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家具设计研究

2024-07-24

幼儿园家具设计研究(精选十篇)

幼儿园家具设计研究 篇1

1. 明确课程的定位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是理论和实践双重性的课程, 是注重学生实践的应用型课程, 还是“上承学前‘三学’ (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 专业理论课, 下启‘说、弹、唱、画、跳’及‘教育见习实习’专业实践课”的中介与桥梁。《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具有鲜明的理论综合性和实践操作性的特点, 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实现高等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及促进学生向合格幼儿教师角色转换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1]

2. 探索课程内容体系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是在原来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六法”的基础上建立的一门新的综合性课程, 它既容纳了“六法”的内容, 又增加了新的幼儿园教学改革信息及大量创新的教育活动设计、活动实施指导内容。针对原“六法”课程内容的单一和零碎的问题, 根据高等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要求及《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对课程的体例进行探索和重构。以“总—分—总”的课程体系形成科学性、整合性、丰富性、实用性的三大模块。一是教育活动设计基础理论模块:幼儿园课程理论、幼儿园教育活动理论、幼儿园教育纲要理论等;二是教育活动设计基本技能模块: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活动的设计、实施、指导和评价;三是教育活动设计拓展技能模块:生活活动的设计、区域活动的设计、一日活动计划的设计、说课训练、各种课程模式方案分析、当前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动态。[2]

以上三大模块的“总—分—总”课程体系分别表现为“基础理论模块+基本技能模块+拓展技能模块”的课程内容体系;凸显科学性、整合性、丰富性、实用性的特点, 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系统学习掌握“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教学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提供丰富足够的运用空间;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教学活动设计能力、教学活动组织实施能力、教学活动评价能力) , 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促使学生达到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要求的现代型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写、说、授、评”四会综合教育教学能力。写, 即学会设计各类教育活动方案和撰写说课稿;说, 即学会说课技能;授, 即学会实施教学方案和实践指导教育活动的开展;评, 即学会教育教学活动评价。这一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促使我们从“上课”到“活动”, 从“备课”到“设计””, 从“单一”到“综合”, 从“照本”到“建构”等一系列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观、教育价值观和课程整体观的转变。[3]

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

由以往单纯接受式的学习, 转向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互动学习, 实现从“教”向“学”转变, 实现“知识授受”向“问题解决”转变。为了有效提高《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教学质量, 应树立“教学做一体化”的理念, 需要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理论与实践互动、教学内容与专业技能互动、课内课外互动、产学结合互动等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 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的意识和能力。

1. 提倡和运用“任务驱动”或“项目导向”教学方法, 促进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任务驱动”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学习“任务”, 以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为引领, 引导学生自己提出解决学习任务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然后进行具体的实践训练操作, 以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情境。“项目导向”教学是在“任务驱动”中细化学习项目,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形成不同的项目训练。在“任务驱动”或“项目导向”中开展教学, 有效促进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创设探究学习、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的情境。

根据《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课程内容及教学目标, 确定本课程教学的任务, 以配合运用“任务驱动”或“项目导向”方法进行教学。本课程明确有“三大典型任务”和“一个特殊任务”。

三大典型任务:一是设计任务, 即要求学生学会设计各项教育活动方案 (包含自选内容设计和观摩教学活动及观摩活动录像后的还原教案) , 撰写说课稿等。二是批改方案任务, 即要求学生互相批改所设计和还原的教案及说课稿。三是说课试讲任务, 即要求每人实施所设计的活动方案和说课稿。例如:“教师提出学习任务或项目 (设计或还原活动方案, 撰写说课稿, 小组选优制作活动方案PPT) ——各组展示活动方案和说课稿的PPT——师生共同评析修改PPT展示的活动方案和说课稿——教师有效点拨、总结, 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理解活动方案和说课稿的结构和撰写要求) 。”这一“任务驱动”或“项目导向”有个人任务项目和集体合作任务项目, 在完成这一任务和项目的教学中有效促进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使学生能直观形象、自觉主动地理解活动方案设计和说课稿的结构、思路和撰写要求, 能有效地设计教学活动方案, 撰写说课稿。

一个特殊任务:为有效学习本课程, 可以借鉴优秀教学经验, 提出学习本课程要求 (任务) , 即在讲授本课程之前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三个本子”, “一个本子”用于记录课堂教学内容, 即课堂记录本;“一个本子”用于记录查阅和收集与幼儿教育有关的报刊资料, 即资料本;“一个本子”用以完成各种类型的活动方案设计作业, 即作业本 (也称教案本) 。“三个本子”的任务要求, 是学习本课程的特殊任务, 是为引导学生互动学习、合作学习、有效学习打基础。

2. 重视“案例教学”的运用, 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效互动

“案例教学”是以活动方案案例、教学活动录像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 将学生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中, 通过“案例引入—案例讨论—案例总结—案例模拟试讲”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目的是通过精选的教案实例和教学录像实例,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活动设计理论分析和解决教案设计、教学实施的亮点及存在问题。通过这一互动的运用学习, 让学生明白“如何教”到“教什么”的重要性。同时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方案的结构与设计要求, 强化学生对学前教育职业的体验和理解, 解决活动设计和实施指导中学与用脱节的弊端, 丰富学生的教育教学经验, 并有效促进理论与实践的互动。

3. 创新“渗透教学”, 促进教学内容与专业技能的有效互动

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技能技巧要求, 结合《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技能性和实践性特点, 在每个内容的教学中, 穿插渗透展示相应专业技能技巧小环节, 如讲故事、朗诵儿歌 (儿童诗) 、情境表演、弹琴、唱歌、跳舞、拍节奏、喊口令、学做模仿操等专业技能, 并根据本课程的教育活动设计内容进行穿插渗透展示, 每节课前用5分钟时间按学号顺序让一名学生展示相应的专业技能, 然后引导学生欣赏评价。以此类推轮流到每个学生, 有计划渗透展示各项专业技能, 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强化和提高专业技能, 从而使学生专业技能的内容与《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内容进行有效互动和有机结合, 这是我们重视本课程课堂教学改革而创新的一个特色教学方法。

4. 结合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及专家讲座, 促进课内课外的有效互动

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是促进课内和课外互动的重要一环, 每个学期的教育见习安排, 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理论联系实际提供保障。在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中, 要求学生运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课程理论指导见习和实习行为, 按本课程学习要求做好见习记录, 认真观摩教学活动, 积累和体验教学经验, 反思实践活动, 模拟展示见习的教学活动。同时, 为丰富学生了解当前幼儿教育改革的信息内容, 我们定期邀请学前教育专家、园长、骨干教师走进课堂与学生进行专题交流、讨论互动, 有效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促进课内课外的有效互动。

5. 加强实践训练环节的设计和安排, 促进高等专科学校产学结合的互动

根据高等专科学校提倡产学结合的要求及《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 在实施本课程教学中, 我们重视实践环节的安排, 保证实践环节的训练时间, 有效实施和促进高等专科学校产学结合的互动。在研究实践教学环节中, 探索构建了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 即平时实践训练考核+综合实践训练考核。

平时实践训练考核是指学生在平时教学中随活动设计的内容渗透实践训练, 包括写教案、批改教案、试讲。在本课程的学习中, 结合五大领域教育内容布置各领域活动方案设计、生活活动方案设计、区域活动方案设计、综合主题活动方案设计, 并将设计的方案通过自评、互评、PPT展示等形式进行评析批改。要求进行轮流试讲训练, 平时实践训练考核的结果是平时分记录的重要环节。

综合实践训练考核是指学生毕业前的教学技能综合考核的实践训练。在平时实践训练的基础上, 以主题为内容, 设计一个主题综合活动方案, 并从主题中生成五大领域的七个系列活动方案, 再任选一个活动方案撰写说课稿, 最后进行写、说、授综合考核。这一实践环节是在本课程结束后教育实习之前进行, 是综合考核学生教学技能提高的关键, 也是一年一度毕业班必须开展的专业技能考核内容, 为学生即将参加的教育实习、顶岗实习打基础。

总之,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关系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培养未来学前教育工作者专业技能程度的高低。对其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与研究, 是加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建设、有效提高本课程教学质量和培养合格幼儿园教师的关键。

【注:本文系“海南省教育厅高校科研指导性项目”——“关于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定位及课程设置的研究”的成果论文。】

参考文献

[1][3]关永红.《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8 (6) .

幼儿园环境设计研究分析论文 篇2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设计;空间安全;设计的重要性

1引言

对于幼儿来说,幼儿园的空间环境是幼儿活动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的生活和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建筑空间环境设计不仅要为孩子提供一个保护的容器,而且要组织一个拥有这不同的物质空间,创造人工的儿童生活环境。这就要求我们从整体上考虑幼儿园建筑空间环境的设计,从更广阔的视角和更深的层次去理解和把握儿童建筑的本质,寻找其意义和价值。

2幼儿环境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环境造就人才,环境也可以毁灭人才,所以才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至理名言。环境的重要性就好比狼孩儿,把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交给母狼去抚养,自然就会成为一个具有狼习性的人。内因起主导作用,外因起决定作用。这说明了社会环境对人类生活和教育有着直接的联系。幼儿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还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常常需要实物和动作的帮助。因此可以说物资环境是孩子学习的中介和桥梁。所以我们要将教育目标和内容物化,将期待幼儿获得的知识经验蕴藏在物质环境中,使幼儿通过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获得最基本的知识经验。在教育上,环境所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因为孩子从环境中吸取所以东西,并将其融入到自身当中去,总总迹象都说明了儿童早期教育环境的重要性,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儿童教育必不可少的。

3当代幼儿园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今天,人们要创造幼儿园环境的重要地位,被称为“儿童第三任老师”!好的幼儿园环境是丰富多彩的,是充满活力的。一部不用说教而是潜移默化的教科书是所有人都喜闻乐见的。这些年来,我们的室内设计师在幼儿园环境创设过程中,以独具匠心的创意和小心仔细的观察巧妙的构思出来一个又一个具有教育作用又不失童趣的幼儿环境。然而,许多访问,发现一些幼儿园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3.1首先,用成年人的审美眼光去看待儿童的环境。大多数幼儿园的环境布置都是根据幼儿园老师的理解和审美去布置设计的,一味的追求方便和漂亮,缺乏了自然和童趣。这种环境可以一时吸引住孩子的目光,可是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失去兴趣。反而是一些大人觉得不合理、不漂亮的设计可以获得小朋友的喜欢。这是孩子们的一些我们这种“奇怪的大人”不会懂得的,只属于孩子的特殊癖好。3.2在我国的大多数幼儿园中,幼儿园的室内空间设计都是由一个有这丰富教育经验的班主任来设计的,没有一定的专业设计知识和设计审美,所以设计出来的幼儿园往往更注意一些教育方面的细节,从而忽略了儿童的生理健康,这是外行人在设计师的一些无知。3.3设计缺乏自主创造性。在幼儿园环境装饰设计的选择上,过于强调儿童的年龄特点,设计的东西充满了许许多多的卡通人物,努力把幼儿园布置成了一个现实中的童话书。这是对“童趣”两个字的片面理解,童趣不代表幼稚和单一。应该留给一些孩子进行自我选择的空间。3.4只有大主题,没有具体的主次。老师们在环境布置上有太多的想法个构思,总想把一切能想到的教育元素和设计元素融入到幼儿园的环境中去,这就好比一颗大树枝繁叶茂却没有主干,看上去华美异常其实却没有内在美,这使得幼儿园看上去杂乱无章,非常的无序。反而失去了这些布置本来所想表达的含义。3.5过分强硬,限制住了儿童思维的发散和想象力的发展。幼儿的教育应该是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被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习着。这种过度计算出来的设计并不适宜,商品都是可供选择的,何况学习。我们应该多设计有一些类似国外的可以让孩子接触到大自然,完全以玩耍为主的可以释放孩子天性的幼儿园。

4幼儿园设计思路

在设计方向上我们应注意:1、结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运用当代的材料和技术,来体现空间的趣味性和现代气息。2、运用一些大自然的元素和符号来增加空间的活跃感和韵律感。3、结合主体建筑,合理设计,巧妙利用几何形状增加空间的时尚气息和刺激孩子的发散思维并加强孩子的认知能力。4、色彩要明亮自然,3-5岁的孩子一般喜欢明亮和谐的颜色。设计中可以运用一些明亮的大色块进行点缀和空间的划分,更具有时尚气息。5、根据不同年龄的孩子规划活动布局,不同年龄不同高度的孩子使用不同高度的桌椅和玩具柜。

5总结

幼儿园环境创设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环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幼儿长远的积极参与,孩子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年轻的孩子得到锻炼和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勇气,培养能力。根据孩子的需要,对墙的内容创作主题继续丰富,让孩子继续收集、存储、组织、交流和分享信息,充分发挥环境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研究 篇3

【关键词】学前教育 教学活动 设计

学前教育专业人员在从事幼儿园师资工作时,教学活动设计是一项不可缺少的专业技能。因为在教法课程中,活动设计既是其精髓,也是完成教育任务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1]。教师在教学活动期间,应把幼儿作为主体,以活动为背景将多门学科相结合,实现创造性、学习性等全面发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而且还能推动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

一、教学活动的目标

教学活动可以从两个目标出发,第一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就是设计这个教学活动使幼儿能够掌握什么知识,培养幼儿的什么能力;第二是从幼儿的的角度出发,就是能够让幼儿懂得什么,感受到什么。而目标的制定是要明确知道目标,在来设计活动来实现目标,而不是先设计活动,在设计目标;在设计教学活动目标时,要主要以幼儿的角度出发,幼儿是否能在活动中学会知识,才是这个活动设计的主要目的,明确了幼儿能在活动中学会知识,在根据教师的角度来设计活动目标,这样才能使教学活动的目标能够完美达成。

二、活動主题的设计

主题活动是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围绕一个中心或者在一段时间内,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像这种结合多门学科的教学方法,既能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而且还能使幼儿的知识领域有所扩宽。而且主题活动还有利于将学科间的界限打破,把一个中心作为基本点,围绕一个中心思想学习,这样可有助于幼儿多领域发展。尤其是对幼儿园孩子而言,因为幼儿园学生正处于启蒙阶段,活动主题的实施,不但能丰富幼儿对知识的认识,还能帮助幼儿全方位发展。活动主题属于一种整合性活动,其活动涉及领域较广,比如美术、语言及科学等,使其幼儿园教师在开展活动时,需要按照综合性、开放性等特点,这样可是使幼儿在娱乐中学习知识。

幼儿园教师在确定活动主题内容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活动内容可把学科知识作为线索;第二,活动内容可将技能训练作为主线;第三,活动内容应以幼儿兴趣为主;第四,活动内容可以突发事件为主。虽然不同主题能导致活动的侧重点不同,但上述活动内容却是不能将其割裂的。将主题作为中线点,分散成几个活动内容,这样可有助于幼儿多领域发展。

三、游戏活动

幼儿游戏是一个按照幼儿兴趣爱好开展的游戏,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自主性,属于一种不看重结果只在意过程的娱乐活动项目。幼儿游戏对幼儿园学生来说属于基本活动,通过和周围环境的相互,形成一种具有特殊化的活动形式,从而能使教育价值得到实现。曾有专家学者曾说过:游戏并不是无目的的活动,可见,通过结合实际生活与其开展适当的活动,能有效增加幼儿的知识面,激发幼儿探索周围、自主观察现象[2]。幼儿园教师在制定游戏活动时,可按照以下特点方式着手:第一,游戏活动应具主动性;第二,选择趣味性游戏活动;第三,游戏活动应有一定的社会性。举例:拼图游戏是幼儿常玩的游戏之一,可有效提高幼儿智力、眼力与探索能力。幼儿园教师可先将拼图打乱,引导幼儿辨别图形与颜色,然后再根据图形形状找寻位置将图形拼好。幼儿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和辨别,能够有效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而且还能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让幼儿在游戏中增长知识。又或者教师可带领幼儿玩《找朋友》游戏。教师可先让学生围坐在一起,并且在心中记下一名幼儿的特征,然后通过上台发言描述,让座下学生们猜。例如眼睛大小、头发长短、体型胖瘦等。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能加深学生们的记忆力,同时还可增进学生间的友谊,提高幼儿的辨别能力。

此外,在开展幼儿游戏活动时,教师应当与幼儿的工具性行为与探索性活动分开。因为探究性活动属于问题性因素,此现象主要是在对事物不熟悉或者不了解的状态下形成。探究活动和游戏活动既不是对立关系,也不是平等关系,二者属于互存关系。探索能开始游戏,游戏也能从探索开始。而且,幼儿的想象力既丰富有变化多样,在定义一个物体时,往往不会按照常规思想定义,都会给予其一个新的定义。换句话说,只要在游戏中需要,幼儿都可把物品替换成任何东西。比如:一根木棒可定义成长剑或者匕首。

四、总结

综上所述,幼儿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需要具有充分的知识认识。因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对幼儿的经验与知识做到尊重。不管是开展游戏活动、主题活动或者其他活动,教师都要在活动前对学生进行概括性了解,这样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实施活动。这样既能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还能提高幼儿的自主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洪.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探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01):44-46.

[2]赵颖.学前教育专业师师合作教学策略的构建——以“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为例[J].教育艺术,2015(08):59-60.

幼儿服装结构设计合理性研究 篇4

1、在服装结构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幼儿生理、心理特征

幼儿体重和身高都在迅速发展, 体重和身高增长较快, 但胸、腰、臀的围度尺寸差距小、增长慢。体形特点是头部大、脖子短、身体挺、腹部凸、肩膀窄、四肢短、三围尺寸差距小。

此外, 幼儿还有一些与年龄段相对应的特殊心理喜好。比如, 喜欢鲜艳明亮的色彩, 幼儿对鲜艳明亮的颜色比较敏感, 鲜亮色能够刺激幼儿的视觉、吸引幼儿注意力, 甚至令他们心情愉悦;再如, 喜欢造型可爱多变的口袋、动植物和动画片中的人物为题材的服装小装饰, 幼儿已初步具有思维能力和主观意识, 活泼新颖的小装饰能成为他们选择服装的理由。

2、幼儿体型特征对服装结构设计的要求

幼儿服装首要确保对生理健康成长有帮助, 需要具有比成人服装更强的保护性、防御性, 必须细致、周到考虑到每个细节部位, 有效协助幼儿活动, 全面关爱幼儿健康成长。现拟以幼儿部分典型体型特征为依据, 进行分析和解决服装穿着舒适合体的结构处理方法。

2.1 幼儿脖颈特征对服装结构的要求

幼儿脖颈短且皮肤细嫩, 在脖子转动过程中会与领口产生摩擦, 为避免磨伤细嫩肌肤, 不宜在领口上设计繁琐的领型和装饰复杂的花边, 领子应平坦且柔软。春秋冬季宜用小圆领、方领、圆盘领等关门领, 以利于保暖御寒;夏季可用敞开的v字领和大小圆领, 防止暑热憋闷。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哪个季节, 有硬领座的立领都不宜使用。

2.2 幼儿凸腹对服装结构的要求

凸腹是幼儿体型典型特征之一。幼儿阶段的儿童活泼好动, 在玩耍游戏中由于凸腹原因, 裤子往往不能紧卡腰身, 以至容易脱落。为便于幼儿穿着舒适以及活动方便, 因此, 幼儿服装多采用连衣结构, 如连衣裙、裤, 吊带裙、裤和背心裙、裤。

2.3 幼儿四肢短胖对服装结构的要求

幼儿呈现窄肩凸腹、四肢短胖的体型特点。为了掩饰体型弱点, 幼儿服装的造型宜采用方形、长方形、A字形, 分割线设在胸部。如夹克的设计使衣服从胸部向下延伸覆盖凸出的腹部, 有时长至大腿, 这样不仅利于形成下肢拉长的错觉, 还能有效掩盖凸腹的形体美观缺憾, 同时还大大增加了服装形象的可爱度。

2.4 幼儿身体成长对服装结构的要求

幼儿处于身体成长的关键期, 不宜穿牛仔裤、喇叭裤和股瘦、裆短、腰小的紧身裤, 要适当宽大, 否则会影响血液循环, 甚至影响发育。同时, 紧身衣裤还影响着幼儿下蹲、跑跳等活动, 且不利于培养孩子自己的穿脱能力。穿着适当宽大的服装活动时, 服装和皮肤间产生的轻微摩擦使皮肤不断得到温和的触觉刺激, 这种刺激有利于幼儿的脑部发育和身心健康。

3、基于幼儿动态特征的服装局部结构设计

幼儿天性活泼好动, 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 总想去玩玩摸摸, 是用手感知世界的时期。为玩耍方便, 喜欢随意蹲、坐、趴、跪, 因此特别讨厌衣服限制、阻碍活动, 这就对服装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设计要求——必须满足幼儿活动时穿着的舒适合体。具体到服装部位有以下几点:

3.1 袖口的结构设计

袖子对幼儿活动的妨碍主要是因为袖长。若是天暖的季节, 衣袖可以适当放短, 露出手臂、手腕, 活动方便, 也不会着凉。但在寒冷的冬季, 为保暖防寒必须袖长及腕或过腕, 且还要里衬厚内衣, 这便与行动方便相矛盾。如何将袖短与保暖相结合呢?清朝时期官袍的马蹄袖设计可以借鉴。马蹄袖的作用在当时就是于严寒的冬季对手起防寒保暖作用, 同时又不妨碍手部活动。若将这一结构巧妙转化到冬季幼儿服装的袖子中, 两片袖、一片袖均可应用。两片袖时, 袖子的长度仅至尺骨茎突处, 另以马蹄结构相连;一片袖时, 直接将袖口设计成马蹄结构即可 (见图1) 。

3.2 裤膝的结构设计

幼儿在玩耍的时候, 比较喜欢随意蹲、趴、爬等动作, 如若裤子宽大度不够便会阻碍或限止幼儿活动程度。春秋季时裤子可以选择弹性大、舒适柔软的棉料, 基本能满足活动方便需要, 但在寒冷的冬季, 必须穿棉裤御寒。棉裤本来就因厚重而使肢体显笨拙, 若为方便活动而过多加大放松量, 会严重影响美观性。究其棉裤在正常放松量下会影响活动的根源, 主要是棉裤膝关节部位的空间量、活动量不够。构设计时, 保持裤腿的正常放松量、裤腿后片结构不变, 将前裤片在膝部做横向自由褶皱, 留出了多余的空间量满足活动需用量, 这样结构的棉裤相对正常样式而言, 活动时膝盖既有了一定空间活动量, 在蹲姿时, 又减少后腿窝棉裤的堆积量 (见图2) 。既满足了服装穿着的美观性, 又保证了活动的舒适性。

4、幼儿兴趣爱好在服装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幼儿已初步具有思维能力和主观意识, 且活泼好动, 能够主动观察事物、分析原委、理解道理, 兴趣爱好取向性已较为明显, 这些因素影响着服装细节点缀和整体结构的设计, 所以在做服装结构设计时应予以充分考虑。

4.1 门襟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幼儿时期儿童喜欢动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穿脱衣服就是其一。为了训练和方便幼儿学习穿脱衣服, 门襟开合的位置与尺寸要合理, 多数应设计在正前方位置, 并使用全开合的扣系方式。

4.2 口袋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幼儿对口袋有特别的喜爱。将口袋视为藏宝库, 把一切自认为宝贝的东西藏入口袋是幼儿的天性。口袋设计以贴袋为佳, 也可是风琴袋样式, 袋口应牢固不易被撕裂。口袋形状可以设计为花、叶、动物形, 也可装饰成花篮、杯子、文字形等, 这样既实用又富于趣味性。

4.3 装饰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装饰设计是幼儿服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装饰设计不仅美化服装, 也对幼儿的身心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并给幼儿的智力开发带来促进作用, 是幼儿服装设计中的重要组成因素。

综上, 人体与服装关系紧密, 服装必须尽可能地适应于人体特征和人体活动要求。对于幼儿阶段的服装来讲, 服装结构设计更应基于幼儿的心理、生理、体型、动态、兴趣等年龄特征, 充分考虑幼儿服装穿着的舒适性、安全性、便利性和实用性, 尽量符合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心理需求。幼儿服装不仅要有美观大方的形式, 更重要的是要有舒适实用的功能, 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

摘要:幼儿时期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期, 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着一定的特点, 优秀的幼儿服装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本文从幼儿体型、活动等主观因素出发, 结合他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 阐述幼儿对服装穿着舒适合体的要求, 进而提出有关幼儿服装结构设计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幼儿服装,结构设计,合理性

参考文献

[1]郁新颜:童装设计与人体工程学[J]。南通工学院学报.1999.09

[2]占辉:童装的舒适性设计[J]。陕西纺织.2007.01

[3]登丽美时装造型·工艺设计婴幼儿·童装[M]。东华大学出版社.2003

幼儿园家具设计研究 篇5

青青草

一、课题界定与支撑理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游戏和愉悦、欢乐几乎密不可分,许多心理学家都强调没有欢乐的过程就没有游戏。黄人颂强调“游戏伴随着愉快的情绪”;谢菲尔认为“正面的感觉伴随着游戏而产生”;贾森强调游戏中的积极情感,游戏通常充满着愉悦及欢乐,即使有时并非如此,儿童依然认为游戏好玩而重视它。在游戏的王国里,真实和幻想之间的界限并不清晰,任何真实的东西都可以想象成自己希望的目标,这让游戏的儿童得以在“真”和“假”之间尽情驰骋。游戏中,儿童仿佛感觉到自己是世界的“主宰”,随着自己内心心绪的起伏,自己可以决定游戏世界中发生的一切。相对于儿童几乎无法控制的真实世界,游戏中的自主感、控制感可以增强儿童接受真实世界挑战的勇气。游戏的过程是随兴的参与,游戏的玩伴想要继续玩下去就继续玩下去,不必在乎花费时间的多少。反过来也许大家正准备玩游戏时,一个玩伴的家长来叫孩子回家,可能小伙伴们还没有玩到,就一窝蜂地各自回家了。在游戏的过程中,儿童会“自然而然”而非刻意地学到一些东西。一旦某一活动过程被标上“学习”的标签,该活动就不可能被孩子认为是游戏活动。换句话说,孩子们看一项活动究竟是学习还是游戏,不是根据活动本身,而是根据行为背景来判定,即看该活动是由教师引导的还是由儿童引导的。我们剖析了现在幼儿设计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

一、环境、时间、材料是局限游戏开展的首要因素;

二、游戏活动中教师的组织引导策略不清晰;

三、不重视游戏活动的管理与评价。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和效果,大大降低了幼儿主动参与游戏的兴趣,阻碍了幼儿在游戏中成长与收获。

基于以上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疑惑,我们对“幼儿游戏设计与有效实施”开展了一系列的课题研究。

“幼儿游戏设计研究”

幼儿心理学研究表明:最好的促进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活动就是游戏。在游戏过程当中,幼儿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品质能够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游戏设计研究是指通过反复探索、实践,创造出吸引幼儿兴趣、具有时代意义的新型游戏,更好的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人际交往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游戏有效实施研究”

就是在对幼儿游戏设计及在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基础上进行调查研究,以游戏理论为指导,促进幼儿游戏有效实施于幼儿教育中的方法研究。

二、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分解具体化)本课题研究涵盖五大领域,贯穿幼儿在园一日生活,通过了解幼儿年龄特点(即最近发展区)以及兴趣爱好,总结出设计适合各年龄段幼儿新型游戏的方法,并应用于日常教学活动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研究内容设计(研究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含子课题的设计)

1、幼儿游戏设计现状及应用情况调查研究。(1)教师方面:了解教师对幼儿游戏设计的理解、对幼儿兴趣的了解、以及各年龄段幼儿应达到的目标的了解。(2)幼儿方面:了解幼儿对待已有游戏的兴趣及参与程度。

2、游戏设计的多样化研究。

语言类游戏、健康类游戏、操作类游戏、艺术类游戏等游戏设计的研究。

3、游戏在日常教学、生活中的有效实施研究。

游戏设计的趣味性、创新性、综合性、开放性等研究。

四、研究阶段工作

(一)准备阶段2016年6月—9月

主要工作:选题讨论、学习教育理论、撰写主课题方案、申报立项、制定实施计划、组织实验队伍。

方法措施:确立“幼儿游戏设计有效实施”的意识,制定课题方案及实施计划;组织课题组全体教师认真学习课题方案;调查幼儿游戏设计和应用的现状及分析;查看搜索相关文献资料,把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二)实施阶段2016年9月—2017年8月

主要工作:全面开展课题研究,落实课题研究步骤、规范研究流程、对研究进展进行适度调整、修订计划、积累过程资料,进行课题中期汇报。

方法措施:采用课题核心成员负责制,按照幼儿园教科研管理条例,有条不紊地开展课题研究,并全面落实课题研究月检制度;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幼儿园游戏教学论》等理论知识;课题组教师设计以幼儿为主体的多样化、科学化游戏,收集、整理、分析幼儿游戏过程中的案例;召开课题研讨会,进行多样化、科学化游戏的设计与评比,展示一批优秀游戏设计,探索新时期幼儿游戏设计的新模式和有效实施的新方法,;每学期定期召开教科研工作会议,并进行经验交流会,汇报课题研究的具体进展,及时调整研究进度和方法;对课题组教师定期进行培训,并邀请专家、名师为我们课题研究进行指导。

(三)总结阶段2017年9月—10月

主要工作:完成课题报告、汇总研究资料、请专家组进行评估鉴定、推广研究成果。

方法措施:课题组教师撰写“幼儿游戏设计及有效实施”为主题的论文,撰写结题报告,举行现场结题会。

五、研究成果的实践价值

(一)研究成果

1、推出具有成功经验的典型成果:使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主动参与游戏,在游戏中学习新知识,获得新经验,真正为幼儿的素质发展服务。

2、做好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的总结工作,撰写课题研究工作报告、研究报告等,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撰写相关论文。

(二)成果实践价值

1、有利于教师进一步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游戏方式。对幼儿游戏设计的研究与实践,就是要引导教师转变观念,树立以幼儿为本、促进幼儿发展的观念,突破传统游戏的局限,探索科学化、多种形式化以及富有兴趣的游戏设计,提高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从而提高幼儿综合素质。

2、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探究学习能力。

游戏设计科学化,多样化,使幼儿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通过合作,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自主意识、表达能力、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同时促进了幼儿社会性发展。在大力提倡“以人为本”改革学习方式的今天,我认为改革游戏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幼儿园家具设计研究 篇6

关键词:幼儿园;实习场环境;实践研究

江苏省无锡市硕放中心幼儿园实习场的学习情境核心是为了让幼儿经历和体验真实生活的主要实践研究。“教育重返社会现实”“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这些教育思想和主张,其内涵与本课题实习场学习情境理念追求不谋而合。

一、“整合”趋势凸显实习场设计与实践的价值思考

1.基于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深刻领悟

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同伴交往对幼儿的社会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作用不仅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而且也成为教师实践中重点研究的问题。

2.基于教师自身发展的深度思考

本课题的研究,能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是学习环境的参与者,为幼儿的探究实践提供有效的支架支持,协助幼儿充分发挥主体探究,进行问题解决的学习。

3.基于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

本课题的研究将同伴关系这一新型的人际关系作为研究对象,为儿童社会化提供合作和平等的基础,关注实习场中幼儿同伴交往互动中同伴关系的性质和功能,同伴交往的特点、策略,交往的质量,真正为满足幼儿需要、实现潜能发展服务,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成长。

二、探究实习场环境的架构,创设以幼儿为中心的特殊学习环境

1.树立幼儿园实习场活动的文化理念

实习场理念解读教师的角色:有时教师是“孩子”,童心未泯,惊奇孩子的惊奇,发现孩子的发现,学习孩子的学习;有时教师是“仆人”,尊重孩子,顺应孩子,精心为孩子创设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和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有时教师是“母亲”,适时的拥抱给孩子温暖,亲切的安慰给孩子自信;有时教师是“科学家”,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科学判断……

2.打造实习场专项研讨行动

各教研组开展提升实习场实践研究,给教师专业引领,让教师明白所有的实习场活动都应贯穿体验、合作、探究、表现、表达的理念,同时也确定了课题组的研讨方式:让教师的研究有游戏,有操作,有体验,有合作,有收获,有提升。

实习场的环境更符合幼儿学习的特点,一个个生活性实习场的接续就是幼儿现实生活的展开,实习场来源于现实生活,也为了幼儿的生活:良好的实习场可以向实践共同体靠近,甚至就是实践共同体。

【案例:萌娃来掌勺—甜蜜牛轧糖】

过程:儿童厨房正是一个既受幼儿欢迎,又能寓教于乐,既充满生活情趣,又能体验生活实践的一个幼儿活动场所。这里提供的是一个共享、开放、安全、卫生的环境,所有适宜幼儿高度、方便幼儿操作的设施都充满了童趣,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迷你的童话世界。

达成共识:生活性实习场之“萌童厨房”是孩子动手操作、体验生活情趣的地方,唯有亲历,孩子才会有经验的积累、成功的快乐。教师要尽可能让孩子自己操作,不剥夺孩子的探究权利。教师要相信孩子,要学会放手和等待,给予孩子出错、多次练习和自我纠错的机会……

【案例:亲亲小社会—大家一起玩】

过程:交往能力是在不断的实践活动中发展与提高的,幼儿园三楼公共区域“幼儿社会角色扮演实习场”,通过开设幼儿喜欢的美食城、明星坊、爱心医院、宝宝超市、梦想舞台、鲜花礼品店等,为幼儿提供了解社会、接触社会的机会,让幼儿在虚拟的社会小环境中扮演不同角色,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达成共识:皮亚杰曾说,孩子与生俱来就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突出动手操作,注重创设情境,让孩子想做、敢做、喜欢做、有机会做,并能得到积极的应答。

三、探究实习场布局,反思与调整,使实习场的设计迎合幼儿需要

实践性、行动性是实习场的特点。实习场是一个实践场所,实习场的活动就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在这个实践过程中,幼儿通过操作和交往,建构自己的经验。幼儿的学习是具有自主性的,教师除了要给予幼儿必要的帮助外,还要准确把握实习场的实践过程。

1.营造开放的情境,尊重童性,呵护童心

幼儿园以孩子身边最熟悉的生活场景为切入点和着眼点,同时考虑来自幼儿生活又高于生活,构建自主、开放、多元化、一体化的自由探索空间,形成相对独立的探究性、交往性实习场。如逼真的“萌童厨房”、温馨的“儿童书吧”、有趣的“阳光工地”、神奇的“科学实验站”、斑斓的“艺术创想屋”、稚朴的“Mini植物园”等。

2.支持主动的探究,洋溢童真,充满童趣

采用体验式、参与式的研讨方式,从研究孩子的学入手,即让教师当一回“孩子”,在实习场活动中游戏一回、体验一次。在亲历孩子的操作中走进童心世界,感受孩子的喜悦和激动,领会实习场活动对儿童发展的价值,理解孩子的学习需求,发现孩子的学习特点,感悟新理念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3.鼓励有效的合作,熏陶浸染,润物无声

幼儿园的实习场关注幼儿“探究发现”的参与频率,关注“师幼互动”交流频率,在全园统筹安排的时间段里,在相对开放的活动空间里,教师根据幼儿原有经验和兴趣需要选择相应的几个实习场,并有计划、有重点、有侧重地开展保教分工,通过分组、轮流,提高师幼互动的频率,同时提升幼儿探究的方法与策略,高效地实现师幼、幼幼之间资源与经验的共享。

希望实习场活动让教师和幼儿能真正地爱它犹如爱自己的班级。实习场是一种形式,也是一种分享,希望教师能推开那扇实习场的大门,找到适合每个幼儿发展的小天地。让我们在《指南》的引领下,真正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让孩子在幼儿园实习场情境中获得快乐、得到成长!

【参考文献】

[1]陈晓红.实习场与幼儿教育[M].合肥: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婴幼儿图书的五感设计研究 篇7

关键词:婴幼儿图书,五感,婴幼儿

五感———五官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

五感设计:是将五官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相互交融的信息进行组合, 并将这种感觉的信息有条不紊的传递给接收者的一种设计方式。

日本平面设计大师原研哉在《设计中的设计》一书中道出五感设计的本质含义:以感官表现为设计的目的和方向, 强调设计应为生活所用, 植入生活, 契合五感, 体现设计者的思想, 启发普通人的灵感。

图书设计传达信息的手段不仅仅是单一的视觉表现, 更是充分利用五感———视觉、触觉、味觉、听觉、嗅觉设计信息的传达模式, 以愉悦刺激的方式激发受众未曾感知的信息。

婴幼儿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 我们常说他们是一张白纸, 可以给他们描绘任何美好的图画。他们的内心尤如一个深不可测的大海, 可以吸纳任何他们感兴趣的信息, 而这些信息对他们而言无所谓好与坏, 只要他们愿意去感知。也正因为他们对世界如此好奇, 任何信息对他来说都是美妙的, 所以婴幼儿图书的设计承载的不仅仅只是信息传递或是帮助他们认知的功能, 而是承担了协助婴幼儿父母、社会、……的教育功能。

父母是婴幼儿第一位老师也是最贴心、最原始的老师;父母给孩子选择图书不仅承载了他们对孩子未来的向往和情感, 更表达了他们的生活经验和价值传承。因此婴幼儿图书的设计就显得非常与众不同。我们不能以成年人的视角去审视, 而需以婴幼儿的眼光去感知。

玩是婴幼儿最重要的工作, 他们才是评判图书好与不好的专家, 所有的图书对他们而言都是一种玩具。父母则是这些专家的第一任学生, 也是这些专家最好的玩具。虽然我们都经历过婴幼儿时期, 但我们都无法回到这个时期, 这个时期对成年来说是陌的、也是非常神秘的。

婴幼儿探知世界的途径非常的单纯, 他们不需要经验或是理性的判断, 他们以最原始的五官感知这个世界的一切。而通过图书感知世界则是被动的, 父母选择什么他们就接收什么。也正是因为如此, 婴幼儿图书的第一阅读者在绝大程度是成年人。婴幼儿图书即要反映成年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又要承载吸引婴幼儿的趣味性。因此婴幼儿图书设计就需要设计者从系统学、生态学、心理学、材料学……等多层面的知识进行整合, 绝非仅仅只是表面的“设计”。但不论怎样, 所有的结果和落点都是为了婴幼儿健康成长、快乐认知服务的。

一、五感设计之视觉激发

(一) 婴幼儿图书色彩的生态设计

眼睛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第一个窗口也是最大的一个窗口。婴幼儿对色彩的认知也是有其特殊性和阶段性的。因此婴幼儿图书设计对色彩的运用与设计须顺应其心理与生理的成长过程, 而不能盲目的为设计而设计。更不能因为艺术而艺术。

首先婴幼儿出生后的四个月内的视觉世界只有黑白, 这一结论已得到了现代科学的论证, 无需置疑。有鉴于此, 婴幼儿初期的图书需以黑白为主, 黑白的运用一方面是顺应婴幼儿视觉发育特点的;其次婴幼儿出生后的主要工作吃和睡, 因其在母体内的成长只是一个初级阶段, 这是人类基因演化的自然选择, 黑白的视觉是为了减少外界对其的刺激, 促进婴幼儿更快的健康成长。

在婴幼儿除了黑白以外的色彩有了感知以后, 其活动能力和好奇心也逐步加强。但其认知的色彩也是有限的, 鲜艳的色彩对婴幼儿的视觉刺激更有吸引力。所以四个月以后婴幼儿图书需以鲜艳的色彩为主导运用。

从生态角度而言:这是因为鲜艳的色彩与婴幼儿的年龄阶段是有内在关联:一方面鲜艳的色彩东西都是处于新生期和旺盛期, 喻示着朝气。另一方面鲜艳的色彩也表明这个东西是新鲜的, 而不是腐烂的, 喻示着健康。第三鲜艳的色彩是为了引导婴幼儿从睡觉的过程向活动过渡, 通过运动与睡觉双向的进一步健康成长。

从家庭情感关爱角度而言:一方面鲜艳的色彩表达了父母对孩子强烈的情感关爱, 隐喻家庭新生力量。另一方面鲜艳的色彩也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一种媒介, 因为婴幼儿受鲜艳的色彩指引, 增加了活动能力, 同时也传达出婴幼儿兴趣指向, 让父母进一步了解婴幼儿意图和内心世界。

从营销角度而言:一是鲜艳的色彩是婴幼儿阶段的特征, 吸引家长和婴幼儿的注意力。另一方面鲜艳的色彩运用是对婴幼儿图书内容进行区隔, 不同的色彩喻示不同的内容。至于色彩与情绪或色彩与物品的属性在此不累叙。

(二) 婴幼儿图书形式的仿生设计

众所周知婴幼儿图书是一个极其特殊的领域, 所能借鉴的经验并不多。但安全绝对是第一位的。因为婴幼儿好动, 对任何事务都抱有极大的好奇心。方方正正的开形式和有锐角的图书在某种程度上对婴幼儿都有安全隐患,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是婴幼儿刚出生, 皮肤都很嫩, 容易受到外界物体的划伤。所以婴幼儿图书最好做圆角处理, 以软质材料制作和印刷是佳选择。

另一方面婴幼儿的兴趣的关注点和注意力是很短的, 所以婴幼儿图书在设计上可以发挥无限的创意进行设计, 以提高婴幼儿的注意力。

婴幼儿与生俱来对圆软的东西非常感兴趣, 这与婴幼儿孕育的环境和母亲的身体存在内在关系, 显示了婴幼儿内心的全安需求。因此圆滑的形式对婴幼儿的吸引力会更大, 所以在创意设计时不论是字体、线条还是图案以圆滑的形式更符合婴幼儿及父母的心理需求。

婴幼儿图书的形式设计对设计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因为可以发挥无限的创意, 也就使其挑战性的空间几乎没有边际。方、圆、三角、各种各样的异形都可以运用, 如动物造型、植物造型、建筑造型……因此婴幼儿认知角度和特点出发, 婴幼儿图书形式应从仿生角度进行更为妥当。

一方面仿生设计提高了图书的趣味性, 增强婴幼儿图书、父母三者间的互动性。

另一方面仿生设计更有助于激发婴幼儿的认知兴趣, 打破书与玩具的界限。

第三仿生设计可以提升设计者的创意空间, 把内容与形式融合得更为完美。

第四是仿生形态设计在传播与营销上更容易得到消费者认可。当然也正因为如此, 婴幼儿图书的制作、印刷成本也就更高, 从经营的角度上来说, 成本还是第一位的。

婴幼儿特性也决定了婴幼儿图书的版式特殊性, 版式设计上应以活泼为主, 不需循规蹈距;在装帧形式应尽量避免安全隐患;在开本的设计应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 设计不同的开本, 如以小开本适合家长随身携带, 也适合婴幼儿能拿得动, 可以当成玩具。而大开本适合大人与孩子共同阅读, 亲子的趣味性更浓。因此仿生设计需要根据实际内容与现实需求进行, 而不能仅仅只是仿一个样子。知其然也必须知其所以然。

(三) 婴幼儿图书图画的卡通设计

随着电子信息爆炸的到来, 二十一世纪已成为一个读图时代。从读图的角度来看, 人类对信息的接收又回到了婴幼儿。婴幼儿对字对图的感知是一样。他们的世界全部是图, 把字也当成是图。所以婴幼儿图书的内容是以图画为核心的。然而婴幼儿图书对图的选择和采编组合就很值得玩味。他们看待、理解事物的方式就显得很特别。

前面谈到了婴幼儿对色彩的认知是有阶段性的, 同样他们对图片的认知也是有阶段性的。当我们把实物摄影图和卡通图放在婴幼儿面前让其选择时, 他们往往都会倾向于卡通图。这是因为婴幼儿感知觉能力在三岁之前已发育得相当成熟, 他们需要对新奇的世界有更多的认识和体验。另一方面婴幼儿的思维特点主要是具象思维, 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又正在迅速发展着。卡通画具有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的特点, 尤其是那简洁的线条、夸张的手法, 对于婴幼儿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第三婴幼儿视乎把世界上所有能看见的物体都视为是有生命的、是可以对话的。而卡通画正好符合了他们这一心理特征。

婴幼儿对卡通图感知的结果反映到设计中, 就使我们在设计婴幼儿图书时尽量以婴幼儿的视角来思考和呈现他们感兴趣的一切。我们在考虑婴幼儿习性的同时还必须做一项更重要的工作, 那就是母亲的视角。虽然我们很难明确母亲的视角与婴幼儿的视角的共性有多少, 但趣味性这一点应是共通的。没有人会比婴幼儿的母亲更了解她们的宝宝。由此卡通设计所传递的温情、快乐没有人会拒绝。

二、五感设计之味觉、嗅觉探索

新生的婴儿的嗅觉和味觉都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 宝宝在出生最初几天就存在味觉的性别差异, 女婴比男婴更喜欢甜味。一周后能区别母乳香味, 对刺激性气味表示厌恶;味觉发育成熟较早, 偏爱甜味。6个月之后最为发达, 过了婴儿期会慢慢衰退。嗅觉和味觉继续发展, 能辨别不同味道, 并表示自己的好恶, 遇到不喜欢的味道会退缩, 回避。

在我们与婴幼儿相处的生活中, 我们时普遍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婴幼儿喜欢把他们看到的任何东西往嘴里塞。无论这东西是什么、是否危险……他们都会先用嘴巴去感知。

婴幼儿的小嘴在他们了解世界的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科学家们发现, 婴儿的求知欲从刚出生时就非常强烈, 他们在出生后3个月内学到的东西, 甚至比一个大学生4年内学到的东西还要多。

摇鼓是圆的还是方的?积木块是粗糙的还是光滑的?婴幼儿总是先由嘴来断定物体的形状和特征。在出生后一年内, 与眼睛和手感知信息的速度相比, 神经末梢会把嘴巴感觉到的信息更快地、准确地传输给大脑。宝宝们先是用享受美味的舌头去探索事物, 然后才是用眼睛去认识、区别事物。

至目前为止。为婴幼儿特别设计可以吃的书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 (特别定制除外) 。但就从味觉出发, 在婴幼儿图书的设计上体现味觉也不是不可能。

根据内容的需要在婴幼儿图书中加入各种香味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就其嗅觉的认知角度来说, 还有一个较长的探索过程。

三、五感设计之触觉纵横

触觉是接触、滑动、压觉等机械刺激的总称。触觉的产生是生命进化过程中无比重大的事件。触觉是人体发展最早、最基本的感觉, 也是人体分布最广、最复杂的感觉系统。触觉是新生婴幼儿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 透过多元的触觉探索, 有助于促进动作及认知发展。因此, 良好的触觉刺激是宝宝成长不可或缺的要素。

触觉系统首先感应到的部位就是皮肤, 每个人的皮肤接受程度不一, 传递信息的速度也不一样, 所以给予感觉刺激必须因人而异。

婴幼儿图书的设计中除了视觉的设计外, 触觉的设计运用是很非常宽泛也非常直观的, 与之对应的是内容与材料之间的选择与整合。伴随着各种新型材科的不断出现, 婴幼儿图书对材料的运用也越来越丰富, 除了常见的是纸质材料 (卡纸、铜板纸、亚粉纸、镭射纸……) 、塑料、木料、泡沫、布料、皮料、毛料、尼龙……等等不一而足。

因为材料的丰富性也促使婴幼儿图书的设计更加的精彩纷呈。一方面新型材料的运用增强了书对婴幼儿的安全性, 如布书、泡沫书等。另一方面新型材料的运用也促使书与玩具的界限更加模糊。再者新型材料的运用增加了设计的空间维度。有时一本书是几种材料的综合, 如纸质+布、纸质+泡沫等等。因此这些图书给到婴幼儿的触觉感受是多方面的, 同时也更加的立体化和多元化。

四、五感设计之听觉魅惑

婴儿在母胎期的第5个月就已有了听觉能力, 第6个月听觉已发育得很成熟了。婴儿出生后3~4个月前后对声音的反应已十分敏锐, 不论对熟悉或陌生的声音, 都会作出不同的反应。5~6个月时对各种新奇的声音都很好奇, 会定位声源。

当前有声读物已非常的普遍了, 也是未来婴幼图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如有声的挂图、有声玩具书等。然而婴儿有声读物的设计却是一个更为系统的工程, 如节奏、音调、旋律、音色的敏感度等会因内容的不同而不同。动物仿生叫声的还原、儿歌的节奏、旋律表达等等。

让婴幼儿听有声读物可以丰富婴幼儿的知识, 同时提升他的注意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有声读物可以开发以听觉为依托的第二阅读空间, 婴幼儿听故事, 仿佛能够通过声音看到故事中所描绘的画面, 这样长期的积累, 能促进思维更加细微准确, 想象更加开阔, 寓教于乐。

五、五感设计之全情体验

杉浦康平先生认为书籍设计是“从一张纸开始的故事”, “书是将信息视、触、听、嗅、味五感活性化的复杂宇宙”。

婴幼儿本身就是一个神秘而复杂的宇宙, 将视觉体验、触觉体验、味觉体验、听觉体验、嗅觉体验融到婴幼儿图书的设计中, 为婴幼儿营造一个多元化的情境空间, 以促进婴幼儿快乐认知、健康成长, 增强家长与孩子的互动交流。在这种趋势下, 婴幼儿图书必将成为一个极具魅力和潜力的设计领域。

幼儿园家具设计研究 篇8

幼儿园园服不仅是幼儿的身份象征, 也是幼儿园独一无二的象征。幼儿园园服以独特的存在方式、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示出活泼严肃的学习氛围不同的幼儿园园服款式, 营造的校园环境也不同, 庄严肃穆的园服款式和鲜艳明快的园服款式也必然给学生不同的化育作用。与其他阶段校服不同的是, 由于幼儿园儿童的心理不成熟, 好奇心强且没有行为控制力或行为控制能力较弱, 而且儿童的身体发育快、变化大, 所以幼儿园园服的设计比其他阶段校服设计更强调文化性、装饰性、安全性和功能性。

一、幼儿园园服应用现状调查

1. 公办的幼儿园园服应用现状调查

公办幼儿园相对一些私立幼儿园老师和行政人员的素质是很有保障的, 里面的老师们不但是科班出身, 而且还经历了政府一层层的选拔、考试和培训后才能进入幼儿园工作。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给孩子更好的关怀, 通常都是小班制。笔者了解到一个公办幼儿园仅对满三周岁的儿童进行招生, 招生人数控制在80人内。人们传统的思想就是一定要让孩子们去公办幼儿园, 所以这些幼儿园不存在招生问题。更引人深思的是, 因为这些幼儿园的老师们都是有国家编制的, 不存在岗位竞争问题, 所以对孩子们的管理越来越差强人意。像代表幼儿的身份象征的园服仅仅成了一种装饰品, 仅仅有大型集体活动时候才会选取代表师生穿上园服代表幼儿园出席活动, 更多的成了一种应付检查的工具。

2. 私立幼儿园园服应用现状调研

私立幼儿园笔者根据调查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面向大众群体的私立幼儿园, 这种类型的幼儿园比公立幼儿园更加普遍, 并没什么招生限制, 很多幼儿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只能在私立幼儿园。这种幼儿园的师资水平是参差不齐的, 很多都不是科班出身, 更多的只是一种“看孩子”思想。而园服也仅仅成为了一种招生时吸引孩子们的一种手段, 比如, 前50名交学费的孩子们可以获得精美园服一件。园服, 也仅仅是最普通的体恤衫上面印上幼儿园的名称。当笔者问到为什么不普遍的推行幼儿园园服这个问题呢, 工作人员也很苦恼, 他们表示, 首先来他们这种私立幼儿园的孩子们家庭条件并不是多么的好, 父母大都是工人阶级, 对孩子的教育没用达到这种程度;其次, 幼儿园园服从设计到推行需要一定成本, 他们相对低的学费负荷不起这种花费;最后, 更多的是观念中的不认同, 他们认为没有必要。

第二种是高档、全国连锁性质的幼儿园。这种幼儿园由于高额的学费 (一学年14500人民币起) 面对的招生对象是小众群体, 幼儿的入学年龄也适当放宽到2周岁。而且包含在学费内的园服很精美, 与之配套的书包、拉杆箱、文具、日用品也是一应具全。幼儿园老师大部分都是学前教育的本科学历, 因为这种私立性质的职工并不像公立幼儿园那样有保障, 存在岗位竞争、岗位考核等问题, 所以他们对学生的负责程度大大超过公办幼儿园。这类性质的幼儿园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更加注重的是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其中, 园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比如幼儿园举办运动会时, 会有专门的亲子服装, 让家长也参与进来和孩子们一起互动。幼儿园还会在重阳节带孩子们集体穿着园服去敬老院去看望陪伴老人, 圣诞节、万圣节等西方节日会让孩子们穿着主题服装举行party。

二、幼儿园园服发展现状

1. 普通私立幼儿园园服的实际发展现状

很多这种私立性质的幼儿园只有夏天的园服, 仅仅就是普通的体恤衫上印上幼儿园的名字, 售价平均在50人民币内。由于低廉的价格, 园服的质量往往没有保障。笔者在和家长沟通中了解到, 园服的面料甚至不是纯棉的针织面料, 类似一种化纤的面料。处于幼儿园的孩子们由于天性问题, 衣服必须每天都要洗, 而园服甚至因为这种日常的水洗受到损害, 园服的质量也就可见一斑。园服的价格并不等同与其质量, 这也是家长不认可园服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这些都影响了园服的普遍性。

2. 高档私立幼儿园园服的实际发展现状

同样值得引人深思的是, 这种高档的幼儿园, 园服的普及度也没有想象中的顺利。孩子们只是在有集体活动时候才会穿, 大多时间还是穿着自己的便服。在和工作人员的沟通中了解到, 园服的设计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孩子们大多都是2周岁到6周岁, 正是生活不能自理的一个阶段, 衣服上经常沾上水或污渍, 家长每天在送孩子上学时往往会带几套备用的衣服放到幼儿园, 所以仅仅一套日常的园服并不能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其次的原因就是因为幼儿园的设计理念是国际化, 所以孩子们的园服在设计中也是偏国际化的西装。这种款式的衣服虽然很美观会大大吸引孩子们和家长, 但是款式和面料的特性反而不适合周岁到6周岁的孩子们。西装外套里面是配套的拥有很多小扣子的衬衣和领结, 复杂的款式造型会影响孩子们的活动, 穿脱也是相当的麻烦。而女童的园服下装往往是配套的西裙, 大部分家长由于一些隐私问题对于女童过早的穿裙子存在着很大的争议。这些原因都大大影响了园服的普及性。

三、结语

本论文在认识国内幼儿园园服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幼儿园的设计及发展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针对我国学校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结合广大家长及幼儿园工作人员对幼儿园园服的建议提出了本人的建议, 且进一步阐述了我国幼儿园园服发展的总体趋势。综合以上分析结果, 得出以下结论:

1. 我国幼儿园园服与国外相比, 起步较晚, 无论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研究都没有系统化, 规范化。

因此幼儿园园服研究设计势在必行。

2. 幼儿园园服的使用与推广应充分考虑孩子们和家长心理和态度, 了解孩子们的具体情况和环境, 并制定一整套完善的幼儿园园服使用制度, 如地域不同, 经济水平差异, 贫困学生幼儿园园服购买方式等。

3. 幼儿园园服的设计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应充分考虑学生本人的意见, 使幼儿园园服设计体现一定的审美文化。

幼儿园园服的设计应纳入品牌设计的范畴之内, 使之系统化, 专业化, 规范化, 并与整个服装市场接轨, 使校服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摘要:园服作为幼儿园文化的一种载体, 通过其外在形象能够对特定的幼儿园文化起到直观的诠释作用, 它帮助人们完成从视觉感知到文化定位。本次研究有助于了解我国幼儿园园服的现状, 并阐述了幼儿园园服对在校学生所产生的功效, 以此来论证实施幼儿园园服的必要性, 以期能为中小学校服的发展和完善提供有价值的帮助。

关键词:幼儿园,园服,教育观念

参考文献

幼儿园家具设计研究 篇9

我园地处江南太湖之滨,江南水乡的优秀传统人文环境,给予我们幼儿教育丰富的物质资源和人文资源。幼儿是我们的未来,让孩子在童年时期体验民间游戏的乐趣,让民间游戏在充分开展的过程中发展与创新,让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是我们幼儿园教育的职责所在。课题《幼儿民间游戏的设计与实践研究》旨在挖掘、整理民间游戏的基础上,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等对民间游戏进行“扬弃”,做好传承与创新工作,从而设计具有鲜明园本特色的幼儿民间游戏,并探索民间游戏融入到幼儿园课程中的途径、方法与策略,在实施的过程中逐步调整、完善。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在自主、合作、竞争的幼儿民间游戏中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提升教师对民间游戏的改编、创新设计与实施的能力,创设幼儿园民间游戏环境氛围,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园所文化。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实质是发扬传统、突破传统,使本地区宝贵的传统文化成为促进时代进步的新力量,使民间游戏得以传承与创新。

二、课题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主要通过行动研究法、调查法、文献法等方法开展实践性的研究,在研究初期我们制定了四个主要子课题,内容分别为:

1.幼儿民间游戏的现状和理论研究。通过查询相关的文献资料获得民间游戏的研究动态,了解国内外同一领域的研究状况,对本园民间游戏开展的现状进行调查,了解教师的游戏理念,从而开展针对性的理论学习,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摩、研讨等活动,转变观念,真正领会游戏精神,把握本课题研究的内涵。

2.各类民间游戏在幼儿园的改编、创新与运用的实践研究。这一子课题具体分为五个小的子课题,借助《幼儿园指导纲要》五大领域分类方法将民间游戏进行划分为五个类型。分别是:体育类幼儿民间游戏、艺术类幼儿民间游戏、益智类幼儿民间游戏、语言类幼儿民间游戏和其他类别幼儿民间游戏。课题主要从设计与实施这两个层面进行实践研究,将民间游戏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并通过游戏、教育教学、日常文学活动等形式,采取易于幼儿接受的方式,使他们积极地、有兴趣地投入到游戏中去。

3.本园民间游戏资源包建设的实践研究。对民间游戏的名称、玩法、器具的制作与使用、游戏时的注意点等进行一个一个的梳理,将可行性强的民间游戏加入到幼儿园的课程资源库,根据民间游戏的发展目标归到不同的资源库内。对民间游戏园本课程中需要涉及到的教玩具都进行整理与分类,形成文本材料与真实器具对应的资源包。

4.基于民间游戏活动的园所特色文化建设的探究。通过民间游戏的课题研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的,大力推进幼儿园文化建设,形成具有独特凝聚力的园风园貌、制度规范和精神气氛等。在幼儿园物质文化建设方面凸显幼儿民间游戏的文化氛围,营造美好舒适的物质文化氛围,使幼儿、家长、教职工有归属感,使环境与幼儿民间游戏的园本课程可以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

三、主要研究结果与分析

自课题立项以来,我们根据课题方案的研究步骤来实施,采取边研究边修改的思路来展开。从本园的实际情况出发,发挥现有教育资源优势,在研究实践中,得出了一些初浅的研究成果。

1.通过文献研究在实践中对民间游戏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通过网上文献检索、书籍查阅、民间调查等方法了解幼儿民间游戏的理论,借鉴各家所长,根据幼儿园多年从事民间游戏的实践研究经验,对于民间游戏相关的概念有了自己的解读。

2.初步建立园本化民间游戏活动课程。民间游戏活动课程的构建,是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一种重要途径。通过民间游戏活动课程的构建与实施,使得一些适合在幼儿园开展的民间游戏得以传承与创新,也使得幼儿在民间游戏课程中,对某一种民间游戏有了一种持续的兴趣,进而丰富了这一类型的民间游戏,创生出新的属于当下孩子的民间游戏来。

(1)建立幼儿民间游戏活动目标体系,确立幼儿民间游戏活动目标。我们在构建民间游戏目标体系时充分考虑本园孩子的特点、民间游戏本身蕴含的价值及本土文化的传承需要三个方面。经过实践研究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课程理念:“灵巧游戏自然发展”,强调游戏的地位及顺应孩子天性,促进多元发展;确立了“培养灵巧的儿童”的课程总目标,总目标下分为具体目标及分年龄段的年龄目标。

(2)确立幼儿民间游戏的内容、组织形式、途径的实践体系。在实践中大家群策群力,加强团队合作,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收集整理了一百多个民间游戏,并进行分类整理,编制了《民间体育类游戏指导用书》和其他类别民间游戏活动案例集。在实施民间游戏课程的过程中总结出实施民间游戏的六种途径:一是整合挖掘民间游戏相互融合渗透的教育价值,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开展,如“炒蚬子”、“七巧板”主题活动;二是挖掘单个民间游戏相对独立的教育价值,以单个教学活动的形式开展;三是以区域活动的形式让幼儿享受民间游戏的自主、协作与创造;四是民间游戏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的其他环节,如来园活动、晨间锻炼等;五是定期开展民间游戏节活动;六是在幼儿园的环境中以互动的形式吸引家长、孩子来关注民间游戏、参与民间游戏。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尽可能地利用好已有的课程资源,并努力创设为支持幼儿开展民间游戏的真实场景或拟真场景,以通过引发幼儿与场景中的人事物进行有效互动,从而自主开展民间游戏,获取有益经验。

(3)建立幼儿民间游戏活动评价机制。对于民间游戏引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评价,我们主要从课程本身和幼儿发展水平两个方面入手,侧重于多元化的形成性评价,这种评价是持续的、动态的、循环往复的、逐步完善的过程。民间游戏评价采用幼儿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幼儿的自我评价最为重要,需要通过成人的引导来实现自我评价,目的是让幼儿意识到自己的成长、进步过程,激发幼儿进一步游戏的热情、兴趣和信心,促进其今后的民间游戏活动更加投入。

3.树立具有园本特色的幼儿民间游戏价值观。课题的开展让我们得以回到童年,追随童年。我们充分认识到孩子是通过游戏来学习周围世界的事物,游戏是孩子最基本的需求之一。真正的游戏是由孩子自己发起的,与生俱来的,是成人社会的预演,也是人类历史的重演。游戏意味着充满情趣的童年,而童年期某种意义上就是游戏期,游戏是童年的生活内容,是儿童重要的存在方式。

(1)传承本土文化给孩子文化安全感。民间游戏,反映着中华民族共有的、习尚的行为、思维、感情和交流模式,它是游戏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凝聚着劳动人民无穷的创造力,不仅有助于观察、动手、合作等能力的提高,也让一代一代儿童幼小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民间文化的熏陶。对民间游戏的传承与创新就是对优秀文化的一种传承。

(2)创新是幼儿民间游戏的生命力。儿童民间游戏精神的核心与灵魂是未完成性,即儿童民间游戏时开放与灵活的,永远允许与鼓励儿童不断创新游戏,包括游戏材料、玩法。在游戏中的孩子是灵巧的,在游戏中的孩子是自然的,在游戏中的孩子是快乐的。千变万化的游戏成就了越来越灵巧的孩子,灵巧的孩子成就了游戏的丰富多彩。传承与创新成就了我们生生息息,一代又一代人的进步,也成就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快乐童年,为幸福人生奠基。

4.民间游戏课程资源库初具规模。多年来的民间游戏的实践研究,我们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将这些资料分门别类地放置是课题研究的需要,也是课题研究的目标。目前已拥有的民间游戏资源分为物质资源和文本资源。

民间游戏课程资源还包括人力资源,主要指教师、幼儿、家长及一些社区自愿者。这些课程资源我们分为三级收纳的形式来整理:一是班级里的民间游戏区,以班级为单位将民间游戏所需要涉及的物质及文本电子材料放在随手可取处;二是以年级组为单位存放在年级组的工作室;三是以幼儿园为单位,将短期不使用的物质存放于课程资源库,近期使用的物品按区放置在民间游戏馆内,而各类非物质资源以电子形式与文本印刷多种方式呈现,便于使用与整理改进。

四、反思与展望

课题研究开展以来,幼儿园大部分教师都能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有意识地组织幼儿开展民间游戏,促进幼儿各项能力的发展。教师们在研究中体验了成功的快乐,看着幼儿的每一次进步我们会无比满足。研究是无止境的,实际操作中我们还有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

1.从资源走向课程———民间游戏课程框架架构的思考。从民间游戏作为一个个单例的游戏作为幼儿园的课程资源,我们已经运用了十多年,特别是课题研究的五年里,这方面的课程资源挖掘与运用是比较充分的,对于民间游戏的收集、整理、实施、创新等都有自己的实践经验。但如何将民间游戏作为一种园本化的课程进行建设,需要我们拓宽思路,对民间游戏的外沿与内涵继续挖掘,建立各方面的联系。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来思考:(1)从孩子的兴趣和生活出发建立民间游戏的网络图;(2)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幼儿主动开展民间游戏;(3)拓宽民间游戏的外沿进行相关链接。

2.从特色走向文化———民间游戏园所文化建设的思考。文化建设的传承与创新是学校教育的永恒命题,我们幼儿园也有着承接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并赋予新时代的意义的职责。我们在开展“民间游戏”这一特色活动的同时,也在考虑园所文化的建设。如何运用好民间游戏的元素,如游戏材料等创设良好的民间游戏教育环境,形成一种氛围。我们的文化建设下阶段工作需更加注重教师团队、后勤团队等人员的集体价值观的认同,只有对民间游戏有更深入的了解,获得更多的传承与创新的经验,才能与教师的创新精神融合在一起,才能建构起我们特有的园所文化。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逐步完善研究制度及教师的激励制度等,对幼儿园的制度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规划与探究。在研究过程中让参与者耳濡目染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使幼儿从小树立民族自豪感,并激发幼儿不断探索。

摘要:本课题自立项以来,我园本着“真课题,真研究”的思路,从幼儿的发展要求考虑,在传承与创新民间游戏中展开扎实的研究工作。经过五年时间的实践研究,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得出了一些初浅的研究结论。初步构建了适合本地区幼儿的民间游戏园本课程,挖掘民间游戏所蕴涵的游戏精神,同时对于本土文化在构建本园的园所文化过程中的影响也进行了相关的探索。

关键词:民间游戏,游戏精神,园本课程,课程资源

参考文献

[1]高洁.追寻幼儿教育的游戏精神[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2]王春燕.浙江民间文化与幼儿园课程——浙江民间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幼儿园家具设计研究 篇10

一、基于传统文化视角的幼儿园教育环境空间的

(一) 安全性

不难理解, 安全性原则是实施幼儿园教育环境空间设计实践工作过程中的基本性环节, 从客观上讲, 我们在实施这项设计工作的过程中, 要切实地在每一个细节的选取以及敲定的过程中, 比较充分地考虑到基于安全性考量视角的实践元素, 要客观涉及对幼儿园空间区域中实际出现的建筑空间, 教育实践工作涉及的基本性应用设施与设备、幼儿活动过程中应用的玩具教具等物理性考量对象的安全性特征等关注对象。与此同时, 我们还应当切实性地在幼儿园教育空间的设计实践工作过程中增加相对充分的心理性引导因素, 逐步引导在园幼儿个体能够比价顺利的建立基于自身视角的安全保护意识。

(二) 适宜性

实施幼儿园的教育空间的设计实践工作, 要使得实际的设计工作成果能够切实满足幼儿教育对象群体的发展性需求, 使得具体形成的空间设计工作客观成果能够比较充分地对幼儿个体的年龄特征以及性格差异状况实施必要的回应, 切实而充分地客观满足幼儿教育对象群体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望。

(三) 科学性

实施幼儿园教育实践工作空间的设计实践工作, 应当切实遵循一定程度的科学性约制情形, 切实保障相关工作的实践性开展路径中能够现实性地具备着相对充分的系统性以及程序性实践指征, 要在设计实践工作的客观性推演过程的全部细节中比较充分地体现出上述的描述性特征。

(四) 动态性

实施幼儿园教育实践环境空间的设计工作过程, 我们不必要求实现一蹴而就的现实性目标, 我们应当在设计以及相关的工作开展方案的落实过程中切实保证方案在实践性考量视角下的动态性考量特征, 要扎实依照具体的对象性幼儿教育个体的兴趣取向、教育工作开展目标或者是具象性的教学过程表述内容的具体状况完成实务开展过程中的教育实践过程的设计实践过程, 切实为幼儿群体养成客观而且良好的学习能力、知识理解实践能力、认知实践行为能力以及社会交往实践能力提供相对充分的客观助力。

(五) 生活性

基于幼儿教育对象群体在学习内容的指涉范围方面所具有的客观性实践特征, 在这里, 我们要扎扎实实地保障幼儿园教育实践工作空间所现实具有的生活性特征, 我们在进行幼儿园教育实践工作过程的环境空间设计实践工作的客观过程中, 应当切实在较大的实践向度上有效保障所有的设计实践工作过程中包含的元素具有比较充分的生活性来源特征, 在心理建构层面寻求与幼儿群体的共鸣。

(六) 自主性

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事业的开展过程中, 幼儿群体应当被视作实施环境设计中将幼儿群体视为工作开展过程中的中心性决定因素主体, 我们要将幼儿主体实际提出的客观性需求视作实施相关性设计实践工作过程的一个重要性的参考性因素, 切实使得幼儿群体能够比较主动而且充分地参与到相关的设计实践工作开展路径, 使得相应的幼儿对象群体能够感受到主人翁式的心理状况。

(七) 开放性

实施针对幼儿园教育事业实践工作过程的环境实践空间的设计实践工作行为过程, 应当切实保障在参与者维度的多样性以及开放性的实践特征, 切实保证所有的行业领域人士的意见和可行性建议都能够比较充分地被引入到设计实践工作行为的理念考量框架之内, 扎实保障有关的实践工作过程能够切实取得最佳效能。

二、关于杭州市幼儿园教育环境空间设计实践工作过程的基本性讨论

杭州是一座现实性地拥有着悠久的历史以璀璨且变化繁复的中国文化发展成果积淀的典型的江南城市, 一个西湖, 承载了华夏文明发展实践历程中的太多太多的文化砝码, 就现实性地对杭州城的文化特色实施考量, 其客观具备的方言文化。地方性文学艺术作品、地方性音乐、戏曲、美术、丝织品等客观性考量元素现实性地给实施指向杭州城市的幼儿园教育环境空间设计的实践性工作过程带来了比较明显的文环环境助力因素。

接下来, 笔者将会使用一定数量的论述文字篇幅, 对幼儿园教育环境空间的设计实践工作过程展开简要的论述性介入性实践探讨, 在论述工作的实践性开展过程中, 笔者还将现实性地最大限度地实现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因素实践性引入以及应用工作过程。将这些深厚性的元素性考量对象扎实地引入到对幼儿园加护环境空间的设计实践工作客观过程之中。

在整体性的幼儿园教育实践工作环境空间的设计工作视角下, 我们要切实而充分地保证相应的环境空间描述对象的如下实践特征:

在建筑性实体场馆的选择工作的开展过程中, 我们要相对充分地为幼儿群体在园学习实践过程中的一切形式的日常性生活以及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提供相对充分的环境性支持条件, 仅就杭州市的现有发展状况条件下的考量工作实施视域而言, 我们应当切实保证幼儿园建筑选址对象具有比较良好的采光以及取暖等基本性的环境保障条件, 要基于安全生产的实践性工作考量视角, 展开关于建筑物选址方面的相关考量工作过程, 应当较为充分地现实保障所有的幼儿个体能够在建筑空间性实体内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取到比较良好的安全性区位活动实践空间。

考虑到杭州城是一座历史悠久且文化深厚的城市, 每年都会现实性地吸引到为数巨大的来自全世界范围内的游客群体前来观光以及娱乐实践行为, 客观上使得杭州市的旅游景区周边空间地带的噪声测量数值一直处于较高层次的客观性水平。有鉴于此, 我们在是实施杭州城区域内的幼儿园实体组织的建筑空间性活动对象的选择实践工作的过程中, 应当切实而最大限度地避免靠捡风景名胜区, 切实为所有的在园幼儿群体对象创造出一个安静而又宽松的教育实践活动空间场域。

对于幼儿园在园幼儿群体的语文教育活动的客观性实践过程, 我们在比较充分地完成有关学龄儿童的识字加于的基础性工作环节的前在性基础条件之上, 还应当切实地将包含杭州文化基因的杭州本地形民间文学形式以及关于杭州方言的相关性内容纳入到教育工作的实施性路径体系之中, 实施意义层面上, 我们应当在幼儿语文教育实践课程的开展之前, 切实将有关杭州地区的方言以及民间文学的相关知识性背景内容做成活动式的信息展板, 之后再将这些内容于课程授课实践过程开始前挂置于教育实践行为的对象性开展空间内。

音乐以及美术教学科目的相关性的知识以及实践技能对象在幼儿园的教学实践工作过程的内容性构成版图中现实性地具备着比较重要的客观性地位, 杭州城市在其悠久的历史性发展流变路径中现实性地在实践性工作视角下获得了极其充分的艺术领域的在艺术作品积淀以及艺术创作实践性技法的实践性经验内容。实施意义上, 我们应当相对充分地保持对幼儿对象群体客观具备的先天性性格条件的充分性关注, 将幼儿对象的好玩好动好奇心强等客观性实践特征充分地发挥出来, 现实性地保障将杭州市地域空间之内的美术教育特色项目实现行之有效的传承与实践工作过程。

三、结语

本文基于优秀性传统文化项目的客观性考量实践视角, 以中国江南地区的代表性城市杭州为例, 对有关幼儿园的教育空间实践环境的设计工作之相关问题展开了简要的论述与分析性实践工作过程, 笔者真诚地希望, 在上文之中, 笔者所客观性地表述的相关内容, 能够在比较充分的客观实践环境下, 给相关实践工作的有关工作人员带来一定程度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邱瑜.论幼儿园课程的诊断与改进[D].华东师范大学, 2012.

[2]索长清.幼儿园教师文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4.

[3]曾莉.幼儿园多元文化启蒙教育——以中国西南地区S省幼儿园节日教育为视窗[D].华东师范大学, 2014.

[4]赵海燕.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 2012.

[5]刘小红.中国现当代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的流变与反思——基于课程文本的分析[D].西南大学, 2013.

[6]李彦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幼儿道德教育变革研究[D].西南大学, 2012.

[7]杨晓峰.幼儿园中华文化启蒙教育环境创设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3.

上一篇:抗震标准下一篇:农业科技示范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