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排列方式

2024-07-13

导线排列方式(精选三篇)

导线排列方式 篇1

目前在上海市电力公司范围内35 kV架空电力线路三相线之间排列方式主要有上字型、下字型、三角型及垂直型4类。当全线存在排列方式有改变的情况,则不同的排列方式之间过渡时的区间,可引起导线线间距离不小于安全距离规定值的情况。对该类情况,在具体的施工中容易疏忽,但必须引起重视,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校验、分析。

本文结合实际工程,对常见的不同排列方式之间过渡的区间的最小相间距离进线进行分析计算,以指导实际施工,保证线路相间距离符合安全距离的规定。

1 三相导线排列方式由下字型向垂直型过渡时的线间距离分析

假设当某一35 kV架空线路三相导线为下字型排列,而接邻杆塔改变为垂直排列时,验证任意两相导线线间距离是否满足相间最小安全距离1.4~1.6 m的要求(考虑为理想状态下,导线没有弧垂)。

1.1 使用标准装置的线间距离分析

考虑到架空电力线路架设导线的横担等材料皆为标准装置,即1 100 mm的横担,上、下2根横担间距离为1 600 mm,则可以将线路装置等效到三维直角坐标系中(见图1),AE=EB=1 100 mm,BC=1 600 mm,AB=1 600 mm,档距AO=d

如图1所示,两条异面直线AA′和BB′间最小距离XZ应为两直线的公垂线。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得知XZ为1 294 mm(1.294 m)。显然不满足1.4~1.6 m的最小安全距离限值。由于当使用1 100 mm的横担不能满足安全距离要求,应考虑用现有的其他典型装置作替代。线路所用横担还有1 350 mm,1 550 mm,1 750 mm 3种规格,可用同样的方法对这3种规格的横担进行计算,得到XZ的最小值分别为1 376 mm,1 400.3 mm,1 420.9 mm。可见,除1 350 mm规格的横担外,另外两种规格横担都可以满足最小安全距离限值的要求。

1.2 使用合成绝缘子的线间距离分析

考虑到后一杆塔垂直排列还有使用合成绝缘子的情况,因此对此类情况也需进行计算验证。因为计算公式与前文相同,因而对此类装置也可使用前文的计算结论。

1.3 解决措施

当架空电力线路三相导线排列方式由下字型向垂直型过渡时,若采用常规的1 100 mm横担,则存在两相导线的线间距离不能满足最小安全距离的要求。这可通过调换大横担的方法来增大线路间的安全距离,又考虑到安全距离裕度的因素,故建议使用AE+EB≥3 100 mm的横担组合。

2 三相导线排列方式由上字型向垂直型过渡时的线间距离分析

三相导线排列方式由上字型向垂直型过渡时的导线线间距离分析如图2所示。假设AO=OC=BP=1 100 mm,AB=PO=1 600 mm,A′B′=B′C′=1 600 mm,档距A′O=d

由图2可知,A相和B相的距离即为AB线段的长度,显然满足要求,而B相和C相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都大于线段AB的长度,故也满足要求。

A相和C相的距离不满足最小安全距离,这是因为对于一个关于轴对称的多面体来说,AA′和CC′的最小距离,就等于A′C和AC′的最小距离,而A′C和AC′的最小距离即为前文所计算的最小距离,所以也可使用前文所计算得到的结论。

3 三相导线排列方式由三角型向垂直型排列方式过渡时的线间距离分析

对三相导线排列方式由三角型向垂直型过渡的情况作相关计算。此排列方式所用的装置规格同图1相同,并仍以此建立三维坐标,三相导线排列方式由三角型向垂直型过渡时的线间距离分析如图3所示。

由图3以及前文的计算与结论可知,A相和B相间的最小距离满足要求,即大于BO(1 600 mm),B相和C相间的最小距离也同样满足要求,即大于BO(1 600 mm),而要使AA′和CC′的最小距离满足要求,则应使AC≥3 100 mm,计算方法同前文。

4 改进措施分析

针对2008年6月上海市闵行区莘庄工业区的一条35 kV架空电力线路三相导线排列方式由下字型转为垂直型时,两相间垂直距离不满足最小安全距离限值的问题,提出了下面两种解决方案。

1) 方案一:

根据前文计算所得,当下字型排列A、B两相都采用1 550 mm横担距情况时,最小安全距离即可满足,如图4所示。

2) 方案二:

在不改变装置结构的情况下,分析是否可以通过改变后一杆塔上的相间距离来达到增大导线线间距离的目的。仍以前文为例,已知:AE=EB=1 100 mm ,BC=1 600 mm,假设A′B′=y(mm) ,为满足最小安全距离的A、B两相间距离,档距A′O=d(mm)。通过计算可知,A′B′为1 815 mm时,XZ>1 600 mm(1.6 m),可见A、C两相满足最小安全距离限值为1.4~1.6 m的条件。

根据计算结果,建议可以将垂直排列杆塔上A相导线(垂直距离)向下移220 mm,C相导线也相应下移,保持与A相导线之间垂直距离为1 600 mm,以满足最小安全距离的要求,如图5所示。

5 结语

线路架设导线的装置类型是影响导线线间最小距离的主要因素,而档距d的影响非常小。以此为根据,闵行供电分公司带电班对35 kV线路元航102线96号杆(三相导线下字型排列)~97号杆(三相导线垂直排列)区间任意导线间最小距离进行现场实测,发现A,B两相导线间最小距离为1 280 mm。因此,当遇到35 kV线路三相导线由上字型或下字型改变为垂直型,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1) 改变前一杆塔水平排列的两相横担水平距离(最小≥3.1m),即采用2根1 550 mm横担以满足最小安全距离要求(如图4)。

2) 改变后一垂直排列杆塔相邻两相横担垂直距离(最小≥1 820mm),即将后一杆塔的对应相的横担下移220 mm以满足最小安全距离要求(如图5)。

参考文献

[1]范明天,张祖平译.配电网络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

电解反应器电极排列方式研究 篇2

电解反应器电极排列方式研究

提高电极表面反应物扩散速率以及提高反应器效率是强化电解反应器处理能力、降低电耗的重要途径,安装中心推进式搅拌叶轮、辅射状电极的新型电解反应器可达到这2个目的.数学推导证明,新型电解反应器与同心圆状电极电解反应器效率比大于2.利用研制的`反应器效率为9.9 m2/m3的新型电解槽,完成了电镀工业高质量浓度含氰废水处理的工业试验,废水氰化物平均质量浓度为17 000 mg/L,平均电解时间为17.7 h,氰化物去除率为99.6%,处理每kg CN-耗电15.1 kW・h.2年多的工业应用表明,带中心推进式搅拌叶轮的辐射状电极电解槽,具有操作容易、氰化物去除率高、回收金属方便、处理成本低等优点,其性能优于常规的同心圆状电极电解槽.

作 者:高大明 GAO Da-ming 作者单位:深圳市危险废物处理站,广东,深圳,518049刊 名:环境科学研究 ISTIC PKU英文刊名: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年,卷(期):18(5)分类号:X505关键词:电解 电极 辐射状 反应器效率 氰化物

导线排列方式 篇3

关键词:电缆排管;载流量;一字形;直角形;品字形

中图分类号:TM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3-0091-02

1 背景概述

由于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用电量的不断增加,用地紧张及美化城市面貌的原因,电缆线路在城市中使用的更加广泛。以武汉地区为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电缆排管敷设方式是大多数110 kV电缆工程的主要敷设方式。

电缆载流量是指电缆稳定运行时缆芯温度为90 ℃时所能承受电流的大小。由于影响电缆载流量的因素众多,本文仅分析电缆在排管中的排列方式对电缆载流量的影响及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优化应用。

电缆在排管中的排列方式有:一字型,直角形,品字形。本文以道亨电缆计算软件作为计算依据,在相同的敷设环境,相同的电缆构造及等长的敷设长度下,以电缆的最大载流量的大小作为评价电缆排列方式优劣的指标。

2 电缆载流量计算的相关参数

以110 kV双回电缆排管线路为例,电缆排管每孔穿一相电缆,每回路电缆线路备用一孔作检修通风用。电缆载流量计算相关参数,见表1。

3 电缆在排管中的排列方式

3.1 一字形单排敷设

一字形单排敷设,如图1所示。

3.2 一字形双排敷设

一字形双排敷设,如图2所示。

3.3 一字形叠加敷设

一字形叠加敷设,如图3所示。

3.4 直角形敷设

直角形敷设,如图4所示。

3.5 品字形敷设

品字形敷设,如图5所示。

电缆在排管中的排列方式有以下几种。

4 计算结果分析

4.1 电缆载流量计算结果

电缆载流量计算结果,见表2。

①在不考虑电缆及敷设环境,仅考虑电缆排列方式的情况下,影响电缆载流量大小的因素,其实是因排列方式的不同造成的电缆回路间距离及三相电缆相对位置的不同造成的。不考虑其他因素,回路间距离越大,电缆线路的载流量就越大。三相电缆排列越接近于正三角形,电缆线路的载流量就越大。电缆载流量是三相电缆位置及回路间距离相互影响的。

②在通道宽度一定的情况下,电缆载流量的大小与电缆排列方式有如下关系:

品字形>直角形>一字形。

③电缆排管线路须考虑路径紧张通道狭窄的情况,并非要求电缆载流量越大越好,需要综合考虑电缆载流量与通道宽度的关系。一字形单排敷设电缆载流量比一字形叠加敷设多14%,但通道宽度比后者大87%,工程实施过程中极可能存在通道狭窄而排管通道太宽实施不了的情况。

4.2 对实际工程设计的指导意义

对实际的工程设计有以下几方面指导意义。

①在路径通道宽裕,且不影响其他管线敷设的情况下,可适当加大电缆排管的尺寸,比如一字形排列来加大载流量。

②在路径通道紧张的情况下,可以优化电缆的排列方式,尽量采用品字形敷设或直角形敷设的方式来增加电缆载流量。尽量不采用一字形叠加敷设方式。

③实际的工程设计中,因电缆回路更多、敷设方式更多样、电缆长度不同及电缆段数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具体的排列方式须根据实际情况来优化。

5 结 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连续负荷载流量是电缆运行中的重要参数,载流量偏大,造成缆芯工作温度超过容许值,绝缘的寿命就会比预期缩短;载流量偏小,则缆芯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导致不必要的浪费,因此电缆排管中合理的电缆排列方式对电缆的利用有较大的影响。

对排管线路而言,能够根据实际的需要因地制宜,优选合适的电缆排列方式实现对电缆线路的充分利用,节省电缆工程投资,对电缆工程设计施工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仁刚.电力电缆载流量影响因素分析及敷设方式优化方法的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0.

上一篇:高效节能变压器下一篇:偏误及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