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频

2024-07-08

互联网视频(精选十篇)

互联网视频 篇1

随着互联网日益普及, 国内用户都已经达到了几亿用户规模, 这就有了使用视频的庞大客户群的基础了。因为, 主流的普通用户对视频多媒体这类更加直观易用的信息表达方式的需求更加迫切。

与此同时, 视频平台、网络和终端的市场发展, 为视频应用在互联网上的普及提供了越来越好的支持。视频平台的计算处理能力、存储能力和输入输出吞吐能力的性价比越来越高, 尤其是云计算技术的出现使得视频平台市场发展跃上了新台阶;网络容量和带宽的发展越来越大, 为视频这类带宽高消耗应用提供了传送方面条件;终端方面出现了多种屏幕形式的多样化的易用终端, PC桌面电脑、PC笔记本、各类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电视加机顶盒、高清播放机等等使得人们可以在不同场所都可以方便使用视频应用获取信息。尤其是智能电视、电视机顶盒和高清播放机等可连接互联网的TV终端, 正逐步占领用户的客厅, 成为人们更普遍使用的应用。

现在, 提供互联网视频的服务商, 除了传统主流的各类门户网站, 例如新浪、搜狐、网易、百度等提供视频新闻和视频影视剧点播等;还有传统主流的广播电视公司的视频网站, 例如:中国网络电视CNTV、凤凰网等;还有新涌现的一些专业的视频网站, 例如优酷、土豆、酷6、乐视网和奇艺等;其他还有中国电信iTV、腾讯、苹果等提供多种形式的视频服务和应用。

2 互联网视频应用现状趋势分析

2.1 视频的画质、编码及带宽

我们知道涉及视频质量有两个关键参数:帧分辨率和帧率。帧画面的分辨率越高品质越好, 目前互联网上正在或者未来将会运用的各种分辨率规格包括QCIF (176x144) 、CIF/VCD (352x288) 、DVD video (720x480) 、720P (1280x720) 、FullHD (1920x1080) 乃至4HD (3840x2160) 和3D;而帧率则在25到60乃至120帧/s, 帧率在低端明显会出现闪烁和晃眼, 帧率在高端则稳定不闪观看效果佳。

视频的原始带宽是:像素比特数x帧分辨率x帧率。以FullHD的1080P为例:一个像素由RGB三个色点组成, 每个色点由最暗到最亮有256级, 即需要8个比特表示。三个色点组成的一个像素, 则可实现2的24 (3x8) 次方, 达到1千6百多万种颜色。其总的原始带宽达到:3x8x1920x1080x60, 大约近3Gbit/s的带宽。显然这样的带宽需求太高, 必须在发端进行压缩编码, 到收端再进行解码还原显示。目前的较好编码压缩技术实现300左右的压缩, 使得一路高清视频 (含立体声伴音) 需要大约8到12Mbit/s的范围。

目前互联网使用的主流编解码技术有:H.26x系列、MPEG系列、M-JPEG、RealVideo、WMV、QuickTime等, 其中H.264在高端视频有成为主流之趋势。因此, 结合上述不同的帧分辨率, 互联网视频的码流的带宽从几十kbit/s到几十Mbit/s都有。但是, 高带宽的视频码流运用则逐渐地越来越多。

2.2 互联网视频服务使用方式

客户在线使用互联网视频的基本方式有:电视直播、视频点播、视频监控、视频通信及交互和视频会议等形式。

互联网电视直播目前主要还是采用设置直播视频服务器, 其接受传统电视频道进行实时解编码转换, 并将视频内容同步复制给互联网上每个请求 (点击) 观看的用户。因此, 电视直播在互联网上仍然主要采用单播方式而不是组播方式实现。目前, 互联网上的电视直播有标清电视, 和一些高清电视。由于互联网传送的不稳定性, 一般客户端需要先行进行缓存再播放以获得流畅体验, 因此, 时间上要比传统电视内容滞后些。

视频点播是互联网视频服务的主要形式之一, 甚至互联网电视直播也可以理解为是一个视频点播服务, 还可以利用点播方式实现电视直播频道的回看和快退快进功能。一般地, 互联网服务商提供维护大量视频库, 并通过网页目录方式呈现给用户, 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点击观看完整视频或片段。还有目前主流新闻门户网站, 开始通过这种方式提供很多新闻视频短片, 让用户可以更加方便、真实直观地了解更多信息。

视频监控一般是通过摄像头拍摄的视频上传到互联网, 可以由相应的监控平台系统进行归档或者由用户通过客户端直接实时观看, 掌握监测点的动态。例如全球眼、家居安防等等。

视频通信及交互就是两端用户通过互联网实现远程视频通信和远程交互。这类应用, 国内比较典型的就是腾讯QQ和MSN, 他们既可以实现远程视频通信也可以实现远程 (桌面) 交互。

视频会议是指多方终端通过互联网远程的视频通信, 实现远程会议。一般通过设置视频会议服务器实现视频桥接, 即将对端多方的视频进行合屏处理, 使得己方在一个屏幕终端上就可以看到其他各方。视频会议一般有桌面型和专用会场型。具体例如:新视通、远程呈现 (网或视真) 等。

2.3 互联网视频内容源

从互联网视频服务提供商的视频源来看, 基本方式有:视频分享和版权购买。

视频分享方式主要是提供给普通用户可以将自己拍摄的简易视频片段上传到平台, 供公众用户获取或观赏。这种方式服务商一般通过社交网站形式, 发动和汇聚广大网友来发现、制作和创作很多即时发生的事情、有趣的事情、焦点事情以及有创意的作品等等的视频内容。这类服务商比较典型的有:土豆网、优酷网等。

版权购买方式则主要向制作者或者发行者购买放映版权后, 将视频内容放到其影视库中, 供互联网用户欣赏。这种方式一般主要是提供电影或者电视剧一类视频播放服务, 比较典型的有乐视网等。

2.4 互联网视频营收模式

互联网视频运营模式:前向收费和后向或者间接收费

前向收费主要就是面向直接使用视频内容的终端客户收取费用, 收费方式有多种方式, 例如:按片次收费、按时长收费以及套餐打包方式收费。这种运营方式一般来说业务发展相对缓慢, 但是可以通过滚动方式逐步发展。适用于愿意持久持续运营或者资金实力弱小的服务商, 而其视频内容或者应用有较强竞争优势。例如中国电信的i TV。

后向或者间接收费模式, 具体有广告模式和终端模式。这种方式面向直接使用视频内容的终端用户是免费的。但是通过插播广告的方式实现收益, 也有或者同时使用售卖特定终端的方式来获取收益。通过后向广告模式, 可以免向互联网多种开放终端提供视频服务, 便于较快打开市场, 做大规模。同时, 还可以利用内容及其免费的吸引力来销售特定终端来获利并试图更多地掌控用户。如果特定终端销售能够达到一定规模后, 甚至可以通过终端升级, 高端增值的视频内容的前向收费, 例如时尚最新大片等形式获利, 国内的乐视网就采用了类似的营收模式。

3 网络运营商的机会分析

3.1 互联网视频涉及的环节现状

我们知道一个完整的视频服务系统, 包括服务源 (平台系统) 、网络和终端即所谓的云管端三个环节, 缺一不可。互联网视频服务商往往会涉及不止一个环节, 但是会以某个环节为核心, 涉足其他环节, 来获得整体服务的优势和竞争力。例如:谷歌是依托平台环节为核心, 苹果则是依托终端环节为核心。

(1) 平台系统环节

平台系统环节是可以说是最复杂, 也最灵活, 视频服务或应用逻辑都主要在这个环节实现, 视频服务有没有特色和吸引力, 就主要看这个环节, 创新的运营方式和管理也主要靠这个环节来实现, 因此在这个环节的核心特色技术是买不来的, 是服务商自创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这个环节的技术能够成套买来并复制搭建起来平台系统, 那么将会出现多个近似服务的竞争者。

(2) 终端环节

终端这个环节的标准化程度就相对高些, 特色的东西就会少些, 例如主流的终端操作系统Windows、Android、iOS等;开放的浏览器;标准化的HTML/XML和视频编解码等, 这些基本都是终端所需的标准化的远程呈现操作功能等。由于终端数量众多, 如果特色应用逻辑在这个环节实现的话, 终端性能要求就要高, 实际上难以满足要求;软件开发兼容性难度大, 跨多种终端适配成本高;软件发布市场推广难度大。但是仍然有服务商可以利用其其他核心优势, 推广特定的封闭终端。例如乐视网等就通过其平台视频内容的核心优势, 面向部分用户来销售其定制的特定机顶盒或者智能电视终端;苹果公司则利用其终端软硬件一体化及不断创新形成的高体验的核心竞争力, 来销售其封闭指向其平台 (i Tunes) 的iOS终端。

(3) 网络环节

而网络这个环节则是开放化标准化程度最高的环节。这个环节的高度开放在两个方面:不同网络域之间互联是完全标准化的和开放的;在平台系统及终端接入方面也是标准化和高度开放的。这样, 平台系统和终端可以在任何不同的地点接入网络, 就可以实现连接访问。网络能做的只是是否允许接入网络, 一旦接入网络, 网络无需其它干预, 平台系统和终端之间就能连接访问, 实现互联网视频应用。这就是大家通常说的网络管道化了。

3.2 网络运营商的着力环节分析

(1) 平台环节没有优势

我们知道网络运营商的强项不在IT技术领域, 这个领域的成果一般采用购买方式获得, 缺乏独创性和创新能力, 这些也不是光苦思冥想就能想出来的, 是需要在实践运营中不断挖掘和总结出来的。就算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建立某些应用平台来运营, 但是, 我们也不可能在视频领域内异军突起, 在这个领域的各种专业营运团体, 应该比我们有经验的多, 即使是纯互联网视频运营, 也已经有很多公司走在了前面。更何况我们即使在某些方面获得一些成功, 充其量是小打小闹, 也难以形成大局面, 在整个企业的运营形成支柱性影响。看来, 网络运营商依托视频应用平台系统环节来取得互联网视频服务主导性的竞争优势基本是没有优势。

(2) 终端环节难度大

那终端这个环节呢?显然网络运营商在终端这个环节不具备主导地位, 终端操作系统目前基本是谷歌、苹果、微软三足鼎立, 终端硬件则基本上百花齐放。如果网络运营商发展定制封闭的终端, 目前没有机会像苹果公司一样, 依托终端本身的优胜吸引力来实现规模发展, 也难以通过视频内容或者应用平台的优胜来规模销售终端和发展用户群。只能通过免费赠送, 但是如果没有吸引人的内容应用, 那这个终端也成了摆设, 用户会很少使用的。由此分析, 网络运营商依托终端环节来取得互联网视频服务的主导性的竞争优势也是不太可能的了。

(3) 网络环节更有机会

最后, 只剩下网络这个环节了。前面已经分析了, 网络环节最开放了, 已然成了管道了。是不是网络真的就没有其它事可干了呢?其实, 互联网是一个共用网络, 网络上同时传送着大量的数据包, 这些数据包之间会形成争用网络资源, 尤其是视频应用的数据包 (流) 需要占用更多带宽资源, 就更有可能出现一时得不到网络资源的可能, 就会造成视频应用的不稳定。还有就是互联网视频服务商顾及网络带宽, 会尽量减低视频应用所需的网络带宽, 以降低对网络资源的依赖。但这又会造成视频应用的客户体验下降。如果能够感知互联网视频业务, 识别出每个具体需要保障的视频流, 并为该互联网视频流提供可靠的传送保障。这样无论什么时候用户都可以获得该互联网视频稳定可靠的服务, 同时也可以让互联网视频服务商不用再顾忌网络带宽资源, 把创新焦点都集中在其应用专业本身上, 创造出更适合用户、满足用户需求和高体验的互联网视频应用服务来。理论上, 网络运营商是可以实现上述能力的, 因为网络的接入、接入业务控制、骨干网络乃至IDC (平台系统所在) 端到端的网络设备基本都可以属于某一家大的网络运营商, 只要对这些设备实施一定的控制, 就可以感知、识别和保障了。当然, 具体怎么实现, 下面就会具体提及和论述, 这应该也是网络运营商首先要打造的, 其他互联网服务商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了。

如果网络运营商具备了这一增值保障能力或者核心竞争力后, 还是简单地将其开放出来, 按照独立于互联网视频应用的网络传送产品来卖的话, 无论按照带宽、时长或者流量其定价将面临尴尬, 简单产品的同质化竞争, 将使得网络传送产品价格越来越低, 还是会沦为微利甚至亏损的管道了。还有就是“面向哪端收费”也是问题:面向终端用户, 现在的互联网市场环境估计很难买账;面向服务提供商们, 其议价能力较强, 会使产品价格加速低值化趋势。

最好的策略就是依托这一核心优势, 把握住网络环节, 同时向两端即平台和终端环节延伸。通过购买成熟技术或系统集成构建起一个汇聚互联网视频应用的平台系统, 发布面向跨操作系统的多种终端的标准化软件模块或者客户端。平台环节感知业务、认证用户;网络环节识别、保障相应的业务流;终端环节感知用户网络位置及用户终端状态能力等。这样, 面向终端用户可以提供更稳定、更高体验的互联网视频完整服务;面向互联网视频服务商, 可帮助其提供面向用户的更好的互联网视频产品, 并使其焦点注意力更加集中于产品创新。

4 互联网视频的网络运营方案分析

如何提高网络识别并保障传送业务流的能力呢?下面先对一些目前主流的几种方案进行分析:

4.1 优先级方案

简单地说就是将需要保障的数据包, 包头置高优先级标识, 如果发生拥塞, 网络路由器根据这些标志, 优先转发。

从纯技术来讲, 这里有两个问题, 一是同级别的数据包发生拥塞, 仍然会被丢弃, 造成传送的不稳定和不可靠;另一个问题是单纯的网络设备如何标识这些数据包也是个问题?涉及到能够知道业务属性的用户端设备对数据包的标识可能缺乏信任, 而可信的网络设备却不知道每个数据包的业务属性而难以标识。基于网络端口的静态标识实践证明难以满足需求。这样就难以针对互联网视频的特定码流进行标识和保障传送。

从市场角度来讲, 面对不同用户的数据提供不同的优先级, 也被市场实践证明基本不可取, 用户本身很难从所谓金银铜不同优先级直观体验其服务的差别来。

4.2 CDN方案

CDN即内容分发网的方案:主要就是靠近用户设置一些视频缓存服务器或者模块, 如果多个用户访问同样的视频内容, 则无需从源头, 只需就近发送即可, 这样降低了网络的传送数据量以及降低了源头视频服务器的I/O吞吐量, 从而降低视频服务出现不稳定的可能性。综合通用的CDN无法区分特定用户和特定业务, 只能面向所有服务源和所有用户提供普遍的传送服务, 这使得网络运营商无法从中实现更高的价值经营, 还是可能被边缘化和管道化。专用CDN则是一些封闭的视频服务系统, 例如中国电信的iTV, 视频服务内容应用模式等相对单一, 缺乏互联网视频业务的灵活性。从纯技术角度来讲, CDN仍然不能可靠保障视频服务品质, 只是尽力降低不稳定性的可能性而已。

4.3 P2P传送方案

该方案是利用用户终端间的协同和相互服务来实现互联网视频的。像QQ视频、迅雷、P P L i v e等就采用此类技术。此类技术可以避免集中式视频服务器的输出瓶颈, 但是由于不直接涉及传送网络本身的改善, 再加上众多不可靠的用户终端参与, 仍然无法完全可靠保障视频这种要求持续稳定的服务品质。

4.4 基于视频流的端到端动态QoS保障方案

其实质就是在要保障的视频流所经过的网络路径进行带宽资源预留, 这样就可以使视频传送得到稳定可靠的保障。最初实现这一方案的技术就是RSVP, RSVP在终端和路由器间运行的协议, 寻找媒体流适合的传送路径, 并控制沿途路由器节点的进行带宽资源预留, 并维持媒体流的连接状态。由于路由器的主要能力是做无状态的报转发, 要同时要维持大量的连接状态是力不从心的。因此, 在路由器上运行RSVP实现互联网视频不具备扩展性, 难以提供规模服务。

本文这里要谈的是另一种可以实现指定路径且预留资源带宽同时具有高可扩展性的技术方案。由IMS系统及其SIP协议来实现RSVP的信令功能及维持连接状态管理, 资源管理类服务器 (PRS/PDF/PCRF) 负责带宽资源统计、占用、释放及向关键网络设备发送策略命令, 而路由器则仍然主要是做无状态包转发或者标签交换, 只是要将优先级转发和MPLS标签转发结合优化而已。这样利用专门的高扩展服务器系统 (IMS和资源管理服务器系统) 而不是路由器本身来维护大量的连接状态, 而路由器仍然专职高性能的无状态的包转发和标签交换, 从而实现具有高扩展的基于视频流的端到端资源预留的动态QoS稳定保障能力。

该方案的特点是利用标准化的IMS系统作为核心及整个的标准的大框架。大胆创新应用IMS的业务层构建Web门户, 使得互联网 (视频) 应用与IMS的高可靠可管理核心系统紧密联动;突破传统思维, 充分发挥IMS的QoS接口功能, 实现与IP网络QoS策略联动;网络层则利用骨干MPLS、接入的层次化QoS以及区分服务的最高优先级, 构建最终的可靠传送。用户终端、Web门户、互联网服务平台系统、IMS系统、网络层设备通过SIP、Diameter、COPS等协议联动起来, 最终实现互联网视频服务的可靠稳定的保障服务。

5 网络运营商的网络及市场运营模式探讨

5.1 依托网络的视频门户平台打造

互联网视频门户平台需要包括必备的一些简单而关键的功能:“互联网视频内容与应用”的目录导航和搜索导航平台, 实现第三方互联网视频服务商的“内容与应用”的深度链接, 呈现互联网视频服务的“内容与应用”的价格 (包括免费) 、内容简介和预览信息等;“互联网视频内容与应用”的审核出版、监管等平台;商业运营计费平台, 实现前向收费模式, 增加按照内容计费, 提取佣金。实现后端模式, 广告平台;Web Service模块和B2B UA模块, 与IMS核心网及IP网络联动, Web Service感知连接状态和应用所需“QoS”属性参数, 再由B2B UA模块携带这些参数, 并触发IMS呼叫为每个对应的“内容与应用”业务流建立动态专用管道;运营统计分析平台实现各类“内容与应用”的使用情况采集和发展趋势分析, 实现用户行为、关系数据采集和特征分析。

有了门户平台的硬件系统, 还需要通过有效的市场策略运作, 来聚合第三方的“互联网视频内容与应用”和聚合用户 (接入用户) , 才能够打造出一个真正的有效的活力的互联网的市场门户平台。市场运营策略, 一方面要需要宣传和体验门户联动网络提供稳定高保障 (智能管道) 的核心竞争优势和各种优惠措施吸引第三方合作, 推动互联网视频服务商提供更多更好的高带宽高清晰高体验的“互联网视频内容与应用”的上线;另一方面, 初期通过各种商业优惠措施让终端用户试用、体验, 最终通过优质的品质和更高的体验, 吸引和留住终端用户, 习惯于通过综合门户平台来使用互联网视频业务。

5.2 汇聚代理、灵活营收

门户平台汇聚各种类型的互联网视频应用服务, 运营收费模式则视其每个具体业务可灵活地支持前后端收费方式的营收方式。例如对于采用分享模式、直播方式等互联网视频运营, 应采用前向免费, 后向广告收费的方式;互联网视频点播的运营, 可根据合作的互联网视频服务商的市场营销策略要求, 对每个具体项目实现前向或者后向收费;视频监控、视频通信和交互、视频会议等通信主业应该坚持排他性的自营, 并视竞争情况采取某些具体项目前向收费, 某些具体项目后向收费。

参考文献

[1] RFC 2474 Definition of the Differentiated Services Field (DSField) in the IPv4 and IPv6 Headers

[2] RFC 2205 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 (RSVP) --Version 1 Functional Specification

[3] ETSI TS 23.517:Protocols for advanced networking (TISPAN) ;IP Multimedia Subsystem (IMS) ;Functionalarchitecture.

[4] ETSI TS 24.228:Signalling flows for the IP multimediacall controlbased on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and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 (SDP)

互联网产品视频拍摄脚本 篇2

在快速发展的数字时代,最惊人的变化莫过于移动终端应用的大量普及,使得数字时代迈入了新的移动互联时代。这一变化意味着商家、普通消费者及其他用户使用企业网站、购买产品与服务的载体发生了改变,而商家需要对此作出应对。移动电子商务应运而生。

移动电子商务就是利用手机及掌上电脑等手持移动终端从事的商务活动。移动电子商务使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随时随地、线上线下的购物与交易、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等。对于商家来说,5亿智能手机用户就是的巨大的潜在客户群。

但是,打造移动电子商务平台需要的高额成本,使大多数商家对进军移动电子商务望而却步。而悉知云却为众多中小企业解决了这一难题,悉知云是郑州悉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斥巨资开发的移动电商应用平台。它与集团旗下工厂网、工厂店、悉知搜索等其他产品形成良好的互补效应,并共同为超过2000万的入住企业服务。

悉知云主要为商家提供二维码定制服务,它可以预先生成一个或多个二维码,打印好,贴在产品上,同时添加商品促销内容或者在线购买链接,等产品到客户手中的时候,二维码扫描信息已经生效,为您节约了时间。同时,您可以在悉知云后台按照时间、地区、客户端等条件设置活码,二维码的图像不变,但不同的客户扫码却可以显示不同的结果,有助于您更精准的定位营销。

通过悉知云生成的二维码扫描结果可以随时调整更新,避免因产品信息的调整,造成二维码营销信息过期的问题。帮你抓住商机,降低您的营销成本。

悉知云可以使每一件产品都成为您的优秀业务人员,销售出去多少产品,您就相当于发展了多少业务员。有这么多业务员直接面对用户,您的产品何愁不畅销?

除了帮您销售产品,节省营销成本,悉知云还可以告诉您,您的产品在哪里最受欢迎,您的产品在什么时间最畅销。而这些都是来自悉知云数据统计分析,帮助您第一时间了解自己产品的销售动态,有了这些动态信息,您就可以及时制定出恰当的营销策略,让您的产品营销获得更好的助推力!

而上述这些功能是悉知云独有的服务,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商战中,卖产品就是卖服务,谁能更好的服务好用户,谁就能最终赢得用户;同样,对于商家而言,谁能率先进入移动电子商务,谁就能在竞争中抢占商机。有了悉知云作为您的助力,在移动电子商务的战场中,您就更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移动互联网视频为王 篇3

究其原因,是3G标准规定的QCIF低分辨率可视通讯,实在难以满足人们听与看的最低要求。人的眼睛天然就是超高清的视频工具,其分别率甚至远大于目前兴起的4K高清标准。人的耳朵更是远比CD音乐的标准更高,所以,不少人喜欢购票去听现场演唱会,发烧友更是要听室内不插电音乐。高清视音频意味着巨量的数据交互,在过去的技术条件下,实现成本非常之高,是普通人难以支付的。

随着4G无线通信技术发展,随着双核、四核计算机、无线智能终端越来越普及,过去的障碍正逐渐地被新技术发展所移除。在世界前沿通讯领域,嗅觉、触觉、味觉通讯的技术,正被很多的优秀科研人员和机构集中精力在功关,已经有了很多有意思的演示。对这些高精尖技术突破的了解,我认为不用去阅读晦涩的技术论文,皆因在YouTube和土豆就能轻松地、非常直观地看其技术展示视频,不管你有没有相关技术背景的基础,都能够轻松地理解那些深奥技术的意义所在。

在多年技术进步量变的基础之上,我们正面临一场信息交互革命——从抽象信息交互时代进入以直观视频为基础的自然表达方式的信息交互时代。

一直以来,抽象信息交互是互联网信息交互的主要形式和基础。这听起来好像很复杂,其实是说人类信息交流主要靠文字、图片。它要求用户在获取信息之后,依靠自己的抽象思维在大脑里还原这些抽象信息所描绘的场景。这种抽象和抽象还原绝不是轻而易举的,所以,古往今来,人们对爱读书看报的人多少带有点敬意。即便是现代,很多人上互联网,但爱写爱读的人是少数,大部分人都是聊天、挂Q、刷微博、看公知们PK,忙着以各种公知为核心站队,互相用简单的文字骂架。

《非诚勿扰》之所以很火,是因为孟飞、乐嘉的风趣,男女嘉宾的机智与木讷,都不需要观众有多强的抽象思维就能理解,视频就是这么直接和简单,雅俗共赏。不少观众就是“来看美女的”,不用读小说去寻思“沉鱼落雁”到底有多美,看到了喜欢就行。

技术进化导致螺旋式发展,人类最自然的信息交互,正在成为互联网上最基础的交互模式——依靠视听。人类最自然的信息交互就是视和听,这与人的受教育程度和智商无关,文盲吃亏在无法借助读书上网来远距离获取信息,但丝毫不妨碍他们通过电视和当面交流来获得信息。

简单来说,过去的信息交互模式是“包含信息的场景——观察记录者进行抽象文字化(可能会配以图片)—信息传递—观众阅读,在观众脑海里进行抽象化的逆过程,复原包含信息的场景”。而未来的信息交互模式是“包含信息的场景——被观察记录者通过一定的角度记录下视音频信息—信息传递,观众通过这个视角,直接看到包含信息的场景”。说白了,就是我拍下来,你来看。

现在,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几乎每部智能手机都是一部具有网络能力的摄像机。去年温州动车事故,很快就有人上传了在那个雷雨交加的夜晚,两辆动车相撞那一瞬间的视频,是在完全无意中用手机拍到的、这么小概率的事件。

各种渠道提供给公众关于动车事故处理的多维度的视频,让所有的国人都亲眼看见了事件的处理进展,既然都好似亲眼所见,谣言自然无从而起,想要掩盖遮掩某些事实也不可能。而文字报道就可以有很多的把戏可以玩,避重就轻,这些问题在视频上都很小,虽然视频有视角不同的问题,但摄像头记录下来的是真实的发生。

微博最初以文字为主,但稍加留意会发现越来越多的热门微博条目是视频或动态GIF配以一定的文字注释。现在笔者就很喜欢通过视频网站看各类新IT产品,新技术的展示,一目了然,可以节省下大量的脑力。以YouTube为首的视频网络越来越火,内容包罗万象,估计以后做饭的人很少看菜谱,直接照着视频按部就班来,大家都是大厨了。

如果我们考虑到视频高清化、3D化,以及覆盖范畴更广的趋势,就不难理解在互联网上为什么数据量会每年好似滚雪球一样不断倍增,在其中,视频数据将越来越占据绝对的主流。视频信息交互会产生革命性的颠覆效应,成为我们日常交互的基本方式。

那么,人类会不会因此导致大脑抽象思维模块的功能逐渐弱化呢?我认为,人类这部分功能历来就是弱项,很多人就从来没有强过。不过,有一点可以确认,那就是在未来的移动互联网上是以视频为王,人获取并理解某一类信息的难度会大大降低,节省的脑力将用在获取比前人更大范畴的广泛信息上,想要变傻是不容易的。

互联网热点视频分析方法研究 篇4

1 互联网热点视频分析

1.1 热点视频的概念

热点视频首先有一个时间概念, 是指在一段时间内观看量或下载量比较大的视频, 例如一天之中的热点视频, 或者一周、一个月内的热点视频。

热点视频包括静态特征和动态特征, 静态特征是指在某一时刻视频累计观看或者下载用户的数量达到一定的阈值就是热点视频;动态特征就是视频观看或者下载次数的变化率或者平均值, 当变化率或平均值达到一定阈值的视频认定为热点视频。

热点视频有相对和绝对之分, 观看次数或下载次数就是热点视频的绝对值表示, 观看次数或下载次数相比排在前N名的视频, 称为相对热点视频。

1.2 热点视频的表示

在互联网视频描述中, 通常包含视频标题、视频标签、视频内容描述、上传人、上传时间、观看/下载次数、评论次数等, 这些称为该视频的元信息 (Metadata) , 其中上传时间、观看/下载次数、评论次数等信息可以用来描述视频的热度。

根据上面的分析, 热点视频的热度表示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绝对热度

Ha表示绝对热度值, V表示观看/下载次数, C表示评论次数, x、y表示系数, 为简便, x、y取0~1之间。

(2) 趋势热度

Hd表示热度趋势变化率, 数值越大, 表示该视频在某一时间段内观看用户数剧增;|△Ha|表示两个时刻的热度变化差, △t表示间隔时间。

(3) 复合热度

在实际应用中, 热度还与节目的分布网站的重要程度、分布页面的重要程度、链入链出等有关, 因此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 就称为视频的复合热度值。

另外, 如果同一个节目在不同的网站上都有传播, 则需要将这些节目复合热度值相加。

(4) 相对热度

在实际应用中, 复合热度是一个数值, 用户并没有直观的感受, 用户关心的是相对热度, 即一段时间内最热最新的是哪些节目。

Hr表示相对热度值, Hc表示某一个视频的热度值, Hc-max表示热度最大的视频的热度值。Sort是排序函数, 最大者为1, 依次为2、3……

(5) 话题热度

对于描述同一核心事件或活动的热点视频进行聚类, 归纳出热点话题, 对表现为同一话题的所有视频的热度进行累加, 称为该话题的热度。

2 热点视频采集

2.1 视频数据描述

视频节目除了视频文件本身外, 一般还有其他描述信息, 如所在网站、节目名称、节目URL、节目简介、标签、发布时间、所在网站位置、发布人、播放/下载次数、评论数、收藏数、顶/踩数, 以及视频网页所在网站的信息, 如网站名称、网站域名、网站类型、IP地址、ICP号、联系人信息等。另外, 还包括发布人的一些信息, 如发布人名称、发布人简介、发布人发布视频数量、发布人粉丝数量等、发布人活跃网站等。这些信息构成了一个视频的完整描述, 由视频、网站和发布者组成了一个信息三角形, 如图1所示。

2.2 视频元数据抽取

在视频元数据抽取之前, 首先要进行视频页面的识别, 识别方法主要是针对网页结构进行分析。早期的视频网站和一些小型视频网站采用<a href=…>…</a>直接链接视频文件或者使用<object>标签嵌入播放器的方式, 实现视频文件的发布。随着网站视频规模的扩大, 或视频链接保护的需要, 视频元数据从数据库中读取, 通过javascript创建object标签, 动态生成视频页面。在对网页结构分析之后, 通过识别这些标签以及链接的视频文件后缀后, 就可确定该网页是否为视频页面。

在已经定稿的HTML5标准中, Video和Audio两个元素首次被加入到标签规范, 直接将视频编解码器增加到浏览器中, 实现视频的流畅播放。Video和Audio元素包括sorce、preload、autoplay、controls、loop等几个属性, 其中, Video元素还包括width、height两个属性。根据这些标签和属性, 可以有效识别视频网页。

视频元数据抽取就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将视频数据结构化的过程, 这些规则通常称为模板。目前, 大部分网页采用HTML格式, 标签使用不是特别规范, 可以使用HTML Tidy免费工具自动将HTML页面转换成符合标准的XHTML页面。在规范标签后, 对XHTML文档进行解析, 将每个标签对应为树的一个节点, 把嵌套在其他标签内的节点看作是其子节点。这样, 通过对XHTML页面的结构分析, 生成一个只有一个树根的树形结构, 即DOM树。然后对无关的节点进行过滤, 删除无用节点, 一般是script脚本或广告位等冗余内容。针对清洗后的DOM树, 定位视频播放节点, 并在视频播放节点周边匹配视频信息并进行抽取。视频元数据抽取流程如图2所示。

2.3 视频主题聚类

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开办主体的社会化, 国有和民营资本甚至个人都可以参与互联网音视频的传播, 音视频的分布范围比较广而且分散, 同一视频可以分布在不同的网站和不同的栏目, 视频标题由发布者填写, 各不相同。或者将同样的视频编辑成不同的版本或不同的视频格式。另外, 很多不同的视频描述的却是同一主题等等。因此需要对这些视频进行聚类, 以发现热点视频。在视频聚类之前, 需要进行视频排重。本文主要解决的问题是热点视频的发现与跟踪, 因此, 只需要进行视频URL的排重。URL相同的, 说明来自于不同爬虫服务器对同一网页的采集, 必须将其过滤, 对于来自不同URL的网页对相关主题进行聚类。热点视频都具有时间属性, 表示的是当前时间或者近段时间内用户关注的内容。因此, 视频主题聚类首先根据视频发布时间进行过滤, 在特定时间内发布的视频才作为聚类的对象, 超出时间的视频已经不是当前的热点, 应该过滤剔除。

互联网上的视频根据主题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例如新闻、影视剧、综艺节目等, 分类后可以减少视频聚类的工作量, 并提高准确率, 有效地为用户提供感兴趣领域的热点视频。对视频分类可根据视频所在的栏目和视频的标签、分类进行, 将不同网站不同的分类方法通过统一的映射关系映射到已经划定的类型中。同时, 建立互联网视频领域字典, 针对视频的元数据进行分词, 采用词匹配法进行视频分类聚类。不同的元数据赋予不同的系数, 如视频的标题采用较高的权重系数。多个元数据就构成了多维向量空间, 利用向量的相似度来估计视频之间的相似度, 实现视频的分类聚类。

2.4 视频信息采集深度

互联网视频网站大多包括首页、目录页和内容页三部分的内容, 首页大多为网站的栏目推介和最新推荐视频, 目录页是对视频的分类和条目化描述, 内容页为视频的具体信息描述和视频播放位。其中首页或栏目的首页和目录页是热点视频采集的重点对象, 视频的增减大多在这些页面都会有相应的体现。搜索引擎在增量采集时, 只需对首页和目录页进行重复采集, 发现新的视频。

3 热点视频跟踪

热点视频的追踪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对已经确认为热点的视频进行用户观看热度的追踪, 称为已知热点视频跟踪;二是发现新的热点视频。对于已知热点视频的跟踪, 根据需要定期采集用户观看次数、评论次数等元数据, 在时间维度上对观看热度进行趋势分析, 对于低于一定热度的视频或时间上超出观测范围的视频进行剔除。对于新发布的热点视频, 为了达到快速发现的目的, 重点对网站首页和视频目录页进行搜索, 及时发现最新发布的视频信息, 然后针对新发现的视频, 采集视频的各种元数据, 加入到热点视频跟踪队列。

采集周期是热点视频发现与跟踪的一个重要参数, 视频网站发布视频时间无规律可言, 用户上传视频随时随地进行, 视频采集周期过长, 热点视频的时效性不高, 不能及时发现热点视频;采集周期过短, 搜索引擎轮询快, 服务器压力过大, 经济性不高, 且也容易给视频网站造成压力, 可能被视频网站误认为恶意行为而被屏蔽。为了及时有效的采集热点视频, 可以设置一个最初采集周期T0, 根据采集结果中是否发现新的视频为布尔变量a, 如果发现新视频, a=1, 那么新的采集周期T=T0/2, 否则取a=0, T=2×T0。依次循环, 因此采集周期T是个动态变量, 多次采集周期后, 可以将T进行常量化, 即T=^|ni=1Tih/n, 经过一段时间后可再行修正。

4 系统设计

互联网热点视频分析与跟踪系统总体框架如图3所示, 主要包括互联网音视频搜索采集、节目下载、热度追踪、热点视频分析和数据显示等几个部分。

(1) 音视频搜索采集:采用并行处理系统, 多个搜索机在系统的同一任务调度下, 对种子网站上的网页进行主动搜索, 自动过滤音视频节目, 对音视频的元数据进行提取, 并进行归一化处理, 存储到数据库, 为后续的热点计算提供基础数据。

(2) 热点视频分析:对网络爬虫搜索到的音视频进行排重, 去除同一页面上的同一视频, 对表现为相似主题的视频进行归类聚类, 对视频进行热度计算和排行, 发现热点视频。

(3) 视频下载:对统计分析出的热点视频, 根据相关规则解析出视频的真实地址, 进入下载队列, 实现热点视频的统一下载调度。

(4) 热度跟踪:对于热点视频, 定期采集、更新视频的用户观看/下载次数, 保留仍然热播的热点视频, 去除失去时效或热度变冷的视频。

(5) 数据显示:对热点视频按照热度和时间维度进行排行显示, 推荐给用户。对热点视频的热度变化进行趋势显示, 便于用户发现热度激增的视频或渐趋冷却的视频。

5 结束语

互联网视频 篇5

XX年11月16日,为期三天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召开,平时天南海北的互联网、科技圈大佬们又齐聚一堂了,又可以“互相伤害”了,比如马化腾、马云、李彦宏、雷军、丁磊、周鸿等,均将出席。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XX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马云演讲视频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今日上午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未来30年属于“用好互联网技术”的公司、国家和年轻人。马云是唯一一位本次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发表演讲的中国企业家。

马云表示,未来三十年,是人类最关键,最需要重视,最需要把握的三十年。新技术将融合到传统行业的方方面面,引领人类社会天翻地覆的变化。“不管你是什么人,不管你身处哪里,我们所有每个人都会是这场大变革的一部分。”马云说。

马云表示,未来互联网没有边界,就像电没有边界一样。未来没有人会拒绝互联网,没有一个人可以离开网络而存在。冲击传统商业的不是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只是把握了互联网的技术、互联网的思想,知道未来的经济将完全基于互联网,创造出一套适应未来商业的商业模式而已。

他认为最近两百年三次技术革命,每次技术革命的周期都是大约50年,而且有一个规律,前20年是技术研发的革命,新技术层出不穷,到了后30年,进入技术应用,新技术开始和传统产业相结合,新产业不断出现,真正影响生活方方面面。三次技术革命中,第一次技术革命,解放了体力,煤炭成为生产资料;第二次技术革命,解放了距离,石油成为生产资料;这一次互联网技术革命,解放了脑力,数据成为核心资源。未来,数据是生产资料,计算是生产力。

“过去二十年,机器变成人,人变成机器。未来的教育不仅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马云说。他认为,过去是知识驱动,未来是智慧驱动;过去把人变机器,未来把机器变人;过去是以制造为中心,需要能源、电、石油;未来,把一切非标准的变成标准,而未来以创造为中心,需要的是数据、智商、情商,把一切标准变成非标准,变成个性化。

“未来30年一定不会只是‘互联网公司’的天下,未来30年是‘用好互联网技术’的公司,是‘用好互联网技术’的国家的天下,是‘用好互联网技术’的年轻人的天下。我们必须把互联网技术,互联网资源能够普惠化,才能成为造福人类的巨大的福祉。”马云表示。

“15秒”视频,撬动移动互联网 篇6

打开这款名为“15秒”的App,在短短15秒内,不仅可以知晓英国大选的最新进展,还可直击燕郊到北京的公交车起火,以及松下公司研发的全自动洗头机等鲜活的画面……

是的,你不必再阅读长篇累牍的文字了。在“15秒”上就能够“瞬间”了解国内外最热的新闻资讯。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新闻进入“秒”视频时代。

15秒,适应“黄金阅读时间”

2014年年底,新华社新华网络电视(www.cncnews.cn)推出这款主打超短新闻视频的App——大部分新闻时长在15-20秒之间,运营短短几个月,该客户端就积累近百万用户。

“为什么会这么短?这么短的时间内能说清楚一个新闻事件吗?”面对《中外管理》记者的疑问,新华网络电视CEO杨越心领神会,因为她已经不止一次面对这样的质疑了。

在她看来,作为传统媒体人,往往理所当然地认为新闻应该是信息量越大,越能帮助读者更好的了解整个事件——而实现这个效果,15秒时间几乎被认为不可能。但事实是,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真的需要那么多信息吗?

“传统媒体应该用做广告的思维去做新闻。”杨越说。从表达形式上来讲,广告是最需要凝练的视频表现形态,即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最重要的东西呈现出来,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她的逻辑很清晰:互联网是讲“痛点”的时代,有时候抓人眼球的仅仅是几秒钟的画面。从新闻视频的专业角度来讲,每一条新闻应该至少包含三个镜头,即当事人、场景、细节,而每个镜头的时长最短为3-5秒,再加上声音和镜头切换,15秒是最佳时间。据调查显示,15秒也是人听力最集中的黄金时间。

“人的使用场景决定未来电视的发展。”杨越说。在不同的场景,人会呈现不同的行为习惯。比如坐在电视机前,人会很有耐心的看完一集二十分钟的《焦点访谈》,但要在其他终端面前,尤其是移动端,人的注意力及耐心会大打折扣。

传统媒体转型新媒体,杨越认为一定要做好三个“适应”:一是适应技术的变化,重视技术积累,充分利用技术杠杆,做好用户体验;二是适应终端的变化,终端对传播起到革命性的推动和改变;三是要适应网民阅读需求的变化,传统媒体要走下神坛,接地气。

事实上,作为国家级传统媒体——新华社,在很多人眼中是新闻权威机构,但为适应移动互联网大潮,它早在2009年就往新媒体上转型了。而杨越带领的新华网络电视更是在移动端上走在了创新前沿。

用“平台思维”打造新闻差异化

根据2014年移动互联网第三方咨询机构艾媒咨询调查显示,App的生命周期平均只有10个月,85%的用户会在1个月内将手机里不再感兴趣的应用删除,而到了5个月后,这些应用程序的留存率仅有5%。

如何给用户一个留下“15秒”的理由呢?不可否认的是,“15秒”依靠新华社庞大的新闻素材库,尤其在国际新闻上,可以和同行拉开不小的差距。

但尽管如此,强大资源背后同样存在的还有体制的束缚,“15秒”如何和市场上已有的网易、澎湃等新闻客户端竞争呢?杨越坦言:“在新媒体时代,从新闻内容上来说,很难做独家。”所以,除了从时间长短、新闻呈现形式以外,平台运营将会成为“15秒”主要的发力点。

在平台运营上,除了从技术上保证用户使用App的流畅和便捷外,如何帮助用户形成阅读习惯,培养用户粘性是新华网络电视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

为此,杨越做了几点尝试:

首先,厘清用户需求,满足不同层次的用户。浏览新闻是基本需求,大部分人只对新闻事件的基本情况感兴趣,但也不乏一批有深度需求的用户,他们着力探究事件背后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所以,杨越把内容分成三类:一、“15秒”主打的是15-20秒之间的超短视频;二是针对热点的特别策划,比如“英国大选”,时长在1-2分钟之间;三是针对短新闻的深度解读,用户在浏览完超短视频后可以点击延伸阅读,时长通常在5-10分钟。

其次,“15秒”也通过应用场景来培养用户的阅读习惯。比如《新闻·早安》这档节目,就是把昨夜到今晨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纳入其中,发布时间一般在6-7点之间,适合人们在早晨观看。

再者,利用特色栏目来留住观众也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技术宅”已经成为“15秒”上最受用户欢迎的栏目之一。在这个栏目里,不仅可以看到国外网友制作的可切割木头、并发出声音的高仿真钢铁侠手套,还能看到瑞典公司研发的化妆神器,只需选择好中意的明星妆容,把脸部放到这款设备上,经过30秒时间,妆就自动完成了。通过简短的画面,足以满足用户的好奇心。

“15秒”上所有的新闻实时根据热度上榜,最热的视频一定会第一时间被用户浏览到。

下一步,是“用户创造内容”

全民参与是互联网时代下的主流趋势,新闻也如此。只靠专业媒体本身来发现和制作新闻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社交类短视频应用的普及,为用户上传内容提供了便捷的途径,使得人人可以成为新闻事件的发掘者和记录者。“15秒”在不久的将来,会推出UGC板块。即充分调动民众力量,鼓励新闻事件中的亲历者上传真实画面。

但问题是,作为新华社旗下的新媒体专业新闻机构,用户上传内容是否和其专业性不匹配?

杨越称,那些完全依靠用户分享的网站,对于用户上传的内容是不加甄别的。而“15秒”会对上传用户的身份进行严格的限制和把控,保证其真实性和专业性。

如出一辙的是,在美国被证明巨大成功的Now This News——作为专业化的短视频新闻生产与传播平台,也在专业性上做出了严格的限制,虽然采取的是UGC模式,但其对上传视频的用户身份进行限定,即各地的媒体机构和专业的媒体从业人员,而非普通用户。

作为一款超短新闻资讯视频应用客户端,未来的盈利模式有许多想象空间。在杨越的畅想中,除了传统的广告形式以外,未来部分栏目可做成产品的服务信息,链接到电商平台。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视频传播 篇7

根据美国互联网分析师玛丽·米克尔 (Mary Meeker) 及其所在的研究机构KPCB发布的《2014年互联网趋势》报告, 截至2014年5月, 全球移动互联网使用量占互联网使用量的25%, 亚洲更是达到37%。[2]根据CNNIC发布的《2013~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调查研究报告》显示, 截至2014年6月底, 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5.27亿, 首次超越传统PC网民规模。而根据CNNIC于2015年2月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截至2014年12月, 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已达5.57亿, 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3]这些数据都意味着, 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

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对传媒领域产生了诸多影响, 网络视频作为传媒产品的典型代表, 是指通过互联网, 借助浏览器、客户端播放软件等工具, 在线观看视频节目的互联网应用。[4]随着移动互联网环境的不断升级, 加之在移动端收看视频能够填补用户的碎片时间、随时随地唾手可得的优势, 移动视频用户飞速增长。根据CNNIC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至2014年12月, 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达4.33亿, 从网络视频用户终端设备的使用情况来看, 71.9%的用户选择用手机收看网络视频, 而手机已成为网络视频的第一终端。[3]为适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满足庞大手机用户的需求, 网络视频正逐渐实现自身的移动化转型。因此, 本文将着重论述在移动互联网的影响下, 网络视频传播所发生的新变化。

一、传播形式更加多样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网络视频出现了多种新形式, 其中移动短视频已经成为手机网络视频的主要传播形式之一。作为一种特殊的网络视频形式, 移动短视频通常并不仅指短视频本身, 还包括视频所依附于的社交平台, 其通常的定义为:移动短视频通常是指利用智能手机拍摄时长为5~15秒的视频, 可以快速编辑或美化并用于社交分享的手机应用。[5]它不同于以往摄录设备拍摄之后上传至互联网平台才能实现传播, 而是直接与互联网多种社交平台无缝连接, 在拍摄制作后实时在社交网络平台实现与好友分享。移动短视频应用的飞速发展, 得益于技术环境的日益成熟和用户需求的日趋多样:一方面, 移动智能手机普及广泛, 大屏幕、高像素使得成像效果日臻完美, 移动4G、Wi-Fi普及又使“随手拍”视频并迅速上传成为可能;另一方面, 网民使用社交媒体已成为习惯, 同时从文字、图片到视频, 用户自我表达的形式要求越来越高, 制作、上传和分享的门槛则越来越低, 因此, 移动短视频应用应运而生并且迅速普及。[5]目前典型的移动短视频应用有腾讯微视、新浪秒拍和美图秀秀出品的美拍, 以及腾讯微信于2014年10月更新的6.0版本中加入的“小视频”功能。互联网的出现使得“视频”这一媒介形态从电视走向网络, 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则使得网络视频从PC端广泛扩散于手机终端, 这种新型的网络视频形式还将影响传媒领域的诸多方面。

除此之外, 2015年2月在互联网上疯转的深度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也开辟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视频传播的新形式。据不完全统计, 在《穹顶之下》发布12个小时后, 其点击量已经突破了600万次, 评论超过1.2万条, 并以每小时新播50万次的播放量迅速增长, 创下严肃题材公益类长视频的播出记录。[6]抛开该纪录片的内容不谈, 《穹顶之下》的不同不仅在于它采用TED演讲形式, 用各种炫酷新技术将理论、数字化繁为简, 更重要的在于它以网络视频的形式传播于各大视频网站以及手机客户端中, 可以说该片是传统内容与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表达方式相融合的成功实验。如果该纪录片只在某个单一平台播出, 没有系统和全盘的渠道支持, 如果微信、微博、视频等网页端、客户端没有配合支持、推荐, 它必然不会有如此爆发性、倾倒性的播放量。该片的广泛传播也体现出移动互联时代全媒体优势的重要性。例如, 优酷最早发布了这个纪录片, 但从最后数据来看, 截至2月28日晚20点, 腾讯视频播放量是其他视频网站播放量的三倍还多。为什么不是优酷而是腾讯视频且差距如此之大呢?后者的全媒体优势正是关键。腾讯不仅在腾讯视频网页端、移动端进行了首页推荐, 腾讯网也提供了首页推荐资源, 及推出了专题。腾讯视频还运用了微信这一在移动端颇具影响力的平台, 基于社交媒体途径对纪录片进行覆盖性推广。截止到3月1日12:00, 该纪录片全网总播放量11706万次, 其中腾讯视频总播放量已达8793万次。[6]此外, 《穹顶之下》时长约103分钟, 颠覆了之前关于网络视频要简短精悍的论断, 在不计其数的“袖珍”的网络视频中自成一派。很难说“《穹顶之下》式的成功”能否复制, 但它无疑为移动互联时代的网络视频传播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二、传播内容更贴近普通人

笔者在这里所指的传播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网络视频内容的创造以及网络视频内容本身。

首先, 从网络视频内容的创造来看,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传统视频网站不得不放松网络视频内容制作大权, 每个普通网民都有机会创造网络视频, 从而使得UGC在互联网中广泛传播。UGC (User Generated Content的简称, 即用户原创内容) 指的是用户将自己原创的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展示或提供给其他用户。[4]传统网络视频资源主要来源于传统电视台节目资源的平移、视频网站和传统媒体专门为网络视频平台开办的节目, 而在移动互联时代, 用户不再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 可以随时随地拍摄视频并上传到网上, 极大丰富了网络视频资源。You Tube是世界上最大的视频分享网站, 其用户可以实现自由下载、观看及分享影片或短片, 大量的用户原创视频诞生于You Tube。现在各大视频网站也都以各种形式鼓励UGC的传播, 前文提到的移动短视频的发展便是很好的例证。

其次, 从网络视频内容本身来看, 用户原创视频当然以用户自身的生活为主要内容, 这里主要谈的是视频网站的自制节目内容。根据CNNIC发布的《2013年中国网民网络视频应用研究报告》显示, 中国网络视频用户主要集中在10~39岁之间, 占比达80.1%, 其中10~19岁人群最多, 占32.6%, 相比整体网民年龄结构, 网络视频用户呈现年轻化的态势。[4]因此, 各大视频网站的自制节目内容都倾向于满足年轻受众群体的需求。从网络自制节目的话题和内容来看, 大都捕捉时下最流行的文化元素, 传达的价值都是在探索年轻人的人生观和内心世界, 且都积极利用微博、微信社交平台与受众进行互动。网络自制节目也更能适应移动平台的传播。例如, 网络热播剧《屌丝男士》每集15分钟, 场景单一伴有简单的生活细节, 它具有鲜明的网络特点, 舞台感十足, 整体没有剧情衔接, 好似一部固定的演员演绎着并不固定角色的笑话集。网络迷你喜剧《万万没想到》每集时长只有5分钟左右, 以夸张而幽默的方式描绘了屌丝王大锤意想不到的传奇故事。该剧导演“叫兽易小星”认为, 在互联网、移动端时代, 作为一方新媒体内容提供商面对的是更新锐的一代人, 针对这样的群体, 需要更多“犀利”的好内容。[7]上述这类网络自制节目都准确揣测到目标受众的口味并进行精准的内容投放, 制作出满足用户需求的“新媒体自制内容”。这类短剧还迎合了受众的碎片化时间, 完整的内容加上频繁的笑点, 在人们乘坐地铁的过程中就已经完全黏住了用户。

三、传播过程互动性更强

弹幕通常指观看视频的人发送的简短评论, 它可以以滚动、停留甚至更多动作方式出现在视频上。弹幕起源于日本, 原本是视频网站一种用于互动的字幕技术, 方便大家边看边吐槽, 用户的发言打成字幕飞在屏幕上, 看上去就像射击游戏里飞来飞去的弹幕 (俗称靶子) 。国内的视频弹幕最早出现在动漫游戏网站中, 如哔哩哔哩 (Bilibili.com) , 随后弹幕形式被广泛运用于各大视频网站中, 这也成为网友针对视频即时评论的一种新形式。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手机成为网络视频收视的第一终端, 弹幕这种互动形式也被运用于手机中, 用户不仅可以在手机终端观看视频时发送弹幕, 还可以利用手机发送弹幕与网络视频节目进行互动。例如, 在爱奇艺自制综艺节目《奇葩说》中, 网友在观看节目的同时针对节目中的内容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和吐槽无顾忌的通过弹幕推送出来, 有意思和犀利的吐槽形成节目之外的另一大看点并且在微博上塑造话题性, [8]该节目开启了弹幕互动的新时代。

除了弹幕互动之外, 手机二维码扫描是用户更加熟悉的一种互动形式。用户在PC端观看网络视频的过程中, 可以利用手机扫描视频旁的二维码从而在手机终端上了解更多与网络视频相关的内容。当用户在观看视频时想要从PC端转移到手机客户端时, 不需要重新搜索视频, 直接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续看视频, 由此实现了网络视频的线上与线下的互动。无论是弹幕还是二维码扫描, 都体现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 网络视频在传播过程中与用户之间的互动性明显增强。

四、传播主体更具模糊性

在PC端主导网络视频的环境下, 各大视频网站可以说是网络视频的传播主体, 当然随着You Tube的诞生和发展, 用户自制视频并上传到网络上也成为一种网络视频传播的重要方式, 用户也从传播受众逐渐转向传播主体的阵营中。但PC毕竟有一定的空间限制, 不仅携带相对不便, 且用户只能在Wi-Fi环境下通过PC端进行网络视频的传播。而基于移动互联网发展下的手机终端则完全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 特别是4G网络的成熟, 用户可以实现在任何时间地点完成视频的拍摄与分享, 如前文所提到的移动短视频的出现与发展, 使得传统用户成为网络视频传播主体的重要成员, 传播主体和受众之间的界限更加模糊。

互联网从诞生到现在不断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人们对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端产品的使用比例已经超过了传统的PC端, 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在因移动终端的发展发生相应改变。作为典型的互联网应用, 且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网络视频也不得不顺应移动互联潮流实现自身的移动化转型。在本文中, 笔者试从网络视频的传播形式、传播内容、传播过程和传播主体这四个方面论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视频传播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从而对移动互联网的影响与发展趋势有更为具体的认识, 也希望对网络视频的传播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参考文献

[1]CNNIC.2013~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调查研究报告[DB/OL].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

[2]Mary Meeker.2014互联网趋势[DB/OL].http://www.36kr.com/p/212449.html.

[3]CNNIC.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OL].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

[4]CNNIC.2013民网络视频应用研究报告[DB/OL].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

[5]王晓红, 等.移动短视频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观察[J].中国编辑, 2015 (03) .

[6]穹顶之下:不一样的纪录片[DB/OL].中华解读, http://news.china.com/zh_cn/jiedu/20150304/.

[7]站长之家.“叫兽”易小星自述:《万万没想到》那5.8亿的点击量[DB/OL].http://www.chinaz.com/start/2014/0612/355203.shtml.

互联网传输视频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篇8

问题提出

中国电力网络电视 (www.cptv.com.cn) 是由国家电监会主管、中国电力报社主办、面向电力行业的网络电视播出平台。2008年1月1日, 在互联网上以《中国电力新闻联播》的节目形式推出, 标志着中国电力行业电视媒体的诞生, 并于2008年3月获得了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经过2年多的运行, 发现电视节目来稿采用FTP方式或QQ方式, 不仅传送速度慢、效率低, 严重影响了各地通讯员上传节目的积极性, 还影响了节目的质量和时效。通常一个没有压缩的5分钟节目, 用FTP传送, 至少需30分钟。如带宽在200K以下, 传送时间需更长, 甚至超过2小时;遇到故障, 还需重传。因此, 为实现电视节目的自动传送, 扩大节目的来源, 提高节目传送质量、效率和通讯员上传节目的积极性, 开发互联网视频节目传输专用软件很有必要, 并对推动我国网络电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需求分析

目前, 节目传送通常采用FTP上传下载和即时通信软件。后者主要指用QQ文件传输, 且具有以下缺点。

1.人为操作过程繁琐, 效率低下。

2.传输软件不是为中国电力网络电视量身定做的。

3.中国电力网络电视是唯一的文件接收方, 而全国各地的电力企业都是文件发送方。如电视节目需向各电力企业发送, 操作繁琐, 且要求人员值守。

4.视频文件不能自动压缩传送。

5.腾讯QQ软件适于传送文字和图片, 不适于传输视频节目。

解决方案

根据上述需求分析, 提出如下解决方案。

1.传送文件前, 先对视频编码, 再传输编码后的文件。

为了节约整体发送时间, 编码时间和传输时间部分重叠。采用了多种传输技术实现了用户快速完成视频文件的传输, 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点。

1) TCP单线程:在线路稳定、延时小的网络环境中, 可以做到稳定快速的传输。

2) TCP多线程:在网络带宽有限的情况下, 可以抢得更多的传输带宽。

3) UDP传输技术:可以在延时长、误码高的网络环境 (如电信和网通南北互传) 中稳定、快速地完成文件传递, 同样的网络环境中, 这种技术可以比Ftp传输技术快10倍或更多。

4) 断点续传, 在网络故障修复后能够从上一次传送成功点开始继续传输。

另外, 对MPG、M2P、AVI格式视频文件自动编码压缩, 转换为WMV的视频文件传送, 而视频编码消耗的时间想对于传输时间是几乎可以忽略的, 因此视频编码后传输文件可节省大量的传输时间。

2.传送节目过程选择自动传送。发送方和接收方都无需专人值守, 就实现可以自动发送或接收视频文件。

3.可以自行设置有关参数, 有助于提供发送方和接收方交互信息, 便于收发双方实时沟通。

软件开发的实现

软件设计

软件主要包括四大模块, 分别是文件传送方式选择和参数设置的初始化模块;添加文件至待发送列表的添加文件模块;发送文件模块;传送结束后日志记录和发送接收历史记录和正在发送接收列表等更新的更新模块。软件主体流程图, 如图1所示。四大模块中重点模块包括添加文件模块和发送文件模块两个模块。

初始化模块包括文件传送方式选择和参数设置, 传送方式包括文件传输技术:UDP, TCP, 多线程, 以及编码与否, 接收方接收目录, 地址端口或用户名设置等等。

文件添加包括手动发送的手动添加和自动添加两种添加方式。其中自动添加是指软件定期检测特定发送目录下的文件属性判断文件是否发送成功过或者经过更新, 以此决定是否添加文件。自动添加适用于无人值守情况下发送文件, 该方式也能保证最新的文件能够全部被自动发送到接收方。

发送文件模块包括文件编码和文件传输两个过程。该模块有两个队列:编码队列和传输队列。同一个时间只有一个文件进行编码, 但是可以有多个文件在传输。为了节约时间, 待发送列表中, 当编码文件编码成功就进入传输队列, 而编码队列编码工作和传输队列传输工作同时进行, 一个文件在编码时候往往它之前几个编码后文件正在传输。

更新模块包括传送结束后日志记录和发送接收历史记录以及正在发送接收列表等更新。这个模块方便发送和接收用户及时查看文件发送接收情况, 并作出相应处理。

传输技术

VE使用的传输层协议包括TCP和UDP, 其中TCP传输包括TCP多线程和TCP单线程。为了实现高效传输, VE还使用了多线程技术。

TCP和UDP

TCP和UDP是TCP/IP协议中的两个传输层协议, 它们使用IP路由功能把数据包发送到目的地, 从而为应用程序及应用层协议提供网络服务。TCP提供的是面向连接的、可靠的数据流传输, 而UDP提供的是非面向连接的、不可靠的数据流传输。面向连接的协议在任何数据传输前就建立好了点到点的连接。

多线程

多线程是一个程序在同一时间运行多个任务 (线程) 的能力。多线程是为了同步完成多项任务, 不是为了提高运行效率, 而是为了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来提高系统的效率。

传输和多线程技术结合

发送方和接收方都有发送和接收线程。发送方发送的数据包信息分为:命令信息和文件内容。接收方发送的数据包信息只有命令信息。命令信息是用于触发对方的特定线程进行相应处理。比如:发送方发送了“发送文件”的命令, 那么接收方收到命令后就会启动接收线程, 接收线程处理“发送命令”并准备接收文件。发送方和接收方的线程触发关系示意图, 如图2所示。

编码技术

VE软件通过Windows Media Encoder SDK实现界面与编码的实时交互, 界面上能够获取编码状态信息, 程序中采用命名管道通信方式连接编码进程和主进程。命名管道可在同一台计算机的不同进程之间, 或在跨越一个网络的不同计算机的不同进程之间, 支持可靠的、单向或双向的数据通信。主进程实时获得的信息包括编码的进度和编码状态。编码进度用进度显示内容为0%至100%的百分制, 状态包括准备编码、编码中、编码完成等。

网络编程

VE是利用Windows Sockets编写的网络应用程序, 主要用到的网络编程知识是基于TCP和UDP协议的Socket工作原理及相应网络数据传输处理。

利用Socket编写网络程序时, 有一些固定的步骤:加载套接字库、创建套接字、绑定地址信息。对于基于TCP的服务器端程序来说, 接下来需要设置监听套接字, 然后调用accept函数等待客户请求的到来。而对于基于UDP的网络应用程序来说, 不需要建立连接, 可以直接发送和接收数据。

软件测试与应用

软件测试与结果分析

本软件经过数月的开发、修改与测试, 并在实际应用环境下试用, 记录了软件的使用效果。测试内容包括软件的基本功能、界面操作是否易用和节目传输速度及效率。由于, 软件开发前期做了大量的用户需求分析, 软件功能基本满足了功能要求, 操作界面比较简洁、明了, 使用方便, 达到了预期目的。而用VE软件传输视频节目是否比传统方式传送效率高?是软件开发与软件测试中的重点与关键, 也是衡量软件开发成功的重要标志。

所以, 测试组选取了test01.mpg和test02.M2P两个不同视频文件格式作为测试文件, 分别用QQ传送和VE软件传送做比较。在测试中, 采用UDP设置传输速率来模拟网络速率不同的实际环境, 并参考5个省电力公司和23个地市供电公司与中国电力网络电视台之间的几种比较典型实际传输速率来配置UDP速率。

实验一:test01.mpg文件的测试相关信息。表1为测试文件编码前后的对照表, 表2为test01.mpg视频文件用VE软件编码与不编码文件传输耗时的比较结果。

实验二:test02.M2P文件的测试相关信息。测试文件编码前后的文件属性如表3。而表4是test02.M2P视频文件用VE软件编码与不编码文件传输耗时比较结果。

实验三:比较test2.M2P用VE软件编码传输与用QQ软件传输的耗时比较 (见表5) 。

根据以上测试结果及实际应用情况, 可以得出以下四条结论。

1.M2P格式要比MPG格式的编码效率高, 编码后文件相对更小。因此建议用户最好采用M2P格式输出待传视频文件。

2.M2P和MPG视频格式在平均速率差不多2M左右情况以下, 采用压缩编码后传输效率比不进行编码就传输效率高很多。

3.软件可以在传输文件的同时对队列中的下一个进行编码, 这样前后两个文件的编码过程与传输过程部分重叠, 提高了时间的利用率。

4.用VE编码传输视频文件的效率远远超过腾讯QQ软件, 且速度可提高2到7倍, 甚至更多。

软件应用

从2009年12月1日起, VE软件开始在上海、辽宁、重庆等18个省电力公司和50多个地市县供电公司试用, 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实现了视频节目自动上传, 电视台自动接收, 并保存在特定目录中, 供编辑节目采用, 彻底解决了通讯员上传电视节目积极性不高、传输效率等问题。图3为中国电力网络电视台全国各地传输视频节目的应用拓扑图。

由于, 该软件功能灵活、效率高、传输速度快、安全可靠, 操作简单、适用, 较好地解决了用户传输视频节目中的实际问题, 受到用户的好评。传输一个大小为297M、码流为9M的m2p格式的视频文件, 经过自动编码压缩后, 文件转换为43M大小、1.28M码流的wmv格式文件传送, 传输时间只有未编码压缩的1/7, 而且视频质量完全符合网络电视的应用要求。图4为Video Express传输视频软件操作界面图。

结论

从上述可知, VE软件是结合中国电力网络电视台的实际需求, 研制开发的一套很有实用价值的互联网传输视频节目专用软件。该软件采用了全新UDP、TCP传输技术和视频编码压缩、多线程、多任务、断点传输、数据加密等技术, 不仅实现了视频节目的快速传送, 而且还具有视频压缩、接收交互、安全可靠、应用广泛等特点, 操作简单, 运行稳定, 自动化程度高, 几乎实现了无人值守, 就可以完成一对多点或多对一点的视频节目发送和接收, 比其它网络传送方式传送视频节目, 效率提高20-30倍。该软件还可以传输普通文字文件、图像文件等多种文件格式。因此, 该软件的成功开发, 不仅实现了电视节目的自动传送, 扩大节目的来源, 提高节目传送质量与效率, 提高了记者和通讯员上传节目的积极性, 而且还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 对推动我国网络电视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由于, 该软件基于W i n d o w s Media SDK开发, 所以有一定的技术局限性, 需要进一步研究、改进和提高。目前该软件不足之处, 一是该软件在文件编码过程中占用内存较大;二是文件传输效率还有提升的可能;三是上传节目的功能需进一步扩大和完善。

互联网视频 篇9

互联网音视频发展速度缘何如此迅速?这是由于互联网音视频的传播模式体现为一种多维的复合传播, 具有其他媒介无可比拟的传播优势。这种传播模式特色体现在媒介形态、传播主客体、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四方面, 如图1所示:

1. 在媒介形态上, 互联网音视频融合网络媒体的时空特性与广电媒体的视听特性。

网络媒体突破了时空观念和媒介物质属性的限制, 表现出极大的开放性。网络中每一个成员都可以平等地共享和发布信息, 受众感到了空前的平等与民主, 这是传统媒体无法提供的享受与权力。直

在媒介形态的演变过程中, 新媒体总会在一定程度上兼容旧媒体的既有特性。互联网音视频从媒介形态的本质上讲, 仍属于网络媒体, 但它既具备网络媒体不受时空限制的特性, 又融合广电媒体丰富表现形式的视听特性, 是目前为止最多维、最复合的媒介形态。

互联网音视频还原了人作为个体在大众化信息传播中的本体性, 不再被当作无差异的整体, 这在人类传播史上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在传播主客体上, 互联网音视频汇合“点对面”的覆盖特性和“点对点”的长尾特性。

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从主体到客体, 是一个从“点”到“面”的过程。由传统大众媒介机构这个“点”, 向受众这个巨大的“面”进行传播。这种传播模式最大的好处, 就是可以随着“面”的不断扩大, 成本不断降低, 收益则随之不断增加。“点对面”的最佳传播效果是“点最小, 面最大”, 这符合传统媒体所属市场时代的经济规律。

网络时代以来, “长尾理论”取代以往的“二八定律”成为新经济时代的规律。长尾上不显眼的传播主体, 也能对应数量庞大的传播客体。互联网音视频在传播信息时, 两头都是个性化的独立个体, 基本的传播结构是从一个独立的信息原点, 到另一个独立的信息原点。当很多人关注到同一个事件时, 这些独立的点, 将自主地汇集成一个巨大的信息面。

互联网音视频的传播主客体, 一方面具备“点对面”的覆盖特性, 另一方面则更多具有“点对点”的长尾特性。前者如新浪网的播客, 借助于具备强势传播优势的门户网站这个“点”, 力图使更多的人看到播客内容, 形成更大的“面”;后者更多表现为散见于整个互联网各式各样的基本网点, 例如各种论坛、专业机构网站、影视类网站、个人播客等, 相对来讲没有很高的知名度, 他们的受众群为各种小范围的共同爱好者, 网站信息到受众群的传播过程为典型的“点对点”传播。

3. 在传播方式上, 互联网音视频结合单向传播的即时特性与互动传播的反馈特性。

平面媒体和广电媒体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都是单向传播, 即媒体向受众传播信息, 而不能即时接收受众的信息反馈;受众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 而缺少公开就信息发表意见的途径。

互联网在传播方式上的“先天优势”就是互动传播, 即在传播信息的同时, 受众可以直接进行信息反馈。虽然互联网具有互动优势, 但由于受众的文化差异、互联网安全性等众多原因, 使得人们在选择视频节目时依然在使用广播电视, 而不是互联网。

音视频上传至互联网后, 受众即可在第一时间看到视听信息, 同时发帖留言, 进行有效及时的反馈。互联网音视频结合了互联网和传统广播电视的优势, 将互动传播与单向传播的优势结合, 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

4. 在传播内容上, 互联网音视频整合传统媒体的专业性和个人媒介的原创性。

借助于互联网, 传统广播电视的传播空间大大扩展, 任何级别、任何大小的电台、电视台都可实现全球范围覆盖;广播电视稍纵即逝的不足将得到弥补, 受众可随时点播, 自主选择收听、收看、复制广播电视节目。具有专业水准的视听节目, 将不局限在电台、电视台这样的平台上, 受众通过网络在任何时间和空间都能获得。

网络给受众带来了更多的原创空间, 尤其是个人播客的出现, 使得网络的原创性优势得到了升级, 也增强了其个性化程度。

在传播内容方面, 互联网音视频内容由传统影视的专业机构制作发展到草根类网民个人短片制作;在平台形态方面, 网络音视频的展现从传统面向用户单向点播平台, 转化到以用户互动分享为特征的播客形态。因此, 互联网音视频既具有传统媒体的专业性, 又具备草根时代所需要的原创性和个性化, 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在互联网音视频的传播模式中, 不论是信息本身, 还是信息的传播者或接收者, 都是高度多维而复合的。正是由于这种多维化复合传播, 创造一种新的“个性化的公共媒介”。[3]互联网音视频还原了人作为个体在大众化信息传播中的本体性, 不再被当作无差异的整体, 这在人类传播史上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闵大洪.2006年中国广播电视科技三大发展趋势分析.人民网.

[2]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编.2007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新华出版社, 2007-06.

互联网视频 篇10

据2010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 截至2009年12月, 我国网民规模已达3.84亿, 较2008年年底增长了8 600万人, 年增长率为28.9%, 这说明我国的互联网正在快速发展。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同时带动了开放存取的快速发展。开放存取的原文全称为Open Access, 简称OA, 是在21世纪初期由国外兴起的一种在世界范围内通过互联网免费共享学术文献信息资源的“学术共产主义”运动。它倡导学术信息公平获取与共享的理念, 为全世界最广泛的互联网用户群体提供免费、全文、开放、共享的学术信息自由存取环境。开放存取资源的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免费性, 用户只要遵循相应的协议, 就可以任意阅读、复制、打印或下载这些资源。随着我国签署开放存取的《柏林宣言》、《武汉宣言》, 及一系列有关开放存取的研讨活动, 开放存取正在我国各学科和多种文献类型领域迅速展开。这种互联网和开放存取的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 为用户开发利用互联网上的开放存取文献资源提供了良好的网络环境。在此对开发利用互联网上的法律类开放存取视频文献资源进行探讨。

2、视频文献资源及其作用

视频文献资源是指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以视频或数字形式记录有影像信息的一切文献载体。它包括模拟型视频文献 (即传统的视听资料) 和数字型视频文献 (即现代流行的数字视听资料) 两大类, 其中数字型视听资料是指以二进制数字方式记录声音、影像信息的文献, 也是本文所讨论的视频文献。视频文献以影像为记录对象, 具有生动、直观的特点, 深受人们的喜爱。另外, 通过在视频文献源中加入脚本, 还可以将视频和文本、图片、网页、演示文稿等形式结合起来, 构成一个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组织合理的多媒体文献播放环境, 让用户在一个动态的交互性的影像环境中学习或观赏。由于视频文献在法律和司法实践及教学中具有形象、生动、直观的特点, 所以是司法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文献类型。尤其在案例讲解时, 可通过文字、声音、画面相结合的多媒体形式, 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可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 提高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案例的印象和理解, 便于学生针对教学案例所提出的问题及时展开讨论。同时, 它又是法律类数字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互联网和开放存取的发展极大地方便了用户对视频文献资源的获取, 而流媒体技术的发展, 又极大地方便了用户对视频文献的使用。因此, 法律和司法类高职院校图书馆等文献收藏和利用部门, 应对视频文献资源的搜集和开发利用引起足够的重视。

3、法律类开放存取视频文献资源

3.1“中国开放教育资源协会”。

中国开放教育资源协会系非营利机构, 是一个以部分中国大学及全国省级广播电视大学为成员的联合体。在该网站的“视频课程 (汉语) ”栏目中, 目前提供有法学类开放存取视频文献资源49部, 可提供在线播放或下载服务。如:《国际法》2008课程。其中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课程”的“视频课堂”栏目, 设有:IP课件、直播课堂 (视频课程名称、录制时间) 、VOD点播 (课件名称、主讲教师、浏览数) 。辅助栏目设有:课程导学、视频课堂、专家讲坛、综合测试、参考资料、讨论交流、相关链接、教学辅导、网络形考、使用帮助、开始学习 (进入各章节) 。每门课程设有播放时间和已浏览数, 并可选择各章节播放。部分视频课程可链接进入相关高校网站播放。如:2005-2008年度省级精品课程申报、2009年度国家级精品课程等, 均设有:序号、学院、课程名称、课程负责人、年度。

3.2“11464法律视频网”。

该网站目前提供有12大类3 679部可在线播放的法律类开放存取视频文献资源。各类内容及其收录视频资源数量 (部) 为:热点关注527、法治进行时328、中国法治报道862、现场582 (又分为:天网、法治在线、第一线) 、观点758 (又分为:道德观察、大家看法、今日说法) 、庭审41、司法讲座26、大家说法2、忏悔录3 7、法治视界272、心理访谈243、经济与法1。利用“视频搜索”可进行检索词任意匹配的视频题名检索。

3.3“中律网”。

该网站的理念是“网聚法律视频, 传播精彩知识”。在其“法律视频库”栏目中, 目前提供有8类1 432部可在线播放的法律类开放存取视频文献资源。分类内容及收录数量 (部) 为:第一时间108、社会法制119、经济与法165、法律讲堂412、庭审现场89、大案侦破82、法学讲座37、其他视频420。每部视频资源均提供:视频名称、发布时间、来源、作者、进入社区讨论等信息。其“视频搜索”项, 提供按视频名称的任意匹配检索途径。

3.4“法律界”。

在该网站的“法界视频”栏目中, 目前提供有5类221部可在线播放的法律类开放存取视频文献资源。各类内容及收录数量 (部) 为:法治播报80、热案揭秘56、独家访谈18、反贪要案8、直播现场59 (又分为:庭审现场、法律大讲堂、检务直播、嘉宾访谈、政务公开、直播回放、现场传真) 。每部视频资源提供:题名、发布时间、内容摘要、文字说明 (部分视频提供) 、播放长度、视频来源、已播放次数、评论和发表评论等信息。

3.5“中国法律视频”。

该网站目前提供有6个栏目共48部可在线播放的法律类开放存取视频文献资源。各栏目内容为:律师风采、说案、纪实片场、监狱故事、警视听、律师在线。其中“律师风采”栏目:律师作为为公众服务的一个行业, 与其他行业相比更需要了解社会和社会对它的了解。作为律师个人, 更需要向公众展示人格的魅力和风采, 以取得公众的信任, 更好地为公众服务。“说案”栏目以传统的书场为背景, 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说书形式, 道出当今社会形形色色的案件。“纪实片场”栏目被誉为“中国警方的报告文学”。它对1949年以来, 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警界、司法领域若干重大事件、传奇人物的纪实性演绎, 通过素材剪辑、线索追踪与链接、寻访当事人等一系列手段, 展现出历史最真实的面目。“监狱故事”栏目为我们开启了一个了解高墙内神秘世界的窗口, 打破固有的不实认识, 还监狱一个真实的面目。“警视听”栏目全面展示了我公安战士在案件侦破过程中, 与狡猾凶残的犯罪分子斗智斗勇, 不畏艰难险阻, 拨开重重迷雾, 最终使案情大白于天下, 将歹徒绳之以法。“律师在线”栏目的定位是“在释疑解惑中普法, 在援助中弘扬法律精神”。在遭遇法律事件后, 需要提供法律援助的往往是社会的弱势群体, 关注和帮助弱势群体, 既体现了电视媒体对大众的关怀, 更体现了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摘要:从互联网和开放存取在我国的发展、视频文献资源及其作用和法律类开放存取视频文献资源3方面, 对开发利用互联网上的法律类开放存取视频文献资源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法律,视频文献,开放存取

参考文献

[1]胡荣.开放存取对图书馆的影响分析[J].科技广场.2009 (10) :73-74.

[2]宋高初.我国法律教学推行视频案例的设想[J].中国大学教学.2008 (7) :53-54.

上一篇:数字图书馆建立下一篇:实施新课程的教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