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护士压力分析

2024-06-11

急诊科护士压力分析(精选十篇)

急诊科护士压力分析 篇1

急诊急救是医疗前线的前哨服务,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健康与生命安危,是医院管理、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的综合反映。急诊危重患者多,病种复杂、人员流动大,护理工作琐碎、繁重,长期紧张的脑力劳动和生活无规律,使护士经常精力透支,而且经常承受死亡现象的刺激和人际冲突的压力,急诊工作节奏快,抢救任务重,稍有偏差,护患之间易产生冲突,经常会碰到情绪激动,甚至对护士有过激言行的患者。而护士必须平和、冷静、仔细处理问题,压抑自身感受,满足患者及家属的要求。长期的压力导致护士身心健康受到极大地摧残。因此,维护护士的心理健康十分必要。

1 一般资料

调查我院急诊科在岗护士30例,男6人、女24人、年龄在22-37岁之间,在急诊科工作1-13年。学历情况:研究生1人、本科7人、大专21人、中专1人。调查方法:面对面谈话法、qq聊天法、短信回复、电话调查。

2 急诊科护士压力分析

2.1 环境因素的压力

急诊是抢救危重病人的特殊场所,抢救室内仪器设备发出的警报声、患者的痛苦呻吟声、家属的吵闹声错综复杂,酗酒、斗殴、吸毒、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患者非常多见,护士需时刻应对病人的喜、怒、哀、乐等情绪的变化,既要处理各种应急情况,又要承受生死离别的情感冲击,既要完成繁重的本职工作,又要应对各种检查。长期的超负荷工作和巨大的心理压力使急诊的护士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极易产生烦躁、焦虑情绪,甚至出现头痛、失眠、健忘等情况。同时,工作环境中还经常潜伏着毒致病因子,如细菌、病毒、核放射以及空气污染,使得护士极易遭受疾病的侵袭。

2.2 职业风险性的压力

护理行业是高风险、高责任的服务行业,由于职业的特殊性、疾病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及医学技术的局限性,使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职能的拓展和新技术新业务的推广应用,护士承担的工作越来越多,护理风险也越来越大。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每天都离不开穿刺、注射、处理污染伤口及分泌物等职业性接触,尤其是急诊护士必须对诊断未明的病人进行抢救和护理,经常会面对肝炎、梅毒、艾滋病等传染病的侵袭,随时可能遭受病毒的伤害。

2.3 知识更新的压力

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是项复杂而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护理学科要进步,就必须不断推陈出新,以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努力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提供以人为本的高质量的护理,体现出新时代护理工作关爱生命的价值。此外,护士每年要进行一定学分的继续教育,这就迫使护士在完成紧张的工作之余还要自学,这也给护士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压力。

2.4 睡眠紊乱的压力

睡眠是一项重要的生理活动,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急诊护士工作强度大,时间观念强、班次多,夜班多、任务重。长期的睡眠紊乱既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又无暇照顾家人,再加上24小时电话开机、待命,容易造成护士易醒或醒后难以入睡,久而久之,容易产生焦虑情绪、疲倦等情绪,甚至造成慢性疲劳综合征。

2.5 护患冲突方面的压力

来急诊的病人大都是急重症病人,病人及家属普遍存在急躁、忧虑等情绪,认为自己的病情是最重的,急切希望得到迅速的救治,这时如果医护人员忙于抢救病人而对其他病人稍有疏忽,就会产生急诊不急的误会。另一方面,护士忙于抢救病人,无暇顾及家属的焦虑心情缺乏必要的沟通,常导致病人及家属因焦躁而产生抱怨,有的病人家属甚至谩骂殴打医护人员,对医护人员的人生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护士在身心遭受伤害的同时,也产生了抗拒心理,表现为对病人的冷漠或逃避,进一步影响了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2.6 社会因素造成压力

在市场经济下,相当一部分医院存在重医轻护的现象,护士常常被认为是医生的助手,而不是拥有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专业人员,虽然护士工作勤奋、努力,在完成护理工作的同时还承担相当一部分非护理工作,但护士的收入与其护理水平和工作业绩没有呈明显的相关关系,极易造成护士心理不平衡,产生压抑、自卑、失望、焦虑等情绪。此外,社会对护士的普遍忽视,使得护士的工作得不到患者的尊重,患者经常会将治疗效果不好、医疗费用高等不满情绪发泄在护士身上,甚至谩骂、羞辱、投诉护士,护士只能忍让,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

2.7 工作与家庭矛盾产生的压力

作为女护士既是妻子又是母亲,同时承担多种角色,肩负工作与家庭的双重压力,护士工作中的负面感受有时会影响家庭生活的和谐气氛,面对家庭的责任和家务琐事,难免不消耗护士部分精力,还要承受因怀孕、分娩、月经、更年期等生理变化而出现的心理问题,增加工作压力。

3 结束语

护理的成败直接影响到病人的治疗效果,护士既是“关怀者”同时也是“被关怀者”,大家要尊重、理解和爱护她们。在组织结构、人员安排、效益分配和工作环境上更多地考虑护理人员的切身利益,为她们创造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文化氛围和尽可能放松身心的工作环境。使其向有利于精神压力正性效应的方向发挥,使护士工作起来更得心应手,从而增加控制感,减轻由于不可控、不确定性带来的压力。

参考文献

[1]张秀梅.影响急诊科护士身心健康的因素分析及对策.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0):1965-1967.

[2]赵体玉.护士职业压力及其对护士身心健康影响研究现状.护理学杂志,2006,21(16):79.

急诊室护士的压力 篇2

摘要:介绍了急诊护士的压力来源及对策 关键词:急诊护士 压力 对策

随着卫生事业的改革,患者就医意识、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加,给护士带来了更大的压力,本文结合我院急诊室护士的压力源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现报告如下。压力的来源

1.1 急诊护理工作的特殊性

1.1.1 工作繁重、节奏快:急诊室特殊的工作性质使得护士每天在工作时必须注意力异常集中,这样必然导致思维处于高度紧张,机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

1.1.2 紧急的工作性:急诊室护士随时会有急、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特别是在同时有多个患者时,需要护士分清缓急,迅速作出反应,采取正确、有效的急救措施,保证每位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1.1.3 工作环境相对封闭:护士每天工作时面对的是患者痛苦或恐惧的表情,甚至随时面对死亡,如果护士心理调整不当会产生恐惧及悲观的心理。

1.1.4 工作的无规律性:长期频繁倒班,饮食无规律及睡眠紊乱易导致胃肠疾病,女性在高度紧张状态中也易引起心理和生理上的疲劳。1.2 护理职业潜在危险性

1.2.1 交叉感染的危险:急诊患者通常急、危重,而护士要在不可能知晓患者是否有传染病的情况下及时给予患者各种抢救治疗,为患者洗胃、吸痰、处理呕吐物、包扎伤口,采集标本等,在操作中不可避免地接触到血液、体液,暴露在危险中。

1.2.2 消毒灭菌剂的影响:各种消毒灭菌剂在急诊抢救室应用较多,污染后的设备仪器、一次性物品的初步处理均需要使用化学消毒剂,而各种消毒剂通过呼吸道和皮肤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却不容忽视,如接触性皮炎、哮喘、结膜炎等。

1.3 工作的高风险性[2]:护理差错事故是护士的工作压力源之一,特别是急诊工作对护士素质要求高,每项工作都关系到生命安危,责任重大,护士必须为此承担相应的责任,这种风险给护士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1.4 复杂的人际关系

1.4.1 护患之间:急诊患者病情或伤情危重,尽管医护人员尽力抢救但仍不能挽回生命或致残时,尤其是那些卒死和因车祸等外伤引起的非正常死亡,家属对突发事件难以接受,对病情变化难以理解,常无法接受已定事实,因而迁怒医护人员,提出一些不合理意见,甚至发生打骂医护人员的现象,使其身心受伤。

1.4.2 医护之间:医生普遍受到社会的尊重和承认,但多数人认为护士依然是医生的助手,而不是有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员,使护士怀疑自己的价值及能力,同时医护协调上的矛盾及冲突也会使护士产生压力。对策

2.1 改善工作环境及条件:医院领导应充分意识到护士的工作压力对护理工作的不利影响,采取措施减轻护士工作压力,如科学合理地配置护士编制,避免护士人力紧缺导致护士产生工作疲溃感,还应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舆论,宣传护士工作的重要性,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

2.2 实行人性化管理:按具体情况安排人力,合理制定各班职责,降低护士的工作强度,灵活安排,尽量避免超负荷工作的现象,以减轻急诊护士的心理压力。

2.3 正确认识压力源:压力是人的一生中无法避免的现象,压力对个体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只有正确认识压力,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才能维持肌体的恒定状态以适应压力,促使身心健康。护士可以定期进行自我压力评估,对可能发生的压力源提前作好缓解压力的计划,以便积极应对。

2.4 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护士平时应重视业务学习,特别是新知识、新技术,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以适应急诊工作的要求。

2.5 不断提高自身应对能力:护士应树立客观的职业观,善于总结自身的有效压力应对技巧,定期采用适宜的自我调节方法来减少压力对健康的损害,如学会幽默、微笑,听音乐等。在工作中关心集体,团结同志,创造和谐的工作气氛,放松心情,及时释放工作压力,将心理性损伤降低到最低限度。

2.6 避免医患冲突:急诊护士在抢救中要注重关心体贴患者,认真履行告知义务,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在出现突发情况时,要具有良好的自控能力,耐心开导,做好心理疏导工作,避免冲突发生。

2.7 寻求专业帮助:当个人遇到强度过大的压力,自己不能解决时必须及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如心理医生、专业咨询师或其他医护人员等。由他们提供帮助,以提高个人应对能力,促进个人身心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急诊科护士心理压力的原因分析 篇3

【关键词】急诊科护士;心理压力;原因

心理压力是由个体在生活适应过程中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由于环境要求与自身应对能力不平衡而来;这种紧张状态倾向于通过非特异的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

近年来,多国的学者对医务人员身心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已经表明,护士人群的身心健康状况并不十分乐观,危害护士身心健康的问题也普遍存在[1],尤其是急诊科护士,他们肩负着院前急救、院内急救、重症监护、抢险救灾及留观病人的观察和护理等各种繁杂重任,应对各种各样高强度的应激源[2]。急诊科是整个医院的窗口单位,是医院里急、危、重症最多的科室,牵涉着多个病科,病情复杂、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因此,在急诊科工作的护士产生的心理问题也相对较多。

1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25个急诊科护士,其中男性1人,女性24人,年龄在23-41岁之间,中专4人、大专15人、本科6人。

2调查方法

向他们发放心理健康调查问卷25份,收回25份,有效率100%,满意度100%,收回问卷后得到的结果显示,每个急诊科护士均有不同的心理压力,发现急诊科的护士的压力主要来源于下列几个:

2.1急诊科病人的特点急诊科工作的头绪繁杂,来急诊就诊的病人多数为病情危重,涉及的学科比较广泛,较为紧急,每个来急诊就诊的患者都认为他自己是最紧急的,其中有一部分是由于病人自己原因不能在白天上班时间看病,但无论什么原因,稍微等一会的时间,都会吵吵闹闹,另一个原因是急诊病人多因为突发的紧急状态,或者频临死亡,家属一般在那一刻很难接受,对医生的期望较高,希望医生能在短时间内能够缓解或解决患者的症状。

2.2急诊科的工作环境差急诊科是面对社会的窗口,是一个24小时对外开放的科室,工作环境吵杂,病人及家属的呼叫声,各种监护仪的报警声,人流量大且来往频繁。护士经常受到杂乱环境和各种噪声的影响,很容易出现烦躁、焦虑的情绪。

2.3急诊工作精神压力大由于急诊的工作独立性比较强,知识面要求比其他科室要高,工作技能要求高,值班人员在值班时必须时刻准备应付各种紧急情况,在任何情况保证能够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判断,急诊护士容易出现精神紧张。

2.4劳动强度大常年不断的临床工作,无休止的夜班生活,大量的危重病人,尤其是晚上,节假日,急诊的病人都会相应增加,护士不仅要完成各项治疗,还要维持环境、就诊秩序,还要承担与其他科室的交接工作,急诊护士在做好治疗护理的同时,常常需要照顾患者家属的焦虑情绪,进行解释工作,急诊的超负荷工作,护士的身心得不到有效地调整,导致心理和生理机能的下降,容易出现睡眠障碍、头痛、头晕、腰椎扭伤、腰椎损伤、消化道疾病等等。

2.5职业风险多,护患关系紧张,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护士在工作中经常受到患者或家属的辱骂、威胁等,甚至大打出手,这种事情已经报道过不少了,导致护士的自尊心受到损害。感染疾病的机会比较高,例如艾滋病、梅毒、乙肝、甲肝等,因为病人来得较急,需要立即对患者进行处理,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检查和做好防护,也因为紧急,经常会被病人用过的针头刺伤自己,急诊的外伤病人很多,也会经常被病人的血液污染自己,所以,受到感染的机会就会高很多。

2.6社会因素由于国内对特殊职业的保护还没完善,医疗制度及相关职业保险的缺乏等,加剧了急诊科护士的职业风险性,特殊急诊病流行期,急诊科护士的压力急剧增大。严重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3]

2.7投入与回报不相符长期紧张的工作,待遇不高,晋升困难,使护士出现心理不平衡,容易出现情绪低落,对工作的热情逐步降低,社会和医院管理者对护士地位和价值的不认同,难以感受到专业价值自豪感和职业的自尊感,这也是急诊科的护士经常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2.8学习压力大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用人单位及患者对护士的要求高,医学知识在不断的更新与加强,为了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护士在工作之余还要参加院内、院外的各种学习,思想压力也大。

2.9应付不断的考试急救中心每半年就要对急诊科的医务人员进行技能和理论知识的考试,其中有四项操作和八百题的理论考试,给急诊科护士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2.10担心发生差错事故急诊科护士因为担心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不能满足病人和家属的心理、情感的需求,担心差错事故的发生,这种风险性工作,给急诊科护士帶来很大的心理压力。[4]

2.11经常承受各种检查急诊科是卫生厅及上级领导的重点检查单位,护士除了面临繁重的抢救工作,还要承受各种检查的压力,经常处于焦虑、郁闷中。

3小结

鉴于上述所显示的结果,急诊科护士在工作中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随之会出现相应的心理问题,势必影响他们的护理质量,所以,在每位护士进入急诊科之前,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教会如何缓解心理压力,掌握心理压力的干预及应对策略,提高急诊科护士自我情绪控制的能力,在挑选人员时,必须选择身体素质好、责任心强、情绪稳定,心理素质好的护士,对他们加强心理培训,通过心理辅导与培训,使急诊科的护士充分认识到从事急诊科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与价值,使他们保持乐观愉快的良好情绪,不断培养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更高的工作效率为病人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护理服务。[5]

参考文献

[1]刘晓红.护理心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

[2]席淑华.新时期急诊护理工作面临的为题及对策(5),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0):10.

[3]彭曼.急诊科护士压力源及相关因素的调查与研究[N].湖南医科大学报,2009-11-01(1).

[4]王秀花,张爱凤.急诊科护士心理压力分析与应对措施.中国民康医学,2006-7第18卷下半月第7期.

急诊科护士压力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篇4

1 急诊科护士压力的相关因素分析

1.1 护理工作及专业方面

社会地位低、继续深造的机会太少、工资及其他福利待遇低是急诊科护士压力的主要来源。尽管我们在努力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 但现实工作中人们依然认为护理工作只是打针发药, 对护理工作在医疗中的重要性缺乏了解, 不予重视, 护士的工作得不到尊重, 使护士缺乏职业满足感。此外, 护理人员进修深造、晋职、晋级的机会很少, 奖金分配不合理, 从而导致护理人员对工作前途失去信心, 流失严重。

1.2 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

急诊科护士的压力还表现为工作量的繁重。急诊科承担着院前急救、院内抢救、门诊输液留观以及发热门诊等工作任务, 特别是在冬季和夏季的高峰期, 每日留观患者可达70~80人次;还有院前急救工作, 经常需要加班, 使护士承担较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

1.3 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的问题

首先,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科室, 接触人员多, 特别是夜间, 经常接诊酗酒、打架、吸毒的人, 他们往往情绪失控, 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 护士面对这些患者时处于高度恐惧状态, 缺乏安全感。其次, 医院是一个感染原集中的地方, 存在着许多致病因素, 如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等。据有关资料报道, 每年有成千上万的护理人员感染乙肝、丙肝、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 护理人员每时每刻面临各种职业危险因素的威胁[1]。而急诊科护理人员更是如此, 她们经常要对未明确诊断的患者进行抢救和处理, 其中包括一些处于潜伏期及诊断前期的传染病患者。在紧急情况下, 防护措施不力、防护物品不齐备或者是急救护士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易造成护患间的交叉感染, 对护士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2]。

1.4 患者护理方面的问题

表现为护理的患者病情过重、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患者的要求太高或太过分、患者不合作、护理工作未被患者及家属理解。

当患者病情危重, 治疗效果不满意或者现实情况达不到患者和家属的期望值时, 家属往往不能接受, 易出现不理智的行为, 使护患关系紧张。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 护士常常担忧自己的人身安全, 工作小心翼翼, 担心说话不慎引起患者误解, 害怕工作中的微小失误或差错即会引起患者病情恶化而导致纠纷, 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精神压力增加。

急诊患者由于起病急骤、病情危重、家属和患者不知所措, 到医院后希望立即得到及时、有效、全面的救治和护理。但部分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相关知识、医院的规章制度、工作程序等缺乏了解, 如一些急症患者入院后要求医生、护士迅速采取措施以缓解症状, 一旦护士难以满足他们的要求, 就容易出现过激行为。另外, 急诊科护士因忙于急救和护理, 而无暇顾及患者及其家属的焦虑心情, 两者之间的差异容易使患者和家属产生“急诊不急”的误会, 甚至发生冲突。这些都给护理人员造成了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

2 对策

2.1 重视自我调节, 掌握自我放松技巧, 提高适应能力

自我调节是除了轻松呼吸和放松肌肉方法以外的一种利用“自我”的有关感觉及轻松的意念来放松自己, 达到减轻焦虑、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 也是一种自我暗示疗法[3]。护士必须重视自我调节, 积极采取适合自己的放松技巧, 正确面对心理压力,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要学会避开烦恼, 有关国外专家表明[4]:减轻护士承受工作压力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幽默, 幽默能减轻紧张和焦虑, 起到发泄愤怒及不满的作用, 提供从现实中逃避的好方法, 减轻与急诊、创伤及死亡相关的沉痛。急诊科护士应正确地运用幽默, 给自己创造一个轻松的工作氛围, 提高工作效率, 但应注意应用幽默的环境, 避免适得其反。

2.2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正确对待压力

作为一名护理人员, 要充分理解护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要有为护理事业奋斗的精神, 要经常学习, 吸取新知识、新技术, 不断提高自己, 充实自己。保持爱心、耐心和责任心, 认真对待每位患者, 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正确对待急、危、重症患者所造成的工作压力, 把护理危重患者看成是提高自己业务技术水平的一个锻炼机会, 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工作。增加急诊科护士学习进修机会, 并根据其业绩择优选拔, 使每名护理人员都定位于最恰当的位置, 以此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满意度, 激发护理人员不断奋发进取的精神。

2.3 加强急诊科护理队伍建设

急诊科护理人员要相对固定、稳定, 要缓解护理人员工作强度过大的问题, 首先要对急诊科护理人员实行政策倾斜。增加夜班护士人员配备的比例, 设法改善护士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适当增加待遇, 如实行急诊岗位津贴、改善急诊工作环境以及缩短大夜班工作时间、提高夜班补助、实施弹性化和科学的排班制等。增加基础设施, 使护士从繁忙的护理工作中解放出来, 降低体力劳动强度, 适当聘用合同制护士, 采用弹性排班制, 以减轻护士的体力消耗, 缓解心理压力。选择具有丰富临床护理经验的人员从事急诊工作。

2.4 制订护理人员生理安全保障措施

刘燕平[5]等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为基础进行调查, 发现急诊科护士在工作中最需要得到的是人身安全保障, 这是最基本的需要。有条件的医院急诊科设置24小时专职保安人员, 无条件地加强保卫科对急诊科的巡回工作, 做到随叫随到。加强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保卫工作, 避免护理人员出现紧张心理, 以帮助护士保持最佳心理状态, 确保工作的顺利完成;加强防护, 完善各种防护设备, 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 如设隔离病室, 制订护士自我保护的相关措施;定期为急诊科护士体检和进行必要的免疫接种, 避免交叉感染。

2.5 加强护患沟通

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 减少因误解和不理解引起的各类冲突。同时加强自身职业道德和修养, 了解急诊患者的心理状况, 以多种方式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注意护患沟通的技巧, 协调护患关系, 从而减轻心理压力。

2.6 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部门或心理减压部门

设立专门机构通过各种方式接受护士的求助和情绪发泄, 帮助护士改变思维模式, 正确面对现实问题。适当降低期望值, 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适应环境, 避免因工作压力而造成的心理负担。

3 结论

综上所述, 急诊科护士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状态和压抑状态, 对急诊科护士的身心健康具有很大的威胁。作为急诊科护士, 要不断提高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 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 制订各种应急预案, 提高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 正确应对各种压力, 变压力为动力, 勇敢地站在医院的最前沿, 做好急救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清, 李霞, 银翠荣, 等.护士如何面对职业危害[J].现代护理, 2004, 10 (1) :18-19.

[2]刘素贞, 路英智.护士职业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干预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 1999, 15 (11) :57.

[3]胡敏予, 周昌菊, 肖水源.长沙市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相关社会心理因素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1997, 32 (4) :192.

[4]冯玉芹, 韩智群.急诊护理中幽默的应用[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0, 19 (10) :469.

急诊科护士压力分析 篇5

【摘要】 目的 探讨icu护士心理状况及对健康的影响,并提出干预对策。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我院的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icu护士在工作中心理压力大,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结论 icu护士的心理压力源多,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重视icu护士心理压力及身心健康,实施有效措施,维护和促进其健康。

心理压力又称心理应激、心理紧张。它是个体“觉察”到环境刺激对生理、心理和社会系统过重负担时,所出现的整体现象,所引起的反应可以是适应或适应不良的[1]。职业心理压力的研究是健康心 理学 研究的重要课题。护士作为一个高应激的职业群体,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感,处于亚健康状 态,特别是长期处于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护士,由于危重病人密集,抢救多,周转快,特殊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导致icu护士的工作与心理压力远大于普通病房,易对心理健康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2]。然而,icu护士的心理健康一直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探讨icu护士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并提出干预对策,现报告如下。

icu护理人员心理现状分析[3]

icu病房是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集中 治疗 和护理的场所,护理工作任务繁重,icu护士作为特殊的护理职业人群,他们长期处于抢救突发患者、危重患者的临床第一线,要承受很强的工作和心理压力。有对其工作压力的问卷调查显示,icu护士评分普遍高于普通病房护士,存在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icu护士的身心健康[4]。

icu护士常见心理压力及原因分析

2.1 工作环境特殊,专业水平要求高[5] icu专门收治急危重患者,为危重症患者提供最大限度的、系统的、高质量的生命支持和医学监护技术,同时也是高风险的诊疗场所,对护士的整体素质和护理技术水平要求高,工作量大,而大多数人不能正确理解icu护士,认为和普通病区护士无区别,都是从属于 医疗,使得多数icu护士认为付出与回报不等同,社会地位不被认可,个人归属感和价值感受挫,期望值降低,而产生抵触与消极情绪[6]。此外,面对千差万别的危重症患者,要在病情变化莫测、生死离别的场所工作自如,要在一个充满“应激源”的环境里超负荷的工作,极易致身心疲劳和加重心理负荷。由于护理工作的性质,护士很难有机会进行系统的新知识、新技术学习,只能依靠自学或个人自觉性进行继续 教育 学习,这对多数的护士形成不小的压力。这也是造成icu护士心理压力增大的原因。

2.2 床护比失衡,超负荷的工作状态 在现阶段,大多 医院 的床护比还未达到卫生部要求,国内护士严重缺编,在icu病房表现更明显,而现行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要求护士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给予患者全面照顾,需要护士付出更多的劳动和精力[7]。加之icu病房的无陪人管理,要求护士不仅要能完成患者的常规治疗,关心患者的心理护理,应对突发事件,还有大量平凡、琐碎、繁重的基础护理需要护士完成,使icu护士长期处于身心超负荷工作状态,“三班倒”、夜班多的轮换工作制打乱了护士身体的生物钟节律,使护士的身心健康受到损害。部分护士对此缺乏充分的心理准备,感到难以适应,表现为心理压力大、情感脆弱、麻木,有些护士出现神经衰弱、人际关系紧张,造成icu护士的流失比例大于普通病区。

2.3 医疗纠纷多,职业风险高 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 法律、法规的出台以及举证倒置的实施,公众的法律意识普遍提高,人们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也更高,这使护士的精神压力也不断增加。而且,icu病房的患者是一群特殊人群,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患者死亡率高,面对亲属的突然离去,许多家属不能理解与接受,icu的医疗纠纷也随之增多,有些家属甚至会采取极端的行为,威胁到护士的人身安全。icu护士在完成繁重的日常护理工作的同时,还要防止发生意外、保证自身安全,甚至在休息时,也会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长此以往,给icu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不良影响,从而直接影响到icu护士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质量[8]。

2.4 人际关系复杂 护理是一个协作性很强的工作,在icu病房,单人更是不能完成危重患者的护理与抢救,需要多人默契配合,护士之间、医护之间需要和谐相处。此外,要懂得护患沟通技巧,由于护士与患者直接接触的机会多,随时都有可能接受来自患者的许多“不适宜的刺激”[9]。如患者在受到疾病的折磨时,因对医院环境的不适应和对患者角色的冲突,就会心情烦躁、主观感知异常,激惹性增高,从而产生攻击性因子向护士发泄,导致护士工作积极性受挫,护患关系紧张。

2.5 心理卫生知识缺乏 由于多数护士未受过心理健康的专门教育和训练,心理知识缺乏,而医院护理管理层在日常工作中更注重护理工作质量及患者的身心健康,对护士本身的身心健康关注较少,护士一旦在工作、生活中受挫,则不会运用心理学知识 科学 的进行自我心理的调适,致使不良情绪在内心堆积,久之严重影响心理健康。

急诊科护士急救技能的现状分析 篇6

【关键词】急诊科护士;急救技能;现状分析

急诊科所接触的大多是病情复杂、生命垂危的病人,这样的患者在送到医院治疗时,情况都不是很乐观[1]。对这几类病人的抢救是急诊科工作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自此可以看出医护人员的急救能力直接影响抢救的成功率,在此对我院急救科护士的急救技能现状进行进行具体的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对我院XX名急诊科护士对急救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查。护士平均年龄为(27±15),最大的42岁,最小的27岁。职称:护士13名,占68.42%;护师4名,占21.05%;主管护师及以上2名,占10.53%。护龄从3年到18年不等。

1.2方法

1.2.1问卷调查调查表第一部分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年龄、职称、护龄、学历;第二部分主要考察急救科护理人员对急救室物品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2],有20道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满分20分,12分及格。

1.2.2 现场考核现场考核护理人员的急救技术和对急救车内药品的熟悉程度,每月考核一个项目。急救技能主要包括:气管插管术、心肺复苏术、人工呼吸、外伤止血、心电监护仪的使用、吸痰、给氧等。急救车药品考核主要包括:呼吸兴奋剂、强心剂、血管活性药物、利尿剂、止血药物等11种药品的分类、作用、剂量、用法。每名急救科护理人员随机抽取一项急救技能和三项急救车药品进行考核,急救技能一项20分,急救车药品考核一项10分,满分50分,30分及格。

2结果

2.1问卷调查结果如表一:

2.2急救技术以急救车药品掌握情況如表二

3讨论

3.1急救科护士的急救相关知识有待加强:从表一中的数据可以得出,护龄、职称以及学历与问卷结果得分是成正比的,工作时间越长对急救知识的了解程度越深。近几年,年轻的护理人员越来越多,医院也需要新鲜血液的,从调查中可以明显看出对年轻护理人员的相关知识培训不足,问卷中所给出的都是平时工作中容易出现以及遇见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人员从平时工作时间中得到知识和经验往往是不够的。

3.2急救科护士急救知识不足方面分析:从此次的调查中可以看出,护士对急救室物品的熟悉程度不够,如负压吸引器吸痰时使用的负压值、气管插管的长度、对呼吸兴奋剂、强心剂的正确使用方面的得分都较低。由于平时理论方面学习不足,在紧急处理疾病的过程中出现临床症状判断失误、抢救程序混乱等情况。除了理论知识不够意外,低护龄也是影响护士业务水平的因素之一。在急救科中,护龄低于5年的护士占整个科室的一半以上,她们的急救知识水平直接影响科室整体水平。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护龄低的护士多半是参加工作不久,她们的主要理论知识无非是从学校以及老师那里得来的,学到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参加工作时间又比较短,仅仅靠护龄年限的增加、累积工作经验来提升自身的急救水平是不利于年轻护士多方面获得急救知识,更加减缓科室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

3.3针对调查结果给出的意见和建议:急救科护士的急救技能对病人生命的抢救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针对上述所体现出来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定期给予急救科护士短时间的培训,培训的方式可以是科室内的高护龄护理人员分享她们多年来的临床急救经验,以及将急救工作中急救措施的程序和药物分类、作用、剂量以及方法编辑成册,发给护士进行学习,不定时进行检查考试。亦可让护士外出学习,吸取新的知识和技能。这样能够更快积累临床经验,活跃临床思维,提高整体的急救知识技能水平。

4结论

急救科护士的急救技能的提升能够直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医院应重视对急救科护士急救技能的培训。

参考文献

[1]童宇平,王子秀;我国急诊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现状[J];护理研究2010 年1月第24 卷第1 期中旬版(总第310 期)

[2]梁玲,李衷美,刘英 ,何平;护士掌握急救技能及急救物品相关知识的现状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2007年5月第7卷5期

儿科急诊护士工作压力分析及对策 篇7

1 儿科急诊护士工作压力的原因分析

1.1 儿科护理的特殊性

儿科护士面临的是0~14岁的患儿及对子女倍加爱护的家长, 这就决定了护患关系不仅是护士和患儿的直接关系, 也是护士、患儿与家长的三角关系。护士对患儿实施的治疗、护理和抢救等工作均在家长的注视下进行。家长迫切地希望患儿的病情很快得到控制, 治疗和护理及时见效。而患儿病情急、变化快, 不会主诉, 病情易反复。从专业角度来说, 诊疗、护理比较复杂, 如输液速度要求控制适当, 由于小儿的多动性, 静脉注射后要随时根据体位调节滴速, 液体易外渗需要重新穿刺等。因此儿科护理工作相对繁杂锁碎, 护士付出的劳动是其他科室的几倍。

1.2 急诊工作的特点

急诊工作的特点是急诊病人就诊时间、数量、病种及危重程度的随机性都很大, 且疾病谱广泛, 需要多个科室和医护人员之间的相互协作, 才能救治成功。儿科患者病情急、变化快。能否及时准确无误的作出诊断和救护, 直接关系到患儿的生命和以后的康复[3]。护士应熟练的掌握急救技术及设备的使用, 熟悉急救药品的应用。能熟练的配合医生完成对急诊或危急诊患者的抢救, 还应具备独立工作时的应急快速反应能力。因此, 儿科急诊护士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这种长期的高度紧张状态, 形成了护士的精神压力。

1.3 工作环境的特殊性

儿科急诊是一个开放性的窗口, 工作环境差、工作量大、病区拥挤、嘈杂, 儿科急诊护士常处在不断的哭闹、零乱、嘈杂的环境中, 常使护士心烦意乱。儿科急诊护理工作的性质及特点, 要求护士不仅要做到反应快, 还要做到眼快、手快、脚勤, 时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进一步加重了心理压力。不少患儿父母医疗知识缺乏, 对护理操作的必要性和效果难以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 对护士不够信任, 易形成挑剔、否定, 甚至拒绝的态度。少数患儿父母动辄投诉或起诉, 加重了护士的心理压力。在面对一系列的紧张刺激时常常欲冲动, 又因职业需要将其抑制, 久而久之, 导致心理处于不良状态。

1.4 护士自我认可度低

社会和传统观念对护士职业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 认为护理是医疗的附属品, 护士职业日渐被看低。而且护理工作繁重, 报酬不多, 加之经常夜班, 在完成繁重的护理工作的同时还要保证患者的安全, 特别是危重疑难患者, 使得护士精力不足, 疲惫不堪, 产生职业倦怠。同时医院领导不重视, 在医院医生的地位和待遇也和护士有着很大的区别, 得不到全面的肯定和认可, 从而晋升晋级难, 发展机会少, 这些造成了护士心理失衡, 产生自卑、沮丧、失望, 对自我价值低估。另外, 现如今由于护理工作的需求, 合同护士越来越多, 且趋于年轻化, 待遇也没有完全与定编护士相同, 更加影响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责任感。

1.5 护士的竞争压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 各种新仪器、新设备、检查和治疗等新技术的推广, 对护士的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4]。这些迫使护士在完成高强度的工作之余, 必须不断学习新的理论, 新的知识和技术, 不断采集新的信息, 这也给工作繁忙的儿科急诊护士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压力。

2 减轻儿科急诊护士工作压力的对策

2.1

呼吁全社会和医院重视护理工作《护士条例》的正式施行, 不仅明确了护士的权利和义务, 也是对护士的工作予以承认和认可。要时刻让法律作为行动的准则, 规范护理行为, 在保护患者合法权益的同时, 也成为自身权益的武器。医院领导应该肯定护士在医疗护理中的作用, 给护士人、财、物方面的支持, 提高福利待遇, 增加晋升晋级的机会。护理管理者也应该关心爱护护士, 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弹性排班, 对以往工作负荷大的班次增加护理人员, 使护士超符合的工作现状得到改善。通过增加护理人员, 合理配备护士数量和结构来减轻护士工作压力, 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

2.2 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

护士首先应做到爱岗敬业、工作勤奋、努力学习和掌握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 不断开拓视野, 提高自身素质, 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改变人们对护士的负面看法。同时, 加强心理素质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的培训, 学会自我宽慰、宽容他人和进行换位思考,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来迎接新的挑战和压力。

2.3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良好的交际能力, 健全的社会适应性, 护士角色的多样性, 要求儿科急诊护士必须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相互沟通思想, 交流信息, 取得患儿及家属的信任, 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当操作不成功时, 要勇于面对, 给于真诚的道歉, 充分理解家长的心情, 让家长感到你的诚意, 赢得理解和信任, 避免一触即发的护患冲突。另外, 管理者对家属的投诉应认真调查, 对违规的护理人员应以教育为主, 处罚为辅, 不能一罚了之。管理人员应关心、爱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2.4 学会自我减压, 调节身心

经常读书看报, 既陶冶了情操又增加了知识的储备量, 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的每一天。管理者应当适时组织护理人员参加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和相关减轻工作压力的学习。护士要用细心、耐心、爱心、责任心服务于患者,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对护士极大安慰。当面对压力时, 护士应充分发挥个人的应对能力, 用幽默、深呼吸、参加文体活动或找对象倾诉等方法进行调节, 缓解身心的压力。

临床护理工作中, 压力是不可避免的。当护士感到有压力时, 应积极进行心理调适, 培养健康的性格和理念。正确面对压力, 保持身心健康, 保证护理质量, 从而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参考文献

[1]陈方.儿科护士职业困惑及应对[J].现代护理报, 2007, 11, 17 (2) .

[2]许月红, 张铁丽, 崔巍.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身体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现代护理, 2006, 12 (28) :2654-2656.

[3]潘绍山, 孙云敏, 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400.

急诊科护士面临的压力及其应对措施 篇8

1 急诊科护士压力源与特征分析

1.1 工作性质与环境因素

急诊科是医院中危急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任务最重的科室。急诊病人发病急骤、来势凶险、病人病情变化快, 来诊时间、人数、病种及危重程度均很难预料, 随机性大, 可控性小, 例如交通事故、急性中毒、群殴事件等病人常集中就诊。这就要求急诊科护士有巨大的工作潜能, 能够迅速投入高速而又高效的工作状态, 要求能够做到紧张而有序, 忙而不乱。

急诊科经常抢救危重垂死病人, 当病人无法救治时, 护士往往会产生无奈感并对病人家属产生同情、怜悯的强烈情感反应, 病人的死亡也会给护士造成心理压力。护士每天还要接触不同性格的病人, 面对病人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变化, 既要处理各种应急情况, 又要承受生死离别的情感冲击。

由于急诊病人病程复杂, 疾病谱广, 常有传染病人, 易造成交叉感染, 有明确医疗诊断的或未做出明确诊断的病人。急诊科护士经常面对各种致病因子的威胁, 拥挤的工作空间和空气中又常常充满各种不适的气味, 这些不良的环境因素会加重护士的身心疲惫感, 成为压力的源头。

1.2 人际关系与家庭冲突

急诊科既是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场所, 也是一个最易产生矛盾的地方。急危重症病人本身面临着生命威胁或躯体伤残, 其心理处于高度的应激状态, 加上抢救时的种种刺激很容易造成医、护、患之间的矛盾。病人家属大部分认为自己的家人是最重的, 希望医护人员立即处理, 事实上医护人员可能因忙于其他病情更加严重的病人的抢救而无暇解释, 这也可造成护士与病人家属之间产生纠纷。他们的过激行为常常影响护士的正常工作, 甚至直接威胁到护士的人身安全。据统计, 急诊科护士经常遭受身心暴力伤害, 其发生率高于一般护士的平均水平。工作的繁重, 而又得不到服务对象的理解, 这无疑也加重了护士的心理压力。与其他工作一样, 急诊科护士也面临着人际关系的压力, 从某种程度上说, 比其他工作面临的人际关系更加复杂。护士与医生、病人及护理家属的人际关系复杂, 处理不好就会陷入人际冲突的困境, 尤其是护患关系, 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双方的权益问题、人格和有关道德与法律责任问题[1]。急诊病人及家属大多求医心切, 期望值过高, 当发生分歧时人们往往对护士尊重不够, 护士与病人及家属直接接触最多, 病人往往会因为治疗方案、医疗费用、等待时间等谩骂护士。急诊科护士特别容易遇到严重的歪曲事实、被误解及被冤枉的情况, 甚至受到情绪过激的病人的言行伤害。而从职业的角度, 护士又必须保持冷静, 压抑自身感受, 做出精神妥协, 以继续承担应负的职责, 完成手边的工作。

护士通常既是女儿或者妻子甚或又是母亲, 同时承担多种角色, 肩负工作与家庭的双重压力, 护士工作中的负面感受有时会影响家庭生活的和谐气氛, 面对家庭的责任和家务琐事, 难免不消耗护士部分精力, 还要承受因怀孕、分娩、月经、更年期等生理变化而出现的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形成的压力又会反作用到工作中, 形成压力的循环。

1.3 职业风险与知识更新

由于急诊科护士每天面对的各种各样不同病种的病人及变化多端的病情, 不确定因素非常多。急诊科护士在抢救中时刻处于应急状态, 各项抢救操作都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要求护士必须具备各种急救知识, 并且技术熟练、动作敏捷[2]。急诊科护理工作是一项风险极大、责任特重的工作, 这种职业风险的压力始终压在每位从事急诊科护理工作的人员心里。

由于医学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各种新的医疗仪器不断应用于临床, 新的检查、抢救、治疗手段更是层出不穷, 这也对急诊科护士提出了不断学习、不断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要求, 知识更新也成为另一个压力源。

2 应对措施

2.1 自我调节

急诊科工作的高度紧张强度, 高度工作风险与高度责任客观存在。作为急诊科护士, 在担任着女性的多重角色的同时, 若长期处于高压状态, 机体得不到放松和恢复, 必然造成机体平衡失调, 导致工作失误或身心疾病。针对上述急诊科特殊的工作性质与环境因素, 护士应该加强自我调节, 以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

急诊科护士要在长期的护理实践中自觉学习, 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 养成对急诊工作的特殊敏感性, 做好自身的防护, 培养良好的急诊护理意识, 熟练掌握急救技能, 把紧张的抢救变成熟练有序的工作。一旦发现自己感到压力并且出现焦虑、沮丧、生气等情绪反应时, 应该立即进行评估, 然后选择适合自己的放松方法, 以释放和调节情绪。如做深呼吸, 进行自我放松;向护士长和其他护士交谈自我感觉;向关心、信任自己的亲人、朋友倾诉;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娱乐活动;阅读、散步或听音乐;保证睡眠、调整饮食、美化仪容等。

2.2 注重沟通

对于人际关系与家庭矛盾方面的压力应对, 应加强沟通。以护患关系而言, 由于急诊抢救的紧急性, 护士往往在紧张气氛中忙于操作, 无暇顾及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在紧张的急诊抢救过程中病人家属会出现焦虑、攻击和否认等一系列身心反应;护士要设身处地替病人着想, 尽量和蔼地用恰当的语言向家属进行解释和精神安慰, 避免使用刺激性或冲突性的语言, 不使用肯定或绝对性的语言, 万一抢救不成功, 也较容易取得家属的理解, 既能使病人及其家属主动配合治疗, 又能保护医护的自尊。给病人和家属的提议也容易采纳, 避免家属因过度焦虑而做出不理智的决定。注重与病人的沟通可以减少甚至消除来自病人一方的人际压力[3]。另外, 无论是社会还是家庭人际关系方面的处理依然必须要依靠及时而有效的沟通来构建和谐, 从而消除压力。医院也应该开通多方面的沟通渠道, 使护士的压力有倾诉的对象, 在管理过程中实行人性化管理, 并对他们反应的问题及时给予答复或解决, 让他们感受到被医院所重视, 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4]。

2.3 加强业务学习

对职业风险和知识更新的压力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提高来应对。急诊科工作范围跨度大, 涉及多学科, 并且应急性较强, 不能计划和预测什么时间有多少病人和多少种疾病的病人来诊, 需要哪些紧急救护或一般性护理措施。这要求急诊科护士需不断学习, 不断提高, 不断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尽量熟练地掌握急救程序、心肺脑复苏技术、心电监护、呼吸机、除颤器、输液泵的使用与气管插管、心电图等操作。

3 小结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竞争日益激烈, 每个行业都在面对新的挑战, 分析急诊科护士压力的原因, 探讨其应对措施, 对维护急诊科护士的身心健康与职业权益、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的时代对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学科的发展, 要求急诊科护士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 同时还要具备成熟的应对压力的能力, 学会自我调节, 自我疏导, 以积极和乐观的心理面对工作和生活。

参考文献

[1]吕慧华.护士工作压力相关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J].护理管理, 2006, 6 (12) :14.

[2]丁英杰.护士素质的要求[J].当代护士, 2000 (3) :53.

[3]常佃沙, 曹允芳, 谭峰.急诊男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应对措施的质性研究[J].护理研究, 2013, 27 (9C) :2982-2984.

急诊科护士压力分析 篇9

关键词:心理压力,规范化培训护士,急诊科,质性研究

2011年至今,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15年) 》《2012年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卫生部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北京市护理事业发展实施方案 (2012—2015年) 》等文件均明确指示, 要加大护理培训力度, 加强新护士培训, 实行岗前培训和岗位规范化培训制度, 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岗位胜任力为核心, 创新培训的方式方法, 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 注重人文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提高服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1]。规范化培训护士需要轮转的科室有内科系统、外科系统、妇产和儿科系统、急诊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是医院抢救病人生命的最前线, 是集急、危、重症病人、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 加之工作场所相对开放, 工作透明度高, 同时也是易产生矛盾、纠纷和投诉的地方, 因此急诊护士压力较普通科室较大。特别是对于轮转急诊的规范化培训的护士, 这些护士临床工作经验少、抗风险的能力相对差些。虽然国内外有许多学者对护士心理压力进行了研究, 但关注规范化培训护士的心理压力者较少。并且资料显示研究比较复杂, 不宜量化的内容, 质性研究更有优势[2]。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 旨在通过对规范化培训的护士进行深入访谈, 了解规范化培训护士在轮转急诊科的主要压力源, 对于这些压力源提出了几项有针对性的措施, 为管理者制定制度和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名规范化培训护士为调查对象, 男4名, 女16名;年龄21岁~25岁;学历:本科2名, 大专12名, 中专6名;职称:均为护士。纳入标准:2013年7月入职的新护士;完成岗前规范化培训, 包括理论知识培训及危重症临床轮转;自愿参加本研究。采用目的性抽样方法, 样本量以受访者的资料重复出现, 且资料分析不再呈现新主题为标准。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本研究为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 以半结构式深入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访谈前告知受访者本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同步录音及资料保密等, 并告知受访者随时可退出本研究, 承诺以编号代替其真实姓名, 在受访者自愿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进行访谈, 访谈内容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进行同步录音。2015年5月在北京市某大学附属三级甲等医院进行个人访谈, 访谈地点选择在安静无干扰的护士值班室, 每次访谈的时间为30min~60 min。在文献检索及预调查的基础上设计访谈提纲, 内容包括: (1) 请谈谈你对急诊工作的认识? (2) 在急诊工作您有压力吗?如果有, 主要有哪些方面? (3) 这些心理压力对您的生活有影响吗? (4) 您如何应对这些心理压力?

1.2.2 资料分析

运用Colaizzi内容分析法, 即按照下列步骤:转录、编码、类属分析、描述和组织提取主题的方法[3], 反复聆听录音资料, 转成笔录, 整理资料并反复阅读, 总结出重复出现的内容, 最终得到20名研究对象资料达到饱和[4]。访谈过程中适时对被访谈者所陈述的内容给予不加评论的肯定, 鼓励其继续陈述, 同时对访谈内容进行一定的回顾和确认, 并随时记录访谈对象的情绪、表情等非语言行为[5]。访谈时研究者完全专注于访谈, 注意倾听, 避免质问研究对象, 以提高访谈资料的准确性、真实性及可行性[6]。

2 结果

通过访谈、资料分析, 总结出规范化培训护士在急诊科的心理压力主要来源有以下4个方面。

2.1 工作任务繁重

急诊是医院救死扶伤的最前线, 是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 所以作为急诊科的护士工作量要比普通科室的护士更繁重。“我因为工作时间比较短, 很多护理工作还不够熟练, 所以同样做一项工作和老师比着, 我要跑好几趟才能干好”。“每天上班都急急匆匆的, 几乎停不下来, 输液、换液、接新病人”。“每天连续上班12h, 中途没有休息, 忙起来经常没有买饭时间, 随便订点外卖”。“在急诊上班时间长了, 也习惯了, 但因为要结婚了, 有时回家还需要干家务就吃不消了”。“我特别害怕抢救危重症病人, 那样的话更忙更累, 需要动作麻利, 准确, 甚至你要想到医生前面, 把需要准备的抢救物品备好”。“记得刚来到急诊那会, 非常不习惯急诊的工作每天乱哄哄的, 觉得耳边尽是声音, 而且工作十分忙, 闲不下来”。“刚到急诊室时特别怕上夜班, 因为夜里上班的护士少, 遇到抢救的时候又特别多, 等上完一个夜班下来根本一句话都不想说, 只想倒地就睡”。“因为自己毕竟刚毕业没多久, 比急诊科的很多在职护士都年轻, 所以平时的一些脏活累活都会抢着干”。“我下了夜班, 到了家倒头就睡, 有时做梦梦到仍是急诊工作那些活, 睡醒后仍觉得很疲惫”。“夜班下班后本想好好睡一觉, 但又要到医院参加培训或考试, 不是科室安排的就是医院安排的, 虽然人去了, 但效果也不怎么好, 感到太累了, 特别想睡觉”。

2.2 安全隐患多

急诊科护士是医院一线工作者, 职业暴露的机会多, 而且护士的社会地位低下, 是弱势群体, 病人对医院或者医生的不满往往会对护士发泄。85.7%的急救护士认为在急诊科最觉烦心的是碰到无理取闹的病人及其家属[7]。“有时家属推着病人冲进抢救室火急火燎的就要抢救, 我们让他其中一个家属先给病人挂个号, 但我们并没有因为不挂号就不给病人抢救, 但家属不理解, 上来就骂人, 情绪很激动, 说我们不给他们医治。我作为规陪护士不敢再说一句话, 我怕再说一句话, 家属就上手打人”。急诊病人伤残或死亡率较高, 家属和病人常表现惊慌, 护士常常担心因说话不慎引起病人误解, 害怕工作中很小失误的差错引起病情恶化, 特别是当病情无望时, 家属往往不能接受, 随之而对护理工作百般挑剔, 有时会造成护患矛盾、护理纠纷[8]。“有些家属不想接受现实或是受害方, 有时是医疗上出现的问题, 和我们护理无关, 他们没处撒气, 看我们是护士又年轻, 也许是好欺负, 就对我们进行语言攻击, 我感觉很无辜。”据有关资料报道, 每年有成千上万的护理人员感染上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 成千上万的护理人员每时、每刻面临各种职业的危险因素威胁[9]。“急诊很多时候工作比较危急, 要求护士动作要快, 有时不注意也许就被针刺伤了, 我就被针刺伤过1次, 当时马上挤出了刺伤处的血, 现在想起来就后怕。”“上次我来了个20岁的病人, 刚来的时候就快不行了, 我也没顾得上做防护, 呕吐物血液喷我一身, 第2天病人的化验结果出来后发现病人梅毒阳性, 给我吓了一跳, 还好我身上没有破口, 这件事给我一个深刻的教训, 以后要先保护好自己的安全再去抢救病人”。

2.3 工作环境复杂

急诊科护士身临危急的抢救过程, 工作量大, 呼吸机、监护仪、吸引器等各种仪器报警声, 病人的呻吟等产生的强噪音刺激, 使大脑皮质细胞功能活性降低, 致使大脑工作能力下降, 出现疲劳现象[10]。所以在急诊科工作的护士, 特别是对于规范化培训护士, 他们工作经验少, 无论是在体力还是脑力上都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压力。“我每天上班看着急诊乱糟糟的环境, 这和我转过的病房环境确实没法比, 还有很多加床, 待在急诊让我觉得很烦”。“急诊工作本来就节奏较快, 加上监护仪一直在响, 病人痛苦的呻吟声, 还有其他的一些声音, 让我心很乱, 在急诊时间长了, 觉得身体累, 心也累, 有时甚至会出现耳鸣、头痛”。急诊病人由于病情较急、情绪激动、不易沟通, 护士的每个护理行为都可能成为一个有利或不利的证据, 稍有不慎便会引发纠纷;许多护士在工作中都受过病人或家属的无端指责辱骂, 尤其是节假日和夜班常遇到酗酒、吸毒及有暴力倾向的人员就诊, 医护人员在遭到辱骂甚至殴打时也不能反抗, 导致许多护士恐惧节假日及夜班, 精神及心理压力很大[11]。“急诊的每个病人都有家属或护工看护, 有时是保姆, 我们的每个操作都让他们看在眼里, 有的家属对我们很不信任, 一脸的质疑, 我没什么工作经验, 生怕我做错了什么被家属抓到, 心里战战兢兢的”。“急诊科到处都是加床, 因为每个床只有一个整理箱, 病人带来的日常用品特别多, 一个整理箱根本放不下, 看着环境特乱, 遇到抢救时就麻烦了, 所以我们日常工作中很多时候都要做这些病人的功课, 而我们刚上班, 也许因为言语太稚嫩了, 有时病人家属根本不听我们的”。

2.4 护理技能要求高

急诊科病人往往病情重复杂多变, 常涉及多个脏器病变, 随时可能突发心脏骤停, 因此护士除了接受杂乱环境和噪声的刺激, 还需要熟练掌握急救技能, 而这些急救技能往往比普通病房更复杂多样, 而且需要变通。急诊病人就诊时间、人数有很大的随机性, 病人在急诊逗留时间短, 而护士往往因不能在最短时间立即完成静脉穿刺、血标本的采集、急救仪器的使用而受到家属甚至是医生的指责, 使急诊成为医院护患纠纷易发场所[12]。规陪护士在急诊的工作初期, 大多对全面深入细致的护理技能要求感到有一定的心理压力。“在急诊看到很多仪器设备我都在普通病房没见过”。“我希望来这有个老师好好带我, 带我熟悉这里的操作, 例如测ACT, 调试呼吸机, 气管插管的配合等”。“我特别害怕抢救, 怕自己对各种仪器设备不熟悉, 甚至都找不到”。“记得上次抢救一个心搏骤停的病人, 抽药的时候我的手一直都在抖, 特别怕自己弄错了贻误病人的抢救”。

3 讨论

工作压力源不仅与护理工作性质有关, 与护士的工作地点及科室密不可分[13]。对于规范化培训护士在急诊这种特殊的工作环境中, 他们工作经验少, 各种理论与操作都不扎实, 应对压力的能力也是比较差。上文通过对规范化培训护士的访谈总结归纳出关于规范化培训护士在急诊压力的四个主题, 对于在急诊年轻护士的培养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以下是对上述提出的4个主题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3.1 管理者要提供缓解压力的渠道

医院护理部要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为规范化培训护士提供舒缓压力的渠道和平台, 建立护士支持系统。医院可以定期安排心理医生对于处于心理困境中的规范化培训护士进行心理疏导;院里可以免费安排护士外出旅游, 以缓解紧张的情绪, 让他们学会减压。此外急诊科主任及护士长在组织科里活动时要尽量让规范化培训护士参与, 除了能减轻规范化培训护士的压力外, 还能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合理为规范化培训护士排班。

3.2 加强职业防护的培训

医院应在急救中心配备完善的防护设施和用具, 定期培训医护人员, 特别是刚到急诊的规范化培训护士。加强其预防保护意识;在工作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 急诊科要备足口罩、手套、帽子、隔离衣及防毒面具等用品。对于手上有破口的护士可以实行让其在家休息或和其他同事换班的人性化管理, 减少职业损伤对护士健康的影响。

3.3 提高规范化培训护士的沟通能力

沟通能力很重要, 沟通不畅, 直接导致护士与病人、家属及医生产生矛盾, 使得很多护理工作受阻。对于刚到急诊的规范化培训护士要进行沟通技能和技巧的培训, 使她们能与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病人及家属进行沟通;要使她们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 做到临危不惊, 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急诊科的带教老师要多与规范化培训护士沟通, 对规范化培训护士与病人及家属可能发生的沟通无效进行分析, 降低护士沟通中的心理压力及无效应对, 树立护士与病人及家属积极有效沟通的信心与热情。

3.4 改善工作条件, 优化工作环境

医院应提供急诊护士休息室更好的休息环境, 例如提供更多的床位;床铺应有专人经常换洗;在休息室提供咖啡机、茶具茶叶等。扩大急诊的空间, 为病人提供更多的存储空间, 例如增加每个病床配备床头柜、小饭桌、鞋柜, 做到布局合理、环境卫生、色调优雅、摆设整齐, 急诊的各个物品及仪器井然有序。

3.5 加强护理理论学习和急救操作技能训练

急诊科护士压力分析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6月—2011年9月选取我区3家同级别医院的急诊科护理人员70名为调查对象, 均为女性;年龄19岁~37岁 (31.4岁±4.5岁) ;工作年限5年以下32名, 5年及以上38名;已婚25名, 未婚45名;学历:中专19名, 大专37名, 本科14名。

1.2 方法

1.2.1 调查内容与工具

制订急诊科护理人员压力调查表, 内容包括人际关系、工作压力、环境适应、薪资、职业风险以及兄弟科室落差产生的压力等因素, 并由高年资护士长审查, 对70名护理人员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对象要独自填写, 全部回收, 依据问卷结果对急诊护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并对工作年限的长短、婚姻状况、心理压力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2.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总体压力表现

本组70名调查对象, 其中59名 (84.3%) 护理人员因为所处的工作环境倍感压力, 52名 (74.3%) 因为科室的人际关系受到压力, 50名 (71.4%) 因护理这一职业的高风险暴露而受到压力, 46名 (65.7%) 因酬劳待遇问题感到压力, 53名 (75.7%) 因与其他病区护理人员的落差感到压力。

2.2 不同工作年限及婚姻情况护理人员压力情况比较

在所分析的各项压力指标中, 发现低年资的护理人员受到压力要明显高于高年资护理人员, 未婚护理人员压力也要明显高于已婚者, 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表2。

人 (%)

人 (%)

3 讨论

急诊科就诊者多为危急重病人, 这就要求急诊护理人员有较高的业务水平、敏锐的观察力及思维力、快速的行动力, 护理人员长期处在高强度的体力与脑力劳动中, 致使护理人员身心压力较大[2]。在现有医疗体制下人员短缺及体制问题, 急诊科护理人员经常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 造成身体上的高度疲乏及心理上的紧张。另外, 急诊病人的病情多不确定, 多为危急重病人, 紧急抢救, 急诊护理人员不仅要对病人的病情仔细观察, 而且要满足病人和家属的种种需求。以上因素促使现在的急诊护理人员要时刻谨慎工作, 不能有半点差错, 这就给急诊护理人员形成了紧张的心理, 工作压力增加。同时某些家属及病人对疾病的认识不足, 突然患病而变得易怒;有些病人会由于疾病以外因素而拒不配合治疗, 甚至将心中的烦恼、怨恨发泄到护理人员上, 这些会有意或者无意地给护理人员增加压力[3], 使该群体人员经常处于应激状态。有研究表明大多数急诊科的护理人员不同程度地患有各种心理疾病, 而其中最多的是“反复检查某一件事情”“易怒及情绪激动”“入睡质量差”“经常吵闹”等, 由此引发的后果是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程度普遍偏低, 自我适应差。

急诊科护理人员除了日常的护理工作外同时要实施各种抢救工作, 而急诊科的病人经常大小便失禁、意识不清、痰多、外伤等, 护理工作中要经常接触这些分泌物及血液, 较多的接触病人血液、体液、被病原菌污染的针头、刀片等, 容易发生损伤及感染, 同时为病人静脉注射、肌肉注射时都有可能被针刺伤, 且不知病人是否有传染病, 这都增加了职业暴露的风险[4], 也加深了急诊科护理人员恐惧等心理。而低年资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及专业知识较高年资有所差距, 心理承受力较低, 对突发情况的及时处置经验相对缺乏, 同时由于刚刚步入社会, 面对来自家庭及社会各方面的压力较大, 是致使低年资护理人员、未婚护理人员压力普遍增高的主要原因。

多数学者认为管理者的支持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每个人的工作满意度和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急诊科人员配备的完善程度、排班是否合理、急诊护理人员的福利、工作环境的改善, 同时对护理人员要进行沟通技巧的培训, 掌握与工作相关法律知识, 提高维权意识, 极大限度地降低来自患方的疾病以外因素的影响, 同时要注意改善医护关系, 高年资护理人员对年轻护理人员的尊重及帮扶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此外要尽可能多对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心理疏导, 帮助其树立乐观积极的性格, 增强锻炼, 注意自我保护, 要在保证自我身心健康的同时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当感觉压力过重时要积极采取适合自己的放松方法。对于护理人员自身要加强人文学科知识及心理卫生知识等相关学科的学习, 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面对现实, 尽量适应职业和环境, 积极探索疏导不良心理情绪的方法。急诊科护理人员在许多心理健康的问题上迫切需要社会支持及医院管理者的理解、关心及重视, 设法缓解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 特别是在现在重医轻护的情况下, 应呼吁媒体在宣传上要起正确导向的作用, 争取全社会对护理人员的支持, 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

总之, 急诊科护理人员要提高自身素质, 培育良好的人格特征, 树立积极的形象, 圆满完成本职工作, 赢得社会的尊重。但也要呼吁对护理工作更多的支持, 建立良好、和谐、有序的护理环境, 逐步提高临床中一线护理人员的待遇及社会地位, 建立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 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

参考文献

[1]饶德丽, 周坤, 冯芸.急诊护理工作压力现状分析及对策[J].重庆医学, 2010, 39 (16) :2238-2239.

[2]刘丽, 梁桂芳, 李莎冬.急诊护士压力源分析与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8, 27 (6) :574-577.

[3]王月枫, 陶红.国内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及其应对措施[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 23 (5) :62-63.

上一篇:协同价值下一篇:法律主体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