配,也反映为封面、专题报道中文章的搭配。就前者而言,三刊的表现都未能让人感到精心规划,信息梳理与报道、评论未能实现有机勾连。而从后者看,三刊循着事件呈现、背景回溯、原因探究、趋势分析的轨迹,特别是《中新》更为考究,注意记者的报道与专家分析结合,社内外评论与专栏搭配。

叙事风格是在题材相同、主旨追求相近的报道中,它更多地体现在文章的表达方式上。

《中新》在语言上客观平实,不带主观色彩,态度严肃,站在相对的高处对事件进行客观报道,如《农民工返乡潮下的基层治理困境》(2008年第44期)、《新知青的政府意愿》(2009年第25期);评论则大气、守成、持重,如《审慎对待凯恩斯主义在就业问题上的作用》(2008年第40期)、《让农民工不再漂移》(2009年第6期)。较好地体现了“我们不做社会进步的引领者,而要做中国社会进步的推动者”的理念。

《瞭望》能够实现“超常规崛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凭借其新锐、尖锐、大胆的风格。《减薪还是失业》(2009年第7期)、《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疑云》(2009年第32期)等报道、评论,都鲜明地体现着这种风格。

《新民》叙述方式的“平”和“细”,就是它的特点。“平”就是叙述事件时倾向于平实的叙述,如《农民工失业了吗?》(2009年第5期)、《网络潮助推大学生就业》(2009年第17期)等报道,较少感情的波澜;“细”则是指对现场细节的充分展开。“返乡农民工赵二明的开心辞典”(2009年第9期)、“城市表情:找工作”(2009年第8期)则以细腻的笔触、视觉实现着向生活平实面貌的还原。

三由点及面的反思

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就业报道看,三刊对大势把握基本合拍,无论是对象的选取、内容的偏重、基调的处理。叙述表达上也能依周刊的特色而各展其姿,中规中矩里也有“浪花”呈现。2009年的“被就业”问题,《瞭望》在纸媒中率先报道,使它从网络平台滑向传统媒介。而2009年对“蚁族”一一大学毕业生中的特殊群体的关注,其发现者坦承,是由《中国新闻周刊》的报道《向下的青春》引发的。

然而,对本次就业报道的观察也发现一些问题,值得认真思考。考虑热点问题的特点与新闻周刊的追求,这种思考对周刊的热点报道也有启示、借鉴作用:

1新闻性偏弱。金融危机下,就业应是首先波及的问题。三刊两个月之后,才有了首篇相关题材报道。对于就业话题,新闻周刊最为倚重的封面、专题报道数量过少。作为周刊特色的一周信息梳理部分,相关信息、数据的量偏少,整合则未见。

在报纸逐步变深,电子网络媒体狂轰滥炸之下,可供周刊开掘的空间有限。单靠剑走偏锋,恐对周刊的主旨追求不利。新闻周刊应当在延续深刻的同时,加大反方向操作的力度,为自己的热点报道“提速”。

2锋芒不足。就业报道中,中性报道过多。新闻周刊出于“多方管制下博弈”的这种策略选择,本无可厚非。但这并不代表媒体可以回避现实,淡化矛盾。“被就业”问题曝光后,除了《瞭望》的单篇报道,其他两刊均无涉及,对此问题的透视与剖析,更是集体缺位。人们对就业前景的焦虑及求职中的种种异化现象,未能得到反映与曝光。相较而言,《南方周末》(2009年3月19日)的《女毕业生死亡日记》更能使我们感受现实的严峻。

知识分子到底该怎样处理与社会的关系?这是一个古希腊就已提出的命题。新闻周刊从其立场、受众出发,做苏格拉底眼中的牛虻,经常性地叮咬骏马迫使臃肿的骏马焕发精神,应当是一个恰当的选择。

3“声音”不够响亮。新闻周刊是“观点供应商”,卖的是新颖的观点。这些观点除了依周刊全方位的新闻策划呈现外,集中体现在独到的评论上。

从就业报道中可以看到,三刊评论的数量和比率都不高。特别是社论、“意见领袖”的评论更少,见解独到、引人深思的评论鲜见。

评论一直是时政周刊的“短板”,除了《南风窗》显得犀利大胆外。新闻期刊应当加大对热点问题评论的力度,发出发人深省、振聋发聩的“声音”。

4专业性有待加强。深度报道已非周刊的专利。尤其是报纸强化深度报道,这与新闻周刊构成了同质化下的竞争。周刊的应对之策就是专业化:找准周刊与报纸在深度报道上的差异点。从专业的角度对重大事件进行更精深、更准确的解读。郑功成、于建嵘等就业问题、农村问题专家的分析、评论就出现在本次就业报道中。但整体而言,三刊自己记者、编辑的文章仍为绝对主导,表明媒体还需强化这一意识。

美国《时代》周刊,面对市场激烈竞争获得成功有两大法宝,其中之一就是:报道的深刻性、权威性。关注社会热点,优化对其报道,对于新闻周刊的快速发展有事半功倍之效,新闻周刊值得花气力去研究、总结,在实践中认真地改进与提高。

参考文献:

[1]喻国明,一个主流媒体的范本一《纽约时报》100年读后[EB/OL],人民网,2002-02-08。

[2]姚休,社会热点问题初探[J]浙江社会科学,2005(3)。

[3][4][7][9]齐爱军,新时期新闻周刊的生存与发展[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168,124,70,28。

[5]何亦农,民生主体在就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4。

[6]杨春兰,中国新闻周刊的风雨兼程[J],传媒,2006(5)。

[8]廉思,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8。

[9]叶新,美国杂志的出版与经营[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160。

热点问题新闻 篇4

新闻编辑的含义

新闻是一种对文化内容进行搜集和归纳,让其有序、合理于发扬和储备的创新性活动。新闻编辑指得是在新闻发扬活动中,为了满足大家的特定需求, 使用专门的编辑方式和编辑手段,对社会文本进行取向、整理,让他们形成独特编辑方式,适合于一定的新闻媒体的创新性活动,也指的是从事编辑岗位的人。

新闻编辑出现的问题

1.新闻编辑不严格,许多新闻缺少现实性

许多新闻媒体编辑为了提升自己媒体的关注度以及销售成绩而故意去争新闻,依靠主观猜测而争新闻的情况常常出现。真实对于新闻媒体来说很重要, 尽管有些新闻具备有效性,可是丢失了实际情形的报道,只是自己的想象伪造新闻,就会丢失原有的意义,会出现很大的负面影响,因而拉低了新闻的相信程度。

2.对新闻内容缺少取向性

很多新闻媒体编辑对多媒体的现实模式太多选择,可是对于新闻内涵本身的意义一直不够关注。有些新闻媒体对新闻信息内涵的编辑使用很多方式进行报道。这种跟风的方法肯定会把有些 重要的信息省略掉,展现给观众的只是花俏的内容,只是许多读者对新闻信息发生偏见认识,让许多读者特别是时间较短的、没有热情以及有专业需求的读者,在接触新闻内容是收到很多的垃圾信息的打扰,这样让读者接纳有效信息出现了障碍,而且还吸收了一些垃圾信息,消耗了读者宝贵的时间。

3.新闻报道缺少深度

因为各种新闻媒体之间的斗争十分强烈,新闻媒体存在的根基就是受观众欢迎。许多新闻媒体为了吸引观众的目光,使用很多方式优化媒体形式,比如发布许多信息,添加图片,弄好题目等。这样的新闻尽管可以取得读者的目光,可是缺少深度,不利于媒体的长久成长。但是目前读者品味的不断提高, 他们显然对很多的快餐信息不满意,更喜欢知道更多有内涵的新闻情况,对于新闻内容的需求逐渐增强。所以,在确保新闻的现实和新奇外,是否进行全面研究的报道也是变成新闻优良的主要准则。

4.新闻从工作者的综合职业素质不高

现在,许多新闻工作者为了写出捕捉观众眼球的文章,增加媒体的销售成绩,保持媒体的正常运行,会把一些没有内涵的、没有真实性的垃圾信息想象出来。再加上,许多新闻工作者缺少责任心,或者缺少专门的编辑训练,让这些新闻随意出现在媒体上,并且被刊印出来,致使读者产生错误感知,并且给读者带来许多恶劣的影响。这些新闻编辑的严厉性缺少,职业素质严重缺少, 待更进一步的加强。

处理编辑存在问题的策略

1.坚守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马克思曾经说过:“我们就不是以空论家的姿态,手中拿了一套现成的新原理向世界喝道:‘真理在这里,向它跪拜吧!’我们是从世界本身的原理中为世界阐发新原理。”这是马克思对党的报业指出的第一条主要工作原理,在我国,新闻宣传媒体是在中国共产党指导下开展活动的。所以,负责编辑的记者就得关注新闻现实、坚守用公平、诚信的方法来传达新闻。只有这样,新闻编辑才能做出更现实、更有效的内容, 更好地为观众服务。

2.新闻编辑要加强创造

创新的信息工作是由新闻编辑负责的,在传达信息的时候,新闻之间的互相关系是有创新思想所取决的,具备严格的整体性,新闻编辑的根本素养,编辑的创新精神以及编辑水平是由传达新闻自己的规律取决的。因此,新闻编辑要坚持不懈地奋斗,来让自己的编辑水平不断提升。

伴随高科技技术的不断成长,新闻编辑得将很多的新闻信息进行挑选和鉴赏。第一步,要把新闻信息进行有效的分类,要不断搜集以及整理各种新闻信息。新闻编辑要不断认识以及把握作者以及读者的消息,要密切和作者进行沟通,这样经常的交流才能知道最新鲜的信息。

3.要求版面的美化

伴随人们物质文化的飞速成长, 观众的生活速度也慢慢的加强,借由纸质报刊取得信息的时间很短暂,在取得信息是他们挑选自己喜欢的,自己需求的,因此,对于新闻媒体信息的观看也是走走形式。所以,对于这种情形,新闻编辑在版面上,应该综合使用版面编辑技术,适应读者的阅读习惯,才有助于媒体传达的时效性。

总结

热点新闻评价 篇5

热点新闻评价 1.90后实习生

90后到底什么样?迷茫、极端、不踏实,自我、自负、太现实。无论是网络还是生活中,90后都是新时代新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新人类”,甚至还被毫不客气地说成是“垮掉的一代”。最近网络上出现了各种各样关于90后的实习生的报道,其代表的“最拽实习生”事件似乎显示着90后出入社会的浮躁和高傲,但是,作为一个90后,我想说:90后,其实只是外界强行贴给我们的标签而已。在我看来,我的周围也有不少踏实肯干,谦虚求教的在校大学生。社会看到的只是我们中的个例而已,我相信我们这一代将会是社会的良好新鲜血液。

社会热点新闻成黑客“鱼饵” 篇6

该事件发生后,在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一消息也随着微博和论坛等渠道被网友们广泛传播。在这一过程中,瑞星公司对微博的监控发现,拥有90余万粉丝的某媒体官方微博发布李双江之子打人新闻后,指向的新闻页面竟然存在钓鱼广告。

在这一广告中,用户点击后会进入一个“钓鱼诈骗”网页,该网页提示“您已经被系统随机抽中,获得58000元及三星笔记本”,虽然这种钓鱼形式已经很常见,但是通过热点新闻事件,转播到微博,在通过知名微博间接链接进入的形式还并不常见。因此,经过几次转折后,用户很容易放松警惕,进入黑客建立的钓鱼网站圈套,上当受骗。

根据技术分析,该钓鱼网站经过了加密处理,普通反钓鱼软件根本无法辨别出来,而且普通网民也缺乏相应的辨别知识,因此,需要安装具有“智能反钓鱼功能”的反钓鱼软件。针对该网站,永久免费的瑞星防火墙、瑞星全功能安全软件已经紧急升级,用户在遇到钓鱼网站时,软件可以发布警告信息,并将其拦截,从而保护用户的隐私安全。

无独有偶,早在几个月前,郭美美事件出现后,也曾有不少黑客利用这一社会热点进行网络钓鱼,其依旧的平台也大多是审查宽松的微博或者论坛网站,而作为自媒体信息的传播平台,网友们往往更注重信息的了解,而忽略了隐藏的钓鱼网站。

安全专家指出,目前微博和SNS网站是“网络钓鱼”的重要来源地,尤其是当发生社会关注的事件时,很容易被利用。但是此次媒体官方帐号发布含有钓鱼链接的微博,还是首次监测到,这说明很多媒体官方账号并没有对新闻来源网页做安全性检查。这就需要用户在关注新闻的同时,也要注意这些新闻的来源,不能轻易相信微博等自媒体传播方式,毕竟,他们的审查过程在现阶段并不完善,很可能因为一些小的漏洞,给用户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热点新闻 篇7

◆国家旅游局官员:首个赴美旅游团最早6月可成行

◆商务部:将进一步防止热钱炒中国楼市

◆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 全国合同的签订已超八成

◆3月份沪深股市流通市值大幅减少, 基金净值整体下降

◆我国个人出租房所得税下调

◆中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发布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最新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结果:上海、北京、广东继续蝉联三甲

◆民航国内航班禁止旅客携带液态物品

◆粤港澳拟成立特别合作区建超级都市圈

◆2008年北京奥运会奥运圣火4月初进入中国

◆福布斯发布全球富豪榜:巴菲特14年来首次超越老友盖茨问鼎全球首富

◆《财富》杂志评美国最受尊敬公司, 苹果高居榜首

◆波导出售手机合资公司股权

◆夏新电子巨亏真相曝光证监会责令撤销分公司

热点新闻 篇8

◆今年上半年我国农产品贸易出现巨额逆差

◆北京重提金融中心目标, 拟京津沪三足鼎立

◆中国皮革协会:对中国皮鞋采取的反倾销措施将延展至澳门

◆中国互联网协会调查显示:垃圾短信创7年最大增幅

◆《财富》杂志最赚钱科技公司排行:微软第一, Google第七

◆国家统计局公布城镇居民收入, 北京已被浙江超过

◆中国央行今年第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亚洲在并购交易领域表现强劲

◆全球粮价首次出现企稳信号

◆外管局:非金融企业获准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

◆地震未引“股震”, 震灾无碍经济中长期运行格局

◆次贷危机影响波及中国出口订单

◆证监会:券商将建举报制、设合规总监

◆微软雅虎重回谈判桌, 排除全盘并购寻新交易形式

◆金融研究机构汤森路透对外发布统计数据, 中国成世界第五大收购国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回落至7

热点新闻 篇9

本刊讯近日, 根据《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 工业和信息化部宣布取消和下放七项行政审批事项, 与前三批相比, 这七项审批事项申请和审批量大、取消和下放后受益面广、社会关注度更高。对此, 工信部进行了详细解读。

取消基础电信和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备案核准。目前全国有2557家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 其中2305家跨地区移动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者, 按照取消前备案核准管理要求, 至少会设立11525家分公司或子公司, 办理71455个备案申请。工信部称, 取消该项审批, 企业将减少分支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等, 降低办事成本。随着技术的进步, 工信部开通并且不断升级改造电信业务市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一方面逐步实现了在线审批, 另一方面着手完善备案、年检等管理功能, 同时建立信誉记录管理平台并主动向社会公示。

取消电信业务资费审批。目前, 由市场定价已经成为电信业务定价的主要方式。电信业务资费审批取消后, 工信部一方面将不断完善电信资费监测制度和体系, 加强对市场资费情况的监测;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规范企业价格行为, 督促企业做好资费网上公示等相关工作, 推动企业不断提高电信资费透明度, 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取消“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企业资质认定”、“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经理人员资质评定”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资质认证和监理工程师资格认定”。这三项的取消将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 降低准入门槛, 增加市场活力。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抓紧制定出台相关标准, 发挥第三方机构作用,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CCBN2014召开在即主打融合网络主题

本刊讯以“融合高速网络, 领航新媒体时代”为主题的第22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 (CCBN2014) 即将于2014年3月20~22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据悉, 作为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广播影视技术设备展览会, 本届CCBN在展览、技术研讨、大型活动、国际推广等方面都会有新的亮点。其中, 展会将以广电数字化、网络化、双向化、高清化的最新发展为主要内容, 尤其对三网融合和NGB、下一代接入网、公共服务、可下载CA、智能终端、多屏融合、OTT、直播卫星、地面电视、高清和超高清、3D立体电视、信息安全、云计算、社交电视、新媒体 (CMMB/网络电视/IPTV) 技术产品进行系统演示。

热点新闻 篇10

本刊讯商务部日前发布公告, 宣布有条件批准微软收购诺基亚设备和服务业务。根据公告, 商务部认为微软收购诺基亚设备和服务业务案对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 因此制定了限制性条款。

商务部官网公布的2014年第24号《关于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微软收购诺基亚设备和服务业务案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决定的公告》表示, 2014年3月6日、27日, 诺基亚、微软分别提出了最终解决方案, 经市场评估, 商务部认为, 该方案能够减少此项经营者集中对竞争产生的不利影响, 因此决定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该项收购案。

但商务部最为担忧的是, 交易完成后, 微软和诺基亚可能通过滥用智能手机专利, 危害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竞争, 并损害消费者利益。为此, 商务部要求微软和诺基亚做出承诺, 不会使用专利手段限制中国手机厂商的发展, 或者谋求更高的专利费用。商务部还要求微软和诺基亚每年在规定时间段内向商务部提交报告, 通报对限制条款的遵守情况。

据悉, 微软和诺基亚双方曾预计交易能够在2014年第一季度完成, 但是由于需要接受亚洲反垄断监管机构的调查, 诺基亚3月宣布, 交易日期可能会推迟到4月。

微软去年9月初宣布, 将以72亿美元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 以及大批专利组合。随后, 欧盟、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机构批准了这一交易。中国商务部作出批准, 让交易距离最终达成更近一步。有关微软收购诺基亚, 去年开始在全球包括美国、欧盟、加拿大、中国等16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反垄断审查。截至目前, 已有包括中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竞争主管机构做出了审查决定。

尽管目前本次收购交易已经得到中国、美国以及欧洲方面的批准, 但是由于诺基亚在印度正面临着从地方到中央政府的巨额税务纠纷, 因此这笔交易事实上仍然悬而未决。

中国移动确定17家虚拟运营商名单

本刊讯继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确立了自己的虚拟运营商伙伴后, 近日中国移动终于确定了17家移动转售业务合作伙伴。据悉, 中国移动虚拟运营商名单为:天音通信、迪信通、爱施德、国美、苏宁互联、万网、分享在线、北纬通信、三五互联、巴士在线、华翔联信、朗玛信息、鹏博士、世纪互联、中邮普泰、银盛、中兴视通。

截至目前, 工信部共发放了两批移动转售牌照, 共有19家公司获得牌照。与此前工信部发放的19家虚拟运营商牌照相比, 此次与中国移动合作的企业增加了朗玛信息、鹏博士、世纪互联、中邮普泰、银盛、中兴视通6家企业。这6家企业因未获工信部牌照, 所以目前还不能开展虚拟运营商相关的工作。

据了解, 这17家企业与中国移动合作的内容包括:转售企业以一定价格从中国移动批发移动通信服务, 自行将其包装为自有品牌并销售给最终用户;根据转售企业的具体业务安排, 双方将另行商定具体合作地域范围 (不含港、澳、台) ;中国移动可以向转售企业提供的衍生服务包括营帐系统、SIM卡资源管理服务、话单采集和格式转换服务等;若转售企业有意向与中国移动就增值电信服务进行合作, 双方将另行协商签订增值电信合作协议。

值得注意的是, 在这17家虚拟运营商中, 天音通信、迪信通、爱施德、国美、苏宁互联、万网、京东商城同时与三大运营商签署了移动转售合作协议;巴士在线、华翔联信之前已与中国联通签署合作协议;北纬通信、三五互联、分享在线之前已与中国电信签署合作协议。

烽火通信2014海外专家巡讲活动扬帆启航

本刊讯为零距离倾听客户需求, 让客户更为直观地感受和了解烽火通信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案以及新形象, 以更贴近用户的方式探讨全球通信行业的新变化, 应对全球信息化市场的挑战和机遇, 烽火通信4月9日正式启动2014海外专家巡讲团活动。

据悉, 本次海外专家巡讲团队由烽火通信50多名资深专家组成。在历时6个月的巡讲活动中, 阵容强大的巡讲团将横跨亚非拉美和中东地区, 与近20个国家的客户亲密接触, 分享烽火在大数据、云计算、SDN、智能管道、全球化网络运维服务等通信热点领域的最新成果和解决方案, 并就全球电信运营商面临的网络转型等热点问题与全球客户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

据了解, 2013年烽火通信的海外有效合同与销售额取得显著突破, 全年销售增长超过50%, 产品布局亦更趋合理。截至2013年年底, 其产品/解决方案已经成功进入海外80多个国家和地区, 核心100G产品和IP RAN新产品均在海外市场获得规模应用。

第四届中国移动医疗产业大会召开

本刊讯由中国通信学会主办的“第四届中国移动医疗产业大会暨第二届智慧医疗健康中国论坛”在京召开。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新生在会上表示, 今年是智慧医疗健康发展非常重要的一年。智慧医疗、移动医疗作为国家战略规划促进消费重要内容之—, 一体化与智能化已成为产业发展的趋势。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郭顺义表示, 从方向上来讲, 原来移动医疗关注的是医疗救治, 而现在随着个人医疗意识的提高, 包括新的终端出现, 我们的方向从单一救治到和健康管理相结合。另外, 移动医疗向实时化、个性化和定制化发展。

上一篇:医院地下车库下一篇:商业模式加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