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机关文化建设研究

2024-07-10

检察机关文化建设研究(精选十篇)

检察机关文化建设研究 篇1

(一) 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教育挽救成效明显

2012年以来, 李沧区未成年人犯罪率连年下降, 受理移送审查起诉未成年人数从2012年的41人下降到2014年的年均28人, 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占同期受理审查起诉人数的比例从6.5%下降到3.1%。2012年来不捕未成人年14人, 不捕率为41.2%, 比同期成年人不捕率高出25.6个百分点;对1名未成年人做出不起诉决定, 不起诉率为3.7%, 比同期成年人不起诉率高出3.3个百分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人数从2012年的2.4%下降到2014年来的零。许多涉罪未成年人因得到及时帮教挽救重新回归社会。

(二) 积极争取, 不断加强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建设

2011年11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公诉厅专设了未成年人犯罪检察工作指导处后, 该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从由侦查监督科牵头调整为公诉科牵头负责。调整后的维权办公室, 继续不断加强未成年人刑事检察业务培训、理论研究和经验交流, 探索未成年人检察工作职能定位和业务范围, 健全专业化工作模式和方法, 推动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检察工作深入开展。

(三) 认真探索, 完善适合未成年人特点的办案机制

多年来, 该院结合本地实际, 不断进行探索和尝试, 形成了一系列适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顺应刑事诉讼法修改与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制度建设行之有效的办案制度和工作机制。

一是与区司法局、区法律援助中心共同探索建立“同步法律援助制度”。对未成年犯罪案件在提前介入、审查逮捕、审查起诉阶段, 经法律援助中心指定专门法律援助律师, 进行全程法律援助, 将法律宣传、人性关怀贯穿到整个案件审查过程中, 减少未成年人的心理恐慌和对抗情绪,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挽救。2012年制度实施以来, 共对32名未成年人进行了同步法律援助。在审查逮捕17岁中学生孙某暑期在一家婚庆店打工是, 因帮他人多次从老板处购买冰毒涉嫌贩卖毒品罪一案时, 孙某到案后悔罪态度好, 援助律师向检察院出具了律师函, 从犯罪嫌疑人孙某的主观恶性、客观行为、日常表现等方面做出详细的说明, 提出的对孙某不予批准逮捕的建议被该院采纳, 此后, 在援助律师的教育和帮助下, 孙某不断取得进步, 并多次向本院青少年维权岗邮寄了思想汇报。目前, 孙健已恢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

二是开展社区、学校、企业三位一体的帮教活动, 扩大维权的作用范围。为解决外来务工未成年人在本地缺少有效监管, 适有非羁押措施有困难的情况, 与在辖区企业探索建立帮教基地, 对涉案未成年人开展技能培训和安置帮教工作, 由企业安排专门人员协助检察机关对其思想波动进行动态了解, 帮助犯罪人逐步建立自信。2013年11月办理的未成年人冯某、郭某被成年人诱骗、教唆参加结伙抢劫案时, 检察机关审查认为郭某犯罪情节轻微, 社会危害不大, 其行为不宜作为犯罪处理, 但因二人皆系菏泽来请务工农村, 不具备开展家庭帮教的条件。考虑到二人有较强的在青谋生愿望, 该院即联系李沧区康顺利汽修厂协助检察机关对其二人开展帮教工作, 到帮教期限结束时二人都学到了汽修手艺, 并均未再发生违法现象, 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三是与区法院、公安分局、司法局等部门共同探索建立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区分适用对象, 详细规定了申请、审核、决定、封存、解封的实施程序, 由专人保管, 并实行从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出庭公诉或者决定不起诉等各个环节的全面封存。此制度自2009年实施以来有30余名符合条件的未成年人经申请被批准封存犯罪记录, 保证了他们正常的求学、就业, 被封存犯罪记录的未成年人无一发生再犯罪情况。

四是积极参与未成年人犯罪综合治理和社会化帮教预防体系建设。组织编纂法制教育读本10余种, 在全区中小学以及各类法制宣传场合分发, 将青少年法制教育融入到学校教育内容中。开展家长讲堂、主体班会等活动, 让更多家长参与到青少年法制教育活动中。与公安机关、文化、城管等相关部门合作, 对本区内各中小学附近的网吧进行集中整治, 净化学校周边环境, 保障青少年健康上网。营造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落实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 加强办案队伍专业化建设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检察工作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用于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挽救, 对办案人员的业务素质、知识储备和社会责任要求更高, 需要付出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也更多。目前, 虽然大部分基层检察院在相关内设机构中成立了办理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案件的专门小组, 或者指定专人办理, 但由于基层检察院普遍存在案多人少的突出矛盾, 这些人员同时也要承办其他案件, 案件一多, 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的特殊政策和要求就会受到冲击, 难以很好落实。为此, 检察机关应当成立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专门机构, 实行捕、诉、监、防一体化工作模式, 更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感化、挽救工作。

(二) 更加严格适用逮捕措施的限制

未成年人心理尚未成熟、易走极端, 一旦对其采取逮捕措施, 或将其推上庄严的法庭, 无疑会在其心理上留下难以消失的烙印, 容易造成自暴自弃的想法, 不利于今后的教育、改造。检察机关在审查批捕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过程中, 应当始终坚持谨慎批捕的原则, 着重审查有无逮捕必要的问题。对确有必要而被批捕的未成年人, 后续应有步骤的进行羁押必要性审查, 在必要性条件消失后, 及时解除羁押措施, 从而最大限度的避免涉案未成年人因司法羁押而造成心理障碍。

(三) 完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

一是应当建立严密的程序制度。应当包括:承办人经过审查材料认为符合附条件不起诉条件的案件, 应当听取被害人的意见, 并征得犯罪嫌疑人同意;附条件不起诉案件的适用, 应经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 并报上级检察机关备案;附条件不起诉应设立一年以上三年以下考验期、并根据犯罪嫌疑人的具体情况列明附加条件;检察机关对附条件不起诉执行的监督等内容。通过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严密的规范, 确保检察机关平、合理的适用附条件不起诉制度。

二是建议建立附条件不起诉的分类监督体系。建议根据对象主体身份、工作单位、居住地等条件的不同, 采用分类管理、单位联动的方式, 以就近就便为原则, 实行监督。一是单位监督。有工作单位的, 原则上由工作单位负责执行;二是学校监督。对在校生, 由所在学校负责;三是社区监督。对无单位、学校的, 由所在社区的矫正机构进行;四是检察监督。这主要针对外地人等采用前述3种方式无法落实监督的。分类监督不仅能提高了工作实效, 而且有利于修复被犯罪损害的社会关系, 帮助被附条件不起诉人重新融入社会。

(四) 探索建立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

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第270条第1款明确规定了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为真正发挥其作用, 司法机关应当建立完善的配套措施, 尤其对哪些人、按照什么顺位成为合适的成年参与人应当作出明确的规定。经过该院几年来的探索发现,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法定代理人无疑是首当其冲的合适人选;此外, 在读未成年人所在学校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因其对学生的了解也是比较理想的人选;再次, 未成年人居住街道社区司法所或者居委会、村委会的工作人员, 因具有青少年保护的工作职责, 也能较好的发挥参与作用;第四, 与司法机关建有联席机制的社会帮教机构, 因其本身的设立即具有参与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的目的, 且系未成人年后续处理的监督、监管机构, 其工作人员也是合适的选择;最后, 要重点提到的是, 通过该院近年来同步法律援助制度的实践, 援助律师因比较熟悉法律, 在旁听时能够切实监督司法机关是否存违法行为, 协助未成年人与司法机关沟通也较为容易, 发表的意见相对专业, 由其同时担任合适成年人和法律援助律师, 既能更为方便和有效的行使辩护权, 有可疑对司法机关办理案件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是一类值得深入探索的合适成年人群体。

参考文献

检察机关作风建设经验材料 篇2

找文章到更多原创-(http:///)

今年3月份区委决定在全区开展以“树新风、创新业”为主题的“作风建设年”活动,这是区委

深入贯彻中央纪委七次全会精神、全面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XX区检察院对此高度重视,紧紧围绕区委的统一部署,紧密联系检察工作实际,立足求深求细求实,坚持边学边查边改,使作风建设活动成为素质强检的有效载体和业务立检的“助推器”,有力地促进了各项检察工作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加强统筹安排,把作风建设纳入总体工作部署中去谋划

从去年4月份开始,根据中央政法委和高检院的统一部署,全国政法系统广泛开展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这一活动计划到今年6月份结束。这是党中央为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所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同时,今年初根据省院XXX检察长的要求,结合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全省检察机关将积极开展和谐机关建设活动。区委决定在全区开展以“树新风、创新业”为主题的“作风建设年”活动以后,我们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认为这几项教育和创建活动都与检察机关队伍建设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相互之间又具有很强的统一性和互补性,它们之间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为此,我们从三个方面作了统筹安排,使各项教育和创建活动协调统一,相互促进,大大提高了活动的实效性。一是强化了各项活动的统一组织领导。我们将原来成立的法治理念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和活动办公室工作人员进行了重新调整充实,作为法治理念教育、和谐机关建设和作风建设活动的统一组织领导机构,使各项教育活动组织更加有力,工作部署更加统一、协调,避免了推诿和扯皮现象,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二是实行对各项工作的一体化统筹安排。根据需要把办公室工作人员分成组织协调组、信息简报组、综合材料组、后勤保障组、音像网络组、督导检查组共六个小组,分别对各项活动中的相关工作负责,做到责任明确,各司其职。三是对各项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等进行统一谋划和设计。由于三者具有很强的内在联系和一致性,我们在教育学习的内容上和开展教育活动的形式等方面,都进行统一考虑,在选择培训教材方面进行精心挑选,尽量做到三者兼顾,防止相互脱节,力争使干警通过学习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二、突出主题,创新形式,确保活动效果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坚持把“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贯穿始终,把营造奋发有为、团结和谐、诚信友爱的机关氛围,作为干部作风建设的主旋律,在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方法的创新和学习效果上积极探索,确保各项学习入脑入心。

检察机关队伍建设研究 篇3

[关键词]检察机关;队伍建设;分类管理

一、来宾市检察队伍建设取得的成绩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步伐的加快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民对检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检察工作要适应新时期的要求,离不开一支政治坚定、业务水平高、作风严明的专业化检察队伍。来宾建市六年来,两级检察机关领导班子都非常重视检察队伍建设,一直把检察队伍专业化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采取各项措施提升检察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体现在:

(一)领导班子建设见成效。(1)领导班子年轻化。以市院为例,2003年,市院领导班子成员的平均年龄是49岁,而到2009年,已下降到47岁。六个基层院领导班子成员的平均年龄均在45岁左右,领导班子成员均年富力强,富有活力。而且领导班子成员的年龄结构日趋合理,老、中、青结合,既有检察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同志,也有文凭较高、法学理论功底深厚的年轻同志。(2)领导班子专业化。近几年,一些受过正规教育、法学理论功底深厚、业务水平较高的同志被充实到领导班子中去,使领导班子的专业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在市院,2003年时,6名班子成员中具有大专文凭的3名,具有本科文凭的3名。到2009年,7名班子成员中具有大专文凭的1名,具有本科文凭的6名,其中2名是80年代毕业的法学本科大学生,其中1名还是名牌大学毕业。在基层院,几年时间内也有3名法学理论水平较高的业务尖子被提拔到院领导的职务。

(二)检察队伍的凝聚力不断增强,政治素质不断提高。1996年到1999年,来宾市检察院的前身——柳州地区分院共有7名检察干警辞职出去从事律师等工作,这7名干警均毕业于正规大学法学专业,是各科室的业务骨干。他们的辞职使当时的柳州地区分院元气大伤,振动了广西检察系统,也让当时的院领导下定决心,一定要加强检察干警的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一支热爱检察事业、愿意为检察事业作奉献的队伍。2003年以来,来宾市两级院始终把检察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作为稳定檢察队伍、提高干警的整体素质、强基固本、确保检察权能够正确履行的大事来抓。近年来,虽然偶尔有个别检察干警耐不住清贫,辞职出去从事律师工作,但没有再次出现大规模辞职的现象,通过司法考试的干警绝大部分还是留在检察队伍中,稳定了检察队伍。

(三)检察队伍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1)招录、引进了一批高素质人才,为来宾市检察队伍注入新鲜血液。2003年以来,来宾市两级检察院通过招考招录了35名检察干警,这35名检察干警均具有法律大专以上文凭。除了考试之外,两级院还引进了一些高素质的人才。如市院2007年从柳州市检察系统调进了一名双学士,通过选调的方式引进了一名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2)司法考试通过率逐年提高。2006年我市两级检察院司法考试通过5人,通过率是12.5%。2007年通过司法考试10人,通过率是31.25%。2008年有17名检察干警通过司法考试,通过率是34.69%。这些通过司法考试的检察干警缓解了检察官断档的问题。(3)通过自学,一部分检察干警提升了文凭层次。据统计,截至2007年8月,全市两级院共有307名干警,其中具有本科以上文凭的干警190名,占全体干警的61.9%,高于2005年时全区40%的水平。(4)与广西师范大学合办研究生班。2008年,经过协商,来宾市院与广西师范大学达成协议,联合办学,为来宾市检察机关培养研究生人才。目前,已有25名干警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5)业务培训、人才培养。过硬的业务素质和执法能力是公正司法的客观保证,也是抓检察队伍建设最为实在的内容,全市两级院根据检察干警业务素质现状,采取多种形式,想方设法提高检察干警的业务素质。

(四)检察队伍的管理已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一是已建立检察人员管理责任制,落实“一岗双责”,形成人人抓管理的局面。全市两级院已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察干警八小时以外行为规范》等制度,使检察干警进一步明确在执法、工作、生活中的行为规范,以利于自我约束和接受组织的检查监督。二是已建立、完善考核制度,实行动态管理。严格按照检察官法、公务员法等有关规定建立检察干警考核机制,在考核的原则、内容、基本方法和组织实施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形成切实可行的制度,严格遵照执行。

二、检察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知识、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不够合理。(1)虽然到2007年,全市检察人员中具有本科以上文凭者已达190人,占全体检察人员的61.9%,但其中真正全日制大学毕业的本科生不到一半,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是进入检察院后通过自考、函授、党校学习等方式获得的本科文凭,水分较大。特别是基层院,全院干警中正规的本科毕业生凤毛麟角,个别院只有两三个本科毕业的大学生。即使在具有本科以上文凭的190人中,也还有32人不是法律专业毕业的,具有法律本科以上文凭者只占全体检察人员的51.5%。所以全市检察队伍的知识、专业结构是不够合理的。(2)检察队伍老龄化的问题比较突出。以来宾市院为例,截至2009年2月份,检察队伍中30岁以下的2人,占全院82名检察人员的2.4%。30岁到35岁的9人,占10.97%,36岁到45岁的30人,占36.6%。35岁以下的检察干警非常少,只占全院干警的13%左右。45岁以下的检察干警也只占全院干警的50%左右。基层院检察队伍的年龄结构和市院相似,青黄不接、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

造成全市检察队伍知识、专业结构不合理和老龄化问题突出的原因有:(1)历史原因。在检察机关恢复重建初期,很多军队转业干部被安排到检察院工作。这批人虽然为检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文凭是比较低的。(2)检察院待遇相对较低,难以引进、留住人才。在实行阳光工资之前,检察院的工资待遇、级别待遇和税务、工商、法院、公安等部门相比是有差距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时都优先选择这些部门,就是到了检察院,也会想办法调到其他国家机关或辞职出去从事律师等职业。实行阳光工资以后,同等级别的检察院干警和其他公务员工资基本持平,又有检察补贴,看起来似乎提高了很多,但是,由于干警级别问题相对其他单位难解决,实际待遇仍然低于同市其他单位的公务员。(3)队伍建设缺乏长远规划。如来宾市院,从2000年到2006年,只招录了1名大学毕业生,还是计算机专业的。基层院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这是造成35岁以下检察人员严重匮乏的重要原因。

(二)高素质人才缺乏。在全市307名检察人员中,只有2人具有硕士学位,只有1人进入全区公诉人才库,有5人进入全区反贪人才库,有1人进入全区检察理论调研人才库,没有复合型高层次人才,更缺乏专家型人才。这些数据说明在来宾市两级检察机关中缺乏高素质人才,缺乏人才的支撑。形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一是检察院的待遇低,难以吸引高层次人才。另一原因是两级院对检察人才的培养力度不够,缺乏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计划。

(三)检察官断档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由于两级院检察队伍青黄不接、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35岁以下这一年龄段的检察人员数量较少,检察官断档的问题突显出来。虽然2006年到2008年,来宾市两级院通过招录等方式引进了几名大学毕业生,也有30名检察干警通过了司法考试,具备了被任命为检察官的资格,但这只是优化了检察队伍的年龄结构,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检察官断档的问题。特别是接下来的几年,会陆续有不少的检察官达到退休的年龄,退出检察队伍,而新任的检察官从事检察工作的时间短,经验少,还不能独当一面,检察官断档的问题会更加突出。

(四)检察队伍管理机制不够科学。现有的检察人员管理体制没有体现工作专业特性,人员分类权责不清、目标不定、利益不均,专业人员配备不合理问题比较突出,从事专业的人员也不安心或不长期安心作业务,比如虽为检察官,很多人并不知道检察官任职的条件、检察官的等级、甚至连自己属于几等几级都不知道。在专业化如此淡化的职业里,一些人为之奋斗的,也许不是高级检察官或者大检察官的荣誉,看重的乃是其行政级别。

三、对来宾市检察队伍建设的几点设想

来宾建市较晚,在全区属于后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给检察队伍建设带来了较大的困难。而且目前,来宾市检察队伍的整体素质与区里其他市相比还是比较低,今后的队伍建设任务将会十分艰巨。笔者认为来宾市检察机关未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队伍建设工作。

(一)做好检察队伍建设的长远规划,采取措施引进高素质人才,逐步优化检察队伍的知识、年龄结构。对检察队伍的建设方向、检察事业需要哪方面的人才要有清楚的认识和长远的规划,不能临渴掘井。要制定优秀人才的招录和引进计划,要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做好招录和引进工作。要趁近几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大学生不好找工作的时机把优秀的大学生吸引进检察队伍中来。

(二)建立干警思想定期分析制度,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针对性。随着时代的进步,干警的思想也在不断变化,作为院领导和职能部门,要建立干警思想定期分析制度,定期了解分析队伍现状,把脉干警思想变化,研究工作对策,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针对性。

(三)开展分类培训与交流,提升干警的业务素质。要根据业务特点和个人基本素质及特长,开展分类培训。培训实行短期培训与中长期培训相结合,单一学习培训与系统全面培训相结合,混合培训与分类培训相结合,并建立培训档案。同时要结合实际建立检察人才库,鼓励干警自学成才,参加学历教育培训,对业务骨干进行特殊培养,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条件,努力培养出一批能适应新形势下检察工作和现代化建设的复合型人才。要经常性地开展岗位练兵活动,通过举行小型的研讨会、辩论会、竞赛活动等,探讨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同时也为人才的显露提供平台。除培训外,还应该积极进行交流学习,向其他省份、其他地市派出干警进行交流,使不同地区的检察机关能取长补短,既增强活力,又增长见识,还能把一些先进的行之有效的办法为我所用,提高来宾市检察干警的素质。

(四)逐步推行分类管理制度,提高队伍管理整体效能。最高人民检察院在《2004-2008年全国检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中指出:“争取到2008年底前,在全国各级检察机关全面推行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按照检察机关的职能需要和各类人员的岗位特点,将检察人员分为检察官、检察事务官(检察官助理)和检察行政人员。要依据工作职能、职责权限,合理设置和划分各类人员职位和职务层次,实行规范化管理。要科学确定各类人员的员额比例,一般情况下,检察官、检察事务官(检察官助理)和检察行政人员分别占人员总数的30%、40%和30%左右。通过分类管理改革,建立符合检察工作特点和司法规律的检察人员管理机制,促进检察人才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提高检察机关的执法水平和工作效率。”在专业化改革的道路中,凸显检察官的专业价值是一个总的趋势,然而,由于体制机制原因,来宾市检察机关的分类管理制度改革还没有开始,而一些发达地区比如浙江、重庆等都已开始并取得很好的效果,一定要克服困难,逐步推进,争取缩小差距,落实最高检察院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2004-2008年全国检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2.检察官培训条例.

3.王学成.检察人员分类管理问题研究.载于张智辉.中国检察(第11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于萍.检察官管理制度教程.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

5.张智辉.检察改革宏观问题研究.人民检察,2005,(4).

检察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考 篇4

廉政文化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中源远流长, “廉”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周礼》中, 意思是说一个官员必须具备善良、能干、敬业、公正、守法、明辨是非等基本品格。现今来看, 廉政文化是一种意识文化形式, 它借助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等文化媒介, 营造一个崇尚廉洁, 歌颂平等、惩恶扬善的社会舆论氛围, 弘扬正力量, 鼓舞和凝聚人心。检察机关廉政文化的建设, 有利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党和人民的思想保持一致的先进性;有利于检察队伍建设的良好发展, 团结协作;有利于培养忠诚可靠、执法为民、务实进取、公正廉洁的高素质干警。不难看出, 检察机关廉政文化的开展, 既体现出正确的法治观念和迫切的法治要求, 又体现出公正的道德观念和公平的道德要求。它是法治文化和道德文化的融合,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举措。

二、如何构建检察机关廉政文化

(一) 严守理念关, 坚持检察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1. 检察机关廉政文化建设是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必然要求

十八大提出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把“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作为重要目标, 这给检察机关维护公平正义提出了更高的期望。检察机关廉政文化的重要内涵之一就是要坚持公平正义理念, 不断深化“强化法律监督, 维护公平正义”, “公生明, 廉生威”, 清正廉洁的检察官, 自然能够能提高执法效率, 促进执法公正, 增强执法公信力, 维护法律的公平与正义。

2. 检察机关廉政文化建设是倡导平和司法的内在需要

平和司法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下的一种司法心态, 其强调以人为本, 注重构建司法和谐要, 这与廉政文化的外延不谋而合。平和司法, 向社区, 向学校, 向监狱推广的过程正是廉政文化随之宣传的和接受监督的过程, 平和司法适用的案件要公开透明, 主动接受人大及社会各界的监督司法机关要互相配合, 互相制约。检察机关更是要强化法律监督职能, 加大监督力度, 确保案件的公正, 这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检察干警要廉洁自律, 克己奉公。

(二) 严把落实关, 推动检察机关廉政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

1. 完善措施方法, 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 增强建设检察机关廉政文化的主动性

廉政文化建设是司法惩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检察干警要树立并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把握廉政文化建设的内涵本质, 自主提高建设廉政文化的主动性。廉政文化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是不可分割的共同体, 体现依法治国的内在需要。检察干警应该把廉政文化通过检察官的廉洁文明执法体现出来, 落实到具体检察工作和政治思想建设之中, 同时, 发挥党的指导指向作用, 从党员和检察干警的双重责任和使命中寻求廉洁自律的动力。

2. 加强思想学习, 深入学习检察职业道德规范, 增强建设检察机关廉政文化的专属性

廉政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 发展廉政文化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解决人的思想道德修养等方面的问题。人民检察院干警尤其是基层检察干警要把握学用结合的理念, 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 做到干中学、学中干, 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增强检察工作本领,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用良好的职业道德引领检察官的执法行为, 尽而实现执法公正。

(三) 坚守廉洁关, 明确廉政文化建设是反腐倡廉工作的桥头堡

1. 廉政文化建设是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

近一段时期, 通过新兴媒体, 如微信, 微博爆出的腐败案层出不穷, 不难发现, 价值观念产生的错位, 损害着党风、政风和民风。正视不良文化的挑战, 增强廉政意识, 倡导廉政道德, 营造廉政文化氛围, 是构建检察机关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

2. 提高廉洁从检意识, 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廉政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可以促成检察干警在思想上、组织上和行动上的一致, 是构建廉洁从检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这同时也是反腐倡廉工作的内在要求, 检察机关廉政文化的建设有助于树立政治坚定、执法为民、奋发进取、团结和谐、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检察工作作风的形成。

三、结语

一种文化, 无论是什么形式, 什么内容, 它对人的影响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 潜移默化的过程, 但这种文化一旦被人们所接受, 其影响却是根本性、长期性和广泛性的。加强检察机关廉政文化建设, 探索检察廉政文化建设的新思路, 完善检察廉政建设的新方法, 对于我国的检察事业和国家机关依法履行各自职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我们必须坚持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中关于廉政建设的总体要求, 制定具体的廉政文化建设总体目标、长远规划和近期工作安排, 开拓途径、拓展渠道、扩充手段, 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弘扬检察廉政思想, 增强检察廉政意识, 倡导检察廉政道德, 使广大检察干警注重廉洁文化修养的培育, 自觉做到不义之事不为、不正之风不染、不法之行不干, 真正做到高检院“强化法律监督、强化自身监督、强化队伍建设”的工作要求。

摘要:廉洁文化是从根本上反映着本阶级、政党的执政理念、执政目的和执政方式, 是廉洁从政行为在文化和观念上的客观反映。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自身的廉政建设更是至关重要, 直接影响着国家整体的良好运行。因此, 检察机关廉政教育必须不断引向深入, 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高检院“强化法律监督、强化自身监督、强化队伍建设”的工作要求, 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 从而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积极作用。

检察机关服务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 篇5

1、全体检察干警必须牢固确立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观念,全面正确履行检察职责。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监督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承担提起公诉、查办职务犯罪、诉讼监督等法律职责,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全体检察干警要围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充分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维护法律尊严,保障社会主义法律在农村的统一、正确实施,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法治力量。

2、全体检察干警要认真学习和掌握涉及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相关法律法规,围绕农村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转变执法理念、创新工作机制、提高执法水平。要加大熟悉农村情况,对农村法律政策掌握好的业务骨干的培养力度,形成较为固定的办案组,提高对涉及农村稳定的刑事案件的办理质量,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3、依法打击各种侵害农民利益、危害农业生产、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犯罪活动,尤其对黑恶势力犯罪、暴力犯罪、侵财犯罪以及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多发性犯罪依法从快批准逮捕或起诉,决不在检察环节贻误战机。要把保护农村改革和发展作为检察工作的重要任务,依法打击盗窃农业生产设施、破坏农村电力、电信设备、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化肥、农药、种子以及非法侵占他人耕地、牲畜、农业生产资料等危害农业生产的刑事犯罪,保护农村改革成果,促进农村经济建设发展。

4、正确把握刑事政策,严格区分罪与非罪界限。对农村中由亲属、朋友、邻里纠纷引发的轻微刑事案件,坚持以教育挽救为主的原则,认真做好当事人的工作,对依法不应逮捕、不应起诉的嫌疑人,及时作出不予批准逮捕、不起诉决定;情节较重的,也要与社会上的恶性犯罪区别对待,在处理上充分体现人性化,积极营造团结友爱、和睦互助的亲属、邻里关系,维护农村和谐稳定。

5、加大对“涉农”职务犯罪的查处力度,特别是严肃查办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建设,以及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救灾、扶贫、移民、土地征用补偿费用的管理等工作中出现的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犯罪,必须运用法律手段进行惩治,决不手软。坚决查处玩忽职守造成农村国有资产流失,破坏农村耕地、林地、水资源,以及滥用职权增加农民负担的职务犯罪案件,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激发农民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6、加大侵犯农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案件的查处力度,对在乡(镇)、村民主选举中发生的暴力、威胁、欺骗、贿赂等破坏选举的行为,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同时,要结合办案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以及农村各项社会事务管理的能力,推进农村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7、转变执法理念,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基层组织领导和集体企业负责人的职务犯罪,检察机关要坚决查办,及时作出批准逮捕、起诉决定;对农村改革发展有贡献的农村基层组织领导和集体企业负责人职务犯罪,情节较轻的,在法定范围内尽可能适用不批准逮捕或不起诉决定。

8、切实保护农村集体企业、私营企业的发展,运用检察职能,依法打击侵害集体企业负责人和私营企业主人身安全、经济利益的犯罪,依法打击破坏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犯罪,并结合办案帮助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9、充分发挥诉讼监督职能作用,对该立案而未立案查处或不该立案而被立案查处的涉及“三农”的案件,要及时通过立案监督进行纠正,对涉及“三农”的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判决、裁定不公的,要依法提出抗诉或向法院发检察建议予以纠正,并跟踪监督到位。

10、认真做好检察环节的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健全农村治安防范机制,减少治安隐患,积极参与对重点地区、重点问题的集中整治。积极开展农村治安情况的调查研究,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农村社会治安的基础工作,把六合区建设成南京市最安全地区。

11、通过开展“检校共建”、送法进校园、模拟法庭、“平安学校”建设、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等活动,进一步加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切实规范未成年犯罪案件办理方式,按照“教育、感化、挽救”的工作方针,实施宽严相济、惩教并重的刑事政策,帮助失足青少年重新走上生活轨道,保护未成年合法权益。

12、结合办理案件,深入研究并积极开展犯罪预防工作,针对影响农村治安稳定中的突出问题,及时制发检

察建议,帮助农村基层组织建章立制、堵塞漏洞,消除犯罪隐患。加强农村基层组织中公职人员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认真开展法制宣传和教育,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公共权力的运作程序,强化人民群众对农村基层组织公职人员的监督。

13、扎实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推动和监督司法行政部门、公安部门对社区矫正对象(即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剥夺

政治权利、暂予监外执行和裁定假释的罪犯)的监督考察,通过开展法制宣传、上法制课、召集矫正对象旁听庭审等形成,提高社区矫正对象的法律意识,认真接受监督考察,切实降低再犯罪率。

14、充分发挥民行监督职能,认真办理农村民事、行政申诉案件,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围绕农村征地拆迁等过程中引发的社会矛盾,做好当事人的法律宣传工作,协助农村基层组织和地方政府做好矛盾纠份的化解工作,依法维护农民群众的正当权益。增强市场主体平等保护意识,进一步加强与民营企业的联系,积极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为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

15、认真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活动,通过设置宣传栏、赠送法制宣传书籍、开展法律咨询、上法制课、举办法律知识竞赛以及在报纸、广播、电视中开辟法制专栏等多种形式,将检务公开到村、社区,在村民中广泛传播现代法治理念,引导农民树立健康的法治观念,形成符合法治发展要求的村规民约。

16、进一步加强与农民的联系,通过设立联系点和信息联络员的形式,建立与村民密切联系的渠道,方便群众的控告、举报,通过信息联络员提供的信息,妥善解决信访案件,及时化解涉及农民群众切实利益的矛盾纠份;信访接待中,应充分考虑群众的处境、意愿,对有实际困难的,在职责范围内尽力为其解决,突出对社会弱势群体利益的保护。

17、加强与农村人大代表的联系,建立与人大代表联系的制度,定期走访人大代表,向人大代表汇报检察工作,认真听取人大代表对检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办理人大代表提出并由人大交办、督办的案件。不定期地邀请人大代表来我院视察指导工作,组织人大代表观摩指导重大案件的出庭公诉活动,增进人大代表对检察工作的了解。

18、认真开展扶贫帮困活动,继续抓好与扶贫点新篁镇叶营村的联系工作,为该村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实施对叶营村五户困难村民的资助活动,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19、积极关注农村教育事业发展,鼓励干警关心和资助家庭困难、品学兼优的失学儿童,以及经济困难的犯罪嫌疑人子女入学,积极与校方联系协调,减免部分学杂费用,为他们重返校园提供帮助。

检察机关内部监督体制建设分析 篇6

“谁来监督监督者”是近几年来我国公民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我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一直在强化和完善检察机关内部监督的制度,目的在于促进检察机关接受我国公民外部监督的同时,也能够加强内部权力的监督与制约,确保工作人员能够正确行使监督权。但是就目前而言检察机关对内部监督工作的执法公信力还有待提高,公民对于检察机关的执法活动要求越来越加严格。因此,检察机关应将建立和完善内部监督体制放在所有工作的首要位置上。

1.检查机关内部监督体制的现状

檢察机关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工作缺乏主动性。在我国的一些地方,上级检察机关往往习惯用发文件、召开会议等方式对下级检察机关的工作进行监督,在具体案件和具体工作方面的指导比较少。而且监督的主要对象是针对于领导级别的干部,对检察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工作监督较少。监督工作也只是停留在口头和电话指示等表面形式上,这就导致了检察机关的内部监督工作无法真正地落实。除此之外,上级检察院对下级检察院的监督工作往往是靠下级检察院自己主动汇报和请示来进行的,而上级领导的监督工作常处于被动的状态[1]。并且上级检察院对下级的监督工作存在着一种部门化的倾向,这种现象正在不断地扩大。因此,上级检察机关对下级检察机关的监督工作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缺乏具体的监督措施,工作积极性不高。

检察机关内部分工制约关系不明确。检察机关各部门之间的工作人员同属于一个单位,关系都比较熟,虽然各部门在职权上有相互制约和监督的关系,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监督工作是难以真正展开的。即使各个部门之间存在这种相互监督的关系,也仅仅是趋于表面的建议和指导,并不是严格按照规定来行使处置权的。在具体的内部监督工作中,检察机关对各部门的分工不明确,缺乏切实可行的办法和程序,因此监督工作缺乏实际可操作性。特别是在一些单位里,公诉部门没有实行由不同检察长分管的规定,也没有设立自侦部门,更没有采取侦查监督等反贪污方法来处置工作中的失误。

检查监督工作缺乏及时性。检察机关事后监督的检查监督和纪检方式有利于案件的侦破和保密工作,对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和各项检察权的充分行使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特别是相对于违法违纪的行为来说,它属于一种被动的监督方法,事后监督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和限制了执法监督的效果。只有建立同步有效的监督机制才能确保检察机关的内部监督工作能够顺利进行[2]。同时还要处理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在确保检察权充分行使的同时,也要做到正确行使检察权。

2.加强检察机关内部监督体制建设的措施

提高监督意识。首先检察机关的相关工作人员应树立宗旨意识,充分认识到法律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一种职责权利,代表了国家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检察机关是为人民执法的部门,要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这不是一种特权,因此不能有滥用职权的现象发生。其次要树立法制意识,检察机关的一切活动都要以法律为根本,严格遵守法律,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开展自己的执法工作,做到公正、严格、文明地执法。最后要加强监督意识,检察机关要树立自觉接受人民和法律监督的观念。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43期2014年第11期-----转载须注名来源检察机关的工作人员要在人大及其常委的监督下依法行使自己的职权,与此同时也要加强内部监督意识,检察机关各部门之间要有相互制约的意识,不能有相互包庇的现象。要严格按照程序来办案,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和作用。

强化执法责任制,落实错案和执法过程的责任追究。规范执法行为,防止滥用职权,减少执法过程中的随意性,确保公正执法既是行使执法责任制的根本目的,也是强化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的一个重要途径。对检察机关干部的监督和检查工作进行强化,对制度的实施过程进行及时地、全面地调控是增强制度执行力和减少滥用职权现象的重要保障。针对执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用责任制的监督管理办法[3],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身上,可以较好地保障各项检察工作的顺利完成,使检察机关的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都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加强检察机关内部监督制度的宣传教育。检察机关的监督部门要借鉴成功的宣传教育经验,对机关内部的检察干部加强监督制度的宣传,并进行教育。在检察院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的活动中将监督制度的宣传工作作为重点,及时完善和修订新的监督制度。在检察机关的广大检察干部中大力宣传监督制度理念,组织安排学习,将教育活动落实在具体的工作中。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提高检察干部工作积极性是强化检察机关执行力的根本。

加强落实各级检察机关领导干部的监督工作。在监督制度执行的过程中,如果有的人不执行监督工作,那么就破坏了制度的公平原则,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制度的有效性。因此,检察机关的领导干部要起带头工作,将自身的监督工作落实好,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和榜样作用。要想让属下做得好,领导就必须做得更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真正发挥出内部监督制度对检察人员的引导和规范作用,从而提高检察机关的工作水平。

在新的背景下,检察机关的工作将会面临更多的问题,这必然会给检察机关自身的监督工作带来更高的要求。只有检察机关根据形势的发展制定出严格的监督体制,才能使内部的监督机制得到更好的完善,才能减少错案的发生,从而提高检查干部的工作质量和执法水平,使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职能发挥的更加充分。

检察机关诉讼档案的建设与管理 篇7

一、加强检察机关诉讼档案建设与管理的意义

1. 监督诉讼的有效凭证。

检察机关诉讼档案完整记录了刑事案件从初查立案到案件审理,从移送起诉再到刑事判决的整个过程。检察机关诉讼档案的建立,不仅能够真实记录刑事案件在不同阶段的诉讼程序,清晰地体现出案件审查处理的脉络与走向,而且能够完整呈现佐证案件事实的全部证据材料,表明证据的作用及证明效力。通过检察机关诉讼档案,既可以判断案件流程是否符合程序正义,又能够核实审判结果是否做到实体公平,既能够核准检察机关在审理刑事案件过程中是否做到了公平公正,又能够判断案件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是否遭到不法侵害,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诉讼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 有效促进检察业务提升。

检察机关诉讼档案是以案件调查进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法律文书、证据材料为主要内容的卷宗档案,体现出了承办人员案件审查思路、文书制作水平和罪状评述能力,是检察干警业务能力的集中体现。检察机关诉讼档案的建立,为业务部门检察干警提供了宝贵的诉讼经验。一方面,诉讼档案为案件承办人提供了清晰的办案思路、优秀的文书制作模板以及妥帖处理复杂案件的方式方法,既能更好地服务于当前的案件审查工作,又有利于检察干警办案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通过诉讼档案,检察干警还能总结出案件审查时容易出现的疏忽与漏洞,整理出导致瑕疵案件的步骤与环节,为案件处理提供有利的参考与借鉴,并以儆效尤,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

3. 有利于国家机关完善立法,惩治违法犯罪行为。

检察机关诉讼档案信息,包括全国各省、市、区(县)检察机关审查处理的各类刑事犯罪案件,囊括了当前社会中各式各样的违法犯罪行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各种矛盾的集中体现。检察机关诉讼档案信息系统的建立,一方面可以使国家决策机关从宏观上把握当前我国刑事犯罪的总体趋势,分析刑事案件发生的主要特点和规律,总结易发生刑事犯罪的领域与环节,适时完善刑事立法;另一方面可以使检察机关根据地区刑事犯罪的特点和规律,归纳侦办案件的方式和方法,为侦查机关查找刑事犯罪线索,收集案件证据提供方法与思路,以便协助侦查机关及时查办刑事案件,有效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稳定。

二、检察机关在诉讼档案建设和管理上存在的不足

1. 检察机关对诉讼档案的重视程度不足。

一些检察机关,特别是基层检察院,既没有设立独立的档案管理部门,又没有安排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档案管理工作被认为是一项可有可无的“鸡肋”工作。有的检察机关将档案管理工作划入办公室或者案件管理科的业务范畴,由上述科室的检察干警兼职。有的检察机关安排年龄偏大的临退休干警从事档案管理工作,工作干劲、工作热情明显不足,诉讼档案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很难持续系统开展。与此同时,检察机关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轻视直接影响了检察干警对诉讼档案的态度。当前检察工作普遍存在着重办案、轻档案思想[2]77。一些业务部门的检察干警对诉讼档案工作不够重视。卷宗档案拖延不归档、超期不归档的现象经常出现。卷宗材料不完备、文书制作错误等情况时有发生。上述情况的出现,都极大地影响了诉讼档案的建设与发展。

2. 急需符合当前新形势的《人民检察院诉讼档案管理办法》。

为了加强人民检察院诉讼档案管理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在2000年11月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根据国家档案局制定的《机关档案工作条例》的相关内容,并结合检察业务的实际工作情况,制定并出台实施了《人民检察院诉讼档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并以八个部分、二十七项条款,对检察机关诉讼档案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作出原则性的规定。《管理办法》的出台与实施为案件承办人整理卷宗材料、档案管理人员形成诉讼档案提供了法律依据,极大地促进了检察机关诉讼档案的规范化建设。然而《管理办法》在指导诉讼档案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中也体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管理办法》的相关内容仍需修改与完善。一方面,随着《刑事诉讼法》的大面积修改及全国检察业务系统的应用与推广,实践当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法律文书,例如自侦部门用警申请材料、办案工作区申请审批材料、案件管理部门收案发案材料等,这些法律文书应当如何制作,怎样归档,《管理办法》中尚无明确规定;另一方面,《管理办法》中既没有划分档案管理的职责,又没有明确形成卷宗材料承办人的责任,对实践中出现的超期归档、卷宗材料归档不完整、卷内法律文书制作错误等情况,无明确处理办法,极易导致诉讼档案管理责任相互推诿,影响档案建设。

3. 没有充分发挥诉讼档案的价值。

积极开展检察机关诉讼档案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诉讼档案自身价值,对促进检察系统的整体发展,提高检察干警业务水平有着重要意义。但从当前诉讼档案开发利用上看,检察机关虽然加强了对诉讼档案建设与管理的重视程度,但诉讼档案的实际价值仍未得到充分体现。大部分检察机关诉讼档案的建设与管理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档案利用渠道十分单一,效果很不明显。诉讼档案的核心工作仍集中在卷宗材料的收集整理上,鉴定分析工作、统计编研工作很少开展。有的检察院开展了编研工作,但编研材料的质量和深度还有待提高[3]199。诉讼档案编撰工作反哺检察业务提升尚未得到充分体现。

三、加强检察机关诉讼档案建设和管理的几点意见

1. 检察机关要加强对诉讼档案建设的重视。

检察机关应该转变以往“重案件审查,轻档案管理”的工作理念,将检察业务重心适度地向诉讼档案建设与管理工作倾斜。首先,检察机关应从整体上重视诉讼档案的建设工作。检察系统要设立独立的诉讼档案管理部门,并配备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配套相关的规章制度,将诉讼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到检察业务的日常工作范围,突出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表明检察机关抓紧抓好诉讼档案建设的决心。其次,检察干警要树立档案意识。要提高检察干警对诉讼档案的重视程度,把诉讼档案建设工作放在同案件审查处理同等重要的位置抓紧抓好。在案件审查过程中,规范制作法律文书,在整理卷宗材料时,有序装订诉讼证据,在卷宗立卷装订后,及时上交诉讼档案,从源头上确保诉讼档案质量。最后,要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一方面,要配备专业的技术型人才从事档案工作。要将那些具备一定法律素质,拥有相当业务能力,兼具扎实文字功底的检察干警安排到档案管理部门,专门从事诉讼档案的编撰和分析,推动档案管理部门工作快速发展。另一方面,要持续加强档案管理部门人员业务素质的提升。不仅要定期安排他们参加侦查监督部门、审查起诉部门、自行侦查部门的业务培训,还要安排他们适时更新档案统计分析技能,以便更好地开发诉讼档案的价值,推动档案建设的良性发展。

2. 完善《管理办法》。

随着《刑事诉讼法》的大面积修订及《刑事诉讼规则》对办案纪律的进一步细化,特别是全国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的实施与推广,原有的《管理办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检察诉讼档案管理的实际需要,亟须补充完善。新的《管理办法》,既要完善已有的法律文书的制作规范与装订规范,又要将统一业务应用系统中新出现的法律文书纳入到《管理办法》的适用范围,保障所有法律文书在制作上有法可依、装订上有章可循。

3. 提升诉讼档案的利用价值。

检察机关诉讼档案的开发利用是为检察工作服务的重要途径,是档案部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大力拓展诉讼档案的应用范围,努力提高诉讼档案的利用价值,促进诉讼档案的多元化发展。一方面,要继续深化诉讼档案的鉴定统计、编研开发工作。档案部门可以同调研室进行合作,定期对诉讼档案进行归纳与编撰,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卷宗材料进行总结和分析,形成具备一定指导价值的书面材料,为检察干警处理疑难案件,应付复杂局面提供参考。另一方面,要深挖检察机关诉讼档案的宣传教育价值。诉讼档案是一个个鲜活案例的集中体现,是进行法治宣传活动最生动、最形象、最直观的完美样板。档案管理部门既可以联合职务犯罪预防部门,依据近些年来职务犯罪相关案例,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实践活动,还可以协同侦查监督、审查起诉部门,利用发生在大中专院校间的违法犯罪案例,开展校园普法宣传活动。档案管理部门还可以适时地向社会公布辖区内发生的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刑事案件惩处情况,从而进一步巩固检察机关惩治违法犯罪活动的社会效果。

检察机关诉讼档案的建设和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用完善的规章制度予以规范,更需要检察干警不懈的努力。只有建立起全面重视、系统规范、多方参与的完善体系,才能够最大限度发挥诉讼档案的巨大价值,更好地促进检察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摘要:本文在阐述加强检察机关档案建设和管理的意义基础上,对当前诉讼档案建设和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如何加强检察机关诉讼档案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思考。

关键词:检察机关,诉讼档案,建设,管理

参考文献

[1]袁海玲.检察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建设[J].法制与社会,2015(7).

[2]郝东生,崔军华.基层检察诉讼档案工作存在问题与对策[J].档案界,2014(6).

检察机关文化建设研究 篇8

一、检察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仍需进一步完善

随着高检院对各级检察机关办案及专业技术用房标准的统一要求, 基层院检察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也乘着“两房”建设的东风迈上了新的台阶。但由于地域、经济等发展的不均衡和队伍建设思路等情况的差异, 各地基层检察机关检察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即使在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 部分基层院的文化基础设施也存在一定不足。个别基层院还存在着荣誉室、图书室内容不够丰富、设置不够规范的问题;许多基层检察院没有配备篮球场、羽毛球场、演艺厅等功能区等, 检察门户网站架设工作尚未列入议事日程,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检察文化活动的开展。

二、检察文化活动内容仍需进一步丰富

纵观许多基层院近年来的检察文化活动, 不难发现, 存在着“重体轻文”或“重演轻艺”的现象。有的基层院虽然能够在多项体育活动中都取得优异的成绩, 但在诸多文艺活动中, 活动内容乏善可陈, 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有的基层院文体人才丰富, 各类竞赛、演出类活动开展较好, 但在书法、绘画等艺术项目中缺项, 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检察文化的发展。这一方面反映出基层院检察文化项目发展不均衡, 检察文化人才结构亟待调整, 另一方面也能够反映出检察机关开展文化活动的内容仍较为单一, 对文艺活动的挖掘仍需进一步深化, 对文艺人才的培养仍需进一步加强。同时, 各类文体兴趣小组仍需进一步丰富。

三、检察文化工作成果仍需进一步提升

虽然近年来基层院各项检察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 检察文化建设的基层土壤越来越厚实, 但检察文化工作的成果仍需进一步提升。一是文体活动的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目前, 许多基层院还没有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文化工作队伍, 具有专业水平的文体骨干数量还相对较少, 还难以拿出一台水平较高、检察特色突出、参与人员众多、内容丰富的文艺节目。二是检察文化建设活动的经验总结仍需进一步加强。目前尚没有形成有鲜明特色的工作经验材料。三是文化建设档案资料仍需进一步完善。文化建设图文资料档案尚未形成。

四、加强和改进检察文化建设的思路

2012年6月, 高检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胡泽君在全国检察机关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上下达要求:“各级检察机关要坚持从检察文化的本质要求和核心任务出发, 紧紧抓住提高检察队伍素质、提升执法公信力、促进检察工作的关键点, 大力加强检察文化建设, 为促进检察事业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智力保障和文化条件。”

1. 坚持强化检察文化建设, 增强检察文化能动作用和创新能力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总体要求, 坚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将检察文化建设始终置于促进检察工作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位置, 大力实施文化育检、素质强检、实干兴检战略, 进一步凝聚全体检察人员的共同职业理想、价值追求和职责使命, 不断提升检察事业科学发展的文化软实力。

2. 始终沿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 确保检察文化建设具有过硬政治属性

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努力培育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 确保检察文化建设正确的发展方向。坚持将检察文化创建活动与检察机关思想政治建设紧密结合, 积极倡导“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核心价值观, 确保干警打牢立检为公思想基础, 坚定执法为民理想信念, 保持清正廉洁精神风貌。

3. 将文化建设贯穿于检察工作始终, 努力服务检察事业科学发展

始终坚持树立检察文化建设服务于检察工作大局的建设思路, 使检察文化成果真正成为推动和促进检察工作发展的强心剂、催化剂, 把检察文化建设作为检察队伍建设乃至检察工作进步的使命性任务抓实抓好。要将文化建设有机融入到检察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每一个方面里、每一个细节中, 充分发挥打击、保护、预防等检察职能对检察文化建设的助推作用, 坚持在履行检察职能和开展司法实践中培育和提升文化。

4.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以检察人员的受益作为文化建设的中心

始终以检察工作有发展, 队伍建设上水平, 检察人员提素质为文化建设的目的, 确保检察文化的培育和适用重实际、有实效、接地气, 切实杜绝形式主义。始终突出检察干警的主体地位, 坚持把满足检察人员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出发点, 把提升检察人员的幸福感自豪感为落脚点, 把激发检察人员的使命感和能动性为着力点, 积极开展群众基础深厚、参与性强、适合检察工作特点、干警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建立检察干警体能训练制度, 坚持每日体操训练;建立干警合唱团、摄影、书画等兴趣小组, 充分发挥检察文化提高品位、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育人成才的重要作用, 在形成繁荣进步检察文化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检察人员的综合素质。

5. 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永葆检察文化建设的生机和活力

坚持创新工作理念, 因势利导, 因地制宜, 促进检察文化在多角度多层面不断创新发展。立足于本地区检察工作实际, 将检察文化与地方深厚的书画、摄影或传统戏曲、剪纸、奇石等艺术形式有机结合, 打造具有本单位特点的文化品牌。加强网络建设, 重视运用新媒体新媒介助推检察文化创新, 不断为检察文化注入新内容、构建新平台、创造新形式。

参考文献

[1]《全国检察机关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倡议书》全国检察文化建设示范院.《检察日报》.2012.6

检察机关文化建设研究 篇9

一、当前纪律作风建设的基本估价

近年来, 各级检察机关认真贯彻中央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加强检察机关纪律作风建设的指示精神, 先后开展了检察机关队伍教育整顿、“规范执法行为, 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以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活动, 有效地促进了检察机关纪律作风建设, 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加强检察机关纪律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已在全体检察干警中基本形成共识;转变执法作风推进了检察工作创新发展;强化教育管理塑造了检察机关的良好形象;检察人员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检察机关纪律作风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进步, 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在工作作风上, 少数干警由于自身素质等方面的原因, 办案、办事拖拉疲沓, 工作效率不高, 布置的任务不落实, 敬业精神不足, 责任心不强, 精神萎靡不振, 上下班迟到早退, 存在懒、散、松现象;有的服务意识、群众观念较差, 对待来访群众不够热情;有的工作漂浮, 不求实效, 热衷于做表面文章, 搞形式主义。二是在思想作风上, 少数干警思想因循守旧, 不思进取, 工作满足于一般化, 缺乏开拓创新精神;有的工作能力不强, 政策水平不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弱。三是在学风上, 少数干警学风不端正, 片面追求高学历, 不善于或不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有的学习不刻苦, 浅尝辄止, 不求甚解, 不善于总结提高。四是在生活作风上, 个别干警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淡漠。以上问题存在的原因:一是思想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还不够强。二是纪律作风建设规范化、制度化不够。三是管理体制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社会客观环境也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二、加强检察机关纪律作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 加强检察机关纪律作风建设是做好新时期检察工作的客观需要

法律监督是检察机关的基本职能, 检察机关只有加强作风建设, 充分履行法律监督职能, 关注民生, 才能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可见, 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 检察机关任重而道远。要圆满完成任务, 检察机关的执法水平、工作效率、工作作风至关重要。因此, 必须通过转变作风使检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较高的执法水平、科学的管理能力、高效廉明的办事效率, 以此推进检察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二) 加强检察机关纪律作风建设是实现公正执法的必然要求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 担负着开展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神圣使命, 加强检察机关纪律作风建设, 事关法律监督职责能否依法正确履行, 事关公平正义的价值目标能否得到实现。没有扎实过硬的作风支撑, 就担不起法律监督的重任, 也擎不起公平正义的利剑。然而, 在我们的一些干警中, 为谁执法, 如何用权的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在服务意识、执法思维、办案质量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影响了检察环节上公平正义的实现。因此, 检察机关纪律作风建设, 必须在工作目标上有更严的标准, 在解决自身问题上有更高的境界, 在执法为民、服务群众上有更好的作为。

(三) 加强检察机关纪律作风建设是提高司法效率的有力保障

效率原则是市场经济的重要法则之一, 也是现代司法理念的必然要求。工作作风和办案效率是衡量工作业绩的一个重要标准。我们的工作作风, 执法作风, 工作效率从总体上说是好的, 工作质量是好的, 执法水平也越来越高, 取得的工作成效一年比一年好。但我们也必须看到, 在执法过程和队伍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只有通过不断加强作风建设, 才能促进工作高效, 减少司法成本, 从重从快地打击犯罪, 树立起公正、廉洁、高效、文明的检察形象。

三、加强检察机关纪律作风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 加强理论武装, 健全和落实学习教育机制

一是要加强公正执法教育。公正执法是检察机关的灵魂, 通过进行这项教育, 使党员干警进一步明确检察机关“强化法律监督, 维护公平正义”这一根本职责, 牢固树立“立检为公、执法为民”思想, 端正执法观念, 转变执法作风, 增强公仆意识。二是要加强艰苦奋斗教育。对于检察机关来说, 艰苦奋斗是保证公正执法、廉洁自律的法宝。用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 进行传统教育, 发现和树立艰苦奋斗的典型, 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导向作用。三是要加强检察职业道德教育。把机关作风建设与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 把干警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纪律作为检验学习教育活动成果, 衡量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 进一步促进检察机关纪律作风的转变, 树立检察机关及检察干警的良好形象。

(二) 强化党建工作, 健全和落实党建工作机制

深刻领会和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把纪律作风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 健全和落实各项工作制度, 促进检察机关纪律作风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中层领导干部例会, 把机关纪律作风建设作为例会的重要内容, 听取汇报, 重点讲评;二是“三会一课”制度, 切实加强对党员干警队伍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三是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四是思想工作网络制度。建立检察长谈心制度, 疏通院领导与党员干警思想交流渠道。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 认真落实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 定期召开思想形势分析会议, 了解掌握党员干警队伍思想作风、执法作风、生活作风等情况, 针对存在问题, 研究解决办法, 及时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

(三) 狠抓目标管理, 健全和落实评价激励机制

把检察机关纪律作风建设纳入工作量化考核中。一是细化纪律作风建设目标, 做到“五个结合”。即政治教育与道德规范相结合, 严肃认真地改进思想作风;素质考试与业绩考核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地改进学风;法纪强制与职责约束相结合, 积极努力地改进工作作风;宗旨教育与制度规范相结合, 切实有效地改进领导作风;从严治检与从优待检相结合, 求真务实地改进干警生活作风。二是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制定年度先进部门、先进个人等考核办法和评比细则。把自评、部门互评、分管领导评价、党组考评四者相结合, 突出工作实绩和纪律作风建设分值比例。同时, 实行党员干警年度工作述职和民主测评制度, 接受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和评议, 全面客观地对党员干警的工作作出评价。三是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依据考核评价结果, 对党员干警实行奖优罚劣, 做到奖惩严明。对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给予重奖;对实绩突出、考核优秀的要给予奖励和表彰, 并优先提拔使用;对实绩不明显或不称职的视情况分别给予诫勉、待岗或转任;对发生违法违纪问题的要进行严肃处理, 决不姑息迁就。通过科学评价、有效激励和赏罚分明, 努力营造检察机关纪律作风建设的良好氛围。

(四) 落实领导责任, 健全齐抓共管机制

检察机关纪律作风建设关键在于党组重视、领导带头和责任落实。一是党组要高度重视。把纪律作风建设纳入党风廉政建设和党建工作责任制的内容, 明确党组书记、检察长为第一责任人, 牢固树立纪律作风建设的主体意识和党组成员抓纪律作风建设的责任意识, 做到思想上重视, 行动上体现, 示范上引导, 责任上落实, 确保纪律作风建设领导到位、工作不松、力度不减。二是领导要率先垂范。做到带头端正执法思想, 带头转变执法观念, 带头改进工作作风, 凡是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 涉及到领导干部自己的要主动改, 涉及到一般干警的, 要督促改。三是责任要确保落实。要把纪律作风建设与班子建设、队伍建设以及加强检察机关内部管理等有机结合起来, 把纪律作风建设责任目标分解落实到党组、 (党委) 支部和各部门及其负责人, 形成党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党组成员分工抓、 (党委) 支部成员、各部门领导专门抓的齐抓共管作风建设的责任体系, 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品德高尚、作风优良、业务精通、执法如山、群众满意”的检察队伍。

摘要: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检察机关的纪律作风建设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检察机关的纪律作风如何, 关系到国家法律的统一实施, 关系到公正执法。因此, 研讨检察机关如何抓住新机遇、把握新形势, 加强纪律作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试图从检察机关纪律作风建设基本情况、加强纪律作风建设的意义和措施三个方面进行粗浅论述。

检察机关司法会计鉴定问题研究 篇10

司法会计鉴定是检察机关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 尤其是对社会一些经济案件处理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到对财务进行审查和鉴定。

1.1 司法会计鉴定的概念

司法会计鉴定是指司法机关在处理一些疑难案件, 在无法查明案情的情况下, 往往会在专业的会计鉴定人员中进行聘用, 他们会对疑难案件进行详细和科学的鉴定和判别, 尤其是一些相关的财务类的经济案件。

1.2 司法会计鉴定的特征

1.2.1 合法性。

这一特征主要是针对鉴定的主体, 他们要保持合法性要求。首先, 程序必需合法, 即该司法会计鉴定的程序, 必须遵循司法程序和有关法律的规定。此外, 主体必须合法, 即鉴定案件的司法会计必须确保与涉案人员没有任何关系, 只能通过司法机关等公正机关进行公开透明的聘用, 这样才能保证案件鉴定的真实性。

1.2.2特定性。

这一特征主要针对的是鉴定的客体。也就是说司法会计鉴定的内容有限, 只能鉴定专业之内的相关案件, 比如, 有关经济案件, 腐败犯罪, 集团或公司财务方面的相关犯罪案件。

1.2.3 专门性。

这一特征主要针对的是鉴定的方法。司法会计鉴定不像其他鉴定一样随意, 它代表着权威和公平正义, 不容有误。具体案件具体分析, 选择科学有效的鉴定方法。

1.2.4 客观性。

这一特征主要针对的是鉴定的结论。鉴定的结果只有在非常客观的前提下, 才能为公正合理地处理各种犯罪活动提供保障。要想保证鉴定结果的客观性, 就要运用专业知识、技术设备、科学手段对相关证据进行专业角度的判别。

2 司法会计在鉴定中存在的问题

司法会计鉴定在侦破案件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鉴定技术也得到很大的进步。然而, 不能忽视的是, 司法会计在鉴定中也存在很多问题, 严重阻碍了案件破解的进程, 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2.1 司法会计鉴定方面法制不健全

主要表现在立法滞后上, 在案件鉴定过程中, 有关案件的鉴定类别、涉及到的专业性问题、人员的指派和任用等方面没有统一、明确的法律规定。这样很容易造成鉴定的不专业、随意敷衍、无章可循的情况, 在一定程度上司法会计也很难顺利开展工作。

2.2 司法会计鉴定作用方面认识肤浅

由于国家关于司法会计鉴定的法制不完善, 导致了有些检察机关所谓的鉴定结果不具备真实、科学、权威性。有的甚至随意夸大或无视司法会计鉴定的作用。

2.3 鉴定的硬件和软件缺乏

检察机关对于司法会计鉴定部门的设置也是近几年刚刚起步。所以, 在硬件比如设备、技术, 软件面比如人才、理论等方面都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专业理论有待创新、资格认定需要完善、技术设备亟待改进。基层检察院由于没有资金让专业人才继续学习, 因此专业知识止步不前更谈不上创新。

3 完善司法会计鉴定的措施

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日益高科技, 这就要求司法会计鉴定工作要更加专业化、制度化。针对上述问题, 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3.1 健全法制体系

检察机关司法会计鉴定中还存在办案人员自我认识不足, 缺乏客观公正性等一些不规范现象。所以, 要制定相关的法律章程, 这样可以有法可依, 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事, 以防有些鉴定人员徇私枉法, 可以使鉴定结论更加具有科学性, 确保鉴定的质量。

3.2 加强宣传培训

司法会计鉴定还没有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 所以欠缺系统的指导, 因此, 要不断地在实践中寻找素材, 从而形成理论, 大力宣传案例, 提高对工作的认识。此外, 要有针对性地对办案人员进行鉴定方面的培训, 使其了解司法会计鉴定工作的内容和法律要求, 以提高他们的鉴定能力。

3.3 加大软硬件投入

上一篇:自动测距下一篇:检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