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技术标准体系

2024-07-13

管理技术标准体系(精选十篇)

管理技术标准体系 篇1

标准化体系是我国科技发展的三大战略之一。为落实国家要求,发挥标准化对相关产品研制的指导和保障作用,使标准化成为提高各相关企业、单位科研生产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成为其科研生产行业管理的基本准则和依据,依据国家标准,各企业、单位将编制自己的标准体系表,为其科研生产提供依据标准。

为确保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方针的实现和质量目标的达到,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它包括:技术标准体系表、管理标准体系表和工作标准体系表。它是企业最基本的基础性、指导性企业标准,是企业制定质量升级规划和新产品开发设计研制技术工作计划的依据,是不断开展企业标准制修订工作的必备标准[1,2]。

建立标准体系管理系统,有利于标准化规划工作的深入,为企业和部门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描绘蓝图,使其明确自己科研生产和产品研制应该具备、使用的全部标准,现已有什么标准、还需制定什么标准;明确今后标准化工作的努力方向及工作重点,做到标准化工作胸有全局。通过对企业、单位标准体系的计算机管理,为现有标准体系的完善提供技术平台,使其标准体系的组成达到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要求;并能规范产品研制和科研生产中使用标准的制定工作;同时方便标准化信息的收集、查询,为企业和单位的科研生产服务。

1 业务描述

标准化管理部门的业务人员建立标准体系目录框架,下发到各个生产部门进行标准的明细录入,完成后各个生产部门导出明细上传到标准化管理部门,再由标准化管理部门业务人员导入明细到标准体系框架的相关目录下。

标准化管理部门、各生产部门相关业务人员都具有建立录入标准明细、数据导入/导出、标准明细查重与合并、查询、统计等功能,但针对标准化管理部门业务人员还具有建立标准体系目录框架的权限,标准体系管理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

2 技术架构及功能

2.1 技术架构

根据对系统业务及特点分析,采用了轻量级的J2EE的技术架构[3,4],如图2所示。其中表现层采用了基于AJAX的dorado页面展示工具,应用服务器采用通用的开源产品JBOSS,数据持久化层采用目前应用广泛的Hibernate,数据库采用Orcale;系统界面友好,易于扩展与维护;

该技术架构具有以下优势:

(1) 表示层:采用基于AJAX技术的Dorado表示层技术实现,系统界面友好,操作方便。

业务层:采用面向构件的编程、面向接口编程等特性,降低业务构件之间的耦合度,增强系统扩展性。业务对象是POJO,运行在轻量级容器里,不依赖于容器的API,使用更加灵活[5]。

(2) 同时采用基于状态机的任务推送机制,方便灵活,可扩展性强。

数据持久层[6]:通过Hibernate实现,Hibernate是一个ORM工具,它不仅仅是实现了数据库访问性能优化和与数据库交互的常用操作(CRUD),还将数据表与对象进行关联,使操作脱离数据表,而直接针对对象来与数据库交互,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面向对象操作。

(3) 业务对象仅仅通过接口来访问,当更改具体业务对象的实现类后,业务对象无需修改,系统便于维护与升级。

(4) 数据访问机制可以通过轻量级的O/R Mapping,该层能提供透明的持久化,该持久层实现了对数据访问方式JDBC的轻量级封装[7,8]。

(5) 轻量级架构具有良好的扩展能力,同时也提供“收缩”的能力,例如当应用简化时可以直接使用容器提供的声明式事务管理,无需使用JTA。而需要使用JTA管理事务时,无需修改代码,只需要在XML文件中配置即可。

(6) 架构提供完善且易于扩展的WEB层接口,形成明确的逻辑分层。

(7) 在系统设计时,主要采用了基于DORADO的MVC设计模式[9,10,11],该模式下系统的处理过程示意如图3所示。

具体可分为以下几步:

(1) 请求(Request): 当Client 端(浏览器)发起请求时, 该请求将首先被Dorado 的控制层(Mapping)接受;

(2) 分发(Dispatch): 控制层会根据用户的配置决定激活哪一个Action;

(3) 转向(Forward): 业务逻辑执行完成后,Action 将根据业务逻辑的执行结果将Request 转向给具体的视图(ViewModel),具体的转向方式由Action 的用户配置信息决定;

(4) 提取(Extract): 视图(ViewModel)被激活后会通过其中的Dataset 对象到Module 中提取业务数据. 同时视图也会根据配置信息自动创建各种可视化的控件用于展现提取到的业务数据;

(5) 反馈(Response): 视图的Server 端准备工作完成后会自动将各种信息输出到Response 对象中反馈给Client 端。

2.2 总体功能结构

针对标准化管理部门实现标准体系目录框架、明细的维护管理;对各生产部门上报明细进行查重、归并,确保标准的正确使用信息;同时可完成审核、查询统计、数据交换等功能。

针对各生产部门实现在标准体系目录框架下的所使用明细的维护管理,总体功能结构如图4所示。

2.3 系统功能设计

通过对标准体系管理业务流程的分析,该系统主要功能设计如下:

(1) 标准体系目录框架:实现标准体系目录分类的维护管理功能。该功能模块授权于单位标准化管理、各生产部门业务人员;目录框架由标准化管理部门下发,各生产部门可新增小类及细类。

(2) 标准明细管理:由业务人员对目录分类下的标准明细进行维护管理;该功能模块授权于单位标准化管理、各生产部门业务人员;标准化管理部门下发标准明细,各生产部门可新增所用的标准,新增的明细用突出标记;标准化管理部门可对所有明细进行维护操作;生产部门业务人员只能修改、删除部门新增的标准明细。

(3) 标准明细查重管理:对上报的标准明细进行查重和归并操作;该功能模块授权于单位标准化管理、各生产部门业务人员。

单位标准化管理对上报的所有标准明细进行查重,并把当前的重用明细归并成一条,同时对重用明细中的所有型号产品进行归,使查看者能直观地获取到该标准有哪些产品引用了,便于查询统计。

各生产部门业务人员对本部门产生的标准明细进行相应的查重统计,根据统计结果,进行相应归并操作,归并主要对应用型号和应用单位进行合并,对下发获取的标准明细不能进行归并。该功能的主界面如图5所示。

利用该功能查重、归并后,使用户随时能获取该标准有哪些部门、哪些产品型号采用,为标准化工作规划提供依据。

(4) 标准明细动态更新。将国军标和国标、企业标进行自动更新。实现标准体系明细动态更新功能,将标准号相似的标准自动添加到标准体系明细中。

(5) 查询统计。根据条件获取查询统计结果。业务人员根据选择的菜单项(按部门、按标准、按产品、综合查询、按类型统计)进行相应的查询统计结果获取。

(6) 数据交换:业务人员完成标准目录框架或标准明细的导入、导出功能(zip压缩文件)。

(7) 部门标准体系目录框架。各生产部门业务人员实现部门标准体系目录的维护管理功能。该功能用于各生产部门记录不必上报的目录分类信息。

(8) 部门标准明细管理。由各生产部门业务人员录入部门标准系统框架下的标准明细,可实现标准明细的维护管理等功能,该功能用于记录各生产部门记录不必上报的标准明细信息。

3 特 点

(1) 多源数据交换。实现了Excel,xml的数据交换方式,方便用户的使用。

(2) 通过配置,实现了加密/明文的在线数据交换与离线数据交换两种数据交换方式。`在数据安全性要求高的交换数据包中,可根据需要进行加密传输,防止用户查看、修改;反之,可用明文交换,接收用户可直接查看数据包,进行数据离线修改、维护。

4 结 语

利用标准体系管理系统为企业或单位建立科研生产和产品研制依据的标准提供技术平台。通过对各企业、单位标准体系表的制定与管理, 完善其现有标准体系,使其标准体系的组成达到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要求,为相关企业或部门的标准化管理提供科学、先进的管理手段,为其科研生产服务。

摘要:标准体系管理系统的建立,有利于标准化规划工作的开展,在完善现有标准体系的基础上,使各相关企业、单位标准体系的组成达到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要求;并规范企业单位的产品研制、科研生产中的使用标准和产品设计定型标准化体系表的制定工作;同时方便标准化信息的收集、查询,有利于标准化信息的计算机管理,为相关企业和单位的科研生产服务。在此详细介绍了标准体系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关键技术及实现。

关键词:标准化,体系管理,标准体系目录框架,标准体系明细

参考文献

[1]邓家银.建立健全《企业标准体系表》及其编制的几个问题[J].中国标准化,2002(11):12-14.

[2]张彬.论企业标准体系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集体经济.管理创新,2010(15):27-29.

[3]孙卫琴.精通HibernateJava对象持久化技术详解[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4]李刚.轻量级J2EE企业应用实战:Struts+Spring+Hiber-nate整合开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5]JOHNSON R,HOELLER J,ARENDSEN A.J2EE appli-cation framework[EB/OL].[2009-05-14].Http://static.springframework.org/spring/docs/2.0.X/referenc/index.

[6]林青,许锁坤.基于J2EE的企业级系统持久性框架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7):1732-1734.

[7]JOHNSON Rod.J2EE设计与开发编程指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8]GULZAR Nadir.Practical J2EE application architecture[M].[S.l.]:McGraw-Hill,2003.

[9]张宇,王映辉,张翔南.基于Spring的MVC框架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2010,36(4):59-62.

[10]刘宁,陆荣国,缪万胜.MVC体系架构从模式到框架的持续抽象进化[J].计算机工程,2008,34(4):107-110.

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的管理和控制 篇2

一、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的主要要素 企业技术标准体系主要包括下列七类标准。1.产品标准

制定好产品标准是企业标准化的关键,依此可以形成功能协调、接口清晰的标准体系。产品标准可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产品技术条件、产品试制技术条件、出口产品技术条件及产品质量分等标准等分别管理。

2.原材料标准

现代化的工业生产是建立在先进制造技术、严密分工和广泛协作的基础上的。生产企业只有运用标准化的原理、方法和手段,制定并贯彻相应的原材料采购标准,将“外部”与“内部”的工作有机地协调统一,才能保证生产活动正常顺利的进行。因此,应与有关国标和行标作对照,确定采购标准的有效性,并与分承包方取得联系,得到对方的认可。对有特殊要求的原材料,制定本企业的原材料采购技术条件,明确采购的型号、规格、品牌、等级要求及技术指标作为原材料验收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原材料重要性分级标准》、《原材料检验规程》,对原材料进行检验和验证,并对分承包方产品标准和工艺符合性进行评定。

3.工艺标准

工艺标准系指根据产品标准或设计文件要求,对原材料、半成品进行加工或装配的方法、工艺指标及要求所制定的标准,主要包括工艺基础标准、工艺规程等。工艺标准是工艺技术的结晶,它是企业实行产品设计、保证产品质量、降低物质消耗的重要手段。因此,应非常重视工艺标准的制定工作。

4.检验和试验方法标准

检验和试验方法标准系指对成品、半成品、原材料、辅助材料等的质量进行理化测试、抽样检验和对产品生产过程控制指标进行分析检验制定的方法标准。企业应制定自己的检验和试验方法标准,包括外购物资检验、工序检验、库存品检验、成品检验。

5.计量和测试仪器标准 计量和测试仪器标准系指计量和测试仪器的质量要求、检定规程和使用方法标准。包括各类量具和机械性能、电气性能试验仪器。

6.包装标准

包装标准系指为保障产品在贮存、运输、销售中的安全和科学管理的需要,以包装的有关事项为对象而制定的标准。包括包装材料、包装技术与方法、包装试验方法等。

7.材料定额技术标准

定额标准指在一定时间、一定条件下,对生产某种产品或进行某项工作而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所规定的限额制定的标准。它所反映的材料消耗和利用率,是企业的综合性技术经济指标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和经济效果。

二、对技术标准体系的控制

1.标准文件的控制

对标准应采用单行本,并应受控。标准发布后,旧标准必须收回,使现场不存在任何作废文件。若要保留作废的技术文件,则应重新办理审批手续,在收回的技术文件上标“作废文件仅供参考”的图章后再发放。

由标准化管理员对技术标准进行动态管理,定期整理各类技术标准,根据标准新旧交替等情况决定采用新标准。对于执行某个新标准时需一过渡阶段,则应制定过渡实施计划报企业技术总负责人后实施。

按IEC、BS、ASTM等国际及国外标准供货时,应对这些标准进行对比和确认。并与用户单位协商后,由各职能部门签署意见报企业技术总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2.产品工艺文件及生产机台工艺文件的控制

(1)产品工艺文件的管理

应编制企业《产品工艺文件编订方法》。以产品为对象进行编订,就其原材料采购至成品出厂的全过程作出规定,以达到纵向统一的综合性文件。

它主要包括:产品工艺流程图、产品结构表、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原材料采购技术条件、材料消耗定额等若干各文件。

(2)生产机台工艺文件的管理

应编制企业《机台工艺文件编订办法》。机台工艺文件应以生产设备为对象进行编订,它是产品工艺文件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设备规范操作规程、工艺卡片及过程检验标准四个部分。对生产范围、工艺、工装要求,质量控制点、主要技术参数、检验项目及计量仪器都作出规定,以确保产品质量达到标准的要求。

对所有产品均应制定产品检验规程,针对每一生产过程制定过程检验标准,明确自检与专检项目及抽样数量指标,使检验工作得到有效控制。

三、文件管理的完整化和统一化

由于企业技术工艺文件数量庞大、种类多、流转频繁,控制起来非常困难,为此必须理清思路,分门别类的加以控制,对整个技术标准体系进行完整性和统一性控制。

1.产品工艺技术文件的完整性

产品工艺技术文件的完整性,原则上以具体产品为单元进行分类,通用或代用性文件单独设置。

1.1 标准文件:包括产品标准,试验标准及原材料标准等。

1.2 产品工艺文件:包括产品结构及技术文件,产品材料消耗定额,工艺卡片,产品包装规程,设备操作规程。

1.3 质量控制文件:包括产品进货检验规程,过程检验规程,产品最终检验规程。

2.产品工艺技术文件内容的统一性

2.1 产品标准:可以是国标、行标、企标或产品技术条件。

2.2 试验标准:可以是国标、行标或试验方法。

2.3 原材料标准:可引用国标、行标、企标或材料技术条件,并注明该材料适合于哪些产品,材料的验收规则。

2.4 产品结构及技术文件:内容有产品结构图,工艺流程图,重要度分级表,产品结构表、材料结构用量。

2.5 材料消耗定额:内容包括材料消耗编制说明(材料密度、消耗比率、计算方法),材料计算用量,消耗定额及原材料型号名称。

2.6 工艺卡片:内容有结构尺寸,工艺参数,模具要求等。

2.7 产品包装规程:内容有线盘的选用,外包装要求。

2.8 工艺操作规程:包括设备工艺规范,环境要求,操作前的准备工作,调整设备的方法,操作要点及异常情况的分析、报告、记录等。

2.9 进货检验规程:内容有检验项目、检验依据、检验方法、检验频度、判定准则。

2.10 产品过程检验规程:内容有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内控指标,过程检验方法。

2.11 产品最终检验规程:内容包括产品验收规则。

2.12 质量控制点文件:内容有工序质量分析表,会同其他部门编制的设备月检卡、量具月检计划、自检记录等。

2.13 技艺评定准则:内容包括应达到的技艺要求,评定方法等。

3.临时工艺卡的管理 临时工艺卡一般为某种规格的产品,应包括以下规定的内容。

3.1 产品的结构表:按一般结构表的相应格式制定产品各部分结构尺寸,材料型号规格要求结构净用量。

3.2 各工序工艺卡:按相应工序格式制订出各工序的工艺卡、技术要求。

3.3 产品试验:制定产品例行试验的项目依据、试验要求。产品的抽样试验应根据数量大小按比例进行抽样试验,制订抽样的频次、数量、检验项目、检验依据和试验要求。

什么是技术标准?

社区管理服务标准体系建设 篇3

社区管理指一定的社区内部各种机构、团体或组织,为了维持社区的正常秩序,促进社区的发展和繁荣,满足社区居民物质和文化活动等特定需要而进行的一系列的自我管理或行政管理活动。社区服务是指政府、社区居委会以及其他各方面力量直接为社区成员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其他物质、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服务。社区管理服务标准就是规范社区的管理和服务行为,规范社区管理服务市场,调整社区管理服务组织与社区成员关系的重要技术支撑,建立社区管理服务标准体系,是推进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促进社区管理服务可持续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区、文明社区、安全社区、生态社区、健康社区的重要基础手段,对提升社区管理服务的公共性、服务性,维护社区成员的合法权益,提高社区管理服务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建立社区管理服务标准体系,对社区的建设发展,打造社区管理服务品牌,增强社区管理服务标准化,加速社区管理服务公共化都非常有必要。

标准体系编制的依据和原则

标准体系编制的依据。社区管理服务标准体系编制主要参考依据有:GB/T 15624.1《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1部分:总则》、GB/T 24421.1-2009《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一部分:基本要求》、GB/T 24421.2-2009《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二部分:标准体系》、GB/T 13016《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等国家标准和有关资料。

标准体系编制的原则。体现社区管理服务特点,突出地域特色,促进社区管理服务健康有序发展;提高社区管理服务质量,规范社区管理服务行为,满足社区成员的需求;重视和谐、文明、安全、环境、卫生、帮扶,维护社区成员的权益;全面协调开展工作,实施统一管理;坚持全社区参与和持续改进。

标准体系编制的过程

全面梳理。对现有的社区管理服务的方针政策、国家、行业、地方标准,有关制度和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收集梳理,研究如何以标准的形式将其固定。

广泛调研。按照以社区管理服务需求为导向的原则,通过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电话交流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社区管理部门、社区工作部门、社区成员对社区管理服务的需求和期望。安排专人搜集国内外有关社区管理服务的标准化文献,系统分析,整理研究标准体系的特点和运行的机制。

科学构建。在对贵州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现状进行充分调查与评估的基础上,初步搭建由社区管理服务通用基础标准体系、社区管理服务保障标准体系和社区管理服务提供标准体系三大子体系为支撑的覆盖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全过程的社区管理服务标准体系框架。

明确重点。充分考虑标准体系的系统性、合理性、适应性、可操作性和考核性,明确应重点制定的各项标准。标准体系应建立应全面、协调,全面主要是指标准体系要涵盖了社区管理服务的各个方面,协调主要是指其中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应重点编制本地区的社区管理服务标准做到衔接配套,有机组合。同时,按照控制面的不同科学设定标准子体系,按照控制点的不同和标准之间的相互关系将各项标准进行科学归类,纳入相应的标准子体系,保证了整个标准体系的系统性。

实施改进。标准体系制定、实施后,按照积极探索、循序渐进、持续改进、不断完善的原则,针对标准体系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标准覆盖面不全,标准动态变化快、个别标准实用性不强等问题,应对社区管理服务标准体系和有关标准进行修订完善,推动了标准体系持续改进,形成一套完整、协调配合、自我完善的标准体系。

标准体系的结构

结构关系图

社区管理服务标准体系包括社区管理服务通用基础标准体系、社区管理服务保障标准体系和社区管理服务提供标准体系。这三大体系,不相互独立,它们之间有着广泛的内在联系,缺一不可。管理服务通用基础标准体系是管理服务保障标准体系、管理服务提供标准体系的基础,管理服务保障标准体系和管理服务提供标准体系是标准体系的核心。管理服务保障标准体系对管理服务提供标准体系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管理服务提供标准体系对管理服务保障。

社区管理服务标准体系组成

社区管理服务通用基础标准体系。社区管理服务在建立和实施标准体系时应遵循的一些通用的或基础的标准的集合,处于整个标准体系的最上一层,对管理服务保障体系和管理服务提供体系的建立和制定起着技术上的保证和支撑的作用。主要包括标准化导则、管理服务指南、术语与缩略语标准、符号与标志标准、数值与数据标准、量和单位标准、测量标准、机构分类与命名、人员分类与命名等8个子体系,共包含若干项标准。

社区管理服务保障标准体系。支撑管理服务有效提供而制定的标准构成,按其内在联系而形成的科学有机整体,是以安全、环保、健康、节约能源为主,以人力资源、设备、财务、信息为辅的完整的,为管理服务提供的有效开展提供必要的资源。主要包括环境标准、能源标准、安全与应急标准、职业健康标准、信息标准、财务管理标准、设施与设备及用品标准、人力资源标准、合同管理标准、建设管理标准、综合管理标准等11个子体系,共包含若干项标准。

社区管理服务提供标准体系。为满足社区成员需要,规范社区管理服务机构与社区成员之间直接接触活动而建立的体系。主要包括服务规范、服务提供规范、服务质量控制规范、运行管理规范和服务评价与改进标准、其他管理标准等6个子体系,共包含若干项标准。

管理技术标准体系 篇4

企业标准体系是将企业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 它以技术标准为主体, 包括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质量管理体系”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 “环境管理体系”的定义为组织管理体系的一部分, 用来制定和实施环境方针、并管理环境因素。“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定义为组织全部管理体系中专门管理与其业务相关的职业安全卫生风险的部分, 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职业安全卫生方针所需要的组织机构、规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的资源。从定义上看, 企业标准体系是一个整体, 而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其一个分支。

推行GB/T19001、GB/T24001和GB/T28001标准是通过对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有影响的各个过程进行控制, 使产品质量达到产品标准的要求, 使重要环境因素得到识别和控制, 使危险源得到识别和控制, 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企业标准体系和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之间存在着许多联系。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企业的内部需要和外部需要, 使企业生产和管理有章可循, 达到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方的需求, 提高经济效益。它们都强调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的控制, 强调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控制与效益的统一。在GB/T15498-2003《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中的7.6条、7.13条7.15条明确指出:“GB/T19001、GB/T28001和GB/T24001所规定的手册、程序文件, 是管理标准的一种形式, 企业按照GB/T19001、GB/T28001和GB/T24001规定建立形成文件的质量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 管理体系, 应充分利用已有的企业管理标准, 并将手册、程序文件纳入企业管理标准体系。”同时在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引言中指出:“该标准所规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对产品要求的补充”, 在GB 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的引言中也指出:“环境管理标准旨在为组织规定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要素, 这些要素可与其他管理要求相结合。”这些论述和要求充分体现了企业标准体系与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三者之间是目的统一、利益共通、相互依存的。因此我们在建立健全企业标准体系时, 与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应紧密结合起来, 将企业标准体系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看作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企业标准体系和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也有其各自的特点。

首先, 各管理体系关注的焦点和负责的对象不同。质量管理体系关注是如何提高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 重点是对顾客负责;环境管理体系关注的是企业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对环境污染的治理, 重点是对社会负责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关注的是企业生产过程中应重视减少、消除危险源, 保障员工的职业健康, 重点是对员工负责。企业标准体系关注的是企业在管理过程中能否运用标准化原理, 把那些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标准, 能够按其内在联系, 形成一个科学的有机整体, 重点是对标准化负责。

其次, 企业标准体系和其他管理体系研究对象和基本思路也有所不同。企业标准体系的基本组成单元是标准个体, 按业务性质分工, 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呈横向排列, 各标准之间均为并列的, 标准制定与实施的纵向流程性不是很明显。而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组成单元是开展质量或环境或职业健康安全活动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 其基本构思本身就是一个流程性的活动, 建立相应的保证能力, 按与产品质量或环境控制或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生产经营全过程纵向展开。

第三, 企业标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的管理范围不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管理体系所涉及的范围相对窄一些, 而企业标准体系涉及到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部领域, 如技术标准就要包括设计技术标准、产品标准、采购技术标准、工艺技术标准等16大类, 管理标准则包括经营综合管理标准、设计开发与创新管理标准、采购管理标准、生产管理标准等17大类, 工作标准又包括决策层、管理层和操作人员管理标准三大类。因此企业标准体系比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管理体系涵盖的范围要大的多, 从一定层面上看, 企业标准体系包含了质量和环境等管理体系的许多内容。

二、企业标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整合的理论基础

企业各类管理体系虽然关注重点不同, 存在多头管理现象, 但它们间普遍存在着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 在各类标准体系中对各自体系与其他体系的兼容性都有明确的规定, 因此, 为各管理体系整合提供了理论基础。

1、企业管理体系发展趋势研究

GB/T19001-0.3指出:“GB/T19001和GB T19004已制定为一对协调一致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他们相互补充, 但也可单独使用。GB T19001所关注的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而GB/T19004为质量管理体系更宽范围的目标提供了指南。除了有效性, 该标准还特别关注持续改进组织的总体业绩与效率。”

GB/T19001-0.3指出:“本标准不包括针对其他管理体系的要求, 如环境管理、职业卫生与安全管理、财务管理或风险管理的特定要求。然而本标准使组织能够将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与相关的管理体系要求结合或整合。”

GB/T28001-0.2指出:“环境管理体系是组织整个管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不应成为孤立的管理系统。本标准并不强求也不限制将职业安全与卫生的内容纳入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

GB/T15496-5.2指出:“企业标准体系是企业其他各管理体系, 如:质量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财务成本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的基础。建立企业标准体系, 应根据企业的特点充分满足其他管理体系的要求, 并促进企业形成一套完整、协调配合、自我完善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GB/T19000-2.12指出:“优秀模式包含能够对组织业绩进行比较评价的准则, 并能适用于组织的全部活动和所有相关方。”

GB/T19580-3.1指出:“通过综合的组织绩效管理方法, 使组织和个人得到进步和发展, 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和能力, 为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创造价值, 并使组织持续获得成功。”

从以上几种管理体系可以看出, 企业管理犹如一座大厦, 它是由多个管理体系组成, 如: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社会责任体系、企业标准体系、卓越绩效模式等。各管理体系在企业中的目标是统一的, 只是考虑角度不同, 在企业各自的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各管理体系可以整合, 但不能替代。在诸多的管理体系中, 企业标准体系是各管理体系整合的基础, 整合的目标是运用卓越绩效模式, 使企业达到长期的、持续的成功。正基于此, 笔者总结出企业管理体系发展路径图:

2、以过程为基础的企业各管理体系整合模式

GB/T19000-2.4指出:“为使用权组织有效运行, 必须识别和管理许多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过程。通常, 一个过程的输出将直接成为下一个过程的输入。系统地识别和管理组织所应用的过程, 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 称为过程方法。”企业管理者应跳出贯性思维, 将企业各类管理体系视为“过程”, 根据标准化“简化、统一、协调、优化”原理, 运用质量管理八项原则, 参考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模式, 建立以过程为基础的企业管理体系整合模式。该模式以顾客、社会、员工和合作伙伴等相关方要求及法律法规的要求作为输入, 通过企业各类管理体系运作过程, 并把企业标准体系作为各类管理体系整合的基础, 通过“企业业绩改进指南”等改进工具, 最终输出是企业整体绩效和能力的提升, 达到顾客和相关方满意及利益平衡, 并持续改进各类管理体系, 促进企业逐步实现卓越绩效。

三、企业标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整合的方法

企业标准体系与其他管理模式的关系, 企业可结合具体情况, 运用方法、展开、学习和整合的过程方法, 以企业标准体系为框架进行管理体系整合:将GB/T19001、GB/T24001、GB/T28001等合格评定体系要求融入其中, 综合GB/T19004和合理化建议等持续改进和创新方法, 建立高度整合的卓越管理模式。

1、统筹兼顾, 将管理体系文件拆开归类

在企业标准体系表时, 应该将各类管理体系的“程序文件”拆开, 以单独标准的形式分别列入各大管理标准类别中。以质量管理体系为例, 有的“程序文件”可能涉及面已经超出了质量管理范畴的界限, 如有关“人力资源程序文件”放在“经营综合管理标准”, 比放在“质量管理标准”更合理;“设计开发程序文件”放在“设计、开发与创新管理标准”, 比放在“质量管理标准”更合理。这些程序文件可保留原来的编号, 确保体系的一致性。

2、协调一致, 管理标准实行双编号的形式

为保证企业标准体系中的标准系统性, 在保留各管理体系的手册、程序文件原编号和原内容的基础上, 将其分别纳入企业标准体系各类别, 应同时给予新的管理标准编号, 即实行双编号的形式, 在封面标准名称原编号下方, 以仿宋体四号字编上另类标准的编号。例如:

3、灵活运用, 实行信息化管理

企业建立专用的标准信息管理系统, 体系结构与明细表关联, 组成各类体系的文件模块, 当企业需要对某个管理体系进行评审、认证和复审时, 一经点击, 不同的体系、不同类别的标准将自动分门别类, 提供给不同场合的需要。这样, 既保持了体系文件的独立性和特殊性, 又满足了企业管理体系文件的系统性和协调性, 这正是我们将各类体系文件整合的最终目的和最好结果。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篇5

一、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产生

顾客对产品的要求通常以“技术规范”来体现,例如“29吋彩电”、“平板硫化机”等,它们都有规定的技术标准,而这些产品的“技术标准”或“技术规范”都是靠企业去干、去实现的,企业(在标准中称其为“组织”)必须以自身的管理体系予以支持。企业的管理是否规范,就成为顾客关注的焦点。

一个企业里存在着财务管理体系、人事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等,因为顾客购买的是产品,所以最关心的是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也可以理解为对“品牌”的关注。由于顾客对产品的关注便导致了对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关注。于是导致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产生。这部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订并发布的。它是发达国家优秀企业管理经验的总结,又经许多著名管理学家的升华而形成的一部标准。这部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像是一把尺子,可用来衡量各个企事业单位(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的状况。

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与产品要求

产品要求是对具体产品本身的技术要求,例如:尺寸大小、外观颜色、机械性能、操作性能、安全性能、节能效果等等,产品要求是顾客(或顾客的代表)对企业生产的产品的要求,也是企业生产产品的依据。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对提供和支持产品的组织(企业)的要求,是外部对组织的管理体系的要求,例如:组织(企业)的设计能力、生产能力、检验能力、售后服务能力等等,特别是他们对待顾客的诚信态度如何?是否能以顾客为关注的焦点?

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是适合于各行各业的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对产品要求的补充,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不能替代产品要求。

三、什么是ISO9000族标准?

ISO9000族标准是当今国际上流行的、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思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相关的技术委员会制订。

“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英文名称的缩写,“9000”是标准的编号,我国等同采用ISO9000族国际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后编号为GB/T19000标准(T表示推荐使用)9000族标准是由多个标准组成的,其中四个核心标准的名称是:GB/T19000-2000 idt ISO 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GB/T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GB/T19004-2000 idt ISO 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 业绩改进指南GB/T19011-2003 idt IS0 19011:2002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四、ISO 9000:2000 标准不仅要求我们树立新的理念,还教给了我们管理的方法

1、ISO9000族标准确立了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互利的供方关系等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为理论基础。

学习“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使我们体会到,企业认为自己生产的产品经检验合格,符合标准,但是当它不能满足顾客的要求时,就销不出去,失去竞争力,不能占领市场,况且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顾客的要求总在不断变化,“要求”越来越高,甚至越来越苛刻。这就要求企业持续改进产品(包括服务),持续改进管理的水平。在企业里,人人都在“过程”之中,人人都有产品,人人都有顾客,人人都应树立“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质量意识,这就是“全员参与”,只有才能使工作做好。企业领导认真发挥作用,认真贯彻《标准》,人人树立“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质量意识,必然是“爱岗敬业”发扬“团队精神”的一派新气象。

2、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怎样改进?《标准》教给我们三个方法,即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使过程增值,并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其结果必然是产品质量提高,成本降低,企业的效益不断增长。

五、导入ISO9000 族标准的意义

1、导入GB/T19001标准的过程,首先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和运用的过程(见GB/T19001标准第0.2章节、GB/T19001标准第6.2章节),也是企业运用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出成果出人才的过程。

2、导入GB/T19001标准的过程,是规范企业管理的过程,可以提高产品质量,避免出现不合格(见GB/T19001标准第7章、第8.2.2章节)。

3、导入GB/T19001标准的过程,是建立自我完善、自我改进机制的过程,可以促使企业持续改进,不断提高生产和服务的质量(见GB/T19001标准第5.6章节、第8.2.2、8.4、8.5章节、)。

4、有的企业领导说:贯标以前,管理人员像“打篮球”,贯标以后像“打排球”,它使一个组织的职责权限分明,管理有序。导入GB/T19001标准,加强了领导班子建设,激励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有一位企业的领导曾说:贯标的过程,象是一股强劲的东风,它也像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它可以使企业的工作充满生机,可以锻炼出一支勇于创新、充满活力、朝气蓬勃、战斗力强的团队,为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企业”而打下基础,做出贡献。

5、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果在我们的企业和社会,自上而下,人人都树立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理念,崇尚道义,挣良心钱;如果真正实现“标准”中所要求的全员参与,人人都会爱岗敬业,发扬团队精神,无私奉献,就能确保自己的工作过程增值,获得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6、对于企业来讲,高定位、高起点、打造自己的品牌,必然会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六、关于认证

企业(组织)为了证实和宣传:自己管理和控制的区域和部门的生产和服务活动符合相应的标准和法律法规的规定。请国家认可的认证机构(即客观公正的第三方)到本企业(组织)进行审核和评价,当企业相关的区域、部门和活动符合相应的标准和法律法规时,向企业(组织)颁发证书并发布公告

重型燃机技术培训管理体系的建设 篇6

为满足燃机发展需求,解决燃机电厂人才需求,公司培训中心积极发挥在燃机领域率先发展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经验优势,探索燃机技术培训的新思路,在培训模式、培训流程、绩效考核等多个方面进行管理创新,开辟了一个既对内、又对外,有运行有检修、有理论有实践,出人才出成果的技术培训体系。实践证明,正是由于燃机技术培训创新和实践,推动该公司逐步掌握了燃机发电的生产技术,并获得了多项省部级荣誉、资质、科技进步奖,也得到系统内外参培单位的高度认可和肯定。

【关键词】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仿真模型

公司的培训中心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一家拥有GE、三菱、西门子世界三大燃机厂家、五种燃机仿真模型的培训中心,是国内仿真机型最多、规模最大的燃机培训基地。

(一)培训思路体系建设

1.方式多样化

公司燃机培训打破常规培训理论多,实际操作少;抽象内容多,直观内容少的现象,开发利用仿真机系统开展生产运行人员开停机操作、反事故演习和技术比武;利用燃机模型、现场实物、电气实操等不同培训方式,从视觉、动手体验全面提高燃机技术人员的操作能力。

2.培训产业化

由于近几年燃机电厂建设迅速,公司看准培训市场,不仅对内培训,公司还积极开拓外部培训市场。目前已为大唐、中电投、中海油、华电运营以及华电系统内的多家单位培训。该公司将培训作为一个切入口,在培训流程和质量上严格把关,积极与送培单位构建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承接部分燃机电厂的调试、保运和检修事宜,谋求企业的多方位发展经营之路。

(二)培训模式体系建设

培训中心不同于一般的培训机构,以理论上课为主,而是通过实践,结合生产实际,逐步总结出了一套有理论、重实操,适合燃机生产准备人员的快捷有效的培训模式。

燃机模型强感性

培训中心根据现场GE F级、三菱E级燃机机组设备,等比例缩小、四分之一剖面定制了两套燃机机组模型。两套模型较系统全面的展示了燃机的结构和发电流程,极大的方便了学员更加直观的认识燃机结构,熟悉燃机电厂的发电生产过程。

仿真系统增理性

培训中心建有一机五模仿真系统:GE F级单轴联合循环仿真机,GE F级多轴燃机仿真机,GE E级多轴燃机仿真机,三菱E级多轴燃机仿真机,西门子E级多轴燃机仿真机。全面模拟了燃机集控运行操作画面和操作系统,为燃机集控运行人员提供了良好的操作和实践平台。不仅具有冷、热态开、停机,多种事故处理等功能,还能进行科研项目的实验、现场控制逻辑的研究等。

电气实操显身手

结合燃机电厂集控制管理模式和电气薄弱的通病,建设了一套电气厂用电实操系统,由6KV开关、400V开关、变压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等设备组成,模拟电气6KV、400V厂用电系统,培训学员工器具的规范使用,操作票的正确填写以及开关设备的停送电、隔离等操作,重点、全面的培训电气系统的一、二次知识和规范操作。

(三)培训流程体系建设

在培训流程上,培训中心从培训需求分析开始到培训结束反馈整改,整个培训过程闭环管理,专人负责。

规定动作不走样

多年的培训管理经验,培训中心已总结出了一套规范的培训管理流程。项目初期,根据送培单位的需求和培训目标制定一个总体的培训计划。开班前,做好住宿、餐饮、交通、安全等各项开班准备工作。开班时做好学员登记、学习用品发放、指定班主任,介绍培訓的总体安排等工作。在执行培训计划的过程中,班主任会定期了解学员的学习情况,同时配合送培单位做好学员的管理工作。

个性计划重实际

培训中心在制定培训计划时,除了解对方的培训需求、培训人数、培训时间和要达到的目标外,还将根据对方单位的人员结构、专业结构和现场经验等相关信息,准备和确认教材、培训课件的内容以及考核方式,制定一个更加细化和适合对方的培训计划。

专人负责便学员

在培训开班之际,指定两位老师作为该培训班的生活班主任和教学班主任,专门负责后勤管理和教学过程管理。培训班学员有任何问题或需要都可直接联系两位老师,极大的方便了学员,同时在内部管理上也更有序和清晰明了。

(四)绩效考核体系建设

培训班的整个培训过程分三大部分进行:现场实习、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每一部分培训中心都制定了培训目标和应掌握的知识要点。培训中心将培训内容分解到各个部门或落实到人,根据培训效果、考核成绩对部门和个人进行绩效考核。

考核受托部门

中心要求受托部门(运行部、检修部)指定专人负责每次的培训讲解工作,负责学习人员的现场及安全管理,对学员进行燃机知识培训和系统讲解。培训结束,部门根据培训中心要求,对学员进行现场实习培训考核,给出成绩。根据学员的现场考核成绩以及对部门培训组织情况的反馈,培训中心对部门进行绩效考核,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考核现场师傅

由学员对现场跟班实习的师傅进行打分,培训中心根据打分情况和学员的成绩,评选出优秀师傅,给予一定的奖励。

核兼职教师

授课期间,培训中心要求老师准备PPT课件,每天需留思考题,由学员将根据老师上课情况进行打分,培训中心会根据学员的反馈意见和要求与老师沟通,调整上课内容和注意事项,并根据老师的课件和学员的评分情况对老师进行考核。

考核专职教师

专职教师负责管理和监督培训班的整个培训过程,并具体指导仿真机操作和电气实训操作。培训中心根据专职教师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以及工作业绩对教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直接与奖金挂钩。

探讨企业管理标准体系的建立 篇7

管理标准体系是企业标准体系中的管理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科学的有机整体。管理标准是针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管理标准体系建立论述已有很多, 但建立实践中, 笔者认为培训、组织、体系关系和信息化是关键点, 值得关注。精心培训, 解决认知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一般先于企业其他体系建立起来, “质量第一、环境至上, 安全优先”的观念深入人心。加上大质量观念的引导, 致使程序文件数量多、范围广, 几乎涵盖企业管理方方面面, 导致员工片面地认为只要抓好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企业的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 一切目标都可以实现。由于各体系关注焦点不同, 过分突出单一体系, 必然导致企业管理体系的整体失衡, 例如:《设计开发程序》对质量管理过细, 而对技术管理过粗。要改变这些片面认知, 培训是有效途径。管理标准体系的建立, 需要全员参与, 但并不需要人人成为专家, 决策层只需要了解体系建立的意义、作用;管理层只需要知道部门职责、主要工作及协调;操作人员只需要熟悉与自己相关的管理标准;而专 (兼) 标准化员 (或管理标准体系项目团队成员) 除掌握上述要求外, 还要掌握管理标准编写的结构、规则、技巧和方法, 所以培训要因人而异。我厂对培训进行了精心策划, 周密安排, 对职能部门主管人员、管理标准体系项目团队成员, 外送参加标准化机构组织的培训, 并考试合格取得资格证书;决策层、管理层、操作人员, 由工厂聘请知名专家, 在厂内分批集中培训, 同时辅以有力的宣传, 有效解决了领导、职工的认知问题。

合理组织, 决定效率

建立企业管理标准体系, 应成立机构、配备人员。组织形式, 前期工作量大, 采用项目团队;转入常态, 工作量小, 归口业务部门是比较合理的。企业没有必要因管理标准体系的建立, 单独成立一个机构, 或增加太多标准化员, 造成资源浪费。项目团队是为实现项目目标而建立的组织, 目的性、临时性、松散性是其主要特征。为保证管理标准可执行、易操作, 防止“两张皮”的现象, 项目团队要由业务精湛、素质过硬、经验丰富, 横跨业务部门、执行单位的人员组成。为保证执行力, 激发团队成员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 勉励大家向着期望的目标努力, 引入正负激励机制、辅以行政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为保证工作进度, 防止外部干扰, 有关体系的文件, 必要时需要专人、专地、专时进行编写。我厂在建立管理标准体系之初, 由厂部办公室牵头, 抽调技术、质量、生产、人力、财务、计量、基建等单位的业务骨干组成项目团队, 组长由厂部办公室主任担任, 团队工作直接向主管副厂长汇报, 并专门配备办公室, 封闭近1个月时间, 集中完成了管理标准体系的建立工作。

理顺关系, 少走弯路

首先, 理顺红头文件与管理标准的关系。红头文件并非书面用语, 是大家对企业下发的带有大红字标题和红色印章的文件的俗称, 企业的规章制度、工作安排、表彰通报等都习惯用红头文件下发。二者的联系是:很多红头文件可直接转化为管理标准, 如规章制度;管理标准“也可采用管理活动的主题与‘程序’、‘控制’、‘办法’、‘制度’等的组合, 例如:合同评审程序、采购控制、能源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制度等” (GB/T 15498-2003第6.3.2条) , 这与规章制度命名一样;管理标准编排顺序通常为“前言、范围、规范引用文件、职责、管理内容与方法、报告和记录, 必要时增加附录” (GB/T 15498-2003第6.1.4条) , 除“前言、范围、规范引用文件”的特有要素外, 其他编排顺序与规章制度一致。二者的区别是:并非所有红头文件都应该转化为标准, 管理标准化的对象是企业管理活动中重复性的事、物和概念, 而像一次性表彰通报等不具有重复性, 它就没有必要也不应该转化为管理标准;红头文件按照行政文件规定格式编写, 而管理标准一般参照GB/T 1.1规定格式编写。

其次, 理顺管理标准体系和其他管理体系的关系。“企业标准体系应以技术标准体系为主体, 以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相配套”, “企业标准体系是企业其他各管理体系, 如:质量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财务成本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的基础。建立企业标准体系, 应根据企业的特点充分满足其他管理体系的要求, 并促进企业形成一套完整、协调配合、自我完善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GB/T 15496-2003第5.1、5.1条) 。管理标准体系是由若干相互作用的子体系构成的, 包括经营管理、设计开发与创新管理、质量管理、设备与基础设施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安全管理、职业健康管理、信息管理, 我厂根据实际还增加了保密管理、党群管理, 它涵盖了企业主要管理活动。“GB/T19001规定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 是管理标准的一种形式, 企业按照GB/T 19001规定建立形成文件的质量管理体系, 应充分利用已有的企业管理标准, 并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纳入企业管理标准体系” (GB/T 15498-2003第7.6.1条) 、“GB/T 28001规定的安全管理手册、安全管理程序文件, 是安全管理标准的一种形式, 企业按照GB/T 28001的规定建立形成文件的安全管理体系, 并将安全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纳入企业管理标准体系” (GB/T 15498-2003第7.13.1条) 。“GB/T 24001规定的环境管理手册、程序文件是管理标准的一种形式, 企业按照GB/T 24001的规定建立形成文件的环境管理体系, 并将其环境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纳入企业管理标准体系” (GB/T 15496-2003第7.15.1条) 。

由此可见, 企业管理标准体系是其他管理体系的基础, 管理标准或由原来的诸如技术、生产、财务等规章制度转化而来, 或由质量、环境等体系的手册、程序文件转化而来。所以, 理顺红头文件与管理标准、管理标准体系和其他管理体系的关系, 可以避免管理标准体系建立时走弯路。

利用信息, 提升管理

标准化离不开信息化, 标准的生命周期是制定、实施、修订、替代和废止, 实际是标准的P-D-C-A循环, 标准只有充分贯彻、实施、发现问题 (不足) 、改进其有效性, 标准才能充满生命力。以OA (办公自动化系统) 管理为平台, 我厂建立起标准化集成管理系统, 它基于企业标准体系, 实现了管理标准体系维护与管理, 管理标准在线检索与阅读、监督与反馈, 管理标准全生命周期管理, 管理标准复审自动报警, 管理标准模板下载、管理知识下载等功能, 极大地方便了用户, 提高了办事效率, 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环节。

三项管理体系标准的区别 篇8

管理对象不同

ISO9000管理对象是企业的产品、服务, 关注对象是使用产品、服务的顾客, “八项原则”的第一条就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ISO14000管理对象是企业在生产活动、服务过程中对环境的有害影响, 如废水、废气、噪音、废渣等, 关注对象是受企业环境行为影响的相关方, 如周围的居民、社区、上级主管部门等。

OHS18000管理对象是企业的活动、产品和服务过程产生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和危害, 如工作场所的粉尘、有毒有害气体、工业辐射、危险化学品腐蚀、危险作业、易燃易爆产品意外释放能量等, 关注对象是生产场所的员工、外来人员等。

总之, ISO9000管理对象是产品, ISO14000管理对象是对环境有影响的副产品、废弃物, OHS18000管理对象是工作场所的职业危害。

管理方法不同

ISO9000强调过程的方法, 即系统识别和管理组织内所使用的过程, 如产品实现过程、监视过程、控制过程、测量过程、服务过程、改进过程, 并对关键过程重点控制、对特殊过程予以确认, 将顾客或其他相关方的需求作为组织的输入, 再对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满意度进行监测, 并测量过程输出如产品、服务是否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要求。

ISO14000针对组织活动、过程、产品、服务, 通过生产过程分析法、产品生命周期分析法、物料平衡法、专家咨询法、现场观察法等, 按照岗位、工序、班组、车间 (分厂) 的顺序, 考虑过去 (遗留的有害环境因素) 、现在 (可能存在的有害环境因素) 、将来 (可能带来的有害环境因素) 三种时态和正常、异常 (如试车、停机、检修、故障等) 、紧急 (如火灾、洪水、地震、事故等) 三种状态, 辨识向大气、水体、土地排放的固体废物、噪音和消耗资源能源情况, 并采取是非判断法、多因子打分法以确定重大环境危害问题, 采取制定目标、指标和方案, 员工培训教育, 与相关方进行信息交流, 日常运行控制, 应急准备和响应, 按期监测和测量, 合规性评价等方式, 进行控制。

OHS18000同样针对企业的活动、过程、产品、服务, 按照根源和状态进行危险源辨识, 准确表述危险源发生危险的特性, 即通过某种方式、途径, 造成某种能量失控, 造成某类人的某种伤害。辨识时要考虑常规和非常规活动, 进入危险场所的所有人员 (包括送货员、外来维修人员、检查访问者) , 人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特质, 人的意识和能力, 人与人、人与机、人与环境配合等情况, 并分析过去发生的事件、现在的状态, 预见将来可能发生的事件, 以及正常、异常、紧急三种情况, 采取询问和现场观察、查阅工艺文件和资料、获取外部类似危害信息、安全分析、事件 (故) 树分析、危险预知、如果-怎么样等方法, 辨识危害, 确定其存在的部位、方式和发生危害的途径、规律, 通过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即LEC三因素法) , 以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L) 、暴露在危险环境下的频率 (E) 、事故严重程度 (C) 三者赋值后的乘积, 划分危险等级。对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采取制定安全目标和管理方案、运行控制、应急控制、培训教育、监视和测量、穿戴个体劳动防护用品等措施, 加以控制。

对相关方的管理不同

ISO9000的理念是关注顾客、追求顾客满意、给顾客以惊喜, 通常采取召开顾客代表例会、座谈等方式, 进行顾客满意度调查, 并采取措施提高顾客满意度, 满足相关方如所有者、员工、供货方、合作者和社会的需求。

ISO14000一方面追求对受企业环境行为影响的相关方如周围组织、社区居民、环保局、主管部门的满意, 通过公开、通报、交流有关环境影响 (对大气、水体、土地排放的废物及厂界噪音) 的信息, 作出符合性或持续改进的承诺, 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 要对影响企业声誉的相关方如合格供货方, 承担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品的搬运、运输任务的物流企业, 承担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处理的组织, 承担弹药外场试验的组织施加影响, 确保不发生危险化学品、废气、废水、危险固体废物的意外泄漏、丢失、抛洒, 以及火灾等危害环境的行为, 维护企业的社会声誉。

OHS18000关注的是进入工作场所特别是危险作业场所的外来人员, 包括送货、施工、检查、访问、实习、设备维修等人员。企业要对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健康安全危害或风险, 如噪音、粉尘、辐射、能量意外释放等进行安全告知, 使其知悉偏离规范带来的危害, 并佩戴防护装置;必要时还要进行培训, 使他们不做出危险行为, 不引发如动能 (如旋转车床) 、热能 (如火工药剂) 、化学能 (如危险化学品、有毒有害物质) 等的意外释放, 营造一个绿色、健康、安全的生产作业环境。

对不符合安全要求及发生紧急情况的处置不同

ISO9000对质量问题, 除了采取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外, 还对可修复的产品质量问题, 采取返工、返修甚至让步接收等方法予以处置。

ISO14000要求建立、实施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 考虑在发生紧急情况如洪水、地震造成废水溢流, 管道破裂引起废气泄漏, 固体危险废物遗失、扩散, 以及火灾等事件, 进行应急准备和响应。通过制定应急预案, 配备应急响应资源如活性炭、沙土等吸附物和个人防护器具, 建立与专业监测、处置、医疗救助机构如环保局、消防部门、医院的接口关系, 及时疏散周围居民, 减少、控制环境不符合要求的现象及事件造成的不良影响。

OHS18000同样要求建立、实施应急准备和响应的控制程序, 考虑在紧急情况发生时, 如地震造成的危险建筑物坍塌、工业粉尘排放、工业辐射、火灾和爆炸等, 进行应急准备和响应。通过制定应急预案, 配备应急响应资源如沙土、个人防护器具, 建立与专业监测、处置、医疗救助机构的接口关系, 开展自救、互救, 减少、控制职业健康安全不符合要求的现象及事件造成的伤害。

监测、测量和监视的内容不同

ISO9000重点关注对产品生产过程输入资源 (如原材料) 、输出 (产品) 特性的监测和测量, 对产品工艺过程的监视, 对顾客满意度的测量, 以及必要时对监测、测量和监视结果, 运用统计技术进行分析, 制定预防措施。

ISO14000对重要环境因素 (如危险废物和废水、厂界噪音排放等) , 主要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利用率等, 定期进行监测, 以掌握其趋势, 制定控制措施, 促进清洁生产、节能生产、绿色生产。

OHS18000特别强调对源头的监测, 对产品和服务过程符合性进行监视, 而不是末端治理;对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重要特征 (如工业粉尘浓度、压力容器安全阀) 、防雷和防静电设施等进行监测、测量和监视, 以实现工作场所的安全、健康。

其他不同

ISO9000要求产品质量要满足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通过设计评审、工艺评审、产品质量评审等, 对产品生产过程和产品特性、可靠性、安全、环保等指标的符合性进行评价。

ISO14000、OHS18000要求企业收集、识别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要求, 摘要选择具体条款和指标 (如废水排放、噪音排放的标准) , 并定期进行合规性评价。

管理技术标准体系 篇9

1 现行标准体系分析

分析现行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技术标准体系可知, 现行标准体系中共颁布了129项有效的技术标准, 其中包括106项强制性标准, 余者23项为推荐性标准, 129项有效标准又可分为16项综合标准、88项工程建设标准以及25项工程管理标准等3大类, 由此可见, 现行标准体系中仍以强制性标准为主, 而推荐性标准所占比重较少。

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共计102项, 其中75项为水工建筑物施工标准及机电设备安装类标准, 水工建筑物包括地基工程、土石方工程、混凝土工程等;而机电设备安装类标准则包括金属结构、各类电气设备及机械设备。余者还包括6项施工质量检验类标准、14项验收类标准等;其中仅有2项标准涉及安全及环境, 虽然有14项是针对验收评定而设定的标准, 但是其中“评定”标准就占据10项, 关于验收的标准较少。

水利工程管理标准共计42项, 其中12项属于综合标准, 7项为河道提防标准、18项水库大坝工程管理标准以及5项水闸工程管理标准, 其中河道堤防及水闸工程管理标准远远无法满足实际的工程管理需求, 因此要加强水库大坝工程管理标准的修订。

2 水利工程建设技术标准新体系的建设

针对现行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标准新体系的建设:

2.1 完善水利工程建设措施

要进行合理招标。水利工程的招标工作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众人之力, 探索出一套既经济适用又可兼顾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优化配置方案。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 要对招标人所提出的各种技术的应用进行严格审核, 招标时则以质时设计高、技术实力强的企业为首选, 以最大程度上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加强建设监管。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管是保证工程建设优质、如期完成的重要手段, 要求监管人员除了具备较高的监理专业知识水平、丰富的监理工作经验外, 还要具备较高的职业操守与综合素质, 可以带动整个团队实现对整个建设过程的质量控制。完善监理过程中, 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将人为因素导致的工程安全隐患降至最小范围。培养水利建设人才。从某种程度上讲, 水利工程建设技术创新水平的高低是决定我国水利建设事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而人才是实现技术创新的根本条件, 因此要加强基础教育与水利专业教育, 培养更多创新性的人才, 开发出更多水利工程建设的新技术。

2.2 修改结构不合理、不配套的项目建设标准

根据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建设与之相适应的、相配套的施工技术标准, 且要求配套的施工技术标准与我国相关的行业标准要求相符。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新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件》中规范了水利工程质量建设与评定的相关要求, 后续我国的水利建设行业要向着“验评分离”的方向发展, 提高工程验收标准, 进一步保证工程质量。此外, 还要修改现行标准体系中内容比较陈旧的条件。现行的一套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还是20世纪80~90年代编制的, 一些新技术、新成果均不包含其中, 并且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标准中也未包含环境管理、卫生等相关内容, 这些均要重新制定, 纳入新的管理体系中, 以更好的配合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

2.3 对强制性工程建设标准进行重新整合

由前文问题分析可知, 我国现行的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标准体系中, 强制性工程建设标准占据相当大一部分比例, 我国发布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后, 工程建设与管理部门要对我国现行的工程标准中的各种强制性标准进行全面审核, 基于“安全、环保、质量”的指导方针,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 全面贯彻、实施新标准。补充过于散乱的条款, 完善水利工程建设标准的汇编。整个过程中需要注意, 要严格按照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的要求来进行, 参照相关法律、法规、WTO等相关协定为基础确定新体系的核心内容。

3 结语

水利工程是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对现行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标准体系进行修订与完善, 是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也是利国利民的必然举措。新的发展形势要求构建标准体系的标准更符合于推动中国水利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只有完善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标准体系, 使得水利工程建设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从而有效保证我国江、河、湖、库等各种水利设施的安全性, 从而保障国家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摘要:水利工程的建设推动了我国水利事业的向前发展, 而建设与新形势相适应的、与水利工程特点相符的管理技术标准体系, 是实现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因此, 在分析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的基础上, 提出管理技术标准新体系的建设策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就针对这一论题展开讨论。

管理技术标准体系 篇10

北京兆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交换设备制造分公司

注册号:01107Q10168R2M

体系认证标准: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

证书覆盖范围:机箱、机柜及金属结构件工艺设计、生产和服务

有效期:2007年12月26日至2010年12月25日

无锡锡盛电器厂

注册号:01107Q10169R1M

体系认证标准: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

证书覆盖范围:6 6 0 V以下低压控制设备和1 0 0 0 0 V以下的箱式变电站的生产和服务

有效期:2007年12月26日至2010年12月25日

上海俊杭电子有限公司

注册号:01107Q10170R1S

体系认证标准: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

证书覆盖范围:计算机应用软件的设计、开发和服务高速标签打印机及耗材的代理销售和服务

有效期:2007年12月26日至2010年12月25日

上海思桥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注册号:01107Q10171R1S

体系认证标准: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

证书覆盖范围:医学检验用计算机软件的设计、开发和服务有效期:2007年12月26日至2010年12月25日

北京超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注册号:01107Q10172R2M

体系认证标准: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

证书覆盖范围:地理信息软件产品开发、应用工程服务、地理信息服务

有效期:2007年12月26日至2010年12月25日

天津市龙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注册号:01107Q10173R2M

体系认证标准: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

证书覆盖范围:应用软件的设计、开发和服务系统集成的设计、开发、安装和服务与计算机有关活动的培训信息系统技术咨询和设计服务

有效期:2007年12月26日至2010年12月25日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注册号:01107Q10174R3L

体系认证标准: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

证书覆盖范围:广播电视机的设计、开发、生产和服务

有效期:2007年12月26日至2010年12月25日

江苏九隆机车科技有限公司

注册号:01107Q10175R0M

体系认证标准: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

证书覆盖范围:电动自行车和汽油机助力自行车的设计、生产和服务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生产和服务

有效期:2007年12月26日至2010年12月25日

苏州工业园区海威建筑智能化工程有限公司

注册号:01107Q10176R0S

体系认证标准: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

证书覆盖范围:建筑智能化工程安装和服务

有效期:2007年12月29日至2010年12月28日

苏州苏净保护气氛有限公司

注册号:01108Q10001R2M

体系认证标准: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

证书覆盖范围:气体发生及处理设备,保护气氛热处理设备的设计、开发、生产、安装、服务

有效期:2008年1月9日至2011年1月8日

苏州市通大电子通信设备厂

注册号:01108Q10002R2S

体系认证标准: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

证书覆盖范围:数字程控调度总机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

有效期:2008年1月9日至2011年1月8日

北京清软英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注册号:01108Q10003R2M

体系认证标准: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证书覆盖范围:应用软件的设计、开发、复制和服务

有效期:2008年1月9日至2011年1月8日

北京北大青鸟商用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注册号:01108Q10004R1M

体系认证标准: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

证书覆盖范围:应用软件的设计、开发和服务;系统集成的设计、开发、安装和服务;信息产品的销售代理和服务

有效期:2008年1月23日至2011年1月22日

上海一泰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注册号:01108Q10005R0S

体系认证标准: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证书覆盖范围:金属和非金属零件机械加工和服务

有效期:2008年1月23日至2011年1月22日

上海多芬船舶配套有限公司

注册号:01108Q10006R0S

体系认证标准: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证书覆盖范围:船舶配套钢结构件的生产和服务

有效期:2008年1月23日至2011年1月22日

盐城金宁三环富士电气有限公司

注册号:01108Q10007R3M

体系认证标准: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

证书覆盖范围:软磁铁氧体磁芯、粉体的生产和服务

有效期:2008年1月23日至2011年1月22日

苏州金田机电部品有限公司

注册号:01108Q10008R3M

体系认证标准: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

证书覆盖范围:精密机电设备用机箱机柜及配套零部件, 纺织机械设备和其他相关机械零部件产品的生产和服务

有效期:2008年1月23日至2011年1月22日

北京华大智宝电子系统有限公司

注册号:01108Q10009R1S

体系认证标准: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

证书覆盖范围:IC卡系列产品、读卡器系列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和服务;应用软件的设计、开发和服务

有效期:2008年1月23日至2011年1月22日

中国华大集成电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注册号:01108Q10010R1S

体系认证标准: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

证书覆盖范围:IC卡系列产品、读卡器系列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和服务;应用软件的设计、开发和服务

有效期:2008年1月23日至2011年1月22日

发证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体系认证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东大街1号

邮编:100007

电话:010-64007810

传真:010-64061162

上一篇:十三五下一篇:欣赏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