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优良传统

2024-09-10

弘扬优良传统(精选十篇)

弘扬优良传统 篇1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师应不断充实自己, 努力提高自身修养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渗透文化的内容, 才能更好地承载传播文化和育人的功能, 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吸收民族传统文化智慧”。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师, 有个说法是, 哪个阶段的语文教师就是哪个阶段的好学生的水平。这反映出一个问题:教师本身疏于学习。而现在的学生, 他们吸收新事物很有热情, 而且速度相当惊人。此消彼长, 可以想象, “囊中羞涩”的语文教师哪里还有魅力使学生为之倾倒?因此, 教师应不断充实自己, 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只有这样, 才能在教学中给予学生人性化的关怀, 才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崇高人格的感染而形成良好人格。

二、利用作品丰富的内涵渗透传统文化教学

以《论语》、《孟子》等为代表的儒家传统文化思想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始终是割舍不去的精神文化主导。在教学中, 首先利用作者及作品简介, 介绍孔子和孟子的生平和思想核心及成因, 介绍他们的作品。这样, 让学生对作者及作品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从而心生敬意, 再带着敬意学习, 就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 七年级语文教材中《〈论语〉十则》有关于学习方法、人格修养等方面的行为准则。其中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教导我们对朋友要以诚相待, 养成诚信的美德。《孟子》中的《鱼我所欲也》, 则显示中华民族对“舍生取义”的崇尚。而这些传统美德, 对于生活在21世纪这个经济时代的年轻人来说, 是何等重要!

三、加强诵读教学, 让学生在诵读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

“好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只有熟读, 才能自悟其义;只有广读, 博采众家之长, 才能下笔如有神;也只有这样, 才能传承文化经典。中学课本中的课文, 尤其是古诗文, 几乎遍涉历代经典。从先秦诸子到明清散文, 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虽然选录的只是浩瀚文学海洋中的点滴, 却能饮到中华文化之一瓢。所以, 巧妙利用这些古诗词,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 而诵读则是最基本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诵读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 有节奏地读出作品的独特神韵。它对于理解和继承优秀文化, 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平时教学中, 采用多种方式, 自由诵读, 开朗诵会, 演讲等, 让学生咀嚼体悟, 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便在无形中得以传承。

四、利用传统节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 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是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的传统节日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我们可以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佳节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比如九月开学不久就是中秋节。我会让学生课外收集有关月的古诗文, 专门开一节专题课进行赏月品诗, 接受一次优美诗文的熏陶;并让每位学生寄一张自制贺卡给父母, 让他们懂得感恩, 理解象征合家团聚与和美时刻的中秋节的内涵。

五、课堂上加强祖国经典著作的推介, 让传统文化教育延伸到课外

现在许多学生对卡通漫画这类书籍比较感兴趣, 在于它的简短幽默。但是在我国的名著里, 却蕴涵着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 她的朦胧、她的深厚正等待我们去摸索。课堂上不失时机地推荐和引用祖国经典名著, 是弘扬传统文化的最好途径。引导学生每天抽出一点儿时间读一读, 就此获得文化的熏陶。比如开展课前3分钟故事会, 让学生把课外阅读的经典著作在课堂上展示,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又能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强化党性观念弘扬优良传统 篇2

共产党员的党性锻炼,说到底是树立和坚持正确的立场、世界观的问题。要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需要经过长期的磨练,要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群众实践中,在严格的党内生活中,一生自觉地经受考验.应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把唯物主义观点系统地运用到党的各项活动中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自觉地加强党性的锻炼和修养,不断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深刻认识正确把握“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忠诚实践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解决好理想信念和思想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多出问题,进一步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坚定性,牢固树立实践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来武装自己,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党性修养是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教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而达到共产党员党性的某种程度。或者可以理解为是用共产党员的党性改变自我的过程,是党员的本质改造,具有与时俱进的特性。

党性是一个政党固有的本性,是阶层性最高和最会合的表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层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它所固有的明显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特性,构成了我们党的党性。党性修养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修养、组织规律修养、思想作风修养、文化知识修养、领导艺术修养和治理能力修养等等。

加强党性修养是共产党员按照党性要求进行的自我改造、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培养、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过程。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作风建设特别是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指出,要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以坚强的党性保证党的作风建设。在目前我们开展的第三批深 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面对省委提出的“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任务和要求,我们必须紧密联系思想、工作和作风实际,认真学习领会《决定》精神,深刻理解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的重要意义、基本要求和工作重点,以坚强的党性和良好的作风推动科学发展。

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要有坚强的党性和优良的作风作保证

领导干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骨干力量和关键所在,如果没有坚强的党性、优良的作风,科学发展就难以深入推进。当前,我们要按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把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好,以坚强的党性和优良的作风做好当前各项工作,切实推进科学发展。要不断教育和引导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培养优良作风的要求转化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行动,妥善解决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靠坚强的党性和优良的作风保证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要把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一项重要工作,把解决党员领导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整改落实的重要内容,明确整改落实时限、目标、责任和要求,推动突出问题的解决,巩固学习实践活动成果。要紧紧围绕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来增强党性、改进作风,及时发现和纠正领导干部中存在的党性不强、作风不正、执纪不严问题,切实转变领导干部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要从科学发展的丰富实践中探索和总结加强党性修养、养成良好作风的好做法、好经验,广泛宣传、大力推广。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水平和能力。

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要把加强党性修养扎实体现在观念上、品行上、事业上、作风上去贯彻落实

领导干部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党性问题,党性纯则作风端正,党性不纯则作风不正。一个人的观念包括理想信念、宗旨观念、组织观念、纪律观念等方面。党性强,则观念强。一个讲党性的领导干部,必定顾大局、识大体、讲团结、讲奉献,绝对不会阳奉阴违,拉帮结派,争权夺利,私欲膨胀。在当前,尤其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不懈地加强党性修养,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按照科学 发展观的要求,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扑下身子,沉下心来,多干对发展有利的事情,多干对群众有益的事情,多干起长效作用的事情。在品行上,对领导干部而言,党性决定品行,品行体现党性。我们党的干部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德”的核心就是党性。德高之人,品行高洁,追求的是高尚的立身处世待人接物的行为准则;无德之人,品行低劣,常被一己私利障眼,不择手段,投机钻营。我们的党员干部绝大多数是党性坚强、品德高尚的人,但也有一些人品道德差的人。政治上不坚定,用人上不公道,作风上不民主,处事上不正派,组织上不守纪,工作上不务实,这既是人品官德差的反映,也是不讲党性的表现。只有重视小节,留意小处,以严格的党性要求自己,以肩负的重任鞭策自己,牢记“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古训,才能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在事业上,一个把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挂在心上、不抓在手上的人还谈什么党性?在当前严峻经济形势面前,能否经受住考验,开动脑筋,迎难而上,变挑战为机遇,闯出一片新天地,这是对一个领导干部党性强弱的最实际的检验。一个党性强的干部,必定会有紧迫感,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刀刃上,用在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上,以坚强的党性和优良的作风带领广大党员和群众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共克时限。一个讲党性的领导干部,必定求真务实,扑下身子实干;雷厉风行,高效率快干;争创一流,高标准大干;开动脑筋,用心思巧干;知难而进,破难题苦干,绝不会干徒有虚名的事情、没有实效的工程、劳民伤财的政绩。领导干部只有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才能踏实做事、低调做人,勤勉敬业、实心干事。

三、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要以优良作风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坚强的党性、优良的作风是最大的能力。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目的就是要提高领导干部的履职能力。要把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作为提高领导干部履职能力的一个着力点。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经济形势发展的新变化新趋势,深刻认识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作出的一切决策、确定的一切目标、制定的一切措施,都要符合客观规律,决不能脱离实际。要把树立正确政绩观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增强党性、转变作风、推进落实,使我们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从而把 全部精力用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政绩。着力提升素质能力。干事业仅有满腔热情是不够的,必须具有相适应的本领。如果脑袋空空、能力平平,只会纸上谈兵、夸夸其谈,什么实际问题也解决不了。面对新的局面,领导干部要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坚持在学习中提高,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自觉地学,刻苦地学,持之以恒地学,努力学习科学理论,学习一切必备的新知识,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在实践中磨练,把科学理念与具体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经受磨练、积累经验、提高能力,完善工作推进制度。弘扬优良作风、推进工作落实,必须以完善的制度作保障,健全推进工作落实的长效机制。严格实行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每项工作都要分解细化,做到定目标、定任务、定时限、定标准、定责任,对工作的每个环节都盯紧咬死,掌握实际情况,搞好具体指导,推动工作落实。确保政令畅通,确保问题解决,确保任务落实。当前,尤其要坚决刹住在有些干部中存在的“躁气”、“惰气”、“俗气”三种不良习气,促使党员同志把精力和功夫集中到抓落实上,不喊哗众取宠的空口号,不做华而不实的表面文章,集中精力干事业、抓落实,一心一意谋发展、求实效。

四、加强党性修养的具体方法

(一)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共产党员要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实践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必须坚持不懈地学习、学习、再学习。学习能力是一个人提高修养、完善自我的重要能力,学习既是党员干部自身发展的需要,又是适应党的建设的需要,更是人民群众对党员的迫切要求,因此,我们应该养成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创造的良好习惯。

一是要提高理论素质。无论是在解放战争时期,还是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党都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党的理论建设也是与时俱进,这些理论是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下来的先进经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先进理论,应大战旗鼓的加以学习。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特别是要着重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规范言行。通过学习,不仅可以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的信仰,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而且能帮助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切实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结合个人思想的实际,学会运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二是要学习科学管理。通过学习,掌握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促使自己静下心来思考和领悟,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用实践来印证理论的正确性。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很多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方法。我认为,学习科学管理,就是要学习好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用人机制,有效地激励被管理者和积极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科学管理,就是要变管理为领导,用共同的愿景来培养大家的归属感,强调服务和贡献的理念,同时为被管理者作出良好的示范;科学管理,就是要为被管理者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合理分配资金和资源,放手让被管理者施展拳脚,给与更为宽松的发展环境。

三是要多方涉猎各种知识。时代的发展变化对党员修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期的共产党员,不仅要学习科学的理论,科学的管理方法,而且要学习法制知识,强化民主法制观念,成为一名学法、懂法、守法的党员干部,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要学习专业知识,不仅应该研究把握新时期我党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而且应该了解当代党员的思想特点、奋斗目标和价值追求,始终保持昂扬锐气、蓬勃朝气,坚持立足岗位、无私奉献、创新实干,努力塑造党员的良好形象;要学习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不断扩大党性修养的内涵,主动适应新时期社会对党员干部的新要求,成长为一个有较高素养、较高水平的领导者。

(二)锤炼自身的思想品德。一个人有了理想,还一定要有情操,缺少情操,再崇高、再伟大的理想也是不能达到的。道德是一个人灵魂的力量,作为共产党员应该通过加强修养,陶冶情操,提高素质,才能真正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一是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能决定一个人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而一个人的人品,往往是衡量一个人的首要方面。要将个人的价值追求和集体价值的实现相结合,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始终以集体利益为重,以集体利益的实现为首要目标。要时刻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始终葆有一颗为民服务的赤忱之心,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用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指导实践。

二是要与人为善、和谐共处。要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深入群众、关注民生、倾听民意,始终做人民利益的维护者;要始终怀有对人民群众敬畏之情和感恩之心,按照党政所想、青年所需、共青团可为的观念,思考和谋划共青团工作,把代表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始终怀有一颗善良之心,怀着一种博爱的精神来认识这个世界,始终看到和学习他人的长处,懂得真诚、宽容和理解,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是要做履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的模范。作为共产党员,要模范地履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要模范地遵守“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和“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时刻注重品德的修炼,将之作为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小心呵护、细心收藏、时时观照、时时鞭策,用人格的魅力赢得大家的尊重与认可。

四是要加强党内生活锻炼。党员在严格的党内生活中加强党性修养,要积极主动地参加党内生活,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要积极主动地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向党组织讲真心话,自觉地接受党组织的指导和帮助;要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党内生活中同各种不良倾向作斗争。

(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科学认识当代中国发展变化、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进程中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的必然产物。共产党员应全面准确地认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 6 意义,才能更好地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一是要不断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党的十六大提出,要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实现这一全面发展的目标,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新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着眼于新的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立足于统筹兼顾,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既借鉴了世界各国发展经验教训、吸收人类文明进步新成果,又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发展要求,是我们党妥善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正确选择。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应用而生的,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必将有力地推动实践的发展。

二是要在实践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人们的道德品质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也只有在实践活动和社会交往中才能表现出来。共产党员加强修养,需要从书本上吸取理论和知识的营养,更需要到实践中去经受锻炼。当前,中国改革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小康社会的建设发展还很不平衡,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重而道远。作为党员应在实践中坚持科学发展观,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要不断增强政治敏感性,按照党赋予共青团的历史责任,做好共青团的各项工作,巩固党的青年群众基础;要按照周恩来提出的“说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的要求,坚持实事求是,不唯书、不唯上;要用创新的思路谋划工作,既要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央、区委、团市委的工作方向和重大决策,又要创新共青团的组织设置方式、团的活动内容和工作方式,敢于开拓、勇于负责、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善于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具体情况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四)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针对当前形势任务和党员队伍的政治思想作风现状,对共产党员的要求不仅仅是要坚定共产党员的共产主义信仰问题,更 重要的是党员如何密切联系群众,为民服务,廉洁奉公,遵纪守法,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蚀。现在,人民群众最关注的问题,就是个别党员的腐败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对权力缺乏有力的监督,加上个人法制意识的淡薄,党性的扭曲与缺失,导致走上违法犯罪的不归路。如何提高党员的拒腐防变的能力,是当前党组织比较重视的问题。

一是要慎独自律。我认为党员在个人独处、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不仅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还要更加注意坚守自己的理想信念,非常小心地按照道德规范去做,而不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在外界不良信息侵蚀的情况下,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随时警醒、告诫自己,不做有损国家和集体利益的事,不说有损党员形象的话,对违反党的原则的思想、违反党纪国法的行为以及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警钟长鸣;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经常对照党章、党内政治生活准则所规定的标准,剖析自己的言行,对自己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发扬成绩,纠正错误,就能够不断进步。修养是一个同自己头脑中的消极思想和意识作斗争、不断超越和改造“旧我”的过程,要加强修养的自觉性,主动约束和控制自己的言行,不断克服自身这样那样的不足,逐步实现更好的修养目标。

二是要坚持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也是我们党最重要的组织纪律和政治纪律。要认真贯彻、正确执行“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集中集体的智慧,保证党的决策的正确和有效实施,增强党的纪律和战斗力,使我们的事业顺利前进。首先是要高度重视发展党内民主,采取切实措施,保障党章规定的党员民主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民主权利得到正确而充分的行使,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其次要拓宽党内民主渠道,加强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了解和参与,重要文件党内先传达,重大问题党内先讨论,重大决策的实施党内先动员,同时,重视听取大家的意见,把来自群众、来自基层、来自实践的经验集中起来,集思广益,改进工作。

大力弘扬群众工作优良传统 篇3

四大,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上海市委,上海市有关部门,包括虹口区对四大旧址的保护工作非常重视;对四大的历史地位和意义,也有非常清晰的认识;在保护革命遗址上,在挖掘历史资料方面,在加强历史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也有幸参加过包括纪念馆的筹建、开馆等事项,受到了很多很深刻的教育。今天参加这样一个会议,也是一次教育。

四大有很多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弘扬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就此,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科学认识中共四大的历史建树和意义

我们党到现在,一共召开过十八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次党代会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之下召开的。怎么认识这些党代会的历史地位和意义呢?

(一)从党的探索发展过程看四大的历史地位。我们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奋斗、不断探索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过程。从这样一个过程论观点,我们可以清醒地、准确地看到每次党代会是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召开的,它延续了什么,发展了什么。它对我们党的整个历史发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从这样一种过程论观点出发,我们也就可以发现中共四大的召开,在党史发展的进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没有解决所有的问题,但在党的历史上,仍然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把最初的几次党代会连接起来,我们可以看到,它们都是在历史的重要关口对一些重要问题做出了重要的决定。

中共一大是把当时的共产主义分子组织起来,正式成立了中国共产党,这当然具有开天辟地的重要意义。但如果换一个角度来说,一大是不是把我们党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呢?当然没有。建党是一个过程,所以从一大开始,后来又经过几次党代会,才实际上比较完整地完成了建党的任务。还有,对党的历史使命和纲领的认识,也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毫无疑问,一大的纲领需要充分肯定。但是,仔细读一下当时的纲领,就可以发现它的主要理念,还是按照《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要求展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要消灭私有财产。理论上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结合当时中国的现实,能说这是一个主要任务吗?所以,后来我们党逐步提炼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确认主要任务是搞新民主主义革命。

那么,这个纲领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呢?中共二大的主要贡献,就是把党的纲领区分为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消灭私有制、实行社会革命是我们长远的任务。但当时的中国,最需要解决什么?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所以提出的口号就是“打倒列强、打倒军阀”。确定了这样的纲领之后,我们党与其他党的关系,我们的主要工作,必然就发生了调整。围绕着这样的任务,我们就有可能也必须与国民党实行合作,共同开展国民革命。

到了中共三大,采取了一种以党员个人加入国民党的形式,实行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三大以后,国共合作更加广泛和深入地发展,从而使当时的国民革命运动出现很好的形势。但是,在国共合作过程中也遇到很多课题与挑战。国共两党之间,有合作但也有分歧,而且这里面的摩擦也越来越多。这些问题深层次的原因在哪里呢?其实还需要回到一大和二大的纲领上,就是怎么处理好民主革命与社会革命的关系。

正如中共四大后来所指出的,由于国共合作是一个主要的任务,所以大家都忙着在两个党合作的大框架之下去开展工作。尤其是我们党员参与了国民党的工作,成为国民党党员,我们发展党员也都忙着建立国民党的党部,对工农群众也是在国民党的旗帜之下开展工作。这样一种情况有它的客观必然性,但自然就遇到了诸多问题,譬如还要不要打出我们党自己的旗帜?在国共合作中怎么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要不要坚持我们的独立自主性乃至我们的领导权?我们以什么样的身份去做群众工作?

这些问题提出来了,要求回答。正是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一种历史逻辑之下,必然要求中共四大能够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这样的历史逻辑出发,就引申出第二条,即中共四大的主要建树和作用、贡献问题。

(二)中共四大的主要建树和作用、贡献。关于四大的建树、作用和贡献,很多专家学者都做了研究。我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党际合作和博弈。对此很多同志说,主要是党的领导权问题。但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从当时的现实来说,就是怎么处理好国共两党关系。这里面实际上是合作和博弈同时在进行。合作是必要的,也是管用的。但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合作,这是三大前后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最后采取的是共产党员以个人的身份加入国民党。这在世界政党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对这样的合作方式,到现在还是有不同的看法。这个问题不着急,还可以继续研究。

由于采用这样的形式,便带来了很多难题。怎么处理好党员身份问题?怎么处理好两党组织问题?以什么样的身份去组织群众问题?由此在两党合作过程中就遇到了很多挑战。四大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尤其是彭述之从共产国际带来了一些思想。我们可以看出,会议研究了中国革命的社会性与民族性的关系问题。由此引申出,我们党要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并对三大之后出现的某些问题提出了批评。进一步,就触及了在这样的革命过程中,我们党到底要不要保持独立自主性,要不要争取领导权的问题。在党际合作和博弈的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尤其进一步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

二是党的建设问题。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相应地就有一个在国共合作形势下,我们怎么来加强党的建设的问题。于是,四大就有了第二个党的章程修正案。尤其是党的建设方面,把原来五个人成立一个支部,改为三个人成立一个支部。这个变化在现在看来很小很小,微不足道,但在当时的现实情况下,主要就是进一步扩大党的组织,发挥党的作用和影响,尤其是进一步做好群众工作。当然,还有改变过去五人以上组织一个小组的方式,还有将委员长改名为总书记,等等,都有历史性意义。

三是群众路线问题。这是更大的而且是富有特色的建树。四大的决议里面,有好多都涉及到群众运动。关于职工运动的决议,关于青年运动的决议,关于农民运动的决议,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还有宣传工作的决议,很详尽也很具体。这里面提出了如何组织群众,做好对群众的组织工作。职工运动怎么组织?农民运动怎么组织?妇女运动怎么组织?等等。怎么做好群众的教育工作?以什么样的方式向群众宣传什么样的内容?怎么根据群众的实际要求,帮助他们解决涉及到切身利益的各种问题?比如说,工厂工人的待遇问题怎么办?农民的土地租金怎么办?等等。

我们党的历次党代会都有特色,四大在党的历史上,应该说是一次以大力推进群众工作为主要特色的党代会。

四是工农联盟问题。四大比较突出地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强调了工农联盟的重要性,而且提出了加强工农联盟的一些要求。因此对我们后来几十年党的工作、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五是思想理论。在上述这样一个历史逻辑的基础之上,我们党对于中国革命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研究。时代环境、世界背景、革命的主要任务、我们的纲领,我们的领导权,我们的同盟军问题等等,四大都进行了不算非常深入、但是很有价值的研究。把原来我们党在这方面的认识进一步加以梳理,为后来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奠定了重要基础。

国民革命的高潮在此后的几年出现,这跟四大是有密切关系的。四大之后,党进一步走向群众化。四大召开时是900多名党员。但短短几年,就一下子发展到5万多人。党的组织建设有很大发展。我们知道,中共五大在党的建设方面有很多重要的贡献,包括我们现在所称的“政治局”、“政治局常委会”,就是从五大开始的。中央纪委的前身,是五大之后建立的中央监察委员会。这都是五大的贡献。五大的贡献当然不是突如其来的,它也是在前面的党代会,包括四大在党的建设方面探索、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加以完善后取得的。

尤其是工农群众运动,四大之后有了蓬勃发展。党进一步走到群众中去,组织群众、动员群众、发挥群众的作用,产生了积极的效果。我们党一开始就比较注重群众工作,有成就,也有经验,形成了良好的传统。比如建党后,知识分子就到工厂、矿山、铁路做工作。四大之后,群众工作则大规模地推开了。

国共合作也是很大的课题。这几年,有合作,也有矛盾、有斗争。四大对处理这方面的关系没有拿出更好的办法。现在来看,这个办法还真不是那么好拿。所以,大革命的失败,也不完全在于四大没找到办法,五大也没找到办法。因为在这方面有更基础、更复杂的问题,即中国革命的社会性与民族性,社会革命与民主革命的关系问题。但不管如何,毕竟通过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国革命一度出现了新的面貌。因此四大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二、认真总结党的群众工作的经验,提高群众工作水平

既然中共四大非常重要的一个特色,就是大力推动开展群众工作,并在这方面形成一些优良传统和经验,因此在我们党的群众工作史上,在群众路线形成发展史上,在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形成发展史上,四大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新形势下,我们纪念四大,就可以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党的群众工作的经验教训,以便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提高群众工作的水平。

(一)正确认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充分认识党的力量在群众、生命在群众。我们党最初成立的时候,主要是一批知识分子在探索思考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路、中华民族的出路在哪里。有了认识,并付诸行动,从而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但是中国革命这样一个巨大的历史任务,光靠知识分子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就必然要求到群众中去。尤其是,我们的革命任务和历史使命是为着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为了全中国亿万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当然更要依靠群众。所以,我们党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四大上,进一步提出了这样一个开展群众工作的任务,更加广泛地走到群众中去,做好工人工作、农民工作、青年工作、妇女工作,从而使中国革命一度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景象。中国革命的历史事实证明,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我们党是不可能发展壮大的。在新形势下,如果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我们党的执政地位也是不能巩固的。我们要始终牢记,我们党的力量在群众,党的生命也在群众。

(二)正确认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人和动力,是中华民族发展前进的主体。这个主体地位一定要充分认识。比如我们经常说“父母官”,“父母官”这个词好不好呢?我经常说,如果以父母之心,来关心自己的子女,对待群众的诉求,帮助他们解困解难,这也不能说不好。能以父母之心关爱群众,挺好,不能完全否定。但问题在于,从根本上来说,真正的父母是谁?真正的父母是人民群众。无论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还是当代社会、当代世界的基本理念来说,主体都是人民群众。所以,我们党来自于人民群众,服务于人民群众,还要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必须正确处理好这样的地位和关系。在四大前后,我们党充分地发动群众,以不同的形式组织起人民群众,在根本上,它是为了人民群众。而且,中国革命的主体,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什么时候把人民群众组织得最广泛,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体现得最好,把人民群众的作用发挥得最好了,这个时候党和人民的事业就能比较顺利地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发展呢?根本就在于我们通过改革开放,调整了体制和政策,把人民群众本身蕴藏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了出来。

弘扬优良传统 篇4

一、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国有企业思政治思想工作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 对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认识不足

不少企业和员工、甚至少数领导干部对加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认识不足。一是片面强调企业效益的重要性, 认为企业设立党工团组织是摆花架, 企业要的只是经济效益, 职工要的只是物质利益。他们不了解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企业风尚在维系企业各种关系中的重要作用。二是缺乏可持续发展观念。没有充分认识到现代企业竞争的重点, 缺乏企业形象是企业产品形象、经营服务形象、管理者形象、员工形象、公共关系形象等综合因素组成的这一深刻认识, 使得一个企业在社会公众及消费者心目中的总体印象下滑, 影响企业效益的增幅。

(二) 组织机构及管理力量较薄弱。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 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呈逐步被削弱的趋势,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较差。目前很多的企业中, 党组织的地位与作用往往取决于企业领导个人的意识和情绪, 更多直接地取决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因而常常陷入“有组织无活动或有活动无效果”的被动局面, 有的企业领导干部认为组织、宣传、工会等党群工作是非经营性工作, 而且增加不必要的内耗, 并且影响和制约日常生产经营工作。

(三) 政工人员工作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政工岗位与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相比, 欠缺良好的专业背景, 理论水平相对较低, 普遍存在对政工人员再教育不足。有的政工干部虽然在长期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经验, 但容易受到习惯思维的影响, 工作创新力度不大, 工作底气不足。

二、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几点思考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政治思想工作。不断增强党建工作科学化管理水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

(一) 转变观念, 创新思维方式

创新思维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的内在要求。国企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 迫切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改革和创新, 以适应企业跨越式发展的需要。要实现企业“做大做强”的目标, 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首位, 确保企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必须贯彻依法治企的方针, 加强和改进企业的法制教育;必须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建设一支新型的企业人才队伍。

要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和发展趋势, 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知识化、信息化程度。针对市场化、国际化竞争日趋激烈, 突出科技意识和法律意识的宣传, 解疑释惑, 引导他们正视差距,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战胜困难。坚持以人为本, 着眼于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要把员工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强化“人本意识”。防止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 坚持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职工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从职工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 诚心诚意地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

(二) 加强工作力度, 提高工作水平

企业党组织要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摆上重要位置, 正确处理好思想政治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加强企业政治工作干部队伍建设。政工干部的能力、素质直接关系到基层建设的质量。因此, 对政工干部的选拔、培训及思想建设等各方面都要加强。首先, 对政工干部的选拔一定要把好关口, 只有政治素养坚定、学历较高且具有一定的相关工作经验的干部才能胜任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同时, 要不断加强干部的思想建设。再者, 要立足现实, 创新教育内容, 在突出抓好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 紧扣时代脉搏, 从实际出发, 丰富思想教育内容。要完善政工干部的激励机制,

(三) 制定计划、加强培训

要制定好培训计划, 抓好干部岗位培训, 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锻炼, 不断提高。一是要树立起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光荣感和事业心, 克服各种错误思想;二是要有计划地开办思想政治工作综合的或专业性的轮训班, 不断提高政工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政策水平;三是正确选拔思想政治工作骨干, 建立群众性的思想教育工作网络, 充分发挥党、团、工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四是当组织要积极支持思想政治工作干部开展工作, 帮助指导它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 丰富工作经验。

(四) 落实人员、加强队伍建设

一是选配高素质兼职人员, 建立“一岗双责”工作机制。要注意挑选素质好的经济管理和行政管理人员兼任书记或副书记, 充实政工队伍力量, 同时使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互相结合, 互相促进。二是引进优秀专职政工人才, 增强政工队伍的核心力量。要有针对性地引进在经济管理、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开发、心理研究等方面的“尖端人才”, 提高全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三是开发企业人力资源, 推进政工队伍建设。要选择与政工相关专业或热爱政工工作的人才, 加强政工人才与其他人才的岗位交流。

(五) 深入基层、加强思想沟通。

(1) 要顺畅沟通渠道, 力倡交流氛围。充分利用公司内部网站, 设置员工论坛或者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让员工有倾吐心声和发表意见和建议的空间, 企业政工干部和领导要经常与员工直接对话。

(2)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情。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 关键是要把道理讲实, 把道理讲得合情合理, 只有把道理讲到员工的心坎上, 他们就会理解, 政治思想工作就会收到成效。

(3) 把工作做到实处, 为员工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做员工的政治思想工作时, 要注重解决员工遇到的实际问题, 因为思想问题往往是和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的。

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篇5

(第三周)

演讲题目: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演讲班级:六年级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很高兴能站在这里演讲,今天我班演讲的题目是《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生1:面对高山,你一定会感慨它的气势磅礴; 生2:放眼大海,你一定会惊叹它的汹涌澎湃; 生3:仰望青松,你一定会赞美它的高大苍劲; 生4:俯瞰小草,你一定会称颂他的坚忍不拔。

合:是的,那是因为他们身上凝聚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民族精神。

生5: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涌现过多少风流人物,仁人志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激励着多少中华儿女,励志成材,报效祖国。

生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的教诲激励成就了多少中华伟丈夫,民族大英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是范仲淹心系天下的博大情怀。

生1:还有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林则徐虎门硝烟的壮举,孙中山“天下为公”的胸怀,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都让我们回想起中华民族一段又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

合:中国人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结晶。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

生2: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培养民族精神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我们健全人格的需要,我们究竟要怎样做才能具有民族精神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生3:做一个讲文明、懂礼仪的好学生。遇到师长、来宾,主动问好;上下楼梯,人多拥挤,注意谦让,靠右行走,保障畅通;讲究卫生,不乱扔果皮,见到纸屑随时捡;爱护公共财物,不乱写乱划;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相互监督,共同进步!营造一个整洁、舒适、美丽的校园。

生4:做一个快乐的学生。全心全意地做好一件事情,合理地安排时间,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多看看课外书,练练字,专心听每一节课,及时认真的完成每一次的作业,认真地对待每一次考试„„还有很多很多,这些都会给我们带来快乐!

生5:做一名会合作的学生。那么什么是合作呢?简单地来说,就是你和你的同伴们一起认真地完成一件事。比如一起合作打扫好教室卫生,一起合作解决很难的问题,一起合作制作一样小物品,一起合作帮别人做好事„„在合作中,我们一定学会更多的本领!

生6:做一个锐意进取的学生。什么是进取?就是要不断地努力,就是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就是我们用顽强的意志,坚持不懈地学习,不管你的基础如何,同样都会取得成绩,获得成功。

生1:做一个有安全意识的学生。我们要遵守学校的安全公约,听从老师指挥,出操、课间活动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绝不开展危险性游戏。

弘扬优良传统 篇6

文书记告诉记者,在长期的军队办学实践中,该校形成了具有鲜明的军营文化特质的校园文化:绝对的政治服从、赤诚的爱国奉献、严格的管理规范、高度的集中统一、丰富的文化活动、清新的校风医风、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这是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历史积淀,也是鼓励南医大人再创辉煌的精神动力。”

“由军队院校转为地方大学,是脱胎换骨的改变。包括办学理念、教育目标、管理体制、学生构成、教学内容等校园文化建设主体要素,都在发生着深刻的改变。”文书记说,经过三年来的摸索,该校党委认为,军校转制后,校园文化建设既不能另起炉灶,也不能姓“军”不变,而是要采取辨证的扬弃。教风学风是校园文化的灵魂。为此,该校党委狠抓了教风学风建设,以教风学风的培育带动校园文化走出新型发展道路。

弘扬“讲政治、重德育”的光荣传统,

强化责任意识

学校移交地方后,针对人才培养对象和学生就业方式发生变化的实际,学校既重视弘扬军队院校良好教风学风,又坚持与时俱进,把德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

学校坚持开展以“崇教厚德、为人师表”为主要内容的师德教育,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派出进修和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在职称评审、级别晋升、评优评先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广泛开展“教师成长成才经历进课堂”活动,明确规定教师给学生上第一节课时,必须讲授自己的成长成才经历,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影响和引领学生;每年新生开学典礼推出师生互签承诺书活动,通过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互换学习承诺书和执教承诺书,强化教师为人师表的责任意识,营造崇教厚德的良好氛围。

学校广泛深入地在大学生中开展“立志、修身、博学、报国”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勤于学习、敢于创造、乐于奉献。下功夫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推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2002年,该校率先开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课程,探索并形成的学习模式,先后在全军、全国高校推广。2005年,按照这一模式,又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充实到教学之中,

弘扬“能吃苦、敢拼搏”的光荣传统,

倡导奉献精神

南方医科大学从一个军医专科学校发展到全国重点大学,依靠的是几代人不畏艰苦、勇于拼搏的精神。移交地方后,学校党委仍然十分珍惜这一精神财富,大力倡导全校师生员工用敢于拼搏的精神对待各种困难,用无私奉献的精神教书育人。

学校坚持把先进典型引路作为倡导奉献精神、促进教风学风建设的有效手段。先后大力宣扬了“全国模范教师”、著名病理生理学家赵克森教授;冒着生命危险,连续解剖4例“非典”病人尸体的“国家级教学名师”丁彦青教授等等。同时,还大力宣扬了荣获“2006年全国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称号的陈强同学、荣获“2007年全国三好学生”称号的孙慧美同学等一大批优秀学生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把“学典型、比贡献”推向深入。

学校对先进典型不仅大张旗鼓地宣传,而且与评功评奖、晋职晋级、提拔使用挂钩。尤其是对表现特别突出的师生给予重奖。如对志愿赴艰苦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在立功授奖、报考本校研究生录取等方面予以倾斜,对志愿赴边远山区工作的教师和毕业生予以优先提拔和经济补助,对在教医研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予以物质奖励。

弘扬“重团结、善协作”的光荣传统,

增强团队效应

学校党委把培养师生团队意识作为教风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构建机制、创造条件、营造氛围,有力地促进了教风学风建设。

学校十分重视教学人才的梯队建设,努力构建老中青搭配、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的教研团队;实施科技创新团队计划,以国家重点、重大项目负责人为带头人,以具体研究项目为纽带,分批次组建和引进创新团队,形成一批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研究群体。比如,今年成功引进以吴补领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教学科研团队,大大增强了口腔医学系的办学实力和教学水平。

通过资源整合,创造协作攻关的条件;按照“资源共享、建设集约、管理集中、课程整合与课程独立相结合”的原则,注重资源的兼容整合,重点整合化学、预防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等教学实验室,建成7个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立功能完备、运作高效的科技信息交流、成果转化和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了各类创新资源的有效融合;广泛开展境外技术合作和学术交流,先后与国内外十几所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稳定的协作关系,聘请一批外籍、外校院士和教授,吸纳一批优秀留学归国人员,形成开放合作、互融共进的良好格局。

弘揚“重规范、严管理”的光荣传统,

完善长效机制

军校管理模式的特点就是突出一个“严”字。师生一日工作、学习和生活,都依据军队条令条例进行规范和管理。移交地方后,学校对原有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管理措施和具体管理方式方法进行合理扬弃,形成了一套既有军校管理特色又有地方院校风格的教育管理体系。

学校着力抓了“三支队伍”建设,即:着力抓辅导员队伍建设,按照规定比例配备数量充足的专职辅导员,支持辅导员攻读相关专业硕士、博士学位,评功评奖、晋职晋级适当向辅导员倾斜,促进了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着力抓党政管理和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专兼结合的原则,鼓励更多的教职员工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着力抓兼职辅导员队伍建设,每个班级配备兼职辅导员,鼓励兼职辅导员关爱学生、贴近学生,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突出经常性管理,形成了一套宽严相济的管理体系:严格执行早操、上课报告、到课率检查、内务卫生检查、查辅、请销假、周点名等管理制度,形成“人人都在管理中,人人都在组织中”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体系积淀着深厚的军旅文化底蕴,渗透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贯穿于学生日常管理的全过程,有效地指导和规范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确保了学校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学校、二级学院、班级定期召开学生工作会议,集中解决各种热点和难点问题。坚持问题排查制度,规定辅导员每月必须对本单位重点学生做一次排查,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确保了学校的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

弘扬优良传统 篇7

一、深刻认识在新形势下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 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什么是党性修养?党性修养就是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 从而达到共产党员党性的某种程度。或者可以理解为是用共产党员的党性改变自我的过程。党性修养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修养、组织纪律修养、思想作风修养、文化知识修养、领导艺术修养和管理能力修养等等。

领导干部能不能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 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健康成长, 而且关系到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建设, 更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 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 强调加强领导干部党性锻炼和修养, 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一) 加强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是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重要保证

在人类跨入新世纪后, 党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需要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小康社会, 建立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 是我们党在现阶段的重要历史使命。只有建设一支党性强、素质高、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领导干部队伍, 才能完成党所肩负的长期执政的历史使命。

(二) 加强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是提高领导干部政治素质的客观要求

从目前党员领导干部队伍现状看, 整体是好的, 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忽视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有的本位主义严重, 缺乏大局观念, 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不力;有的忘记了自己是人民公仆, 丢掉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根本无视群众利益。有极少数党员领导干部甚至经不住金钱、美色诱惑, 腐化变质, 走上犯罪道路。这些现象虽然不影响大局, 但也触目惊心。它同共产党员的党性是根本不能相容的, 严重阻碍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 损害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 削弱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阻碍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三) 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是抵制市场经济负面影响的必然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 人们的竞争观念、时间观念、效益观念、创新观念和民主法制观念得到加强。同时, 市场经济的某些消极因素, 诱发了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的拜金主义、讲实惠、“一切向钱看”的思想, 把对共产主义的追求变为对金钱实物的向往和追求, 丢掉了党、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 只关心“实现自我、发展自我”, 这与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精神是背道而驰的。这就现实地使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面临着许多新的矛盾、挑战和考验, 只有加强党性修养, 才能保障干部队伍的纯洁性。

二、领导干部在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当前, 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 一些领导干部作风不正的问题仍然突出, 给党和国家工作、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不良影响。这两年, 发生了胶济铁路特大交通事故、三鹿奶粉等食品药品安全事件, 发生了贵州瓮安、云南孟连等重大群体性事件, 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 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 这些事故和事件的发生不是偶然的, 突出反映出一些领导干部作风不正问题相当严重,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宗旨意识不强, 不能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不能坚持以人为本, 甚至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 对群众利益麻木不仁, 置群众生命安全于不顾。

二是理论和实际脱节, 理论学习不扎实、不深入;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解决问题能力不强, 遇到具体问题就无所适从, 遇到突发事件更是束手无策;甚至把学习理论当作装潢形象的工具和自我炫耀的资本, 有哗众取宠之心, 无实事求是之意。

三是责任心和事业心不强, 对工作不负责任, 作风漂浮, 得过且过, 敷衍了事,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贪图安逸, 奢侈浪费, 讲排场、比阔气, 甚至沉溺于“灯红酒绿、吃喝玩乐”, 享乐主义严重。

四是政绩观不正确, 重自己“政绩”、轻百姓疾苦, 好大喜功, 急功近利, 不尊重规律, 乱上项目、乱铺摊子, 做表面文章, 甚至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

五是纪律观念淡薄, 自恃地位特殊, 放松纪律约束;对中央决策部署和政策规定采取实用主义态度, 合意的就执行, 不合意的就不执行, 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三、新形势下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 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的主要措施

(一) 强化领导干部自我修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1. 认认真真地学习。

学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 学习科学文化业务知识, 学习党纪国法, 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 政治上的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

2. 踏踏实实地干事。

积极投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是领导干部增强党性、改进作风、砥砺意志、增长才干的唯一场所和正确途径。当前,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尤其需要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增强忧患意识, 树立坚定信心。因此, 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 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从身边做起, 从点滴做起, 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做好事的过程中培养群众感情、增长工作才干, 在条件艰苦、环境复杂、矛盾集中的地方经受锻炼, 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奋发有为、建功立业。

(二) 发展党内民主, 加强党内监督

1. 要发展党内民主。

树立“党员主体地位”观念, 转变“领导本位、组织本位”等不适应的观念, 切实贯彻落实党员权利保障条例, 建立健全一系列党内民主制度, 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 发挥各级党代表联系群众、反映民意、履职监督的积极作用。完善党的各级全委会、常委会工作制度, 严格实行民主集中制, 健全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反对和防止个人或少数人专断, 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 推行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上述各项民主制度的建立, 为的是促使领导干部自觉地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2. 要加强党内监督。

贯彻落实党内监督条例, 明确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各级领导班子的主要负责人, 重点内容是权力的行使。加强对各级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定期报告工作制度的检查监督;加强对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指导和检查, 督促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严格执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检查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民主评议、谈话诫勉、询问质询等制度的执行情况;开展党内罢免和撤换的试点工作, 推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促使领导各干部忠于职守、廉洁奉公, 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

(三) 营造有利于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形成的制度环境

1. 建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机制。

正确的用人导向, 是弘扬正气、打击邪气, 倡导向上、反对投机的风向标, 对此, 党中央明确提出要树立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等导向, 选人用人要坚持品行为本、责任为重、务实为要、民意为上、廉洁为贵, 使用和重用那些靠得住、敢负责、肯实干、口碑好、律己严格的干部。

2. 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和纠正不正之风。

弘扬正气, 必须打击歪风邪气, 否则正气难以上升。要严肃查办严重违反政治纪律的案件、买官卖官严重违反组织纪律的案件、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 以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职权、贪污贿赂、失职读职的案件为重点, 严肃查办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案件, 利用人事权、司法权、行政执法权、行政审批权索贿受贿、营私舞弊的案件。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如食品药品安全整治工作, 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 环境保护违法违规问题, 征地拆迁中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等等。

3. 建立健全一系列党内生活制度和工作制度。

党内生活制度和工作制度的建立健全, 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当前, 不少省、市在开展领导干部党性党风教育年的通知中, 针对各地实际, 提出了建立一系列相关制度。如:省市县领导调查研究制度、接待群众来访制度, 党委 (党组) 中心组集体学习研讨制度, 领导干部岗位目标管理制度, “办实事”制度, 重大决策评估及反馈纠偏机制、重大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 干部考核评价体系, 执行纪律检查制度等等。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 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党内生活制度和工作制度, 用规范的制度来约束和督促广大领导干部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我们坚信, 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加强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 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政治素质, 我党就一定能够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喻林祥.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J].求是杂志, 2009 (7) :41-44

[2]李正达.论新形势下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J].理论建设, 2005 (2) :31-33

继承优良传统服务陇原教育 篇8

三十多年来, 甘肃教育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 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 《甘肃教育》也伴随着甘肃教育事业的风帆, 借力前行, 得到了长足发展, 走出了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办刊之路, 形成了自己质朴、稳健的办刊风格, 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同和各级领导部门的肯定。

自创刊以来, 《甘肃教育》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理念, 积极宣传党的教育政策, 加强舆论引导, 弘扬主旋律, 引领教育科研。以立体化的视角展示教育前沿信息, 关注教育热点, 聚焦教研难点, 传播课改实践经验, 融学术性与实践性于一体, 打造专业化的理论交流平台;以专业化的媒体理念, 成为全省教育领域中具有专业性和品牌影响力的龙头期刊, 在全省三十多万教师中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全省教育事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推动全省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创新是期刊发展的核心, 《甘肃教育》注重思想性、指导性, 同时追求可读性和实用性, 为了更好地服务教育、服务教师、服务教学, 《甘肃教育》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 不断创新, 不断加强编辑队伍建设、提高杂志编辑质量, 打造自身品牌, 提升服务全省教育发展与改革的能力。从创刊的那天起, 《甘肃教育》就广泛关注全省教育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 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地及时报道了全省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果以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典型经验。同时, 为了适应教育发展需要, 《甘肃教育》不断进行改版增容, 从月刊到半月刊, 页码从48页到64页、再到96页, 从内容优化、版面优化入手, 力求使杂志栏目内容更为丰富, 使杂志更加美观大方, 从而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从甘肃省首届社科类优秀期刊到省社科一级期刊, 从编校质量达标期刊到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这些荣誉的获得, 既是对《甘肃教育》发展的肯定, 更是对《甘肃教育》人的鞭策和鼓励。

我们深知, 这些成绩的取得, 凝结着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 凝结着作者的智慧和汗水, 凝结着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的大力支持和他们所提供的“养分”, 同时, 也凝结着编辑们的心血和努力。正是在大家多年的关心和呵护下, 《甘肃教育》不断壮大, 犹如一株稚嫩幼苗, 发展到如今枝繁叶茂的大树。

扎根陇原, 面向全国, 这是我们不变的信念;植根于甘肃教育的沃土, 植根于教师的心中, 是《甘肃教育》成长与发展的基础。500期, 是一个新的起点, 《甘肃教育》将以此为契机, 继续进一步加强教育宣传工作, 更加贴近教育教学工作实际, 搭建教育科研交流平台, 指导、引领教育教学改革潮流, 力争成为全省教学研究、科研交流的主阵地;成为教书育人的向导、教育教学的指南;成为教育科研的园地、传播信息的窗口。

强化我军优良传统的传承意识 篇9

一、强化主动进取的传承意识

毛泽东曾讲:“主动权是军队的命脉。”只有主动才能不被动, 只有进取才能不滞后。主动进取是优良传统传承的内在需求, 是优良传统传承必备的状态和方式。只有主动, 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被动适应传承优良传统是没有生命力的。实践证明, 要把优良传统传承工作做好并能解决问题, 能否主动进取至关重要。因此, 只有具备了主动进取的意识, 传承工作就会有主动权和良好基础。

1. 树立责任意识。

主动进取的前提是责任意识。传承优良传统事关部队建设全局意义重大, 没有把传承工作作为身上肩负的神圣职责, 认为可有可无,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不可能实现主动进取的。只有树立起责任意识, 才能真心去做传承工作, 因为只有真心、才能关心, 只有关心、才能上心, 只有上心、才能尽心, 只有尽心、才能实现主动进取。

2. 树立求实和前瞻意识。

优良传统传承的求实和前瞻意识, 就是在对优良传统传承状况进行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预测部队优良传统传承变化发展趋势, 针对传承现状和特点等进行前瞻性思考, 使优良传统传承走在官兵思想变化和部队环境变化的前面。要做到求实和前瞻意识, 首先, 要在实事求是调查的基础上科学的预见优良传统传承变化的发展趋势。及时了解部队内外环境变化的客观事实、了解优良传统传承的客观实际、了解官兵行为思想变化的客观情况, 牢牢掌握传承的主动权, 真正做到思维意识随传承活动的不断深化而转变, 思想认识随着传承活动的不断深化而深刻, 工作能力随着传承效果的不断增强而跃升, 用科学正确的方式引导官兵应对各种变化, 踏实践行优良传统。其次, 要善于把握外部环境、军队内部环境、官兵行为思想变化对优良传统传承工作的影响程度。熟悉外部环境的变化、部队任务转换、官兵思想行为对传承影响的规律。最后, 要注意培养“明察秋毫”的观察力。能够防微杜渐、见叶知秋, 将各种隐患和不利因素消除于萌芽。

3. 树立进取意识。

优良传统传承涉及部队建设方方面面, 是一项系统工程, 地位重要但在实际工作中又不易显现, 在实际工作中常常按部就班, 循规蹈矩, 容易出现“等、靠、要”的思想, 缺乏进取意识。只有树立积极进取意识才能够主动的思考问题, 未雨绸缪, 及时化解不利因素, 消除隐患于未然, 从疲于应付的状态中扭转过来, 靠前工作, 争取主动。

二、强化固本强基的传承意识

我军优良传统传承是关乎全军建设具有全局性的一项长期基础工程。因此, 不能一蹴而就, 需要长期努力、通盘考虑、持续建设。具体来讲, 应包括树立以下三个意识:

1. 树立全面建设意识。

优良传统传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包括思想的传承, 制度机制的传承、内容的传承、方式方法的传承。要全面考虑, 统筹安排。优良传统传承的核心是我军精神的传承, 但精神传承需要借助制度机制的保障, 需要实践的深入而深化, 需要恰当的内容和方式方法的引导等等, 只有全面建设, 才能综合施力, 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扎实推进, 确保基础工作放在基础地位来建设。

2. 树立全面融入意识。

把我军优良传统传承工作融入军队建设的方方面面, 不仅要贯注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也要深入各项军事实践和官兵生活之中。军事实践是和平时期部队建设的中心工作, 对于传承优良传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在军事训练、军事演习、执行各种急难险重的任务中磨炼官兵意志、深化认识、提高传承效果。还要把平时的管理教育作为传承优良传统的不可或缺的环节抓好抓实, 通过严格管理、点滴养成、使我军优良传统内化为官兵的自觉意识和行为准则。要通过扎实有效的思想教育净化官兵心灵, 升华官兵思想, 促动实践转化。此外, 要动员全员参与, 传承优良传统不是哪个单位、哪个部门、哪个个人的事情, 它是全军官兵的共同职责, 要把优良传统传承融入到广大官兵的工作职责和日常生活中去。

3. 树立营造氛围意识。

要着力打造传承优良传统的浓厚氛围和良好环境。要坚持系统谋划、整体设计、强势推进。要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 充分发挥军史馆、荣誉室、烈士墓、纪念馆等具有传承意义的硬件设施的教育功能。要繁荣发展军事文化, 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和军营文化氛围, 要通过观看影视、唱响军旅歌曲、组织纪念日等活动, 强化官兵传承意识。要注重发挥好军队典型和党员干部的率先垂范作用, 让官兵学有榜样、干有尽头, 形成浓厚的传承氛围。

三、强化破解现实问题的传承意识

马克思认为, “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 它是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1]破解现实问题是我军优良传统传承的出发点、落脚点和着力点, 我们所进行的一切传承工作, 都是为了解决军队建设中和官兵思想行为上的现实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 我军优良传统传承就是要围绕现实问题来展开, 以能否解决现实问题为标准。一是要围绕现实问题统筹安排。优良传统传承既是要依靠机制制度的长期保障, 又需要必要的内容形式方式方法和氛围营造等组合来贯彻实施。制度机制解决根本性长期性问题, 而内容方式方法和氛围的营造等能够有效解决现实应急性问题。在破解现实问题方面要统筹安排, 既要坚持我军优良传统传承中制度机制长期的根本的破解现实问题的基础作用, 又要发挥其他传承手段方法的特有功能, 针对部队存在的倾向性问题, 合理安排传承内容和恰当的方式方法, 保证传承与部队的实际结合, 与官兵的思想接轨, 确保传承始终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向性。二是要围绕解决问题组织展开实施。破解现实问题是优良传统传承的生命力, 要树立融合观念, 从解决问题的实际需要出发, 优良传统传承寓于其中, 做到什么方法管用就采用什么方法, 什么形式有利于解决问题就安排什么形式, 激发内动力, 调动积极性, 确保解决问题的扎实性和有效性。三是要以破解现实问题为检验标准。要把现实问题解决的如何、官兵思想认识提高的程度、军事素质提高的幅度和促进部队全面建设的情况作为衡量优良传统传承效果的标准, 形成良好的传承导向。

四、强化开拓创新的传承意识

当前我军优良传统传承是在世界军事变革、我军进行信息化、机械化建设和我国市场经济初步确立的时代坐标下进行, 与其产生环境有着本质的区别。时代的变化、使命的变化、官兵结构的变化, 对传承优良传统都会产生强烈的冲击, 一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和做法在一定范围内还会存在, 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涌向, 只有不断转变思维方式, 确立开拓创新的传承意识, 才能不断开创新局面, 适应环境任务的变化, 实现我军优良传统的延传。

1. 要树立深入实际求创新的意识。

理论和实际结合, 主观和客观结合是我军的重要工作方法和工作依据, 同时也是我军优良传统传承创新的依据。我军优良传统传承要依据国情和军情的实际出发, 不能机械照搬、搞拿来主义, 前面怎么走我就怎么走, 要根据部队建设实际和官兵思想变化的新形势, 用发展的眼光, 看待传承优良传统, 不断根据形势发展变化需要, 创新内容方式方法, 使传承优良传统与实际融合, 创新发展。

2. 要树立深入群众求创新的意识。

列宁曾讲:“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2]“世界所以有这种突飞猛进的发展, 其根本原因是有成亿成亿的人卷进这个发展的洪流了。”[3]斯大林曾指出:“我们党所以强而有力和不可战胜, 就是因为它在领导运动的时候, 善于保持和加强自己同千百万工农群众的联系。”[4]毛泽东曾讲:“人民, 只有人民, 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5]“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而我们自己往往是幼稚可笑的, 不了解这一点, 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在优良传统传承过程中, 要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历史上, 我军优良传统大多来自于基层, 来自于实践、来自于群众的首创。在今天, 传承情况来自于群众, 经验来自于群众, 具体办法来源于群众。要注意引导和发掘好群众中蕴涵的巨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不断从群众中获得创新的勇气、动力和力量。

3. 要树立力求实效求创新的意识。

创新不是新颖, 要讲求实效, 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 要把传承创新的落脚点放在实际效果的提高上。不能创新与传承实践两张皮, 与实践脱节, 使创新没有落脚点, 失去创新存在价值。只有把观念的转变, 内容方式方法的改变体现和渗透到实际工作中去, 提高传承实效, 才是优良传统传承创新发展的正确方向。

摘要:我军优良传统是军队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继承和发扬我军优良传统已成为军队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当前要注意加强优良传统的传承意识, 注意强化主动进取、固本强基、破解现实问题、开拓创新意识, 增强传承优良传统传承的针对性主动性, 提高军队优良传统传承的效果。

关键词:优良传统,传承意识,我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2:289-290.

[2]列宁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9:269.

[3]列宁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7:311.

[4]斯大林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244.

弘扬优良传统 篇10

2006年11月起,学校开始参与台北市政府教育局“未来学校第二阶段发展计划”,传承台北市未来学校的成功经验,持续发展创新教学模式与ICT教材教案。

为了让全校同仁具有未来学校的思维,和平高中于2006年底举办了11场次未来教师系列研习,包含未来学校理念的导入、借鉴中仑高中的成功经验、e化学习与数字课程设计、实时互动远距教学平台的应用、行动教学辅具的应用等。这是一个结合学科专业、创意课程、信息科技与教学创意的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以前瞻、多元的思维,透过卓越、绩效、科技、创新等策略,塑造未来学校的专业优质教育环境,开发学生的多元能力,提供学生多元的学习经验。

在第一期的计划中,和平高中成立未来学校种子教师团队,通过一连串的教师研讨过程与信息技能训练,成功地使种子教师团队的教学活动因结合信息科技的辅助而变得更为生动活泼,也吸引了更多教师开始尝试进行ICT教案设计与实施。在执行未来学校第二期发展计划时,提出“传统学校迈向未来学校的方法与模式”计划。以SDC为主轴,透过Peer Coaching、PBL、与TSOF GRID三个面向的循环运作,作为台北市传统型学校迈向未来学校的发展典范。其一,通过SDC的运作,发展Peer Coaching。利用SDC组织的运作及学习发展教室,在教、学、科技上执行Peer Coaching训练课程,将科技融入教室系统,通过训练专家教师、种子教师以协助其他教师,增进信息技术能力、教学与互动能力、网络学习课程设计能力。其二,通过SDC的运作,发展PBL (Project Based Learning)专题式学习。整个PBL课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则一改传统的知识来源者角色,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协助学生使用学习辅具进行资料收集、寻找资源并与他人建立伙伴关系、尝试将新的科技方法运用在专题合作学习中。其三,通过SDC的运作,发挥TSOF GRID功能,推广传统学校迈向未来学校之方法与模式。

主要内容

和平高中已走过40个年头。40岁的人各方面都应显得稳重成熟;对一个学校来说,正处于“传承优良传统,开创崭新未来”的关头。我们尝试以管理学的角度提出学校的使命、愿景、目标、策略、各项配合措施与评估方法。

使命

由传统型学校迈入未来学校。

愿景

1. 培养学生的网络学习能力。

2.培养教师使用网络信息及eclass的能力。

3.教师能进行专业发展、研发数字课程及创意教学。

目标

1. 硬件方面:学校网络处处可上网辅合3A (anytime, anywhere, any device)环境;班班有单枪投影仪(做好防窃工作);成立SDC (School Develop Center) 学校发展中心;建立多功能计算机教室。远期目标是筹设兴建整合型科技大楼。

2. 软件方面:参与ICT教育训练教师比率达90%;各学科皆有教师利用3A概念进行创意教学;各学科皆有教师研发数字课程,参与行动研究比率达40%。

策略

作为一所传统型的学校,如何引进蓝海策略,不以竞争为标竿,而以追求价值创新 (value novation) 来建立学校特色,以迈入未来学校之林,这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近代校务经营方面常引进管理学的理论来提高管理的效率与学校的效能,定位学派管理学大师Michael Porter说:“策略是企业为了取得在产业中较有利的地位所采取的攻击性或防御性行动。”Porter提出了三个原生性竞争策略:“低成本”、“差异化”与“利基焦点”。依据Porter的主张,一家企业只能选择两类基本的竞争优势(低成本或差异化),而对应至学校的蓝海经营策略如下表。

依此论点,本校以微软提出的“未来学校”作为学校特色经营策略并寻求利基点,具体措施活动如下。

1.向教育局申请争取成为台北市三所未来学校之一,创造学校特色。

2. 寻求外部支持,建立学校透通网络。 (1) 写申请计划争取经费扩充软硬件设备; (2) 请微软公司提供各项软件的支持服务。

3. 成立专责机构。在校内成立信息中心,并设置中心主任、信息组长、服务推广各一人,负责全校所有与信息相关业务,如网络的维修、软件的维护、计算机与单枪投影仪的维修以及教师与行政同仁信息方面的教育训练。

4. 争取筹办国际研讨会。本校教师素质优秀,但平日皆尽心力于教学活动,对于各项创意教学与利用信息通讯科技(ICT)来活化教室的动能略感不足。利用筹办国际研讨会的机会,鼓励教师们参与,提升其兴趣与荣誉感,期望能顺利引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动能。

5. 选择教师教学与行政管理之共同平台。每位教师都有其教学档案,每位行政同仁也都有其行政档案,如何让同仁们能够共同享用知识,做好知识管理的工作,必须慎选一套好用的网络版软件。经评估后,我校选用eclass软件作为学校之共同平台。

6. 教育训练。 (1) 配合各学科领域时间分科进行教育训练,如e-class的使用、部落格的设计、平板计算机的使用等; (2) 办理行政同仁研习:除e-class的使用、部落格的设计、平板计算机的使用外,针对行政管理的需要,另行教育训练。

7. 鼓励教师发展数字教材。 (1) 办理教师创意教学的分享,以及参加海内外研习活动的心得报告; (2) 举办校内数字教学教材比赛,得奖者给予实质鼓励; (3) 主动推荐优秀自编教材,参与校外比赛,促进教师发展数字教学活动。

8. 引进利基点。 (1) 与中仑高中、丽山高中进行策略联盟; (2) 与台中县和平初中缔约成为姐妹校,并进行网络课业辅导及互相参访的实质互利活动,一方面配合教育政策,关怀弱势学生,一方面藉此使本校参与的自然科同仁得以教学相长。

评估方法

本校要达成开创崭新未来最关键的部分在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及行政人员的教育训练,为评估效益,我们尝试以系统理论来作检核回馈。

输入(Input):建立学校透通网络;成立专责机构;建立共同愿景;建立共享平台e-class。

过程(Process):争取筹办国际研讨会;教育训练;鼓励教师发展数字教材;引进利基点。

输出(Output):参与ICT教育训练教师比率;各学科皆有教师利用3A概念进行创意教学;各学科皆有教师研发数字课程参与行动研究比率。

边界(boundary):例如家长的需求。

目标(Purpose):愿景的达成,可通过检核表检视各年度是否达成目标。

大陆专家点评

两岸交流, 共同提升

黎加厚上海师范大学

喜读台北市和平高中发展创新教学模式与ICT教材教案的做法和成功经验,深感和平高中的校长和老师们面对一个变化的时代不断进取、勇于尝试,以学生为中心,以前瞻、多元的思维,透过卓越、绩效、科技及创新等策略,开发学生的多元能力,塑造未来学校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007年底,我随同大陆校长访问团赴宝岛参观,亲自到了和平高中学习。我看到该校的老师创新教育的许多举措,他们在信息化教育环境的硬件建设、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有着丰富的经验。该校的学生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研究性学习、传承中华文化、探究科学技术奥秘、艺术教育等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

台北和平高中是参加微软“携手助学”项目的榜样学校。我们到了这所学校,就看到了“未来学校”醒目的标识和学校有关实施“未来学校”的计划,这令我感到十分熟悉和亲切。在大陆,微软(中国)公司与教育部合作,开展了“携手助学”项目,提出在大陆建设100所实验学校,组织教育技术专业研究生赴这100所实验学校所在的乡村支教。受微软“携手助学”项目邀请,我作为特聘专家参加了“携手助学”项目活动,到过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等校组织参加“携手助学”项目的志愿者。

2003年11月20日,教育部与微软公司签署了《教育部与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支持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合作框架》,启动了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项目。截至2008年底,该项目已经在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的乡村建成100间计算机教室并投入使用,超过10万名信息技术专任教师接受了培训,组织了三期“携手助学”志愿者支教活动,偏远山区成千上万的学生从中获益。

2008年11月7日,教育部与微软公司签署了“携手助学”二期计划,第二期“携手助学”计划分五年完成,重点将围绕创新教师、创新学校和创新学生展开,“三新”包括:

“创新学校”项目,微软与教育部合作,开发、部署面向学校的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并向教育部指定的1000间创新教室提供支持,建设多媒体计算教室,支持基础教育信息平台搭建。

“创新教师”项目,重点培育信息技术师资,将培训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总计5万名信息技术教师,并组织对100个县内的10万名中小学学科教师进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其中包括培训1000名辅导骨干教师。通过师资力量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教育质量。

“创新学生”项目,关注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水平,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项目通过开展创新学生活动、建设创新学生网络、组织创新学生论坛,并与国内外权威教育机构和大学合作,促进基础教育全面创新发展,提升基础教育国际竞争力。

微软“携手助学”二期项目与正在台湾地区实施的“未来学校”项目是相同的,旨在培养教师信息技术技能的“同伴互助”(Peer Coaching)活动、在教学设计中实施“基于项目的学习”(PBL)、通过共享网格架构(TSOF Grid)让更多的学校和教师互相学习提高。相信这些计划的实施对促进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上一篇:新闻报道歧视现象分析下一篇:天然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