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宇安全

2024-09-07

楼宇安全(精选十篇)

楼宇安全 篇1

一、智能楼宇安全防范系统

安全防范, 顾名思义就是对于未知的危险因素作好准备与保护工作, 该工作是用来应付攻击或避免受伤等不可预见的事情的发生。我们应当了解:安全防范属于预防性的安全技术, 他重点起到的是防御的作用。其技术措施及其设备包括防盗报警、出入口控制即门禁控制、电视监控、访客对讲、电子巡更、汽车场车辆管理等。

二、智能楼宇的安全防范系统的主要内容

2.1家庭防盗报警系统。防盗报警系统就是在家庭中比较重要的地点区域布设各类传感器, 代替钢筋防盗网, 主要由保安中心管理主机、家庭报警器、传感器和传输线缆组成。传感器主要有红外线探测器、热感探测器、玻璃破碎探测器、窗磁、门磁等, 另外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不同的位置设置不同的传感器, 这样不仅仅能够有效地探测非法侵入者, 还能够避免业主牢笼中的感觉, 可谓一举两得。家庭报警器与保安中心管理主机联网, 当出现非法闯入者时, 家庭主机报警, 管理主机会显示报警地点和性质, 保安中心可据此确定出警方案, 及时制止犯罪。

2.2可视对讲系统。可视对讲系统一般情况下设置在小区内的住宅单元入口或进户门处, 这样可以有效地谢绝陌生人访问, 限制非法侵入, 保持居住环境的私密、安全和安静。可视对讲系统主要由对讲主机、室内分机、电控防盗门、管理主机 (可选项) 和传输线缆组成。通过可视对讲系统, 户主可以更直观地了解访客情况, 控制门锁开启与否。另外, 这种系统还可以采用联网型, 各栋对讲主机与保安中心管理主机联网, 保安中心可随时了解住户求救信号。

2.3楼宇周界防越报警系统。楼宇周边的环境安全状况直接影响了楼宇的安全, 因此, 楼宇周界报警系统也是不可避免的。该系统由红外线对射器、接收器、报警主机及传输线缆组成。一般是在小区的围栏上, 安装户外型红外多光束智能探测器, 组成社区周界不留死角的防非法跨越报警系统。与此同时, 控制器采用智能化模糊控制技术, 可以避免由于树叶、杂物、风雨或飞鸟等小动物穿越围栏所引起的误报。

2.4闭路电视监视系统。智能楼宇的闭路电视监视系统是必不可缺的, 该系统是指在重要的场所安装摄像机以提供利用眼睛直接监视建筑内外情况的可能, 这样, 保安人员在控制中心可以监视整个大楼内外的情况, 大大加强了安全系数。

三、安全防范系统的设置

智能楼宇在建设之初就应当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进行安全防范系统的设计以及设置工作的准备工作。智能楼宇的安全防范系统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根据智能楼宇内部保护对象的风险等级等特点, 制定相应的防护级别需求, 是设计既能够满足楼宇的全面防护和局部纵深防护, 又能够做到不会浪费, 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根据智能楼宇的建设标准、使用功能及安全防范管理的需要, 综合运用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传感检测技术、安全防范技术等, 形成先进、可靠、经济、适用的安全防范技术体系;遵照国家相关安全防范技术规程及智能化居住小区的规范、标准, 并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结束语:智能楼宇的广泛应用, 使得我国的智能楼宇安全防范系统的设置技术越来越成熟, 随着智能楼宇的不断发展以及我们施工的经验的不断丰富, 我国的智能楼宇建设应用必能向上一个新的台阶, 其安全防范系统的应用也会越来越高效。

参考文献

[1]张吉春.高洁.安全防范与智能楼宇[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1) .

[2]许毅平, 周曼丽.智能楼宇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3 (6) .

[3]袁琴, 杜乐.浅谈智能楼宇系统集成技术[J].山西建筑, 2008 (2) .

[4]张振昭, 许锦标.楼宇智能化技术.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5]程大章主编.智能楼宇自控系统[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6]剑岳, 赵亚林, 王文杰.智能楼宇安防系统的工程设计[M].淮阴工学院学报, 2001 (06) :30.

北京市楼宇内安全管理规范 篇2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楼宇内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物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两个以上产权单位、产权单位与使用单位在同一楼宇内或产权单位将楼宇出租给两个以上使用单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产权单位、物业单位、使用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适用本规范。

本规范所称楼宇是指多层或高层建筑。

第三条 产权单位、使用单位是楼宇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产权单位委托物业单位管理的,物业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行使安全管理职责。使用单位应当服从产权单位、物业单位的管理,对使用行为负责。

第四条 产权单位、物业单位、使用单位应当具有与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证照,应当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规定,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

第五条 产权单位、物业单位、使用单位应当按照楼宇权属证件登记的用途使用,不得擅自改变,确需变更的,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报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六条 任何单位不得占用、堵塞楼宇的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不得妨碍消防设施、重要设施的正常使用。

任何单位不得违反国家有关安全技术规定安装、使用电器产品,设计、敷设用电线路;不得超负荷用电。

第七条 产权单位与物业单位,产权单位、物业单位与使用单位之间应当签订安全生产协议,并明确一个产权单位或物业单位对楼宇公共区域、消防设施、重要设施进行管理。

第八条 产权单位、物业单位、使用单位应当依法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各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定期进行安全培训。

第九条 产权单位、物业单位、使用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包括:

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制度;

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具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设备和设施的安全管理制度;

危险作业管理制度;

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和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奖励和惩罚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其他保障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

第十条 楼宇内不得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经营危险物品的,在营业区域内不得存放实物。

第十一条 产权单位、物业单位、使用单位使用楼宇内的普通地下室和人防工程作为经营场所开展经营活动的,应当办理经营场所各项审批手续,按照地下空间安全管理相关规定开展经营活动。

产权单位的安全责任

第十二条 同一个楼宇由两个以上产权单位所有的,楼宇公共区域、消防设施、重要设施应当明确一个产权单位或委托一个物业单位负责安全管理。

第十三条 产权单位不得将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楼宇作为生产经营活动的场所,不得交付物业单位管理。

第十四条 产权单位应当保证楼宇及其消防设施、重要设施的技术资料完整;委托物业单位进行管理的,应当及时、完整地交付物业单位。

第十五条 产权单位应当与物业单位约定双方安全生产投入的经费,保证楼宇及其消防设施、重要设施的正常使用。

第十六条 产权单位不得将楼宇出租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的使用单位。

产权单位不得将楼宇委托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的物业单位管理。

物业单位的安全责任

第十七条 物业单位对楼宇实施管理前,应当对建筑结构、消防设施、重要设施等进行查验,合格后方可接收,并做好记录。

第十八条 物业单位应当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发现使用单位存在事故隐患的,应当书面告知使用单位,拒不整改的,物业单位可报告产权单位和相关行政管理部门。

第十九条 物业单位应当与使用单位签订安全管理协议,明确物业单位和使用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安全管理协议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明确各自负责管理的区域范围;

(二)明确安全管理的职责分工;

(三)明确消防器材的提供方和管理方;

(四)明确消防设施、重要设施更新、维修、保养的经费来源;

(五)明确、细化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职责分工、程序,以及各自应当履行的义务;

(六)其它需要明确的安全事项。

第二十条 物业单位应当将安全生产经费用于楼宇及其消防设施、重要设施的维护、保养、更新、改造等。

物业单位应当保证楼宇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畅通,并保证楼宇的整体消防设施、重要设施的完好有效。

第二十一条 物业单位应当建立楼宇内使用单位详细档案,包括基本情况、应急救援物资、应急救援人员配备等情况。

使用单位的安全责任

第二十二条 使用单位负责本单位生产经营区域的安全生产工作,保证自有的消防器材及消防设施、重要设施完好有效,不得影响、妨碍公共设施的正常使用。

第二十三条 使用单位应当服从物业单位的管理,履行协议中的安全责任,配合检查,对发现的隐患应当及时整改。

第二十四条 使用单位在促销活动前,应当制定相应的预案;客流量超过额定数量,使用单位应当立即启动预案,采取限制客流措施,做好疏导、疏散工作。

使用单位应当将应急预案报送物业单位备案,物业单位应当协助、配合使用单位做好促销活动安全措施的落实。

装修改造的安全管理

第二十五条 对楼宇装修、改造的,产权单位或物业单位应当按照相关规定,需要审核或备案的,应当将装修、改造方案报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或备案后,方可组织施工;需要验收的,应当经相关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产权单位或物业单位进行装修、改造,应当提前告知使用单位,影响楼宇安全的,应当采取相应措施或者停止生产经营活动。

第二十六条 使用单位对楼宇装修、改造的,应当征求产权单位同意后,与物业单位签订协议,物业单位按照协议的内容对使用单位的装修、改造进行监督。

使用单位对装修、改造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物业单位对装修期间的安全工作进行监督,存在事故隐患的,应当要求使用单位进行整改,同时报告产权单位和相关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七条 对楼宇进行装修、改造,产权单位、物业单位或使用单位应当与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安全责任;施工区域应当与其它营业区域相隔离,并采取安全措施,确保安全。

应急演练和应急处置

第二十八条 产权单位和物业单位应当制定楼宇的总体应急预案,预案应当明确产权单位、物业单位及使用单位的职责、任务。

使用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配备应急救援人员,配置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报物业单位备案。

第二十九条 物业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配备应急救援人员,配置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至少每季度组织一次全面的应急演练,做好应急演练记录。

第三十条 遇有突发事件,各单位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进行应急处置。

需要启动总体预案的,物业单位应当立即启动,并负责指挥和调度相应的人员和物资进行应急处置,使用单位应当服从物业单位的指挥和调度。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本规范不适用居民小区。

第三十二条 本规范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产权单位,是指对建筑具有合法所有权的单位。

(二)物业单位,也称物业服务企业,是指依法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相应资质,从事物业管理服务活动的企业。

(三)使用单位,是指在楼宇内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

(四)重要设施,包括特种设备、变配电设施、报警系统、给排水系统、避雷系统等。

(五)消防设施,是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防排烟系统以及应急广播和应急照明、安全疏散设施等。

(六)相应资质,是指由工商、消防、安全生产、质量技术监督、民防、建设等相关部门发放的许可证照。

第三十三条 本规范所称的“以上”包含本数。

楼宇对讲通信网中安全技术的应用 篇3

关键词:楼宇对讲通信网络 安全技术

一、 安防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史

楼宇对讲通信网络是无线电通信技术中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和组成部分,这项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开始于上个世纪的20年代,当时主要使用在警察局总部与巡警车之间的车载移动通信服务――并迅速在警察部门得到推广应用。1946年,美国的AT&T公司开发设计出一种可以连接移动用户和固定电话用户的无线电话技术;基于这项技术,AT&T公司进一步开发了称之为安防移动电话服务(MTS,Mobile Telephone Service)安防移动通信系统,它的改进型――I MTS系统在1969年发展成当时唯一的遍布美国的楼宇对讲移动通信网络。1968年,AT&T公司的贝尔实验室发明了蜂窝技术,它能将楼宇对讲移动通信网络的覆盖区域划分成很多类似蜂窝的小区,相隔较远的小区可以使用相同的无线电频率。蜂窝技术的应用极大地增加了移动通信网络容量,并使小区的基站能采用低功率发射,避免高发射功率带来的干扰问题。蜂窝技术的发明是移动通信史上的一个光辉里程碑,它的广泛应用标志着楼宇对讲移动通信进入了蜂窝移动通信时代。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第一代蜂窝楼宇对讲移动通信网络在日本、瑞典、英国、美国、德国和法国等诸多国家广泛投入运行。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基于模拟通信技术,采用的是频分复用(FDMA,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模式,网络的容量基本可以满足移动通信用户的需要。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由于模拟技术的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已经显得过时,集成电路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数字通信技术在第二代安防蜂窝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如先进的数字语音编码技术在保证话音质量的前提下可大大减少通信带宽的需要――提高了网络频段资源的利用率;差错控制技术增强了网络的抗干扰能力――基站可以以低功率发射;数字加密技术可以保护数字化了的用户语音、数据和网络指令;身份证技术可以鉴别移动用户的身份,有效防止身份假冒。所以第二代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相比不仅性能优良,而且安全。1990年,泛欧数字安防蜂窝移动通信网(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率先在西欧各国开始运行,让欧洲摆脱了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网络体制众多互不相通的困境。GSM网络在频分复用(FDMA)的基础上又采用了时分多址(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来增加网络容量。其后,澳大利亚、中国和一些中东国家也陆续采用GSM网络,使得GSM网络成为世界上覆盖范围最大的移动通信网络。

20世纪90个代末期随着因特网与楼宇移动通信网的融合,低速率数据传输业务已经无法满足移动用户的需求,对高速率数据传输业务的需求推动着移动通信网络走向第三代。为此,国际电信联盟ITU就倡导制定一个全球统一的第三代蜂窝楼宇移动通信网络标准――未来公共陆地移动电信网络。1998年10月由欧洲、中国、日本、韩国和美国的电信标准组织联合成立了第三代伙伴记计划(3GPP 、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组织,旨在制定一种以IS-95核心的CDMA2000。

第三代楼宇对讲移动通信网络在本世纪初开始投入使用,日本的DoCoMo公司于2001年10月1日率先运营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以上我们简单地回顾了楼宇对讲移动通信的过去和发展现状,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移动通信服务需求的双重推动下,楼宇对讲移动通信网络仍将继续不断地向前发展,更完美地实现广大楼宇对讲移动通信用户的通信服务需求。

二、移动通信网络中的不安全因素

无线电通信网络中存在着各种不安全因素――如无线窃听、身份假冒、篡改数据和服务后抵赖等等。楼宇对讲移动通信网络作为无线电通信网络的一种类型同样存在着这些不安全因素,由于楼宇对讲移动通信网络的特殊性,它还存在着其他类型的不安全因素。下面将从移动通信网络的接口、网络端和移动端三个部分分别分析其中的不安全因素,以及在安防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具体表现形成及其危害:

1、无线接口中的不安全因素

在楼宇对讲移动通信网络中,移动站与固定网络端之间的所有通信都是通过无线接口来传输的,但无线接口是开放的,作案者可通过无线接口窃听信道而取得其中的传输信息,甚至可以修改、插入、删除或重传无线接口中的消息,达到假冒移动用户身份以欺骗网络终端的目的。根据攻击类型的不同,又可分为非授权访问数据、非授权访问网络服务、威胁数据完整性三种。

1)非授权访问数据类攻击

非授权访问数据类攻击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取无线接口中传输的用户数据/或信令数据。其方法有如下几种:

窃听用户数据――获取用户信息内容

窃听信令数据――获取网络管理信息和其他有利于主动攻击的信息

无线跟踪――获取移动用户的身份和位置信息,实现无线跟踪

被动传输流分析――猜测用户通信内容和目的

主动传输流分析――获取访问信息

2)非授权访问网络服务类攻击

在非授权访问网络服务类攻击中,攻击者通过假冒一个合法移动用户身份来欺骗网络端,获得授权访问网络服务,并逃避付费,而且由被假冒的移动用户替攻击者付费。

3)威胁数据完整性类攻击

威胁数据完整性类攻击的目标是无线接口中的用户数据流和信令数据流,攻击者通过修改、插入、删除或重传这些数据流来实现欺骗数据接收方的目的,达到某种攻击意图。

2、网络端的不安全因素

在楼宇对讲移动通信网络中,网络端的组成比较复杂,它不仅包含许多功能单元,而且不同单元之间的通信媒体也不尽相同。所以安防移动通信网络端同样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不安全因素――如无线窃听、身份假冒、篡改数据和服务后抵赖等等。按攻击类型的不同,有如下四类:

1)非授权访问数据类攻击

非授权访问数据攻击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取网络端单元之间传输的用户数据和信令数据,具体方法有如下几种:

窃听用户数据――获取用户通信内容

窃听信令数据――获取安全管理数据和其他有利于主动攻击的信息

假冒通信接收方――获取用户数据、信令数据和其他有利于主动攻击的信息

被动传输流分析――获取访问信息

非法访问系统存储的数据――获取系统中存储的数据如合法用户的认证参数等

2)非授权访问网络服务类攻击

非授权访问网络服务类攻击的主要目的是访问网络而逃避付款,具体的表现形式有如下几种:

假冒合法用――获取访问网络服务的授权

假冒服务网络――访问网络服务

假冒归属网络――获取可以假冒合法用户身份的认证参数

滥用用户职权――不付费而享受网络服务

滥用网络服务职权――获取非法盈利

3)威胁数据完整性类攻击

楼宇对讲移动通信网络端的威胁数据完整性类攻击不仅包括无线接口中的那些威胁数据完整性类攻击,因为BSS与MSC之间的通信接口也可能是无线接口。而且,还包括有线通信网络,具体的表现如下:

操纵用户数据流――获取网络服务访问权或有意干扰通信

操纵信令数据流――获取网络服务访问权或有意干扰通信

假冒通信参与者――获取网络服务访问权或有意干扰通信

操纵可下载应用――干扰移动终端的正常工作

操纵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正常工作

操纵网络单元中砘储的数据――获取网络服务访问权有意干扰通信

4)服务后抵赖类攻击

服务后抵赖类攻击是在通信后否认曾经发生此次通信,从而逃避付费或逃避责任,具体的表现如下:

付费抵赖――拒绝付费

发送方否认――不愿意为发送的消息服务承担付费责任

接收方抵赖――不愿意为接收的消息服务承担付费责任

3、移动端的不安全因素

楼宇对讲移动通信网络通信网络的移动端是由站组成的,移动站不仅是移动用户访问移动通信网的通信工具它还保存着移动用户的个人信息――如移动设备国际身份号、移动用户国际身份号、移动用户身份认证密钥等。移动设备国际身份号IMEI是唯一地代表一个移动电话,而移动用户国际身份号和移动用户身份认证密钥也唯一地对应着一个合法用户。

由于移动电话在日常生活中容易丢失或被盗窃,由此给移动电话带来了如下一些不安全因素:

使用盗窃或捡来的移动电话访问网络服务,不用付费,给丢失移动电话的用户带来了经济上的损失;

不法分子如若读出移动用户的国际身份号和移动用户身份认证密钥,那么不法分子可以“克隆”许多移动电话――从事移动电话的非法买卖,给移动电话用户和网络服务商带来了经济上的损失;

不法分子还会更改盗窃或捡来的移动电话的身份号,以此防止被登记在丢失移动电话的黑名单上等等。

4、攻击风险类

楼宇对讲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威胁还有如:无线窃听、假冒攻击、完整性侵犯、业务否认和移动电话攻击等等,具体的描述如下:

无线窃听――窃听无线信道中传送的用户身份号,用户数据和信令信息;

假冒攻击――假冒移动用户欺骗网络端和假冒网络端欺骗移动用户;

完整性侵犯――更改无线通信控制信道中传送的信令信息;

业务否认――移动用户滥用授权、网络端服务提供商伪造帐单;

移动电话攻击――偷窃移动电话、更改移动电话身份号和克隆移动电话。

楼宇对讲移动通信网络中的运行经验证明:楼宇对讲移动通信网络中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不仅威胁到移动用户的隐私和经济利益,而且严重影响安防移动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并损害到服务商和网络运行商的经济利益,为了保护各个层次的利益,移动通信网络必须采用相应的安全措施,提供足够的安全技术级别服务。

5、移动电话保护

移动电话运营商为每部移动电话分配一个全球唯一的国际移动设备号IMEI,每当移动电话访问移动通信网络,它必须传其IMEI给网络端设备号登记处EIR;EIR检查该IMEI是否在丢失和失窃移动电话的“黑名单”上,若在则EIR就传一个信令将该移动电话锁起来,此时使用者自己不能开锁,就不能继续使用这个移动电话,这个方法在很大程度上防止了非法用户捡来或偷来的移动电话滥用网络服务,而由丢失移动电话的合法用户付费,但是也有一些不法分子应用高科技工具改变偷来的电话的IMEI,从而通过“黑名单”检查。为防止修改移动电话的IMEI,移动电话生产商通常将IMEI设置在一个保护的单元――具有物理防撬功能的只读存储器。

后语

楼宇安全 篇4

1 视频安防系统的组成

1.1 前端

视频安防系统的前端设备就是 (网络) 摄像机。它可以将前端信息 (视频和音频等) 通过网络传至网络许可的任意地方, 且远端的信息接收一方不需用传统商家限定的客户软件, 只需要标准的网络浏览器 (如IE, UC等) 即可获得其信息并在授权的情况下远端操控前端的摄像机。

1.2 中间层

视频安防系统的中间层设备就是网络传输部分, 它是由网络接入层设备, 骨干网络材料 (如电缆光缆等) , 汇聚层设备, 核心层设备等组成, 其主要功能是实现和保障网络信号的传输。由于视频安防系统的前后端设备已经采纳了标准信息传输的数字协议, 因此在这个网络传输部分, 视频安防系统的信息对于网络是完全通透的, 只要网络到达, 视频安防系统就到达。

1.3 后端

视频安防系统的后端设备的展现方式是电子屏幕和记录存储设备。在数字化和专业化细分的当下, 视频安防系统的电子大屏一般由显示分辨率较高的专业监视器单个或多个拼接组成, 方便管理人员直观的看到各类实时信息。记录存储设备较小规模的系统采用NVR (Network Video Recorder) 加本计硬盘的组合模式, 规模更大或系统级别要求更高时, 建议采用专业磁盘阵列模式来完成, 可以保证数据管理的更高要求。

从现实产品和系统构成来看, 百万像素级的高清应用已成型, 例如前端的室外常规200百万像素摄像机, 室内常规100万像素摄像机在传输、接口、编码、图像处理应用、输出、显示等环节上的产品技术, 以及应用系统平台上具备了非常成熟的运行基础。各行业安防需求的急速膨胀以及用户越来越高的使用要求也极大刺激了网络摄像机的发展。

2 结合案例的安全设计与防控管理

某项目位于上海市, 是一栋老旧厂房的车间经过一系列的改扩建完成。本层建筑面积约6000 m2, 建立了国内领先的沉浸式互动剧场 (一种结合虚拟视频技术的, 演艺人员结合观众体验者投入某个剧本场景进行互动的活动) 。

2.1 安全管理分区

在这个区域内主要设立了以下几个功能区域: (1) 观众等待区域 (含简易的酒吧台式商业消费) ; (2) 剧场展示通道; (3) 互动类手工作坊; (4) 亲子游乐室; (5) 沉浸式互动剧场; (6) 主要对外通道人流控制出入口。

2.2 重点区域的特性分析

针对此区域, 重点要求的是进入人员体貌特征必须能够被清晰的观察并记录下来。提供清晰的画面同步播放以及图像存储, 提供给学员以及活动参与者回放查看, 使相关人员自身能够拥有清晰的数据进行分析, 有效的针对各种存在问题进行对症解决;针对活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突发问题, 可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 为互动活动中人员的安全提供额外保障。

2.2.1 公共通道

商务楼内的剧场四周为玻璃幕墙, 外部光线通过幕墙直接照射干扰监控区域, 造成部分监控区域逆光、反光, 结合此区域楼层顶部装潢, 可以针对性的设置半球式数字摄像机, 镜头尽可能正对人流的方向, 尽量避免了摄像机的逆光现象。

2.2.2 收银区域

剧场轻餐饮酒吧的收银处, 这里的安全防范要求要有更高的级别。此处的人流比较嘈杂, 灯光比较昏暗, 因此, 此区域摄像机的声音识别要求抗杂音干扰能力强, 摄像机在低照度情况下同样要具备良好的工作性能。

2.2.3 剧场内部

沉浸式互动剧场区域的要求是参与互动活动的演出人员和体验者的实时动态能够第一时间反映到活动监管人员处, 一方面活动监管处人员可以同步调整剧目的声效灯光等辅助设施;另一方面针对近乎封闭的空间内的人员的安全活动保持实时关注。在互动剧场内活动人员的形体动作及对话, 以及对外场管理人员的要求必须能够清晰的反馈并记录。本区域内的声音及光线变化幅度非常大, 限制了此区域数字摄像机的声音和图像的信号采集, 其宽度要非常大, 信号抗干扰和突变的要求比较高, 为此采用了低噪声的声音识别设备和宽动态低照度及强光抑制的摄像机来适应这个相对苛刻的环境要求。

3 应用技术分析

结合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特点, 在剧场的安全防范应用中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如后。

3.1 安装高度

在商务楼中绝大多数通道, 电梯厅, 室内都有吊顶或局部吊顶, 在这类场合中一般使用半球形摄像机, 除了该类摄像机美观且隐蔽的外形, 其安装方式也可以做适当调整, 以吸顶、吊装或侧装来调整摄像机合理的安装高度与监看角度。由于该类摄像机都安装于室内, 一般建议在2.5 m以上, 可以有效提供视距, 避免设备过低被过往人员或移动物体碰触而受损。

3.2 安装角度

摄像机有效画面的高度和宽度由摄像机本身的产品特性及现场对象决定, 如镜头焦距、成象宽度、成像高度、目标宽度、目标高度、目标至镜头的距离, 在施工时同样的摄像机监控同一个区域都会有不同的效果。安装角度应正对目标区域, 如果由于安装环境限制不得不左右移动安装点时, 建议选择相对逆光时间短, 光线弱的区域;在目标侧方安装摄像机时 (比如1台摄像机同时监视2部电梯, 电梯厅又比较狭窄) , 要注意目标区域的边缘图像, 有无过度扭曲或模糊情况, 如果有, 建议调整摄像机的焦距和安装位置, 必要时更换安装点, 将目标区域电梯厅 (门) 改为唯一通过的通道或门。

3.3 网络配置

目前绝大多数视频监控系统都采用数字网络系统, 且采用二层结构。现场分布的数字摄像机通过UTP方式将信号传输至设备就近的交换机中, 各交换机通过已建立的局域网将信息传送至管理中心的主交换机。

3.3.1 交换机基本特性

选用的交换机每个接入端口带宽≥1000 M交换容量240 Gbps, 包转发率36 Mpps, 支持IEEE802.3, 802.3 u, 802.3 z等标准以太网协议, 支持802.3 x流量控制, 支持4 k个机遇802.1 q的标准VLAN, 支持MAC地址绑定, MAC地址过滤和广播风暴抑制。

3.3.2 网络安全

在网络这一层次, 可通过以下手段实现初步的网络安全控制: (1) 严格控制管理进入各机房的人员权限; (2) 关闭所有空余端口 (Disable状态) ; (3) 为设备管理子网 (设备IP地址) 划分单独的子网及VLAN, 并不做任何三层的路由, 确保该子网的独立性; (4) 通过访问控制列表 (Access Control List) 实现子网间的访问控制。

4 结语

剧场安全防控中的视频监控系统建设需要在针对现场的环境下, 注重监控范围的角度划分去选择摄像机的高度, 角度, 清晰度, 镜头参数等, 结合每日不同时段的照度, 逆光的存在, 是否需要加入补光, 宽动态等额外要求等变化因素做出正确选择。采用网络型数字视频监控系统时关注网络传输和存储特性, 重点放在信息传输的流程性和数据保存的时效性上, 以期达到原先规划设计的要求。

摘要:本文着重阐述了商业楼宇中的小型剧院 (场) 结合商业楼宇环境CCTV监控系统特点与技术现状, 结合案例提出了相关管理方的安全防控的设计与管理方法。

关键词:商业楼宇,小型剧院 (场) ,CCTV安全设计,技术

参考文献

[1]周勇, 张和平, 万玉田.人员疏散拥堵问题的博弈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8, (8) .

[2]顾伟芳, 田园, 田宏.建筑火灾风险评估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7, (4) .

[3]靖国春, 王姗姗.探究如何做好建筑装饰施工过程的现场管理工作[J].工程技术, 2016, (7) .

[4]周小雨.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可视化安全监控系统[J].建筑安全, 2016, (7) .

楼宇多选题 篇5

A、楼宇自动化系统B、通信网络系统C、家庭智能化系统D、办公自动系统

2、现场控制器中模拟输出模块,输出的是(ABCD)

A、4至20mADC电流B、1至15V.DCC、0至5V.DCD、0至10V.DC3、流量式传感器常用的测量的方式(ABCD)

A、节流式B、速度式C、容积式D、电磁式

4、常见的压力传感器有(ABC)

A、利用金属弹性的压力传感器B、压电式传感器

C、半导体压力传感器D、电磁式压力传感器

5、VAV系统末端装置比较常见的有(ACD)。

A、普通型VAV末端装置B、专用型VAV末端装置

C、再热型VAV末端装置D、风机型VAV末端装置

6、供水系统中高位水箱给水系统,高低水箱应设的监控液位开关为:(ABCD)。

A、溢流水位监控B、停泵水位开关

C、启泵水位开关D、低限报警水位开关

7、变配电系统的监控有(ABC)。

A、变配电系统监控B、动力电源的监控

C、应急发电与蓄电池组的监控D、各配电箱的监控

8、火灾探测器的分类比较复杂实用的分类法有(BCD)。

A、用途分类法B、探测区域分类法C、探测火灾参数分类法D、使用环境分类法

9、消火栓、灭火系统应有下列显示控制功能(ABC)。

A、控制消防水泵的启停B、显示消防水泵的工作故障状态

C、显示启泵按钮位置D、消火系统的电压控制系统

10、安全防范的基本要素:(ABD)。

A、探测B、延迟C、汇报D、反应

11、声入侵探测器有以下哪几种:(ABCD)。

A、声侵探测器B、声发射探测器C、次声入侵探测器D、超声波入侵探测器

12、选择摄像镜头技术的技术依据(ABCD)。

A、镜头的成像尺寸B、镜头的分辨率C、镜头焦距与视野角度D、光圈或通光量

13、综合布线系统按ISO/IEC1801将其分为建筑群主干布线子系统,建筑物主干布线系统和水平布线子系统,它们的英文代号分别为(ABD)。

A、CDB、BDC、EDD、FD14、综合布线工作区的终端设备可以是:(ABCD)

A、电信、微机B、检测仪表C、测量传感器D、控制器或执行器

15、智能建筑的基本构成(ABD)

楼宇自动化控制 篇6

关键词:住宅:环境;布线;设计

系统概述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与通讯和信息的关系日益紧密。电话、计算机等相继进入家庭。在住宅室内环境设计中。无疑应满足这些功能需要。于是在小康住宅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智能化的要求。智能住宅主要体现在通讯自动化、家庭办公自动化,为人们提供舒适、安全、宜人的家庭生活空间,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换,提供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提供包括儿童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多层次家庭教育,提供家庭保健等服务。

通讯自动化包括可连通公众电话网、公用数字数据网、公用计算机互联网来完成语音、数据和图像的信息传输。家庭办公自动化包括室内及社区内Internet接口、共享办公系统等。

综上所述。智能住宅不仅应有安全、便利、舒适、节能和娱乐性等特点。并通过各种独立而先进的自动化电子设备,把这些繁杂的功能集成到人们日常的环境之中,再由一个家庭网络连接起来,该家庭网络的基础是家居布线系统。

该布线系统采用ANSI/T IA/E1A 570-A家居电讯布线的标准(Residential Telecom-munications Cabling Standard)。主要用于规划新建筑、更新增加设备、单一住宅及建筑群等。

系统的组成

(1)一般分布装置,每一个家庭安装一个交叉连接的配线架作为分布装置,主要端接所有的电缆、跳线、插座及设备连接等。

(2)线缆,作为家属布线系统的一部分,主要包括五类四对水平电缆、75欧姆同轴电缆和室内2芯多模光纤电缆。

(3)模板。视频模板用于集成整个家居内有线电视、卫星电视、保安系统,内置的进程控制板可以最大限度地澄清视频信号。

(4)跳线,五类数据接口跳线为连接设备提供极好的性能保证,满足高速网络数据传输速率和信号完整性的要求。

(5)安装箱,是家居布线系统的心脏,统一分配和管理到各个房间的传输介质,依次为整个家居提供视听、家居自动化、Internet访问、家庭办公等。在安装箱内还可以固定各种配线架面板。

(6)插座模块,主要用于一般家庭的通讯信息插座。包括光纤模块、视频模块、同轴模块、音频模块、数据模块与面板组台和匹配,适应实际使用中任何安装的配置和功能的需要。

系统环境适配要求

(1)通讯中心的种类和型号应满足外线和分配的信号,并在不同的房间提供一个增加的能力。安装通讯中心的最佳位置为地下室、车库、总配电箱旁等,并要求有足够的照明、电源插座和维护空间。

(2)通讯中心所需要的模块板、配件及用户插座的种类和数量。

(3)在每一户住宅中的墙内预埋过线盒,采用RG6U75欧姆同轴电缆,从有线电视或卫星接收装置所提供的视频信号与每户的通讯中心端接。同时,采用非屏蔽双绞线从邮电部门所提供的外线与每户的通讯中心端接。

系统的应用

(1)视频应用,采用SYV-75-5同轴电缆,支持卫星电视、有线电视、天线、闭路电视和电缆调解器。

(2)通讯应用,采用五类水平电缆至每一个需要话音或数据服务的用户插座。通过ISDN、VDSL或ADSL连上互联网和网络电视。在无边的信息海洋中漫游。

(3)利用安保系统确保室内防火、防盗的要求。在紧急情况时自动向管理处发送报警信号。通过连接到局域网的闭路电视系统观察室外环境,及时了解住宅附近的情况。甚至还可以连接传真的办公设备,配合正在逐渐兴起的家庭办公的需求。

系统的优势

智能化住宅家居布线系统配合各种电子设备可以提供一个完美的在家工作和生活的环境。能带给用户即插即用的便利,支持多种接入,包括传真、电话、高速数据网络、Inter-net接入以及ADSL接入等。支持多种家庭娱乐。包括全方位有线电视、视频点播、网上购物、远程教学等。并可提供音频视频设备,避免重复投资。此外还可通过监视系统对幼儿、老人远程监护;通过闭路电视监视住宅内外的安全情况。

家居自动控制系统可在远方用电话自动控制照明、空调等家电设备。总之智能家居布线系统可以提供一个面向现在和未来的高标准住宅,对于室内环境设计各方面的功能都会大大地延伸,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和复杂多样的需求。IT业的发展是如此迅速,一个合理的布线系统,以最少的投资支持未来出现的任何新应用,管理与维护也非常简单。

从投资成本上看,该布线系统大约占到整个工程投资的1%左右。从房地产开发商的角度来讲,安装智能化布线系统并不比给每家都安装上空调的花费更多,但安装上智能化家居布线系统的住宅楼却从本质上改变了住宅楼的性质,使其真正成为了一个智能化的住宅楼,可以得到更多用户的认可,这对房地产开发商来说也是划算的。

结束语

楼宇安全 篇7

一、智能楼宇的发展及其带来的安全隐患

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的智能化建筑和住宅,在欧洲、亚洲等国家和地区得以迅猛发展,城市化建设的高速发展,给世界各国和地区带来不同程度地面对来自环境、能源、资源、建设等方面的巨大压力和挑战。智能化建筑已成为21世纪建筑业的发展主流。近年,受国家政策的推动及市场趋势的影响,智能化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进入中国,逐渐应用于楼宇、小区和家庭建设中,涵盖的范围包括供配电系统;配变电所;自备应急电源系统、备用电源系统;低压配电系统;配电线路布线系统;电气照明系统;民用建筑物防雷及接地系统;节能系统等;智慧家居;智能通讯网络等。并在城市化进程和国家政策的推动下,需求日益倍增。

智能建筑必然伴随着智能家居设备的使用,在电器设备的使用当中,火灾的发生率也呈上涨趋势。导致电器火灾的原因很多,主要是设备使用不当、过负荷造成线路短路以及接触电阻过大产生火花和电弧等。导线与电器、开关、熔断器、闸刀之间由于连接不牢或沾有氧化层、泥土、油污等杂质,连接处的接触电阻就大大增加,造成接触处强烈发热,使温度升高引起绝缘层燃烧,导致火灾。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冬季取暖方式也渐渐发生了变化,采用电热膜、电热线缆和电热地板等取暖的家庭也越来越普遍。这些电热产品往往会因为使用不当、安装不到位或因产品本身质量存在问题都给家庭安全带来隐患。现今很多智能设备为了整体建筑布局的美观,往往将智能电气设备做的更加隐蔽,这在提高了住宅美观的同时却不可避免的给电气系统带来了安全上的隐患。传统的电气防火安全检查方法,主要依靠人的直接感官(手、眼、耳、鼻)来判断电气系统的外在表征和环境特征,辅以常用的电工仪表,测量系统的电压、电流、接地电阻等值。但是,电气系统的局部过热及火花放电往往由于处于十分隐蔽的部位,不容易被传统的检查所发现。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红外热成像仪具有不可比拟的测量优势,因此对室内电气设备、线路、铺设地暖的温区检测基本上是利用红外热成像仪来进行。

二、红外成像检测技术优点及应用

区别于传统的接触测温,红外测温是一种非接触测温,它不存在热接触不良和热平衡带来的缺点和应用范围的限制,因此它具有测温速度快、测温范围宽、灵敏度高的特点,是一种快速检测技术。另外它对被测温度场无干扰、热惰性误差小,使得红外测温更容易被用户接受。近20年来,随着设备技术的飞速发展,热像仪已集成了光电成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成为可测二维温度场的高科技设备。目前红外成像技术应用的范围特别广,包括建筑围护结构热工缺陷检测、电力系统的故障排查、家庭布线与电器使用的安全检测等。在无损检测领域,红外检测法具有独特的检测优势。

红外检测和诊断技术在在电力系统、军事领域以及其它工业与民用领域还有多种应用。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近三十多个国家的工业部门广泛地应用红外检测技术对设备进行定期诊断,如设备故障诊断、节能检测、无损探伤、建筑物保温和渗漏等的检测。

三、红外成像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

由于红外热像仪属于窄带光谱辐射测温系统,使用其进行温度测量时所测得的物体表面温度,不是直接测量得到的,而是以测到的辐射能计算出来的。因此,实际测量时,测量精度受被测表面的发射率和反射率、背景辐射、大气衰减、测量距离、环境温度等因素的。仪器接收到的被测物体表面的辐射包括目标辐射、环境反射和大气辐射三部分,

1.大气吸收的影响

红外辐射能量在空气中传播的过程中,大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会吸收一部分红外辐射能量,并转变为其他形式的能量。空气湿度是影响大气对红外辐射能量的吸收程度的主要因素。测量距离越远,被大气吸收的红外辐射能量就会越多,对被测物体温度的测量结果的影晌就越大。当近距离测试时,这部分测试误差比较小。

2.被测物体发射率的影响

物体的材料、形状、表面颜色、厚度、表面状况、粗糖度、表面氧化程度、凹凸度等因素,都会对物体的福射率产生影响。物体在不同温度下,对不同波长的红外线的发射率是不相同的,而物体发射率是红外热成像仪测量误差的主要影响因素。在这些影响因素中,红外线波长、物体的温度、物体表面状态对物体的发射率影响最大。

3.环境温度的影响

由于红外热成像仪测量过程中,接收到的辐射能量包括被测物体反射的环境的红外辐射能量,因此环境温度也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当环境温度相对被测物体温度较低时,环境温度对测量误差的影响较小。

4.测量仪器的影响

红外热成像仪显示的温度受到被测物体的背景温度的影响,同时也受到被测物体大小的影响。另外,红外热成像仪中发射率的设定对测量误差的影响较大,且在长波热成像仪的测量过程中更为明显,因此在使用热成像仪测量时,红外热像仪的发射率应尽可能准确地设定。

四、智能建筑中基于红外检测的故障排除方法

利用红外热像仪进行预防性维护,就是早期发现设备的异常情况,并相应地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保证设备安全,减少损失。对大型设备,对其早期的温度异常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判断设备运行状况有重要意义。

电气线路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故障隐患主要包括:短路、过负荷、接触不良、过热、因绝缘漏电、导线虚接、接头接触不牢、升髙的局部电场强度等。从故障发生的部位判断,可分为导电部分故障和绝缘部分故障两类。导电部分故障主要包括导体断路、导线虚接、接头接触不牢、导体短接等故障。绝缘部分故障主要包括绝缘层损坏、绝缘层老化、绝缘损坏造成漏电等。而对于短路故障,则更多的是由于绝缘损坏导致的,隐蔽性强,不易被发现,易导致电气线路局部高温。建筑中电气安全故障隐患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线路设计缺陷、绝缘层腐蚀老化、机械损伤和负载过大等。因此我们在智能楼宇的建筑布线和家用线路的安装铺设时都要尽可能避免安全故障的发生。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既希望辐射能量较高以增强电热板的取暖能力,又希望安全隐患越小越好,这两者本身就是矛盾的。因此对于功率较大,表面温度高的碳晶电热板尤其是温度过高的局部区域我们应当时刻保持重视,以避免火灾等安全隐患的发生。

五、结语

楼宇安全 篇8

1 智能化楼宇系统的简介

智能化楼宇就是在楼宇中增加智能化,而智能化的概念就是减少人类的动作,比如开门的一个动作,一般人需要先翻包找出钥匙,然后再开门。而智能化技术可以通过人体特征(指纹、掌纹等)识别的方式来完成。对于百叶窗来说一般需要人为的去更改状态,但是用过智能化,能够利用手机就能控制百叶窗的状态等等。这就是智能化楼宇,在智能化楼宇技术中需要很多设备,其主要可分为照明、清洁、娱乐等方面。这一切都需要建立在一个稳定可靠的管理上,但是以目前发展的趋势来看,智能楼宇的智能化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对于总体的管理系统还需要不断的完善,同时对于这个系统的供电节能以及安全性上都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智能化设备对于楼宇的整体安全性以及节能方面有着相对具体的要求,其主要的要求在于能够保证不发生意外事故的情况下,所有设备能够正常工作。在智能化楼宇中,因为楼宇都已经实现智能化,因此可以判定智能化设备的数量一定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众所周知电器设备数量增加,用电量就会增加,同时影响着电路中电流增大,同时,对于一些中央空调、空气净化器等设备会造成一定影响,因为需要工作的设备多,所以,其工作功率也会大大超出一般家庭用电水平。经过计算,智能化楼宇在单位面积上其用电消耗是一般家庭用户的3倍以上,甚至更高。所以说智能化设备容易发生的线路火灾隐患,并不是没有道理的。所以想要实现楼宇智能化,就要对供电系统进行应有的改造。

2 楼宇智能用电综合管理系统的安全管理措施

对于可能存在隐患的智能化楼宇系统其安全管理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2.1 实现智能的用电配置

实现用电配置是最好的办法之一,对于用电配置方面能够显示到每个线路上电流的大小。通过合理的配比,是智能化电气设备能够正常工作有效,同时减少因为故障导致的事故的发生。对于智能化配电设备,能够详细的了解到每个环节的电流量,然后可以通过电力的线路的颜色和样式判断出设备的工作情况,对于出现故障的线路中,能够采用安全保护装置,防止其酿成更大的电力事故。

2.2 历史信息处理

系统传感器的历史数据是工作的一项重点基础资料,通过分析历史数据我们可以得到很多重要的信息,对于一个一直在变化的参数,很有可能就是一个正在形成的故障,所以要认真的分析防患于未然,对一同一个设备经常在某一功能上出现问题在更换后还是经常出现问题,可能就是因为有一个隐形因素导致的,所以要做好隐形因素的管理工作。实现对于故障隐患的排除。

2.3 短暂性故障的记录

可对潜在的事故进行预报警和记录,同时可动态实现各种实时电量参数的越限越位报警措施,便于及时应对各种可能的事故和隐患的出现。减少系统运行管理和维护费用,通过对各种电力参数的历史记录,可随时掌握各个时间段的负载特性及负荷变化情况,为系统内优化能耗分配等提供强有力的数据依据。

2.4 精确的掌握供电信息

快速、准确掌握楼宇供配电系统的运行情况、门禁信号、远程录波(异常录波、电能质量录波、波形召测)、电能质量,如谐波的分析、电压电流的不平衡度、电压波动与闪变、供电可靠性、断流断压起止时间及持续时间等,管理软件除具备一般的数据查询记录外,还提供大量的统计分析工具,帮助企业实现可靠性统计、电能质量合格率统计、各类越限报警、故障追溯、偷盗预警等。

3 楼宇智能用电综合管理系统的结构

智能楼宇电能管理系统由电信息采集单元、网络、监控服务器及Web服务器等主要部分构成。系统采用三层结构,具有丰富的实时数据采集、定时检测电信息采集单元数据功能和分析统计及报警功能。智能楼宇电能管理系统设计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系统自上而下共分三层:监控管理层、通信层、现场设备层。在系统的分层结构中,监控管理层通过Web访问用电综合管理系统,实现各个电信息采集单元的数据查询和统计功能,并可为用户输出各种类型的报表。

通信层将完成现场设备层和监控管理层之间的网络连接,实现设备层和监控管理层之间通讯数据的上行和下达。同时数据采集服务器本身具备实时数据采集功能,采集数据通过公网上传至数据服务器,实现各种数据处理。现场设备层是指分布于高低压配电柜中的各类信息采集终端等设备。低压配电综合智能管理系统的现场设备层是整个系统的硬件支撑平台,是整个系统的数据源,设计清晰合理的现场设备层是低压配电综合智能管理系统实现的基础。各装置、仪表和模块之间相对独立,各自完成测量、监测、通讯等功能。

4 结论

智能化楼宇结构一定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因为信息化智能化就是时代的必然性。虽然很多优秀的企业已经大力开发智能社区、智能家居。但是智能化楼宇还正处于一个发展的婴儿时期。很多实现智能化楼宇的技术都存在着问题,其中主要的问题就是安全性低,价格昂贵,资源浪费严重。所以这就需要一个安全性和节能性的合理方案,其方案的具体措施有做好楼宇的智能化配电设置、重视历史的成果、系统的安全网络中需要能记录短暂的故障信息、同时能够掌握准确的用电信息。另外系统应该增加电子报警系统和以及自行故障处理系统,体现智能化的管理方案。

参考文献

[1]沈文文.2012年智慧楼宇市场以20%的速度稳建增长[J].中国公共安全,2013(10).

[2]孙俊迪.探讨现代智能建筑中的总线控制系统[J].低温建筑技术,2012(7).

[3]秦长亭,王少林,申斌.基于Web Service的智能建筑信息集成[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2(7).

楼宇安全 篇9

智能建筑的发展始终伴随着时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立集成化智能平台,实现实时网络信息动态交互,及时快捷的为用户提供安全的防护系统是楼宇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基本自动化管理(既能源管理和控制系统、建筑安防系统和生命支持系统[2]。是实现建筑智能化功能配置的关键。运用网络技术,对管理的信息与数据进行随时的采样、储存和查询[3]。始终把建筑的设计需求与网络信息、设备及数据联系在一起。

目前,新建小区已把智能化与建筑较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而对已有建筑的智能化改造,是保障人们安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研究一套安全系数较高,性价比合理,能广泛满足需求的实用型建筑安全防护集成化系统,既实现建筑防火监控系统,房屋防盗监控系统及小区建筑周边防护监控系统的集成,对普通公司、部门及现代小区物业管理有很大的吸引力,是顺应社会发展的一项利民工程,市场前景较好。

1 安防自动化系统的组成结构

安防自动化系统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通过网络设备进行通信。实现防火、防盗和周边防护系统的集成化设计。

1.1 系统的组成

消防报警与控制、保安监视与控制、停车场及周边防护系统管理是安防的最基础的环节。整个系统通过中央计算机网络系统把火灾监控自动化系统子网与防盗报警系统子网的相关工作站点连接在同一网络中。从网络中央控制中心获取数据,得到整个安防系统运作的实际情况报告[4]。有人通过非正常渠道进入楼宇建筑或小区,乃至想进入某房间进行盗窃时,此系统能通过接收主机向网络控制中心的服务器传送信息提供入侵事件,控制中心的计算机发出反应信息,实现对整个环境的智能监控。

建筑的安全防护系统集成化主要由楼宇内和楼宇外组成。

1.1.1 楼宇内的安防

楼宇内的安全防护主要采用红外线探头和感烟控制器,通常情况下,为方便安装和维护,均采用无线装置,既无线红外线探头和无线感烟控制器等[5],所有信息传送到建筑楼宇内安装的智能控制器。控制器主要负责对无线装置发送的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同时把数据分析结果传送到中央控制中心,由控制中心的服务器进行信息处理、显示及打印。室内的防盗是在房屋窗口安装无线红外线防盗探测器,当盗贼想破窗而入时,红外线探测器触发报警,将信号传送至建筑楼宇内的智能控制器,发出声光信号,智能控制器将信号传送至中央控制中心的服务器上,计算机立即显示出发生报警的具体位置,安保人员即可进行现场勘察,及时处理;室内的防火安装无线感烟火灾控制器,当起火时,触发感烟控制器,将信息传送至建筑楼宇内的智能控制器,智能控制器将此信号送至中央控制中心的服务器上,计算机立即显示出发生报警的具体位置,缩短了查找火灾点的时间,及时做出处理反应;若在建筑中有地下停车场,对于停车场此系统的主要的防护是对火灾的防护设计,通过安装感温火灾控制器,通过PLC与中央控制中心的服务器联接,实现对停车场的实时火灾监控报警。

1.1.2 楼宇外的安防

楼宇外的防护主要是对小区的非法进入的安保。在小区周边防段设周界红外线对射报警系统。当非正常翻越小区围栏时,即触发报警,红外对射系统的摄像机跟踪录像,信息通过PLC传送给中央控制中心的服务器。实现对小区的安全保护。

中央控制中心的服务器上集成了包括楼宇内和楼宇外的防火、防盗、周边防护系统的实时显示界面,并可对系统中的任意传感器进行设定防护、撤消防护等操作。若发生事件,此集成系统既能实现报警,在中央控制中心显示器上显示事件发生地点的图像提示,又能记录发生事件的时间以备查询[6]。把生命财产的损失降到最小化,提高了楼宇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2 系统集成化构成

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小区周边防护采用由传感器通过PLC与中央控制中心服务器联接,楼宇内的防火防盗系统由传感器,无线接收主机,信号转换装置构成,接入中央控制中心的服务器,停车场内的防火监控系统由感温控制器通过PLC与中央控制中心服务器联接[7]。不管任何传感器发生报警,在中央控制中心的服务器上都能显示事件发生的地点并有声光报警[8],以备及时解决。

各部分的防护系统集成在一个服务器上,若一个子系统出现故障,不会影响其他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若管理服务器发生故障时,各子系统仍可继续运行,仍然有现场报警功能。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2 安防系统的设计方案

2.1 楼宇内防火、防盗系统的设计

本系统的楼宇内的防火系统主要应用于环境相对较好,空间较宽敞的楼道及房间内,采用离子感烟探测器,设计选择JA-60S无线烟雾探测器,无线烟雾传感器与UC280接收机,两者配合使用的原理是将JA-60S无线烟雾探测器发出的信号变成开关量信号后进行接收。UC280八防区转换模块可连接JA-60无线探测器和有线报警主机,另外,还可以接收RC-xx遥控器信号,配合UC-282扩展模块可将防区增加到40个。

楼宇内的防盗系统采用应用较广,技术成熟,性价比合理的被动红外探测器JA-60P,选择此设备可以与UC280相互通信,便于与防火集成外,其重要的特点是以空间为防护单位,防区内热释电红外感应器感应到的只是背景温度,当有人体进入防区时,通过菲涅透镜,热释电红外感应器感应到的是人体温度与背景温度的差异信号。通这个温度差异进行防护。当防范空间范围内的任意点出现入侵危害时,即发出报警信号,有较高的安全性。

防火与防盗的集成设计是将两种探测器检测到的信号通过无线信号传送给UC280,经UC280转换成开关信号送给CK-2316通讯主机,通过调制解调与中央控制中心的服务器实现信息通讯,使中央控制系统获取防火、防盗信息,发出报警信号。实现数据的集成。

2.2 楼宇外防护系统的设计

建筑小区具有相对封闭性,因此对楼宇外的周边防护设计采用探测器,安装在此处的探测器要具有强抗干扰能力,能适应雷雨等不良天气环境,同时具有不易拆卸的防拆功能,防区内探测器要实现无盲区和死角。经过选择,此系统选主动式红外探测器。此探测器的特点是能在不同的条件下设定选用不同遮光时间。同时能防止在雾天的报警系统失灵。

在安装探测器时,要注意消除盲区,因此选择对射探头方式安装小区的周边护栏上方(图2)。

为实现楼宇外与楼宇内的集成设计,运用PLC的特点,它可以直接与接收tb360传输的开关信号并且可以与组态软件直接通信,可靠性高,灵活易操作,CPU可选用314,电源为24V DC 3或5A,只要输入输出点能满足系统要求,可以随意选择。此系统选用西门子S7-300作为周边防护控制器,探测器接入到PLC系统,由S7-300将信息传送至中央控制系统的服务器上,在值班室设置报警蜂鸣器、警示灯和确认按钮。当收到中央控制系统传送的报警信息时,通过声光报警提示值班人员,由值班人员通过确认按钮进行报警确认。

控制管理中心通过调制解调器获取楼宇内防火、防盗系统的信息,通过RS232从PLC获取楼宇外防护系统的信息,同时可以采集到所需的全部信息。实现了楼宇安防的集成化设计。

在系统的硬件集成化基础上,控制中心的监控计算机采用高性能的工控机,采用组态软件和各种通讯协议,通过周边防护系统中PLC的程序设计和中央控制计算机的程序设计[9],把现场状态的直接反映在计算机上,实现软件集成和系统的集成化管理。

3 结束语

本文是在查阅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把独立的多个安全防护进行集成化设计。在不破坏现有装修的基础上,实现防火防盗,充分运用PLC上位机工控组态软件把楼宇建筑内与建筑外系统一体化。从软件角度而言,简化了繁琐的程序设计,充分运用了组态软件的可靠性。从硬件角度来说,有利于设备的施工安装及维护,扩大了系统的适用范围,提高了系统的应用性。此设计方案稳定性较好,价格较低。有良好的推广价值。但在提升数据传输速度的问题上有待深入研究。通过努力,合理利用现代技术,不断推出新的方案,为人们创造安全、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摘要:研究工作主要基于在楼宇自动化系统设计中,把独立的多个安全防护进行集成化设计,主要包括楼宇建筑防火监控系统,房屋防盗监控系统及小区建筑周边防护监控系统等。在设计中增加了消除盲区设计,让系统更加稳定,防止了一些不安全因素。以S7-300为核心的组态软件设计研究控制系统。优点在于产品性能可靠,价格较低,技术比较成熟,运行稳定,能满足我国大多数一般办公环境及住宅用户的需求,便于广泛推广。

关键词:楼宇自动化,安防系统,集成化,控制

参考文献

[1]王庆敏.智能小区安防节点的研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03.

[2]杨昕红.楼宇自动化中安防系统集成化的研究[D].沈阳:沈阳工业大学,2007.

[3]王再英,韩养社,高虎贤,等.楼宇自动化系统原理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4]王建玉.智能建筑安防系统施工[M]北京:电力出版社,2012.

[5]吴英才.林华清.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在防盗系统中的应用[J].传感器技术,2002,21(7):47.48.

[6]GB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S].

[7]郁汉琪.电气控制与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技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8]吴斌.现代建筑智能化系统运行与维护管理手册[M].北京:电力出版社,2014.

智能楼宇向数字楼宇发展研究 篇10

1 智能楼宇概述

智能楼宇指的是,按照建筑物的4项基本要求:系统、,结构、管理,以及他们的联系,来实现楼宇的优化,以此给予用户一个兼顾了高舒适度、高效率以及便利环境等优势的建筑。这样的建筑,有3个必须的条件:第一,环境要舒适,保证安全,也就是说要具备消的功能,还要有对灯光、湿度以及温度灯各类设备的控制功能;第二,通讯和网络设施要好,数据、信息需要可以在建筑内输送;第三,向外的通信设施和能力要充分强大。

智能楼宇的最关键部分是5A,也就是:建筑、办公、安保、消防以及通信这5个方面的自动化系统,对以上5个系统进行调整、整合,然后构建起的系统,也就是本文的智能楼宇系统,其包含了管理、服务、结构、系统4个部分,让建筑物更加安全、高校、便利快捷,并节约能源,它作为一个前言的多领域,包括计算机科学、自动化控制、通讯和建筑等的交叉学科,将会逐渐引入更多的新技术,加入其中。

2 智能楼宇的数字化发展

最近几年,智能楼宇中的技术日益增多,信息和计算机技术开始参与到越来越多的领域中,数字楼宇的收发已经开始被广泛采纳。数字楼宇代表的将不再是单纯的智能楼宇或者进行了信息化改造的楼宇,而是已经变成了信息技术会得到更广泛和深入使用的“数字城市”的基础。整体来说,“数字楼宇”包含4个部分:弱电、应用软件、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会议室系统。

2.1 弱电系统

现代弱电系统包含有很多方面的功能,首先是操控电梯运行、水系统流动、灯光开合等的自动化控制部分;其次是包含诸如视频监控、防火防盗、预防报警等在内的自动化安防;然后还包含了广播电视、通讯和消防这几大部分。而针对弱电系统的集成,指的就是把上面说道的所有子系统,在保证各自功能能够实现的同时,从整体上对其进行的统一建设和操控。

2.2 计算机网络系统

该部分指的是楼的内网和外网,需要对楼宇内的住户办公以及管理业务的应用提供支持,通常是分成了主干网以及楼层网段两部分。不一样的用户,在划分时,是按照不一样的逻辑虚网以及物理网段实现的。外网适合互联网相互连接在一起的,需要按照有关要求,设置好外网上的Web服务器、数据库等,而因为内网和外网两者的安全等级存在差异,所以需要按照彼此的安全等级,实行物理和逻辑两方面的隔离策略。倘若把同一栋楼内的用户可以看成是整体,那么就需要构建起针对这个整体的内网和外网。但是若不是一个整体,那么内网就需要针对不同用户进行分别构建,而外网仍然可以是整体构建起来的,另外对所需服务还应该按照需求分别构建服务。作为信息化、集成化的楼宇的基石,无论是一个系统中的一个用户所涉及到的应用,还是说几个应用的综合使用,或者说需要集成其他系统进行操作时,都需要用到计算机网络。除了以控制域网来完成自身集成之外,弱电系统还能够基于骨干网和防火墙的单点互联,完成范围更大的集成。同理,多媒体会议室的专用网段也能够实现同骨干网的单点互联功能,完成整个楼的共享功能。

2.3 应用软件系统

离开办公自动化,其他应用系统都无法运行。对功能是整体的部分用户来说,应该把多个应用系统集成为整体使用。这样的整体性,第一可以实现诸如办公和业务等子系统之间的互联通信,可以达到无缝隙连接的程度,尤其数据库存在异构的情况下,还能进行互访;第二点是能够在客户端上,使用同样的用户管理以及导航,用户可以从相同的动态导航,按照各自需求,进入到每个应用下面的子系统中,对其业务功能以及操作权限也要做出不同的分配和安排。针对应用系统进行的集成,还需要有视频点播、集成管理系统等这些方面功能的一个导航。

2.4 多媒体会议室系统

会议室系统作为一个十分关键的能够提供集体办公的场所,其给出的宽带多媒体演播的作用是不可以忽略掉的。演播系统不仅可以提供给用户包括会议管理、报到、的功能,还能给予诸如投影、音响等视频点播、录像、广播电视以及网络等功能,可以整合各类的声音、图像和文字内容。多媒体会议室演播不只是可以连接到每一个会议室里的多媒体专用的网段上,还可以连接到VOD、会议管理以及中央控制的服务器上。

3 结论

综上可知,智能楼宇是在传统建筑物的基础上利用信息交互系统及多媒体系统实现服务功能的升级,而数字化发展则是在智能楼宇的基础上,实现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及在线服务的升级,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对楼宇功能进行控制,提供更全面的楼宇服务。未来数字化楼宇也将成为数字化城市的构建基础,因此我们要尽快推进智能楼宇的数字化进程,推动我国数字化城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庄伟.论安卓数字楼宇对讲系统承载现代智慧城区(社区)建设的可行性[J].中国安防,2015(18):107-108.

[2]李沅耕,王开展.高清化给数字楼宇对讲带来的新体验[J].安防工程商,2014(10):38-39.

[3]杨帆.浅谈无线网络技术在智能楼宇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4(3):203.

[4]魏立明.Lonworks总线技术在智能楼宇火灾监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电气应用,2012(6):42-44.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楼宇安全】相关文章:

楼宇供电07-11

楼宇亮化08-28

楼宇建设09-16

楼宇智能工程05-12

楼宇换热站05-13

楼宇智能专业06-10

城市楼宇经济07-13

楼宇亮化方案资料04-07

楼宇智能管理论文04-16

楼宇亮化工程范文05-29

上一篇:信贷配给下一篇:手机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