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建设

2024-07-25

数字建设(精选十篇)

数字建设 篇1

1夯实数字校园基础建设

数字校园是学校开展数字化教与学的基础, 中学生进行数字化学习主要是在数字校园中完成的, 因此, 夯实数字校园基础建设是更好地开展数字化学习的必然要求。对于中小学而言, 数字校园的基础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高速有线网络。数字化学习依赖高速稳定的网络环境, 对网络带宽要求较高。一般认为, 正常开展数字化学习最低要求主干网络带宽达1000兆, 100兆到桌面。这样的网络基本能满足数字化学习的需求。条件好一点的学校可以打造千兆有线网络。

1.2高速无线覆盖。在校园里, 数字化学习很多时候都是在无线网络环境下展开的, 没有无线网络就无法开展电子书包教学、移动学习等数字化教学活动。无线网络可以分期建设, 首先覆盖试点班级或重点的教学场所, 并发数能满足教学需求, 然后视情况进行二期、三期建设, 逐步实现校园无线覆盖, 最终建成支持电子书包教学、移动学习等需求的无线网络。

1.3夯实基础软件平台建设。数字校园软件平台主要包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教学、数字化办公等应用系统, 但是个人认为首先应夯实基础软件平台建设。这里的基础软件平台主要包括单点登录、统一身份认证、虚拟化管理平台等。大多数应用系统都采用对象化设计, 要求对用户进行身份和权限认证, 然后针对不同的用户身份和权限赋予不同的系统功能。这就必然造成每一个师生在每一个软件系统里都有一套用户名和密码, 与之相关的数据信息也各自独立, 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 给使用带来不便。为了消除信息孤岛, 实现信息互联互通, 就必须建立单点登录和统一身份认证系统, 开发数据交换接口, 实现所有软件平台用户身份和权限的集中管理和授权, 打通信息交换通道, 真正实现数据融合与共享。另外, 还需要构建虚拟化管理平台, 把新旧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的硬件资源整合在一起, 共享计算资源, 为各种软件平台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2建设数字化互动教学平台

数字化互动教学平台是开展数字化学习的重要基础之一, 功能强大的互动教学平台有助于教师开展数字化教学和学生进行数字化个性学习。一般来讲, 该平台至少具备以下基本功能:

2.1完善的用户体系和权限管理。互动教学平台涉及的用户包括学生、教师、家长和管理人员等, 所有人员在平台中因其身份不同而拥有不同的权限和功能, 因此, 互动教学平台除了有添加、删除和修改用户信息的功能外, 还要有权限分配功能, 根据不同的用户类型赋予不同的权限。用户登录平台后, 系统根据用户的角色自动生成相应的权限。

2.2并发数满足师生开展数字化学习需要。这里的并发数是指并发用户数量, 是指同一时刻与平台进行交互的用户数量, 它是衡量平台负载能力的重要指标。一般的, 计算软件平台并发用户数量的经验公式为:系统用户数量× (5%~20%) 。例如, 期望用户数量是1000, 按20%计算并发数, 只要能支持200个并发数就可以了。考虑到将来的扩展需要, 可以适当增加并发数。

2.3支持师生在线备课和学习。教师依托互动教学平台在线备课, 要能很方便地插入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电子书等多媒体元素, 能很方便地嵌入可以推送给学生在线完成的试题, 能很方便地推送课前预习的内容, 能全面监控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依托该平台能够课前预习、在线作业、自主学习等。

2.4在线授课以及完善的课堂管理功能。目前, 课堂仍然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 电子书包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变革传统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互动教学平台必须能够支持教师展开电子书包教学, 具体包括以下基本功能:广播教学功能 (学生平板呈现的内容与教师平板同步) 、推送课堂练习功能、学生提交作业功能、教师当堂批改作业功能、统计作业情况功能、课堂组织功能 (包括学生登录信息管理、学生分组管理、教师监控学生功能等) 。

2.5学生在线作业功能。学生借助于智能终端完成在线作业, 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客观题支持单选和多选, 主观题支持原笔迹答题。学生在智能终端上书写就如同在纸上书写一样, 平台能自动保存学生的笔迹, 教师在批改作业时看到的就是学生作答的笔迹。而且, 平台还要提供错题本、成绩统计、跟进练习等功能。

2.6平台能支持所有智能终端。学生的智能终端多种多样, 平台与终端的无关性非常很重要, 必须能兼容Windows、Android、MAC、ios系统, 因此在技术实现上要考虑多终端的兼容性问题。

2.7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协作学习功能。在互动教学平台里, 学生的学习有更多的自主性。由于学生的个性特点, 学习的路线也不尽相同, 个性化学习、协作学习时有发生, 这就要求平台要能支持个性化学习和协作学习, 并能详细记录学习过程和生成学习报告。

2.8支持建立知识点体系及教学资源管理功能。教学资源是互动教学平台的灵魂, 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的教学活动都要依赖丰富的教学资源。一般来讲, 教学资源是按照知识点体系进行管理, 也就是说每一个教学资源都与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挂钩。这样做的好处, 一是方便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资源, 二是方便平台把合适的学习资源主动推送给学生, 三是方便资源的挂接和管理。

3加强教师数字技术运用能力的培训

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先进的数字技术要能发挥出应有的教学作用, 必须要有一支精通现代教育技术的师资队伍。培养教师运用数字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是充分发挥数字校园教育功能的重要保证。可以从“面”和“质”两个方面全面提升全体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面”主要是指辐射的人数, 要求全员参与, 全员培训, 全员过关。“质”主要是指培训的技术深度, 包括电子书包教学理论与实践、数字作业编制、微课制作等现代教育技术, 要求人人都熟练掌握。随着科技的进步, 尤其是数字教学技术的发展, 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将是长期的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

“数字校园”建设方案 篇2

“数字校园”建设方案

一、建设背景

在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今天,数字化校园建设势在必行。教育信息化落后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因此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推动力。

为认真贯彻落实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数字校园”的实施方案》精神,扎实推进我校数字校园建设,结合我校实际,就我校数字校园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二、项目建设领导小组

组 长:白友明

副组长:肖文富 白长青

成 员:白孝敏 冉娅琴 杨昌华 彭德胜 齐泽友 白孝全

三、建设内容

1.硬件建设。校园网、资源库、校园电视、校园广播系统、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

2.专业队伍建设。信息化人才培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四、实施步骤

1.2010年完成多媒体设备1套,增加电脑50台,使学生机比基本达到7:1;教师机比达到2:1;远程教育室增设投影仪1套。进一步完善校园网络线路整改,使网络更加流畅、快捷,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2.2011年至2015年完成校园广播系统、班班通设备建设,建立校园网及资源库。第一步完成校园广播系统设备;第二部完成教学班、办公室的音箱设备;第三部完成教学班计算机+数字投影机+电视。

五、信息化人才培养

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通过市级、县级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努力提高教师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实施教学的能力,且培训率必须达到100%。

六、保障措施

1.机制保障:学校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教导处负责组织、协调、检查、维修等日常工作,确保“数字校园工程”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提高坚实的基础保障。

论数字城市建设 篇3

『关键词』数字城市;技术;应用

一、数字城市建设的时代背景

数字城市建设是在信息化社会大发展的条件下进行的,他离不开政府的推动、市场的推动,他也是国家和城市竞争的必然结果。

1、数字城市的技术支撑

技术进步能够支撑和实现数字城市的一些设想,使数字城市由幻想变为可能。具体有遥感对地观测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信息和网络技术等。

2、数字城市的政府推动

政府从上层的标准规范到人才的培养和计划实施资金投入等方面的推动,加快了数字城市建设。

美国前副总统戈尔1998年1月31日提出“数字地球”概念。2000年6月5日亚太城市信息化论坛发布“上海宣言”提出“数字城市”建设。我国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克强等也提出了我国推进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一些要求。《国务院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等要求:“到2020年,基本建成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国家十二五规划要求也提出加快“数字城市建设”。

3、数字城市的市场需求

市场对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智能交通、现代物流等的需求,也促使数字城市的快速发展。现代企业为加强竞争力,提高服务水平和快速应变能力,降低运营成本也要求城市有完善的数字服务能力。敦促“数字城市”建设。

4、数字城市建设是国家间竞争的必然

“数字城市”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各国占领未来信息资源的竞争。世界是由物质、能源、信息三大资源构成,在信息竞争的层面上将更加激烈。

二、数字城市的有关理论和概念

1、数字城市的各种表述

数字城市的表述有很多,如数字城市是全要素城市数字地图;数字城市是物理城市在信息世界的反映和升华;数字城市是运用技术对城市设施采集、监测、分析、决策服务的综合系统;数字城市是运用技术手段对城市的全部内容在网络上进行数字化虚拟实现等。

2、数字城市的概念

综上各种表述,本文给出的数字城市的概念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全方位采集和处理城市信息,构建城市综合数据库和信息服务平台,为政府、企业和公民提供城市服务的开放的综合信息系统。

3、数字城市的实质、作用和目标

数字城市建设的实质是数据共享、服务大众。

数字城市建设的作用是提升城市服务能力,改善公民生活质量和对企业的服务水平。

数字城市建设的目标是城市数据详尽、及时高效,有追溯数据,专业应用层内容丰富,能最大程度满足政府、企业和公民的需要。

三、数字城市的关键技术

数字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有很多,这里简单介绍遥感遥测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信息网络技术。

1、遥感遥测技术

遥感遥测技术是通过非接触的方式可以远距离的测量观测,获取相关的参数数据的技术。如航拍技术、卫星侦测技术等。主要获取地理信息数据,如建筑、农田、水利、矿藏、大气等的相关技术数据。

2、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是多种比例尺电子地图及对应位置的综合信息数据服务系统。如民用电子地图、城市管网电子地图、交通系统图、公安系统图等。

3、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由导航卫星、地面测控、接收机三系统组成。可以实现移动物体的位置、移动参数、授时的信息服务系统。目前有美国的GPS系统、前苏联的GLONASS系统、欧洲的GALILEO系统、我国的北斗系统。主要用于交通工具的定位导航,战时的导弹导航以及各种移动体的定位等。

4、信息网络技术

信息网络技术是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为支撑形成的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实现“无线城市”,使“数字城市”的应用系统在城市的每个角落能够使用。

四、数字城市的应用系统

数字城市面向大众和专业机构的体现就是各种应用系统,这里仅简单介绍智能交通系统和智能小区。

1、智能交通系统

城市交通问题随着城市的发展逐渐显现出来。交通不畅、事故频出、无法停车、效率低下等制约着城市的发展。为克服此类问题除了兴建交通基础设施以外,建设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是充分发挥现有设施功能的有效途径。

智能交通系统的组成有(1)基础类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网络通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2)监控类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信号监控系统、警车定位系统、电子警察系统、综合指挥系统。(3)事故类系统:122接处警系统。(4)管理类系统:车辆管理系统、事故处理系统、公共交通系统、收费系统。(5)服务类系统:信息综合系统。

2、智能小区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构成单位,提高社区的信息化水平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将社区建成信息化智能小区是数字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智能小区系统有三个层次:(1)一个平台:智能化中心管理平台。(2)两个基础:信息网络、控制网络。(3)三个分支:信息通信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物业管理与服务系统。、

智能小区系统的各分系统有:(1)信息网:宽带网、有线电视网、电话网。(2)安全防范:周界防越报警、视频监控、电子巡查、楼宇访客对讲、家庭报警。(3)物业与服务:建筑设备监控、公共广播及背景音乐、公共信息发布、小区一卡通及出入口管理、小区物业管理与综合信息服务。

智能小区的周界防越报警原理是:用红外对射传感器检测,当有越界行为时,现场声音报警联动探照灯打亮、视频监控移动实时录像,震慑犯罪分子。控制中心报警并显示越界区域位置,使保安能立即赶往事发现场,上联110中心,争取公安警察支持,打击犯罪分子。

家庭报警原理是:小区住户家庭安装红外探头、门磁窗磁、厨房安装瓦斯探头、室内安装紧急按钮。当有非法越界时(门磁窗磁),室内非法活动时(红外探头),燃气泄漏时(瓦斯探头),非法侵害时(紧急按钮),现场声音报警(可选),控制中心报警并显示报警位置,使保安能立即赶往事发现场。可上联110中心同时电话通知房子主人。

五、数字城市建设的成果和展望

1、数字城市的建设历程

2005年,国家测绘局提出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工作。2006年,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国家测绘局启动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工作。目前全国已有120个城市(区)开展了数字城市建设试点和推广工作,约占全国地级市总数的1/3。已有近40个城市完成了数字城市的建设任务,约占已经开展建设城市总数的1/3。

2、数字城市的建设成效

首先是节约资金。避免了重复建设,浙江省嘉兴市节省资金近8000万元,深圳市每年节省资金近2亿元。据专家初步测算,如果全国所有城市统一进行数字城市建设,可以节省建设资金超过1000亿元,每年还节省更新费用超过100亿元。

其次是为城市各类信息资源的整合提供了交换平台,实现政府部门资源信息的共建共享,有效提高政府及各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潜江市统计局运用数字城市建设成果提高效率3倍以上。

再次是丰富了城市地理信息资源,夯实了城市信息化基础,促进了地理信息资源的统筹开发利用。目前,数字城市完成的高分辨率航空摄影和卫星影像覆盖面积超过两万平方千米,采集处理各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超过50TB。

此外是服务了民生。数字城市建成的电子政务服务系统,加强了政民沟通和互动,为广大市民和企业服务提供了新的途径。民众通过浏览数字城市建成的城市地图网或地理信息服务网,就可以全方位地了解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方便地查找到衣、食、住、行等信息。商家也可借助这个平台便捷、实惠、直观地推介商品和服务,提升销售收入。

最后是在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带动作用明显。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实施项目,国家投入航空摄影和技术支持经费近6000万元,带动各地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高新技术设备配置及应用系统建设等方面投入约12亿元。

3、数字城市的展望

根据要求,力争“十二五”末基本完成全国地级市数字城市建设工作,使我国形成互联互通的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网络,并逐步实现与省、国家的上下贯通,相邻区域的横向互联,最终实现全国“一张图、一个网、一个平台”。

作者:刘轩:中共洛阳市委党校图书信息处,副教授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联盟路洛阳市委党校

基于数字地球的数字化战场建设 篇4

1 数字地球信息处理的实质

数字地球是一种可以嵌入海量空间数据的、多分辨率的、三维地球的虚拟表示。从学术的角度,指的是以空间数据为依托、以网络为平台、以虚拟现实技术为特征的全球信息系统。数字地球建设中的关键问题之一是信息的有效组织与处理,这也是数字地球建设中的难点问题,归纳起来,数字地球信息处理的实质主要体现在下述三个方面。

1.1 数字地球所存储的是地球上的所有相关信息

数字地球是以整个地球为研究对象。地球并不是一个物理星球与生物的简单之和,而是一个包含物理、生物、人类等诸多因素的复杂整体。数字地球主要由空间数据、文本数据、操作平台、应用模型等组成,因此,数字地球就是要求地球上的信息全部实现数字化。空间性、数字性和整体性三者的融合统一是数字地球的根本特征,形成了它与其他信息系统的根本区别。

1.2 数字地球中存储的是经过处理的、可理解的信息

数字地球并不是影像资料的堆积,信息需经过数字化的处理才能被计算机理解。对于数字、文本等结构化数据的数字化过程目前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对于图形、图像等非结构化数据的数字化处理则要困难得多,存在许多需要突破的技术瓶颈。充分利用数字地球中海量数据的困难之处就在于把这些原始数据变成可以理解的信息,这是建立数字地球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即信息的采集与处理问题。数字地球就是要求地球上的信息全部实现数字化。

1.3 数字地球的信息是有序组织、可快速检索的

为了高效地利用数字地球存储的海量信息,必须要选择合理的数据组织方式,以达到快速检索和使用,这是一个信息由无序到有序的过程,是典型的数据管理问题。数据可以按地理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对象标识顺序等方式来组织。数字地球是对现有信息资源的整合,并且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信息资源。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数字地球是与现实世界对应的虚拟世界,其根本就是信息化的地球,其中包括地球大部分要素的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网络化的全部过程。图1描述出了数字地球与现实世界相互作用的这一过程[1]。

由此可见,数字地球的建设包括了信息化的全部过程(即采集、处理、管理和应用),缺一不可。这个过程高度集中统一地反映到了数字地球建设过程中,因此,对信息采集、处理、管理和应用方式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对信息处理的全过程需要具有根本性的突破。从技术的角度来说,是对现代信息技术、遥感、遥测、全球定位系统、互联网络、仿真与虚拟技术等现代科技的高度综合和升华。

2 数字地球与数字化战场建设

数字化战场[2],又称战场数字化,是指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环境为依托,用数字化设备将指挥、控制、计算机、情报、电子对抗等网络系统联为一体,能实现各类信息资源的共享,作战信息实时地交换,以支持指挥员、战斗员和保障人员信息活动的整个作战多维信息空间。数字化战场是未来战场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由于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战场信息共享,从而形成的一种精确测算、上下贯通、密切协同的整体作战态势,最大限度地满足决策者、战斗员、战斗支援人员和战斗勤务保障人员对作战实时信息的需求。数字地球军事应用的一个很重要的领域就是数字化战场的建设,利用数字地球建设全球或区域化的数字战场,可以将战场态势感知能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大大减少了战争的迷雾。数字地球与数字化战场两者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2.1 数字地球是数字化战场建设的重要内容[3]

数字化战场建设的主要内容有:战场环境、侦察预警、信息传输、指挥控制、后勤保障、数字化部队等多方面,无论哪一个方面,“信息”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想构建一个功能强大的数字化战场,形成高效的体系作战能力,它的构建必须是全方位、一体化的一个过程,涉及到信息的整个生命周期,即包含了从信息的采集、处理、管理和应用的全部过程。而这恰是数字地球建设的核心内容。数字地球对各种信息特别是对空间信息的采集、处理、更新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它要求信息采集及时全面准确、信息处理快速实时、信息管理安全高效、信息应用方便快捷。

数字地球的基础技术由遥感、遥测、地理信息系统、因特网等组成,它是建立在各种各样的空间和非空间数据基础之上的。随着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遥感等技术愈来愈成为大范围、多尺度、多类型的海量的空间数据的获取手段,然后再用来对各种空间和非空间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分析、表现和应用,这便构成了数字地球技术系统的基础。利用计算机再把真实的地球重现出来,形成一个巨系统,它可以有效地支持包括地形地貎侦察、军事目标跟踪监视、飞行器定位、导航、武器制导、打击效果侦察、战场仿真、作战指挥等多方面的数字化战场的军事应用。所以,数字地球是数字化战场建设的重要内容。

2.2 数字化战场的需求与数字地球的思想完全一致[4,5,6]

从技术上分析,数字地球具有以下三个特性:

(1)实时性。数字地球是与现实世界对应的虚拟系统,它要能及时反映现实世界的变化,所以,要求传感设备必须能及时感知到现实的变化,并能快速的将这种变化反应到系统中。尤其对于军事应用,这种要求必须要能达到实时的能力。比如,对于军事打击而言就是发现目标即打击。

(2)全面性。数字地球存储的是地球上的所有信息,数字地球的思想与传统信息系统的区别就是信息的完备性,所以,信息的全面性、完整性是数字地球的另一个重要特性。

(3)互联互通性。数字地球中的海量数据采用的是分布式存储方式,对信息的应用和相互合作需要信息共享,高速的网络是实现海量数据传输的基础,只有计算机之间的互联互通才能充分实现信息的共享。网络宽带化、业务综合化是信息化社会通信网络的发展方向,也是实现数字地球构想的必不可少的途径。

从战争的角度来关注数字化战场建设,其也包含以下三个特性:

(1)快速高效性。对商人而言时间就是金钱,而对军队时间就是生命。战争的胜负往往就决定在一瞬之间,快一秒则胜,慢一秒则败,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信息的实时性是对作战指挥快速高效的有力保证。

(2)军队应急指挥的需要。战争具有高度的对抗性,谁也不能预测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更不可能提前预知需要用到哪些信息,等到事情发生再去临时收集就来不及了。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就是说明了有备无患这个道理。在现代战争中,各种信息的完备性是数字化战场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是满足战时应急指挥必须要建设的内容。

(3)缩短指挥控制过程。现代战争的指挥控制与传统的方式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指挥中心可以直接指挥连排甚至到兵,这就大大缩短了指挥控制的过程,提高了指挥控制的效率。比如,击毙本·拉登,为保证突袭的成功,在绝密的状态下五角大楼亲自制定作战计划,并由中情局亲自指挥并全程观看了美海豹突击队行动的全部过程。系统与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性是这个过程的基础。

图2反映了数字地球特性与数字化战场需求之间的关系。

3 基于数字地球基础平台的数字化战场应用框架

我国现有的数字地球系统在数据处理精度、数据管理能力、图形显示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部分关键技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尚无满足我军数字化战场建设需要的数字地球系统。由于数字地球涉及到的学科众多,如全球定位系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测量学、制图学、图形图像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门学科,涉及到的部门也众多,使得目前任何一个部门都无法独立承担起对数字地球的发展进行规划和调控的责任,因此,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对数字地球的建设工作进行统筹规划是十分必要的[7]。鉴于军队组织高度统一、集中管理的特点,构建用于军事应用的数字地球是可行的,要完成这一目标,需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一是对关键技术的探索和研究;二是在前期关键技术突破的基础之上,构建具有我军特色的数字地球基础平台;三是在基础平台之上,建立满足不同应用需求的军事应用系统。这里,基础平台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数字地球基础平台的内容可以参照信息全生命周期的过程来进行设计,如图3所示,即从信息的采集、处理、管理和应用所涉及到的技术和方法来搭建平台,据此,基础平台的构成包括数据自动处理、信息安全、非结构化海量数据管理、数据的可视化表示四个层次。数据的自动处理重点是对高精度空间数据的处理,研究如何提高数据源处理的精度,快速产生构建数字地球所需要的高精度空间数据;信息安全重点研究在数字地球这种大互联大互通情况下的安全解决措施及策略;非结构化海量数据管理重点研究如何对全球范围的地形、影像、矢量等多源数据进行高效管理,实现海量数据的快速查询和访问,以满足图形实时显示的需要;信息的可视化表示则重点研究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信息表示手段与方法[8]。

在数字地球基础平台的基础之上,可以构建满足数字化战场需要的各种军事应用,应用框架如图4所示。该应用框架的数据源主要包括各类遥感影像空间数据,如DEM数据、DOM数据、3D模型、矢量数据等,它可以是事先获取的静态数据,也可以是实时传输获取的动态数据,数字地球基础平台主要包括空间信息管理、高精度空间数据处理和图形实时显示三大模块,图形实时显示模块,做到浏览速度与数据量无关,从而实现了基于全球空间数据的实时浏览;高精度空间数据处理模块,用于计算高精度的空间数据;空间信息管理模块,采用四叉树逻辑结构与千叉树物理存储结构相结合的方式对海量空间数据进行管理,支持快速的数据读取,数据的安全管理集成在空间信息管理部分,在此框架下,可以完成针对不同数字化战场需要的各类应用系统,如地形地貎侦察、目标跟踪监视、导航、制导、战场仿真、后勤保障等各类应用,还可以完成诸如,战略规划、指挥决策、定量定性分析、效果评估等决策分析的功能。

4 结语

数字地球系统在现代化的战争中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本文主要从信息处理的视角,结合信息全生命周期的过程阐述了对数字地球的理解,并结合数字化战场建设的需求,分析了数字地球与数字化战场之间的关系,所提出的基于数字地球基础平台的数字化战场应用框架,可以较好地满足数字化战场的建设需要。由于数字地球是一个典型的平战结合,军民结合的系统工程,本文所提出的框架对其他领域的数字地球应用也是具有借鉴意义的。数字地球的提出是全球信息化的必然产物,是一项长期的战略目标,需要经过全人类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同时,数字地球的建设与发展将加快全球信息化的步伐,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并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摘要:数字地球在现代化的战争中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从信息处理的视角,结合信息全生命周期的处理过程阐述了对数字地球的理解;分析了数字地球的特性与数字化战场需求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数字地球基础平台的层次结构;构建了基于数字地球基础平台的数字化战场应用框架。该框架可以较好地满足数字化战场的建设需要,对其他领域的数字地球应用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数字地球,数字化战场,信息全生命周期,数据处理

参考文献

[1]边馥苓.用数字的眼光看世界[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2]董明林,李炬.数字化战场[M].北京:星球地图出版社,2009.

[3]韦娟.地理信息系统及3S空间信息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4]刘世刚.数字地球与当代战争[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8.

[5]承继成,林珲.数字地球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6]祝明,黄诚,曾玲.基于Google Earth的地理信息系统设计[J].信息技术,2011(9):173-176.

[7]李德仁,龚健雅,邵振峰.从数字地球到智慧地球[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0,35(2):127-133.

涉县数字城管建设方案 篇5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市、县三年上水平工作要求,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创新城市管理模式,构筑我县城市管理“数字化、精细化、人性化”新格局。

二、工作目标

整合现有资源,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城市部件管理法与12319相结合的方式,到2011年底在主城区建成县级一级平台,到2012年底在大城区建成二级平台,实现城区全覆盖城市数字化管理。

三、实施范围和管理对象

(一)实施范围。数字化城管系统总体项目分两期进行建设,第一期是以主城区为主,二期逐步扩展到井店镇、更乐镇、河南店镇范围。

(二)管理对象。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对象,以六大类部件(包括公用设施类、道路交通类、市容环境类、园林绿化 1

类、房屋土地类、其它设施和扩展部件类)和五大类事件(包括市容环境类、宣传广告类、施工管理类、突发事件类、街面秩序和扩展事件类)为主,同时结合我县实际适当增加新的部件和事件。

四、建设内容

(一)基础数据普查。包括基础地理数据、网络数据以及部件普查数据。其中,基础地理数据、大比例尺地形图,比例尺不低于1:500;高分辨率正射影像图地面分辨率应不小于0.2米。部件数据、网格数据的普查依据住房城乡建设部相关标准执行。

(二)办公场地建设。办公场地设在县城管局一楼大厅,分为数字城管监督员办公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两个区域。

(三)系统建设。

1、大屏幕显示系统建设。屏幕面积不小于10平方米。2、视频探头监控。在主城区排查视频监控盲区,需要补充安装探头的部位,要及时进行安装,实现县监督指挥中心对大城区的全方位实时监控。

3、数字化城管专网建设。铺设县监督指挥中心与主城区相关部门、乡镇之间的数字化城管专网,并为二期“四镇两厂”专网建设预留接口。

4、网络平台。县(市)级数字化城市管理分系统的整个网络环境主要由电子政务专网和中国移动的无线网络构成。

(四)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按照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基本要求,组建县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和监督员队伍。

五、信息资源整合1、整合政务网络资源。整合共享电子政务(县政府门户网站)等网络资源。对涉及数字化城管工作的有关县直单位和四镇两厂实现网络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2、整合视频监控资源。整合共享现有公安、交警部门电子视频监控图像信息资源。将由公安部门管理的用于公共场所监控的视频监控信号接入到数字城管中心机房。公安局提供上述视频监控资源相关情况,并为数字城管接入提供技术支持和工作便利,开放相应端口,提供相关的联网条件及数据,允许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进场施工,授予数字城管视频监控信号浏览、控制权限,保证顺利连接,实现联网需求。

3、整合相关单位终端设备资源。根据数字化城管工作需要,为有关单位配备终端设备,各单位至少要配备1台可上网办公的电脑,并明确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对县数字化城管指挥中心派遣有关城市管理问题案件的接受、处置和反

馈。

4、其他需要整合的资源。除上述项目外,由政府和有关单位投资建设的其它信息化资源,需要整合共享时,各单位要密切配合,提供便利条件。

5、整合城市管理热线资源。按照建设部规范要求,数字化城管需要使用建设部统一规定使用的“12319”便民服务热线。本着整合、升级、扩容的要求,将原“12319”城建服务热线调整至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使用,统一对外,全面受理居民有关城市管理方面的咨询投诉、举报建议等,居民有问题只需一个电话就能得到解决。

6、整合相关单位便民热线,实施一键通。为便于群众了解行业法规政策、监督服务承诺、反应社会呼声,提出合理化建议,对直接担负城市容貌整治工作任务的相关责任单位便民热线进行整合,在确保原便民热线电话号码不变的前提下,实现与数字化城管监督指挥中心特服电话“12319”内部互通。群众咨询问题拨通“12319”热线后,数字城管平台接线员将群众来电,通过“一键”通直接转移到相关单位。该项工作由城管局牵头,各相关单位配合。

六、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3月1日至6月30日)

(1)制定实施方案,聘请相关资质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2)完成项目建设立项、评审、审批工作。

(3)完成项目招投标,确定承建单位,落实启动资金和办公用房。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年7月1日至11月30日)

(1)开展万米单元网格划分,完成城市管理部件、事件普查和数据建库等地理信息系统建设。

(2)完成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机构设置和人员培训,根据机构职能确定人员编制,明确内设机构和操作标准、工作规范、规章制度等。

(3)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软硬件网络环境,部署无线监管数据采集设备,扩建呼叫、指挥中心,升级应用系统。同时,做好基础数据、网络和视频监控等共享资源的接入工作。

(4)明确部件和事件相关的归属部门及承担具体维护工作的单位所属职责。制定部件、事件名录及处理标准,为系统运行提供保障。

(5)建设监督考核评价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

(6)系统试运行。

第三阶段:完善阶段(2011年12月1日至12月31日)

(1)完善管理流程和运作机制。

(2)对信息系统进行完善和必要的扩充修改。

(3)组织系统验收。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为切实加强对我县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领导,县政府成立涉县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长郝巍吏担任,副组长由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杨连海担任,城管、财政、住建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县城管局,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牵头组织。财政、住建、环保、涉城等有关部门和乡镇也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相应机构,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资金保障。建设资金以县政府投资为主,相关部门投资为辅,适当采取市场运作方式融资,为项目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把握本质 建设和谐数字校园 篇6

从异地重建校园开始,复兴高级中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经历了这样的几个阶段:

一、基础建设阶段

1998年开始结合校园重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学校网络基础布线、互联网接入、基础应用系统等方面得以初步实现。

在基础应用系统方面,建设了学校信息发布和公共服务系统(FXHS Net & Service)、学校教育信息管理系统(FXHS EMIS)和学校网络管理系统(FXHS NMS)。

1.学校信息发布和公共服务系统(包括通常所说的学校网站)

主要承担了公共信息的发布如新闻公告等公共服务功能。

2.教育信息管理系统

主要支持教务管理等工作,对教务基本信息、学籍管理、课程、考试和成绩统计等信息进行管理。

3.学校网络管理系统

主要管理学校网络环境的硬件与系统,保障网络安全,对用户分级分类上网等实行全面的有效管理。

二、应用启动阶段

从2002年开始,我校根据前一阶段的运行,以及教师学生在日常教与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对基础设施进行了必要的维护和升级。2003年对应用软件系统进行了必要的功能扩充升级与初步统整。

1.基础设施方面

对校园互联网扩容,升级至4M光纤接入;

空间校园网络基础管理从纯软件升级为软、硬件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依托可靠的网络管理,维护了学校的网络畅通和系统安全;

校园部分地区重新优化布线;

为每位教师配备了工作电脑;

为每间教室配备了计算机和投影电视。

2.应用系统方面

开放式资源管理系统升级为非接触式交换方式,将校园生活的各空间使用与图书馆借阅活动管理整合起来,并实现了与教务系统的学生基本信息的同步,这样在方便了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的同时,全面提升了学校的智能化管理水准,可靠地保证了校园内各类信息的真实采集和流通。

建设数字校园内部网核心节点——求真网,将其作为学校师生在教与学过程中的信息交换空间、活动中转空间,给师生在网络的行动提供统一入口和结构性的导航机制。通过网站系统中的系列工作按钮,将原先分散的操作整合起来。据此师生可以方便地连接各类数据库,可以直接打开经过授权的文件夹以存放自己的文件,可以进行远程的文件传输,可以看到学校的有关安排等等。求真复兴教育内网如图1。

3.课程教学方面

我校从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入手尝试新型教学方式。结合典型学习环境,我们开展了下列实践探索。

(1)开放性生物学实验活动

2004年底,学校建立了数码显微生物学实验室。数码显微生物学实验室是集生物数码显微镜、体视显微镜与计算机软件系统于一体的多媒体、多功能生物学实验室。与传统各自独立的生物显微镜相比,这个实验室的显微镜由于设置了数码联动装置及测量软件等,功能更加强大,可进行图像的动态实时预览、录像和静态捕捉,实现网络互动。

实验室的布局改变了传统的条桌分布设计,以一个可坐六个学生的六边形实验桌为单位,配置了九张实验桌,每张桌上配有三台数码显微镜和三台计算机。教师讲台上配有教师机和数码显微镜。教师可以演示实验内容,实时观察到课堂上每个学生的显微镜画面,及时对所有学生的实验、学习效果进行观察指导。学生也可通过提问系统主动请求教师帮助,可与教师交流讨论,并能进行图像处理和高精度的多种方式测量,生成电子实验报告。实验室布局如图2。

主讲教师精心设计学习活动方案,并预先在网络中发布,学习者可以在任何可以上网的地方浏览到该学习活动方案,有效突破了时空的局限,为学习者的开放性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网络活动的结构性导航。

例如,《植物气孔的观察》实验单元。教师抛出课题,创设情境,通过网络传输系统下达单元任务目标,布置了三个实验:①观察气孔的运动;②探究影响气孔开放和关闭的化学物质;③光诱导气孔的开启。实验任务中列出了实验操作步骤,提出了分析和思考的问题,学生根据学案可以自行实验,根据实验要求进行有步骤的探究。三个实验的设计安排层层递进,通过实验探究,学生逐步了解气孔的运动机理,影响气孔开闭的外界因素,进而在气孔知识的基础上,了解气孔与光合作用、抗旱节水、鲜花保鲜等生产生活实践的关系。

其中实验②要求学生观察比较分别处于1.5%硝酸钾、15%甘油、1%乙酸、1%阿司匹林溶液和蒸馏水中的鸭跖草叶片气孔,了解气孔的开闭情况及原理。一般的光学显微镜观测的是即时的物像, 传统的测量细胞大小的方法是利用测微尺进行测量,不仅速度慢,而且误差较大(如图3)。而利用数码显微镜的图像软件系统,学生可以通过“拍照”功能保存气孔图像,通过“测量”工具计算气孔的张开程度,通过“录像”手段记录气孔的动态变化,最终通过图形和数据的结合,说明气孔在不同溶液中的开闭状况,并生成实验报告。

在学生的实验报告中,以往记录实验结果的方式是文字、表格和简图。这些都是间接的实验记录方法。数码显微系统记录实验结果的方法除上述传统方法外,通过拍摄数码显微照片,能够更加直接地记录实验结果。而数码显微镜与计算机联网使得该系统对实验数据出来的能量和速度大大增加,有利于及时将实验结果转换成图表。学生还可以把自己的作品存储起来,以备进行阶段性的研究总结。

数码显微生物学实验室的圆桌分布,从教学的一开始就将学生进行了“组”的分配,学生自由组合,三个人形成一个小组,每个人拥有一套“数码显微镜+计算机”设备,每次课程共同完成实验任务。每个小组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进行分工协作,相互配合、相互帮助、相互促进。所有小组又可联合成大组,共享实验成果。而数码实验室的网络技术在信息获取和认知支持等方面都很好地支持了基于问题的协作学习。

(2)物理学探究实验室

2004年根据高中物理课程教学改革的需求,学校为物理实验室添置了相关的数字化教学实验器材,组建了由“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构成的新型实验系统,有力地支持了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全面整合。

实验室装备了各类传感器,如声学传感器可以将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上传至数据采集器,由数据采集器以115200波频率(10K)的高速传输至计算机,朗威DISLab实验教学软件即可实时描绘出声波的波形图线,同时支持声波波形的存储、回放,进一步方便了实验教学。这类构件物理数字化实验室为学习者在学科学习中,提供了自主建构学习实验的可能性,为资质优秀学习者的深度学习预留了活动的场所。

(3)数字艺术创作室

2004年9月,学校建立了数字艺术创作室,面向高一和高二学生开设了《DV创作》和《作曲与MIDI音乐》选修课,师生共同探索数字艺术的奥秘。

创作室装备的现代化数字艺术装备,为学习者在实践中体验新型表达方式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我们的数字艺术创作课程,并不是常见的软件操作的活动,也不是简单的技能习得活动,而是建立在新型文本观基础上,将媒体文本也视为一类表达的要素,运用图片、视频等视觉符号来表达学习者内心的感受,表达我们视觉听觉中的现实世界与梦想空间,可谓是一类新型的“作文”课程。我校学生在全国NOC中小学生创新赛上,数码艺术作品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4)创新构造实验室

学校分期分批添置了最新型的结构搭建套装、可编程工控套装等学习装备,建立了复兴高级中学创新构造实验室。开出了机器人选修课与创新构造研究课。

社会公众是根据技术制品来感受科学的进步与科学对人类日常生活的作用。在另一方面制造技术作为所有技术的基础技术,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中起到了工作母机的作用。

创新构造实验室模块化结构构件,有效免除了结构设计中对金属加工工具的严重依赖,使得中小学能够有效地突破条件与费用的局限,让学习者能够便捷地构造各类机械构造以实现某类能力。同时变成工控模块通过各类传感器接收各类动态信息,通过中央控制运算模块的运算输出脉冲控制各类电动机和相关机械结构实现有效反馈。

我校学生在该实验室放飞自己的创意,通过悉心建构,学习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2006年世界中学生机器人大奖赛中荣获金奖。

4.教学管理方面

根据上海市教委对学生全面发展的系统思考,我校建设了学生成长发展系统。该系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虚拟的学习、生活空间。在此学生可以记录自己的成长脚印,记载自己的荣誉等。通过成长发展系统,学生可以与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留言交流;可以看到自己每学期的各个学科的学习成绩;可以作学科分析,系统能自动帮学生按学科成绩列表画点,显示每门学科的学习成绩在年级中的相对位置。可以很直观地告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趋势,学生就能客观地了解自己每门课的学习情况。在每个学期末,系统将为每位学生打印一份《学习情况表》,情况表中汇总了学生的学习、德育等多方面的重要数据。学生毕业时,系统会为每一位毕业学生提供一份个人在校学习、生活信息的完整的电子档案——《学籍卡》。

在学生成长发展系统中,融入了互动的教学理念,设计了学生和任课教师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配置有学生——学生、学生——教师、教师——家长、家长——学生等多类信息通道,通过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家长对学生的评价,就可能较全面地展现学生的学习、生活面貌,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学生成长信息流示意图如图4。

系统整合了能使家长和班主任相互沟通的家校交流平台,与其他功能系统(如学籍管理、健康档案管理等)实现实时数据交换。

三、总结与思考

从2004年以来复兴高级中学数字校园建设的实践探索中,我们得到了以下的几点体会。

我们在数字校园建设的历程中,在教学管理、课程建设、学生社团、班级经营等方面开展相应的探索实践,为后续深入而全面的建设进程奠定了必要的实践基础。

数字校园的全面建设,还需要在管理、教学等方面全面启动相应的探索实践,明确更多的需求,进一步提炼出稳定的部分,形成必要的模型,把握建设运行的本质。进而要在整体性方法论的指导下,支持对物质环境建设的系统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数字校园不可能一蹴而就。

数字校园的建设需要我们从组织建设、管理、信息标准化、课程教学、人际交流等等方面深入思考,数字校园的运行需要理解数字校园所代表的新型文化的各类实践者——管理人员、骨干教师与教育科研志愿者、技术支持人员等角色。

我们的实践和探究并不表明复兴高级中学已经建成数字校园,而是全面吹响数字校园建设的启动号角。我们在贯彻落实复兴高级中学新三年发展规划的历程中全面实施建设方案。在发展中走向未来,在科学行动中落实社会效益。

数字建设 篇7

一、发展数字图书馆对于洪泽的意义

洪泽县位 于中国五 大淡水湖 ——洪泽湖 畔, 总面积约1300平房公里, 其中水面面积占60%, 人口近40万, 125个行政村、居委会, 具有典型的水乡特色, 造就了农、林、牧、副、渔多种经济发展的格局, 其中, 又以粮食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为农村主要经济产业。近几年通过努力, 洪泽县基层点成功建成了一批有特色的图书室, 每个书室藏书约1000册, 音像资料100种, 在农渔民生产、致富的道路上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由于为他们提供图书服务的县图书馆, 属于公共图书馆性质, 不是专科图书馆, 做不到提供的资源完全符合大家的要求, 这样日积月累, 导致生产中出现的好多问题在现有的纸质资源上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而网络资源又缺少系统的指导。这时广大农民期盼有人能为他们提供主动、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 科学指导农渔业生产, 提高生产质量,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促进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数字图书馆这样一个没有围墙, 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资源数据库。她不是简单的将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搬到网上, 或将馆藏资源进行数字化, 而是凭借现代信息技术, 使其能够智能地、实际有效地存取全球网络上数字化的、多媒体的、海量的信息。数字图书馆是真正的能让大家“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新型资源, 有了数字图书馆不但可以提供农村的经济效益, 还能促进洪泽县新农村建设。

二、洪泽目前的状况

1、硬件方面

县级:洪泽县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室内面积约300个平方, 设置客户机70台、服务器2台等等。基层点:洪泽县基层公共电子阅览室均配有客户机数台, 目前正按国家标准加大建设。

2、数字资源方面

3、宣传工作方面

洪泽县数字图书馆从创建开始, 通过走进机关、学校、社区等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免费为大家办理数字图书馆阅读证, 并现场进行数字阅读演示, 现有数字图书馆持证读者约5000人。

4、资源共享方面

洪泽县图书馆目前还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资源载体, 和上下级图书馆、图书室之间还未建成有效的资源共享局域网, 数字图书馆建设目前还未有突破性进展, 不过这也是我们接下来要着手准备的工作。

三、洪泽县目前存在的问题

1、缺乏统一的检索平台

随着网络技术及软件技术的发展, 促使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日趋完善。可当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库不断增多时, 虽然查找一个资源库的资源能快速查找到结果, 但是回复的内容太过零散, 缺乏系统的、全面、有针对性。如需要查找多个资源库时, 仍需要在不同资源库之间切换, 这不仅降低了查找的效率, 而且对数字图书馆的方便性大打折扣。如果能有一个统一检索平台, 整合各种资源库, 相信一切问题都会变得简单, 负责管理读者信息请求的接受、分发与查询结果的整理、输出, 构建统一检索平台实现高质量的查询, 数字资源的查找更加方便快捷, 能达到让读者满意的效果。

2、缺乏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是目前面临的大问题, 目前承建电子阅览室的县图书馆中学历均为大专以上, 共七个人, 其中有四个的年龄均已达到53周岁以上, 剩下3个虽是本科毕业, 年龄平均达到30周岁, 但由于专业的限制, 不符合复合型人才的标准, 所以整体现状不能适应数字图书馆发展的要求。在加上图书馆的地位历来没受到政府的足够重视, 高素质人才难以引进, 馆员队伍缺乏系统的、有计划的在职学习和培训, 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难以实现质的提高;知识结构和观念落后陈旧, 也无法适应提供数字化信息资源服务的要求。

新信息时代下的图书馆工作人员不仅要精通图书情报专业知识, 而且也要对计算机及网络有一定了解和应用能力。但多数馆员对于如何提高数字图书馆的使用率、如何达到信息资源使用效率的最大化等问题的如何解决知之不多。多数馆内专业人员缺乏对计算机知识的深入了解, 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往往束手无策, 这一问题在图书馆数字化过程中亟待解决。

3、认识问题

数字图书馆是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提出并渐渐发展起来的, 时间不是很长, 对于多数人来说, 数字图书馆这个概念还是很陌生的, 尤其是经济不发达的地区, 人们对于看书的方式还停留在只看纸质的图书, 对于数字图书馆建设发展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 不能充分利用数字图书馆的资源。

4、典型引导不够

数字图书馆是一种新生事情, 涉及到的工作多数是高技术含量的, 它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不断摸索的长期过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受经济条件的约束, 很多县区在数字图书馆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因为缺乏成功典型事例的引导而无从下手。

四、针对问题采取的策略

洪泽县现今数字图书馆依托“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平台建设虽已有所成效, 但远远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 还应理清思路顺应形势发展, 在上级和下级图书馆之间建立虚拟局域网, 扩大了数字资源访问的容量, 达到资源共享, 这即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又节约了资源, 还避免了大规模部署数字图书馆带来的浪费和繁琐的日常维护管理。目前, 解决此种网络互联、实现数字资源共享, 洪泽县计划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技术方面, 有两种方式: (1) 租用专用线路——即向网络运行商申请专线, 此种方式只能保证点到点的数据及时安全的传递, 但是很难和其他图书馆进行互联, 或者申请多条专线, 费用过高。 (2) 通过VPN技术来实现资源共享, 利用现在日益普及的宽带接入, 搭建图书馆扩展虚拟专用网, 解决各级数字图书馆之间的信息数据快速、安全的传递, 并有效地防止数据内容被不法分子篡改, 请看右上角的对照表:

由此可见, 采用VPN方式组网具有投资成本低、高宽带、高可靠性、高安全性以及灵活的可扩展性等优点, 且VPN产品具有对Internet上的内部移动用户安全接入功能, 可以彻底消除地域差异, 实现可移动用户的网络互连及基于Internet的可移动安全访问控制。因此, 采用VPN方式组网对于洪泽县建设数字如书馆来说是现实且可行的, 全完可以满足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二是加强信息推送服务。信息推送服务是由图书馆工作人员根据读者的需求, 将获得的信息定期或不定期地自动传递给用户的一种方式, 是数字图书馆完成个性化服务的重要方式。数字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承担中介作用, 把来自于网络和各类数据库中的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 进行有序处理和资源重组, 使信息资源类型多样化、信息资源存储分散化的数字资源, 按不同用户的信息需求分门别类地传递给用户, 从而快速、准确地完成个性化服务。

五、对数字图书馆工作的展望

总之, 图书馆因读者而存在, 因读者认可而体现价值。数字图书馆作为一种新生事物, 延伸了图书馆服务, 我们要“与时俱进”, 大力发展与普及数字图书馆应用技术, 获得更多的发展功力。同时笔者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 将来能把更优质的数字资源带到基层, 辐射到中国的每一寸土地, 更好的充实大家的精神食粮。在今后的建设工作中我们要抓住机遇, 积极创新, 使数字图书馆成为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阵地, 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弘扬中华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网络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 数字图书馆作为图书馆发展的新形态, 为传统图书馆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空间。那么县级图书馆面对这一机遇, 应如何发扬数字图书馆信息量大, 使用方便等优势, 这将是数字图书馆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探索, 在研究过程中, 以洪泽县数字图书馆为例, 浅谈个人对于县级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探索。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现状,VPN技术

参考文献

[1]王预.中国数字图书馆发展战略及对策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07 (2) .

[2]李东来.数字图书馆的选择与实施[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1999 (03) .

数字化医院与超声科数字化建设 篇8

1 数字化医院建设

1.1 数字化医院建设的策略

(1)注重职能机关与信息部门的协作。职能部门是指在数字化医院建设过程中,具体负责指挥和领导工作的业务机关。其作用是很关键的,要根据院领导的决策制定完整的实施方案,细化、规范各项业务流程,组织讨论实施进展,负责院内各部门的协调,制定规章制度,确保数字化医院平稳顺畅运行。医学信息部门是数字化医院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充分发挥信息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数字化医院建设的重要保证。它们负责网络系统的规划和软件系统的设计开发、日常维护以及全院人员的培训等。职能部门与信息部门的作用相辅相承,二者必须有效协作,才能发挥理想的效果;(2)注重医院全员参与。医院的每一名员工都是某个数字化流程的参与者,他们应该以主人翁精神对待每一个操作、每一步工序,可以根据自己的体会与医院信息部门一起不断完善各个流程、各个模块;(3)注重医院与公司的协调。充分发挥医院的主观能动性,加强与开发商的合作,以医院的实际需求,拉动数字化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推进系统的通用化和实用性;(4)注重整体规划与分步实施。数字化医院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分系统、模块的建设和运行,注重整体设计,再分步推进,这样可以做好整体预算,有利于系统整合,从而发挥数字化医院的整体效能[2]。

1.2 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1)提高全方位管理水平。通过数字化建设,建立完善了信息网络渠道,实现对医院全方位的规范管理。院领导在办公室即可了解全院医疗诊治、后勤保障等各项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使医院的管理水平迈上了新台阶;(2)杜绝漏费和浪费现象。诊疗项目、药品名称、收费计价的电子化管理,杜绝了漏费现象,降低了医疗成本和消耗,并为患者提供准确的消费凭据;药品、物资数据库的建立,提供了清晰的货物资料信息,消除了盲目进货、货物积压和损耗现象;信息的网络传输和共享,减少了纸张等办公用品的浪费;医保、商保基金的实时监控和合理使用,为国家节约了资金;(3)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医疗行为。医院信息化使病人就诊环节减少,就诊时间缩短,并减轻了职工劳动强度,提高了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4)加快医院发展进程。医疗管理的程序化和标准化,为医院实现现代化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优化了工作流程,提升了医院形象[3]。

2 超声科数字化建设

超声科数字化建设的重点是建设超声影像储存与信息系统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的产生使医学超声影像信息处理模式发生了质的飞跃。

2.1 建设PACS系统的意义

(1)网络化、实时化、提高工作效率。PACS系统建立后,能实现医院影像信息资料管理网络化,医生可以从医院任何工作站上,通过信息检索迅速、及时、准确地了解病人的病史、医疗记录及影像、检验资料,及时做出正确临床诊断,从而提高临床诊断率;(2)登记简捷、浏览方便、快捷及多功能图像处理。PACS系统具有独立的病人登记终端,将病人信息输入至PACS服务器后,与图像资料自动结合,自动管理,该终端从服务器上查询检索到诊断医师所需的病人资料后,PACS提取图像资料和相关的其他资料,将图像高分辨显示。同时该终端提供了许多简便实用的工具,从而增加辅助诊断的手段;(3)图像共享及远程会诊。通过医院内部网,可以实时传送图像至其他科室,实现病人健康信息资源共享,便于综合诊断及多科室会诊,在实际工作中,提高临床医师诊断治疗效率;(4)可靠度高,超大容量的储存。PACS系采用大容量硬盘并配备光盘刻录机,短期存储可由硬盘完成,可存储图像数万幅以上,当硬盘存储达到一定容量后,将图像定期刻录到光盘上,可达到长期存储的目的,既提高工作效率又节约成本;(5)实现超声科现代化管理。PACS系统的建立为科主任提供全科各类信息查询、动态管理及辅助决策提供依据[4]。科主任通过工作站可以对检查结果阳性率、符合率、医生工作量、检查成本、检查费用等数据进行汇总,并根据科内检查项目设备、人员配备、岗位编制、排班、出勤情况等指标,进一步开展医院分级管理指标的综合评估,为医疗质量控制提供决策依据。

2.2 PACS系统的建设原则

在PACS系统建设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是以病人为核心,必须充分考虑医疗信息采集的准确性、与医疗设备的有效衔接和强大的后图像处理功能。此外,在PACS系统建设中应当贯彻以科室为出发点,立足全院、面向临床的整体建设原则,以超声科作为系统建设的起点和重点,但要站在全院的整体高度,充分考虑到信息的最终服务对象是临床医生,牢牢记住面向临床的观点。因此,在PACS系统建设中必须充分认识到系统建设的复杂性和长期性,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建设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5]。

2.3 PACS系统的建设策略

(1)加强统一规划。PACS系统是医院信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数量巨大,会产生许多应用技术,如图象的预取技术、图象压缩技术等。作为医院信息系统中的一部分,图象信息与其他信息能够很好融合是PACS建设中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医院应做好统一规划,避免PACS与医院其他系统出现信息交换问题;(2)普及PACS应用技术。由于我国PACS研究工作开展比较晚,许多医院急需比较全面和完整地了解相关技术,正确认识PACS技术的应用目标、作用和建立方法等问题,在医院内部普及相关技术;(3)建立医学影像系统的标准和规范。在超声影像的采集、显示、远程医疗等方面我国尚没有相应的标准,这不利于保障数字化影像在医疗工作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应通过积极组织研究、引进国外标准等方法,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PACS系统、远程医疗应用的技术标准和规范[6]。

总之,PACS系统的建立对超声科提高工作效率,医院实现数字化管理具有划时代意义,PACS建设是医院数字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对提高医院医疗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医学超声影像系统的建设是今后医院信息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必须认真作好PACS建设工作,为广大患者诊疗及医疗信息资源共享提供方便。

摘要:数字化医院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医院管理和疾病诊治由经验管理、经验医学到规范管理、标准化管理向数字化医学的转变,数字化医院是医院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超声科数字化建设的重要平台,超声影像科必须做好数字化建设,为医院现代化做出贡献。本文探讨了数字化医院建设的策略、意义以及建设PACS系统的意义、原则和策略。

关键词:数字化医院,超声科,数字化建设,PACS系统

参考文献

[1]谢赛英,孙桢,潘传迪.浅谈数字化医院建设与实践[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8,16(11):874-875.

[2]尚武,杨涌.数字化医院建设与医学信息开发利用[J].医学信息,2004,17(12):793-795.

[3]程江,刘宏生.建设数字化医院的实践和体会[J].中国数字医学,2008,(8):27-29.

[4]黄莹,等.PACS系统在医院影像信息网络管理中的意义[J].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0)上半月版:1984-1985.

[5]刘谦,陈加宜.如何构建大型综合医院的医学影像信息系统[J].医学信息,2006,19(7):1117-1119.

谈数字城市建设 篇9

1 数字城市建设的实施与目标

建立国家、省和城市人民政府三级基础地理信息共建共享机制。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在政策、标准、总体设计、航空摄影、公共平台建设、国家基础测绘成果使用及系统集成等方面予以支持;负责组织项目竣工验收。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指导项目建设工作;负责项目进度与质量的管理和监督;在基础资料提供、技术设计以及项目组织协调等方面给予支持。城市人民政府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和落实项目主要经费;负责项目建设和成果的推广应用;负责建立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长效运行机制,对平台的管理、维护与更新提供相应的保障。

通过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形成权威、标准、统一的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并开发五个以上示范应用系统。以太原市为例,经过建设,“数字太原”共完善了一个数据库、新建了一个平台,建成三套数据集,开发了五个示范应用系统,具备了数据浏览查询、专题数据加载、查询统计与空间分析、二次开发、数据交换等功能,成为太原市统一的、权威的、通用的基础地理信息平台。今年,太原市在完善环保监测、基准地价查询、药监信息服务、人防信息、数字城管、数字太原公共服务等系统的基础上,又积极开始建设地质灾害预警、警用地理信息平台、数字太原物联网等系统。目前,太原市在已经开发10多个领域20多个政府部门的应用系统的基础上,又有18个部门提出了应用需求计划。预计到2012年底,太原市将实现数字太原成果应用全覆盖,将全面提高宏观决策、公共服务、应急处置能力。

2 数字城市建设的应对与务实

近年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把数字城市建设作为“牛鼻子”工程全力推进,数字城市建设成为“十二五”的发展重点。国家的这一举措,为中小城市迎来了机遇与挑战。绝大多数中小城市测绘基础薄弱,测绘技术落后,人才缺乏,如何夯实测绘基础,厚积而薄发,圆满完成数字城市建设,是我们近期工作的重点。借此机会,我们中小城市可大大加快信息化测绘建设的进程,实现测绘技术和装备现代化。下面结合现代测绘3S技术,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中小城市应对数字城市建设应该采取的一些务实工作。

2.1 GPS技术的应用

随着GPS技术的深入发展,RTK技术日趋成熟,单基站的RTK作业半径已经扩大到30 km,能够实现快速厘米级实时定位及事后差分,利用GPRS/CDMA进行50 km左右RTK测试成功案例也已经屡见不鲜,所以许多小型单位不同部门都建起了自己的单基站CORS系统,南方公司在湖北宜昌以百万元左右人民币建成多基站网络CORS已成为典范,目前许多省、市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省、市级CORS系统。以下是关于山西省境内CORS建设的部分报道摘要:2008年7月由南方承建的山西晋城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JC-CORS)1号基站开始成功运行;2009年8月山西省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络系统(SXCORS)正式投入业务运行;2010年4月阳泉市盂县国土资源局第一座“单基站网络CORS”连续运行参考站建成并投入运行;2010年9月吕梁市临县国土资源局全面启用“CORS”系统;2010年11月大同市国土局HD-CORS单基站参考站建成并成功运行,截止目前,山西省11个地级市城建规划、国土系统已建成HD-CORS单基站7套。由此可见,重复建设现象比较严重。SXCORS为目前国内精度最高的省级CORS系统之一,该项目在现有测绘基准基础设施的基础上,集成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和无线通讯、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等多项先进技术,建立了由67个基准站组成、覆盖全省范围的高精度的连续运行基准站网,形成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高效率、高覆盖率的GNSS综合信息服务网,能够满足不同行业用户对精密定位和动态定位、卫星数据分析等多种需求。该项目成果通过网站服务,实现在线坐标计算、基准站数据下载和事后RTK等功能,可为全省大地测量、工程测量、气象监测、地震监测、地面沉降监测以及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社会公共定位等众多领域提供优质快捷的保障服务。山西省的所有测绘部门完全有理由使用SXCORS,避免重复建站,造成浪费。

在CORS系统的建设方面,浙江省的建设模式值得我们学习。浙江省卫星定位连续运行综合服务系统以高精度实时定位的网络RTK技术为核心;以立足地理信息框架基准,服务全社会为宗旨;以建成一个为全省各行各业、众多领域、各个层面均能受益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为最终目标。系统由浙江省测绘局统一规划,采取共建共享的建设模式,由各相关厅局以及省、市各级共同参与,分省、市(地级市)两级实施。省级(一级)基准站综合服务系统项目的建设工作由浙江省测绘局负责;地市级(二级)基准站综合服务系统项目的建设工作,在浙江省测绘局统一规划和指导下,由各地级市有关部门负责具体的建设实施工作。

CORS系统不仅是一个动态的、连续的定位框架基准,同时也是快速、高精度获取空间数据和地理特征的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CORS可在城市区域内向大量用户同时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性、实时的定位信息,并实现城市测绘数据的完整统一,这将对现代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采集与应用体系产生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可以建立和维持城市测绘的基准框架,更可以全自动、全天候、实时提供高精度空间和时间信息,成为区域规划、管理和决策的基础。该系统还能提供差分定位信息,开拓交通导航的新应用,并能提供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全天候、近实时、连续的可降水汽量变化序列,并由此逐步形成地区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系统。此外,CORS系统可用于通信系统和电力系统中高精度的时间同步,并能就地面沉降、地质灾害、地震等提供监测预报服务、研究探讨灾害时空演化过程。所以,应对数字城市建设,我们要根据本市的实际情况,首先搞好CORS系统的建设和应用。

2.2 RS技术的应用

目前,地形图更新多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进行,该种测图方法与以往的全野外测图相比效率有了大幅度提高,但因其投资大,成图周期长,因而不能满足城市建设迅速发展的需要。无人机不仅应用于应急救急,而且应用于监测地理国情、实时测绘、动态监测,无人机航摄系统的应用开辟了一条提高数据获取能力、水平的重要途径。为此,“十二五”期间,国家测绘局将大力推进无人飞机航摄系统推广。同时,高分辨率遥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也为快速、准确、经济地更新大比例尺地形图带来新契机。美国对地观测公司(Earth Watch)于2001年成功发射了Quick Bird遥感卫星,为多光谱成像(1个全色通道、4个多光谱通道),成像幅宽16.5 km×16.5 km,其全色影像的空间分辨率达到0.61 m,是目前世界上分辨率最高的商业遥感影像。与航空摄影测量相比,Quick Bird具有拍摄面积大(每景影像近300 km2),数据成本低(全色影像数据20美元/km2),成图周期短的特点。由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承担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一体化测图系统Pixel Grid”通过了国家测绘局组织的专家鉴定。

随着科技的进步,大大地降低了涉足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的门槛,最常用的三种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如JX-4C,Virtuo Zo NT,MAPMATRIX报价都在8万元~10万元,一般的测绘部门应将这一专业逐步搞起来,为数字城市建设大显身手。

2.3 GIS技术的应用

地理信息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信息资源,在政府管理决策、信息资源共享、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出于数据安全的需要,摆脱对国外地理信息软件的依赖,国家大力扶持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理信息软件,为服务于数字城市建设,国家已从几十家国内地理信息软件生产企业中认定了14家企业。但国外先进的地理信息软件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如Esri公司最近发布的Arc GIS10实现了五大飞跃,即在协同GIS、三维GIS、云GIS、一体化GIS、时空GIS五个方面实现了实质性的跨越。

从2006年起,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协同地方和部队测绘部门,历时5年完成了国家1∶50 000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更新,新版数据库成果可直接用于数字城市建设;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在1∶10 000及1∶5 000地理信息数据方面可为城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电子政务应用服务及各行业信息系统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公众版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www.tianditu.cn)已开通,它是中国区域内数据资源最全的地理信息服务网站,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传统地理信息服务方式,全面提升信息化条件下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天地图”各省、市节点建设也陆续完成。

随着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深入发展,我们应积极引进和培养复合型人才。

1)测绘与城市规划、国土资源管理等的复合人才,有助于推动测绘业务的拓展,增强测绘服务的针对性;

2)地理信息技术与电子通讯、计算机网络、电子政务等开发技术的复合人才,适应GIS市场开发的多方面需求。

3 结语

数字城市已经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靓丽名片、领导科学决策的重要工具、提高百姓生活质量的得力帮手、社会综合管理的有效载体、企业产品推介宣传的平台和城市信息化的重要标志,“数字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参考文献

[1]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Z].

[2]基础测绘条例[Z].

[3]肖建华,罗名海.城市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的若干问题[J].城市勘测,2010(5):37-38.

论数字化医院及我院数字化建设分析 篇10

1.1 管理优化

指人、财、物的管理, 如财务管理、各种收费、药品药库管理和OA等, 管理的优化会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 提高各个科室、各个流程、各个环节的效率。

1.2 信息共享

一方面, 医生可以从网络中获得所需的最新技术信息, 求助于各个专科的专家, 共享自己的医疗经验和成果。医院之间也可以通过网络实现科研、诊疗等全方位的交流。另一方面, 医疗信息化的核心是病人信息的共享, 包括医院各个科室之间、医院之间、医院与社区、医疗保险、卫生行政部门等的信息共享, 以数据库为中心实现病人信息的无纸化和无胶片化。

1.3 资源共享

在网络的支持下, 医院可以通过开展示范教学、远程医疗、远程会诊等多种方式缓解医疗资源紧张的局面。搭建易用的平台, 让社区医疗、小医院共享资源。

2 内网需求

内网是医院核心网络系统, 用于开展日常医疗业务 (HIS、LIS、PACS、财务、体检系统等) 的内部局域网, 系统应稳定、实用和安全, 具有高宽带、大容量和高速率等特点, 并具备将来扩容和带宽升级的条件。

2.1 网络设计要求

⑴实现千兆主干, 桌面接入实现100/1000M自适应 (传输图像的桌面直接实现1000M接入) ;⑵配备的网管软件应提供可视的形象化的图形界面, 对整个网络中网络产品的全部端口进行监视和管理;⑶交换机互连采用多条链路捆绑, 防止链路瓶颈, 并提供链路冗余。

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 医护人员和病患者之间需要频繁地在院内移动、同时处理大量的信息, 要求网络具备可移动性、传输速率高等特点。同时考虑到医院业务量的增加, 网络需要留出足够余地扩容而不影响医院正常的工作。

2.2 网络应用设计要求

⑴院内核心网络系统HIS、PACS和LIS、体检系统等应用分别单独组网。以子网的形式组成医院的整体网络。各网络功能独立应用, 信息互通, 资源共享;当任何一个子网出现故障, 都不会影响到其他子网的使用。⑵新建的网络系统应充分考虑跟现有网络系统的平滑接入, 不影响现有系统的正常运行, 并考虑和现有网络系统实现网络冗余。⑶住院病区考虑到无线查房的需要, 需要部署无线网络。⑷传输动态图像的部门有:放射影像科、PET/CT、核磁共振MRI、介入放射科DSA、B超室、心超室、脑超室、心电图室、肌电图室、胃肠镜室、内窥镜室、重症监护室 (ICU、CCU等) 、手术室、麻醉科、视频示教室和会议室等。⑸医保 (包括省医保、市医保、区医保以及市公费医疗) 是专线接入。须配置医院内网与专线网的接口。⑹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医疗科研工作, 需要将各类监护治疗仪器上的各项生命体征等信息以数字化手段采集并且保存下来, 在需要时, 可随时还原。因此, 须考虑将医院所有的监护仪器和大型设备都联网。

3 外网需求

外网原则上是指除医院内网之外的所有网络系统, 包括INTERNET、银联系统、医院图书馆知识管理平台、和市卫生局联网的应急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电视监控信号传输、BA、安防监控、视频会议系统、公共区域无线上网等。⑴应急系统也是卫生局专线接入, 通过外网接口和院内视频会议系统连接。⑵银联系统是用各POS机终端通过外网接口与原银联系统连接。⑶Internet网提供远程医疗、远程教育、局办公自动化服务、医疗设备远程维护等。⑷医院内部职工文献检索及知识管理平台集中在电子图书馆, 但须在所有办公场所、住院楼病房、宿舍等地方预留Internet网接口。⑸院内电视监控系统采集的信号需要从医院外网系统上传输, 需预留外网接口。⑹每个病区病床需预留外网接口考虑将来做电视点播 (IPTV) 作用。⑺医院公共区域无线上网可以考虑交由网络运营商直接建设和收费。⑻以上系统建议分别单独组网, 以子网的形式组成整体网络。各网络功能独立应用, 信息互通, 资源共享;当任何一个子网出现故障, 都不会影响到其他子网的使用。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新门急诊医技综合楼高16层, 计划设置的汇聚层楼层为以下五个楼层, 初步分别设置信息点如表1。

2层配线间负责1-3层的网络接入、5层配线间负责4-6层的网络接入、8层配线间负责7-9层的网络接入、11层配线间负责10-12层的网络接入、14层配线间负责13-15层的网络接入。

网络设计时还要考虑到新大楼机房与老容灾机房互为热备, 当新门诊大楼的核心出现故障时, 网络链路能讯速的切换到容灾机房, 医院的各项子系统 (包括HIS、LIS、PACS等) 也能同时进行切换, 以确保医院关键业务正常运转, 据此, 整体组网拓扑图如下:

组网简介:

本次新医院门急诊医技综合楼高16层, 根据前期的论证, 网络将采用接入->汇聚->核心的三层网络架构, 千兆到桌面, 万兆骨干的设计思路。此次网络拓扑设计当中考虑到2层和5层的信息点比较多, 采用双汇聚的组网方式, 由于放射科采用内部交互流量较多, 单独为放射科部署双汇聚交换机。可以看到核心交换机采用双机热备方式。放射科汇聚交换机的优先路由和其他楼层的优先路由分别设置在不同的核心交换机上, 做到三层流量负载分担, 新大楼门诊主机房和老机房互为热备, 老机房做为容灾中心实备份HIS等关键业务数据。网络从核心->汇聚->接入均采用双链路方式组网

核心与部分汇聚采用虚拟堆叠技术, 确保网络核心高速的转发带宽和可靠性。

4 方案配置详细说明

方案整体可以分为三大部分:1、新门诊大楼网络架设;2、容灾机房的核心网络部署;3、新老两套网络的融合。

4.1 新门诊大楼网络架设

新门诊大楼网络拓扑图

配置说明

核心交换机:推荐新增加1台S7510E, 双电源、单引擎。1块8端口万兆业务板和7块万兆XFP多模模块, 分别连接下挂的汇聚交换机 (单台与5个汇聚交换机连接) 、两台核心交机万兆互联、还有与老机房的核心交换机万兆互联;1块48端口千兆以太网电接口模块, 负责连接医院的HIS、LIS、PACS等以太网口服务器之用;1块48端口千兆以太网光接口模块, 负责连接医院的光纤服务器和光纤交换机, 从可扩展性角度来考虑, 随着医院的服务器数量不断增多, 需要一台专用的服务器区接入交换机, 并通过光纤口连接核心交换机。

考虑到网络设备的充分利旧, 把现在老机房中的S7510E搬至新门诊大楼主机房 (16F) , 与新增加的S7510E做双机热备, 同时需要增加相应万兆业务板和模块如下:

1块8端口万兆以太网接口业务板和6块万兆XFP多模模块, 分别连接下挂的汇聚交换机 (单台与5个汇聚交换机连接) 、两台核心交机万兆互联

汇聚交换机:推荐新增7台S5500-28F-EI汇聚层交换机

由于2层和5层的信息点较多, 而且网络承担医院的门诊挂号、收费等关键性业务, 必须保证网络的高可靠性, 所以2层和5层分别配置2台汇聚交换机, 负责1-6层网络接入, 并进行万兆智能弹性堆叠, 同时, 上行万兆双链路至核心交换机, 实现链路级的冗余, 从而确保医院关键业务的永续性;

新门诊大楼网络拓扑图

3层、4层、5层信息点数较少, 分别配置1台汇聚交换机, 确保链路的可靠性, 上行万兆双链路至核心交换机:

接入层交换机:新增48口接入层交换机16台、24口接入层交换机2台。此次医院内网接入推荐采用全千兆的S5120-EI设备, 实现光纤双链路上行到汇聚、下行千兆到桌面。在2层和5层配线间的接入层交换机较多, 采用简单的堆叠线缆, 因为堆叠数量太多会导致网络的不稳定因素增加, 所以分别以2台为单位进行堆叠, 节约了光模块采购成本同时也保证了网络稳定性4.2容灾机房的核心网络部署

老机房做为容灾机房的网络拓扑如下图所示

配置说明

核心交换机:新增两台S7503E交换机, 分别配置单引擎、双电源。共2块48端口千兆以太网电接口模块用于连接现有的所有以太网口服务器, 并采用双链路连接方式;共2块48端口千兆/百兆以太网光接口模块 (SFP, LC) 用于连接老住院楼、妇科楼、老门诊大楼内所有接入层交换机, 下行采用光纤双链路方式;配置万兆多模光模块3个, 其中2个用于两台核心互联智能堆叠之用, 1个用于连接至新门诊大楼的S7510E交换机, 负责远程灾备。

接入层交换机:新增6台S5120-EI交换机, 并分别配置2个千兆多模光模块。前期接入设备采用了其它厂商, 现在为了方便日后网络管理和配置, 更换接入设备与核心交换机为同一品牌, 所以新增6台S5120-EI, 并采用双链路光纤上行至核心交换机。

4.3 新老两套网络的融合

老机房做为新机房的容灾备份中心, 其组网拓扑如下:

配置说明

⑴首先, 为了保证新门诊大楼的医疗数据能实时备份到容灾中心, 在新门诊大楼的核心交换机与容灾机房的核心交换机通过万兆光纤进行互联, 保证了数据传输的高带宽;⑵其次, 如果新大楼的核心交换机出现故障, 网络能讯速的切换到容灾中容灾机房的网络拓扑图心, 保证医院关键业务的不间断运行, 所以在新大楼的汇聚交换机上出一个千兆光纤口与容灾中心的核心交换机相连;⑶配置新大楼汇聚交换机光模块数量为5块, 容灾机房的核心交换机光模块17个 (其中12个用于连接现有的接入设备, 5个连接新大楼的汇聚交换机)

4.4 方案技术特点

坚不可摧、轻松承载——IRF技术构建高可靠实时门诊网络平台

门诊是医院业务最繁忙、最关键的部门之一, 涉及医院多个业务系统的相互配合。因此门诊业务系统的可靠性要求高、并发性、实时性和突发性强等特点, 对门诊的网络也提出了电信级的高可靠要求。

除了选择高可靠核心设备, 大型医院还普遍在网络中心采用了双机冗余的方式, 以进一步提升整个网络可靠性, 这样任老机房做为新机房的容灾备份中心, 组网拓扑图意单核心设备故障或者链路故障都不会影响网络的正常运行。正是考虑到门诊系统对网络的高可靠要求, H3C建议医院用户在门诊网络中同样采用双归属的高可靠拓扑结构, 但双核心并不意味着医院要投入双倍的资金去构建门诊网络, H3C的IRF智能弹性框架技术能在提升网络性能、可靠性的同时, 还能降低网络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 并为将来的平滑扩展奠定良好基础。

好处1:性能翻番。核心设备和汇聚设备都是负载分担的方式——两台设备当两台用;接入到汇聚以及汇聚到核心的双链路上行都是负载分担方式---两条链路当两条用。

好处2:网络更简单。二层不需要生成树;三层不需要VRRP;多台设备只需配置一次, 让网络更简单。

好处3:网络更可靠。网络设备实现秒级到毫秒级的切换时间, 保证医院业务不中断!

结果就是:技术上的分析清晰表明, 两种架构除了在可用性上大致相当以外, 在可靠性、安全性、可管理性与可扩展性上, 三层架构都明显优于二层架构。

摘要:数字化医院, 是在数字医疗设备、计算机网络平台和医院业务软件的基础上, 对病人的治疗数据进行采集存储、传输和处理, 从而在全院范围内形成全数字化的流程。

上一篇:电大图书馆下一篇:儿童的绘画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