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工作

2024-07-13

石油地质工作(精选十篇)

石油地质工作 篇1

随着全球经济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和先进科学技术的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石油勘探技术也趋于成熟, 各种研发的新技术和成功的实验为石油勘探技术的不断完善进步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石油勘探技术一般坚持以石油地质理论和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理论为核心指导, 使用先进有效的石油勘探技术手段, 逐渐渗入到石油开发领域里边。

一、石油地质勘探的近况

最近十几年来, 我国石油勘探技术通过科技创新取得一系列的重大成果, 在岩性地层掩藏油气勘探理论与配套技术研究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并且在我国多个盆地开展石油勘探工作, 而且成功取得了石油储备量存在的重大发现。一些先进的石油勘探技术譬如三次采油技术和现场运用等等, 在国际上都保持着先进的技术水平。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我国目前的石油储备的现状, 我国油气后备资源可采储量较少, 特别是优质石油的可采储量严重不足, 在我国西部和海相碳酸盐岩等地方的探勘工作一直停滞不前, 没有取得关键性突破, 后备储量能源的不足已经严重制约着我国油气产能的提高。从而可以看出, 对于我国石油勘探的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和要求, 为了更好地保障我国国民经济平稳快速的发展, 就必须加强对我国石油地质勘探工作的不断创新, 减少以靠购买来增加资源为主模式, 并转变以勘探为主的形式, 提高石油开发的高效性。

二、勘探技术

1. 钻井技术

在石油勘探技术中, 目前绝大多数石油公司都开始探究和发展先进可用的钻井技术, 都把它作为降低石油勘探成本的重点来实施, 因为传统的钻井成本比较高, 几乎占据了公司石油勘探开发费用的一半以上, 迫使石油公司必须做出调整, 改革和创新钻井技术。

钻井技术一般来说, 它主要是指欠平衡钻井技术, 可以减轻对地层的破坏, 提高钻井速度, 克服遗漏和卡钻, 对于枯竭油层的开发来说非常有用, 但是, 由于它的技术比较繁琐复杂, 并且需要增添设备, 在安全性和防腐性的保障上有着不小的难题。因此, 该如何加强和改进石油钻井技术的创新就摆在石油工作者的面前[1]。

2. 物探技术

所谓物探技术就是指把这种以岩石间物理性质差异为基础, 以物理方法为手段的油气勘探技术, 也可以称为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它在石油勘探开发的领域中, 地位非常重要。物探技术基本上包括像早期的地震勘探技术, 反射地震技术, 数字地震技术以及三维地震技术等等, 这些石油勘探技术的运用使得我国油气数量和储量不断增加。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一些新型的先进的技术譬如高分辨率地震技术,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 四维地震监测技术以及油藏地震描述技术开始快速发展, 给石油勘探注入了新的血液, 带来新的活力。

在当前石油勘探技术人员的不断努力和研究之下, 物探技术在数据采集, 解释和处理等方面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例如三维地震, 井眼地震等技术在石油勘探工作中的广泛运用, 并且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同时, 由于生产成本低, 勘探采收成功率高, 为我国石油勘探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些技术的提高已经成为我国石油勘探技术发展的新标杆, 在将来还会有更多更先进的石油勘探技术的不断涌现, 例如建立永久性地震传感器排列系统, 实施实地地震油藏生产检测, 实现油田生产电子化管理;实施随钻地震成像, 让整个钻井过程进行可视化, 有效运用可视化综合系统, 提升石油勘探资产评估组的决策性准确性, 提高石油勘探技术的研究能力。

3. 测井技术

传统的测井仪器以数控井相关仪器为主, 但是这些仪器受技术的局限性, 导致在数据的精度方面还是在数据应用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欠缺性和不准确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数字信息采集设备, 传感设备以及成像设备在石油勘探测井中的具体运用, 使得测井相关机器可以接收到更多的数据信息, 并且多个探测器和下井仪器可以组合使用, 将井下的信息更加全面和准确的传输给测井工作人员,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扩大井眼的搜索范围和精度。之后, 一些新的石油勘探技术的发展如核磁共振测井, 套管井测井, 随钻测井等等技术使上述测井仪器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 这些技术的发展在一方面推动着测井仪器向自动化, 准确化, 高速化等方向发展, 使测井技术在实现过程中提供更多方便。

三、石油勘探技术的创新

1. 注重相关设备和仪器的性能提升

从各国的石油勘探技术发展来看, 石油勘探技术主要聚焦于降低故障率和开发成本上, 提升各仪器设备的集成度, 自动化程度以及智能化程度等等方面, 它们实现的关键就在于对新技术新设备的运用。目前石油地质勘探和钻井开采形势越来越严峻, 对仪器设备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因此提升相关仪器的可靠性, 精确度以及抗高温抗腐蚀等性能上已经刻不容缓。

2. 新型热史技术引入石油开发

这项技术的创造最早来源于国外, 并且已经开始投入到实用当中, 在使用过程中发现, 在整个作业过程中, 可以很大一部分节约石油勘探的成本费用, 还可以降低在施工工程中的人员危险系数, 热史技术在石油勘探技术的使用, 不但带动了我国石油勘探的技术进步, 而且也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建设发展[3]。

3. 加大计算机仿真在石油勘探中的运用

计算机及其数据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在石油勘探中可以使用吗模拟的方法对相关区域进行仿真研究, 根据模型和输入数据对勘探区域的油气分布进行预测, 这项技术不仅能够提升石油勘探的准确度, 而且还能提高石油勘探的质量和效率[2]。

结束语

我国目前石油勘探技术正处于发展关键时期, 对石油勘探相关技术进行研讨和创新, 其根本核心就是在于提升石油勘测效果, 降低钻井费用成本, 实现实时自动化测井监控。随着社会不断发展, 石油资源的需求量也急剧猛增, 使用技术和新设备必然成为石油勘探工作不断发展前进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巩晓航.探讨石油地质勘探技术[J].华章, 2013, 3 (20) :337.

[2]封宇航, 柳朝阳, 鲍郃.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和发展[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 12 (10) :160.

石油地质石油勘探论文 篇2

1石油地质分析测试所使用的技术

在石油地质分析中所使用的技术主要分为有机地化方面和沉积及储盖层方面的的分析技术,其中在有机地化方面所使用的分析技术主要有:岩石超临界提取技术、烃源岩模拟实验技术、有机岩石学分析测试技术、有机同位素分析技术等,通过以上这些分析技术可以有效的对样本中有机质的烃含量及形成烃的能力等进行分析。沉积及储盖层方面的分析技术主要有:储层地球化学研究方法、成岩作用于模拟实验技术、油藏地球化学及油藏注入史研究等,以上这些技术通过对油气资源的存储环境以及岩石的地质分析从而得出油气资源存储的重要信息。

2新的石油地质分析测试技术的发展应用

2.1同位素分析测试技术

通过对勘探样本进行同位素进行分析可以有效的得出沉积有机质母质的类型,从而对油气源的分析对比有着重要意义。在原先的分析中,由于受到时代和技术的限制,造成分析只能局限于烃类及碳类物质的某一方面,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油气运移过程中的物质分异及同位素的分馏作用,可以使得单体烃同位素的分析得到更为广发的应用,同使用此种技术可以极大的提升在油气资源的划分、油气源对比工作中的精度。而通过使用新技术可以对气态烃的碳同位素特征进行热解模拟实验从而模拟油气资源在地下的存储情况。

2.2轻烃分析测试技术

轻烃分析主要是指对于天然气、原油等的轻烃分析,对于轻烃的成因和开采得益于轻烃测试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现今对于轻烃的分析技术已经较为完善,现今已经形成了油—气—源岩三位一体的对比分类研究能力。其中对于天然气轻烃的指纹分析可以有效的对天然气的来源进行分析,通过对天然气干气使用低温或吸附的方法来得出轻烃,通过对轻烃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较普通的天然气烃更为全面的数据。而对于原油的轻烃指纹分析则主要是通过对原油轻烃的资料进行分类对比,从而可以对烃类的运移进行研究和对油层的连通性进行对比分析。在以上这些分析技术成功完成了对天然气和石油的轻烃分析以后,在完成对于岩石的轻烃分析则可以实现油、气和岩石三者同位一体的分类,从而实现对于原油和天然气的运移分析以及对于原油油源的分析追踪。现今,我国自主研发的使用特殊的有机溶剂来对岩石中的轻烃进行分离提取可以有效的满足实验室对于烃类物质的分析需要。

2.3对油气资源中的含氮、氧化合物进行分析测试的技术

对于勘探样本中的烷基苯酚以及含氮的化合物进行分布以及所具有的含量进行分析可以有效的得出油气运移以及油气资源的聚集和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中,含氮类的有机化合物是原油以及油岩中的一种非烃类的化合物,其在原油中的含量较低。由于其在原油中的含量较低,因此在对其进行分离时的难度较大,现今,通过不懈的研究发展出了一种新的通过对色谱和质谱进行过对比分析从而对含氮化合物的成分进行分析,现今使用此种方法已经能够完成对40多种含氮类化合物的分析鉴定。

2.4对于包裹体分析测试技术

流体包裹体热力学研究是一门较为年轻的学科,其是最近20年中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其主要是通过对岩石以及矿物中的流体介质的性质进行分析,从而确定烃类物质的运移方向以及存储位置等,为石油的勘探带来方便。结语本文通过对现今所主要使用的石油物质分析技术进行介绍,希望人们能够有所借鉴。

第二篇

1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1.1石油地质勘探技术中的可膨胀套管技术

可膨胀套管技术开发与20世纪80年代,而后在90年代初由壳牌公司提出,可膨胀套管是一种由特殊材料制成的金属钢管,其具有良好的塑性,其在井下可通过机械或者液压的方式使可膨胀套管在直径方向上膨胀10%-30%,同时,在冷做硬化效应下提高自身刚性,可膨胀套管技术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使用同一尺寸套管代替原来的多层套管成为可能,实现一种小尺寸套管钻到底的目标,是复杂的深井能较顺利的钻到目的层,最大限度的降低钻井工作量,从而降低钻井成本,可膨胀套管技术应用将使传统的井身结构发生重大的变革,实现钻更深的直井和更长的大位移井,从而更经济的达到储层,可膨胀套管的优点是可以封堵任意一个复杂的地层,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多个复杂地层与有限套管程序的矛盾,使复杂的深井能较顺利的钻到目的层,也从根本上解决了大尺寸井眼钻速慢的问题。

1.2做好石油地质勘探新技术的研究工作

加强对岩石物理分析技术、复杂构造及非均质速度建模及成像新技术、高密度地震勘探技术、储层及流体地球物理识别技术、非均质储层地球物理响应特征模拟和表征分析技术、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井地联合勘探技术、时移地震技术、深海拖缆及OBC勘探技术、煤层气地球物理技术、微地震监测技术等石油物探新方法新技术研究。同时,需要将石油地质勘探的技术链从勘探技术研究向研发、应用一体化相结合的方向转变,从而极大的提高我国石油勘探研发能力的提高。现今,石油勘探新技术主要有物探技术、测井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空中遥测技术与光纤传感技术等方面。其中,物探技术主要包括反射地震技术、数字地震技术和三位地震技术等,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新的高分辨油藏地震技术四维监测技术被发现与应用,很高的促进了我国石油勘探能力的提高,在勘探能力提高的同时也极大的降低了生产、勘探的成本。而测井技术在极大的得益于电子、机械与无线电技术的发展,测井技术的发展极大的提高了井下勘探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能力,使得勘探过程中测井的精度与深度以及测量的效率大幅的提升,更好的为石油勘探服务。虚拟现实技术则是指使用计算机建模技术来将勘探过程中收集到的数据使用三维动态模拟图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能够极大的降低勘探的成本,同时能够有效的提高勘探的效率。空中遥测技术与成像技术的结合能够有效的提高勘探的效率,通过飞机在低空飞行时对于地下地层的测量能够使勘探更为快捷、方便。石油勘探新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勘探的效率、可靠性以及能耗等,极大的促进我国石油勘探能力的发展。其中石油地质类型是石油勘探的基础。

2结语

石油地质类型对石油勘探的作用分析 篇3

关键词:石油地质类型;石油勘探;作用

结合目前我国石油勘探工作的实际情况来说,石油地质类型对石油勘探工作具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做好石油勘探地质类型探究对于石油勘探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勘探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对石油地质类型分析,进一步探索石油勘探的相关方法。特别需要注意的就是石油勘探工作是一项复杂和危险的工作,做好石油地质类型的研究对石油勘探工作尤为重要。

1 石油勘探中的地质类型分析

我国不同地区的地质构造不同,加上地壳运动本身的周期性,在地壳运动之后势必会出现沉积现象,经过长时间的沉淀和积累就形成一系列的地质层,因此,需要我们在进行石油勘探工作前做好地质研究工作,针对某一地区基本的地质结构和地质分布状况进行研究,只有石油勘探员工能够全面地了解地质构造,才能更好地进行石油勘探,石油勘探工作也对石油勘探人员有着更好的要求,需要勘探人员能够全方位的掌握地质类型的变化,进行生油区和含油区的准确判定。

1.1 生油层 生油层顾名思义就是伴随着时间的发展生成了石油资源的岩石层,石油的生油层一般都位于烃源层的底部。生油层这一岩石层主要是由泥质岩和碳酸盐岩构成的。而泥质岩又是由富含非常有机质的泥岩、黏土和页岩构成。碳酸盐岩的构成成分主要是泥灰岩和生物灰岩。如果有适合石油资源生成的环境的话,泥质岩和碳酸盐岩能够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形成石油和天然气。生油层除了能够产生石油外,还是生物体进行繁衍的重要区域。

1.2 储集层 储集层是岩层的一种,是经过长时间的沉积所形成的,岩层也只有满足和具备一定的条件才可能形成储集层。首先是需要岩层拥有一定的空间进行流体的容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孔隙。其次就是需要岩层具有较强的渗透能力,只有岩层具备一定的容纳性和渗透性,才能形成储集层。我国储集层的构成主要包括变质岩、火山岩和泥岩三部分,而且这三种岩石有层次和规律的分布,我国能够在储集层中很快地分辨出来。此外,储集层有一个特点就是能够进行再分,通过岩石层的再分能够形成类型不同的岩石层。我们从储集层的勘探会发现,储集层中很大一部分的岩体都没有得到开发,这也就表明了石油资源在储集层能够得到有效的存储。一般来说储集层多分布在盆地,储集层中裂缝、孔隙以及溶洞的现象尤为明显,裂缝是流体的通道,而孔隙整体上看为轴状,扩大之后的孔隙便成为了溶洞。

1.3 盖层 盖层主要是为了阻碍石油这种流体渗漏的一种岩体,盖层作为影响石油和天然气分布情况和形态呈现的一各关键因素,同时盖层对储集层保持时间的长久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影響,因此,在进行石油勘探工作时,需要勘探的技术人员能够全面地了解盖层的情况。从整个地质构造上看,盖层本身空隙比较少,盖层主要是由膏岩、泥岩和盐岩构成的。

2 地质类型对石油勘探的作用和影响

在地质类型中,能够进行油层开采的数量很多,但是这些油层主要是以片状的形式呈现的。因此,我国现在一般来说是采用钻井的方式进行石油资源的开发的。同时,伴随着人类对油田资源的开发,油气的储存量也会慢慢地减少,而石油勘探工作也在进行转变,由原先的常规油田勘探转变到了非常规的油田勘探,油田勘探方式变化,其目的就是进行油田勘探效率的提升,能够获得更多的原油,实现原油产量的提高,更好的保证石油勘探的稳定。此外,由于我国石油地质类型的不同,对我国石油勘探和开采工作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地质构成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石油的形成,做好石油地质类型的研究和分析是石油勘探人员进行石油勘探和开采工作的首要前提。

2.1 构造的褶皱形态 地质构造呈现褶皱的情况,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地质层的某一个区域受力状况和受力方向等发生了一定的转变,石油勘探人员便能够通过对褶皱了的地质构造形态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究出石油勘探工作的方式。褶皱情况的出现对于裂缝现象的产生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改变了油气的储存方式。地质构造中的褶皱现象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石油资源的存储。所以,需要石油勘探的相关人员对地质褶皱的现状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究有效的石油勘探方式,进而达到提升石油勘探的工作效率的目的。

2.2 构造与裂缝发育 我们通过对岩层的分析发现,构造力和裂缝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构造力对裂缝的形成具有一定控制作用,构造力能够推动裂缝的形成和裂缝进一步的扩大。所以勘探人员想要研究裂缝,首先要研究的就是对裂缝有控制作用的构造力,构造一般主要是以群带的方式产生的,有的时候还会形成组系间的交汇。但是由于受力情况的不同,加上受力本身的复杂,构造力的不同也就会产生不同的裂缝。一般来讲,局部构造的高点和长轴部分也是裂缝发育的一个重要位置。

2.3 构造形成时间 局部的构造作为一种困闭形式,构造成型的时间和油气储存量之间具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构造形成的时间与油气形成的时间接近的话,这样的构造对于油气的凝聚比较有利,但是如果构造生成的时间比油气生成的时间晚的话,这样在已经形成的构造类型,就不难抽到油气。

3 结语

在整个石油地质勘探的工作中,石油地质类型的不同是影响石油勘探工作的关键要素。做好石油地质层的研究工作,全面的进行地质类型的分析和研究,探索出更有针对性的勘探技术,对于确保石油勘探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十分有利。此外在石油勘探工作中,需要勘探人员能够对石油地质的类型有一定的研究,这也是确保石油产量和石油勘探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志,李燕承,周冕,等.探讨石油地质类型对石油勘探的作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31(9):167.

[2]段红红,王鹏,郭泳妤,等.探讨石油地质类型对石油勘探的作用[J].中国科技博览,2012(21):339-339.

石油地质工作 篇4

一、转变传统的石油地质档案管理模式, 把实体管理变为信息管理

传统的档案管理, 就是以纸质、照片、录音、录像等载体作为档案管理的实体, 以手工操作为主完成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目、鉴定、保管、编研、统计和提供利用等方面的档案管理过程, 其工作量巨大, 步骤也繁琐。因为存储量大, 档案管理部门不能对已经归档的档案材料, 进行信息的提炼和加工处理, 档案信息资源在很大程度上被闲置甚至浪费。随着现代化管理技术和设备的引进, 特别是计算机、光盘、缩微、多媒体等技术的发展为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的客观环境, 现代技术促使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几年来, 随着集团公司“十二·五”规划“E六”项目的上线运行, 当前, 石油企业数量最大、应用最多的主体档案石油地质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也应适应数字化管理的需要, 从实体档案管理转变为对信息资源的管理, 以信息为管理对象, 对形成的各种载体的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 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对石油地质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管理。经过信息化的档案资源是可重复、多平台利用的信息资源, 石油地质档案资源只有通过信息化、才能真正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使它能为企业油气生产、经营管理、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诸多领域提供更全面、更高效、更快捷的服务;使它能创造最佳的企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使之真正成为未来信息化企业发展的宝贵资源。

二、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统, 充分、合理、安全地使用石油地质电子档案

要实现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化, 就必须建立有效的石油地质档案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 为此, 档案管理部门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首先, 改进和规范在应用计算机条件下石油地质档案管理工作流程, 使之适应石油地质档案信息管理的需要;其次, 依据石油地质档案处理流程来进行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化系统软件功能设计;最后, 在信息系统中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确保石油地质档案的安全。

在石油地质电子档案使用过程中, 首先是应注意石油地质电子档案安全性问题。因为计算机网络化的快速发展, 石油地质电子档案涉及范围迅速扩展, 数量也急剧增加, 特别是计算机网络化的快速发展, 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在网络下防范计算机病毒以及黑客的攻击, 确保石油地质电子档案的安全。其次是石油地质电子档案的真实性问题。在目前的实际工作中, 由于从石油地质档案电子文件的生成到归档缺少程序化管理系统, 不能实现系统间的直接链接, 目前无法保证石油地质档案电子文件元数据完整归档, 多数石油地质电子档案与其相对应的纸质石油地质档案之间未建立统一的管理方法;储存石油地质电子档案选用的载体不耐久等原因, 影响了石油地质档案的完整性、可靠性, 从而影响了石油地质档案的真实性。

三、在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重新思考石油地质档案管理的原则、理论与方法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在石油地质档案管理中的运用, 新的石油地质档案管理理论、方法和原则等不断出现, 提出了一些石油地质档案基本理论从未遇到过的新问题。如石油地质档案管理机构的职能与石油地质档案工作体制的变化问题、石油地质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问题、石油地质电子档案的鉴定问题、石油地质电子文件数据管理问题、在数字档案馆 (室) 建设中的问题、石油地质档案工作参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等等。对这些在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因新技术运用所引发的理论问题, 石油地质档案管理部门都必须做出理性与科学的思考。

四、提高石油地质档案工作者的专业素质, 实现石油地质档案管理的科学化

现代化的设备需要人来操作, 石油地质档案工作信息化需要人来实现。石油地质档案管理者必须具备多元化知识背景才能适应要求, 现代化知识将成为每一位石油地质档案工作者知识构成的要素, 同时, 也深刻地影响石油地质档案工作队伍的结构和石油地质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 因此, 建立一支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业务知识的专业队伍是至关重要的:首先, 石油地质档案管理者必须具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现代科学成果在石油地质档案管理中的大量运用, 迫使石油地质档案工作者要不断学习和掌握理论、文化和管理等有关知识, 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计算机、档案学等学科的知识, 它们对石油地质档案管理实现现代化、信息化具有直接作用。其次, 全面掌握石油地质档案专业知识, 如具备档案学、档案管理学、文书学、目录学、档案自动化管理以及档案著录、标引、检索、编研、复制、修裱等有关档案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最后, 从石油地质档案管理现代化发展趋势看, 石油地质档案工作者必须具备掌握档案管理现代化技术、进行档案信息分析与研究、提供高层次档案信息服务与咨询等三方面的能力。石油地质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不断学习相关知识, 上级石油地质档案管理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 有计划的选送石油地质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深造, 进行离岗培训, 还可以采取以老带新、以强带弱的办法, 互帮互学等建立复合型人才群体和梯队型人才结构。

五、提高石油地质档案工作者的信息安全素质, 实现石油地质档案管理的安全化

对于信息化环境中的石油地质档案管理工作者, 信息安全素质是指在网络环境中管理石油地质电子档案的信息安全的意识和能力。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安全是现今石油地质档案管理工作的生命线, 研究石油地质档案管理者的素质, 有利于拓宽石油地质档案管理保护领域、发展石油地质档案管理的理论研究;完善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促进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石油地质档案管理事业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随着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化的改进, 新领域、新种类、新载体石油地质档案不断出现, 给档案工作者在素质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 深刻认识到石油地质档案管理工作历来是企业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石油地质档案工作的责任感即石油地质档案工作者要认识到石油地质档案事业发展的必要性, 要把工作的着力点转向未来, 深化服务意识, 树立以服务促管理, 以管理完善服务的观念, 充分发挥石油地质档案管理的综合功能, 更新服务观念, 拓展服务领域, 改革服务方式, 大胆探索, 努力实践, 使石油地质档案管理工作真正成为促进企业科研生产发展和全面进步的重要保证。

六、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提高石油地质档案信息管理和服务的水平

推进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化进程的理想目标是在建立良好的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基础设施的前提下, 实现石油地质档案信息的公开与石油地质档案信息最大程度的利用。对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而言, 这一目标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个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伴随着石油地质档案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及其在石油地质档案管理中应用程度的变化, 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也要及时做出相应调整, 石油地质档案管理理论所面临的创新与发展要求也会表现出一定差异。因此, 在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必须认识长远并立足当前, 认真解决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当前和今后都会遇到的各个方面的问题。

七、总结

总之, 在信息化条件下石油地质电子档案已经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档案部门转变观念, 改变传统的石油地质档案管理模式, 就能够建立有效的石油地质档案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 使石油地质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 为油田企业生产经营和科技发展服务, 为国家石油战略资源安全服务。

石油地质类型对石油勘探的作用论文 篇5

本文拟从石油地质类型的分类出发,分析不同石油地质类型对石油勘探工作的作用与意义。

关键词:石油地质类型 石油勘探

随着工业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石油能源的核心地位日益突出。我国作为石油资源消费大国,庞大的石油消费需求,使得我们必须加强石油勘探工作,只有提升勘探水平,才能做好石油开采工作。做好石油勘探必须强化对石油地质的认识。在石油勘探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了解和弄清楚石油的地质类型。这项工作对探寻石油存储和开采意义重大。

1石油地质类型分析

结合一系列科研结果,以及科学数据我们可以得知各个地区的地质都是丰富多样的,其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地下运动,从而构成了一个区域独有的地质状况。石油资源作为一种深藏在地底下的资源,而起分布也有着一定规律性。所以想要弄清某一地区石油储藏情况,就必须着重研究这一地区的地质条件,通过总结规律,从而形成关于含油区域及生油区域的实质性认知。

1.1生油地质层

该层是石油开采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岩层。该层中含有油气资源的部分,通常也被称为生油气岩。而结合不同岩石特性,又可以分为碳酸盐岩和泥质岩。这两种岩石都非常适合生物的繁衍生殖,因此该地质层有生油的最佳环境。在油气资源勘探过程中,只要发现了这一地质类型,基本都会蕴含着大量能源。

1.2储集地质层

该层次分布极为广泛,同时又很集中。而想要构成储集层,必须具备两大条件。首先必须有相当数量的孔隙。孔隙是储存液体、气体油气资源的前提。再者还要让油气资源能够在这一层中流动,此外还能对流体进行渗透和有效过滤。而这一储集层中的岩石主要包括碎屑岩石、变质岩和泥岩等等。当前发现的陆相油气储存基地,多为碎屑岩储集层,另外一种则是碳酸盐储集层,其主要分为孔隙和裂缝。一方面能够有效储集油气资源,同时也能帮助储存资源自由流动。

1.3盖层地质

这一层是指为了有效预防油气资源上溢,从而将其封闭,进行储存的地质层。该层可以及时预防油气资源流失,从而最大限度保存油气资源。而盖层的好与坏,往往也直接影响都石油储集层的保存时间和效果,而这一层的分布范围,直接会影响到整个油气田的分布和具体区域。因此,勘探盖层也是寻求油气资源的重要依据。这一地质层的岩石主要特征就是孔隙度很低,其主要原因就是能够有效抑制油气资源的上溢。

2地质类型特征

结合油气存储状况,可以将油气田存在的地质类型分为常规油气田地质和非常规油气田地质[1]。

2.1非常规油气田地质特征分析

以往在油气资源勘探过程中,往往会僵化思维,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生代陆相盆地中,也发现了大量的油气资源。在该地质层内部含有大量烃源岩有机质,其整体地层环境比较好,能够对油气资源长期储存。而在盆地的中心,其凹陷部分则是储存油气资源最好的位置。这一类有机质能够大面积的发育。整个盆地的中心部分,含煤层和泥页岩分布在一起,其长期接触和发展,为形成大规模的封闭层和油气资源的持续储藏提供了重要基础。在面积比较大的斜坡区域,便利于发布大规模的沉积构造,从而帮助发育页岩气等,斜坡区域与盆地中心类似的地质状况,也为油气资源发育和储藏提供了重要帮助。

2.2常规油气田地质特征分析

常规油气田是指结合多个油气田储藏状况所作出的系统化归纳,其主要分布在四大区域。即为大陆边缘区域、克拉通正向构造区域和特提斯构造区域,以及前陆冲断区域。其具体特征为:首先,在大陆的边界地带,因为地壳的运动,也成为发育油气资源的最佳地方。由于地壳的运动,使得部分大陆出现锻炼,逐渐形成油气田。其次,是克拉通正向构造区域,该区域构造发育较早,很早就形成了圈闭组合,经过长时间发育,古代隆起这一成熟地貌则成为优质储集层发育的良好载体[2]。此外,特斯提构造区域是结合地质和气候所发育起来的油气资源储藏地。该地质类型是海相油气烃源岩的典型象征。前陆冲断区域则是由于前陆盆地是构成大油田的地质构造。通常构成带状和排状分布,这不仅能便于集聚油气资源,同时也能将资源有效封闭储藏起来。

3结束语

通过提高对石油地质的认识,能够有效帮助我们在开展石油勘探工作之前,结合多样化的地质类型,采用与之相对应的勘探技术。在这一过程中,对石油地质类型的认识是其前提。因此,一旦对石油地质认识不到位,就很难认识到该地质的基本状况,以及对石油勘探的影响,从而影响到石油开采的效果。所以必须区分不同石油地质类型,同时认清不同石油地质类型对勘探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石油地质类型对石油勘探的作用影响 篇6

1 石油地质类型

一个地区的地壳运动是多周期性的, 多旋回的沉积可以形成不同时期的一系列组合。因而形成的沉积也具有多旋回性, 最后在纵向上确定相互关系, 明确有利的生油区和含油区, 在横向上了解它们的变化规律[3]。所以, 首先就要从研究区域构造条件的控制作用入手, 研究地壳运动的周期性, 要研究清楚一个地区的含油气情况, 沉积的旋回性以及基底结构对它们的影响。

1.1 储集层

能够容纳和渗滤流体的岩层即称之为储集层。碎屑岩储集层实际上已发现的石油储量中, 约有半数以上的石油和3/4的天然气分布集中且广泛。主要有碳酸盐岩类, 碎屑岩类。此外, 还有变质岩、火山岩、泥岩等。碳酸盐岩储集层主要构成是石灰岩、白云岩、生物碎屑灰岩等, 是除了碎屑岩外的重要储集层。碳酸盐储集层通常可以分为溶洞、孔隙、裂缝3种。我国发现的中, 碎屑岩储集层的主要构成是砾岩、砂岩。新生代陆相盆地的油气储集层大多数都是碎屑岩, 形状细小, 孔隙是指岩石结构的颗粒间的空隙, 近于等轴状, 与碎屑岩中的孔隙相似。这些孔洞, 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流体的通道。对油气来说起到了储集的作用, 溶洞就是在溶解作用下扩大了的孔隙, 所以常常可以把溶洞和孔隙统称为孔洞。二者的界限并不十分明确, 其作用就是流体通道, 裂缝就是伸长的储集孔隙, 也可以储集一定量的油气。

1.2 生油层

在石油开发中, 具有使用价值的石油和天气的岩石, 称为生油气岩, 将能够生成并提供烃源岩、生油岩。从岩性的分类上看, 泥质岩和碳酸盐岩, 能够作为生油层的岩性主要有两个类型。由烃源岩结构组成的底层,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生油层。从沉积环境或者岩相看, 且有利于生油岩发育的环境是最有利于产生石油, 一般在有利于生物大量繁殖、保存。泥质岩主要包括, 暗色的富含有机质的页岩、泥岩、粘土岩。碳酸盐岩中的生油层岩主要是灰色、隐晶质灰岩、深灰色的沥青灰岩、泥灰岩、生物灰岩、豹斑岩为主。

2 区域特征

2.1 非常规油田区域特征

上文所涉及到的前陆盆地, 中心是形成连续油气藏最为有利的部位, 可以在这大面积发育, 烃源岩有机质含量高, 并且保存条件有利。其斜坡区及前渊大范围广泛分布, 这就有利于大规模的沉积构造的发育, 其坡度较缓。此外, 在坳陷盆地中心发育煤系, 并为最终形成大型的地层圈闭和连续的油气藏提高条件。是致密砂岩和烃源岩发育的有利区域, 并且紧密接触, 泥页岩、煤层和致密砂岩共生, 普遍含气。由于斜部位和盆地中心成藏地质条件很相像, 此地方有利于发育成致密砂岩气和页岩气等。

2.2 常规油田区域特征

因为大陆的边缘经常出现地质运动, 砂质碎屑硫比浊流沉积形成的分布更广、砂体更大, 从而具备了良好的成藏条件。因而不同程度, 地质运动使得膏盐层发育, 为深水勘探提供了有利条件, 并进一步形成了储盖层组合[4]。根据地质学的观点分析, 克拉通大型正向构造是长期发育的古代隆起, 远古地球的温暖洋流所含的有机质丰富, 可以发育成为以泥质岩为主的优质烃源岩。其地层圈闭和构造发育较早, 适合大量的生物发育, 持续接受烃类供给从而构成了生烃排聚和圈闭的有效的组合。由于古特提斯洋发生大规模的海进, 使得后期成为烃类聚集的指向区域, 成为撒哈拉地台含油气盆地主要的烃源岩。西北非地区以富含有机质, 从而容易发展成有利于油气积聚的圈闭构造。此外, 同时还能够为地层尖灭带和浅水高能沉积相带的发育提高有利条件, 由于大型的古隆起具有特殊地形和地貌, 所以冲断带构造活动形成断层和背斜群, 从而使得其在后期暴露遭受剥蚀和淋滤的痕迹。由于前陆盆地是有一个形成大型油田的重要地质构造, 这样的分布通常情况下可分为排状和带状。

3 石油地质勘探创新

3.1 采用可膨胀套管技术

膨胀管技术问世于80年代初, 用扩管器将异型管扩成圆形并使其靠在井壁上, 将其下入井内, 当钻遇水层或破碎带而无法正常钻进时, 借以封堵水层和破碎带。常规钻井中, 从井口到油层的尺寸是逐渐缩小的, 将固定尺寸的套管下入井中。到90年代末, 美国研制出割缝膨胀管, 因此其封堵破碎带的效果更好。这种割缝膨胀管比异型管更容易扩径, 甚至不能达到目的层。有可能因为井眼尺寸而限制某一深度的井下作业, 可以减少上部井眼的尺寸和套管层数, 这项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甚至在几年内实现从井口到井底以同一尺寸钻井, 可以简便有效地解决复杂井段的井壁稳定问题。可以大大降低钻井成本。其中膨胀式割缝管的直径可膨胀至原有的2倍。目前, 壳牌研究中心最近开发了膨胀式割缝管和实体套管, 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胜利钻井勘探中。

3.2 加强新方法新技术的研究

加强对岩石物理分析技术、复杂构造及非均质速度建模及成像新技术、高密度地震勘探技术、储层及流体地球物理识别技术、非均质储层地球物理响应特征模拟和表征分析技术、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井地联合勘探技术、时移地震技术、深海拖缆及OBC勘探技术、煤层气地球物理技术、微地震监测技术等石油物探新方法新技术研究。技术链从勘探向开发延伸, 全面提升石油勘探的能力和水平。就充分利用了多种新的勘探手段和方法, 形成完整的物探技术链条, 业务链向海域、油藏、软硬件、信息等多领域延伸, 贯穿油田勘探开发的生命周期。同时, 逐步实现物探技术应用和服务方式的延伸, 通过持续不断发展, 全面提升中国石油勘探的国际竞争力。技术发展实现从叠后向叠前、从构造向岩性、从定性描述向定量描述、从时间域向深度域、从储层预测向烃类检测、从事后向事前的延伸, 提高了勘探质量和效率。

4 结语

在全球资源日趋枯竭, 强化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 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依赖越来越大的今天, 有助于提高石油勘探的质量和水平, 强化石油地质勘探创新研究, 保护国家能源安全, 提高油气产量, 确保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子齐.石油地层研究技术和发展方向[J].中国石油勘探, 2009 (3) .[1]黄子齐.石油地层研究技术和发展方向[J].中国石油勘探, 2009 (3) .

[2]张安生.莫索湾地区储集层沉积及成岩作用特征[J].新疆地质, 2009 (3) .[2]张安生.莫索湾地区储集层沉积及成岩作用特征[J].新疆地质, 2009 (3) .

[3]吴因业, 张天舒, 张志杰, 崔化娟.沉积体系域类型、特征及石油地质意义[J].古地理学报, 2010 (1) .[3]吴因业, 张天舒, 张志杰, 崔化娟.沉积体系域类型、特征及石油地质意义[J].古地理学报, 2010 (1) .

[4]郭峰, 陈世悦, 王德海, 胡光明, 纪友亮, 任国选.松辽盆地滨北地区白垩系泉头组-嫩江组沉积特征[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7 (1) .[4]郭峰, 陈世悦, 王德海, 胡光明, 纪友亮, 任国选.松辽盆地滨北地区白垩系泉头组-嫩江组沉积特征[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7 (1) .

石油地质类型对石油勘探的作用分析 篇7

关键词:石油勘探,地质类型,作用,影响

石油被誉为现代社会的“血液”, 同时也是现代工业领域需求的重要资源,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 在世界汽车工业快速发展力量的推动下, 人们对石油能源需求量呈现出“爆炸式”增长, 市场供需开始呈现大幅度波动。石油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类型, 市场消耗量过大必然加速油田区域内石油资源的枯竭, 而整装油田数量稀少, 未来石油勘探会面临越来越复杂的石油地质类型;结合石油工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分析, 石油地质类型对石油勘探是表征最明显的环节, 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1 我国常见石油地质类型概述

西方学术界曾一度认为我国是“贫油国”, 这种观点并非完全来自于对中国近代工业、科技的嘲讽, 而是由于西方学术界一贯坚信, 只有在海相沉积盆地才会形成油藏, 这一学术观点正是从石油地质类型方面提出的。尤其是大规模整装油田的形成, 除了对压力、温度、时间有要求之外, 还需要形成良好的沉积层, 而中国陆地范围内绝大部分属于陆相沉积盆地。新中国成立以后, 大庆油田被勘测探明存在储量丰富的石油资源, 这一举动不仅摘掉了中国“贫油国”的帽子, 它更大的价值在于打破了“海相沉积盆地说”的权威性, 并形成了著名的“陆相生油论”, 由此可见石油地质类型对石油勘探的重要作用。

经过长期的石油勘探实践, 我国常见石油地质类型主要有三种, 笔者分别展开阐述。

1.1 生油气层及盖层类型

第一, 生油气层。这种地质类型除了产出石油资源之外还蕴含着天然气资源, 相对而言是开采过程较为复杂的一类, 以烃源岩为主要地质特征。目前, 我国石油勘探过程中判断是否为生油气层的重要依据是碳酸盐岩、泥质岩等, 通过分析黏土、泥岩、页岩等成分, 如果表征色为红、黑, 则说明蕴含大量有机成分, 特殊颜色正是有机物、微生物进行的生化反应造成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做初步的类型判断。

第二, 盖层。所谓“盖层”, 顾名思义, 这种石油地质环境上方具有良好的保护层, 如同“盖子”一样防止油气资流失消散。这也意味着, 盖层部分的完整性将直接影响下端油气藏的品质。根据我国地质环境判断, 主要的盖层类型石油地质环境中包括页岩、泥岩、石膏、致密灰岩等。

1.2 储集层类型

储集层石油地质是我国分布最为广泛的一种类型, 从构成形态上分析, 发挥储集功能的主要是有连通孔隙的岩层, 这样原本分散的油气资源才有条件自由流动, 并逐渐聚集——相应地, 聚集的前提是地质环境中包括一定的稳定空间, 这种石油地质类型中主要包括火山岩、碎屑岩、碳酸盐岩等;结合我国地质环境中常见的储集层类型, 主要是碎屑岩和碳酸盐岩。

第一, 碎屑岩储集层。这种石油地质类型是我国分布相对广泛的, 目前发现的是油气藏中有超过50%属于碎屑岩储集层, 在近年来新探明的新生代陆相盆地中也占很大比例。究其原因, 笔者认为这种地质类型具有“吸油”特点, 即通过良好的流动环境, 为油气藏提供良好的存储空间, 进而不断地汇集、扩大, 形成规模庞大的储集区。

第二, 碳酸盐岩储集层。这种地质类型主要由石灰岩、白云岩、碎屑灰岩等构成, 孔隙是最典型的特征, 此外包括缝隙、溶洞两种形式。三者之间具有一定的规模区别, 缝隙比孔隙规模大, 溶洞最大, 储量规模依次递进。

2 石油地质类型对石油勘探的作用分析

显而易见, 石油作为一种存储于地下的能源资源, 在获取的过程中必然需要解决地层、岩层、水文等因素的阻隔, 单纯地从钻井施工技术层面而言, 完全可以满足“找油找气”的需要, 但这种方法并不符合石油工业成本需求。在长期地学术研究和实践验证下, 人们总结出地质类型与石油勘探之间的规律, 并形成了地质类型与石油储量规模、类型、地质复杂度、开采难易度等对应联系;同时, 结合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展开对数据收集、分析, 可以提高勘探效率, 节约勘探成本。

以储集层为例, 这种石油地质类型是我国石油勘探工作的重点关注对象, 也是我国存在规模组大的储油气藏地质。可以将勘探重点放在碎屑岩的收集和分析层面, 包括不同地质深度的变化规律等, 为石油勘探、开采、开发建设等奠定基础。

3 结语

综上所述, 石油地质类型是石油工业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环节, 它所影响的不仅是对石油勘探部分的进度、效率和成果, 也间接地影响到整个石油工业投资和发展前景。因此, 充分了解和掌握相关石油地质类型的要素, 对提高石油勘探工作的科学性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志, 李燕承, 周冕.探讨石油地质类型对石油勘探的作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1, 09:167.

[2]潘先念.分析不同地质类型对石油勘探技术的影响[J].化工管理, 2015, 12:95.

穆格莱德盆地石油地质特征 篇8

1 区域构造特征

受区域构造影响, 穆格莱德盆地主要发育南北走向断裂, 断层大部分为正断层且多呈北西-南东向展布。由一系列互连的张扭型地堑或半地堑组成, 早期形成的地堑或半地堑受后期裂谷作用的影响, 走滑作用使盆地中构造的几何形态变得更加复杂。盆地中的区域构造具有凹凸相间, 东西分带, 雁行排列分布的特点, 反映受剪切张应力作用的特点。

受南北向断裂控制, 形成东断西超的半地堑, 地震资料表明, 穆格莱德盆地的横剖面由三个不同特征的结构组成裂谷期前基底及其块断系统, 受基底块断系统控制并卷入变形的盆地下部沉积盖层-白垩系, 同裂谷期系统;未参与变形或很少变形的盆地上部沉积盖层--第三系和第四系, 裂谷期后坳陷系统。在穆格莱德盆地中部南北倾向相反断层在此交汇, 形成断裂复杂的构造转换带。基底块断作用与沉积的下部盖层呈楔状沉积体充填于半地堑之中, 并卷入基底块断系统的构造变形。

盆地发育2种构造样式:

(1) 裂谷时期的张性构造, 如高角度的正断层, 包括早盐岩层沉积地层和大陆陆壳, NEE体系, 位于中非断裂带伸展断陷, 后期受中非大断裂的右行走滑作用的影响改造较大, 其特点是规模较小, 长条状, 边界断层陡直, 向东端走滑运动减弱。

(2) 后裂谷期的张性构造, NW构造体系:位于中非断裂以南, 凹陷的显著特点是边界断层控制的凹陷、凸起, 构造带呈NW走向, 规模较大, 拉张强, 裂陷深。盆地北区的努加拉凹陷东部次凹、西洛库巴凹陷、福拉凹陷、苏夫焉凹陷、奥格尔凹陷均由东断西超的半地堑构成, 南区凹陷结构以双断地堑为主要形式。如凯康凹陷北部次凹。再往盆地南部, 凯康凹陷南部次凹, 则又变为西断东超的箕状凹陷。

穆格莱德盆地构造发育史, 首先早白垩世阿布加拉 (Abu Gabra) 为第一裂谷期, 断裂强烈活动, 盆地大规模沉降, 差异较大, 为形成烃岩的主要时期。其次晚白垩世苯蒂乌—达弗尔 (Bemfiu-Darfur) 为第二裂谷期, 但强度较1期明显减弱, 为形成储层和盖层的主要时期。再次为古近纪为第三裂谷期, 裂陷发育不均一, 只在局部地区有较大幅度的断陷, 其它地区断裂沉降不显著。

2 地层发育特征

沉积地层包括下白垩统、上白垩统、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如图所示。白垩系为裂谷期的砂泥岩沉积, 构造变形明显;新生代为坳陷期的砂泥岩沉积, 几乎无构造变形, 为水平层。沉积最大厚度超过15000m。

阿布加布拉组下部地层:厚度小于500m, 下粗上细, 河流相沉积。阿布加布拉组上部地层 (K1) :厚度2000m, 底红上灰、下粗上细, 暗色泥岩发育, 泥、砂岩互层, 为河流-浅湖-深湖相。其中发育半深湖、深湖相主力生油层。底本蒂乌组厚度1300m, 红色砂岩为主, 夹薄层泥岩, 河流-浅湖相沉积, 为主力储油层。达尔富尔群厚度在穆格莱德盆地发育不均匀, 岩性以暗色泥岩为主, 夹砂岩, 深湖相沉积为主。阿马勒组厚度360m, 红色块状砂岩为主, 河流-泛滥平原相沉积。古近系-新近系只发育在深凹陷中, 其它地区普遍缺失。岩性以灰泥岩和泥质粉砂岩为主, 向上有块状砂岩和砂砾岩, 灰色泥岩为主夹砂岩主要为泛滥平原相、湖相沉积沉积。

3 烃源岩特征

下白垩统Sharaf和阿布加布拉组是穆格莱德盆地中主要的烃源岩沉积相为湖泊相远源泥岩相, 沉积环境为氧化-还原环境, TOC含量1%-5%, 平均为1.3%。干酪根类型主要为I型, 在阿布加布拉烃源岩中也有部分干酪根为III型。穆格莱德盆地西北部的阿布加布拉组泥岩为最好的烃源岩, TOC为3%-7%, 阿布加布拉组地层, HI和TOC平均分别为280mg/g、1.3%。而在穆格莱德盆地的西北部, 阿布加布拉组干酪根由50%藻质组、20%壳质组、5%镜质组和25%惰质组组成, HI平均值为270mg/g, TOC为1.0%。纵向上阿布加布拉组烃源岩TOC含量由下往上逐渐降低, 从2%变化到0.5%, HI值向上也变低, 由500mg/g减少到100mg/g, 平均值为280mg/g。通过有机地球化学分析, Abu Gabra组生油岩母质类型为Ò1 (腐植腐泥质) 和Ñ型 (蜡质腐泥质) ;生油岩有机质丰度高, 平均有机碳含量为1.69%, 最大达2.8%;生油潜量 (S1+S2) 上段为5.24mg/g, 中段为20.96 mg/g。

发现两套富含有机质的岩层:上部的岩层只有局部地方具有较好的烃源岩潜力。尽管上面描述的一些具有烃源岩潜力的地层沉积环境都为湖泊环境, 但下白垩统Sharaf和阿布加布拉组湖相泥岩和其它的泥岩层无论是在烃源潜力还是泥岩厚度方面都有显著的区别。

烃源岩厚度为40-90m, 干酪根类型表明该组为湖泊沉积环境, Tendi组具有较好烃源岩潜力的烃源岩与阿布加布拉组烃源岩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在Rakuba 1井中已发现了生烃潜力S2已达14mg/g的烃源岩。在这些坳陷地中, 最大埋深厚度也才900-1200m, 因此, 由于埋深很浅, 泥岩有机质未达成熟, 未生成油气, 不能作为有效的烃源岩。

4 储盖特征

4.1 储层特征

主要目的层Abu Gabra组上段以三角洲、扇三角洲砂体为主, Bentiu组以河流相砂体为主。储层孔隙度在15-20%, 以混合孔隙为主, 在1200-2300m, 孔隙结构以原生孔隙为主。后者, 储层孔隙度在25-30%, 砂岩一般以泥质胶结为主, 较疏松。Darfur群为浅湖相沉积, 岩性以泥质粉砂、粉砂质泥岩为主, 夹少量细砂岩, 储层较差, 下部泥岩中夹的细砂岩厚度10-20 m, 孔隙度在20%左右, 储层物性较好, 为有效储层, 本区储层物性大小不均, 物性随深度增加逐渐减小。三角洲前缘水道砂, 平面多呈扇形散开, 砂体向浅湖推进, 规模较大, 呈指状。砂体间连通性差砂体分布范围广, 单层厚度小, 多在10m以内, 以中、细砂岩为主, 分选较好, 砂岩成分以高岭石石英为主, 局部绿泥石胶结, 孔隙度在15%以上。

4.2 盖层

本区发育两套盖层, 分别是Darfur群和Abu Gabra组,

Darfur群:Darfur群形成于盆地晚白垩世裂谷期以浅水氧化为主的环境中, 以滨浅湖相泛滥平原泥岩、粉砂质泥岩和泥质粉砂岩为主, 有机碳含量低。下部厚度一般为400m, 以角度或平行不整合上覆于Bentiu组砂岩之上, 构成了有效的储盖组合。Aradeiba组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为泛滥平原相泥岩, 颜色为各种红褐色灰色、绿灰色较强氧化色, 局部含粉砂岩薄夹层, 基本上不含砂岩, 下段以红褐色、绿灰色、灰色泛滥平原泥岩为主, 夹曲流河道和三角洲分流河道砂岩。

测井评价表明该井段泥岩发育, 测井计算的突破压力为2~10Mpa, 泥岩单层连续厚度也较大, 最厚可达27.0m, 因此综合分析认为, 该段为质量较好的优质封盖层。特别是在2300~2760m井段, Aradeiba组泥岩单层连续厚度较薄, 但测井计算的突破压力为1.0~10.0MPa, 同时段内也存在超压特征和烃浓度封闭显示。综合分析认为属质量较好的优质封盖段。

Abu Gabra组:本区Abu Gabra组泥岩比较发育, 单层厚度大, 封盖能力强, 已发现的Abu Gabra油田和Sharaf油田产油层位都属于本组。因此, 认为Abu Gabra组发育的泥岩也是全区较好的一套盖层。

5 结论

穆格莱德盆地存在规模性发育的、有效生烃凹陷, 盆地后裂谷期发育的铲状断层和裂谷期发育的正断层构成了良好的油气输导体系, 为油气的垂向运移提供了有效的通道穆格莱德盆地一处于2条走滑断裂中的凹陷, 长期受剪切拉张应力作用, 发育雁行式排列的张扭性断层, 断裂控制了凹陷的发育, 通过地质、地球物理综合基础研究, 往往能揭示石油地质条件本质问题, 尤其是对新的勘探区块和未发现油气田的老区新层系, 确定有效生烃凹陷、多目的层兼顾、着眼成藏区带是区域油气勘探的关键, 它的生油岩、储集层和盖层的发育以及油气的赋存都与此有关。构造转换带和构造斜坡是该类型凹陷重要的油气富集有利区, 在该区域正确识别油气分布和石油地质特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窦立荣, 李志, 张宝红.构造作用对油气藏的改造[J].新疆石油地质, 2003, 24 (5) :396-399

[2]赵文智, 邹才能, 汪泽成, 等.富油气凹陷“满凹含油”论—内涵与意义[J].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31 (2)

[3]邹才能, 陶士振.大油气区的内涵、分类、形成和分布[J].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 34 (1) :5-12

[4]刘永江译.南美大陆与加勒比地体的斜向碰撞与构造楔作用[J].世界地质1994, 13 (1) :72-76

[5]李怀奇, 李亚平.世界油气资源国指南:上、下册[M].北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国际合作部, 2001

[6]布罗德N O.世界油气分布基本规律[M].李国玉译.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62

石油地质工作 篇9

什么是石油勘探开发管理?简单的说, 就是一种工程项目管理, 在此, 这种工程就是勘探工程, 石油勘探开发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石油勘探开发管理包含方方面面, 例如质量、资料、技术、安全、生产、设备机械、人员及成本等。不仅只服务于主体施工单位, 围绕着主体施工单位的单位也是其服务对象。例如, 对于录井队来说, 钻井队、测井队及泥浆服务是围绕它展开工作的, 所以上述施工队都是石油勘探开发管理的对象。油气勘探开发管理的关键任务, 还是在减少成本投资的同时, 缩进勘探工程的工期, 提高探测工程的经济效益。故而, 石油勘探开发管理不仅仅贯穿石油探测施工井的全过程, 还包括前期的设计, 招标及后期的探测井验收等多个重要环节。石油勘探开发管理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1) 勘探前的设计准备阶段; (2) 驻井监管, 单井监督, 完井验收阶段。

石油勘探开发管理不同于其他施工项目管理, 其项目本身就带有一种未知因素, 即探测是否准确, 探测量是否有偏差。为了消除这种未知因素对项目本身的影响, 石油地质实验就会起到主要作用。石油勘探开发管理的顺利实施。也离不开监督部门的作用, 首先石油勘探的监督部门要肩负起油气区域探井, 开发井过程中的现场技术管理和决策工作;第二, 石油勘探的监督部门要负责协调各工种之间的工作, 一个工种出现问题, 要及时知会其他与其相关的工种, 不要出现连锁问题;第三, 要对勘探的数据, 例如取芯层位, 油气显示等数据做到把关, 落实, 严查虚报数据的行为;第四, 要全面细致的检验探井, 录井的工作实施细节, 不能在关键问题上出现错误;最后, 要编写勘探监督报告, 并向上级部门反馈施工勘探中遇到的问题, 提出解决办法。

二、石油地质实验

沉积盆地的露头区域的普查标志着石油地质实验的开始,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 我国只有西北地区, 西南地区有简单的, 手动的实验装备, 这些装备主要应用于油气水, 孔渗饱分析等实验中。到了20世纪50年代, 随着我国同苏联的国际关系日益友好, 我国从苏联学习引进了他们国家当时先进的石油地质材料, 通过实验室实验来开展工作, 之后陆续引进了一些先进设备, 用于油层物性, 水化学等项目的实验室实验, 能比较准确的得出一些油气勘探方面的数据。50年代末期中国建成了第一个国家级地质实验室——北京石油科学研究院地质所实验室, 为60年代初期我国石油勘探工作的井喷态势带来了数据保障, 随之而来的是胜利油田, 大庆油田, 辽河油田, 长庆油田等中国早期著名油田的油气勘探实验室的相继建立。1978年, 改革开放初期, 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 推动下, 我国在石油勘探实验中, 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用于我国的石油勘探工作中, 特别是有机地球化学分析, 使我国在这一领域逐渐的走在了世界的上游行列, 提高了我国石油探测实验的能力及数据的准确度。在1990年后, 随着我国石油勘探实验人才的逐渐成熟, 慢慢的吃透, 搞懂了这些先进的进口实验设备, 我国石油勘探的实验人员, 也开始尝试着设计研发一套具有我国实际情况特色的实验探测设备, 一时间, 在石油勘探实验领域, 国产设备和引进设备建立了一种并存的状态。慢慢的我国在石油勘探实验室领域走在了世界的前端, 我国设计生产的实验设备具有国际先进水平。通过几代人不断地努力石油勘探实验工作, 慢慢的成为了石油勘探工程管理的保障。这也标志着我国石油勘探工作走向了新的篇章。

现在来浅析一下石油地质勘探实验技术的新发展。现在实验室应用的新技术主要包括一下几项: (1) 包裹体显微镜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2) 地层水苯系物侧扑分析技术; (3) 岩石吸附气分析技术; (4) 伊利石结晶度的X衍射测定分析等。从上述最新石油勘探技术不难看出, 只有掌握了现在的世界最新实验室设备, 仪器, 掌握现在世界实验室最新科研成果, 才能在不断创新的石油勘探实验室技术上永远走在最前列。

三、石油勘探开发管理和石油地质实验的相互关系

没有石油勘探开发工程, 不可能出现石油地质实验, 就谈不上石油地质实验的发展;反之, 没有石油地质实验的蓬勃发展, 也就不可能有现在石油勘探地质勘探开发的发展。此二者是相辅相成, 互帮互助的关系, 石油勘探开发管理是石油地质勘探实验的依托, 石油地质勘探实验是石油勘探开发管理的有利的保障。

在新的石油勘探开发管理不断要求创新的前提下, 石油地质实验的发展方向在哪里?首先要打破一直存在的石油地质实验专业的界限, 通过不同石油地质专业人员的交流, 对同一个实验仪器进行深度性能挖掘, 使实验设备做到一机多用。各个地质分析实验室, 要及时的相互沟通各自的实验数据, 以免造成提交数据的重复性或者个别数据的错误, 给上级决策层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其次, 要重组实验室的科室, 让整个实验室的各个科室在类似于生产线上工作一样, 做到数据透明, 结论公开。严禁为了一己之私, 造成信息交流堵塞;最后, 在当前要求打破石油, 石化垄断地位的呼声下, 我们石油勘探地质工作者, 更要以创新, 求变作为我们工作的重心所在, 尽最大努力创新实验室实验原理, 创新实验室实验设备。让石油地质实验成为石油勘探开发管理的最强有里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胡文瑞, 鲍敬伟.胡滨全球油气勘探进展与趋势[J].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3.

[2]翟光明, 王世洪, 何文渊.近十年全球油气勘探热点趋向与启示[J].石油学报, 2012.

[3]陈丽华, 许怀先.石油地质实验测试技术新发展[J].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实验技术研讨会, 1997.

石油地质工作 篇10

关键词:石油,地质类型,勘探,技术创新,系统更新,必要性

1 关于石油地质类型的分析

为了促进其石油勘探系统的内部各个环节的有效协调, 我们要进行石油地质类型的分析, 通过对其地壳运动的内部环节的有效了解, 实现对其相关运作规律的了解。在其地壳运作过程中, 由于其多旋回沉淀的发展, 导致其一系列组合的实现, 其具备多旋回性, 通过对这一环节的应用, 促进其含油区及其生油区的有效深化。为了保证该环节的稳定运行, 我们要进行研究区域的构成条件环节的分析, 通过对其内部结构的深入了解, 实现对其地壳运动的周期性的了解, 进行地区的含油气情况的掌握, 促进对其基底结构的有效深入了解, 以满足实际石油勘探系统稳定运行的需要。

在实际工程运作过程中, 我们把实现对相关流体的渗滤环节及其容纳环节的应用的岩层称作为储集层。在碎屑岩储集层系统的运作过程中, 其具备良好的天然气资源及其石油资源的储存。它的石油地质类型主要包括碎屑灰岩、碳酸盐岩类等, 还包括了对泥岩、火山岩、及其变质岩等的应用。碳酸盐岩储集层也是一种重要的岩层, 它的石油地质类型构成有白云岩、石灰岩及其生物碎屑灰岩等, 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储集层。碳酸盐储集层通分为以下几个环节主要包括裂缝环节、孔隙环节及其溶洞环节。构成碎屑岩储集层的有砂岩、砾岩等。在一些新生代的陆相盆地油气储集层中, 碎屑岩是一种分布比较广泛的石油地质岩石, 其具备形状细小的特点。所谓的孔隙是指各个岩石结构之间的颗粒缝隙, 类似于碎屑岩的孔隙。

裂缝是一种储集类型的孔隙, 它实现了对油气的储集。在石油运作过程中, 其生油气岩的应用环节是比较重要的环节, 它通过对相关环节的应用, 进行生油岩及其烃源岩的提供, 满足了岩性分类的需要。其分为泥质岩和碳酸盐岩, 能够作为生油层的岩性主要有两个类型。由烃源岩结构组成的底层,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生油层。从沉积环境或者岩相看, 且有利于生油岩发育的环境是最有利于产生石油, 一般在有利于生物大量繁殖、保存。泥质岩主要包括, 暗色的富含有机质的页岩、泥岩、粘土岩。碳酸盐岩中的生油层岩主要是灰色、隐晶质灰岩、深灰色的沥青灰岩、泥灰岩、生物灰岩、豹斑岩为主。

从某个应用环节来说, 封隔储集层起到了防止油气上溢的作用, 它是一种储集层的防油气上溢的岩层, 这个环节的稳定运行, 影响储集层的聚集。该盖层通关对相关环节的应用, 实现其油气逸散程度的降低, 以满足实际油气收集工作的稳定运行, 实现其油气田位置极其区域的有效判断。较常见的钙层岩石类型有膏岩、泥页岩、致密灰岩等。在工程运作中, 我们要实现石油地质过程中的盖层环节的有效勘察, 以满足实际生活的需要, 促进其结构特征的应用, 实现对其孔隙度的有效控制, 进行石油勘探系统的健全。上文所涉及到的前陆盆地, 中心是形成连续油气藏最为有利的部位, 可以在这大面积发育, 烃源岩有机质含量高, 并且保存条件有利。其斜坡区及前渊大范围广泛分布, 这就有利于大规模的沉积构造的发育, 其坡度较缓。此外, 在坳陷盆地中心发育煤系, 并为最终形成大型的地层圈闭和连续的油气藏提高条件。是致密砂岩和烃源岩发育的有利区域, 并且紧密接触, 泥页岩、煤层和致密砂岩共生, 普遍含气。由于斜部位和盆地中心成藏地质条件很相像, 此地方有利于发育成致密砂岩气和页岩气等。在石油工程勘察过程中, 我们也要实现对大陆边缘的地质活动的有效分析, 促进其相关地质规律的有效了解, 其砂质碎屑硫的分布是非常广泛的, 其具备更大的砂体, 具备一定的成藏优势。由于相关地质运动的应用, 促进其膏盐层的不断发育, 有利于深水勘探环节的优化, 满足了实际石油勘测工作的需要, 通过对其储盖层的组合环节的应用, 实现其地质学理论知识的深化, 进行相关环节的深入了解。持续接受烃类供给构成了生烃排聚和圈闭的有效的组合, 由于古特提斯洋发生大规模的海进, 使得后期成为烃类聚集的指向区域, 成为撒哈拉地台含油气盆地主要的烃源岩。西北非地区以富含有机质, 从而容易发展成有利于油气积聚的圈闭构造。

2 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开发应用

为了满足石油地质勘探系统的健全, 我们要进行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深化研究, 促进其可膨胀套管技术及其膨胀管技术的应用, 实现其石油地质勘探系统的内部环节的有效优化。该技术的发展历程是比较长的, 在其出现的初期, 通过对扩管器的应用实现其异型管环节的应用, 确保其下序环节的运行。在钻井过程中, 由于其井口到油层的距离是受到限制的, 因此它实现了对固定尺寸套管的应用。随着割缝膨胀管的不断普及, 其其封堵破碎带的应用效果更加明显, 其具备异型管所没有的优势, 促进其该工程的深化发展。有时因为井眼尺寸而限制某一深度的井下作业, 可以减少上部井眼的尺寸和套管层数, 这项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甚至在几年内实现从井口到井底以同一尺寸钻井, 可以简便有效地解决复杂井段的井壁稳定问题。可以大大降低钻井成本。其中膨胀式割缝管的直径可膨胀至原有的两倍。目前, 壳牌研究中心最近开发了膨胀式割缝管和实体套管, 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胜利钻井勘探中。为了石油勘察系统的健全, 我们要进行岩石物理分析技术的应用, 促进其相关岩石物理分析环节的协调, 促进该系统的健全, 比如高密度地震勘探技术、储层及流体地球物理识别技术、非均质储层地球物理响应特征模拟和表征分析技术、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井地联合勘探技术、时移地震技术、深海拖缆及OBC勘探技术、煤层气地球物理技术、微地震监测技术等石油物探新方法新技术研究。技术链从勘探向开发延伸, 全面提升石油勘探的能力和水平。

结语

随着经济局势的日益深化, 对于对于石油地质勘探系统有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促进该系统的稳定运行, 我们要进行其内部各个环节的优化。

参考文献

[1]黄子齐.石油地层研究技术和发展方向[J].中国石油勘探, 2009 (03) .

[2]张安生.莫索湾地区储集层沉积及成岩作用特征[J].新疆地质, 2009 (03) .

上一篇:青少年足球人力资源下一篇:核心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