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控制要求

2024-05-12

设计控制要求(精选十篇)

设计控制要求 篇1

1 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的技术要求

1.1 可靠性高

在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中可靠性高是第一要求。系统的可靠性高, 就能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一旦系统发生问题, 就会给生产带来混乱, 造成严重后果。为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要从系统设计的以下方面入手:

1) 系统应用环境。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环境一般较为恶劣, 诸如电磁干扰、强电冲击、粉尘污染、潮湿、酷热或寒冷环境等。2) 采用模块结构。比较简单的系统。对功能复杂的系统, 要按各种功能设计不同模块, 如主控模块、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开关量输入/输出模块、定时器模块等, 这此模块式结构使系统功能分散、故障分离、方便维护、容易更换。3) 采用集散控制系统。此系统是控制功能分散、指挥集中, 在系统中某一级发生故障时, 一般不影响全局生产。对一些需要实现各种控制功能, 还要完成对生产信息进行分析、统计和管理的系统, 适合采用此种形式。现在新型的分布式控制系统已兴起并快速发展, 它是开放、分散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4) 提供多种操作方式。计算机控制系统在设计时, 应统筹研究各种不正常状况, 提供多种操作方式如下:全自动方式。即系统正常工作时采用的方式, 能有效发挥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优势;半自动方式。即局部发生故障或系统自学习时采用的方式;手动方式:系统工作异常或系统调试时采用的方式。

1.2 满足工艺技术要求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要满足生产过程提出的不同的要求和性能指标。控制系统设计要达到的性能指标, 不低于生产工艺要求, 但是, 也不能片面追求过高的性能指标而轻视设计成本和实现的可能性。

1.3 操作和维护方便

操作方便即操作简单、直观形象和方便掌握, 体现操作的先进性, 也要兼顾传统的操作习惯。例如, 操作习惯于PID控制器的面板操作, CRT画面可设计成回路操作显示画面。

1.4 实时性强、通用性好

计算机处理的事件, 一是定时事件, 如数据的定时采集、运算控制等;二是随机事件, 如事故、报警等。对定时事件, 系统设置查询时钟, 确保定时处理。对随机事件, 系统设置中断, 并按故障的轻重缓急, 预先分配中断级别, 如果发生事故, 确保优先处理紧急故障。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通用灵活性, 一是硬件模板设计采用标准总线结构 (如PC总线) , 配置通用的功能模板, 在扩充功能时, 只需增加功能模板就可实现;二是软件模块或控制算法采用标准模块结构, 用户使用时无需二次开发, 按要求选择各种功能模块, 灵活地进行控制系统组态即可。

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系统

1) 系统总线与主机机型。计算机控制系统中除常用的并行总线IEEE一488和串行总线RS—232C外, 还会到可用于远距离通信、多站点互连的通信总线RS—422和RS—485, 实际选择时应按通信的速率、距离、系统拓扑结构、通信协议等要求综合分析确定。要按系统需求、维护、发展并兼顾供货、系统升级、软件兼容等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主机类型。2) I/O接口。计算机控制系统一般以功能模板的形式生产I/O接口, 其中最主要的有:模拟量输入端兹出 (AI/AO) 模板、数字量输人/输出 (DI/DO) 模板, 还有脉冲计数/处理模板、多通道中断控制模板、RS232/RS422通信模板以及信号调理模板、专用 (接线) 端子板等各种专用模板。AI/AO模板包括A/D板、D/A板及信号调理电路等。AI模板输入信号可能是0~±5V、0~10m A、4m A~20m A以及热电偶、热电阻和各种变送器的输出信号。AO模板输出信号可能是0~5V、1~5V、0~10m A、4~20m A等。选择AI/AO模板时要注意分辨率、转换速度、量程范围等技术指标。DI/DO模板种类较多, 一般有TTL电平的DFDO和带光电隔离的DI/DO。通常与主机共地装置的接口可采用TTL电平, 其他装置与主机间则采用光电隔离。若大功率的DI/DO系统, 一般选用大容量的TTI电平的DI/DO, 还把光电隔离及驱动功能安排在主机总线以外的非总线模板上。控制系统中的I/O接口模板的类型、组合、数量等要根据实际被控生产过程的输入输出参数的种类、数量、控制要求, 并按系统未来扩充需要确定。3) 变送器:变送器主要包括温度变送器、压力变送器、流量变送器、液位变送器、差压变送器、各种电量变送器等, 是把相应的被测物理变量转换为能远传的统一标准电信号 (0~10m A、4~20In A等) 的仪表, 变送器的输出信号被送至控制模板进行处理, 实现数据采集功能。常用的变送器有DDZ—Ⅱ型、DDZ—Ⅲ型以及新发展起来的DDZ—S型。其中DDZ—Ⅱ型的输出是0—10m ADC, 采用四线制220V供电;而DDZ—Ⅲ型输出是4—20m ADC, 采用二线制24VDC供电, 故比DDZ—Ⅱ型性能好, 使用方便;DDZ—S型是在前两种基础上, 吸取了同类变送器的先进技术, 采用模拟技术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新一代变送器。随着现场总线仪表也得到了较多的应用。系统设计人员可根据被测参数的种类、量程、被测对象的介质类型和环境、系统的控制精度要求以及项目投资等多种因素来选择变送器的具体型号。4) 执行机构:执行机构分为气动、电动和液压三种类型。气动执行机构结构简单、价格低、防火防爆, 但需要额外配置气源及电气转换器, 使用不方便;电动执行机构体积较小、品种较多、使用方便;液压执行机构推动力较大、精度较高。由于计算机控制系统通常要实现连续精确的控制, 因此, 一般选用气动或电动执行机构。选用气动执行机构, 要先将0~10m A或4~20m A电信号经电气转换器转换成标准的0.02~0.1MPa气压信号之后才可使用。电动执行机构则可直接接收来自主机的输出信号4~20m A或0~10m A。此外, 在某些对控制精度要求不高或只需实现开关控制的控制系统, 则可选用电磁阀、有触点和无触点开关等。执行机构还应研究阀的流量特性, 如果是选择气动调节阀, 还要从工艺生产安全出发, 考虑选择气关式或气开式, 即有气时开阀, 一旦无气时就关阀。在仪表供气系统故障或控制信号突然中断, 调节阀阀芯要处在使生产装置安全的状态。5) 其他现场设备:如很多场合都有的流量泵、计量泵、安装移动成份仪表的扫描机架及其控制箱等, 控制室内装修、空调等, 这些设备在硬件工程设计中也要考虑在内。6) 硬件和软件的分别细化设计。这个步骤要在总体方案评审后进行, 若进行过早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细化设计是把方块图中的方块划到最底层, 再进行底层块内的结构细化设计。硬件设计, 是选购模板及设计制作专用模板;软件设计, 是把多个模块编写出一条条的程序。

硬件和软件的分别调试。硬件、软件的设计中都要边设计、边调试、边修改, 必然经过若干个反复过程完成。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的技术要求、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系统等技术问题。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要求 篇2

计算机控制技术是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是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及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发展和建立起来的,它是实现综合自动化的核心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课程设计是完成教学计划达到工科大专学生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计划中进行综合训练的重要实践环节,是有助于培养应用性人才的一种教学形式,它将使学生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本专业方向的实际问题方面得到系统性的训练。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训练和提高:

1.利用所学过的知识,初步分析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能力;

2.综合运用本专业方向所学知识,构成以微机或单片机为核心,包括过程通道的小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能力;

3.计算机控制系统实时软件(包括管理软件及控制应用软件)的设计、编制与调试的能力;

4.计算机控制系统中模拟部件(包括电压及功率放大部件)以及常规传感部件的使用、调试的能力;

5.计算机控制系统综合调整及性能测试的能力; 6.实验结果分析、总结及撰写技术报告的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与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构成原理、接口电路与应用程序,进一步巩固与综合专业基础知识和相关专业课程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综合分析的思维与创新能力,最终使学生初步具有设计小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及软件的能力。同时,通过资料搜集、方案分析、系统设计与报告撰写的一系列过程,使学生得到一次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训练。

二、课程设计内容和基本要求

应用所学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理论知识完成一些实际的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可参考以下题目:(四选一)

(1)温度闭环控制系统设计;(C语言编程)(2)基于PID控制的淬火炉炉温控制系统设计;

(3)萃取过程控制系统设计;(中成药萃取、猕猴桃或自选萃取对象)(4)直流电机闭环调速控制系统的设计;(C语言编程)设计要求:

(1)初步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完成系统电气原理图的绘制,主要程序框图的绘制,完成一份10页左右的设计报告,并于12月30日前上交。

(2)培养一定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学会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对设计中遇到的问题,除咨询老师外,应通过独立思考、查阅文献和互相讨论的方式解决。

(3)通过严格的科学训练和工程设计实践,逐步树立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并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应具有的生产观点,经济观点和全局观点。

三、课程设计方式与安排

每个同学根据所选题目,独立完成设计和设计报告书。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验数据和结果,根据给定的格式,独立完成实验报告。课程设计完成后,交课程设计报告一份。

课程设计时间为2周,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阅读研究课程设计指导书与任务书,复习有关知识,收集文献资料,系统总体设计,设计系统框图。此阶段约占总时间的20%。

第二阶段:系统详细设计,对装置、器件、芯片作好选型,细划与设计、绘出各部分接口电路图,完成主要程序框图绘制。约占总时间的60%。

第三阶段:整理、汇总、撰写文图说明书。约占总时间的20%。

四、课程设计报告

1.课程设计报告的主要内容(1)设计题目(2)任务要求(3)系统总体方案

(4)各个硬件模块设计和原理图(5)各个软件模块设计和流程图(6)心得体会和参考资料 2.课程设计报告编写的基本要求

(1)课程设计报告要求打印,论文格式参考国家正式出版的书籍和论文编排。(2)论理正确、逻辑性强、文理通顾、层次分明、表达确切,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3)课程设计报告应有目录、摘要、序言、主干内容(按章节编写)、主要结论和参考书,附录应包括程序清单、系统方框图和电路原理图。

(4)课程设计报告应包括按上述设计步骤进行设计的分析和思考内容和引用的相关知识。

五、成绩考核与评定

通过系统设计方案、总结报告、图文质量和学习与设计态度综合考评,并结合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成绩分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等。

优秀:设计认真、设计思想新颖,设计正确,功能完善,且有一定的独到之处;打印文档规范;

良好:设计认真,设计正确,功能较完善,且有一定的独到之处;打印文档规范; 中等:设计较认真,基本功能较完善,打印文档较规范;

及格:设计基本认真,设计有个别不完完善,但完成基本内容要求;打印文档较规范; 不及格:设计不认真,未能完成设计任务,打印文档较乱。

有关说明:同学选择题目要尽量分散,并且多位同学选同一个题目时,要求各自独立设计,避免相互参考太多,甚至抄袭等现象。

六、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预修课程:模拟电子、数字电子、电路基础、微机原理、自动控制原理。

七、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计算机控制技术》,刘川来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推荐参考书:

1、《计算机控制系统》,王慧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

公路施工进度控制与要求分析 篇3

【关键词】公路;施工;进度控制

随着我国道路工程建设的飞速发展,道路施工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新技术以及新管理方法也不断的涌现出来。道路工程的整体施工组织与设计工作是确保工程施工整体费用才能有效的加强工程建设的进度调整工作,在道路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出来要保证工程施工质量以外,还要从整体上来完善道路工程施工的整体效应。

一、公路工程进度计划的重要性及主要表达形式

一个好的施工进度计划是保证工程施工进度的必要条件,要尽量符合实际,缺乏实施性的计划是不能正确指导施工的。因此要求承包人在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时要充分考虑自身的施工能力及各种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并制定相关的保障措施。承包人要加强施工进度计划的审核,在制定施工进度计划的同时精心组织、科学计划,以增强计划的操作性和实施性。

二、建立“工作组”工程进度管理模式

现场管理采取各项业务归口部门管理,也是目前公路项目采用的常规管理模式,但在项目建设初期和交叉工程提交工作面方面,各部门往往以本部门业务管理为主,协调处理问题相对难以统一。在开工初期,征地拆迁、工程技术、质量检验及计划进度等方面管理,涉及范围广、内容多的地方、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及业主相关部门,除在例会和专题会议上进行协调外,大部分时间无法对现场出现的情况及时进行协调处理,在项目进度管理上,时间就是金钱,关键工程的进度拖延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施工单位应该专门成立由总经理牵头任组长的若干个工作组,每个工作组负责一个总监办监理路段的协调管理工作,各部门指定相关人员作为工作组成员,大家对应总监办设置的办事处作为工作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现场巡视,发现、了解、记录存在的问题,较小问题及时解决,较大和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上报,组长协调相关部门及时解决,使开工初期的征地、拆迁、工程变更方案的确定、关键工程及时检测试验等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对梁板架设、路基交验等分项工程为下一承包人提交工作面和组织进场施工起到极其重要的督促和协调作用,工作组的重点工作如下:

工程变更,涉及地方道路、临时排水方案和影响关键工程进度的变更确定,若得不到及时处理将对工程总体进度造成严重影响,工作组就此类问题除督促相关部门及时解决外,一般问题可现场解决

督促现场施工人员对影响总体工程进度的关键工程加快进度,检查施工班组的机械设备和资金投入是否满足合同要求,对阶段性目标和总体目标的实现起到督促和检查作用。

对不同班组的施工交叉和相互干扰进行协调,如梁板预制和架设是由不同分包单位承包的,运输道路、吊装场地是否满足要求,确定运输方案等,特别是运输困难的路段往往存在较多问题,对此工作组必须事前做大量协调工作,保证了梁板架设的顺利进行。

协调路基交验为路面工程施工提交连续工作面,工作組对难以完成路基交验的施工班组进行跟踪,对实在难以完成施工任务的少数分包单位采取强制接触施工的措施,保证路面工程施工界面按时提交。

三、制定现场进度管理制度

对关键线路工程制定周密、切实可行且最优的施工方案,配备高素质、技术全面的工程师担任关键工程的指挥。同时选用有丰富经验的技术工人和施工队伍负责关键工程的施工,以确保关键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不因技术等问题而延误工期。

按照总工期要求,按月制订施工计划和实施方案,重要工序做好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工程特点和当地气候特点条件,合理安排各项工程的施工顺序,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和时间根据工序特点,能连续作业的安排三班倒作业,缩短流水作业流程,从各个施工环节上加快施工进度,确保总工期。要求施工班组制定周密的施工进度计划,健全施工管理机构、合理安排各工序、组织协调好各班组施工作业程序,把工期目标分解到各班组,逐个落实。

班组管理人员经常深入到施工现场,调查完成计划的措施、劳力、材料及机械设备的配置能否满足施工要求,并检查工程完成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当实际工程情况与计划出现较大差异时,要分析原因,及时调整人力、物力资源与技术措施,重新制定新的施工方案。并对各班组的施工计划进行平衡调整后下达到落实,不得因人为因素造成工期延误。

投入一批先进的、功能良好的机械设备和仪器设备,通过狠抓工程质量、杜绝工程质量问题确保工期。

加大奖罚力度,克服拖拉作风,广开工作面实施平行流水作业,实现有序、均衡生产,抓好施工全过程管理,加强预见性,使计划安排切合实际,最后应做到设备到位、材料到位、人员到位,使工地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力求做到严按施工计划,确保工期。

3.6积极配合业主做好本项目协调工作,与当地政府保持密切联系,在可能的情况下,为当地政府和群众办实事,将阻工现象降到最低点,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四、加强进度计划的审核及纠偏

审核施工进度计划的时候,首先要检查计划是否符合实际情况,通过对所计划施工的项目进行逐项检查,对于关键线路上的施工项目要严格要求,承包人务必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关键工程的施工进度;其次对进度计划中的安排的施工机械、人员及试验栓测设备要进行复核,机械设备及人员作为施工作业的主体,是保证计划完成的主要因素,因此一定要符合施工的要求;最后,承包人必须清楚保障措施是否完善,由于工程施工自身所具有的连续性,往往下一步工序的施工都需要上步工序完成以后才能进行,为防止工程施工进度滞后,因此在进度计划中要特别注意本单位为保证施工进度计划完成采取了哪些措施,保障措施不但要求齐全,最主要的是要符合实际并切实可行,不能随意编制或故意夸大。

在日常施工过程中要随时对进度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实际进度中的偏差,通过各种书面的形式提醒,并要求相关管理人员按时完成或开展某项工程的施工。由于施工进度计划编制过程中的局限性,不能完全考虑施工过程中所出现的全部情况,因此工程施工过程中不仅是计划执行的过程,同时也是计划完善的过程,在施工过程中要机动灵活的开展工作,及时对施工进度计划进行调整,注重与业主和监理单位的沟通,除了要保证关键工程的施工进度以外,同时要尽量挖掘承包人的施工潜力,加快其他工程的施工进度以缓解关键工程的施工压力。

五、计算机辅助控制进度

针对公路工程施工进度控制,部分大型国有企业开始引进机算机辅助管理办法,利用VB语言、数据库查询语言(SQL)及Access开发了公路工程施工定额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与Project2000项目管理软件相连进行相关信息的处理,从而对公路工程施工进度实行动态控制,达到有效控制工期、降低工程成本的目的。

六、结语

公路工程的项目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控制,建设管理的主要内容也要进行合理的控制与研究工作,而且进行有效的协调与管理,工程进度控制的好坏,不仅关系着项目建设工程能够有效的实施,还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和工程投资控制。

参考文献:

[1]肖建明,浅析公路施工进度控制与要求[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04).

设计控制要求 篇4

1 张拉控制应力

张拉控制应力是指预应力钢筋在进行张拉时所控制达到的最大应力值, 等于张拉设备所指示的总张拉力除以预应力钢筋截面面积得到的应力值, 用δcon表示。

在施工阶段, 张拉控制应力就是预应力钢筋所受的最大应力。先张法构件中, 由于预应力钢筋放张时混凝土的弹性压缩、钢筋的松弛、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等原因, 预应力钢筋的应力将会逐渐减小;在后张法构件中, 由于锚具变形、预应力钢筋与孔道之间的摩擦、预应力钢筋的松弛、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等原因, 预应力钢筋的应力同样也会减小。这种预应力钢筋应力降低的现象, 称为预应力损失, 各种预应力损失之和用δ1表示。根据工程实践, 预应力损失的总和约占张拉控制应力的15%~30%左右。

如果张拉控制应力δcon过低, 则预应力钢筋的应力在经历各种损失之后, 对混凝土产生的预压应力就很小, 不能有效地提高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抗裂度和刚度。所以, 为了充分发挥预应力的优点, 张拉控制应力尽可能定得高一些, 可使混凝土获得较高的预压应力, 以达到节约材料的目的, 同时可提高构件的刚度和抗裂能力。但是, 如果δcon取值过高, 则可能引起下列问题:混凝土失效。在施工阶段会使构件的某些部位受到拉力 (称为预拉力) 甚至开裂, 对后张法构件则可能造成端部混凝土局部受压破坏;延性下降。构件出现裂缝时的荷载与极限荷载很接近, 使构件在破坏前无明显的预兆, 构件的延性较差;钢筋失效。为了减小预应力损失, 往往要对预应力钢筋进行超张拉, 由于钢筋材质的不均匀, 钢筋强度具有一定的离散性, 有可能在超张拉过程中使个别钢筋的应力超过其屈服强度, 从而使钢筋产生塑性变形, 甚至发生脆性断裂。

张拉控制应力的确定与钢筋种类有关, 还与预应力的施加方法有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02) 规定, 预应力钢筋的张拉控制应力δcon不宜超过规定的张拉控制应力限值, 且不应小于0.4fptk。

2 各项预应力损失

引起预应力损失的因素很多, 而且相互影响、相互依存, 要精确计算和确定预应力损失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工程实践中为了简化计算, 归结为六个方面的影响因素, 并且假定总的预应力损失为各因素单独产生的损失值相加。

2.1 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δL1

2.1.1 直线预应力钢筋。

直线预应力钢筋当张拉到控制应力δcon后, 将其锚固在台座或构件上时, 由于锚具变形, 锚具、垫板与构件之间的滑移, 使张紧的预应力钢筋产生回缩, 引起预应力损失。

块体拼成的结构, 其预应力损失尚应计及块体间填缝的预压变形。当采用混凝土或砂浆为填缝材料时, 每条填缝的预压变形值可取为1mm。锚具损失只考虑张拉端, 因为锚固端的锚具在张拉过程中已被挤紧, 故不再引起预应力损失。该项预应力损失既发生于先张法构件, 也发生于后张法构件。

2.1.2 后张法曲线预应力钢筋。

曲线预应力钢筋的预应力损失卸, 需另行计算。钢筋回缩时, 由于受到曲线形孔道反向摩擦力的影响, 使构件各截面所产生的预应力损失不尽相同。因为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所以钢筋在张拉时, 摩擦力指向跨中;在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时, 其摩擦力则指向张拉端, 此力即为反向摩擦力。

直线和圆弧形曲线组成的预应力钢筋。端部为直线, 而后由两条圆弧形曲线组成的预应力钢筋, 由于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

2.2 预应力钢筋与孔道壁间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δL2

用后张法张拉预应力钢筋时, 由于孔道尺寸偏差、孔壁粗糙、钢筋不直、钢筋表面粗糙等原因, 使钢筋在张拉时与孔道壁接触而产生摩擦阻力, 从而使预应力钢筋产生预应力损失δL2。对于任意形状的曲线形预应力钢筋。

2.3 钢筋与台座之间温差引起的预应力损失δL3

先张法构件有时需要加热养护, 因为这可以加速混凝土的硬结, 缩短张拉台座的周转时间, 由钢筋与台座之间的温差引发预应力损失δL3。由于温度升高, 钢筋受热膨胀伸长, 产生温度变形, 但两端的张拉台座是固定不动的, 距离保持不变, 故预应力钢筋中的应力降低。此时混凝土尚未硬结, 待混凝土硬结后, 钢筋与混凝土之间产生黏结, 温度降低时一起回缩, 故升温过程中减少的应力基本保持不变, 从而造成预应力损失δL3。

2.4 钢筋应力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δL4

松弛和徐变是材料黏弹性性能的表现。应力松弛, 是指钢筋在高应力作用下, 当长度保持不变 (或应变保持不变) 时, 应力随时间增长而逐渐降低的现象;而徐变则是指在长期不变应力作用下, 应变随时间增长而逐渐增大的现象。钢筋松弛和徐变都将导致预应力钢筋的预应力损失, 其中松弛是主要因素, 故规范将钢筋的松弛和徐变所引起的预应力损失统称为钢筋的应力松弛损失δL4, 它在先张法和后张法构件中都可能出现。

2.5 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δL5

混凝土在结硬过程中要发生收缩, 在预压应力作用下沿压力方向还要产生徐变。收缩和徐变均会使构件的长度缩短, 预应力钢筋亦会随之回缩, 导致预应力损失。虽然收缩和徐变两者性质不同, 但其影响却相似, 所以这两方面因素导致的预应力损失统一考虑为δL5。由于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张拉时, 混凝土已完成了部分收缩, 故后张法构件的δL5值要比先张法的小。需要注意的是, 当构件处于相对湿度低于40%的环境下, δL5及δL5值应增加30%。

减小此项损失的措施有:采用强度等级高的水泥, 减小水泥用量, 降低水灰比, 采用干硬性混凝土;采用级配较好的骨料, 加强振捣, 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加强养护, 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

3 预应力损失值组合

前述六项预应力损失, 并不同时发生, 有的只产生于先张法构件, 有的只产生于后张法构件, 有的存在于两种构件中。预应力损失值一般按构件的受力阶段分先张法和后张法进行组合。通常把混凝土预压前出现的预应力损失称为第一批损失, 用δLⅠ表示;将混凝土预压完成后出现的预应力损失称为第二批损失, 用δLⅡ表示。

考虑到各项预应力损失的离散性, 实际损失值有可能比计算值高, 所以当计算求得的预应力总损失值小于下列数值时, 应按下列数值取用:先张法构件100N/mm2;后张法构件80N/mm2。

4 结论

由于施工诸多因素的影响, 将会造成张拉应力不准、预应力损失较大, 从而影响预应力值的建立。可见, 如何尽可能减少应力损失, 可靠准确地建立预应力值乃是研究和发展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艺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王强.建筑物的结构设计[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设计控制要求 篇5

(一)规划用地位置图(区位图)(比例不限)

标明规划用地在城市中的地理位置,与周边主要功能区的关系,以及规划用地周边重要的道路交通设施、线路及地区可达性状况,

(二)规划用地现状图(1:)

标明土地利用现状、建筑物状况、人口分布状况、巩固屋舍实现转、市政公用设施现状。

1.土地利用现状包括标明规划区域内各类现状用地的范围界限、权属、性质等,用地分至小类。

2.人口现状指标明规划区域内各行政辖区边界人口数量、密度、分布及构成情况等。

3.建筑物现状包括标明规划区域内各类现状建筑的分布、性质、质量、高度等。

4.公共服务设施、市政用地设施现状标明规划区内及对规划区域有重大影响的周边地区现有公共服务设施(包括行政办公、商业金融、科学教育、体育卫生、文化娱乐等建筑)类型、位置、登记、规模等,道路交通网络、给水电力等市政工程设施、管线的分布情况等。

(三)土地使用规划图

规划各类用地的界限,规划用地的分类和性质、道路网络布局,公共设施位置;须在现状地形图上标明各类用地的性质、界线和地块编号,道路用地的规划布局结构,表明市政设施、公用设施的位置、登记、规模,以及主要规划控制指标。

(四)道路交通及竖向规划图

确定道路走乡、线性、横断面、各支路交叉口坐标、标高、停车场和其他交通设施为之机用地界线,各地块室外地坪规划标高;

1.道路交通规划图

在现状地形图上,标明规划区内道路系统与区外道路系统的衔接关系,确定区内各级道路红线宽度、道路线形、走向,标明道路控制点坐标和标高、坡度、缘石半径、曲线半径,重要交叉口渠化设计;轨道交通、铁路走向和控制范围;道路交通设施(包括社会停车场、公共交通及轨道交通站场等)的位置、规模与用地范围。

2.竖向规划图

在现状地形图上标明规划区域内各级道路为何地块的排水方向,各级道路交叉点、转折点的标高、坡度、坡长,标明各地块规划控制标高。

(五)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1:2000)

标明公共服务设施位置、类别、等级、规模、分布、服务半径,以及相应建设要求。

(六)工程管线规划图(1:2000)

各类工程管网平面布置、管径、控制点坐标和标高,具体分为给排水、电力电讯、热力燃气、管线综合等。必要时,可分别会址。

1.给水规划图

标明规划区供水来源,水厂、加压泵站等供水设施的容量、平面的位置及供水标高,供水管线走向和管径。

2.排水规划图

标明规划区雨水泵站的规模和平面为止,雨水管渠的走向、管径及控制标高和出水口位置;表明污水处理厂、污水泵站的规模和平面位置,污水管线的走向、管径、控制标高和出水口的位置。

3.电力规划图

标明规划区电源来源,各级变电站、变电所、开闭所平面位置和容量规模,高压线走廊平面位置和控制高度,

4.电信规划图

标明规划区内电信来源,电信局所的平面位置和容量,电信管道走向、管孔数,确定微波通道的走向、宽度和起始点限高要求。

5.燃气规划图

标明规划区气源来源,储配气站的平面位置、容量规模,燃气管道等级、走向、管径。

6.供热规划图

标明规划区热源来源,供热及转换设施的平面布置,规模容量,供热管网等级、走向、管径。

(七)环卫、环保规划图

标明各种卫生设施的位置、服务半径、用地、防护隔离设施带等。

(八)空间形态示意图(比例不限,平面一般比例为1:1000~1:2000)

表达城市设计构思与设想,协调建筑、环境与公共空间的关系,突出规划区空间三位形态特色风貌,包括规划区整体空间鸟瞰图,及重点地段、主要节点立面图和空间效果透视图及其他用以表达城市设计构思的示意图纸等。

(九)城市设计概念图(空间景观规划、特色与保护规划)(比例1:2000)

表达城市设计构思、控制建筑、环境与空间形态、检验与调整地块规划指标、落实重要公共设施布局。须表明景观州县、景观节点、景观界面、开放空间、视觉走廊等空间构成元素的布局和边界及建筑高度分区设想;标明特色景观和需要保护的文物保护单位、历史街区、地段景观位置边界。

(十)地块划分编号图(比例1:5000)

标明地块划分具体界限和地块编号,作为地块图则索引。

(十一)地块控制图则(比例1:1000~1:2000)

表示规划道路的红线为止,地块划分界限、地块面积、用地性质、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等控制指标,并标明地块编号。一般分为总图图则和分图图则两种。地块图则应在现状图上绘制,便于规划内容与现状进行对比。图则中英表达以下内容:

1.地块的区位;

2.各地快地用地界线、地块编号;

3.规划用地性质、用地兼容性及主要控制指标;

4.公共配套设施、绿化区位置及范围,文物保护单位、历史街区的位置及保护范围;

5.道路红线、建筑后退线、建筑贴现率,道路的交叉点控制坐标、标高、转弯半精、公交站场、停车场、禁止开口路段、人行过街地道和天桥等。

6.大型市政通道的地下及地上空间的控制要求,如高压线走廊、微波通道、地铁飞行净空间等;

7.其他对环境有特殊影响设施的卫生与安全防护距离和范围;

8.城市设计要点、注释。

分图图则是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的具体体现,绘制图纸时需要具备以下方面内容:控制图纸、控制表格、控制导则,此外还包括风玫瑰、指北针、比例尺、图例、图号和项目说明。图则包括一些基本的组成要素,如“控制线”、坐标标注、其他标注和地块编号等。

设计控制要求 篇6

1 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该标准对于现有企业, 自2014年1月1日起, 其污染物的排放按现有生产线的规定执行;自2016年7月1日起, 其污染物的排放按新建生产线的规定执行。对于新建企业, 自2014年1月1日起, 其污染物的排放按新建生产线的规定执行。

在现有企业生产、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后的生产过程中, 负责监管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对周围居住、教学、医疗等用途的敏感区域环境质量进行监测, 建设项目的具体监控范围为环境影响评价确定的周围敏感区域;未进行过环境影响评价的现有企业, 监控范围由负责监管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根据企业排污的特点和规律及当地的自然、气象条件等因素, 参照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确定。地方政府应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 采取措施确保环境状况符合环境质量标准要求。

产生大气污染物的生产工艺和装置必须设立局部或整体气体收集系统和集中净化处理装置。人工干燥及焙烧窑的排气筒高度一律不得低于15 m。排气筒周围半径200 m范围内有建筑物时, 排气筒高度还应高出最高建筑物3 m以上。

基准过量空气系数为1.7, 实测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应换算为基准过量空气系数排放浓度。生产设施应采取合理的通风措施, 不得故意稀释排放。

2 污染物监测要求

对企业排放废气的采样, 应根据监测污染物的种类, 在规定的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进行, 有废气处理设施的, 应在该设施后监控。在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须设置规范的永久性测试孔、采样平台和排污口标志。

新建企业和现有企业安装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设备的要求, 应按有关法律和《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对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监测的频次、采样时间等要求, 按国家有关污染源监测技术规范的规定执行。

企业应按照有关法律和《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的规定, 对排污状况进行监测, 并保存原始监测记录。

3 标准说明

《标准》分别对砖瓦企业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中的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氟化物制订了相应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限值。选取的污染物都是排放量相对较大的, 并且具备一定基础条件, 可实施控制和监测的污染物。在综合考虑污染物来源、处理技术工艺及达标成本等因素后确定了污染物的限值。

由于氮氧化物形成的温度在1300℃~1400℃, 砖瓦工业窑炉最高烧成温度在1150℃, 没有形成氮氧化物的条件, 因此, 只要控制合理焙烧温度, 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就完全可以达标, 现阶段不需采用单独的控制技术。

煤矿供电对控制电器的要求 篇7

1、电器设备在电压波动下能可靠工作

目前的煤矿电器控制设备的工作电压, 为了能满足煤矿供电电压在75%~110%额定工作电压的波动要求, 采取了适当的措施, 使电器的控制线圈得到合适的电压。对于交流电磁系统, 主要用增大电磁线圈功率的方法, 对于直流系统采用全波吸合、半波保持等方法。

1.1 控制线圈为交流电压

1.1.1 加电感法

加电感线路原理图, 如图1所示:

它用于交流接触器控制中。按下按钮SB, 变压器二次侧输出电压U, 在电路刚接通时, 电感L被短路, 变压器付边电压U直接加到接触器控制线圈上。接触器线圈KM得电吸合后, 其常闭触头KM打开, 电感L被串入控制线圈回路中。电感L (可以用缺芯电感) 应满足下列条件:

式中:Ie——线圈的额定电流;

R K M——线圈的电阻;

L KM——线圈吸合状态的电感。

根据电感的特性, 在线路中的电流波动时, 电感L有阻止电流突然变化的功能, 因为电感L和线圈KM是串联的, 所以通过的电流不仅相同, 而且是同时变化, 在电压U波动时, 线圈电流不会波动。所以, 电感L起到了阻止线圈电压波动的作用。

1.1.2 加电容器法:

加电容器线路原理图, 如图2所示:

它用于交流接触器控制中。按下按钮SB, 接触器线圈经电容器C得电, 在通电后到接触器触动为止, 电容器C向接触器控制线圈K M提供了部分能量, 因为电容器C通过线圈KM充电, 所以使控制线圈KM两端的电压高于输入电压U, 只要设计恰当, 下式成立:

式中:ue——线圈KM的额定工作电压;

RKM——线圈的直流电阻;

ωLKM——线圈的感抗;

ωC——电容器的容抗。

即使输入电压U降到75%额定工作电压, 接触器仍能可靠动作, 吸合后, 接触器常闭触点将电容器C短接, 保证了接触器控制线圈工作在输入电压U下。如果电容器C较大, 需要在常开触头KM回路中串接一个放电电阻R 1。放电电阻R 1的取值, 以不使接触器释放为限, 即应保证控制线圈得到不小于65%的额定电压。

1.1.3 恒压变压器法

恒压变压器能给接触器的控制线圈供应稳定的工作电压。恒压变压器应用了铁芯磁饱和的原理, 当变压器原边输入电压上升波动时, 会使变压器铁芯更加磁饱和, 原边电流保持基本不变, 副边电流也保持基本不变, 根据磁感应, 付边电压基本不变。当变压器原边输入电压下降波动时, 变压器铁芯仍接近于饱和, 这样, 与电压上升波动时比较有变化, 但付边输出电压变化也较小, 达到稳定电压的目的。它的缺点是增加了部分铁耗, 降低了变压器的工作效率。

1.2 控制线圈为直流电压

1.2.1 全波整流启动半波整流保持, 如图3所示;

为控制线圈为全波整流启动半波整流保持原理图。接触器直流控制线圈KM, 在按下启动按钮SB, 经二极管全波桥式整流后供给直流电压, 这是线圈K M两端的电压U=0.9U1, 在线圈K M吸合后, 其常闭触头KM1打开, 二极管全波桥式整流变为半波整流。这时, 线圈KM两端的电压U=0.45U1, 为全波桥式整流输出电压的一半, 保持线圈KM吸合。可见, 这种方法在保持线圈吸合时, 降低了线圈的电压, 从而降低了控制变压器的输出功率, 起到了节省电能的作用。

1.2.2 控制线圈部分作启动吸合线圈, 如图4所示:

为控制线圈部分作启动吸合线圈原理图。线路中, KM1为直流接触器的常闭触头, 线圈I1、I2、Ⅱ1、Ⅱ2为直流接触器的四只线圈。在接触器启动前, KM1将线圈I2、Ⅱ2短接, 所以, 按下启动按钮SB, 经全波桥式整流输出直流电压U, 加在线圈I1、Ⅱ1串联后的两端, I1、Ⅱ1线圈作为接触器KM启动吸合用。当接触器吸合后, 常闭触头KM1打开, 线圈I2、Ⅱ2全部串入控制线路中, 进入接触器保持吸合状态。可见, 在接触器启动吸合时, 两个线圈I1、Ⅱ1串联, 每个线圈两端加的电压为, 吸合电流大, 电感小, 相对吸力增大。当接触器吸合后, KM1打开, 四个线圈串联, 每个线圈两端加的电压为, 吸合电流减小, 起到了节约电能的作用。

1.2.3 串入并联电阻电容法

串入并联电阻电容线路原理图, 如图5所示:

按下启动按钮SB, 在电路刚接通时, 因电容器有隔直通交的特性, 电容器在充电状态, 附加电阻R被电容C所短接, 因此增大了接触器线圈K M的电流, 也就增大了接触器的电磁吸力。但并不改变电流的稳定值, 即电容C充电完毕, 根据欧姆定律:I=U/R+r。

式中:I—为通过线路的电流,

R—为附加电阻,

r—为接触器KM线圈的内阻,

线圈中通过的电流越大, 吸合力越大, 这就保证了低电压输入情况下接触器也能正常吸合。但是, 也存在由于加入电阻R, 增加了部分能耗。这种方法, 附加电阻R与接触器线圈内阻r的比值越大, 并联电容器C也越大, 吸合力增加越显著。但是, 必须避免发生CR振荡。

2、电网电压突降的应对措施

由于供电系统中有大型机电设备重负荷启动, 系统中发生短路故障等因素, 造成供电系统电压突降, 煤矿电器在以前采用的欠电压保护, 都是瞬动特性, 只存在保护动作机构固有的动作时间。所以, 在电网电压突降且超过要求的最小值时, 欠电压保护就执行保护, 使电器设备增加了不必要的停机和再启动。特别在重负荷启动时, 又会造成电网电压波动和带来其它很多不利因素。目前解决的办法主要是把欠电压保护设计为延时特性, 延时1秒至3秒钟, 对电网电压突降有较好的效果。下面概要介绍两种方法。

2.1 采用时间继电器法

这种方法是利用时间继电器的延时触点, 串入欠电压保护脱扣回路。当发生电网电压突然降低时, 时间继电本身不能维持吸合而断开, 但其延时断开触点却不会马上断开, 而是延时1至3秒钟断开, 使欠电压保护脱扣装置躲过电压突降。电网电压恢复正常时, 时间继电器重新吸合, 保证脱扣器线圈正常吸合。

2.2 加阻容补偿法

这种方法和上述串入并联电阻电容法有共同之处。在电网电压突然降低之前, 电容器充足了电量, 发生突然降低时, 电容器两端的电压高于脱扣器线圈两端的电压, 电容器便回向脱扣器线圈补充电能, 保持不脱扣。在电网电压恢复正常后, 脱扣器线圈正常吸合。

结束语

浅析公路施工进度控制与要求 篇8

1公路工程进度计划的重要性及主要表达形式

一个好的施工进度计划是保证工程施工进度的必要条件, 要尽量符合实际, 缺乏实施性的计划是不能正确指导施工的。因此要求承包人在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时要充分考虑自身的施工能力及各种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 并制定相关的保障措施。承包人要加强施工进度计划的审核, 在制定施工进度计划的同时精心组织、科学计划, 以增强计划的操作性和实施性。

2建立“工作组”工程进度管理模式

现场管理采取各项业务归口部门管理, 也是目前公路项目采用的常规管理模式, 但在项目建设初期和交叉工程提交工作面方面, 各部门往往以本部门业务管理为主, 协调处理问题相对难以统一。在开工初期, 征地拆迁、工程技术、质量检验及计划进度等方面管理, 涉及范围广、内容多的地方、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及业主相关部门, 除在例会和专题会议上进行协调外, 大部分时间无法对现场出现的情况及时进行协调处理, 在项目进度管理上, 时间就是金钱, 关键工程的进度拖延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施工单位应该专门成立由总经理牵头任组长的若干个工作组, 每个工作组负责一个总监办监理路段的协调管理工作, 各部门指定相关人员作为工作组成员, 大家对应总监办设置的办事处作为工作组重要组成部分, 负责现场巡视, 发现、了解、记录存在的问题, 较小问题及时解决, 较大和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上报, 组长协调相关部门及时解决, 使开工初期的征地、拆迁、工程变更方案的确定、关键工程及时检测试验等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对梁板架设、路基交验等分项工程为下一承包人提交工作面和组织进场施工起到极其重要的督促和协调作用, 工作组的重点工作如下:

2.1工程变更, 涉及地方道路、临时排水方案和影响关键工程进度的变更确定, 若得不到及时处理将对工程总体进度造成严重影响, 工作组就此类问题除督促相关部门及时解决外, 一般问题可现场解决

2.2督促现场施工人员对影响总体工程进度的关键工程加快进度, 检查施工班组的机械设备和资金投入是否满足合同要求, 对阶段性目标和总体目标的实现起到督促和检查作用。

2.3对不同班组的施工交叉和相互干扰进行协调, 如梁板预制和架设是由不同分包单位承包的, 运输道路、吊装场地是否满足要求, 确定运输方案等, 特别是运输困难的路段往往存在较多问题, 对此工作组必须事前做大量协调工作, 保证了梁板架设的顺利进行。

2.4协调路基交验为路面工程施工提交连续工作面, 工作组对难以完成路基交验的施工班组进行跟踪, 对实在难以完成施工任务的少数分包单位采取强制接触施工的措施, 保证路面工程施工界面按时提交。

3制定现场进度管理制度

3.1对关键线路工程制定周密、切实可行且最优的施工方案, 配备高素质、技术全面的工程师担任关键工程的指挥。同时选用有丰富经验的技术工人和施工队伍负责关键工程的施工, 以确保关键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不因技术等问题而延误工期。

3.2按照总工期要求, 按月制订施工计划和实施方案, 重要工序做好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工程特点和当地气候特点条件, 合理安排各项工程的施工顺序, 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和时间根据工序特点, 能连续作业的安排三班倒作业, 缩短流水作业流程, 从各个施工环节上加快施工进度, 确保总工期。要求施工班组制定周密的施工进度计划, 健全施工管理机构、合理安排各工序、组织协调好各班组施工作业程序, 把工期目标分解到各班组, 逐个落实。

3.3班组管理人员经常深入到施工现场, 调查完成计划的措施、劳力、材料及机械设备的配置能否满足施工要求, 并检查工程完成情况, 做到心中有数。当实际工程情况与计划出现较大差异时, 要分析原因, 及时调整人力、物力资源与技术措施, 重新制定新的施工方案。并对各班组的施工计划进行平衡调整后下达到落实, 不得因人为因素造成工期延误。

3.4投入一批先进的、功能良好的机械设备和仪器设备, 通过狠抓工程质量、杜绝工程质量问题确保工期。

3.5加大奖罚力度, 克服拖拉作风, 广开工作面实施平行流水作业, 实现有序、均衡生产, 抓好施工全过程管理, 加强预见性, 使计划安排切合实际, 最后应做到设备到位、材料到位、人员到位, 使工地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力求做到严按施工计划, 确保工期。

3.6积极配合业主做好本项目协调工作, 与当地政府保持密切联系, 在可能的情况下, 为当地政府和群众办实事, 将阻工现象降到最低点, 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4加强进度计划的审核及纠偏

审核施工进度计划的时候, 首先要检查计划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通过对所计划施工的项目进行逐项检查, 对于关键线路上的施工项目要严格要求, 承包人务必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关键工程的施工进度;其次对进度计划中的安排的施工机械、人员及试验栓测设备要进行复核, 机械设备及人员作为施工作业的主体, 是保证计划完成的主要因素, 因此一定要符合施工的要求;最后, 承包人必须清楚保障措施是否完善, 由于工程施工自身所具有的连续性, 往往下一步工序的施工都需要上步工序完成以后才能进行, 为防止工程施工进度滞后, 因此在进度计划中要特别注意本单位为保证施工进度计划完成采取了哪些措施, 保障措施不但要求齐全, 最主要的是要符合实际并切实可行, 不能随意编制或故意夸大。

在日常施工过程中要随时对进度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以便及时发现实际进度中的偏差, 通过各种书面的形式提醒, 并要求相关管理人员按时完成或开展某项工程的施工。由于施工进度计划编制过程中的局限性, 不能完全考虑施工过程中所出现的全部情况, 因此工程施工过程中不仅是计划执行的过程, 同时也是计划完善的过程, 在施工过程中要机动灵活的开展工作, 及时对施工进度计划进行调整, 注重与业主和监理单位的沟通, 除了要保证关键工程的施工进度以外, 同时要尽量挖掘承包人的施工潜力, 加快其他工程的施工进度以缓解关键工程的施工压力。

5计算机辅助控制进度

针对公路工程施工进度控制, 部分大型国有企业开始引进机算机辅助管理办法, 利用VB语言、数据库查询语言 (SQL) 及Access开发了公路工程施工定额管理信息系统, 实现与Project 2000项目管理软件相连进行相关信息的处理, 从而对公路工程施工进度实行动态控制, 达到有效控制工期、降低工程成本的目的。

6结语

公路项目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其建设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实施三控制 (质量、进度、投资) , 一协调, 而工程进度控制的好坏, 不仅关系到项目建设工期能否实现, 同时也影响到工程质量和工程投资控制, 本文对公路项目的进度控制做了简要的论述, 希望所述内容对现场管理者有所启悟。

摘要:公路工程作为国家发展的大动脉, 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国家在每个发展时期都极为关注和重视公路工程, 公路工程的质量是与千家万户息息相关的, 同时公路工程的进度也是关系着工程的投资回报速度、公路周边地区发展速度, 本文对公路工程的进度作为着眼点, 进行了理论分析。

关键词:公路施工,进度控制

参考文献

[1]靳卫东, 戴文亭, 王磊, 吴斌暄.《公路工程施工进度计算机辅助管理》, 交通与计算机.2006年04期.

[2]叶加冕, 徐梓炘.道路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 科学出版社.2010年02期.

[3]张妍, 王金平.浅谈公路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J].山西建筑;2010年24期.

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篇9

2012年12月, 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同志在会上作了题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的报告。

会议强调, 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一步凸显, 转型发展空间和潜力广阔, 稳定和扩大外需仍有可为, 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但对2013年发展环境的严峻性和复杂性不可低估。国际经济低迷和国内困难相互叠加, 短期因素和长期问题相互影响, 周期性波动和结构性矛盾相互交织, 经济运行中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较多, 对宏观调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 把认识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 把行动统一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上来, 既要增强信心和决心, 又要未雨绸缪, 充分估计面临的困难和风险, 牢牢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

会议提出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 以节能减排为重要抓手,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要完善节能减排政策, 尽快出台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方案及配套措施, 运用价格杠杆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加快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合同能源管理推广等节能减排重点工程, 大力发展节能、资源循环利用和环保产业。加大对园区循环化改造的支持力度, 建设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继续实施重点生态环保工程, 加强重点地区、重点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浅谈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要求及控制 篇10

1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稳定性分析中, 进行实例分析是必要的, 该文涉及到我国山区路径的某一山体及其深沟的分析。在这些城镇或者城市的道路施工模块中, 进行水泥稳定碎石的采用是必要的。这涉及到水泥稳定碎石等相关施工模块, 这对于交通道路基层的工作模块是非常有帮助的。这种模式的应用, 突破了传统的二灰碎石的格局。更好的进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控制。该工作模式需要胶凝性碎石及其砂砾的鸡胚控制, 进行一定剂量的水泥参加, 进行混合料的控制。然后需要进行摊铺碾压的控制, 进行进行路面基层的形成。这种基层的施工工艺是非常简单的, 其材料的来源比较广泛, 并且应用强度比较高, 具备良好的稳定性, 并且其板体性也比较好。非常有利于现阶段道路施工的开展, 其高强度、高发展速度更容易上手。

在当下道路基层工作模块中, 水泥稳定碎石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施工质量的控制, 更有利于提升道路的整体质量, 这需要进行相关环节的要求极其控制优化。在水泥稳定碎石工作模块中, 进行抗裂型级配优化是必要的的。这样更有利于进行交通性能的保持。通过对一系列的试验可以得知, 承受重交通时, 水泥用量宜为5.0%, 中等和轻交通时宜为4.0%, 实际施工时需经试验确定, 但不宜超过6%。其7d无侧限抗压强度规定如下:水泥稳定碎石的压实度应不低于96%。

2在水泥初凝阶段极其终凝阶段, 进行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应用是必要的, 这也需要进行标号的控制。在该种施工模块中, 要注意对快硬水泥、早强水泥等的应用限制, 也需要避免受潮变质水泥的应用限制, 更好的满足当下工作需要, 从而提升应用效益。这需要注重碎石的压碎值的控制。碎石的压碎值不大于35%, 针片状含量不大于20%, 液限小于28%, 塑性指数小于6, 有机质含量不大于2%, 硫酸盐含量不大于0.25%。其集料级配要求可见下表。水泥稳定碎石的施工顺序, 水泥稳定碎石的主要施工顺序为:拌和、运输、摊铺、碾压、养生。

二、水泥稳定碎石的施工注意事项

1在当下水泥稳定碎石控制模块中, 进行施工方案体系的健全是必要的, 这需要进行集中厂拌法的应用, 进行混凝土拌和机拌和优化, 在拌和模块中, 需要进行水泥用量的控制, 这也需要进行各种施工因素及其设备计量的控制, 这也需要进行水泥用量的控制, 进行试验室配比优化, 进行施工总量的分析, 按照具体的气候情况展开施工。一般来说, 混合料的施工含水量相对于试验模块更多几个百分点。

运输中应加盖蓬布, 以减少水分散失;混合料从出料到摊铺不应大于2h, 若超时则不得使用。摊铺前应对下承层进行适当洒水保湿;宜采用专用摊铺机械摊铺, 有条件时应采用全幅同时摊铺;压实系数应通过试验段确定, 一般机械摊铺宜为1.25~1.35, 人工摊铺适当放大至1.35~1.5;摊铺时每层应按虚厚一次铺齐, 颗粒分布应均匀, 厚度一致, 不得多次找补。

2在施工模块控制中, 进行碾压方案的分析是非常必要的。这需要按照一定的施工顺序, 进行稳定性的控制。比如按照先轻后重的顺序进行施工, 进行压路机的工作优化, 进行摊铺机稳压控制。必要时可以应用到重型振动压路机等进行碾压密实性的控制。在碾压模块中, 需要进行错轮的重叠控制, 保证作业段的工作优化。静压速度应控制在25m/min, 振动碾压速度应控制在30m/min, 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或正在碾压的水泥稳定碎石上急刹车或调头;稳压时, 若发现有混合料离析或表面不平, 应由人工更换离析混合料或进行找补处理。

在碾压模块中, 要注重几个应用细节, 比如进行摊铺结合处及其接缝处的控制, 积极做好相关的保湿及其裂缝处理工作。要避免一些纵横裂缝的需要。这也需要进行斜缝的避免, 要保证纵缝的垂直连接性。这就需要进行纵缝设置优化, 做好相关的摊铺工作, 需要安排专人进行粗细集料的离析情况的控制, 以满足工作的需要。摊铺时应设专人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 对摊铺中局部出现的粗集料“窝”应及时铲除, 并用新拌混合料填补;摊铺过程中不宜中断, 如因故中断时间超过2h, 应按《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要求设置横缝。碾压效果应达到缝隙嵌挤密实, 稳定坚实, 表面平整, 压路机轮迹小于5mm, 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

3在混合料碾压模块中, 进行洒水养生工作的开展是必要的。这需要进行麻袋及其渗水土工布覆盖控制。注重无覆盖洒水养生的工作需要, 进行洒水频率的控制, 注重养生期的相关工作细节。在养生期间内, 需要进行交通的封闭, 进行施工内部车辆的通行控制。在施工结束之后则可以逐渐进行交通的解禁。这也需要进行行车速度的控制, 避免相关不合理情况的出现。在试验段摊铺过程中, 当遇到异常情况 (如机械故障等) 造成施工中断, 且延误时间较长时应设置接缝, 摊铺前应将摊铺机驶离摊铺面末端, 并将靠近摊铺机未压实的混合料进行人工洒水, 使其含水量达到规定要求, 然后将摊铺机就位进行新的混合料摊铺。开工前, 对全体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 并设专职安全员进行施工安全检查。

结语

为了保证现阶段水泥施工工作的开展, 要遵守机械操作守则, 要保证相关职工的个人安全, 并且及时做好相关的防患未然工作。更好的进行文明施工。保持施工环境的良好性, 这涉及到许多方面的工作, 比如劳保工作模块、施工环境保持模块等。设备、车辆选用优质油料以减少空气污染。采取适时洒水等措施控制扬尘污染。注意废水、废油、泥浆的及时疏导与合理掩埋。

参考文献

[1]孙兆辉, 许志鸿, 刘志远, 欧阳伟, 林晓.养生温度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抗裂性能的影响[J].建筑材料学报, 2006 (05) .

[2]张立军, 安明喆.混凝土强度的尺寸效应评述[J].煤炭工程, 2005 (10) .

上一篇:生态美育下一篇:数学学习交流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