杓型血压

2024-08-04

杓型血压(精选六篇)

杓型血压 篇1

关键词:杓型,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C反应蛋白

近年来关于高血压与内皮功能障碍的大量研究表明:高血压时内皮细胞损伤,在血压昼夜节律失常时更甚。C反应蛋白(CRP)作为急性炎症反应物,与动脉的急性损伤和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1]。本研究探讨杓型及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其与血液CRP水平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MP)的Ⅰ~Ⅱ级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1999年WHO∕ISO标准)146例,男性79例,女性67例,年龄45~70岁。所有患者均经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化脓性感染、组织坏死、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肌病及糖尿病,均停降压药1周以上。昼夜节律正常(夜间平均动脉压下降率>10%)的82例(男性45例,女性37例)为杓型组;昼夜节律消失(夜间平均动脉压下降率<10%)的64例(男性34例,女性30例)为非杓型组。2组间的血压水平、年龄、体重指数、性别、基础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血糖、肾功能等各项指标正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均在同1d内测量血压,做24h ABMP和检查CRP。

1.2.1 ABMP:

用无创性携带式Space Lab90207型ABMP。袖带缚于受试者的右上臂,自动充气检测24h血压、心率。白天(06∶00~22∶00)间隔30min,夜间(22∶01~05∶59)间隔40min。若有效读数<80%或每小时区间内有读数缺漏,隔日重测。有效血压读数标准:收缩压(SBP)70~220mm Hg(1mm Hg=0.133kPa),舒张压(DBP)40~130mm Hg,脉压20~110mm Hg。统计分析得出24h、白昼、夜间平均血压及心率。血压波动昼夜节律用夜间血压下降率表示,即(日间平均值-夜间平均值)/日间平均值,以<10%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

1.2.2 CRP测定:

2组均采集晨起空腹静脉血,CRP采用免疫浊度法测定,试剂盒由福建太阳生物技术公司提供,测定范围0~20.8mg/L, 正常参考值0.1~5.2mg/L,灵敏度<0.2mg/L。操作均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计量资料均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非杓型组CRP水平明显高于杓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非杓型组比较,*P<0.05

3 讨 论

近些年,有文献相继报道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不仅包括血压水平的升高,更与血压的昼夜节律消失相关性高[3]。临床上一些研究也表明,非杓型EH在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所起的作用[4]。非杓型高血压加重了对血管内皮的损伤,虽然其中的机制还未完全明了,但通过本研究可看出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加重动脉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和局部炎症反应,导致CRP分泌增加。

参考文献

[1]Ziad M,Anne C,Alexandra S,et al.Expression of interleukin-18in hu-man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and relation to plaque instability[J].Circu-lation,2001,104:1598-1601.

[2]Ogkubo T,Hozawa A,Yamaguchi J,et al.Prognosis significance of the nocturnal decline in blood pressure in indiduals with and without hight24-h blood pressure:the Ohasama study[J].J Hypertens,2002,20:2183-2281.

杓型血压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8月—2012年6月在我院老年病科门诊就诊的轻中度老年高血压患者64例, 其中男38例, 女26例, 年龄 (77±4.6) 岁, 均未服用降压药物或停服降压药物2周以上, 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高血压诊断标准, 即诊室血压测量收缩压 (SBP) ≥140mmHg (1mmHg=0.133kPa) 和舒张压 (DBP) ≥90mmHg, 通过动态血压监测, 夜间血压下降<10%,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血糖控制不好的2型糖尿病、脑血管意外、急性心梗或心衰、心律失常、肝肾功能不全等。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

1.2 方法

1.2.1 服药方法:

对照组采取清晨顿服缬沙坦胶囊80mg (商品名:代文80mg/粒, 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观察组为晚间服用缬沙坦胶囊80mg, 治疗8周。

1.2.2 动态血压 (ABPM) 测量方法:

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北京同人光电AMR-4型动态血压监测仪对患者治疗前、后行24hABPM监测。袖带缚于右上臂白天 (06:00~22:00) 每30min自动测量1次血压, 夜间 (22:00~06:00) 每60min自动测量1次血压。数据包括24h平均收缩压 (24hSBP) /24h平均舒张压 (24hDBP) 、白天平均收缩压 (dSBP) /白天平均舒张压 (dDBP) 、夜间平均收缩压 (nSBP) /夜间平均舒张压 (nD-BP) 。24h有效次数>80%, 否则重新测量。监测期间禁止高强度运动、吸烟、饮酒。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数据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行t检验方法, 计算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 (BMI) 、高血压病程、合并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等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表1) 。

2.2 治疗前、后动态血压变化

治疗8周后, 观察组和对照组血压较前均有明显下降 (P<0.05) , 包括24hSBP、24hDBP、dSBP、dDBP、nSBP、nDBP。治疗8周后组间比较发现, 24hSBP、24hDBP、dSBP、dDBP两组间比较血压控制无统计学差异 (P>0.05) ;而nSBP、nDBP两组间比较血压控制有统计学差异 (P<0.05) 。由此可见, 早晨服用与夜间服药均能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血压, 但夜间服药组可更有效地降低夜间的平均血压。详见表2。

注:治疗前、后比较*P<0.05,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不同给药时间对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

晨起服药组将非杓型纠正为杓型血压的比例为18.8%, 晚上服药组将非杓型纠正为杓型的比例为46.9%, 两组间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1) 。夜间服药组更能有效地恢复非杓型血压患者的血压节律, 见表3。

3 讨论

高血压治疗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减少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靶器官的损害不仅与血压水平有关, 血压的变异性 (波动性) 过大或过小, 均可加重靶器官损害。通过动态血压监测, 可较好地判断血压的昼夜节律及降压效果, 在评价降压疗效方面具有重要作用[4]。高血压的时间治疗学核心是根据血压变化的形态采取合适的药物及给药时间, 使降压药物作用效应与血压节律相一致, 并能24h全程稳定的控制血压, 恢复正常模式的杓型血压。

注:两组间由非杓型纠正为杓型的比例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有研究表明, 晚上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 (AT1) 受体拮抗剂, 能较好发挥降低夜间血压的作用, 使异常的血压节律恢复为正常杓型曲线[5]。睡前服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 (RASS) 系统抑制剂, 能有效地抑制夜间和清晨RASS的激活, 起到对心脑血管的保护作用[6]。缬沙坦是一种口服有效的、特异性的血管紧张素Ⅱ (AT1) 受体拮抗剂, 对大多数患者, 降压效果可维持至服药后24h以上, 治疗2~4周后达最大降压疗效, 并在长期治疗期间保持疗效。本文显示, 对于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 在白天的血压控制方面, 缬沙坦80mg早晨1次或80mg晚上1次服用, 无明显差异。夜间服药在降低夜间血压和逆转异常昼夜血压节律方面优于早晨服用。夜间服用缬沙坦的夜间血药浓度正处于高水平, 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升高时间一致, 能稳定的控制血压, 并能恢复正常的杓型模式, 减少发生各种脑血管病的危险[7]。而早晨服药, 缬沙坦夜间血药浓度降低, 降压作用减弱, 不利于控制非杓型高血压的夜间血压, 因此, 夜间服药更有利于控制非杓型高血压的夜间血压。

总之, 与早晨服用缬沙坦比较, 夜间服药在不降低疗效的同时, 可能更有助于非杓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昼夜节律, 减轻夜间血压负荷, 从而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给药对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选择64例经24h动态血压监测, 属非杓型的老年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治疗组, 对照组清晨顿服缬沙坦80mg, 观察组晚间服用缬沙坦80mg。给药8周复测24h动态血压。比较两组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24h, 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 均显著下降 (P<0.05) , 且治疗组的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较对照组显著下降 (P<0.05) 。对照组和观察组血压昼夜节律改变有效率分别为18.8%和46.8%, 有显著差异 (P<0.05) 。结论:对于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 晚间服药缬沙坦可更好改变血压昼夜节律, 从而达到保护靶器官的目的。

关键词:非杓型高血压,老年,缬沙坦,血压昼夜节律

参考文献

[1]邵光方, 童建.杓型和非杓型高血压[J].高血压杂志, 2002, 10 (4) :389-391.

[2]Eguchi K, Kario K, Shimada K.Comparision of candesartan with lisinopril on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and morning surge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hy-pertension[J].Am J Cardiol, 2003, 92:621-624.

[3]张源明, 王翠霞.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晨峰现象与靶器官损害[J].中华高血压杂志, 2008, 16 (7) :602-605.

[4]Staessen JA, Thijs L, Fagard R, et al.Predicting cardiovascular risk using con-ventional vs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in older patients with systolic hypertension[J].JAMA, 1999, 282:539-546.

[5]Hermida RC, Ayala DE, Fcrnández JR, et al.Circadian rhythms in blood pressure regul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hypertension treatment with ACE inhibitor and ARB medications[J].Am J Hypertens, 2011, 24:383-391.

[6]Karion K.Proposal of RAS-diuretic vs RAS-calcium antagonist strategies in high-risk hypertension:insight from the 24-hour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profile and central pressure[J].J Am Soc Hypertens, 2010, 4:215-218.

杓型血压 篇3

资料与方法

2013年3月-5月收治高血压病患者49例, 男28例, 女21例, 平均年龄66.5岁。均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高血压病诊断标准, 且夜间血压下降波动范围是白天平均值的10%~20%,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入选前患者均未用降压药或已经停用降压药>1个月。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氨氯地平联合坎地沙坦组和氨氯地平组。

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口服氨氯地平联合坎地沙坦, 一组口服氨氯地平, 治疗1个月1个疗程。采用24动态血压监测分析系统测定24动态血压, 进行昼 (7:00-22:00) 夜 (22:00-7:00) 24小时监测, 患者监测期间保持正常的工作和活动。采用标准水银柱式血压计在安静环境下, 取坐位测量右上臂血压2次进行统计分析。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日间收缩压均值、日间舒张压均值、夜间收缩压均值、夜间舒张压均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治疗后日间收缩压及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压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 氨氯地平联合坎地沙坦组较氨氯地平组下降明显, 见表1。

两组治疗前后夜间血压下降率比较, 见表2。

讨论

少部分高血压患者由于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动脉硬化、左心功能不全等, 在夜间休息期间, 血压的值比白天活动期要低, 就称“杓型”, 反之就叫“非杓型”。这类患者可能增加重要靶器官损伤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危险, 实际上非杓型高血压者对靶器官的损伤明显要高于杓型高血压者。流行病学调查已经证实非杓型高血压比杓型高血压有更差的预后。

针对非杓型高血压特点采取合理的时间及合理药物治疗是国内外学者重点研究的一个方向。对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来说, 研究发现晚上口服钙拮抗剂降压作用比较明显。氨氯地平是一种硝苯地平类钙拮抗药物, 它能选择性抑制钙离子跨细胞膜进入平滑肌细胞和心肌细胞, 其和细胞膜上的受体位点结合和解离的速度慢, 因此药物起效较慢而持续时间较长[3]。作为一种外周动脉的扩张剂, 它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 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从而降低血压, 它还可以激活人体内的LDL受体, 减少脂肪在血管壁的堆积, 减少胶原的合成, 还有抗动脉硬化作用。而坎地沙坦口服后在体内快速被分解成活性代谢物坎地沙坦, 坎地沙坦为选择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AT1) 拮抗剂, 通过与血管平滑肌AT1受体结合而拮抗血管紧张素Ⅱ的血管收缩作用, 从而降低末梢血管阻力。另一种观点认为坎地沙坦可以抑制肾上腺分泌醛固酮而起到降压的作用。因此两种药物都是临床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物、一线药物。

高血压是多病因性疾病, 如果只用一种降压药, 针对一个致病因素, 效果很不理想。联合多种药物的治疗是近年来主流方式, 降压效果显著, 联合用药更加符合个体化用药、整体治疗、综合性治疗和合理用药的原则。类似我国传统医学的君臣佐使处方原则。近几年国内外的大量临床试验证实钙拮抗剂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类组在降低血压, 减少死亡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其他组合。

本研究中, 我们分别给两组患者进行1个疗程的药物治疗后, 通过收集、分析患者的日间收缩压、舒张压, 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变化, 发现对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服用氨氯地平联合坎地沙坦, 不仅在纠正夜间血压异常增高方面有优势, 且在全天血压的控制方面也具有较好的益处。

因此, 氨氯地平联合坎地沙坦可能对非杓型高血压老年患者有更好的治疗意义。针对不同血压类型的高血压患者, 采用不同药物, 不同时间进行治疗, 根据药物特点及患者的病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为高血压的治疗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值得推广及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05.

[2]邵光方, 童建.杓型和非杓型高血压[J].高血压杂志.2002, 10 (4) :389-391.

杓型血压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收治的非杓型高血压患者80 例作为研究对象, 收治时间在2013 年1 月~2014 年1 月。使用数字抽签法将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40 例。实验组患者年龄37~79 岁, 平均年龄 (56.09±7.87) 岁, 男女比例为21:19。对照组患者年龄38~79岁, 平均年龄为 (55.01±8.26) 岁, 男女比例为22 :18。

入选标准:用药时间>15 d, 血压未得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对本次研究目的明确的患者。经确认, 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关的诊断标准, 确诊为非杓型高血压患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替米沙坦治疗, 且用药剂量相同, 口服替米沙坦80 mg/ 次, 1 次/d, 持续治疗12 周。对照组于晨间8:00 给药, 实验组于晚间8:00 给药。

1. 3 观察指标对经不同治疗后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及杓型高血压转化率及住院时间进行观察, 收缩压、舒张压和住院时间越低, 杓型高血压转化率越高, 代表患者的治疗效果越好。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 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临床指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低于对照组 (P<0.05) ;实验组的杓型高血压转化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两组比较, P<0.05 ;1 mm Hg=0.133 k Pa

2. 2 住院时间实验组的住院时间为 (10.23±5.98) d, 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为 (15.08±5.25) d, 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高血压是临床危害性较大的疾病之一, 具有发病率高、治疗时间长及并发症多的临床特点, 且相关的临床资料表明[2], 该疾病的发病率正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非杓型高血压是指血压改变时其峰值和谷值改变不明显的症状, 该类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昼夜变化规律和心血管危险事件的发生存在密切关联, 因此, 在高血压药物应用的过程中选择合理的给药时间十分的重要[3]。

替米沙坦是临床常见的非肽类药物, 在改善和控制高血压患者血压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替米沙坦对血管紧张素受体的特异性较强, 且对其他ABR受体具有明显的选择性。替米沙坦中的t1/2能够达到48 h, 并且药效时间长, 具有显著的降压效果[4]。除此之外, 替米沙坦的治疗耐受性较好, 对其他的器官具有保护作用, 可以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安全性较高。

本研究结果表明, 于晚间给药的实验组患者其杓型血压转化率高于晨间给药的对照组 (P<0.05) , 血压水平控制和住院时间方面, 实验组也具有明显的优势, 这说明在晚间给予患者替米沙坦治疗的疗效更为显著, 血压水平也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综上所述, 晚间给予高血压患者替米沙坦的疗效优于晨间给药, 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 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进一步促进患者恢复健康, 值得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应用和推广。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替米沙坦不同时间给药治疗非杓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 使用数字抽签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于晨间服用替米沙坦, 实验组患者于晚间服用替米沙坦。治疗结束后, 对比分析两组的血压水平、杓型高血压转化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低于对照组 (P<0.05) ;实验组的杓型高血压转化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晚间给予高血压患者替米沙坦的疗效优于晨间给药, 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 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进一步促进患者恢复健康, 值得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替米沙坦,给药时间,高血压,疗效

参考文献

[1]赵艳, 韩宁, 赵洪民, 等.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各种高血压类型疗效研究.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 (10) :1101-1103.

[2]张卫.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的疗效.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 (4) :703-705.

[3]李永勤, 吴娟娟, 高登峰, 等.替米沙坦对高血压并糖尿病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m RNA表达的影响.中华内科杂志, 2013, 52 (1) :26-29.

杓型血压 篇5

关键词:硝苯地平控释片,非杓型高血压,时间治疗学

长期以来, 对高血压治疗的目标一直着眼于降低血压, 但单纯降压并不能使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下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紊乱直接影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非杓型高血压形态是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一种表型, 已有研究证实, 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才有更多脑卒中及左室肥厚的发生[1], 这可能是由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昼夜节律消失, 夜间血压持续升高, 使心、脑、肾等靶器官更长时间处于高水平血压冲击下, 从而增加了靶器官损害的危险性。

硝苯地平控释片为二氢吡啶类长效钙拮抗剂, 采用新剂型-渗透泵与激光打孔, 使药物按恒速释放, 血药浓度平稳维持达24 h, 是新型的抗高血压病药物。本研究根据时间治疗学原则, 采用在早上和晚上不同时间服用长效钙拮抗剂硝苯地平控释片的方法观察血压昼夜节律变化, 对纠正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夜间高负荷状态作一总结。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所有58例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 其中男31例女27例, 平均年龄 (52.1+10.3) 岁。随机分为晨起服药组 (n=30) 晚上服药组 (n=28) 。入选标准: (1) 年龄60~80岁; (2) 血压标准符合中国高血压指南1999年版的高血压诊断标准, 即诊室血压测量收缩压 (SBP) ≥140mm Hg和 (或) 舒张压 (DBP) ≥90mm Hg; (3) 通过动态血压监测同时具备24hSBP≥130mm Hg和 (或) DBP≥80mm Hg, 取夜血压下降百分率<10%的作为入选对象; (4) 在服药的同时能够配合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者; (5) 不需要紧急静脉降压治疗者。排除标准:经临床和实验室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排除坐位SBP>180mm Hg、有严重心、脑并发症, 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患者, 单、双肾动脉狭窄, 血管神经性水肿及对本组降压药物敏感者。

1.2给药方法

入选病例停服所有降压药物, 并口服2周安慰剂后开始治疗。晨起服药组每日8:00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 (拜新同, 德国拜耳医药) 30mg, 晚上服药组每日22:00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试验期间除服用低盐饮食外, 尚禁用可以影响血压的一切药物, 当收缩压 (SBP) >180mm Hg, 舒张压 (DBP) >110mm Hg时退出实验。两组在年龄、性别及基础血压相似 (P>0.05) 。

1.3动态血压监测方法

在药物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应用美国DynaPulse5000A 24h动态血压检测仪进行监测, 记录收缩压 (SBP) 、舒张压 (DBP) 和心率 (HR) 。监测参数设置为:白天6:00~22:00, 夜间22:00~6:00;测压间隔时间为白天30min, 夜间60min。观察治疗前后ABPM指标:24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白昼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 (24hMSBP/24hMDBP、dMSBP/dM-DBP、nMSBP/nMDBP) ;心率;计算治疗后血压的昼夜变异率 (BPF) = (白昼均值-夜间均值) /白昼均值×100%;计算降压谷/峰比值 (T/P) 。

1.4判断标准

治疗后血压控制在130/80mm Hg以下为达标, BPF>10%为昼夜节律调整有效, 否则<10%视为昼夜节律调整无效。动态血压疗效评定标准采用White等提出的ABPM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评价,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根据卫生部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价。降压谷∶峰比值 (T/P) 计算方法: (1) 取早晨服药后第2~6h血压下降的平均值为峰效应值 (P) ; (2) 取服药后第20~24h血压下降的平均值为谷效应值 (T) 。

1.5统计学方法

SPSS 11.5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 (x±s) 表示,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分析组间差异,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分析组间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4h动态血压监测

两组患者用药前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显示, 两组间平均SBP及DBP相比较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治疗4周后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表明, 24h和白昼SBP与DBP的平均值两组患者相比较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晚上服药组夜间平均SBP和DBP均较晨起服药组明显下降 (P<0.05) , 见表2。

2.2心率的变化

两组治疗前基础心率及两组治疗后心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3血压昼夜节律变化

晚上服药组SBP和DBP昼夜差值百分比都明显高于晨起服药组 (χ2=5.3046, 5.8123, 均P<0.05) , 见表3。

2.4 T/P值变化

两组治疗后收缩压的T/P比值及舒张压的T/P比值均无差异统计学意义。见表4。

注:两组间比较, P>0.05

注:与晨起服药组比较, ■P<0.05

注:与晨起服药组比较, ■P<0.05

3讨论

近年研究发现, 非杓型血压的高血压患者有更多脑卒中及左室肥厚的发生, 而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这种非杓型血压形态的发生较常见[2], 凌晨血压增高现象在老年患者中尤为显著[3]。在判断血压的昼夜节律及降压效果方面, 动态血压监测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并在评价降压疗效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动态血压监测的方法可以识别出更多的非杓型血压形态的患者。

许多心血管活性药物可对心血管系统生理现象和病理事件的昼夜节律产生影响[4]。为有效解决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昼夜节律性变异, 选用治疗的药物不但要作用持久, 还应能在心血管事件高峰时间发挥效应, 防止事件发生[5], 根据血压的形态采取合理的时间选择合适药物进行治疗, 目前已是高血压时间药理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

硝苯地平是一种长效CCB, 口服吸收缓慢, 谷峰比值较高, 达85%左右, 较高的谷峰比值提示硝苯地平控释片不论在药物代谢高峰或低谷, 均能保持血压较小的波动。药物稳定完全释放并保持稳定的体内代谢和血药浓度不仅能保证有效的血压控制、降压达标, 而且还有效地避免了因药物代谢的变化、血药浓度的改变而产生明显的医源性血压波动。这对保护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 减少并发症, 改善生活质量, 延长生命有重要意义。

药物体外代谢实验提示硝苯地平控释片的药物有效作用时间可达36h, 可有效覆盖至次日凌晨, 对次日凌晨出现的血压增高有一定的控制作用[6]而本文结果显示, 夜间服用硝苯地控释片治疗后能不同程度地改善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昼夜差值的异常, 在将非杓型血压纠正为杓型血压方面优于晨起服药组, 因此非杓型老年高血压患者夜间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在纠正夜间血压高负荷方面有优势硝苯地平控释片能有效降低夜间血压, 维持正常的昼夜节律。

参考文献

[1]Eguchi K, Kario K, Shimada K.Comparision of candesartanwith lisinopril on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and morning surgein pa-tients wit h systemic hypertension.Am J Cardiol, 2003, 92:621-624.

[2]陈慧, 吴小盈, 白玉茹, 等.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诊疗中的价值.高血压杂志, 2003, 11:S63-67.

[3]孙宁龄, 喜杨, 荆珊, 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凌晨血压增高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循环杂志, 2006, 21:103-105.

[4]Kitahara Y, Saito F, Akao M.Effect of morning and bedtimedosing wit h cilnidipine on blood pressure, heart rate, and sympat hetic nervous activity in essential hypertensive patient s.JCardiovasc Pharmacol, 2004, 43:68-73.

[5]陈辉, 于瑞英, 胡佳.不同服药时间对非勺型高血压病人降压疗效的影响.重庆医学, 2002, 30 (1) :11-12.

杓型血压 篇6

关键词:用药时机,动态血压监测,血压控制,尿微量白蛋白

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非杓型高血压是指收缩压昼夜差值小于10%的一种高血压类型。由于昼夜节律、血压负荷的异常,非杓型高血压对心脑血管的危害更为严重[1,2],因此,选择适合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给药时间显得尤为必要。动态血压监测(ABPM)通过间断性测量日常生活状态下的昼夜血压,能反应机体实际血压水平与节律变化,有助于判断降压药物的治疗效果[3]。本研究以非杓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ABPM判断不同给药时机下的血压控制效果,并分析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情况。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经院伦理论证委员会论证通过,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实施。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5例。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参照2014年《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4]中的诊断标准,即收缩压(SBP)≥140 mm Hg(1 mm Hg=0.133 k Pa),和/或舒张压(DBP)≥90mm Hg。另外,纳入研究患者需符合以下条件:(1)未规律服用过降压药;(2)24 h动态血压监测显示为非杓型高血压;(3)尿微量白蛋白阳性(m ALB:30~300 mg/24 h)。

1.2.2 排除标准

(1)肾动脉狭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或嗜铬细胞瘤等导致的继发性高血压患者;(2)白大衣高血压;(3)合并有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4)合并严重的呼吸、循环或消化系统功能障碍,不适宜参加研究者;(5)合并泌尿系感染、慢性肾脏病等可导致尿白蛋白升高者;(6)生活不规律、滥用药物、嗜烟、嗜酒,经反复教育后仍不能纠正者;(7)夜班频繁患者;(8)合并有焦虑、抑郁等精神疾病患者。

1.3 治疗方法

向患者及家属宣传高血压的基本知识,教育患者正确认识高血压的危害,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加强锻炼,减少食盐摄入量,并告知患者要坚持规范化药物治疗。所有患者开始用药前行动态血压监测。临床用药:先单独应用厄贝沙坦胶囊(珠海润都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3061604008)150~300 mg控制血压,若血压控制不理想,可联合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扬子江药业集团上海海尼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468)5~10 mg。对照组患者在早上起床后至进食早餐前(6:00~7:00点)服药,观察组患者在晚上20:00~21:00点服药。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

1.4 动态血压监测

服药前及治疗12周后采用无创动态血压监测仪(DMS-ABP)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袖带缚于患者左上臂,嘱患者在测量血压时保持手臂伸展,且不活动状态。设定7:00~22:00点为日间,每隔30 min测量一次血压;22:00~次日7:00点为夜间,每隔1 h测量一次血压。每次测量24 h,全天有效血压读数>8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24 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DBP)、24 h平均动脉压(24h-MMAP)、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日间平均舒张压(d-DBP)、日间平均动脉压(dMMA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夜间平均动脉压(n-MMAP)。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节律变化情况。

1.5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

分别于服药前及治疗12周后测定两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具体方法为:患者清晨排尿后,开始收集24 h尿液,计量总尿量,混匀后,留取10 ml尿液送检,采用日立7 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浓度。浓度与尿量的乘积即为尿蛋白定量。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

本研究共纳入130例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其中,观察组4例患者因降压效果不理想,换用或加用其他降压药而退出研究,2例患者未能规律服用降压药物被剔除,1例失访,最终有58例患者完成研究,其中男33例,女25例,平均年龄(59.9±9.3)岁,吸烟20例,饮酒14例,体质量(28.6±5.2)kg/m2;对照组6例患者降压效果不理想,换用或加用其他降压药,1例患者未能规律服用降压药物,1例失访,最终有57例患者完成研究,其中男30例,女27例,平均年龄(61.0±10.7)岁,吸烟16例,饮酒11例,体质量(27.3±4.8)kg/m2。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及体质量指数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动态血压的变化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24 h-SBP、24 h-DBP、24 hMMAP、d-SBP、d-DBP、d-MMAP、n-SBP、n-DBP、nMMAP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指标均较各组内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比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3。

2.3两组患者血压节律的变化情况

治疗前,所有患者均为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治疗后,观察组38例(65.5%)患者由非杓型转变为杓型,对照组29例(50.9%)患者由非杓型转变为杓型。两组患者血压节律转变无统计学意义(χ2=2.534,P=0.111)。

mgm Hg

*与治疗前比较,t=26.291、18.561、21.407,P<0.001;#与治疗前比较,t=14.272、14.467、28.228,P<0.001。

mgm Hg

*与治疗前比较,t=17.591、14.353、15.196,P<0.001;#与治疗前比较,t=12.825、10.485、14.081,P<0.001。

mg Hg

*与治疗前比较,t=38.114、20.099、16.108,P<0.001;#与治疗前比较,t=14.149、12.086、12.031,P<0.001。

2.4 两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变化情况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尿白蛋白分别为(89.6±11.5)mg/24 h和(92.5±12.1)mg/24 h,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71,P=0.206);治疗后,两组患者尿蛋白为(37.2±8.3)mg/24 h和(68.5±10.2)mg/24 h,均较各组治疗前明显降低(t=26.009,P<0.001;t=11.431,P<0.001),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t=17.971,P<0.001)。

3 讨论

正常情况下,血压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和节律性,遵循觉醒—睡眠周期性变化,睡眠时的血压较清醒情况可下降10%~20%,24 h血压曲线呈杓型分布,当夜间血压下降不足10%时,即为非杓型血压。研究显示,夜间血压升高比日间血压升高更为严重,可明显增加心脑肾等靶器官患病风险。即便是单纯的夜间血压异常,而日间血压正常,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也会明显升高[5]。因此,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目标,不仅仅在于降低整体收缩压和舒张压,更应注重降低夜间血压水平,恢复正常的血压节律性。

动态血压监测,可以对不同时间段、多种活动状态下的血压波动特点进行动态检测,目前主要应用于高血压的诊断和疗效评价中。2014年欧洲高血压学会关于动态血压测量的指南[6]指出,异常血压节律和评估降压疗效是应用动态血压监测的“强指征”。

高血压时间治疗学是指根据降压药物的药理学特点及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节律,选择合适的治疗时间,使降压药物的效应与高血压的节律达到一致,以期达到平稳降压、减小血压变异性、恢复杓型血压、降低靶器官损伤等目的。目前,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探讨不同用药时机对降压效果的影响。Hermida等[7]对2 899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对比研究,其中早晨给药组1 084例患者,晚上给药组1 436例,分次给药组379例。结果显示,晚上给药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且更有利于恢复杓型血压;此外,他们研究发现晚上给药还有助于降低尿微量白蛋白、蛋白/肌酐比值、血糖和血脂等指标。彭贵成等[8]研究发现,早晨或晚上、分次或顿服降压药物均有助于降低血压,且夜间顿服有降压效果更好、血压变异更小的趋势。但荆姗等[9]的研究显示,早晨或晚上服用复方利血平氨苯喋啶片,对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相当,早晨和晚上服药组诊室血压、动态血压及血压节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考虑这些差异可能与纳入人群及服药种类的差异性有关。

尿微量白蛋白是肾微血管内皮细胞出现损伤的重要标志,在高血压肾病的早期即可出现。由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存在血压节律异常,夜间血压负荷也明显升高,导致肾血管承受更长时间的高压负荷,肾微血管的物理损伤和炎症反应更严重,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也随之升高。国内外研究[10,11]均显示,夜间血压升高是尿微量尿白蛋白和早期肾损伤的重要危险因素。

在本研究中,我们对初治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分别在早上给药或晚上给药。结果显示,晚上给药(观察组)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日间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等指标均较早上给药(对照组)患者明显降低。另外,两组患者治疗前尿微量白蛋白均显著升高,经治疗后均较前明显好转,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尿白蛋白降低更为显著,考虑这种变化也与患者血压水平的降低相关。

尽管观察组患者整体血压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但两组患者血压复杓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考虑其原因可能有:(1)治疗时间短。本研究仅对12周时的治疗效果进行了评价,可能此阶段仅表现为降低血压效果,而尚未发挥调节血压节律的作用,因此,在下一步研究中需要延长观察时间;(2)本研究样本量较少,观察组和对照组复杓率的差异不能显现出来,尚需扩大样本后进一步验证;(3)进一步调整用药时机。例如调整晚上给药时间或应用动态血压监测指导用药时机。张波等[12]就曾应用动态血压检测指导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调整用药时间,结果显示动态血压组更有助于改善患者昼夜收缩压和舒张压,并降低患者血压负荷。

综上所述,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晚上服药,更有助于控制昼夜血压,减少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

参考文献

[1]RODRIGUEZ-LEYVA D,WEIGHELL W,EDEL A L,et al.Po-tent antihypertensive action of dietary flaxseed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J].Hypertension,2013,62(6):1081-1089.

[2]SOYLU A,DUZENLI M A,YAZICI M,et al.The effect of non-dipping blood pressure patterns on cardiac structural changes and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functions in normotensives[J].Echocardiog-raphy,2009,26(4):378-387.

[3]中国血压测量工作组.中国血压测量指南[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12):1101-1115.

[4]《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2014年修订版)[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5,(1):10-30.

[5]FAN H Q,LI Y,THIJS L,et al.Prognostic value of isolated noc-turnal hypertension on ambulatory measurement in 8711 individu-als from 10populations[J].J hypertens,2010,28(10):2036-2045.

[6]PARATI G,STERGIOU G,O'BRIEN E,et al.European societyof hypertension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monitoring[J].J hypertens,2014,32(7):1359-1366.

[7]HERMIDA R C,RÍOS M T,CRESPO J J,et al.Treatment-timeregimen of hypertension medications significantly affects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resis-tant hypertension[J].Chronobiol int,2013,30(1-2):192-206.

[8]彭贵成,王毅方,肖勇,等.动态血压监测评估四种不同时间联合治疗方案的降压效果[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41(6):484-487.

[9]荆珊,王鸿懿,孙宁玲,等.不同时间服用复方利血平氨苯喋啶片对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和24小时动态血压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133-135,139.

[10]董建新,王宝芝.ABPM及hs-CRP对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预测意义[J].河北医学,2014(8):1252-1255.

[11]KARPETTAS N,NASOTHIMIOU E,KOLLIAS A,et al.Am-bulatory and hom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diagnosis of hypertension and assessment of target-or-gan damage[J].Hypertens res,2013,36(4):285-292.

上一篇:礼品营销下一篇:列宁世界历史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