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结直肠癌

2024-07-09

老年结直肠癌(精选十篇)

老年结直肠癌 篇1

关键词:替吉奥胶囊,结直肠癌,老年

替吉奥是抗肿瘤药替加氟 (tegafur) 的一种改进型制剂, 其还含有吉美司特 (gimestat, 亦称gimeracil, 化学名5-氯-2, 4-二羟基吡啶, 代号CDHP) 和氧嗪酸钾 (potassium oxonate, 代号OXO, 化学名1, 2, 3, 4-四氢-2, 4-二氧-1, 3, 5-三嗪-6-羧酸钾;亦称奥替拉西钾, oteracil potassuim) 这两种物质是用来调节该药生物应, 其按照1∶0.4∶1的摩尔比组成。替吉奥在日本于1999年被批准用于晚期胃癌的治疗, 2003年被批准用于进行性或转移性结肠直肠癌的治疗。为了进一步评价替吉奥在老年晚期结直肠癌治疗中的作用, 我们对来我院治疗的老年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进行了多科室临床观察,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来我院诊治经病理证实的老年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共52例。其中男28例, 女24例, 年龄61~80岁, 中位年龄69岁。所选病例均满足:1、KPS评分≤70分;2、年龄>60岁;3、无法接受静脉化疗, 难以耐受外科手术治疗;4、无严重的心肝肾功能及血液学检查异常;5、预计生存期>2个月;6、本人或授权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将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 应用采用替吉奥胶囊40 mg/m2, 分2次口服, 第1~14天, 21 d为1个周期;对照组26例, 单用艾迪注射液治疗1个周期。

1.3 评价标准及不良反应观察指标

①近期疗效评价标准按1981年WHO制定的标准[1]分为完全缓解 (CR) 、部分缓解 (PR) 、稳定 (SD) 、进展 (PD) , 总有效率为CR+ PR, 临床获益率为CR+PR+SD。生活质量以KPS评分标准为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评分增加20分为显著改善, 增加10分为改善, 无增加为稳定, 减少10分为减退。②不良反应主要观察消化道反应与骨髓抑制发生率及反应程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 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t检验, 检查水准α= 0.05。

2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临床获益率、KPS评分改善显著增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2。

2.2 不良反应

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 骨髓抑制程度及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 (P<0.05) , 消化道反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3。

3讨论

近年来, 5-Fu是晚期结直肠癌化疗的首选药物之一, 但它对肿瘤细胞无特异性选择作用, 临床治疗中毒副反应较大, 对于老年结直肠癌患者难以耐受, 治疗依从性差。人们先后开发出了一些氟尿嘧啶相关降低临床毒副作用的产品, 例如替加氟等, 替加氟的抗肿瘤作用机制与氟尿嘧啶相同, 但是人们在临床观察中发现它易被在正常组织和肿瘤中的二氢嘧啶脱氢酶快速降解 (85%以上) 而失活, 从而表现出替加氟所产生的氟尿嘧啶在体内极不稳定。替吉奥胶囊是替加氟、吉美嘧啶和奥替拉西钾按照组成摩尔比为1 ∶ 0.4 ∶ 1组成的复方制剂, 其中替加氟为5-Fu的衍生物, 口服吸收经肝药酶作用持续转化为5-Fu发挥抗癌作用[2,3]。吉美嘧啶是一种二氢嘧啶脱氢酶抑制剂, 其能通过有效减缓氟尿嘧啶的分解、延长血液和肿瘤组织中的5-Fu的药效时间, 从而提高替加氟的抗肿瘤效力。奥替拉西钾通过选择性地作用于胃肠道内乳清酸磷酸核糖基转移酶, 阻断5-Fu磷酸化, 减轻了5-Fu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4,5]。

本次观察我们采用替吉奥胶囊治疗老年晚期结直肠癌, 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34.61%, 而我们单用艾迪作为对照组其总有效率为15.38%, 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可见替吉奥胶囊单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患者, 患者可以明显获益。一项日本进行的Ⅱ期后期试验评价了替吉奥治疗转移性结肠直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该试验共包括62例除辅助疗法外未接受过在先化疗患者, 他们经以标准剂量方案的替吉奥口服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不能耐受毒性止。结果总有效率为35.5%。这一结果与国外相关报道相似。

不良反应方面, 本研究中治疗组26例患者均可耐受口服药物治疗, 其中出现恶心3例, 呕吐1例, 骨髓抑制8例, 其中Ⅰ度骨髓抑制6例, Ⅱ度骨髓抑制2例, 经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肌肉注射胃复安, 补液对症处理后, 不适症状得到有效改善, 本次观察中未出现因药物毒副反应而中止治疗。本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一般状况较差的老年晚期患者, 难以耐受手术及化疗等常规治疗, 通过本次观察证实替吉奥治疗老年结直肠癌, 安全有效,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老年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治愈率, 延长生存期, 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 替吉奥作为近年来新一代的口服抗肿瘤药物, 安全有效, 对于难以耐受手术及静脉联合化疗的老年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药物, 但其长期疗效尚有待于在更大样本中进行更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周际昌.实用肿瘤内科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8-47.

[2]Jin M, Lu H, Li J, et al.Randomized3armed phaseⅢstudy of S1monotherapy vesus S1/CDDP (SP) vesus5Fu/CDDP (FP) in patients (pts) with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AGC) :SC101study.J Clin Oncol, 2008, 26:a4553.

[3]马培奇.抗肿瘤新药替吉奥钾研究进展.中国医药导刊, 2007, 9 (6) :30-33.

[4]王萌, 马廷行, 李春华.替吉奥胶囊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胃癌28例临床观察.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12) :65-66.

老年结直肠癌 篇2

【引语】据统计,结直肠癌(大肠癌)的发病率在我国所有肿瘤发病率中排名第5位,而且其上升趋势明显,升速约为每年4.2%,远超2%的国际水平。有统计显示,在我国约每5分钟就有1人死于结直肠癌(大肠癌)。而我国大肠癌高发区主要是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港澳台地区。通行的“老三样”癌症治疗方案——手术、放疗、化疗都具有局限性和不彻底性,患者备受煎熬换来的可能只是希望渺茫。国外多项试验证明,将直接打击癌细胞和控制肿瘤的微环境结合起来、以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为基础的治疗策略,是将癌症转化成为慢性病的主要途径之一。据统计,美国癌症处方中60%-70%都含有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近年来,我国在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领域的学术、临床、科普宣传等方面均取得了诸多进展。

(2010年8月3日,广州)日前,参与中美高层专家间的首个抗肿瘤血管生成领域学术交流项目——“安维汀®学者中外交流计划”的第二批国内结直肠癌(大肠癌)治疗一线医生,带着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结直肠癌领域的临床应用先进经验,返回到治疗前线。8月3日,参与此次交流计划的医生代表在广州接受了媒体的访问。

于2010年5月底正式启动的“安维汀®学者中外交流计划”,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合作主办,并由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协办。该计划旨在进一步提升我国在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领域的临床研究水平,尤其是结直肠癌(大肠癌)领域,与美国同行分享先进经验。作为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血管靶向治疗专家委员会(协作组)自去年10月份成立以来最为重要的一次中外学术交流活动,“安维汀®学者中外交流计划”集聚了血管靶向治疗专家委员会多位专家,共同探寻抗肿瘤治疗道路上的新思路,新希望。

结直肠癌高发,广州“遇袭”

据专家介绍,结直肠癌(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高居癌症死因第三位。我国大肠癌发病率以每年4.2%的速度递增,是世界平均增长率的两倍,而在广州的发病率增速更高达5%。

据了解,广州结直肠癌(大肠癌)发病率快速增长与市民饮食结构逐渐西化——以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为主有密切关系。广州的传统饮食结构过于精细,市民很少吃玉米、小米、谷物等粗粮。再加上广州的美食诱惑——饮早茶喜欢吃凤爪(油炸过的鸡脚)、炸春卷,正餐喜欢吃炸排骨,还有烧鹅、烧鸭、红烧乳鸽、化皮乳猪……长期超量的高脂肪饮食会改变大便中胆酸浓度的作用而引起大肠癌的发生。肉类在油炸和烧烤过程中可产生致癌物杂环胺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质会刺激肠道黏膜组织而引起癌变。

对此,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王志强医生表示,“广州、珠三角等地的结直肠癌(大肠癌)高发,作为肿瘤科室的医生,我们急切的在探寻更加优化的治疗方案,突破传统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方法的局限,挽救更多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命,并为他们赢得更加高质量的生存时间。”

结直肠癌治疗初现效,成功亟待复制

“美国也是结直肠癌(大肠癌)高发国,其先进的治疗经验和前沿探索成果,为我们现在面临的结直肠癌严峻局面,提供了再好不过的借鉴”,王志强医生进一步表示。经过“安维汀®学者中外交流计划”,参与项目的中国医生了解到,在美国结直肠癌(大肠癌)已成为各类癌症中的第一大杀手。“美国的专家在结直肠癌(大肠癌)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上,更注重从全局出发”,王教授解释道,“抗血管生成+抗细胞增殖这一肿瘤治疗新策略经过6年的广泛使用经验,在美国已经获得了肿瘤科室医生以及患者的深入认同,并成为肿瘤治疗的核心策略。待安维汀正式登陆中国市场后,以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为核心的A+治疗方案也将成为我国结直肠癌(大肠癌)治疗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安维汀®(贝伐珠单抗注射液,英文商品名Avastin®)作为美国FDA批准的第一个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并不直接打击肿瘤细胞,而是破坏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微环境,使原本癌细胞增殖、转移的温床逐渐恶化。它的作用机制非常独特:主要通过使肿瘤血管退化、使存活血管正常化、持续抑制新生和再生血管生长三个途径对肿瘤进行控制和治疗。“抗血管生成+抗细胞增殖”,这种全新的抗癌策略彻底改变了人类抗癌的传统模式,成为人类抗癌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而安维汀®(贝伐珠单抗注射液,英文商品名Avastin®)是目前为止唯一被证实能够在多个癌症治疗领域(如结直肠癌(大肠癌))延长总体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的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目前在美国的癌症处方中60%-70%都含有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

去年,一项中国注册临床研究(ARTIST)表明:安维汀®(贝伐珠单抗注射液,英文商品名Avastin®)联合化疗用于一线治疗中国转移性结直肠癌(大肠癌),使无进展生存期明显延长;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下降56%;6个月无进展生存率明显提高;总生存期延长5个月;客观缓解率提高一倍;且耐受性良好。获益风险比率显示,安维汀®(贝伐珠单抗注射液,英文商品名Avastin®)联合化疗是一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首选方案。

中美交流,同优化“克敌”策略

老年结直肠癌 篇3

(湖南省岳阳市二人民医院湖南岳阳414000)【摘要】目的 调查评估老年病人结直肠癌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对术后可能发生的营养风险进行预测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未经放化疗处理的新入院结直肠癌患者55例, 依照NRS 2002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应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2002),其术前及术后体重指数(BMI)、血清清蛋白(ALB),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 营养风险总评分≥3分存在营养风险者18无营养风险者(NRS〈3分)27例,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0.0%,存在营养风险组与无营养风险组术前及术后BMI、ALB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肿瘤的TNM分期无明显差异。结论 NRS2002可用于老年病人结直肠癌住院患者的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筛查,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已存在的和术后潜在的营养风险较高。【关键词】老年病人;结直肠癌;营养风险筛查;住院患者【中国分类号】R45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158-01 营养风险筛查是欧洲ESPEN2002年推荐适用于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方法, 该方法建立在循证医学基础上,具有操作简便、无创伤的优点, 经过国内外大量研究认可[1]。NRS2002自2005 年引入我国后,已在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2]。本研究对2011年5月至12月住院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营养风险评估,旨在旨在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对住院患者营养状况做出比较准确的评估,为临床营养支持在病人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收集2011年5-12月我院胃肠外科我院未经放化疗处理的新入院结直肠癌患者55例,男30例;女25例, 年龄为60~75岁,平均(65.63±5.19)岁。入选标准:住院时间 1天以上,神志清,次日 8 时前未行手术,知情同意。排除:住院不满 1天,有意识障碍者;住院时间不足24 h者;次日8:00前行手术者;拒绝评定者。按照病理学组织分型,腺癌41例,粘液腺癌7例, 腺鳞癌3例, 恶性淋巴瘤2例,恶性黑色素瘤2例。其中高分化13例,中分化31例,低分化11例。根据1997年UICC标准进行TNM临床分期, 34例患者均为晚期(Ⅲ期~Ⅳ期),21例为0~Ⅱ期。1.2 方法:(1)调查方法和内容:患者人院后,首先评估是否符合纳入标准,每日收集并登记前一天符合评定的住院患者,同时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及病历号等。到床边了解患者一般情况,询问其近1周饮食和3个月内的体质量变化情况,测量体质量、身高,并给出评分。患者住院满2周或在2周内出院后,通过病历查阅患者在此期间医嘱,并记录此期间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应用情况。(2)NRS评分方法:除BMI评定采用中国标准,BMI<18.5kg/m2为低体重,判定有营养不足。其余采用NRS2002住院病人营养评定指南方案[1]进行评分。在调查期间所有符合NRS评定要求的住院患者在其入院第2天完成评定。总评分≥3分认为存在营养风险要求制定营养支持治疗计划。对评分暂时低于3分者,可以制定预防性营养支持治疗计划,定期进行再次营养风险筛查。(3)试验室指标 病人入院后第二天清晨及术后第5天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化验血清蛋白(ALB)。(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描述,肿瘤分期与NRS评分关系进行卡方检验。2.结果2.1营养不足及营养风险情况:病人营养风险发存在营养风险者(NRS≥3分)18例,无营养风险者(NRS〈3分)27例,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0.0%。2.2 营养风险≥3分组与无营养风险组术前后观察指标比较:病人术前及术后BMI、AL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前及术后BMI、ALB比较见表1。表1营养风险≥3分组与无营养风险组术前后观察指标比较2.3术后观察指标比较 :无营养风险组27例,无1例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20~28天,平均 22.5天。有营养风险组18例,1例出现切口感染,3例出现肺部感染,1例泌尿系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7.7%(5/18),住院时间21~29天,平均24.6天。2.4不同肿瘤分期患者的营养风险评分(表2)表2 不同肿瘤分期患者的营养风险评分(例) 3 讨论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通常存在严重的营养不良, 客观评价肿瘤患者营养状况并根据需要适度地进行营养支持,对于为耐受放、化疗创造条件、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是十分重要的。目前老年患者逐年增多,器官功能下降、代谢能力不足是其生理特点,较高营养风险概率是导致临床结局恶化的重要原因。朱明炜[4]推荐老年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评分≥3分者,结合临床制定营养支持计划;胃肠功能基本正常的老年患者首选肠内营养,肠外营养遵循个体化原则,合理应用药理营养素可改善临床结局。本组55老年结直肠癌病人术前经NRS2002筛查确定存在营养风险,病人营养风险发存在营养风险者(NRS≥3分)18例,无营养风险者(NRS〈3分)27例,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0.0%。两组病人术前比较ALB无显著性差异,术前及术后BMI、AL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营养风险组住院平均时间22.5天,有营养风险组住院平均时间24.6天。本文结果提示,在有营养不良风险的病人中,获得营养支持者并发症和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有明显地改善。尽管年龄和肿瘤分期的差异对营养状态的干预存在重要的影响, 但本研究结果提示, 结直肠癌营养风险与肿瘤的TNM分期无明显差异, 这可能与肿瘤分期越高,营养状态分布越差的观点存在有异议,因此尚需要扩大病例数量,有待进一步证实。

庞冬等[6]调查发现,仅有22.0%的医师会对住院病人进行营养评估,知道NRS者仅占24.4%,判断营养风险主要依靠日常饮食和观察,机体测量指标者不到一半,也无人使用NRS评估工具。因此,综合各种评价指标,笔者建议医护人员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入院时使用NRS2002对其进行营养筛查。进行營养风险评价,指导该类患者的合理临床营养支持,及早发现营养风险并及时给予合理的营养支持。参考文献[1]Kondrup J, RasmussenH H, HambergO, et al. 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NRS2002):a newmethod based on an a-nalysis of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 [J]ClinNutr, 2003, 22(3): 321-336.[2]蒋朱明,张永梅,王秀荣,等.欧洲营养不良风险调查方法在中国住院患者的临床可行性研究[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5,13(3):137-141.[3]姜世雄.3607例结直肠癌病例的临床特征变化分析[J].癌症,2009,28(1):69-72.[4]朱明炜.重视老年患者的营养支持,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10 ,18(3):131-133.[5]朱明炜,韦军民,赵旭,等. 肠内营养对老年术后患者代谢和肠黏膜屏障的影响[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2.21(1):34-36.[6]庞冬,郑凡凡,周玉洁,等.普通外科住院病人术前营养风险、营养支持和医师相关知识的调查分析[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0,17(2).65-68.

老年结直肠癌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1.1 纳入标准:

(1)符合《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分册》中结直肠癌的诊断标准及WHO肿瘤TNM分期标准,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诊断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2)年龄65~83岁;(3)一般体力状况采用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评分标准,活动状态(PS) 0~2分;(4)PS≤2分,须符合化疗的指征和基本要求;(5)估计生存期>3月;(6) 4周内未行任何化疗。

1.1.2 排除标准:

(1)有严重的肝、肾、心、脑等功能不全,或有严重的并发症者;(2)有严重的急性感染并且没有控制的,或有化脓性和慢性感染、伤口迁延不愈者;(3)中枢神经转移瘤病情未获控制,具有明显的颅高压或神经精神症状者;(4)依从性差不能配合治疗者;(5)同时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

1.1.3 一般资料:

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2008年3月至2013年12月住我院60例老年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28例。治疗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65~83岁,平均(74.5±8)岁;对照组男21例,女7例,年龄65~79岁,平均(72.5±6)岁。治疗组腺癌、腺鳞癌、鳞癌分别为27例、2例、3例,对照组分别为25例、2例、1例。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

(1)中药治疗:

①中医辨证施治:晚期结直肠癌可分脾胃亏虚,湿热内蕴,肝肾阴虚,气虚血瘀证四型,随证加减。脾胃亏虚证5例,治则:益气健脾,行气化痰。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党参15 g,炒冬术15 g,茯苓10 g,甘草6 g,姜半夏10 g,广陈皮10 g,砂仁6 g,木香6 g);湿热蕴结10例,治则:清里泄热,化湿和中,方药:葛根芩连汤合白头翁汤加减(葛根15 g,黄连6 g,黄芩12 g,炙甘草6 g,白头翁10g,秦皮10 g);肝肾阴虚证10例,治则:滋阴补肝肾,方药:六味地黄汤加减(熟地24 g,山萸肉12 g,淮山药12 g,泽泻9g,丹皮9g,茯苓9 g);气虚血瘀证7例,治则:活血祛瘀、行气止痛,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9 g,生地12 g,桃仁12 g,红花9 g,枳壳6 g,赤芍6g,柴胡4g,甘草6g,川芎9g,牛膝9g,桔梗6g)。②中药颗粒剂开水冲服,采用广州一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中草药颗粒剂。1剂分2次严格按要求服用。

(2)针灸治疗:

采用针刺穴位治疗,取穴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1994年版)。腹胀腹痛:针足三里、天枢,虚者灸足三里、神阙、关元、三阴交。腹泻:针脾俞、大肠俞、足三里;里急后重加臀俞,虚者灸足三里、命门、关元、百会。便血:针三阴交、承山、太白、足三里、手三里、灸百会。恶心呕吐:针内关、足三里、胃俞,膈俞。血象及免疫力低下:针或灸足三里、关元、脾俞、肾俞、三阴交、气海等,每天1次,每周5次,3周为1疗程。

(3)口服中成药:

养正合剂每次20 ml,3次/d。华蟾素片口服,每次3~4片,3次/d。平消胶囊每次4~8粒,3次/d。复方斑蝥胶囊每次3粒,3次/d。

(4)静脉制剂:

可选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华蟾素注射液,鸦胆子油乳注射液,7~14 d为1疗程。

1.2.2 对照组:

对照组根据患者体表面积及KPS评分、年龄,采用FOLFOX(奥沙利铂100 mg/m2第1天,亚叶酸钙200 mg/m2静滴2 h第1~2,天,5-FU静滴2400~3000 mg/m2,2周1次)方案化疗,研究期间不给任何形式的中医药治疗。

1.3 观察指标

疗效评定:按RECIST评价标准对靶病灶进行评价,分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病变进展(PD)、病变稳定(SD)。以CR+PR计算有效率(RR),以CR+PR+SD计算疾病控制率(DCR),总生存期(OS)指首次服药到死亡或末次随访时间。毒性反应按NCI2CTC 210标准评分,分为0~Ⅳ度,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定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老年模块量表(WHO QOL-OLD)和结直肠癌治疗功能评价表进行生存质量测定。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处理,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

治疗4周期的后,2组均无CR者,治疗组PR 14例,SD 14例,RR为43.7%,DCR为87.5%;对照组PR 14例,SD 11例,RR为50.0%,DCR为89.2%。2组比较,RR和D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远期疗效

随访到2013年12月30日,治疗组死亡3人,对照组死亡3例,治疗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8月,对照组为7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位生存期(OS)为16月,对照组为14月,2组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

2.3 不良反应

2组的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率相近,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心脏不良反应,尤其是Ⅲ~Ⅳ度的不良反应及神经毒性发生率方面,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组体质量下降和疼痛情况较对照组明显减低。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GGT:γ-氨基转肽酶;AS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BUN:尿素氮

2.4 生存质量

根据WHO QOL-OLD生存质量表和FACT-L治疗功能评价量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的变化,其中治疗组症状评分在治疗后有明显改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身体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绪状况治疗组较对照组有较大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3 讨论

结直肠癌是发生在大肠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人类寿命延长,老龄患者愈来愈多。我国结直肠癌的中位发病年龄为65~69岁,近年来我国城市人群结直肠癌的发病年龄明显升高,这与饮食质量提高、寿命延长、老年人在人群中所占比例增加有关[3]。随着免疫、循环、代谢系统等各项功能的衰退[4,5],对化疗的耐受能力也在减少。伴随着身体变化的还有老年患者生活重心及社交网络的改变。即使在治疗效果均等的情况下,老年患者更加恐惧化疗,他们缺乏足够的生理和心理支持,来面对治疗所引起的暂时的生活不便,他们不愿以忍受痛苦为代价来换取延长生命的可能性。同时老年患者社会及经济资源匮乏,也导致他们不愿意化疗。

结直肠癌古代医籍描述为“积聚”、“肠风”、“下痢”、“滞下”、“下血”、“脏毒”、“锁肛痔”等范畴。周仲瑛认为大肠癌的发病与体质、饮食、情志等关系密切,饮食不节,或恣食肥甘厚腻,或正气不足,或忧思抑郁,以致脾虚、气滞、血瘀、痰凝、热毒等证候要素的出现,诸邪久聚,相互交结于肠道,毒邪成痈而生肿瘤[6]。历代医家论大肠癌病机不外虚实两端,虚即正气不足为本,脏腑多关乎脾肾二脏,实即痰湿,血瘀邪毒内踞于肠道为标。辨证论治乃中医之精髓,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将中药用于结直肠癌的治疗已有悠久的历史。刘静安[7]采用脾肾方治疗结直肠癌,可以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提高远期生存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1981年刘嘉湘[8]采用辨证施治,报道中医药治疗结直肠癌1年生存率为70%,5年生存率为20%。早在《黄帝内经》中即指出:“结者散之”,唐容川认为“治水即是治血,治血即是治水”,强调治疗晚期大肠癌时应该辨证:祛湿和祛瘀并用。陈锐深认为脾虚湿毒瘀阻为大肠癌的主要发病机制,张东岳运用中医辨证施治治疗结直肠癌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9,10]。上述经验治疗中无不谨守辨证论治的原则。本研究认为晚期结直肠癌根据临床可辨“脾胃亏虚,湿热内蕴,肝肾阴虚,气虚血瘀”四证,随证加减,脾胃亏虚证治则益气健脾,行气化痰。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湿热蕴结治则:清里泄热,化湿和中,方药:葛根芩连汤合白头翁汤加碱,肝肾阴虚证,治则:滋阴补肝肾,方药:六味地黄汤加减,气虚血瘀证,治则:活血祛瘀、行气止痛,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等。该研究所涉及名种抗肿瘤中成药,其中华蟾素注射液系传统中药中华大蟾蜍皮的水制剂,主要含有蟾毒内脂等有效成分,其药性理论记载,首见于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11],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生长,改善体力状况,缓解癌痛,在姑息性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方面,具有一定疗效[12]。复方苦参注射液由苦参、土茯苓等中草药组成,属非细胞毒性药物,对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可以降低炎性因子白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巨噬细胞内核因子-κB的活化作用,抑制肿瘤血管形成[13],该药有良好的抑制肿瘤作用,可有效稳定或缩小瘤体,并改善发热、疼痛、出血、乏力等临床不适[14]。有研究认为,该药对老年癌症患者可以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睡眠质量,增强食欲及体力[15]。姚淑莲等[16]以康莱特注射液治疗>60岁的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与营养支持对照组进行比较发现,治疗组患者的KPS评分、体质变化、病情稳定率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本研究中2个治疗周期后RR治疗组为40.6%,对照组为42.8%,DCR治疗组为81.2%,对照组为71.4%;4个治疗周期后,RR治疗组为43.7%对照组为50.0%,DCR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89.2%,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接近[17,18,19]。

该研究提示对于老年晚期结直肠癌中医综合治疗与化疗有相当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化疗,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优于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率相近,但治疗组中、重度肝损害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心脏不良反应、神经不良反应,尤其是Ⅲ~Ⅳ度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组体质量下降、疼痛、神经毒性情况较对照组明显减低,提示中医综合治疗对于老年晚期结直肠癌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化疗。

总之,中医综合治疗在治疗老年晚期结直肠癌控制肿瘤方面具有与化疗相近似的疗效,而且不良反应少,适宜老年晚期肿瘤患者的生理、体质以及心理承受,也符合带瘤生存的新理念,为临床治疗老年晚期结直肠癌提供了一种新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观察辨证施治联合口服中成药、中药注射剂、针灸中医综合治疗老年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确诊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接受中医综合治疗)和对照组(接受FOLF0X方案化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均无完全缓解(CR)者,治疗组有效率(RR)为43.7%,对照组为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疾病控制率(DCR)为87.5%,对照组为8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治疗组为8月,对照组为7月;中位生存期(OS)治疗组为16月,对照组为14月,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不良反应:治疗组中、重度肝损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心脏及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在治疗老年晚期结直肠癌方面较化疗具有不良反应少,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的优势。

结直肠癌会“缠上”你吗 篇5

不良生活方式导致发病率高

“大家现在越吃越精细,蔬菜等粗纤维食物摄入太少,而高蛋白、高脂肪类食物却越吃越多,这些都会导致结直肠癌的高发。”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消化肿瘤内科主任沈琳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红肉、加工肉类和酒精的高摄入,膳食纤维的摄入不足,活动量减少,吸烟以及肥胖等因素都会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率。

根据2012年公布的《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中国的结直肠癌发病率约为29.44/10万,成为仅次于肺癌和胃癌的中国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

沈琳介绍,高脂饮食不但会刺激胆汁分泌增加,还会促进肠道内某些厌氧细菌的生长,最终会导致肠道内分解形成越来越多的致癌物质,“而食物中的高纤维素会刺激肠道蠕动,在减少肠道致癌物质作用时间的同时,还能吸收有害物质,从而促进致癌物质排出。”

本刊记者了解到,结直肠癌的中位发病年龄在60岁左右,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5:1。

“结直肠癌的发病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因此人口老龄化也是致使这一癌种发病率越来越高的重要原因。”徐建明指出,年纪越大,暴露在各种不良环境因素下的机会积累也就更多,导致基因出现变化,罹患癌症的风险也更高。

除了上述外因,结直肠癌在发病上还存在着明显的遗传特征。沈琳说,虽然绝大多数结直肠癌都属于散发型的,但仍有10%左右的结直肠癌有家族遗传史。

本刊记者获悉,遗传性结直肠癌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一种为遗传性非息肉病结直肠癌,又称林奇综合征。

“正常人的结肠通常都很光滑,但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患者的大肠里却密密麻麻生长着数十甚至上百个息肉,这样的人几乎100%会得上结直肠癌。”徐建明说。

早期筛查可有效降低风险

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除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之外,积极开展早期筛查也是一项重要手段。

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络在其2013年发布的结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指出,尽管结直肠癌是美国第四高发癌症,随着早期筛查的不断普及,发病率还是从1975年的60.5/10万人降到2005年的46.4/10万人;死亡率也在1990~2007年降低了35%。

沈琳说,欧美国家的研究发现,如果在40~50岁进行一次肠镜检查,则能将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10%以上。

“肠镜检查是结直肠癌筛查的最常用手段。如果确定具有上述两种遗传性疾病,那么首次肠镜检查的年龄应在15~20岁之间。对于一般人而言,至少应该在40岁左右进行第一次肠镜筛查,如果筛查没有任何问题,可以50岁左右再进行第二次筛查。”沈琳说。

除了定期进行肠镜检查,尽早发现相关症状也非常重要,在排便习惯发生改变时进行肠镜检查。沈琳解释,所谓排便习惯改变是指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之前一直大便正常,但是突然出现便秘;又或者之前一直便秘,最近突然开始腹泻等都属于排便习惯的改变。”

徐建明告诉本刊记者,绝大多数患者在确诊前的一两年就出现过上述症状,但很少有人在第一时间就医。另外也有不少患者发现大便出血,以为自己得了痔疮,而一些肛肠科医生也会在没有进行肠镜检查的情况下,直接当成痔疮来治疗,“这些都在相当程度上耽误了患者的病情”。

发现太晚、药价太贵

筛查技术十分简单,转变大家的思想观念却格外困难,这也直接导致中国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周期远逊于欧美患者。

“中国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期之所以比国外短得多,就是因为发现得太晚,再加上一些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药物没能纳入医保,导致很多人无法享受到最佳治疗方案。”徐建明说,中国过半结直肠癌患者在确诊时病情已经发展到四期,而欧美国家的这一比例最高只有20%。

“结直肠癌其实属于治疗效果很好的恶性肿瘤,通常一期治愈率在90%以上,二期治愈率也能超过70%。但由于我国早期筛查率极低,中国超过六成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属中晚期。”沈琳表示,在美国结直肠癌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超过70%的今天,中国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30%。

对于很多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而言,靶向药物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方式。“在中国上市的靶向药物适用于绝大多数晚期、转移性直肠癌患者,但是由于药品价格高,超过80%的患者都无力承担。”沈琳说,自费用药3个月、每个月8万元的花费还是会拦住相当数量的患者。

除了药物问题之外,在徐建明看来,医生对于结直肠癌的治疗原则把握不够明确,也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不少单纯肝转移或者单纯肺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通过多学科综合治疗,依然是有望治愈的。但是一些医生却以为结直肠癌一旦出现转移便无法手术,这在无形之中使患者失去了治愈机会。”

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7例患者, 男21例, 女16例;年龄60~75岁, 平均年龄为 (63.5±4.5) 岁。术前所有患者诊断经临床、影像学及结肠镜病理活检证实。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行术前常规检查, 术前抗感染治疗, 术前行灌肠、禁食等常规准备, 其中24例行结直癌根治性手术, 3例因肿瘤和周围组织粘连无法手术切除而行短路手术。全部手术顺利完成, 无手术大出血、死亡等发生。

1.3 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 术后未出现并发症, 均顺利恢复出院。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恶性肿瘤患者易出现恐惧、抑郁及绝望等情绪反应, 老年患者更为明显, 这些负性心理因素对患者的整个治疗有很大影响, 可诱导疾病复发、加重或其他疾病发生。因而要求医护人员对其做好心理疏导和健康宣教。首先医护人员应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着装仪表等, 要给患者亲切、同情, 以取得其信任, 便于进一步的沟通和交流。护理人员在取得这些老年患者的信任后, 应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向其及家属介绍结直肠癌治疗的新进展, 使其坚信只要配合医护人员早期治疗, 恶性肿瘤也是可以治愈的。然后介绍患者将接受的治疗方案, 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及医院为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采取的安全措施, 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如果条件许可, 最好请手术成功患者现身说法, 介绍治疗过程及术前、术中、术后注意事项, 使患者及家属消除顾虑, 增强信心, 以良好的心理状态主动配合手术治疗。同时, 医护人员在术前应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 做好家属的工作, 引导他们正确地与患者沟通、交流, 尽可能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刺激[1]。

2.2 术前准备

恶性肿瘤患者身体状况一般都较正常人群差, 加之老年人多少不同的出现生理性退行性变化, 如患者再伴发其他疾病, 其对手术的耐受性将更为降低。如果术前未充分考虑, 即使手术能顺利完成, 术后也可能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因而, 医护人员在术前应做好充分准备, 加强患者营养支持, 保证足够的睡眠, 如患者手术前夜入睡困难应适当使用镇静药物;术前指导患者练习如何深呼吸以及有效咳嗽方法, 以减少术后肺部感染;给老年患者备皮时要考虑到其皮肤相对松弛, 不要造成皮肤损伤。特别应注意的是要对患者的心、肝、肾、肺等器官进行详细检查, 发现其他疾病应积极进行治疗。如患者有糖尿病应严格控制血糖水平, 并做好饮食护理, 有利于术后切口愈合, 减少切口感染发生机会。

3 术中配合要点

手术时护理人员应认真配合医生, 在患者上肢建立静脉通道;同时引导患者减轻紧张、恐惧心理;术中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减少感染发生机会;调节好室内温度及灯光, 准确、及时传递手术器械, 保证医生顺利完成手术[2]。

4 术后护理

4.1 术后监测

因多种因素的影响, 术后老年患者心率、血压等易出现变化, 因而术后应对患者进行患者生命体征监护, 及时抽血进行血气分析, 并积极给予吸痰、吸氧;做好患者液体出入量监测, 控制液体输入量及速度[3];还应密切注意患者的意识情况, 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对全麻患者, 回病房后应去枕平卧, 适当镇痛, 待其生命体征平稳后改为半卧位。

4.2 呼吸道管理

老年患者咳嗽反射低下, 加之切口疼痛因而术后多不敢或不会咳嗽, 易引起肺部感染、肺不张等, 因而应予以高度重视。术后应持续低流量吸氧, 必要时行辅助呼吸;同时应协助患者家属帮患者翻身叩背, 指导患者深呼吸、有效咳痰, 必要时给予止咳化痰药物或物理治疗, 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4]。

4.3 切口感染及吻合口瘘护理

高龄患者免疫功能降低, 机体修复及各组织器官代偿等能力也较正常人群相对降低, 组织愈合能力差, 术后容易发生切口感染或吻合口瘘, 这就要求医护人员除术前应加强患者营养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及修复能力, 认真备皮防止皮肤损伤, 术中一定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减少患者感染机会, 术后还要严密观察手术切口有无渗血渗液, 及时更换切口敷料, 保持引流管畅通。如发生切口感染及吻合口瘘, 应积极查找原因, 及时处理。

4.4 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前要对其做好健康指导, 嘱其注意生活及饮食卫生, 出院后1~3个月控制活动强度, 及时调整心态, 坚持术后化疗并适时复诊。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总结护理措施, 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3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术中无并发症出现。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 均顺利恢复出院。结论 围手术期给予全面的护理干预, 能降低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 提高其术后生存质量。

关键词:结肠癌,围手术期,护理

参考文献

[1]谢桂娟.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29) :380-381.

[2]彭梅.结肠癌手术期的护理分析[J].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1, 34 (2) :200202.

[3]尹湛云.老年结肠癌患者32例围术期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 (21) :2711-2712.

老年结直肠癌 篇7

关键词:替吉奥,老年晚期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是欧洲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 而我国的发病年龄有老年化趋势, 相当一部分老年患者刚发现就是肿瘤晚期, 失去了手术机会。美国的调查显示, 肿瘤是60~79岁人群的主要死因, >50%的肿瘤患者年龄>65岁, >70%的肿瘤相关死亡发生在65岁以上。老年患者由于伴随疾病多、体质差, 一般不能耐受联合化疗。如何治疗老年晚期肿瘤患者是临床医务人员面临的现实问题。作者观察了20例本院2011年1月~2012年5月采用替吉奥治疗老年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1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结直肠癌Ⅳ期的老年患者20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 且均未手术。其中男12例, 女8例;年龄65~82岁, 中位年龄71岁;结肠癌14例, 直肠癌6例;低分化腺癌9例, 中分化腺癌11例;肺内转移5例, 肝转移7例, 腹膜后淋巴结转移6例, 肝伴骨转移2例。纳入标准: (1) 年龄均>65岁; (2) 无法接受静脉化疗, 难以耐受手术治疗者; (3) 根据RESIST标准至少有1个可测量病灶; (4) KPS 70~90分; (5) 预计生存期>3个月; (6) 无严重的血液学检查异常及心肝肾功能异常者。

1.2治疗方法

根据体表面积确定初始剂量:体表面积<1.25 m2, 替吉奥40 mg, 2次/d;体表面积1.25~1.50 m2, 替吉奥50 mg, 2次/d;体表面积>1.50 m2, 替吉奥60 mg, 2次/d, 连续口服14 d, 休息7 d, 每3周为1疗程, 均早晚饭后口服。每周复查血常规及肝肾功。每2周期后全面复查进行判效。

1.3疗效评价标准

采用RESISI标准客观评价疗效, 分为CR、PR、SD和PD。CR:全部病灶消失, 至少维持4周;PR:病灶缩小至少30%, 至少4周;SD:病灶大小介于PR和PD之间;PD:病灶增加>20%或出现新病灶。每2周期评价疗效, 并于4周后进行疗效确认。RR=CR+PR, DCR=CR+PR+SD。毒副反应按照WHO抗癌药物急性与亚急性毒性反应分级标准进行评价, 分为0~Ⅳ级, 每周期均评价1次。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

所有患者均可评价。CR 1例 (5%) , PR 8例 (40%) , SD 5例 (25%) , PD 6例 (30%) , RR 45%, DCR 70%。除PD患者外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较前有不同程度改善, 生活质量较前提高。

2.2 不良反应

Ⅰ~Ⅱ级白细胞下降为8例 (40%) , Ⅰ~Ⅱ级中性粒细胞下降为7例 (35%) , Ⅰ~Ⅱ级血红蛋白下降为9例 (45%) , Ⅰ~Ⅱ级血小板下降为5例 (25%) , Ⅰ级腹泻为3例 (15%) , Ⅰ~Ⅱ级恶心发生率为13例 (65%) , Ⅰ级呕吐为6例 (30%) , Ⅰ~Ⅱ级谷丙转氨酶 (ALT) 升高为9例 (45%) , 食欲不振为8例 (40%) , 色素沉着为1例 (5%) 。

3 讨论

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近30年来明显呈升高趋势。仅次于肺癌、肝癌、胃癌和食管癌, 居第5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 发病年龄较前明显增长, 据统计我国中位发病年龄为65岁, 大部分患者发现即肿瘤晚期, 失去手术机会或不能耐受手术, 为这一部分患者选择高效低毒化疗药物成为近年来比较关注的问题。氟尿嘧啶自发明以来一直是治疗大肠癌的主要药物, 通常是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联用以提高疗效, 该联合方案曾是结直肠癌化疗的金标准[3,4]。但由于多数老年患者免疫力低下, 基础疾病多, 不能耐受联合方案化疗。口服化疗药物由于服用方便、副作用小、耐受程度好成为晚期肿瘤的首选。5-FU的衍生物替吉奥成为近期老年晚期大肠癌患者的研究焦点。

替吉奥是由日本Taiho制药公司研制的复方制剂口服抗癌药, 它是由替加氟、吉美嘧啶、奥替拉西钾按照1∶0.4∶1的摩尔比组成的。后两者为生化调节剂, 通过发挥对酶的抑制作用, 使替加氟在血浆和肿瘤组织中生成的5-FU的有效浓度保持的时间更长, 并减小5-FU对胃肠道产生的毒副作用。目前替吉奥胶囊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已在国内外得到证实[3,4]。研究显示在头颈部肿瘤、大肠癌、肺癌中也获得较好的疗效, 在日本被相继批准用于临床。但单药替吉奥胶囊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在国内仅有少量报道[5]。张丽等[6]研究显示, 单药替吉奥治疗老年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总有效率为38.9%, 毒副作用主要是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 耐受性较好。Shirasaka等[7]也报道替吉奥单药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总有效率达到35.5%, 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本组研究结果显示CR 1例, PR 8例, SD 5例, PD 6例, RR 45%, DCR 70%.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Ⅱ级的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 耐受程度好, 除PD患者外临床症状均较前有不同程度好转, 生活质量较前改善, 也进一步证实了单药替吉奥在晚期结直肠癌中的疗效。

综上所述, 单药替吉奥治疗老年晚期结直肠癌, 毒副作用小, 耐受性好, 安全有效是值得推荐的。但由于样本量少, 观察时间短, 远期疗效仍需大量样本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王毅, 宋世铎, 张忠军.老年结直肠癌发病及外科手术特点.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 14 (21) :112.

[2]江艺, 邱希辉, 陈志明, 等.5-氟尿嘧啶为主方案治疗晚期贲门癌及预后因素分析.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7, 14 (16) :1257.

[3]Imamura H, Furukawa H, Kishimoto T, et al.PhaseⅡstudy of2-week TS-1 administration followed by 1-week rest forgastric cancer.Hepatogastroenterology, 2007, 54 (79) :2167-2171.

[4]Sakuramoto S, Sasako M, Ymaguchi T, et al.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gastric cancer with S-1, an oral fluropyrimi-dine.N Engl J Med, 2007, 357 (18) :1810-1820.

[5]Lee DJ, Lee J, Lee HY, et al.Salvage S-1 monotherapy in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who failed irinotecan-based or oxaliplatin-based chemotherapy.Med Oncol, 2011, 28 (Suppl 1) :S291-S294.

[6]张丽, 白学章, 庞娟.替吉奥单药治疗老年晚期结直肠癌近期疗效观察.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24) :289-290.

老年结直肠癌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5年来在我院肠镜活检为结直肠癌的患者84例, 手术切除标本均送病理获得证实, 患者平均 (52.3±8.7) 岁。

1.2 分组

按年龄分为两组:老年组, 年龄≥60岁, 共44例;年轻组, 年龄≤59岁, 共40例。两组的年龄、性别、并发内科疾病等因素无差异 (P>0.05) 。

1.3 肠镜活检及标本处理

用纤维结肠镜 (型号为富士WC88WM、EC99WM) 行肠镜检查并活检, 所有标本均固定脱水、包埋切片、染色后观察。

1.4 研究项目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 如:腹痛、腹块、血便、排便习惯改变、进行性消瘦等的发生率。比较两组的内镜表现以及标本的病理Dukes分期、组织分化。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5.0软件, 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表现的比较

患者最为常见的症状, 老年组为便血, 年轻组为腹痛 (P<0.05) 。而排便习惯改变、腹块、进行性消瘦两组无差别 (P>0.05) , (见表1) 。

注:#P<0.05, *P>0.05

2.2 两组内镜表现的比较

患者内镜表现显示:两组患者从病变范围所波及的不同周径, 即100%、50%~100%、0%~50%, 均无明显差异 (P>0.05) 。且病变形态也无明显差异 (P>0.05) 。

2.3 两组病理特征的比较

与年轻组相比, 老年组肿瘤的分化程度较年轻组高 (P<0.05) ;老年组肿瘤的Dukes分期A、B期明显较低, 而Dukes分期C、D期明显较高 (P<0.05) 。

3讨论

据统计, 大于60岁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占66.7%, 老年患者的发生率明显较年轻患者要高。且男性较女性多, 老年患者中这种趋势更明显。另有统计:小于60岁的结直肠癌患者处于进展期的比例较大于60岁的老年患者更高。故分析不同年龄段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对于诊断及治疗意义重大。腹痛、血便、进行性消瘦等是结直肠癌常见症状。本研究显示, 老年患者最常见症状为便血, 其次为进行性消瘦, 而排便习惯改变、腹痛、腹块表现并不多见, 故老年结直肠癌诊断易于痢疾、痔疮等疾病相混淆。同时老年患者多忽视体检, 耐受力强, 故易误诊。了解不同年龄段常见临床症状的差异, 可为早期诊断结直肠癌提供证据支持。

本研究内镜表现显示, 两组的病变范围无明显差异, 表明年龄与病变范围无明显关系。而两组病理形态无差异, 表明内镜对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判断价值不大。两组标本病理特征显示, 老年患者的分化程度较年轻患者高, 表明老年结直肠癌恶性程度较年轻患者低。且Dukes分期显示老年患者的分期较早, 表明老年患者结直肠癌具有手术切除可能, 这对于提高生存率, 降低死亡率有益。结直肠癌以老年患者多见, 便血是老年患者结直肠癌最常见症状, 并以高分化腺癌多见, 恶性度低, 应尽可能予以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中国结直肠癌患者性别和年龄及部位变化趋势-18家医院31246例初步分析.2009欧亚结直肠外科会议论文汇编, 14-19.

老年结直肠癌 篇9

关键词:结直肠癌,低位,老年人,肠梗阻,急性,外科治疗

结直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早期的临床症状一般并不明显。尤其对于老年患者而言,由于其生理性衰退和基础性合并症较多,其对胃肠道功能的变化往往无灵敏反应,早期结直肠癌的症状和体征易被掩盖或混淆,临床易发生误诊或漏诊[1]。急性肠梗阻是老年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易继发水电解质失衡、肠壁循环紊乱、肠坏死、继发性感染、休克甚至死亡等严重不良后果[2]。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月-2011年1月收治的78例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其外科治疗效果,旨在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78例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8例占61.54%,女30例占38.46%,男女比例为1.60∶1;年龄65~82(75.25±10.38)岁。全部患者均可见腹痛、腹胀和肛门停止排便、排气等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同时伴有呕吐22例占28.21%、腹部压痛47例占60.26%、腹肌紧张24例占30.77%、肠鸣音亢进45例占57.69%、肠鸣音减弱8例占10.26%。腹部影像学检查示有多个大小不等的气液平面。其中合并高血压25例占32.05%,冠心病16例占20.51%,糖尿病10例占12.82%,脑血管病变4例占5.13%,慢性支气管炎12例占15.38%,合并2种或2种以上疾病11例占14.10%。其中右半结肠癌并发肠梗阻23例占29.49%,左半结肠癌并发肠梗阻30例占38.46%,横结肠并发肠梗阻10例占12.82%,直肠癌并发肠梗阻15例占19.23%。临床按照Duke′s分期为A期7例占8.97%,B期29例占37.18%,C期37例占47.44%,D期5例占6.41%。按照组织病理学分类包括腺上皮癌30例占38.46%,鳞状细胞癌48例占61.54%。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入院后均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术前均严格禁食,放置胃管持续胃肠减压。肥皂水100ml灌肠,每天2次。同时经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改善低蛋白血症。如血红蛋白<70g/L可酌情输入红细胞悬浊液以纠正贫血;注射生长抑素(思他宁)以抑制肠液分泌;大剂量应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和抗炎;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控制血压、血糖水平。术前1d给予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甲硝唑200ml灌肠。对出现急性腹膜炎体征患者急诊行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为Ⅰ期右半结肠切除吻合术者剖腹探查后,切开回肠末端,插入带囊导管,进行肠道减压。经回盲瓣插入盲肠,于梗阻端切断结肠。膨胀回肠导管气囊,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反复灌注,直至灌洗液清亮。游离需切除的病变肠段,远端结肠粪便及灌洗液从肛门挤出。采用1号丝线作回肠和横结肠端或端侧吻合,间断浆肌层缝合,确保吻合口血液循环良好、无张力。腹腔发生严重污染时,采用庆大霉素生理盐水溶液冲洗,并留置引流管。

行Ⅰ期左半结肠切除吻合术者剖腹探查后,均Ⅰ期行左半结肠切除或结肠部分切除,术中经盲肠置管,注入大量庆大霉素生理盐水、甲硝唑、0.05%碘伏溶液灌洗,直至灌洗液清亮为止。采用1号丝线作结肠间或结肠和直肠端吻合,结肠端或端侧间断全层内翻缝合,外加间断浆肌层缝合。保持吻合口血液循环通畅、无张力。腹腔发生严重污染时,采用庆大霉素生理盐水溶液冲洗,并留置引流管。身体素质不佳、手术耐受性较差者行乙状结肠单腔造口术,患者取截石位,行开腹手术,术中行肠黏连松解并解剖盆腔以显露直肠。使用吻合器吻合降结肠和直肠残端,吻合后采用注气法观察是否发生渗漏。腹膜反折以下的直肠癌患者行Mile′s术,患者经腹部切口、会阴部切口联合切除直肠肿瘤和部分肠段,切除部分包括肛门括约肌,将结肠末端移至腹壁造口,形成永久性腹部人工肛门。距齿状线5cm以上的直肠癌患者行直肠癌前侧切除术,双重结扎患者直肠上动脉根部,采用双吻合器或单吻合器保肛,如闭合的直肠残端有出血,再行间断8字缝合,吻合部位直肠系膜剔除至直肠肌层,同时避免肠壁损伤,吻合口在距肛缘3cm内可放置肛管,并经会阴部放置骶前引流管,并于术后4~5d拔除,关闭盆底腹膜时将吻合口置于腹膜外[3],术后酌情留置肛管,或每天进行扩肛,以降低肠腔内压力,保证吻合口顺利愈合。

2结果

全部患者中行Ⅰ期右半结肠切除吻合术23例(29.49%),行Ⅰ期左半结肠切除吻合术28例(35.90%),行乙状结肠单腔造口术12例(15.38%),行Mile′s术13例(16.67%),行直肠癌前侧切除术2例(2.56%)。术后出现感染5例(6.41%),其中包括切口感染2例(2.56%)、泌尿系感染2例(2.56%)、肺部感染1例(1.28%)、吻合口瘘3例(3.85%)、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2.5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82%。其中痊愈或好转后出院76例(97.44%),死亡2例(2.56%)。

3讨论

结直肠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较高,并有逐年递增的趋势。目前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和食道癌,其发病年龄趋向于老龄化。结直肠癌的好发部位为直肠、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且老年男性患者较多见。有研究发现:结直肠癌患者的男女之比例约为2∶1,本文中患者男女比例略低于该数值。目前临床对于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临床治疗以手术治疗、放疗、化疗、中药治疗等为主。

老年低位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是外科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发生率约为8%~29%。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和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病理特点决定了老年低位结直肠癌患者起病初期症状较隐匿,早期往往不易察觉。一旦出现急性肠梗阻并发症时,大多患者已到结直肠癌中晚期[4],此时的治疗方案应以手术治疗为首选。同时,由于老年患者多合并呼吸功能不全、心功能障碍、高血压、糖尿病等严重基础性疾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对手术的耐受性较差,手术风险也大大增加。一旦诊断后,应立即给予胃肠减压、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和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如经非手术治疗48h后症状仍未改善或患者出现急性腹膜炎体征时,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5]。结直肠癌一般以左半结肠癌较为多见。有研究发现,在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中,由结肠癌引起的急性肠梗阻约占七成以上,而其中左半结肠梗阻约占六成[6]。左半结肠癌患者多合并闭袢全结肠梗阻,加之结肠壁较薄、局部血液供应较差、结肠内大量细菌定植和繁殖,患者肠黏膜屏障被破坏后很易引起结肠穿孔、细菌移位,引起中毒性休克、败血症等严重不良后果,因此,此类结肠癌患者的治疗较为棘手[7]。

老年患者心肺功能多较弱,发生急性肠梗阻时会导致心肺功能进一步下降,形成一系列恶性循环,给临床治疗和处理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和挑战。临床治疗原则应首先解除急性肠梗阻症状,其次切除原发的结直肠部位肿瘤。一般认为只要无严重手术禁忌证患者均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多数学者认为年龄并不是手术的绝对禁忌证[8]。目前最为理想的手术方式是Ⅰ期根治性切除吻合术。对于可耐受的右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行右半结肠切除吻合术的方案已毫无争议。对于身体素质较差、高龄、发生远处转移和术中发现肠壁血运条件较差者,乙状结肠单腔造口术可列为首选术式。左半结肠肠壁较薄,胶原代谢和局部血运条件较右半结肠差,其愈合能力较差,术后易发生吻合口瘘、粪性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病死率也较高,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予以重视。

一般情况下,对老年低位结直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的临床处理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重视对患者合并的基础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入院后及时对老年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尽快有效处理患者高血糖、高血压、心功能障碍等异常情况,并及时给予大剂量抗生素控制感染;其次要根据老年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式,以最大程度降低手术风险,保障老年患者的安全;此外,由于老年低位结直肠癌患者早期临床表现特异性不高,易发生误诊和漏诊。因此,在临床诊断过程中,一旦发现老年患者发生急性肠梗阻,应首先考虑发生恶性肿瘤的可能性[9]。同时采用结肠气钡双重造影、结肠镜、腹部增强CT等针对性的检查项目进行辅助诊断。急性肠梗阻发生后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快纠正,以免引起内环境紊乱、酸碱失衡、水电解质紊乱,甚至发生中毒性休克或死亡等严重不良后果。由于发生梗阻的肠段内细菌大量繁殖,导致肠道菌群易发生移位,因此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术后感染的预防尤为重要,抗生素应选择高剂量、广谱抗生素为宜。术后放置肛管或进行扩肛是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可降低肠腔内压力,促进吻合口顺利愈合[10]。

本文78例患者中,发生术后感染5例患者均为合并糖尿病患者,其中2例患者还合并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感染的发生部位包括切口感染、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等。感染的发生可能与围术期血糖水平未得到良好控制有关,经更换降血糖药物、有效控制血糖、调整抗生素的品种和剂量等处理后均痊愈。发生吻合口瘘3例患者均为左半结肠癌并发肠梗阻,经局部持续冲洗引流、禁食、抗感染、营养支持等综合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死亡2例患者的死亡原因均为术后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76例患者均痊愈或好转出院。由此笔者发现除手术操作等因素外,围术期的各种处理措施对于老年低位结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的预后影响也较大。

总之,老年低位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治疗宜首选手术治疗方法,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并做好围术期处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王栋亭,王学祥,吴晓波,等.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外科治疗(附18例报告)[J].结直肠肛门外科,2009,15(3):167-168.

[2]周兵.老年低位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急诊Ⅰ期切除临床效果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8(2):79-81.

[3]Kawahara H,Yoshimoto K,Watanabe K,et al.Intraoperative drainage of intestinal contents in emergency surgical treatment of left-sided colonic obstruction[J].Hepatogastroenterology,2008,55(84):940-942.

[4]黄俊晓,李宇鸿.手术治疗结直肠癌致老年急性肠梗阻67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9,17(6):154-155.

[5]李军尧,杨剑虹.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手术治疗118例临床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1,39(3):440-442.

[6]Repici A,De-Caro G,Luigiano C,et al.Wall Flex colonic stent placement for management of malignant colonic obstruction:a prospectivestudy at two centers[J].Gastrointest Endosc,2008,67(1):77-84.

[7]李实,梁元.结直肠癌并发肠梗阻的外科治疗体会[J].亚太传统医药,2011,7(1):90-91.

[8]杨鸿海.结直肠癌伴急性肠梗阻45例外科治疗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7):62-63.

[9]林惠铭,池畔,卢星榕,等.回肠管状造瘘术预防腹腔镜下低位/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观察(附15例报告)[J].结直肠肛门外科,2007,13(1):24-26.

结直肠癌手术前后放射治疗分析 篇10

关键词:结直肠癌;手术治疗;放射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3-0047-01

大肠癌可发生于大肠各段,尤以直肠癌和乙状结肠癌为多见,瘤体大,广泛粘连而不能手术切除者。用腔内管进行接触X线治疗更为有的放矢,可对直肠癌进行照射。术前放疗有可能使瘤体缩小,防止扩散;术后放疗可防止复发。但对远处转移的作用,对远期生存率的影响,均有待进一步研究[1]。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4年2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30例放射治疗方法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的结直肠癌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5~73岁,平均53岁。UICC分期:Ⅱ期17例,Ⅲ期13例。

1. 2 放射治疗

1.2.1 单纯放射治疗:(1) 腔内放射 腔内放射治疗适用较表浅、范围较小的肿瘤,对直径小于4 cm,厚度在0.5 cm之内的肿瘤疗效较好。比较肠腔内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腔内放射治疗的失败率为5%,而局部手术切除失败率为10%~20%,电灼治疗为13%~25%。腔内洽疗可单独进行,也可在局部切除后进行,如病灶选择适当,早期直肠癌局部控制率可达96%。(2) 单纯外放射 对局部晚期肿瘤、各种原因不能手术以及术后复发的患者,应用外照射能缓解症状,减轻痛苦。照射的剂量不同,其疗效也不一样。当剂量为20 Gy时,对症治疗的效果低于15%;当达到45 Gy/5周时,效果可大于80%。疗效与分割之间也有一定关系,每次剂量增高,每周剂量基本不变,近朗效果较好。剂量达45 Gy时,止疼率达98%而止血率为100%,疼痛缓解及止血时间超过半年者分别为77.9%及83%。对原发肿瘤虽能切除,但由于全身状况差,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可采用小的靶体积进行高剂量照射,曾有人对这类患者外照射45~50 Gy后,其5年生存率为21%。放射治疗后,肿瘤消退常较缓慢,据统计放射敏感的直肠癌在放射结束后3个月,仅50%的患者肿瘤消退,其余患者要2个月后方完全消退,由于肿瘤的局部外侵而不能作手术的患者,经放射治疗后,有时使手术切除成为可能。对于有些手术探查后不能切除的直肠癌患者及复发后不能马上手术的患者,经放射治疗后,一部分患者可以再次手术切除,可适当延长生存期。

1.2.2 结直肠癌的放射治疗外科综合治疗(1) 术前放射:放射治疗能缩小肿瘤体积,使部分原不能手术切除病例的肠壁及肿瘤周围组织的浸润减轻,从而提高手术切除率。经放射治疗后有的肿瘤可明显退缩,可以做根治性切除,并且可以减少术中播散,复发率有所降低。术前进行放射治疗者盆腔淋巴结的阳性率较低,且能使肿瘤降期,减少晚期患者的百分率。术前放射治疗能够减少远处转移率,而且远处转移灶有缩小的趋向。对于直肠癌,术前放射治疗的照射野需覆盖盆腔淋巴引流区,该处是直肠癌潜在的复发部位。如已累及相邻脏器,则应包括髂外淋巴结,女性局部复发主要是直肠-阴道后壁、髂外淋巴结[2]。照射野可采取以下方案:盆腔照射野上界在L5上缘或L2水平,后者包括腹主动脉周围的淋巴结区,下界应包括全部会阴。照射剂量分高剂量50~60 Gy/33~40 d(放射治疗结束后4~5周手术)、中等剂量30~45 Gy/24~33 d(放射治疗结束后4周左右手术)、低剂量20~25 Gy/12d(放射治疗结束后10天之内手术)。(2)术后放射:术后放射治疗的适应证为肿瘤穿透肠壁、周围淋巴结转移、相邻脏器受累的病例。直肠癌的局部复发率与肿瘤对肠壁的侵犯程度和直肠旁、盆腔淋巴结受侵程度有关,有学者指出,当肿瘤侵及直肠旁脂肪或淋巴结转移时,局部复发率可由11%上升到57%。术后放射患者(除C3期外)的局部复发率可减少一半以上。术后放射开始得早的患者,其效果将更好。术后放射治疗患者5年生存率比单纯手术有明显提高。直肠癌的术后放射治疗照射野在L5~S1交界,下界为会阴或肛管,侧野包括全部骶骨。(3) "三明治"式放射治疗:为了充分发挥术前放射和术后放射的优势,并克服两者的不足,采用术前放射一手术一术后放射的方法,称"三明治"式方法。可术前一次照完5 Gy,然后手术,手术后再放射治疗45 Gy/5周(如术后病理检查属Duke A期,可不再加术后放射治疗)。也可采用术前照射15 Gy/5次,术后给予40 Gy/20次等。

2 结果

完全缓解(CR) 肿瘤完全消失或肿瘤缩小50%以上7例;肿瘤缩小25%~50%(PR)7例; 肿瘤缩小25%以下或增大25%以下肿瘤无变化(NC)15例。

3 讨论

结肠癌放疗多是配合手术治疗,单纯放疗仅用于姑息治疗,对原发肿瘤部位和(或)转移灶进行姑息性放疗以减轻出血、疼痛或梗阻等。直肠癌发生盆腔局部复发的危险性为25%~50%,其危险性大小与原发肿瘤的浸润深度和累及淋巴结的数目相关。术前或术后的盆腔放疗都能够降低肿瘤局部复发的危险性。术前给予25Gy/5次放射治疗,然后在1周内进行手术治疗,与单纯手术治疗组相比较,肿瘤复发率明显降低,存活率明显升高(5年存活率58%对48%)。直肠癌的综合治疗模式已经是标准的治疗方案。术前放疗加保肛手术是直肠癌治疗近年最大的进展,大多数研究都采用术后约6周连续应用化疗,再继以盆腔放疗和同时化疗,随后给予数个疗程的化疗[3]。放射治疗可以降低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危险性的观点已被广泛接受。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术前、术后或术前+术后放疗。术前放疗多采用盆腔前后野对穿垂直照射,放療剂量35~40Gy/5次,术后放疗多采用三野等中心照射,总量50Gy/5周,若病期较晚、切除不彻底,可适当缩野加量10~15Gy。也有采用直肠腔内照射的方式进行近距离放疗。

参考文献

[1] 万德森,潘志忠.大肠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428-437.

[2] 蔡 钢.直肠癌的辅助放化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癌症杂志,2006,16(5):399.

[3] 田庆中,于大海,孙三元,等.术前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低位局部晚期直肠癌19例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6,10(4):62-64.

上一篇:软式排球在高中的教学下一篇:废纸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