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再担保体系

2024-07-07

担保-再担保体系(精选十篇)

担保-再担保体系 篇1

一、我国再担保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1. 再担保公司资金来源单一。

我国担保行业发展起步较晚, 2007年8月份, 我国才确定了安徽、北京、广东、湖南以及东北三省等10个再担保体系试点省市, 通过建立省级再担保机构或者再担保基金, 为担保公司增加进一步的再担保服务, 分散担保公司风险。在各省建立再担保机构的过程中, 再担保公司的成立都以政府为主要的出资人, 再担保公司股本结构比较单一。虽然纯粹的政府出资能够比较容易贯彻政府的政策性意图, 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但从实践中看, 这种形式不仅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 而且普遍存在运行效率低的问题, 尤其对经济落后的地区来说, 政府积极性不高, 自然再担保体系的功能也被弱化。同时由于资金来源的单一性,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上下游环节的支持也比较乏力。

2. 再担保运作模式混乱。

我国再担保公司运作过程中仍存在方向性不够明确, 运作模式混乱的问题。部分担保公司在对再担保对象的择上条件严格, 有的地区符合担保机构条件的再担保对象数量较少且大部位为政府投资设立, 自身信用强大, 再担保对其作用并不是很明显。相反, 那些缺乏资金、更需要再担保增信的担保机构却因为条件不达标, 只能望而却步。二是再担保公司没有实现担保机构的信用放大与控制风险职能;

3. 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不健全。

一是再担保体系制度缺乏国家法律法规的大力支撑, 需要进一步协调完善, 同时, 执法力度也相对欠缺, 这就导致了中小企业失信成本较低, 出了了短期化经营行为, 信用机制难以规范和完善。二是企业信息不能实现资源共享。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信息分散于各个部门, 包括工商、税务、财政、海关、技术监督等部门, 出于对企业信息的保护, 一般都不愿意提供企业信息, 造成了信息沟通不顺畅。三是由于缺乏规范和严格的信用征集和评选工作, 信用担保机构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四是信用数据库的缺失。银行和担保公司不愿意服务小企业, 就是因为信用数据库缺失。因此, 完善数据库, 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数据库, 可以向金融机构和投资人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于此同时, 也能够建立信任体系, 培养企业家的信用意识, 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建立健全信用体系中的惩罚和激励机制。

4. 担保体系法律法规建设相对滞后。

我国担保法律法规建设还相对滞后, 除1995年颁布的《担保法》之外, 中国从1999年开始, 信用与担保等字眼才比较频繁地出现在中国党政文件、领导讲话和国家法律法规中。同时, 中央各部门也才陆续出台一些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 但在担保体系建设方面还没有形成成套的、健全的、成熟的法律法规性文件。

二、对我国再担保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1. 建立资本多元化的再担保机构。

我国可以在省级担保机构已有的信用资源和运作平台上, 全力推动再担保体系建设, 不断完善制度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再担保领域, 建立健全股东分红回报机制, 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再担保体系, 同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建立财政控股, 社会资本参与的资本多元化再担保体系。

2. 发展“政策性导向、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管理”的再担运作管理模式。

再担保机构作为政府信用的延伸, 需要政策作为导向, 将担保机构的风险控制职能和信用效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市场化运作方面主要是根据市场需求, 再担保机构建立起符合市场需求的运营体系, 制定合理的运行标准, 开展再担保业务;公司化管理指的是公司具有合理的结构, 具有良好的内部经营管理体制, 具备完善的约束机制和考核体制, 确保担保风险的有效。

3. 逐步建立我国特色的信用再担保体系。

由政府主导, 通过开发担保业务系统, 研发担保软件, 逐步建立、完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数据库, 继续推行和完善企业信用评级体系, 形成企业对信用产品的有效需求, 通过向金融机构和投资人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 实现信息共享、互通, 在此基础上为中小企业开展融资再担保等多种形式的业务。

4. 进一步完善我国再担保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要加大对担保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完善工作力度, 在原来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尽快收集各方意见和建议, 修订、完善一批法律制度, 并且根据新形势下中小企业对再担保体系建设的新要求和西方发达国家对再担保体系建设的经验制订新的法规文件, 从而为我国再担保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参考文献

[1]肖文静, 慕丽杰.武岩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的对策建议[J].生产力研究, 2012 (2) .

[2]靳红辉.担保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J].中国集体经济, 2013 (22) .

深圳市信用再担保体系合作协议 篇2

甲方:深圳市再担保中心

乙方:

甲方作为深圳市信用再担保体系中的再担保机构,乙方作为合作担保机构,为支持我市的产业政策和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以下简称担保业务)提供再担保服务,分散担保业务风险,增进担保机构信用,进而扶持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双方经协商一致,签订本合作协议。

第一条甲方同意按照《再担保体系章程》的规定对合作机构进行风险分担及补偿。

第二条乙方作为再担保体系的成员单位,必须遵守《再担保体系章程》和《再担保体系业务规范》中的相关规定。

第三条乙方承诺认购再担保体系保证金万元人民币(乙方认购保证金应不少于1000万元人民币),在签订本协议后10个工作日须完成认购。乙方一旦完成认购即自动成为再担保体系管委会委员之一。

第四条乙方愿意将其名下的保证金及风险准备金交予甲方管理,甲方承诺对所管理乙方的风险保证金和风险准

备金,除购买国债,不得用于任何形式的投资、抵押和质押。

第五条乙方承诺对深圳市再担保中心(以下简称再担保中心)认定和公布的再担保比例、费率,不得提出异议。

第六条乙方承诺所提供的项目资料不存在故意作假与欺诈行为,否则再担保中心有权撤保并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第七条乙方承诺在甲方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时,将及时准确的把所掌握的信用信息提交给甲方。

第八条甲乙双方承诺自觉维护其他成员单位的合法权益,严守各方商业秘密,不利用再担保体系中的共享信息从事任何与业务无关的活动。

第九条乙方承诺自觉配合执行甲方对再担保项目设置的风险管理措施和日常检查安排。贷款逾期时,协作银行和乙方分别向再担保中心提交报告,经查验属实后按再担保、乙方、银行4:5:1的比例各自承担损失;风险分担比例可根据乙方的信用状况及产业政策逐步调整为6:3:1。

第十条乙方对于再担保中心分保的项目,所设置的反担保率一般不高于45%,最高不超过60%。发生再担保代偿时,首先由乙方和协作银行分别按其政府风险补偿金分配系数从其分帐户中风险准备金中扣除;不足时,由市财政分帐户中风险准备金继续代偿;再不足时,由乙方和协作银行分别按政府风险补偿金分配系数从其分帐户中保证金中扣除,并须报管委会、监委会审核批准;仍不足时,则动用市财政分帐户中保证金,并须报管委会、监委会、财政局审核批准。担保机构和协作银行代偿比例随各自分帐户中政府风险补偿金分配比例的调整而调整。

第十一条 乙方每年可按两种方式取得再担保风险补偿金。

(一)第一部分,按乙方分账户中保证金的3%发放;

(二)第二部分,按乙方及其协作银行上一所发生再担保额的1%发放,其中乙方为75%,协作银行为25%。

第十二条乙方承诺不在受保企业清偿协作银行贷款前为其或关联企业申请再担保。

第十三条乙方被再担保中心管委会裁定为严重违反再担保体系运作制度时,须办理强制退出手续。

第十四条乙方破产时,自动将对再担保企业继续追偿之权力移交给再担保中心,追偿所得按风险分担比例优先补偿给再担保中心和协作银行。乙方须在担保合同中明确上述事项。

第十五条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第十六条本协议内容符合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已经过合法的审查批准程序;签署本协议的行为已经取得合法授权,本协议合法有效。

第十七条经双方有权签字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后生效。

第十八条本协议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各执二份。

甲方:深圳市再担保中心(盖章):

主要负责人(授权委托人):

乙方(盖章):

主要负责人(授权委托人):

担保-再担保体系 篇3

1 东北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虽然近些年东北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比较快,但是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融资难已经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对资金需求明显增加,同时受到东北地区多元化融资渠道不健全因素的限制,迫使中小企业的融资过分依赖于金融机构,而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高,手续繁琐成为中小企业获得融资的“绊脚石”。据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对全省505户小微企业的融资情况调查结果看,中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114亿元,而通过企业自身途径筹集到33亿元,资金缺口为81亿元。由此可见融资难已经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2 东北地区构建中小企业融资再担保的必要性

基于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东北地区要加快对融资担保机构的体制和机制进行创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因此东北地区有必要构建融资再担保体系:

2.1 担保机构自身发展的需求 一方面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在与银行部门开展合作时,往往会因为担保机构的注册资金偏低、团队素质不高等因素而被银行部门所拒绝,另外担保机构在与银行合作时,银行要求担保机构存在一定的保证金,这样就会限制担保机构资金的流动性,因此担保机构为了增加信用度,他们需要构建融资再担保体系;另一方面融资再担保体系是降低担保企业风险的重要途径。融资担保机构往往都会有融资担保的上限,一旦融资担保机构业务超过该上限,就会存在较大的风险,而担保机构为了扩大规模,其必须要不断开展业务,因此就需要融资再担保体系提供风险保障。另外当融资担保机构承担的业务超过自身净资产时,单一的担保机构就无法独自承担,因此需要更多的融资担保机构参与进来。

2.2 银行金融机构的需求 银行部门开展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融资存在一定的风险,而若银行通过融资再担保机构的加入,无形之中就会给银行的信用放贷提供一道风险防护,进而使得银行的债权安全得到更大程度的保障。同时中小企业融资再担保体系的构建也会增加银行部门的金融产品创新,进而提高银行部门的经济利润,降低项目的运营成本。另外构建中小企业融资再担保体系可以增加银行存款规模,平衡存贷关系,增加中间收益。

总之构建东北地区中小企业融资再担保体系可以有效地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促进东北地区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步伐,实现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构建再担保体系是当前东北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3 构建东北地区中小企业融资再担保体系的具体对策

3.1 完善再担保体系的运行机制 首先政府部门要制定再担保体系的相关政策。明确政府扶持中小企业融资再担保体系建设的目的以及方向,政府部门要根据科学的信用风险评估指标对再担保机构项目进行审核,并且要及时发现问题,加以解决,实现对再担保机构的整体风险控制;其次建立协调机制。建立协调机制的前提就是成立协调委员会,协调委员会的成员应该包括再担保公司和加入再担保运营体系的各级担保机构的主管部门。协调委员会要制定规范的规则制度以此指导再融资担保协调工作。协调委员会要定期召开委员会议,出席会议的人员必须要超过三分之二;最后建立补偿机制。再担保机构要积极争取地区财政的支持,根据当地中小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开展再融资担保业务,同时还要准备足额的提取准备金,以此建立完善的内部风险补偿机制。

3.2 完善再担保信息库与连接机制 再担保机构要实现融资业务,就必须要借助完善的信息库作为支撑,只有这样才能在东北地区内实现中小企业融资信息的共享。中小企业融资资源数据库建设就是以东北再担保公司为平台,建立再担保信息库与其他部门连接的中小企业信息资源,以此满足再担保体系运行管理的需要:首先再担保体系的信息资源库与连接机制的建立主要采取外包的形式,委托专业的信息公司进行统一的软件设计,实现软件兼容性。目前每个担保机构所使用的信息系统是不统一的,信息系统的不统一影响着信息资源平台的建设,因此要设计再担保项目软件的统一性;其次构建再担保运营体系网络服务平台,实现再担保运营体系与社会信用信息的互换与共享。

3.3 建立再担保体系风险防范体系 中小企业融资再担保体系的风险来自于很多方面,既有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而且还有法律风险、政策风险等等,任何一个风险因素都会影响再担保体系的运行,因此东北地区中小企业融资再担保体系的构建一定要深化风险防范:一是政府部门要给与再担保机构一定的优惠政策,因为其主要职能是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的,具有公益性质,因此政府部门要给予其一定的税收等政策,缓解再担保机构风险与收入不匹配的问题;二是提升东北再担保公司的市场地位,以东北再担保公司为龙头,将符合条件的担保公司纳入到再担保体系中,并且政府部门要给与其更多的话语权;三是提高再担保机构人员的素质。信用担保行业属于高风险行业,因此再担保机构一定要重视人才的作用,实施人力资源保障战略,一方面提高高端人才引入力度,另一方面也要提高再担保机构员工的培训,提高再担保机构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

3.4 再担保机构要加强与银行机构的配合 首先再担保机构要加强与银行部门的合作力度。争取银行部门对再担保机构的支持,比如信用担保机构在与银行部门开展业务合作时,一定要就业务合作开展深层次的交流,尽最大程度的控制业务风险。同时银行部门也要转变观念,重视与再担保机构的合作;其次再担保机构要均衡与银行部门的利益。再担保机构要与银行部门建立协调沟通机制,健全风险分摊机制,按照一定的比例对风险进行共同承担。

参考文献:

[1]邓丽娜,王凤飞.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破解——河北省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体系构建的基本方案设计[J].经济与管理,2012(01).

[2]揭玲.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研究[J].科技视界,2014(07).

担保-再担保体系 篇4

一、当前国内外关于再担保的探索与实践

多年来,通过国内外实践探索,再担保模式已成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不可或缺的主流与系统模式,也是国际担保行业的通行惯例。

1. 国外再担保发展情况

据统计,目前世界上超过50%的国家与地区已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担保机构与再担保机构基本上属于政策性机构,以执行国家经济产业政策为目的,而不以营利为目的。政府每年为担保机构提供资金补偿,包括风险补偿金的直接方式与政策性再担保的间接方式。通过再担保方式补偿的,政府只对再担保机构进行补偿。

日本是最早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国家,1958年建立了全国性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担保机构为地方性的中小企业保证协会,再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公库。信用协会将保费收入的10%上缴信用公库,并按统一规则自动获得再担保。由于再担保体系为信用担保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为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发挥了积极作用,超过日本40%的企业受益于信用担保与再担保体系而获得融资。

美国则由中小企业局(SBA)集担保与再担保于一身,SBA对贷款进行担保,比例约为75%,其余由贷款机构自己承担风险。负责再担保业务的政府机构不事先出资,只是事前出具保函,发生损失后再担保机构根据承诺对银行进行补偿,资金由国会拨付。韩国再担保计划由地方信用担保公司联合会实施,旨在扶持各会员单位开展信用业务,为更多的地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便利,其资本金主要来源于地方政府出资和再担保费用。地方信用担保公司为地方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向再担保机构支付0.8%的再担保费用,一旦借款人无法履行义务,地方信用担保公司首先代偿,并向再担保机构申请代偿损失50%的补偿。

2. 国内再担保的探索与实践

我国信用担保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目前已初步形成“一体两翼三层”的架构,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所谓“一体两翼三层”,即以政府出资控股的政策性担保为主体,以商业性和互助性担保为两翼,省、市、县分别建立政策性担保机构,其中省级担保机构主要承担再担保的职能,市、县担保机构开展对区域中小企业的担保服务。

随着担保行业的发展,再担保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安徽、北京、山西、上海、广东等地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再担保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了各具特色的再担保模式。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资本金来源方面,多以政府出资为主,辅之以担保机构参股、银行软贷款、引入外资或民间资本等;担保责任方面,多采用固定比例分担再担保或一般责任再担保或多种方式相结合;风险补偿方面,主要由各地财政提供全部或部分补偿。

二、湖南省再担保体系建设方案的设计

1. 再担保建设的基本思路

再担保要解决两大核心问题,一是增加担保机构信用,二是防范担保机构风险。鉴于上述目标,湖南省建立再担保体系的基本思路是: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整合社会资源,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规范担保机构经营运作,提升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的公信力,分散和控制信用担保行业的系统风险,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完善,切实增强对省内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能力。

2. 组建省级再担保机构

再担保机构的主要功能是利用政府财政资金,不断扩大再担保能力;整合社会资源,增强担保机构担保能力;规范行业运作,防范系统风险。

湘政发[2007]11号文件明确湖南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为“省担保公司”)为再担保机构。按照省政府的要求,省担保公司2008年资本金要达到10亿元,并开展再担保业务。由于省担保公司目前从事直接担保业务,从长远来看,要开展再担保业务,有必要将现有的担保业务剥离,实现自身双重角色的分离。根据目前实际情况,拟由省担保公司、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出资设立一个控股的担保子公司,资本金在2亿元左右,专业从事担保业务。省担保公司将现有担保业务逐步剥离到新设立的担保子公司,今后的长期定位主要是开展再担保、投资、资产管理、新产品研发、培训、管理咨询等业务。在再担保的框架下,新设的担保子公司资本金的放大倍数可以达到10~20倍,贷款担保能力可以达到20~40亿元以上。而初期,可以在省担保公司成立再担保部,先开展再担保试点,待条件成熟后再剥离担保业务。

3. 确定再担保基本模式

再担保机构采取“政策性导向、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管理”的运行模式。政策性导向主要体现在再担保机构作为政府信用的延伸,通过合理适当的机制作用实现担保机构的信用放大与控制风险职能;市场化运作体现在再担保机构将按照市场规则构建再担保运营体系,开展再担保业务;公司化管理体现在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科学的内部经营管理体制,实施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确保担保风险的有效防范。

具体来说,由省担保公司发起建立再担保基金,省担保公司以自身信用和再担保基金规模向银行申请担保信用,再以自身获得的信用转授给符合条件的担保机构。省担保公司、担保机构和银行签订三方协议,省担保公司在银行授信总额内自主向担保机构授信,担保机构在省担保公司授信额度内按照与省担保公司约定的规章开展担保业务。银行初期向省担保公司授信控制在10倍以内,省担保公司向担保机构授信不低于10倍。对于优秀的担保机构授信额度可以突破10倍,理论上可以达到不受倍数的限制。

4. 再担保业务的运营方式

再担保业务采取连带保证责任的运营方式。当纳入再担保的担保机构发生担保业务风险,应先由担保机构履行代偿责任,担保机构无法代偿的,由再担保机构履行代偿责任。

再担保机构对担保机构进行评级授信,根据评级授信的结果实行分层次授信管理。分为初级——限额管理、中级——备案管理、高级——授信管理。当担保机构单笔担保业务超过其实收资本金的一定比例(10~15%)时,应该报再担保机构审查许可;再担保机构可以组织其它担保机构对该笔业务进行联合担保,也可以根据自身再担保资金总额及银行的授信额度,在再担保信用总额度的10~15%以内,可以授信单个担保机构独立担保。

5. 再担保机构与银行的合作

再担保机构作为政府信用与社会公信职能的延伸,应依据自身信用与综合实力获得再担保能力。与此同时,合作银行应根据再担保机构资本金情况及其发起设立的再担保基金规模确定对再担保机构的授信额度。此外,再担保机构应按照再担保体系实际发生的再担保余额10%的规模配置可快速变现资产,可以货币形式存放于合作银行,或购买银行的理财产品。

6. 担保机构与再担保机构的合作

(1)再担保机构对符合条件的担保机构进行评级授信,不同信用级别的担保机构在再担保授信总额、放大倍数等方面享受不同的政策。以担保机构认缴的再担保基金额度为基础,初期放大倍数为10倍以内,以后年度根据运行情况在前期放大倍数的基础上逐年调整。评级授信与实收资本、业务发展、内部管理、信用情况、代偿情况、从业人员等情况挂钩,并根据担保机构的运营状况定期进行动态调整。

(2)建立担保机构信用管理制度,原担保机构一旦申请再担保垫款偿还其所担保的融资款项,即应登记其不良信用记录。规定不良信用记录的金额达到再担保总额的一定比例,即影响原担保机构的信用等级,将在包括授信总额、放大倍数等方面受到制裁。反之,信用记录良好的担保机构可得到信用升级的激励。

(3)信息披露。纳入再担保体系的担保机构要及时向再担保机构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再担保机构及时向行业监管委员会报送相关统计资料,向有关合作银行披露相关信息。在条件成熟的时候,要建立和完善担保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再担保机构对担保机构业务的实时联网管理。

7. 担保机构与银行的合作。

纳入再担保体系的担保机构方可取得再担保业务的合作资格,银行将再担保机构的信用作为评价担保机构资信的重要参考;担保机构在再担保机构授信额度内与银行开展合作;担保机构不需向银行缴存保证金;纳入再担保体系的担保机构与银行的合作,银行与担保机构可以互相推荐项目,各自独立审查,实行无条件一票否决制度。对逾期项目代偿应给予90天的宽限期。

8. 再担保业务实施

再担保业务的实施,需要再担保机构分别与担保机构和合作银行签订协议,约定各自相关事宜,包括:再担保授信额度;承担担保责任的方式,一般是连带责任担保;具体合作方式等。根据当前实际情况,担保机构一般全额承担担保债务风险(或由担保机构与银行另行商定)。与此同时,担保机构与合作银行也要签订合作协议。包括:担保机构担保信用额度的取得及确认,担保业务代偿宽限期,单笔业务的限制及突破限制的条件,风险分担的约定,独立评审原则的约定及其他约定。

三、组织领导和配套政策

1. 成立再担保工作指导协调机构。

由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监管委员会下设湖南省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工作指导小组,负责全省再担保工作的指导和协调。

2. 选择金融机构和符合条件的担保机构开展试点。

选择2~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3~5家担保机构开展再担保业务的试点。湖南省再担保工作指导小组负责组织参加试点的再担保机构、银行业金融机构、担保机构开展业务模式研究,制作业务合作规范性文件及各类合同文本格式。

3. 建立湖南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

根据湘证发[2007]11号文、湘政办函[2007]109号文件精神,积极着手建立全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支持担保机构的设立与扩充再担保基金。

4. 建立对再担保专项风险补偿机制。

根据再担保机构发挥的特殊功能,建立对再担保专项风险补偿机制。对于再担保机构实施再担保业务发生的代偿损失,财政预算专项风险补偿资金给予定向补偿。

四、结语

再担保可以为担保机构增信,防范担保行业的系统风险,并有利于对担保机构的监管与规范,湖南省应建立以省级再担保为主的再担保体系以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作为一项有效的政府政策,再担保体系的建立不以盈利为目的,应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整合社会资源。具体做法是由省担保公司发起建立再担保基金,以自身信用和再担保基金规模向银行申请担保信用,再以获得的信用转授给符合条件的担保机构。省担保公司、担保机构和银行签订三方协议,省担保公司在银行授信总额内自主向担保机构授信,担保机构在省担保公司授信额度内按照与省担保公司约定的规章开展担保业务。

摘要:湖南省担保行业迫切需要开展再担保以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本文在多方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国内外再担保机制的经验与教训,结合湖南省担保业的现状,提出应明确地将省担保公司定位为再担保机构,由其发起建立再担保基金,以自身信用和再担保基金规模向银行申请担保信用,再转授给符合条件的但保机构,并承担最终风险。同时设计了具体的实施方案,为湖南省建立再担保机构支持信用担保发展和中小企业融资提供理论依据和操作层面的参考。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再担保,担保,构建模式,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陈晓红.论中小企业融资与管理.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2]曾江洪.中小企业再担保机构运作模式选择的数理分析.统计与决策.2007.21

[3]刘新来.信用担保概论与实务(修订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4]陈晓红,钟凡,韩文强.我国再担保体系建立模式研究.理论前沿.2008.8

[5]陈革章,季建奎.构建以再担保为核心的担保监管体系.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8

[6]秦默,梅强.日、韩信用担保再担保制度简介.财会月刊.2007.23

再担保业务风险管理探究论文 篇5

政府作为出资人和管理者,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一是加强再担保公司业务管理,既不强行要求其做什么项目,又要及时制止其开展不良项目,即只行使否决权和方向性引导权。同时定期对其业务进行合规监管、风险监管,并积极化解各类风险;二是尊重再担保公司自有资金支配权,按市场化原则动用其资金,不能无偿占有或随意抽走;三是强化再担保公司班子管理,建设一支讲团结、懂业务、善管理、廉洁、高效的干部队伍;四是建立完善资本金持续补充机制和担保代偿补偿机制,给予更多资金支持,不断壮大再担保公司资本实力和再担保能力。

4.2争取银行最大支持

一是在政府主导下优化银再担合作条件;银行要在风险分担、利率优惠、担保放大倍数、减免保证金等方面给予担保行业,以增强银行工作责任心,降低担保行业风险;二是积极向担保行业推介好项目,将一部分银行抵押贷款业务转化为信用担保贷款业务,把抵押物的处置权交给担保公司,提高银行贷款归还的及时性;三是对产品有销路,企业有利润的项目给予大力支持,即使企业出现暂时性的资金困难或经营困难,也不断贷不抽贷,不将风险转嫁给担保公司。

4.3建立再担保风控管理体制和标准体系

一是完善风控制度。建立项目受理、项目尽调、风控评审、风控决议、反担保措施落实、收费管理、合同审批与签署、放款管理、保后管理、代偿审批与资金拨付、追偿管理等各环节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将风险管理贯穿于业务流程之中,明确各业务环节的具体审批权限和相互制约关系,从制度上防范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二是健全管理体制。设立风控委、风险管理部、审计委、审计部等内设机构,让其全程参与再担保业务,及时发现和处置风险。在项目尽调、项目评审、反担保措施落实、收费管理、合同审批与签署等环节坚持双人经办制度,形成相互制约关系。所有再担保项目均坚持集体决策制度,并赋予风控委主任一票否决权。三是明确准入标准和风险敞口标准。规定哪些行业、机构、项目可以做、做多少,哪些不能做,哪些可以做纯信用,哪些必须提供足值抵押物,哪些可以留一部分风险敞口。四是建立风险预警指标和处置机制。根据严重程度将风险分为不同等级,每个等级均设置许多数据阈值,并明确相应的风险处置方案。当再担保对象相关数据达到规定的阈值,即表示发生了相应等级的风险,应及时启动应急处置工作。

4.4充分识别企业和担保公司风险

结合宏观经济环境、微观经济环境、市场环境、企业自身经济实力及经营能力,分析企业项目风险和整体风险,判断风险类型和大小。同时认真分析担保公司资产质量、担保项目质量、流动性状况,判断担保公司代偿能力。综合两方面情况,根据准入标准,决定是否给予再担保支持,以及给予多大的支持。

4.5及时进行风险管理和处置

一是对决定给予再担保支持的项目,根据识别的风险状况和再担保对象的要求,确定再担保方式、再担保责任和收费标准。再担保方式包括增信型再担保、分险型再担保、流动性支持再担保。再担保责任重点考虑分险型再担保中承担风险的比例,一般在20%~80%之间选择。收费标准遵循保本微利原则,即收取费用加上政府补偿与风险发生所造成的代偿(损失)基本持平。二是对给予再担保支持的项目,根据风险敞口标准,设计反担保措施,签订反担保合同,进行反担保抵质押登记。三是加强保后管理。定期不定期对企业、担保公司进行保后检查,收集相关数据,结合风险预警指标进行分析判断,一旦出现风险状况,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行处置。四是对再担保代偿的项目,积极开展追偿工作,尽量减少代偿损失。必要时也可实行债权转让、债转股等灵活方式,支持企业兼并重组,以实际行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5结语

再担保公司对担保机构起着增信、分险、规范、引领的职能作用,对担保行业起着稳定器和放大器作用。要维护再担保体系稳定运行,必须对再担保业务进行风险管理。因此,再担保公司要深入分析业务风险,进行合理的规划与管控,以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

参考文献

[1]工业部中小企业司.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取得新的进展[J].中国中小企业,2010(10).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研究 篇6

关键词:中小企业 信用担保 风险分担 法律法规

0 引言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一支重要的力量。但是,由于企业规模小、竞争能力较差等方面的劣势,中小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融资困难,这种在融资方面的困难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进一步繁荣发展的瓶颈[1]。

为此,我国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采用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这一措施来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在政府的扶植下,我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时至今日,这一体系也暴露出了信用担保机构风险的过于集中等问题。本文结合我国的现状和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对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给予针对性的建议。

1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现状分析

1.1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现状

據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共有4817家,筹集担保资金达3915亿元,当年为35万户企业提供贷款担保额1.58万亿元。

具体来看,我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存在着三种担保机构,分别是政策性担保机构、商业性担保机构和互助性担保机构。政策性担保机构由政府出资设立,接受政府机构的监督,实行市场化公开运作。商业性担保机构实行商业化运作,资金主要来源于民间的投入。除此之外,互助性担保机构是指中小企业自发组建的、带有行业合作性质的担保机构。互助性担保机构的运作经费主要来源于会员企业的出资。以上三种担保机构构成了我国信用担保体系的“一体两翼”结构。其中,“一体”是指以政策性担保机构为主体,“两翼”是指以商业性担保机构和互助性担保机构为辅助,补充政策性担保机构的不足。

1.2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存在的问题

1.2.1 缺乏有效的风险分散机制

信用担保业是高风险行业,因此有效的风险转移与分散机制是保证信用担保机构健康发展的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但是,从目前我国商业性担保业务的实际情况来看,商业性信用担保机构承担的中小企业担保业务的风险全由其自身来承担。而按照国际惯例,担保机构一般只承担80%的贷款追索责任。除此之外,在我国,能起到风险转移和分散作用的再担保机制尚未健全,阻碍了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健康发展。

1.2.2 信用担保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与信用担保直接相关的法律法规只有一部《担保法》以及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自行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等。其中,《担保法》所调整的对象只是一般企事业单位或自然人的非专业的担保行为,注重的是保护债权人的利益,。而地方性法规主要针对的是政策性担保机构,适用的范围较为狭窄。这造成了我国当前有关保障担保行业发展的法制建设明显落后于行业的实际发展水平。

1.2.3 中小企业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

对中小企业进行信用评估是信用担保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但是国内与此相关的信用评估体系却不健全。目前,对一般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估则是由一些规模较小的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师事务进行,准确度不高。信用体系的不完善导致资金被信用差、发展情景不好的企业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取,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2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国际经验借鉴

2.1 美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195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小企业法》,并在联邦政府内设立小企业管理局(SBA),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由此开始创建。从其本质上来看,SBA实际上是一种政策性担保机构,其资金主要来源于联邦政府财政。SBA具有完善的风险防范与分散机制。根据美国的相关规定,SBA并不对其所担保的资金负有百分之百的追索义务,实际上承担的责任一般是75%-80%。

2.2 日本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日本对信用担保机构的运营则由协会和基金等专门机构来进行,政府只是负责出资和管理。目前,日本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由信用保证协会与信用保险公库两级构成。日本政府通过《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协会法》和《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法》对信用担保的具体问题做出了规定。其中,信用保证协会由1个全国信用保证协会联合会和52个地方信用保证协会构成。全国信用保证协会联合会,主要负责对各地的信用担保服务标准及市场参与主体的业务范围给予统一界定和监督;各地方信用保证协会分别独立地为本区域内的中小企业提供信用保证服务。而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主要职责是为信用保证协会提供再保险和低息贷款。

2.3 美、日两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启示

通过对美国和日本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有以下三点值得我国进行借鉴:

2.3.1 通过立法对信用担保加以规范

通过美、日两国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过程不难看出,完善的立法为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障,使得不论是担保机构的内部运营还是对担保机构的外部监管都有法可以,规范了信用担保行业的发展。相比而言,我国信用担保方面的立法却严重滞后于该行业的实际发展水平。

2.3.2 重视风险的转移与分散

无论是在美国还是日本,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都没有承担全部的违约风险,而是通过与银行协商或是再担保机构进行风险的分担。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信用担保机构的利益。而我国的信用担保机构却缺乏相应的风险转移机制。

3 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对策

3.1 建立有效的风险转移分散机制

为了降低担保机构承担的风险,促进其快速良好发展,必须建立有效的风险分散机制。此项工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分别是建立再担保制度和与协作银行共担风险的机制。具体来说,再担保制度是由再担保机构承担部分风险。另外,信用担保机构还可以通过与协作银行进行协商,双方共担风险。这样做在分散了担保机构所承担的风险的同时,还增加了银行的责任意识。

3.2 完善信用担保相关的法律法规

我国信用担保方面的法制建设已滞后于信用担保业的实际发展水平。因此,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将会有助于规范担保机构的运作,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发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首先要对《担保法》进行补充,在其中加入有关专业性的担保行为和担保机构的条款。其次,要尽快出台专门调整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为的法律,在其中对担保机构、被担保企业、协作银行和政府四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做出明确规定,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规范化。

3.3 推进中小企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中小企业社会信用评估体系的建立需要政府出面,建立权威的信用评估机构。政府部门应抓紧制定这类机构的建立标准和运作要求,并通过新建或改造现有的信用评估机构来加快信用评估体系的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刘进,吴东作.日本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经验及启示[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1).

[2]梁泠曦.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现状与发展[J].法律广角,2010(9).

[3]米文通.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监管体系研究[J].银企信用,2011(6).

担保-再担保体系 篇7

从暴露情况看, 极少数担保机构确实存在抽逃资本、违规放贷、挪用客户保证金、非法集资等乱象行为, 直接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形象。但也要看到, 全国4000多家担保机构年新增担保总额1.56万亿元, 单笔100万元以下的占57.9%, 绝大多数担保机构践行了服务小微企业的宗旨, 担保行业的主流是好的, 支持小微企业的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近年来, 部分银行提高对担保机构的准入门槛, 降低授信, 增加保证金比例, 甚至暂停新增业务。这对以融资性担保业务为主业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负面影响很大。担保机构在银担合作中因资源配置的从属角色, 相对处于弱势地位。因此, 在关注小微企业融资难时, 各方面也要着力关心担保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按照风险和收益相匹配的原则, 争取银行的信任和让利, 帮助担保机构扩展业务, 增加收入。

二、加强再担保体系建设, 撬动银行融资主渠道

2009年以来, 江苏创新体制机制, 以省财政18亿元出资为引导, 吸引社会资本20多亿元, 组建全国资本规模最大的省级再担保公司。通过再担保体系建设, 与25家银行、300多家担保机构广泛合作, 累计为全省3.7万家中小微企业提供再担保融资1300多亿元, 体系内担保贷款平均放大倍数已提高到近6倍, 逐步形成资本结构多元化、经营机制市场化、合作模式多样化、服务方式一体化的再担保“江苏模式”, 为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提供了“江苏样本”。

如何破解融资担保机构发展难题?首先, 银行业应站在与小微企业优质客户群同命运、共成长高度, 树立长远的衣食父母观念, 精心扶持培育小微企业;其次, 银监部门应制定有效的政策导向, 切实支持银担合作, 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 合理放宽对小微企业的贷款质量、不良贷款责任追究等相关考核指标, 鼓励对再担保体系主办机构尝试见保即贷、风险共担、降低利率等优惠措施;再次, 担保机构应依托再担保体系, 形成合力, 优势互补, 推动担保主业和融资主渠道相得益彰。

三、发挥再担保龙头作用, 构建小微企业直接融资增信平台

与银行融资相比, 直接融资具有成本低、渠道广、使用灵活的优势。国家金融业“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 到期末将大幅提升直接融资在社会总融资规模中的占比。今年一季度, 江苏社会融资规模为6783亿元, 位居全国第一。但直接融资主要是大企业、政府融资平台的专利。小微企业因进不了银行间市场和企业债市场, 分享不到金融改革创新的红利。如今, 再担保公司凭借资本实力强、信用等级高、体系资源丰富的优势进入直融增信市场, 以江苏再担保为例, 不仅面向中小微企业的集合票据、集合债券相继成功发行, 还涉足区域集优计划, 信托融资、私募债、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新型融资产品, 三年已累计担保直接融资产品近20支, 融资总额55亿元, 减少企业融资成本10%以上, 在金额、期限、项目等方面有更多地选择, 深受小微企业欢迎。如果江苏再担保注册资本由目前的36亿元增加到50亿元, 信用等级可升到“AAA”, 融资功能还将进一步提升, 这是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新途径。

四、依托再担保体系功能, 政企共建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平台

加强再担保体系与地方政府平台的联合, 加快构建面向小微企业的统贷平台, 利用再担保体系渠道, 以政策推动和政府信用为支撑, 联合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 开发适合小微企业的集合类融资产品, 为小微企业引入低成本、大批量资金。省再担保公司在各地政府的支持下, 与民生银行、进出口银行开展合作, 已推出“银保通”“园区统贷统保”等产品, 正在研究以有效控制总融资成本为前提, 综合比较银行资金、保险资金、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特点, 为小微企业量身定做高效、实惠的融资服务。这也需要各地处理好平台公司自我发展的“小账”与小微企业发展“大账”的关系, 敞开大门, 借助外力, 积极加强与再担保体系的对接, 用金融创新服务小微企业加快发展。

五、加强对担保行业的政策扶持, 用再担保推进信用资源优化整合

作为从事信用增进的担保机构, 应纳入银行征信系统, 实行权责对应的信息共享。控制担保风险的资本金银行托管规定, 应适当提高托管资金的收益。担保机构风险准备金按规定提取部分, 应保留所得税前扣除政策。同时, 应明确担保行业的法律地位, 从维护金融稳定出发, 在代偿金融风险时, 能够依法承接并享有金融债权的同等待遇。

在促进信用资源整合中, 应重点发展优质再担保机构。从全国部分地区再担保实践来看, 再担保机构在银担合作中从更高层面发挥着龙头带动作用, 通过扶持优质再担保机构的发展, 再通过市场双向选择, 扶优限劣, 促进担保行业规范经营, 优胜劣汰。因此建议国家主管部门在研究制定中小企业基金注资担保行业的政策时, 应重点投放并引导再担保机构做大做强, 以点带面, 更好地将覆盖担保行业的信用资源有效放大。

参考文献

[1]李雪, 董玲.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体系的构建[J].会计之友, 2013, (04) .

[2]秦默.我国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体系研究[D].江苏大学, 2008-11-1.

论信用担保与再担保的关联与实践 篇8

信用担保是指保证人为了提升债务人的信用和分散债权人的风险, 以自身的资产或信誉替债务人向债权人进行保证。当债务合同到期, 债务人不愿或不能履行还债义务时, 由保证人按照合同约定先进行代位清偿、清偿后再予以追偿的一种经济行为。简言之, 信用担保是指由专门的信用担保机构为各类企业或个人向银行取得贷款等授信的业务提供保证服务;而接受担保服务的受信人要向信用担保机构交付一定比例担保费用, 同时对应提供并设定反担保措施的一种担保授信方式。其基本功能是保障债权实现, 促进资金融通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流通。

所谓信用再担保, 是指担保机构为被担保人 (借款人) 提供担保授信业务融资或核准后, 保证人 (担保公司) 再向再担保机构提出申请;并由再担保机构为担保人针对该项担保授信业务提供再担保业务的一项经济行为。再担保具有分散风险、缩减并控制担保责任余额、提高担保公司经营能力、扩大担保机构偿付能力、以及放大或形成隐形巨额担保资本金等扩张杠杆效用;它与再保险的业务流程基本相似, 但其内涵和作用力却不尽相同。

中国再担保制度的设计, 萌芽产生于1992年国务院经贸办企业局的一次工作会议;而具体是在1998年9月, 由国家经贸委改革与发展处陈洪隽同志系统提出来的。该理论的提出实际奠定了中国在世界担保业中的首创地位。

首先, 再担保的理论设计来源于对再保险等类似金融理论与实践的具体借鉴。其次, 再担保制度的模式设计来自于理论与实践思考后的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客观判断和预测。第三, 再担保制度的创新思路源于对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担保实践的考察与借鉴;特别是加拿大专家推动两国之间的担保理论与实践的广泛交流与合作, 加拿大研究信用担保问题的专家明确肯定了再担保制度的提出是一种创新。再担保制度的设想被实践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和必不可少的规范担保行为和控制担保风险的制度安排;通过再担保机构以企业法人资格和信用保证方式为担保机构提供叠加式或比例式再担保, 并以经济手段间接地承载了规范担保机构行为、放大担保能力、分散经营风险和完善担保体系的多重职能。

2000年8月24日,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中提出:“要选择若干具备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担保与再担保试点, 探索组建国家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 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服务。”从此, 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已经开始了构建再担保体系的理论探索或尝试工作。2009年2月18日, 注册资本20亿的广东省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有限公司在广州市正式挂牌成立, 标志着中国再担保运营体系的操作实务与管理实践已经开始构建并且正在逐步完善。

截止到2010年底全国已设立了15家省市级再担保机构。各级政府和工信部等职能部门正着力选择一些具备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等继续推进再担保机构的推广、铺设工作, 并积极探索组建国家信用再担保机构和区域性信用再担保机构;更加广泛地并从模式、机制与政策条件上为各类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服务, 真正实现担保与再担保的互动、互撑活跃格局。

二、信用担保与再担保的对应关系分析

信用担保和再担保在理论上是有差别, 但差别中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从他们的基本特性中我们可以发现二者的明显区别和相互关联, 而从二者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又可以看到二者的出现是发展的需要, 同样也是必然的结果, 二者不仅有着不同的作用和分工而且又互相依存。

第一是从二者的区别来分析。首先是主体不同, 即被担保人的主体发生了位移;借款人是第一被担保人, 担保公司既是保证人又是第二被担保人;再担保公司是对应再担保责任比例的最终保证人。其次是担保责任比例不尽相同, 担保的目标均是针对原申请借款企业的信贷授信项目提供信用担保, 但是担保责任比例不尽相同。再次是合同性质不同, 即体现在担保合同和再担保合同的属性方面;担保合同是银行借贷主合同的从合同, 而再担保合同是担保从合同的次从合同, 但相对具有独立性。第四是与银行的关系不同, 即担保是担保公司对银行的责任保证, 而再担保是再担保公司对担保公司的责任保证。最后是再担保是保证人之间的一种业务经营活动。

第二, 从二者的作用来分析。信用担保具有放大倍数的功能, 在社会资源配置过程中, 可以发挥经济杠杆作用。它有助于, 有利于信用评价机构的发展。而再担保机制对政府部门、银行部门、担保机构、被担保人等更加起到增信、润滑经济、杠杆放大的多元积极效应。对政府部门来讲, 政府作为再担保机构的主体, 可以采用经济手段去规范担保机构的担保行为。在过程中能还能够有效的引入市场运作这样可以达到帮助政府提高政策资金使用效率的作用。对银行来讲, 再担保机制能够帮助担保机构分担风险, 这样用助于银行扩大放款规模, 增加收益。对担保机构来讲, 再担保机制可以起到很多积极作用, 它可以用强化保证的方式帮助担保公司提升信用从而放大担保能力。又可以利用分担风险的方式帮助担保公司减轻保证责任的压力。还可以利用它丰富全面的信息增进与协作银行的合作。对被担保人来讲, 它们是再担保机制的最终受益者。引入再担保机制可以进一步解决中小、微型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并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第三是从发展的进程来分析。经过近二十年的担保实践, 我国担保机构正在以势不可挡的趋势发展并壮大, 现在已经成为了中国金融服务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力量与制度保障。而目前中国的担保产业基本处于分散经营、混业经营、低效经营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的多元并存局面。通过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客观判断和预测, 再担保行业和业务必将发展并昌盛起来;因为信用再担保制度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和必不可少的制度安排, 通过实践证明它能够有效的规范担保行为和控制担保风险。

第四是从再担保与原担保授信业务的关系来分析。再担保的基础是原担保授信业务标的, 再担保的产生, 正是基于原担保人分散和控制经营风险的需要。因此, 原担保和再担保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 它们都是对担保授信风险的承载与分散。再担保是担保授信业务的进一步延续, 也是担保业务链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再担保机制的设立与运作模式

(一) 再担保机构的设立问题

第一, 在担保机构群和担保业务比较发达或成熟的省辖大城市或直辖市, 直接设立再担保机构;一般可由原政府投资组建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投资公司等翻牌设立或政府注资新设。直接服务于辖区内的各类信用担保公司, 适当收取其一定额度的业务保证金, 并按规定的操作程序提供再担保业务。资金来源可由地方政府作为支持其内生经济发展的一项杠杆举措, 予以财政拨款资助;收取的再担保业务保证金可以作为附属补充资本。

第二, 在担保机构群和担保业务欠发达或不成熟的一般县市, 由省级政府责成直接组建再担保机构;或由原省级政府投资组建或控股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投资公司等翻牌设立或注资新设直接服务于对应区域内的担保机构, 适当收取其一定额度的业务保证金, 并按规定的操作程序提供再担保业务。资金来源可由省级政府作为支持省域内生经济发展的一项杠杆举措, 予以财政拨款资助;收取的再担保业务保证金可以作为附属补充资本。

第三, 对自治区、欠发达省域内的“贫困”县市, 由国务院责成经贸部和财政部直接投资组建再担保机构;或由国家投资组建或控股的中投保公司、投资公司等翻拍设立。直接服务于对应区域内的担保机构, 适当收取其一定额度的业务保证金, 并按规定的操作程序提供再担保业务。资金来源可由财政部作为支持我国内生经济发展的一项杠杆举措, 予以财政拨款资助;收取的再担保业务保证金可以作为附属补充资本。

案例说明:2009年2月18日, 注册资金20亿的广东省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有限公司在广州市正式挂牌成立, 并由广东粤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及广东省财政厅各出资一半;而粤财控股亦隶属广东省财政厅, 是广东省人民政府授权经营国有资产的正厅级国有企业, 也为该省惟一的省属金融企业;广东省副省长宋海将其性质表述为“以粤财控股为依托的国有独资公司”。

与此同时, 广东省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有限公司已与包括国家开发银行广东分行在内的九家银行, 以及广东银达担保投资集团等八家信用担保企业, 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九家银行已分别给予广东省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有限公司200亿元的授信额度, 这实质已经使当地银行对属地各类信用担保公司的整体担保授信额度提高了近3倍。

2007年, 广东省备案的担保机构担保总额为730亿元, 与担保公司的注册资本相比, 只放大了2.6倍。如果按照国家规定担保可放大5~10倍的要求, 广东省每年尚有800亿至1900亿元担保潜力没有发挥出来。其原因是, 多数商业性担保机构由于自身担保实力不强难以得到银行认可。在此情况下, 融资困难的中小企业群迫切需要成立信用度较高的再担保机构, 以期可以按照一定比例与担保公司约定代偿责任。

广东省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有限公司从酝酿到正式成立历时超过两年, 成立再担保公司的想法在2007年提出后其进展并不顺利, 方案实施一直未能进入实质阶段。进入2008年以后, 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给珠江三角洲中小企业群带来的经营压力日趋明显;同时, 原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批的各地中小企业再担保公司, 改由工业和信息化部 (简称工信部) 批准;成立广东省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有限公司方案再次提上议事日程。广东省财政厅上报工信部的申请亦曾想将公司名称直接定为“广东省担保公司”, 并将这一平台的主要职责锁定在提升政府基建项目融资能力上。但是出于保留再担保功能的考虑, 工信部最终要求在方案中加入再担保职责;有关方案最终在2009年2月初获工信部批准并开始组织实施。

(二) 再担保业务的运作模式

再担保机构对于已提供了担保授信业务的担保公司提出的再担保项目申请, 应分别依据以下原则进行再担保, 并对应其再担保的责任值域和取费。

第一, 依据中国人民银行每年度鉴审评定的资信等级, 分别予以再担保的责任值域。如:担保公司评定为AAA级, 可按已担保项目责任额的70%提供再担保, 取费按对应原担保收费额的0.6系数收取;担保公司评定为AA级, 可按已担保项目责任额的60%提供再担保, 取费按对应原担保收费额的0.7系数收取;担保公司评定为A级, 可按已担保项目责任额的50%提供再担保, 取费按对应原担保收费额的0.8系数收取;担保公司评定无级别时, 可按已担保项目责任额的20%提供再担保, 取费按对应原担保收费额的0.9系数收取。当出现担保授信项目逾期或坏账时, 担保公司和再担保机构必须对应各自的责任比例先为代偿;然后双方共同追偿第一被担保人 (借款人) 的债务, 追偿后的净损失额按担保责任比例承担。

第二, 按上述再担保对应基础值域, 审查申请再担保业务之担保机构目前的担保放大倍数 (即报表日的已担保责任余额/净资产额) ;担保倍数8倍 (含) 以下时, 调整系数为1, 担保倍数8-10倍 (含) 时, 调整系数为0.9, 担保倍数10-12倍 (含) 时, 调整系数为0.7, 担保倍数12倍以上时, 调整系数为0.5。同时, 审查申请再担保业务之担保机构历史上已发生的代偿率指标 (即已代偿额/累计担保额) ;代偿率为零时, 调整系数为1, 代偿率3%以下时, 调整系数为0.8, 代偿率5%以下时, 调整系数为0.6, 代偿率5%以上时, 调整系数为0.3。具体再担保责任值域、担保倍数修正系数、历史代偿率修正系数如图表所示。

案例说明:假设大连嘉盛担保公司向辽宁银联再担保公司就甲企业在某商业银行的流动资金贷款提供的担保授信业务, 申请再担保。担保授信额度1000万元, 担保期限一年, 担保取费2%即20万元。大连嘉盛担保公司经中国人民银行资信年审评定为AAA级;经再担保公司审查的担保责任余额放大倍数为9倍, 且累计代偿率为1%。辽宁银联再担保公司就此业务提供了504万元额度的再担保, 即1000万元×70%×0.9×0.8=504万元;对此项业务的担保责任占比确认为50.4%, 因此, 代偿或承担的损失比也为此限。而辽宁银联再担保公司的收益为60480元, 即504×2%×0.6=6.048万元。

综上所述, 信用担保与再担保是密不可分的两个主体, 现阶段我们要继续强化再担保机制的构建力度, 使我国再担保业务和制度安排真正领先于世界;为我国经济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摘要:信用再担保制度的理论创新, 奠定了中国在世界担保业中首创之地位。本文首先对信用担保与再担保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诠释, 进而剖析了二者的对应关系, 接着论证了再担保机制的设立与运作模式, 最后通过具体案例提出了其创新思路和操作方式。

再担保与高科技企业融资 篇9

再担保业务的快速增长推动了我国再担保制度的不断完善,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也不断加入再担保体系, 地方政府为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也积极出台各种支持再担保体系发展的政策。高科技企业由于具有技术含量高、创新能力强和促进产业升级换代等特点, 一般成为地方政府大力发展的产业, 再担保体系日益成为高科技企业融资的重要制度设计。

一、信用、担保、再担保的涵义

再担保制度 (Re-guarantee system) 涉及到信用和担保。根据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大词典, 信用是指把某物 (如一笔钱) 的财产权给以让渡, 以交换在将来的某一特定时刻对另外的物品 (如另外一部分钱) 的所有权。信用交易中, 信用是指今天放弃某种东西为了在将来得到另外的东西。在金融活动中, 信用就是借贷行为。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 信用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深化, 在实际经济活动中, 要对信用进行统一的标准解释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但是, 信用与诚实、守信和遵守诺言相关, 由于获得信用的一方在当期不需要付出等额资产或资本, 所以, 信用作为一种以信任为基础的融资机制, 实际上为经济交易提供了财务杠杆的功能, 促进了现代商业经济的发展。

不过, 当经济交易以信用为基础的合同达成后, 如果一方违约就可能带来另一方的损失, 所以, 在信用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如何防范信用风险就成了交易双方的现实问题。担保本质上是一种信用风险管理机制, 是广义的信用风险保险手段。

担保为了担保债权实现而采取的法律措施。从我国担保法的内容看, 债的担保应当说是指以当事人的一定财产为基础的, 能够用以督促债务人履行债务, 保障债权实现的方法。担保法上的担保, 又称债权担保、债的担保、债务担保, 是个总括的概念, 内涵丰富, 外延极广。

债权担保具有促进资金融通和商品流通的经济作用, 可以保障债权的实现。债权担保制度作为担保债权实现的重要制度, 一开始就与金钱借贷关系息息相关。现今, 债权担保的意义已不仅是单纯的担保问题, 而且可能通过担保借贷关系的安全实现来推动借贷关系的健康发展, 对促进资金融通起到了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

再担保, 是指为担保人设立的担保。当担保人不能独立承担担保责任时, 再担保人将按合同约定比例向债权人继续剩余的清偿, 以保障债权的实现。双方按约承担相应责任, 享有相应权利。

再担保是一种特殊的担保形式, 有其特有的设立条件和实践意义。再担保不同于共同担保、重复担保和反担保。可以设立再担保的主担保仅限于保证、抵押和质押, 再担保的方式有保证再担保、抵押再担保和质押再担保三种。再担保人享有主担保人享有的一切抗辩权, 同时也享有专属于再担保人的抗辩权。再担保人在承担再担保责任之后享有向债务人和主担保人的追偿权。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再担保方式主要采用固定比例再担保、溢额再担保和联合再担保三种。固定比例再担保是由担保人和再担保人约定, 对在一定担保责任限额内的业务, 担保人将全部同类担保业务都按约定的同一比例向再担保人进行再担保, 每项业务的担保费和发生的损失, 也按双方约定的比例进行分配和分摊。

溢额再担保是由担保人将其超过预定限额的担保责任向再担保人进行再担保, 或由担保人和再担保人共同对被担保人担保, 由再担保人承担超过担保人预定限额的担保责任, 对每一项业务的担保费和发生的损失也按双方承担的比例进行分配和分摊。

联合再担保是指对于数额较大的或超过担保人规定担保能力较多的单项担保业务, 经协商一致, 可由省市担保机构共同与被担保人签定委托保证协议, 共同与银行签定保证合同, 双方按各自承担责任的比例承担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与发达国家担保业的发展历史及水平相比, 信用担保在我国还相对是一件新生事物。近年来, 信用担保在我国已引起政府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主要是为了缓解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难的问题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需要。

长期以来, 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不能有效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尤其是非主流金融机构的发展滞后, 对于高科技企业等创业企业及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不能提供有效支持, 再担保在我国的发展反映了实体经济的需求, 但是, 由于金融体系发展不成熟, 再担保制度建设及相关的规范还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做进一步努力。

二、中国再担保制度的发展历程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 尤其是从1992年开始, 我国确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资源配置有计划转向市场, 企业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 国家信用逐步从一般经济活动领域退出。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 建立新的社会信用中介, 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担保体系的建设纳入了国家发展计划, 有关政策纷纷出台。

根据“中国信用再担保制度”课题组 (2003) 的观点, 再担保在中国是首次提出, 中国再担保是世界首创。中国信用再担保制度思路的萌芽是起源于1992年国务院经贸办企业局的滚动研究 (企业债务负担和财会制度改革) 和1996年抓大放小的工作思路, 核心就是如何通过分担金融风险来间接解决弱势群体 (由困难的国有企业到私营企业) 的融资难问题。中国信用再担保制度的提出, 是在1998年9月开始起草的扶持中小企业政策研究中, 由时任国家经贸委改革与发展处副处长的陈洪隽提出。

再担保思路的经验来自于对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实践的考察, 特别是加拿大专家推动两国之间的担保理论与实践的广泛交流与合作, 不仅使中国的实践借鉴了加拿大的经验, 也通过加拿大专家的介绍了解了世界各国信用担保体系发展的总体情况。再担保思路的理论来自于对再保险、再贷款等类似金融理论的借鉴。

从1998年开始, 再担保的实践在中国也开始展开。中国信用再担保股份有限公司的筹备就是一个例证, 筹备工作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官方组织的政策性全国中小企业再担保机构的筹备 (2000年9月~2002年5月) , 结果因为市场需求不足、政府部门异见、决策不及时、政企不分、缺少法律保护等原因, 以流产而告终;二是民间组织的市场化股份制全国综合性再担保机构的筹备 (2002年6月提出、2003年启动) , 是市场需求的产物, 得到政府各部门的支持, 获得各类担保机构和投资者的响应和完全的市场化行为, 以及已有法律保护, 所以, 筹备工作起步顺利并有望在各个政府部门和全国性行业协会的全力支持下获得成功, 从而实现为中国经济健康发展和金融稳定贡献力量的一份心愿。

当时, 将官方组织筹备的政策性全国中小企业再担保机构的筹备和民间组织筹备的市场化股份制全国综合性再担保机构, 作为中国信用再担保股份有限公司筹备的两个阶段, 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两个阶段的筹备负责人是一个人———陈洪隽 (中国信用担保体系和再担保制度的设计和组织者、原国家经贸委处长、现中国诚信公司首席运营官) ;二是一个国家完全可以按照WTO规则, 公开选择市场化机构执行政策性业务, 所以, 中国有了市场化股份制全国再担保机构后, 政策性的官办再担保机构显得没有必要。

不过, 再担保的思路提出后, 民间和各地方政府的实践就形成了不同的模式, 比如有开行模式、广东模式和安徽模式之说 (叶斌, 2009) 。尤其是在2008年以后, 随着各地的担保规模不断增长, 如何进一步分散担保业的风险越来越紧迫, 再担保公司的建立如雨后春笋快速发展, 逐步形成了中国人自己创建的信用再担保体系。

三、再担保与高科技企业融资的关系

在2012年4月, 江苏省信用再担保有限公司与常州产权交易所战略合作协议签约暨“江苏省信用再担保体系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揭牌仪式在常州产权交易所隆重举行, 合作双方本着“长期合作、平等互利、共谋发展”的原则, 共同签署了《江苏省信用再担保有限公司与常州产权交易所战略合作协议》, 标志着全省首个再担保体系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在常州成立。这是顺应常州市经济发展需要、健全地方金融市场功能、促进金融创新、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融资渠道的一项重要举措。双方将通过投、保、贷联动的合作模式, 助推科技金融发展、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对接, 推动江苏省经济转型升级, 注入新的活力。

随着再担保制度的不断完善, 高科技企业借助再担保制度扩大融资规模与效率, 进一步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是大势所趋。

(一) 必要性

融资难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瓶颈, 尤其对于众多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 更是事关生死。能否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科技成果产业化影响重大。支持高科技企业融资的风险投资涉及投资天使、孵化器、中介机构以及众多的中小企业, 这是一个很长的链条, 需要一个信用增强机制。

事实上, 高科技企业融资链条中, 可能涉及创业风险投资企业、创业风险投资管理企业和以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为主的综合性孵化器、专业技术型孵化器、大学科技园、软件科技园、留学人员创业园、国际企业孵化器以及商业天使、其他与技术创业相关的机构, 他们都需要一个系统化的信用担保体系。

另一方面, 随着担保机构的不断壮大, 加强对担保业的风险管理具有更为现实的意义。我国金融监管部门越来越重视指导融资性担保公司加强资本金管理和内控机制建设, 将担保机构经营情况纳入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实施统一管理, 推动地方政府建立各类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融资担保基金、非营利性小企业再担保公司、贷款奖励基金, 合理分担小企业贷款风险。2010年3月, 银监会、人民银行和发改委等七部委联合制定发布《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 正式拉开对担保业进行规范的序幕。

除了通过法律法规来加强对担保业进行风险管理外, 利用金融市场本身的规律来创建风险管理工具和机制更为重要。再担保作为我国实务界创建的担保业风险管理手段, 对于加强高科技企业融资中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既是一种金融创新, 也是市场自我演化和完善的结果。

(二) 基本流程

在高科技企业融资过程中, 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主要是起到信用增强的作用。其信用增强的作用, 主要是通过帮助金融机构分散风险来实现, 担保和再担保机制提高了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 其具体路径如下图所示:

在实际操作中, 再担保业务的基本流程如下:

1、合作担保机构的资格申请与认定

合作担保机构的认定与管理工作遵循“自主申请、政府推荐、分类管理、区别对待”的原则。担保公司如有再担保需求, 可向再担保公司申请, 申请材料与其他相关资料报经当地金融办或政府主管部门同意推荐后, 报再担保公司审核。再担保公司根据担保机构的申报材料, 结合现场调查, 对担保机构进行综合评估和资格认定。

2、再担保合同的签订

根据综合评估情况和资格认定结果, 经双方友好协商, 确定再担保合作方式、风险分摊比例、再担保费率、代偿与追偿方式等主要合作条款, 签订再担保合同。

3、再担保业务合作

承办担保机构将承揽的担保业务, 按照再担保合同约定的程序和方式逐笔申报, 经再担保公司审核同意后承担再担保责任。主办担保机构每月将上月新增的所有符合再担保合同约定条件的担保项目, 均自动纳入再担保。

4、代偿与追偿

对出现代偿风险的再担保项目, 担保公司应先全额代偿。经再担保公司现场调查和审核, 确认属于再担保保证责任范围的, 将向担保公司支付首期代偿资金, 首期代偿金额以担保公司缴纳的再担保费余额为限;代偿项目处置结束并确认最终损失后, 确定再担保公司应承担的代偿金额。再担保代偿后, 双方共同对债务人进行追偿, 分配追偿所得。

(三) 创新的路径

尽管我国的再担保市场还在探索之中, 但是, 随着我国担保业的壮大, 再担保面临较为广阔的创新空间。

在再担保的运作中, 其核心技术是信用风险管理。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 信用风险管理方法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除了传统的信用评分方法和Z值模型, 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模型主要包括KMV模型、J.P.摩根Credit Metrics、麦肯锡模型和瑞士信贷CSFP信用风险附加计量模型等四类。

我国的再担保机构目前的管理仍是以经验管理为主, 对上述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技术掌握不够, 但是, 借鉴国际上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 在准确评估信用风险基础上, 进一步开发信用风险衍生工具是再担保公司创新的路径选择。

随着再担保公司运作规模的增长, 其本身的风险分散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 尽管各地的再担保机构都在注重提高自己的资本金来抗风险, 但是, 与市场潜在增长的需求来说, 再担保机构必然面临转移和分散风险的现实问题。从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经验看, 通过在金融市场发行信用衍生工具来融资和实现风险转移, 是再担保机构创新的方向。

在这个问题上, 江苏再担保公司自2009年12月21日成立以来, 通过不断摸索、尝试和创新, 形成了“资本结构多元化、经营机制市场化、合作模式多样化、服务方式一体化”的再担保“江苏模式”。累计再担保规模超过1200亿, 服务中小微企业35000家。全省中小微企业担保贷款中的再担保贷款比重由2009年末的2.64%上升到28%, 体系内担保贷款平均放大倍数已接近6倍。目前, 公司中小微企业再担保在保余额482亿元, 在全国同行业保持领先地位。

再担保“江苏模式”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创下七个第一:第一个吸收民营资本入股, 成立之初, 注册资金30亿元, 其中16亿元为省财政资金, 14亿元为社会资本;第一个在市、县级成立再担保分支机构, 12家分公司遍布全省;第一个累计再担保金额突破千亿;第一个发行成功区域集优融资计划;第一个建立全省联网的再担保信息系统;再担保实收资本全国第一;合作担保机构数量全国第一。

针对当前宏观经济金融形势, 江苏再担保体系启动服务全省中小微企业“百千万工程”, 已建立覆盖1200家中小微企业的项目库, 跟踪服务中小微企业。省再担保公司还联合10家金融机构和40家担保公司, 实施“创业富民、阳光育才”再担保融资工程, 累计为全省1180名大学生村官、1083个创业项目提供再担保贷款近2亿元, 带动农村就业4.5万人。

四、政策建议

再担保制度产生的背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2010]13号) 等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出台, 现在政府面临的是如何使再担保制度更加完善, 如何使再担保制度进一步缓解高科技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在解决上述问题过程中, 政府希望“一箭双雕”。政府不仅需要缓解高科技企业等中小型融资难, 也需要推进担保与再担保市场健康发展, 比如工信部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6]90号) , 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工作的意见》 (工信部企业[2010]225号) , 旨在为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健康发展, 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在2012年12月11日~2012年12月12日, 第十三届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负责人联席会议上, 联席会议召集人张利胜指出, 我国信用担保业的发展, 任重道远, 联席会议的下一步工作, 一方面要积极反映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的诉求, 包括现今在政策、制度上存在的障碍, 以及在哪些方面需要得到哪些支持;还要制定科学完善的行业发展规划。目前行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要求业内要清醒地认识自我, 要在积极规范治理的基础上, 站在战略高度规划定位发展目标。

政府相关管理部门要实现上述目标, 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 推进包括高科技企业在内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

多渠道采集中小企业信息, 扩大、丰富中小企业信用档案信息, 结合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提高对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服务水平。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 建立多层次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估体系, 发挥信用担保、信用评级和信用调查等信用中介的作用, 增进中小企业信用。开展信用培植、延伸金融服务, 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效率。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高科技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 探索建立高科技企业征信系统, 为促进再担保制度的发展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二) 继续推动科技保险发展, 为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提供创新创业风险保障

积极发展信用保险和短期抵押贷款保证保险等新型保险产品, 鼓励保险机构积极开发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保险产品。科学合理地厘定针对中小企业的保险费率, 提高保险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保险服务的积极性。继续落实对中小企业投保国内信用险给予保费补助政策。

(三) 建立再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体系, 推动再担保公司进入金融市场融资

再担保公司在实际运作中, 必然面临如何进一步增加风险资本的现实问题。再担保公司除了可以上市融资外, 还可以通过发行再担保投资基金和信用风险衍生工具, 吸收更多的风险偏好者来投资再担保行业, 进一步推动再担保机构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信用再担保制度”课题组.中国信用再担保制度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 2003, (82) :8-15.

[2]叶斌.我国信用再担保制度的发展现状及规范建设研究[J].理论建设, 2009, (05) :24-29.

[3]陈秋明.关于我国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的法律思考[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06) :14-17.

[4]梅强, 秦默, 顾振伟.信息不对称与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逆向选择[J].软科学, 2008, (07) :134-139.

[5]王成瑞.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制度性缺陷及其制度创新[J].理论探讨, 2007, (05) :84-86.

[6]林毅夫, 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 2001, (01) :10-20.

[7]陈会军, 张国华.再担保公司风险管理新探[J].经济协作信息, 2009, (34) :60.

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取得新的进展 篇10

与会代表积极发言,介绍了各地情况,针对实践中诸多突出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工信部中小企业司狄娜同志就《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试点指导意见(讨论稿)》有关再担保机构的法律定义、功能定位、运作模式、产品创新及政策环境等作了说明, 大家对《指导意见(讨论稿)》提出了修改意见。中小企业司王黎明司长作了会议总结,对近年来再担保发展中所取得的成绩予以充分肯定,对再担保运作中的困难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如何做好中小企业再担保工作提出了要求。

一、会议形成五点共识

与会代表结合各自实践,认为推进中小企业再担保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经讨论形成以下共识:

第一,政府的支持和推动是做好再担保工作的重要基础。经过十多年规范发展而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是政府推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缓解融资难的重要成果。特别是《中小企业促进法》、“非公经济36条”、国办90号文件、国发36号文件等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出台,有力地促进了担保和再担保机构的设立与发展,推动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和完善。政府支持、引导和推动是再担保发展的重要基础。

第二,再担保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担保机构设立与发展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成为一个完整系统。在体系建设中,再担保机构以社会效益为先,以服务中小企业为主导,把强化风险管理作为核心,把创新实践作为生存发展根本。通过摸索,初步确立了再担保机构以提升担保公司信用能力、分散风险、规范行业、引领创新等的功能定位,发挥了信用高、实力强、带动大、辐射广的作用,提升了担保行业的整体能力和水平,初步明确了设立再担保机构扩大中小企业融资规模、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政策目标。

第三,再担保工作已取得初步进展。近两年再担保成效尤为明显。截至2010年3月底,全国省级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已达14家。其中国有12家,占86%,民营资本控股2家;政策性资金达到85.5亿元,占96.5%。2009年度再担保业务总额314亿元,实现收入2.5亿元,14家再担保机构覆盖17个省(区)市。在政府扶持和市场推动下,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发展取得了初步进展,再担保业务已实质性起步。

第四,对再担保工作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再担保业务比担保业务复杂得多,艰难得多。经过交流沟通,对再担保功能定位、运作机制、业务模式创新、政策支持、风险防范等方面认识进一步深化并逐步形成共识。鉴于再担保不同于一般担保,应根据其自身特点探索建立适合发展规律的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第五,服务意识和内容不断丰富扩展。再担保机构应把政府要求和产业政策导向作为贯穿开展再担保业务的一条主线。如北京再担保公司将再担保业务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紧密结合,促进担保、银行、信托、融资租赁等资源聚集,并直接服务于高新技术、文化创意与涉农等领域的中小企业。广东再担保公司将投资、担保、资产管理整合为一个融资服务平台,建立中小企业数据库和电子商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贴身服务。丰富多样的再担保创新实践,使再担保起到增信、增值、增效、监管、完善体系等作用。

二、会议反映的主要问题

与会代表探讨了再担保工作中的难点和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是再担保机构的业务定位。再担保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和业务定位的方向和原则是正确的,但应考虑现阶段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域信用特点不一,再担保机构业务取向应有差异。应允许地方在再担保机构发展初期不刻意追求发展有多快,盈利有多大,以不出问题或少出问题为前提,在坚持围绕为中小企业与担保机构服务和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起步稳一点,发展慢一点,根据自身实际,根据市场变化灵活掌握。

二是杠杆作用的发挥。目前,再担保机构放大倍数还限制在七部门《融资性担保机构暂行办法》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0倍,有的实际操作中更低。有代表认为,再担保不同于一般担保,再担保放大倍数应提高至20~30倍为宜。

三是运作模式问题。目前,再担保机构业务开展主要包括一般责任担保、比例风险分担担保、联保分保、委托贷款和中短期投资等业务。业务联系方面,有的完全采取市场机制构建业务联系,有的通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业务关系,有的借鉴省市县分层级管理建立业务关系。大家感到,应根据省情和区域经济条件差异,运作模式不强求统一,应鼓励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与担保机构业务联系,构建紧密的担保和再担保合作框架和体系。

四是加强体系建设。通过合作服务、政策引导和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再担保机构引领和带动作用,形成较为完整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大家认为,要着力解决好的担保机构不愿进体系,差的担保机构不让进体系的问题,需要再担保机构在体系建设中做一些前瞻性投入,做好市场培育和业务推介工作。

五是加大风险控制和系统管理。目前再担保机构在再担保范围、方式、对象、条件、收费标准、免责条款、放大倍数、风险准备金计提以及财务管理等方面制度还不完善,尤其是风险评价、信用评级、承保能力和代偿能力等问题,均需通过实际操作加以研究总结,从规范角度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实现对再担保项目风险分级和分类管理。

六是再担保产品和业务创新。再担保业务品种目前还比较单一,服务处于低层次。大家认为,再担保工作要把开发市场和品种创新放在首位,转变思路,在产品设计、规范流程、审核高效、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上下功夫,把新增中小企业担保业务份额作为重要指标加以衡量;着力研究工作对象担保公司的需求,找到相互合作的结合点;逐步推进服务产品的标准化,扩大辐射范围,使再担保业务由点对点扩大到面上服务。

七是队伍建设和行业自律。当前及今后担保行业工作重点之一是抓队伍建设。高素质再担保人才缺乏是影响再担保业务开展的重要因素。同时,要把行业自律摆在重要位置加以关注。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和要求

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囿于刚刚起步,推进再担保、完善体系建设仍需加大工作力度。

(一)研究制定指导地方开展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工作的规范性意见

鉴于再担保机构不同于一般担保机构,应结合再担保实践,针对其法律定位、主要功能、设立形式与服务对象、业务运营、风险管理及政策支持等方面研究制定指导性意见,以引导、规范和促进地方再担保工作。

(二)加大对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政策支持

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政策性强,在完善担保体系建设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中作用突出,与担保机构合作中风险高,收益低,更需给予政策支持。今年财政部与工信部联合下发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已明确将再担保业务纳入中央财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支持范围,这一政策支持非常有效。希望下一步对再担保业务加大支持力度,各地财政也要效仿,以资金投入、风险补偿、奖励补助、保费补贴等多种方式加大支持。同时要继续执行税收扶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再担保机构给予税收优惠。

(三)积极探索和创新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发展模式

再担保机构要体现政府政策性意图,与银行和担保机构在责任共担、利益共享基础上,切实发挥政府政策引导和自身担保实力优势,积极探索、设计、创新既能切实发挥增信与分险作用,又能有利于控制风险、提高业务处理效率的再担保品种和运营模式,创新并引导担保业发展。

(四)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沟通协商机制

与会代表一致建议,建立再担保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协商(片会)机制,通过业务交流、专题调研、举办研讨等活动,促进业内研究和探讨再担保业务发展模式及突出问题,促进再担保业有序、健康、有效发展。

(五)加强对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工作的组织领导

上一篇:天下一统下一篇:课堂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