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模式

2024-05-11

工厂模式(精选十篇)

工厂模式 篇1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一个农场管理系统中的类的实例化,并随着需求的改变而不断的改变工厂的设计。最终达到减少硬编码,减少耦合性,同时能够适应更多的需求。

1 简单工厂方法模式的引入

以类Person为例,如果我们要创建类Person的实例,通常可以用如下方式创建:

Person person=new Person () ;

可是实际情况是,我们通常需要在Person类实例化的时候做些初始化的工作,比如赋值,查询数据库等工作。这时候,很容易想到,使用Person的构造函数来实现。如:

Person person=new Person (参数) ;

如果你需要做的初始化工作并不仅仅像赋值一样简单,可能代码会很长,那么也全部都写进构造函数的话,则需要重构 (Refac-tor) 。

初始化工作如果是很长一段代码,说明要做的工作很多,将很多工作装入一个方法中,相当于将很多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很危险的,这也是有背于Java面向对象的原则,面向对象的封装 (Encapsulation) 和分派 (Delegation) 告诉我们,尽量将长的代码分派“切割”成每段,将每段再“封装”起来 (减少段和段之间耦合联系性) ,这样,就会将风险分散,以后如果需要修改,只要更改每段,不会再发生牵一动百的事情。

在本例中,首先,我们需要将创建实例的工作与使用实例的工作分开,也就是说,让创建实例所需要的大量初始化工作从Person的构造函数中分离出去。

这时我们就需要工厂模式来生成对象了,不能再用上面简单new Person (参数) 。还有,如果Person有个子类如MySun,按照面向接口编程, 我们需要将Person抽象成一个接口。现在Person是接口,有两个子类MySun和HisSun。我们要实例化他们时, 如下:

Sample mysample=new MySample () ;

Sample hissample=new HisSample () ;

随着项目的深入,Person可能还会"生出很多儿子出来",那么我们要对这些儿子一个个实例化,更糟糕的是,可能还要对以前的代码进行修改:加入后来生出儿子的实例。这在传统程序中是无法避免的。

但如果你一开始就有意识使用了工厂模式,这些麻烦就没有了。

2 简单工厂模式简介

简单工厂模式是类的创建模式,又叫做静态工厂方法模式。简单工厂模式是由一个工厂对象决定创建出哪一种产品类的实例。

简单工厂模式就是由一个工厂类根据传入的参量决定创建出哪一种产品类的实例。下面是一个示意性的实现,以此来说明工厂模式的结构。

从图1可以获知工厂模式设计到得三个角色:

工厂类 (Creator) 角色:工厂模式的核心,含有与业务紧密相关的业务逻辑。工厂类在客户端的直接调用下创建产品对象。

抽象产品 (Product) 角色:由工厂方法模式所创建的类的父类或接口。

具体产品 (Concrete Product) 类:工厂方法所创建的任何实例都是这个角色的实例。

3 简单工厂模式的实现

在农场管理系统中,产品可以形成复杂的等级结构,工厂模式采用一个核心类来统一管理具体类的实例化,类图如图2所示。

在工厂类 (Factory) 中可以有多于一个的工厂方法,每个工厂方法负责一个产品等级结构的实例化。抽象产品 (Product) 角色既可以是接口也可以是抽象类 (使用Java语言) ,如果具体产品类当中没有共同的业务逻辑可以使用接口,而如果含有共同的业务逻辑,则可以使用抽象类包含共同的逻辑。

示例代码:

需求总是在变化,如果该产品等级结构中添加了一种新的产品ConcreteProduct2,那么则需要更改ProductFactory类。

4 简单工厂模式的改进

基于之前的问题,如果产品总是在不断增加,则需要不断的改变Factory的代码,重新编译,而且在工厂类中耦合了具体的产品类。

可以使用属性文件来配置工厂类与具体产品类的关系。

当系统在加载的时候,会自动加载属性文件,然后通过Java的反射机制,系统可以获得需要实例化的类。

此时,无论系统中需要添加几个产品,之需要修改配置文件即可,无须重新编译,也不必修改客户端代码即可满足需求。

5 结束语

通过引入工厂模式,对类的实例化过程进行封装,可以让类的使用者和类之间相分离,

体现了面向对象的思想。

通过属性文件的引入,可以动态的改变工厂模式的生成策略,也即在不重新编译的情况下,动态的生成需要的类。

参考文献

[1]阎宏.Java与模式[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

[2]Shalloway A, James R.设计模式解析[M].徐言声, 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

工厂管理模式 篇2

一。品管部:

质量是公司的生命。所生产的产品质量如何关系到该企业能否生存下去。没有好的产品你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你就无法生存。品管部实际上是把好公司的生命关。从采购——出成品,每个环节都要管好。

1. 品管部的职责:

(1)协助公司管理者代表建立,实施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执行公司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2)组织,协调,检查公司的质量管理工作。

(3)负责产品配件的质检和检验试验状态的控制(质检部)

(4)负责不合格品的评审及归类管理工作。

(5)负责内部审核的组织管理工作。

(6)负责质量记录的归类管理工作。

2.品管部职责: 1.对全厂品质管制教育。2.品质活动制定和推动。3.品质规范的建立 4.制程能力的解析。5.异常之对策改善活动。6.提示品质报告。7.供应商之辅导。8.品质抱怨的处理。9.品质成本的计算。

10.各种检查工作的执行。3.品管基本环节:

从流程来分,品管的基本环节: 1.进料品检IQC, 2.制成品检IPQC, 3.成品品检PQC, 4.包装品检QA 从功能来分,品管的基本环节: 1.发现品质不良状况 2.分析品质不良原因 3.主导品质改善对策。

4.如何管理品质:品质管制的最高目标在于使顾客能获得满意的产品与服务。工作如下: 1.重视告戒,实施标准化。(给予品管部为一级部门)

2.重视执行。品质管理涵盖四个步骤:制定品质标准,检验与标准是否一致,采取矫正措施并追踪效果。修订新标准。3.重视分析

4.重视不断的改善 5.重视教育训练 6.改善循环与维持循环

7.推行五步管理规则(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如同我们人一样,从小就要养成好习惯。公司也是这样,建立好的习惯。这是做好品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先决条件。5.品管常见缺失:

品管人员如没有责任心,常做出一些不负责任的行为:(1).虚假检验报告:心理问题是:(A)供货商没病,干嘛做出烂东西?(B)即使有问题,比例很小,关系不大。(C)每次检查都没问题,这次也不会有事。

(2).质量问题未归零:发现问题后不处理,不改善。出现了问题,开始会引起轰动,议论纷纷。但到最后却不了了之。比如:仓库里的物料就有次品,出来的产品有瑕疵。结果没有人将次品物料拿出来。次品原料又到了生产线。

(3).缺乏科学的方法和设备:(凭经验来检验。没有科学有效的检验方法和设备。凭主观想象是行不通的了)。

(4).品质标准不统一。品管内部就不一致。(5).仓库管理制度不严。(物料中就有不良品无人处理)(6).品质标准不正确。(对品质标准没吃透,把握不准)(1)处理问题不即使:(发现不良品未及时告之有关人员。)(2)样板收集或制作不全。(3)无生产排程,无计划性。(被动工作)

6. 品管重中之重:品质改善跟踪

· 它是品管的灵魂,没有品质改善跟踪,品管部门就是一个摆设。

· 品质改善跟踪的重要意义在于:

(1)只有进行品质改善跟踪,品质问题才能被管制。有专人去跟踪,去解决,并有改善之办法。

(2)品质改善跟踪也是品管部门展示自已的存在和存在意义的机会。7. 防止不良品的办法:

防止不良品的要决:

(1)稳定的人员:我们要提供条件,使人员队伍稳定,尤其是关键部门,关键岗位的人员要稳定。

(2)良好的教育:(3)建立标准化

(4)整洁的环境

(5)统计品管

(6)信誉好的供应商

8.品质成本与管理出效益的杠杆作用:

· 防止不良品的出现,可以提高我们公司的知名度。增强我们产品在市场的销售。降低我们的生产成本,增加效益。

· 销售总收入=质量成本+制造成本+利润

· 质量成本(预防+鉴定+失败)

· 预防成本是指对员工的教育

· 鉴定成本是质量检验

· 失败成本就是不良产品。

如果我们适当增加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也就是说增加对我们员工的思想教育,对产品质量的重视,增加我们对产品质量检验的主动性。我们就可以大大降低我们的失败成本。我们的产品就会有竞争力,我们的效益就会提高。

9.检验制度:

我们前面已讲到品质管制问题。而检验是实施品质管制最基础的手段。通过检验工作,可以评定品质状况,获得品质资讯的回馈,使我们采取矫正及改善措施。检验的目的是不让不良的物件,流入下个流程。因此,检验制度通常包括:

1.进料检验 IQC

2.制程检验IPQC 3.最终检验 FQC 4.出货检验 OQC 5.品质稽核(QA)该制度的实施,是品质保证系统很重要的一环。在一个公司,就品质方面就制定了不少规章制度,这些制度是否在运作?有关人员是否在执行?我们必须加以查核。

查核的内容:(1)工程设计资料

(2)作业规范,管理资料之管理使用

(3)原材料的管理

(4)产品配件的操作与保养

(5)采购与供应商的联系

(6)不合格材料的处置

(7)流动品标示与放置。

(8)环境与卫生

(9)生产计划

(10)作业方法

(11)量规与产品的校验

(12)进料管制

(13)制程管制

(14)成品管制

(15)检验人员

(16)包装与装运 10.品质异常之处理:

发现品质异常,要立即通知有关部门或有关人员进行处理。情况特别严重的要停产,并追踪处理状况。

11.品质稽核:QA。

它是品质保证系统很重要的一环。在公司包括品质功能设计了许多制度在运作。这些制度是否确实在运作,或执行人员是否在执行,我们要加以查核。A.品质稽核规划有以下主要机能:(1)出厂前的产品查验

(2)公司(或品管)运作系统,规范之查核(3)对客户(消费者)产品品质的统计和调查。12.客户抱怨(退货)处理:(对客户的服务)

能提供好品质的产品,是占领市场,拉住客户的最好方法。但对客户的抱怨以至退货迅速采取行动也是占领市场,拉住客户的最好方法,是售后服务的最好表现。因此,我们的产品卖出去后,对于客户和市场的反应,我们不能轻视,而是要主动去搜集。客户对产品品质不满意时,我们应从设计的销售的过程中,查出问题,设法解决。

接到客户的抱怨或投诉(退货),业务部要开具客户抱怨(退货)通知单,并通知品管部。这时,我们品管部要会同生产部,技术部进行分析,并拟具对策措施。有关措施交由业务部回馈顾客。见P。115 表63 顾客抱怨(退货)通知单

13.问题 改善之障碍

1.不知问题之所在,不感到问题的存在2.推托问题责任(不是想法去解决,而是推卸责任。)3.不能区别问题的原因与结果 4.受习惯做法影响(5.缺乏新方法

6.有依赖性,不想改变 7.失去信心,怕被惩罚 8.缺少干劲,对问题反应迟钝。改善之程序: 1.把握问题点

2.找出影响问题的原因 3.调查影响交大的原因

4.提出改善对策5.对策实施 6.效果确认 7.效果维持

15.改善对策思考原则

(1)何时,何人,何地,为何,多少预算和时间,如何做(2)脑力激荡法,充分创意,突破现状。(3)检查及作业环境

(4)愚巧法,彻底解决问题,预防再发生(5)使用简单的实验设计

注:对策之实施须考虑:公司或部门的能力

需要哪些部门协助?可能性如何?

“世界工厂”模式走入末路 篇3

李克的观点是:“世界工厂”模式,是中国企业和中国经济的末路!

将策略等同于战略的偏失

人们越来越感受到经济发展与人民幸福之间的差距,从“GDP的大跃进”到种种复杂的社会局面和问题——食品安全没有保障,环境污染触目惊心,飞扬跋扈的“官二代”、“富二代”,缺乏公信力的司法审判等等。

李克从管理的角度,批评了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在国家战略上的偏失。

李克认为:改革开放30年,中国建造起了“世界工厂”,这对GDP的提升具有简单、快捷的功效,到2020年,中国很可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但是当我们把“世界工厂”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增长的“坐标”、“模式”时,它却带来了很多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会逐步丧失自主研发能力、对技术和行业标准的话语权、对市场的影响力和控制力,更谈不上对世界经济的领导力,而只能沦为给外国人“打工”的境地。

如2009年,国家对稀土出口进行了控制,才使得像镧这样的稀土在出口日本时,从每吨价格约70美元提升到每公斤60~65美元。这是资源保护政策,但是,我们依然没有对稀土资源利用方面的核心技术。同样是含镧稀土,日本第二大钢铁公司JEF因为拥有一个核心技术,就做成了汽车过滤器当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部件,来有效吸附汽车排放废气当中的绝大多数金属成分,尤其对重金属的吸附率高达95%以上。于是,日企的这个部件现在在国际中高档汽车里占到了85%的市场份额,利润占到了整个汽车过滤器销售利润的65%以上。

问题是,“世界工厂”模式已经不知不觉地成为了中国各级政府主导性的工作思路。例如:我们长期以来热衷搞“招商引资”和代工、加工贸易。中国各地的招商引资团在世界各发达国家闯荡,但凡能引来投资,特别是引来大型外国企业,当地的GDP就会马上提升,各项经济指标、贸易额也会急速拉升。这些年,政府又开始从“引资”转向“引智”来帮助企业升级转型。但是,“经济技术开发区”、“技术孵化园”、“留学生创业园”等等园区往往又转成了房地产开发,引进的人才、高科技项目并没有落到实处,缺乏配套的制度体系和运营系统,最终也就难以转化成生产力,转化成商品。而唯有快速提升GDP,才是地方官员政绩的主要评估指标。最后“引智”又回到了GDP速度至上的老路上去了。

 “世界工厂”作为一种短期策略性的政策是正确的、有效的。但是如果上升为国家战略,会有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现代化”≠“工业化”≠“工厂化”

其实,我们过去一直有一个认识误区,即认为“现代化”就是“工业化”;“工业化”就等同于“工厂化”。直到今天,我们还有一个认识误区:即经济发展是从“第一次产业(农业)”,向“第二次产业(工业)”,再向“第三次产业(服务业)”的梯度提升过程。

这种产业梯度提升带来经济发展的理念,我们即使不说它完全错误,它也只能说明经济发展的一种模式或者是部分国家的发展经历。

今天,越来越多的国外学者和政府达到了这种共识:经济发展和“现代化”不等于“工业化”,“工业化”也不等同于“工厂化”。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发展或“现代化”,并不一定要通过“工业化”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农业化”、“服务业化”、“教育业化”、“科技业化”、“金融业化”、“贸易业化”等等很多其它方式来实现。

在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早期,“现代化”、“工业化”和“工厂化”被大致划上等号。可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当今世界,我们看到的是,很多的国家和地区,通过不断地实现它们特定产业的转型升级、不断地推动专业化和品质提升,从而实现了经济发展和实际收入的提高。那些所谓的“朝阳产业”、“夕阳产业”的提法和论断,已经被证明是站不住脚的。绝大多数行业,只要能不断推动它们升级换代、增加附加值,就都是有潜力、有前景的,没有朝阳、夕阳之分。

今天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美国的夏威夷、拉斯维加斯靠旅游业支撑发展;澳大利亚、加拿大和英国的海外教育行业也已经举足轻重;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农业和资源类产业,对经济发展贡献非常大;新加坡的服务业、贸易、金融、海外教育等,也成为它的新经济增长点;即使日本,它的海外出口、动漫业,现在就是其经济的一大主力,甚至于农业中的大米,日本现在竟然是净出口国。

只要我们能不断推动特定产业的升级换代、增加附加值,即使像农业产品这种过去当作夕阳产业来对待的对象,也会爆发出新的增长潜力和前景。

在今天,“工业化”、“工厂化”的价值,更多的是体现在,要求人们的思维模式和管理手段上更加科学化、制度化。而不是说,经济发展一定要建多少新工厂,要把多少农民、农村消灭掉,转移到工业中、城市中来。

仅有“产业集群”就够吗

迈克尔•波特的“产业集群”概念在以往颇受中国学者和企业家的关注,即在相对集中的地域空间当中,把相关产业的上中下游企业尽可能地集中在一起。这个理论在特定的阶段的确成为世界各国布局经济和产业的参考依据。直到现在,中国政府和企业依然秉承这样的思路。但李克认为,随着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这会带来麻烦。

因为,“世界工厂”模式让我们已经深陷“微笑曲线”的底端,我们的企业在研发和市场品牌两个高端上则难以上行打通,始终被挤压在制造环节,只得以不断扩大“产能”来维持产业、企业的生存,而受制于高端的“产能”往往是企业生存的最大威胁。其实早在10年前,产业地理的概念就已经变得越来越不重要。相对来说,产业网络、产业价值链却越来越在全球的产业布局中起到重要作用。

还是看一家日本企业的经历:这家公司主要是给松下手机做配套产品的,他们现在已经为4G手机研发出了一批第四代手机镜头,且已投入生产,松下在2012年为其提供的订单,就达到了1200万套。而这个公司一共只有17个人。按照中国企业的想法,这时候应该马上扩大产能。但是,这家公司选择了把订单分派给台湾的企业和韩国的厂商来完成,他们自己仍然只做技术和标准,研发更新一代的手机镜头。它至今没有生产设备,只有实验设备。实际上,它是在全球范围选择最好的合作伙伴进行生产,形成配套网络。而同行要进入这个行业的高端,门槛已越来越高。

在产业网络中,越是高端的企业,利润分成比重越高,如果中国企业的脑子里还仅仅只是一个产业集群,那将会非常被动。整体国际产业分工模式已经从过去的“产业集群”,变成了“产业集群”、“产业网络”加上“产业价值链”的新型态势。对于国家而言,转变为产业网络的思维,就更需要技术(经济)系统在制度效率上的进步和配套服务,这才会增加企业市场交易的需求,提升该国在产业生产价值链上的位置。

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任务,就是要转换经济增长模式,不是以“世界工厂”去追求“GDP情节”,而是要把经济增长落实到经济品质和内涵的提高,以及老百姓生活福祉的提高上来。

高职院校“教学工厂”模式的思考 篇4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改革,教学工厂,素质教育

1 “教学工厂”的特点

“教学工厂”模式中, 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是用专业理论来辅导和提高学员在企业中的实践培训成果, 加深和补充普通教育的任务。“教学工厂”大约60%是专业课程, 40%是普通教育课程。从以上模式可以看出, 企业的技能培训是“教学工厂”的主体, 职业学校的教育是服务于企业培训的。“教学工厂”的作用是给学生以从事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是打基础性质的。将来他们无论从事那一个层次的职业, 都必须以经过“教学工厂”职业教育 (培训) 为必要条件。

这种相互交叉、有机结合的管理体制, 为职业教育的实施和完成提供了保证, 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有利于培养出既懂理论又有动手能力的生产和管理人员。

(1) 同生产紧密结合。

“教学工厂”职业教育形式下的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 而且所接受的是企业目前使用的设备和技术, 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 从而减少了费用并提高了学习的目的性, 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培训结束后随即投入工作。

(2) 企业的广泛参与。

大企业多数拥有自己的培训基地和人员。没有能力单独按照培训章程提供全面和多样化的职业培训的中小企业, 也能通过跨企业的培训和学校工厂的补充训练或者委托其他企业代为培训等方法参与职业教育。

(3) 互通式的各类教育形式。

各类教育形式之间的随时分流是一个显著特点。在基础教育结束后的每一个阶段, 学生都可以从普通学校转入职业学校。接受了“教学工厂”职业培训的学生, 也可以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文化课补习后进入高等院校学习。近年来, 有许多已取得大学入学资格的普通教育毕业生也从头接受职业培训, 力求在大学之前获得一定的职业经历和经验。

2 “教学工厂”的教学要求

(1) 规范教育载体, 保证教学目标达成。

一是教学计划问题。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强度都是通过教学计划制订的, 而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教学量往往超过学生的接受能力。要改变这一现状, 必须联系实际要求每个老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二是教学课时问题。教学课时表决定了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即教学时间的分配, 决定了教学计划的实施, 在跟企业进度达成一致意见后, 改善课时。三是进行全方位考试, 虽然可以通过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等来保证教学活动的质量, 但是评价权的分散影响了其最终的效果。因此保证教学质量更有效的方法是实行企业和学校的双重考试。

(2) 加强能力培养, 提倡终身学习氛围。

在职业要求不断提高和个体职业不断变更的社会中, 学习或培训不可一次性完成, 学习不仅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也是职业生涯的需要。因此, 职业教育不仅要赋予受培训者当下职业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 学习能力, 而且特别要赋予受培训者在实践中在企业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3) 培养职业环境, 积极创新课程模式。

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需要有“真、高、开”的职业环境。“真”是指真实的工厂环境, 有齐全的机器设备和规范的生产工序, 如数控车间有普通的仪表车床、磨床也有现代化的数据车床和铣床等;“高”是指技术含量高, 包括师傅水平、教学软件、机器设备和生产技术等;“开”指环境和设备选择上要具有开放性, 不仅可以为校内学生提供基本技能实训场所, 而且能承担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的培训任务, 为社会提供多方位服务。

在课程的开发上, 应当成立由专业教师、企业管理者、技术专家组成的课程开发指导小组。在课程目标上, 整合“一般素质——职业能力——岗位技术”;在课程内容上, 应将职业技术能力为主线, 将职业资格标准纳入课程体系;在课程结构上, 应根据行业、企业要求的变化, 强调模块化设计, 以增强课程的弹性。

(4) 增加设备投入, 加大技能师资培养。

一是有现有设施的基础上, 利用现在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好形势, 适当加大设备投入, 努力做到设备与生产一线同步甚至能够超前一点, 使我们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在进入工厂后能迅速应用到实际中。二是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 在提高师资队伍水准的同时, 倡导以实践教学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将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落到实处 三是借鉴“双赢”的思想, 密切学校与企业、与社会的联系。职业学校要让教师定期赴企业进行体验性学习, 使教师对当前的生产实际及设备的使用情况有充分的了解, 便于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充分利用企业的教育资源充实和完善教学工厂的建设, 创建新型的产教结合的模式, 并以科研工作带动学校的教学工作。

(5) 广泛量身订制, 加大学生适应性成长。

“广泛量身订制”的概念, 是新加坡教育部提出的一套全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核心是因材施教, 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量身制定”的关键是保证每位学生在掌握必修课程的同时, 对自己所学课程有更多的选择机会。然而, “量身订制”与“教学工厂”的有机结合, 将是体现现代职业教育“以人为本”、“以能力为本”教学指导思想的最佳形式。要发挥“量身定制”即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即分层次教学, 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适合他的教育, 即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有适应“量身订制”的课程体系, 保证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 有一定的自由度来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任务。二是传统的“学年制”不利于学生自身特长和潜能的发挥, 必须采用与“量身订制”相适应的“学分制”。三是要有适应“量身订制”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参与教学的教学方法, 使教学从传统的“传教士”成为新型的“传法师”。四是要有科学、合理并与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相适应的考核制度。这种考核制度应是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 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导向、以职业资格证书为标志而摒弃以往的以理论考核为主的考核制度。

(6) 加强个性教育, 加强企业与学校联系。

职业教育不能忽视和抹杀人的能力和个性倾向之间的差别, 要注意培养人的特殊的职业能力和倾向, 特别是建立有助于促进天赋能力的职业教育。

同时要求加强职业学校和实习企业之间和职业教育之间的渗透及合作, 现代的技术和经济发展要求一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职业者, 要求职业教育要加强在人才培养和素质要求上的交流和合作, 特别是跨行业的职业教育之间要加强人才培养的协作和合作, 这也要求建立和加强跨企业的培训中心建设。

(7) 开展跨企培训,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工厂”中企业培训起着主导的作用, 职业学校只起着配合和服务的作用。而培训, 则又分为企业内培训和跨企业培训。

企业内培训可分为五大类, 一是工业教学车间培训, 这是企业内培训中质量最高的培训, 多数在主要或大型企业中进行, 其主要特征是培训与生产过程分离。二是非系统的工业培训, 主要在中小型企业中进行。其主要特征是培训与生产过程联系密切, 大都在生产车间中进行。三是传统的手工艺培训, 其主要特征是培训与生产过程联系最密切, 教学全在生产现场进行。四是办公室和服务业的系统培训, 通常由大企业或行政机关负责, 其主要特征是把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学与企业或行政机关的实践培训联系起来;增加与实践相关的理论知识的教学比重。五是办公室和服务业的非系统培训, 主要在中小型企业和办公室进行, 其主要特征是通过实地操作来学习。

(8) 强调教学质量, 注重培养职业道德。

一是制订周密的教学 (培训) 计划和教学大纲, 二是强调学用结合, 注意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三是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四是让学员德、智、体会面发展, 五是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学生在企业的职业技术培训, 由企业作为义务来完成, 学生在企业接受培训要签订合同, 其内容包括时间安排, 培训方法, 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企业要保证培训质量, 并付给学生一定的生活费用, 学生也要遵守制度和认真学习, 要制订一套详细的教学计划成长学大纲, 并按计划严格执行。尽管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不同, 但它们都是培养各种技术人才成生产工人的, 而不是理论工作者或科研人员。技术人才和生产工人都要在生产第一线从事生产活动, 因此必须具备实际的动手能力, 在学用结合上下功夫。

同时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 要严格遵守校规校纪, 学校既注意对学生的技能和理论培训.也要求学生树立职业责任感和事业心, 保证今后生产的产品达到高质量, 服务达到高水平, 在社会上具有高信誉, 企业具有高效益。为了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 学校还指导学生开展体育活动, 注意锻炼。

(9) 注重技能培养, 开辟实用培训途径。

注重技能培养, 这才能让培养生产第一线实际操作人员的职业教育真正成为受企业欢迎的教育。虽然目前许多地方非常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 但学校制的培养模式客观上使学生远离了生产第一线, 而集中安排的生产实习又不利于学生及时将所学理论同实践相结合。而“教学工厂”中由于学生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学习, 使得学生和企业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 大大降低了培训后失业的风险。

(10) 实现现场教学, 规范人才评价制度。

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就要采用现场式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项目教学方式、单元教学方式、顶岗实习教学式和工作室教学方式都要体现现场式的教学特点。它要求一是专业老师的教学行为和手段应立足于工厂现场, 打破传统的在黑板上教技能的模式;二是要实现面对面教学, 包括实习指导面对面、讲解示范面对面、作业检查面对面等。还可以使用现场示范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等。

同时, 应该用“钢性”的产品质量检验来进行技能考核, 如果学生制作的产品合格, 技能成绩就评满分, 如果不合格, 成绩就是不及格。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总结

当前, 我国正在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在这么多的教育模式中, “教学工厂”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经验, 确实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教学工厂”不只是专门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办学概念, 更重要的是它能全面地把学院各成功要素的潜在综合成效发挥出来。如推行正确, 它不但对教学质量会有良好影响, 更重要的是, 它对于教师与学生的态度和思想倾向会起着积极作用。这种积极和富自强性系统, 对建立起一个重视团体精神、创新、与企业保持紧密联系和专业能力开发工作环境, 贡献巨大。

参考文献

[1]皮江红.新加坡职业教育特色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 2008, (19) .

[2]韩军林.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工厂”及其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 2008, (2) .

五分钟一个设计模式之工厂方法模式 篇5

public abstract class AbstractClass{ public void MyMethod { string str = AbstractMethod(); Console.WriteLine(str); } protected abstract string AbstractMethod();}

具体方法调用了抽象方法,并且,抽象方法需要在子类中实现,所以,子类实现的抽象方法会对父类中的具体方法产生影响。下面定义两个子类

public class Class1 : AbstractClass{ protected override string AbstractMethod() { return ”I am class1“; }}public class Class2 : AbstractClass{ protected override string AbstractMethod() { return ”I am class2“; }}

在上面的代码中,子类实现的AbstractMethod方法的返回值,直接决定了父类中MyMethod方法中的输出,

下面是场景类

class Program{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bstractClass class1 = new Class1(); AbstractClass class2 = new Class2(); class1.MyMethod(); class2.MyMethod(); }}

输出结果为:

I am class1

“教学工厂”模式的应用与实践 篇6

一、“教学工厂”的选址

笔者认为,“教学工厂”的选址是我们学习新加坡职业教育并让其经验落地生根的重要前提。一般来说,选址问题无外乎校内和校外两种。若选在校内,就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由谁投资?投多少?第二,是一次性投资,还是分多次投资?第三,若校企双方共同投资,各自分担的比例应该是多少?收益如何分配?第四,仿真实训和真实生产各占多大比例较为合适?第五,学校的投入与企业对职业教育的兴趣持久度能否接近?若选址校外,也许对企业经营更加有利,但是“教学”的味道就少了许多,而且之前列出的五个问题的解决难度会相对提升。

我校的具体做法是:校内、校外各建一个。一个专业同时建两个“教学工厂”,着实考验着决策团队的智慧。2012年春天,我们在与学校汽车类专业合作的诸多企业中慎重选择了新乡市广森汽车美容装饰公司,并投入10万元资金及价值近20万元的设备在距离学校两公里处校企共建了一个校外“教学工厂”。2015年7月,为实现“教学工厂”的理念与运作思路,更好地将学习新加坡的经验应用于我校的实际教学,我校将校内现有的实训车间进行升级改造,并采取“学校指导下的双元结构教师小组合作教学”等新模式,与河南省众诚联盟合作,开设了汽车专业的新方向——汽车美容创业班。该班级实现了全新的教学模式,与校外广森汽车美容公司形成内外互补,运行近一年,效果良好。

二、企业伙伴的选拔

在对校外“教学工厂”合作企业的选择上,我们之所以选中广森公司,一是因为该企业是最早一批与学校开展合作的当地企业之一,而且这家企业在校企合作中收益较好,公司业绩和规模逐年增长,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较高。二是因为该企业领导层具有创新意识和勇于实践的精神,管理和生产经验丰富,值得职业学校学习。

在对校内“教学工厂”合作企业的选择上,我们最终选择了河南省众诚联盟,因为河南省众诚联盟具有明显优势。具体来说:一是这家企业辐射河南全省,站位更高;二是众诚联盟拥有更加雄厚的实力来满足学校新增专业——汽车美容专业设备及教学和管理的需要;三是众诚联盟有着与银行合作的丰富经验,在全省18个地市拥有近40家汽车美容连锁经营店,并且经常开展短期培训业务,管理规范,运作现代化,社会口碑好,具备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担保及开店准备的强大实力。

三、学校指导下的教学工作

笔者认为,“教学”与“工厂”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职业教育的跨界性正是新加坡能够很好解决职业教育难题的出发点。学校积极借鉴经验,通过密切指导,弥补了学生在“教学工厂”学习的不足。但指导必须遵守以下原则:一是这个指导的主体必须是学校,“教学工厂”的首要任务是“教学”,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下学习,“为教学服务”的宗旨不能改变。因此,这里面有个“度”的把握标准,校企双方都要能够接受这个“度”。二是相互尊重是合作的基础。双方的相互尊重体现在合作的全过程。例如,对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以及工厂的实际操作流程等,企业具有很大的话语权。但前提是企业要与学校进行充分前期沟通,否则企业受经营利益最大化驱动会不自觉地偏离合作目标,这样就有导致合作破裂的风险。三是应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如定期召开会议、大事协商、媒体介入、定时通报等,用制度来管人与事,让“教学工厂”新模式一开始就制度化、规范化。

四、勇敢面对新挑战

首先要厘清几个概念:一是“教学工厂”不是校办工厂,它是新时期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落地新加坡的成功尝试。二是“教学工厂”不是实训工厂,简单的模拟或更逼真的模仿都不是其要义所在。三是“教学工厂”不是简单地让企业把工厂建在学校或学校将课堂搬到车间,不是一方为满足另一方需求忍让妥协的结果,而是双方平等、真诚地协同合作。

具体分析我校“教学工厂”的实践仍然存在以下难点或困惑:一是汽车美容只是汽车大类专业的一个专业方向,招生规模限定在一个班级,“教学工厂”的运作相对容易,向其他专业推广的条件尚不成熟。二是校内与校外的“教学工厂”运作不是很平衡。校外的广森公司因地处校外,总体运行效果不如校内的众诚联盟好。三是“教学工厂”作为新事物,对它“肯定”与“质疑”的声音往往交替出现,学校决策者和企业家的接受能力等决定了这一新事物的发展。所以,对新的教学模式的探索,我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我想,不屈不挠的职教人,一定不会错过当前职教大发展的良好机遇,必将勇于面对企业转型升级给职业教育带来的全新挑战,充分理解并践行“教学工厂”的新理念,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向纵深。

工厂模式 篇7

一、信贷工厂的基本流程

信贷工厂作为一种全新的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模式, 其流程主要包括产品开发、流程设计、批量生产等三大部分:

(1) 标准化的产品开发。产品设计必须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首先确定目标客户群体, 然后按照标准化与非标准化两大体系进行产品设计与开发, 但设计标准化产品时必须遵循中小企业信贷“六化”原则, 针对不同客户群体、基于客户不同成长阶段的差异化需求进行设计。将“以客户为中心”和“小企业全面金融服务”理念嵌入制度和流程, 基于客户细分、市场细分和客户贡献度差异设计多样化需求的产品组合。

(2) 作业流程设计。作业流程设计是指针对小企业客户量多和资金需求“短、频、急”的特点, 在信贷业务的作业流程中引进工厂流水线作业方式, 将小企业信贷操作的前、中、后台业务分离, 变“部门银行”为“流程银行”, 按统一的流程标准分岗操作, 以提高小企业融资服务和风险控制效率。

(3) 批量化生产。小企业个体风险相对较大, 但是通过购买组合却可以进行风险分散。因此要用“批发”的理念做小企业业务, 以流程和品牌优势拓展市场, 以产品带动、客户群挖掘来形成规模效益, 通过风险定价和拨备覆盖预期损失。

二、国内商业银行对信贷工厂模式的探讨

(1) 建设银行率先引进。为进一步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 2007年10月, 建设银行总行指定镇江分行作为试点机构, 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淡马锡信贷工厂业务模式, 结合建行专业化经营要求, 改革小企业信贷业务管理机制, 创新了具有建行特色的“小企业业务镇江模式”品牌, 并于2008年6月开始试运营。自信贷工厂模式在江苏镇江取得成功之后, 建设银行就开始在全国进行推广。建设银行作为国内对信贷工厂模式的最先尝试者, 不仅为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成功方式, 也奠定了在小企业金融业务领域的领先地位。

(2) 中国银行全国推广。在国内商业银行中, 除了建设银行之外, 中国银行在信贷工厂模式的引入方面较早, 而且在全国的推广力度很大, 目前已进入全面推广阶段。在建设银行应用信贷工厂模式取得成功之后, 去年中国银行借鉴淡马锡信贷工厂模式的经验和技术, 推出了该行新的中小企业业务新模式, 专门搭建服务于中小企业的组织和人员, 从市场和客户需求出发, 围绕“人才、产品、流程”三大核心要素, 通过“销售、管理、风险”三个环环相扣的链条式管理而设计出的一套完整模式。

(3) 其他银行陆续跟进。继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之后, 国内银行中小企业贷款模式悄然生变, 标准化流水作业的“信贷工厂”模式正在陆续被国内银行采用, 成为国内银行拓展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加速器。其中, 民生银行、杭州银行是典型代表。

三、信贷工厂模式的前景

(1) 市场空间广阔。目前, 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数量占到了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但与此同时, 由于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 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对银行信贷资金存在较大需求。

此外,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 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方向, 也应该是商业银行进行业务调整的重点。一方面, 随着竞争日益白热化, 商业银行做大企业的利润正在逐步缩小。另一方面,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使得企业可以通过发行股票或者债券来进行融资, 这样就弱化了银行的资金筹措手段。因此, 中小企业融资是商业银行未来的一个重要发展领域, 是商业银行业务持续增长的重要支撑。

(2) 政策层面在推动。为了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国家对中小企业信贷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不仅在政策导向方面, 要求各大商业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 成立专门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 为信贷工厂的引入和推广创造了有利条件。

银监会相关负责人多次强调, 各商业银行要尽快完成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和队伍的建设, 努力使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质量有明显改善, 真正使中小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得到有效解决。与此同时, 在建行镇江分行成功试点信贷工厂模式之后, 国务院温家宝总理等主要领导均对建设银行的信贷工厂模式予以充分肯定, 并且大力支持国内商业银行进行推广。

(3) 机遇与挑战并存。对于国内商业银行来说, 信贷工厂模式的引入和推广在带来机遇的同时, 也对银行的信贷管理体制提出了挑战。

由于在信贷工厂模式下采用的是快速审批和流程作业, 信贷数量爆炸式增长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银行风险监控难度, 如何有效控制贷款的质量是在采用信贷工厂模式时要监控的第一风险, 引入该模式的关键在于:第一是合理设置小企业经营中心数量;第二是设立独立的评价授信人员;第三是强化全流程职能设计;第四是释放客户经理营销能量;第五是审批人员派驻制;最后是强化抵质押物专人管理。

摘要:起源于国外的“信贷工厂”模式的提出, 为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开辟出了一条全新的路径。本文对“信贷工厂”产生的背景、基本流程、未来前景等做了理论分析。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信贷工厂

参考文献

[1]杨晓璐.“信贷工厂”模式的探索与应用[J].金融财税, 2011.

对简单工厂设计模式的改造 篇8

简单工厂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实际模式,也很容易使用,但是其中的switch语句带来了程序维护上的不便。对于C++语言而言,不可以用数值和字符串作为case语句的判断,只能以常量作为case语句分支的依据,虽然也可以用定义宏的方式模拟用字符串当做case分支,但是还是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在C++的标准库(STL)中,提供了多种不同的容器和容器算法,对常见的数据结构和算法进行了封装,能有效地提高编程效率和程序的稳健性。其中提供的map容器可以提供键到键值的映射,而且可以用常量、变量作为键,指针作为索引,甚至可以直接用string类型的字符串作为键,这大大方便了程序员的调用,由于map容器可以动态添加键和键值,还可以用其这种特性实现动态增加简单工厂能提供的产品类型,而无需改变内部结构。可以以此为基础,结合设计模式的原理,实现对简单工厂设计模式的改造。另外,也可以把此方法类推到对C++中所有应用到switch语句的地方,简化编程。

2 原理

对于简单工厂设计模式而言,可以看成是由客户端向服务端提供一个值,服务端根据这个值向客户端提供一种产品。对于C#等语言,可以利用其反射技术,避免对服务端对switch语句的使用,但是对于C++语言而言,传统编程方法仍然是利用switch语句,对客户端传入的值进行判断,再根据判断返回不同的产品。

提出的改造方法是先为不同种类的产品建立各自的产品工厂,两者一一对应,在服务端建立一个map类型的对象,键采用字符串,键值采用工厂对象的指针,当对客户端提供的值交给map对象处理,利用map返回的工厂对象指针生产产品,再把该产品返回给客户端。这样把判断直接交给了map对象,无需程序员干预。

从服务端而言,无需用switch语句维持一个判断表,而且可以动态增加产品种类,无需修改逻辑判断程序。对于客户端而言,改造后的简单工厂与原来的完全感觉不到变化,都是根据一个值,从服务端获取一个产品,而且这个值可以是字符串,方便客户端的调用。

3 程序说明

3.1 产品类定义

产品类和不同种的产品子类,不同的产品子类有不同的方法。

3.2 工厂类定义

工厂类和不同产品类型的工厂子类,每种工厂可以生产对应类型的产品。

3.3 简单工厂定义

在构造函数中,把不同的工厂及其对应的键存入map对象中。也可以根据需要增加一个添加产品类型的函数接口。在其生产产品时,直接根据客户端提供的值得到对应的工厂并生产出合适的产品供客户端使用。

3.4 程序测试函数

3.5 程序输出结果

3.6 分析说明

可以看出程序实现了预期的运行效果,简单工厂能够根据客户端的值生产对应的产品种类供客户端使用。

4 结语

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利用标准库中已经存在的含有映射关系的map容器对switch语句的改造,也可以把这种方法推广到所有包括switch语句的其他的设计模式中。还可以给服务端添加一个增加产品类型的接口函数,这样就可以实现动态增减产品种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Pete Becker.C++标准库扩展权威指南[M].史晓明,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Stanley B.Lippman,Josee Lajoie.C++Primer中文版[M].潘爱民,张丽,译.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3]程杰.大话设计模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工厂模式 篇9

软件的解耦一直是软件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课题。所产生的思想也数不胜数,其中的两大重要思想是控制反转Io C[1,2](Inversion of Control)思想和面向切面编程Ao P[3,4,5](Aspect Oriented Programming)思想,然而这些思想都是种种设计模式的体现。其中的工厂设计模式就在这两种思想中都有所体现。然而工厂模式虽然优势很多,但是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在面向对象设计的软件中我们与软件打交道的无疑都是一个个的对象,而且一个软件的灵活性与软件的体系结构设计的好坏有直接的关系。而如何井井有条地产生与组织对象就变得首当其冲了。工厂模式中的简单工厂模式是有效产生和管理对象的有利工具。在软件的体系结构设计过程中为了达到软件功能的解耦常常利用设计模式对软件进行建设。工厂方法就是解耦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在Spring中就应用了大量的工厂模式,它可以通过配置文件的配置信息来得到某个类的实例[6],而不用通过硬编码的方式如A a=new A();来产生对象,使对象与产生对象的类之间在程序中观察不出任何的联系来。无论是采用面向接口方式编程来使软件的耦合程度降低还是直接面向类编程,利用工厂方法都必须在对象显示产生的时候为其强制指定某种类型,这不仅为程序的编写者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而且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碍了软件体系结构的可扩展性。

Java是一种强类型的语言,Java的安全和健壮性部分来自于它是该类型语言这一事实。Java编译器对所有的表达式和参数都要进行类型相容性的检查以保证类型是兼容的。任何类型的不匹配都是错误的,在编译器完成编译以前,错误必须被改正。例如我们有抽象类A和其实现类AA或接口B和其实现类BB,利用Spring的工厂产生类BB的实例的时候就必须写成如下格式:A a=(BB)Bean Factory.get Bean(“bb”);当然这仅仅是类型转换的一种。这就要求程序员必须严格地遵守这一规则,当然遵守这一规则带来的安全性和健壮性要远远大于不遵守这一规则所带来的方便性。但是我们可以在特定的环境下,利用泛型机制将这一规则所带来的约束降低到最小。为程序编写者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软件的可扩展性。

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以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动态地产生对象并不用强制为其指定类型的一种可行的设计方案。

1 方案介绍

1.1 简单工厂模式简介

在工厂模式的简单工厂模式中,工厂处于对产品类进行实例化的中心位置上,它知道每一个产品类的细节,并决定在何时哪一个产品类应当被实例化。实质上就是由一个工厂类,根据传入的参量决定创建出哪一种产品的实例。可用图1来表示简单工厂模式的结构。

简单工厂模式的优点是能够使客户端独立于产品的创建过程,并且在系统中引入新产品时无需对客户端进行修改。缺点是当有新产品要加入到系统中时,必须对工厂类进行修改,以加入必要的处理逻辑。简单工厂模式的致命弱点就是处于核心地位的工厂类,因为一旦它无法确定要对哪个类进行实例化时,就无法使用该模式[7]。

1.2 方案简介

针对简单工厂模式的原理即是根据传入的参量决定创建出哪一种产品的实例和其致命弱点,我们可以从传入的“参量”为突破口结合Java泛型机制,利用Apache的Commons Digester组件来有效合理的组织配置文件,从而实现使工厂根据系统的配置文件的不同参量来生产不同类的实例。其过程可以详述为:系统读取按照一定格式设计的配置文件中的参量,然后把此参量所携带的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和提取,最后把它转换成与配置文件中的配置项相对应的对象,工厂利用该对象所携带的信息利用泛型产生与该信息相对应的实例。Commons Digester组件的工作原理不是本文所介绍的重点,故未详细叙述,可以参考有关文档。这样不但可以有效地改进简单工厂模式的缺点使该模式在当有新产品要加入到系统中时不必修改处于核心地位的工厂类,而且可以为程序的编写者摆脱类型在强制转换或向下类型转换的过程中极容易发生的错误所带来的不便,还可使软件的耦合性降低。该方案可以形象地解释成“工厂根据配置文件的信息产生对象,该对象就可以直接地赋值给抽象的引用、接口的引用或类的引用,而不用对其进行强制类型的转换”。

2 方案介绍方案的设计

2.1 配置文件格式的定义

由于该方案是模拟从配置文件中读取将要生产的“产品”的信息,因此十分有必要对“产品”所表示的信息格式化,工厂可以根据不同的参量或者配置信息得到不同的“产品”,进而实现“产品对象”的可配置性。如果要增加新的“产品”,就可以在配置文件中填加,无须对工厂类进行修改。

在该方案中,是通过采用XML配置文件的方式来实现“产品”信息的封装。工厂在生产“产品”的时候是通过Digester组件将XML配置项(产品信息)转换成相应的对象,以便可以得到各种关于该“产品”的所有有用信息,工厂就是利用这个信息来生产“产品”的。

为使本方案的设计与实现达到“不相对复杂化”,并且与Spring配置文件进行对比之后决定采用如下格式的配置文件:

考虑到本文所要实现的重点并不是在此,而是仅仅用product节点元素模拟某个产品应该有的一些信息,而不至于使方案的设计和实现复杂化。当然编程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需求和业务模型相应地为“产品”填加必要的信息。故在此也未给出configuration、products两个节点元素的基本信息,并且也没有给出该XML配置文件的DTD文件。

配置文件的格式一目了然,根元素configuration表示这是一个全局的配置信息。在configuration元素内包含了一个products元素,这就是“产品”配置信息的集合。products元素所包含的每一个product元素就代表了一个基本的“产品”信息。下面给出product节点元素详细的说明:

id:产品的唯一标识。

type:与产品相对应的产品类。

single:表示在由工厂生产该产品时,是否是全局唯一。single=”true”:表示工厂生产的某种产品只有一个产品实例,single=”false”:表示工厂生产的某种产品的产品实例各不相同。single默认为true。

argsi:i=0,1,2,…。表示该产品的构造方法的参数。本方案只考虑了字符串类型的参数,若要扩展可以自行填加。

下面定义与节点元素相应的类。Configuration类和Product类分别与configuration和product节点元素对应,其实现见后文。

2.2 方案的类图

类图(见图2)是用于对系统的静态设计视图建模[8],所以该方案是用类图来说明其静态的结构。根据上述方案所存在的类、属性及方案实现的功能,可以给出该方案的静态结构。因为方案的设计是通用的,所以面向接口编程、面向类编程、面向抽象编程对该方案的实现都无影响,因此对产品类并没有做设计。

2.3 方案的时序图

时序图(见图3)描述了以时间顺序组织的对象之间的交互活动[3],因此本方案采用时序图来描述其行为。可以根据类之间的交互可以很容易地分析类中应该有那些责任(方法),进而在实现方案的时候完善类中的方法。

2.4 方案的优化设计

程序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程序的执行速度,因此对方案的优化十分必要。

2.4.1 取配置文件的工具类优化

在工厂生产产品时主要是根据配置文件的信息来产生的,因此在设计读取配置文件的类时应该考虑通过一个静态的Configuration类的实例来保存解析后的根配置对象。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在这个工具类中生成的根配置对象应该是全局唯一的且面向大众共享的。同时将解析配置文件的规则和对象的生成代码都应该放到静态代码块中,从而保证该代码块只在该工具类加载的时候执行一次,其他时候都不会执行。这样就不需要在每次读取配置文件的时候重新进行解析操作。

2.4.2 工厂类和产品类优化

该工厂可以达到在程序中动态地根据参量的不同来获取类的信息(如构造方法,方法和方法的参数等)来产生不同的对象。进而该对象就完全可以不加强制类型转换直接赋给该类所声明的引用。首先在工厂中能够直接获得产品的配置项对象的信息,而把生产“产品”的具体任务仍然交给产品本身,体现了类的封装性,提高了模块的内聚性。

在产品类中引入了一个工具类Create Product Util来辅助产品类,以使产品类更加简单。之所以在这里就生成对象的实例,主要是出于对运行效率的考虑。在这里可以根据single的值和构造方法的参数来生成符合要求的实例。

3 方案的实现

在对方案的静态视图和动态视图分析了之后,就可以对方案的类图做进一步的细化,即可以对类进行编码。

3.1 方案的构件图

构件图展现了构件之间的组织与依赖,而组件是开发和运行时的物理对象的类,它专注于系统的静态实现[9]。因此用构件图(图4)可以很清楚地展现该方案的静态实现。

3.2 配置项类的实现

根据配置文件的格式和节点元素,本方案只实现了configuration和product两个节点元素的配置类,分别为Configuration和Product。在这里没有实现products节点元素的配置类,主要原因是products元素的作用只是将product元素封装起来,本身没有任何属性。但Configuration是整个XML文件的根元素,在生成Java对象后,将是所有子元素的容器。另外,如果configuration在将来加入了其它子元素,完全可以在方案的基础上进行扩展,使配置文件结构上更加清晰一些。类中的成员和方法可以参见类图,可以很容易根据Java的语法为每个类进行编码[10]。

3.3 其它类的实现

Create Factory、Configuration Util、Create Product Util分别是工厂类、读取配置文件的工具类、产品的辅助类。根据上文的类图可以确定类所拥有的基本的成员,而根据时序图可以很容易地确定出类中需要增加的交互功能的成员,最终形成类文件。最后通过实际编程验证了本方案的有效性,并且将该方案成功地应用到实际的OA项目开发中。

4 结语

该方案对简单工厂模式采用了读取配置文件方式来获得“产品”的信息之后,利用泛型机制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动态地根据不同的参量产生对象,使得在由工厂获得“产品”的时候相对传统的简单工厂模式有了很大的改进,使得获得的“产品”没有必要进行类型的转型就可以赋给该类声明的变量。同时由于配置文件的存在,增加“产品”的种类时不用修改工厂类,体现了软件设计的“开—闭原则”即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但在Spring的工厂中,当生产“产品”时必须进行类型的转换才能赋给声明的变量,这在程序员十分熟悉程序的情况下增加了编程的复杂性。不加强制类型转换直接赋给作为声明的引用,当然是有一定的好处的,同时也会有一定的弊端的,这主要取决于该方案的应用环境了,如果在特定的应用条件下注重编程的简单性和灵活性则利大于弊。

由于该方案只是对这种思想的简单实现,故在product节点元素没有足够多的信息来反映该“产品”,其动态获取类的详细信息也是相当复杂的工程,还需要更大的努力,这也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摘要:主要利用Java泛型编程将泛型机制与设计模式有机地结合并加以优化和实现,提出一种基于Java泛型类型(generictype)的类型转换方案,在工厂设计模式或其他应用中可有效摆脱类型强制转换或向下类型转换的过程中极容易发生错误的情况。并针对Spring中强制类型转换工厂进行改进,在利用工厂获得某个类的实例时不需要硬编码的方式强制转换实例的类型。该改进提高了软件体系结构的可扩展性,为程序设计者提供了方便。最后,通过实际编程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以及在类型转换中的优越性。

关键词:泛型,泛型编程,工厂模式,XML

参考文献

[1]杨扬,侯红,郝克刚.基于容器的IoC控制反转模式的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9,26(4):17-19.

[2]李元旦,徐小良.基于开源框架的项目验收系统的研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0,30(3):42-46.

[3]朱玉涛,王雅哲,武传坤.基于服务构件集成的安全访问业务建模方法[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2,29(2):1-5.

[4]古思山,蔡树彬,李师贤.从面向方面程序设计的定义到面向方面程序设计语言[J].计算机科学,2011,38(10):133-139.

[5]张献,董威,齐治昌.基于AOP的运行时验证中的冲突检测[J].软件学报,2011,22(6):1224-1235.

[6]郭锋.Spring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7]阎宏.Java与模式[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8]Michael Blaha,Tames Rumbaugh.UML面向对象建模与设计[M].车皓阳,杨眉,译.2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9]吴建,郑潮,汪杰.UML基础与Rose建模案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工厂模式 篇10

关键词:石化企业,工厂化检修,模式与方案

一、实施“工厂化”检修的必要性

石化行业的传统维修模式是将保运、维护、检修组合于一体的, 既要进行日常的维护保运, 又要负责设备检修, 由于大部分检修工作要在装置现场进行, 受现场环境、空间、检修检测装备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与限制, 使设备检修质量不高、安全隐患多、检修周期长和检修效率低等。由此造成的检修人员疲于奔波, 正常的维护保运能力受限, 维修人员的技术素质不高和分工不细等问题也日趋严重。通过实施“工厂化”检修模式, 不仅可使检修人员在现场进行高空作业与受限空间作业的次数大为减少, 同时可极大降低工作风险, 缩减检修时间, 也可有效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与设备安全。设备检修由现场转变为“工厂化”检修, 不仅是石化行业设备检修模式的一次深度创新, 而且采取轮换方式将待修设备替换下来, 整体送至“工厂化”检修基地进行检修、改造、恢复和提高设备性能, 既可以提高维修水平, 细化设备检修标准, 培养专业技术骨干, 又可有效整合检修资源, 减少现场的劳动强度, 确保检修质量, 提高设备可靠性, 增强检修工作的安全系数。实施“工厂化”检修, 已成为兰州石化设备维修公司实现集约化发展、精细化管理、标准化建设, 以及做大做强检维修行业的一个重要平台。

二、可行性分析

实施“工厂化”检修模式, 主要是采用先进的机加工修复手段和工艺, 适当配置一些专用的加工设备, 对无法修复的配件重新进行加工制造, 对具有修复价值的零部件, 通过采用先进的激光熔覆和激光表面淬火技术、振动堆焊技术、电刷镀、热喷焊技术等, 实现对其表面缺陷的修复处理。例如, 采用高效环保表面清洗设备, 表面喷砂设备, 可以对零部件表面进行清洗和积炭清理;采用表面喷丸强化处理设备, 能对零部件表面进行强化处理;采用自动研磨设备可对密封表面进行研磨加工;使用专用修复机具及设备, 可对零部件进行修复处理, 使其达到原有的设计功能等。通过实现零部件的修复再利用或总成互换, 能够适应各种复杂工艺条件下的运行工况, 不仅可以延长设备的运行周期, 而且可极大降低维修人员的劳动强度。实施“工厂化”检修应具备以下条件:

1. 具有专业化的维修队伍

应是一支从事炼化企业各类机、电、仪设备修理与维护的专业化队伍, 并具有丰富的检维修工作经验。例如, 兰州石化设备维修公司就是专门从事炼油化工机械、电气、仪表及特种设备检维修, 兼有安装、调试、设计组态、加工制造、状态监测与技术咨询于一体的专业化地区服务公司, 担负着兰州石化公司百余套炼化装置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检修, 以及突发性事故和故障的抢修工作。并服务于西北地区、新疆地区、华东地区等部分炼化厂大型生产装置建设及大型机组设备的安装、检修、维护和改造任务, 已形成机、电、仪等专业于一体的专业化检维修规模。

2. 有可供实现“工厂化”检修的场所

(1) 需具有基本的检修平台。主要包括:必备的气动、电动拆装工具与设备, 以及专用工具、检修规程、相关的组织机构和管理部门。例如, 中海油惠州石化保运厂、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的检维修中心都有检修厂房, 厂房设有钳工作业区、机加工区、安全阀校验区、钳工研磨区、焊接及切割区、动平衡试验区、零件清洗区和辅材存放区, 并配有阀门修复、试压设备, 安全阀修复定压设备, 研磨机, 烘箱, 低压电机测试装置, 机加工设备, 液压起重设备, 动平衡机, 钳工检修工机具, 清洗机, 各种型材放置格挡及托架, 带升降小拖车等机具设备, 是以专业化和资源共享型进行科学布局, 管理模式接近欧美石化企业的设备检维修管理模式, 检修中心的机电仪等各种专业的工程师、技师、操作人员均来自国内各大炼化企业, 不仅相关专业与机构配置合理, 而且相关人员的专业管理与技能水平均很高。通过采取责任主体明确, 确保设备管理的全过程受控, 以设备可靠性为中心, 注重设备基础资料和检修方案、规程管理等方式, 着力加强了设备的运行管理和健康管理, 使设备检修体现出计划与工期合理, 检修深度到位和设备装配精度高等特点。

(2) 设置合理的组织机构。例如, 中海油惠州石化保运厂设置了设备管理、技术支持、检维修管理、维修部、设备服务部等相关职能部门。其中, 维修部是设备管理、维护、检修的主体部门, 负责中海壳牌所属装置的设备管理、检维修管理及承包商管理等, 同时还兼管仓储备件的接收和发放工作;设备服务部主要是做技术支持、在线监测等工作, 以及与当地政府质监部门的相关业务联系等。从上述两个部门在机具配备、检修规程制定、组织机构设置、检修管理方式等方面, 都可体现出工厂化、专业化检修的特点。

3. 能确保维修质量

以“应修必修, 修必修好;应试必试, 试必试准”为目标, 采用标准化的“工厂化”检修作业方式, 以达到设备原设计功能, 或通过强化设备的某项功能指标为目的, 以适应复杂工况运行条件为检修标准。将设备主体部分在检修厂内通过解体检查、零部件更换、加工修复、检测试验等作业工序, 以及使用先进高效的气动、电动工具, 提高设备的解体和组装速度;通过使用清洁环保的清洗设备, 高效便捷的轴承加热设备, 压力拆装机械等, 能提高设备、零部件的拆装质量;利用加工修复设备, 实现对各种动设备、零部件的总成互换与加工修复, 可有效降低材料成本;通过激光设备、冷焊修复设备等, 对磨损较严重的轴类零件、异形零件进行修复, 能扩大修复范围;通过先进的材料检验仪器、测量设备, 对零部件进行检验和测绘, 实现进口设备零部件国产化, 既可降低外购成本, 又能满足检维修对零部件的需求。在对设备主体部分进行更换、安装及单机试运行作业时, 只需配备少量的技术与辅助搬运工人, 用较少时间就可完成现场的部分检修工作。

三、基本实施方案与步骤

实施“工厂化”检修, 可以使检修工作不受时间条件、天气因素的影响和限制, 可实现全天候、全方位的精细化检修, 可大大节省在设备检修上的投入。在“工厂化”检修模式下, 运用先进的检修工机具和精密的检测量设备, 能有效降低检修人员的劳动强度, 显著提高检修质量和提升文明检修水平。作为推行“工厂化”检修的场所, 应本着“功能齐备、设备先进, 管理规范、生产精益, 运转良好、效果明显”的建设目标, 将其建成功能齐全、国内先进、服务一流的“工厂化”检修基地。基本实施方案与步骤如下:

1. 应根据实际情况划点布设

依据企业生产装置工艺要求的分布情况和维修业务的划片分割现状, 分别建立以转动设备、电机及相关设备检修、现场监测为主, 以加工修复、仓储管理及周转运输为辅的检修中心。或以仪表检修、特种设备检修为主, 附设有员工培训基地的检修中心。针对各检修中心主营业务范围、检维修装置特点和机电仪设备特性, 除配置不同功能的检修设备、加工修复设备、检测试验设备和各类工机具外, 还需配置必要的专用设备及工机具, 以满足特种设备检修时的需要。检修中心应以机、电、仪设备检修, 以及现场监测等为主要业务, 以机加工修复、配件管理、周转运输等为辅助业务。

2. 依据专业特点划分

依据专业特点, 可划分为日常保运与点检、机动设备、电气设备、仪表设备、后勤保障五大块内容, 依据业务分块及工作特性, 可设立日常保运与监测点检部, 后勤保障服务部。依据检修作业可分为机动设备检修作业区, 电气设备检修作业区及仪表检修作业区, 以后勤保障服务部的加工修复作业区为主要依托。日常保运与点检部主要负责装置现场的设备日常维护、设备状态监测, 通过日常点检和专业点检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检测、分析与诊断, 并形成设备状态提醒单提交基地检修中心处理。后勤保障服务部负责基地零配件的加工修复、机电仪零配件的采购、仓储保管, 检修中心各专业工机具及材料管理, 现场待修设备与检修完修设备的周转运输, 以及基地办公区、检修厂房、库房、压缩机房的统一管理。

3. 实施“工厂化”检修流程作业

兰州石化设备维修公司在实施“工厂化”检修流程作业时, 按照机动设备、电气设备和仪表设备的工厂化检修通用流程, 已实现工作、管理和技术标准化的预期目标。例如, 根据不同的功能特性, 机动设备检修作业区分为中小型设备拆装区, 零件清洗区, 测量校正区, 台架试验区, 出厂检验区;电气设备检修作业区分为电机常规检修区, 电机下线烘干区, 高低压设备试验区, 电气设备出厂测试检验区, 备用电机存放区;仪表检修作业区分为仪表检修管焊区, 水表、油表检修区, 安全仪表校验间, 热电偶、温度仪表校验间, 仪表设备出厂复验区;加工修复作业区分为金属切削加工区, 动平衡检测区, 激光熔覆区, 喷焊堆焊区, 大型设备拆装辅助区, 机械密封修复室, 压缩机气阀修复室。其优点是:可依据检修质量验收标准进行验收, 无论各作业区人员如何变动, 设备检修质量与验收标准可始终保持一致或接近。检修基地由后勤保障服务部统一集中管理后, 可最大限度地实现检修中心所有设备、工机具等资源的高度共享。由于实行了对日常维护点检与检修中心人员职责进行明确分工的方法, 使技术培训工作更具有针对性, 不仅员工的整体业务素质有了提高, 还可保证检修质量不会随人员变动而受到影响。

四、取得的效果

(1) 提高了检修质量。建立了修试基地质量、环境、安全、精益化的现场管理体系及信息化管理平台, 形成符合“工厂化”检修的工作质量标准和管理流程, 使所检修的设备都能达到同类型检修标准与检修规程一致, 台架试验质量标准一致, 出厂验收标准一致, 同种机型的设备整机可以互换等。

(2) 减少了装置检修时间。由于备品配件供应及时, 避免了因备件准备不充分而造成的延期, 使生产准备时间大幅减少。通过严格遵守检修标准与检修规程, 严格执行质量和验收标准, 有效保证了检修质量, 设备的可靠性指标得到大幅度提高。实现了检修中心能够完成批量工作, 人员、器具得到有效利用, 现场工作量大幅减少, 检修人员数量和检修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在减小现场检修安全风险的同时, 也提高了设备检修效率。

上一篇:学科式微课下一篇:朝阳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