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的音乐史价值

2024-07-23

京剧的音乐史价值(精选十篇)

京剧的音乐史价值 篇1

我爱看京剧《天女散花》, 因为它载歌载舞;我爱听京剧《天女散花》唱腔, 因为它灵秀悠扬。剧中“天女”曼妙的舞姿, 飞洒萦绕的彩绸, 她是美的女神花的仙子, 她把吉祥平安的祝福化为花瓣洒向人间, 怪不得梅兰芳先生早期创排演出此剧, 至今仍是京剧花衫行当必学、必演剧目之一。剧中【西皮二六】“云外的须弥山色空四显, 毕钵岩下觉岸无边。大鹏负日把神翅展, 又见那入海的蛟螭在那浪中潜。阎浮提界苍茫现, 青山一发普陀岩”。此段唱腔旋律“字多腔少”, 即保持了西皮原板的上、下句基本“6”和“5”的落音, 又辅助了剧中“天女”, 叙述天上仙境的景物描写和抒发当时内心快慰、得意的情感。

京剧《红鬃烈马》的一折《武家坡》中, 有一段非常精彩的青衣老生对唱。讲的是离家18年后的薛平贵, 回到中原找寻妻子王宝钏。恰巧二人在武家坡相遇。王宝钏却与丈夫相见不相识了, 薛平贵隐瞒身份, 故意调戏自己的妻子, 不料遭到忠贞的王宝钏一顿训斥。剧中, 薛平贵逗王宝钏说她的丈夫已将她卖给自己了, 王宝钏大惊, 唱到:【西皮二六板】“指着西凉高声骂, 无义的强盗骂几声。妻为你不把那相府进, 妻为你丧了父女情。既是儿夫将奴卖, 谁是那三媒六证的人?”薛平贵唱:【西皮流水板】“苏龙、魏虎为媒证, 王丞相是我的主婚人”。王宝钏唱:【西皮流水板】“提起了别人我不晓, 那苏龙、魏虎是内亲。你我同道相府进, 三人对面你就说分明”。薛平贵唱:【西皮流水板】“他三人与我有仇恨, 咬定牙关就不认承”。王宝钏唱:【西皮流水板】“我父在朝为官宦, 府上金银堆如山。本利算来有多少?命人送到那西凉川。薛平贵偷笑唱到:【西皮流水板】“西凉川四十单八站, 为军要人我不要钱”。王宝钏怒唱:【西皮流水板】“我进相府对父言, 命几个家人将你拴。将你送到那官衙内, 打板子, 上枷棍管叫你思前容易你就退后的难”。薛平贵唱:【西皮流水板】“大嫂说话理不端, 卑人哪怕到当官。衙里衙外我打点, 管叫大嫂你断与了咱”。王宝钏啐了他一口唱到:【西皮流水板】“军爷休要发狂言, 欺奴犹如欺了天。西凉鞑子造了反, 妻儿老小与奴一般”。薛平贵暗笑唱到:【西皮流水板】“腰中取出银一锭, 用手放在地平川。这锭银, 三两三, 拿回去, 把家安。买绫罗, 和绸缎, 做一对少年的夫妻咱们过几年”。王宝钏正色警告, 唱:【西皮流水板】“这锭银子我不要, 与你娘做一个安家的钱。买白布, 缝白衫, 买白纸, 糊白幡, 做一个孝子的名儿在那天下传”。这段对唱流畅简丽脍炙人口, 再加上剧中薛平贵的故意歪理挑逗和王宝钏的坚贞与不知情, 显得很诙谐幽默, 具有很大的戏剧性和趣味性。再者, 这段“西皮二六板”转“西皮流水”, 非常适合这样的剧情来运用, 体现出剧中二人的争吵与辩理之气势, 让人看得痛快听得过瘾。还有一点要说的是, 这段唱腔中随着板式节奏加快, 听似在打击中省略了“眼”, 只流下了“板”。其实“眼”就在两次响板的中间, 要演唱者自己去体会, 这也就是老戏班子里的俗话“要有心板”。

前几年, 京剧《大唐贵妃》中有段唯美的“四平调”也是我极为喜欢的。京剧《大唐贵妃》取材于梅兰芳先生上个世纪20年代名剧《太真外传》, 就内容而言, 《大唐贵妃》更突出了唐玄宗李隆基和杨玉环对爱情的真诚。唱词是:【四平调】“梨花开, 春带雨, 梨花落, 春入泥。此生只为一人去, 道他君王情也痴, 情也痴。天生丽质难自弃, 天生丽质难自弃, 长恨一曲千古迷, 长恨一曲千古思……只为你霓裳羽衣窈窕影, 只为你彩衣织就的红罗裙, 只为你只为你……”原本“四平调”唱腔的节奏就很灵活多变, 上下句的落音也很随意, 特别适合这样的抒情达意, 所以说这段唱腔很快“火了”起来, 大众接受, 就代表“四平调”可以这样唱, 可以这样运用, 它是成功的。

高一音乐 京剧音乐 篇2

作者廖平凡 年级:高中一年级

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高级中学音乐课本》第三节

执教:深圳市碧波中学 廖平凡

教具:影碟机 影碟(唱段实况) 幻灯片 幻片机 彩电等

教学目的

1、 通过对京剧的简介,使学生了解京剧基础知识。

2、 通过京剧名段欣赏和参与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他们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1、 用提问式导入课题内容。

(我国戏曲中,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剧种?)

2、 介绍京剧基础知识:(根据内容出示相应的幻灯片)

(1) 京剧的形成:

京剧在中国戏曲中形成较晚,1790年乾隆皇帝八十寿辰,诏令“四大徽班”(清朝安徽省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个戏班)进京演出,皮黄腔风靡京城。后来,留京徽班艺人与来自湖北的汉剧艺人合作,相互影响,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式,逐渐形成相当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体系。京剧虽只有二百多年历史,但因为它久居京城这种特殊背景之下,名角辈出,流派纷呈,艺术成就显著,影响遍及全国以致世界,被世人称为中国的国剧。

(2) 京剧音乐:

1) 京剧音乐以西皮腔和二黄腔为主。西皮腔源于秦腔,形成于武汉一带。西皮腔一般较为高亢刚劲,活泼明快,适于表现激昂、明朗、欢快的情绪。二黄的`起源在江西,形成于湖北、安徽,它的唱腔沉着稳重,凝炼严肃,适合表现深沉、悲怨的情绪。

2) 伴奏乐队称为“场面”,分为“文场”、“武场”两部分。文场由演奏旋律的管弦乐器组成,常用的乐器有京胡、月琴、小三弦、京二胡、笛子、唢呐、笙等(出示挂图),

京剧的音乐化 篇3

上世纪60、70年代,京剧是人人会唱,个个会演。那时京剧的流行程度就与现在的通俗歌曲一样。“样板戏”的普及故然是时代的产物,但与京剧的“革命”关系甚大,其中的重要部分则是京剧的“音乐化”。我在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对京剧是非常有兴趣的,但是因为现在所能接触的京剧太专业,曲调太老套,所以使得学生们的兴趣也悄然熄灭。

京剧和其它戏曲一样,是一门集唱腔、表演、服装道具、舞台布景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如果能将京剧做到学生都略知一二,并且与音乐的学习联系起来,那么我们在上好音乐课的同时,也能让孩子喜欢京剧。

那么,如何将音乐课与京剧学习结合在一起呢?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完成。

一、学唱课教学

京剧用四个字概括为“唱念坐打”。“唱”首当其冲,从中可以看出,唱腔是京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说明京剧与音乐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我们的普通中学音乐课堂上,歌唱教学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学唱课也是中学音乐教育课程设置的内容之一。良好的歌唱教学,对于实现音乐教育的整体目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歌唱教学的要求就是要激发学生并提高他们对唱歌的兴趣和爱好,使他们学会正确地有感情地歌唱,逐步提高歌唱技巧,增强歌唱表现能力;而京剧是用唱来讲述故事情节和表达人物情感。如果在音乐课上,音乐老师能带领学生学习简单的京剧唱段,那么不仅仅能推广我们的国粹艺术,又能提高学生歌唱表现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这样一来,一堂学唱课的内容基本就完成了,既学到了京剧的唱腔,又提高了唱歌的技巧,对孩子们来说,又新颖,这样的音乐课谁不原意上呢?初中二年级有一个单元的内容叫做《梨园金曲》,其中就有一个戏歌的学唱,这样的歌曲既有京剧独特的唱腔,曲调又不像京剧那么难以接受,学生们非常感兴趣,学的也非常快。之后的拓展内容,我带领学生们学习了一些京剧的基本知识,并且学唱了一段简单的京剧唱段。整个一个课程下来,作为老师的我觉得教学目的达到了,教学目标完成了;而作为学生的他们觉得内容很新鲜,学唱起来很容易,并且认为欣赏到和之前的音乐课不一样的东西!这样的一堂课,既能推广我们的国粹艺术,又能轻松达到教学目的,这对于音乐的教学来讲,是非常值得推广的。

二、欣赏课教学

学唱课说完了,可以再来说说欣赏课,那就不得不提京剧的“念”和“做”。念在京剧中是白话,对话,也是考验演员表演技能的主要方面。而音乐恰恰是表演的艺术,我们在音乐的教学上就可以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当然并不是要求人人都会用京腔京韵来说话,但是可以通过京剧的欣赏课来引导学生怎样在歌曲的表达中贯穿京剧艺术中的“念”。这一点如果能切实的完成,我相信肯定能为学生以后的音乐表演打好坚实的基础。而“做”

在京剧中泛指表演技巧,一般又特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是戏曲有别于其他表演艺术的主要标志之一。但恰恰是这一点——表演技巧,这是很多人把握不好音乐的主要原因。那么我们音乐教师就可以通过欣赏课让学生学习“做”功,以便更好的学习把握音乐的能力。

京剧中还有一个非常特别的东西,那就是“锣鼓经”。什么是锣鼓经?它是京剧打击乐各种形式的泛称。戏曲中的武场音乐通常用象声字的锣鼓经来记录。这里就有很多节奏的练习,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内容给学生上一堂有关于音乐基础知识的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带领学生认识到各种打击乐器,更能带领他们学习简单的乐理知识,还能带着他们做一些节奏练习,这样,不但学习到了新知识,而且还做了和课堂内容相关的游戏,这既让学生加深了印象,又使得课堂不再枯燥!对孩子来说,寓教于乐的课堂正是他们所期盼的,而对我们来说,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

京剧走进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思考 篇4

一、京剧走进小学音乐课堂的现实意义

京剧是戏曲类文学艺术, 绵延传承几百年的京剧作为戏曲文化中的精粹, 融唱腔、舞美、剧情、脸谱、唱词、表演等于一体, 带给人美的精神享受, 是一种融合道德与审美的艺术娱乐形式, 对于熏陶小学生身心成长有积极意义。

京剧走入小学音乐课堂有利于京剧文化的传承。当前各种各样娱乐形式与娱乐文化的兴起压缩了传统艺术生存空间, 为加强戏曲文化保护, 不仅要做好专业人才的培养与技艺传承, 欣赏受众群体的培养也十分重要, 只有不断扩大群众基础, 才能确保艺术的生存空间。

京剧作为一种综合的声乐表演形式, 是一种高雅且内涵的艺术表演形式, 将京剧引入小学音乐课堂, 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也符合当前素质教育、全面教育的理念, 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新课改中提倡挖掘学生个人发展潜力, 京剧作为兼具艺术、声乐、体育等多种形式的综合艺术, 可促使小学生们获得良好的文化熏陶, 在长期影响下对其文学艺术修养的养成有积极作用。

京剧进入小学音乐课堂, 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受众欣赏群体, 培养学生们的艺术文化修养, 同样也是为了更好的传承传统曲艺文化进行实践探索。京剧作为曲艺艺术的集大成者, 兼具多方优点, 京剧与小学音乐教学相融合, 也是探索未来曲艺艺术与学校音乐教育有机合作之路的重要实践, 为其他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参考经验, 对诸如豫剧、越剧、黄梅戏、花鼓戏、沪剧、霹雳布袋戏等进入学校课堂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

二、京剧艺术如何进入小学音乐课堂

京剧走入小学音乐课堂, 除了要做好教材内容设计之外, 还需要强劲的师资力量为依托, 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 才能够创造良好的传承发展环境, 让京剧艺术在小学生中间获得传承, 提升学生们的艺术文化水平。具体而言, 京剧艺术走进小学音乐课堂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

配备雄厚的师资力量。京剧作为传承几百年的综合性艺术, 讲究“唱念做打”, 从服装、道具到化妆、舞美等多个方面都有较高要求, 想要真正精通这些东西, 需要多年功底, 小学音乐课堂教育短期内想要培养专门人才并不现实, 在实践中可通过社会支持、辅助教学、内外结合等手段完成京剧课堂教育。音乐教师培训是解决京剧进入音乐课堂的首要问题, 要积极鼓励广大音乐教师多途径学习京剧, 以便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 比如多欣赏名家名段, 邀请京剧艺术家入校演出, 组织外出观看活动等, 提升教师对京剧的了解和感性认识, 便于课堂京剧艺术的推广工作更好进行。教师可收集或制作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料, 利用光盘、视频等支持教学, 让学生欣赏、模仿和参与, 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与学校可积极联系社会专门机构协助教学, 比如相关学校的京剧专业或者京剧艺术机构等, 通过加强合作的方式做好京剧的宣传与推广工作, 让小学生们近距离感受京剧艺术之美, 更好的了解这门国粹。

教学方法的变革。京剧艺术进入小学音乐课堂, 教学方法的变革势在必行。教学目的方面要避免将强制性引进课堂, 以引导鼓励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京剧知识、欣赏名家唱段、体验京剧韵律唱腔服装之美, 从而达到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 激发他们对京剧艺术的兴趣, 避免采取强制手段以免激起学生逆反厌恶心理, 反而不利于教学。教学方法上要注意坚持多样化方针, 小学生受限于自身知识欣赏水平, 欣赏京剧有一定难度, 教师可进行适当改编降低欣赏难度, 方便学生理解, 也可从学生们感兴趣的艺术文化背景、故事背景、服装艺术等入手, 提高学生接受能力。另外在其他学科教学中, 教师也可将京剧引入课堂, 比如语文课堂上了解京剧演绎发展的诸多故事, 体育课上尝试京剧身段动作, 音乐舞蹈课上学习京剧脸谱、服装、头饰、唱腔等。京剧作为综合性艺术, 本身有着较大的延伸拓展空间, 涵盖了多个学科的内容, 音乐课堂中教师可利用这种优势与美术课、体育课、语文课的相联系, 做到寓教于乐, 比如美术课的脸谱绘画, 音乐课的历史学习, 体育课的身段模仿, 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乐趣。京剧本身作为艺术文化, 也兼有教化作用, 京剧的故事情节中很多都蕴含着正能量, 这对于价值观还处于形成期的小学生而言是宝贵的文化财富, 对于其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积极影响, 教育中可以此为切入点, 引导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综上所述, 京剧作为综合性艺术, 传承与保护是时代命题, 将京剧艺术引入小学音乐课堂, 不仅有益于京剧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对于小学生艺术修养的提升、身心健康发展都有积极意义, 值得鼓励。

摘要:京剧艺术作为传承百余年的国粹, 当前在传承与保护方面遭遇尴尬, 将京剧艺术引入小学音乐课堂, 不仅可更好进行传承与保护, 对于提升小学生艺术文化修养、养成良好道德品质也有积极意义, 值得鼓励与推广。

关键词:京剧,传承,小学生,音乐课堂

参考文献

[1]冒晓燕.探析小学京剧进课堂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 (小学) , 2014 (8) .

走进京剧音乐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了解京剧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初步了解国粹——京剧,提高对京剧的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在学习和鉴赏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京剧传统戏曲艺术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弘扬中国传统艺术。体验京剧的表演形式:做

一、师生问好

二、京剧

1、欣赏乐曲《三娘教子》选段(幻灯片播放音乐)

设问:这段音乐是我国哪一种戏曲的音乐形式?(京剧)

师:对,这是一段京剧唱段,我们都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那你们想了解京剧的有关只是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京剧(出示多媒体)京剧的起源

师:京剧的历史源远流长,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京剧是如何起源的?请同学们拿出已提前查找好的资料进行讨论,在汇报。找4名同学汇报 教师总结(出示多媒体)

3京剧的唱腔:

师:提起京剧,我们知道它是吸取了各种地方戏的精华而诞生的,主要有两种唱腔,分别是西皮和二簧,现在我们听赏两段唱腔,请你们听听这两段唱腔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情绪不同,速度不同)多媒体播放《霸王别姬》 《打渔杀家》

出示多媒体:西皮的曲调活泼、刚劲,适于表现慷慨激昂的感情;

二黄的曲调一般为苍凉、深沉,善于表现忧郁、激愤的感情。

师:我们了解了西皮和二簧这两种唱腔的情绪现在我们把刚才这两段唱腔在感受一遍。京剧的行当

师:你们刚才注意到这两段唱腔的演唱者有男人有女人,在京剧中的男女演员都有固定名称的,根据人物的性别,个性等把人物分成四大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京剧的行当(出示多媒体)

师:是哪四大行当?(生 旦 净 丑)我们来看看这四大行当的图片

“生”一般指男性演员,在每个行当里,不同的年龄职业的人物又有不同的行当名,比如:画面上的这个叫老生,而这个年轻的叫小生,另外还有武生。“旦”是指女性角色,如年龄大的叫老旦,年纪轻的叫花旦,“净”则是指“花脸”,就是我们刚才我们介绍的有脸谱的角色。“丑”则是指诙谐滑稽或小奸小恶的人。

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看看这段视频里人物的服装化妆和刚才那几张图片里人物的服装化妆有什么不同?(古代 现代)

师:对,图片里的人物是传统京剧中的扮相,视频里的人物是现代京剧中的扮相,现代京剧是传统京剧的一个新的延伸,传统京剧是以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故事当家的历史性题材的京剧,而现代京剧反映的是现实题材的也就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京剧。

现代京剧为什么流传的这样广泛呢?是因为它通俗,易懂,贴近人们生活。观看视频《三娘教子》

问:这段视频里的人物是哪个行当? 京剧的表演形式

师:京剧的表演形式也很有特色,下面我们看一张幻灯,请同学们自学幻灯上的内容。

师:京剧是一种什么并重的艺术?

京剧的唱念做打都是代表什么?

师:观看视频,视频里有哪些表演形式?(念,唱)

6学生体验

教师带女同学体验花旦 教师带男同学体验武生 回家作用:制作脸谱

师:刚才我们讲的四大行当是哪四大行当?(生 旦 净 丑)

净指的是什么?你们见过脸谱吗?(有脸谱的角色)

回家查找脸谱的知识并且自己制作一个脸谱。

8课堂小结

京剧的音乐史价值 篇6

关键词:信息技术;音乐欣赏;整合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京剧艺术是我国的国粹艺术,它是一种综合性舞台表演艺术,仅靠老师的语言介绍,或听唱段欣赏,对学生认识其综合性表演藝术特征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采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手段能拓展学生的认识视野。

2.学生分析:职高学生对京剧了解不多,他们对拖着长腔的京剧不是很喜欢,但他们具有求知欲望强、表现欲望强、好奇心强、积极性高的特点,能熟练使用Internet,有较高的信息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且具备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教学环境分析:本节课在多媒体教室授课,便于使用视听结合的教学手段,这是满足学生情感与认知需求的最有效、最实用的途径。

二、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加深感性体验。老师使用多媒体出示京剧的视频片段,为学生创设看得见、摸得着,京剧就在自己身边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跟着媒体示范念一念有音调的京剧韵白、做一做京剧的表演程式,这是学生感受和体验京剧的良好途径与方法,能使他们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和技能。信息技术多媒体视频的演示解决了一般音乐老师无法达到的京剧表演专业水准的难点,体验教学法便于调动学生将课堂变成展示自我的舞台,积极参与模仿和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更好地感受体验京剧的表演特点。

三、课后延伸

为了拓展京剧文化视野,提议学生在班里办个京剧艺术墙报。可提示学生在网络上搜寻有关京剧的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京剧故事、艺术家的逸闻,可用文字、图片、唱谱等各种形式。最后以“弘扬民族文化,振兴京剧艺术”为口号,在《唱脸谱》的音乐声中结束此课。

四、教学反馈

1.教学氛围和谐,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上有师生热烈的讨论声,也有学生激情昂扬的发言声和学生发自内心的由衷感叹“京剧,你真OK!”。这一切说明,信息技术多媒体手段在这节课上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2.活动形式丰富,学生实践成效显著。听一听、念一念、看一看、做一做,学生的实践活动串联了本堂课。

3.交流方式多样化,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师机交流,生机交流,使课堂生机勃勃,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必将带领学生成为网络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节课中,信息技术运用的创新点是:凭借信息技术手段,营造京剧气氛,优化音乐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宋海燕.谈谈信息技术如何辅助小学音乐教学[J].新课程:中,2011(03).

京剧的音乐史价值 篇7

关键词:京剧,四平调,音乐特征,句式,板式

一、包容性的唱词句式

唱词的内容, 是唱腔乐思的基础。唱词的句式、四声调值、平仄押韵规律等, 是唱腔乐句、旋律线的基础。四平调的唱词句式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不管多么复杂和不规则的唱词都可以用四平调来演唱。

四平调的唱腔属于板腔体, 一般要求“七字句”、“十字句”的规整句式为主, 即二、二、三, 三、三、四的格律, 有时也有四、三格律或四、六, 六、四格律, 也有由此变格而出现的多于或少于“七字”、“十字”的唱词的混合句。唱词通俗易懂, 演唱时可以加虚词和衬字, 以达到流畅顺口的效果。

(一) 整齐句。四平调虽然以变化句为多, 但是整齐句也在其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有“七字句”、“八字句”等。如下例:

自从别兄转家乡, 朝朝暮暮思梁郎。 (七字句) ——《柳荫记》

纤云弄巧轻烟送暝, 秋光明净碧落沉沉。 (八字句) ——《太真外传》

(二) 长短句。四平调的唱词运用比较灵活, 长短句在其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长短句源于宋元词曲, 对唱词字数的要求并不严格, 这也正是四平调与西皮、二黄等其他唱腔所不同的地方。如下例:

怕流水年华春去渺, 一样心情别样娇。——《锁麟囊》

四平调唱词富于唱段的变化, 可以表达多样的情感。任何不规则的唱词都可以用四平调来唱, 这也正体现了四平调唱词句式的包容性。

(三) 变化句。变化句是为了表达某种感情的需要, 对原有句式进行扩充、压缩、重复或加入衬字、衬句等的一种句式, 四平调中变化句式用的较多。

1.衬字或衬句。在整齐句中, 为某种感情的需要而补加的词或句, 为衬字或衬句。四平调中有时为了便于演唱或表达某种情感, 常加入衬字或衬句。

如《贵妃醉酒》中:“我便 (来) 朝把本君奏知, (哎呀, 卿家呀)

管叫你官上加官, (啊) , 职上加职。”

2.前叠。前叠指重复开头的词句, 有的唱词为增加感情色彩, 常使用前叠。四平调中就有多处用前叠。

如《贵妃醉酒》中:

“见玉兔啊, (玉兔) 又早东升。”

3.后复。后复是指再现结尾的词句。四平调中经常用到后复, 某个乐句或乐曲本已终止, 再重复结尾的部分, 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

如《贵妃醉酒》中:

“清清冷落在广寒宫, 啊, 广寒宫。”

戏曲唱词除格式外, 每句结尾还要求其合辙押韵。唱词共有“十三辙”, 每段唱词必须落同一“辙口”。但是四平调的唱词灵活性比较强, 有时为了便于表达词义, 允许上下句不落同一“辙口”。四平调上下句的文辞可对仗, 也可不对仗, 可押韵, 也可不押韵。唱词文字简练, 易于流传。

二、特殊性的转板与节奏

板式是我国戏曲音乐结构的重要形式, 是我国戏曲音乐的高度程式化的产物, 体现着节奏、节拍的变化, 是戏曲音乐的基础。

(一) 转板的特殊性。板式变化是戏曲音乐的绝招之一, 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一种非常特殊的变奏曲式。板式变化体中各种板式都有自己特殊的表现功能。四平调板式不多, 只有原板和慢板两种板式。这两种板式只是节奏和行进速度上有别, 中速节奏的称为四平调原板, 节奏慢的称为四平调慢板。不同的板式与不同的声腔有机搭配, 则产生不同的戏剧效果。慢板唱段多是抒情唱段, 特别适合女声演唱, 如《贵妃醉酒》中“海岛冰轮初转腾”唱段。

此外, 四平调用二黄同类板式的过门, 胡琴定弦亦和二黄相同, 都是5-2弦, 这也使得四平调与二黄原板在表达感情上相似。较具有特点就是1236565561或1236565556, 是四平调和二黄原板的标志性的前奏。

(二) 节奏眼起板落。四平调的第一句称为“头句腔”, 其他的三、五、七、九等奇数句为上句, 二、四、六、八等偶数句为下句。四平调除头句腔外, 其他各句均以后半拍起唱。唱句的最后一个字, 落在强拍上, 句尾音一种落在强拍上, 另一种落在弱拍或弱位上, 有规律性。

切分音在四平调中也得到充分的使用, 在抒情性唱段中, 节奏较为平稳, 多将唱词置于强位上, 使语句更富有歌唱性。若是切分音用在表现愤慨、刚毅等情感中, 唱词一般放在切分音上, 可以起到增强节奏动力的效果。

以上对京剧四平调的唱词句式以及板式特征做了详细的分析。在京剧传统剧目各个行当中均有四平调唱腔。尤其是京剧旦角行当的各个流派, 都有别具一格的四平调唱段, 在京剧旦腔中成为替代皮黄腔的重要声腔。

参考文献

[1]刘国杰.西皮二簧音乐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1989.

试论京剧如何融入高中音乐课堂 篇8

京剧进入音乐课堂是很有意义的。首先, 有利于京剧艺术的传承和发扬。在当今艺术形式多样的时代, 京剧也受到了较大冲击, 将京剧纳入高中音乐课程中, 可以扩大京剧的影响范围, 有利于京剧艺术的传承。其次, 京剧进入音乐课堂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修养。京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 融入音乐课堂丰富了音乐课程内容。京剧在音乐和表演上艺术价值很高, 生旦净末丑各自形成了不同演唱风格, 具有年龄特征, 而且在表演上有唱念做打等表演形式, 学习京剧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感受和体验艺术之美, 提高学生艺术修养, 促进学生美育的培养, 有利于提高综合素质。最后, 京剧进入课堂能培养戏曲新人, 培养新生力量。京剧艺术发扬光大, 就要培养京剧爱好者, 通过学习京剧, 京剧艺术的推广, 不仅能增加京剧的影响力, 还有利于培养戏曲新生力量, 并实现京剧的繁荣发展。

京剧走进课堂, 可以让学生了解京剧, 在美学上得以提升。因此, 京剧进入高中课堂很有必要, 已经得到了很多人士的认可, 那么, 怎么才能让京剧更好的融入音乐课堂呢?本文提出以下几种建议和对策。

1. 要正确认识京剧, 明确教学内容, 以及怎么教。

京剧博大精深, 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 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和喜好, 选择相对易学的唱段, 从浅到深地讲解京剧的特点和表演技巧。

2. 要激发学生京剧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就会有学习的动力。京剧没有流行音乐那样随处都可以听到, 学生可能刚开始对京剧不了解, 看得少而且听的少, 所以没有兴趣。在教学中, 首先, 可以从欣赏入手, 让学生循序渐进地了解京剧的博大内涵, 培养认同感, 多给学生创设欣赏京剧的机会, 引导学生加深对京剧的认识。总之, 在教学时, 要合理选材, 提高京剧对学生的吸引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其次, 可以多开展表演比赛活动。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满足学生的表演意识和自我实现愿望, 多创设机会让学生来参与京剧表演, 体验表演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学习了京剧的基本动作唱念做打后, 可以分小组进行比赛, 比赛哪一组动作最为规范, 让学生多模仿最规范的动作, 总之, 比赛不是目的, 目的是让学生更好的学习京剧的表演艺术和演唱技巧。

3. 京剧教师要示范作用。

京剧之所以能都传承下来, 离不开老师的口传心授, 所以, 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是学生学习京剧的重要途径。例如, 在京剧《红灯记》选段《雄心壮志冲云天》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表演做示范, 然后让学生欣赏学习名家唱段, 然后一招一式的交给学生, 让学生不断模仿练习, 通过师生间的互动和演唱表演的模仿, 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京剧的魅力。

4. 充分利用媒体教学技术。

多媒体技术已经走进了学生课堂, 多媒体能优化教学情境, 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京剧是听和演的艺术, 利用多媒体, 通过音频、视频、动画等形式展示京剧人物形象以及故事背景, 可以把京剧所表现的情境直观的表现出来, 能很好地营造出京剧教学氛围, 使学生对京剧表演一目了然。

5. 多于学生互动。

京剧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 师生间要随时交流, 才能发现不足之处, 及时改正。对学生来说, 刚学习时肯定会出现很多错误, 教师要及时予以讲解和纠正。教师可以录下某个学生的某一唱段, 然后放出来, 让学生们共同录音, 听完后, 让学生之处有哪些不足, 教师进行总结, 最后再京剧演员标准唱段来对比, 引导学生辨析对比, 认真品味, 让学生找出差距, 并及时进行纠正调整, 从而提高进演唱技巧。

6. 总结教学经验, 纠正不足之处。

京剧课堂教学与普通的音乐教学不同, 也不能完全按照专业京剧训练模式来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解释总结教学经验, 遵循京剧教学的一般性规律, 体现京剧教学特色, 成功的经验要借鉴, 不足之处要及时改正。

总之, 京剧走进中学课堂, 能更好地发展京剧艺术, 提高京剧影响力, 京剧进入课堂简单, 但要把京剧教好, 让学生学好还是有难度, 是任重道远的。相信经过我们的不断努力, 学生一定会对京剧艺术产生兴趣, 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京剧艺术, 让京剧艺术广为流传。

摘要:京剧是我国的国粹, 也是我国传统的文化艺术, 得到了众多人士的重视, 为了继承和发扬京剧艺术, 近年来京剧逐渐的走进了学校的音乐课堂, 在音乐教学中加入了戏曲教学的内容, 本文针对京剧如何融入高中音乐课堂进行论述, 提出几点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京剧,高中,音乐,课堂

参考文献

[1]孙倩.多途径开展戏曲教学[J].中国音乐教育.2008 (10) .

京剧的音乐史价值 篇9

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 在中国约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而京剧现代戏( 主要指“文革”期间的“样板戏”) 的音乐创作, 主要体现在20世纪的50—60年代, 通过1958年现代题材戏曲联合会演和1964年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 很多优秀的现代剧目相继出现, 使京剧音乐突破了原有的旋律框架, 在保留了浓郁的京剧风格的前提下融入大量的新的音乐语言。

革命现代京剧运动, 大致可分为1964至1968年和1969至1976年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从现代京剧向革命样板戏发展,是由传统叙事的戏剧向西方戏剧转变。第二个阶段推进了京剧的音乐化、舞蹈化, 并在新程式下重新整合京剧。

在5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再回想当时的那段改革历史, 确实是有所收获的。对那些改革创作的过程经验进行总结, 不难看出在处理京剧音乐和剧情推动的关系上、 京剧唱腔对塑造人物形象、京剧音乐的继承创新方面, 舞台设计和多媒体应用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多宝贵经验。

二、《智取威虎山》传统京剧音乐与流行摇滚乐的融合改编

《智取威虎山》讲述的是在1946年冬的解放战争初期,在东北牡丹江一带,我军某部团参谋长少剑波率领三十六人的追剿队,准备消灭座山雕匪帮。但座山雕已经逃回威虎山,侦察排长杨子荣得知情况后,和几个战士一起破坏座山雕重重诡计救人质并消灭座山雕匪帮的故事。

在最早的《智取威虎山》当中,使用最多的是幕间音乐,在传统京剧里是很少使用幕间音乐的,但是在现代京剧中,使用幕间音乐是为了更好的突出人物形象和渲染整体氛围。

而此次2014央视马年元宵晚会上,由孙楠等人联合演出的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则是加入了流行摇滚乐的元素。

1986年崔健以一首《一无所有》开创了中国摇滚乐的先河, 中国人从此渐渐知晓了“摇滚乐”这样一个新鲜的音乐品种。比起西方摇滚乐的诞生, 中国晚了近30年, 但发展至今, 摇滚乐也已在中国生根开花, 逐渐与中国的本土文化相融合, 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

此次改编的《智取威虎山》,便是融合了流行摇滚乐的元素,无论是从服装造型上还是乐队组合上,还是在音乐编曲上,都将流行摇滚和传统京剧融合的恰到好处,既能感受到摇滚乐的节奏感十足,又没有远离京剧的唱腔节奏,个人认为是一次很成功的创新。

从舞台造型上来说,正中间是由架子鼓和贝斯等构成的五人乐队,舞台往前一点的左边是由五人组成的中国传统京剧打击乐队,以二胡为主;右边是四人合唱小组。 而在服装构成上以红黑配为主,摇滚乐队着黑色休闲西装,体现出摇滚乐中那不羁的叛逆精神,而打击乐这边又以红色唐装为主,体现出传统京剧中的古典韵味;主唱孙楠搭配更是绝妙,上衣充满了京剧味道,绸缎面料与盘龙刺绣构成的拉链衫;下身则是搭配皮裤和摇滚靴。 显得既有京剧演唱者的身段又有摇滚演唱者的气势。

演奏一开始便是由架子鼓连续的鼓点与电贝司、吉他等演奏出强烈地节奏感,让观众一下子就振奋精神, 被吸引住了;当节奏感达到顶峰时二胡和其他的传统打击乐进入听众耳中,在欣赏着二胡那独特的声音时,演唱开始,从“穿林海”至“跨雪原”这两句唱词都是和二胡独奏完成的,而跨雪原尾音时加入了电子琴的的声音,达到一个小高潮,让人联想到当时那大雪纷飞的场景。 “气冲霄汉”从传统乐器到摇滚乐队配合到顶,进行幕间乐演奏,最后再由传统打击乐结尾,引出“党给我智慧给我胆”这一出打座山雕匪帮的高潮,由四人合唱与孙楠配合演唱,气势恢宏。孙楠老生的唱腔配合浓重的摇滚乐唱出“今日痛饮庆功酒”那一段结尾更是让人回味无穷。

整个三分零七秒的演出里,摇滚乐与传统打击乐的融合恰到好处,让人记忆犹新;此次对《智取威虎山》 中编曲的创新与改编不仅保留了现代京剧音乐的古典韵味,也体现出了流行摇滚乐的节奏感与金属感。此次对 《智取威虎山》的改编不仅保留了现代京剧的原汁原味, 还加入了流行摇滚的元素,是现代与复古音乐的结合, 同时又会给人很阳刚有气势的感觉。

此次的创新主要集中在音乐上,不得不说,听到这样的音乐编排让人耳目一新,尤其是对于当今的年轻一代,这样融合流行摇滚乐的现代京剧应该更能让更多的年轻人有了对京剧的兴趣。

京剧的音乐史价值 篇10

一、《打虎上山》音乐的结构分析

《打虎上山》的音乐主要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纯器乐的引子, 第二部分为《迎来春色换人间》的唱腔音乐。

第一部分纯器乐的引子也叫做幕间曲, 乐曲首先是在就在急速的锣鼓节奏中, 奏出了呈示杨子荣机智勇敢性格的主题:

接着是以8分音符同音反复构成的马蹄声音型为主发展了这个主题, 体现杨子荣一马当先, 勇往直前的精神, 并经过一系列旋律上行模进, 以中高音区声部用弦乐震音形成的持续长音, 与低音乐器奏出三拍为一单元的下行旋律形成的强烈对比, 使幕间曲形成了一个小高潮:

紧接着高潮处突然煞住, 而转入马蹄声的音型由强渐弱, 并在此音型的背景中, 袅袅推现出了在园号上演奏的由唱腔[导板]中“气冲霄汉”唱句演化而来的宽广壮伟旋律, 表现杨子荣的豪迈性格, 暨抒发了他对祖国山河无限热爱的情怀:

同时交织了由弦乐颤音上下行音型构成的风雪形象, 它与贯穿着的马蹄声作为这个主题的陪衬与穿插所形成的北国风光, 更衬托出了杨子荣这位孤胆英雄的革命豪情和大无畏精神。随之在由马蹄声节奏引出的快速疾驰的旋律忽上行忽下行, 忽强忽弱形象地勾画出了杨子荣在林海雪原中纵马奔驰的英武情景。最后才以迅疾的马蹄声, 为杨子荣行遏入云的[二黄导板]出现于“紧打慢唱”中作好了节奏准备。

第二部分是著名唱段《迎来春色换人间》, 这部分音乐可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二黄导板, 运用紧拉慢唱的手法, 随着伴奏的节奏, 引出了杨子荣悠扬的唱腔:“穿林海, 跨雪原, 气冲霄汉”体现了杨子荣信心十足, 勇敢无畏的革命斗志。通过伴奏节奏的烘托, 使杨子荣豪迈的英雄形象在一开始就抓住了观众, 深入人心;接着是第二部分原板, 这一部分的速度变化比较明显, 整体上是一个慢——快——慢的结构, 首先是以稍慢的速度, 唱出了:“愿红旗五洲四海齐招展, ”然后用稍快的速度唱出了:“哪怕是火海刀山也扑上前”这一句的“扑上前”三个字各用了一拍, 体现出了一种为革命牺牲义不容辞的坚决, 和为革命献身的决心。紧接着, 速度又一次渐慢, 以悠扬的唱腔唱出了:“我恨不得急令飞雪化春水, 迎来春色换人间。”尤其是在“迎来春色换人间”之前用长笛的琶音和竖琴相结合的一个伴奏, 勾勒出一幅, 春满人间, 生机盎然的景象。使得这一句的唱词一结束, 就让人感受到了革命理想的无比崇高;第三部分是西皮快板, 在一阵慢起渐快的间奏过后, 整个唱段一气呵成:“党给我智慧给我胆, 千难万险只等闲, 为剿匪先把土匪扮, 似尖刀插进威虎山, 誓把座山雕埋葬在山涧, 壮志撼山岳, 雄心震深渊。待等到与战友会师百鸡宴, 捣匪巢定叫他地覆天翻。”把整场音乐推向了高潮, 带着必胜的信念, 革命必然成功。

二、《打虎上山》音乐配器与传统京剧配器的比较

1. 传统京剧的乐器与乐队

传统京剧的乐队功能主要是伴奏。用以唱腔伴奏和特定场合的曲牌演奏 (通称“文场”) 的乐器, 主要是“三大件” (即京胡、京二胡、月琴, 如加上小三弦, 则为“四大件”) , 以及演奏曲牌用的唢呐、笙等弹拨、拉弦、吹管乐器。用于协调人物动作、舞蹈、亮相等表演, 特别是激烈的开打, 增强戏剧气氛 (称作“武场”) 的是打击乐, 通常以“四大件” (即板鼓、大锣、钹、小锣) 组成。其中, 由司鼓者负责掌握节奏。尽管传统京剧的乐队相对其他剧种的乐队编制, 已相对完善, 尤其是京剧打击乐因本身有音高、音色、音量的对比, 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完整性, 但就其乐队整体而言, 一是“文场”均为高音乐器, 音色显得单调、尖噪;二是源用于旷场草台的“武场”乐器音量过大, 在剧场中运用显得过于“炸”。这些弱点就其原先传统京剧的伴奏功能来说尚未十分突出, 可是要使京剧乐队的表现功能有所拓展, 传统京剧乐队编制就显得难以适应了。

2.《打虎上山》音乐中西配器结合的合理性

中西混合乐队的成功运用, 合理的乐队编制是个关键。它在乐队的编制上既考虑到了京剧音乐的特点, 保留了传统伴奏乐器“三大件”, 以及“四大件”外又加上了小堂锣、武锣、高中音大锣、大筛锣、哑钹、铙钹、大帽钹的整套打击乐, 并充分发挥它们的特点与功能。又以此为前提, 根据音区、音量的平衡要求, 及其该剧音乐特殊的表现需要, 力求乐队能从厚度、力度、明暗度、紧张度等方面给“三大件”以支持, 从而又适当地增加了部分民族乐器和西洋管弦乐器。这些乐器包括民族乐器中的板胡、琵琶、键盘排笙、曲笛、海笛、唢呐、竹管;西洋管弦乐器短笛、长笛 (2支) 、双簧管、单簧管、园号 (2支) 、小号 (2支) 、长号、铝板钟琴、定音鼓 (2架) 、大钹、吊钹、第一小提琴 (4把) 、第二小提琴 (3把) 、中提琴 (2把) 、大提琴、低音提琴 (各1把) 。由此组成的乐队, 一方面足以体现京剧独特的伴奏风格和浓郁的民族气息的表现需要, 另一方面乐队高、中、低声部乐器具备, 中西乐器音量基本平衡, 音色丰富, 力度能有多种变化, 具备了理想中京剧中西混合乐队音乐表现的多种可能性。而事实上, 用中西混合乐队来伴奏京剧, 也必然引起演奏上的变革。以《智取威虎山》为首的京剧“样板戏”乐队, 在它们的排练中一度要求小提琴演奏员兼学京胡、京二胡, 反之琴师学习小提琴, 其目的在于使前者于小提琴的指法、弓法和力度上, 能体会并达到京剧唱腔旋法、节律的特有韵味及要求;而后者则能在音准上有严格要求, 由此与西洋管弦乐队能在音准上和谐统一。

三、《打虎上山》中英雄人物的塑造与时代特征

任何一种体裁与题材, 都是与一定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的。艺术与政治更是有紧密的联系。

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为了表现杨子荣“气冲霄汉”、“壮志撼山岳”的勇敢豪迈气概, 在本场的开始, 用表现风雪交加、骏马奔驰、气势壮阔的音乐形象的新幕前曲, 引出一段表现杨子荣飞马高歌、威武雄壮的紧打慢唱式的新型[二黄导板], 使观众在人物未出场之前, 就感受到一个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人物, 扬鞭纵马由远而近;上场后, 又为他设计了英武矫健的马舞和打虎舞蹈, 更加强了其勇敢豪迈气概的表现。此外用圆号吹出根据“气冲霄汉”的曲调变奏的旋律, 用琵琶、中提琴写骑马的节奏, 形象、细致地表现了杨子荣上山时的情境。它好象在我们眼前展现出一幅气势宏伟、色彩鲜明的画卷, 波澜起伏, 缓急有序, 强弱分明, 生动地描绘出杨子荣不畏艰险地穿密林、越山涧、上高岭、下陡坡的豪迈气概和骑在马上眺望四方的雄姿。它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在杨子荣出场之前, 就使观众感到一个具有革命勇敢和革命智慧的英雄形象, 由远及近, 扬鞭纵马而来。而这一切描写, 又都紧紧环绕一个中心任务:揭示杨子荣的内心世界。杨子荣唱完[导板]后, 经过改造的[流水]锣鼓点由轻渐响, 和管弦乐一起送他上场, 有力烘托了他的英雄气概。在唱到“迎来春色换人间”这句诗意盎然、含意深远的优美唱词时, 前面先有一个和弦上去, 接着用富有民族特色的笛子伴奏, 在音色上和前后作出鲜明对比, 揭开一个新的境界, 使观众眼前浮现出推翻一切剥削制度后“环球同此凉热”的动人景象, 展示了杨子荣宏伟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

《打虎上山》这场戏的亮点有三个:一是它的场景美伦美焕, 远处群山白雪皑皑, 近处雪松高耸挺立, 朔风呼啸, 雪花飘飘, 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二是演员边舞边唱, 舞姿潇洒形象, 唱腔高亢明亮, 体现出不凡的基本功。三是该场剧的音乐设计优美动听, 将铿锵有力的京剧锣鼓与丰富多彩的管弦乐队结合起来, 尤其是那一段圆号独奏, 将风雪弥漫的密密丛林和巍巍群山渲染的辽阔深远又带有几分神秘。增强了整场剧的戏剧性。

综上所述, 《智取威虎山》虽然受到“文革”期间极左思潮的影响, 存在着人物音乐形象塑造上的“高、大、全”的问题, 但它在丰富京剧音乐的表现力和如何体现京剧音乐的戏剧性、时代性等方面, 还是做出了有益的历史探索。在剧本与音乐创作、配器与中西乐器的结合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发展, 从而使得京剧“样板戏”在音乐上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和欣赏性。

摘要:样板戏是“文革”时期重要的艺术表现体裁, 至今尚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京剧样板戏《智取威虎山》选段《打虎上山》音乐结构、配器的分析, 并与传统京剧音乐进行比较, 初步探究传统戏曲音乐与现代交响乐队有机结合的合理性, 并对其在塑造人物形象、丰富京剧音乐表现力、体现京剧音乐的戏剧性与时代性等方面进行粗浅地探索。

关键词:京剧样板戏,音乐,艺术性

参考文献

[1]连波.《戏曲作曲》.上海音乐出版社, 1989年7月第1版.

[2]国务院文化组文艺创作领导小组编.《革命现代京剧主要唱段选集》.人民音乐出版社, 1974年11月第1版.

[3]《革命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总谱》.上海京剧团《智取威虎山》剧组集体改编及演出 (.1970年7月演出本) .人民出版社, 1971年8月第1版.

[4]军驰.《现代京剧音乐创作经验介绍》 (上、下册油印本) , 1996年1月.

上一篇:军事改革下一篇:网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