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企业人员管理

2024-08-12

煤矿企业人员管理(精选十篇)

煤矿企业人员管理 篇1

关键词:煤矿企业,三违人员,教育培训

在劳动生产过程中, 所谓违章行为, 通常情况下是指违反国家的各种法规性文件和企业、事业单位, 以及上级管理机关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等。根据国家相关安全部门的统计调查, 超过90%的事故都是由“三违”人员造成的。在职工队伍中, 有些人在综合素质方面比较薄弱, 缺乏安全意识, 并且法制观念比较淡薄, 在这种情况下, “三违”现象频繁发生。

1“三违”的含义

所谓“三违”是指, 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 职工出现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煤矿企业在安全生产过程中, 任何人违反其中的一项, 都会被称为“三违”人员。违章指挥就是违反企业安全规程、安全生产的相关规定, 出现盲目生产的现象。在基层, 这类人员主要是井下区 (队) 长、班组长等煤矿管理干部。在日常生产过程中, 班组长为了超产量、赶进度, 让工人简化作业工序、违章操作等。违章作业, 就是违反了《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的相关要求, 出现这种现象, 通常情况下都是工人不懂安全常识, 或者没有听从有关人员的劝告等, 在操作、作业中出现冒险蛮干的现象或行为。通常情况下, 这是人为造成矿井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生产过程中, 违反劳动纪律, 就是违反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

2煤矿企业“三违”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探索

2.1细化“三违”类型

根据“三违”人员的行为特点, 可以将“三违”人员划分为“无知型”、“明知故犯型”和“随机性型”等三类, 并依据“三违”类别实施定向教育培训。其中, “无知型”侧重培训项目:业务知识、操作技能、规程措施、企业文化等;“明知故犯型”、“随机性型”侧重培训项目:事故案例、看望工伤、奖惩条例、企业文化等。

2.2实施“三违”人员“心”培训管理法

解决煤矿职工“三违”问题, 就要从“三违”的根源抓起, 因此, 针对“三违”人员的安全意识、习惯思维及心的问题进行培训, 深层次挖掘“三违”根源, 并就以下几方面着手治理“三违”:

2.2.1“三违”心里医院。针对大多数“三违”人员存在侥幸心理、省能心理、自我表现心理、从众心理、逆反心理的特点, 培训科成立了“三违医院”, 对这些人员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 了解“三违”人员的真实想法, 对他们进行安全意识、履职能力、操作规范等方面的培训, 使他们切实认识到“三违”的严重后果, 树立拒绝“三违”的决心,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2.2家属亲情教育。为了减轻“三违”人员家庭方面的困扰, 使“三违”人员家属做好他们的后勤工作, 培训科组织三违人员家属“进课堂”活动。将家属请进“三违”培训班、感恩教育课堂, 使她们真正体会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认识到违章作业的严重后果, 体会到“三违“人员工作的艰辛, 从而促进家属对丈夫在井下一线工作的感激之情, 促使她们在家多给丈夫一些温暖, 时刻提醒丈夫在井下要安心工作、注意安全, 真正发挥“二道防线”的作用。

2.2.3“心连心”教育。关心“三违”人员的生活问题, 多和“三违”人员谈谈心。心理学认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与人在当时的思想意识和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的职工因长年累月在井下一线工作, 精神文化生活贫乏、身体欠佳或家中有急事、琐事等影响, 或情绪波动, 或意志消沉, 工作中往往安全意识淡薄甚至缺失, 从而导致“三违”现象的发生。因此, 尽可能地和“三违”人员交心, 谈谈生活上的问题, 使他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安全生产工作中, 从而减少“三违”的产生。

2.2.4“三违”培训到病房。为提高“三违”人员的安全意识, 帮助他们深刻认识到“三违”行为的危害性, 从心灵深处去震撼他们, 因此, 组织“三违”人员到医院看望住院的工伤病号。工伤职工有着血的教训, 让他们和“三违”人员谈谈自己是怎么受伤的, 这就是最真实的安全事故教材。工伤把自己的体会说出来, 把同样的工序该注意的问题总结出来, “三违”人员当面听了这些血的教训, 要比听别人讲一百遍都印象深刻!

2.2.5女协管爱心教育。成立女职工安全协管会, 充分调动妇女组织参与反“三违”活动的积极性, 以女性特有的温情细腻打动职工, 协调职工情绪, 愉悦身心。用亲情感化职工, 达到潜移默化的功效, 使职工常想到亲人的期盼和自己的责任, 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规范自己的行为。

2.3开展“三违”人员“三部曲”特训营

2.3.1“军事训练”———序转变形象曲。“立正、稍息、向左转……”, 通过一系列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动作、行为, 开展“三违”特训营从而促使“三违”人员树立“军事化管人, 精细化管事”的全新理念, 让他们摒弃不良习惯和错误动作, 提高纪律性和责任心, 不断地改变自我。

2.3.2“拓展训练”———续熔炼团队曲。通过同舟共济、雷区取水、穿越电网、高空抓杠等拓展训练项目, 对他们进行情景体验式心理训练、个人挑战潜能训练、团队建设训练、相互协调配合训练、整合团队训练、潜能意识的激发训练、交流与沟通技巧训练和团队领导训练, 让他们融入团队、牢记安全、关注细节、战胜恐惧、超越自我。同时, 使他们感受到团队的力量、支持的力量、信任的力量, 懂得感恩、懂得奉献、懂得付出、懂得安全。从而帮助他们摆脱阴影, 以全新的姿态投入今后的工作, 开启更加美好的明天。

2.3.3“感恩教育”———谱感恩报恩曲。“三违”不一定出事故, 出事故必是“三违”。“三违”主要是人的安全意识造成的, 树立“法无涉及即禁止”意识, 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就是抓住了“三违”培训的要害。感恩教育通过各个环节的巧妙设计, 让“三违”人员感恩现在的和谐家庭生活, 使“三违”人员深感自己的所作所为给亲属、家庭带来的危害与风险, 从而下定决心痛改前非, 遵章守纪, 安全生产。

3结论

总之, 在煤矿企业狠防“三违”的过程中, 应加强领导, 狠抓制度落实, 提升管理干部的管理水平, 促进现场管理的科学和管理制度的规范, 并加强现场监督检查和对职工违章违纪行为的严肃查处。同时, 在劳动过程中要求职工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是指劳动者在共同的劳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和秩序, 也是一种当事人的劳动法律关系, 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约束力。这种规则和秩序要求每个劳动者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间、质量、程序和方法, 安全地去完成自己所承担的生产和工作任务。

参考文献

[1]王兵建, 张亚伟.煤矿“三违”行为的心理致因分析及对策[J].中州煤炭, 2009 (09) .

[2]孙中会, 李学恒.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特点及防范措施[J].中州煤炭, 2009 (07) .

[3]冯自宇.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中某些常见“三违”现象的危害及对策[J].煤矿现代化, 2009 (01) .

煤矿企业人员管理 篇2

一、对错题:

得分

21.煤矿不得因从业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停止作业或者采取紧急撤离措施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22.对未依法取得批准或者验收合格的单位擅自从事有关活动的,负责行政审批的部门发现或者接到举报后应当立即予以取缔,并依法予以处理。()23.对涉及安全生产的事项已经依法取得批准的单位,负责行政审批的部门发现其不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无权撤销原批准﹙×﹚

24.煤矿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他人财产损失的,应由矿长本人承担赔偿责任。(×)25.《矿山安全法》规定:矿长必须经过考核,具备安全专业知识,具有领导安全生产和处理矿山事故的能力。矿山企业安全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必要的安全专业知识和矿山安全工作经验。(√)26.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在两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27.《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事故发生单位及其相关人员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处上一年年收入60%~100%的罚款;属于国家人员的并依法给与处分;构成违反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与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8.《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事故发生单位及其相关人员伪造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的,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处上一年年收入60%~100%的罚款;属于国家人员的并依法给与处分;构成违反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与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9.《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未依法履行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较大事故发生的,处上一年年收入30%的罚款﹙×﹚ 30.煤矿企业必须依法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31.煤矿企业必须按有关规定设置安全生产机构或者配备安全生产人员。﹙√﹚

32.煤矿长或者其他主管人员对重大事故预兆或者已发现的事故隐患不及时采取措施的,由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给予批评教育,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罚款。()33.煤矿矿长或者其他主管人员拒不执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及其煤矿安全监察人员的安全监察指令的,给予警告;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34.煤矿矿长或者其他主管人员拒不执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及其煤矿安全监察人员的安全监察指令的,由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给予批评教育;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罚款。()35.国家对煤矿企业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煤矿企业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不得从事生产活动。()

36.国家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中央管理的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发和管理。()37.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非中央管理的其他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发和管理﹙√﹚

38.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完备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企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必须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之一。()

39.安全投入符合安全生产要求,是企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必须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之一。()

40.设置生产管理机构,配备生产管理人员,是企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必须具备的安全生

产条件之一。()

二、单选题

1.企业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是其(B)。

A法定权利

B.法定义务

C.法定职权 2.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是从业人员的一项(A)。

A法定权利

B.法定义务

C法定职权

3.(C)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

A监管部门

B.劳动部门

C.用人单位

4.从事特种作业的劳动者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A学历

B.特种作业操作证

C安全工作资格

5.根据《刑法》规定,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构成()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A.重大责任事故罪B.玩忽职守罪

C.受贿罪

6.根据法律规定,构成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犯罪,应承担()。

A.刑事责任

B.行政责任

C.民事责任 7.对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的同一个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不得给予(B)罚款的行政处罚。

A.1次

B.2次以上

C.2次以下

8.除法律另有规定外,违法行为自发生之日起(B)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得再给予行政处罚。

A.1

B.2

C.3 9.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主动消除或者减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应当依

法(B)行政处罚。

A.加重

B.从轻或者减轻

C.免除

10.生产经营单位及有关人员受他人胁迫有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应当依法(B)行政处罚。

A.免除

B.从轻或者减轻

C.加重

11.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配合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查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应当依法(B)行政处罚。

A.加重

B.从轻或者减轻

C.免除

12.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C)行政处罚。

A.免除

B.从轻或者减轻

C.不予

13.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煤矿企业必须采取措施加强劳动保护,保障煤矿职工的(A)。

A.安全和健康

B.生命安全

C.健康

14.煤矿企业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劳动保护,保障职工的安全和健康,对井下作业的职工采取(A)措施。

A.特殊保护

B.保护

C.严格管理

15.煤矿企业应当依法为职工参加工伤保险缴纳(B)保险费。鼓励企业为井下作业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支付保险费。

A.养老

B.工伤

C.失业

16.煤炭生产应当依法在批准的开采范围内进行,不得超越批准的开采(A)越界、越层开采。

A.范围

B.煤种

C.煤层

17.煤矿企业应当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未经安全生产(B)、培训的,不得上岗作业。

A.演示

B.教育

C.学习

18.煤矿企业必须为职工提供保障安全生产所需的(B)用品。

A.毛巾

B.劳动保护

C.手套 19.未经煤矿企业同意,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在煤矿企业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有效期间内在该土地上种植、养殖、取土或者修建(A)物、构筑物。

A.建筑

B.工厂

C.商店 20.转让或者出租煤炭生产许可证的,由煤炭管理部门吊销煤炭生产许可证,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A)倍以下的罚款。

A.五

B.三

C.十

三、多选题

1.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体制模式可归结为(ABCD)

A.政府统一领导

B.部门依法监管

C.企业全面负责

D.社会监督支持 2.坚持科教兴“安”、加快科技创新,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向。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改善煤矿的生产条件,采用(BCD)叫和新装备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

A.新工人

B.新技术

C.新材料

D.新工艺 3.现阶段人们常说的“三项岗位人员”是指企业(ABC)。

A.主要负责人

B.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C.特种作业人员

D.从业人员

4.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人们常说反“三违”。“三违”行为是指(ACD)。

A.违章指挥

B.违反道德

C.违章作业

D.违反劳动纪律 5.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要坚持的“三并重”原则,“三并重”包括(BCD)。

A.生产

B.管理

C.装备

D.培训 6.煤矿安全治理,要坚持(ABD)。

A.依法办矿

B.依法管矿

C.依法纳税

D.依法治理安全

7.建立健全(ABC)是党和国家在安全生产方面对各类生产经营单位的基本政策要求,同时也是生产经营企业的自身需求。

A.安全生产责任制

D.业务保安责任制

C工种岗位安全责任制

D.经营目标责任制 8.企业安全生产民主监督的主要形式有(ABC)。

A.职工代表大会

B.企业工会组织

C.群众安全监督检查网(岗)

D.协会、学会 9.属于规章范畴的有(AC)。

A.《煤矿安全规程》

B.《煤矿安全监察条例》

C.《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

D.《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10.属于地方性法规范畴的有(AC)。

A.《x省煤炭管理条例》

D.《乡镇煤矿管理条例》

C.《x省劳动保护暂行条例》

D.《煤炭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 11.国家依法保护煤炭资源,禁止任何(ABC)煤炭资源的行为。

A.乱采

B.滥挖

C.破坏

D.浪费

12.煤炭生产应当依法在批准的开采范围内进行,不得超越批准的开采范围(AB)开采。

A.越界

B.越层

C.越煤种

D.越能力 13.开办煤矿企业,应当具备有计划开采的(ABC)等条件。

A.矿区范围

B.开采范围

C.资源综合利用方案D.土地复垦方案

14.在(ABC)和进行科学技术研究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A.勘查、B.开发

C.保护矿产资源

D.提高回采率

15.设立矿山企业,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并依照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由审批机关对其矿区范围、矿山设计或者(ABD)和环境保护措施等进行审查;审查合格的,方予批准。

A.开采方案

B.生产技术条件

C.地质报告

D.安全措施 16.“三同时’’是指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ABD)。

A.设计

B.施工

C.纳入概算

D.投入生产和使用

17.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在监督检查中,发现企业不再具备本条例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的,必须及时予以处理。处理的方式有(AC)。

A.暂扣企业的安全生产许可证

B,没收企业的安全生产许可证

C吊销企业的安全生产许可证

D.注销企业的安全丰产许可证 18.从业人员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CD)。

A.不得拒绝执行

B.不得举报

C.有权拒绝执行

D.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19.煤矿企业必须严格执行有关煤矿安全的(CD)。

A国际标准

B.企业标准

C.国家标准

D.行业标准 20.事故调查处理中坚持的原则是

(ABCD)

A.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

B.责任人员没有处理不放过

C.有关人员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D.整改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四:多选题

1.事故隐患泛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ACD)

A.人的不安全行为

B.自然灾害

C管理上的缺陷

D物的不安全状态 2.劳动保护是要消除生产过程中的(ABCD)

A.危及人身安全和健康的不良环境

B.不安全设备和设施

C不安全环境、不安全场所

D.不安全行为 3.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作用包括(ABCD)

A.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

B.负责日常安全监督管理

C组织生产经营单位内部各种安全检查工作

D.监督整改各种事故隐患 4.以下属于安全生产投入的是(CD)。

A.办公室空调系统

B.职工度假休养

C.购买消防器材

D更新除尘系统 5.以下属于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对象的是(ABCD)。

A.企业主要负责人

B.安全生产管理人员C.普通工人

D.特种作业人员 6.编制安全检查表的主要依据是(ABD)。

A.国内外事故案例及本单位在安全管理及生产中的相关经验

B.通过系统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

C.编制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的经验

D.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

7.以下属于安全现状综合评价的主要内容的是(ABCD)

A.进行危险识别,给出安全状态参数

B.进行事故模拟,预测影响范围,分析事故最大损失和发生的概率

C.对发现的事故隐患进行排序

D.提出整改措施与建议

8.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由以下(ABCD)部分组成。

A.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B.重大危险源的评价

C.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D.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9.劳动防护用品选用的原则是(ABC)

A.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B.防护用品的防护性能适用于生产岗位有害因素的存在形式、性质、浓度等

C.穿戴要舒适方便,不影响工作

D.根据管理人员的要求

10.用人单位应教育从业人员,按照劳动保护用品的使用规则和防护要求正确使用劳动保

护用品,使职工做到(ABC)。

A 会检查劳动保护用品的可靠性

B.会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C.会正确维护保养劳动保护用品

D.会掌握检验维修劳动保护用品的知识 11.工伤保险的基本原则有(AB)。

A.强制实施的原则

B.损失补偿与事故预防及职业康复相结合的原则

C.劳动者个人需缴费的原则

D.视责任情况赔偿的原则

12.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与重大危险源有关的物质种类有(ABCD)

A.爆炸性物质

D.易燃物质

C.活性化学物质

D.有毒物质

13。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按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将事故等级分为(ABCD)

A.特别重大事故

B.一般事故

C.重大事故

D.较大事故

14.区(队)安全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ABC)

A.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

B.生产建设中的动态安全管理

C安全信息化工作

D.日常事务管理工作 15.下列属于区(队)安全管理的制度的是(ABCD).A.安全生产责任制

B.区(队)长跟班制度

C.安全教育制度

D.经常检查安全情况制度 16.根据安全管理的职能,安全管理的内容包括(BC)。

A.对企业的管理

B.对人的管理

C.对组织与技术的管理

D.对财务的管理 17.企业安全管理包括(ABD)。

A.纵向的专业管理

B.横向的各职能部门(各专业)管理

C.国家监察

D.群众监督 18.“四不放过”原则是指发生事故后,要做到(ABCD)

A.事故原因没查清不放过

B.当事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

C.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D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 19.安全目标管理实施的程序有(BCD)。

A.安全目标的可行性研究

B.成果的考核评价

C.安全目标的制定和展开

D.安全目标的实施 20.制定安全目标包括(ABCD)

A.确定企业安全目标方针

B.确定总体目标

C.制定实现目标的各级目标

D.制定实现目标的对策措施 21.确定安全目标值的主要依据是(ABC)

A.企业自身的安全状况

B.上级要求达到的目标数值

C.历年特别是近期各项目标的统计数据,p.企业经济效益 22.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ABC)

A.工伤认定申请表

B.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C.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D.户口证明

23.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的安全职责有(ABCD)A.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B.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C.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D.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24.从业人员对本单位的安全工作可以行使以下权利(ABCD)。

A.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

B.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C.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

D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

25。对于安全设备来讲,(ABCD)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A.设计、制造

B.安装、使用

C.检测、维修

D.改造和报废 26.工会对本单位的安全工作可以行使以下权利(ABCD)。

A.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侵犯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要求纠正

B.对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解决的建议

C.发现危及从业人员生命安全的情况时,有权向生产经营单位建议组织从业人员撤离危险场所

D.依法参加事故调查,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并要求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27.属于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的基本原则有(ACD)。

A.个体防护

B.故障一安全设计

C.设置薄弱环节

D.隔离 28.安全生产检查的类型包括定期安全检查、(ABCD)和不定期安全检查。

A.综合性安全检查

B.经常性安全检查

C季节性及节假日前后安全检查

D.专项安全检查 29.属于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一般要求的是(BCD)。

A.防护用品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

B.使用前应首先做一次外观检查

C.劳动用品的使用必须在其性能范围内,不得超极限使用

D.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30.在(ACD)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称为职业性危害因素。

A.作业环境

B.卫生环境

C.生产过程

D.劳动过程 31.安全检查要(ABCD)

A.查思想

B.查制度

C.查管理

D.查隐患 32.事故损失的分类包括(ABCD)。

A.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

B.有形损失与无形损失

C.经济损失

D.非经济损失等

33.安全检查应贯彻(ABC)的原则。

A.领导与群众相结合B.自查和互查相结合 C检查和整改相结合D.检查与效益相结合

34.对接触职业危害的从业人员,煤矿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ABC)的职业健康检查和医学随访,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从业人员。

A.上岗前

D.在岗期间

巳离岗时

D.培训后 35.煤矿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化学物质有(ABC)等。

A.氮氧化物

B.碳氧化物

C.硫化氢

D.辐射 36.煤矿主要职业危害因素物理因素有(AB)等。

A.噪声

B.高温

C.光线

D.二氧化碳,37.《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及安全监督检查规定》所称的煤矿,是指煤矿生产矿井和(ABCD)等建设矿井。

A.新建

B,改建

C.扩建

D.技术改造 38.《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及安全监督检查规定》所称煤矿领导,是指煤矿的(ACD)。

A.主要负责人

B.主要负责人助理

C.领导班子成员

D.副总工程师 39.《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及安全监督检查规定》第十八条规定:煤矿有下列(ABCD)情形之一的,给予警告,并处3万元罚款。

A.未建立健全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制度,或者未按规定报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备案和抄送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

B.未建立煤矿领导井下交接班制度的或未建立煤矿领导带班下井档案管理制度的 C.煤矿领导每月带班下井情况未按照规定公示的

D.来按规定填写煤矿领导下井交接班记录簿、带班下井记录或者保存带班下井相关记录档案的

40.煤矿领导带班下井时,应当履行的职责有(ABC)A.加强对重点部位、关键环节的检查巡视,全面掌握当班井下的安全生产状况

B.及时发现和组织消除事故隐患和险情,及时制止违章违纪行为,严禁违章指挥,严禁超能力组织生产

煤矿企业人员管理 篇3

关键词:三违 教育 培训 做法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98X(2012)03(c)-0000-00

“三违”是指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及违反劳动纪律,“三违”现象已成为严重威胁职工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影响企业形象和制约企业发展的“顽症”。“违章不一定出事(故),出事(故)必是违章”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事故与违章的关系。 “三违”不除,矿无宁日,2011年淮南矿业集团的几起死亡事故都与“三违”有关。谢桥矿作为淮南矿业集团主力矿井之一,在反“三违”方面关口前移,源头上规范职工行为,以规范制度为前提,注重安全教育培训,严管、重处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效果良好。本文重点展述 “三违”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旨在总结经验,供于交流,弥补不足。

1教育培训制度

谢桥煤矿确立了“三违不能容、管理人员粗心大意不能容”的安全理念,同时也形成全员反“三违”、安监抓“三违”、职工培训中心教育“三违”人员的良好氛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抓好“三违”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就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培训制度。

第一,“三违”人员到职工培训中心报到前,要持通知单或由安监处审签的自送“三违”报告单,到矿财务科缴清罚款。“三违”人员教育培训期间,予以暂时性封存矿灯,培训结业后,“三违”本人持结业单到矿灯房启封矿灯。

第二,每期“三违”人员培训前,职工培训中心要及时对“三违”情况进行梳理、分类,分别提供给各授课教师,以便针对性备课。

第三,职工培训中心建立 “三违”人员教育培训档案,实行闭合管理。培训中心与安监处的保持沟通联系,确保“三违”人员按时参加教育培训。

第四,“三违”人员教育培训严格按以下流程进行:报到审核→学习培训→互动帮教(每期结业前,培训班安排1次集中互动交流谈心活动)→亲情帮教(对较严重“三违”和重复“三违”人员,由矿工会家属协管会组织“三违”家属到矿参与帮教,并签字,否则不予结业)→现身说法(每名矿查“三违”人员,培训结业前,安排回本单位班前会进行现身说法,着重谈学习认识与体会,并由单位领导进行剖析、点评。单位要做好记录)→结业考试→电视曝光→定期回访(对较严重及重复“三违”人员,上岗三个月后,由职工培训中心跟踪回访,并填写《三违人员回访表》存档)。

2“三违”人员教育培训

我们对“三违”人员开展教育培训采用的是分专业针对性教学,各专业授课教师在教学中着重讲清讲透本专业违章人员违章的条款、行为的后果、今后注意事项以及相应案例等,突出培训的实效性,可以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以强调“三违”的危害性和纠正三惯思想为主旨的,让“三违”者深刻认识到:首先只要“三违”就会遭受制度、章程的制裁,甚至受到法律的严惩;其次“三违”人员可能丢掉一个月辛苦赚来的生活费;再次他们会受到良心的谴责;最后他们可能要出现安全事故,使得身体遭受极大的痛苦,甚至可能危机自己的生命。

同时我们在教师实践经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也不断完善:

2.1教师实践经验

⑴提高教师的实验技能。实验是培训教学不可缺少的手段,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将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和行为。⑵加强教师的实践生产经验的积累。教师实际生产经验的多少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好坏。当教师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时,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和实际密切地结合起来,也才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生产实践的能力和行为。所以各培训结构应鼓励教师到生产矿井去实践锻炼,制定实习计划,到生产一线去了解、掌握现代化矿井的各个生产系统、生产环节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谢桥煤矿职工培训中心专职老师都是从基层干过5年以上的各专业本科生担任,而且每位专职老师每月都有下井指标。

2.2教材内容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教材内容安排设计是否恰当,将直接影响培训质量的高低,教材能否为学员提供合理适切的学习内容,将关系到学员学习效果的好坏。我们选用教材都是近年来煤炭工业出版社及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教材为主,集团公司及矿培训资料为辅,既把握总纲又贴近实际。

2.3教学方法

煤矿生产的特点是炭生产大多是井工开采、地下作业,工作环境恶劣,时刻面临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等灾害的威胁;井下一线工人队伍构成繁杂多样,年龄偏大,既有全民合同工、集体合同工、又有农民劳务工,煤矿工人的安全意识淡薄,文化基础差。我们根据这个特点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2.3.1利用图为并茂,多媒体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不适宜时代的发展,教学毫无感情色彩,如果我们还是采取给学生上课的模式来讲授,则学员们或是不愿听,或是听不懂,或是记不住,教育效果非常有限。而多媒体教学寓教于乐,寓教育教学于一定的形象思维和创设的情景当中,能够综合利用学员的视觉、听觉使他们不断受到语言和图像的不断冲击,身临其境,高度参与,从而提高了培训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达到了培训的预期目的。

2.3.2 “一体化教学”手把手训练

所谓“一体化教学”就是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配合实验、操作同时进行。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对于一些仪器、仪表的使用,和一些简单,体积小的设备,一般都把这些搬到教室,在课堂上,对照实物,一边讲解一边演练,比如多自救器、瓦斯检定仪、等都是这样,首先讲解原理、结构、操作步骤等等,然后让他们分组实验;对于一些稍大的设备,就直接领他们到实习车间去,现场给学员从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各部件名称、作用以及拆装和常见故障维修等进行实地讲解。这样的教学,使得学员面对实物学习起来也觉得相对容易了许多,也更好地理解了一些理论知识。

3教育培训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3.1 学习思想不端正

不少“三违”人员思想认识不到位,到职工培训中心学习就是走下过场;我们对于“三违”人员第一节课就是思想教育可,转变“三违”人员学习思想,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为主动。

3.2不愿结业

在培训期间也存在个别学员不愿意结业的现象,故意考试不及格,呆在职工培训中心,不愿上班;针对这类学员我们首先了解原因,与三违人员所在单位领导或家人一块协商,转变其态度。

3.3不来报到

这类三违人员越来越少,但也存在;针对这类人员我们统计人数,通过网络或走访进行催培,效果不佳的情况下交由安监部门对其所在单位进行停头处理。

4结束语

以上是笔者对“三违”人员教育培训的一些粗浅认识与总结,不足之处,尚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搞好教育培训工作只是我们反“三违”工作其中的一环节,反“三违”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从各个环节不断的摸索和完善,对三违现象及人员要发现一处,查处教育一处,净化安全生产环境,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

兴山煤矿井下人员管理系统的改进 篇4

兴山煤矿使用哈尔滨新天电子股份公司承揽的嘉科电子技术矿用人员管理系统已经运行三年多了, 借助系统实现了我矿人员调度生产考勤与管理的自动化数字化, 同时也成为我矿目前先进实用的管理手段, 对于我矿几十公里的区域检测采用了人员身份电子化信息, 能根据实际需要覆盖井下巷道, 通过对巷道移动目标进行非接触式信息采集、处理和自动识别, 从而实现对目标的跟踪定位。及时反映井下人员的定位区域, 实现人员跟踪人员身份界定, 为矿井安全管理提供信息。2009年我矿发生了特大瓦斯突出与爆炸事故, 该系统井下部分已被摧毁。第一时间对井下遇难人数和升井人数有了精确的定位, 为灾后人员的清点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使用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2 问题的提出

2.1 原有光纤采用RS-485总线多路集中器 (RS-485HUB) 能够将RS-485总线变成放射形连接。结构简单, 自愈能力差, 应该给予改进。

2.2 当初的安装有四分之三的读卡器使用了专用电池供电经过一年多的运行一部分电池已耗尽电量, 由于电池不能充电, 逐步改造成交流整流供电方式。这就给今后的人员管理带来了一些漏洞。由于计划性停电事故停电及频繁的操作停电情况很多, 很容易造成信息丢失, 使读卡器搜索信息的准确率低。在光电转换装置的安装过程商家考虑到光端机使用5伏直流不停的工作耗电量较大配一次性电池浪费较大, 安装时为了方便直接配备交流127伏变压整流电源。使用专用电池供电时, 不能充电需定期更换, 价格昂贵, 长期投资, 只适用于读卡器供电。一旦光端机停电, 读卡器仍能识别存储尽6万条信息待光端机复电后再传输到计算机网络中去。虽然没丢信息但反映时间上有差别。

2.3 标识卡是智能卡安装在矿灯内部且使用纽扣电池周期约为6个月需经常定期更换, 很不方便;易被人提出他人携带, 或提出卡后用锡箔金属屏蔽投机取巧混工蒙过考勤关, 给投机者可乘之机;矿灯规格大小不一有的塞不进去只得手持携带。

3 解决的办法

3.1 光纤通讯链路:采用环网结构与过去放射形式相比自俞性功能好, 具有生存能力强, 网络传输稳定性和可靠性高等优点。使光纤环网拓展为我矿定位、广播通讯、视频服务三项整合统一。

系统组成示意图见图1。

原有KJ153型矿用人员管理系统经过整改后, 需要对系统扩容时, 通过增加KJJ111数据传输接口这一光传输设备用光缆连接起来, 组成光环网系统, 再从数据传输接口引出总线连接读卡分站。通过增加KJJ111数据传输接口设备后的扩容结构示意图如图2。

3.2 人员信息传输处理板选用KJ369型在多个技术层面上突破了技术瓶颈.预留传输分站KJJ111数据接口, 为将来视频服务、安全广播系统的拓展提供便利条件。

3.3 自制双电源给光端机, 读卡器供电即正常是由井下照明电源交流127伏变压整流供电, 当交流电中断切换到备用电路供电时必须有几十毫秒或更长的继电器切换时间这对由计算机构成的实时系统是不允许的为保证电源不中断, 无瞬变, 光端机, 读卡器均要采用交直不间断供电。所以它除了供给二次电源外还要对蓄电池充电或浮充。一旦运行中的电源停电, 备用的蓄电池立刻投入工作, 维持1~2小时的时间。这种密封免维护蓄电池是为了保证系统不间断供电。所以光端机, 读卡器始终工作。减少了电网电压瞬变对矿用人员管理系统的影响。保障了供电的连续性。但是尽管解决了问题, 自制的双电源无资质不具有本安准用证和煤安标志, 改进后的防爆性能不符合隔爆要求, 满足不了原厂产品的本安性能, 是不可取的。

3.4 增加一次性投入使用成型产品。隔爆电源;备用电池给予改进, 具备有煤安标志证和矿用隔爆兼本安型产品;

数据分站←读卡器←电源KDW0.8/127

嵌入式软件模块;矿用防爆交换机改进, 将原有光端机改进为环网交换机和数据传输接口;数据分站。读卡器安装在入井口、机道、主要运输大巷、采煤场子上下道入口掘开场子入口共计安装52台。覆盖了全矿所有巷道。

每台KJJ111数据传输接口有两路RS485通讯接口, 每个端口可以连接16台KJF92型读卡器分站。

3.5 标识卡安装在矿灯电池内部电源取自矿灯电池组, 使其具有照明和发射功能一则减少了他人携带卡的机率二则减少更换电池的费用。卡与电池整合安装为一体不用定期更换。每盏矿灯代表一名员工, 可以实现井下定位系统。

结束语

我矿井下人员跟踪定位系统把尖端的远距离射频识别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有机结合。通过以上的改进, 系统得到了完善, 使光纤环网、电源的技术性、合理性、连续性、可靠性增强。实现人员跟踪不丢信息, 杜绝了使用其它不正当手段进行入井考勤现象, 为我矿安全管理提供了最有价值的真实信息。

煤矿企业政工人员素质培养 篇5

【摘 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煤矿企业也日益红火,并在我国能源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为提高企业生产效益以及安全保量的完成生产,培养煤矿企业政工人员的素质成为必不可缺的环节。本文提出煤矿企业政工人员的素质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提高政工人员的素质方法。

【关键词】煤矿企业 问题 素质目标 方法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煤矿企业在国家能源方面处于主要地位,提高生产效益是企业的重要工作。提高企业效益的同时,也要保证对煤矿企业政工人员素质的培养,这样才能与时俱进,高效安全的完成生产任务。企业政工人员存在的素质问题

1.1 缺乏认识

在我国大多数的煤矿企业中,各阶层的工作人员认为把自己分内的工作做好就够了,别的工作只要和自己无关,就不去过问。有的部分煤矿企业在对政工人员的素质培养方面做的不是很到位,甚至没对政工人员进行素质的培养,他们认为,只要政工人员按时按量的完成生产任务,素质的培养就不那么重要。在学习新的工作理论与国家政治的时候,政工人员就会觉得枯燥无味,并不能得到相应的教育效果。这些缺乏认识的行为都会直接影响企业政工人员的整体素质。

1.2 管理失职

由于煤矿企业对政工人员素质培养环节没有安排专业培训人员进行培训,导致政工人员的素质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同时在按时按量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如若政工人员未完成相应的量,就会受到规章制度的相应惩罚,而相对应的奖励行为就很少能得到。这使得政工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1.3 待遇菲薄

部分煤矿企业对经济效益的过度注重,使得政工人员的待遇在煤矿企业的待遇中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地位。这严重影响了政工人员对工作的热情度以及积极性。政工人员素质目标

2.1 政治素质

过硬的政治素质是政工干部素质的基本和核心。过硬的政治素质是一个政工干部成熟的表现。能够有自己坚定的政治立场,在思想领悟方面有较高的觉悟,同时能够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作风上,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艰苦奋斗。

2.2 知识方面

一定水平的知识是煤矿企业政工人员必不可缺少的素养,这样才能在抉择找出前进的方向。首先,良好的专业知识是政工人员必备的条件,并能够熟练的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其次,对政治思想的领悟一定要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然后,以积极的态度去学习自然科学等知识,充实自己的知识文库。再者,学会英语是必不可缺的,能够第一时间关注世界科学的进步并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有效的提高自己的效率;最后,对自己的岗位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了解自己的职责所在,并能够对企业的具体情况有所掌握。

2.3 综合能力

随着社??的不断发展,各方面都不断进步,对思想政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政工人员也应有更高的综合能力要求,这样才能与时俱进,促进企业的发展以及效率。作为煤矿企业政工人员,在素质培养之后应该具备以下几点综合能力:首先,应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理解能力,这是政工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养,通过自身的理解,再去向他人进行有关国家政策等的讲解;其次,一定的调研能力,能够对一些事物进行相关的调查以及研究,同时收集自己所需要的相关信息;再次,具有一定的组织策划能力,在企业需要进行活动的时候,自己能够组织策划好活动,并能够达到相应的活动效果;然后,创新能力也是不可缺少的,创新的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思想等方面跟得上时代潮流,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另外,一个企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现代技术能力,政工人员应掌握这个能力,不断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最后,政工人员应该借助综合管理能力来掌控企业的发展,在全局上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为企业的辉煌而努力。以上是作为一名煤矿企业政工人员所应具有的综合能力。

2.4 品德修养

一个优秀的政工人员,不仅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同时还应有正直公正的高尚品德和诚信的优良品格,以及毫不动摇地坚持真理。不断学习进取,学习道德知识和文化知识,在学习的同时应更注重内省,学思结合,正确面对自己的弱点和错误,并去改正,从中不断提升自我的品德境界,不断进步。当独自一人的时候,没有外在力量监督,也是最容易放松品德规范的约束的时候,此时就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优良的品德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培养以及逐渐积累的结果。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是政工人员必备的素质。政工人员素质培养的方法

通过对政工人员的素质培养,使他们达到上述的素质目标。改善以往的培训方式,对培训方式进行创新,让大家都积极参与其中。让政工人员从培训的过程中认识到培训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积极去学习并提高自我素质。培训结束后,定期对政工人员进行检查审核,并对未达标的政工人员进行重新培训。在企业内部培养竞争的氛围,让政工人员在竞争中不断互相学习进取。完善相关的奖罚制度,对一些做出贡献、积极进取、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政工人员进行奖励,同时待遇需要进一步的提升,调动政工人员的积极性。在对政工人员素质培养的过程中,让政工人员更加明确自己职责,以及对本职的认知,用责任心做好本职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不断学习研究,为煤矿企业的发展积极做出贡献。建立监督机构,坚决杜绝贪污腐败的行为在企业内部出现,加强监督,完善相关的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规定,对违规现象进行追究到底。建设一个综合能力高、具有高素质、有思想的政工人员队伍。同时也需要一些德才兼备、责任心、以身作则、甘愿服务于群众的人来壮大这支队伍。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矿企业在我国能源产业的地位也愈加重要,这也使得对煤矿企业的要求不断提高。同时对政工人员素质的要求也有所增强。作为一名政工人员,应加强创新能力,增强竞争意识,高效保质量的完成生产,不断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加强自我的素质培养和专业水平,促进煤矿的稳定健康发展,敢于面对新时期的机遇与挑战,在挑战中不断学习提高,为煤矿企业的发展尽自己的最大努力。

参考文献:

煤矿企业人员管理 篇6

关键词:煤矿;井下;人员管理

中图分类号:TD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20-0093-03

在近几年发生的多起煤矿重大安全责任事故中,反映出了一个共性问题:即部分煤矿生产企业劳动组织管理混乱,表现为职工考勤制度执行不严,提前升井现象十分普遍,下井登记、检身管理混乱,煤矿井下人员的数量、实时分布情况难于掌控。

1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工作原理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由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组成,其中,软件系统包括应用软件和嵌入式软件两部分,主要完成信息的采集、识别、加工及其传输,构建不同的应用系统。硬件系统包括地面监控计算机、传输适配器、射频读写器、射频识别卡和天线等组成,见图1。主要完成信息采集和识别,从而实现人员识别、人员定位的功能。

1.1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硬件设备工作原理

1.1.1射频识别卡和读写器工作原理

(1)射频识别卡:每个射频识别卡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其内部储存着特殊信息,用来标识目标对象。识别卡平时处于睡眠状态,当进入系统工作区后,射频卡被激活工作,进行射频数据的收发。识别卡通常随身携带。射频识别卡通常集成有射频前端、逻辑控制、存储器等电路,有的甚至将天线一起集成在同一芯片上。当射频识别卡进入读写器的射频场后,由其天线获得的感应电流通过射频前端电路检得数字信号送入逻辑控制电路进行信息处理;所需回复的信息则从存储器中获取经由逻辑控制电路送回射频前端电路,最后通过天线发回给读写器。

(2)射频读写器:每个监测点安装一个射频读写器,射频读写器将低频的加密数据载波信号经发射天线向外发送,用来激活进入该区域的识别卡;同时把接收天线接收来的识别卡的高频载波信号进行放大、解调。提取有效的数字信号通过RS485等总线传给地面监控计算机。

RHD读写器,读写模块的核心部分包括一个控制用微处理器和一个RFID基站芯片。它能独立完成对符合ISO15693标准卡片的所有操作,它还具有与用户主系统的串行通信能力,可根据用户系统的命令完成对RHD卡的读写操作。并将所得数据返回给用户系统,这个用户系统可以是一个主控板或PC机。

RFID读写模块提供多种通信方式与用户系统进行通信,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连接。RHD读写器,读写模块硬件主要由中央微处理器(89C52)、RFID基站芯片、高频电路、模块天线、RS232通信电路、复位电路、LED状态显示和喇叭驱动电路等组成。其硬件结构见图2。

1.1.2天线设计原理

射频天线含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与井下射频读写器连接,形成监测点,完成与识别卡的通讯。发射天线用于发射天线电信号以激活识别卡,接收天线接收识别卡发出的无线电信号。射频天线固定在巷道顶部,采用同轴电缆与监测点连接,连接距离不大于10m为佳。

RFID的天线主要有线圈型、微带贴片型、偶极子型3种基本形式的天线。其中,小于1m的近距离应用系统的RFID天线一般采用工艺简单、成本低的线圈型天线,它们主要工作在中低频段。而1m以上远距离的应用系统需要采用微带贴片型或偶极子型的RFID天线,它们工作在高频及微波频段。在远距离耦合的RHD应用系统中,最常用的是偶极子天线(又称对称振子天线)。偶极子天线及其演化形式见图3,其中,偶极子天线由两段同样粗细和等长的直导线排成一条直线构成,信号从中间的两个端点馈入,在偶极子的两臂上将产生一定的电流分布,这种电流分布就在天线周围空间激发电磁场,利用麦克斯韦方程就可以求出其辐射场强。

当单个振子臂的长度为λ/4时,输入阻抗的电抗分量为零,天线输入阻抗可视为一个纯电阻。在忽略天线粗细的横向影响下,简单的偶极子天线设计可以取振子的长度为λ/4的整数倍。如工作频率为2.45GHz的半波偶极子天线,其长度约为6cm。当要求偶极子天线有较大的输入阻抗时,可采用图3(b)的折合振子。

1.1.3地面监控计算机

通过对读写器传送来的编码信号进行分析,识别出人员的身份、位置,并将相关信息进行实时显示、存储,可直观动态显示井下人员的分布情况。

1.1.4传输适配器

传输适配器安装在监控计算机旁边,作为数据传输接口,适配器带有RS232/RS485接口,可以连接多个监测点,实现20km以内的远距离信息传输。根据巷道分布图布置监测点,各监测点通过矿用通讯电缆或光缆组网,与传输适配器连接,传输适配器通过RS232与监控计算机连接。

1.2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软件设计工作原理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软件设计分为嵌入式软件和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主要针对井下硬件设备开发,完成井下实时数据的采集、传输及处理,形成井上数据库;应用软件以数据库为核心完成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员工管理和考核统计等功能。嵌入式软件设计主要包括读写器软件设计和射频识别卡软件设计。

1.2.1读写器软件设计

读写器上电,电源指示灯亮,经初始化后,首先从拨码开关上读取相应的信息,然后确定本机的地址、要采取哪种无线通信协议,采用多大的通信速率进行数据上传。按照确定无线通讯协议接收射频识别卡信息,接收到,同时进行声光提示。如果协议需要校验,则对接收到的射频识别卡进行相应的校验,校验合格后,识别卡信息加上进入标志一起存入上传通信缓存区,同时,也把识别卡信息写入无线接收存储区,该识别卡进入时间计数器开始计数。在一段时间内,若这张标识卡信息再次被接收到,则计数器清零,重新计数;否则,把标识卡加上出去标志一起存人上传通信缓存区,清除该标识卡在无线接收存储区的信息。在此期间,接收到上传数据的命令,经验证命令准确,则按协议上传数据,同时通信指示灯闪烁,待接收到下一帧数据,同时把前一帧数据从上传通信缓存区清除。

1.2.2射频识别卡软件设计

识别卡软件主要有以下3部分组成:主程序模块、电源低电压检测程序模块、组织发送数据程序模块。主程序模块实现对微处理器MCU和发射芯片的初始化配置,然后进入掉电模式,以节省电能;电源低电压检测程序模块负责对电池电压的定时监测,在识别卡上完成欠压指示功能的同时,把欠压信息送人发射缓冲区,作为识别卡发送数据包的一部分进行无线传输;组织发送数据程序模块完成接收地址、识别卡号、校验码及电池状态等有效信息由微处理器到发射模块的低速传递。其中,电源低电压检测程序和组织发送数据程序共同构成识别卡的中断程序。

1.2.3上位机应用软件界面设计

为了达到直观、形象、动态地显示井下巷道布置情况,准确

地实现人员定位的目的,大多数系统会引入第三方图形控件,将井下巷道布置图引入到上位机软件中,可以在图形上实时观察各个站点的人员信息,当发生异常时候还可以监测到实时报警信息。在上位机软件主界面上可实现如下功能:

(1)定位:在图形上标注不同的区域,通过上位机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将各个区域的数据信息显示在图上对应的位置,并可查看当前该区域有哪些人员。

(2)实时显示:可在界面上查看各个区域人员的流动情况。包括进出限制区域、中点区域时间,超员报警、超时报警、工作异常报警等。

(3)报警功能:可通过设定下井时间,对下井超过一定时间的人员提示报警,并给出相关人员的名单等信息;可对进入一些重要位置、危险场合的人员进行报警,从而有效阻止人员违章进入,并将违章人员记录在案。

(4)模拟动画:可对图片进行放大、缩小、漫游等功能。可以监测特定人员的活动路线,可实现指示灯、区域信息分类显示、历史轨迹回放等功能。

2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应用探讨

2.1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针对目前煤矿井下还普遍存在入井人员管理困难,井上管理人员难以及时准确掌握井下人员的分布及作业情况,一旦发生事故,抢险救灾、安全救护的效率低,特别是事故发生后对矿井人员的抢救缺乏可靠的位置信息现状。最近几年。很多厂家在已有监控系统的基础上陆续推出了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矿井人员跟踪定位及考勤管理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煤矿的这些困难。因此,国家最新颁布了《A06210-2007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和《AQ1048-2007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山西省要求所有煤矿全部安装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然而市面上取得国家允许的煤矿安全生产标志证书的厂商很多,煤矿在对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进行选型时,由于缺乏经验和相关产品的专业知识。在选择产品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致使煤矿上安装的很多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仍表现出稳定性较差,需要长期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检修和维护,煤矿的安全生产仍然受到一定的影响。相当一部分系统不能准确、有效地对入井人员进行实时监控。主要暴露出了以下缺陷:

(1)功能不完善,可靠性不高,不能实现100%的人员识别区域定位,易出现“多卡”、“漏卡”或“一卡同时多位置”等井下人员所在区域与地面控制中心反映的实时情况严重不符的问题。

(2)识别目标的距离较短,识别时间延时长,对快速通过的目标不能及时识别,造成实现系统扩展车辆定位功能瓶颈。

(3)系统无线传输过程中,抗干扰性能不强,校验机制不理想,信号失真或丢失问题严重。

2.2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缺陷分析及解决方案

事实上,目前煤矿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出现的上述缺陷归根于无线射频技术中无线信号传递的缺陷,要保证每一次无线信号传递的有效性,就要保证信号的传输强度和读取信号的时间。目前,国内各个厂家开发的矿井人员定位射频卡所使用的频率主要集中在433MHz和2.4GHz两个频点,这两个频点各有特点,在此作一个比较:

在正在制定的《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与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中明确说明:无线工作频率宜在433MHz、862MHz~928MHz、2.45GHz、5.8GHz等中选取。

下式为无线信号在空气中传输时的损耗计算公式:

Los=32.44+20lgd(km)+201gf(MHz)

Los是传输损耗,单位为dB;d是距离,单位是km。f是工作频率,单位是MHz。

可见,传输损耗与频率成正比,即频率越高,传输损耗越大;或者说在同样传输损耗情况下,传输距离与频率成反比,即频率越高,传输距离越短。故:

(1)目前的2.4G设备信号传输距离短(一般为10m~30m,可靠通讯距离10m),传输过程信号衰减大,信号穿透、绕射能力弱,易被物体遮挡。

(2)433M信号传输距离长,穿透、绕射能力强,传输过程衰减较小。在矿井人员定位这一特定的射频技术应用中,所需要传输的数据量很少。一个射频卡一般1至几秒才发送一次数据,每次也只需要发送几个字节。因此完全不需要很高的通讯速率。433MHz下的通讯速率已经完全可以满足200个卡的并发识别数量。

影响漏卡率的关键因素是信号质量而不是传输速率,如果信号很弱甚至收不到信号,那么速率再高也没有用。确保收到信号才是根本。目前人员定位系统在实际使用中出现的漏卡现象,其实当时分站附近的人员数量并不多,一般也就20~40人,远远没到200人的并发识别数量极限,所以主要的原因决不是传输速率的问题,而是因为分站信号覆盖范围太小,特别是对于2.4GHz这样的设备,因为遮挡和距离对其信号影响很大,在很多情况下会出现某些卡的信号收不到,进而导致漏卡。

所以解决漏卡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分站信号覆盖范围,确保分站能收到每个射频卡的信号并有足够的读卡时间。

矿井人员定位是非常简单的射频技术应用,目前所采用的射频收发芯片,无论是433MHz,还是2.4GHz,其芯片的结构和技术含量都差不多,很难说谁比谁更先进。2.4GHz技术的先进性实际体现在基于该频点上所开发的带有复杂智能协议的应用,如无线局域网、蓝牙、无线传感器网络ZigBee等,它们的先进性体现在复杂的协议和应用上,如智能网络和自组网技术等,而绝不是体现在射频收发采用了2.4GHz这个频率。在矿井人员定位这个特定的应用中,如果说2.4GHz比433MHz先进,那是偷换了概念。而实际上2.4GHz通讯速度较快的优势在此应用中并不能得到体现,相反它的缺点却明显地表现出来,如信号弱、通讯距离短、信号易被遮挡等,甚至因信号弱接收不到,而出现漏卡。

(3)抗干扰性:由于2.4GHz频段在国际上和国内都是无需许可证的开放频段,因此在此频段开发了许多应用,这一频段已十分拥挤。目前在2.4GHz频段上开发的应用主要有:无线局域网、蓝牙、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部分无绳电话以及其他一些短距离无线通讯设备等。其中无线局域网和蓝牙已经大量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也是方兴未艾。由于射频卡数量大(每个矿少则几百,多则几千),而且很多卡会由相关人员携带在矿区各处行走、移动,如果采用2.4GHz频段,则对其他2.4GHz应用来说,在整个矿区将会增加大量移动的2.4GHz干扰信号源,势必对这些设备和它们的正常使用产生干扰。

从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以太网技术已经开始应用到井下。无线局域网设备也必然逐渐应用到井下,另外ZigBee无线传感器设备也将逐渐应用到井下,如果射频卡也采用2.4GHz,那么这些设备之间将产生严重的相互干扰,使得各种2.4GHz设备都无法正常工作。

因此应当慎重考虑2.4GHz射频卡的使用。而如果采用433MHz势必会使原来系统的多卡、漏卡、不稳定、易受干扰等缺陷轻松得到解决。

3结语

人员定位管理系统在煤矿井下的应用 篇7

煤炭开采主要以井下为主, 一旦发生事故, 由于井下作业环境复杂、情况不明, 无法确定被困人员的位置, 大大拖延了救援时间, 导致井下抢险救灾、安全救护的效率较低。矿工在井下工作位置的准确监测, 是保证矿工安全的基本前提。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2010年8月下发了《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 对各系统建设完善时间提出了明确要求。2010年底前, 中央企业和国有重点煤矿企业要完成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2011年底前, 其他所有煤矿要完成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 是全面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 建设坚实的煤矿安全技术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六大系统”相辅相成, 互为支撑, 而人员定位管理系统在煤矿的安全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煤矿井下是一个特殊而又恶劣的环境, 无线电信号传输衰减大, GPS信号不能覆盖煤矿井下巷道, 有甲烷等易燃易爆气体。因此, GPS不能用于煤矿井下。目前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主要采用RFID技术。部分系统采用漏泄电缆、WIFI和Zig Bee等技术, 除具有人员位置监测功能外, 还具有单向或双向紧急呼叫等功能[1]。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一般由识别卡、位置监测分站、电源箱 (可与分站一体化) 、传输接口、主机 (含显示器) 、系统软件、服务器、打印机、大屏幕、UPS电源、远程终端、网络接口、电缆和接线盒等组成。

识别卡由下井人员携带, 保存有约定格式的电子数据, 当进入位置监测分站的识别范围时, 将用于人员识别的数据发送给分站。

位置监测分站通过无线方式读取识别卡内用于人员识别的信息, 并发送至地面传输接口。

电源箱将交流电网电源转换为系统所需的本质安全型直流电源, 并具有维持电网停电后正常供电不小于2 h的蓄电池。

传输接口接收分站发送的信号, 并送主机处理;接收主机信号, 并送相应分站;控制分站的发送与接收, 多路复用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并具有系统自检等功能。

主机主要用来接收监测信号、报警判别、数据统计及处理、磁盘存储、显示、声光报警、人机对话、控制打印输出、与管理网络联接等。

人员定位系统工作原理是在需要定位的区域内, 建立一个由控制中心和若干具有固定位置的微功率基站及识别卡组成的无线网络通信系统, 每一个基站及识别卡就是一个网络节点, 在控制中心工控机上, 对每个网络节点的位置加以标识, 并在移动目标上安装识别卡, 建立网络节点与移动目标之间以及网络节点与控制中心之间的通信联系, 根据网络节点是否接收到某个移动目标的定位信号, 以及接收到的定位信号的强度大小, 从相关节点的位置来确定该移动目标的位置, 并可在重要地方安装液晶显示屏显示定位信息。

2 系统作用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在遏制超定员生产、安全保障、事故应急救援、领导下井带班管理、特种作业人员管理、防止人员进入危险区域、及时发现未按时升井人员、持证上岗管理、井下作业人员考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 (1) 人员定位检测。实时检测井下人员所处的区域信息, 实现对井下人员定位和跟踪管理功能。 (2) 井下环境参数监测。实时监控井下与安全相关的敏感数据信息, 能够监测井下瓦斯浓度、温度、湿度等物理信息。 (3) 自动报警。当井下定位基站、相关传感器或通信电缆及传输接口出现故障时, 井上监控主机有相应的显示和报警功能;当监测到井下某处的瓦斯浓度超标时, 定位基站和井上监控主机均能发出报警;当有矿工误入井下禁区时, 定位基站报警。 (4) 安全保障。根据数据库中储存的历史数据信息, 可迅速知道井下人员及重要设备的分布情况, 一旦出现矿井灾难, 可对现场被困人员进行定位和搜寻。 (5) 考勤管理。对下井人员进行下井次数、井下停留时间等信息分类统计, 便于考核, 实现工作人员的考勤统计管理功能和有关报表的打印。 (6) 生产调度。通过调用数据库中的数据, 可以查询井下人员分布情况并根据需要迅速进行人员调配, 实现井下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 遏制超定员生产。通过监控入井人数, 进入采区、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等重点区域人数, 遏制超定员生产。 (8) 加强特种作业人员管理。通过对瓦斯检查员等特种作业人员巡检路径及到达时间监测, 及时掌握检查员等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按规定的时间和线路巡检。 (9) 加强干部带班管理。通过对带班干部出入井及路径监测, 及时掌握干部下井带班情况, 加强干部下井带班管理。 (10) 应急救援与事故调查技术支持。通过系统可及时了解事故时入井人员总数、分布区域、人员的基本情况等。若发生事故时, 系统不被完全破坏, 还可在事故后2 h内 (系统有2 h备用电源) , 掌握被困人员的流动情况。在事故后7 d内 (识别卡电池至少工作7 d) , 若识别卡不被破坏, 可通过手持设备测定被困人员和遇难人员大致位置, 以便及时搜救。 (11) 持证上岗管理。通过设置在人员出入井口的虹膜和人脸等检测装置, 检测入井人员特征, 与上岗培训人员的虹膜和人脸数据库资料对比, 没有取得上岗证的人员不允许下井, 特殊情况 (如上级检查等) 需经有关领导批准, 并存储记录。 (12) 具有紧急呼叫功能的系统。调度室可以通过系统通知携卡人员撤离危险区域, 携卡人员可以通过预先规定的紧急按钮向调度室报告险情。

3 现场应用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1) 煤矿井下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 空间狭小, 且有风门、机车等阻挡体、巷道倾斜、有拐弯和分支、巷道表面粗糙等, 信号传输衰耗大。

(2) 本质安全型防爆电气设备的最大输出功率为25 W左右, 将矿井移动通信设备制成本质安全型防爆电气设备, 设备的发射功率一般较小。

(3) 煤矿井下空间窄小, 机电设备相对集中且功率大, 因此, 电磁干扰严重, 特别是大型机电设备启停、变频设备启停、架线电机车电火花等对通信设备干扰大, 如何加强抗干扰能力是工作中的一个难题。

(4) 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定位精度, 借鉴和使用合适的定位技术提高系统的定位精度, 从而使得地面能够更加详细地知道煤矿井下人员的确切位置。

(5) 受井下巷道影响, 要实现井下人员的实时定位必须在人员活动区域大量安装基站, 在网络布置时应至少与2个以上的模块进行通讯。

(6) 煤矿井下湿度大, 空气潮湿, 标识卡充电插头易氧化腐蚀。职工流汗汗水浸湿插头金属片, 易氧化腐蚀。应具有防尘、防水、防潮、防腐、耐机械冲击等防护性能。

4 结语

安全是煤矿生产永恒的主题, 人员定位管理系统是煤矿加强信息化、数字化、应急救援管理的基础平台。研究开发具有网络系统集成度高、反应快、传输安全性高、定位精度高、信号强度大、移动方便、体积小, 可实现数据传输的独立、稳定、快捷的无线网络井下定位系统, 是今后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孙继平.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技术与系统[J].煤炭科学技术, 2010, 38 (11) :1-4

煤矿企业人员管理 篇8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既是煤矿做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的有效手段,也是做好下井人员考勤管理、矿领导下井带班管理的有效工具。近年来,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要求,全国各煤矿均已建成了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和使用,越来越多的煤矿对于人员定位系统可以促进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有效性和实用性有了更深的认识。笔者根据参加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淮北矿业集团)人员定位系统建设管理的经历和体会,就如何将系统建设好、使用好、维护好和管理好,有效发挥系统的作用进行探讨。

1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硬件组成

淮北矿业集团的各煤矿在人员定位系统建设之前均已形成了地面和井下工业环网,为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实时上传奠定了可靠的基础。各矿人员定位系统的组成包括:地面主机房设置系统主备服务器,井口等候区设置人员检卡分站和LED显示大屏,井下设置分站和读卡器。分站数据通过井下工业环网上传至地面主机,在矿调度台设置1台监控终端,系统信息通过Web发布于矿内部管理网,矿领导和矿管理技术人员根据相应的权限可以进入人员定位系统进行相关信息的查询访问。系统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

2井口检卡系统的安装、调试注意事项

2.1 井口检卡系统的基本功能

(1) 要能识别入井人员所带识别卡是否正常。

(2) 要能对每位下井人员携卡的唯一性进行检测。

(3) 要能显示携卡人员的姓名、卡号、部门、出入井时间和卡是否正常等信息。

2.2 井口检卡分站位置设置和调试的注意事项

在验收中,发现有些矿井的检卡器由于位置设置和调试的不当,造成井口检卡信息不准确和检卡信息显示不及时的问题,要求安装调试时注意以下事项:

(1) 检卡器与读卡器的功能和作用不同,安装时不能混淆。

(2) 检卡器应设置在井口的人员等候区,不能设在靠近罐笼的副井入口,同时也要与灯房保持足够的距离,要保证检卡器只能检测到井口等候区的人员,而不能检测到副井上口作业人员和灯房内灯架上的矿灯。

(3) 考虑到人员出入井的人流和数量,检卡信息的显示既要保证人员在入井的途中能清晰看到,又要保证显示信息的滚动要迅速和及时。因此,要求携卡人员进入等候区1 s内就要开始滚动显示出该人员的信息,当人员离开等候区5 s后,就不再显示离开人员的检卡信息。

2.3 LED显示大屏显示内容的设置

井口检卡系统的LED显示大屏既要能显示出被检人员的人个信息,又要能显示出矿领导和科区管理技术人员最关心的信息,因此,把LED显示大屏分成4个分区:① 分区1,为最上端的横条,固定格显示当前井下总人数、年、月、日、星期和时间;② 分区2,显示当前检卡人员信息,为竖向滚动显示;③ 分区3,显示当前井下各重要区域(如井底车场、各采区、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等)、重要场所(如大泵房、采区变电所、炸药库房等)、限制区域等人员数量,为竖向滚动显示;④ 分区4,按部门显示当前各部门井下人员的数量,为竖向滚动显示。

煤矿事故救援指挥时最关心的是当前井下总人数和井下人员的分布情况,因而在LED显示大屏上将这些人员数量信息实时显示出来,便于了解和把握总体情况。同时,在系统验收时,通过统计区域和部门下井人数也便于凭经验来判断系统监测的准确性(要求按井下区域统计的总人数和按部门下井统计的总人数与当前井下总人数要三者都能对应起来)。

3井下分站、读卡器的安装位置要求

AQ 6210—2007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的监测功能要求:人员定位系统应具有携卡人员出/入井时刻、出/入重点区域时刻、出/入限制区域时刻等监测功能;人员定位系统应具有识别携卡人员出/入巷道分支方向等功能[1]。

由于现行人员定位系统产品只是一种区域定位,井下分站和读卡器本身也不具备方向判别,如果设置的分站和读卡器过多,虽提高了识别精度,但会造成矿井的系统投资过大;如果设置少了,将不能保证区域定位的准确性。如何合理地设置井下分站和读卡器的位置和数量,以满足行业标准的要求且经济节省,需要结合矿井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和布置。

3.1 井下分站的位置设置要求

井下分站的位置设置应满足矿井各个人员出入井口、重点区域出入口、限制区域、巷道分支处等地点监测携卡人员出入井、出入重点区域、出入限制区域、出入方向的要求[2]。

3.2 读卡器的安装位置选择

读卡器位置的设置应满足以下原则:

(1) 确保能实时准确地读取出入该区域人员的信息。

(2) 确保能实时准确地读取处在每个水平、采区、工作面的人员信息。

(3) 确保能实时准确地读取处在各重要硐室的井下人员信息。

(4) 避免出现无法读取井下人员位置的定位盲区。

3.2.1 出或入井处

矿井出或入井处应分别设置2个读卡器以识别携卡人员的出或入井,读卡器D1应设置在井口处,读卡器D2应设置在井底处,D1、D2分别与井口、井底的距离小于L(L代表读卡器的识别半径),D2与D1的距离应大于2L[3],如图2所示。

3.2.2 巷道与岔口

(1) 在直线、弯角、起伏等各种巷道,巷道起端和终端应设置读卡器,当其长度大于1 000 m时,必须在巷道中部增设读卡器。

(2) 当巷道内出现岔口,应在巷道各分支内距离岔口F(F代表安装距离)处安装读卡器,如图3所示。

3.2.3 采煤工作面

U、W形通风工作面,在工作面运输巷距采区进风巷F处设置读卡器D1;在工作面回风巷距采区回风巷F处设置读卡器D2,如图4所示。

3.2.4 掘进工作面

(1) 单巷掘进工作面在距离岔口F处安装读卡器D1,如图5(a)所示。

(2) 双巷或多巷掘进工作面应在掘进巷道与采区进、回风巷的岔口距离F处各设置1个读卡器,如图5(b)中D1、D2所示。

3.2.5 硐室

(1) 硐室长度大于2L时,在硐室进出口栅栏门与防火门之间或栅栏门与密闭门之间设置读卡器,如图6(a)中D1、D2所示。

(2) 硐室长度小于2L时,在硐室的居中位置设置读卡器,如图6(b)中D3所示。

3.2.6 限制区域

(1) 各限制区域,如采空区、盲巷等必须做密闭处理。

(2) 对于无法密闭的各限制区域,必须在进入限制区域处设置读卡器[3]。

4做好系统使用的几个关键点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行后,如何使系统正常可靠运行并确保系统监测人员信息的准确性,根据经验,做好以下环节十分重要。

4.1 保证人、灯、卡的对应关系

淮北矿业集团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识别卡统一要求配置的是安装在矿灯上的绳卡,在系统建设时,依据人力资源信息、矿灯管理信息进行集中排查与核对,确保人员、部门、矿灯的灯架灯号、识别卡号完全对应,当矿内部人员出现变动时要求及时通知有关部门更改矿灯管理信息和系统人员库的人员信息,从而保证了人、灯、卡的准确对应关系,确保了人员信息的准确性。

4.2 做好人员识别卡的闭环管理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监测信息准确与否,其中重要的环节之一是做好人员识别卡的闭环管理。

(1) 要确保下井人员人人带卡,一人一卡。

(2) 矿领导下井必带自己卡号的灯卡,不允许带临时卡和来宾卡。

(3) 下井人员在井口要自觉检卡,发现卡电池欠压或读不了卡,要立即找管卡部门进行登记和处理。

(4) 要及时统计、检查识别卡,发现损坏卡、无效卡、欠电卡,要及时修复和更换,坚决杜绝带损坏卡、失效卡、无电卡下井。

4.3 做好系统井下设备的标准化管理

井下分站、读卡器及接地线路的安装要规范,设备和线缆要挂牌管理,分站停送电要制定停送电制度,不能随意停送电。要按照质量标准化的标准做好系统的安装、维护和管理[4]。

4.4 把住两图的准确性和两图的及时更新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井下分站和读卡器在井下布置众多,如果没有准确详尽的图纸资料并及时更新,系统出现问题就不能得到及时处理,因此,要求各矿必须绘制准确的人员定位系统图和人员定位系统的设备布置图并每月进行更新。对两图的绘制要求如下:

(1) 井下分站、读卡器的布置数量和位置要与实际相符。

(2) 井下分站、读卡器要标注名称和设备编号,名称和设备编号要做到图纸与现场设备标识牌完全相对应,图纸上要有设备编号、名称与安装位置的对照表。

(3) 两图和现场设备标识牌上要标明井下分站的工作电压和供电来源,井下分站的供电不能与井下其他设备共用一个供电回路。

(4) 要在布置图上划分并指出重点区域(各采区、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重要场所(如变电所、炸药库房)、限制区域(如没封堵的采空区、盲巷)、其他区域等,实现对井下区域的全覆盖。在布置图上要把采空区、已封堵的巷道、准备生产采区等与生产采区区分标注出来。

4.5 做好井下超时人员的闭环管理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具有超时报警功能,在系统使用过程中,发现多个厂家的产品在系统的程序设计中存在以下类似的共性问题:当人员在井下超时达到20 h且连续8 h离线未被读卡器接收的情况下,系统自动将该人员做上井处理。该种设计显然不当,当矿井发生事故且人员不能及时救护上井时,系统会把井下人员先后都做自动升井处理,将不能真实地监测出井下人员的实际人数,势必造成指挥抢险的误判。因此,紧急通知各相关厂家做如下整改: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人员做自动升井处理。正确方法:当达到一定超时判据时,系统应弹出要求确认人员是否已升井的声、光报警窗口,经调度员查询后由人工确认该超时人员是否已升井,然后系统再做相应的处理,人工所做的操作应在日志上有记录。

4.6 拓展人员定位系统使用和应用范围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对于事故状态下的紧急救援指挥可以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如果系统平时不使用,就会疏于维护和管理,关键时刻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为此淮北矿业集团要求组织和纪委部门把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作为考核领导下井跟班带班的主要依据,工资部门把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作为人员下井考勤的主要依据来日常使用,从而推进了对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使用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各项工作对系统应用的依赖程度,做到以用促管、以用促落实,确保了系统始终处于可靠、正常的运行状态。

4.7 把住人员的培训关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在煤矿是新的应用系统,要把系统使用好,做好培训很关键。为此,要求各煤矿必须做好三级人员的培训:① 全矿所有下井人员对识别卡的检卡、上下呼救等使用功能的培训;② 对调度员、矿领导和科区领导等人员进行系统操作、监测、查询、报表等功能使用的培训;③ 对维护人员的维护常识培训。调度员和系统维护人员的培训要有计划、有组织、有考试,考试合格后发证并持证上岗。

4.8 建立机构、明确职责、完善制度、加强考核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建设完成后,能否管理好、运行好、维护好是关键,这需要一套完备的管理和维护制度作保证。为此,淮北矿业集团专门下发了《人员定位系统运行管理办法》,要求各煤矿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明确分管领导和分管部门的职责,建立系统各项运行管理制度、各项使用和维护制度,制定系统管理的考核办法,把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管理纳入到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检查验收体系中去。这些制度的建立为系统的可靠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5结语

介绍了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建设及管理经验,提出了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一些行之有效和实用的做法,对如何将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建设好、使用好、维护好和管理好,促进煤矿安全生产,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摘要:以某矿业集团公司的人员定位系统建设为例,给出了该系统拓扑结构,详细介绍了井口检卡系统的安装、调试注意事项,井下分站、读卡器的安装位置要求,确保系统可靠运行及监测人员信息准确性的关键点。该文对如何将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建设好、使用好、维护好和管理好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井下人员定位,检卡器,读卡器,安装位置

参考文献

[1]AQ6210—2007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S].

[2]AQ1048—2007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S].

[3]DB51/T1412—2011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安全技术实施规范[S].

煤矿企业人员管理 篇9

近年来,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日益重视,对井下人员活动情况的监管力度正在加大。尤其在近两三年,煤炭行业在所有煤矿生产企业中提出了“六大系统”的建设要求。作为“六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煤矿下井作业人员活动的人员定位管理系统被单独提出并受到极大的重视。因此,围绕对井下作业人员的管理而开发的产品得到众多厂家的青睐。

目前,市场上煤矿人员管理系统所采用的无线通信方式主要有RFID方式、FSK方式等。RFID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主要由电子标签、接收器和天线组成,在接收器的磁场范围内,电子标签被唤醒并发射无线信号,它的可靠通信距离很短(10米左右)。为了保证电子标签被准确识别,每个电子标签必须与接收器进行多次通讯,从而大大增加了设备功耗,使得设备工作寿命达不到标准要求;FSK方式,即移频键控的调制方式,它的通讯速率较低,因此信号发射/接收时间长,导致功耗加大。此外,这两种技术的通信频率较低或带宽单一,它们的抗干扰能力不强。当附近有大功率设备工作时,容易受到干扰,产生误码而出现漏读或误读的现象。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使用上述技术的系统往往只能作为一种门禁系统或考勤系统使用,而很难扩展新的功能,因此很难做到对井下作业人员的综合管理。

1 Zig B ee技术简介

Zig Bee技术,又称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是一种廉价、便携、低成本和低功耗的无线连接技术。

Zig Bee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低功耗。Zig Bee的MAC信道接入机制有两种:无信标(Beacon)模式和有信标模式。无信标模式就是标准的ALOHACS-MA-CA的信道接入机制,终端节点只在有数据要收发的时候才和网络会话,其余时间都处于休眠模式,它的平均功耗非常低;有信标模式下,终端设备可以只在信标被广播时醒来并侦听地址,如果没有侦听到自己的地址,则又转入休眠状态。信标对簇形网络(Clustertree Network)和网状网络(Mesh Network)的节点同步尤为重要,节点不用长时间侦听信道而消耗能量。

Zig Bee协议栈简单,实现相对容易,需要的系统资源也较少,据估计运行Zig Bee需要的系统资源约28Kb。Zig Bee定义了两种类型的设备:全功能设备FFD(Full Functional Device)和简化功能设备RFD(Reduced Function Device)。网络为主从结构,一个网络有一个网络协调者(Coordinator)和最多可达65535个从属设备。网络协调者必须是FFD,它负责管理和维护网络,包括路由、安全性、节点的附着与离开等。一个网络只需要一个网络协调者,其他终端设备可以是RFD,也可以是FFD。RFD的价格要比FFD便宜得多,其占用系统资源仅约为4Kb,因此网络的整体成本比较低。

TI公司的CC2430无线通信模块是一款基于Zig Bee技术标准开发的产品,它的主要特点有:功耗极低(在休眠状态下只有不到0.6μA,而发送和接收状态也只有不到27m A);低时延(从休眠状态转到发送和接收状态的时间为2ms左右);无线通信速率较高(达到250kbps);通信距离较远,在150m内能保证可靠通信;采用的是2.4G直序扩频通信技术,抗干扰能力强;低成本、易安装等等。

2 K J296煤矿人员管理系统设计

KJ296煤矿人员管理系统采用基于Zig Bee技术的无线通信模块CC2430构建无线通信平台。其性能指标符合行业标准《AQ6210-2007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的要求。另外,利用无线通信模块CC2430的低功耗、通信距离远、通信速率快、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系统能很好解决漏卡、误码等问题。此外,系统扩展出了“双向通信”的新业务。为KJ296-K2本安识别卡设计了“呼救”和“告警”等报警功能,当携卡人员在井下发现危险隐患时,可以通过“呼救”功能通知井上信息处理中心;同时信息处理中心通过给识别卡发送“告警”信息,通知井下危险区域人员尽快疏散、撤离,以便相关人员及时排查危险,避免事故发生。此外,信息处理中心对识别卡具有“寻呼”功能,当井上信息处理中心要联系井下某个携卡人员时,可以通过“寻呼”功能通知这个人。通过上述的几种功能,系统在井上与井下能够建立起“双向通信”能力,使井上、井下信息能够及时沟通和处理。

图一是KJ296煤矿人员管理系统的联网示意图。井上部分包括地面中心站主机、备用机、传输接口和避雷器等,主机和备用机之间能够实现双机热备份。井下部分包括隔爆兼本安型电源、识别分站和识别卡等设备。根据各个煤矿企业的实际使用环境,KJ296煤矿人员管理系统的组网方式分为三种:同轴电缆方式、工业以太环网方式、同轴电缆/工业以太环网混合方式。每个井下作业人员携带各自的识别卡进入井下,识别卡通过识别分站时,识别分站将该识别卡的信息自动采集并保存在识别分站内;地面信息处理中心定时循环读取每个识别分站内的信息,当信息处理中心将该分站的信息读取并存入数据库后,即发送一个清除命令将该识别分站内的相应信息清除,确保识别分站的存储空间不会溢出;信息处理中心将识别卡信息进行处理、分类并形成不同表单,通过网络的方式发布,所有网络内的电脑可以通过授权登录的方式对系统进行访问、浏览;安装于井口的LED显示屏用于实时显示井口人员的信息和井下人数,同时可以进行安全条例的宣传。

3 K J296的主要组成部分

KJ296煤矿人员管理系统主要由KJ296-J传输接口、KJ296-F识别分站、KJ296-K2识别卡、KDW0.25/10隔爆兼本安型稳压电源几部分组成。

3.1 KJ296-J传输接口(简称传输接口)

传输接口是完成数据协议转换及非本安信号到本安信号转换的设备。与计算机端通过RS232接口进行通信,为非本安信号;与识别分站通过RS485接口通信,为本安信号。信号传输经过光电耦合器件隔离,并且非本安电路和本安电路的供电也必须在电气上完全隔离。

3.2 KJ296-F识别分站(简称识别分站)

识别分站是系统的核心设备,主要完成对识别卡信息的无线识别和有线传输两大功能,另外识别分站还具有中继转发功能。通过应用Zig Bee模块CC2430,识别分站的功耗大为降低,同时无线识别距离和识别能力大为提高。识别分站的正常工作功率不超过2W,无线识别距离超过150米,并能同时识别300张以上的识别卡。利用识别分站的中继转发功能,系统的有线传输能力得到提高,线路可以延伸至40公里,并确保信息传输的稳定可靠。另外,通过识别分站的中继转发功能,系统的线路敷设极为灵活,可以任意组建总线型、星型、树型或者环型网络结构。

3.3 KJ296-K2识别卡(简称识别卡)

识别卡是系统的终端设备,相当于每个井下作业人员的“身份证”,具备双向通信功能。通过识别卡,系统完成对井下作业人员的定位和管理。通过应用Zig Bee模块CC2430,识别卡的静态电流仅为0.7u A左右,工作电流仅为27m A左右,在使用两节9号碱性电池供电的情况下,识别卡可以连续使用超过3年。识别卡的双向通信功能,使系统对于紧急情况的发现和应急处理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3.4 KDW0.25/10隔爆兼本安型稳压电源(简称隔爆兼本安型稳压电源)

隔爆兼本安型稳压电源是系统的“动力源”,为识别分站提供工作电压。它可以工作在127VAC、220VAC或660VAC的情况下,同时提供3路10VDC的本安直流输出电压,可以同时为3个识别分站供电,供电距离不小于500米。

系统的数据传输原理:信息处理中心在对识别卡进行数据发送的过程中,首先,数据信息通过RS232总线进入传输接口,此接口完成RS232协议到RS485协议的转换功能,使数据信息进入矿井后通过RS485总线传输,同时实现数据由井上非本安信号到井下本安信号的转换;进入矿井后,数据信息通过RS485总线传输进入相应ID地址的识别分站,再由识别分站将数据信息转发给相应的识别卡,完成一次信息处理中心对识别卡的数据发送过程。同理,信息处理中心对识别卡的数据接收过程是上述过程的逆过程。

系统的定位和考勤原理:在井下距离井口不远的地方设置一对识别分站为考勤分站,当矿工进出矿井时,分站检测到识别卡信号,并通过判断出入井方向来确定矿工在井下的工作时间,实现考勤功能;在井下,通过合理布置分站的位置和数量,实现信号在矿井下的覆盖,当矿工在井下任意位置时,其携带的识别卡将会被附近的识别分站检测到,实现对井下作业人员的定位功能。

4 结束语

Zig Bee无线扩频通信技术的低功耗、无线通信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对于煤矿行业的特殊应用环境有很强的适用性。应用Zig Bee技术的KJ296煤矿人员管理系统,在管理井下作业人员活动、及时预警和排查险情等方面能发挥出其特殊的贡献,使煤矿行业稳定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江修波.ZigBee技术及其应用[J].低压电器,2005,(07):27-29,33.

[2]彭瑜.低功耗、低成本、高可靠性、低复杂度的无线电通信协议——ZigBee[J].自动化仪表,2005,26(05):1-4.

[3]陈群,葛万成.ZigBee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探讨[J].自动化博览,2006,23(06):24-26.

煤矿企业人员管理 篇10

关键词:入井人员,动态信息管理,应用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国家对煤矿安全的日益重视和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 我国大部分大中型煤矿装备了人员定位考勤系统, 这些装备的推广应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我国煤矿入井人员的统计问题。但是这些系统运行比较单一, 统计井下人数时, 需要多个部门协作统计, 人工进行对比, 工作量非常大, 且由于人员定位卡、识别分站等设备技术特点, 传输过程中, 误码较多, 识别卡存在漏读现象, 统计结果混乱, 造成目前入井人员管理困难, 不能及时掌握井下人员数量及动态信息, 一旦事故发生, 对井下人员的抢救缺乏可靠信息, 抢险救灾、安全救护的效率低, 效果不理想。

2 系统投入前现状

耿村煤矿入井人员统计方法采用传统的人工统计, 具体流程是区队每班填写入井人员报表, 上报调度室→职工到灯房领灯, 在井口信息站登记入井信息下井→灯房管理人员通过智能型矿灯管理系统统计各队入井人员领灯信息, 报至调度室→调度员依据人员定位系统信息, 逐一落实各队入井人数信息是否一致。这种方法在实施过程中, 统计工作量大, 尤其是交接班期间人员信息实时变化, 更无法准确掌握出入井人员动态信息。当井口信息站登记信息、灯房人员领灯信息、人员定位信息不一致时, 问题很难排查, 工作效率低, 入井人数难以统计准确。

3 问题分析及解决

鉴于上述问题, 耿村矿组织相关人员研究分析认为, 造成统计难的根本原因是耿村煤矿现有人员定位考勤系统、智能型矿灯管理系统软件各自运行, 没有有机结合起来, 传统人工报表统计方式不能实时准确统计反映井下人数。经多方讨论论证后决定充分利用矿井Internet网络、人员定位系统和智能型矿灯管理系统现有资源, 开发以人员定位系统信息为基础, 将派班信息、人员定位信息、矿灯领灯信息三类数据整合到一个平台显示的第三方软件平台, 即入井人员动态信息管理系统。

4 系统介绍

4.1 系统连接结构图

4.2 系统网络布局图

4.3 软件子系统功能介绍

入井人员动态信息管理系统由基础数据模块、区队派班管理模块、煤矿三对照管理模块、查询统计模块、系统管理模块组成, 系统模块、矿灯在用信息自动提取子系统、人员定位信息自动提取与三对照数据自动处理子系统实现功能如下:

4.3.1 基础数据模块

该模块主要用于对全矿入井人员的部门、职务、工种和班次信息等进行设置。

1部门信息:查询部门信息, 该信息由人员定位系统导入, 管理部门排序, 管理部门成员是否可实行时间调整。

2职务信息:查询每位职工职务信息 (数据由人员定位系统导入) 。

3工种信息:可以查询每位职工工种信息 (数据由人员定位系统导入) 。

4班次信息:管理班次基本信息和各种时间段的设置。

4.3.2 区队派班管理模块

该模块主要管理区队人员信息核对、人员派班管理和三对照信息的查询, 动态显示当前2 个班次三对照信息。

1人员派班管理:根据当前时钟, 显示区队当前班次派班人员和未派班人员, 利用打对勾方式批量进行区队人员派班, 利用打对勾方式批量剔除人员派班信息。

2人员信息核对:显示区队当前所有人员信息, 包括职务、工种、参加工作时间、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人员定位编号、矿灯编号、姓名、性别等, 对区队人员信息进行变更, 但不能对姓名、人员定位编号、矿灯编号进行变更, 对区队人员信息进行增加或删除。实现了区队人员信息的管理。

3三对照信息的查询:输入日期和选择班次, 查询区队入井人员三对照信息, 包括:全部人员、派班人员、三不对照人员、领灯人员、派班领灯人员、未派班但领灯人员、下井人员、派班下井人员、未派班但下井人员、前三班未上井人员信息。

4动态显示当前2 个班次三对照信息:根据当前时间, 动态显示区队当前2 个班次入井人员信息, 包括:人员姓名、派班时间、领灯时间、下井时间、上井时间、挂灯时间等信息, 每3分钟系统自动更替。

4.3.3 动态信息管理模块

该模块主要管理全矿人员动态信息、矿灯系统人员领灯信息与人员定位系统人员入井信息差异比较核对、人员定位系统人员信息提取、矿灯系统人员信息提取, 主要实现在矿灯和人员定位信息变动后, 及时将信息提取到三对照软件平台, 保证三者信息准确一致[1]。

1全矿人员动态信息:显示全矿人员信息, 包括职务、工种、参加工作时间、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人员定位编号、矿灯编号、姓名、性别等, 对全矿人员信息进行变更, 但不能对姓名、人员定位编号、矿灯编号进行变更, 对全矿人员信息进行增加或删除。实现了全矿人员信息的管理。

2矿灯系统人员领灯信息与人员定位系统人员入井信息差异比较核对, 显示矿灯人员信息与人员定位信息不匹配的人员信息。一是灯架或人员定位编号不同姓名相同, 选择矿灯不匹配人员, 然后更改其部门或区队, 并自动变更其人员定位编号;二是灯架与三对照相同, 但隶属部门或姓名与三对照有异同, 以三对照为准, 将异同的矿灯系统人员部门信息、姓名信息进行更正。

3人员信息提取:人员信息提取包括矿灯人员信息提取、定位人员信息提取两部分, 当矿灯系统人员信息变更后需要进行矿灯人员信息提取, 当定位系统人员信息变更后需要进行定位人员信息提取。

4三对照时间核对:由于网络等原因, 对个别人员的取灯时间、下井时间、上井时间、挂灯时间产生误差的, 需要进行修正管理, 并自动计算下井总时长。

4.3.4 查询统计模块

该模块主要管理煤矿动态信息统计报表, 对井下人员每月下井班数进行统计汇总, 实现对下井人员的入井班数考勤统计。

1三对照信息查询:输入日期和选择班次, 查询全矿人员入井三对照信息, 包括:全部人员、派班人员、三不对照人员、领灯人员、派班领灯人员、未派班但领灯人员、下井人员、派班下井人员、未派班但下井人员、前三班未上井人员信息。

2三对照综合统计:对某一班次全矿人员下井信息按照部门分类统计信息, 包括派班人数、取灯人数、派班取灯人数、未派班取灯人数、下井人数、派班下井人数、未派班下井人数、派班未按时下井人数、已上井人数、派班提前上井人数、超过时间未上井人数等信息。

3入井人员考勤管理:对某一时间段, 一般是月初到月末, 按照部门或区队对人员下井信息进行综合统计, 得出人员下井考勤信息。根据部门或区队性质不同, 设置井下最小历时时长, 得到部门或区队人员的考勤信息, 包括部门、姓名、零点次数、零点正常、零点提前、八点次数、八点正常、八点提前、四点次数、四点正常、四点提前、正常小计。

4入井人员信息统计:对某一时间段, 一般是月初到月末, 按照部门或区队对人员下井信息进行综合统计, 得出人员下井信息。包括:部门、姓名、派班次数、取灯次数、派班取灯次数、未派班取灯次数、下井次数、派班下井次数、未派下井次数、按时上井次数、派班提前上井次数、派班超时上井次数等信息。

4.3.5 系统管理模块

该模块主要实现对各队操作员登录名进行设置, 并对操作员按照实际对其查阅权限进行限制。

4.3.6 矿灯在用信息自动提取子系统

矿灯在用信息自动提取子系统, 安装在灯房智能矿灯管理系统电脑上, 通过调取管理系统数据库, 对每位入井人员矿灯的实时领灯信息, 根据实际进行处理, 并通过矿内部网络上传至三对照服务器的数据库进行三对照数据自动处理。

4.3.7 人员定位信息自动提取与三对照数据自动处理子系统

人员定位信息自动提取与三对照数据自动处理子系统是三对照管理系统的核心。人员定位信息自动提取子系统, 安装在检测队人员定位信息系统电脑上, 通过调取管理系统数据库, 对每位入井人员定位卡的实时上、下井时间信息, 根据实际进行处理, 并通过矿内部网络上传至三对照服务器。三对照数据自动处理子系统装在矿内部网络服务器上, 通过矿内部网络自动提取矿灯信息、派班信息、人员定位信息, 并对三种信息进行比较处理。

4.4 系统详细设计

通过前面的分析和设计, 已经对系统的整体框架和各功能模块及子系统有了清晰的认识, 下面就从技术的角度进一步阐述煤矿入井人员动态管理系统。

4.4.1 业务时序关系

人员定位系统管理人员提取人员信息发送到入井人员动态管理系统, 矿灯系统管理人员提取人员信息发送到入井人员动态管理系统, 入井人员动态管理系统对上述两个系统的人员信息进行比较处理, 剔除出矿灯系统差异人员, 由矿灯系统管理人员对差异性人员信息进行变更。

得到完整人员信息后, 区队或部门进行派班作业, 派班完成后人员依次取灯、下井、上井、挂灯作业, 在各个作业点上都将信息发送到入井人员动态管理系统中, 入井人员动态管理系统对信息进行比较处理。

4.4.2 数据库设计

E-R图是实体联系图, 提供了表示实体型、属性和联系的方法, 用来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本文针对煤矿入井人员动态管理系统业务流程设计实现了数据库的E-R图。通过E-R图可以精确描述整个程序的业务流程。

煤矿入井人员动态管理系统E-R图如下:

煤矿入井人员动态管理系统含有众多数据库表, 在此对比较重要的数据库表, 如人员信息表和三对照信息表进行列举分析。

4.4.2.1 人员信息表

人员信息表根据系统功能设计划分为:定位编号、矿灯编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隶属部门编码、职务编码、工种编码、家庭住址、身份证号、家庭电话、手机号码、参加工作时间、现在状态、矿灯系统标识、定位系统标识。

4.4.2.2三对照信息表

三对照信息表根据系统功能设计划分为:派班日期、班次编码、部门编码、姓名、定位编号、矿灯编号、职务编码、工种编码、派班标志、派班时间、下井标志、下井时间、上井标志、上井时间、取灯标志、取灯时间、挂灯标志、挂灯时间、矿灯架号、派班登记人、派班登记时间。

5应用效果

5.1经济效益

入井人员采用传统统计方法, 矿灯房及调度室每天各需要4个人进行统计和填报报表, 该系统投入后, 可减少这8个人员的投入, 同时减少了工作量, 按每人年收入5万元计算, 年可节约40万元。

5.2社会效益

①经过近两年的不断完善及改进, 系统很好地解决了区队派班人工管理, 灯房取灯、人员定位信息不一致的问题, 软件通过数据对比, 很快查找出存在的问题, 能够实时掌握下井人员信息。

②方便了部门派班管理, 调度室通过软件只要点击几下鼠标就可完成, 解决了区队原来需要手工填写并人工送到调度室的问题, 很好地解决了调度室对派班、取灯、下井、上井人员的管理。

③方便了领导实时掌握全矿派班情况、取灯情况、下井情况、上井情况。

6结语

煤矿入井人员动态管理系统, 充分利用矿Internet网络通信方式, 将人员定位入井信息、矿灯在用信息派班信息整合后, 统计工作简单、准确、易用, 实现了对入井人员信息的智能化、便捷化管理, 有效解决了入井人员统计难问题, 为煤炭企业信息化、现代化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上一篇:建设整改下一篇:赏识让孩子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