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方案

2024-07-08

汉语拼音方案(精选十篇)

汉语拼音方案 篇1

一、基于历史发展的视角, 《汉语拼音方案》需要得到肯定

从我国语言文字改革发展历史上看, 《方案》是需要肯定的。对此, 既不可以单凭政治倾向性所左右, 更不可以感情用事地简单肯定或简单否定, 何况它具有半个多世纪几代人、十数亿人常态实践的现实。平心而论, 它有自己的功绩, 它记录着中华民族语言文字改进的探索进程。对此, 我们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认识:1.定位。结束了几千年没有语音标识符号系统的历史 (与注音符号同) 。2.正音。用于统一汉字的发音规范 (标准音) 。3.序化。借助拉丁字母将汉字作出音序排列 (检字法) 。4.通音。中华民族的方言、乡音, 少数民族语音有了通识的标音符号。

尽管这个方案具有种种不尽如人意之处, 但是, 它毕竟解决了前人从来没有解决而又需要解决的“语音标识”问题, 仅就“定位”“正音”“序化”而言, 在中国语言文字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二、基于文化与科学发展的视角, 存在着不可回避的严重问题

在充分肯定《方案》的同时, 我们不能不严肃地指出, 《方案》具有文化遗传基因的先天缺失。为什么?因为《方案》源于“拉丁化”之路, 亦即“出身”有问题。实践证明, “拉丁化”走不通, 那么, 作为“拉丁化”手段的《方案》应当是怎样的生存状态?我们有必要基于权衡文字的文化价值, 有必要以科学的准绳审视, 有必要基于追求人类“理想化文字”的目标, 深入思考, 作出回答。为此, 有必要思考文字的“成熟”程度。因为, 文字越是“成熟”就越是接近人类的“理想化文字”。那么, 怎样才算是“成熟度高的文字”的客观标准呢?以笔者之见, 其基本点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一) 文字本体观的四个基本点

(1) 文字的形意功能充分程度:形意性充分而简明是文字的首位价值。

(2) 文字的语义相对稳定程度:语义相对稳定便于现实的交流和延时的传承。

(3) 文字的文语字样的简捷度:文语阅读效率, 需要视觉的高区分度。

(4) 文字与言语的语义协调度:视读的文语和听说的言语通过文字协调视、听的语义同一。

(二) 文字文化观的两个基本点

(1) 文字的新生文化融合度:以最低限量文字建构新文化用语。

(2) 文字的外来文化包容度:以最简的文字吸纳、同化外来文化。

(三) 文字人本观的两个基本点

(1) 文字的社会现代化特征:不同种族和国度文化的综合性、趋同性需求。

(2) 文字的脑神经生理的适切度:贴近脑神经生理机制及其运行规律。

(四) 文字周体观的两个基本点

(1) 文字的环境制约与调适:与作为社会资源的语境充分契合和自然资源的低耗。

(2) 文字的技术高效化程度:信息化技术操作简捷和高效。

综上所述, 现代人生活在步入“世界村”的时代, 人类需要对语言文字的成熟程度提出认识、给出认识的标准, 违反科学常识的主观臆断或是脱离实际地从概念 (甚至是错误概念) 出发都是不科学的。由此可见, 汉字在诸多方面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 汉字最贴近人类理想化文字, 所谓“拉丁化”“与字母接轨、与拼音接轨”与之相形见绌, 显得可笑。汉字唯一的缺欠反映在关键性问题:即“音形不对应”引起的视、听同步不足。所以, 汉字的发展方向只需集中于改善“音形不对应”的缺憾。从这个意义上说, 《方案》的价值仅只是为汉字正音作了字音标识的尝试, 笔者反思若干问题如下———

1. 正名。“汉语拼音方案”应当正名为“汉字字音标识符号系统”。

既然我们的文字改善取向不是为“拉丁化”所取代, 那么, “出身”于“拉丁化”的《方案》性质、任务和定位, 应该立足于“文”不是“语”。其实, 我们通常所说“用拼音方案推广普通话”的前提是“书同文”, 它依据的不是“汉语的‘语’”而是“文”, 即汉字。对于方言众多、乡音繁杂的汉语来说, 靠“拼音”拼读汉语, 不仅会五花八门, 拼出音来也是听不懂的, 难以确切交往信息。可见, 《方案》实际的功能应当是为汉字的“标准字音”标音, 汉语语音的规范是以字为本的, 亦即“标准语音取决于标准字音”, 字音确定了, 语音也就确定了, 也才能够规范汉语, 以适应现代社会不断广泛、密切的语言信息的沟通与交流。因此, 《方案》确切的名字应当是“汉字字音标识符号系统”。相关的一系列问题的认识都需要从“服务于语”转而“服务于文”, 即服务于“书同文”, 从而提高汉字的文化发展水平。

2. 称谓。作为“字音标识符号”的“字母”称谓应当“中文化”。

这里涉及两个层面的问题。首先, 作为“汉字字音标识符号系统”的“拉丁字母”不应该称作“字母表”, 因为, 它们是拉丁语文字的字母, 不是汉字的“字母”。拉丁字母与汉字的字形没有任何关联。汉字的字母是“基本笔画与基本部件”经过字形分析而得的, 是用于建构汉字的“母形”。近年来, 计算机的使用促使许多人对汉字字母加以研究, 尽管尚未形成定论, 但是, 我们也不能把“abcdefg……”作为“ (汉) 字”母, 应该准确地称为“汉字字音标识符号”, 亦即用作汉字标音识字的符号, 简称“汉字音标”。《方案》中标明的字母“名称”, 也就是历史上习惯称作“注音符号”的内容, 诸如“ㄅㄆㄇㄈ”等, 由于它们源于汉字的基本笔画、部件, 倒是符合汉字的“字母”范畴。

其次, 我们的汉语拼音使用的是拉丁字母, 而这些字母的称谓却始终没有统一的规范。主张“国际接轨”的人士, 力推用“英文字母”命名。当下, 人们各依时间、地点需要和个人习惯对汉语拼音字母称谓的随意性状态, 显然是不正常、不严肃的, 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在信息时代, 大量使用拉丁字母沟通网址、信箱地址、缩写代号时, 经常需要规范中国化的字母称谓。解决的办法当然需要从“服务于文”的基点出发, 源于“中文化”的理念。比如:韵母的处理—“ao/ai/an/ei/en”“ia/ie/iao/iou/ian/in/iang/ing/iong”“ua/uo/uai/uei/uan/uen/uang/ueng”。我们不必沿着“接轨”的思路, 让西方语言学的“音素”理论圈定我们的手脚, 搞出几十个复韵“母”。我们的“汉字音标”符号表仅只是增加一个耷 (读作‘叿’, 特别为之造字) 就可以了, 它们的称谓依原注音字母的标注字定名, 如下所列:

需要说明的是, 《方案》中的标音字, 错误标注的有3个 (讷雌鹅) , 标注字应当变为更高频最常用字的7个 (玻得勒欺希蚩诗) , 此外, 韵母的本质决定了应当用口字旁的象声字标注为宜, 共需要改4个 (呃咿呜吁) 。这样, 从建构现代科学概念体系的角度来说, 应当遵循最简原则, 复韵母都是由上述韵母“a/o/e/i/u/v/耷”组合而成。称谓仅就表中命名即可, 例如“an”则称作“啊呢”, 同理“ang”就是“a耷”, 称作“啊叿”, “eng”就是“e耷”, 称作“呃叿”, “ong”就是“o耷”, 称作“喔叿”等。这样, 汉字音标符号的名字则由表中最后一行的29个字分别命名了。

3. 音节。

汉语拼音的规范性在于它的音节建构与划分规则。而就汉语拼音来说, 它具有区别于西方语音规律的“四声”特质, 这是任何学习汉语、汉字、中文的中外人士都不能不着重学习掌握的。“音节”的划分究竟是以相同的声母和韵母拼音组合为“一节”进行划分, 还是按照四声声调的不同、各自作为独立单位划分音节?这是需要必须加以明确的。以《现代汉语词典》为例:音节表是按照四声划分的, 故有1300个 (未计轻声) 。那么, 当如何突出“四声”的理念?亦即如何认识和理解“音节与声调”的区别和联系, 以利于汉字文化传承?所以, 取消“四声”或模糊“四声”, 有损汉字文化, 使得原本“四声相连”的字音彼此割裂, 不利于“四声”规律的学习 (如形声字音) 。笔者认为, 需要建立一个“音节组”的概念, 从而明确汉字字音有1300个音节, 分为417个音节组, 在“组”内, 分别有包含1、2、3、4不同个音节四种情况。

明确音节和音节组概念之后, 随之是声调的标识问题。在公众场合下, 比如“邮局、银行、人民币”都是没有标注四声的。这说明具有“包含四声在内的‘音节’概念”具有默认的‘潜规则’ (实际漠视了四声的存在) , 而同一个“音节”是有四个声调的, 那么, 标注的字就有四种可能的读音。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双音节词” (依汉字字形而言, 应称作为“复体字”) , 用拼音标注时理论上就可能具有16种不同的读法组合, 这是不利于“正音”的, 《方案》的使用效度得不到保证。所以, 应当将声调符号与声韵拼音结合为一个整体, 这个整体才算得上“音节”。没有四声的标注汉字的读音就无法准确, 免不了误导而产生歧义, 何谈推广普通话?没有汉字读音的规范, 就没有建立“音形对应”的基础, 汉字的发展就会脱离“音形对应”这个主攻方向, 未来信息技术之语音识别优势也会失去。

4. 中化。

如果说《方案》是汉字的字音标识系统, 那么, 标识采用的拉丁字母就需要完全“为我”所用, 那么, 一系列概念体系及其应用法则都应以汉字自身规律为出发点与归宿, 即“汉字化 (或曰“中国化”, 简称“中化”) ”。比如, 编制工具书时, 依然保持“拉丁字母序列”排序, 是否得当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们知道, 国人有相当多的人发音是分不清“z、c、s”和“zh、ch、sh”的。这是因为他们把握不好“平舌与翘舌”的区别, 常常将两类不同的发音部位混淆使用。而作为《方案》的代表性、权威性、广泛性的《现代汉语词典》来说 (其实, 所有的音序工具书都是如此) , 应该从汉语和中文的语音特质出发, 正确处理这个关键性问题。应当纠正将“zh、ch、sh”混合在“z、c、s”声母序列内的错误。即如果排列为:

c“……/cao/ce/cen/ceng/cha/chai/chan/chang/chao/che/chen/cheng/chi/chong/chou/chu/chua/chuai/chuan/chuang/chui/chun/chuo/ci/cong/……”

事实上, “c”和“ch”是两个不同的声母序列, 而不能够将“ch”序列混入“c”的声母序列, 正确的做法应当是———

c“ca/cai/can/cang/cao/ce/cen/ceng/ci/cong/cou/cu/cuan/cui/cun/cuo”而后是

仿此s/sh, z/zh也是需要分隔的。换言之, 汉字音标符号的顺序应当是a/b/c/ch/d/e/f/g/……s/sh/t/w/x/y/z/zh。也就是说, 音序排列相应地分为“s、sh和z、zh”。总之, 字典、词典音序排列皆应转换为“中化序列”。这样, 有利于区分“c、ch”“s、sh”“z、sh”的发音, 强化“z、c、s”“zh、ch、sh”的声母差异。从字音标识体系的科学性出发, “ch、sh、zh”是三个独立的整体的声母, 是超乎于26个拉丁字母之外的、中国化的声母单位, 它们与“c、s、z”并无从属关系。显然, 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混淆是不科学的, 对于国内外的学习者都是不利的, 甚至是误导的。

当然, 为了适应第二语言人士学习汉字, 也没有必要“彻底中国化”, 采用传统的注音字母的排序, 而变为“b/p/m/f/d/t/n/l/……”状。因为人们研究习惯于按照拉丁字母序列检索了, 尽管这种检索存在诸多未决问题 (详见许寿椿相关论文) , 我们应当采取既不“委身以求”, 也不必“固步自封”的态度才是。

5. 接轨。

制定《方案》是我们汉字文化传承的探索过程的组成部分, 即使今天我们认识到走了弯路, 也不是什么不光彩的记录, 调整过来就是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原本就是如此的, 纠错是进步不是抹黑, 是光荣不是羞耻。不过一意孤行、至今依然呼号“汉语与拼音接轨、与字母接轨”的主张, 甚至提出将“26个拉丁字母吸纳为汉字组成部分”的想法不仅是不应该的, 而且是越走越远、南辕北辙。当前, 特别值得警惕的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釜底抽薪”倾向, 其主要表现为———用汉字做英文的标音字, 提出所谓“双音节词”的概念, 认为单体汉字组合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时, 这些单体的汉字只是用于“记录”词的标音字。完全立足于“字音”舍弃了汉字“字义”的内涵。这也就是当下放任译音泛滥的理据, 变汉字为“音素字”。时下放纵流行“粉丝”“派对”“秀”“酷”“拜拜”“梅地亚”“纽曼”……就是明证;这种放纵是在淡化汉字形意特质的优势, 把汉字推向音意分离和形意分离的歧途, 表面上不提“拉丁化”, 但是, 骨子里并无反思易辙之意。需要警惕的现实告诉我们, 汉字正在走上潜在的“拉丁化”之路, 即“用汉字做英文的标音字”之路, “音素文字”之路, 与人类理想的成熟文字的发展方向渐行渐远, 与国家语言文字法和相关政策相悖。

6. 教育。

任何国家和民族的语言文字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价值就是服务于教育。也许有人说, 不对, 语言文字是用来交流、沟通信息的。问题是交流、沟通的基本模式无非“横向以‘传’、纵向以‘承’”, “传承”就是教育抑或离不开教育。所以, 脱离教育研究的语言文字研究就是空谈, 是脱离社会责任!我们刍议《方案》自然要基于教育的视野, 亦即文化的、科学的视野。

(1) 方法策略。长期以来, 出于“拉丁化”理念的影响, 《方案》在一些专家学者的诱导下, 认为拼音识字是学习汉语和中文的唯一正确的途径, 因此形成了“注音识字”一家独尊的态势, 无论是母语教育还是作为第二语言文字的学习一概如此。所谓“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关键在于“提前读写”, 迷惑人的地方也在此———“提前”多好啊!问题是怎么实现“提前”的呢?是靠“拼音”, 亦即不识字读书读的是“拼音”, 不会写的字靠“拼音”。为此, 陆续提出“直呼音节 (提前读啊) ”“一目双行 (一语双文呀) ”和“熟练默写 (提前写作) ”的要求。把汉语、汉字语音原理分析, 当作汉语、汉字学习实践充分条件的起步内容, 把大量的精力浪费在音节的发音原理与过程的学习方面, 混淆了“语”和“文”的区别, 甚至出现以“语”代“文”的倾向。在我们的识字教育科学化实验成功的反复呼吁下, 即使“新课标”已经提出改善, 但是余威尚存。

(2) 认知错位。脑神经生理学原理揭示, 认识是由主动“同化”而被动“顺应”, 主动“同化”过程需要“事件、图式、声音、语意、符号”的综合协调, 学汉字时“五位俱全”一步到位。但是, 初学者学习“拉丁字母式拼音”时是没有“事件、图式、语意”的同化基础的, 与日后认识汉字的字形也不相关, 呈“来无影、去无踪”之势;如此, 不仅增加了不必要的学习负担, 效率低下, 而且造成了学习被动顺应感。而被动学习伤及终身, 干扰、挫伤了语文学习的兴趣。

(3) 先入为主。人类认知事物都是在比较中实现的, 因此, 先入为主的“图式”就是“比较”的参照。尤其是在儿童学习典型的“形意”特质的汉字的过程中, “形、音、义”三者中无疑“形”是需要“先入为主”的核心与关键!与之相反, 以“音”“先入为主”, 无形之中把汉语、汉字、中文的思维方式进行了根本性改造, 这个思维方式的特点不再是以“形、意”联想为第一反映, 相反, 思维方式呈现出的第一反映却是“语音当家”、“形、意分家”。如此变化了的思维方式酿成了终生难以杜绝的错别字灾难;潜移默化地改造了民族的思维方式, 其中的优势在流失。

(4) 思维模式。从此, 学习者缺乏植根于汉字形意特质方面的“形联意想、语感文悟、音聚辨析”的素养, 这个民族的思维方式正在悄悄地被改造、异化。君不见“拜拜”“派对”之类堂而皇之地悄然进入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所以, 始终难以具备超出“白话语音音域所及”的、驾驭文语语义场的丰富语汇, 全国人民、几代人、半个多世纪在一部《现代汉语词典》圈定的语汇中生存, 我们没有对历史上的各级各类《辞海》《辞源》中的复体汉字构成的“词”作出承继性甄别用以传承, 何谈文学鉴赏、修养、造诣和发展。

(5) 书写文化。汉字书法是人类文字文化最具形体艺术价值的创造。然而, 长期大量强化拼音字母的书写, 直接与规范汉字书写相左。我们指导25个字母 (V已被排除在外) 有21个画弧圈, 又是“先入为主”地让儿童自幼养成画圈的握笔姿势和运笔习惯, 失去了汉字“四方端正、横平竖直、方圆相济”等特有的书法规范之美。有人说, 将来终归是要用电脑写字的, 何必如此?非也, 即使电脑代替写字, 但是, 永远代替不了书写的个性、涵养情操、修身养性、饱学人文的心灵之美!话说回来, 为了传承汉字手写的人文价值, 学习汉字音标采取“突出标音的功能、大量减少书写”的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综上所述, 《汉语拼音方案》的地位和作用, 在现阶段是值得肯定的, 然而, 疏漏和缺失是严重的, 目前的发展是令人担忧的。今人需要立足于文化传承与教育的视角, 以现代科学意识和方法加以充实、完善、改进。中国的语言文字工作者和研究家要肩负起社会的历史责任, 解放思想, 突破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的桎梏, 为灿烂的汉字文化走向世界、勇于创造与比较成熟的汉语、汉字相匹配的语言文字学理论, 以及语文教育教学的好方法, 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可或缺的基础的基本建设。

(本文完稿于2011年12月, 最初发表于2012年1月语言文字大论坛。)

参考文献

郭致平《语言的险峰》, 台北文字优化图书事业有限公司, 2005

毕可生《中文是世界上最适合电脑的文种》, 《汉字编码设计学》鉴定书, 2004

张泰昌《汉字与创造性》, 第二届汉字与汉字教学国际研讨会, 2011

张朋朋《文字论》, 华语教学出版社, 2007

汉语拼音方案 篇2

一、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学习

创设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符合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情境进行教学,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有助于学生在活动中,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学习。

逛超市,大家并不陌生,在逛超市的同时学习汉语拼音其乐融融。教学ZCS时,我就先带大家一起来到了”我能行“超市。学生一听,情绪顿时高涨,又听老师介绍在超市里有很多水果和蔬菜,而且,买东西不花钱。再看到色彩明丽、形象逼真的卡片,学生已经控制不住要参与到活动中来的热情。这时提出需要回答的问题学生都会动脑筋去完成,而且纷纷举手,争先恐后的抢着回答问题。整节课就这样用逛超市,买东西,答问题的形式,有条不紊地完成教学内容。

二、抓住儿童学的特点,变换各种学习手段

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难以持久。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此,教学中我变换了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他们对拼音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识?quot;z、c、s”的字形,我是这样做的,认读z, 三根小棒摆“z”,写“z”;认读“c”,手势表示“c”,写“c”;认读 s,用线绳摆“s”,写“s”。认、读、写相结合,动手、动口、动脑,眼到、口到、心到,“三动”、“三到”相结合效果甚佳。

三、随时洞察学生的学情,调整教学方法

入学前,学生对汉语拼音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再让他们跟着老师从头学起,课堂上就会显得枯燥乏味,失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失去了活跃的课堂气氛。在教学中,我注意到了这一点,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法,学生在买蔬菜答问题时,我直接出示z让他们读,读的正确不仅可以得到蔬菜卡片,还可以当小老师教大家读。这样一来,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了遇到的问题,建立了自信,同时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四、适时激励,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汉语拼音方案 篇3

【关键词】《汉语拼音方案》 音位划分 隔音规则 省写规则

汉字是表意文字,从字形无法判断一个字的读音,所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中先学习汉语的标音系统十分之重要。目前,现代汉语常用的标音符号主要有两种:汉语拼音和国际音标。《汉语拼音方案》是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重要工具。然而《汉语拼音方案》不是专门为对外汉语语音教学设计的,所以不具有普适性。它的运用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遇到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汉语拼音方案》共分五个部分: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及说明、声调符号、隔音符号以及其使用规则。而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出现问题最多的除了《方案》中的音位划分问题,便是《方案》的使用规则问题。

首先,是汉语拼音音位划分的问题。存在争议的是“bo、po、mo、fo”。“bo、po、mo、fo这四个音节的拼法与实际读音不太一致,即在声母与韵母之间有一个过渡的w,拼写中没有反映出来,如果学生完全按照拼写去发音,肯定是不对的。” 关于这段话我有不同的观点。鲁的观点在语言学的角度上是完全没有错的,但是问题的关键是有没有必要在教学中解释的这么专业。在我们学习汉语普通话的过程中我们也是试用着“bo”的拼音方法却发出与之不相符的语音。这并不会对我们的学习造成障碍,而且我们也是在接触语言学专业知识之后才知道原来如此。其实,笔者认为在实际发音时即便教学中没有刻意强调“bo、po、mo、fo”这几个音中存在没有标出来的“w”的音,这个看似不存在的发音动作却会被发音者在实际发生中完成。因为在所有音节里声母和韵母的读音都不完完全全是它们独立时的发音,它们总是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彼此。所以大可不必强调这些语音点,否则反而会给语言习得者带来额外的负担。普通话元音音位有很多因为变体。如:/a/的主要因为变体有[a]、[A]、[α]、[ε],/o/的主要音位变体有[о]、[σ]等等。一研究者认为只用“a”来表示四个音位变体是形成语言习得者汉语语音“洋腔洋调”的一个原因,因为“a”对实际的发音描写的并不标准。如《俄汉语音对比与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浅析》(于晓2011)可是,在讨论这个问题时这些学者们忘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音位的划分原则。音位划分原则有四条:对里原则、音感差异原则、互补原则、系统性原则。所以,即便是习得者在交流中发音不标准,也不会影响意义的表达。而且,如我在上文所说在语流之中每个音素都是受前后因素的影响的不会发起本来的音。所以这些音位变体即便不去教也会在语流中自动出现。

其次,《方案》的规则也存在着很多争议。

第一、隔音规则中隔音字母的使用。《方案》规定零声母音节i行ü行用y作开头。使用原则是:1.i行零声母音节,i如是韵头,一律把i改写成y,如是韵腹,在i的前面加y;2.u行零声母音节,如果是韵头,一律把u改写成w,w如是韵腹,在u面前加w;3.ü行零声母音节一律改写成ü前加y并去掉两点。y和w的规则使得拼写复杂化。这无疑是不必要地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在教学上,只要学着方便、教着方便,应该而且可以根据外国人的学习特点做一些变通,使拼写简化。可把y和w处理成半元音作声母,那么所有的声母(包括半元音)和韵母都是拼合关系,加y和w跟改y和w的规则就自动消失,从而大大简化了拼写规则。

第二、省写规则。最突出的是疑问是:“ui、iu、un这三个韵母,原形是uei、uen、iou。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个韵母在读不同声调时,读音有变化:读第一、第二声时,中间的e和o就几乎隐匿了;读第三、第四声时,e和o就又显现了,实际的读音是uei、uen、iou,假如都照-ui,-iu,-un读,听起来就很失真,因此不能不在教学中注意。” 这个还是我在前面提到的锱铢必较的问题。在实际音节中i和u相连接的音节在滑音的过程中必然会自然而然地加入“e”这个音,当“u”、“i”存在于语流中时它们便不是本来的音了,而是一个个联系紧密且相互影响的整体,不能把他们完全割裂来看。再者若是真把“e”这个音加入音节中,“e”也不是它的本音了。

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用大部分时间练习的是汉语拼音音节的整体认读。所谓以音节为单位进行整体认读,一开始就把声母、韵母、声调组合到一起,成为一个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一一音节,让学生来掌握它的发音。教学步骤是:首先让学生掌握由韵母和声调组成的音节(大约有130个),然后再让学生掌握由声母、单韵母和声调组成的音节(大约有250个),最后再让学生掌握由声母、复韵母(鼻韵母)和声调组成的音节(大约有920个)。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着重培养学生以音节为单位进行整体认读的能力。

总体而言 ,我觉得不能把《现代汉语拼音法案》视为洪水猛兽。因为外国学生学习的是汉语,而《方案》是汉语的一部分,是现代汉语特有的部分。没有必要排斥它的特殊性,如果不用《方案》而采取国际音标的方式,那么学习者所学的汉语便不是地地道道的汉语。我们应该使之成为规范的准则,而其带来的不便之处,我们要格外重视,在教学中反复强调。这些都不是什么原则性的问题,学习外语可以被看作是包容另外一种语音系统的过程,所以要求同存异。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3]赵金铭主编,《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4]王建勤主编,《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5]鲁健骥,《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几个基本问题的再认识》,大理学院学,2010.

再谈《汉语拼音方案》和汉语教学 篇4

《汉语拼音方案》采用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 按照音素化的拼音原则来拼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当初制定《汉语拼音方案》有三条原则, 即“口语化”原则、“音素化”原则和“拉丁化”原则。这三条原则确保了汉语拼音不但便于在国内使用, 也便于国际交流。因此, 自1958年颁布以来, 无论在教学上和其他方面的实际应用上, 都取得了超出预想的效应。1977年起, 汉语拼音逐渐走向国际, 由国内标准变为国际标准。1977年9月7日, 联合国第三届地名标准化会议 (雅典) 认为, 《汉语拼音方案》“在语言学上是完善的”, 于是通过决议, 建议“采用汉语拼音作为中国地名罗马字母拼法的国际标准”;1979年6月15日, 联合国秘书处发出通知, 以汉语拼音的拼法为各种拉丁字母文字中转写中国人名、地名的国际标准;1982年8月1日, 国际标准化组织文献工作技术委员会第19次会议经投票决定发布国际标准《文献工作———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 (文件号为ISO-7098-1982) , 文件规定, 汉语拼音是拼写中文专有词语的国际标准;从此汉语拼音开始广泛通行于国际上。之后不久, 藏书量居世界第一位的美国国会图书馆宣布采用汉语拼音作为中文的检索标准;紧接着, 欧洲各国有关中文的检索, 包括大英百科全书的有关中文部分的检索, 也都采用汉语拼音这一国际标准, 从此《汉语拼音方案》得到了国际上的普遍承认。与此同时, 中文信息处理领域几乎同步有效地使用汉语拼音输入法, 较好地解决了“字处理”问题。《汉语拼音方案》的应用范围和所起的作用远远超出了原先所定的“作为帮助学习汉字和推广普通话的工具”的范围与作用, 充分显示了《汉语拼音方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已经成为现代化的文化桥梁之一。2000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并于2001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这进一步肯定了《汉语拼音方案》在我国的法律地位。

现代意义上的汉语教学已走过了半个多世纪。我们看到, 在汉语教学中, 无论是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 还是海外的汉语国际教学, 还是华文教学, 从开始到现在都始终坚持使用普通话、规范字和汉语拼音方案, 这为汉语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不管是那一个层次上的外国汉语学习者, 汉语语音学习是整个汉语学习和华语学习的基础, 可以说是外国学习者学习汉语, 华侨、华裔学生学习华语所要跨越的第一道门槛。作为记录汉语的方块汉字, 从本质上说它是一种语素音节表意视觉文字, 不是听觉文字, 外国学生没法从一个个汉字字形上去获得准确的汉语读音, 这样, 汉语教师在帮助外国学生跨过汉语语音这第一道门槛的教学过程中, 汉语拼音成了汉语语音教学的好帮手。因此, 在汉语教学质量评估中, 教师的汉语拼音教学、学生的汉语拼音学习与掌握, 往往都列为汉语教学评估检测的第一项内容。汉语拼音在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德国汉学家柯彼德 (2003) 曾作了全面的说明。他说:

对学习和运用汉语的外国人来说, 汉语拼音首先在汉语教材中发挥着多方面的功能:

(一) 在初级阶段帮助学生训练和掌握汉语语音系统, 并标出汉字的正确读音。

(二) 以汉语拼音为基础的汉语语法教学有着许多优点:它能不受汉字的干扰, 开门见山地显示出汉语本身的各种语法形式与结构, 比如注意到分写、连写的规则, 学生则可以比较容易地理解“词”这个基本词汇和语法单位, 另外也可以更容易地分析出词与词之间的各种语法关系。

(三) 学习生词时, 汉语拼音也能提供汉字所不能提供的信息, 如分词连写、标调不标调、某些多音字的读音等。

(四) 用拼音查词典和辞书与只采用部首查字法相比简便易用。

(五) 听写时, 在汉字不清楚或者时间短促的情况下, 如在电话中听到的中国名字, 或者暂时写不出某一概念的汉字, 便可以首先用汉语拼音记录下来, 然后再慢慢地查出相应的汉字。

(六) 电脑输入中文的时候, 汉语拼音输入法是最快、最方便、最有效的方法。

(七) 对外国学习者来说, 汉语拼音早已超出其作为辅助工具的作用, 相当于一般有交际作用的文字。比如, 可以与同学或老师用汉语拼音进行书面交际, 也可以使用汉语拼音发E-mail给没有中文软件的人。 (1)

这无疑是柯彼德教授多年来在德国进行汉语教学实践的经验之谈。

如今汉语跟世界已息息相关。虽然汉语目前在世界上还是一个弱势语言, 但是她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注目, 特别是受到各国年轻人的亲睐, 正逐渐成为热选的外语。从这个意义上说, 汉语与世界无疑也越来越贴近了。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 在今后的汉语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从事汉语教学的广大教师都知道, 在汉语教学中, 学生常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a) 《汉语拼音方案》里的Y (y) 、W (w) 到底是不是声母?

(b) “桥 (qiáo) ”的韵尾到底是/u/还是/o/?如果是/u/, 拼音方案为什么用“o”字母?

(c) 《汉语拼音方案》里的i可以代表三个元音:舌尖前不圆唇元音[]、舌尖后不圆唇元音[]和舌面前高不圆唇元音[i]?可是在讲“开、齐、合、撮”四呼时, 却将[][]归入开口呼, 将[i]归入齐齿呼, 这是怎么回事啊?

怎么对学生说清楚这些问题?汉语教员就需要学些音位学理论, 并要了解《汉语拼音方案》的设计原则。我们知道, 《汉语拼音方案》的设计是以普通话的音位分析为基础的, 但又不拘泥于音位学对普通话的元辅音的分析与归纳, 从而使《汉语拼音方案》里字母与实际语音的配合既照顾到国际通用习惯, 又便于人们在使用汉语拼音给汉字注音和拼写普通话时觉得易认、易学。 (2) 了解了这个道理, 上面那些问题就很容易给学生解释清楚了。

《汉语拼音方案》里的Y (y) 和W (w) 纯粹是个隔音符号, 在声韵调系统中, Y (y) 和W (w) 不能看作声母。Y (y) 和W (w) 的使用规则其实非常简易:在零声母的情况下, 当[i][u]单独成音节时, 分别前加Y (y) 和W (w) , 如“一、宜、已、义”注为Yi (yi) , “乌、无、五、雾”注为Wu (wu) ;当[i][u]为音节的介音或主要元音时, 分别改写为Y (y) 和W (w) , 前者如“言”“完”分别注为Yɑn (yɑn) 和Wɑn (wɑn) ;后者如“音、英”分别注为yin和ying (在零声母情况下, 不存在[u]为主要元音的音节, 除非[u]独立成为音节) 。

“桥 (qiáo) ”的韵尾到底是/u/还是/o/?这里必须了解, 普通话里的元音韵尾只有[i]和[u]两个。“高、桥”韵母的韵尾的实际音值是[u]。而《汉语拼音方案》之所以将复合韵母ɑu[ɑu]和iɑu[iɑu]里的韵尾u[u]用o来表示, 只是为了易认。因为手写体n[n]和u[u]很容易相混, 换句话说, ɑn[an]和ɑu[ɑu]、iɑn[ian]和iɑu[iɑu]的手写体很容易相混。而将复合韵母ɑu[ɑu]和iɑu[iɑu]里的韵尾u[u]用o来表示, 并不影响学习。

至于舌尖前不圆唇元音[]、舌尖后不圆唇元音[]和舌面前高不圆唇元音[i]在《汉语拼音方案》里都用i字母来代表, 主要考虑这三个元音各有自身独特的分布, 不存在重合或交叉的情况, 形成完全互补的局面。本着经济的原则, 不必给每个元音都制定一个字母, 这三个元音都用i来表示不会出现相混的情况。而按其实际的音值, []和[]归属开口呼, [i]归属齐齿呼。

上面是按照音位学原理和《汉语拼音方案》的设计原则所作出的解释。作为汉语教员应该了解这些道理。当然在给外国学生解释的时候, 一定得将学术语言转化为教学语言, 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给学生讲解。学生了解了这些道理, 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掌握和使用汉语拼音, 将更有助于他们利用汉语拼音学习、掌握汉语。

注释

1柯彼德《汉语拼音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和运用》, 《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第3期。

汉语拼音方案 篇5

字母名称A aㄚB bㄅㄝC cㄘㄝD dㄉㄝE eㄜF fㄝㄈG gㄍㄝH hㄏㄚI iㄧ 字母名称J jㄐㄧㄝK kㄎㄝL lㄝM mㄝㄇN nㄋㄝO oㄛP pㄆㄝQ qㄑㄧㄡR rㄅㄝ 字母名称S sㄝㄙT tㄊㄝU uㄨV vㄞㄝW wㄨㄚX xㄒㄧY yㄧㄚZ zㄝ

二、声母表

bpmfdtnlgkhㄅ玻ㄆ坡ㄇ摸ㄈ佛ㄉ得ㄊ特ㄋ讷勒ㄍ哥ㄎ科ㄏ喝 jqxzhchshrzcsㄐ基ㄑ欺ㄒ希ㄓ知蚩ㄕ诗日资ㄘ雌ㄙ思

三、韵母表

i

ㄧ 衣u

ㄨ 乌ü

ㄩ 迂a

ㄚ 啊ia

ㄧㄚ 呀ua

ㄨㄚ 蛙 o

ㄛ 喔 uo

ㄨㄛ 窝 e

ㄜ 鹅ie

ㄧㄝ 耶 üe

ㄩㄝ约ai

ㄞ 哀 uai

ㄨㄞ 歪 ei

ㄟ 诶 uei

ㄨㄟ 威 ao

ㄠ 熬iao

ㄧㄠ 腰 ou

ㄡ 欧iou

ㄡ 忧 an

安ian

ㄧ 烟uan

ㄨ 弯üan

ㄩ 冤en

ㄣ 恩in

ㄧㄣ 因uen

ㄨㄣ 温ün

ㄩㄣ 晕ang

ㄤ 昂iang

ㄧㄤ 央uang

ㄨㄤ 汪 eng

ㄥ 亨的韵母ing

ㄧㄥ 英ueng

ㄨㄥ 翁 ong

ㄨㄙ轰的韵母iong

汉语拼音方案 篇6

关键词:韩国汉语学习者;发音难点;原因分析;解决方案

1. 序论

韩语与汉语分属不同的语系,语言差异较大,其音韵体系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韩国人在学习汉语时发音是学习的重点同时也是学习的难点。厘清韩国人学习汉语的发音难点,分析其成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将会给从事针对韩国人的汉语教学者及韩国人汉语学习者带来较大的帮助。

对韩国汉语初学者发音难点的确定主要通过调查进行。本文通过问卷对25名韩国汉语初学者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结果确定韩国汉语初学者的发音难点。

对韩国汉语初学者发音难点的原因分析主要从音系学理论、 中韩两语言的语音体系差异、 韩国人对语音的感知特点等方面进行。

针对发音难点提出的解决办法主要依据以上分析出的发音难点成因。

一、本论

2.1韩国汉语学习者的发音难点调查

本文以25名在华韩国留学生为调查对象对韩国汉语初学者的发音难点进行了调查,此25名被调查者学习汉语的时间均在半年以内。表1、表2中发音字母后面括号中的数字为认为此发音有难度的调查对象人数。

由表2可知韵母中韩国汉语学习者的发音难点如下:1. 单韵母中的“-i[?][?],o,e,er,ü”为发音难点;2. 复元音韵母中的“ai,ei,ao,ou,iao,iou,uai,uei”为发音难点。c. 带鼻音韵母中的“ün”为发音难点。

2.1韩国汉语学习者韵母中发音难点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本节将对2.1中调查出的韩国汉语初学者发音难点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期能为教授韩国人汉语发音的教师及学习汉语发音的韩国人提供帮助。

2.2.1 声母中的发音难点原因及解决方案

根据2.1中的调查结果,韵母中舌尖后音“zh,ch,sh,r”,舌面音“j,q,x”,边音“l”为发音难点。

(1)舌尖后音“zh,ch,sh,r”

“zh,ch,sh,r”从发音位置来看均是舌尖后音,即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翘舌音。现代韩语语音体系中没有舌尖后音。众所周知,学习外语时,母语语音体系中没有的音往往是发起来比较困难的音。因此舌尖后音“zh,ch,sh,r”对韩国人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一组音。

a. “zh,ch”

“zh,ch”在汉语语音体系中均为后尖后音、 清音、 塞擦音,两音的唯一区别在于送气与否。“清音”、 “塞擦”、 “送气”这些概念韩语中都有,并不会造成困难。因此致使“zh,ch”成为发音难点的因素只在于发音位置“舌尖后”。现代韩语语音体系中没有舌尖后音,也就是说现代韩语中没有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常说的翘舌音或卷舌音。因此舌尖后音“zh,ch”的翘舌动作对韩国人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b. “sh,r”

“sh,r”在汉语语音体系中均为后尖后音、 擦音,唯一的区别在于是清音还是浊音。“sh”为清音,“r”为浊音。“清浊”、 “擦音”、 “送气”这些概念韩语中都有,并不会造成困难。因此致使“sh,r”成为发音难点的因素也在于发音位置“舌尖后”。现代韩语语音体系中没有舌尖后音,也就是说现代韩语体系中没有日常生活中我们所常说的翘舌音或卷舌音。因此舌尖后音的翘舌动作对于韩国人来说比较困难。

要想帮助韩国汉语初学者学好舌尖后音“zh,ch,sh,r”,最根本的解决方法就在于让这些学习者多做舌头向后翘或卷的动作,每天都有意识地练习一段时间。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练习,舌头习惯了翘或卷的动作,并比较灵活之后,自然而然就能发好汉语中的舌尖后音“zh,ch,sh,r”。

(2)舌面音“j,q,x”

汉语中的“j,q,x”均为舌面辅音,而韩语语音体系中并没有舌面辅音,因此汉语的舌面辅音“j,q,x”的发音对韩国汉语初学者来说比较困难。韩语中虽然没有舌面辅音,但在具体的语音条件下却有舌面音化现象,因此可以借助韩语中的舌面音化现象来帮助韩国汉语初学者练习“j,q,x”的发音。韩语中辅音“?,?,?,?,?”后遇到元音“?”时分别组成的章节“?,?,?,?,?”中“?,?,?,?,?”的发音就与汉语舌面辅音“j,q,x”的发音相同。

(3)边音“l”

韩国人发汉语的边音“l”时,很容易发成韩语的闪音“?”。其原因在于汉语中的边音“l”与韩语中的闪音“?”发音位置相同,且均是舌尖音、 浊音。两音的唯一区别只在于发音方法不同。汉语的“l”为边音,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上升堵住通往鼻腔的气流,通往鼻腔的气流振动声带,从舌头两边通过。而韩语的“?”则为闪音,发音时,软腭上升堵住通往鼻腔的气流,舌尖在通往口腔气流的冲击下弹一下上齿龈并迅速撤回。由发音动作可知,汉语边音“l”与韩语闪音“?”在发音时的区别仅在于舌尖是抵住上齿龈还是弹击上齿龈。因此,要想帮韩国汉语初学者学好汉语的边音“l”,只需让其注意在发边音“l”的过程中舌尖不能动,静静地抵住上齿龈直至发音完成即可。

2.2.2 韵母中的发音难点原因及解决方案

根据2.1中的调查结果,韵母中,单韵母“-i[?][?],o,e,er,ü”,复元音韵母“ai,ei,ao,ou,iao,iou,uai,uei”,带鼻音韵母“ün”是发音难点。

(1)单韵母“-i[?][?],o,e,er,ü”

a. -i[?][?]

汉语拼方案中把舌尖前、 高、 不圆唇元音“-i[?]”,舌尖后、 高、 不圆唇元音“-i[?]”,及舌面、 前、 高、 不圆唇元音“i”统一用一个音位字母“i”表示。“-i[?]”只出现在“z,c,s”之后,“-i[?]”则只出现在“zh,ch,sh,r”的之后。因为它们出现的条件彼此不同,因此以汉语为母语的人不会混淆,甚至会认为是相同的音。但初学汉语的韩国人在学习“-i[?][?]”时,则应该把“-i[?][?]”单独拿出来学。

学习“-i[?]”的发音时,韩国人很容易把舌尖前、 高、 不圆唇元音“-i[?]”发为韩语的中、 高、 不圆唇元音“?”,因为“-i[?]”和“?”的开口度及唇形完全一致,只是两者的舌位前后位置不同。“-i[?]” 为前元音,而“?”为中元音。因此在教授韩国人“-i[?]”的发音时,需要特别向其说明“-i[?]”与“?”的开口度及唇形都相同,只是“-i[?]”是前元音,发音时舌尖要顶住下齿背。

韩国汉语初学者学习“-i[?]”的发音时则比较困难,因为“-i[?]”只出现在舌尖后辅音“zh,ch,sh,r”后,韩国人本来发舌尖后辅音“zh,ch,sh,r”就困难,舌尖后辅音“zh,ch,sh,r”后再加上一个韩语中没有的舌尖后元音“-i[?]”就更困难了。“-i[?]”为舌尖后、 高、 不圆唇元音,且不能自成音节,只能依附于舌尖后辅音“zh,ch,sh,r”而存在。因此在教授韩国人舌尖后元音“-i[?]”时要向其说明“-i[?]”只在舌尖后辅音“zh,ch,sh,r”后出现,且依赖于“zh,ch,sh,r”存在,不能自成音节。这样在练习好舌尖后辅音“zh,ch,sh,r”后,“-i[?]”的发音也就很容易发出来了。

b. “o”

韩国人发汉语的单韵母“o”时,不是难发出来,而是容易发不准确、 发不地道,而发成韩语的单元音“?”。韩语的“?”与汉语的“o”从理论上来说是开口度、 舌位及嘴唇状态都一致的后元音、 半高元音、 圆唇元音[o]。但实际发音时,韩语的“?”和汉语的“o”的圆唇程度并不一样,韩语“?”的圆唇程度是和国际音标[o]一样大,而汉语“o”在发音时只是嘴唇略圆,圆唇程度比韩语的“?”要小一些1。

因此要解决韩国人学习单韵母“o”时发音容易不标准的问题,只需向其强调汉语的“o”与韩语的“?”开口度、 舌位前后位置都一致,且都是圆唇,只是汉语“o”的圆唇程度比韩语的“?”要小一些即可。

c. “e”

韩国人学习汉语发音时,容易把汉语的“e”发为韩语的“?”。其原因在于两音相似,都是半高元音、 不圆唇元音,只是舌头的前后位置不同。汉语的“e”为后元音,而韩语的“?”是中元音。因此要解决韩国人学习汉语“e”时容易发音不准的问题,只需向其说明汉语“e”和韩语“?”的开口度,唇形都一致,只是汉语的“e”要发为后元音即可。

d. “er”

“er”在汉语中为卷舌、 央、 中、 不圆唇元音,带有卷舌色彩,亦称卷舌元音。韩语语音系统中,不管是元音还是辅音,都没有卷舌音,卷舌或翘舌动作对初学汉语发音的韩国人来说比较困难。因此,卷舌元音“er”也就成了初学汉语发音的韩国人一个比较困难的音。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只能像解决卷舌辅音“zh,ch,sh,r” 那样,多做舌头向后翘或卷的动作,每天有意识地练习一段时间。等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舌头习惯了翘或卷的动作,比较灵活后,自然而然就能发好卷舌“er”。

e. “ü”

初学汉语的韩国人在发单韵母“ü”时,容易将其发为韩语元音“?”。理论上来说汉语“ü”和韩语“?”在开口度、舌头前后位置、嘴唇形状方面都是一致的,都是前元音、 高元音、 圆唇元音。但韩国人在发“?”时,一般都要末尾拖出一个尾音[i],即除阻阶段也要发音。而汉语的“ü”在除阻阶段是不发音的。因此,要解决初学汉语的韩国人发“ü”时容易带出尾音[i]的问题,只需向其强调“ü”在除阻阶段不发音,即把拢圆的唇形收回时不发音即可。

(2)复合韵母“ai,ei,ao,ou,iao,iou,uai,uei”

二合元音、 三合元音“ai,ei,ao,ou,iao,iou,uai,uei”成为韩国汉语初学者发音难点的原因在于韩语语音体系中没有类似的复合元音。

a. “ai,ei,ao,ou”

二合元音“ai,ei,ao,ou”用国际音标表示的话分别是[ɑi]、 [ei]、 [ɑu]、 [ou]。“ai、 ei、 ao、 ou”之所以会成为韩国汉语学习者的发音难点,其原因在韩语语音体系中没有类似的复合元音。因此韩国人在发这些复合元音时容易把组成二合元音的两个单元音读得比较孤立,不读成整体而读成两个独立的音节。初学汉语发音的韩国人在读分别由[ɑ]和[i]、 [e]和[i]、 [ ɑ]和[u]、 [o]和[u]复合而成的二合元音[ɑi]、 [ei]、 [ɑu]、 [ou]时,往往读成“??”、 “??”、 “??”、 “??”,即读成两个音节,而不读成一个整体音节。要解决此问题,只需向其强调“ai,ei,ao,ou”虽然是由单韵母复合而来,但现在“ai,ei,ao,ou”已分别是独立的单音节,要读成一个整体即可。

b. “iao,iou,uai,uei”

三合元音“iao,iou,uai,uei”成为韩国汉语初学者发音难点的原因与“ai,ei,ao,ou”成为发音难点的原因一致,即容易受母语韩语的影响把“iao,iou,uai,uei”中包含的二合元音“ai,ei,ao,ou”读成两个音节,同时“i”还要复合进去组成三合元音,因此就显得更加复杂了。欲解决此问题也只需向其强调“ai,ei,ao,ou”已分别是独立的单音节,要读成一个整体,且“i”复合进去组成三合元音后,“iao,iou,uai,uei”也要读成一个整体即可。

(3)带鼻音韵母“ün”

带鼻音单纯“ün”之所以会成为韩国汉语初学者的发音难点,其根源在于组成韵母“ün”的单韵母“ü”。如上文分析“ü”成为发音难点的原因时所说,韩国人发“ü”时容易受母语的影响而在除阻阶段发音带出尾音[i]。这个除阻阶段带出的尾音[i]容易导致韩国人“ü”的发音不标准,“ü”的发音不准也就容易导致带鼻音韵母“ün”的发音不准。要解决此问题,只需如上文所说把“ü”发标准即可。

2.结论

本文调查总结出了韩国汉语初学者的发音难点,分析了其成因,并给出了解决这些发音难点的方法。综合全文内容,结论如下:

1. 对初学汉语的韩国人来说,声母中舌尖后音“zh,ch,sh,r”,舌面音“j,q,x”,边音“l”是发音难点;韵母中单韵母“-i[?][?],o,e,er,ü”,复元音韵母“ai,ei,ao,ou,iao,iou,uai,uei”,带鼻音韵母“ün”是发音难点。

2. 声母中舌尖后音“zh,ch,sh,r”成为韩国汉语学习者发音难点的原因在于现代韩语语音体系中没有舌尖后音,即没有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常说的翘舌音或卷舌音,舌尖后音的翘舌动作对于韩国人来说比较困难。其解决方法于让这些学习者多做舌头向后翘或卷的动作,每天都有意识地练习,等舌头习惯了翘或卷的动作,并比较灵活之后,自然而然就能发好舌尖后音“zh,ch,sh,r”。

3. 声母中舌面音“j,q,x” 成为韩国汉语学习者发音难点的原因在于韩语语音体系中没有舌面辅音。可以借助韩语中的舌面音化现象来帮助初学汉语的韩国人来练习“j,q,x”的发音。

4. 声母中边音“l”成为韩国汉语学习者发音难点的原因在于韩国人发汉语中的边音“l”时很容易发成韩语的闪音“?”。其解决办法为向其强调发边音“l”的过程中舌尖要抵住上齿龈不动。

5. 单韵母“-i[?]”成为发音难点的原因在于韩国人很容易把舌尖前、 高、 不圆唇元音“-i[?]”发为韩语的中、 高、 不圆唇元音“?”。其解决办法为向其强调“-i[?]”是前元音、 不是中元音, 发音时舌尖要抵住下齿背。

6. 单韵母“-i[?]”成为发音难点,是因为韩国人本就不善于发翘舌的舌尖后音,而“-i[?]” 作为舌尖后元音,不能自成音节,且还要依附于舌尖后辅音“zh,ch,sh,r”而存在。只有先把舌尖后辅音“zh,ch,sh,r”练好,依附于其存在的舌尖后元音“-i[?]”才能发好。

7. 韩国人发单韵母“o”时容易发不准确的原因在于容易把汉语的“o”发为韩语的“?”。其二者的差别在于汉语“o”比韩语“?”的圆唇程度要小一些。解决此问题的方法在于向其说明汉语“o”和韩语“?”圆唇的程度差异。

8.韩国人容易把汉语“e”发为韩语“?”的原因在于两音极为相似,只是舌头的前后位置不同。汉语“e”为后元音,而韩语“?”是中元音。解决此问题的方法在于向其说明汉语“e”和韩语“?”的舌头前后位置差异。

9. 卷舌元音“er”成为韩国汉语学习者发音难点的原因在于韩语中没有卷舌音,卷舌的发音动作对于韩国汉语学习者来说比较困难。其解决方法在于多做舌头向后翘或卷的动作,多有意识地进行练习。

10.韩国人容易把汉语元音“ü”发为韩语元音“?”的原因在于,汉语“ü”与韩语“?”发音极为相似,只是“ü”在除阻阶段不发音,而“?”在除阻阶段要发音。此问题的解决方法在于向其强调“ü”的除阻阶段不发音。

11. 二合元音、 三合元音“ai,ei,ao,ou,iao,iou,uai,uei”成为韩国汉语学习者发音难点的原因在于韩语语音体系中没有类似的复合元音,韩国人容易把其中的二个元音“ai,ei,ao,ou”不读作一个整体音节,而读成两个独立的音节。其解决方法在于向其强调“ai,ei,ao,ou”虽然是由单韵母复合而来,但现在“ai,ei,ao,ou”已分别是独立的单音节,要读成一个整体。

12. 韩国汉语学习者带鼻韵母“ün”容易发音不准的原因在于其容易把“ün”中的“ü”在除阻阶段发音而带出尾音[i]。其解决办法是向其强调“ün”中的“ü”在除阻阶段不发音。

参考文献:

[1] 黄伯荣、 廖序东. 《现代汉语》[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 崔羲秀. 《韩汉语音对比》[M]. 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 2007

汉语拼音方案 篇7

字母代表语音, 但不等于语音。在汉语拼音的制订中, 由于拉丁字母的限制以及拼写设计的要求, 有时同一个字母需要表示不同的语音, 而不同的字母也可以表示同一个语音, 甚至有字母而并不表示语音, 没有字母却有语音。所以字母的拼写形式也不一定与实际语音完全吻合, 这是国际通例。由此也应该认识到, 不能把教汉语拼音与教普通话语音简单地等同起来, 要透过字母和拼写形式, 结合实际语言讲清语音事实。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汉语拼音方案》指导注音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作用。

《方案》是在语音学和音系学的基础上制订的。从音位与语境变体的角度去梳理字母和语音的联系, 则两者之间关系是非常清楚而又有条理的。但用于注音识字和拼写话语的字母系统跟语音学、音系学中的标音系统, 性质并不完全相同。因此, 拼音设计只要不违反音位归纳的基本原则, 主要考虑的是字母与语音的配置关系, 既要贴近拉丁字母读音国际习惯, 更要符合汉语自身的语音特点和90年的拼音传统。同时, 在拼音设计上也要以字形醒目、拼写方便以及节省字母用量等考虑为主。

关于《方案》进一步完善的问题。就目前提出的各种意见和建议看, 据周有光先生说其中几乎没有在《方案》制订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和没有讨论过的问题。既然如此, 那就没有必要去修改和调整, 以免引起混乱。而且事实也证明目前不改动、调整汉语拼音方案, 也不等于不改进汉语拼音。汉语拼音教学领域中这方面的事例已经不少了。

汉语拼音方案 篇8

“汉语史”是研究汉语发展演变历史的一个学科, 是关于汉语发展内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大致可以包括汉语语音史、汉语词汇史、汉语语法史等内容, 通过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的发展演变, 我们研究现代汉语是怎样形成的。“汉语史”是中文学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是在学生学习了《古代汉语》、《音韵学》、《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课程以后开设的延伸课, 目的是使学生在语音、词汇、语法发展演变方面得到“史”的认识, 建立“史”的观念, 通过语言的历史演变探索语言发展规律, 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汉语打下基础。当前, 各个高校在开设《汉语史》的问题上, 方式不尽一致, 有的高校在本科阶段开设, 有的在研究生阶段开设。相对说来, 由于本科生积累的语料相对有限, 所以他们学习《汉语史》困难很大, 研究生阶段开设该课程比较适宜。本文拟探讨“汉语史”中“汉语语音史”的教学方案, 以就教于大家。

二、汉语语音史的教学方案

1.当前使用的主要教材及其缺陷。目前, 各高校开设汉语史课程主要采用王力先生的《汉语史稿》 (迄今为止已经发行13万余册) 作为教材, 还有向熹先生的《简明汉语史》, 可以作为参考。《汉语史稿》在《语音的发展》部分以中古音为立足点, 上推上古语音, 下探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语音, 将现代汉语每一个声母和韵母的来源、演变通过丰富的语料展示出来, 勾勒出汉语语音演变的历史线索, 有助于我们认识汉语语音的发展和现代汉语音系的形成, 但是该教材也存在一些前后矛盾、条理性不强的现象。如:在讲解中古音的时候, 以“考古派”的原则和观点, 将《广韵》归纳为61个韵部、91个韵母 (实为92个, 见《汉语史稿》中华书局2004年版P63-65) , 而在讲上古音的时候, 却以“审音派”的观点将上古韵部分为29部 (后在其专著《汉语语音史》中修定为30部) 、152个韵母 (见《汉语史稿》P73-79, 93-120) 。“审音派”和“考古派”的分歧主要在于“入声”分立不分立, 在一个作者的一本书中, 也没有得到统一。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好处理, 学生难以掌握。另外, 《汉语史稿》将汉语语音发展史分为上古、中古、近代和现代, 在分析每个时期的语音系统时, 都按照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分别讲述, 尽管这样安排符合语音实际, 但是不太适应教学要求, 内容繁杂, 条理性不强。

2.本人对教学内容的处理。针对王力先生教材内容前后矛盾, 我们将分析上古音部分的“审音派”的原则和观点贯穿始终。“审音派”根据韵尾的情况将韵部分为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并且三类互相配合 (即王力先生在上古韵部韵母所谓的十一类, 其中每一类的主要元音相同, 只有韵尾不同) 。在讲解中古音的时候, 我们也将中古韵部分为阴、阳、入三类, 这样中古韵部按照“主要元音相同、韵尾相同”的原则就可以分为95部, 韵母根据“介音、主要元音、韵尾”三者的不同就有142个, 而不是王力先生的阴声韵和阳声韵两类 (入声韵部和韵母仍然存在, 只是归入了阴声韵) , 这样与上古音就可以对应起来, 消除学生在理解时的分歧。为了增强教学内容讲解的条理性, 本人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 总结出“四个时期、三条线索”相结合的教学方案, 将汉语语音史的教学内容条理化, 即“上古、中古、近代、现代”与“声母、韵部 (韵母) 、声调”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以三条线索为主线, 结合四个时期, 也就是将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一、中古声母系统, 上古声母系统, 近代汉语声母系统, 现代汉语声母系统;二、上古韵部和韵母, 中古韵部和韵母, 近代汉语韵部和韵母, 现代汉语韵部和韵母;三、中古声调、上古声调、近代现代汉语声调 (1) 。

3.汉语史必须要有大量的语料支撑, 要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来探索语言发展演变的规律, 因而是一门难度很大的课程。《汉语史稿》列举了很多语言材料, 如各地方言、各种古文献的材料, 甚至还有一些汉语与外语的对音材料, 但是学生不太熟悉。语言材料的列举原本是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现象, 说明语言发展规律, 由于学生对语料不熟, 有时候这些语料也成了教学的负担, 在课堂上还需要讲解语料本身, 冲淡了主要内容的讲解。针对这个问题, 我们尽量列举能够反映语音发展演变的、学生又比较熟悉的语言材料, 这样就降低了课程的难度, 也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 有助于学生掌握该课程的知识。

4.汉语语音史涉及音韵学的很多内容, 音韵学向来被称为“绝学”, 概念众多,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人言言殊, 矛盾重重, 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障碍。在教学中, 我们需要对音韵学和语音的一些概念和术语进行界定, 准确把握术语的实质, 抛弃一些神秘化的论述, 还原其本来面目, 把音韵学的一些术语讲解清楚了, 可以说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学生就基本能够掌握了, 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该抓住这个关键。

三、结语

“汉语史”的研究和作为教学内容时间相对短暂, 该课程是王力先生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立的, 建设时间短, 只有五十来年的时间, 虽然当前研究者众多, 但是每个研究者都只在某个比较狭窄的领域做深入的研究 (目前汉语史专著只有两部:王力《汉语史稿》、向熹《简明汉语史》) , 缺少像王力先生那样的全面研究, 因而课程体系不完备, 如《汉语史》没有“甲骨文”语言研究 (向熹《简明汉语史》有所补充, 但也有一些缺陷) , 没有汉语修辞史的阐述。“汉语史”学术研究还应该加强。“汉语史”是中文学科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汉语语音史的学习, 可以帮助学生理性的理解自己的方言, 寻找自己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的对应关系, 有利于进一步学好普通话;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古书中的语音现象, 特别是古书中的特殊读音, 便于更好地学习和研究古代文献;汉语语音史的内容对于我们理解文字现象也有极大的帮助, 如形声字的声符问题、假借字问题以及一些训诂问题等等, 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该课程的研究, 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

摘要:“汉语史”是中文学科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其中汉语语音史是教学难点。通过调整教材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条理性、降低难度增强趣味性, 可以全面提高汉语史教学的质量, 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汉语打下基础。

关键词:汉语史,汉语语音史,教学内容,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1]蒋冀骋, 刘晓南.汉语言文字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教材改革研究的调查报告[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6, (4) .

[2]柳士镇.古代汉语教学与教材琐谈[J].中国大学教学, 2003, (11) .

汉语拼音方案 篇9

根据我们最近对“中国知网”的检索, 知网收录关于《汉语拼音方案》 (以下简称《方案》) 相关的论文近千篇, 是一个相当引人注目的学术热点。其中, 对于要不要修改《方案》, 两种意见颇为针锋相对。

我们认为, 现在谈修订或不修订《方案》, 不应该只是从学术的角度来谈。我们现在谈《方案》的修订, 除了其学术性之外, 还应该充分认识到《方案》与生俱来的四个基本特性, 即《汉语拼音方案》的社会性、实践性、时代性及其整体性与系统性。只有把握住这四个特性, 才能对《汉语拼音方案》该不该修订、应如何修订有清晰的认识和准确的理解。

事实上, 从《汉语拼音方案》正式颁布以来, 中国社会大众已有50年学拼音、用拼音的社会实践。近10亿人学拼音、用拼音的实践证明, 《方案》已广泛应用到相关的教育、科研、出版印刷、商业贸易等领域, 必须维护其权威性和稳定性, 不宜随意修改变动。同时, 经过50年的社会实践, 《方案》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 引起了广泛的质询和讨论, 要求适时修订《方案》的呼声不绝于耳。我们应当倾听这些声音, 直面这些问题, 采取恰当措施, 因势利导, 作出符合社会期待的回应。

我们认为, 可以考虑从下列五个方面来对《汉语拼音方案》进行修订。

一、应调整注音字母在汉语拼音方案中的位置。由于注音字母已完全退出了现行的语文教育系统, 70岁以下的人已不认识这套字母, 这套注音字母已基本失去了社会基础, 因此, 应调整注音字母在《方案》中的地位, 可以考虑以附录的方式做一个注音字母与汉语拼音符号的对应表。

二、应该重新审议字母的读音。根据王立 (2006) 在武汉市做的调查, 在接受调查的610人中, 没有一个人能读出《方案》字母表上所规定的名称音。可见这套读音已完全被现代社会遗弃和淘汰。

三、原《方案》中的字母只用注音符号标写其读音, 由于现代人已几乎无人会读这套读音, 用注音字母给汉语拼音符号标音实际上等于未标音。可以考虑使用国际音标来给汉语拼音中的字母、声母及韵母标写读音。

四、原《汉语拼音方案》的字母表中有一个“V”, 但这个V既不见于声母表, 也不见于韵母表, 就汉语拼音的拼写对象北京话来说, 这实际上是一个无用的符号。但在韵母表中, 却又出现了一个不见于字母表的“ü”。这就是《方案》遗留下来的“三表不统一”的问题。这个问题有两种解决的思路。一种是像德语那样, 直接在字母表里增加有大小写形式的“undefinedü”。另一种是删除韵母“ü”, 用组合字母“yu”来替换。

五、除上述四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外, 还列出了在修订《方案》时应注意到的10个问题。

为了落实上述五个方面的修订意见, 便于读者观察修订结果, 我们试列出一个新方案来和原方案对照。

鉴于一些学者担心《方案》修订后与我国少数民族拼音文字方案的匹配问题, 我们还拿苗语拼音文字方案来和《汉语拼音方案》的修订方案进行对比。通过比较可以看出, 如果《汉语拼音方案》调整注音字母的地位, 采用国际音标注音, 和少数民族拼音文字方案的一致性更高。

有些信息处理问题也与《汉语拼音方案》相关。因此, 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应由有关部门牵头, 制作两套输入汉语拼音的键盘输入系统。

二、应在新的国家标准字符集中增加注音字母“万”“undefinedꔓundefined”, 以及可以单独输入、显示、排版、印刷的声调符号。

汉语盲文语料库建设方案 篇10

现代语料库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进展迅速,业已成为语言研究、语言信息处理不可或缺的基础性资源,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我国汉语语料库建设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 至今已有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北京大学人民日报标注语料库、语言资源监测语料库、台湾中研院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等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成果,在语言文字信息处理、规范标准制定、语言基础研究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进入新世纪以来,语言文字作为一种有文化、经济、 信息等多种价值的资源,其建设、开发、利用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语言资源建设开始向专用型的语料库方向发展,蒙、藏、维等少数民族语言语料库、手语语料库、方言有声数据库等成为语言资源建设研究的重点。

我国盲文研究是一个薄弱领域,传统上多从盲文使用的感性认识出发,以语料库为基础的研究较少进入前辈盲文研究者的视野。本世纪初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的汉盲机器翻译系统研究开发等项目均初步提出了建设盲文语料资源的必要性,并通过汉盲转写制作了部分实验性语料,但具备一定规模的、以真实盲文语料为主体的、能够全面服务于盲文基础研究和信息化研究的盲文语料库还是空白。

二汉语盲文研究需要专门的语料库

从盲文作为一种文字的性质来看,不同语言的盲文存在不同情况 。 英语盲文被公认为不是独立的文字,而是英语字母的一种( 触觉) 字体形式 。 英语一级盲文中,一方盲文符号对应一个字母,盲文符号与明眼文符号存在直接的 、 确定的对应关系,可直接互换显示,如等 。 英语明眼文到盲文的转换,称为转写,而不是翻译 。 表音文字的盲文大都具有类似特点 。 此类盲文与明眼文可直接相互转写的文字,盲文研究一般直接使用明眼文语料库即可满足大部分需要,不需要建设专门的盲文语料库 。 经过对论著文献 、 语言资源联盟的检索,没有查找到公开发表的盲文语料库建设成果 。

汉语盲文中,我国台湾地区使用的盲文( 国语点字) 是注音符号的触觉版,盲文字符与注音符号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港澳地区使用的粤语盲文是汉语方言盲文,对应方言语音。 台港澳地区的盲文都采用按字分写、字字标调的方式,规则较为简单,盲文与明眼文( 读音) 的相互转写相对容易实现,对明眼文语料库进行适当的多音字拼音标注即可较好地服务于盲文研究,因此对专门的盲文语料库的需求不迫切,没有建设相应的盲文语料库。

我国大陆地区通用的现行盲文采取了分词连写、标调大幅省略的方式,采用了不同于汉语明眼文的分词连写和标调原则。例如,现行盲文中,“支持”“支持过”“支持了”“支持过了”都是符合规范的分词单位。盲文的分词连写与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的规定既有联系又存在较大的不同。汉语文本中,汉字、词汇之间无显性边界,而汉语盲文分词连写,词汇之间以空方作为边界。现行盲文采用的分词连写规则,是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形成的汉语盲文的一个重要规则( 钟经华,2012) 。盲文的分词连写要求盲文的书写既要符合汉语语法和语言的逻辑性、习惯性,又要适当减少零散的单音节词形,以符合盲人摸读习惯,提高摸读效率。盲文不绝对按词分写,适当多连写,可以减少触觉上短暂的“中断”感,有利于触觉表象的整体形成和思维的逻辑展开同步,如动词和动词补语连写、数量结构连写等。另一方面,又根据成语内部结构对许多成语进行分写,如“对/牛/弹琴”,以减小词汇长度,方便摸读。由于缺少大规模语料库的支持,我们目前还难以系统、准确地把握汉语盲文正式和非正式出版物的词汇规则全貌。

现行盲文的一个音节一般为三方,声、韵、调各占一方。在标调方面存在特殊性,为了追求盲文节约的共性而省略了大部分声调,标调的总原则是“一般不标调,需要时才标调”( 黄乃, 1999) 。除了界音必须标调外,其他情况标与不标都是正确的,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可变性。 据小规模统计,盲文出版物的标调率仅为5% 左右,但现行盲文方案中关于声调的规定的执行情况目前还缺乏科学统计数据进行全面的描写和说明。现行盲文标调省略在节省盲文篇幅的同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丢失了表音的准确性,大幅度增加了同形词,加大了盲汉转换翻译的歧义,降低了转换精度。

由于汉语盲文存在分词连写、标调方面的特殊性,对盲文自身的研究难以直接使用汉语明眼文语料库。汉语明眼文语料库也难以直接通过翻译或转写生成高准确性的盲文版本。因此,汉语盲文研究不能直接使用汉语语料库,需要建设专门的盲文语料库。从语言研究的角度来看,语料库是一种用一定数量的语料样本代表特定语言或语言变体来描述特定语言或其变体的全貌的研究方法( Mc Enery & Wilson,1996) 。所有语料库建设者都力图使其创建的语料库足以代表或反映其所要研究的目标语域或整个语言的语言事实( Biber,1993) 。汉语盲文是我国盲人使用的文字,其使用情况、出版流通情况呈现出明显不同于汉语明眼文的特点,为保证研究所用语料符合语言事实,汉语盲文语料库建设也有其必要性。相对于浩如烟海的汉语文本,由于盲文出版专门性强,盲文语言材料的种类和数量有限。正式的书面语料主要集中在盲文出版社出版的以医药、文学、法律、历史、教材等为主要类别的盲文读物上。盲文鲜活语料则以盲人书写的日记、书信、试卷等为主,多缺乏电子化,难以利用。汉语盲文研究应当更多建立在盲文真实语料之上,大规模盲文语料库的建设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汉语盲文的全貌,促进盲文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特别是盲文信息化相关研究。

本文拟建设的盲文语料库是一种有鲜明特色的专用型汉语语料库,具有规模大( 约1000万方盲文) 、平衡性好、标注信息丰富等特点。从盲文出版物和个人语料中采集真实的语言数据,建设专门的盲文语料库,是盲文基础研究、信息化研究的客观需要,是盲文研究的发展方向。同时,可扩展汉语语言资源类型和功能,丰富汉语语言资源。

三汉语盲文语料库的价值和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国家通用盲文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汉语盲文是我国视障人群使用的通用文字,其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和基础研究、教学研究离不开基础性语言资源的支撑。本文拟建设的汉语盲文语料库可直接为研制、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盲文服务,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和社会意义。其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

1. 全面了解汉语现行盲文方案颁行60年来我国盲人语言生活状况。我国盲人使用的汉语盲文存在明显不同于汉语明眼文的特点。经过科学选材和标注、具有适当规模的盲文语料库能够反映和记录我国盲文的实际使用情况,可以改变对现行盲文的评价依赖感性认识、客观评价少的状况。有了大规模盲文语料库的支持,对现行盲文方案颁行60年来汉语盲文的符号、词汇、语音等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和全面的客观描写将成为可能,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汉语盲文正式、非正式出版物、个人语料的全貌,从而指导相关语言政策制定。

2. 促进盲文本体研究和教学研究。盲文语料库可拉近盲文研究与语言学其他领域研究的距离。例如,通过盲文语料库可生成盲文词表,统计盲文词汇和符号的使用频率,研究汉语盲文平均词长、平均方数、标调率、声调界音率、分词连写一致性、“一形多词”“一词多形”的程度与频率分布、同音词分化情况等。引导盲文研究从感性抽象转向实际使用,提高我国盲文本体研究水平。在教学中,使用盲文语料库能够对许多被隐匿的分词连写、同音词分化等知识点、 疑难问题进行有效教学,减少盲人后期使用的困难。使用语料库还能够提供大量同音词辨析的真实例句,可以减少同音词猜谜问题。语料库还可以为教师提供广阔的创造空间,设计出新颖的教学内容。

3. 促进盲文规范化、标准化研究。盲文规范化问题已经引起政府主管部门、盲文专业出版部门的重视,国家通用盲文标准修订已经由国家语委、中残联重大项目立项研究。通过盲文语料库提供的大量真实语料及统计数据,可全面了解验证现行盲文规范的实际执行情况,比较分析客观存在的差异,作为修订、构建新规则的基础。盲文语料库可为国家通用盲文标注的后续修订、完善提供坚实的基础数据平台。

4. 促进盲文信息化研究。信息化是我国盲文研究的一个弱项,盲文信息化研究亟需大规模语料库的支持,基于大规模盲文语料库建立统计模型能够为盲文信息处理提供坚实的基础。 本课题拟建设的盲文语料库将是一个盲文—拼音—汉字多行对齐的、经过语言信息和触觉信息标注的大规模语料库,将为盲文信息化的研究提供高质量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可以促进面向盲文的语言科技的进步,让高准确率的、实时的汉盲—盲汉翻译成为可能,让盲人有更多获得信息的渠道、沟通方式,共享社会科技进步成果。

盲文语料库建设的应用价值和社会意义主要体现在:

1. 服务盲文出版规范化。目前盲文出版物存在不同出版单位、不同学科、不同编辑执行规则不同的情况。盲文出版单位、盲人读者都强烈希望提升盲文出版规范化水平。大规模盲文语料库的建设,使对盲文分词一致性、标调一致性进行全面的定量分析成为可能。基于语料库的分词问题、标调问题的大量例证的专题研究,将有利于提升盲文出版的规范化水平。

2. 服务盲文教材编写。低年级语文盲文教材不应像其他盲文教材那样由汉字版翻版而来,其课文内容可以与明眼文相同,但其生词、疑难字词辨析等明显不同于明眼文,练习题也应当与明眼文有所不同。因此,低年级语文盲文教材应在普通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符合盲文特点的改写,盲文语料库可以为此做出积极贡献。

3. 服务盲文信息化软件研发。我国在本世纪初期形成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汉盲自动翻译、 盲文编校软件,准确率和用户满意度均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近年来这些软件都进入了大幅度更新的周期,且新软件的研发也已提上日程。作为关键性基础资源,盲文语料库的建设将极大地助力盲文信息化软件研发,有了大规模盲文语料库的支撑,新一代盲文信息化软件有望实现质的跨越。

4. 为促进盲人信息无障碍服务。为使视障人群能够平等、方便、无障碍地获取信息、利用信息,面向盲文处理的信息技术需要取得大的突破。而在当前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语料库建设在语言信息处理研究中具有基础性、资源性地位。盲文语料库建设事关弱势群体语言文字权益,能够促进面向盲人的语言科技的进步,为实现盲人信息无障碍做好支撑,促进社会和谐, 促进盲人平等享有文化权益。

四汉语盲文语料库的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拟从盲文基础研究、信息化研究、规范标准制修订、教学出版等方面,对汉语盲文语料库做充分的需求分析,明确语料库建设目标。汉语盲文语料库建设与明眼文语料库建设有很大的共性,又有自己的特殊性。本研究将根据盲文及盲文语料的特点,在借鉴汉语语料库建设的理论与方法基础上,结合盲文的特殊性,探索语料库选材原则、样本采集方案、标注加工体系,提出相应的建设规范,并设计计算机辅助软件,实现语料库多层次标注加工,建成规模较大、功能较强、便于使用的汉语盲文语料库。

盲文语料库的建设没有先例,需要全面借鉴汉语语料库的现有研究成果,同时探索盲文语料库建设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探讨分析不同用户对盲文语料库的不同需求,确定盲文语料库的功能定位。通过研究影响盲文语料库规模的因素,确定盲文语料库的规模。通过研究盲文出版、流通和使用的特点,探讨提高盲文语料库平衡性和代表性的手段和方法。根据盲文语料库的功能定位,研究盲文语料库的标注体系和标注规范。研究设计服务于盲文语料库建设、管理、应用的计算机辅助软件工具。在汉语语料库建设理论和盲文语料库建设特色理论指导下, 采用通用和特殊相结合的方法,建成包含约1000万方盲文的平衡性较高、代表性好、经过多层级信息标注、在盲文领域内通用性好、盲文—拼音—汉字对照的专用型语料库。盲文语料库建设的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盲文语料库建设的重点是建立科学的、与盲文语料库特点相适应的选材原则和标注规范, 并进行高质量的盲文语料采集、盲文信息标注和语言信息标注。主要研究内容是:

( 一) 制定盲文语料库选材原则

通过恰当的选材原则提高盲文语料库的语料平衡性和样本代表性,使在该语料库上获得的分析结果可以概括成为这种语言整体的特性,是关系到语料库建设科学性、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重要问题。汉语盲文语料库是一个具有通用性、平衡性特征的语料库,应能够代表上世纪50年代现行盲文标准发布后至今这一时期内汉语盲文的实际使用的全貌。为提高盲文语料库的平衡性和代表性,需要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语料库选材原则。语料样本的选取应考虑到广泛性和代表性,既需要考虑语料样本的历时分布问题,又需要考虑语料样本的语体、类别、 流通方式等共时分布问题; 既需要考虑占盲文文本主体的正式盲文出版物的情况,又需要考虑试卷、笔记等非正式出版物,同时还需要考虑通过汉盲翻译( 转写) 补充部分类别( 如报纸) 的语料。

在对语料选材范围进行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需要提出盲文语料库选材原则,制定语料选材和样本选择规范。首先要考虑语料样本的历时分布问题,按我国盲文出版的重要事件的时间节点划分时间段。例如,现行盲文方案提出、双拼盲文方案提出、盲文出版电子化等。在语料样本的语体、类别、流通方式等共时分布问题上,要特别考虑中医推拿和古文盲文语料的特殊性。在文种上以现行盲文为主体,也包括少量的双拼盲文。在语料来源上,要以正式盲文出版物为主体,也要选取少量非正式出版物和个人语料。正式出版物以中国盲文出版社为主, 上海盲校盲文印刷厂为辅,以图书、教材为主,以期刊杂志为辅。非正式出版物主要包括试题、 讲义等。个人语料主要是书写较规范的答卷、作文、投稿原稿等盲文材料。本课题需要在对盲文语料选材范围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参照典型汉语语料库的选材原则,科学合理地确定各种类型语料的比例,提出汉语盲文语料库的选材原则,力求全面满足语料库的真实性、代表性要求。

( 二) 制定盲文语料采集方案

盲文语料库拟以新中国1953年正式颁布实施“新盲字方案”( 现行盲文) 以来所有的盲文语料为研究总体,将这些盲文语料按照出版物、非出版物、个人语料进行分类采集。由于现行盲文分词连写和标调规则自由度大,要建立严格的采集规范。盲文语料的采集面要广,样本数要多,并且要适度增大样本的容量。根据选材原则,拟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收集连续盲文文本片段,出版物语料拟占总语料的85% 左右,每个语篇样本拟采集5000 ± 500方,每个出版物最大采集3个语篇。非正式出版物和个人语料拟占总语料的15% 左右,每个语篇样本拟采集2000 ± 200方,每个人最多采集3个语篇。先采集有电子版的盲文,后采集个人语料和无电子版的语料。无电子版的语料以图片方式采集后进行盲明对照标注,做到图文对齐。最容易采集的是有电子版的盲文语料,最困难的是社会盲人语料的采集。盲文语料对应原文的采集、录入、校对也是采集工作的一部分。

( 三) 制定盲文语料库标注规范

语料库标注是为语料附加解释的和语言的信息的过程,是提升语料库使用价值的重要过程。“标注”也可以视为这个过程的最终产品,即附加、关联或分散在语料材料中的语言标记 ( Leech,1993) 。语料库标注往往是一项费时数年的浩大工程,离开标注规范,大规模语料库标注很难进行,语料库间的共享和数据交换很难实现。适当的规范还有助于增强语料库的可复用性。从服务盲文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及盲文基础研究和教学研究出发,盲文语料库需要对盲文文本进行多层次的信息标注。一方面需要标注盲文的汉语拼音和汉字对应形式,一方面需要标注盲文的分词连写和标调方式,同时还要根据需要进行词性、句法等语法语义信息的标注。标注规范制定是语料库标注的必需环节。为提高语料库建设效率,提高成果的价值,盲文语料库需要制定建设、加工、标注系列规范。规范的制定一方面可以参照已有的汉语语料库规范标准和成熟方法,另一方面还需要根据盲文语料的特点研究并提出具有创新性的方法。 制定盲文语料库标注规范,要尽量保持理论上的中立,不加入过多的学术倾向,能够服务于持不同学术观点的盲文研究。本研究拟以实用性和针对性为目标,重点标注盲文字符和词汇层面的信息,制定清晰可读的规范,增强盲文语料库的易用性。盲文语料库的生语料、对照语料、 标注语料以XML标记语言的方式置标和存储,拟参考XCES标准( XML Corpus Encoding Standard) ,制定盲文语料库XML语言信息项标记和格式规范。

( 四) 制定盲文语料库标注方案

语料库标注是盲文语言知识形式化的过程,是语料库建设的核心环节,直接影响可从语料库发掘信息的丰富性和准确性。盲文语料库标注体系拟以实用性和针对性为目标,重点标注盲文字符和词汇层面的信息。在词汇层面,信息标注的重点是盲文分词连写单位及其语法属性。汉语拼音是盲文和明眼文的中介层,拼音特别是标调信息也需重点标注。盲汉对照标注就是要将盲文字符通过汉语拼音建立和汉字、词汇的对应关系。经初步研究,盲文语料库要进行三类标注,即: 盲文—拼音—汉字对照标注、盲文触觉信息标注、语言信息标注。盲文语料经标注后将生成9行对照文本,如表1所示。

注: 词类标记代码依据《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词类标记集规范》

表1中盲文语料对照标注的主要内容是: 1) 盲文原文,从语料采集得到,盲文语料库拟采用盲文字符Unicode国际标准字符集( U2800 - U28FF) 作为盲文字符规范,以提高语料库的跨计算机、跨平台兼容性,从对各语料来源的数据分析来看,存在采用不同编码规则的情况。执行语料库标注之前,需要对语料样本中非Unicode盲文字符制定对照规则进行转换。2) 触觉信息标注,主要标注语料的触觉特征,特别是组合缺陷符号,方便用户提取例文,例如,由连续多个单方符号造成的连珠型缺陷,由多个缺第二行符号造成的中空型缺陷等( 黄乃,1999) 。 3) 盲文拼音标注,标注盲文点字对应的汉语拼音,标调严格根据盲文。4) 盲文词汇标注,标注盲文对应的汉字内容,即盲文的连写单位和特殊的分写单位。5) 盲文词性标注,由于盲文分词连写中存在许多非词的单位,其词性标注需要制定特殊的规范,词性标注的重点是客观描写出盲文词汇的构词特征。6) 汉语原文,标注盲文对应的汉语原文,无原文的需要翻译转写。 7) 汉语拼音标注,标注盲文点字对应的汉语拼音,根据原文恢复声调标记。8) 汉语分词,根据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和信息处理领域的分词方法对原文进行分词,以突出盲文分词连写特点。9) 标注汉语分词单位的词性。

( 五) 研发面向盲文语料库建设和应用的辅助软件

盲文语料库建设既需要利用已有的通用信息技术手段,还需要研发盲文相关的专用辅助软件,建设软件平台,如图2所示。

辅助软件主要分为四类。第一类是语料库采集辅助软件,主要为语料采集、录入、存储服务,如盲文电子化资料的数据采集工具软件、盲文个人语料的数据采集工具软件、盲文语料样本信息的采集录入工具软件等。第二类是语料库标注加工辅助软件,主要为语料库汉盲对照标注、语言信息标注、触觉信息标注提供支持,如汉盲多行平行对照标注辅助软件、语言信息标注及人工校对工具软件等。由于盲文点字之间的区分度小,标注时极易出错,辅助软件还需具备一定的纠错功能,以保障标注质量。第三类是语料库管理软件。第四类是语料库统计、检索应用软件,为字词频率、盲文符号使用统计服务,为语料、标注、词汇、语句、全文等方面的数据检索服务。

五汉语盲文语料库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汉语盲文语料库是一个新生事物,没有前例可循,从前期工作获得的经验来看,有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需要特别关注。

汉语盲文语料库建设的重点问题主要有:

1. 建立适应汉语盲文特点的语料库建设理论与方法。建设盲文语料库没有现成的理论和方法,需要在借鉴汉语语料库建设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探索适应汉语盲文特点、能够服务汉语盲文研究的建库理论和方法,这是具有先导性的关键问题。

2. 拟定适用的语料库选材原则。语料平衡性是语料库建设的重点之一,是涉及语料库建设科学性、学术价值、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盲文语料总量虽相对较小,但存在两种盲文方案并行、出版单位执行的规范标准有差异、出版物领域类别局限性大等特殊问题,如何平衡两种盲文、两家出版单位、图书与期刊以及正式、非正式和个人语料,制定出能够反映我国盲文全貌的语料库选材原则是研究的重点,需要对盲文正式出版物、非正式出版物的语料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分析、梳理,获取第一手的数据,使盲文语料库能够充分反映盲文的发展变化和盲文的语言生活规律。

3. 建立适用性强的语料库规范标准。大规模的语料库建设都要制定自己的规范标准,盲文语料库建设规范标准是保障语料采集、标注有章可循的手段,是计算机辅助软件研发的基础。规范标准制定是保障盲文语料库建设质量的关键。

4. 研发专门的计算机辅助软件。语料库建设特别是盲文语料库建设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支持,而目前我国盲文的信息化尚处于较低水平,这对研发专门的盲文处理计算机辅助软件提出了挑战。

5. 建立语料库建设的质量保证体系。盲文语料库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盲文字符间区分度小,可辨识度低,所有信息都靠64方符号表达,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语料库建设的每个环节都需要有内部自检机制,并且与常规的他检相结合,需要建立起计算机检查与人工检查相协调、保证盲文语料库建设质量的屏障。

汉语盲文语料库建设的难点主要表现在语料的采集和标注上,需要重点解决好如下三个问题:

1. 个人盲文语料的采集问题。将盲人个人语料纳入研究视野尚属首次。个人盲文语料大都是零星散落的,发现保有盲文语料的社会成年盲人是一个难点问题。个人语料规范与否的评估及修校也是采集的难点问题。

2. 无原文盲文语料的标注问题。大多数盲文语料是从明眼文出版物翻译而来的,少数语料是盲人作者直接写成的盲文。这类语料是正在使用中的、鲜活生动的盲文语言数据,是语料采集对象。但是它们没有对应的汉语原文,翻译出的对应汉字的准确率有时无法检验,难以起到原文的对照作用,是一个标注难点。

3. 报纸及新媒体语料问题。由于盲文信息技术无法满足盲文报纸的时效性要求,我国大陆没有正式发行盲文报纸。博客、微博等新媒体的内容也无盲文版。而盲文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需要面对这些鲜活的语言数据,有必要采集这方面的语料,但采集后如何翻译、转写是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

六结语

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支持下,汉语盲文语料库建设提上了日程,这无疑是我国盲文研究的一件大事,研究成果将改善我国盲文基础研究、信息化研究和盲文规范化研究等基础资源不足的现状,有利于促进国家通用盲文的推广和规范使用,为盲人信息无障碍服务,促进盲人享有平等的文化权益。

盲文语料库是面向汉语盲文研究的基础资源建设,研究具有原创性、开拓性和集成性等特点,涉及语言学、盲文科学、计算机科学、特殊教育等多个学科领域。盲文语料库建设的重点在于制定科学的选材原则、样本采集方案,建立合理的、可操作性强的语料标注体系,研发适用的系列计算机辅助软件。一方面使盲文语料库具有更好的平衡性,能够代表现行盲文方案推广使用60年来的汉语盲文的基本面貌,另一方面使盲文语料的语言信息标注和触觉信息标注更为充分合理,有助于统计、提取盲文研究所需要的各类信息。有了盲文语料库,汉语盲文研究可以更为科学、系统,不再单纯以研究者的感性认识为基础。

目前,汉语盲文语料库建设课题组已经建立了服务于语料库建设工作的软件和网站平台。 在中国盲文出版社等机构的协助下,根据盲文出版物历年出版数据初步制定出盲文语料选材和抽样方案,并据此从正式出版的盲文图书中采集了文学、法律、中医、中小学教材等类别的约300万方盲文语料。盲文语料的多层级信息标注工作也已开始,所采集的大部分语料已经完成盲文点字—汉语拼音—汉字的三重对照标注。这些语料已经应用于盲文分词连写规则定量分析和盲文标调率统计等研究,为汉盲翻译软件开发等工作提供了重要的训练和测试语料,也为“国家通用盲文标准修订”等项目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部分实现了本文提出的应用目标。

上一篇:股价行为下一篇:线扩散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