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见习实习基地

2024-07-26

就业见习实习基地(精选十篇)

就业见习实习基地 篇1

“航空高职学院毕业生就业见习实习基地”旨在解决航空职院毕业生缺乏工作经验, 增加毕业生就业见习实习实践的机会, 有效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通过广泛动员社会资源和争取航空企事业单位的积极参与, 为毕业生提供与专业、能力相匹配的就业见习实习机会, 在兼顾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利益基础上, 一方面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 帮助毕业生积累工作经验, 培养锻炼毕业生工作能力, 为今后就业创造条件, 形成一种关心、帮助毕业生就业的浓厚氛围;另一方面为航空企事业单位搭建一个选人用人的平台, 也缓解部分航空企事业单位人员紧张状态。

1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至今, 已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基础上, 发展了行业认证模式、短期培训模式、产学结合模式、订单合作模式等。但如何为社会培养真正具备职业特色的实用性技术人才, 如何有效实现毕业生就业等方面还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因此, 提出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实习基地建设模式。就业见习实习制度在国外取得了成功, 但在我国实施以来, 由于毕业生人数的增加以及就业见习实习模式的不完善, 就业见习实习制度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质疑也越来越多;另外就是没有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见习实习所需要的基地建设, 没有把毕业生就业见习实习基地建设放到重中之重, 工作中缺乏深入探讨。对工作思路、方法和路径把握不准, 工作成效不明显;还有就是就业见习实习岗位数量较少, 就业见习实习岗位质量不高, 服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覆盖面有待拓宽。从学校到企业, 从理论到实践的对接是毕业生就业见习实习基地的重要任务, 也是价值所在, 但目前一些基地中提供的就业见习实习岗位未能使毕业生真正得到锻炼, 岗位多以技术含量低、繁杂、临时性为特征, 使毕业生感到意义不大, 参与热情不高, 就业见习实习基地与服务就业对接率较低。

2 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近年来, 到航空企事业单位就业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逐渐增多, 用人单位有了较大的选择面。由于航院高职毕业生缺乏工作经验, 不能用以往工作经历作为参考, 仅靠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面试取舍, 难以选择到适合、满意的员工;而且对培训新进毕业生所需的大量的时间和经费投入也使得大多数企业更愿意聘用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求职人员。这将会引起企业用人成本的增加和人才资源的流失, 同时不利于航院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开展。对于毕业生来说, 只有通过深入航空企事业单位亲身体会, 才可能选择自己真正适合的岗位, 获得宝贵的工作经验, 但航空企事业单位对个人工作经验的要求却常常限制了毕业生获得工作经验的途径, 影响了毕业生向“航空人”转变的过程。为了给航空企事业单位和毕业生之间提供更多相互了解的机会, 解决航空企事业单位用人与毕业生求职之间的矛盾, 吸引更多航空职院毕业生到航空企事业单位就业, 本着“互惠互利、各方受益”的原则, 成立“航空高职学院毕业生就业见习实习基地”。

3 理论依据

200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通知 (中办发[2005]18号) ;2006年人事部、教育部、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国资委、国防科工委联合发出了《关于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通知》, 对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作出部署;2009年4月, 我国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资委、工商总局、全国工商联和共青团中央也制定下发《关于印发三年百万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的通知》, 来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以“互惠互利、各方受益”为基本原则, 构建航空企事业单位与航空职院毕业生之间的绿色桥梁。形成一套适合航空职院毕业生发展的工作机制, 提升航空企事业单位人才存量的综合水平, 为实现“航空报国, 强军富民”的宗旨, “敬业诚信, 创新超越”的理念, 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4 研究目标和内容

经过2年的建设, 建成一批覆盖航院各专业的不同类型的“航空高职学院毕业生就业见习实习基地”。其中机电类专业毕业生就业见习实习基地20个, 非机电类每个专业不少于2个。

组建“航空高职学院毕业生就业见习实习基地”建设领导小组, 统筹规划见习实习基地的建设, 协调解决双方合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开发“航空企事业单位人才信息库”。根据不同的航空企事业单位和具体岗位的要求, 航空职院毕业生认真按照航空企事业单位的规章制度参与岗位的工作和学习, 主动了解该企业的企业文化, 工作业务, 技能学习等。发挥自己所学, 认真实践, 本着“互惠互利、各方受益”的原则, 与企业和谐相处。见习期间, “航空高职学院毕业生就业见习实习基地”工作小组和有关见习单位将为进入企业见习的毕业生配备一名带教人员, 定期进行交流、辅导和指导。见习期满后, 由“航空高职学院毕业生就业见习实习基地”颁发“航空高职学院毕业生就业见习实习基地”就业见习证明给航空职院毕业生, 并将其个人资料收入“航空企事业单位人才信息库”, 由人才中心向航空企事业单位推荐。

5 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是“航空高职学院毕业生就业见习实习基地”建设平台, 坚持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作为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 进行基地与专业一体化建设, 实现建设“品牌基地、一流基地, 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建立校企之间新型的协作机制, 从而建设稳定、多元化的航空高职学院毕业生就业见习实习基地, 使毕业生的见习实习经常化、制度化, 切实提高航空高职学院毕业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本课题首先以张家界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010级毕业生为调查对象, 在2010级毕业生中开展调查和访谈, 试图了解毕业生就业见习实习基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结合毕业生的实际, 客观深入地分析问题的根源, 并且以发展的眼光来解决具体问题, 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培养航空高职学院毕业生适应社会能力的策略, 力图促进“航空高职学院毕业生就业见习实习基地”的进一步发展。

5.1 文献研究法。

在研究前期, 密切关注当前国家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 积极收集关于航空企事业单位资料。

5.2 行动研究法。

在研究中期, 重视实践和探索, 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实践活动, 协调资源, 与有意愿、有能力的航空企事业单位合作, 为参加就业见习实习张家界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提供职业培训与劳动场所而构建一种系统工程。

5.3 个案研究法。

在研究过程中, 通过选择一家航空企事业单位毕业生就业见习实习基地的研讨及个案分析来探讨如何在提出加强就业见习实习基地的建设、学生的道德教育、劳动观念教育和社会形势教育, 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

5.4 归纳总结法。

通过“航空高职学院毕业生就业见习实习基地”建设的研究和分析, 找出毕业生就业见习实习主要问题与不足, 明确研究方向, 为毕业生就业见习实习、职业能力提高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保障, 加强毕业生的道德教育、劳动观念教育和社会形势教育, 创建一条良好的就业渠道。

5.5 经验总结法。

在研究后期, 要撰写研究报告、论文, 不断提炼经验, 探索规律。

6 实施步骤和措施

6.1 实施步骤

第一步:进一步收集分析国内的文献, 了解毕业生就业见习实习基地的现状, 查询有关数据, 研究毕业生就业见习实习基地的理论基础, 整理课题研究资料。

第二步:实施研究。

(1) 课题开题:1) 课题开题前, 明确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 课题组成员分工, 确定各子课题研究人员和任务。2) 课题开题后, 着手子课题研究。

(2) 采取各种措施多渠道积极与航空学院与航空企事业单位之间建立合作关系, 基地建设要以点带面, 点面结合:建设重点毕业生就业见习实习基地20个以上, 再以此为基础向外辐射, 构建毕业生就业见习实习基地网络;综合基地为主, 专业基地为辅;综合基地要求该基地所依托的单位规模较大、业务较多、员工业务水平较高。

(3) 逐步公开发表相关论文, 提出航空高职学院毕业生就业见习实习基地建设研究的对策建议。

(4) 筹建《航空企事业单位人才信息库网页》。

(5) 着手研究报告《航空高职学院毕业生就业见习实习基地建设研究》的撰写。

第三步:研究总结。作好航空高职学院毕业生就业见习实习基地建设研究的总结评价工作。完成论文公开发表和课题研究报告, 收集完善有关课题佐证资料, 做好课题结题鉴定的准备工。

6.2 实施措施

6.2.1 通过航空高职学院毕业生就业见习实习基地建设, 使校企达到互惠的目的, 从而使基地成为航空学院与航空企事业单位之间建立合作关系的纽带。

6.2.2 设计毕业生就业见习实习基地航空企事业单位资格审查制度和选择标准。实习企业的资质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实习质量, 所以, 学院要挑选管理规范、适应专业特点的航空企事业单位建设毕业生就业见习实习基地。重视质量, 严格把关。作为固定毕业生就业见习实习基地的单位, 应该具备以下条件:管理规范, 有着深厚的航空企事业单位企业文化, 能够为毕业生提供示范行为;员工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较高, 能够指导毕业生的实践操作;有着较完善的就业见习实习的培训体制, 能够提供足够的实习岗位 (10人以上) , 配备足够的指导人员;在一定程度上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

6.2.3 建立一套评价就业见习实习质量的指标体系。学院要与企业密切合作, 不断完善实习过程, 提高实习质量。

6.2.4 开发“航空企事业单位人才信息库”, 协调用人单位、毕业生和院方三方利益, 确保产“航空高职学院毕业生就业见习实习基地”建设方案切实可行。

参考文献

[1]《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05, (9) .

[2]《我国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J].中国人才, 2006, (7) .

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 篇2

由共青团中央首批建立的1952个“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涉及金融、出版、通讯、交通和制造等行业,其中,包括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开发银行、北京意之尚传媒机构等企事业单位,近2千“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开始接收见习生,就业参考《近2千“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开始接收见习生》。

这些建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企业将为见习青年安排2-3个月的见习期,见习期间,企业承诺将为见习青年提供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一定的生活补贴,同时负责对见习青年进行必要的技术技能培训和创业指导,并在见习结束后为见习人员出具相关鉴定,鼓励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在本企业见习的青年。其中,正在多省市开展庆祝建国60周年地方性庆典活动的策划和执行工作的北京意之尚传媒机构,将向见习青年提供文案、策划、客服等10多个岗位。

就业见习实习基地 篇3

[关键词]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服务就业创业;现状;对策

1.当前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现状

1.1.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积极促进了青年就业创业首先,是帮助青年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既要看到创业对就业的促进作用,也要看到就业经验、技能的积累对创业的重要促进作用,工作经验的积累是青年成功创业的重要条件。其次,是为企业搭建了选人用人的平台。青年到企业参加见习,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全方位了解见习人员的机会,可以帮助企业发现自己所需要的人才,满足企业的扩张性需求。同时青年也可以充分地了解企业,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有利于提高双向选择的成功率。再次,是广泛动员社会资源,缓解就业压力,营造关心、帮助青年就业创业的浓厚氛围。共青团选择就业创业具有普遍性的、共性的迫切问题作为服务青年的切入点,遵循市场机制和社会公益活动的基本规则,广泛动员和争取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中建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不仅为青年提供见习岗位,还体现了一种社会责任。

1.2.高校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建设及运转现状

建立方式主要依托高校资源与企事业单位共建基地。各高校团委开展建立见习基地工作是当前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重要举措,各高校通过校企合作单位、校友资源、社会实践基地等“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建立见习基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见习和创业条件。

见习对象以高年级为主,利用寒暑假时间集中见习。见习基地建立的标准中提出“每年至少安排一期见习,每期一般为2至3个月,岗位数量不少于10个,见习工作岗位需具备一定的技术技能含量”。通常见习基地所提供的岗位是较为有限的,因此更为优先高年级,特别是毕业生年级,而且岗位竞争较为激烈,获得见习机会的同学多以高年级中学业成绩好、专业技能强,有一定就业竞争力的同学为主。并依据学校的教学安排,多在寒暑假进行,辅之以每周定期安排见习的方式进行开展。

见习岗位覆盖面广,与学生所学专业联系较为紧密。高校大多围绕本校的专业设置和培养人才的类型建立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因此针对性较强,学生在见习过程中对岗位的设置及操作性普遍感到满意,认为见习期是有效的,切实为毕业生真正走向就业创业之路提供了实践和锻炼的机会。

见习基地运转规范化,并具有时效性。见习基地的建立及运转全过程有系列的规章制度及合同文本做保障,见习过程也实施紧密跟踪,月报制度有力地对见习过程起到规范和监督作用,有利于加强学校与见习基地间的联系和沟通,并实现了见习期的动态管理和过程控制。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及职业素养在就业创业见习过程中得到培养和提高,创业意识和能力也在基地建设中得到指导和实践,学生的创业意愿得以实施,创业成功率有提高。根据麦可思信息咨询公司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群体中有创业意向的人数比例一直较高,而实际创业的人数偏低。

2007届大学毕业生只有1.2%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2008届为1%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211所院校占0.54%,非211所本科院校占0.73%;数量很少,成功率很低,这与大学生创业意识及能力不足,缺乏创业环境有直接的关系。2009年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创建以来,大学生创业意愿明显增强,创业团队也纷纷涌现,并得到企业的关注与支持。依托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有利于开展创业计划竞赛、创业典范宣讲、创业指导师帮扶等创业服务及创业教育,为大学生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提供了现实平台和有力支撑,全面推进了创业促就业服务工作

2.加强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实效性的对策

2.1应加大政府相关的政策支持力度。从以下几方面作努力和探讨:一是加大对建设基地重要性、双赢性的宣传,扩大其影响力,使得此项工作能够得到广大企事业单位的拥护、支持和落实。二是加强对建立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企事业单位的鼓励和奖励,在人力、财力、物力、政策支持方面优先倾斜。例如,建立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基金,出台对建立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企事业单位的税收减免优惠政策,优先启动涉及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政府资助科研项目并且提供快譬器毪一.速资助、连续扶持等。三是建立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统一信息化管理平台,为建立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工作提供方便、快速、高效的管理平台,切实管理好这一项目化、基地化、长效化、专业化的社会实践。

2.2企业应增加就业见习岗位数量。扩大受益面及就业帮扶力度。一是企事业单位应增加见习岗位数量,转变观念,真正把见习大学生纳入到人才培养和用人需要的双赢目标里,并且在录取机制中侧重对就业困难学生的帮扶,为确实有较少机会和途径参加实习、就业竞争力较弱的同学提供就业培训,提高就业能力,以更大幅度地促进大学生就业。二是加强见习基地培训力度,让学生切实长才干、收实效。重视对大学生的传、帮、带培养,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帮助和培训,提供一些了解各崗位的机会,使他们积累有效的就业技能和见习经验,更顺利、清晰地就业、择业。在见习岗位遵循劳动力市场的供给需求,在设置上体现一定的技术技能含量。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最直接的意义体现在对青年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完善上。因此见习基地的建设必须遵循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紧跟劳动力市场的供给需求,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把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对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服务落到实处和可需之处。

2.3高校应紧密结合办学特色找准基地和学生的共赢点,提早开展就业创业教育。培养人才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充分就业,因此把就业教育纳入到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中及早开展,分步实施,有利于循序渐进提高学生就业创业意识及能力。加大创业教育力度,提早关注创业见习,重点实施培养,典型示范带动。创业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时间和实践,因此创业见习可以从低年级开始,对有创业意愿和基础的学生采用重点培养方式,为学生的创业项目做长期规划,提供全程的指导与跟踪,提高创业活动的成功率,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典范带动作用,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转变唯就业观念。

2.4作为见习主体的大学生应该加深对见习岗位的认识以及加强自身技能的储备。见习岗位上大学生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建设成效。因此,在参加见习之前,学生应该具有与见识岗位相适应的知识储备,防止因达不到岗位要求,在见习岗位上出现无技可施,不能胜任岗位的现象,而影响企业的工作进度,给见习单位带来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要清楚见习岗位的定位及意义,调整自己将见习等同于求职,要求工作稳定、待遇好的期望,脚踏实地从增强自身工作能力,提高职业素养,了解市场需求出发,在宝贵的见习机会中积累经验取得实效。在就业创业见习过程中,求真务实、大胆尝试,在优良政策环境下积极创业。

3.结束语

就业见习实习基地 篇4

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是解决青年职业生涯起步阶段就业要求和工作经验矛盾的尝试, 也是帮助青年提高社会技能, 逐步适应社会, 增强自身融入社会能力, 以及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水平以及技能的一条有效途径。而就业是民生之本, 是关系到我们国家经济持续发展, 社会稳定繁荣的主要内容, 对于国计民生具有重要影响。

二、见习基地建设的标准

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建设的标准主要是:合法经营、依法纳税, 并处于正常生产经营状态的企事业单位, 有提供见习岗位的意愿和接收见习人员的能力;具备国家法定安全生产条件;每年至少安排一周见习, 每期一般为2至3个月, 岗位数量不少于10个;见习岗位的工作内容需具备一定的技术技能含量, 见习基地不以短期劳务用工为主要功能;能够为见习人员提供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一定的基本生活补助;见习结束后。能够为见习人员出具见习鉴定;同等条件下, 可以优先录用在本单位见习的青年。

三、党团文件指引

对于这一问题, 共青团中央多次召开会议, 制定文件方针政策, 加大扶持力度, 并积极展开活动: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团的十六大、十六届二中全会精神, 发挥共青团的作用, 广泛动员社会资源, 帮助青年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为企业选人用人搭建平台, 团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从而在方针政策上为我们的“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工作进行了引导。

团广西区委在各高校、技能培训机构、人才市场等毕业生聚集的场所设立活动宣传栏, 印制宣传手册、就业创业咨询资料, 宣传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有关规定、工作程序等, 吸引更多青年参与见习并顺利实现就业。

团上海市委组织开展上海青年就业创业大讲堂见习基地专场系列讲座, 邀请优秀见习生走进校园、社区, 与广大青年学生面对面交流, 大力倡导见习理念, 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其中众多的积极意义非常值得各地进行借鉴、学习。

四、基地建设当前阶段形势

当前阶段共青团青年就业见习基地的建设, 正处于快速发展之中, 各地都在积极落实团中央的方针政策, 努力做好这一工作。统计数据显示, 自2009年, 团中央正式启动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工作以来, 团中央已确定并且建立的见习基地3.4万个, 可以为98.9万多名青年提供见习机会, 同时, 有567256名青年可以到岗见习, 实现见习的目的, 进行见习工作。而在其中已经有200000余万共青团青年在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的工作中正式被聘用。

总体上讲, 目前见习基地的运转状况良好, 增长速度非常快, 各地建立见习基地的热情积极性非常高。在坚持建立的基础上, 每月的见习基地数量均有大幅增长。以09年为例, 下半年较上半年增长率将近150%。这种情况的发生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各级团, 单位的见习基地建设工作基本摸清, 工作效率逐步提高, 互相之间交流沟通也日益频繁。另一方面, 各地的示范见习基地的效应也逐步显现出来, 从未被更多的企事业单位, 团体学习效仿, 共同提高促进。

不仅是数量上, 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工作的岗位分布也日益正规化, 广泛化。除了包含原有的工业, 农业等大类基础工作岗位, 电子计算, 通讯技术, 设计服务, 制造业等高级技术行业也加入其中。除了原有的大型国有企业, 以及大规模非公企业, 众多的中小企业, 外资企业也涵盖入内。

五、有效可行的政策建议

1、注重统筹性发展与整体性规划

推动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不能仅着眼于当前的利益和以解决青年就业为目标, 而应以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形势为整体趋势, 进行统筹规划。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目标是多方位的、变化的、发展的, 只有具有统筹性、整体性的长远规划, 才能适应就业创业大局势的变化。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应当积极推进劳动预备制度, 贴近市场需求, 实现学术和职业教育的紧密结合。依托政策扶持, 在方针法规的指引下, 推进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的建设工作, 实现学生和单位的双赢。

2、完备的保障性政策充足的资金支持

古语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寻找完备的政府保障性政策和充足的资金支持, 将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坚实的后盾。此外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青年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等相关政策的保证与建立也必不可少。政府积极发挥组织优势, 加大青年就业和创业政策宣传力度, 加强协调配合, 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 为青年创业和就业搭建良好平台, 共同推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

3、提高青年创业水平

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 要加强青年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规划能力。做到青年的学业职业相结合。对青年的创业就业进行课堂理论指导以及实际案例讲解。同时发布各种求职招聘信息, 帮助青年能够接触社会, 接触职位, 了解供需, 加强培训, 提升综合能力。从而未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建设工作做好铺垫。

就青年个人而言, 就业创业的实际能力取决于他们所拥有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价值观和对以上禀赋的综合应用、整体配置以及发挥展示情况。创业就业过程中, 准确地发挥个人及团体专业优势, 结合行业特点, 针对性的进行匹配, 以免造成工作岗位的专业要求与青年的专业知识体系搭建不匹配的现象, 将会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 是资源的严重浪费。首先应按照该地区的经济文化及产业特点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行业见习基地, 然后结合基地所在地区高校的专业设置及毕业生理论体系建立情况进行

4、加强各类组织的有效联动

就业见习实习基地 篇5

乙方:渭滨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甲乙双方经平等协商,就合作建立渭滨区人才中心“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单位)”事宜签订本合同,以资双方共同遵守。

一、合作目的

第一条 建立“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单位)”,目的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为其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就业能力创造条件,为企业选人用人提供支持,促进企业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合同期限

第二条 本合同期限为一年,自年月日起至合同期满是否续签由双方协商确定。

三、合作方式与内容

第三条 甲方在合同期限内,与乙方合作建立“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单位)”。第四条 乙方根据甲方需要的专业、岗位和数量,及时组织相关毕业生到甲方进行见习。

第五条 见习期间,见习生的见习活动和工作由甲方安排管理,乙方予以协助。

四、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六条 制定内部就业见习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指定就业见习指导老师,出具就业见习鉴定报告,与毕业生签订见习协议。

第七条 安排见习生具体见习岗位,按时足额发放就业见习生活补贴。有条件的单位为见习人员见习期间的食宿提供便利:提供基本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用品,保障见习人员见习岗位的安全。

第八条 负责见习生在岗期间的管理,要求见习生遵守甲方各项规定。

第九条 见习单位应通过就业见习积极录用高校毕业生到本单位就业,优先安排零就业家庭困难的合格见习毕业生留在本单位工作。

五、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条 乙方协助甲方对见习生进行管理,加强见习生政治思想教育和安全教育,督促见习生保守甲方商业秘密和遵守甲方有关规章制度:安排专门人员对见习生见习情况进行联系和跟踪,发现问题及时与甲方沟通,共同协商解决。

第十一条 甲方凭《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登记表》、《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协议书》、《就业见习花名册及生活补贴发放表》,毕业生有效身份证、毕业证复印件报乙方确认后,乙方为见习生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及时向甲方划拨政府补贴。

六、合同生效及相关事宜

第十二条 本合同经甲、乙双方授权代表签字并加盖甲乙双方公章生效。

就业见习实习基地 篇6

[求职者心声][岗位“练兵”,补足经验“短板”,找准职业方向]

6月29日,广西人才大厦二楼招聘大厅人头攒动,由广西人才服务办公室主办的2016年“牵手毕业生 见习助就业”自治区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双选会在这里举行。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广西和桂集团等近60家自治区级就业见习基地单位为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超过1500个工作岗位。这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面对面的“相亲会”吸引了近1000名高校毕业生入场求职,初步达成就业意向率达23%。

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的钱肖敏是土生土长的南宁姑娘,毕业后想回家乡工作,看到同学转发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双选会的信息后,决定来试一试。逛了一圈双选会,她向某农业生产资料公司投出了自己的第一份简历,并和招聘人员作了简短的交流。“他们开出的待遇是见习期2000元/月,转正之后2500元/月,缴纳五险一金,我对这个待遇还算满意。”钱肖敏告诉记者,毕竟自己作为应届毕业生,还是个职场“小白”,急需工作经验,因此对薪酬的考虑并不是第一位的,找到一家专业对口的单位进行见习,弥补就业经验的“短板”才是她此行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如果获得了就业见习的机会,在这段时间生活就有了保障,不必再依赖父母了。

与钱肖敏不同的是,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小廖则是把就业见习当成了选择就业方向的体验期。他说:“我已经面试了三家用人单位,都是与我的专业对口的岗位。我期待的薪酬是3000元/月,而面试的企业开出的薪酬普遍在2000元/月左右。虽然与理想的待遇有差距,但我还是很看好通过就业见习实现就业这种方式。我想找销售、人事或行政方面的工作,但又不知道现在市场上这类职位的现状和前景如何,自己能否胜任这样的工作。通过就业见习能够进一步了解行业信息,调整自身定位,明确求职的方向,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避免择业的盲目性。”

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政策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岗位“练兵”的机会,使他们能够补足经验“短板”,找准职业方向,从而更好更快地实现就业。据统计,仅2015年,全区就有3398名高校毕业生进入就业见习基地“学本领,长本事”,其中,进入广西人才服务办公室管理的自治区级就业见习单位见习的毕业生1331人,见习期满留用662人。

[企业需求][借力政策,提升选才效率,畅通炼才渠道]

就业见习,不仅为高校毕业生铺设了一段通往职场的阶梯,也为用人单位解决了招聘员工不能迅速适应岗位的难题。“大学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就像一个窗口,让企业和求职的大学生有机会更加全面真实地了解对方。与传统的招聘后立即入职相比,就业见习既降低了企业的招聘成本,又提升了选才效率,使企业选才更有针对性,有效降低了人不适岗的风险。”广西迪信通电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梁燕女士说。

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在选才、育才方面的优越性,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这项让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实现“双赢”的促就业政策,并积极申报参与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建设。自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政策“落地”以来,广西累计授牌就业见习基地393家,2012—2015年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共接纳高校毕业生12376人,留用率达40%。

此次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双选会,前来招贤纳才的企业就有60家,其中,广西北部湾航空有限责任公司、广西捷通高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广西众创加速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三家企业为2016年新获批成立的自治区级就业见习单位。广西北部湾航空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广西本土首家航企,抛出了机队服务助理、IT运维工程师、手册管理员等见习岗位;广西捷通高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广西高速公路联网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的第三方机构,在本次双选会为毕业生提供30个营业网点见习生岗位;广西众创加速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作为广西众创示范基地的运营单位,携手基地内9家优秀的小微企业“组团”招募见习生……

当天上午10时,招聘会迎来了高校毕业生入场的高峰,一些待遇优厚的知名企业的招聘展位前排起了长龙。记者注意到,用人单位开出的见习薪酬普遍在2000-3000元/月之间,有的企业还提供免费的岗前培训、包食宿等。

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招聘主管罗海军介绍说,公司从2009年就成为国家级就业见习示范单位,近几年都在大量地补充就业见习人员。在待遇方面,公司对就业见习人员有保底的收入政策,普通高校本科毕业保底4万元/年,“211”高校本科毕业保底5万元/年,研究生毕业保底6万元/年。

除主动提高见习生待遇外,企业还普遍完善对见习生的管理,重视对见习生的培养,担当起高校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前的“孵化器”角色,展现了企业对待就业见习工作理念的积极转变和爱才、励才、留才之心。

润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招聘负责人蓝业凡介绍说,润建公司是一家以通信网络维护、网络工程施工为主体的全业务通信服务企业。公司为见习生提供了优厚的待遇,并为他们明确了清晰的发展路径。如公司此次招聘的管理类英才培训生,设定的发展路径就是“1年项目部经理助理→3年项目经理→5年分公司经理”。转正后公司帮购买“五险一金”,享受节日补贴、经营成果分享。

nlc202309091136

梁燕介绍说,见习生的起点比一般员工高,公司对他们的关注度会更高一些,如果能在门店从基层做起,逐步提高,做出成绩,就有机会晋升到更高级的岗位。公司自2013年开始招收见习生以来,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见习生获得留用。其中,做到店长等高级管理岗位的,月薪可达5000-10000元。

[专家支招][脚踏实地,加强能力锻炼,垒好就业“敲门砖”]

报名参加就业见习的高校毕业生,很多人经历过一段曲折的求职过程。因此,在面对见习机会时,大多会倍加珍惜,脚踏实地地做好本职工作,力求通过见习留在见习单位就业,或提高就业能力,寻求更好的发展。但也有部分毕业生对就业见习的效果表示担忧,“见习经历能不能同实践经验真正挂钩?”“求职时用人单位会不会不承认见习经历?”“就业见习的薪酬福利会不会得不到保障?”“会不会被人认为是因为能力差找不到工作才参加就业见习?”……还有部分毕业生一心想“一步到位”,不选择就业见习,或只是把就业见习当做权宜之计,敷衍了事。

梁燕在接受采访时说,广西迪信通电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有很多连锁门店,公司会安排新招聘进来的员工和见习生到门店进行锻炼,但部分新人一心只想在办公室做管理,不愿到门店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殊不知没有经历过基层岗位的锻炼,很难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做管理也不容易让人信服。

对此,广西人才服务办公室特邀职业指导老师周长明表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政策,是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调动用人单位招录高校毕业生的积极性,为高校毕业生创造面向基层、走进企业的机会,提升其就业创业能力,促使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尽快实现就业。被自治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批准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的单位,都是有一定实力、规模和知名度的企业。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通过见习的方式进入区内有实力的企业,最后又能够留在见习企业,是非常好的“两步走”就业方式。毕业生要把握好这样的机会,在应聘时充分展现自己的优势和自信,争取获得招聘单位的青睐;在见习期间要脚踏实地工作,正确对待各种挫折,多看多听多想多做,全面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获得企业的认可,最终实现留在见习企业就业或提升能力另谋发展的目标。

同时,他还提醒广大高校毕业生不要漫无目的地“海投”简历,也不能“为了见习而见习”,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充分了解社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正确评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认真思考自己以后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找准就业定位再去见习。只有有针对性地对目标企业和目标岗位做充分的准备,才能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就业见习实习基地 篇7

大学生实习,是指高校大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或者说当学习告一段落的时候,向职场人士转变的准备阶段,区别于通常所说的勤工俭学,是作为就业前的一种特殊培训形式,验证自己的职业抉择、找到自身职业差距,累积工作经验的最好途径。

目前的《劳动法》以及《劳动合同法》保护的是与用人单位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实习大学生只有在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形成实际劳动关系后,才能按照相关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现在社会中大部分的实习,要么没有签订协议,要么签订的协议不规范,实习劳动中产生争议时缺乏相关法律依据,实习大学生被用人单位盘剥、克扣工资、发生工伤、医疗等事故后得不到及时救济和赔偿的案例层出不穷,在这个法律管理的“真空地带”,在多方呼吁要积极探索与构建大学生实习期间合法权益保障体系的趋势推动下,《广东省高等学校学生实习与毕业生见习条例》(下称《条例》)应运而生,这部在全国首个以立法形式出台的高校学生实习与毕业生见习条例,为规范高校学生实习,促进大学生就业,并结合广东省实际,在2010年3月1日起实施。《条例》把实习大学生定位在一个特殊的法律主体,以立法的形式切实保障大学生实习,解决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当务之急,为实习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然而,该《条例》是否能从根本上改变实习大学生劳动权益受损的现状,还有待实践的进一步证实。

1 实习大学生合法劳动权益难以维护的主要原因

1.1 大学实习生的劳动者身份很难认定,与用人单位之间难以建立劳动关系

由于实习大学生的主要身份还是学生,与学校还存在教学关系,处于尚未毕业的状态。虽然现在社会上有用人单位不需要毕业生的档案和与身份有关的证明材料,但签订劳动合同或就业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基本都是以大学生已毕业为前提的,实习大学生还未毕业,没有毕业证,无法证明其毕业身份,所以用人单位难以与实习大学生建立劳动关系。没有建立劳动关系,自然得不到劳动相关法律的保护。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这就是说,需要同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的劳动者才能成为受到《劳动合同法》的保护,而实习生既不属于法律意义上的劳动者,也不属于《工伤保险条例》中所称的“职工”,所以也不能通过社会保险来获得救济。

没有法律上认可的劳动者身份,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所遭受到工资或工时等方面的侵权行为时,无法获得工会的帮助,更不用说实习期间的劳动补助、特殊贡献和成果、独创的工业产权等合法权益的保护。此外,实习生大学生也不能享受劳动基准制度的保护。

1.2 相关法律保护依据缺失,实习期间劳动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健全

我国目前无论是在教育法律制度、劳动法律制度还是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方面,都没有对实习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劳动权益保护做出明文规定。

原劳动部颁布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第61条曾经规定了到参加工伤保险的企业实习的大中专院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学生发生伤亡事故的,可以参照本办法的有关待遇标准,由当地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发给一次性待遇。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不向有关学校和企业收取保险费用。但后来国务院2003年4月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将该条完全否定,至今没有另外作出规定。

通常情况下,实习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只能定位在一般的民事雇佣关系。实习大学生和实习单位之间产生的劳务纠纷只能按照一般民事纠纷来处理,适用的是《民法通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双方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处理,实习单位对实习大学生的人身损害承担的是侵权民事责任。

1.3 实习大学生缺乏自我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某招聘网站针对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一项调查表明,57%的企业在招聘毕业生时,首先是看其实习的经历和表现。实习经历丰富的学生是性价比相对较高,适应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有越多的实习经历,求职的成功几率越大。

在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的大环境下,实习的竞争激烈程度不亚于就业,想要获得一个好的实习机会变得越来越难。高校扩招,企业“僧多肉少”,在这种一岗难求的情形下,大学生一心只想抢抓实习参与权的求职心理压力过大,地位处于弱势,导致多数大学生在实习期间尚未享有相关基本待遇,有的实习单位甚至还要求实习生所在学校必须向其交纳一定的费用,对此,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都只能被动接受。有些学生家长甚至表示,愿意支付给企业实习期资源损耗费用,即使是“倒贴钱”也要让子女去实习。

实习过程中,大多数被侵权的实习大学生都是因为缺乏社会经验、自我法律保护意识薄弱或者“怕麻烦”而被当成了廉价劳动力,甚至受到人身伤害。很多实习生都在抱怨自己做的事比正式员工的工作量大而实习工资却不对等,自己的劳动没有得到相对应回报的同时,又找不到适合的保护机制来维护自己的合法劳动权益。实习生受到侵害后,一方面,不能依据劳动相关法律来对用人单位提起劳动争议仲裁;另一方面,由于实习属于高校内部管理行为的性质,不能对高校提起行政诉讼。实习大学生劳动权益的自我保护陷入两难。

2 现行实习《条例》的进步意义和作用的有限性分析

2.1 进步性

广东省于2010年3月1日起施行《广东省高等学校学生实习与毕业生就业见习条例》。这种以法规形式对高校学生实习作出规定,在全国尚属首例。

对于实习大学生,《条例》主要本着学校组织、政府扶持、社会参与的原则,突出了学校的组织责任和全社会保障学生实习的责任,且将企业接纳大学生实习由先前的社会责任上升为一种法律义务。《条例》明确了保障学生实习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必须”接收实习生,并发放报酬。在此过程中,政府将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对实习基地、企业单位等进行扶持和奖励。政府为企事业单位缓解用人过程中的经济压力,激发了企事业单位接收实习大学生的热情和动力,一方面,防止了实习单位把招聘实习生当成廉价劳动力使用、学校从通过组织学生实习中牟利,从而导致学生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等现象发生;另一方面,也显示出政府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诚意和决心。

在大学生毕业工作包分配转为现在的双向选择制度后,对于学校方,只负责批量生产大学生而不负责其毕业后能否找到工作,高校的就业率成为其一种荣誉而非责任。对于企业方,为追求利益最大化,节约成本,占领市场,一些缺乏社会责任感的用人单位便在错误的价值导向下,利用实习生求职心切的弱点,把实习大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来盘剥。而今《条例》规定,国家机关、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应当按照在职职工的一定比例接收学生实习,同时学校应当安排一定比例的教学经费用于学生实习,且要动用一定的资金甚至安排专项经费来帮助大学生解决实习难的问题。这些规定调整了高校仅仅作为大学生培养机构的被动姿态,让其更积极、更务实地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问题,而不是一味地空喊口号。《条例》另一项突破性的规定是:学生实习期间,学校、实习基地和实习学生应当签订三方实习协议,实习单位应当按照同岗位职工工资的一定比例向学生支付实习报酬或给予实习补助。《条例》的这项重要规定修正了过去弱化实习协议签订程序,以立法的形式极大地填补了实习大学生在受到侵害后无据可依的法律空缺,切实保护了实习大学生在参加实习前及实习过程中的合法权益。

2.2 有限性

首先,《条例》没有就大学生的特殊劳动者身份作出明确定位。《条例》所称实习,是指高等学校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组织学生到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进行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强调实习是与教学相关的活动,是一种学习的延伸,没有突出实习大学生作为一种劳动力资源,具有其劳动性这一特点,也没有对实习大学生是否具有劳动者身份作出规定。现今高校实习形式的多样化已导致大学生实习期身份发生变化,由传统实习模式下单一的学习者转变为企业岗位上的工作者或者企业试用期的员工,这就使实习大学生可能具有劳动者的身份。笔者看来,只有对实习大学生作为特殊劳动者这一身份加以明确,才能涉及之后实习期间的劳动权益保护,否则法律规定仍旧会像一纸空文,在实习生劳动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找不到任何相关依据。

其次,虽然《条例》对实习的过程做出了很多正面的规定,比如第二十一条,规定实习单位应当履行以下职责:提供合适的实习岗位、必要的实习条件和安全健康的实习环境;根据实习要求,选派有经验的实习指导人员;对学生进行安全培训和技能培训等。此外,第六章法律责任也对高校和用人单位的行为规定了一些不作为的义务,但是,对于企业使用实习大学生过程中的严重劳动侵权,《条例》依旧没有明确法律责任。可以说,《条例》只保证了大学生有实习及与获得实习经验相关的权利,而淡化了用人单位在实习生劳动权益受到严重侵害后责任当如何承担的问题。

再次,实习大学生受到劳动权益侵害后的救济途径不明确。相比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纠纷后可以申请劳动争议仲裁而言,实习大学生在受到侵害后的救济环节几乎处于空白,只能向学校报告,由学校及时对有关问题和侵权单位进行协调处理。这样一来,实习生与用人单位的劳动权益纠纷转嫁到两个单位之间的协商,实习生在此时作为不适格的劳动当事人无法主动运用法律来对自身进行维权,只能被动地等待学校的处理意见,或最终还是回到过去的民事侵权解决办法中,寻求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来解决劳动权益侵害的问题。

3 结语

我们说,一部新法的出台总是具有其进步意义的,《条例》的颁布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实习大学生的权益,推进了构建发展和谐稳定社会关系的进程,但新法也犹如一个过滤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立法水平的提高还有许多亟需完善的地方。在法律方面,应尽快出台与《条例》相关的配套法规、规章或法律解释,对实习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加以规范,如实习生工伤保险制度的规范等,为实习生提供更多更全的法律保障。此外,根据实习种类的不同,也可考虑适当扩大相关劳动立法的适用范围,将某些类似于带薪实习和就业实习的实习行为纳入劳动法的调整范围,规范大学生实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劳动纠纷,明确劳动权益保护措施以及劳动权益受到侵害后的有效救济途径。

总之,只有对大学生所享有的实习权、劳动权、社会保障权在现有的《条例》体系下不断完善,并在执行力上加以保障,才能真正全面实现大学生实习劳动权益的保护。

参考文献

[1]林嘉.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李弋强.大学生实习期身份的法律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9,(10).

[3]张燕,黄巧玲.实习大学生权益保障问题探讨[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

大学生就业见习困境及对策 篇8

一、大学生就业见习政策落实中存在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一) 政策解读与宣传层面

大学生就业见习区别于一般的在校实习, 是大学生进入社会、正式就业前的一种适应与学习。然而, 现实运行中, 80%的大学生并未弄清楚两者的区别, 盲目的申请见习。当然, 这也与地方就业见习服务机构的政策宣讲的广度与深度不足密切相关。

(二) 就业见习对象的局限性

现有的就业见习对象局限在地方大学范围内即将毕业的学生群体, 对于异地毕业就业的大学生并未给予政策支持, 同时, 即将毕业的学生群体因缺乏对就业见习政策的正确认知, 盲目的追求短期效益, 对于3-6个月的见习期存在疑惑与担忧, 更多的毕业生更愿意通过校园或社会招聘直接以正式员工身份入职, 这就使得符合条件且资源参与就业见习的学生群体不多, 在校未毕业大学生则更愿意花费一定的时间精力在毕业前参与这种社会见习。

(三) 见习信息对接低效性

每年一度的就业见习单位资格、见习要求的公布与宣传, 主要途径集中在网络、社会招聘会现场, 对于活跃于校园生活的大学生来讲, 信息资源的搜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未能及时、全面的获知更多的就业见习信息。

(四) 见习补贴标准的市场适应性

大学生就业见习补贴是通过国家财政支持发放的, 在地方就业见习补贴发放政策中, 又体现出区域化差异, 尤其在西北地区, 一般月见习标准在600-800元, 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今日, 这种较低的见习补贴标准往往让参与就业见习的大学生难以充分解决吃住与日常花销费用。同时, 近几年社会平均工资与最低工资标准也在呈现出上升趋势, 甚至超过了见习补贴标准。

(五) 见习结果公布过程公开性、及时性、真实性

大学生就业见习结束后, 存在留任与结束见习两种结果, 就业见习过程会成为大学生后续正式入职的重要经历, 但现有的就业见习过程结束后, 整体见习结果未给予及时公开, 而且在上报给就业服务机构的见习生留任名额上, 真伪性也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六) 就业见习监督体系缺位

就业见习工作中存在着就业见习岗位不匹配、就业见习补贴发放不及时及克扣现象、就业见习制度形同虚设、就业指导老师资历不合格等等一系列现实问题, 但这些均未有合理渠道满足就业见习大学生及时申诉解决。

(七) 见习成绩优劣缺乏等级评定标准

对于就业见习学生来讲, 优秀的就业见习过程能很大程度的提升他们的社会竞争力, 但现有的就业见习过程, 缺乏严格、规范意义上的见习结果优劣等级评定, 使得大学生就业见习过程沦为一种可有可无的形式。

二、提升大学生就业见习工作效能的具体举措

(一) 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四位一体的联动机制建立

针对就业见习主要参与主体及现实运作问题, 建立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四位一体联动机制, 致力解决就业见习前的见习单位资格审批、年度就业见习政策的多渠道宣传;就业见习过程中的见习补助及时发放、见习管理制度的落实监督;就业见习结束后的财务申报、见习评定、问题汇总。

(二) 全国范围内的经验信息交流与学习

加强区域之间的就业见习政策经验交流、学习, 取长补短, 立足区域实际, 打破局限, 开展区域内的就业见习人才合理流动。

(三) 组建专业团队进行就业见习工作的深度调研与探讨

大学生就业见习, 作为一种新生事物, 在政策指导与实施过程中, 难免存在各种不足, 为了更好的实现资源整合促进就业, 应针对此新生事物运行实际给予深度调研,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进一步完善就业见习制度。

小结

大学生就业见习政策运行, 实现了企业、社会、政府、学校的资源有效整合, 是一项长期促稳定、促发展的惠民政策, 只有立足实际的不断完善, 这项惠民政策才能真正发挥其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邱飞.大学生就业实习困境及其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 2009, (6) .

[2]李德海.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校企合作培养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7, (15) .

[3]李帆.从当前大学生就业供需矛盾分析就业观念的转变[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3, (4) .

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思考 篇9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性质的思考

一个新制度的出台和实施往往是在现实的需要基础上, 借鉴和吸收国外相关的制度, 改革先前的制度而产生的。而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却很难探知其发展脉络和属性。与之相近的国外的制度是大学生实习制度。大学生实习制度主要指用人单位有计划、有目的地安置即将毕业的学生, 以及那些不具备专业背景或行业经验, 但有工作愿望和热情的大学毕业生, 即为那些仅凭简历还不足以证明自己的人提供“实习工作”、“尝试工作”的机会。它有利于企业储备人力资源, 有利于企业文化的传播和社会认同, 有利于学生尝试不同的工作, 丰富阅历。它是一种规范、系统的常规化制度行为。而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目的是为帮助回到原籍、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尽快就业。其功能是非常单一。针对的对象只是毕业大学生中回到原籍、尚未就业的大学生, 也不包括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建立和运做主要依靠政府力量在推动, 由政府对大学生的见习来买单。根据中办发[2005]18号文的规定:“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可根据实际需要, 联系部分企事业单位, 为高校毕业生建立见习基地或提供见习岗位, 安排见习指导老师, 组织开展见习和就业培训, 促进他们尽快就业。”“见习期一般不超过1年, 见习期间, 由见习单位和地方政府提供基本生活补助。”而国外的大学生实习制度是具有多功能的常规化制度。它涉及到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大学生等多个主体, 同时以用人单位为主导。这种制度既面向即将毕业的学生又面向不具备专业背景或行业经验的大学毕业生;既可为即将毕业的学生提供工作岗位又可为其他有兴趣的大学毕业生提供尝试新工作的机会。因此我国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和国外的大学生实习制度有本质差别。

目前大学生就业还存在着一种见习期制度。它是指国家对大学毕业生分配派遣到用人单位的一种实习、考核制度。适用于企事业单位。国家教育部、计委、人事局于1981年10月4日联合颁发《高等学校毕业生调配派遣办法》第25条规定:“毕业生到达工作岗位后, 实行一年见习的制度。见习期满后, 经所在单位考核合格的转正定级。考核不合格的, 可延长见习期半年到一年。延长见习期仍不合格的, 按定级工资标准低一级待遇。”从这项规定可知, 见习期为1年;见习过程实际是实习锻炼的过程, 期间实行见习工资, 不得调动工作;期满经考核合格方转正定级, 不合格的可延长见习期。这种制度明确针对的是毕业后由国家或者政府分配工作的毕业生。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劳动关系的建立形式发生了变革, 高校毕业生由国家分配工作的制度已经基本消亡, 因此高校毕业生见习期制度也失去了立足的根基, 已形同虚设。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通过双向选择建立劳动关系, 其行为应当受到现行劳动保障政策调整, 用人单位不应以见习期制度为由规避劳动法的相关法律规定的法定义务和责任。在理论上, 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不应是那种已形同虚设的高校毕业生见习期制度的延续和发展。

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建立是要解决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问题, 但是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真能满足大学生就业的需要吗?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建立和运做主要依靠政府的主导, 从见习基地的建立到见习学生的基本生活补助都由政府来操作和买单。根据《通知》的规定:“各地要在认真考察用人单位的工作岗位、工作环境的基础上, 将条件合格并有积极性的企事业单位, 确定为见习单位。”“要鼓励并有计划地组织当地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 帮助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通过就业见习扩展就业机会。”“高校毕业生见习期间由见习单位和地方财政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 对见习高校毕业生提供基本生活补助。”而学生和企事业单位则处在相对比较被动的情况。政府似乎在扮演“拉郎配”的角色。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政府的职能在于服务和依法进行管理, 而不是任意动用行政权利去干预市场主体, 去干预企事业单位自主用工权。在政府的强势下, 有多少企事业单位真正愿意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即便是在已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企事业单位中, 见习期满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大学生也不多, 大部分仍然会再一次面对就业的压力, 即从“毕业即失业”换成了“一年后失业”。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只是延缓了就业的压力, 仅仅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 根本无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更谈不上解决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问题。

通过上述分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建立给人以突兀之感, 缺乏必要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给本已混乱的大学生就业增添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所以有必要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进行检讨和改进。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中大学生劳动性质的思考

见习期间学生的劳动属于什么性质, 法律无明确规定。根据《通知》的规定:“要指导见习单位制定见习活动的有关规定, 规范见习单位和高校毕业生见习期间的有关事项, 为见习生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高校毕业生见习期间由见习单位和地方财政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 对见习高校毕业生提供基本生活补助。”也就是说, 见习期间学生与见习单位之间不是劳动关系, 不受劳动法的调整。这在现实中产生了很多问题。首先, 这种制度剥夺了毕业大学生作为劳动者所应该享受的劳动权利。毕业后的大学生是潜在的劳动者, 他们和其他劳动者一样, 都拥有获得人身安全和卫生保护权、休息权、获得报酬权、享受社会保险权等合法权利。而见习制度却剥夺了学生的这些权利。见习期间, 学生只获得基本生活补助, 通过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来预防劳动中各种事故, 而劳动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的劳动者的权利他们是不享受有的。由此可看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是和现行法律相抵牾的。其次, 由于大学生在见习期间不受劳动法的保障, 只是获得基本的生活补助, 用人单位就会把大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来使用。这对本已很严峻的大学生就业无意是雪上加霜, 对其他就业者来说也是不公平的。长此以往, 用人单位将会减少对毕业大学生的雇佣而更多地使用见习学生, 用人单位在用工上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在没有充分考虑到实际效果的情况下就出台, 主要因为政府管理部门对大学生劳动就业认识不清。管理部门认为大学生就业应该和用人单位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也就是形成标准的劳动关系。这一点我们可从政府管理部门要求大学生就业时签订就业三方协议可看出。但是现实中劳动关系不仅存在标准劳动关系, 还存在着非标准劳动关系。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世界进入了弹性劳动与经济不稳定、工作不稳定时代, 而劳动关系出现弹性化趋势, 多种灵活就业方式应运而生, 如非全日制就业、短期就业、承包就业派遣就业、兼职就业。独立就业、自营就业等, 非标准劳动关系已成为当代劳动关系的主要发展趋势。我国刚刚实施的《劳动合同法》也对部分非标准劳动关系做出相应的规定。在第五章第二节和第三节分别规定了劳务派遣和非全日制用工。非标准劳动关系下劳动用工的劳动合同的签订、劳动报酬的计算、社会保险的实施等和标准劳动关系下的劳动用工有着很大的不同。要大学生和用人单位完全形成标准劳动关系就业既不现实也不可行。政府管理部门应该适应经济的发展及时调整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 完善就业体制。政府管理部门应该在认真研究现行法律法规, 充分了解毕业大学生属性的基础上, 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平台,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 而不是一相情愿的制定某种制度让用人单位和学生去执行。这样损害的只是学生的合法权益。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改进

根据中办发[2005]18号文规定:“为帮助回到原籍、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升职业技能和促进供需见面, 地方政府要创造条件, 探索建立高校毕业生见习制度。”可见高校毕业生见习制度是通过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促进供需见面两种途径来促进学生就业。但笔者认为这两种途径并不是高校毕业生见习制度本应具有的。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是指组织开展见习和就业培训提升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促进供需见面指学生在见习单位见习, 使见习单位考察和了解学生。目前大学都实行学生实习制度。实习是为了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 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而设置的, 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社会和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 是理论教学和其它实践方式无法替代的不可少的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实习的过程实质就是取得实际经验和技能、锻炼工作能力的过程, 通过实习学生已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现再一次通过高校毕业生见习制度来提升所谓的职业技能, 无疑是一种人力、物力和学生时间的浪费。让学生在见习单位提供廉价劳动的方式来促进供需见面其本身就存在很多法律上的障碍, 这种途径不可取。所以有必要对高校毕业生见习制度进行改进。

首先, 坚持和完善大学生实习制度。目前大学生实习制度不被社会所认可的主要原因是:作为学生实习的组织者学校没有认真贯彻大学生实习制度。有的对学生是否真正去实习处于放任的状态, 只要学生实习期满后交一份实习报告就算是完成实习。有的学校以实习名义强制学生从事无偿或廉价的劳动等违规行为。实习单位和学校之间虽有实习协议存在, 但两者之间究竟是何种法律关系还很不明确, 导致双方权利、义务及责任甚为模糊。同时实习单位容易把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来使用。学生在实习中容易受实习单位的盘剥, 实习期变成了盘剥期。学生在实习期只能做一些端茶送水的工作, 很难真正从事实际工作岗位。这就造成学生实践能力不强、职业技能薄弱, 在就业市场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对有实践经验的要求。因此我们要强化和完善大学生实习制度, 把大学生实习制度落实到实处, 让学生真正在实习中锻炼自己, 而不是另外再制定新的制度做重复性的工作。这样学生就业能力大大提升, 缺少实际经验的瓶颈就会打破, 就业率会明显上升。

其次, 转变政府管理部门观念, 探索符合经济发展的就业政策。经济的发展促使劳动关系多样性, 同时也使得就业多渠道。政府管理部门应该认真作好调研, 制定出符合实际需要的就业政策, 服务于学生、学校、家庭和用人单位。政府管理者应该将就业政策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 全面考虑学生的教育、就业和发展。这应当是一个连续的、整体的政策。政府管理部门应为学生、学校和用人单位之间搭建平台, 促使学校和用人单位加强沟通和合作, 共建学生实习基地, 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政府管理部门要制定和实习制度相关法律法规 (目前这是空白) 来规范学校、用人单位的行为, 积极落实实习制度。政府管理部门要依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来规范学生就业。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合法权利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就业渠道, 完善就业服务。

参考文献

[1]林泽炎.大学生实习制度的规范与完善[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7, (12) .

[2]舒圣祥.见习制可能加剧大学生“廉价化”[J].农村.农业.农民2006 (, 7) .

[3]乐燕子.日本职业见习制度对中国的启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 2) .

[4]王全兴.劳动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4.

北京未就业毕业生将获见习创业帮扶 篇10

对于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北京市将建立就业见习基地为其提供见习机会,对于有自主创业意愿的毕业生,将给予政策性扶持。

目前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每年在千分之二以下,但是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将成为趋势。北京市为此研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于创办个体工商户的,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对于创办公司制企业的,投资人可以专利、股权等非货币资产出资;对注册资本在50万元以下的,可按照出资人的约定,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内分期缴足。对于开办文化经纪、动漫制作等文化创意产业及技术开发等科技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的,可注册在区县政府确定的集中办公区,也可利用住宅作为住所(经营场所)进行登记注册。各高校必须开设相关创业课程,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下一步,区县人力社保部门及所属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将大学生创业工作纳入当地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总体规划,实行创业培训、项目开发、贷款担保等一条龙服务,建设完善创业实习基地以及孵化基地。

上一篇:一对一数字移动平台下一篇:数学思维例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