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

2024-08-19

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精选十篇)

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 篇1

本文以福建江夏学院金融学院2016届本科毕业生为调查对象, 编制了《福建江夏学院金融学院就业意向问卷调查》, 共发出问卷377份, 实际回收363份有效问卷, 回收率96.3%, 男生为166位, 占样本的比例45.7%, 女生为197位, 占样本的比例为54.3%。通过SPSS16.0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一、当前地方金融院校毕业生就业意向分析

1.行业就业意向分析。如今, 很多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对行业的选择要求较高。调查结果显示, 25.9%的毕业生希望在国有企业工作, 22.3%的毕业生希望在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 而仅有8.2%的毕业生有自主创业的意向。从中可以看出, 将近一半的毕业生希望谋求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 不愿意接受挑战性的工作。实际行业流向与行业择业取向存在一定的差距, 就业现实往往低于就业预期值。此外, 当问到“作为金融学专业毕业生, 你最想去下列哪一类金融机构就业?”金融学专业毕业生选择位居前三位的分别是“商业银行” (71.0%) “、证券期货公司” (14.0%)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6.0%) , 可见毕业生有意愿到银行机构工作的比例相对较大, 而实际到银行机构工作的毕业生与预期有较大的差距。其主要原因可归结为:银行业对人才的选拔标准越来越高, 甚至有的只招收985、211院校毕业的学生。同时, 大多数银行也招收一些非金融专业的毕业生。而问到“作为金融专业毕业生, 你最不喜欢去下列哪一类金融机构就业?”56.0%的金融学专业毕业生最不喜欢从事保险行业。由此可见, 大多数毕业生希望选择与专业对口的工作。

2.地区就业意向分析。当问到“你的意向工作地区是? (多选题) ”时, 毕业生选择前三位的分别是省内地区 (45.5%) 、生源地 (35.1%) 和省外发达地区 (16.8%) , 可见毕业生将经济发达的地区和中心城市作为毕业的首选去处, 这或许是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导致的。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 目前正处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中国自由贸易实验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三区叠加的大好发展时期, 就业资源相对丰富, 就业机会相对较多, 是大毕业生毕业生选择留在省内工作的原因之一。

3.收入意向分析。现实中, 绝大多数毕业生把薪酬和福利作为最先考虑的因素。调查结果显示, 60%的毕业生选择月薪为3000~4 000元, 超过一半以上。20%的毕业生将月薪定于2 000~3000元, 19%的毕业生将选择薪资在5 000元以上。从中可以进一步看出, 大多数毕业生对月薪的要求趋于现实, 而部分毕业生对月薪有较高的要求, 实际上工作单位给刚毕业的大学生所开的月薪却没这么高。

4.职业定位分析。在问到“你是否有明确的职业定位和职业发展目标?”时, 53.2%的毕业生没有明确的职业定位和职业发展目标。在问到“你是否了解自己适合从事什么工作?”时, 70.2%的毕业生对自己适合从事的工作说不清, 仅有20.9%的毕业生对自己适合从事的工作很了解。由此可以看出, 大部分毕业生对自己今后从事什么工作并没有定位, 整体比较模糊, 没有比较明确的职业规划和职业目标。大多数毕业生仍然说不清楚自己适合从事什么工作。或者说, 大部分毕业生对社会需求了解还不够。这些现象说明毕业生在学期间的实习实践经历仍然非常欠缺。尽管毕业生虽然有大致的职业发展目标, 但是该从何做起却依然迷茫。

5.就业观念分析。根据四分图模型的相关原理, 我们对影响毕业生就业意向的因素重视程度进行评分。在参与调查的363位2016届毕业生中, 认为影响其就业意向的相关因素中重要程度得分位居前5的分别是:个人发展空间 (69.04) 、薪资福利 (66.01) 、工作稳定性 (64.19) 、人际关系 (63.31) 、地理位置 (62.20) 和符合个人性格、兴趣爱好 (62.20) 。由此可以看出, 毕业生认为个人发展空间、薪资福利、工作稳定性、人际关系、地理位置和个人性格、兴趣爱好等五个因素对于其未来的就业选择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实际生活中同时这五个因素的工作却是相对较少的。当问到“你对团中央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省政府组织“三支一扶”计划的看法是?”时, 57.6%的毕业生选择支持, 但自己不会参加, 从中我们看出大多数毕业生不想在基层、偏远地区选择工作, 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毕业生对待基层工作上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

二、建议

1.提高专业认知水平。第一, 从新生入学时就应该做好专业认知教育第一课, 使新生对所学专业形成初步认识。通过专业老师的讲解, 了解所学专业的前景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帮助学生对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及相关课程的了解。第二, 探索实践教育活动新途径, 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组织学生参观相关企业, 加强校企合作, 建立稳定、能满足专业需求的实习实训基地,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见习机会。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科竞赛, 打造“第二课堂”, 如“理财规划大赛”“市场调查分析大赛”“模拟炒股大赛”等。第三, 实行本科生导师制, 充分发挥导师的引导作用。拓宽学生专业知识, 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应用。针对不同年级, 应该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帮助学生规划学习与生活。

2.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 积极为学生服务。为进一步为毕业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服务, 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加强。学校层面, 必须构建一支德才兼备、精干高效、勇于创新的师资队伍。目前, 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创新创业教育课的师资以辅导员兼职为主, 专职教师偏少。从事学生管理的教师缺乏专业知识, 也没有经过系统性培训。大部分创新创业教育课的教师, 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 对创业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 往往只能是纸上谈兵, 与实际脱轨, 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创业需求。同时, 应该多开设些有利于学生就业的课程, 如商务礼仪、面试技巧等课程。此外, 高校还应从时间、内容上合理设置就业课程。目前, 高校对就业课程设置仍不尽合理, 如将就业指导课安排至大学一年级、大学二年级开设, 而真正需要进一步就业课程辅导的大学三年级和大学四年级却没有开设, 使得就业课程不具有连续性, 未能起到就业指导的实质作用。高校在就业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较为单一, 未能从多方面对课程内容进行规划, 与毕业生的实际需求不相符合。因此, 高校应以生为本, 了解大学生的就业需求, 合理设置就业课程, 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规划。学生方面, 由于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具有导向作用, 从大学一年级就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在就业遇到困难时, 要主动寻求帮助, 到就业指导中心咨询就业困惑。在就业信息收集时, 要主动到相关的网站查找, 选择合适的就业岗位并做好充分准备。因此, 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社会方面, 应该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 拓宽就业信息渠道。企业要加强与高校的联系, 共同为大学生创造就业条件、就业机会, 实现双赢。企业应该响应政府的号召, 为大学生实习、就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为其更好地走上就业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3.认清就业形势, 转变就业观念。目前,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难就业”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只有认清就业形势, 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才能从主观上改变毕业生的就业态度和就业行为。因此, 对于金融专业的学生必须清楚认识金融行业的用人需求以及做好自身定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 广大毕业生应抓住“互联网+”时代机遇, 树立敢为人先的意识, 发挥自身优势, 积极投身于众创空间, 让智慧之光进一步迸发。同时, 调查发现大多数毕业生不愿到偏远地区等基层一线工作。高校要重视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宣讲, 让每一位毕业生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 通过QQ群、微博、微信、网站等媒介及时宣传国家出台的就业政策, 大力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健全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服务保障制度。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 积极投身基层工作, 到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 在基层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三、结语

通过问卷调查, 了解了地方金融院校毕业生就业意向。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可以为广大教师在课程设置、就业服务、就业指导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为下一步工作提供更明确的指导方向, 对提升就业质量和成功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大兵.运城学院音乐系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J].运城学院学报, 2016 (1) :77-79.

[2]高振勍, 白音托亚.当前形势下财经类大学生就业意向与就业心理调查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09 (5) :29-31.

[3]王中坚.地方师院本科就业意向实证研究分析[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0 (2) :169-173.

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 篇2

【哈尔滨金融学院专业】哈尔滨金融学院招生网站-哈尔滨金融学院分数线

第八条 哈尔滨金融学院招生录取工作在黑龙江省教育厅统一领导下,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主管部门统一组织下进行,施行教育部规定的 “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

第九条 学院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当年生源情况,按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办制定的投档比例接受投档。第十条 进档考生按分数优先原则进行分配专业,即按高分到低分排序后,按照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顺序依次录取,无法满足所填报的专业志愿时,服从专业调剂者,调剂到计划未满的专业,不服从调剂者,做退档处理。第十一条 学院承认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主管部门确定的加分政策,考生在专业分配上按加分后成绩排队。对于同等分数、志愿的考生,学院优先录取从高至低级别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等受奖励者。第十二条 学院外语教学以英语(俄语)授课为主。第十三条 学院各专业录取对考生身体健康状况要求按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院招

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各专业不限制男女生比例。

哈尔滨金融学院重点专业:

哈尔滨金融学院全景地图:

哈尔滨金融学院历年分数线:

哈尔滨金融学院报考指南:

哈尔滨金融学院招生计划: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哈尔滨金融学院人气校友:

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 篇3

关键词:独立学院;实践教学;问题;改革手段

在当前金融业国际化 、创新化和微观化的新发展趋势下,整个时代背景对金融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作为一个三本院校,目标定位和培养的就是应用型的金融人才。也就是懂得金融市场运作、掌握现代金融技能的金融人才。金融专业实践性环节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渠道,因此我校的金融学培养方案尤其要突出实践教学环节。

在我校的金融学本科培养方案中,明确指出毕业与授予学位的要求是实践与实验课程达到27个学分,占总学分比例14.8%。其中实践教学环节为24分,包括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社会实践、中期论文、中期实训,实验课程为金融业务技能3学分。

一、我校金融学实践教学的实践

(一)课堂内实践教学。(1)全程实验课程。我校对学生的培养方案定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金融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因此对金融学专业的主干课程都安排了一定学时的实验教学。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设置通识平台课程。具体内容为3个学分的金融业务技能, 1个学分的“金融企业

ERP沙盘模拟实验”,1个学分的“金融数据分析与软件应用”这三门课程。通识平台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基本数据处理能力,增强对金融企业整体管理流程的认识和掌握基层金融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我校2014年专门引进了两位海外留学回来的高级人才,负责实验课程的讲授。二是“多层次”的具体专业实验课程。在接受专业基础课课内实训课程的教学外,不同专业还有针对性的开设本专业的实训课程。比如国际金融专业开设了《外汇交易》的全程实验课。金融理财专业和投资学专业开设《证券投资技术分析》的全程实验课。投资学专业在学习商业银行经营学的基础上还开设金融业务实验(商业银行)的全程实训课程。通过这样的设计,既能够保证不同的专业能够掌握金融机构所需的基本技能,又能够兼顾各个专业自身的特点,给予学生专业上更高的训练和要求,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机遇。(2)课内实训教学。根据专业培养要求,针对实训性强的课程设计实训项目,进行系统的训练。即在完成课程的课堂教学后,集中到实验室进行项目实训。比如《投资学》和《证券投资学》都安排了6个学时的实验课程进行“证券投资业务实验”。《国际金融学》安排了6个学时进行“外汇交易实验”。《国际结算》安排了10个学时的实验课程。《商业银行经营学》安排了6个学时的“商业银行业务技能实训”。《公司金融》安排了6个学时的实训课程。《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安排了4个学时的实训课程。通过采用国内领先的模拟仿真软件,使学生了解当前银行,证券等相关机构的基本业务流程,从而具备在各类金融机构中操作不同类型的基本业务软件系统的能力。

(二)校内课堂外的实践教学。(1)金融知识竞赛与金融模拟投资竞赛。我校金融系每年都会组织开展金融科技文化节,组织金融系学生开展金融知识竞赛活动。我校金融系通过和校外金融机构合作,开展金融模拟投资竞赛。比如开展期货模拟交易大赛,模拟炒股大赛,点钞大赛等活动。组织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参加不同级别和各种层次的金融模拟投资竞赛,能够激发学生参与金融实践的兴趣,培养学生行情分析的能力和实盘操作的能力,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2)金融实务界专家讲座。我校聘任了金融机构的专家为我校的客座讲授,如招商银行原国际业务部总经理王忠涛教授,定期回来为我校学子开设金融前沿热点问题知识讲座。学生通过听取这些金融实务界专家的讲座,不仅能及时了解金融实务的动态,掌握最新的金融实务知识,还拓宽了师生们的科学研究思路,促进了同学们学习金融的积极性。(3)证书培训。主要是学生通过自学或是相关培训,完成部分社会认定的金融职业能力证书,如证券从业资格证、银行从业资格证、期货从业资格证、理财规划师等。现在大学生就业压力比较大,很多学生为了提高出去就业时的竞争力,掀起了一波考证热。

(三)校外实践教学。(1)暑期社会实践。为鼓励学生走出去,多与实践部门接触,我校积极与相关金融机构联系,与中国民生银行武汉分行等机构建立了学生的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了暑期实践的机会。除此以外,我校团委还组织学校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比如2013年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共有56支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奔赴实践地。其中金融系学生有800人参与。(2)毕业实习。毕业实习主要结合金融学专业方向到实习单位进行实地锻炼,学生在实习单位能从事与企业员工一样的经营实践活动。毕业实习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我校安排了8个学分的毕业实习。实习生必须认真完成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学生以职业人的身份从事实际金融工作,承担工作岗位规定的责任和义务,是独立学院应用型高校金融学专业学生特别重要的实践教育活动。目前,一些相关金融机构向我校金融系招收一批学生进行毕业实习,并将实习与以后的就业相联系,实习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择优留下,这种模式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习积极性。

(四)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学生大学四年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表现,我校非常重视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在学生开始毕业论文写作之前,我校都会召开毕业论文写作动员大会,请相关老师对毕业论文的选题、格式、要求做专题讲座,;其次增加了开题答辩环节;三是在论文指导环节,强调指导老师的责任,要求指导教师在辅导学生论文的过程中做好详细的辅导记录,促使老师能够对学生论文做经常性指导。最后在学生答辩环节组织专家组对学生的论文进行评定,对不合格的论文坚决不予通过。同时我校每年把比较优秀的毕业论文上报参评优秀学士论文,每年我校都有多篇毕业论文获得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

二、金融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学科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科学。目前我校虽然重视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并且实践教学贯穿教学体系的各个环节,但是实践教学环节组织缺乏连续性,系统性和衔接性。目前我校的教学资源大部分还是依赖母体学校,很多课程体系设置、人才培养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都是借鉴母体学校,办学重点还是偏向理论教学方面。虽然目前我们课堂内外都开设了实践教学环节,但是实验课程的开设完全依附于理论课程,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由理论课教师根据需要安排实验课时和实验内容,主观性和随意性比较大。专业实践有些流于形式,并没有因材施教从学生专业能力提升方面考虑。毕业论文设计也主要停留在理论层面。

(二)校内外金融实践基地建设薄弱。目前独立学院校内外金融实践基地建设薄弱,我校也同样如此 。该问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校内没有建立完备的金融专业实验室。建立完备的金融实验室不仅前期投入较大,而且后期维护费用的支出也较大,目前我校金融实验室主要采取依托母体学校的金融实验室和不单设金融实验室这种模式,因此实践教学只能是在母校金融实验室资源有剩余的情况下才能开展。二是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也有待加强。目前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也比较困难,因为高校的扩张,学生数量的增加,加上实习单位因竞争激烈不愿接受实习生;独立学院校外实习基地经费投入不够等原因得不到强有力的保障,大多数学生只能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加上金融机构业务具有保密性和风险性,所以一般学生实习也只是流于形式,打打杂,不能参与金融机构的核心工作。

(三)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不够。目前我校金融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不够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专职教师队伍在职称结构及年龄结构上不合理,专职教师以青年教师为主,绝大部分教师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没有参加证券、银行、保险等金融行业的实践工作,金融实践能力有待提高,由于实践师资的缺乏,部分课程的实验教学由理论课教师兼任,一些难度较大的、费时、费力的实验项目得不到落实,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考虑不多,开放实验室的要求更是难以实现。因此实践教学的开展有一定的难度。二是兼职教师队伍来自母体院校或其他高等院校及专业人士,他们绝大多数抱有打工思想,缺乏主人翁责任感,对实践教学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三、金融学实践教学的改革手段

(一)做好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在课堂内的实践教学环节,应多强调与金融机构的实际业务相适应。金融学专业本身就是一个实践性特别强的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加大课堂内的实践教学比例。比如在商业银行经营学这门课中,除了开设银行基本业务操作实验课以外,还应该有针对性的设计点钞、假钞识别、对私业务与对公业务和网银业务等实训项目,现在资本市场变化日新月异,需要学生的知识体系与时俱进。这就要求学生对现在银行的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互联网金融等有最新的了解。比如在证券投资操作实验中就应该增加融资融券业务的操作。

(二)加强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校外实践基地是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是提高金融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为此,我校应该结合金融专业的特点,在市场中广泛寻求合作伙伴,构建产学相结合的教学体系。一是吸引校外企业对学校投资助学,支持与企业相关专业或企业所需专业的建设;二是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三是签订产学合作协议,包括学校为企业解决的技术课题,企业为学校提供的实践基地、实验室等。

(三)提高实践教学师资水平。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影响金融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金融实践教学的专业性很强,要求教师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我校应该加强业务培训,创造条件让实践课教师到实际工作部门如银行、证券公司或保险公司调研或学习,努力提高现有教学人员的实践教学水平。其次,实行“双师”教学资格认定,金融专业的教师除了提高自身的理论教学和科研工作水平外,还应根据需要完成部分社会认定的金融职业能力证书,以充实自身的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邓晓翠.关于构建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以“外汇交易理论与实务”课程为例.《经济研究导刊》, 2012(13)

[2] 刘正桥.普通高校金融学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探索.《金融经济》2013(10)

独立学院金融本科教学方法研究 篇4

一、金融全球化条件下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教学面临的挑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大大提高。金融机构走向多元化, 金融业务种类不断增加, 金融市场迅速发展并成为金融活动的基础。在全球经济危机的环境下, 金融实践为金融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为了适应现代金融经济发展的需要, 必须对金融学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进行重大调整。

(一) 金融开放形势下金融学与其它学科的交叉及渗透

1.金融学与法学的融合

加入WTO迫使中国金融业登上国际金融舞台, 在国际舞台上活动就必须遵守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 即相关的国际法和国际惯例, 这些是国际金融市场交易的基础。我们一方面不能逃避规则的制约, 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利用国际游戏规则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金融学与数学的融合

随着微观金融学和金融工程学的兴起, 金融业务更多地涉及微观主体的理财活动、资本市场的资产选择活动等, 这些微观金融活动通常是以一些数理模型为基础进行的。理解和运用这些数理模型需要较高深的数理知识, 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将很难进行新型金融工具的设计和开发。

3.金融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金融业自身是一个充分运用高科技的产业, 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金融业技术含量的提高, 同时也深刻地改变了金融运行的方式。金融学专业教学应顺应金融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发展趋势, 使学生能较好地在金融专业学习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二)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

首先, 传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会因为网络的建立而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通过互联网开展远程教育使得高等教育的空间大大拓宽。其次, 信息的迅速传递必然会使社会不可避免地具有高度开放性和国际化特征, 这就要求教育的过程必须注重国际间的相互交流,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设置也必然考虑到国际化的要求。第三, 新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也大大增加了市场的复杂性, 导致传统方式进行的融资和支付业务, 被电子化、信息化、系统化、工程化的现代金融工具所取代。如何应对新的技术化环境下金融行业的发展及金融市场的变化, 为当前的金融研究以及金融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 同时也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二、我国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本科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内容陈旧, 脱离实践

金融改革的自由化、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入、金融危机的频频爆发都已成为当前金融发展的时代特色。国际上比较成熟的金融工具金融业务将会很快在我国金融市场得到应用, 利率机制、汇率机制、金融产品的价格形成和决定机制将是金融机构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另外,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金融意识的增强, 对金融产品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金融机构必须在投资组合、风险管理等方面多下工夫。从我国目前的金融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情况看, 尽管较以前相比有一定程度的更新, 但真正从理论体系上全面更新我们的金融教学内容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而相比之下, 国外高校金融教育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作为保证。在国外高校从事金融学专业本科教学的教师中既有世界闻名的经济学家或金融学权威, 也有各类金融行业的佼佼者, 他们既对各种金融经济理论有非常深刻的理解, 同时对社会上各类金融人才的需求状况也有着深刻的理解。正是通过教师与社会及学生之间的直接交流, 各种符合实际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才得以酝酿并付诸实施, 这一点同样也是高质量的金融教学必不可少的保证。

(二) 教学方法单一, 金融实训教学硬件滞后

从目前我国独立学院金融教育来看, 教学设备简陋、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的状况仍具有普遍性。从教学方法看, 各独立学院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以单一的“填鸭式”的课堂讲授代替教学内容的进一步讨论和深究, 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从教学手段看, 许多独立学院由于经费紧张, 没有配备教学实训硬件, 导致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学校得不到真正的锻炼与提高, 从而影响到整个金融教学的工作质量与教学效果。

(三) 现行金融教学方法落后, 不能满足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目前, 我国金融人才市场已出现较为严重的供需脱节, 一方面高校金融专业毕业生供给过剩, 另一方面金融业却找不到合适的金融人才。究其原因, 传统金融教育落后于开放形势的发展、理论与实践相脱离是导致供非所求矛盾的主要原因。在我国的金融教学过程中仍未摆脱过去传统的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没有充分利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和实际调研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然而, 创新是金融业发展壮大的动力源泉。在与国际金融机构争夺生存、发展空间的过程中, 对于处于竞争劣势的中国金融业来说, 需要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金融人才加盟以增加中国金融业的竞争实力。因此, 面对新形势下的教育开放环境, 要改变现行教学手段, 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三、改革我国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教学工作的建议

(一) 金融学专业课程要全球化

我们培养的高层次、全球化金融人才必须具备国际化的视野。为此, 在金融课程设置上应该加大国际化方面的课程。具体来说这方面的课程应该包括:基本的国际金融理论和业务知识, 也就是已有的国际金融外汇业务、对外结算等课程;国际规则方面的知识, 如国际经济法、国际惯例、主要国家的金融法律、国际性金融贸易组织运作规则等;国际交流方面的知识, 如主要国家金融业传统、文化传统、经济外交政策、国际交往礼仪、国际谈判学等等。在课程体系设置上, 赋予教学单位相应的设置权、变动权, 增加课程安排的弹性。

(二) 建立以现代金融学为核心的金融教育体系

彻底转变我国金融学科以传统金融学和国际金融学为主的教学思路, 突出以微观金融学为主的办学方向。对于像公司融资、金融机构经营与管理、投资理论等微观类课程, 应突出其应用性、操作性和前沿性等特点, 可通过案例教学、聘请专业人员授课、模拟实验等手段, 培养学生对业务知识的感性认识, 增强理解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 注重金融学课程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

1.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调节市场运行和交易行为的最重要的制度基础就是法律。加强金融学与法学的内在结合, 即注重金融运行自身的法律问题研究, 开设金融法方面的课程。

2.金融活动通常以数理模型为基础, 缺乏较高深的数理知识就无法设计和开发新型金融工具。充分利用已有的金融数学化发展的成果, 开设金融工程学金融随机过程、金融时间序列分析等已经数学化的金融课程。

3.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更是金融学科发展不可缺少的工具性技能。要加强金融专业课的双语教学, 直接将信息技术引进日常的金融专业教学中, 例如可以开设金融电子化、网络金融方面的课程。注重金融学课程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 使学生文理交叉, 理工结合, 知识结构合理化, 增强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四)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改进教学方法

金融学科是一门致用之学, 金融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 加强实验性教学环节, 切实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一方面, 金融教学需要采用信息化的技术。信息传输的瞬间性、国际化使最新科学成果、教育信息资源可瞬时扩散各地, 使愿意索取者随时共享受益, 学生可以远距离、跨地区, 甚至跨国家去选修课程;另一方面, 金融教学要强化实验性环节。长期以来, 金融教学的实验性方式极少, 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 不少学生眼高手低, 毕业后大多不能很快地适应实际的工作。为此, 要重点加强实践环节和实习基地建设, 加强产学合作。具体来说, 就是实现信息化、开放式、实践性教学。

摘要:我国金融学教学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金融人才, 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金融业的发展, 但在金融全球化环境下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应对新形势, 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教学必须深化改革, 转变教育观念, 加强学科专业的调整与优化, 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 以培养符合金融业发展需要的优秀金融人才。

关键词:教学方法,独立学院,金融本科

参考文献

[1]M.R林达思, Z.A厄斯金.管理案例编写指南[M].大连出版社, 1991.

[2]艾洪德, 徐明圣.新形势下金融学专业本科教学面临的挑战与改革[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8 (4) .

[3]张文颖.国外金融学教育的特点与国内金融学教育的改革[J].当代经济, 2008 (6) .

[4]熊剑庆.开放条件下我国金融高等教育改革探讨[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06 (2) .

五道口金融学院 宏观金融笔记 篇5

货币银行学:易纲的《货币银行学》、黄达《金融学》、李健《金融学》、米什金《货币金融学》、蒋先玲《货币银行学》;

国际金融学:姜波克《国际金融学》。清华:易纲《货币银行学》、李健《金融学》、姜波克《国际金融学》; 人大:黄达《金融学》; 央财:李健《金融学》;

贸大:米什金《货币金融学》、蒋先玲《货币银行学》。

易纲《货币银行学》逻辑特别清晰,但是出书时间较早,内容较旧; 黄达《金融学》,全而广 李健《金融学》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 蒋先玲《货币银行学》 姜波克《国际金融学》 学习方法:

看书、听课、做题 课程框架:

货币银行学,货币银行学包括货币和银行,主要是货币,银行是产生货币的地方。货币、利率(货币的价格)、银行(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货币需求、货币供给、通货膨胀、货币政策

国际金融学:汇率、国际收支、国际货币体系 货币

货币的定义、形式、职能、制度、分层 定义: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观点:从商品中抽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西方经济学家观点:人们普遍接受的任何东西(普遍接受性),凯恩斯进一步将普遍接受性发展为了流动性。

流动性分为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在这我们只讲资产的流动性。资产的流动性是指单位资产转化成现实的购买力损失的大小,通俗来讲,即资产的变现能力。举例:流动性大小由强到弱:现金、借记卡(背后的活期存款)、定期存款、股票、房地产。二级市场的意义:

一级市场是发行市场,二级市场是流通市场;二级市场为一级市场提供流动性。货币的形式:

实物货币(贝壳、石头、盐等)> 金属货币 > 纸币 > 电子货币 货币不是金银,而金银天然是货币

货币的四个性质:价值高、易储存、易分割、易携带;

纸币是否有价值,如果纸币没有价值,那么为什么纸币能代替金属货币?

纸币有价值,但价值非常小,远小于代表价值;纸币是由政府信用作为支撑,由政府依靠一定的信用程序发行、流通。因而纸币具有普遍接受性;而央行可以根据市场纸币流通量控制纸币的

充当货币的条件:普遍接受性和币值稳定性。知识点:金属货币的自动蓄水池机制。金属货币的自动蓄水池机制是由金属本的一些性质决定的,金属货币本身就具有价值高、易分割、易储藏和易携带的特性。金属货币自动蓄水池机器的前提条件是,金属货币可以自由的融化,铸造。

在一个市场,假设货币黄金突然增加,则货币黄金就会贬值,1g的货币黄金原来能购买1g的商品黄金,现在1g的货币黄金只能购买0.9g的商品黄金,那我就能把1g的货币黄金融化,做成0.9g的商品黄金,到市场去卖换取1g的货币黄金,净赚0.1g的货币黄金。反之亦然。即市场上货币黄金贬值时,货币黄金就会转化成商品黄金,以维持货币黄金的币值稳定。反之亦然。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两大只能:交易媒介和贮藏手段 交易媒介: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价值尺度

充当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中的货币,不需要足值的货币本体,可以用货币符号。价值尺度: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必须是观念中的货币,而且必须有十足的价值。赎买赎买货币执行的时支付手段的职能。

货币产生的原因:源于交换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商品内部矛盾的演变。

思考:如何从货币发挥交易媒介职能角度判断中国古代商业相比西方是否更发达? 提示:相比西方使用金更多,中国古代使用铜和银更多:中国是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

4、货币制度:国家对一系列货币问题的安排(1)、包括币材、货币的法偿能力、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发行准备制度。

英国没钱发国债,把资产阶级和国家绑在一起;中国没钱就发货币,把全国人民和国家绑在一起。(2)、国家本位制度:银本位制度>金银复本位制度>金本位制度>信用货币本位制

金银复本位制度又分为平行本位制度和复本位制度,主要区别是政府是否规定金银比价。在双本位制度下,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称为“格雷欣法则”。即在双本位制度下,当金(或者银)的市价低于官价时,金(或者银)被称为劣币,人们就会更倾向于使用劣币来交易,从而使良币从市场(流通领域)消失,称为格雷欣法则。金本位制度又分为,金币本位制度,金块本位制度和金汇兑本位制度,区别:金币本位制度,四个自由,自由融化、铸造、兑换、输出入国境。金块本位制度,四个自由均不存在,银行券达到一定额度才可兑换黄金。金汇兑本位制度,1银行券,2不能兑换黄金3职能兑换实行金币或者金块本位制国家的货币,4、国际储备黄金、外汇

5、纸币无法兑换黄金,可兑换外汇(3)、国际本位制度:国际金本位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主要是双挂钩,美元和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和美元挂钩

特里芬两难,美元信心和清偿力的矛盾。牙买加体系最重要的是黄金的非货币或

5、货币的分层(1)、便于调控,便于检测(2)、内容 中国的货币分层

M0:流通于银行体系外的现金 银行体系内外的现金用途不同,银行体系内的现金主要用于应付客户日常提款,银行体系外的现金主要用于购买产品和劳务

MI:M0和单位的活期存款和单位的协定存款

单位是指非金融机构和机关团体(主要是指政府部门),协定存款(余额宝一般存为协定存款)M2:M1和准货币

准货币包括单位的协定存款和个人储蓄存款、其他存款,其他存款90%以上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存款和信托存款 美国

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篇6

关键词: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教学改革;理论实践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0-4

前言:伴随经济国际化发展,在社会金融方面也越来越需求高精尖人才。当前我国金融市场也正在向市场型发展,因而也更为需要相关专业人才。伟大领袖邓小平指出现代经济核心内容即是金融。想要培养素质高能力强应用型人才,要求在相关理论知识扎实的基础上,还要掌握一定实战技巧,以提升金融专业学科综合竞争实力,经教学实践与不断摸索,归纳整理出以金融竞赛、试验模拟,还有实训实习及校企互动等多位一体教学新模式,构建金融专业实践培养系统,旨在提高金融学方面学生金融理论基础,以及创新与实践的综合能力。凭借网络教学新兴技术手段,探究课堂教学交互多元形态,达到以教为主过渡到以学为主目标。

一、独立学院金融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现状

国家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应当加强实践教学工作,做好实践改革,辅助社会实践相关活动系统性展开等。该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包含有本课程理论实践、专业理论实践、证书培养及毕业设计,还有社会调研等几个环节[1]。而课程实践很多是理论联系实践展开的,通常课程实践会基于教学特点时间展开,往往是先由教师讲解,学生根据教师规划与指导书中内容,循序渐进将实践课完成。一般情况下专业实践分为两部分,即高年级专业实习与低年级认知实习内容。所谓认知实习部分,教师会同金融行业企业进行沟通,学生经对企业的参观,掌握信托、保险、证券与银行等业务处理步骤,同时对认知报告进行书写[2]。而专业实习指的是学生凭借学校获取相关理论技巧,在上述证券、保险与银行等实际做实务工作,该时期实习主要即是鉴定学生的专业技巧,检验学院的教学成效。而毕业设计即是指学生按照本身兴趣爱好与专业素养对金融课题进行相关选取,凭借大量实践调查与文献搜罗并加以分析,同时整理为毕业论文形式。而证书培训指的是学生经适当培训或自学,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认证。所谓社会调查指的是学生按教师安排课题结合科学办法,来考察相应社会经济情况,掌握形成原因与个体间关系,进一步提出问题解决建议等。

二、独立学院金融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问题

(一)对独立学院金融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缺乏有效认识

国家高等教育渐渐转型大众教育,促进教学整改,为提升地方经济提供更多应用人才,这作为独立学院高等教育提高竞争力有力办法。但实践教学发展阶段,部分教师也生成某些意见,他们指出独立学院属于本科院校范围,学生需要对系统性理论知识全方位掌控,不要走高职院校的套路重实践而轻理论,使自身沦陷于本科与专科间不上不下[3]。尤其针对毕业论文的指导,独立学院本科生理论基础是明显不足的,应尽可能减少有关要求或是把毕业论文取缔了。这种理解偏差让实践教学开展困难重重,教学过程大做表面文章,而在实验考评与内容等方面太过于随意。

(二)校外实习大做表面文章

想要全面推行教学改革,养成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如今很多独立学院开始推行三年在校学习与一年校外实习教学模式。而校外实习旨在对学生实践进行引导,不宜采用散漫放养学习模式,就让学生走出校门也不伸手去管,殊不知这种教育方法是非常错误的。因为金融行业比较特殊,所以我们很难看到金融专业学生集中统一实习。想要使学生通过实习全面提升自身专业实践能力,提升对于岗位感知与适应能力,排除学生专业领域深造的部分,在校指导老师也需要多同学生沟通交流,为学生生活、专业与技能等方面遇到问题答疑解惑。部分独立院校对校外实习管理有所轻视,相应管理目标与方法缺乏。有些指导老师没有跟进学生校外实习,长期同学生失联,演化为另一类实习形式,这很不利于实践目标的整体达成。

(三)教学体系不完整

当前绝大多数独立学院开始展开实践教改工作,对学校实验室加强投资建设,增开校外实习与实验课等。但是实践教学相关体系方面却明显却缺少有效研究,在实验项目与课程开展等方面缺少课程要求以及老师缺少具体实践能力等,使得所有教学模块过于分散排列,构成统一合理微弱,很难实现应用人才培养总目标。部分实验项目多次立项,使本就稀少教学资源被白白浪费掉了,而教学内容方面这种重复情况就更为突出了,假如无法立足金融人才作为核心,对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进行拓展,就有可能突显某部分项目需要开设的却并未开设,或者是重复开设状况[4]。校外实习、校内实验课与专业实践课互相融合,各个实践模块占据比例,实践难度和要求等均应基于金融功能,经专业研究加以认证。

(四)教师缺少金融能力与经验

师资团队建设为保障教学有力措施,独立学院师资团队师资以刚毕业研究生居多,很多老师缺少一线实际工作经历,对于金融运作、流程与相应责任等都缺少直观体验,没办法由金融实践来判别金融人才需求,开展试验项目,以及对学生专业素养给予培养,应当明确实验教学并非仅仅是为实验,所有项目开展也都是需要有一定目标的。

三、独立学院金融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策略

(一)对独立学院金融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不断加强认识

我党十八大明确指出要培养实战能力强,具有冒险创新精神高素质能力强应用人才,为此应当对实践环节更加着重认识,使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得到综合提升。按照教育部贯彻精神,积极转变思维,同时代看齐,对实践教学更给予较之以往更多的认识与重视,贯彻落实科技兴国、人才兴国的总方针,普及新型本科人才养成方案,对实践教学系统、内容、方法与措施等进行深化改革。金融学有效把能力、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综合型学科。所以理論和实践应当相互推动、共同发展,一起作为应用人才培养摇篮。为此我国独立学院可尝试开办部门会或教学大会,对“理论实践强校”思想进行统一与强调,凭借展开全系大会,实践课认证与教研大会等对教学理念进行强调,最主要的是要对实践教学过程加以控制同时制定相应考评标准。

(二)对校外实习加强管理

校外实习花费时间较久,同时地点也比较分散,这是很多金融专业学生不得不面对的一大难题。同学不留在学校中,这也使不可控因素明显增加,假如没有可行性非常强规范加以引导,那么实践教学的目标就会难以达成。当前我国很多独立学院开始推行院系二层管理制,然后由学院宏观调控,由系部颁发相应准则,包含学生提交各类实习资料,实地调研及控制实习过程等内容,均要有相应手段进行规范。

(三)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为此,先是应当把课程以段或级的形式划分,再着重构建基础实验、设计实验与综合实验三级平台教育体系,展开实践教学的相关研究,加入教改工作,提升实践教学水平为对培养应用金融人才基本要求。需要给予指明方向,鼓励教师参与到教学研究工作中,尤其提高省市教学能力,科研立项申报能力,将省质保工作当做基础,用金融专业综合整改当做发展方向,将培养应用人才当做核心内容,探索金融实践教学功能融合,借助导师机制,带领学生参与教师实验教学与科研项目等。

(四)做好师资团队培养

构建能力强素质高以及理念新颖师资团队为培养金融专业人才必由路径。当前我国有些理念比较先进的独立学院正试着把实践教学相关工作同本科日常教学联系在一起,倡导教授及优秀师资从事实验教学相关工作,充分调动起教学改革重要作用,提倡老师参与校内外组织的相关培训,老师可利用寒暑假课余时间去专业机构进行实习,争取更多一线工作经验丰富教师加入到教学工作中。借助各种积极灵活的方法,一步步的对师资团队年龄、知识、职称与学历结构等进行优化。除此之外,还应当将创新视作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不竭动力。金融实践模式不断翻新变化对相关职业者无疑是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需要通过高等教育不断提升人才素质与能力。从九十年代开始到今天,金融学职业资格认证机制构建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要培养学生对相关金融知识严格掌控,认定金融职业资质为一大基础教学目标。以此为前提,满足当前数字时代网络金融金融模式与业务发展急需的人才比重,对教学思维、方法与内容及时进行创新,要

结语:综上所述,金融专业的实践教改需要实时将规范和创新间关系的处理当做重点:一是综合实习、课程实验与专业技能培训三个教学环节统筹协调、连续性与系统性,构建起一个完整科学教学系统;二是教学内容与环节优化配置同教学过程执行、管理水平建设互相推进,不但达到教学组织形式特色和创新目标,同时又为教训规范与效果奠定了坚实保障。三是教师引导和学生能力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该前提下促进时间教学水平大幅提高,让学生与老师都可以实现人生路上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光.独立学院经济类专业现代教学方法体系研究——以金融学专业为例[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02:124-127.

[2]邓晓翠.关于构建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以“外汇交易理论与实务”课程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2,13:248-249.

[3]闫怀艳,万佳.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4,18:59-60.

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 篇7

1.1 金融危机加大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大学生就业形势更为严峻

全球金融危机直接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 经济速度增长的缓慢造成就业拉动能力减弱。根据有关统计, 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559万人, 比2007年增加64万人。这样的形势对高等教育的就业将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而由于国外因金融危机的波及而造成就业压力加大, 一些优秀留学生选择回国就业, 加大了国内精英人才市场的竞争, 这对国内大学生就业无疑是雪上加霜, 就业形势显得更为严峻。

1.2 金融危机致使高校经费缩减, 直接影响高校的教学质量与长远发展

经济环境的恶化必然导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公共收入的减少, 尤其是企业经营状况的不景气, 直接影响了公共收入。为了缓解金融危机引起的财政困难, 各政府通常会缩减各项投入, 对政府依赖程度较高的教育行业无疑会受到影响。高等教育的运行成本较高, 一旦政府的投入缩减, 势必对其各方面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有些有利于教学质量提高和教育规模扩大的项目就不能够很好的建设, 这会对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与长远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1.3 金融危机促使高等教育进行行政改革, 国际化教育渐成趋势

由于金融危机造成各级政府纷纷削减公共资金投入, 高校的经费也随之削减, 这样, 高等院校就会通过提高行政效率, 削减经费开支等方式来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 从这个角度而言, 金融危机在对高等教育带来一系列困境的同时却也督促高等教育自身的教育与行政改革, 通过自身的变革来节俭教育成本, 对高等教育的变革有着积极的意义。

2 我国独立学院的发展特点与困境

2.1 我国独立学院的发展特点

所谓独立学院, 是指“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 即以公立本科高校办学活动中积淀的优质资源为依托, 以非财政拨款的社会资源为主要经费来源, 采取民办高校运行机制而建立的拥有较大自主权和独立性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

积极试办和发展独立学院是顺应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 是全面提升民办高等教育的重大改革措施。作为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办学机制与模式的一项探索和创新, 独立学院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2.1.1 办学机制灵活, 拥有较大的自主权

独立学院的性质属于国有民办, 它的主要办学经费为自筹, 并且拥有较为自由的办学主权, 大部分独立学院都有独立的校园和办学设施, 有自己的招生权利和筹资渠道, 而且运作呈企业化特征, 自负盈亏, 在分配机制上独立学院也有着更为合理的分配原则,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独立学院的办学活力, 灵活的机制让独立学院在成立短短几年间便已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2.1.2 依托公立本科高校资源, 办学经费自筹

独立学院依托的主要是母体高校资源, 与公立本科院校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包括校名都有浓重的母体院校色彩, 如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学院、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曲阜师范大学杏坛学院。而且由于依托母体本科院校, 使得独立学院刚建校就有着较高的起点, 实施的是本科教育为主专科教育教育为辅的模式, 这些与与民办院校有着明显的不同, 但是它又不同于公办本科院校, 公办院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源于政府投资, 而独立学院则是经费自筹, 它既可以源于母体院校的独资, 也可以灵活吸引社会和企业资金, 还可以接受海外捐助投资, 这样灵活的办学方式是任何一种类型的高校所不能比拟的。

2.2 我国独立学院的发展困境

2.2.1 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独立学院就业率遭遇寒冰

由于金融危机对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大学生就业市场形势更为严峻。独立学院作为国有民办的一种办学类型, 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对于其发展品牌的塑造有着重要的意义。但金融危机来临之际, 正是大多数独立学院第一届毕业生就业之时, 这样的巧合让独立学院的首届毕业生深刻体会了就业形势的严峻, 并且影响了学院学生的就业率, 也成了独立学院发展困境的重要原因。

2.2.2 金融经济环境恶化, 影响独立学院办学经费的筹集

独立学院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与社会与企业的融资, 而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 社会公共投入缩减, 企业经营状况堪忧, 这些直接影响了独立学院的发展资金投入, 而学院发展资金投入紧张又直接会导致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下降, 进而影响学院更好更快的发展, 从而形成一个恶性的经济循环, 最终使得独立学院的发展陷入困境之中。

3 金融危机背景下独立学院的发展对策

虽然金融危机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但比之公办高校的体制束缚, 独立学院有着得天独厚的融资优势, 独立学院应该在融资上作大刀阔斧的举措, 例如更好地加强和大型企业集团的联系, 进一步深化合作方式, 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科研和人才优势, 为大型企业集团贡献才智, 同时完善融资股权分配体系, 更好地吸引大型企业集团对独立学院发展的资金注入。具体可以将学校设施的建设社会化、后勤化, 遵循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 做好校企双方的利益分配。同时也要积极加强和地方政府的合作, 与地方政府共同投资兴建公共基础设施, 和地方共享高等教育的优质资源, 实现学、地、企三者发展的共赢。

加强行政教育改革, 提高办学效率。由于金融危机带给学校的融资困难, 学校应该从自身削减教育成本, 减少浪费, 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学校行政机构的削减和学校经费的支出。按照学院具体的业务需要安岗定编, 细化分工, 合并相似工作性质的行政部门。强化大学科教育, 积极进行院系合并, 实施校、院、系三级垂直管理, 以缩减院校分散所带来的经费投入。同时, 制定完善、严格的工作效益考核体系, 将工作分工细致化、制度化, 加强监管机制, 在整体上形成凝聚力强、办事效率高的行政教学体系。

充分利用母体学校优势, 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和提升办学效益。独立学院所依赖的母体高校大多办学历史悠久, 学科体系完备, 教学特色明显, 师资力量雄厚。独立学院应该充分利用母体高校的资源优势, 加强学科建设, 有计划地增加学科专业, 加强和母体高校合作培养人才的力度。

丰富办学路径, 积极发展国际化教育。国际化教育渐成趋势, 与国外高校联合办学已经在公办高校实践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独立学院也应该开放思路, 着眼世界, 加强与世界各国高校的联系、合作, 完善国际合作办学的培养体系。一方面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另一方面, 高额的学费也可以有效补充学校办学经费的紧张。独立学院实施国际联合办学应该充分借鉴公办高校的发展经验, 大力发展新兴应用学科, 充分考虑社会需求, 将联合办学国际、。

摘要:全球金融危机的到来, 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相关产业造成了极大冲击。高等教育也受到波及和影响。本文结合金融危机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 探讨了独立学院这一新兴的办学类型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所面临的困境, 并提出相关发展对策, 以期在理论上做一些有益的探讨。

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 篇8

江南大学太湖学院副院长祝诚曾提出, 独立学院既不同于重点本科院校, 又不同于高职高专, 独立学院培养的应是社会急需的大量的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本着这一宗旨, 独立学院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也应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按照社会需求设置课程, 加强实务性课程以及实践和能力训练的环节, 力求培养的人才符合社会需求缺口, 能快速被社会吸纳。而金融英语作为独立学院设立的金融专业课程之一, 也应遵循这一宗旨。

一、 定位金融英语课程

(一)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自中国金融业逐渐对外开放之后, 我国所蕴含的巨大金融市场和投资机会, 吸引了众多的国际金融业务机构和世界顶级风险投资机构等大举进入我国市场。众多的国内外银行、证券及风险投资机构开始在我国本土及海外拓展金融投资业务。因此, 国际化金融人才逐渐成为市场的宠儿。

以上海为例:2008年伦敦出版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在全球范围内评选出50个金融中心, 其中, 上海排名第31位。上海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优势成为国际金融中心。2009年国务院提出《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 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 要求上海在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 由此上海加快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步伐。2010年, 入驻上海的外资企业已有约610家, 其中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00家, 外资投资兴公司180家, 外资研发中心230家。在上海设立其中国或全球总部的外资企业逐渐赶超香港。目前, 上海已是全球要素市场最集聚的城市之一, 集中了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票据市场、期货市场、黄金市场、金融期货市场等于一体。同时, 许多全国性金融机构的主要营运中心、交易中心、研发中心、离岸业务中心等都汇聚于此。上海已初步实现市场和金融机构的集聚, 为进一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 在“硬指标”不断完善的同时, 上海作为金融中心在“软实力”的建设上, 距离真正的国际型金融中心还有相当的差距,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国际化金融人才的缺乏。以各大国际金融中心城市为例, 伦敦和纽约的金融从业人员约占就业人员的11.5%以上, 而上海目前的比例约为2.2%, 其中达到国际水准的金融人才不足1万人。根据麦肯锡咨询顾问报告统计, 我国每年毕业的430万大学生中只有16%能够适应全球化工作需求。根据预测, 到2020年上海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时, 上海国际化金融人才的缺口将高达100万人。

开放的中国金融市场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巨大的发展前景, 而我们缺乏对全球市场趋势的把握, 因此, 如何培养熟悉国际资本市场“通晓中外”的国际化金融人才满足市场需求, 以成为我们迫切关注的问题。

无疑, 开设金融英语课程正是培养国际化金融人才的方法之一。一方面, 学生通过金融英语的学习, 对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专业知识, 尤其是国际金融方面的知识能系统性、综合性的了解。另一方面, 学生对于金融英语的掌握和运用, 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到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营理念和管理知识, 熟悉国际资本市场, 从而成为既精通现代金融知识, 又能运用英语从事国际化金融业务和管理工作的人才。

(二) 以金融英语自身特点为依循

金融英语课程是为母语非英语的金融专业学生提供的英文课程。

在英语语系国家, 大学就读的学生以其本国学生为主, 大都以英语为母语, 因此, 其金融专业课程直接采用全英文授课的形式, 并不会专门开设金融英语课程。然而, 英语作为国际金融行业的通用语言, 被普遍使用于国际化金融业务和管理工作中。因此, 在国际金融领域工作的人员都必须具备这一基本技能。对于母语非英语的学生, 开设金融英语课程可以帮助其具备这一语言技能, 方便学生进入国际金融领域工作。

金融英语是为母语非英语的学生进行的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首先, 金融英语教学是一种语言的教学。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母语非英语的学习者运用英语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基于这一目的, 学生首先 应具备的是语言知识和基本的语言运用能力。语言知识主要包括语音、语义、词汇、语法等有关知识和对于语言的理解, 以及英语语系国家的文化等背景知识。基本语言运用能力主要是指表达的能力, 可以概括为听、读、说、写这四个方面的能力和技巧。

其次, 金融英语是一门专业英语。金融英语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英语语言知识之上, 以英语为载体传授金融专业知识, 并且专门在国际金融领域使用。因此, 金融英语教学一方面传授金融专业理论知识, 比如:国际金融学、投资学、金融风险管理学、国际会计基础、银行学等以及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相关性学科;另一方面, 培养学习者运用金融英语和金融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实务操作和国际交流的能力。

二、 金融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 针对市场实际需要, 定位课程发展

金融全球化背景下, 市场需要的是既懂金融又懂英语, 既了解国内金融形势, 又知晓国际金融形势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因此, 应契合这一市场需要, 制定金融英语课程。独立学院可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角度出发, 实行产学结合的办学模式。

首先, 针对金融领域的不同专业, 设置若干对口课程。在金融领域之下, 学生根据自己所学专业不同, 毕业后会进入不同的金融部门就业。比方说, 投行专业的学生会倾向于进入投资银行工作, 而证券专业的学生更希望在证券行就业。因此, 金融英语的教学应配合学生的就业趋势, 采用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比如, 针对投行专业的学生, 可设置投行英语的教学, 主讲与投资银行知识和业务相关的英语, 并拓宽、加深讲授内容, 使学生可以对本专业有一个更深、更全面的理解。

其次, 实行实践教学。学院可在学生就业的对口单位建立实习基地。比如, 学院可与在重庆落户的德意志银行等从事国际业务的投行进行合作, 为投行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从实务操作中学习, 通过运用金融英语和专业知识, 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 更加深学生对本专业的理解, 积累宝贵的经验。

(三) 完善语言知识为本, 提高应用技能为主

金融英语的学习者是本科阶段的金融专业的学生。金融英语的授课对象应是已有一定英语基础的金融专业的学生。一般, 金融英语课程会在大三、大四阶段面向学生开设。大三、大四的学生通过高中和大学一二年级大学英语的学习, 有些学生已通过大学英语四级的考试, 因此, 他们已具备基本完整的英语知识体系和基本的听、读、说、写的能力。因此, 在金融英语的教学中, 属于基础英语教学的部分的句型和语法等方面的讲解将不是金融英语教学的重点。金融英语的教学是要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其英语知识和素养, 提升专业英语知识的同时, 提高应用专业英语的技能。

首先, 应选择金融业发达的英语系国家本科院校所使用的主流的英文版金融教程作为金融英语的教材。学生通过学习该种教材, 既扩充了英语知识, 尤其是金融英语知识, 又学习到金融业发达国家的前沿理论知识。与金融业发达的国家本科院校使用相同的教材, 可以使本土学生无论在金融英语知识, 还是金融专业理论知识上, 都可以做到和国际同步。

其次, 学生应阅读大量的英语的金融专业文章。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在世界一流金融期刊上发表的金融文章, 了解全球最前沿的金融研究;通过阅读CNN、BBC 等全球新闻网络上的金融咨询, 了解全球最新的金融动向, 从而对国内外金融环境和趋势有较全面的掌握。

最后, 应帮助学生运用专业英语。比如, 可以邀请金融业发达的英语系国家本科院校金融专业的教师或研究人员来本校开展讲座或交流访问, 从而给学生一个运用金融英语交流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冯长甫.关于强化金融英语课程建设的思考.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

[2]刘翠凤.对高校金融英语课程教学对策的思考.商业经济, 2011.

[3]李长华, 徐辉.依托金融行业探索高职金融英语教学改革.商业经济, 2009.

[4]葛静, 王山.从FECT考试看我国金融英语教育改革之路.浙江金融, 2010.

[5]顿雁峰.基于课程设置的金融英语教学探究.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0.

[6]张靖.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的金融英语教学设计.China’s Foreign Trade, 2011.

[7]葛华勇.人民银行国际化人才的开发与培养.中国金融, 2011, (5) .

[8]www.JRJ.com.

[9]www.163.com.

[10]www.investment.gov.cn.

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 篇9

一国际金融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1.满足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速度正在加快, 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活动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趋重要。中国的金融业将不仅在国外, 而且在国内也会面临着残酷的国际竞争, 这就需要大批既精通外语又熟悉国际金融业务的高层次、高素质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此外, 教育部2001 年8 月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指出, 对于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 一年内高等院校外语教学课程要达到占所开课程的5%~10%。因此, 国内不少高等院校尤其是财经类学院都非常重视国际金融课程的建设, 并将其列为双语教学改革的试点课程。就课程本身而言, 外汇交易、国际结算等国际金融专业实践需要用外语来操作, 换言之, 熟练使用外语工具是完成实务操作的前提和基本要求。

2.学习最前沿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的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 当前国际经济活动中金融创新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为了满足实践性的需要, 金融教学也必须紧跟国际经济新形势的步伐, 所选取的金融教材在内容上既要符合本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中国国情, 又必须能呈现出国内外最新的交易规则和交易品种。而现有的国内中文版教材内容较为陈旧, 很多都是2000 年左右出版, 后面的版本内容更新不多, 最前沿的知识内容未能完整地补充。更重要的是, 有些理论或图表是节选于外国文献, 解析时并不十分透彻。譬如在算三角套汇时, 教材上运用同边相乘、交叉相除的原则, 只是解决了乘除时如何乘、如何除的问题, 并未清晰地解析何时乘、何时除, 在引导学生初读课本上的案例时, 他们只能看懂, 运用时却十分迷茫。但外文原版教材在解析同样的问题时, 比较清晰明了。再如算货币的升贬率, 中文版教材主要是假设在直接报价法的前提下进行分析讨论, 如果在授课时不能跟学生讲清楚, 容易把他们带进误区。相比之下, 外文原版教材内容更完整。外文教材的重要特点就是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更新速度较快。尤其是在阐释金融创新产品、利率变动及宏观经济政策问题时, 外文教材能更多地结合图表, 给予简洁扼要的最新数据分析。现在市面上可选择的外文翻译过来的国际金融教材极少, 且有断章取义或翻译有误之嫌。因此, 在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中, 使用欧美原版教材开展双语教学更符合时代的要求。

3.职业发展的需要

近些年来, 我国商业银行和上市企业的涉外活动越来越频繁, 这对金融复合人才的需求日趋增加。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近期的一项调查表明, 目前我国金融界最缺乏的是既能熟练操作国际经贸金融实务, 又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的金融人才。针对这一现实, 金融教学中纯中文的传统教学方式必须进行改革, 应将外语尤其是英语与我们的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要求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前提下, 尽可能多地理解外文专业术语与专业案例, 并全面提升外语交流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帮助新一代大学生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更好地为我国的金融和经济发展服务。

二国际金融双语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及可行性措施

除了国际金融课程外, 其他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推行也是必然的趋势。我院在经济学专业中试行本课程初期, 曾遇到不少难题, 尤其是学生英语水平较低和教材选取的问题。笔者与其他独立学院的金融教师多次交流后, 总结了以下三个共同遇到的教学瓶颈:

1.双语师资严重匮乏

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特别高, 既要具备较强的英语能力, 流利的听、说、读、写能力及较丰富的金融专业知识, 又要拥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 能将英语与专业知识完美地结合, 并能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能同时满足这几个要求的教师非常有限, 在我院能担任该课主讲教师的是海外留学回来的金融教师, 并且已有数年的授课经验。否则, 比较难把握课程的教学进度, 甚至可能会让学生产生畏难的抵触心理。另外, 由于我国没有建立专门培养双语师资的教育体系, 现实的困境使得高校尤其是师资力量本就较薄弱的独立学院双语师资严重匮乏。

2.学生英语水平普遍较低

普通高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在独立学院这种情况更为明显。在本人授课的2013 级5 个经济班中, 每班两年CET-4 的累计通过率仅约为50%, 英语能力较差显而易见。对于英语能力较差的学生, 如果不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 会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不仅不能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 反而严重影响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但即使是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 对于英文原版教材的理解程度和阅读速度也不能与中文教材相比较。

3.缺乏统一合适的双语课教材

选取英文教材是个很头疼的问题, 本人在前期教学中选用的是人大出版社出版的International Finance, 其实就是选自Dennis R. Appleyard与Alfred J. Field编著的International Economics下篇原版内容, 该书内容极丰富, 图表分析部分尤佳。但存在两个问题:第一, 该教材的知识框架主要是站在西方金融教学的角度上构建的, 这本书是欧美高校金融专业通行教材之一, 主要是从宏观的角度着重讲宏观经济政策与利率、汇率及经济问题的关系。国内中文教材中最常涉及的汇率变动及金融产品交易的计算在该书中涉及较少。另外, 更没有涉及中国经济的特殊性。第二, 人大出版社并未配套相应的中文教辅资料, 这大大增加了学生课前、课后预复习的难度, 任课老师需要较长的时间去准备每次的授课任务。在本学期初, 本人试换了教材, 选用了国内学者编写的英文教材, 原以为虽无相应的中文配套资料, 但整个知识框架更符合国内学生的学习习惯, 由浅入深, 章节知识有相关性, 且结合了中国经济的特殊性, 学生应该更容易接受。结果在讲解过程中, 本人发现该书还不如之前那本, 问题如下: (1) 英语语法结构不够地道, 有中式英语之嫌, 有些句子读起来十分绕口, 不如外文原版书通俗; (2) 书中的图表分析极简略, 不够深入; (3) 选用的数据相对陈旧, 案例不是很典型。

三针对问题提出建议

针对以上常见的问题, 笔者就个人的教学经验提出两点建议, 希望对国际金融双语教学的建设有点帮助。

1.培养双语师资人才

很多独立学院在试行双语教学时, 双语教师与普通专业教师是同酬同薪, 对双语教师暂无额外的补贴。这对其他专业教师提高自身的英语能力, 没起到太大的激励作用。独立学院可以施行一定的激励政策, 对双语教师给予适当补贴, 以吸引校外优秀人才或在专任教师中培养人才。

2.优先选取外文原版教材, 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在两种经典教材的选用中, 本人觉得还是外文原版教材更适用, 内容严谨充实、知识前沿, 案例经典、分析详尽。只是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需要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一定要注意学生的课堂参与状态, 不可一味地追赶教学进度。在编制教案及课堂PPT时, 一定要注意调整外文原版教材的知识框架, 尽量符合中国学生的学习特点, 章节选用应有难易详略之分。遇到较难的计算题时, 可使用经典英文案例为主, 中文案例为辅的方式讲解。举一反三, 在保证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情况下, 尽可能提高他们的英语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任重、孙晓红、卢禹彤等.国际金融双语课程障碍诠解[J].中外企业家, 2013 (18)

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 篇10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以及家庭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 大学生投资和消费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在金融投资活动中, 金融专业大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 他们的金融投资行为应该更加引起我们的关注。因此, 全面了解大学生投资状况, 提倡健康合理的投资观, 对大学生养成良好投资习惯和树立正确价值观有着深远意义。本次调查中, 课题组采用随机抽样的调查方式, 对广西财经学院金融与保险学院学生发放问卷360份, 收回352份, 回收率达97.7%。

二、金融投资现状分析

(一) 有无金融投资经验

调研显示, 该院学生有无金融投资经验比例分别为29%和71%。各年级学生有金融投资经验的学生人数比例分别为30%、15%、23%、41%, 无金融投资经验比例分别为70%、74%、77%、53%。结果表明, 各年级无金融投资经验学生比例均高于有金融投资经验学生比例, 并且大二年级学生有无金融投资经验学生结构占比差异最大, 大四年级学生差异最小。

(二) 有金融投资经验学生金融投资资金来源情况

“父母支持赞助”和“积攒零用钱”是该院学生进行金融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 其次是“打工赚来的钱”和“金融投资赚来的钱”, 较少部分学生依赖“奖学金”和“借款等其他方式” (见图1) 。从图1来看, 大一学生金融投资资金主要来自父母, 采用借款等方式较少;大二学生对各种资金来源途径期望都比较高, 但该阶段的学生几乎没有通过借款等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投资需求;大三学生对各种资金来源途径期望差异明显;大四学生主要资金来源途径较集中于父母、自攒和打工, 这跟该阶段学生面临就业形势等有相关性;“父母支持赞助”和“积攒零用钱”两种资金来源途径在各个年级表现差异不是很明显, 其他四种资金来源途径差异较明显。

(三) 如果进行金融投资, 有关金融投资工具选择情况

该院学生对金融投资方式的选择与其专业所学课程内容安排先后和深浅度有关, 主要以储蓄、债券、股票、基金、保险、理财产品、期货、黄金等投资工具为主, 但对于信托、外汇等投资工具, 由于学生进入该市场的局限性和自身经济能力等问题, 对其选择学生比例相对小 (见图2) 。

年级越高, 对专业知识学习就越深入, 其对金融投资方式的选择就越向所学专业领域靠拢。从大一到大四, 选择储蓄投资方式的学生比例逐渐减小, 而选择股票、债券、基金、保险、理财产品、期货、黄金等投资方式的学生比例逐渐增加, 说明了金融专业大学生会根据自身条件的不断成熟而拓宽其金融投资工具。

三、影响大学生金融投资行为的因素分析

(一) 影响选择金融投资工具的因素分析

1. 金融投资工具本身的特性

调研显示, 影响该院学生金融投资的因素主要是本金安全和收益等, 交易门槛和手续费等对其金融投资行为影响也比较突出。越是高年级的学生, 对保本的硬性需求程度越降低, 相反更注重风险与收益的权衡, 而既想保本又希望利用较低风险实现基本收益的学生比例在各年级表现几乎无差异化, 但风险因素在大二阶段表现得较敏感。

2. 投资理念

调研显示, 该院学生稳健型、保守型、风险偏好型、风险中性型投资者所占比重分别为52%、18%、16%和14%。越往高年级, 保守型投资者所占比重逐渐减少, 稳健型投资者所占比重逐渐增加。大一阶段, 风险中性型与风险偏好型所占比重持平;大二阶段, 有一部分风险偏好型投资者过渡为风险中性型投资者;大三阶段, 一部分风险中性型投资者转变成了风险偏好型投资;大四阶段, 风险中性型和偏好型投资者所占比重达到持平。表明其投资理念随着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以及心理素质的提高等而做出改变。

3. 金融投资心理诉求

该院有28%的学生以实现本金收益最大化为目的, 46%的学生以不亏本为前提, 26%的学生以获取投资经验为首选因素, 这部分学生普遍认为, 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让他们还没有毕业前事先体验自己毕业后的投资生活, 比别人更早获得其中的经验。但是, 大部分学生把金融投资当作赚钱的途径, 忽视了专业知识的学习。

(二) 影响大学生金融投资决策与业绩的因素分析

调研显示, 该院有6%的学生期望投资年报酬率为2%~6%, 34%的学生期望年报酬率为6%~10%之间, 29%的学生期望年报酬率为10%~13%, 20%的学生表明其期望年报酬率为13%以上, 只有11%的学生表示不明确其金融投资年报酬率 (见图3) 。

越是高年级的学生, 其金融知识面越宽广, 金融投资技能也越高, 因此对金融投资期望年报酬率越趋明确。

(三) 影响金融投资结果因素分析

影响该院学生金融投资决策和业绩的主要因素是投资经验和知识的不足, 其次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市场环境, 但受幕后交易和虚假信息等因素影响较少。调研结果反映出金融类专业学生能比较理性看待自身金融投资决策和业绩与自己内在因素息息相关, 但对国家政策、市场信息、交易规则等方面的了解欠缺主动性。调查数据表明投资经验和知识不足一直是制约该院学生金融投资的主要因素,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幕后交易、市场环境等因素对大一、大二学生表现得不是很敏感, 但对大三和大四学生影响则比较突出, 反映了随着专业知识的积累, 学生对金融投资市场信息了解的主动性与程度会加深。

(四) 投资计划分析

该院43%的学生表示未来投资计划主要视工作情况而定, 明确将增加投资的学生有32%, 表示“维持现状”、“减少投资”和“逐步撤出”的学生比例分别为16%、5%和4%。从大一到大四, 表示“增加投资”和“逐步撤出”的学生比例逐渐增大, 在这个过程中, 达到预期收益的学生不断增加投资, 达不到自己预期收益的学生则减少投资;表示“维持现状”、“视工作情况而定”和“减少投资”的学生比例逐渐减小。表明金融专业学生随投资经验的成熟而不断增加投资, 部分学生则根据自身情况而逐步撤出, 说明金融专业学生进行金融投资决策随年级的增长而逐渐理性化。

四、大学生金融投资实践中存在问题

(一) 金融投资风险认识能力不高

该院53%的学生将炒股作为金融投资的首选工具。作为学生, 即使是本专业类学生, 其主观意识仍不够成熟健全, 客观方面资力经验不足。他们凭借自身一些专业知识及高昂的热情和充分的自信欣然跃入市场, 他们的资金来源多由父母支持, 他们金融投资决策受羊群效应、个人偏好、专业推动、满足欲望等因素影响, 并且期望投资年报酬率高。因此, 他们倾向于选择高风险投资工具, 甚至不惜采取借款、拖交学费等方式满足其投资需求。投资失败的结果不仅给学习生活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还会滋生不良思想等。

(二) 金融投资行为缺乏理性

74%的学生明确其进行金融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赢利, 这样的投资观念容易使他们形成投机的心理, 时刻让投资市场的变动左右自己的思想和情绪。只有少数表明赚钱是其次, 最重要的是可以将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实践化, 并获取一定的金融投资经验。为了追逐利益, 40%的学生不能正确看待自身金融投资结果, 认为导致自己投资失败的不是自身专业技能不足、投资心理素质欠佳等因素, 而是受政策、市场等因素的不利影响。投资失败的学生容易促其产生赌博的心理, 投资成功的学生则容易表现出自大的心理。

(三) 对自身权益相关信息了解的主动性不强

22%的学生表示, 如果金融投资过程遇到权益受损则不会进行维权, 42%的学生表示对与维权相关信息完全不了解。从一定程度上讲, 即使金融专业学生, 也并非能充分利用自身对该市场的基本了解进行自我权益的维护, 甚至有部分学生采取默许的态度。这种被动式维权表现不利于学生自我观念的发展。

(四) 学校、培训机构有关金融投资的指导更多停留在理论上

30%的学生表示, 学校、培训机构等开展的一些与金融投资有关的讲座, 更多地是停留在金融投资理论层面上, 对于金融类专业的学生来说, 他们真正的心理诉求是提高金融投资技能和实践能力。

五、相关政策性建议

(一) 以学业为主, 强化自身专业知识

金融类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厚实的专业基础, 注重培养经济意识, 提高理财能力, 合理调配学习和参与投资的时间和精力。因为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是金融投资大厦的根基。

(二) 培养理性的金融投资思维

金融专业学生应该具备制定理性金融投资计划的能力, 在掌握金融投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主动了解各种金融产品, 选择合适的投资工具, 注重自身投资技巧、心理素质及应变能力等方面的提高, 虚心求教于经验丰富、投资技能高的投资者, 逐步培养主动的投资意识, 确立理性的金融投资理念。

(三) 提高自身获取投资资金的能力

调查发现, 67%的学生金融投资资金来源于父母的资助, 但大学生可以通过勤工俭学、双休日和寒暑假求职、社会兼职等方法进行资金积累, 在提高自身社会实践能力的同时, 在一定程度上还可减轻父母的负担。

(四) 积极参加学校、培训机构等开展的有关讲座与活动

通过参加学校、培训机构等开展的有关讲座与活动, 实现金融投资各方面知识的积累, 培养正确的投资理念, 提高风险意识、避险能力。在拓展自身金融投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提升金融投资能力, 减轻金融投资带来的负面效应。

(五) 主动了解与金融投资有关的市场信息

作为金融类专业学生, 应该养成时刻关注财经时事的习惯, 提高对影响金融投资市场变动相关信息的嗅觉力。例如, 提高自身对国家经济政策、市场竞争环境与幕后交易、市场虚假信息等因素的分析辨别能力, 有助于提高自身金融投资的决策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斌, 郭迎欣, 李晖.大学生投资倾向及影响因素分析[J].社会心理科学, 2010, (6) .

[2]刘靓.对大学生炒股的理性分析[J].新财经 (理论版) , 2010, (4) .

[3]谢楠, 陈鑫, 牟昕盼, 刘思伟.当代大学生投资意识及行为分析——以北京高校在校大学生为例[J].现代商业, 2010, (12) .

[4]胡曼.大学生投资心理分析[J].现代商业, 2007, (14) .

上一篇: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下一篇:高中数学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