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与集成系统

2024-07-18

优化与集成系统(精选十篇)

优化与集成系统 篇1

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是应用软件、应用支持平台、基础环境等分部集成在一起的系统, 同时还需要与外部信息系统、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发生数据交换, 它的集成主要涉及以下四个层次:1.行政流程集成。行政流程集成意味着将组织的业务流程统一到一个信息平台上, 它还指以信息技术为依托, 整合组织的管理信息系统, 使组织的工作和管理过程能够在一个新的平台上更为有效地运转;2.应用集成。应用集成有两个含义, 一个是指利用各种组件搭建能够进行行政逻辑处理的应用程序。另外一个是指应用之间的互操作;3.数据集成。数据集成是指将不同系统、不同结构的数据统一在一起, 为企业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提供支持, 实现分布式的数据共享;4.网络集成。网络集成是指通过网络互联网将各种不同形式的数据通信网络连接在一起, 为应用之间的数据交换提供通信环境。

(一) 应用集成。

应用集成的主流方向。基于组件的应用集成就是将应用软件分解成为一个个独立的单元, 将软件开发过程转变成为类似于“搭积木”的搭建过程, 通过组装不同的软件组件单元来实现软件的集成。最具有代表性的组件技术包括:CORBA、Microsoft公司提出的DCOM、SUN公司提出的EIB和J2EE。

(二) 数据集成。

数据集成的目标是使不同系统、不同结构的数据集合能够统一在一起, 为企业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提供支持, 实现分布式的数据共享。数据集成的标准和规范目前并不完备。下面针对数据集成的具体问题介绍一些基本方法。

1. 异构数据库的存取。

目前数据库系统的数据存取方式、接口方面的标准主要有: (1) 数据库数据的存取标准。结构化查询语言 (Standard Query Language, SQL) 由ANSI制定, ISO选定其作为数据库数据存取标准 (ISO 9079) ; (2) 数据库的接口标准。数据库应用程序接口标准就是试图建立这种程序接口的规范, 减少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管理系统之间的依赖性, 使应用程序可以通过相同的方式访问不同DBMS。

2. 异构数据的统一管理。

异构数据的统一管理是指利用统一的操作方式管理不同格式的数据, 并且实现不同数据之间的相互转换。利用该服务, 大大提高了应用程序的可移植性。目前这一方面的标准和产品主要包括:Microsoft UDA、扩展标记语言XML。

(三) 数据集成的中间件产品。

除了数据集成的一些标准外, 很多中间件产品通过向开发人员提供比较完善的工具和接口, 简化AP接口及配置接口, 达到帮助开发人员完成数据集成的作用。这些中间产品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基于远程调用 (RPC) 的中间件;基于应用消息队列的中间件;事务中间件。

二、企业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的优化

企业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的优化是指在保证系统性能可控制的前提下, 尽可能地提高系统效率, 使系统的并发性能、负载性能和不间断性能等指标得到提高。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性能优化;二是优化步骤。

(一) 系统性能优化。针对企业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的性能优化应当注重并发性能、负载性能和不间断性能。

1. 并发性能。

并发性能是指系统承受大量并发用户访问的能力。如果企业教育站点正在发布高考成绩, 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疚会有数以百万计的公众相继或同时登录到网站查看。这是在Web服务器端同时并行发生了大量的请求, 将考验系统的并发性能。在这种条件下, 如果系统对并发请求的处理能力不足, 那么可能会导致公众无法获得满意的服务。

2. 负载性能。

负载性能是指在大量并发用户访问的情况下, 系统处理大量数据I/O的能力。例如, 在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丑闻公布到网上时, 所在的服务器出了要经受并发请求的考验, 还要受到系统负载的考验。因为报告的长度实在惊人, 系统不得不分别对每一个用户传输大量的数据。此时对网络I/O的考验极为严峻。在这种条件下, 如果系统负载性能不高, 那么大量的I/O处理就有可能造成系统崩溃。

3. 不间断性能。不间断性能是系统可靠性和可用性的衡量指标, 它主要指系统正常连续运转的能力, 以及系统的故障恢复能力。

(二) 系统优化步骤。系统优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王府的工作, 进行系统优化主要有四个步骤:

1. 分析程序行为。

分析程序行为是进行系统优化的起点, 通过了解各个应用程序的运行情况, 获取系统运行的一些参数, 为以后的优化步骤做准备。分析程序行为也是系统性能分析优化的出发点, 例如性能优化、容量规划和效果分析等都要依赖于这一步骤。分析程序行为的主要内容为:记录应用程序的运行情况;记载每个应用的流量和响应时间;掌握应用程序的分布;记录每一个应用中客户端和服务器。

2. 网络性能优化。

影响网络性能的因素较多, 可以通过一定的分析工具, 判断影响网络性能的原因, 找到影响企业办公自动糊管理系统性能的瓶颈, 了解造成系统性能低下的原因是服务器、还是其他网络设备和应用程序。

3. 分析新应用和升级带来的影响。

在增加了新应用或进行了网络升级后, 需要进一步确认服务水平是否得到了改善。通过对比分析升级前后的系统性能指标, 可以快速确定应用是否运行在优化水平上, 是否需要进一步升级。

4. 规划未来网络容量。

一般来说, 通过收集与系统性能相关的数据, 经过分析处理, 加上专家的建议, 可以帮助系统管理员规划网络的发展。同时, 通过汇总和分析数周或数月收集到的数据, 可以回答如如下策略问题, 以做出明智的决策;最终用户的群体增长的速度有多快;Web流量增长了多少;关键任务的软件性能将在什么时候不能再满足业务的需要。

摘要: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本身就是一个集成系统, 同时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只有集成, 才能发挥企业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的整体效益;也只有通过优化, 才能保证企业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性能处于最佳状态。

关键词:办公自动化,集成,优化

参考文献

[1]刘爽.企业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0 (2)

优化与集成系统 篇2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集成电路基本理论、集成电路设计基本方法,掌握集成电路设计的EDA工具,熟悉电路、计算机、信号处理、通信等相关系统知识,从事集成电路及各类电子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教学、开发及应用,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C/C++语言、数据结构与程序设计、Verilog、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线路基础、数字电路与系统设计基础、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微机原理与应用、数字信号处理、半导体器件电子学、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集成电路工艺技术、硬件描述语言、集成电路EDA技术、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信号与系统、通信系统原理、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版图设计、低功耗设计等。

二、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就业方向

三、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就业前景:

优化与集成系统 篇3

会议由中国航海学会孙敦屏教授主持,原交通运输部教授级高工邹觉新、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院长许柳雄、农业部渔业船舶检验局高工陈龙处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陈作钢等七位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上海市航海学会科技咨询专家鲍晓地,水科院渔机所专题项目组全体成员出席了会议。

“渔船船型优化节能技术与高效捕捞装备系统集成”的立项是为了解决我国渔船船型混杂、系统装备落后、安全性能差、油耗高等问题,由农业科研、国家支撑和上海市科技兴农等专项资金支持。该项目开创了“五统一”渔船标准化推广模式,实现了同比节能达15%~20%。研究成果经在上海、江苏及远洋渔业等区域进行示范应用,共推广九型节能标准化渔船923艘,新增造船投入18.79亿元,新增造船利润2.25亿元,捕捞产值约17亿元/年,捕捞新增利润4.75亿元/年,平均节省柴油23518吨/年,减少CO2排放74936吨/年;推广应用高效捕捞装备2531台套,产值7.2亿元;增加就业约2万人。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鉴定委员会审议后认为:该项目突破了现有渔船技术约束,改进现有装备,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创新推广模式;总体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鲍晓地)

优化与集成系统 篇4

随着医院临床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在医疗信息集成方面出现了一系列模型、方法和应用策略。基于临床工作流的信息集成成为临床信息化的重要研究课题,而移动医疗由于其信息获得的便捷性,已成为医疗信息集成共享应用的新领域[1]。医疗信息随处随时能够访问是医疗卫生信息化的目标,智能手机与移动计算技术的发展为临床信息系统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也让这一目标的实现成为可能。通过智能手机访问患者的检查、检验报告,下达临床医嘱,实现专家咨询已成为医院临床信息化建设的新的热点和趋势。在患者的诊疗过程中,移动信息系统服务于患者的诊疗流程,辅助患者的临床医疗过程,与临床信息系统相协同,应建立良好的信息协同模型。移动信息设备的引入不仅增加了医疗信息系统的用户数量,同时使信息系统的复杂度增加[2]。

我院早期的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由患者信息管理、医嘱下达、护理计划及护理记录4部分组成,系统所有信息通过内部接口方式和临床护士站进行交互。通过移动护理信息化应用,解决了患者医嘱的闭环问题,与医生临床路径相协同,形成了医护患协同的临床医疗信息化格局。在移动护理实际应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该系统存在的问题:(1)医院无线网络敷设采用无线访问接入点(access point,AP)方式,终端在AP切换区域,应用易发生中断,使移动护理的易用性、便利性受到影响,需要在软件架构上调整,支持移动终端应用离线方式;(2)原系统未实现护理文档信息采集功能,需要在护理文档的标准化基础上实现移动护理应用过程中的护理文档元数据信息采集,减轻护士文书处理负荷;(3)移动护理临床信息接口需要优化,需要建立标准化信息集成方式,减轻临床信息系统接口工作负荷。针对以上问题,改进后的移动护理信息系统采用智能离线应用架构,应用程序在预定的时间间隔内对新的可使用的数据进行同步,应用了数据推送机制,对在用数据库的数据改变事件都会进行数据推送,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在护理文档处理上,着眼于患者电子健康档案文档标准化存储格式,按照护理文档相关标准,实现数据元的自动采集;数据交换上实现不同临床信息异构系统HL7消息的接收,集成患者相关信息到临床文档中,通过临床数据的集成和XML格式数据的规范实现患者临床信息的管理。

1目的

移动医疗信息系统涉及到一系列新技术的应用,其中临床信息无缝集成与实时互联互通是面临的最大挑战。无线网络带宽限制以及网络负载的不可预知性常常会使之发生阻塞,软件设计时需要采取措施解决数据交换的稳定性问题。移动医疗软件设计需要采用不同于传统医生工作站、护士站的软件架构,有必要研究临床信息集成方法,以满足移动信息技术在临床医疗应用的新需求。

移动护理系统希望达到以下目标:

(1)能实现已有的临床信息系统数据库数据集成,允许实时检索合作者的任何临床信息,实现患者临床信息360°视图,全方位展现患者临床信息;

(2)通过标准化信息集成及其工具,提供给信息工程技术人员易于开发的临床信息环境,在短时间能对移动临床信息系统进行开发和测试;

(3)与已有临床系统接口不会对现有系统性能造成不良影响;

(4)能实现护士医嘱执行记录,自动实现护理文档元数据采集,支持护理流程中的相关提醒警示;

(5)能够无时间延迟地从现有临床信息数据库中收集并显示新的化验或检查报告结果。

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核心是研究一种临床数据处理机制,实现不同临床信息系统数据标准化集成共享,确保现有的临床数据传输处理与无线移动信息数据传输处理,解决护理文档自动生成问题, 减轻护士工作负担。

2方法

2.1架构设计

医院临床信息系统的异构架构,特别是各临床信息系统厂商产品数据标准不规范,使临床信息系统数据集成存在很大困难[3]。我院临床电子病历系统、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放射科信息管理系统、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等在全院病区得到了全面应用,为了支持移动护理系统应用,减少接口工作量, 需要采用标准化信息集成方法实现各个临床信息系统的信息集成,国际上普遍采用HL7标准作为各医疗信息的数据交换通信标准[4,5]。为了实现HL7标准支持,我们开发了标准化临床数据交换模块。主要特点为:(1)能够与已有的非HL7标准的医院信息系统进行集成,无需对已有的临床信息系统客户端进行改变,系统具有较好的适应性;(2)聚焦于临床检查检验系统内容数据,关注检查检验报告信息改变,不同系统数据传递仅需对触发器和存储过程进行很小改进;(3)为了实现实时数据更新,通过数据库技术中事务处理事件触发可以实现网络信息的数据一致和实时更新;(4)通过视图方式能实现不同系统数据库的一致视图,而不必了解具体的数据库物理结构。

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与医院临床信息系统的智能接口主要通过特定的HL7事件触发,提供了统一的数据访问机制。

2.2HL7消息服务器

医院检查检验系统中患者检验报告结果生成时,数据集成接口产生HL7触发事件,并将相关关键消息传输到HL7消息服务器(HL7 message server, HMS)中,HMS产生相应的HL7消息,发送至临床中心数据库(central clinical database,CCDB)中。HMS通过消息和数据2种方式实现与实验室信息系统 (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数据库的通信和事件触发,HMS能接收XML格式的事件消息,包括触发HL7事件信息、患者ID以及事件时间戳等,检验检查系统数据库中装载全部所需数据的特定HL7消息。HMS与智能数据接口数据传输的架构图如图1所示。

HMS模块的主要功能是:(1)事件管理器接收来自数据接口的HL事件消息通知,根据相应的时间类型,产生事件队列,然后激活HL7转发器,并在特定时间内产生相应的消息;(2)HL7转发器自动产生各事件队列中的HL7消息,加载相关数据信息, 产生相应数据消息;(3)基于标准化协议发送HL7消息到CCDB中,实现HL7消息传输、验证与确认。

2.3临床中心数据库

临床数据中心是医院临床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医院临床信息应用范围的拓展与信息系统应用的深入,对患者临床信息数据统一存储,有利于医疗科研决策,支持临床数据持久性科研服务[6]。本项目中,CCDB是为移动医疗设计的临床集成信息中心数据仓库,目的是减少移动医疗应用数据查询对各业务系统的性能影响,将需要访问的数据直接集成于CCDB中。移动护理软件通过HL7接口访问CCDB, 对存储于CCDB中的患者临床检验报告进行查询。 与临床业务系统数据访问效果相同,CCDB中同样包括了患者的基本信息以及相关负责诊疗医生的信息。

CCDB从医院各个临床信息系统中收集了患者的检查、检验报告结果,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组织,统一表达,通过Web服务提供移动终端设备进行浏览查询。其数据框架大体包括3部分内容:患者相关信息、临床数据信息以及其他数据信息。对临床数据标准化处理是今后建设医院临床数据中心的基础, CCDB为临床信息移动医疗进一步拓展预留了发展空间。

2.4Web服务

对临床业务服务提供Web服务包,对减少移动医疗软件开发中工作量冗余、提升应用系统运行质量有非常明显的作用。图2显示了临床信息表达的Web服务器架构,根据用户设备能进行信息浏览显示。基于Web服务的架构能实现XML转换,支持各种移动终端。临床医生发出患者临床数据浏览请求时,Web服务根据医生概要文件在CCDB中搜索数据,同时按照终端类型进行信息组织显示。

Data Retrieve服务完成CCDB数据查询,并将结果传至XML转换服务中。为了适应不同类型终端, XML格式数据需要进行表达层的管理,转换XML格式为超文本标记语言(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 HTML)格式或其他格式,以能够在各种不同设备上进行显示。

3结果

本文描述的移动护理软件系统已在我院30多个临床病区得到了应用。为了确保系统应用性能稳定,满足临床工作特殊环境要求,我们在实验室环境下,对HMS服务性能进行了测试评估,基于医院LIS数据库、医院临床电子病历以及护理信息系统实现病历临床信息实时集成整合,使用微软SQL Server 2008数据库,以HL7消息形式将LIS中患者检验报告发送到CCDB中,医院临床电子病历和护理信息系统对CCDB中的检验报告进行浏览调阅。测试表明,HMS服务能满足医院临床信息系统信息调用需求。

在临床信息标准化集成基础上,通过新版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应用,我们实现了医生医嘱执行闭环、 护理文档生成、病区护理管理以及护士绩效评估等功能,减轻了护士日常处理文书的工作量,提升了患者医疗安全。初步使用表明,该系统具有架构设计合理、满足护理日常工作需要,硬件方便实用、软件设计功能先进等优点。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智能手机界面如图3所示,医务工作者通过移动手机能实现临床医疗数据信息支持,进行患者相关信息采集和业务处理。

移动护理软件实现了患者临床信息的统一展示、医嘱执行闭环、患者腕带校验、静脉药物核对等, 后台程序发现选择到医生所需患者数据时,软件系统以时间次序显示患者的相关诊疗数据,这些临床数据的标准值也一并显示,以便医生进行对比,整个数据包括了患者近3个月以来的数据信息。该数据允许以XML形式进行导出,支持Windows以及Andorid环境的浏览器显示。与护士站配合,能实现护理工作量报表、绩效管理,形成完整的综合一体化护理信息化解决方案。

4结语

医疗信息共享与移动互联是医疗卫生信息化的目标,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在医疗健康领域,患者信息集成共享对患者健康的直接影响决定了其创新价值。目前,医院临床信息系统受到了普遍关注。

新移动护理软件的主要特点是使用方便、界面简洁、易于操作,通过标准化临床数据集成,实现了医院内部临床信息移动共享,具有系统负荷小、现有临床信息系统改造工作量小等特点。我们为了减少移动系统信息显示对系统负载能力的影响,我们在软件架构上采用临床数据新数据主动通知技术。通过这种方法,只有在系统数据库中有新数据插入时才触发通知移动设备新的检验检查数据,通过HMS服务架构应用,建立了新一代实时移动医疗系统, 同时整体上提升了整个信息系统的负载能力。

医院护理工作是临床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信息化建设对医院临床信息化有重要影响。我院通过移动护理系统应用实现了电子医嘱闭环控制、护理记录电子化,通过护理文档标准化处理,实现了护理文档元数据信息化采集, 减轻了护士工作量。我们体会到,临床信息的标准化对医院移动医疗信息系统建设有重要影响,随着移动医疗的发展,医院临床信息集成技术也将进一步发展。

摘要:目的:针对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技术架构、数据集成以及护理文档元数据实时采集及信息共享、互联互通等问题,探索移动护理信息解决方案,并对新一代移动护理软件应用进行分析。方法:建立临床信息异构系统智能化接口,使用HL7数据交换标准实现不同系统间消息通信,通过临床数据核心数据库,实现护理文档元数据临床过程自动采集。结果:全院所有病区应用了移动护理系统,实现了医嘱闭环处理和护理文档电子化。结论:患者临床信息互联共享、护理文档的标准化以及标准化信息集成是移动护理系统实现的重要保障。

优化与集成系统 篇5

UCML工作流系统与现有应用系统

集成实现方案说明

金富瑞(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Goldframe Technologies Co., Ltd.一 总体说明

UCML.Net工作流系统是国内领先的工作流平台,涵盖了从流程开发、发布、管理配置到运行、监控的整个过程。UCML工作流系统主要包括可视化的流程设计环境、独立的工作流引擎服务、WEB客户端管理、可视化的流程监控、流程套路生产线几个部分,是.Net领域用户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工作流平台。

一方面,UCML工作流系统与UCML平台其它部分(业务单元开发,Web报表)无缝集成,可以完成复杂的业务处理及流程流转;另一方面,UCML工作流系统与业务之间采用松耦合设计,不仅可以与UCML业务系统集成,还可以与其它现成的应用系统实现无缝集成。

UCML工作流在与其它应用系统集成时,一般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保留UCML现有的组织机构、用户及权限体系

第二种:完全屏蔽UCML提供的组织机构、用户及权限体系,完全采用客户原有的组织机构权限体系。

对于第一种方式,需要另外实现UCML系统与客户现有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同步,具体方法可采用程序同步方式,在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

下面主要介绍一下采用第二种方式时的处理方法。二 UCML Workflow会话编程接口

UCML Workflow 提供了WorkFlow.WorkFlowSession会话类来访问工作流引擎, WorkFlow.WorkFlowSession以.Net Remoting服务形式形式存在于工作流引擎的独立进程中,客户端可以创建WorkFlow.WorkFlowSession的Client端来来调用服务端的接口。

创建工作流会话对象

WorkFlow.WorkFlowSession

FlowSession

=(WorkFlow.WorkFlowSession)Activator.GetObject(typeof(WorkFlow.WorkFlowSession), “tcp://”+WorkFlow.UCMLInitEnv.WorkflowEngineAddr+“:”+WorkFlow.UCMLInitEnv.WorkflowEnginePort+“/WorkFlowSession”);

程序启动工作流程

public Guid CreateInstance(string FlowID,Object UserOID,Object PostnOID, Object DivisionOID,Object ORGOID, bool startNow)

通过调用CreateInstance函数,可以启动指定的工流程。

返回值:流程实例句柄。

参数名称 FlowID UserOID PostnOID DivisionOID ORGOID startNow

类型 string Object Object Object Object Bool

参数说明

要启动的流程编号

起动流程的用户OID,实际类型为GUID 起动流程的员工OID,实际类型为GUID

起动流程的员工所在部门的OID,实际类型为GUID 起动流程的员工所在组织的OID,实际类型为GUID ==true 流程是马上启动; ==false 流程暂不启动,要启动流程需调用StartInstance函数,这种情况一般用于在业务(如客户订单)提交成功后,先写入订单号到流程实例中,然后在启动流程。

 向流程全局数据写入数据

public void WriteFlowData(string FlowID, Object InstanceID, string FieldName,Object Value)

参数名称 FlowID InstanceID FieldName Value

类型 string Object string Object

参数说明

数据项所属的流程编号

流程的实例句柄,实际类型为GUID 数据的属性名称 数据的属性的值

从流程全局数据读出数据

public Object ReadFlowData(string FlowID, Guid InstanceID, string FieldName)

返回值:读取数据属性的值

参数名称 FlowID InstanceID FieldName

类型 string Object string

参数说明

数据项所属的流程编号

流程的实例句柄,实际类型为GUID 数据的属性名称

向流程局部数据写入数据

public void WriteActivityData(string FlowID, Guid InstanceID,string ActivityID, string FieldName,Object Value)

参数名称 FlowID InstanceID ActivityID FieldName Value

类型 string Object string string Object

参数说明

数据项所属的流程编号 流程的实例句柄,实际类型为GUID 活动节点的编号 数据的属性名称 数据的属性的值

从流程局部数据读出数据

public Object ReadActivityData(string FlowID, Guid InstanceID,string ActivityID, string FieldName)

返回值:读取数据属性的值

参数名称 FlowID InstanceID ActivityID FieldName

类型 string Object string string

参数说明

数据项所属的流程编号 流程的实例句柄,实际类型为GUID 活动节点的编号 数据的属性名称

完成已分配的任务

public string FinishTask(string strAssignTaskID)FinishTask代表设置已分配出去的任务已完成 返回值:提示信息

参数名称 strAssignTaskID

类型 string

参数说明

分配任务的唯一标志号

设置任务结果及状态

public void SetTaskResolution(Guid TaskID,TTaskResolution Resolution)

设置任务执行结果,代表任务执行完毕

参数名称 类型 参数说明

TaskID Resolution

Guid

任务的Key值

TtaskResolution 任务的状态{UNRESOLVED,SUCCESS,FAIL,EXCEPTION} 含

义分别为{未处理,成功,失败,异常}

 编写节点分支条件

UCML Workflow用abstract public class Transition类来描述一个分支条件

类属性名称 类型 可见度 属性说明

TransResult

Boolean

protected

TransResult==true 则代表流程分支条成立

TransResult==false 则代表流程分支条不成成立

FromActivity

WorkFlowActivity

public

分支来源节点对象实例 ToActivity FlowModel

WorkFlowActivity WorkFlowModel的子类

public public

分支目标节点对象实例

其实是流程模型的实例对象,通过它可以访问流程所有属性(或状态)数据

方法名称

类型

可见度 public

方法说明

virtual public bool OutgoingCondition()

在UCML Workflow里,节点的一条流出分支是否成立完全取决于这个函数,编程人员员可以它的子类里编写它的具体实现代码,在编写代码时可以结合流程的状态数据。在这函数中一定要设置TransResult的值,也就是说如果TransResult==true 分支成,否则分支不成立,也就不走这条分支。

IncomingCondition

bool

public

virtual public bool IncomingCondition()OutgoingCondition()bool

OutgoingCondition()这函数是在Transition的子类中已覆盖函数形式实现,在UCML环境里的流出条件编辑,就是实现此函数。如下图示:

 9.编程实现智能任务分配

wm_assign()-UCML Workflow提供回调函数,为开发者提供完成复杂分配的可能,详见回调函数接口

 10.终止流程

方法名称 Abort()

类型 void

可见度 public

方法说明

public void Abort(string FlowID, Guid InstanceID)终止某个流程实例

 9.挂起流程

方法名称 Pause()

类型 void

可见度 public

方法说明

public virtual void Pause()暂时挂起一个流程

 10.唤醒流程

方法名称 Resume()

类型 void

可见度 public

方法说明

public void Resume(string FlowID, Guid InstanceID)重新运转流程

 11.节点手动跳转

方法名称 GotoActivity()

类型 void

可见度 public

方法说明

public void GotoActivity(string FlowID, Guid InstanceID,string FromActivityID,string

ToActivityID,string Performers)作用 : 流程跳转 FlowID:流程ID

InstanceID:流程实例句柄 FromActivityID:来源活动名称 ToActivityID:目标活动名称 Performers:执行人的群组串. 回退任务

///

/// 回退任务 /// ///

任务ID public void Rollback(Guid TaskID) 回收任务

///

/// 收回任务 ///

///

任务ID

 获取某个活动节点执行人

///

/// 获取某个活动节点执行人

///

///

活动节点ID

/// public string GetActivityPerformer(string ActivityID)

 获取当前节点即将流向的目标节点,如果是并发输出将会多个流向。用于在当前节点完成时,马上选择下一节点执行人

///

/// 获取当前节点即将流向的目标节点,如果是并发输出将会多个流向

/// 用于在当前节点完成时,马上选择下一节点执行人

///

///

流程ID

///

实例ID

///

活动ID

/// 返回要输出的节点ID数组

public string[] GetOutgoingActivitys(string FlowID, Guid InstanceID, string ActivityID)

 获取节点状态

///

/// 获取节点状态

///

///

///

///

///

public int GetActivityStatus(string FlowID, Object InstanceID, string ActivityID) 修改节点状态

///

/// 修改节点状态

///

///

///

///

///

public void ChangeActivityStatus(string FlowID, Object InstanceID, string ActivityID, int ActivityStatus) 不结束当前节点,而激活下一节点

///

/// 不结束当前节点,而激活下一节点

///

///

流程ID

///

流程实例ID

///

流转到活动ID

///

来自活动ID

///

流转到活动节点执行人

public void GotoActivityNotFinishTask(string FlowID, Guid InstanceID, string FromActivityID, string ToActivityID, string Performers)

 完成已分配的任务,但不流转

///

/// 完成已分配的任务,但不流转

///

///

工作流活动节点对象

///

public string FinishTaskNotRun(WorkFlowActivity Activity)

 加签或者转签

///

/// 加签或者转签 /// ///

流程ID ///

实例ID ///

任务ID ///

当前用户OID ///

执行人 ///

按照顺序执行 ///

true:加签;false:转签 ///

///

消息类型 ///

消息内容

public void AddSignPerformer(string FlowID, Guid InstanceID, Guid AssignTaskOID, Guid CurrentUserOID, string SignPerformers, bool fSignOneByeOne, bool InsertBefore, bool IsDeleteSigner,int MessageType,string MessageContent)

 协办或会签

///

/// 协办或会签

///

///

流程ID

///

实例ID

///

任务ID

///

当前用户OID

///

执行人

///

消息类型

///

消息内容

///

3:协办;1:会签

public void AssignSignPerformer(string FlowID, Guid InstanceID, Guid AssignTaskOID, Guid CurrentUserOID, string SignPerformers,int MessageType, string MessageContent,int TaskKind)

 手工正常分配任务

///

/// 手工正常分配任务 /// ///

///

public void MansualAssignTask(string TaskTicketOID,string Performer) 分配参阅任务

///

/// 分配参阅任务 /// ///

///

public void MansualAssignReadTask(string TaskTicketOID,string Performer) 悔签任务,对在任务分配表AssignTask中acceptFlag置为1的标记设为4悔签

悔签

///

/// 悔签任务,对在任务分配表AssignTask中acceptFlag置为1的标记设为4/// ///

public void RepentSignforTask(string assignTaskID) 任务跳回到执行人

///

/// 任务跳回到执行人

///

///

流程ID

///

流程实例句柄

///

节点ID

public void TaskReturn(string FlowID, Guid InstanceID, string ActivityID)

 获取某个已完成节点的执行人

///

/// 获取某个已完成节点的执行人

///

///

流程ID

///

流程实例句柄

///

节点ID

/// 返回执行人OID数组

public Guid[] GetExecuteUser(string FlowID, Guid InstanceID, string ActivityID)

 唤醒已完成的任务

///

/// 唤醒已完成的任务

///

///

public void WakeFinishedAssignTask(string AssignTaskOID) 12.任务超时处理及编程

UCML Workflow 的是否超时由下图的完成期限和延长时间两个属性决定:

当完成期限不填内容时,代表这个活动节点产生的任务没有时间限制 延长时间代表完成期限倒了之后,还可以再延长多少时间

 即将超时处理

当完成期限到了之后,会回调wm_willtimeout函数,如果想在此时放个邮件通知或短信,就可在wm_willtimeout函数内调用。

 超时处理

同样的当完成期限到了之后,如果有延长时间,而且延长时间也到了,会回调wm_deadline函数,如果想在此时放个邮件通知或者短信,就可在wm_deadline函数内调用。如下图示:

如果任务在截止期限和延长时间内都没有完成,此时任务做超时处理,流程是继续流转还是停止由截止期限到达时系统行为这个属性决定,如为SYNCHR(同步),则流程停在这里,如果为ASYNCHR(异步)则流程继续流转。

三 UCML工作流开放性介绍

UCML 引擎底层框架的基类源码不开放,包括引擎调度代码和流程类、活动类和分支类基类代码。而根据定义可以直接生成引擎源码都是开放的,可以在这些源码的框架扩展时刻(回调函数)之内注入C#代码来进行,如下面活动节点代码的时刻函数

任务分配时刻函数

override public void wm_assign(Object taskTicketID,Object[] UserList,ref Object[] AssignUserList,ref int[] TaskKindList,Boolean reassignFlag){ } 任务分配后时刻函数

override public void wm_afterAssignTask(Object assignTaskID,Object UserOID){

base.wm_afterAssignTask(assignTaskID,UserOID);}

任务分配前时刻函数

override public void wm_beforeAssignTask(SysDBModel.AssignTaskInfo AssignTaskInfo){ }

任务完成时刻函数

override public void wm_afterTaskFinish(Object taskTicketID,TTaskResolution TaskResolution){ }

任务超时时刻函数

override public void wm_deadline(Object taskTicketID){ }

任务完成规则函数

override public bool wm_finishTaskRule(SysDBModel.TaskTicketInfo taskTicketInfo){

return false;} 任务创建函数

override public void wm_createTask(SysDBModel.TaskTicketInfo taskTicketInfo){ }

任务回滚前函数

override public void wm_beforerollback(Object taskTicketID){ } 任务回滚后函数

override public void wm_afterrollback(Object taskTicketID){ }

override public void wm_onactivate(){ }

override public void wm_willtimeout(SysDBModel.TaskTicketInfo taskTicketInfo){ }

override public bool wm_activityInComeCondi(){

return false;}

} }

四 集成方案

在采用客户已有的人员权限体系时,主要用到UCML工作流系统的可视化流程设计环境、工作流引擎服务、工作流标准表结构、流程API、可视化的流程监控(可选)等。在集成时可能需要修改客户已有的Web系统或表的结构,主要是修改以下地方:  修改人员信息表

 引入流程接口(UCML工作流API) 客户登陆会话的改变

 加入工作流引擎需要的初始化程序  增加一个待办事宜模块

 引入平台中的可视化的流程监控模块(如果需要可视化流程监控那么就需要引入)在平台中主要有以下注意点:  在平台中设计工作流模型  添加流程状态数据

 在任务分配函数-wm_assign()中设置任务的执行人  修改人工节点上的业务标识符为为自己的页面

1、修改人员信息表

需要在客户现有的用户表(存储登录帐号、密码表)中增加一个Guid类型的字段,这个字段的值唯一标记一个用户,不影响客户现有的应用体系,起到与UCML工作流衔接作用。

这个字段的字段名命名规范为:客户表名+OID,即“客户表名OID”,字段类型为GUID类型,在MSSQL Server中是Uniqueidentifier,Oracle中为VARCHAR类型。在客户业务系统中客户的登录ID代表客户的身份,如果整合中客户表中有现存的数据需要手工给“客户表名OID”赋值;另外,在增加用户的程序中要同时给“客户表名OID”赋值。

2、引入流程接口(UCML工作流API)

 在客户现有系统的工程文件中引入UCML工作流API,并引用一个专门为第三方业务开发包装的接口源程序WorkflowClient.cs。

 相关工作流API:DBLayer.dll,SysDBModel.dll,UCMLBase.dll,WorkFlow.dll  把Workflowbin 目录下的UCMLConf.xml,DBLayer.xml文件拷贝到客户工程的bin目录下,注意:如果不是在客户工程的本机运行工作流引擎,则需要把UCMLConf.xml文件中引用工作流引擎地址的IP改为运行工作流引擎主机的IP地址。

3、客户登陆会话的改变

在用户登陆的程序中,在取得用户表中各项数据时,把用户表中新增的字段也读出来,并把该项也放入用户登陆会话中。

4、加入工作流引擎需要的初始化程序

在使用客户的应用程序中与工作流引擎打交道之前的任意时刻加入如下程序: UCMLCommon.UCMLInitEnv.fInServer=true;UCMLCommon.UCMLInitEnv.LoadEnvVariable();new DBLayer.LogicDBModel();UCMLCommon.UCMLLogicDBModelApp x = new UCMLCommon.UCMLLogicDBModelApp();x.PrepareModel();

5、增加一个待办事宜模块

待办事宜也叫待办任务。

需要客户自己新增一个待办事宜模块,其数据来源是UCML提供的任务分配表AssignTask,开发者可根据记录(任务)的完成与否状态过滤数据到待办任务模块内。

6、引入平台中的可视化的流程监控模块(如果需要可视化流程监控那么就需要引入)

可视化流程监控的页面在平台中的业务模块是:BPO_FlowTrace 可以将BPO_FlowTrace相关文件拷贝到项目下: BPO_FlowTrace.aspx BPO_FlowTrace.aspx.cs BPO_FlowTrace.asmx BPO_FlowTrace.asmx.cs BPO_FlowTrace.htc

7、在平台中设计工作流模型

在平台中设计工作流模型,可以参考“工作流设计手册”。

8、添加流程状态数据

UCML工作流引擎和业务之间是松耦合处理模式,工作流和业务之间是通过流程状态数据进行交互。

流程状态数据是指工作流在运转过程中流程流转所需要的保存在流程实例中的数据,一般有三类业务数据要保存在流程中,一是业务单据的关键字段,用它可以决定一个任务对应的业务单据号,在UCML里一般把表单主键存到流程里;二是决定流程分支走向的数据,有可能是领导意见,也有可能是单据金额,这些数据是为了工作流引擎内部调用的;三是流程执行人信息。

流程和业务之间的状态数据交互方法很简单,如下所示:

写入流程状态数据:即把业务的数据写入到流程中去,调用的方法是WriteFlowData;

读出流程状态数据:即把流程状态读出来赋给业务,调用的方法是ReadFlowData。写入流程状态数据一般在数据提交时进行,读出流程状态数据一般在初始化时进行,读时可以把流程状态数据赋给业务中的某个属性,以方便业务中调用。

9、在任务分配函数-wm_assign()中设置任务的执行人

在工作流中任务分配的方式有几种:

通过群组配置分配任务

回调函数分配任务

手工执行执行人

由于组织机构等均不采用平台自带的组织框架,所以无法采用“通过群组配置分配任务”的方式,只能采用“回调函数分配任务”或

10、自己实现执行人群组解析接口,可以继续使用基于配置的任务分配

基于流程模型的执行人配置可以避免在wm_assign里写程序做任务分配,但必须必需特定某个组织机构,在这个组织机构基础之上可以定义群组,来描述人员、部门和岗位集合,也可以定义相对执行人如申请人的部门主管、申请人公司总经理等,只要实现自己的群组解析接口,就可以自己的群组串配置UCML的工作流执行人的字段里,就可以实现基于配置的任务分配实现步骤如下:

 自定义类实现如下接口

public interface IGroupParser { Object[] UserOIDList(string GroupStr, Object Starter, Object StartPostn, Object StartDivision, Object StartORG, Object Performer, Object PerformerPostn, Object PerformerDivision, Object PerformerORG);Object[] UserOIDList(string GroupStr);}

///

/// ///

群组字符串 ///

流程启动者GUID /// 根据组定义获取用户列表

///

流程启动岗位GUID ///

流程启动部门GUID ///

流程启动企业GUID ///

当前执行人GUID ///

当前执行人岗位GUID ///

当前执行人部门GUID ///

当前执行人企业GUID /// 返回GUID类型的用户ID  在UCMLCONF.XML文件里添加如下节点:

true dll名称 类名称11、12、修改人工节点上的业务标识符为为自己的页面 工作流计算工作日客户自定义接口

1.自定义类实现如下接口

public interface IWorkDay { ///

/// 计算任务完成期限,用于扩展节假日等非工作日的完成时间的计算

///

///

任务开始时间 ///

任务计划用时,单位为秒 ///

任务执行人OID /// 返回任务最终完成时间 DateTime GetLimitDateTime(DateTime startTime, long delayTime, Guid UserOID);}

2.在UCMLCONF.XML文件里添加如下节点:

< fCustomWorkDay>true < WorkDayAssembly>dll名称 < WorkDayClass>类名称

13、///

/// 流程切面时刻

///

public interface IWorkFlowRuntime { /// /// 流程创建时刻

///

///

工作流时刻切面接口

1.自定义类实现如下接口 ///

void OnCreateInstance(WorkFlowModel FlowInstance, DateTime CreateTime);///

/// 流程完成时刻

///

///

///

void OnFinishInstance(WorkFlowModel FlowInstance, DateTime EndTime);///

/// 流程终止时刻

///

///

///

void OnAbortInstance(WorkFlowModel FlowInstance, DateTime AbortTime);} ///

/// 活动节点切面接口时刻

///

public interface IActivityRunTime { /// /// 任务创建时刻

///

///

///

///

void OnCreateTask(WorkFlowModel FlowInstance, WorkFlowActivity Activity, DateTime CreateTime);///

/// 完成任务分配时刻

///

///

///

///

void OnFinishAssignTask(WorkFlowModel FlowInstance, WorkFlowActivity Activity, DateTime FinishTime);///

/// 完成整个任务时刻

///

///

///

///

浅析网络系统集成与工程设计 篇6

【关键词】网络系统集成 设计

随着经济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也普遍受到人们的关注,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时代,因此,网络系统集成的技术也逐渐地受到人们的关注,逐渐的运用到各个领域中,目前我们关注的是怎样将网络系统集成技术运用到各个行业中,而怎样将网络系统集成技术运用到工程设计中也是我们十分关注的。网络系统集成技术与工程的设计和建筑工程的设计是密切相关的,只有将二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够促进网络系统集成的发展,而网络系统集成技术的发展也会促进我国建筑工程的发展,带动我国的经济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一、网络系统集成的解释

我们不难理解,所谓的系统就是指事物与事物之间各种相互联系,并且相互影响所产生的一种有机的整体,而计算机网络系统就是把计算机作为网络的中心和载体,然后通过一些技术平台,从而能够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系统。我们可以从字面上理解集成的意思,就是将事物进行集中的意思,而计算机行业的集成是通过有机结合与协调工作,从而能够提高效益。所谓的系统集成就是在系统工程科学方法的指导下,根据用户们的需求要设计出合理的、系统性的方案,在众多的产品中,选出先进的产品,因此能够产生一个协调的工作环境,成为一个合理高效的系统,从而能够带来最大的效益。网络系统集成就是根据计算机应用行业的需要,把硬件平台、软件平台、网络设备以及相应的应用软件进行结合,最终能够集成为一种高性价比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应用系统。

二、网络系统集成的优点

网络系统的集成是以满足用户的需要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网络系统集成技术并不是单单的选择好的产品还要选择最适合用户的需要和高科技的产品和技术,网络系统集成不仅仅是简单的设备供货,也是一种设计、调试和开发的运用,网络系统集成技术的实质是一种技术行为,其中,网络系统集成技术包含着技术、管理和商务协商等方方面面,是一项具有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三、网络系统集成的产生与发展

(一)网络系统的集成的产生。网络系统集成主要有三大环节:第一个环节就是硬件与软件的配置和管理,其中包括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安全设备的选择和安装等。第二个环节就是系统的管理与系统安全的防护,其中包括网络类型的选择,以及宽带的计算等等。第三个环节就是网络系统集成的应用平台的开发,其中包括数据存储和处理系统的开发,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开发等等。

(二)系统集成技术的发展。随着我国的发展,计算机也在飞速的发展,网络系统集成市场也在飞速的发展,据有关报道,2002年我国集中系统集成市场规模已经达到91.5亿元,并且继续保持了增长的趋势,有汗好的发展前景。

(三)网络系统集成的模式。网络系统集成的模式有很多种,我们就局域网为例,局域网网络系统的集成模式有三类:第一類模式是群组模式,该模式是指在大楼里或者规定的区域内,运用专业的知识组成计算机网络模式,该模式是运用少量的计算机组成一个小型的局域网。第二类是部门模式,该模式是在大楼或者园区范围内,在本部门范围内的计算机组网,从而在企业模式中建立多个局域网,各个专业群组通过局域网的链接到自己的站点上,然后通过局域网将资源共享到网上,从而实现网络系统集成的实现。第三类就是,企业模式。其实,一个大型的企业的网络就是由多个部门模式的网络组成的,而这些部门的网络就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相互联系从而达到各个局域网的站点上进行资源的共享。

四、建筑工程系统集成设计的重要性

现代化的建筑工程与以往传统意义上的建筑工程在很多方面上都有所不同,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建筑工程系统集成技术是一个结合网络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对建筑的创新要求等一系列技术为一体的新技术,该项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满足使用者的要求,从而能够给他们提供一种健康的生活理念,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建筑工程集成设计主要有两个方面组成的,一个是网络系统的集成,二是建筑间自动化系统的集成。

(一)网络系统的集成。所谓的网络系统的集成就是利用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其中包括虚拟专用网、混合网以及宽带远程互联网等一系列先进的技术。从客户的需要和需求入手,将各种硬件设备、网络设备以及网络系统软件等一系列的技术进行集成,从而能够满足设计的目标,随着计算机的发展,网络技术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大的节约了通信费用的成本,对于建筑工程来说,不仅节省了制造的承办,而且还优化了建筑工程的管理。

(二)建筑间自动化系统的集成。建筑间自动化系统的集成是网络技术和现代工业和建筑业互相结合的产物,建筑间自动化的集成是以建筑中的网络系统集成为基础的,通过软件和硬件的相互调节,从而能够使建筑中的各个行业的自动化系统和管理系统都能够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方案进行合理改进和优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建筑行业的挑战性也越来越高,建筑间自动化系统集成就是在建筑间建立一个网络系统,并通过自动化的技术,从而能够满足客户的需要,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和网络信息系统的发展。

五、总结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应用也在不断地发展,并且向更广阔的领域,更高的要求发展,网络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地球也变成了一个整体,全世界的人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从而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和业务的不断增加,原有的工作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化的发展需要了,因此各个企业都应该使用网络系统集成技术。通过网络集成技术来促进社会的发展,并带动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甘刚.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优化与集成系统 篇7

阅读全文链接(需实名注册):http://www.nstrs.cn/xiangxi BG.aspx?id=49746&flag=1

摘要:该研究采用合成生物学的理念和方法,结合代谢工程的手段,理性设计、构建、优化了埃博霉素在天蓝色链霉菌和紫杉醇、达玛烯二醇在酵母中的异源合成模块。在该研究中,建立了高通量萜类合成途径分析平台。通过基因替换、蛋白表达水平微调控对大肠杆菌MEP途径进行改造,从而构建适合IPP和DMAPP生产的底盘细胞。今年主要的工作为构建大片段DNA合成与组装技术平台,完成了体外全合成全长的简适线粒体DNA分子并完成了测序鉴定。分析了细胞代谢与线粒体形态的变化规律,为日后开展简适线粒体DNA导入后细胞代谢变化分析提供了技术基础。

关键词:合成生物学,代谢工程,紫杉醇,达玛烯二醇,大片段DNA合成

首钢能源优化集成管理系统的创建 篇8

一、首钢能源优化集成管理系统的实施背景

钢铁行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 具有在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环境下连续化生产的特点, 对自动控制及生产过程的实时响应性要求极高,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进程的加快, 能源问题日益成为制约流程制造型企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而钢铁企业是能源消耗的大户, 所以, 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 利用先进的信息化、自动化技术, 改造传统的钢铁企业, 建设钢铁企业能源管理信息系统, 提高企业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实时处理能力及应变能力, 实现安全、稳定、持续地运行, 控制能源消耗、改善环境、降低成本, 进而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已经成为钢铁企业的必然选择。

根据国务院2005年2月批复的《首钢实施搬迁、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的方案》要求, 首钢集团进行了整体搬迁的战略调整, 在河北唐山曹妃甸工业区建设21世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板材精品基地, 形成年产898万吨铁、970万吨钢、899万吨材的钢铁大厂, 即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简称首钢京唐公司) 。

首钢京唐公司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和“3R (减量、再用、循环) ”原则, 通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促进金属资源节约、能源高效利用、水资源节约、清洁生产以及资源回收与综合利用, 构建资源和能源节约、生产与管理高效、环境清洁的运行管理模式, 建设成为与环境友好的能源和资源节约型绿色工厂。

首钢能源优化集成管理系统项目的实施, 是在企业实现战略发展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企业建设中能源的合理利用, 节能减排是国家建立循环经济的客观要求; (2) 科学的能源管理系统的建设是首钢集团适应发展、提高效率、增加企业效益、提升行业竞争能力的要求。

二、建设首钢能源管理系统的基本思路

通过充分的调研, 方案论证, 首钢发挥自主创新能力, 采用先进科学的方法, 分层次、分专题、按研究方向进行方案制定, 为建立全新的能源管理体系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 并通过不断的对比论证、修改完善, 科学地形成系统实施方案。首钢京唐公司能源系统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建设规模大、系统结构复杂。首钢京唐公司是国家第一个批准将千万吨级大型钢铁企业整体搬迁到沿海港口的企业, 要求建成一座具有21世纪先进水平, 实现可持续发展节能环保的绿色工厂。能源系统涉及到电力系统、动力系统、冶金煤气的综合利用、给排水系统、供风、供气等各个子系统, 但管理的一致性要求高。二是水平定位要求高、资金投入大。首钢京唐公司对能源管理水平整体寄予厚望, 要求建设世界一流水平, 国内领先的系统。经过多次调研测算, 该能源管理系统建设总体实施约需资金近亿元。三是增加企业管理新理念, 开发难度大。首钢过去的能源管理理念基本上是一种指挥式的管理模式, 现在是全新的管理理念, 要实现集中一贯式的扁平化管理, 减少人为干扰, 取消了过去传统的驻站维护方式, 同时新建成的能源管理系统也要成为企业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以能耗核定产能的关键系统。

首钢能源管理系统的建设目标是: (1) 通过将能源管理与生产制造、质量管理、工序成本分析等集成在一个系统中, 将制造过程延伸到能源管理, 真正实现集成制造的全过程优化管理。即把能源管理系统作为一个基本应用构件, 作为大型企业信息化与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对能源的统一调度、优化煤气平衡、减少煤气放散、提高环保质量、降低吨钢能耗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有重要作用, 而且对于事故预案策略的制定和执行、事故原因的快速分析和及时判断处理、能源供需的合理调整和平衡以及在客观信息基础上的能源实绩分析、能源计划编制、能源质量管理、能源系统的预测以及对于产品工序成本分析等都是十分有效的。 (2) 能源优化集成管理系统将粗放型的能源指挥改造更新为集约型精细化、科学化、专家式管理, 实现能源的分散型控制与集中式管理相结合:各种能源数据实现全面集中管理, 科学计算, 科学决策;生产过程实现智能化管理, 建设自己的实时能源数据库、知识库、应用模型库;建立预警系统对于保证生产正常进行和员工人身生命财产安全, 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 降低成本、实现环保要求、科学回收, 减少污染, 建设绿色京唐钢铁公司, 针对能源系统过程进行资源优化配置, 提高利用率:实现冶金煤气的全面回收与二次利用;水资源系统的综合利用, 达到节约净水、利用中水、处理污水、海水淡化的目标。

首钢能源管理系统的特性是: (1) 系统性。京唐公司能源管理中心系统是一个面向工厂车间级制造的管理信息系统, 具有管理与控制的双重功能, 其本身具有完整的应用功能与系统架构, 系统本身就可以独立支持生产制造过程;同时又与企业资源规划及过程控制系统一起构筑了完整的企业信息系统。 (2) 实时性。该系统的关键是整个生产过程的实时优化处理, 而实时数据的收集是该系统的基础, 信息不但要具有完整性, 而且还要具有时序性与时效性。按事件进行管理, 实时地收集生产实绩。所有生产事件的集合就构成了工厂的生产模型。 (3) 行业性。该系统最突出地反映出行业的特点, 因为它与工艺结合得最紧密, 同时又与企业的生产密切相关, 所以, 该系统具有针对性和适合性。 (4) 桥梁纽带作用。该系统在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架构中处于中间层, 是传递、转换、加工经营信息与具体实现的桥梁。它针对企业生产运行、控制与管理信息现状, 实现上下连通现场控制设备与企业管理平台, 实现数据的无缝连接与信息共享。 (5) 计划监控与动态调整的作用。该系统同时起到了对计划监控、生产调度、实时传递生产过程数据, 进而指示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进行处理的关键作用。对突发的故障紧急处理提供手段, 对计划进行动态调整, 对操作作业进行指导。

三、首钢能源管理优化系统的主要内容

1. 能源管理中心系统。

根据总体建设规划要求及发展需求, 采用先进科学的能源管理理念, 利用先进的自动化、信息化技术手段, 建立京唐公司能源管理中心, 对电力系统、动力系统、给排水系统等实行集中监控和管理。通过对能源系统实行集中监测和控制, 实现能源调配全过程控制管理, 使能源管理与能源生产、使用的全过程有机结合起来, 提升能源管理的整体水平。在完成能源管理应用功能的同时, 与公司信息化网络系统、生产制造控制系统紧密结合, 形成公司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结构。

2. 能源管理中心的平台系统架构。

能源管理中心的系统架构设计采用了国际先进技术, 是新型能源管理系统的决策依据和数据基础来源, 在结构设计和设备选型、系统保障机制等方面均达到国内最先进水平。其主要结构分为现场采集层、数据控制交换环网、数据处理平台、趋势报警服务系统、能源管理应用系统等组成。在能源管理中心系统监控部分, 单独构成一个控制系统基础环网。在能源管理中心平台侧的接点则采用双系统, 完成与现场采集层的通讯, 处理所采集的数据, 并将处理后的数据送到管理者应用系统。

3. 能源管理中心系统的主要作用和基本功能。

浅谈集成信息管理系统优化高校管理 篇9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信息管理系统在企业应用的成功实践, 团队型、学习型、无边际组织的竞争优势, 都已经实践了信息化的价值。首先要建立起子系统如教学管理系统、招生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酒店基地信息管理系统、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后勤管理系统等等。我们可以看到许多高校这些子系统还不健全, 即使较全, 也大多没有将它们有机的集成起来。

这些系统的集成, 应该主抓两个方面的设计:

一、认识过程设计

认识过程设计是以目标为导向的。信息系统的功能必然是为主体的目标服务的, 而主体可以是多元的, 所以我们依据功能提领系统设计, 便能为不同主体实现目标进行更好的服务。比如为实现为社会培养人才的目的, 我们可以根据教育主管部门的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建立这个系统, 根据指标体系逐一分解;为教职员工服务, 这里涉及到教师的职称, 工资待遇, 深造学习等等方面, 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等系统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发为教师自身服务的信息管理项目;为投资者服务, 投资方以前比较简单, 即政府, 现阶段教育改革推进合作办学, 还会有企业在内的多种投资主体, 我们的信息系统也要着力为他们的需求服务;为广义的社会服务:比如社会需要技术指导, 专业支持等等, 信息系统也要照顾到这些职能。

总之, 某主体若有需求, 即可找到对应系统, 对应系统提示为什么、做什么、谁来做、在哪做、什么时间做, 怎么做。这些都是知识管理平台的内容, 但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 我们面临的工作有时并没有现成的结论, 需要主体分析决策, 这时就要引入资源管理平台 (此平台也参与实践过程) , 使主体实时了解资源现状, 同时对知识管理平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即不但有现成的一些经验, 还要阐释规律, 并告知决策的方法以及创新的思维方法等等, 同时还要引入文化建设平台, 实现最高目标、价值体系、基本信念及企业组织行为规范的引导, 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的特点, 可以将目标管理体系建立得更加合理, 使各个主体的目标更清晰地统一到组织共同目标上来。这样才能实现渔的作用, 不断创造出新的鱼来, 也就能卖出更好的价钱。所以无论目的如何, 他们都有共同的认识模型, 这一点决定了信息系统此项功能设计的架构格局。同时, 为了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在刚才共性的格局上, 系统必须要有针对性的特点, 即为了实现特定目的, 我们需要了解的特定资源现状有哪些, 规律性认识有哪些, 不能鱼龙混杂, 要有针对性。但同时我们也还意识到许多不同的问题的解决有共同因子, 这些因子可能是某个现状、规律认识, 也可能是某个决策, 或者是决策组, 设计者要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比如教学管理系统、招生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中都有个共同的学生信息因子, 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可以降低工作量, 事半功倍, 同时还起到了统一、规范的作用。再比如在学生毕业手续的办理上, 成绩、学费、借书、宿舍等等信息形成共享, 不但使学生减少奔波之苦, 使各部门不再受集中办理数以千计的手续之累, 而且还规范了管理。

二、实践过程设计

以上信息管理系统, 帮助主体完成了认识过程, 还要在实践过程中发挥作用, 这就是实施与控制。

实施应是有计划 (认识过程) 可依, 控制也是在计划 (认识过程) 中有体现的。这个实施控制可以由协作管理平台计划地实现。其中由于性质的特殊, 可以对审批、公文及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单独拿出作为模块。

实践过程与认识过程的设计不是严格分开的, 实践过程还可能包含新认识的情况, 这种情况或本是原认识过程不可能、不必要提前知晓或所允许的模糊状况, 或就是对原认识的补充与完善, 注意将之完善到知识管理平台, 从而形成认识与实践不断改进提升的良性循环。

至于如何实现这个系统的设计与维护, 可以利用市场上现有的知名软件, 在其标准功能的基础上, 可与其研发公司合作进行标准化扩展应用和个性化扩展应用, 来满足学校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规模、不同层次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也可以自己研发, 但重要内容的开发要确保能够驾驭并在组织中不失公信力, 所以也可以与权威企业共同开发, 从而找到代价与利益的理想结合点。

摘要:近年来, 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使得信息管理系统在高校管理中应用价值更加显现, 信息化在优化高校管理方面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管理系统,信息化,高校管理

参考文献

[1]《管理理论与实务》, 赵丽芬, 清华大学出版社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集成平台的优化 篇10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BMS) 是将建筑物内的空调与通风、变配电、照明、给排水、热源与热交换、冷冻与冷却、电梯与自动扶梯、停车库等建筑设备以集成监视、控制和管理为目的, 与公共安全系统等实施联动管理而构成的综合系统;主要通过网络将分布在各监控现场的区域智能分站连接起来, 以分层分布式控制结构完成集中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 确保建筑物内所有设备处于高效、节能、安全可靠的最佳运行状态。

与此同时,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应与公共安全系统实现联动管理, 即对相关的公共安全系统进行监视及联动控制, 包括消防报警子系统和安全防范子系统中相应的视频安防监控 (录像、录音) 系统、门禁系统、停车场 (库) 管理系统等对火灾报警的响应及火灾模式操作等。例如发生火灾时系统自动报警, 启动并控制自动灭火系统、紧急广播、事故照明、电梯、消防给水、排烟系统、空调系统、其他联动控制系统, 以及消防电话系统等。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BMS) 的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具有对建筑机电设备的测量、监视和控制的功能, 确保各类设备系统运行稳定、安全可靠, 并达到节能和环保的管理要求。

(2) 宜采用集散式控制系统。

(3) 应具有对建筑物环境参数的监测功能。

(4) 应满足对建筑物的物业管理需求, 实现数据共享, 生成节能及优化管理所须的各种相关信息分析数据和统计报表。

(5) 应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且采用中文界面。

(6) 应共享所须的公共安全等相关系统的数据信息资源。

2 常用系统集成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智能建筑设计的核心是“系统集成”, 它包括三个层次的含义:功能集成、技术集成和信息集成。其中信息集成是主要目标, 通过具体的信息技术与建筑环境的结合实现建筑智能化, 具有开放性、可靠性、容错性和可维护性等特点。

建筑智能化集成系统把所有子系统集成到统一的信息共享集成平台上来, 为各个子系统的维护和运行管理提供一个管理中心;目的是建立整体的信息管理和信息流动机制, 建立全局的互动机制, 建立统一的管理界面, 完成信息的收集、控制、存储和整理工作。通过对建筑物和建筑设备的自动检测与优化控制,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优化管理和为使用者提供最佳的信息服务功能, 使智能建筑达到投资合理、适应信息社会需求的目标。

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分狭义系统集成 (BMS) 和广义系统集成 (IBMS) 两类。狭义系统集成包含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独立子系统纵向集成, 目的是在BMS这一层实现各子系统具体的功能;第二层次为横向集成, 主要体现于各子系统之间的联动和优化组合。广义系统集成是一体化集成, 在横向集成的基础上, 建立综合集成管理系统 (IBMS) 。一体化集成 (IBMS) 通常采用以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BMS) 为核心的集成模式, 通过开发与各种第三方系统的网络通信接口, 将各种子系统集成到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BMS) 中。目前国际上常用的系统集成模式主要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 基于网关路由器等硬件接口的系统集成模式:

(1) 通过干触点连接。

(2) 将其他厂家的系统或设备直接连到现场控制总线上。

(3) 使用兼容控制器等设备。

(4) 利用厂家提供的BACnet网关集成BACnet系统及设备。

(5) 利用厂家的Network Port网关路由器集成其他工业总线如Modbus, AB Bus、EIB Bus等。

这种集成模式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简单的硬件I/O触点来简单联动, 因而集成深度不够, 功能单一, 无法实现复杂的集成应用, 同时系统稳定可靠性差, 很难满足用户实际需求。特别是当需求发生变化后系统无法适应, 便不得不由专业公司进行改造, 但建成后很难使用, 导致系统综合效应无法发挥出来。

(2) 基于Windows软件接口的系统集成模式:

采用企业网络系统中的计算机平台。通过使用一些通讯协议如DDE、OLE、OPC、ODBC方式, 可以将IIS、OA、CA的主要系统进行集成, 前提是所有子系统都提供较高层次的互联方法。

这种集成模式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电脑工作站的Windows软件接口 (如OPC接口等) 来集成, 由于很多子系统均是通过串口与子系统管理工作站连接或与设备管理工作站的串口服务器连接, 如果其中任何一台工作站没开机或发生了故障, 造成启动接口驱动软件或操作失误, 那么系统集成功能就无法实现, 因此, 集成系统的实际可用性极差。在Windows环境下还容易受到病毒的攻击, 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也难以保证。

更重要的是, 通过工作站 (上位机) 进行集成, 各子系统的控制域数据交换是在不同系统平台之间通过数据接口转化并协同工作, 速度特别缓慢, 不能达到实时性要求, 如报警系统产生报警, 信号从底层传到服务器的数据库, 系统根据报警信号的产生点, 通过一套制定好的程序查找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数据库, 再启动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将报警产生点的监视画面放大到全屏幕, 这个过程至少需要数秒钟。

3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中全局事件的分类

集成管理的目的不是为了把各子系统联结, 而是为了确保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BMS) 功能的实现, 以及在较为明确的管理需求下, 为事件处理提供自动化操作系统和规程。把那些与管理需求相关的子系统集成起来, 达到为业务管理而集成的目的, 从而实现整个系统对全局事件迅速响应的能力。

从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功能需求的角度上来看, 不论是狭义系统集成 (BMS) , 还是广义系统集成 (IBMS) , 系统集成涉及的范围可以划分为控制域和信息域两部分。其中控制域中的系统特点是系统所采集的信息均来自现场, 控制信息针对于现场, 要求信号实时性强;信息域中的系统特点是信息量大, 系统信息来自于数据库、终端录入设备或其他系统, 信号要求交换能力强, 传递速度快, 但对实时性要求不强。对于整个建筑智能化系统而言, 控制域是它的基石, 信息域是它的灵魂, 两者通过计算机网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在建筑设备管理系统中全局事件分为三类:

(1) 与控制系统相关的控制域全局事件。当某些事件发生后, 建筑智能化系统中多个子控制系统作出反应, 具体体现在子系统的联动上。如安防联动、消防联动、主要设备突发故障的全系统联动等。

(2) 与业务管理需求相关的信息域全局事件。当业务管理上发生某种请求后, 需要读取多个管理子系统的数据, 形成一组具有具体业务含义的数据, 并以图表等形式表达出来。如内部资金管理、设备管理、能源管理、信息汇总等。

(3) 既与业务管理系统相关又与控制系统相关的全局事件。当业务管理上发生某种请求后, 需要读取多个子系统的数据, 在对这些数据处理的基础上, 对控制系统的设备动作产生影响, 如身份识别等。

4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集成的优化设计

为了对建筑设备管理系统中发生的全局事件进行自动化处理, 以往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最常用的方式大都是单纯采用信息域系统集成平台的总体结构, 虽然应用的案例不少, 但真正成功的案例并不多。其主要缺点首先是控制信号实时性差, 其次是系统可靠性差、稳定性差、故障率高。所以采用这种集成模式的智能建筑在建成之初, 集成系统的运作似乎是正常的, 但过不了多久, 随着系统故障的频率越来越高, 问题便越来越多, 导致物业管理操作人员对其逐渐失去使用的兴趣, 弃而不用, 改为手工控制。

为了克服单纯采用信息域系统集成平台总体结构的缺点,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集成优化设计根据控制域和信息域的不同特点, 选用不同的技术手段, 采用“既分别处置又协调一致”的处理原则, 将系统控制域、信息域的功能与实施技术手段相结合。系统集成平台由控制域系统集成 (物联网) 和信息域系统集成两层平台组成, 中间通过以太网连接。如图1所示, 上层的信息域系统集成平台主要负责系统数据处理, 实现系统综合管理和增值应用;底层的控制域系统集成平台以物联网方式连接, 通过底层控制总线网络互联, 联动控制功能以及控制域全局事件处理集中在控制域处理, 通过底层控制总线网络互联和技术融合实现跨总线、跨网段、跨子系统的总线级的无限联动控制, 系统联动不依赖电脑工作站和服务器, 反应速度达毫秒级, 高度可靠和稳定。控制响应完成后, 响应结果再从底层控制域经由以太网传送到上层的信息域系统集成平台进行存储、分析、统计和处理等综合管理。系统的联动设置人性化界面、采用“傻瓜式”操作, 极大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可调整性和可维护性。

信息域系统集成平台重点实现综合管理和增值应用, 重点实现各子系统的运行状态、故障状态、报警信息、运营信息、设计档案、安装档案的搜集、整理和分析, 为设备管理、运营、维护、决策提供科学的技术手段和决策依据;同时提供建筑智能化集成系统与其他信息化系统 (如OA等) 的标准接口, 为建筑智能化系统与其他系统的信息沟通与远程控制提供必要条件。

通过物联网技术使得大楼内的各个智能化控制子系统的硬件资源、传感资源互联、共享与无缝集成, 可以轻易实现各子系统的协同运行, 它以“身份识别”为核心自动完成大楼内各机电设备的控制, 用户进入大楼只需要进行简单的身份识别, 系统就可以根据用户身份自动完成各种控制, 比如通过刷卡身份识别, 电梯自动到达指定楼层, 报警系统自动撤防, 开启电梯厅与通道照明, 开启办公区空调、工作区照明并保持工作区照明的恒照度;人离开时系统自动关闭其所在工作区域的空调和照明灯光;当办公室所有人员离开时, 办公室所有照明 (工作区照明与公用照明) 自动关闭、报警系统自动布防、空调系统自动关闭。人进入大楼只需要进行简单的身份识别与认证, 然后大楼所有设备就会根据访问者的身份与其所在工作区自动完成设备的启停与控制, 访问者身份不同则受控对象与运行模式不同, 大楼好像是为每一个人量身定制的一样, 大楼内所有设备均在进行自我控制, 节能操作也在用户不知不觉中进行, 并可由物业管理人员用“傻瓜式”平台快速完成需求变化后的功能调整, 不需要专业公司现场服务, 这是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其他模式所难以达到的。

基于物联网核心技术的建筑设备管理系统集成平台以物业管理和运营管理为重点, 强调以高效、便捷的软件体系来协调用户、物业管理人员、物业服务人员三者之间的关系, 对物业管理中的设备、服务、公共设施、工程档案、各项费用及维修信息资料进行数据采集、传递、加工、存储、计算等操作, 反映物业管理的各种运行状况。它不是以往单纯信息域的系统集成, 而是不同子系统的高度融合并产生协同效应, 从而实现智能建筑精细化控制、精细化管理。

5 结束语

上一篇:儿童胃炎下一篇:社会建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