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护理管理学

2024-05-12

教学护理管理学(精选十篇)

教学护理管理学 篇1

关键词:临床教学管理,培养人才

临床护理教学工作是是医院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院强化护理教育教学职能是为社会培养优秀的护理人才, 同时也为自身培养人才, 达到教学相长之目的。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环节, 是护理学生把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过程, 在护理教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临床护理实习过程中, 实习护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大量的理论知识,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及动手能力。实习效果除实习生自身努力外, 带教工作优劣是前提。近几年来, 我院接收各护理院校实习护士日益增多, 每年达200多名。为了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教学水平及管理水平, 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医院从加强教学管理工作入手, 强化教学意识, 健全教学管理组织体系 (医院、护理部、临床科室) ,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 医院教学管理

1.1 医院领导高度重视教学质量, 由一名院级领导分管教学工作, 护理部、临床科室护士长及科室总带教老师, 负责督导检查、实施、落实带教工作, 使临床教学工作以高效、健康的步伐发展。医院领导充分认识到加强护理教学管理, 是提高临床教学工作质量, 培养合格的实习护士的有力保证, 从而处处注重提高医院护理的综合服务能力。

1.2 明确教学发展规化医院出台了教学工作意见, 明确了以教促医、教学相长的指导思想, 并将每年的教学工作纳入医疗、护理质量考核内容。

1.3 强化教学意识分管领导多次召开教学工作会议, 总结教学工作成绩, 针对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并在医院中层干部会议上反复强调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把增强教学意识提高到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医学护理人才的高度来认识, 达到增强全员教学意识, 全院医护人员共同关心教学工作, 积极参与教学工作的目的。

1.4 积极改善教学条件包括加大教学经费投入, 确保教学经费用于临床教学、改善带教老师待遇、增添教学设施和师资培训等方面。每年根据护理部对临床带教科室、带教老师的检查考核结果及实习调查情况, 评选出先进带教科室及优秀带教老师, 并给予奖励。

2 护理部教学管理

2.1 护理部设专职教学管理人员, 负责护理教学管理工作, 负责制定全院护理教学计划与护理教学质量的管理, 负责对全院护理带教老师的培训及考核。

2.2 建立健全护理临床管理教学管理制度、实习生管理制度、学生安全制度、学生考勤制度、学生请销假制度、教学讲座制度、教学查房制度、学生宿舍管理规定等较全面的各项规章制度, 对保证教学质量起着积极的作用。

2.3 根据医院对临床教学的奖惩规定, 把承担教学工作列入科室护理质量考核内容之一, 并与绩效考核奖金挂钩。对没有按时完成实习计划、教学受到投诉的科室, 扣当月护理质量分1分, 与当月绩效挂钩。对受到教学投诉的带教老师, 取消带教老师资格及年度先进、优秀护理工作者的参评资格。

2.4 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建设选拔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工作经验3年以上的护师或主管护师、具有基础理论扎实、教学意识强、临床教学经验丰富、专业技术过硬、语言表达及沟通能力强, 具有优良医德医风的护理人员为临床护理带教老师, 承担实习生教学任务。每年对带教老师进行护理专业知识、护理技术操作及讲课能力测评, 使带教老师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专业理论知识丰富, 归纳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带教老师的榜样作用, 激发实习生的学习热情、工作热情, 保证临床教学实习质量。

2.5 根据学校的实习大纲安排实习轮转表, 制定教学讲课安排表, 组织全院护理教学讲课。负责实习生的岗前教育, 内容有医院各项护理规章制度、护理工作流程、护理人员具备的素质、护理服务礼仪规范的学习, 医院感染知识、无菌技术及心肺复苏的培训等。负责实习生安全教育, 印发致实习生安全告知书。

2.6 督促检查。护理专职管理人员每周下科室督促检查1-2次, 内容有:实习计划、实习任务完成落实情况、教学活动开展情况、实习生的劳动纪律、服务态度、操作规范、动手能力、专业知识的运用掌握能力、带教老师的责任心、态度及带教能力等。并把实习检查结果反馈到科室, 对检查中存在的带教问题, 要求科室限期整改。督促科室对每一轮实习生进行入科教育、出科考试及考核。每月召开实习生座谈会一次, 发放实习调查表, 并通过教学满意度调查来评价我院的护理教学质量, 使我们能够及时了解实习生水平、带教老师能力。

3 临床科室教学管理

3.1 护士长及总带教老师负责科室临床带教管理。科室设总带教老师一名, 协助护士长制定周密科学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临床带教的重要内容, 必须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依据护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由浅到深、从易到难、循序渐进, 合理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层次的实习护生制定出总的实习计划及量化指标;中专学生以掌握整体护理观、人际交流沟通技巧、护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专科理论知识、专科疾病的护理要点及健康教育, 完成中专实习量化指标为主;大专除中专实习要求以外, 还要掌握整体护理理论和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 书写整体护理病历, 参与护理管理, 对病人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计划, 完成大专实习量化指标;

3.2 加强入科教育护士长与总带教老师要与实习生进行面对面的座谈, 使实习生从心理上认识到自己将要从事的护理专业是与病人生命息息相关的事业, 工作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使他们在实习前就做好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理准备。向实习生介绍科室工作环境、工作特点、相关规章制度、各种医疗仪器的使用、本科的疾病特点、专科护理要点、护理工作程序等。向实习生说明在科实习期间教学安排, 落实带教老师。

3.3 根据本科室的护理专科特点, 制定讲课计划及课件、制定护理教学查房计划, 每周科内小讲座一次, 每二周护理教学查房一次。护士长在教学管理中要有计划、有组织、有记录、有评价, 使带教老师和学生能够明确实习目标;同时指定出实习生管理规定和实习效果考评标准。实习计划要确实可行, 考试及考核标准要科学、严谨、详细、规范。

3.4 科室定期对教学老师进行理论及操作培训, 定期组织带教老师学习现代护理教学理论, 学习专业理论、新知识, 转变教学观念。定期对临床带教老师进行考试, 不及格的人员不予带教。临床带教老师是实习生走向护理岗位的领路人, 教学质量的高低可直接影响实习生的专业素质和所在医院的护理质量。

3.5 加强实习生管理。要求实习生学习整体护理理念, 进行护理礼仪、素质教育、爱岗敬业教育, 使实习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强化心理素质的教育及语言沟通能力的训练, 使实习生能充分掌握一些与病人沟通的技巧。培养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工作作风, 培养实习生的团队意识。加强实习生护理管理、护理教育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 强化实习生一切以病人为中心,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科学保护病人的意识, 同时强化护生法律意识, 加强自我保护能力。

3.6 专业知识培训及出科考试管理培养实习生的临床实际操作能力及扎实的专业理论素质, 运用启发互动教学模式培养实习生的临床思维及拓展能力。带教老师要加强护生的基础护理知识及基础护理操作训练, 根据专科护理特点对实习生进行讲解, 培养实习生的动手能力。由总带教老师负责实习生的出科理论考试及操作考核, 评定实习成绩。

4 结果

通过加强临床护理教学管理, 增强了临床带教老师的带教意识, 提高了教学质量及教学管理水平;提高了实习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医院的护理综合服务水平;提高了学生对教学质量的满意度;为实习护生走向护理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确保为社会培养合格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护理学教学方法内科护理学 篇2

第一,护理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间,多数是遵循古老的讲课方式,以教师为主导,在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说、学生在听这种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方式,削弱了其自主性和创造性。

第二,教师在备课时的准备并不充足,对课堂多样环节的建设不够重视。教师讲课时,只是按部就班地将课本上的知识原封不动地讲出来,导致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仍旧对专业名词不熟悉,甚至混淆。

第三,在护理学教学基础上,没有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致使学生动手能力被削弱,从而导致对知识理解的欠缺。

护理学教学的改革

针对发现的诸多问题,对症下药,进行改革和完善,是提高护理学教学水平的重要任务。只有摒除缺点和问题,才能掌握更合理的方法与手段。首先,要加强学生对护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我们不能不承认常规的授课方式对知识的传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但是如果只是一味地进行常规教育,不在此基础上创新,护理学就会面临严峻的考验,所以应该充实现代教学的方法。

教学护理管理学 篇3

【关键词】中职护理专业    《护理学基础》    学前教育   教学方式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护理专业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占着重要的地位,在护理学生的护士资格证考试、就业及工作中有着较大的影响。然而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由于《护理学基础》课程内容繁杂,加之由于现在中职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理解能力较低、学习习惯较差等原因,学生往往会觉得《护理学基础》枯燥无味,久而久之失去了学习兴趣。通过与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讨论,与学生私下交流,笔者反复改进教学方法,现总结了一些教学经验。

一、特殊的学前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现在的中职生多数是由于初中成绩较差或中考失利而进入到中职学校学习,很多同学对所学专业不是太了解,同时由于学习基础差而缺乏学习信心。针对学生的特点,在开始学习这门课程时,笔者并不着急教授课本上的知识,而是安排了几次特殊的教学内容。

1.做好学前教育,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

向学生介绍护理专业内容所涉及的具体工作内容、今后就业的方向、就业前景。只有让学生知道自己今后要“干什么”,明确了学习目的,他们才知道现在需要“做什么”。

2.播放护理界先进人物事迹的视频,让学生增强学习兴趣

护理界先进人物事迹的视频播放,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护理是一门高尚的职业。如播放“非典”时抗击“非典”的医护人员事迹、“5.12”地震中护理人员奋力抢救灾区受伤民众的视频。

通过几次特殊的学前教育,学生对《护理学基础》有了一定的了解,树立了学习的信心。

二、新兴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课前充分了解学生,找出学生能够接受的教学方式

中职学生是15—18歲的学生,虽然年龄不大,但是身为90后的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方式多。结合当今学生的特点,采用“案例教学法”加“小组讨论法”来教学是学生较感兴趣的方式。在学习新课程之前,精选出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案例,并留下问题,让学生分组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到图书馆、上网查阅资料收集相关内容,并进行总结。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学会了团结协作。

2.课中充分调动学生,让课堂教学生动、有趣

通过课前的准备,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课堂上,各小组学生选出代表回答问题,教师则负责总结、补充。这样的课堂不再是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而是老师、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互相促进。

3.课后布置作业,巩固学习知识

中职学生大多学习自觉性不高,想要巩固学习知识,布置课后作业是不错的方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重点布置作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写作业,既重温了学习内容,又促进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鼓励学生动手,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促进操作能力提升

《护理学基础》课程,除了理论知识以外,实践操作也是重点之一。

1.示教方法多元化,加深学生印象

在一般的示教中,教师的示教方法较单一,常常示教结束后让学生自行练习。由于教师示教时间短,有些细节学生在练习中不易掌握。经总结,在操作课时,教师先示教一遍,到学生练习时,教师再带领学生一起做一遍,这时,学生手中有练习的用物,跟着教师做,边看边动手,这样操作中的细节学生较为容易掌握。

2.练习方法多元化,促进学习兴趣

学生在刚开始练习操作时较有兴趣,时间长了,就会觉得操作课枯燥、累,慢慢就失去了兴趣。喜欢“玩”是学生的天性,怎样让学生既能“玩”又能“学”呢?把“角色扮演法 ”运用到实践练习中,是个将“玩”与“学”结合在一起的好办法。具体做法是,在练习一段时间后,根据操作内容排练情景剧,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将操作内容融入情景剧中,这样学生在“玩”中既学到了知识、技能,又培养了学习兴趣。

四、适当安排见习课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见习课,可以将理论学习的内容及实践操作有机结合在一起,有条件的话带学生到医院见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医院见习,学生可以很快将课本上的知识与医院中的实际案例、操作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可通过医院见习了解当今护理技术的发展情况,拓展知识面,提升专业素质。

内科护理学教学体会 篇4

1 关联教学

内科护理学中的一个系统或不同系统的疾病中存在着相关性。例如:消化系统疾病中, 有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 它们互为关联, 又称为“肝病三部曲”:慢性病毒性肝炎是肝硬化最常见的病因, 而肝硬化是慢性病毒性肝炎最常见的并发症, 肝炎后肝硬化又是肝癌最常见的原因。在呼吸系统疾病中, 有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慢性呼吸衰竭等疾病, 它们亦互为关联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又称为“呼三病”:慢性支气管炎是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最常见的病因,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慢性支气管炎最常见的并发症, 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又是引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最常见的病因, “呼三病”还可以导致慢性呼吸衰竭的发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还可以引起慢性右心衰竭, 这样, 又可以把呼吸系统的疾病与循环系统的疾病联系起来。通过给学生讲解它们之间的联系, 条理清楚, 学生容易记忆, 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对比、鉴别教学

对比、鉴别教学法在教学中运用较广。在内容选择上, 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并抓住主要矛盾;在手段运用上, 将同类或类似事物进行比较, 突出特性。如多种疾病的主要护理诊断都是疼痛, 但引起疼痛的原因不同, 可以是胰腺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心肌梗死、心绞痛及胸膜炎等, 其性质和特点也不同, 需要采取的护理措施也就有相应的改变 (即护理的措施是针对护理诊断的原因) 。再如, 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 、慢性呼吸衰竭、心肌梗死、肺炎、急性左心力衰竭等疾病都需要吸氧, 但吸氧的浓度和流量不同。慢性肾衰竭、肝硬化有肝性脑病先兆的患者都要限制蛋白质饮食, 但限制蛋白质的种类不同。总之,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使用对比、鉴别法把这些疾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通过比较学生们很容易掌握这些易混淆的内容。

3 图表、图形教学

对于中等卫生学校的学生来说, 有些疾病的临床特点难于被学生所掌握。教师应针对教材中这些难于掌握的内容, 可适当的结合图形法来增加学生的感官认识, 以达到充分理解的目的。比如, 讲解风湿性心瓣膜病的杂音时候,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难度大, 枯燥、乏味且容易混淆。此时, 如果能把四个瓣膜五个听诊区转换成易于理解的图形;再如, 在讲解糖尿病的治疗的五治疗方法时, 可以绘出药瓶、血糖仪、书、碗和人的简图, 分别代表:药物疗法、血糖监测、糖尿病教育、控制饮食和运动疗法, 形象生动, 学生就会在短时间掌握。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4 病例教学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 是靠教学中创造良好的情境诱发出来的。在教学中, 巧用病案举例讲课能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与持久的学习兴趣, 以便更好地接受科学知识, 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在病例中, 涉及到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病人所患疾病的不同特点;另外, 也从多个角度阐述了疾病的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的结果, 这样, 学生就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如在讲授肝硬化患者的饮食护理时, 举例一男性患者因食用烧饼后诱发上消化道大出血, 危及生命。再如, 一冠心病患者, 晚餐过饱过油腻, 诱发急性心梗。在讨论过程中, 教师抽丝剥茧, 层层深入的分析综合和学生主动参与相结合, 使学生容易理解。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有食管下段和胃底静脉曲张, 不能吃粗糙和腐蚀性强的食物。主要死亡原因是食管下段和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冠心病患者是由于晚上血流速度慢、血液高凝致使血栓形成, 血栓堵塞了冠状动脉引起急性心肌梗死而死亡。

5 铺垫式教学

内科护理学是一门临床专业课, 其中的很多内容涉及到解剖学、生理学、病理、药理等医学基础课的知识点。我在教学中, 把医学基础课的相关内容适当的穿插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 起到良好的效果。比如, 在讲解心电图这一部分内容时, 先启发引导学生复习生理学中有关心肌细胞除极化和复极的内容, 心肌细胞除极化和复极化的过程中都有电活动, 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心电图产生的机制;讲解急性胰腺炎这一部分内容时, 先启发引导学生复习解剖学有关胰腺、胆管的结构和功能, 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 为什么胆道疾病是引起急性胰腺炎的主要原因之一了。通过铺垫不仅使以前的知识点得到了巩固, 而且使现在的知识点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6 归纳总结教学

由于内科护理学是内科学和护理学相结合的一门临床综合学科, 在理论部分包括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比如, 总论中阐述了咯血的知识, 在各论中多种疾病, 如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肺炎和心力衰竭等疾病都出现咯血症状。再如, 总论讲解水肿的知识, 各论中肝硬化、心力衰竭、肾炎、慢性肾衰竭等疾病都出现水肿症状。此时, 教师应把前后的知识点很好地归纳总结, 精讲其共性, 点拨其特征性。把总论的知识点与各论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 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7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制作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充分利用光碟、投影、录像等手段, 结合教学内容, 恰当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把教学内容充分地展示出来, 使内容简单、明了、形象、生动,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加深印象。为了使课堂教学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这个教学手段。

总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在内科护理学的教学实践中, 必须不断的更新与总结教学经验, 不断的探索与实践, 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灵活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采取合理地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内科护理学的教学质量, 也可以适应中等教育护理专业的教学要求。

摘要:内科护理学是中等卫生学校护理专业中的一门非常重要学科, 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将来临床护理的质量, 并影响对其它相关专业课的学习。因此, 教师应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内科护理,教学,体会

参考文献

[1]陈英忠.浅议医学教学艺术特点及其修养[J].宜春医学专报, 2000, t2增刊:76~77.

教学护理管理学 篇5

总教学参考学时为12学时。二

使用教材:《儿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崔焱,3版,2005年。Ⅱ 正文 见习一 住院儿童的护理 一 教学目的 通过临床见习,增强学生对小儿体液平衡特点和液体疗法的感性认识,能对脱水患儿制定整体护理计划。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小儿常见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二)熟悉不同程度脱水患儿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教学内容三

(一)小儿常见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二)不同程度脱水患儿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见习二 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

教学目的 通过临床见习,使学生对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的护理、暖箱复温和光疗箱的使用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临床护理实践奠定基础。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新生儿、早产儿的护理措施。1

(二)掌握新生儿黄疸、败血症、寒冷损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及护理要点。

(三)熟悉新生儿颅内出血、肺炎、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四)了解暖箱复温和光疗法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教学内容三

(一)新生儿、早产儿的护理措施。

(二)新生儿黄疸、败血症、寒冷损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及护理要点。

(三)新生儿颅内出血、肺炎、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四)暖箱复温和光疗法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见习三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

教学目的 通过临床见习,增强学生对小儿腹泻的临床表现、护理要点的感性认识,能运用所学知识为腹泻患儿制定整体护理计划。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小儿腹泻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

(二)熟悉小儿腹泻的病因和治疗要点。

(三)了解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教学内容三

(一)小儿腹泻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和护理要点。

(二)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见习四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 教学目的 通过临床见习,增强学生对小儿支气管肺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哮喘持续状态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的感性认识,为以后的学习和临床护理实践奠定基础。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支气管肺炎、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

(二)掌握哮喘持续状态的定义及护理措施。

(三)熟悉支气管肺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四)了解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三 教学内容

(一)支气管肺炎、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

(二)哮喘持续状态的定义和护理措施。

(三)支气管肺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四)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2

见习五

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

教学目的 通过临床见习,使学生对急性肾小球肾炎和肾病综合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护理措施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能运用所学知识为泌尿系统疾病患儿制定整体护理计划。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并发症、护理诊断。

(二)掌握肾病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护理诊断。

(三)熟悉小儿排尿及尿液特点。

(四)熟悉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的护理措施。

(五)了解小儿泌尿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三 教学内容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并发症、护理诊断。

(二)肾病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护理诊断。

(三)小儿排尿及尿液的特点。

(四)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的护理措施。

(五)小儿泌尿系统

见习六

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 教学目的 通过临床见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小儿 急性白血病的病因、临床的解剖生理特点。

表现、护理要点的感性认识,为以后的学习和临床护理实践奠定基础。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病因、临床表现、护理要点。

(二)掌握应用铁剂治疗时的护理要点。

(三)熟悉不同年龄小儿贫血的诊断标准。

(四)熟悉小儿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和护理要点。

(五)了解贫血的分类、小儿造血和血液的特点。教学内容三

(一)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病因、临床表现、护理要点。

(二)应用铁剂治疗时的护理要点。

(三)不同年龄小儿贫血的诊断标准。

(四)小儿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和护理要点。

(五)贫血的分类、小儿造血和血液的特点。3

见习七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

教学目的 通过临床见习,增强学生对小儿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特别是化脓性脑膜炎、小儿惊厥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的认识理解,为以后的学习和临床护理实践奠定基础。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化脓性脑膜炎的定义、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二)熟悉脑脊液改变的特点,抗生素的使用原则。

(三)了解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实验室检查。三

教学内容

(一)化脓性脑膜炎的定义、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二)脑脊液改变的特点,抗生素的使用原则。

(三)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实验室检查。

见习八

急性传染病患儿的护理 一 教学目的 通过临床见习,增强学生对小儿常见急性传染病的临床表现、护理要点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为常见急性传染病患儿制定整体护理计划。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小儿结核病诊断中结核菌素试验的方法以及小儿结核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护理措施及预防措施。

(二)掌握麻疹的定义、流行病学及麻疹患儿的护理措施。

(三)熟悉麻疹的临床表现、并发症、预防及治疗原则。

(四)熟悉小儿结核病常用药物、治疗方案及原发性肺结核的X线检查特点。

(五)了解小儿急性传染病的基本特点。教学内容三

(一)小儿结核病诊断中结核菌素试验的方法,以及小儿结核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护理措 施及预防措施。

(二)麻疹的定义、流行病学及麻疹患儿的护理措施。

(三)麻疹的临床表现、并发症、预防及治疗原则。

(四)小儿结核病常用药物、治疗方案及原发性肺结核的X线检查特点。

(五)小儿急性传染病的基本特点。见习九

急性中毒和常见急症患儿的护理 一 教学目的 4

通过临床见习,增强学生对小儿急性中毒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和护理措施的感性认识,能运用所学知识为急性中毒病儿制定整体护理计划,为以后的学习和临床实践奠定基础。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急性中毒的处理原则及护理措施。

(二)掌握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

(三)熟悉常见急性中毒的原因、特征性症状和体征。

(四)了解急性颅内压增高的定义、常见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要点。

教学内容

(一)急性中毒的定义和途径。

(二)常见急性中毒的原因、特征性症状和体征、处理原则、护理措施。

(三)颅内压增高的定义、常见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和护理措施。

教学护理管理学 篇6

【关键词】中医护理学 刮痧疗法与护理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R24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9-0105-01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是我们日常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研活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设计原则,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把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放在突出重要位置,强调学生在“做”中“学”。注重临床的实用性,抓住重点,分清主次,在有限的时间内,教给学生最重要、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一、教学目标

根据“学以致用”的教学指导思想,结合授课对象是普高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知识、能力、素质、德育四个层面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在提高知识技能、道德思想、素质修养等多方面和谐发展。

1.知识目标:掌握刮痧疗法的概念、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熟悉刮痧疗法的适用范围,了解刮痧的作用原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刮痧操作的动手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罗辑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以及与病人的沟通能力。

3.素质目标: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严谨热情的工作作风及自我发展能力,尊重爱护病人。

4.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会用欣赏的眼光赞扬别人的优点,用豁达友善的心胸帮助纠正别人的不足。

二、教学思想

笔者一贯的教学思想是课堂以学生为中心,老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动眼、动脑、动手,带着兴趣学习,注重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

1.营造轻松、愉快、乐观的课堂氛围。现代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轻松愉快乐观的良好氛围和情绪,不仅能使人产生超强的记忆力,而且能活跃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心理潜力,学习的效果就会更好。我也更重视同时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2.教学内容始终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关注度,增加学习动力,同时也能引导学生学会用所学知识探索、发现、解决实际问题,为自己的生活服务。增强学生主动探求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注重学生的情商培养。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普高护理专业的学生大部分烦恼和苦闷的根源有两个,一个是她(他)们不善于合作,忽视团队的力量和重要性,一个是不能包容他人的缺点和不足。现代社会是一个合作的社会,大学生只有学会合作,善于与人交往,才能获得自身精神快乐。任何人都不是全能的,个人能力再强,她(他)的成功也需要团队成员的合作与帮助。

三、教学分析

1.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对象是2013级普高护理1班的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了与刮痧疗法相关的基础知识,比如经络、腧穴,为本次课的学习打好了基础。从心理特征来讲,同学们经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具备较好的文化基础,有较强的理解和自学能力,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渴望老师能够指导她们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释并解决切身的健康问题。

2.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用的教材是温茂兴主编的《中医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该教材是全国高职高专护理类专业教材的第3版,围绕护理专业培养目标,从护理岗位任职要求出发,强调“理论知识必须、够用,突出技能”,详细介绍常用中医护理技术,而刮痧疗法就是要求普高护理学生必须掌握的中医护理技能之一。

3.教学过程分析

尽管刮痧疗法的理论内容较为简单,但其实际操作起来还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本着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原则,我对教学过程的做了如下设计:分为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和反馈发展三个环节:第一环节,通过电影《刮痧》片段,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第二环节,新课讲授,分三个步骤。首先引入概念,了解什么是刮痧疗法,作用原理是什么。第二步,逐层深入讲授新课,刮痧的操作方法作为难点内容重点讲解,准备各种材质和形状的刮痧板作为教具让大家直观的了解刮痧板的结构、掌握使用方法。作为学具,让大家观摩结构,模拟练习。准备好刮痧用物,为学生做现场示范讲解。第三步,带领学生在在板书上对今天学习内容的脉络、重点难点做出总结,编写刮痧歌诀帮助记忆。第三是反馈发展环节,分两个部分,先做针对护资考试内容的课堂练习,检验学习成果。然后布置课后任务,鼓励学生利用新知识,解决身边问题,加深印象的同时获得成就感,使学习兴趣更浓。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四动教学法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2.多媒体教学法 综合利用电影片段、微课视频、图片等资料来进行直观教学活动,不仅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一些抽象难懂的重点难点知识直观而形象,便于理解并加强记忆,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3.互动教学法 刮痧操作方法是刮痧治病和保健的重要环节,具有严格的方向、时间、手法、强度要求,如果操作不规范就容易出现不适反应,甚至病情加重的情况,因此需要同学们能够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内容,主要采用互动教学法。老师示范讲解之后,同学们在自己胳膊上模拟练习,然后请一位同学上讲台操作,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进行点评。通过这种良好的互动,使学生在重点难点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主动攻克重点和难点。

4.鼓励教学法 整个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激励机制,包括一个及时的赞许的眼神,一个棒棒的手势,都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激情澎湃,爱上这门课程。

整个课堂中,配合板书来整理所学要点,使学生一目了然,便于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安排

1.导入新课(5分钟)

首先提问题,看大家对刮痧有多少了解,引入课题。播放《刮痧》片段,使学生认识刮痧疗法,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课件展示教学内容和目标,使学生有心理准备。

2.理论讲解、多媒体演示(40分钟)

刮痧的作用原理、功效、适用范围、操作方法,重点讲解刮痧手法的技巧、注意事项。

3.示范操作,模拟练习(30分钟)

老师示范操作刮痧手法技巧与操作要点,同学们进行模拟练习。点名一位同学上讲台操作,肯定优点,指出问题所在以及改进意见。

4.课堂小结(13分钟)

最后对本次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针对学习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课堂测试,以加深对重点内容的掌握。同时还可以及时接受反馈,测试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5.布置作业,引导自主学习(2分钟)

教学护理管理学 篇7

关键词:护理专业,中医护理学,教学改革

目前我国高校护理专业发展迅速,护生必须掌握中医护理和现代护理的知识与技能,才能满足人们维持、促进健康的需求。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中医护理学课程以专业考查课的方式开设,安排在第4学期,只有32学时,虽然护生已具备一定的护理专业知识,但对中医理论的接受能力不如西医,教学效果不太理想。笔者从事中医护理教学工作多年,从优化教材内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健全考评体系等方面进行中医护理学教学改革,现介绍如下。

1 优化教材内容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中医护理学课程内容多、学时短。我们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供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用的“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护理学》为蓝本,将教学内容整合为中医护理学理论基础、中医护理程序及操作技能、病证护理三大模块,每一模块内容满足实用、够用原则,突出中医护理特色。

2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构建中医护理教学模式,循序渐进地将中医护理学课程的三大模块内容有机联系,认真设计与实施每一个教学环节。第一步,基础理论部分以课堂传统讲授为主,引导学生掌握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藏象学说等中医护理基本理论和知识。第二步,教师将诊法知识点编入常见病、多发病案例,指导学生以望、闻、问、切为导线,通过健康评估,掌握诊法和辨证要点,促进学生形成中医整体、辨证的思维观念。第三步,教师利用网络、多媒体、微视频、学生身边的真实案例等多种资源开展翻转课堂,进行中医护理技能实训,把理论和技能结合起来,规范技能操作。第四步,利用标准化病人,开展情景教学,缩短临床距离,提高学生辨证施护的能力。第五步,依托中医特色专科、中医康复医院、中医特色科室开展中医护理实践,制订严格的临床带教计划。

3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下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学习效果不太理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3.1 记忆教学法

中医护理学部分内容难以在完全理解之后进行记忆,需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记忆方法。如采取先理解后列表的方法记忆藏象学说中五脏的生理功能:西医解剖中的一个脏器只是某一系统中的一部分,而中医的一个脏器代表的是一个系统,通过列表就能清晰地记忆五脏的生理功能;通过动画—视频—模型—真人四步骤学习记忆经络和常用腧穴,通过观看经络的动画,增加学生对经络分布循行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视频进一步学习十四经络及常用腧穴,然后让学生在模型上识别记忆该知识,最后学生在自己身上寻找确认常见的腧穴。授课教师和学生将常用的内容编成歌诀或绘成图表,并作为资料发给学生,有助于多途径、多方法地进行记忆学习。

3.2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需要,选定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针对案例进行剖析、讨论,让学生在具体问题情景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1]。如讲述常见病证护理时,可以让学生用PPT展示身边的案例,制订护理措施,让学生置身于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临床护理思维能力。

3.3 启发式教学法

在“拔罐”教学中可启发学生探究下列问题:拔罐有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的作用,人人都适合拔罐吗?拔罐时为什么有脱罐现象?如何防止拔罐时皮肤烫伤?如何轻松取下所拔之罐?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4 开展翻转课堂进行情景教学

课前学生通过班级群学习中医护理诊法、艾灸、拔罐等微课视频,布置学习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将学习过程置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综合能力。

4 考评方法

本课程采取理论和操作考试相结合、教师和标准化病人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考评方法。(1)理论考试,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特点进行理论笔试,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60%;(2)平时考核,占总成绩的30%,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分,力求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3)平时课堂答题占10%,可以是教师提出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质疑的问题,以督促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将课堂答题的成绩记入最后的总成绩。

5 问卷调查结果

将教学改革前后的授课对象随机按班级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人,进行问卷满意度调查。为避免人为因素,任课教师回避,由教务处工作人员现场操作。结果见表1。

从表1可知,实验组对教学改革后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高职护理专业中医护理学教学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方针,从人们的健康需求和临床护理岗位要求出发,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总结提高,创新中医护理学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凸显中医护理特色,增强学生学习兴趣[2],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实用型的综合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冯立明.护理学理论案例教学的探讨[J].中华护理教育,2005(3):30-32.

教学护理管理学 篇8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校2012级护理本科生160名, 其中女生144名, 男生16名。采用教材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李继平主编的《护理管理学》第3版, 教学时数为32学时, 在大学三年级第2学期开设, 已经完成基础课程的学习。

2 方法

2.1 教学准备阶段

2.1.1 学生准备

课前由课程负责老师将学生分成2个大组, 每个大组再分成8个小组, 按照不同时间分别进行两轮次的实践教学。每小组10名成员配备1名专职教师和1名研究生。学生利用课前业余时间自学教材、精品资源课程网站、文献阅读等相关章节所涉及的理论知识。

2.1.2 教师准备

课前1周由课程负责人及所有带教教师一起根据教学大纲、学习内容的要求决定本次实践课学生理解困难、与实际工作联系紧密的典型临床病例。让每一位参与的教师都能领会到小组案例讨论式教学的目的、意义及宗旨, 最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不足和改进意见。

2.1.3 案例准备

选取的案例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展开, 把真实的情景引入课堂。其来源可以是教师教材内容及工作经验进行编写、从临床工作中收集有代表性的真实病例、有代表性的影视短剧、热点新闻等多种形式。有护理教育者提倡采用临床真实病例资料编写具体案例, 这类案例取材真实, 因而案例中的护理情景更逼真,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2]。

2.2 教学实施阶段

目前, 小组案例讨论式教学在护理本科生《护理管理学》课程中已展开应用, 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其关键在于结合护理管理学自身特点, 灵活使用案例。

本科生阶段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要学习任务, 护理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 学生无任何临床工作经验, 因此, 对教学案例的选择必须结合该群体的特点, 要从传播基础知识转变为培养临床技能及评判性思维能力为重点。要求学习者在学习结束后能够根据案例选择合适的护理措施, 并初步掌握常规的沟通技巧并融入人文关怀技能。教学过程主要包括:课前自学—呈现典型病例—课堂讨论—教师点评。其中, 以课堂讨论和教师点评作为教学重点:以“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这5个步骤为指导进行讨论, 每个小组派出1名代表公开汇报本组的学习思路、学习方法及学习成果等, 允许其他同学自由提问, 并由汇报者及成员回答。汇报结束后由教师进行点评, 对汇报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及解释, 最后指出该病案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以及要求, 达到的学习目标。

2.3 教学评价阶段

在课程结束前由小组同学和老师共同参与评价, 分为3部分。 (1)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采用自行设置的问卷,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由教师对小组每位成员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客观公正评价并作点评。 (2)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课程讨论结束后由学生对教师在本次课堂上的表现给予不计名评价, 并在所在课程结束后由小组长统一将具体评价表上交教研室秘书。 (3) 学生的自我评价:课程结束后由学生填写自评问卷, 对在课堂上的表现、参与度、互动、资料查阅等进行自评。

3 建立小组案例讨论式教学的意义

3.1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评判性思维又称批判性思维, 指对所学知识的价值、性质、精确性、真实性进行个人分析、推理、解释判断及评价,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决策。它的培养是护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需要长期、反复的训练。传统“灌输式”“讲授式”的教学方法, 学生只需被动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而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 不利于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小组案例讨论式教学是通过典型临床病例的各个环节设计学习问题以引导学生自学、讨论、分析和思考, 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团队学习的合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及将课本知识和临床知识相结合的能力, 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所面临的难题。

3.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护理专业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还需要拥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满足人类卫生保健需要的重任。对于护理专业学生来说, 自主学习能力是指运用认知和客观人力、物力资源高质量地获取和掌握护理服务所必须的知识与技能的能力[3]。在小组案例讨论学习中, 克服了以讲解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习方式, 学生共同寻找病例中提供的关键信息, 提出假设, 考虑可能的影响因素或产生问题的原因, 寻找信息, 权衡证据, 形成计划。在讨论中他们会看到自己知识的不足, 并提出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构建新知识解答学习主题, 为个体学习者提供了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良好机会。

3.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课业繁重, 为了应付沉重的课业, 个体在时间和精力上往往觉得力不从心。而小组案例讨论式教学则是强调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合作学习, 个体可以观察到组内其他成员的学习情况和影响, 这种模式有效促进了沟通与交流技能,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并在临床教学中看到榜样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3.4 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护理学作为一级学科, 在医学中所占地位日趋重要, 其总目标是致力于保护全人类的健康。护理内容已经开始从医院延伸到家庭和社区, 个人辐射到群体。院校教育作为培养优秀临床护理人才的重要场所, 所有的这些转变都导致护理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而小组案例讨论式教学中讲课将不再是教学的主要方式, 它是以新的模式设计病例场景, 鼓励学习者对病例场景深入思考和理解。同时会加深学生对问题中出现的概念进行跨学科的理解。

3.5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

护理本科生作为临床护理队伍中的高层次人才和承担护理科研的主要力量, 其在校期间科研能力的培养因此倍受关注。许多发达国家在医学生在本科阶段就已开始重视其科研能力的培养[4]。而小组案例讨论式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学习典型病例时跳出传统教学模式获取科学知识, 同时结合前期学过的基础课程, 利用网络、数据库、图书、期刊等获取大量的信息资源。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文献检索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及总结分析问题能力均得到了提高。课程学习结束后, 学生基本能掌握临床科研的基本方法, 这为他们未来从事临床科研工作的科研思维、实验设计、论文撰写等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践证明, 小组案例讨论式教学在护理管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成效显著, 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 还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使教学双方都获得了好评。

参考文献

[1]Jane J.Case-based learning and reticence in a bilinggual context:perceptions of business students in hongkong[J].System, 2003 (31) :457-469.

[2]周雪, 孙建萍, 陈涛, 等.仿真教学中案例的设计与研制[J].中华护理教育, 2012, 9 (1) :15-17.

[3]姜安丽, 林毅.护理专业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概念和构成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 (2) :128-130.

中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体会 篇9

1授课前准备

1.1分析课程特点及教学目标

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临床专业课程,承担着传授临床知识与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任,要求护理人员既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又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具备创新意识。护理人员只有具备这些技能,才能有效地为患者解决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

1.1.1内科护理学课程特点[3](1)理论性强。内科护理学涵盖的知识面广,几乎涉及所有医学基础课,包括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2)实践性强。临床表现直观性强,教师用语言、动作并不能形象生动地把各种症状和体征展现在学生面前。(3)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临床见习、实习比重大。

1.1.2内科护理学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巩固以前所学医学基础知识,系统学习内科基本理论知识,初步掌握分析、判断患者病情的临床思维方法,熟悉常见病护理方法和技术,为毕业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1.2分析教学对象

我们的学生既有社会生源,又有初中毕业生。前者仅接受过简单教育,人文知识基础较差,但是他们在基层工作中曾接触过内科护理学,又有临床实习经历,大多数学生希望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在结合临床教学的同时提高应试能力及运用理论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初中毕业生没有接触过临床专业课程,对专业知识不了解,教学时需循序渐进。两者知识结构的不同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4,5]。

2在整体护理模式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现代教育学家认为了解学生是教学的前提,即教师要了解学生想什么、要什么,站在学生立场上去看问题,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证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2.1整体护理贯穿教学始终

整体护理以现代护理理念为指导,以促进人的健康为目标,以护理程序为核心,以科学思维方法为基础,为患者提供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护理服务及护理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整体护理理念,可以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沟通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2.2以实用、够用为原则,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

内科护理学涉及内容多,但学时较少,课堂教学时间不够用,有限的课堂教育不可能使学生掌握所有知识,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筛选和优化教学内容,以够用为原则,从学生需要出发。学生希望内科护理学教学能更贴近临床,学有所用,因此我们应多讲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及危重病症,同时注意将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引入教学,使课堂教学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2.3根据具体内容设计教学方法

2.3.1列举临床实例列举临床实例可以增加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将病例导入新课的方式,通过病例总结疾病的致病因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护理体检及辅助检查结果,然后指导学生分析病例资料,讨论患者可能存在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进而将问题转化为护理诊断,列出护理措施。如讲授“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护理”一节时,先介绍实例:患者,男,45岁,原有慢性、反复发作性、节律性腹部疼痛病史,发作与饮食、季节有明显关系;某次出差途中饮啤酒后突然出现剧烈腹痛、腹肌紧张等症状。引导学生思考该患者是什么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出讲授内容。

2.3.2设置疑问教学实践证明,采用设疑的教学方法可使学生积极思维,质疑探索。可以课前设疑方式,对未讲新课提出疑问,使学生对新课产生好奇心与兴趣,促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预习。如未讲某疾病前,先提出一个相关问题,制造悬念,上新课时再解释,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分析问题能力和自学能力。讲课时设疑,针对教学内容提出疑问,既有利于讲解,又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及兴趣。课后设疑则可使学生带着问题及时复习,巩固已学知识。

2.3.3列表比较在讲授疾病护理共性时突出疾病个性,以类比、对比的方法讲授,适合同一章节中相关内容的教学,如肾盂肾炎和肾小球肾炎、缺血性脑血管意外和出血性脑血管意外、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肺炎球菌性肺炎与中毒性肺炎等,讲授过程中以某一种疾病为重点,另一种疾病与之相比较,可用列表方式突出其特征,使学生把握关键性知识,掌握其本质,提高鉴别能力。

2.3.4化繁为简运用有利于学生记忆的方法讲授,将容易混淆、难以记忆的内容,按发展先后或内在联系串联起来。如急性肺水肿的治疗可以用口诀帮助学生记忆:坐位下垂降前荷,酒精高氧吗啡静,利尿扩管两并用,强心解痉激素添。

2.3.5单元目标教学将性质相同、相近或有内在联系的内容打破章节顺序,组成一个教学单元,进行目标教学。如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护理、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护理、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护理、肺心病患者的护理组成一个小单元进行教学。

2.3.6角色扮演受现行教育体制及实际困难限制,内科护理学教学不可能在每次理论课后都有临床实践的机会,适时应用角色扮演能有效弥补这一缺陷。让学生扮演患者,营造一种逼真的临床护理氛围,使其在类似于临床的环境中接受系统化整体护理的各种能力及技能训练。如高血压患者出院后的健康教育指导,“护士”可以向“患者”进行休息、运动、情绪调节、饮食护理、药物疗效观察及病情监测等方面的指导。教师要提倡学生向课本挑战,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看法。角色扮演也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过程。

2.3.7直观教学采用示教、电教、实验、多媒体教学等方式。一些常见的内科护理操作如护理体检、体位引流、穿刺术、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术可以直接在模拟人身上演示给学生看;部分不能在课堂上演示的内容可以利用教学录像、多媒体课件等进行教学。

3存在问题

3.1缺乏与教学相适应的整体护理实践基地

我校附属医院不能满足学生实践教学需要,一些协议的实习医院虽然是三级甲等医院,规模比较大,但由于离学校较远,开展实践教学存在一定难度。此外,整班学生同时到医院见习,会影响医院正常工作秩序,医院管理人员不太愿意接收学生见习,对实践教学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2实验教学资源不足

虽然我们经常采用示教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亲眼目睹整个操作,既可以使他们对内容产生兴趣,又可以使其印象深刻,但由于实验室场地及供学生练习的器材有限,导致学生练习机会较少,无法熟练掌握内科护理学常见操作。为保证实验课正常开出率,让学生有机会练习,建议有关部门增加实验教学资源配置,改善实验教学条件。

3.3教师知识结构有待完善

由于历史原因,护理专业起步较晚,且一直从属于医疗,缺乏独特的教育体系。社会发展对护理及护理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我校以往的护理教师大多是医学院毕业,虽然这些教师临床经验很丰富,可以将医学知识讲得很透彻,但缺乏护理相关知识,不能将整体护理观念贯穿于教学过程中。随着护理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临床护理教师逐渐由临床医生转变为护师,目前正处于过渡时期,专业教师既有医师也有护师,而后者讲授临床课时由于医学基础理论知识欠缺,部分内容讲得不够透彻,因此需要加强医学理论知识学习。

摘要:中职护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护理岗位实用人才。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贯穿整体护理理念,以实用、够用为原则,结合临床需要教学,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关键词:内科护理学,中职,整体护理

参考文献

[1]张丹凤.中专起点专科护生《内科护理学》教学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5(1):39-40.

[2]张小来.护理高职教育《内科护理学》教学方法探讨[J].护理研究,2004(6):1014-1015.

[3]万小燕.《内科护理学》教学改革探讨[J].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2004(8):89-90.

[4]朱碧华.《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初探[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4):7.

教学护理管理学 篇10

外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摆脱以疾病护理为主的模式, 大多采用“小医疗+护理”的教学模式, 即在教学中先介绍某一外科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 最后才提及一点相关的护理知识, 其缺陷是只见“病”不见“人”, 对护理内容的讲解少, 临床护理的特点不突出, 难以满足现代人对身心护理的要求。为此, 应以现代护理理论为指导, 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 用整体护理框架组织教学, 从教材的选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3个环节来对外科护理学教学进行改革[1]。笔者选用高职高专院校专用的卫生部规划教材《外科护理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1版) , 融入典型护理个案以弥补教材的不足;运用护理程序的思维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并于课后进行讨论;采用角色扮演、情景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 (CAI) 、临床见习等多种方法优化外科护理学实践教学, 力求突出高职护理专业的特点。本院对2003、2004、2005级3届高职护理大专班的教学改革实践表明, 此次教学改革的效果良好, 现介绍如下。

1 对象

我院2003、2004、2005级3届学生共246人, 均为女生, 年龄为 (20±3) 岁。入校时将每届学生随机分为2个班, 并随机抽一个班为教学改革班 (126人) , 另一个班为对照班 (120人) , 教学改革班的年龄、性别、入学成绩与对照班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因此具有可比性。教材均选用卫生部规划教材《外科护理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1版) 。

2 方法

2.1 教学方法

对照班按传统授课法进行课堂授课和见习带教。教学改革班在使用卫生部规划教材《外科护理学》的基础上结合典型护理个案, 运用护理程序的思维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并于课后进行讨论, 采用角色扮演、情景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 (CAI) 、临床见习等多种方法优化外科护理学实践教学, 突出高职护理专业的特点。

2.1.1 教材改革

在选用卫生部规划教材《外科护理学》的基础上, 我们编写了外科常见疾病的典型护理个案, 作为课堂教学补充内容和课后的讨论资料, 并不定期对学生进行抽查、讲评, 以逐步强化学生的整体护理能力。典型护理个案的编写一定要突出护理专业特色, 避免直接摘抄医疗病历[2], 我们按简要病史—医疗诊断—护理体检的顺序编写, 将体现患者健康问题的表现反映在护理体检的内容中, 学生可根据护理个案进行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等护理程序训练。

2.1.2 课堂教学改革

自2004年起, 我们对教学改革班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组织教学。课前编制典型护理个案, 并发放到学生手中, 要求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自学护理个案, 以了解对该病例中的患者需做哪些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 (预期目标、护理措施) 。课中采用辅导自学法、问题教学法、回顾讨论法等, 启发学生分析个案中的护理评估资料, 再将其与健康形态比较, 整理有改变的部分 (诊断线索) , 根据这些改变讨论该病例中患者可能存在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 进而将问题转化为护理诊断, 并拟订护理计划。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全方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以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法丰富了课堂教学。

2.1.3 实践教学改革

我们在教学改革班中采用角色扮演、情景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 (CAI) 、临床见习等多种方法优化外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教师在实验课上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如在讲解心肺复苏等内容时可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使效果更直观、形象、生动;在讲解胃肠减压、胸腔闭式引流等内容时可让学生到教学医院临床见习典型病例, 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见习课后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实行角色扮演的模拟教学, 即“护士” (学生甲) 给“患者” (学生乙) 进行护理活动演示;讲解换药、包扎等护理内容时可利用情景教学, 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激发其学习兴趣。

2.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外科护理学教学信息反馈 (发放问卷246份, 回收243份, 回收率为98.8%) 并对各实习医院外科病房带教教师对学生实习的反馈信息进行调查统计 (发放问卷180份, 回收172份, 回收率为95.6%) 。

2.3 统计学方法

教学信息反馈采用率的描述, 期末理论测试成绩采用x±s表示, 并进行t检验。

3 结果

3.1 学生对外科护理学教学改革的认同情况

为了考评外科护理学教学改革的实效, 我们在课堂授课结束并在期末理论测试后给学生发放反馈表, 结果见表1。

3.2 带教教师对学生实习的信息反馈

为了评价教学改革班学生在实习医院的理论实际应用能力, 我们给带教教师发放了反馈表, 结果见表2。

3.3 教学改革内容期末理论测试情况

教学改革班和对照班的课堂授课结束后, 从题库中抽取试题, 同时对2个班的学生进行期末理论测试, 2个班的任课教师均不参加阅卷工作。2个班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比较见表3。

4 讨论

4.1 突破传统, 总体优化

实践证明, 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组织教学, 并实行新的课堂教学方法行之有效, 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 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临床复杂的健康与疾病问题的质疑能力和分析、推理技巧;把学生学习、掌握外科护理学知识与满足患者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强化了学生的整体护理意识, 使学生在更好地理解护理诊断含义的同时培养其科学的工作方法, 使其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 促进了学生专业思想的稳固, 培养了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实现了总体优化。

4.2 优化外科护理学实践教学, 培养护生角色的多元化[3]

采用角色扮演、情景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 (CAI) 、临床见习等多种教学方式, 使学生在模拟情景下扮演各种角色, 体会角色转变, 以充分激发其学习兴趣。

4.3 丰富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信息反馈表明, 82.93%的学生认为教学改革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91.06%的学生认为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79.67%的学生认为培养了自己的归纳综合能力;89.43%的学生认为提高了自身心理素质;92.68%的学生认为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沟通交流能力。教学改革班选择这些选项的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班。学生实习的信息反馈表示, 教学改革班学生应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的良好率为90.70%;对多发病、常见病护理的良好率为87.21%;各种管道护理的良好率为91.86%;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的良好率为93.02%;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良好率为94.19%, 教学改革班在这些方面被评为良好的人数亦明显高于对照班。

4.4 实行教考分离, 促进教学相长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能评价受教育者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状况, 检验教与学的综合效果, 并客观地为改进教与学提供必要的依据。实行教学改革后, 采取教考分离, 避免了传统考试的主观性, 教学改革班和对照班在期末授课结束后同时进行理论测试, 2个班的任课教师均不参加阅卷工作。对3届学生的期末理论测试成绩进行比较, 教学改革班明显优于对照班, P<0.05, 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本次教学改革达到了教育者由“教会”到“会教”的转变, 学生也实现了由“学会”到“爱学、会学”的飞跃, 本次促进了教学相长。

5 结论

在整体护理模式下, 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组织教学, 实行外科护理学多项教学改革, 符合外科护理学发展的要求, 学生普遍反映教学效果良好, 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内容丰富, 情景直观, 学生角色多元化, 其理论测试成绩及实践性整体护理能力都大大得到了提高。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 我们要继续努力探索, 在教学中不断完善, 努力培养出具有高职特色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许勤, 丁亚萍, 许明霞.以护理程序为框架, 实施《外科护理学》教学改革初探[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2001, 4 (3) :306.

[2]杨朔眉, 袁晓红.运用护理个案强化护理专业学生整体护理能力[J].嘉兴学院学报, 2001, 13 (3) :79.

上一篇:实施顺序下一篇:混合进化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