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患者

2024-07-03

透析患者(精选十篇)

透析患者 篇1

注:脱水量指血液透析超滤每次在2.5kg以下的患者。生活质量指有良好心态、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可回归社会的患者。两组比较P<0.05, 有统计学差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80例, 男42例, 女38例;年龄61~82岁, 平均68岁;慢性肾炎45例, 梗阻性肾病15例, 多囊肾17例, 高血压肾病3例。透析时间, 接受透析年限为2.5个月~8.9年, 透析时间为4~4.5h/次, 透析周期2~3次/周。文化程度:大专以上12例, 高中19例, 初中47例, 文盲12例, 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 观察组40例在透析期间实施健康教育, 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护理, 两组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依据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体征制定护理干预计划并实施, 具体方法如下。 (1) 健康指导:老年患者消化系统吸收和分泌功能均较差, 长期血液透析, 造成约为12%~14%的营养不良发生率, 蛋白质摄入严重不足, 血液透析每次丢失约5~8g氨基酸和3~5g蛋白质, 使患者营养不良状况加重, 应对患者进行必要的饮食指导, 应选用优质蛋白, 少吃含钾高的食物和豆制品, 限制水分的摄入, 以1.0kg/d为宜, 摄水量=500mL+前1日尿量。同时限钠, 减少口渴, 老年患者多有慢性肺部疾病合并发生, 及伴有营养不良、免疫功能和肺功能水平下降, 易引起肺部感染, 应指导患者注意日常卫生, 防止受凉。 (2) 血管通路的防护及并发症预防:血管通路是长期进行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 良好的内瘘维护是患者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关键, 内瘘的好坏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 对造瘘患者做好预防感染的指导, 教会其检查内瘘是否通畅的正确方法。因老年患者具有较差的凝血功能, 使肝素明显延长了代谢时间, 要对穿刺点在每次拔针后充分压迫10~20min, 再压迫止血2h, 防止发生血肿, 必要是可通知医师调整对适合患者的抗凝方法。当患者为直接穿刺时, 要防止出现动脉硬化, 对假性动脉瘤的患者要做好防护, 以防发生感染和动脉破裂。对使用临时或长期留置深静脉置管及人造血管的老年患者要严格无菌操作, 应常规消毒导管, 并用无菌注射器注入生理盐水10~20mL, 以冲净管内血液, 再注入2~3mL含1250~2500IU的肝素钠生理盐水以防管腔内血栓形成, 高凝者必须加大肝素量, 甚至使用肝素原液, 以确保管路通畅, 最后用已消毒的肝素帽封闭管口, 并将导管用无菌敷料包扎并观察局部有无出血及感染。如出血上述情况, 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观察留置管有无堵塞;如发生血栓形成, 可给予尿激酶进行溶栓处理。如发现患者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感染症状, 排除其他系统感染性疾病以后, 可考虑为导管内细菌感染, 可通知医师进行拔管等处理。 (3) 心理指导:健康教育中心理指导是重要环节之一, 应有针对性的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开导, 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患者因长期受疾病的困扰, 易产生紧张、悲观、恐惧心理, 在治疗中因病情的变化而易使情绪受到波动, 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 让其正确认识疾病, 积极主动配合透析全程, 依据患者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差异, 制定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案, 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 (4) 用药指导:纠正贫血、规律透析、保持血压稳定是对心力衰竭进行预防的有效措施, 患者应正规、科学服药, 端正用药意识, 禁用对肾功能造成损害的药物, 为防止透析过程中血压下降, 透析前禁用降压药, 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提高血色素的药物可坚持服用, 但有异常不良反应需及时报告医师。 (5) 生活及运动指导:运动可对透析疗效起到保障作用, 应指导患者做立所能及的运动, 以不疲劳为佳。并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包括器械辅助肌力练习、全身有氧运动和呼吸调整练习等运动形式, 可针对患者不同情况制定运动计划。 (6) 康复训练:康复不仅是患者得到及时、合理和充分的治疗, 同时应加强其心理及社会方面的康复指导, 所以医务人员应积极、热情地支持和鼓励患者复归社会的信心;同时争取患者家庭、单位和社会的积极支持, 使患者得到一个满意的生存质量;所以对病情允许的患者, 我们尽量鼓励其复归社会, 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这样不仅可以消除寂寞和孤独感, 同时对患者心理、精神和身体均有益处。目的是实现社会复归和参与社会活动, 才能使患者达到各方面的康复, 使患者不要成为“透析病人”而要成为“透析者”[1]。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 计量单位行χ2检验, 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血液透析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3 讨论

终末期肾病是老年患者中较为常见和多发, 是老年慢性肾病患者疾病的最终发展阶段, 其主要替代治疗方法是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的目标为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改善其生存质量, 新的医学模式要求对患者实施心理、生理、社会、信息方面的综合治疗, 要求护理人员、家属及患者共同参于治疗过程。

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血液净化技术不断完善, 并广泛应于用临床, 透析设备和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完善, 血液透析患者在近年来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老年患者在其中占有较大部分, 依据老年透析患者的心理、生理特点, 在对疾病本身进行药物治疗和透析的同时, 应意识到生理、心理对疾病和治疗的不利影响。本次研究通过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心理及生活、运动方法的指导, 明显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 了解了疾病相关知识, 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减少了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提高了患者的存活率和生命质量,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辰溪县人民医院透析中心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老年患者80例, 随机分为2组, 观察组40例在透析期间实施健康教育, 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护理, 就其临床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血液透析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心理及生活、运动方法的指导, 提高了患者的存活率和生命质量,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患者,血液透析,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王质刚.血液净化学[M].2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194-203.

[2]胡家露, 樊代明.内科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962-970.

[3]Kovesdy CP.Lron and clinical outcomes in dialysis and nondialysis-dependent chronic kidney disease patients[J].Adv Chronic KidneyDis, 2009, 16 (2) :109-116.

透析室患者识别制度 篇2

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为杜绝因患者身份识别错误造成医疗、护理错误事件,凡门诊、急诊、住院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身份证等多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在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必须亲自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沟通,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以保证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并保证医院相关运作流程和政策符合国际安全目标的要求,通过有效的监控措施,保证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得到执行,以确保病人安全,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门诊患者辨识由患者自述姓名及至少一项个人资料(如身份证号码、出生日期、电话号码或地址等)。患者携带附有照片的证件或病历,如身份证、医保卡等。医务人员在进行各种操作前,必须与患者和/或家属核对患者信息。

办理住院手续的透析患者需要复印两张身份证复印件,一张保留于科室,另一张保存于病例。

对于昏迷或身份不明的的重症透析患者,一律将人工肾推至病房患者床旁于病房主管医生及护士认真核对后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透析患者 篇3

【关键词】 腹膜透析;血液透析;终末期肾衰竭;事件相关电位

文章编号:1003-1383(2009)05-0518-03

中图分类号:R 741.044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09.05.003

Effects of peritoneum dialysis andhemodialysis on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P300 in patients with receiving maintenance dialysis[HJ1*2][HJ]

LI Xuebin1, WANG Jie2, LIN Xu2

(1.Department of Neurology,Affiliated Hospital of Youjiang Medical Collegefor Nationalities,Baise Guangxi,533000,China;2.Department of Nephrology,Affiliated Hospital of Youjiang Medical Collegefor Nationalities,Baise Guangxi,533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peritoneum dialysis andhemodialysis on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P300 in patients with receiving maintenance dialysis.

Methods Seven-two 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 patients with receiving maintenance dialys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a peritoneum dialysis group (n=30),and a hemodialysis group (n=42).P300 latencies and amplitudes were detect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for 1 year.Results Before treatment,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300 latencies and amplitudes between the peritoneum dialysis group [(397.6±35.9) ms, (8.3±1.57)μV]and the hemodialysis group[(405.3±46.7)ms,(7.9±1.43)μV].After 1 year of treatment,P300 latencies reduced and amplitudes increased in two groups,however,in peritoneum dialysis group P300 latencies reduced and amplitude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P<0.01).Con

clusion Both peritoneum dialysis and hemodialysis can improve the cognitive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receiving maintenance dialysis,the effect of peritoneum dialysis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hemodialysis.

【Key words】 peritoneum dialysis;hemodialysis;end-stage renal disease;event-related potentials

慢性终末期肾衰竭(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是较为严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须行透析等替代治疗手段来维持生命,既往的研究表明血液透析(简称血透)治疗前后事件相关电位P300(简称P300)有改善,P300可作为评价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变的指标[1],笔者也对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两种方法对维持性血透患者P300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研究[2]。而腹膜透析(简称腹透)对维持性透析患者P300的影响如何国内未见报道。因此,为了进一步观察腹透对维持性透析患者P300的影响,我们对此进行了初步研究,并与血透作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 ESRD组患者72例,均为我院肾内科2002年10月~2007年8月新诊断的终末期肾脏病须行维持性透析患者,符合诊断标准[3],其中男48例,女24例,年龄18~45岁,平均年龄(25.0±7.8)岁,病程1~5年,所有患者听力良好,无神经精神病疾患史,锥体束征阴性。将符合条件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腹透组和血透组。腹透组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18~49岁;原发病为慢性肾炎15例,IgA肾病8例,多囊肾3例,梗阻性肾病4例。血透组42例,其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21~45岁;原发病为慢性肾炎25例,IgA肾病10例,多囊肾2例,梗阻性肾病5例。另选择4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其中男28例,女

17例,年龄20~43岁,平均年龄(28.0±6.5)岁,所有志愿者听力良好,既往无神经精神病疾患史,内科及神经系统检查正常。各组年龄、性别及文化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透析患者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10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均使用腹膜透析(CAPD)给予治疗,分为低转运组(透析液剂量4~6L)和高转运组(透析液剂量>8L),每组患者54例。其中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44例;最大年龄为81岁,最小年龄为22岁,平均(51.2±10.8)岁。在所选取的10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中,其原发疾病包括:49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5例梗阻性肾脏疾病患者,13例狼疮肾炎症患者,5例慢性肾盂炎症患者,2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8例高血压并肾脏疾病患者,紫癜肾炎及多囊性肾脏疾病各2例,尿酸肾脏疾病1例,1例原因不明疾病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都使用相同的乳酸盐透析液,其葡萄糖浓度都是1.5%,2.5%,4.25%,透析34次/天。透析时间保持6~84个月,平均为(12.3±11.8)个月。低转运组的透析液剂量为4~6L,高转运组透析液剂量>8L。观察两组患者总蛋白、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值和综合性营养评估、测量右侧肱三头肌皮褶与髂皮褶的厚度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性营养评估法(SGA)标准如表1所示。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使用χ—±s表示,以t进行数据检验处理,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 如表2所示。

3 讨论

现代透析方法主要是为了能够尽量延长透析患者生存时间,努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腹膜透析可以保护肾脏残留功能,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清除中分子含有的毒素等,在这些方面其效果都要明显高于血液透析,但是腹透患者容易发生营养不良,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营养不良属于透析患者多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存概率。有资料显示,营养不良能够影响到患者正常的新陈代谢从而使患者自身体质和免疫力都受到不良影响。营养不良患者容易引发心血管病综合征。患者出现动脉硬化速度增快,提前发生心脑血管病,导致患者的生存概率和生存质量都受到较大影响[2]。

综合性营养评估法(SGA)目前是最为有效的营养判定标准,SGA直接评估生存质量和患者实施腹膜透析时的体力、智力、心理及肾病等情况。贫血显著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贫血易导致体力和精力下降,直接影响病患睡眠和记忆力,引发心脏病变等,这些都会影响到患者生存质量。血清白蛋白属于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降低说明患者营养不良,导致生存质量受到影响。血清ALB影响体力变化状况,血清ALB增加1mg/dL, 会使体力功能上升1.2分。

透析过程不充分会导致毒素潴留,减少食欲量,降低蛋白质摄取值,降低代谢量,减少代谢产物BUN、Ser,产生恶性循环。因此,在透析不充分情况下,需要在及时改善营养条件下,增加透析疗法,提高腹膜透析剂量使患者充分透析。但是如果透析液应用过量会导致患者经济负担加重,切回加快残余肾功能损坏;大量的蛋白质、氨基酸都会从腹透液中流失,水分排除困难,中分子物质大多未清除,导致营养不良。高糖透析会使腹透液当中70%葡萄糖被吸收,长期如此会影响食欲,导致营养摄入降低,引发腹透患者营养不良[3]。

总之,使用腹膜透析进行疾病治疗透析剂量不易过高,不应长期使用大剂量营养透析液,保持适量透析剂量,使透析保持充分,能够有效避免营养不良,保证腹膜腹透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承国.不同剂量透析对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 (25) :131-132.

[2]姚强.综合性营养评估法在腹透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9, 25 (1) :46-47.

尿毒症患者透析现状调查 篇5

【摘要】目的 调查厦门某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现状(主要原发病因及构成、年龄分布、文化程度、收入、各项检验指标等进行调查)。方法 收集本科住院和门诊63例透析患者资料, 对当月的患者进行透析上机前后各项常规化验检查进行分析, 采用调查表登记患者各项临床资料。结果 对63例患者的一般情况和检查结果进行调查分析, 患者大部分存在学历低, 收入少, 透析不充分的情况。结论 患者由于透析不充分引起贫血、钙磷代谢异常等问题, 故应加强宣传教育, 不断完善规范治疗是提高透析质量的主要手段。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钙磷代谢;现状;尿毒症

血液透析是治疗肾功能衰竭的重要手段, 主要用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肾脏替代疗法[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 有能力维持血液透析的患者人数不断增加, 患者的生存时间和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改善[2]。近年来, 人们非常重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质量管理与持续性质量改进工作, 从本院成立血透室至今, 不断规范的诊疗行为、质量标准、护理方法, 保证透析治疗安全、提高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现将本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现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以8月1~31日在本科透析的6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0例, 女23例, 男女性别比例为1.74∶1;其中男平均年龄51.72岁, 女平均年龄51.45岁。

1. 2 研究方法 收集本科住院和门诊的透析患者资料, 对当月的患者进行透析上机前后各项常规化验检查进行分析, 采用调查表登记患者各项临床资料。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血液透析患者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发病因 63例血液透析患者的原发病因中, 首位的是慢性肾炎, 占总透析患者人数68.25%, 第二位的是糖尿病肾病, 占总透析患者例数的15.87%。见表1。

2. 2 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时间 <5年的为84.13%, 5~的为12.7%, >10 年的为3.17%。见表2。

表2 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时间分布(n, %)

透析时间(年) 例数 比例

<5 53 84.13

5~10 8 12.7

>10 2 3.17

2. 3 血液透析患者的年龄构成比 >50岁的为42.86%, 30~50岁的为46.03%, <30岁的为11.11%。见表3。

表3 血液透析患者年龄构成比 (n, %)

年龄(岁) 例数 比例

>50 27 42.86

30~50 29 46.03

<30 7 11.11

2. 4 不同透析频率对单次Kt/V、入组年龄、透龄、血红蛋白、铁、钙、磷、甲状旁腺素(PTH)、白蛋白、钾的影响 将3次/周和5次/2周的患者分为高频率组33例, 将<5次/2周的患者分为低频率组30例, 分别对两组的Kt/V、入组年龄、透龄、血红蛋白、铁、钙、磷、PTH、白蛋白、钾进行比较, 结果发现低频率组透龄低于高频率组, 磷高于高频率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 透龄与透析频率呈正相关, 磷与透析频率呈负相关, 与单次Kt/V、入组年龄、白蛋白、铁、钙、PTH、血红蛋白、钾无明显的相关关系。见表4。

2. 5 透析充分性 以Kt/V1.2为界, 分为两组比较。单次Kt/V≥1.2者为43例(68%), <1.2者为20例(32%)。进一步分析:Kt/V充分性不达标的以入组年龄大、透龄长为主。见表5。

3 讨论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逐渐成熟, 尿毒症患者依赖透析治疗可以长期存活[3]。我国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率也在呈逐渐上升趋势[4]。现针对本科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 可进一步了解城乡结合部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现状。

在本科透析患者中, 以中老年居多。其中, 慢性肾炎为主要原发病因, 与国内其他单位的报道一致[5]。由于, 本院血透室成立较晚, 本院透析患者透龄相对较短以5年内为主, 占总透析例数的84.13%。进一步分析, 由于全民医保的.普及, 透析患者将越来越多。

有研究资料表明, 增加透析次数要比延长透析时间效果好, 因为它可以更好的控制血压、减轻对胰岛素的拮抗、改善胃肠道症状等。因此, 在医疗及经济许可的条件下, 尽量做到充分透析, 确保透析次数和时间。由于经济等原因, 患者透析次数不同, 本文对本院透析患者频率不同进行比较发现透析频率与透龄和磷相关, 增加透析次数, 可以改善高血磷和钙磷的乘积。而DOPPS研究结果显示, 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死亡率和校正血钙磷、钙磷乘积及PTH呈正相关, 而其中控制血磷最为关键, 目前除每日限制磷的摄入量, 合理使用磷结合剂, 增加透析频率或延长透析时间均是最重要措施。

门雯瑾等[6]认为血液透析时体质量和血流量与Kt/V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较低的体质量、较高的血流量可以保证较好的透析充分性, 本院单次透析充分性较低, 见于患者透析年龄大、透析时间长、透析频率低。影响Kt/V的因素很多, 如残余肾功能、蛋白质摄入量和代谢率、血流量和透析液流量, 超滤量及干体重的控制等[7], 待进一步分析。

综上所述, 本科血液透析患者贫血、钙磷代谢等仍是主要问题, 直接影响到患者生活质量, 故应加强宣传教育, 不断完善规范治疗是提高本科透析质量的主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庄红娣, 尹维佳, 乔甫, 等.血液透析中心感染管理现状和展望.现代预防医学, , 33(8):1405-1406.

[2] 孙馥云, 李丽华, 孙文英, 等.维持性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微炎症差异.河北医药, , 31(2):195-197.

[3] Weiss M. Incdence and prevalence of ESRD.USRDS.United States Renal Date System.Am J Kidney Dis, , 30(2 suppl 1):S40-53.

[4] 王海燕.译后评论:我国慢性肾脏病的新数据及其警示.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 2006, 9(3):136.

[5] 李明旭, 陈洪, 周春华. 北京地区在透析血液透析患者进入透析时心脑血管合并症-BJHDPCIC统计结果分析.中国血液净化, , 9(4):227-229.

[6] 门雯瑾, 丁致民.血液透析患者体重和血流量与透析充分性的因果关系分析.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 , 32(16): 23-24.

腹膜透析患者门诊随访管理 篇6

【摘要】目的了解腹膜透析患者门诊随访的相关现状。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查阅门诊随访病历收集2006 年2 月至2009 年2 月期间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100 例腹膜透析患者纳入本研究。结论应鼓励患者坚持规律的门诊随访,以提高其治疗质量。【关键词】腹膜透析; 门诊随訪。

腹膜透析除了是一种自我治疗方式外,还是一种门诊治疗方式[1]。患者通过门诊随访可以评估其各项生理指标状况,进行治疗方案调整,同时了解患者生活质量,并为其提供心理咨询和进行康复指导等。国内有报道指出,有效的门诊管理和指导是提高腹膜透析质量的关键[2]。定期的门诊随访可以实现腹膜透析患者透析质量的持续改进[1],腹膜透析门诊管理规范化后,患者的病死率、转血液透析率和失访率大大改善,同时各项生理指标的达标情况也有好转[3]。

目前很多医院缺乏有效的门诊随访管理,患者来随访完

全是出自遵守医嘱的自觉性[4],而门诊随访在人们观念中易与门诊就诊混淆[3],因而造成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或身体不适才来门诊,耽误了病情,也缩短了患者的寿命和降低了患者的透析质量[2]。

有研究表明,随访率和患者预后存在相关性:①随访率高的患者预后较好。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通过随访,医护人员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并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努力将患者的各项指标维持在正常的范围内, 从而有利于患者生存。这说明随访利于医护人员监测病情、尽早预防和发现并发症,从而利于患者的生存率的提高,提示医护人员应鼓励患者坚持门诊随访。②随访率低的患者预后较差。随访率低的人群往往身体状况较差,相关分析也显示高龄和活动能力差与实来随访率相关。而且他们因为随访率低也容易被医护人员忽视,而这样的人群预后不理想,提示医护人员对这些患者应格外重视,可采取家访等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以随时监测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腹膜透析门诊护理随访在我国仅在几个大的腹膜透析医院开展,其随访形式均根据自己医院的情况制定,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内容。我们考虑在形式上、内容上有以下几方面改进:①不能只采取单一的传统的门诊模式,作为专业腹膜透析护士应能调动病人及家属的积极性,把每次门诊随访都做好精心安排,形成一个小型的肾友聚会,以旧带新,以好带差,使病人及家属依从性提高,使他们感到每次复诊都有收获;②医护人员主动家访,特别是新做腹透病人,既可进行家居环境指导,也使病人感到自己受到关心,增强生存意念;③建立电话随访,专业腹透护士要做好病人与医生之间的桥梁作用,通过电话随访的形式,将病人的信息、医生的处理意见,均能及时传送;④每3~6个月进行营养评估;⑤与我院的营养师联系,得到更专业的饮食指导。

总之,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应加强对腹膜透析患者的门诊管理,不过,应在形式上及内容上应更加多样、更加丰富。通过不断的改进,相信对腹膜透析的发展会起相当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汪涛.持续性质量改进(CQI)在腹膜透析中心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血液净化,2006,5(3):121-122.

[2] 汪涛.要加强腹膜透析治疗的管理[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6(2):117-118.

[3] 殷晓红,张晓辉,葛吉美.居家腹膜透析患者门诊随访与管理[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7,5(4):319-321.

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护理 篇7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所有观察患者均为2005年8月至2006年7月在我科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 其中男26例, 女9例, 年龄18~69岁, 平均35.42岁, 其中慢性肾功能不全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27例, 急性肾功能衰竭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8例。

2 心理护理对策

2.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创造温馨的透析环境, 护理人员首先要加强自身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建设, 以良好的道德修养、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技术服务患者, 使其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其次要切实转变服务观念, 将“以人为本, 以患者为中心”作为一种理念和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到工作中, 既要尊重关心体贴患者, 又要维持患者的独立人格。另外, 掌握沟通的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 工作中要多给予鼓励和肯定, 对其做得不够甚至拒绝配合的方面, 比如未能很好地控制体重、拒绝药物治疗等, 避免使用责怪批评的语气, 应善意的劝导, 促使患者自觉领会其中的利害关系, 主动改变不良习惯, 积极配合治疗。在整个治疗过程中, 护理人员要主动热情耐心地向患者详细的介绍血透室的环境及工作人员的情况, 讲解血液透析技术的一般知识、治疗作用、操作程序及安全性、可靠性, 并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整洁的治疗环境。病情较重和行走困难者, 应用平车或轮椅接送患者, 对可以行走者予以搀扶, 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

2.2 消除患者顾虑,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患者开始接受透析治疗时, 由于不了解肾功能损害的不可逆性和血液透析的长期性, 常表现出盲目乐观, 此时护理人员应通过宣传教育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和科学的治疗方法, 不要去做有害无利的尝试。一旦患者认识到只能通过肾移植或依赖透析来维持生命, 常表现出焦虑、抑郁的心理, 此时护理人员应详细讲解血液透析的原理、方法、作用及新的技术进展, 让其明白如果做到充分透析, 能达到很高的生活质量, 从事力所能及的有意义的活动, 以体现其自身价值[1]。同时应告诉患者治疗中的各种注意事项, 如饮食的宜忌、体重的控制、内瘘的保护、药物辅助作用的重要性, 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特别值得重视的是部分自费患者一方面求生欲望强烈, 另一方面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要求延长透析间期、减少透析频率, 一旦透析频率减少, 病情加重, 各种并发症随之出现, 常表现出绝望的心理, 甚至会出现自杀的念头, 此类患者的心理护理是血液透析护理中的一大难点。针对这类患者, 护理人员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以亲切关心的语气、以极度地耐心面对患者, 应告诉患者由病情加重、并发症所花费的治疗费用往往高出于正规透析的费用, 良好的饮食控制能够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既而减少治疗费用, 同时应仔细观察患者的一举一动, 对其任何异常行为加以重视, 严防自杀现象的发生。

2.3 关注患者的生活护理

患者因年躯体疾病, 不得不依赖家属, 同时昂贵的透析费用又给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 患者认为自己是家庭的累赘, 常表现出多疑、敏感、自厌等情绪, 对影响患者的家庭因素, 护士应详细了解患者的家庭情况, 多与家属沟通, 取得家属的合作。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原因, 有针对性的给予解释说服, 取得患者合作, 减轻心理负担。

3 体会

通过对患者心理护理, 满意的克服了患者的恐惧绝望心理, 取得了患者较好的配合, 有效的防止了治疗过程中意外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 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 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提高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及生活质量, 延长了患肯生命。因此, 做好血液净化患者的心理护理, 是决定治疗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 篇8

1心理护理

由于该病病程长, 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被紧紧地束缚在机器上, 每周2~3次, 每次3~5h。长时间地进行血液净化而不能参与正常生活, 常伴有明显的非健康心理活动, 如焦虑、无助、忧郁甚至绝望, 情绪波动较大。患者有时表现为精神紧张不安, 有时表现情绪低落, 沉默不语, 甚至自暴自弃, 产生轻生的念头, 特别是中青年患者。因此, 护士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做好心理沟通。对患者态度应和蔼诚恳, 工作认真细致, 建立医护患之间的信赖感, 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做好心理疏导。在透析期间与其交谈, 鼓励患者正确对待疾病, 提高治疗信心, 消除非健康心理活动。

2身体护理

2.1 保护皮肤及动静脉内瘘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正常透析的生命线。其是否完好无损和保持充盈, 直接关系到血液透析时的血流量, 从而影响到血液透析的质量。所以, 一定要嘱患者保护好动静脉内瘘。嘱患者不要提重物, 不要抓挠内瘘, 不要把造瘘的手压在身体下面, 肘部弯曲的角度最好保持在>90°。穿着衣袖宽松, 保持血流通畅, 特别在寒冷的季节, 更应注意。血液透析结束后压迫穿刺部位的胶布力度要适中, 视情况在透析结束后2~4h松开或解除。禁止在内瘘处推高渗液体、抽血、测血压, 防止外力摩擦损伤, 戴护腕保护内瘘。注意内瘘吻合处的杂音和震颤音的强弱, 防止动静脉内瘘闭塞。门诊透析患者, 间歇期要在家度过, 护士更应做好有关的保护知识和注意事项的指导工作。

2.2 饮食护理

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问题极为重要, 营养状况直接影响患者的长期存活及生活质量的改善, 因此要指导患者家属合理调配饮食。要求: (1) 摄取足够的蛋白质和热量:蛋白质的摄入量为每天1.2~1.4g/kg, 50%以上为优质蛋白, 如鸡蛋、牛奶、瘦肉等。每天摄入脂肪总量以50~60g为宜, 每天能量的供给为125.6~146.5kJ/kg (30~35kcal/kg) 。 (2) 限制钠盐的摄入:尿量正常时, 不需要限制钠盐的摄入。尿量减少时, 钠盐的摄入一般每天≤5g, 无尿患者应控制在1~2g。 (3) 限制磷的摄入:磷的摄入量最好在600~1 200mg, 几乎所有的食物都含磷, 应避免含磷高的食物, 如内脏类、干果类、奶类、蛋黄、巧克力等。 (4) 限制钾的摄入:钾的摄入应根据病情 (尿量, 血清钾) 而定, 一般每天摄入量为2~2.5g, 含钾高的食物有蘑菇、海菜、豆类、莲子、卷心菜等。 (5) 控制液体的摄入:控制水分的摄取, 2次透析期间的体质量增长不宜超过原体质量的4%。饮水量一般以前一天的尿量再加500ml为宜。 (6) 适当补充维生素:透析时水溶性维生素严重丢失, 必须补充B族维生素等, 亦可口服维生素B1、B2、C及叶酸。

2.3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血液透析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生并发症, 而且发生迅速, 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常见的并发症有低血压、失衡综合征、热原反应、出血以及其他一些并发症 (如心律失常等) 。低血压即血压较血液透析前下降30mm Hg或收缩压<90mm Hg (1mm Hg=0.133kPa) , 是血液透析中最常见且重要的并发症, 约占接受血液透析者全部并发症的20%~30%。所以, 对于行血液透析的患者, 护士要密切观察其神态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每小时测血压、脉搏1次, 新患者每30min测量1次, 并随时观察其神态、面色的变化。出现低血糖, 将透析血流量调低, 减少或停止超滤, 快速输入高渗液体, 如50%葡萄糖溶液。如低血压持续不升, 可应用升压药多巴胺等, 必要时结束透析。对出现其他并发症的患者, 根据情况做出相应的处理。透析过程中嘱患者中途进餐1次, 减少因无糖透析引起的低血压, 服用降压药的患者, 透析前停服1次降压药。

2.4 积极控制高血压

80%以上的尿毒症患者有高血压, 可能与水钠潴留、肾素活性增高有关。高血压是心脑疾病的危险因素, 容量性高血压可增加心室后负荷, 肾素性高血压可增加心室前负荷。脑栓塞、脑出血又易发生于高血压患者。所以, 应指导患者遵医嘱服药, 并坚持测量血压。透析中出现高血压, 给予硝酸甘油10mg舌下含服, 无效者用硝酸甘油1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静脉滴注, 滴速8~12滴/min, 严重者用硝普钠25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静脉滴注, 随血压调整滴速。如血压控制不理想, 应做全面检查, 重新调整治疗方案。

2.5 纠正贫血

贫血是尿毒症患者必有的表现, 充分透析、清除毒素是纠正贫血的主要治疗方法。但透析结束后回血, 残留在透析器和管道中的血液, 每次约4~50ml全血, 平均约20ml, 每年可失血2 000ml。丢失在穿刺部位棉球上的血估计1年也有1 000ml。如果用于抗凝的肝素剂量不足, 血液凝固在透析器中或因透析膜破裂, 可丢失100~150ml血液。所以, 在透析时要充分抗凝, 减少透析器凝血, 透析结束时, 用生理盐水回血, 用止血钳加适当力度拍打透析器及管道, 尽量减少残留血量。根据患者贫血情况按医嘱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 血液透析患者的免疫力功能降低, 应避免受凉, 预防感冒, 避免各种感染加重贫血。

2.6 社会支持

血液透析患者的社会支持来源是多方面的, 如家人、医护人员、朋友等。其中, 家庭成员的社会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特别是配偶和子女。由于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及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不得不依赖家庭成员完成日常的各项活动。由于病程长且经济负担重, 有些家属表现出冷漠、不关心, 甚至嫌弃。应争取做好家属的教育工作, 劝家属多给予患者安慰、鼓励, 并尽量抽时间陪送患者来医院做血液透析治疗。

3讨论

透析患者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苏州相城人民医院肾内科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共64例, 其中男性28例, 女性36例, 年龄29~78岁。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高通量血液透析组 (n=30) 和常规透析组 (n=34) 。入选标准: (1) 所有患者接受常规规律性血液透析大于3个月; (2) 每周规律透析3次, 每次透析4±0.5 h; (3) 所有从未接受过高通量血液透析。排除标准: (1) 所有患者入组前2个月内发生感染; (2) 所有患者入组前1个月内发生急性心脑血管事件, 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及外周血管栓塞性疾病; (3) 所有患者入组前合并恶性肿瘤。

1.2 透析方法:

高通量血液透析组患者使用高通量聚砜膜透析器APS-15U (日本旭化成) , 表面积为1.5 m2, 超滤系数为40 mL/ (h·mm Hg) , 每周透析3次, 每次透析4 h;常规透析组患者使用尼普洛三醋酸纤维膜130 G, 每周透析3次, 每次透析4 h;两组均采用德国Fresenius4008S容量控制透析机, 超纯净水及碳酸氢盐透析液, 透析液流量500 mL/min, 血流量250~300 mL/min, 低分子肝素速碧林抗凝, 治疗1年。于治疗前及1年后分别检测患者基础状态指标 (MAP、Hb、BMI、SCr、血磷、血钙) 、透析相关慢性损害指标 (hsC RP、β2-MG、PTH、IL-6等) 。

1.3 心胸比值测量方法:

首先在阅片灯正中划一条竖直红线, 再将胸片胸廓正中线重叠于阅片灯上的直线, 分别自心影左右缘最远点C及F向该线引垂直线CD及EF, CD+EF即心横径, 另在相当于左膈穹隆顶部向两侧胸壁内缘引得水平线AB, 即胸最大横径。心横径与胸横径之比[ (CD+EF) /AB]即为心胸比值。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比较:

高通量血液透析组患者30例, 其中男性16例, 女性14例, 年龄 (57.9±13.7) 岁 (30~78岁) , 平均透析时间 (3.4±1.7) 年。常规透析组患者34例, 其中男性12例, 女性22例, 年龄 (59.2±14.5) 岁 (29~77岁) , 平均透析时间 (3.6±1.6) 年。统计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 。

2.2 治疗12个月后心胸比值的变化:

见表1所示, 与入组时的基线值 (0.59) 相比, 治疗12个月后, 常规透析组的心胸比值 (0.69) 显著提高 (P<0.05) ;与入组时的基线值 (0.60) 相比, 治疗12个月后, 高通量血液透析组的心胸比值 (0.62) 无明显提高 (P>0.05) ;治疗12个月后, 与高通量血液透析组相比, 常规透析组的心胸比值显著提高了11.3% (P<0.05) 。这提示, 高通量血液透析可以显著防止维持性透析患者心室的进一步扩大, 从而改善维持性透析患者左心室的舒张功能。治疗前后, 高通量血液透析组的LAD、LVDd、LVPWT、IVST、LVEF、LVMI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 。

2.3 高通量透析治疗12个月后炎性因子及中分子毒素变化:

见表2所示, 与入组时的基线值相比, 高通量透析治疗12个月后, 血清ALB、HDL水平上升 (P<0.05) ;血清CHOL、LDL水平下降 (P<0.05) ;β2-MG、AGEs、IL-6水平显著降低 (P<0.05) ;血清PA和TG无明显变化 (P>0.05) 。与入组时的基线值相比, 高通量透析组和常规透析组在血磷、血钙、PTH方面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 。

注:*和基线值相比, P<0.05

3 讨论

终末期肾病患者肾功能衰竭时可产生数百种尿毒症毒素, 按照相对分子质量大小, 这些毒素物质可分为小分子物质 (相对分子质量<500道尔顿) 、中分子物质 (相对分子质量500~10000道尔顿) 和大分子物质 (相对分子质量>10000道尔顿) [3]。中、大分子物质是导致尿毒症患者出现症状、体征的重要原因。如PTH可导致软组织钙化、血管钙化和心脏瓣膜钙化;β2-MG蓄积是导致长期维持血透患者淀粉样物质沉积的重要物质;AOPP是前炎性介质, 是尿毒症时出现微炎症状态的原因之一;AGE与维持血透患者的远期并发症有关[3]。

血液透析是解决肾功能衰竭患者尿毒症毒素蓄积的有效手段。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进展, 维持性血液透析对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 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 透析患者开始出现许多与透析相关的远期并发症, 使人们认识到常规低通量透析的局限性, 其中心血管疾病已上升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4,5]。

高通量透析一定程度上可缓解透析相关的远期并发症。高通量透析器的定义为:透析器超滤系数 (KUF) >20 m L (h·mm Hg) , 与低通量透析器不同的是, 它对中大分子物质的清除显著增加, 包括低分子蛋白, 清除方式也从单纯弥散方式增加为弥散、对流及吸附三者结合[3,4]。高通量透析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保护残余肾功能、减少感染发生的危险、改善营养状况、改善脂质曲线、因其加强了β2-MG的清除而延迟透析相关淀粉样变的、且增加了中分子溶质的清除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率[3,4,6,7]。

本研究发现, 随着透析时间延长, 心脏体积均呈进行性增大趋势, 表现在心胸比值 (CTR) 明显增加 (P<0.01) , 常规低通量透析患者的左心室内径、左心房内径、左室壁厚度、右心室内径均较透析初期增加, 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心胸比值为Danxzer于1919年首创, 如果CTR>0.5, 就有心脏扩大[8,9]。多年来, 临床和X线诊断采用此测量方法来衡量成人心脏是否增大, 是确定心脏有无增大的最简便的方法, 从而以此估计血透患者的容量是否超负荷以及患者是否有心脏扩大, 并对患者的心功能状态进行评价, 以指导临床治疗,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定程度上还测患者的病死率[5]。本研究以心胸比值为切入点, 拟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状态的影响, 以指导临床治疗。研究表明, 与常规低通量透析相比, 高通量血液透析可以显著延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继续增大的趋势, 从而为改善心脏功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 本研究初步表明了, 高通量血液透析可有效延缓维持性透析患者心室的进一步扩大, 从而为改善维持性透析患者左心室的舒张功能, 延缓血管内皮功能的进一步损害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是, 高通量血液透析是否可以有效降低维持性透析终末期肾病患者因为心血管疾病并发症导致的病死率, 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需要在进一步扩大研究对象和延长研究的时间。

摘要:目的 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胸比值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苏州相城人民医院肾内科就治的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共64例, 并随机分为高通量血液透析组 (n=30) 和常规透析组 (n=34) , 比较治疗前后心胸比值、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炎性因子等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 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12个月后, 患者心胸比值无明显变化 (P>0.05) ;左心室功能指标LAD、LVDd、LVPWT、LVST、LVEF、LVMI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 ;血清ALB、HDL水平上升 (P<0.05) ;血清CHOL、LDL、β2-MG、AGEs、IL-6水平显著降低 (P<0.05) ;血磷、血钙、PTH、血清PA和TG无明显变化 (P>0.05) 。结论 高通量血液透析可有效延缓维持性透析患者心室的进一步扩大, 从而改善维持性透析患者左心室的舒张功能, 延缓血管内皮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关键词:高通量血液透析,维持性透析,心胸比值,终末期肾病

参考文献

[2]王凌溪, 常明, 刘红, 等.高通量血液透析改善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2013, 33 (1) :36-39.

[3]陈晓农, 陈楠.高通量透析的应用前景[C].十三届华东六省一市肾脏病会议、上海市医学会肾脏病分会春季论坛、福建省医学会肾脏病分会学术年会, 2010.

[4]卞小燕, 梁萌.高通量透析对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3, 14 (7) :622-623.

[5]王涵, 周岩, 周婷婷, 等.腹膜透析患者心胸比例的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13, 22 (2) :112-129.

[6]刘红, 常明, 刘书馨, 等.高通量透析对尿毒症患者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探讨[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12, 34 (6) :565-568.

[7]王玉成.肛管周围疾病诊治现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1, 21 (11) :689-692.

[8]Danzer CS.The cardiothoracic ratio[J].Am J Med Sci, 1919, 157:513-521.

透析患者 篇10

关键词:腹膜透析,规范化培训,培训质量

腹膜透析为终末期肾衰竭患者临床治疗重要手段, 但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 不少患者选择主要在家自行透析 (作为一种门诊治疗手段, 患者主要在家自行透析) , 因此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教育培训帮助其掌握腹膜透析相关内容对于确保透析效果极为重要[1]。以往患者术后予以腹膜透析培训, 但效果并不理想, 部分患者由于考核不达标而需再次进行培训, 住院时间较长, 增加患者经济负担[2]。本院于患者术前3 d开始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规范化培训并将培训持续到术后, 结果显示在患者掌握引起各种术后不适原因及应对方法、减轻心理压力、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及减少住院费用、提高培训质量等方面更为有利[3]。现以本中心2013 年2 月-2015 年7 月期间所收治新置管腹膜透析培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探析规范化透析前培训在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对培训质量所产生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中心2013年2月-2015年7月收治的新置管腹膜透析培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1) 生活可自理; (2) 具备一定沟通与理解能力; (3) 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1) 视力、听力障碍者; (2) 心肺功能障碍者; (3) 中途退出者。其中2013年2月-2014年6月入组患者作为对照组, 2014年7月-2015年7月入组患者作为试验组。对照组27例患者中, 男16例, 女11例;年龄26~69岁, 平均 (42.5±11.6) 岁;试验组29例患者中, 男17例, 女12例;年龄24~71岁, 平均 (42.7±11.3) 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于术后1 d进行1周的规范化培训课程, 试验组术前3 d开始予以规范化培训, 透析培训具体方法如下。

1.2.1 建立完善评估体系由培训团队核心组员对患者规范化陪训专职护士的人选进行挑选, 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及自身情况, 包括年龄、身体素质、学历背景、工作经验、家庭支持情况、精神情感状态、认知能力、医疗负担情况及配合度等, 并据此制定科学合理的个性化培训方案与培训方式, 应用图片、书籍、宣传资料、DVD、多媒体 (PPT) 等媒介展开培训, 一对一培训或集中培训, 应用实物模具练习操作, 帮助患者掌握操作要点。

1.2.2 明确培训目标及内容对患者进行分阶段规范化培训, 其中对照组参照术后标准化腹膜透析患者手册展开培训过程, 试验组将传统透析后1 周培训课程分为术前与术后两个阶段进行集中培训。第一个阶段, 于透析前3 d对腹膜透析基础知识, 包括什么是尿毒症与腹膜透析、尿毒症及腹膜透析相关并发症症状 (腹膜炎、心衰、腹透管移位) 等相关知识。详细介绍腹膜透析时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腹膜透析安全换液操作等内容进行培训, 让患者对腹膜透析基本情况及操作有初步了解, 在出现异常情况时也可从容应对, 同时也利于避免术后滋生恐惧、焦虑情绪。具体培训内容应包括:环境与透析液的检查、透析导管与双联系统的连接、引流、冲洗、灌注、分离等操作;此外, 还有碘伏帽的使用、短管的方向、操作时需戴口罩等要点以及遇上短管污染、液体出入不顺畅、肽头脱落等情况时如何处理, 明确不同浓度透析液使用原则及透析处方的调整等。第二个阶段, 术后1 d即继续培训, 内容包括合理饮食、液体平衡、腹膜透析液及相关物品储存与订购方式、导管及出口处护理等, 为家居透析提供有力保障。

1.2.3 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腹膜透析患者病程较长, 患者往往对透析费用、透析液订购、居家透析环境要求等较为担心。可针对患者忧虑之事予以有效心理辅导, 详细解释相关情况让患者心中有数, 减轻焦虑心理。

1.2.4 评价培训效果以患者理论及操作考核达标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 总结不足之处并不断进行修改与规范, 以期腹膜透析患者培训质量可获得不断改善及广泛应用。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1) 患者理论及操作考核达标率:术后1 周理论考核达标率与操作考核达标率, 理论考核满分为100 分, 超过85 分为达标。操作考核满分也为100 分, 由2 名医师共同判定, 最后取评分平均值作为操作考核最终评分, 超过85 分为达标。 (2) 术后平均住院时间。通过以上两项指标的比较评价规范化透析前培训是否可提高患者培训质量及缩短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字2检验, 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1 周理论与操作考核达标率比较术后1 周, 试验组的理论考核达标率与操作考核达标率分别为89.7%、79.3%,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51.9%,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比较试验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 (8.7±1.8) d, 明显短于对照组的 (11.3±1.5) 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848, P=0.000) 。

3 讨论

腹膜透析 (Peritoneal Dialysis, PD) 为终末期肾衰竭患者重要替代疗法, 且随着透析连接系统不断改进, 透析液生物相容性获得大幅提高, 腹膜透析临床应用日益广泛[4,5]。但不可忽视的是, 腹膜透析患者退出率较高, 培训质量较低, 规范化透析前化培训较为缺乏[6]。另外, 不少患者为减少支出, 多选择在家自行透析 (患者主要在家自行透析) , 患者对透析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对透析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也是腹膜透析成败关键所在[7,8], 促进患者腹膜透析质量的提高与相关培训的开展因此获得临床重视。

本研究将术前常规透析培训与规范化透析前培训效果及对患者透析培训质量的影响进行对比, 结果显示, 试验组于术前3 d开始规范化培训并延续至术后培训项目的开展取得了更显著的效果, 术后1 周理论考核达标率与操作考核达标率分别为89.7%、79.3%,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 与51.9%, 此外住院时间 (8.7±1.8) 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 (11.3±1.5) d,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分析其原因, 笔者认为, 患者术后易出现灌入及引流透析液刺激腹部引起不适及伤口疼痛等问题[9,10], 因此多存在不同程度精神紧张及焦虑症状, 与术前相比注意力集中度更差, 患者在培训过程中对相关知识与操作技能要点的吸收能力也随之受到影响[11], 培训质量因而降低, 严重者甚至难以达标, 间接导致患者需花费更多住院时间来掌握居家透析操作, 住院时间因此延长。本中心基于该种情况对腹膜透析培训进行改进, 认为可于术前3 d开始对患者及家属施行规范化培训, 主要围绕腹膜透析基础知识、腹膜透析时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腹膜透析安全换液操作等内容展开, 让患者初步了解术后不适原因并掌握应对方法, 自信心可得到增强, 同时患者心中有数也可实现心理压力的减轻, 帮助患者进入培训状态并顺利过渡[12,13]。患者术后继续接受腹膜透析培训时已经有了一定适应能力及心理准备, 更能克服相关干扰而集中注意力参加培训, 培训质量因此获得提高, 患者理论知识与操作能力均更佳, 住院时间也因此缩短。本中心在培训过程中重视培训规范化, 培训时间由术前至术后。培训内容包括腹膜透析相关知识的讲解与操作示范, 可帮助患者在住院期间更全面掌握腹膜透析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保障居家腹膜透析保障, 利于减少腹膜透析并发症, 患者生活质量可因此获得大幅提高。

大量临床研究总结可知, 目前全球腹膜透析患者不少于20 万[14,15]。相关不完全统计结果证实, 截至2012 年底我国腹透患者人数约在38 000 人左右, 且以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方式居多[16]。随着近年来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人数的不断增多, 本院置管患者也在逐年增加。帮助患者尽量且有效掌握腹膜透析基本知识及操作技能极为重要, 且已经成为评价腹膜透析中心管理质量衡量标准之一。此外, 规范化透析前培训方法简单易行、所需投入资金不多却可大幅提高患者腹膜透析培训质量, 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非常明显[17], 值得开展。值得一提的是, 目前我国开展腹膜透析医院并不多, 也只有大型医院提供透析后相关培训工作[18]。规范化透析前培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培训模式, 将传统透析后1 周规范培训课程分配到术前与术后先后进行, 让患者透析前了解透析操作流程、透析后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及发生原因与应对技巧, 避免患者由于未知的恐惧而滋生负面情绪, 术后可更快进入培训状态掌握腹膜透析操作要点, 培训质量大幅提高, 患者更快掌握腹膜透析就可尽快进行自行透析, 住院时间得以缩短, 减轻了经济负担, 对于经济状况拮据患者而言, 更为有利及适用。有临床研究对持续健康教育在居家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19], 对照组予以常规健康教育, 观察组实施持续健康教育及个性化再培训, 结果显示该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居家腹膜透析过程中对无菌操作执行得更为彻底, 管道出口管理、腹膜透析操作复训、营养、水盐平衡、洁肤、强体、调心等各方面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也因此并发症发生率得以减少, 腹膜炎发生率为5.0% (2/40) , 低于对照组的31.6% (12/38) , 隧道炎发生率为0 (0/40) , 低于对照组的15.8% (6/38) , 优势明显。提示对于居家腹膜透析来说, 强化培训质量对于预后的改善有重要意义, 与本研究结论基本保持一致。李岩[20]对规范化培训在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情况进行观察, 结果显示其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也有显著效果, 此外, 规范化培训组再住院率为8.17%, 低于常规培训组9.6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证实规范化透析培训的应用利于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确保出院后居家透析的顺利进行与疗效。

上一篇:补肾化痰活血汤下一篇:突出危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