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混凝土质量控制

2024-08-09

水工混凝土质量控制(精选十篇)

水工混凝土质量控制 篇1

各类别的水利建筑工程项目根据其对枢纽工程所起的作用, 可分为排水建筑物 (如洪水或排水隧道) 、输水建筑物 (如引水隧道、引水涵管、通道、渡槽、倒虹吸等) 、挡水建筑物的作用 (如大坝或闸门) 、监管结构 (如丁坝、沿着大坝、导流堤、底部保护和护岸等) 、取水结构 (如入口门和泵站等) 、电力、工厂、桥梁和其他建设项目。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占绝大多数, 为构成这些建筑的主要建筑材料, 所以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 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有效的控制混凝土的质量是工程施工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1 原材料的质量影响及控制

1.1 水泥

针对水工建筑物的不同环境, 通常采用低热量普通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粉煤灰、复合硅酸盐水泥, 因此对水泥品种质量要求也就不同。大体积混凝土遭到环境水的侵蚀时应该根据侵蚀类型和程度, 采用硅酸盐水泥混合30%以上的I或Ⅱ粉煤灰、高硫酸盐水泥, 抗硫酸盐水泥。水泥水化速度和需水量以及热释放率和强度都和水泥细度有很大的影响, 水泥颗粒越细, 水化反映迅速和完全, 水泥早期强度也较高, 但水泥粒子细, 其热值较大, 和快速放热、体积收缩率大。混凝土的抗冻性、抗裂性和水泥细度也息息相关, 将水泥熟料中铝钙酸三钙含量减少对混凝土的抗裂性和耐磨性会有很大的提高。

1.2 外加剂

外加剂是添加于水工混凝土中, 具有减水、缓凝、增加耐用性, 如糖蜜塑化剂、松香肥皂引气剂 (寒冷地区必须加入) 、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再加上适量的高品质掺合料如粉煤灰等, 能明显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与耐久性。

1.3 骨料

常用的水工混凝土细骨料有天然砂 (河沙、山砂等) 、人工砂和混合物 (混合的人工砂和天然砂) 三个。此外抗渗、抗冻性、砾石等级、经济性、混凝土和易性、强度等都有一定的影响。粗骨料的质量会影响混凝土性能主要是包括碎石的强度和压碎值、含泥量及泥块含量、颗粒级配。大体积混凝土应采用粒径尽可能的大砾石, 对砂率降低、用水量和水泥减少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对混凝土强度的提高, 减缓上升温度和降低干燥、收缩裂缝也有直接的影响;干燥收缩、粘土含量不利于混凝土的干燥收缩和徐变及抗渗、抗冻性能;石头压碎值指标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变形强度和性能, 更明显的效果在高强度混凝土。

2 搅拌、浇筑、养护对水工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对水工混凝土的质量影响, 除原材料的质量因素外, 影响质量的因素还有浇注、养护、水工混凝土搅拌等。具体表现为:混凝土搅拌的过程中, 增加水的消耗量和不准确骨料称量, 以及控制水灰比不严格, 或采取颠倒搅拌的加料顺序, 还有混凝土搅拌不均匀或过长时间等;浇注时混凝土渗出的离析现象时有发生, 振动不密实, 有效纠正措施未能采取, 混凝土强度不够的;维护没有根据规范要求的维修方法、维修时间为混凝土浇注完成及时和适当维护, 所以导致混凝土质量低。另一个混凝土拌合水影响混凝土的性能主要体现在效应的凝结时间、强度、耐久性等。如果混合水含氯离子或二氧化碳, 会导致较低的强度和耐用的建筑, 危及安全的混凝土结构, 使用寿命缩短甚至摧毁建筑物。

3 水工混凝土质量缺陷所引起的常见问题分析

3.1 裂缝

水工混凝土建筑最常见的质量缺陷是裂缝在我国几乎所有的水工建筑物都随处可见, 水工混凝土裂缝主要有结构缝、温度裂缝、冷裂缝和沉降裂缝等等。因为其结构复杂, 既有基体混凝土裂缝, 也有地下厂房、隧道衬砌和水建筑裂隙, 主要有产生裂缝的原因环境条件和结构受外力、混凝土材料、施工方法等等。

(1) 沉降裂纹基础不均匀, 造成沉降。

(2) 温度裂缝, 高强度等级混凝土水泥用量大, 混凝土温度太高, 大体积混凝土水泥水化反应产生大量的热, 内部温度不能及时消减, 以及建筑混凝土的原材料没有夏天的冷却措施,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没有及时维护。

(3) 施工缝隙。大体积混凝土浇注的原因往往是由于铺设面积太大, 后期的养护没有及时跟上, 另一种情况是卡泵和泵送混凝土浇筑时间太长而引起。

(4) 结构裂缝:局部应力集中的结构。

3.2 内部欠密实、架空及露筋

这类问题主要原因:混凝土砾石尺寸偏大, 水泥砂浆不能有效形成包裹, 混凝土配合比偏小, 不当骨料的粒径偏大, 集中于钢筋网, 下料高度太高, 使拌合仓内的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 振动不到位, 欠振动, 混凝土表面不清洁。

4 合理设计与调整水工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即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的混凝土, 是最好的组合各种原材料用量, 从而达到最好的使用效果和具体经济使用的原材料。

4.1 配合比合理设计的前提

合理进行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考虑采用水泥品种和大小等参数的粗骨料粒径等, 还要求必须了解混凝土结构在混凝土的性能要求, 以及本工程中是否有特殊的性能要求, 混凝土的凝结时间的具体要求,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运输及浇注方式和方法、机械使用的程度, 主要是对工程的性能、易于使用的添加剂及其内容;关注现有的原材料测试结果、各种强度和耐久性要求和钢筋布置密度以及组件断面尺寸等诸多因素并根据这些数据合理地选择合适的设计参数确定最终设计。

4.2 调整施工配合比

实验室配合比根据是具体的混凝土特点和质量要求, 所以必须首先考虑施工配合比的调整, 水灰比是混凝土性能最重要的指标必须确保水灰比在混凝土中保持不变以确保所有的性能。耐久性混凝土必须保证, 所以调整配合比来保证混凝土的含气量处于规范的要求的范围。

5 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控制

混凝土是多个工种工作互相合作的产品, 如骨料、振捣、振动、养护、温度控制、水泥生产、混合质量、混凝土运输、仓储等, 每一个工序都会影响混凝土混凝土质量。因此, 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应建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要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法, 根据混凝土施工过程必须在有效的控制之下。施工准备检查不合格的不得进行主体施工。因此施工过程检验必须坚持“三个检测制度”, 施工过程必须在检查质量合格的基础上进行, 隐蔽工程、关键零部件需要联合检验合格后的下一个工序。施工质量事故或质量缺陷应立即根据要求的“三不通过“检查和处理事故。在混凝土浇注成型, 无振动出现的毛孔, 坑, 孔隙、孔洞、裂缝或其他产品质量问题, 易引起严重, 但由于振动产生的不良, 内部孔隙、孔洞内部质量问题造成的, 人们往往忽视。内部质量缺陷和混凝土, 也造成了破坏混凝土结构。振捣混凝土, 因此, 应该引起足够的施工人员、检查人员应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 使混凝土振动好。

6 施工现场质量控制

(1)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现场各种原材料及混合料的检测其目的是测试其质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 如不符合质量当数量的要求, 需要采取措施或调整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或改变生产过程, 确保混凝土检验的质量应当定期和随机抽样。

(2) 记录, 砂岩骨料、水泥和混凝土机温度, 防止混凝土裂缝。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搅拌混凝土质量的控制:

混凝土搅拌质量的网站建设是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合格的原材料, 控制响应以下项目和测试并称重设备的准确性和称重。定期检查, 确保每种混凝土材料已经被精确的测量。测定混凝土的体积及密度和含气量, 混合材料密度检测的目的是检查混凝土配比和提供监测数据。

7 结束语

由于各种原因水工建筑物在施工期及运行期会出现不同的质量缺陷, 所以在水工混凝土生产和建设管理过程中应始终遵循“质量第一, 预防为主”的质量方针。因此, 在水工建筑物的水工混凝土材料的质量必须得到保证, 同时对建筑物安全使用也意义重大, 消除各种影响质量和安全的不利因素, 加强质量控制和进度的合理衔接避免人为干扰,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满足建筑施工质量的要求和经济安全及环保的要求, 才能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水工混凝土质量控制 篇2

一、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要点

(1)碾压混凝土所采用的原材料品质应符合相应的要求

(2)凡适用于水工混凝土使用的水泥均可用于碾压混凝土。其品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及部颁标准。

(3)碾压混凝土应选用级配适当、细度模数在2.3~3.0的细骨料(4)选择碾压混凝土粗骨料的级配及最大粒径时,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一般情况下以80mm为宜。

(5)施工前应做好掺合料料源的调查研究和品质试验。如使用不合标准的活性掺合料,应有试验论证。

二、配合比选定的质量要求

(1)碾压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满足工程设计的各项指标及施工工艺要求。(2)碾压混凝土的调度,以VC值表示,其机口值以5~15s为宜。

(3)碾压混凝土必须掺用粉煤灰或其他活性掺合料。粉煤灰掺量以)30%~60%(重量比)为宜。

(4)碾压混凝土必须掺用外加剂,以满足可碾性、缓凝性及其他特殊要求。

(5)对于大体积建筑物内部的碾压混凝土,其总胶凝材料用量(水泥、粉煤灰或其它有活

3性的材料之和)一般不宜低于130kg/m。

(6)为了确保工程质量,碾压混凝土的水胶比宜小于0.8

(7)碾压混凝土易产生离析,其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砂率一般比同材料常态混凝土大3%~6%。(8)配合比设计。

三、碾压混凝土拌和的质量控制要点

(1)拌和前应对搅拌设备的各种称量装置进行检定,达到称量精度后,方可投入使用。(2)碾压混凝土应充分搅拌均匀,其投料顺序和拌和时间由现场试验选定。当采用倾翻自落式搅拌机时,拌和时间一般需比常态混凝土延长1min左右。(3)搅拌楼应有快速测定细骨料含水量的装置。

(4)搅拌过程中应经常观察灰浆在搅拌机叶片上粘结情况,若粘结严重,应及时清理。(5)卸料斗之出料口与运输工具之间的落差应尽量缩小,并不宜大于2m。

四、碾压混凝土运输的质量控制要点

(1)适用于运输常态混凝土的机具,一般都适用于碾压混凝土运输,但不得采用溜槽作为直接运输碾压混凝土的机具。

(2)混凝土运输车辆行走的道路必须平整。

(3)运输机具在使用前应进行全面检修和清洗;自卸卡车入仓前应将轮胎清洗干净,并防止将水带入仓内。

(4)在仓面行驶的车辆应尽量避免急刹车、急转弯以及其他有损于混凝土质量的操作。

五、铺筑前准备的质量控制要点

(1)碾压混凝土铺筑前,基岩面上应先浇筑一层常态混凝土。(2)碾压混凝土铺筑用的模板,宜采用悬臂钢模板或其他便于振动碾作业的模板。

六、卸料与摊铺的质量控制要点

(1)碾压混凝土宜均衡、连续地铺筑。铺筑层的高度一般由混凝土的拌制及铺筑能力、温度控制、坝体分块形状和尺寸,细部结构等因素确定。

(2)当采用自卸汽车直接进仓卸料时,宜采用退浇法依次卸料;其摊铺方向一般与坝轴线方向垂直。卸料堆旁出现的分离骨料,应用其他机械或人工将其均匀地摊铺到未碾压的混凝土面上。

(3)严禁不合格的混凝土进入仓内;已进入的应作处理,直到施工监督人员认可后,方可继续进行混凝土铺筑。

(4)碾压混凝土应采用薄层平仓法,平仓厚度宜控制在17~34cm范围,如经试验论证,能保证质量,也可适当放宽。

(5)混凝土应在卸料处就地摊铺开,用平仓机平仓并辅以少量人工拉锹将其摊子。平仓机操作手应按“少刮、浅推、快提、快下”的操作要领进行作业,并避免急转弯。(6)平仓方向的选择,主要以减少分离为原则,避免在行车路线之间造成沟槽。平整过的仓面应平整、无沆洼、高程一致。

(7)碾压混凝土铺筑宜在日平均气温5~25℃条件下进行

七、碾压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

(1)适合于压实堆石的振动碾均可用于碾压混凝土。选择振动碾机型时,应考虑压实效率、外形尺寸、操纵灵活性、监测仪表齐全程度及运行可靠性等因素。(2)在坝体迎水面3m范围区,碾压方向宜与水流方向垂直,其他范围不限。

(3)碾压时,先无振碾压两遍,然后按要求的振动碾压遍数进行碾压;各碾压条带应重叠20cm左右。碾压遍数依振动压实设备的型号和尺寸、碾压层厚度以及混凝土的配比,经现场试验确定,一般情况下有振碾压不少于8遍。

(4)碾压过程中用表面型核子密度仪测得的容重值已达到规定指标时,则表明该部位的混凝土已充分压实,无须再增加压实遍数。

(5)振动碾的行走速度宜采用1km/h左右;如经论证,也可适当提高。(6)混凝土拌和物从拌和到碾压完毕的历时以不超过2h为宜。(7)碾压层的允许间隔时间宜控制在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以内。(8)建筑物边部的碾压混凝土,可采用小型振动碾或振动夯压实。(9)压实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八、缝面处理的质量控制要点

(1)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一般不设纵缝,横缝可采用振动切缝机等造缝。(2)切缝一般采用“先切后碾”,也可“先碾后切”。填缝材料可用0.2mm厚的镀锌铁片或其他材料。

(3)施工缝或冷缝层面必须进行刷毛或冲毛,以清除表面上的乳皮和松动骨料,再辅1.5cm厚、高于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的砂浆或同强度等级小骨料富配合比的碾压混凝土后,方可摊铺新的混凝土。

(4)刷毛或冲毛时间可依施工季节和混凝土强度等级等条件,通过试验确定。

(5)冲毛或刷毛的质量标准以清除混凝土表面灰浆和露出石子为准。已处理好的施工缝或冷缝层面应保持洁净和湿润状态,不得有污染、干燥面和积水。

(6)因施工计划、降雨或其他原因而停止铺筑混凝土时,其施工接缝表面应做成斜坡,坡度以采用1:4为宜。

(7)正在铺筑或铺筑完但未到终凝时间的仓面,应防止外来的水流入。

九、异种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控制要点

(1)在靠近模板、廊道、止水设施和基岩面等处,一般采用常态混凝土。如在靠近模板、廊道处采用碾压混凝土,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mm。

(2)同一仓号内常态混凝土与碾压混凝土的浇筑顺序,可依施工条件而定;但两者必须连续地进行,相接部位的压实工作,必须在先浇的混凝土初凝前完成。

十、养护和防护的质量控制要点

(1)碾压混凝土的铺筑仓面宜保持湿润。

(2)碾压混凝土的养生期应比常态混凝土略长,对于永久暴露面一般应维持3周以上;对于水平施工层面应维持到上一层碾压混凝土开始铺筑为止。

关于如何控制水工混凝土质量的思考 篇3

关键词:水工混凝土 施工质量 浇筑

1前言

在水利建设工程中,无论涵闸、渠道或土石坝工程,砼都是其主要构成部分.砼质量的优劣是影响整个水利工程质量的关键。砼是一种非匀质材料,它是由水泥、水、砂、石、外加剂、混合材等按比例配合、拌制而成。其质量除受原材料质量的影响外,配合比、配料、拌合、运输、震捣、养护等对砼质量都有很大影响。因此,为保证砼质量达到设计要求,不断提高砼的施工质量,不但要选择良好的配合比,而且应对原材料、施工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及硬化后的砼质量进行控制和检验。

2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砂、石起骨架作用。称为骨料,它们在混凝土中起填充作用和抵抗混凝土在凝结硬化过程中的收缩作用。胶凝材料与水形成浆液,包裹在骨料表面并填充骨料间的空隙,在硬化前胶凝浆液起润滑作用.赋予拌合物一定的和易性,便于施工。

胶凝浆液硬化后,则将骨料胶结成一个坚实的整体,并具有一定的强度。所以,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及耐久性与所选用的组成材料有着密切的关系。

2.1 胶凝材料的质量控制

2.1.1 水泥

(1)水位变化区的外部混凝土、构筑物的溢流面和经常受水冲刷部位的混凝土、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应优先选择普通硅酸盐水泥;大体积内部混凝土、位于水下的混凝土要求水泥的水化热小,含碱量低。通常选择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

(2)优先选用旋窑水泥、散装水泥,水泥强度等级应与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相适应。

(3)水泥运到工地应按标明的品种、强度等级、生产厂家和批号分别贮存。

(4)试验室按规范取样复检其技术指标,同时向厂家索取质量保证资料。

2.1.2粉煤灰活性混合材料

(1)选用II级以上质量的粉煤灰。

(2)选择合理的使用部位和掺量。大体积内部混凝土、水下、水上部位混凝土可以使用,有抗冻融要求及抗冲耐磨要求的混凝土应经论证并采取措施方可使用 粉煤灰掺量主要取决于原材料质量、使用部位、环境条件等因素,具体掺量要根据设计要求,通过试验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后确定.

(3)注意其后期火山灰效应,充分利用其后期强度。

(4)在贫混凝土中粉煤灰应取超量系数,具体视丁程部位而定。

2.2 粗细骨料的质量控制

水工混凝土中骨料用量占80%以上,因此骨料质量对水工混凝土影响很大。

2.2.1细骨料

(1)砂粒应质地坚硬、清洁、级配良好,使用山砂或特细砂时,应有试验依据。当砂料中有活l生颗粒时,必须进行专门试验,以防止发生碱一骨料反应。

(2)砂的细度模数控制在2.4—3.0范围内对节省水泥和保证混凝土和易性最为有利.其它质量技术要求见相关规定。

2.2.2粗骨料

(1)粗骨料的极限抗压强度不得小于混凝土强度等级的2.0~2.5倍(普通混凝土为1.2~1.5倍)。

(2)为防止骨料严重分级,生产粗骨料时可将其分为(5~20)mm、(20-40)mm、(40-80)mm、(80-120)(或150)mm 四级。但在使用时,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构件断面最小尺寸的1/4及钢筋净距的3/4;对于混凝土实心板,最大粒径可以是板厚的1/2,但不得超过50 mm;对于少筋或无筋结构,应选择较大的粗骨料粒径。

(3)石子的级配组合:将所需级别石子按不同比例混合,然后分别测定其容重,取容重最大的组合。

(4)其它质量技术要求见相关规定。

2.3 外加剂的质量控制

使用外加剂降低水工混凝土单位水泥用量是预防混凝土现裂缝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改善混凝土性能的常用方法。

(1)质量符合现行国家规范的要求。

(2)外加剂的选择和掺量应由试验室根据设计要求及使用的预期目的,通过试拌混凝土后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3)运到工地的产品必须证件齐全,且经复检后才能使用。

(4)当贮存时间延长,对其质量有怀疑时,必须进行试验鉴定,严禁使用变质产品。

2.4 拌合水和养护水的质量控制

(1)凡适于饮用的水均可使用。

(2)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和沼泽水不得使用

(3)一般不得使用海水拌制钢筋混凝土,必须试验硫酸盐含量后并经批准方可使用

(4)对拌制和养护混凝土的水质有怀疑时.应经砂浆强度试验,如用此水制成的砂浆抗压强度低于饮用水制成的砂浆28 d抗压强度的90%,则认定这种水不宜使用。

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质量控制

设计配合比时,除应考虑符合水工混凝土所处部位的工作条件,并分别满足抗压、抗裂(抗拉)、抗渗、抗冻、抗冲耐磨、抗风化和抗侵蚀等设计要求的规定外,还应满足施工和易性要求,并采取措施合理降低水泥用量。设计时的基本原则为:

(1)最小单位用水量原则。水灰比是决定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特别是抗渗性和抗冻性)的主要因素.在满足和易性的条件下,力求单位用水量最小。

(2)最大石子粒径和最多石子用量原则。根据结构物的断面和钢筋的稠密程度以及施工设备等情况,在满足和易性的条件下,应选择尽可能大的石子最大粒径和最多用量。

(3)最佳配料级配原则。应选择空隙率较小的级配,同时也要考虑料场的天然级配,尽量减少弃方。

(4)经济合理的选料原则。经济合理地选择水泥品种和强度等级,优先考虑采用优质、经济的粉煤灰掺合材料和外加剂。

4 砼施工现场质量控制

要保证砼的质量,除施工前进行大量的料场复查工作和最佳砼配合比试验,在施工现场还应作好以下工作:

(1)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在筛分现场及拌和系统前进行成品料检测,其目的是检验其质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如不符合质量要求时,需采取措施或调整砼施工配合比,或改变生产工艺以保证砼的质量,检验抽样应当是经常的和随机的。

(2)砼拌和现场质量控制:砼拌和现场施工质量是确保砼施工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原材料合格的基础上.应对以下项目进行控制和检测:①称量设备和称量的准确性。要定期检验,并保证每盘砼各种材料都已准确测量。②砼拌和物的容重和含气量:检测砼拌和物容重的目的是校验砼配合比和提供监控计算资料。通过检验料仓砂、石骨料含水量、做坍落度试验来调整砼用水量以满足设计配合比要求应达到的容重。含气量的检测则需要经常进行,其变化范围控制在±l%。含气量过小,砼和易性和耐久性都不能满足;含气量过大,则砼强度损失增大,通过监督外加剂的配制使用,调整外加剂用量,来满足设计要求。

③ 记录砂、石骨料、水泥及砼出机温度,防止砼产生裂缝。对发现的不符合规范标准要求的问题,如石子超、逊径过大.分析原因是网筛不合格或堆放不符合要求:砂、石骨料含水过大应降低砼用水量,应降低多少等等,然后根据检测结果对砼施工配合比进行调整,并及时通知现场操作人员,以保证每盘砼都是经过检测的合格产品。

5 结束语

水工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篇4

关键词:水工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1 水工建筑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水工建筑混凝土施工涉及面广, 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 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 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 均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而且工程项目位置固定、体积大, 不同项目地点不同, 不像工业生产有固定的流水线、规范化生产工艺及检测技术、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条件, 因此影响施工项目质量的因素多, 容易产生质量问题。如使用材料的微小差异、操作的微小变化、环境的微小波动, 机械设备的正常磨损, 都会产生质量变异, 造成质量事故。工程建成后, 如发现质量问题又不可能像一些工业产品那样拆卸、解体、更换配件, 更不能实行“包换”或“退款”。此外, 混凝土结构中各种材料质量的优劣, 不但影响结构运行, 还会影响混凝土强度和外观质量, 水工建筑物的材料要在满足建材试验规程的前提下, 必须选择性能良好、色泽稳定、质地坚硬的建筑材料, 这是保证水工建筑物施工质量的首要因素。浇筑是混凝土成型的最后一道工序, 因此水工建筑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就显得极其重要。

2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和水等一块搅拌而成的, 因此其质量不仅跟它们之间的配合比有关系, 还跟原材料本身的质量有着重要关系。原材料的质量及其波动, 对混凝土质量及施工工艺有很大影响。如水泥强度的波动, 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各级石子超逊径颗粒含量的变化, 导致混凝土级配的改变, 并将影响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 骨料含水量的变化, 对混凝土的水灰比影响极大。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 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除经常性的检测外, 还要求质量控制人员随时掌握其含量的变化规律, 并拟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如砂石的含泥量超出标准要求时, 及时反馈给生产部门, 及时筛选并采取能保证混凝土的其它有效措施。砂子含水率, 通过干炒法, 及时根据测定的含水率来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中的实际用水量和集料用量。对于相同标号之间水泥活性的变异, 是通过胶砂强度试验的快速测定, 根据水泥活性结果予以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水泥、砂、石子各性能指标必需达到规范要求。

3 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

混凝土的质量除了跟原材料的质量有关外, 还跟它的配合比、和易性、振捣、养护等因素有关。

(1) 混凝土的配合比。试验室所确定的配合比, 其各级骨料不含有超逊径颗粒, 且以饱和面干状态。但施工时, 各级骨料中常含有一定量超逊径颗粒, 而且其含水量常超过饱和面干状态。因此应根据实测骨料超逊径含量及砂石表面含水率, 将试验室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其目的在于准确的实现试验室配合比, 而不是改变试验室配合比。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调整。试验室所确定的混凝土配合比, 其和易性不一定能与实际施工条件完全适合。或当施工设备、运输方法或运输距离, 施工气候等条件发生变化时, 所要求的混凝土坍落度也随之改变。为保证混凝土和易性符合施工要求, 需将混凝土含水率及用水量做适当调整 (保持水灰比不变) 。混凝土配合比, 需满足工程技术性能及施工工艺的要求, 才能保证混凝土顺利施工及达到工程要求的强度等性能。

(2) 和易性。和易性是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 粘聚性, 保水性等多种性能的综合表述。当混凝土拌和和易性不良时, 则混凝土可能振捣不实或发生离析现象, 产生质量缺陷。混凝土的和易性良好, 混凝土易振实, 且不发生离析, 能够获得均质密实良好的混凝土浇筑质量。通常一些人配制混凝土选用低水量、低坍落度, 强调以振实工艺来保障混凝土质量。其实这样易产生蜂窝, 孔洞等质量缺陷。实践表明, 和易性良好的混凝土才便于振实, 且应具有大些的流动性或可塑性, 以利于浇筑振实, 且应具有较好的粘聚性和保水性, 以免产生离析, 泌水现象。现在通过掺高效减水剂来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水工素混凝土和少筋混凝土配制坍落度一般为3cm~5cm, 配筋率超过1%的钢筋混凝土配制坍落度一般为7cm~9cm, 对于桥梁施工中的箱梁采用泵送施工, 混凝土配制坍落度一般为10cm~14cm, 初凝时间在4h以上, 强度为45MPa的缓凝早强混凝土;灌注桩要求配制强度为35MPa, 凝结时间在10h以上, 坍落度一般为18cm~22cm的大坍落度超缓凝混凝土。按通常的配制方法使混凝土达到上述工程技术性能是困难的, 为改善混凝土性能, 提高混凝土强度, 达到工程各部位对混凝土各种性能的要求, 在混凝土中掺入不同类型的外加剂, 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科学配制, 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 在施工中效果明显。

(3) 振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材料的质量、配料准确、搅拌均匀运输, 浇筑振实成型。养护等整个施工环节中, 浇筑振实成型是主要的环节。在混凝土浇筑成型时, 由于没有振实所产生的外观上的气孔、麻面、蜂窝、孔洞、裂隙等质量问题, 易引起重视, 但由于振捣不良, 所产生的内部蜂窝、孔洞所导致的内在质量问题, 人们容易忽视。而混凝土内在质量缺陷, 同样引起混凝土结构物的破坏。所以, 混凝土振捣应引起施工人员 (特别是混凝土振捣工) 足够重视, 质检员应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 使混凝土振捣良好。

(4) 养护。良好的养护可以很好的限制混凝土的收缩膨胀, 并减少由于收缩膨胀而引起的裂缝。充分的养护可以保证混凝土可以达到预期的强度。因此浇筑好后良好的养护是不可缺少的。

4 结语

施工是将蓝图变为现实, 要确保质量就要使整个施工过程都处于监控之中。要有质量意识、强化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要将工程建设施工质量管理引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以确保工程的高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景江.议水工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J].施工技术, 2008, 3:61~62.

[2]郭清宇, 丛德华, 王丙利.水工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J].黑龙江水利科技, 2006, 3 (34) :43.

水工混凝土质量控制 篇5

关键词工民建;水工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1)021-0119-01

工民建中的民用住宅、办公楼(梁、板、拄、基础),水工建筑中的厂房(基础、梁、板、柱)。大坝、隧洞衬砌、渡槽、桥梁等工程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防渗等绝大多数由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承担,因此混凝土的质量在工程建筑物中显得尤其重要。混凝土施工的工艺水平、施工队伍的素质、原材料的质量等因素给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带来一定困难。本人参考资料及结合实际工程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经验,就搞好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论述如下:

1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原材料的质量及其波动,对混凝土质量及施工工艺有很大影响。如水泥强度的波动,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各级石子超逊径颗粒含量的变化,导致混凝土级配的改变,并将影响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骨料含水量的变化,对混凝土的水灰比影响极大。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全部符合技术性能指标方可应用。骨料中含有害物质,超过规范规定的范围内,则会妨碍水泥水化,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削弱骨料与水泥石的粘结,能与水泥的水化产物进行化学反应,并产生有害的膨胀的物质。

对混凝土集料来说,影响配合比组成变异而导致混凝土强度过大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含水率,含泥量的变化和石子含粉量的影响。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除经常性的检测外,还要求质量控制人员随时掌握其含量的变化规律,并拟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如砂石的含泥量超出标准要求时,及时反馈给生产部门,及时筛选并采取能保证混凝土的其它有效措施。砂子含水率,通过干炒法,及时根据测定的含水率来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中的实际用水量和集料用量。

2科学配制混凝土是保证质量的先决条件

水工素混凝土和少筋混凝土配制坍落度一般为3-5cm,配筋率超过1%的钢筋混凝土配制坍落度一般为7-9cm,对于桥梁施工中的箱梁采用泵送施工,混凝土配制坍落度一般为10-14cm,初凝时间在4小时以上,强度为45Mpa的缓凝早强混凝土;灌注桩要求配制强度为35Mpa,凝结时间在10小时以上,坍落度一般为18-22cm的大坍落度超缓凝混凝土。按通常的配制方法使混凝土达到上述工程技术性能是困难的,为改善混凝土性能,提高混凝土强度,达到工程各部位对混凝土各种性能的要求,在混凝土中掺入不同类型的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科学配制,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在施工中效果明显。

灌注桩用混凝土,按通常的配制方法,当水泥用量为420kg/m3(水灰比为0.56)时,混凝土的强度才能达到35Mpa,但由于坍落度(18-22cm)过大,均质性差,和易性不好,凝结时间也达不到缓凝10h,以上的超大型缓凝要求。在配制混凝土中掺入1%的减水剂优化配合比。水泥用量每1m3混凝土可节省40公斤左右,而且在坍落度达到18-22cm情况下,均质性、和易性良好,凝结时间也可以缓凝到10h以上。优化配合比后的混凝土和易性、缓凝作用良好,在灌注桩混凝土施工中消除了卡管或断桩等事故,保证了顺利施工。并且混凝土的7天强度也比通常不掺外加剂配制的混凝土提高20%左右。

3抓好工地试验室的工作

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好坏与试验室的工作是分不开的。首先使用的原材料要符合要求,特别是砂、石材料变异性较大,试验室人员必需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经常取样进行检验,不符合要求的材料杜绝使用。试验室必需根据工程结构各部位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进行各项试验,提出性能好,成本低的混凝土配合比。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一个主要因素,所以,每天工地进行混凝土搅拌前,试验室必需检验砂、石料的含水量,调整混凝土的用水量,以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施工中当混凝土坍落度大于规定的范围时,不准入仓浇筑。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工地试验室人员一定要经常进行混凝土坍落度的检验,坍落度符合要求才能入仓。

4混凝土试件合格,结构物混凝土不一定全部合格

在浇筑结构物的混凝土时,特别是当结构物形状及配筋情况复杂,混凝土运输入仓条件,气温变化较大和施工很不方便时,就很难把结构物各部位的混凝土浇筑成如同试件的质量一样,如在一座桥墩的施工过程中,桥墩混凝土设计强度为C25,原材料检验无问题,承包商在按规定取样试件28d的强度均达到了27.0一28.0Mpa,按照合同技术规范要求达到了合格要求,但在工程师钻芯取样时混凝土的强度只达到了19.0Mpa,不能满足合同要求,造成了工程返工重新浇筑。因此,结构物的混凝土质量只依靠试件强度保证是不够的,还必需对结构物的混凝土施工全过程进行妥善控制,特别是对浇筑振实成型过程尤需严格控制。

5和易性是决定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

和易性是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等多种性能的综合表述。当混凝土拌和和易性不良时,则混凝土可能振捣不实或发生离析现象,产生质量缺陷。混凝土的和易性良好,混凝土易振实,且不发生离析,能够获得均质密实良好的混凝土浇筑质量。通常一些人配制混凝土选用低水量、低坍落度,强调以振实工艺来保障混凝土质量,其实这样易产生蜂窝,孔洞等质量缺陷。实践表明,和易性良好的混凝土才便于振实,且应具有大些的流动性或可塑性,以利于浇筑振实,且应具有较好的粘聚性和保水性,以免产生离析,泌水现象。现在通过掺高效减水剂来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

6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主要环节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材料的质量、配料准确、搅拌均匀运输,浇筑振实成型,养护等整个施工环节中,浇筑振实成型是主要的环节。

在混凝土浇筑成型时,由于没有振实所产生的外观上的气孔、麻面、蜂窝、孔洞、裂隙等质量问题,易引起重视,但由于振捣不良,所产生的内部蜂窝、孔洞所导致的内在质量问题,人们容易忽视。而混凝土内在质量缺陷,同样引起混凝土结构物的破坏。所以,混凝土振捣应引起施工人员(特别是混凝土振捣工)足够重视,质检员应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使混凝土振捣良好。

最后强调一点,要想保证混凝土的质量,除了上述注意事项外,人的质量意识也是很重要的。需要根据工程特点,从确保质量出发,人的技术水平,人的心理行为,人的错误行为等方面来控制人的使用。总之,要用人的质量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顺武.工民建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J].科技咨询导报.2007.

[2]程志红.陈久丰.工民建中混凝土的施工控制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2.

[3]劳其三,李荫棠.水工建筑及工民建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J].广东建材.2007.

水工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 篇6

水工结构工程按结构形式分,一般包括港口码头、防浪及导流堤坝、船坞船闸等。按水文环境分,一般包括淡水水工建筑物、海水水工建筑物。按气温条件分,一般包括受冻水工建筑物、不受冻水工建筑物。因此,相对普通结构建筑物承受使用荷载外,水工建筑物对抵御外界环境破坏的要求很高。水工结构混凝土除了满足强度及和易性要求外,必须满足抗冻性、抗渗性、抗腐蚀性及船只和冰凌撞击的性能。而水工结构混凝土施工中往往面临3个不利条件:

1)结构设计截面和尺度比较大,一次性混凝土浇筑量比较大,时间比较长。同时施工地点也往往比较偏僻,因此经常需要设立现场搅拌站,对现场拌合混凝土的持续质量保证及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比较难。

2)施工条件比较恶劣,劳动强度比较大。水工工程是临江临海工程,施工作业面往往在水上,施工机具主要为各类船舶。日照、风浪、水流海流、气温等比较强,变化幅度也比较大。对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时段安排和现场质量控制要求比较高。

3)养护条件比较差。日照和风强度比较大,容易使混凝土表面产生干缩裂缝、温差裂缝,冬季容易产生冻伤。一次养护调用人员、机具、船舶比较多。而临海施工时,往往面临养护淡水的严重不足。根据实际经验来看,后面两个不利条件对水工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影响较大,需要高度重视。正在建设的某河港码头如图1所示。

2 原材料控制

随着我国建筑材料工业以及近10年来水工施工技术水平、设备性能、船舶吨位的大幅度发展,水工结构混凝土设计强度普遍比过去有所提高。结构现浇混凝土一般在C30以上,普通预制混凝土在C40以上。混凝土原材料的种类和来源也大大增加,同时政府各级质检单位及现场监理制度日趋完善,对原材质量的检验和控制比较严格。

对施工单位来说,只要进货来源是正规生产厂家,一般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是能够得到有效保障的。

2.1 水泥

水泥属水硬性胶凝材料,在混凝土中起胶结作用。对混凝土的质量影响非常大。水工结构混凝土允许采用的水泥包括: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及复合硅酸盐水泥。出于对水泥稳定性和混凝土耐久性的考虑,水工结构通常使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在大体积混凝土中也可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严禁使用烧结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因此水工上必须采用正确的水泥品种。

2.2 骨料

骨料分为细骨料和粗骨料。细骨料通常称为粗砂、中砂、细砂。水工中规定:细骨料粒径在5 mm以下。水工中规定临海建筑物中严禁使用海砂。粗骨料分为碎石、卵石。临海建筑物中严禁使用碱活性粗骨料。

2.3 掺合料

水工混凝土中常用的掺合料为优质粉煤灰和高炉矿渣粉。对于水工混凝土掺合料的作用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通过填充作用和减水作用,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从而大大提高混凝土抗渗性和抗冻融性,对增强混凝土耐久性作用显著;2)有效减少混凝土水化热,可防止水工大体积混凝土出现温度裂缝;3)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增加可泵性,对于作业条件差,持续时间长的水工混凝土浇筑来说尤为重要。因此,为达到作用必须选用达到细度模数和成分要求的优质掺合料,同时要严控掺入比例,不得大于20%~30%,掺入比过高会降低混凝土强度指标。

2.4 外加剂

水工混凝土常用外加剂包括:减水剂、引气剂、早强剂、防冻剂、泵送剂、缓凝剂、膨胀剂等。对于施工环境恶劣,养护条件差的水工混凝土来说,各种外加剂的有效使用对提高混凝土质量,加快施工周期有很大帮助。正因为外加剂对水工混凝土非常重要,因此,在水工施工中必须严禁随意添加外加剂,同时防止增添外加剂后忽视现场质量控制的现象。

2.5 拌合用水

水工混凝土拌合用水必须使用符合要求的生活淡水,在寒冷地区拌合时不得有冰块。严禁使用海水或有腐蚀性的污染水。

3 生产控制

3.1 配合比

水工混凝土按海水环境及淡水环境对水灰比有严格的控制。试验表明,当水灰比大于0.6时,混凝土的抗渗性急剧下降;而小于此值时,其抗渗性变化平缓。在混凝土中掺入一定量的粉煤灰可显著改善其抗渗性,提高率可达一倍以上,原因在于优秀粉煤灰的填孔效应。同时水饱和状态的混凝土经过若干次冻融循环后,强度就已完全损失,其抗冻耐久性大大降低。冻融破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混凝土中水的存在,而毛细孔是水存在的基础。所以必须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在规定指标下,以减少其毛细孔孔隙率。这点对水工混凝土尤为重要。

3.2 拌制

水工结构混凝土必须由搅拌站或搅拌船集中拌制。拌制中需严格控制拌合时间,一般混凝土搅拌时间从投料完毕后组成材料在搅拌机内连续搅拌时间不得少于2 min。严禁过程中任意加水。

4 施工控制

施工控制是混凝土质量控制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笔者曾经到过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三线工程,发现许多工程经过几十年后质量依然很好。相比那个年代,现在无论从技术理论、材料、施工水平和工艺上都有了很大提高,为何依然会出现混凝土质量问题甚至事故,原因是社会经济和管理模式发生了根本变化。施工主体由工程部队、民兵、计划制国企变为完全的市场化企业。一线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减弱,更多的考虑了经济效益,人员流动也比较大,固定技术工人的数量大大减少,各种分包单位的水平难以掌握控制。造成最后一个环节的施工质量难以保证,使得先进技术、材料和设备工艺的作用无法发挥出来。

4.1 模板

由于水工混凝土一次性浇筑量比较大,模板及支撑体系必须要有一定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一方面是防止出现构件变形,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因为水上施工安全防范空间狭小,防止出现跑模、爆模等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4.2 浇筑

根据施工区水文气象条件,正确选择施工时段。既要保证有充足施工时间,又要避免在初凝时间内温差过大及水位变化引起的冲刷。混凝土浇筑前,保证仓内无杂物,模板、钢筋、预埋件应符合规范的要求。

振捣、压实、抹面是水工混凝土施工质量及其重要的工序环节。由于水工施工浇筑量大,作业面狭小,容易造成局部漏振或过振。必须保证混凝土得到有效振捣,否则会造成空隙、孔洞、松顶、露筋等严重质量问题,而且不易修补,大大降低结构耐久性及使用年限,甚至影响正常验收使用。某船坞接缝处漏振孔洞修补见图2。

水工结构对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要求非常严格。一般设计都要求净保护层在5 cm以上。这是因为水分、氧气和腐蚀性离子沿混凝土孔隙的渗入会导致结构的抗腐蚀性及抗冻融性有很大降低,因此对结构表层混凝土的质量要求很高。在浇筑到结构顶层时应采用二次振捣,浇筑完毕后要分阶段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压实和抹面,及时处理泌水现象,能够有效降低混凝土表面裂缝数量。

举例说明。笔者发现:港口工程中码头面层及作业场面层都是大面积混凝土工程,为防止表面开裂,设计上采用提高混凝土标号,并广泛掺入高性能抗裂纤维。生产中又尽量控制坍落度,施工按正常程序浇筑。结果许多工程依然出现大量混凝土表面裂缝,说明技术和材料的投入并没有起到明显的效果。事实上通过调研一些优质工程,笔者发现:无论抗裂纤维的添加量多少和混凝土和易性大小都可以施工出表面裂缝很少的面层混凝土。证明材料质量并不是关键,关键是有经验的现场技术处理和工序控制。这点完全用理论解释描述很难,是根据现场情况的经验处理。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浇筑时间,其次要分阶段进行多次压面、提浆、收面工序,而不是一次能够达到效果。即将进入面层施工的某高桩码头见图3。

4.3 养护

水工混凝土养护的重点是保湿、保温。因为临江临海区域地势比较开阔,风速、温差比较大,同时养护用淡水往往缺乏。为防止出现干缩、温度裂缝和混凝土冻伤,混凝土浇筑后对混凝土表面应在12 h内进行一定厚度强度的防水土工布覆盖,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状态,保湿养护时间不宜少于10 d。

5 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

1)影响水工混凝土质量的原因有以上几个方面,其中现场施工控制是关键环节,也是在水工混凝土施工中最难控制而又容易忽略的一个环节。希望各级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在建设实施和分析问题时加以充分注意和重视。

2)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带有阶段性。目前,我国处在农业劳动力向工业化大量转移的时期。工程作为基础工业,一线施工人员的主体是农民工,因此现场施工质量控制成了关键。要在现场进行持续教育。笔者曾在某大型项目上采用发放通俗易懂的质量手册的形式,取得了很好效果,仅供各工程行业同仁参考。

摘要:针对水工结构混凝土施工中面临的不利条件进行了分析,并从原材料、生产、施工三方面提出了水工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同时采取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水工结构,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JTS202-2011,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S].

[2]JTS257,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S].

水工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管理 篇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经济时代的崛起, 全国各地的建筑行业不断兴起, 水工建筑也日益增多, 同时, 不完善的工程质量监督检测体系以及匮乏的经验, 导致新兴水工建筑出现了一些渗漏、结构安全的问题。毋庸置疑, 这些问题都与钢筋混凝土以及混凝土的质量息息相关。由于水利工程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工程之一, 而且目前在我国开发水利工程大都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因此, 整个水利建筑工程加固的费用、效益的发挥、安全的运行以及使用的寿命都会受到水工建筑混凝土耐久性好坏的影响。

2 水工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管理的重要性

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具有施工方法不确定, 结构类型比较单一, 工程项目的产品较固定, 并且容易受到社会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制约, 建设过程的协作性及连续性强, 生产周期长等方面的特点, 因此, 其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管理制度、技术措施、操作方法的微小变化, 施工工艺的略微不同, 气象、水文、地质地形等环境的微小波动, 所用材料的微小差异等任意一个环节都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一旦出现质量事故, 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3 影响水工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因素

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控制是一个系统的全过程的控制, 包含着投入原料的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以及产出成品的质量控制。由此可见, 水工建筑混凝土建筑物的施工也是一个物质生产的过程, 影响其质量的因素包括环境、施工工艺和方法、机械设备、原材料和人的因素。

3.1 人的因素

谨慎严格的事前控制才能保证建筑物施工阶段的高质量、高安全的进行。工程质量的优劣是所有参加工程施工人员 (包括服务人员、操作人员及管理技术人员共同作用的结果, 施工人员的素质、能力、技术等是影响水工建筑物质量的首要因素。

3.2 原材料因素

3.2.1 碱骨料反应

碱骨料反应抑制效能检测方法使用的是石英玻璃作为活性骨料, 来对部分掺和料的抑制效果进行评价时, 一般情况下会得出抑制效果不足的最终结论。同时, 施工现场也非常缺乏对骨料碱活性的监控及检测。在碱骨料反应中, 碱-碳酸盐反应的间接反应机制最具代表性。碱与白云石之间发生如下的去白云石化反应, 生成水镁石和方解石:

3.2.2 大量掺用粉煤灰, 水灰比偏大

在生产混凝土时, 厂家为了降低成本及维护在其运输过程中的流动性, 一般都会使用大量的粉煤灰, 使水灰比普遍偏大。但是, 我国对最大水灰比有着严格明确的要求, 并在《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SDJ 20—82) 中明确列示, 最大水灰比允许值如表1所示。同时, 在2001年时, 国家有关部门重新制定颁布了更加严格准确的《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DL/T 5144—2001) , 最大水灰比在“上、下游水位以上”以及“内部”两个部位的允许值都相应下降了0.05。

4 水工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的方法

4.1 提高施工队伍素质

首先, 通过培训, 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 有针对性的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树立一种用数据说话, 为用户服务, 控制为主, 质量第一的意识, 培养企业效益观念及社会效益观念。更为重要的就是应该着重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能力。无论是技术人员、管理干部还是采购人员、施工工人, 都应该具备较强的专业常识, 各司其职的专业知识及能力, 还要拥有守信于企业、忠于事业的道德观念。

4.2 提高施工工艺

水工建筑混凝土施工应该严格按照相应的标准、规范以及设计, 结合实践进行完善和改进, 不断推广新方法、新工艺、新技术, 推进符合标准要求的技术流程及工艺流程的建立, 尤其是在混凝土的拌制环节, 更应该抓好其质量管理, 从而提高施工工艺水平, 确保施工质量的提高。具体操作如下:

1) 在进行混凝土的拌制时, 应该严格遵守混凝土的相关理论及标准配合比, 结合具体施工工地的现场材质的变化, 根据行业内的有关规定调整施工配合比。

2) 混合材料、砂石以及水泥都应该以质量计量, 外加剂、掺和材料、水泥及水的称量偏差均不该超过±1%, 砂石的称量偏差则应控制在±2%之内。

3) 根据施工现场的气候条件, 定时测量砂石骨料的含水率, 降水期应该增加测量次数, 随时调整拌和过程中混凝土的加水量, 其中砂的含水量应在6%之内, 保持好砂、石骨料稳定的含水率。

4.3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SDJ207—82) 规定, 细骨料含泥量应小于3%、黏土含量小于1%;粗骨料的含泥量的具体规定如下:D80mm、D150mm或者D120mm粒径级应小于0.5%, D20mm、D40mm粒径级则应小于1%, 并且粗细骨粒中均不允许含有泥块。

砂“颗粒级配分析”即“筛分试验” (见表2) 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根据0.630mm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进行分区并根据各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判定其颗粒级配是否合格;二是根据砂的“细度模数”判定其粗细程度。现行行业标准JGJ52—2006给出了表示及计算方法。

4.3.1 平均累计筛余

4.3.2 试样1累计筛余

4.3.3 试样1细度模数 (根据累计筛余百分率按下式计算单次试验的砂的细度模数, 精确至0.01) :

4.4 拆模时间的确定

混凝土梁、柱浇注的模板的拆除时间是根据混凝土强度确定的, 不同的情况拆模时间不同:

4.4.1 底模及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

1) 板:当跨度≤2m时, 强度≥50%;当跨度>2m, ≤8m时, 强度≥75%;当跨度>8m, 强度≥100%。

2) 梁:当跨度≤8m时, 强度≥75%;当跨度>8m时, 强度≥100%。

3) 悬壁构件:与跨度无关, 强度均必须达到≥100%。

4.4.2 不承重的侧模板的拆除

包括梁、柱墙的侧模板, 只要混凝土强度保证其表面、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坏, 即可拆除。一般大模板在常温下, 混凝土强度达到1N/mm2, 即可拆除。

当没有同养试块时, 可以根据混凝土强度计算经验公式计算强度:

(1.5d/14+d) ×100%

此公式仅为一般条件下的参考强度, 真正强度依据还是要以同条件试块强度为准。

4.5 冬期混凝土电热丝加热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工程量很大, 一般都会遇到冬季施工的情形, 因此在冬季施工中一定要注意冬季施工的混凝土养护, 在日常的实践中, 比较常用的就是电热丝加热法。电热丝加热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根据混凝土构件、模板及保温材料的物理参数及环境温度, 计算确定所采用电热丝的总功率;根据计算结果确定电热丝的布置图;确定电源布线和电热丝的连接方案;混凝土浇筑, 在混凝土构件上铺设塑料布隔离层;在塑料布隔离层上布置电热丝, 之后马上在电热丝上覆盖上保温层;连续3d每间隔2h测温, 通过控制电热丝的通电和断电, 将混凝土构件的温度控制在10~20℃之间。

5 结论

水工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质量问题是所有有关单位都谈之色变的难题, 绝不是仅仅困扰着运行管理单位、施工单位或者施工单位其中某一个环节的角色代表的问题。因此, 要集合所有参与者共同认真对待任何一个施工环节, 齐心协力, 高度重视, 多方位、多渠道地实现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管理, 才能实现减少、避免安全威胁及质量隐患的目标, 真正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切实增强水工建筑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通过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以及施工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 监督管理职能更加的完善, 水工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会得到更大的提升。

摘要:钢筋混凝土以及混凝土在桥梁、隧洞衬砌、大坝、渡槽等工程建筑中, 承担着防渗以及保证结构安全的大任, 所以, 混凝土的质量在工程项目的施工控制管理中是极为重要的。而水工建筑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施工人员的素质以及施工工艺水平等因素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管理控制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 针对干扰其质量控制的因素, 对症下药地找到水工建筑混凝土质量控制管理的方法, 才能保证水利工程施工的正常、安全地进行。

关键词:水工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管理

参考文献

[1]张源.浅析水工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 (2) :11-12.

[2]袁玉丽.水灰比过大和过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中国水运, 2011 (6) :33-34.

[3]李立伟.水工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2 (10) :14-16.

[4]DL/T 5144—20011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

[5]王华.刍议水工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2 (5) :10-11.

水工建筑物及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篇8

一、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原材料的质量及其波动, 对混凝土质量及施工工艺有很大影响。如水泥强度的波动, 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各级石子超逊径颗粒含量的变化, 导致混凝土级配的改变, 并将影响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 骨料含水量的变化, 对混凝土的水灰比影响极大。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在生产过程中, 一定要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 全部符合技术性能指标方可应用。骨料中含有害物质, 超过规范规定的范围内, 则会妨碍水泥水化, 降低混凝土的强度, 削弱骨料与水泥石的粘结, 能与水泥的水化产物进行化学反应, 并产生有害的膨胀的物质。如果粘土、淤泥在砂中超过3%, 碎石、卵石中超过2%, 则这些极细粒材料在集料表面形成包裹层, 妨碍集料与水泥石的粘结。它们或者以松散的颗粒出现, 大大地增加了需水量。如使用有机杂质的沼泽水, 碱水等拌制混凝土, 则会在混凝土表面形成碱霜。对混凝土集料来说, 影响配合比组成变异而导致混凝土强度过大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含水率, 含泥量的变化和石子含粉量的影响。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 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除经常性的检测外, 还要求质量控制人员随时掌握其含量的变化规律, 并拟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如砂石的含泥量超出标准要求时, 及时反馈给生产部门, 及时筛选并采取能保证混凝土的其它有效措施。砂子含水率, 通过干炒法, 及时根据测定的含水率来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中的实际用水量和集料用量。对于相同标号之间水泥活性的变异, 是通过胶砂强度试验的快速测定, 根据水泥活性结果予以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水泥、砂、石子各性能指标必需达到规范要求。

二、科学配制混凝土是保证质量的先决条件

1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换算

试验室所确定的配合比, 其各级骨料不含有超逊径颗粒, 且以饱和面干状态。但施工时, 各级骨料中常含有一定量超逊径颗粒, 而且其含水量常超过饱和面干状态。因此应根据实测骨料超逊径含量及砂石表面含水率, 将试验室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其目的在于准确的实现试验室配合比, 而不是改变试验室配合比。

调整量= (该级超径量与逊径量之和) — (次一级超径量+上一级逊径量)

2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调整

试验室所确定的混凝土配合比, 其和易性不一定能与实际施工条件完全适合, 或当施工设备、运输方法或运输距离, 施工气候等条件发生变化时, 所要求的混凝土坍落度也随之改变。为保证混凝土和易性符合施工要求, 需将混凝土含水率及用水量做适当调整 (保持水灰比不变) 。

3混凝土配合比, 需满足工程技术性能及施工工艺的要求, 才能保证混凝土顺利施工及达到工程要求的强度等性能。

可见, 科学配制混凝土, 早期强度明显提高, 加快模板周转, 加快施工速度, 其技术、经济综合效益十分显著。

三、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主要环节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材料的质量、配料准确、搅拌均匀运输, 浇筑振实成型, 养护等整个施工环节中, 浇筑振实成型是主要的环节。

在混凝土浇筑成型时, 由于没有振实所产生的外观上的气孔、麻面、蜂窝、孔洞、裂隙等质量问题, 易引起重视, 但由于振捣不良, 所产生的内部蜂窝、孔洞所导致的内在质量问题, 人们容易忽视。而混凝土内在质量缺陷, 同样引起混凝土结构物的破坏。所以, 混凝土振捣应引起施工人员 (特别是混凝土振捣工) 足够重视, 质检员应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 使混凝土振捣良好。

水工混凝土质量控制 篇9

1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原材料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混凝土工程的好坏, 比如不同的水泥强度直接决定了混凝土的强度;各级石子超粒径颗粒含量的变化, 导致混凝土级配的改变, 并将影响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骨料含水量变化会引起混凝土的水灰比变化, 骨料中含有的有害物质超过了规范规定的范围, 就会妨碍水泥水化, 从而降低混凝土的强度。

混凝土原材料包括水泥、骨料、水、钢筋、外加剂等。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要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 保证技术性能的指标能够达到行业相关规定和实际工程需要。

骨料必须坚硬、致密、耐久、无裂隙。细骨料粒径在0.16~5mm。

在原材料使用过程中施工人员也要随时掌握其性能和含量的变化, 并且拟定相应对策措施, 比如砂石的含泥量、含水率、石子含粉量超出标准要求或者变化时, 要及时进行反馈并提出解决措施。

2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控制

2.1 水工建筑混凝土配合比要求

混凝土配合比 (水灰比、砂率、浆骨比) 要满足工程技术性能及施工工艺的要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首先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 尽量降低混凝土单位用水量, 选择水热化降低的水泥;减少混凝土的坍落度, 水工素混凝土和少筋混凝土配制坍落度一般为3~5cm, 配筋率超过1%的钢筋混凝土配制坍落度一般为7~9cm;粗细骨料的含泥量应尽量控制在1~1.5%以下。

2.2 调整实验室配合比

实验室配合比中使用符合质量要求和使用要求的材料, 根据工程结构各部位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进行各项试验, 配置性能好, 成本低的混凝土配合比。配合比中注意水灰比的变化, 实验员要经常对混凝土坍落度进行检查, 坍落度大于规定范围不能入仓浇筑。

试验室所确定的配合比和实际操作时需要的配合比可能存在差异。试验配合比, 各级骨料中不含有超粒径颗粒, 而且是饱和面干状态。但是在施工中常常会有一定量的超粒径颗粒, 而且其含水量常超过饱和面干状态。包括施工现场因为机械设备、运输方法或者施工环境会和实验室有很大差别, 实验室混凝土配合比的和易性不一定能与实际施工条件完全符合。所以为了保证最终的结果的一致性, 要根据实际骨料超粒径含量及砂石表面含水率, 将试验室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其目的在于准确的实现试验室配合比, 保证混凝土有有足够的强度。

2.3 混凝土的和易性

和易性是指砼拌合物能够保持组成成分质地均匀、密实度强, 是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粘聚性与保水性等多种性能的综合体现。混凝土拌和和易性不良, 会发生分层离析、泌水等现象, 影响混凝土质量, 江都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因素有水泥水量、稠度, 砂率, 组成材料性质、拌合物存放时间、环境因素等。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可以保持水灰比不变, 适当增加水泥浆的用量;当坍落度较大时, 可保持砂率不变, 调整砂石用量;还可以掺加减水剂、引气剂、缓凝剂等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3 混凝土浇筑振捣质量

混凝土的浇筑应合理、科学地控制混凝土的均影响和密实性。为了保证混凝土不留下明显的施工缝需要按照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 分层、分段进行浇筑。

一般分层厚度为40cm, 长度为10m。在混凝土初凝时间内完成混凝土的分层接茬。大体积混凝土平截面过大, 不能在一层初凝前完成上一层混凝土浇筑时, 应分块进行浇筑, 如墩台, 分块浇筑面积大约50㎡。

(1) 混凝土浇筑要连续进行。混凝土浇铺时尽量做到四周略高, 中间略低;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 要使混凝土保护层垫块的间距最好在60cm~80cm之间

(2) 浇筑和振捣同时进行。上下层混凝土在浇筑的同时, 振捣棒要插入下层混凝土50~100mm, 保证上层和现场混凝土振捣密实, 紧密连接。还要保证每层振捣时保持浇筑和振捣相差1m左右的距离, 防止模板和振捣器一起振动, 影响混凝土质量。

(3) 振捣密实。振捣不密实很容易产生蜂窝麻面, 是否振好根据混凝土的高度、气泡、声音等来判断。振捣棒要快插慢拔, 不要出现漏振、欠振、过振等, 振捣的过程中不要留有死角;振捣先振中间, 后振四边, 避免气泡聚集在模板处;混凝土浇筑时应严格控制振捣时间, 保证振捣充分且分层间隔时间不宜过长。

4 裂缝控制

水工混凝土中多数大体积混凝土或大面积混凝土, 并且采用多种等级的混凝土, 加上体型复杂多样, 工种工序繁多, 很容易造成混凝土裂缝。裂缝不仅降低水工建筑物的抗渗能力, 还影响了水工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水工裂缝主要是温度裂缝和表面冻害。混凝土面积大, 混凝土内部水热化积累较多, 很难散发出来, 而混凝土表面因为散热温度较低, 导致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比外部温度高, 导致混凝土温度裂缝。混凝土施工期气候寒冷, 温度较低, 很容易出

要保证混凝土减少裂缝产生, 混凝土在配合的过程中尽量降低水泥用量和水灰比, 降低水热化。还可以采取相应的手段和措施来保证混凝土表面湿度, 降低内部温度, 比如覆盖草席, 洒水湿润处理;加入膨胀水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混凝土收缩造成的裂缝, 还能减少混凝土的湿度应力。

一旦出现裂缝要采取防渗堵漏补救措施。在施工现场出现大面积混凝土裂缝可以适当二次抹面, 减少收缩裂缝;如果裂缝深度较深、宽度较宽, 可以采用填充法来补救, 不仅效果良好, 施工也简单;较细狭的裂缝可以采用灌浆法, 通过压送设备把浆液灌注到裂缝中, 达到修复的目的。

5 采取各种预防措施

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好坏不仅需要在每个施工环节的仔细把握, 还需要在施工之前就做好预防措施, 把引起质量隐患因素降到最低。首先设计人员要制定合理、完善的设计方案, ;其次施工人员要充分掌握施工技术和施工要求, 在施工过程中尽早发现可能出现的质量缺陷, 并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补救;监理人员也要充分起到监督检查作用, 每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都要进行质量检查, 检查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层工序。

6 总结

混凝土每个施工环节都能影响到整个施工质量。所以想要把控好混凝土质量, 要对混凝土进行深入细致研究, 及时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把整个施工过程都掌握在严格的监管当中, 保证水工建筑物的经久性、耐用性、稳定性、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鞠丽艳.混凝土裂缝抑制措施的研究进展[J].混凝土, 2008 (5) .

[2]朱伯芳等.水工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1976.

浅谈水工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 篇10

大体积混凝土与普通钢筋混凝土相比,具有结构厚,体形大、混凝土数量多。工程条件复杂和施工技术要求高的特点。

大体积混凝土在硬化期间.一方面由于水泥水化过程中将释放出大量的水化热,使结构件具有“热涨”的特性;另一方面混凝土硬化时又具有“收缩”的特性.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将直接破坏混凝土结构,导致结构出现裂缝。因而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必须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以控制混凝土硬化时的温度,保持混凝土内部与外部的合理温差,使温度应力可控.避免混凝土出现结构性裂缝。

1.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为;温度裂缝、干缩裂缝、材料裂缝等。

1.1温度裂缝

混凝土浇筑后.由于混凝土内外部温差过大会产生裂缝。混凝土浇注后,水泥水化热较大,使混凝土温度上升。当聚集在混凝土内部的水泥水化热不易散发时,混凝土内部温度明显升高。而混凝土表面通常散热较快,形成内外温差.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就会产生裂缝.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更易发生此类裂缝。

1.2干缩裂缝

收缩裂缝是指因混凝土收缩所产生的裂缝。收缩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混凝土中的用水量和水泥用量,用水量和水泥用量越高混凝土的收缩就越大。混凝土中约20%的水分是水泥水化所必需的,但仍有80%的水分需要蒸发.当混凝土中的多余水分蒸发时,就会引起混凝土体积收缩,也叫干缩.而混凝土又由于受到地基或边界条件的约束.使混凝土内部产生较大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就会产生裂缝即干缩裂缝。

1.3材料裂缝

材料裂缝表现为龟裂,主要是因水泥安定性不合格或骨科中含泥量过多而引起的。

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

2.1降低水泥水化热

混凝土的热量主要来自水泥水化热,因而选用低水化热的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混凝土较好;精心设计混凝土配合比,采用掺加粉煤灰和减水剂的”双掺”技术,減少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以达到降低水化热的目的;选用适宜的骨科,施工中根据现场条件尽量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粗骨料;选用中粗砂,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并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减少用水量;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塌落度。

2.2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

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对于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总温升,减少结构物的内外温差,具有重大影响。入模温度的高低与出机温度密切相关,另外还与运输工具、运距、转运次数、施工气候条件等有关。大体积混凝土内的最高温度由浇筑温度和水化热温升组成,因此降低混凝土拌合料的浇筑温度也很重要。对混凝土拌合科的浇筑温度影响较大的是石子和水.在气温较高季节或经计算混凝土内外温差不满足要求时,首选降低水温,其次降低石子温度。夏季为防止太阳的直接辐射,应在砂石堆场搭设简易遮挡装置等措施。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应选择较适宜的气温,尽量避开炎热天气浇筑。夏季可采用温度较低的地下水搅拌混凝土,或在混凝土拌和水中加入冰块,同时对骨科进行遮阳。洒水降温,在运输及浇筑过程中也采用遮阳保护,洒水降温等措施,以降低混凝土拌和物的入模温度;掺加相应的缓凝型减水剂,在混凝土入模时,还可以采取强制通风措施,加速模内热量的散发。

2.3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首先应控制集科含泥量。砂、石含泥量过大,不仅增加混凝土的收缩,而且降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对混凝土的抗裂十分不利。因此在混凝土拌制时必须严格控制砂、石的含泥量,减少因砂、石含泥量过大对混凝土抗裂的不利影响;改善混凝土施工工艺。可采用二次投料法、二次振捣法、浇筑后及时排除表面积水和最上层泥浆等方法:加强早期养护,提高混凝土早期及相应龄期的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在大体积混凝土基础表面及内部设置必要的温度配筋,以改善应力分布.防止裂缝的出现。

2.4混凝土浇筑方式

在混凝土浇筑时宜采用“分层浇筑,分层振捣”的推移浇筑法。分层浇筑易于混凝土的振捣.且混凝土的暴露面少,有利于降低混凝土的最高温升,分层厚度宜控制在50cm左右;

2.5掺加减水剂和外掺料

2.5.1掺加减水剂

大体积混凝土中掺加的减水剂主要是木质素磺酸钙,它对水泥颗粒有明显的分散效应,可有效地增加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且能使水泥水化较充分,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若保持混凝土的强度不变,可节约水泥10%,从而可降低水化热;同时可明显地延缓水化热的释放速度,其热峰也相应推迟。

2.5.2掺加粉煤灰

在混凝土中掺人一定量的粉煤灰,具有以下优点:①粉煤灰本身的火山灰活性作用,可生成硅酸盐凝胶,起着一定的增强作用;②在单位用水量不变的条件下,可以起到显著改善混凝土和易性的效能,③用粉煤灰替代部分水泥,可降低水泥的用量,从而降低水化热;④若保持混凝土拌合物原有的流动性,则可减少用水量,从而可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所以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和抗渗性能的条件下,应尽可能添加掺和料.但掺量不宜大于20%。

2.6改善约束条件,削减温度应力

采取分层或分块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合理设置水平或垂直施工缝,或在适当的位置设置施工后浇带,以放松约束程度,减少每次浇筑长度的蓄热量.防止水化热的积聚,减少温度应力。

在大体积混凝土基础与垫层之间可设置滑动层,如技术条件许可,施工时宜采用刷热沥青作为滑动层,以消除嵌固作用,释放约束应力。

2.7混凝土养护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后,加强其表面保温,保湿养护,对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具有重要作用:一是减小混凝土的内外温差,防止出现表面裂缝;二是防止混凝土表面过冷,避免产生贯穿裂缝;三是延缓混凝土的冷却速度,以减小新老混凝土的上下层约束。保湿养护还能减小混凝土的干缩.使混凝土的水泥水化作用顺利和充分进行,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对控制裂缝有积极作用。

2.8温度监控

混凝土浇筑后,为了掌握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造成不同深度处温度场的变化规律,在大体积混凝土中布设测温点,随时检测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变化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温差,进而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

3.结语

上一篇:化学因素下一篇:初中历史与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