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建设

2024-07-21

平台建设(精选十篇)

平台建设 篇1

互联网的兴起为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它标志着人类文明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的转变。因为互联网的出现, 信息化的电子时代已经到来。电子时代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就是互联网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只要任何一个传统的东西和互联网联系在一起, 就会产生一种新的应用, 语音+IP就变成了IP电话, TV+IP就变成了IPTV, Radio+IP就变成了Web Radio或者网络广播, 媒体+IP就变成了新媒体, 是谁创造了新媒体?是IP网络催生了新媒体。

1. U网络成为全球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

互联网从Web 1.0和Web 2.0之后应该朝哪个方向发展, 朝何处去, 国家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或者信息化的电子E时代之后, 信息化朝何处发展?很多人都为自己享受电子时代的成果而沾沾自喜的时候, 全球信息化的产业已经发生了改变, E时代正在不知不觉中渐渐落幕, 一种叫U网络时代悄然而至, 并快步进入我们的现实生活, 社会上U网络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从E到U就成为了全球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

1991年, 美国施乐公司电脑科学家Mark Weiser提出来U网络的概念, 他提出了无处不在的运算。日本学者也提出了U网络, 他们认为就像用电一样, 用网络的时候就是一个接口, 我们只管用就好了, 根本不用管网络是怎么样的。2003和2005年先后召开的两次全球信息社会高峰会议呼吁, 世界各国积极行动起来, 建立无处不在的信息社会, 2005年4月, 国际电信联盟在日内瓦召开了U网络社会建设研讨会, 对U网络社会建设的理论、技术都进行了探讨, 并介绍了欧美、日本、韩国互联网较为发达地区的应用案例, 此后U网络社会不再作为一种理念或者远景, 它正以咄咄逼人的姿态向我们靠近, 并步入我们的生活。云计算和物联网正是U网络的初步尝试。

国际上很多网络比较发达的国家从国家产业的高度制定了明确的推动政策及发展计划。韩国2002年提出了E-Korea战略, 2004年公布了U-Korea的战略;日本实现了E-Japan的战略, 2004年5月又提出了U-Japan的战略, 新加坡、欧洲也是这样。电子欧洲计划, 旨在创建U网络社会的i2010计划, 去年又发布了数字备忘录, 去年3月, 美国奥巴马政府宣布了连接美国的全国宽带计划, 中国于2006年召开了无处不在的网络与中国IT发展战略研讨会, 正式将U-China概念提出来, 在中国实施U-China战略将其融入我国信息化发展的大框架下, 顺应了全球潮流, 也对信息社会的构建起到推动作用。

现阶段电子E时代主要是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时期, 属于硬件发展期, 而U战略是建立在已经夯实的基础设施基础之上的, 发展软件以及多样化服务和应用, U网络相比于E时代更注重的是网络融合和服务, 远远不是现已讨论很久的三网融合, 而是N网融合, 从E到U意味着整个战略框架的转变, U网络强调的是4A化通讯, 能实现任何人、任何物、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能顺畅无缝的通讯, 相应的无所不在的U网络将在覆盖上实现无所不在, 在内容平台上无所不包, 通讯终端无所不能, U网络是N网的融合, 三网融合只是迈向U网络过程中的第一步或者非常小的一步, E时代充分发展为基础的U网络只可能是全IP的网络, 用一个美国业内的话, IP发展趋势就是今天IP只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明天IP将是我们生活的全部, 全IP将是全球信息化发展的趋势。

IP网络的基本属性就是无边界性或者去边界性, 有两个特点:一是全覆盖, IP网络可以消除国家与国家之间、社区与社区之间、人与人之间的边界或者互联网没有地域的限制, 这就叫无所不在, 所以我们才有全球化地球村的概念。二是全业务, 互联网可以消解传统媒体之间的边界, 也可以消解传统信息产业之间的边界, 既然是网络, 不仅媒体皆可以融合, 信息产业界也可以融合, 最终所有的产业都会融合在一起。

新媒体的战略趋势就是媒体的融合、部分产业的融合到全部产业的融合, 电子E时代, 互联网催生了新媒体的出现, 同时促进媒体的融合, 形成全媒体, 网络融合之后就是所有的产业融合。

2. 新媒体的目标是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

因为网络IP化, IP网络具有全业务的属性, 新媒体不仅仅是具有全媒体的资质, 也具有全业务的资质, 所以新媒体的目标是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 随着网络的融合, 新媒体在IP技术上将逐渐融合各个媒体和产业, 最终在U网络时代达到这种目标。

新媒体的产品, 在信息化社会, 互联网是工具, 资源是信息, 提供的产品是服务。作为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 新媒体最终产品是信息服务, 而不仅仅是内容, 跟传统媒体不一样, 服务为王。网络是融合的趋势, 媒体和产业也是融合的趋势, 新媒体的业务是产品和服务, 也是服务为王。关于新媒体的技术平台, 也就是新媒体的基础架构总的要求是面向融合需要全IP, 面向服务, 新媒体的基础架构应该是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面向服务的、融合发展趋势的、全IP融合平台。

2010年, 南方新媒体公司挂牌。顺应全球信息化发展的融合趋势, 整合新媒体, 第一期的目标就是做广电媒体的融合, 第二期的目标是全媒体的融合, 第三期是全业务的融合。根据新媒体发展的战略, 平台的建设其实也是相应的三个阶段, 建立广电媒体信息服务平台, 也就是广电媒体融合平台, 具体要求是广电可管可控, 满足新媒体基础架构总的要求, 面向融合、面向服务, 满足南方新媒体战略发展第一阶段的要求, 做广电媒体信息服务平台, 也就是广电媒体融合平台, 支持多种广电媒体业务的三屏和多屏合一的平台。这种新媒体平台具体建设, 需要像方正电子公司这样有领先技术的公司来施行。

二新媒体平台建设方案

目前, 关于新媒体产业链的情况, 重点研究的是相关新媒体领域当中的集成播控以及内容服务两个平台是如何实现的, 理念是什么样的, 新媒体平台整体架构以及相关的技术特点和案例。

1. 可运营的集成播控与内容服务平台

广电总局对产业链的定义重点从两个方面阐述, 我们在新媒体平台建设当中也会重点把握两个, 一是内容服务, 一是集成播控。我们重点关注的是内容服务和集成播控两个平台如何建设, 最终达到要求。政策方面对集成播控平台提出了五点要素, 包括内容管理播控、EPG管理、用户管理、版权管理以及相应的运营支撑。实现内容服务平台, 我们重点会从内容管理以及相应的EPG管理角度入手实现平台建设。引入集成播控新的概念之后, 在我们所实现的集成播控平台当中重点贯彻的是运营的思想, 通过将CP、SP等相关内容注入, 实现相应的集成, 最终实现对内容的处理以及管理的审核, 达到播出控制, 最终以EPG编排达到内容展现方面的更新。

集成播控平台首先是内容的播控、内容的管理、EPG、运营支撑、分发接口。集成播控平台当中整体的灵魂是在EPG的管理当中, 里面包括了栏目的规划、界面的展现、节目的编排、打包定价等相应的业务功能。EPG系统当中栏目的规划、界面展现、绑定编排、打包定价、编排预览、节目上下线、接口等是实现业务功能的核心业务。

内容服务方面, 重点以运营型的新媒体媒资作为整个内容服务的核心, 支持运营的新媒体媒资是新媒体内容平台的核心和灵魂。新媒体的媒资包括几个方面, 对属性标签、元数据、内容聚合、媒体处理功能以及相应的接口。

我们在实现新媒体媒资当中重点会从全面的理念向运营角度出发, 实现相关的业务功能, 包括CP来源的管理、交易的状态、在线的状态以及上下线状态, 通过这些信息的描述和分析得到被运营支撑的关键数据。内容平台和集成播控平台互动通过EPG对媒资的驱动, 媒资对EPG的服务实现, 使内容平台和播控平台成为有机的整体。

2. 全IP化平台建设

在新媒体平台架构当中, 以分层次的结构实现, 包括数据存储管理层、基础平台层、基础服务层以及上面的内容管理、业务管理、发布以及最终呈现出来不同的业务应用。我们的平台建设重点从全IP化平台的角度实现相应的业务。

全IP化的平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包括IP化头端综合管理、H.264全流程视频处理、IP流矩阵, IP多画面。面向多屏多运营商的业务,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包括统一的内容管理, 多媒体内容快速聚合, 各类门户的发布以及多支撑系统对接, 和联通、移动、电信等不同运营商实现终端的对接。平台实现点播播控轮播编单, 前向驱动, 后向驱动, 重点体现在前向驱动的模式亮点, 实现播控平台和内容平台的交汇。

广联视通新媒体项目是我们的重要案例。广联视通新媒体有限公司是辽宁广播电视台与联通集团合资的公司, 该平台实现了三屏合一的内容平台, IPTV+3G手机播控平台, 从SDI头端跨越全IP平台, 多CP内容集成, 多媒体系统对接, 手机两个标准、三个门户, IPTV两个标准, 三个门户, 运营元素突出、电信理念突出。

3G手机电视和IPTV当中我们在内容服务平台中实现的是统一融合的平台, 能对3G手机电视和IPTV内容进行统一管理, 便于后端多业务的开展。通过集成播控平台实现栏目的规划模板制作, 同时和运营商实现页面的分发, EPG分发, 认证鉴权等功能进行对接, 实现广电部门相应的指令, 电信运营商方面实现相应的功能, 实际我们在做的项目当中也是体现像上海百视通这样的标准, 电信运营商的标准也在中间协调。

三屏业务当中系统整体的关键点突出在以下几个方面, 包括三屏的节目, 同一片源的转码, 门户CMS实现三屏节目, 流媒体平台进行进程监控记录, 支撑系统实现用户关联业务状态实时更新, 电信BOSS系统实现三屏业务用户管理, 账单统一管理。

对内容服务平台将从以下几个角度和维度分别进行介绍:首先是针对内容采集, 内容采集方面针对电视节目进行收录, 24小时采集, 支持ASI、TS信号, 针对网络抓取, UGC用户上传内容, 素材导入功能;内容侦查主要是针对视频里存在的黑场、彩场等质量问题进行自动化的检测和校验, 视频内容的分析, 进行视频字幕的提取, 精确到帧的视频检索与过滤, 视频内部文本以及网页当中视频相关文本相结合的检索过滤。实现精确到帧的视频检索, 检索具体的关键词, 包括视频当中背景文字的信息。视频碎片化也是内容平台当中的特色和亮点, 能对视频采集的内容进行分段处理, 分段处理之后通过连续语音识别、图像文字识别以及纠错等智能化手段达到处理功能, 最终为产品的整合实现内容的支撑。

村级平台建设汇报 篇2

平台建设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对各位领导来我县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地欢迎!对市局各位领导多年给予巴彦就业工作的支持和厚爱表示诚挚的谢意!

下面,就我县村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以简要汇报。

一、村级平台建设工作情况

我们巴彦县有18个乡镇,116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70.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8.3万人,属于农业大县。去年以来,我们按照市局的统一部署,把村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大事来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全县116个行政村已全部建立了机构、配备了专人、落实了场地,全部挂牌开展工作。我们主要抓了以下五项工作。

(一)建立健全了村级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机构。去年以来,我局积极主动的向政府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汇报,协调有关部门,结合农村综合改革,在全县116个行政村普遍建立了村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站,并于去年10月份统一 1

制作扁牌,同意挂牌。建站率达到了100%。

(二)加强了村级就业和劳动保障工作队伍建设。一是落实了人员。我们指定村会计作为协管员,每月给予150元的工资补贴。二是加强了培训。我们通过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等方式,对村级协办员进行了业务培训,通过培训,不断提高村级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政策水平、服务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使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工作人员都能初步掌握政策,运用政策,热情为各类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服务,真正发挥基层劳动保障平台的窗口和桥梁纽带作用。三是建立了以群众满以为标准的竞争激励机制。实行考核与日常考核相结合,将考核结果与奖惩、工资等环节挂钩,做到奖惩严明,从而在基层劳动保障队伍中形成人人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树立了人社部门的良好形象。

(三)完善了村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制度。我们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完善和实施了五个方面的制度,即就业服务和具体管理工作制度(含劳动力供求资源管理、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维权保障),社会保障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制度,基层协调劳动关系工作制度和劳动监察工作制度,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考核管理制度,规范服务行为的内部管理制度。并统一制作了揭示板,悬挂上墙。

(四)加强了村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的基础建设。

全县116个行政村都落实了办公场所,兑现了岗位补贴,稳定了队伍。

(五)加强了对村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的管理考核。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村级服务平台建设,把村级服务平台作为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纳入了责任制、纳入目标考核,确保了建站率达到了100%。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县村级平台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按省厅和市局的要求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基础建设投入不到位。办公必备的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电话等办公设备都没有配齐配全。二是信息网络建设不到位。全县116个行政村信息网络还没有与县级联网。三是村级协管员的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

三、下步工作打算

在今后的工作中,重点抓好以下6项工作:

第一,坚持为经济发展中心任务服务。我们将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制定贴近经济发展、贴近农民增收的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帮扶、社会保障、维护权益工作规划计划,确定工作重点和工作措施,主动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中心工作。使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在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第二,坚持做好劳动保障法规政策服务。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乡、村两级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村级协管员的整体素质。开展劳动保障法规进企业、进工地、进学校、进村组、进农户活动,千方百计把劳动保障政策宣传服务到位,促进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执行到位,推动党和政府的劳动保障惠民政策落实到位。

第三,坚持做好劳动保障基础台帐服务。要积极推进劳动保障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建立健全乡、村两级劳动保障基础台帐、数据库和档案资料系统,及时更新,动态管理,保持畅通,全面、及时、准确的为上级劳动保障部门、政府、用人单位、劳动者和相关部门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为制定政策和解决民生问题提供依据。

第四,坚持做好农村就业服务工作。要继续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加强与输入地劳动保障部门的联系和劳务派遣单位的协调,组织引导外出务工人员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规模的转移就业、稳定就业、维权就业、无后顾之忧的就业。

第五,坚持做好农村社会保障服务。认真落实省政府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主动协调有关部门积极主动的做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政策宣传咨询、参保登记、信息变更、社会保险费征缴记录、社会保险费发放等服务工作及老农保问题的解决衔接工作,做好辖

区内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建立健全参保对象记录一生、保障一生、服务一生、跟踪一生的数据档案体系。为全面加快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步伐,为更多的农民群众提供社会保障优质服务。

第六,坚持做好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服务。要宣传贯彻《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法规,督促引导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签合同、定工资、参保险、履合约,依法规范劳动关系。及时调解处理工资拖欠、参保缴费等劳动争议纠纷,协助开展劳动监察执法工作,从源头上减少劳务纠纷问题的发生,最大限度的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建设两大战略平台 篇3

环大亚湾新区

环大亚湾新区是惠州面南向海发展的战略拓展区域,是惠州实现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平台。这一包括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惠阳区和惠东县8个乡镇的2168平方公里土地,未来将被打造成为世界级生态型石化产业基地、粤港澳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区、广东省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珠三角现代化高端制造基地、珠江口东岸现代服务业功能区。

今天,作为惠州“蓝色引擎”的环大亚湾新区已经挂牌成立一年多时间。新区的总体规划获得了省政府批准,9个专项规划的编制已基本完成,3个起步区的详细控规中有2个已经印发实施。

两年来,环大亚湾新区经济呈现较快发展势头,新区内加快推进中海油惠炼二期、东风本田一体化、伯恩光学等龙头项目建设,积极开展招商选资,努力延伸石油化工、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新能源等产业链,2013年至今年上半年,新区内新立项亿元以上项目274宗,计划总投资167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576亿元。

环大亚湾新区的阶段性目标是“2017年经济总量再造一个新惠州”,在重点项目的带动下,今年上半年,新区以全市近1/5的土地面积、1/4的人口,创造了约1/3的经济总量;此外固定资产投资、财政预算收入等经济指标增幅均高出全市平均水平。

惠州的“平台构建计划”积极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环大亚湾新区建立了跨县(区)重点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及时谋划和推进一批跨县区合作事项,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大亚湾、惠阳和惠东三个县区搭建网上招商平台,建立健全新区招商信息共享机制和项目相互推荐机制。三个县(区)已经相互推荐了50宗产业项目,总投资约958亿元。

潼湖生态智慧区

地处惠州仲恺高新区西部,位于东江之滨、毗邻东莞的潼湖湿地,是广东省最大的内陆淡水湿地,放眼望去,水天相接。原生态的湿地风情,塑造了潼湖这块环境优美、几乎没有工业的宝地。如今惠州市正将潼湖周边约128平方公里的范围规划为潼湖生态智慧区。

据了解,潼湖生态智慧区将建成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生态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复合系统,使之成为支撑惠州未来10至20年发展的“绿色引擎”,进而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广东城市经济社会转型实践区、珠三角创新要素集聚区、惠州智慧城市引领区,推动“惠州制造”向“惠州创造”转型。未来,惠州正是需要打造创新高地,来加速吸引科研院所、国际合作、科技金融、科技服务、高端人才聚集。

作为惠州的两大战略平台之一,经过近年的高标准规划,潼湖生态智慧区已完成了从一张白纸到绘就蓝图的转变。去年12月底,潼湖生态智慧区两大起步区—科融新城、国际合作产业园已全面启动建设。据介绍,科融新城主要发展总部经济、研发基地、创新中心等,该区域将以美国硅谷为蓝本,建成惠州的智谷;国际合作产业园则主要面向国内外,发展高端制造。

平台建设 篇4

但单纯的能耗监测平台所提供的数据无法满足现场对能源管理的需求,无法进一步直接降低能耗,需要将监测和控制综合在一起完成能源管理和控制。

能耗监测平台向能源管理平台发展,逐渐完善众多功能将监测管理综合到一起,实现综合管控。从独立软件监测和管理控制进行建立到一个体系之中,完善数据从监测到节能管理数据传输。我公司研发的能源管理平台架构如图2所示,界面图如图3所示。

现阶段尤其是能耗监测同设施管理控制完全是独立分开的,无法形成一套完整的闭环控制体系。根据现有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1 建设整体的能源管理体系“PMAC”模型

能源管理体系“PMAC”模型如图4所示,详细介绍如下:

(1)能源规划(Energy Planning),完成整体能耗数据分析规划。

(2)能耗监测(Energy Consumption Monitoring),完成能耗数据,环境参数及设施参数等各类综合数据跟踪,并根据相关属性完成数据处理。

(3)能耗分析(Analysis of Energy Consumption),完成能耗数据各类对比和指标分析,实现综合数据相关性完善,建设能效模型。

(4)节能控制(Energy—saving Control),将建筑设备监控管理同能耗进行闭环管控,实现最大能效比的实施。

2 完善数据采集的完整性

(1)能耗数据参数采集:水电暖等各类能耗数据,可以完成手工填报部分手工数据,同时可以通过数据集成完成其他相关能耗数据采集。通过进行数据处理完成大数据模型处理分析。

(2)环境数据参数采集:温湿度、CO2、压力等环境参数数据,动态实时有效跟踪整体建筑相关环境参数,结合天气预报进行数据跟踪。

(3)设施运行参数采集:运行状态、运行时间、电流等设施运行参数,实时跟踪相关设施的运行情况,提高用电设施自我诊断和分析。

(4)特殊参数采集:人流量,车流量等各类特殊数据参数。完成相关行为数据参数,将行为管理和设施管理相结合。

3 完成数据分析相关性的大数据分析

(1)完成实时数据和差值数据分析和相关性对比,实现环境参数和能耗参数相关分析。

(2)完成设施参数,环境参数同能耗数据相关性对比。

(3)完成能效数据跟踪和设施运行模式跟踪,建立能效模型。

(4)完成行为节能和设施节能分析和模型建立,找到行为节能和设施管理划分点,最大限度进行节能监管。

4 管理控制体系建设

该体系建设主要完成能耗监测分析同建设设备监控系统的对接和联动,将数据指标同设施控制完成整体跟踪。

(1)能耗指标管控,实现分时、分类、分项的各类指标分解和管理。

(2)管理行为管控,实现数据指标和行为指标对比策应,完成指标联动。

(3)设施管控和环境管控,完善设施运行效率的跟踪和运行联动。

(4)能效指标跟踪管控,提高整体系统的能效指标跟踪和控制,调整整体系统能效指标分析。

5 动态设施ERP管理建设

(1)设施运行指标数据对接。

(2)设施故障指标数据对接。

(3)设施效率指标数据对接。

(4)设施维保指标数据对接。

6 能源价格体系和计费系统建设

(1)建设能源价格指标体系。

城市防汛平台建设方案 篇5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防汛指挥管理工作的经验基础上,研究并建立现代化的防汛指挥系统对于提高应急指挥能力,及时、正确、科学、合理地实施抢险指挥调度,有效地减轻洪涝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设背景

当前我国城市处于高速扩张期,城市洪涝灾害的频度和强度日益增加,造成交通瘫痪、重大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为防御和减轻突发性暴雨可能引发的内涝、水浸等自然灾害,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以及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城市安全运行,特此建立防汛指挥调度系统,系统综合运用物联网、数据库、专业模型和3S等一系列新技术,实现实时采集、传输、存储和管理汛情信息,提供与防汛指挥决策相关的信息层面和模型层面的决策支持,提高防汛指挥活动的正确性、实时性和有效性。

二、建设目标

防汛系统建设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的原则,实现以下目标:

1、针对城市河道、立交道桥、低洼地带等汛情易发地区,提供实时、完整的各类汛情信息的收集、分析、展示,包括水雨情、工情险情、气象、视频等。

2、提供强大的人机交互支持,实现多部门异地多媒体群体会商,实现水情调度、抢险调度、命令发布等方面的自动化,为各级领导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3、建立具有“视频监控”、“水雨情监测”、“数据采集、整合、分析、预报警”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城市防汛系统,为指挥调度、抢险救灾工作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

三、建设内容

1、运行环境建设

网络环境建设,实现防汛各职能部门的网络互连,实现指挥平台与无线防汛终端、视频监控、监测设备的无线网络互连。

硬件平台建设,包括机房装修、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GIS服务器)、存储备份、网络安全、工作站等设备,雨量计、水位计、视频头等监测设备部署,防汛手机、PDA移动终端,防汛指挥车。

软件平台建设,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中间件及系统安全软件等。

指挥中心建设,包括指挥中心场地装修、DLP大屏系统、LED电子显示屏、综合布线、音响系统、供电系统、集中控制系统、呼叫中心系统等。

2、应用系统建设 汛情实时监测,包括:视频监控系统、水位信息管理、雨量数据管理、气象信息展示、工情险情监测,实现对河道、立交道、重点低洼地区的全方位、全角度监控。

指挥调度决策,包括:视频会商系统、指挥调度分析、防汛决策支持。

防汛资源管理,包括:防汛物资管理、防汛人员管理、防汛组织管理、防汛车辆管理。

移动防汛,通过手机、PDA移动终端,满足外出和现场处置时对水雨情、气象、视频、人员物资、预案等实时信息的查询需要,实现移动指挥办公。

3、数据库建设

我国船员服务平台建设 篇6

【关键词】 船员;船员服务平台;船员服务管理

1 我国船员服务现状及需求

1.1 船员服务管理现状

《2011年中国船员管理年报》数据显示,全国从事船员教育、培训的机构和航海院校逾100所,其中,培训高级船员的院校75所,年培养规模达人。2011年全年,内河船员无纸化适任统考达人次,全年共签发内河船员适任证书本。

2010年以前,我国持证船员服务机构数量不多,且存在“挂靠”现象。2010年,我国海事管理部门积极理顺海员技术劳务输出管理机制,5月份,交通运输部和商务部联合发文《商务部交通运输部关于加强外派海员类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明确海员技术劳务输出的资质管理及具体监督管理工作交由交通运输部负责;同年,中国海事局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员外派管理办法》及配套文件的制定工作,规范了我国海员技术劳务输出工作。

2011年,中国海事局在以上法律法规基础上,加强对船员服务机构的各项管理,全年共完成212家甲级和354家乙级海船船员服务机构资质审批并颁发《船员服务机构许可证》。

1.2 船员素质概况

据调查,组成高级船员队伍的主体是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占船员队伍总数的78.5%。我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其英语运用能力虽然与以前相比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船舶所有人对他们英语运用能力的总体评价仍不高。在调查中还发现,目前,我国航海院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进一步加强。

据调查,船员普遍认为他们自身具有较好的敬业精神,但就我国海员综合素质而言,其服从意识、工作态度、团队精神等方面距离国际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仍有待提高。

我国内河船员队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高等级船舶船员比例偏小、整体素质偏低,不能充分满足内河航运发展的需要。可以预见,人力资源的不匹配势必成为内河航运业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

1.3 行业发展对船员素质的要求

由于国际经济贸易的快速增长以及货物种类的多元化,集装箱船、滚装船、液化气船、工程船、散货船等专业化船舶迅速增多,随之诞生了许多专业化的船舶公司。今后,船舶种类还将不断增多,专业化程度会进一步加深,以适应货物对运输要求的提高。

由于卫星、计算机、雷达等技术在船舶上的应用,现代航海船舶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在驾驶和轮机方面,已出现驾驶台对主机遥控遥测的船舶和无人值班机舱。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将进一步减轻船员的体力劳动,但同时也对船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今,船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才能适应航海科技的不断发展。

在海洋业发展的同时,海上交通事故也随之频繁发生。为防止和减少海难事故的发生,IMO不断对现有公约进行修订并出台新的公约。2010年修订的《STCW 78公约》紧跟国际航运业的技术和管理发展趋势,对船员的适任能力提出更为明确的要求。其他如《SOLAS公约》 《MARPOAL公约》等规范性文件,通过修正案不断地进行较大规模的修改,以反映航海科技的最新发展,响应航运业对海事管理的要求。如果船员不及时进行知识更新,那么其适任能力将无法满足新技术、新法规的要求。

2 船员服务平台的定义、基本职能和架构

2.1 定 义

船员服务平台是以船员为服务对象,以信息化管理为手段,集聚、协调各个在地理位置上处于分离状态的船员技术劳动服务主体资源,全方位提供船员教育培训、劳务、管理服务等的机构总成。

2.2 基本职能

船员服务平台应该具备以下基本职能:船员行政管理服务;船员教育培训服务;船员服务机构服务;船员服务行业协会服务。

2.3 基本架构

由于船员服务平台业务涉及船员管理、船员技术劳务和船员培训等多个方面,因此,为实现船员服务平台的定义及职能,应建立相关的专业委员会;为保障本身业务得到高质量的开展,还应设立有关内置机构部门。体系内,船员服务平台应常设管理机构、各专业委员会、航海院校培训机构、船员服务机构和船员服务行业协会等,形成良好的运作和沟通机制,开展各项工作。

3 发展船员服务平台的建议

3.1 指导原则

在船员服务平台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下原则:

(1)船员服务平台的主体服务对象和发展目标是数量充足稳定、素质优良可靠的船员人才。

(2)以人为本,持续提高船员“体面工作”条件,充分保障船员权益;坚持“培养”和“集聚”并举,建设并运用“高层次化、系统化、国际化和职业化”的船员培养体制。

(3)政府主管机关主导,各主体充分参与,协调发展、科学发展、全面发展,提高我国船员服务平台的综合实力;不断推进精细化、国际化、专业化、规范化的高效船员服务管理。

(4)致力于全面解决船员及船员技术劳动服务市场存在的问题,敦促船员教育培训机构和船员服务机构开展更高质量和水平的船员服务;始终关注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率。

(5)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契机,促进航运要素的进一步集聚;以上海的成功实践,带动全国船员服务行业发展。

3.2 具体措施

(1)针对船员行政管理服务的促进措施。管理部门应改进和提升服务理念,以系统保护船员权益为目标,改善船员就业条件,稳定船员队伍,吸引、集聚高素质人才加入船员队伍;以科学管理提高船员就业的便利性、船员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率和实力;以规范管理、严格监督解决船员技术劳务争端,创造规范高效、专业先进的船员技术劳动服务市场;促进船员技术劳动服务营销和船员文化建设;对船员教育培训机构加以特别指导;对船员服务机构加以特别指导。

(2)针对船员教育培训服务的促进措施。以高端化、系统化、国际化和职业化为目标,推进船员教育培训项目建设,提高船员教育培训服务的整体能力和水平;响应行业发展对船员素质的需求,开展“用户主导”“三明治式”和“订单式”的船员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船员英语运用能力、实操技能和应急反应能力;加强船员文化建设。

(3)针对船员服务机构服务的促进措施。充分履行合同,加强船员文化建设及贴心服务,提高船员“体面工作”条件;大力提升专业化管理和服务水平;改进船舶和公司培训的理念、态度、政策和方法,设计船舶和公司培训的最低标准,完善船舶和公司培训的管理与监督机制。

(4)针对船员服务行业管理服务的促进措施。发展和完善船员服务行业协会,促进服务行业发展;完善行业协会管理,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3.3 配套政策

移动办公应用平台建设 篇7

一、方案设计要求

移动应用平台建立以后,移动办公人员应能够随时掌握与自己相关的工作信息;能够通过图片、语音、视频以及文字等方式与自己相关的人员进行工作及技术交流,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技能;特别是当施工现场发生异常情况及紧急事故时,现场人员可以第一时间与在线的专家领导进行汇报沟通,专家领导的指示也可以迅速下达到相应的现场人员,使事故可以消灭在萌芽状态,或者得到及时控制。

(一)方案设计目标

1. 拓宽办公环境:

移动应用平台的建设能够打破办公的物理疆界,使工作人员不再受限于办公室范围之内,实现办公环境无差异化,既提高了办公效率,又减少了办公成本。

2. 实时办公,提高工作效率:

移动应用平台使工作人员能够随时、随地开展工作,包括任务指派、工作督导、通知接收、收发邮件、制定工作计划等,方便相关部门及时处理工作,避免流程阻塞与工作停滞。

3. 远程协作,降低现场施工风险:

移动应用平台针对许多现场施工的突发性、紧急性的特点,使领导或外出专家无论身处何处都能随时掌控日程安排,并能随时处理施工现场的紧急事务、指导现场工作以及紧急情况下的资源的调度,实现高水平的远程协作办公建设,实现一线作业与后方资源无缝对接。

4. 全面信息支持,提升公司整体技术能力:

可以通过移动办公随时进行内部技术交流、查阅已有技术解决方案等内容,确保用户能及时获取所需信息并展开工作,提高公司整体人员的工作能力。

(二)方案设计要求

1. 安全保密要求。

移动应用的安全问题是必须首要考虑的问题。移动应用的安全风险包括5个方面:即物理风险、无意错误风险、有意破坏、管理风险、其他风险,基于这些风险需要在物理层进行安全防护,在技术、系统机制、体制管理上保障安全。

2. 性能要求。

1)稳定:在利用本系统正常的工作中,不应出现妨碍工作顺利进行的系统错误或意外中止的情况。2)资源合理利用:在进行数据的查询、统计、分析的过程中,允许资源的占用率提升及网络带宽占有量的加大,但在操作结束后,应该及时释放所占用的资源,以保证工作人员顺利工作。3)使用灵活:当系统与其他软件的接口发生变化,用户的操作方式、运行环境、对信息获取方式以及对期望获取的信息结果发生变化时,软件系统要做到易于调整,拥有高度的灵活性。

二、建设方案

(一)逻辑架构

第一层是终端接入层,移动应用的使用者所使用移动设备包括PDA、手机、车载移动设备、便携机等各种移动终端设备。第二层是移动通信网络,实现和现有的移动通讯网络连接。第三层是企业移动应用平台,负责移动终端安全地接入企业网,进行业务请求。第四层是企业信息网内的移动应用服务平台。第五层是应用支撑平台,以数据中心(或者现有应用系统数据)为平台数据基础,为平台提供运行环境和应用支撑,通过建立数据同步进行整合:进行数据库级的数据同步,从而达到整合系统应用的效果。第一层与第二层构属于无线通信网,第四层与第二层属于企业网,第三层则起到将无线通信网与企业网安全隔离的作用。

(二)功能架构

1. 系统集中部署在应用支撑平台上,利用管理服务平台管理和控制移动办公对数据服务平台数据的访问控制和应用。

系统访问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2. 服务端部署在移动应用平台上。

移动终端部署统系统报表App、基于流程的应用App(包括消息通知、任务督办、生产服务过程中的技术及物资交流沟通协调等)。

3. 管理服务平台负责维护系统用户,管理用户的权限分配以及用户的组织机构等用户管理;

管理接入移动办公平台的各种智能终端,包括设备的初始注册、设备用户之间的映射、设备的映射更改、设备的硬件接入、设备有效期限、设备的注销丢失等的设备管理。

4. 安全体系负责系统安全管理:

管理和维护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包括智能终端的安全管理和移动办公平台的安全管理,以及相应的技术措施。

5. 运行保障体系管理平台的日常运行及维护工作,包括运行管理门户、系统管理以及日常维护管理制度等。

生产管理类应用的实时性要求较强,由现场作业人员利用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方式实时汇报现场情况及相关的物资车辆人员等需求;相关人员根据现场情况,和现场提出的请求,提供相应建议、相关事宜安排、相应的物资调度以及应急情况处理;并且重要的通知、技术方案以及物资调度情况可以及时下达到施工现场。

(三)网络拓扑

三、安全设计方案

移动应用最大的难点就是安全问题,针对该问题本平台以下几个方面工作来保障系统的安全运行。

1.物理安全设计:服务平台系统软硬件均部署在机房内,机房供电等设施以及管理流程满足等保三级系统的物理安全需求。

2.网络安全设计:利用企业移动应用平台的安全接入功能将企业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进行隔离,企业移动应用平台整合统一身份管理、应用授权管理、移动加密机管理、安全端口管理、安全接入日志等功能,实现了移动终端接入的安全管控。

3.用户访问安全设计:系统采用用户身份管理与统一认证,实现用户身份安全认证,身份认证包括对终端设备的认证和终端用户的认证,保证系统访问的安全性。

4.终端设备认证:终端设备认证是指对使用者操作终端的授权,必须是系统指定的终端才能使用本业务系统;对终端设备的认证移动办公信息服务平台可以采用基于对SIM卡的号码进行认证的方式来确保经过认证的用户终端才能使用本系统。

5.应用安全:由业务部门和信息部门组成系统应用权限管理小组,严格审定用户数据访问权限,保证数据访问安全。

6.数据保密性:传输敏感的内部数据时,必须采取商密级加密,采用端对端的加密方式,即从移动终端到企业网移动接入服务器端对数据及交换指令采取加密措施,防止信息被窃取。

四、结论

1.实时办公,提高工作效率:员在旅途中的碎片时间也可以被综合起来有效利用了移动办公意味着使用人员不必返回办公室接收和处理公式,可以直接使用移动办公的终端来同步邮箱中的数据。

2.实时的信息反馈,提高现场施工效率:现场技术人员可以通过移动设备来获取公司专家技术人员的远程指导,从而缩短故障排除时间。

平台建设 篇8

1 切实提高党建工作与新媒体的关联度

当前,通过党建类媒体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好党员教育工作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方面。利用新媒体发展党建,顺应了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的发展需要,能为党组织活动开辟了互联网时代的新空间。自2015年5月以来,伊春市委组织部开始寻求在互联网时代实现党建工作创新的新途径,通过升级“伊春先锋网”,打造“二维码党课”“党建App”“基层党组织工作平台”“党建微信公众平台”等新载体,由过去网站的“一枝独秀”,发展为“五大平台”相互联动,共同发力。伊春市的党建新媒体发挥重要作用体现在充分利用了新媒体互联、快捷,覆盖面广的特点,活化基层党组织工作方式,提高党员参与党组织活动的关联度,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改变了以往党建工作内容单一、单向灌输、缺乏互动的缺点,让党员从互联共享中充分得到教育。伊春市通过增进党员与党建新媒体平台的高度关联性基本覆盖了党建工作的“全领域”,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党建新媒体上可以突破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按主题、按需求、按时效进行学用,有效地提高基层党组织工作效率和党员素质。特别是在新媒体平台上增强了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后,有效解决了党组织生活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现象,对失联党员和流动党员的管理也随着党建新媒体关联度的提高而得到解决。因此,对党建部门而言,通过增强党建新媒体的关联度,有效地简化党员信息管理、党员教育等日常党务工作,从而提高党务工作效率;对党员和普通群众而言,可以利用电子邮件、留言、在线交流等方式与相关组织、部门联系,甚至可以借用视频面对面地进行快捷、直观的交流,大大拉近了党组织与党员和群众的距离,切实打通了党建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2 搭建党建新媒体的“金字塔式”传播架构

在传统党建工作模式中,受地域空间、党员素质、基础条件和工作方式所限,部分基层党组织存在着“软、散、差”等顽疾,表现在“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不规范、不正常;党组织服务功能弱化,各项工作落实不及时、不到位,存在断层;流动党员长期脱离组织,不履行义务,人员难组织、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对于基层党建工作也缺乏指导、检查和监督的有效手段等等。伊春市委组织部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按照全市党组织的隶属关系,建立了“金字塔式”互动联通系统,形成了覆盖面广、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下联动、运转高效的工作交流体系[2]。目前,全市共建立微信交流群886个,共有12 614人下载使用了“伊春党建”App、关注了“伊春党建”微信公众号[3]。此外,“金字塔”式传播方式突出了共用、共享理念,不仅仅是党组织在使用,全市群团组织、社团组织都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发布信息、学习党课,提高了党建带团建的作用效果,形成了党群互动,上下联动的效应,推动了基层党组织和群团组织的融合发展,扩大了群众参与、监督党建工作范围和深度,形成了“大党建、全民建”工作新格局。以“短精活”“快新准”的特点,面向社会宣传党建工作,不断释放“指尖上的正能量”。同时,还设置了公示、投票等功能,拓展了群众参与和监督党建工作的渠道。通过搭建“金字塔”式传播架构,“伊春党建”App和“伊春党建”微信公众号把国家级学者专家、省市级领导,县(区)委书记和市县级各类专家的党课资源进行了精选,为党员教育提供了便利。目前,“伊春二维码党课”共收录各类专家党课视频48部,总时长3 000余分钟;2万多名党员通过安装订阅“伊春党建”App和“伊春党建”微信公众号参与学习。

3 提升服务品质是党建新媒体的重中之重

相比传统媒体而言,受众对新媒体所带来的增值服务更加青睐,以往,党建工作是单边管理,一条线纵深到底,缺少沟通。党建新媒体的兴起能让党务工作通过移动终端同频共振,线上的党建与线下党建可以实现同步进行,通过党建新媒体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能够让党员不断在互联网时代强化党建的“主体自觉性”。伊春市的党建新媒体进一步转变了党组织的服务成效和服务方式,更加贴近基层实际、更方便于广大党员干部学用。“伊春党建”微信公众平台和党建工作微信群的使用,让党员和组织之间、党员和党员之间加强了沟通。通过“伊春先锋网”在线答疑、QQ群和微信群跟踪帮扶指导、专家远程授课等方式服务群众。仅2015年,伊春市就开展了各层次、各类别党课55场次,服务林区职工、农民、普通居民8 937人次,解决了群众在生产生活遇到的实际难题1 096件,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更加信任党组织,有困难第一时间想到向党组织求助。伊春市还充分利用二维码这一载体信息储存量大、使用便捷、抗损性强的特点,将优质的党课视频教材分类编辑并制成二维码链接,分别放置在各个党建新媒体的相应专栏中,改变了传统党课“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党员干部只需拿出手机扫描二维码,可以随时学习党课,实现党员教育在内容上化繁为简、在形式上化整为零,提高了学用实效性,真正实现了党课随用随扫、随扫随学。因此,党建新媒体平台建设关键在于能否利用互联网服务到位、服务到人、服务精准。

参考文献

[1]唐绪军.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2]贾程秀男.发挥“微政务”优势创新新媒体时代群众工作方法[J].理论观察,2015(2):107-108.

我国种业整合信息平台建设 篇9

种子产业简称种业, 是我国战略性、基础性产业, 是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我国种业发展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大约落后20年, 主要体现在: (1) 在种子使用上, 科技含量低, 产品低水平竞争;品种更新换代速度慢;种子质量差, 良种较少。 (2) 在种子产业发展中, 产业整合程度低, 种业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较差。2012年, 以中国种业集团、北京奥瑞金种业公司为代表的北京所有种业公司销售额的总和不及跨国公司孟山都种业一个公司销售额的二十分之一。目前, 我国的种业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在与孟山都、杜邦、先正达等大型跨国种业公司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这些跨国公司的不断发展严重挤压了我国种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对我国的种业发展乃至国家粮食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全球种业发展的实践证明, 种业整合可以增强种业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如全球前三大种子公司 (杜邦、孟山都和诺华种子公司) 就是产业整合的结果。种业整合优质资源主要包括品种、育种基地、种子产业链上的种子企业等。目前, 我国具有大量的金子般的优质资源, 但是缺乏发现他们的眼光, 我国现有的种业信息平台显得肤浅与不足。现有种业信息平台的内容主要是种子的交易信息, 没有涉及到种业整合的相关信息, 目前还没有专门为种业整合服务的信息凭条。为了促进种业整合, 需要建设全国性的信息平台, 为种业企业的整合提供信息服务。近年来, 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也为建设种业整合信息平台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条件。

二、我国种业整合信息平台建设的原则与内容

种业整合信息平台的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需要在中央农村工作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加以建设, 为相关种业企业提供充分、有效的信息, 为种业企业的整合提供有利的条件。

1.我国种业整合信息平台建设的原则。 (1) 统一性原则。种业整合信息平台的建设应该由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 由各个省级农业部门共同建设。并且收集信息时要统一标准, 如果不统一标准, 将会造成巨大的重复建设, 浪费社会资源。只有统一领导和统一标准, 整个信息链的接口和节点才能无缝衔接, 做到互联互通、兼容共享。政府部门和市场参与者可以通过任何部门的网站, 查阅到整个体系平台任何环节的信息, 而且这种集成方式, 并不影响各部门、各地区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 构建自己独立的信息系统。 (2) 及时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信息的及时接受和信息的及时发布。信息的价值很多程度上取决于它的时效性, 一个过时的信息将会完全失去价值。如果种业整合信息平台中的信息缺少了及时性, 使用者获得的是滞后的、无价值的信息, 必然会导致种业整合信息平台无法继续下去。 (3) 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也是种业整合信息平台运作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种业整合信息平台是大量信息资源的整合, 由于统计误差的存在, 必然会出现一些不真实的信息。客观性原则要求信息收集者在整合信息时, 要本着客观的原则, 摒弃主观的因素, 尽可能的减少统计误差, 让信息使用者能够在种业整合信息平台上得到真实、有效、实用的信息资源。

2.我国种业整合信息平台建设的内容。种业整合信息平台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服务于种业企业的整合。如图1所示:

种业整合大概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项目立项阶段, 主要包括项目搜寻, 项目筛选和可行性研究;第二个阶段是投资方案设计阶段, 主要包括初步投资方案设计, 投资谈判和尽职调查;第三个阶段是方案执行阶段, 主要是并购的后续管理。基于此, 本文将种业整合信息平台的内容分成以下三个方面。如图2所示:

(1) 种业企业、机构信息。种业整合的第一个阶段是项目立项阶段, 也就是说企业首先要找到能给企业带来协同效应的优质资源。这部分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种子公司的信息, 另一方面是种子研发机构的信息, 这些信息能够帮助企业寻找到优质资源, 例如品种、育种基地、种子产业链上的种子企业等。 (2) 政策法规。种业整合的第二个阶段是方案设计阶段, 政策法规是影响种业整合方案设计的重要因素, 这部分不仅提供最新的政策和法规, 还请有关专家对政策法规进行解读, 让企业能够及时了解相关的政策。 (3) 经验交流。企业整合的案例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无论是失败的还是成功的案例, 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对种业企业的并购方案设计以及并购的后续管理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种业整合信息平台为企业提供国内、外的并购案例, 并且提供详细的分析, 让种业企业能够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三、我国种业整合信息平台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1.种业整合信息平台建设阶段。 (1) 加强对“种业整合信息平台”信息安全的保护。大数据在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 也对信息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加强对“种业整合信息平台”信息安全的保护。首先, 我们要重视大数据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在建设种业整合信息平台时, 要明确大数据的重点保障对象, 加强对敏感和要害数据的监管。其次, 要加快大数据安全技术研发。加大对大数据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 推动基于大数据的安全技术研发, 研究基于大数据的网络攻击追踪方法, 抢占发展基于大数据的安全技术的先机。 (2) 设立专项资金。建设种业整合信息平台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资金应该由中央财政拨付付, 并由中央农村工作小组统一管理和使用。在资金的使使用上, 应该接受审计部门的审计, 避免出现资金挪用的的现象。 (3)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种业信息平台台的建设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持, 因此应该建立一支专业化化的人才队伍。首先, 要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 为为种业整合信息平台的建设提供专业性的建议;另外, 要要聘用网站设计人员对网站进行建设和维护, 保障网站信信息的安全。

抓好平台建设 提升服务水平 篇10

一、规范行政事务平台, 提高执行力

校长办公室是学校行政工作运转的中枢机构, 担负着上传下达、协调左右、沟通内外的职责, 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变化, 校办的行政工作纷繁复杂, 任务重、责任大, 为此, 校办以“围绕中心, 服从大局, 服务领导, 服务师生, 服务群众, 以人为本”为工作原则, 着力打造优质、高效、有序的行政事务平台。

俗话说“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办公室首先从完善各项行政事务的机制体制入手, 制定、修订、完善了办公室各项规章制度, 包括用章管理、合同管理、公务处理、行政督办实施办法、会议室使用管理、公务车管理、校务公开实施办法等各项行政规章制度, 使得各项行政工作流程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简便化, 逐步形成了按制度管事、靠制度管人、用制度管钱的良性运作机制, 保证了办公室各项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建立以主管校领导为组长, 办公室主任为核心, 分管行政工作的副主任为主要负责人, 科室工作人员为成员的行政事务工作小组, 建立、健全了重大行政工作处置应急预案;实施科长例会制度, 会议定期召开, 旨在分析问题, 查找不足, 总结经验, 提出对策。对工作实践中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在办公室进行推广, 同时对重要工作在会上提前协调布置, 分工明确, 责任到人, 层层落实;建立寒暑假值班“主辅”制度, 每项行政工作指定一名工作人员具体负责, 但同时要求其他行政人员学习、掌握处理此项行政工作的基本方法, 以防止因工作人员有事或不在时, 耽误工作进度。

通过挖掘行政事务平台潜能, 办公室注重在工作中总结规律, 努力推进各项行政工作高效运转, 切实达到了忙而不乱、运转高效、和谐发展的工作目的。

二、打造高效信息平台, 加强督办和信息反馈工作

当前社会是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 对相关信息的掌握程度, 决定着学校的研判能力, 只有及时搜集和反馈对学校发展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才能及时掌握各项工作的新动向和新进展。为此, 办公室高度重视信息工作, 全力打造高效信息平台。

遵循“能下能上”即“工作人员能够按要求及时深入教学、科研生产一线, 能够搜集、整理、上报有价值的信息资料”的工作方式, 通过会议、网络、简报、调研、信访、新闻、统计报表七个途径;规范获取信息的体制机制, 及时搜集涉及校园安全稳定、教育教学改革、学科建设等各方面有价值的信息, 力求在第一时间掌握高等教育发展动态、国家的方针政策, 积极探求相关问题产生的根源, 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方法, 为校领导决策争取主动。加强督办工作, 特别是对校长办公会上的各项决议, 建立健全任务跟踪、督察督办、结果反馈机制, 努力做到“事事能落实、件件有交代”, 及时让校领导了解、掌握各项决议的落实情况, 提高工作执行力。认真做好师生的来电来访工作, 凡信访工作涉及到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 校办全程做好督办、催办工作, 力争在第一时间内答复对方, 努力做到件件有结果, 事事有回复。

目前, 督办机制和信息反馈平台正在逐步完善, 在为领导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完善公文处理平台, 提升公文处理水平

公文处理是办公室一项日常性工作, 既重要又琐碎。公文处理和文字工作是办公室工作的重要内容, 是进行上下沟通的主要途径, 也是体现办公室工作水平和工作作风的重要标志。为主动适应学校发展的新趋势, 校办进一步完善了公文 (文字) 处理平台。

公文处理主要包括收文和发文工作。为提高收文的工作效率和办事效率, 办公室加强了对承办职能部门的督办催办工作, 特别是对时效性强的文件, 避免了公文的停滞和积压, 保证了公文规范、高效、快速运转。在发文办理过程中, 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既能严格遵循发文程序, 对公文层层把关, 又能根据公文的实效性, 坚持急件急办, 特件特办, 平件抓紧办, 确保及时发文不误事。进一步完善了公文起草、收取、报批、处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严把公文质量关, 努力提升全校的公文处理水平;建立了公文一审、二审、核对、签发制度, 力求行文准确, 实事求是;协同档案馆, 建立了文字材料归档机制, 定期对文字材料 (包括电子文档) 进行归档, 确保文字材料完整、妥善保存。

近年来, 办公室通过各种信息发布途径, 及时反映学校工作进展情况, 充分体现校务公开内容, 扩大师生员工的知情权;组织起草完成了每年的学校行政工作总结, 年度工作要点, 教代会校长工作报告, 开学和毕业典礼的讲话稿等文件材料和领导重要讲话;规范了学校大事记和学校年鉴的编写工作, 努力为学校留下有价值的详实的历史资料。

四、加强培训平台建设, 提高办公室工作能力

要适应社会形势变化, 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工作人员必须与时俱进, 主动学习、掌握国家教育的大政方针, 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服务意识和工作能力。

为培养和提高办公室人员的素质, 校办加强培训平台的建设。一是校办科室内部、科室之间采用不定期轮岗制度。一个干部在一个科室一个岗位工作时间太长, 容易养成凭经验办事的习惯, 久而久之会滋生一种惰性, 缺乏一种工作激情和上进心。校办根据岗位需要、个人特长实行不定期轮岗, 实现了办公室人员“一专”向“多能”的转变, 提升了办公室人员的综合素质。二是采取“走出去”的培训方式。为学习和借鉴国内同行先进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 校办分批分期派员外出参加专题业务培训, 使每个人都有机会走出去开阔视野, 增长见识, 提高了自身业务水平。三是采取“请进来”的培训方式。华南农业大学校办承办了2010年中国高等农林水院校办公室主任协作组第七次会议, 及2011年华东、中南地区农林水高校办公室主任协作会第二十四次会议, 通过会议交流, 学习到了兄弟院校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此外, 校办每年组织召开学校机关和学院文秘工作研讨会, 会上请参会代表介绍工作经验, 然后大家共同探讨, 畅所欲言, 相互学习, 相互借鉴, 相互支持, 促进了机关、学院办公室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四是创立了“党性修养论坛”, 每次安排一名党员在组织生活会上做主题发言, 其他党员讨论发言, 不仅提高了办公室人员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还提升了党员组织生活的内涵和质量。

上一篇:电视节目的策划下一篇:出版自由与言论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