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疫检验

2024-08-12

检疫检验(精选十篇)

检疫检验 篇1

在检疫工作中要做到验证查物、待宰巡查、同步检疫、无害处理、出场把关“五个到位”, 达到“五个100%”, 即屠宰动物标识回收率达100%;屠宰动物受检率达100%;病害动物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出场动物产品持证率达100%;屠宰检疫证明和记录填写规范率达100%。下面就检疫流程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1 视检

查证, 向畜主索取《出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载工具消毒证明》和《口蹄疫非疫区证明》。

验物, 核对生猪数量, 了解途中发病、死亡情况, 并查验免疫标识。生猪卸入猪圈后, 检疫人员就开始视检, 对猪仔细观察, 对猪的好坏做出判断。有问题的猪就会被送到隔疫区进一步检测。

2 排毒消毒

运到活猪不能立刻宰杀, 必须要经过12~24小时的观察和休息, 才能送往车间屠宰。动物宰前检疫主要采用临床诊断方法, 应用视检和群体、个体检查相结合的办法, 具体做法可归纳为“静、动、食”三观察和“看、听、摸、检”四要领。因为活猪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惊吓, 会排出毒素, 充分休息才能自动消除, 休息还能缓解肌肉的僵硬, 消除小范围的淤血, 提高肉质。而屠宰前不让猪吃一顿饱饭主要是为了加快生猪胃肠容留物和毒素的排泄, 以避免麻电时生猪胃肠破裂造成肉品污染。消毒包括运输车辆出入口消毒池消毒、卸车前带猪消毒和卸车后空车消毒。消毒池消毒, 每天生猪运输车辆进场前对消毒池进行清洗并配制好消毒药物浓度, 以保证出入车辆轮胎的消毒。卸车前带猪消毒, 为了减少生猪体表携带的病原微生物进入待宰间, 在查证验物程序完成后对生猪及运载车辆进行全面消毒, 之后方可卸猪。卸车后空车消毒卸车后还必须经过空车消毒, 并凭动物防疫部门出具的《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载工具消毒证明》离开屠宰场。

3 盐酸克伦特罗抽样检测

抽样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 生猪屠宰前必须进行“瘦肉精”抽样 (尿样) 检测。经过抽检的生猪方可进入待宰间待宰。为了彻底做好此项工作, 确保上市肉品及时、合格, 每天早上8点到下午6点为卸猪时段, 此时段之外一律不准卸猪。检测检测方法采用ELISA。检测工作在当晚10点之前完成。以确保凌晨12点屠宰的生猪全部合格。

4 巡检及送宰检疫

巡检生猪待宰期间, 值班检疫员每1h进行巡查一次, 发现病猪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送宰检疫屠宰前对生猪进行最后一次全面检查, 防止遗漏的可疑病猪进入屠宰车间。

5 宰前检疫结果处理

经过以上五个流程, 检疫 (验) 合格的生猪签发宰前检疫合格证准许屠宰, 不合格的生猪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急宰、缓宰、销毁等处理措施, 杜绝一切不合格生猪进入屠宰车间。

6 洗澡

猪在屠宰前需要洗一个舒服的澡。在待宰区, 用水枪给猪淋浴, 这样猪体表面污垢就不会带进屠宰作业线, 防止或减少肉品污染可能。

7 快速安乐死

采取电麻作业方法, 生猪仅三秒钟就可电晕, 呈昏迷状态, 却不能致死, 这样不仅减轻了生猪屠宰时的痛苦, 还能有效防止放血不净和肌肉僵硬, 影响肉品感观及质量。

8 除毒

虽说猪的全身都是宝, 可也有既不能用更不能吃的地方, 这就是“三腺”。“猪的‘三腺’是指‘甲状腺、肾上腺、病变淋巴结’, 因为里面含有毒素或病原微生物, 误食后可引起食物中毒, 所以必须彻底清除。

9 冷却排酸

经过检疫合格的猪肉还不能马上上市, 还要通过最后的关卡——冷却排酸处理。经过处理的“冷鲜肉”充分完成猪肉的“后熟”阶段, 猪肉在0~4℃的环境内自动排酸 (当后腿中心温度低于7℃时, 即认为冷却完成) , 使肉由僵直变得柔软, 持水性增强, 肉质变得细嫩, 滋味变得鲜美;另一方面, 肉的PH值有所下降, 显示一定的酸度, 在冷却温度的作用下, 还可有效抑制肉中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保障食用安全。

现在都是白天杀猪, 经过晚上的冷却排酸再运输到市区销售, 所以晚上已经不再杀猪, 都是选在白天工作。现在杀猪向国外学习, 工艺越来越复杂。只是欧洲的二氧化碳杀猪法还不能实施, 虽然这一办法更人道, 但对内脏质量有影响, 欧美人一般不食用内脏, 与中国人的消费习惯不太一样。

1 0 结语

检疫检验 篇2

No.TC 23-01 决议1:对任何绝缘等级绕组的温升超过GB 3883.1-2005中12.5条规定的限值时,如按12.6条的方法进行补充试验合格,则不再与该产品的绝缘等级有关。补充试验中的绕组匝间冲击试验电压的电压值统一为1000 V。

决议2:I类工具可触及的输出轴应当用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与绕组、换向器隔离。

决议3:需要使用特殊工具才能拧动的螺钉见下图,当电动工具中的外壳或电缆压板的固定螺钉中采用了这种螺钉,即可认为该工具的电源线应由制造商进行更换,属于GB 3883.1-2005中3.3.4所述Y型联接。

决议4:接地连续性的钢质零部件的电镀涂层厚度是否足够(GB 3883.1-2005中26.4条),也可以接受制造商(生产者)的符合性声明。

决议5:用于Y型联接的压接帽(见右图),因 不存在将带电零件保持在位的要求,因此无需进行球 压试验,但需要承受550℃的灼热丝试验。

对非安置在开关内的外接柱型接线端子排,应进行125℃ 的球压试验和550℃灼热丝试验。

决议6:Y型连接示例

1)当机壳或电缆压板的固定螺钉采用了上述决议3规定的螺钉时; 2)当至少一根电源线采用压接型式,如压接帽及类似形式的联接时;

3)当电源线与工具的某部分壳体或部件注塑成一体时。

决议7:GB 3883.1-2005的25章中对写有“除联接专门制备的软线外”的条款,应理解成仅适用于联接专门制备的软线的接线端子,对该工具中不是联接专门制备的软线的接线端子,仍应符合相应标准中的全部相关要求。

决议8:Y型联接的工具,只要其中有一个接线端子是X型(柱型、螺孔型)接线端子,为保证操作者的人身安全,仍应对该X型接线端子,按GB 3883.1-2005中25章的相关要求进行检测。

决议9:无论电源联接的型式,均允许“电线固定装置可以是电源开关的一部分”。

决议10:对“带电源转换器的混凝土振动器”,可按本决议的附件一和附件二进行检测。

认监委TC 23技术专家组

附件一:CNCA-01C-014:2011的补充件 附件二:带电源转换器的混凝土振动器的专用要求

附件一

CNCA-01C-014:2011的补充件

1. 适用范围

本补充要求适用于按GB 3883.1-2008和“带电源转换器的混凝土振动器的 专用要求”(见本附件二)进行检验的带电源转换器的混凝土振动器。

一旦等同采用IEC 60745-2-12:2008《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

附件二

带电源转换器的混凝土振动器的专用要求

1. 范围

除下述条文外,GB 3883.1-2008的这一章适用。

增加:本专用要求仅适用于带电源转换器的混凝土振动器(以下简称振动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IEC 60745-2-12:2008。GB 3883.1-2008的这一章适用。3. 定义

除下述条文外,GB 3883.1-2008的这一章适用。3.2.9 正常负载

指振动器按正常使用方式装着软管和振动棒连续运行时达到的负载。运行时振动棒浸入一个盛有一定量水的容器中,水量至少为振动棒体积的50倍。

容器的直径约为容器中水面高度的50%。容器的高度为试验时不致使水溅出的高度。增加:3.101 混凝土振动器 concrete vibrator 用来捣实混凝土的工具。振动器的激振部件(振动棒)进行低幅振动并沉入被振动的混凝土混合物中。混凝土振动器可以设计成下列中的一种:

a)电动机和振动机构均设在振动棒内,装有电源开关的部分,或电源转换器以及开关手柄的组装件则通过一根内装联接电缆的长软管与该振动棒联接。长软管可用作手柄(见图101)。

b)仅振动机构设在振动棒内,由电动机、手柄和电源开关构成的分离式便携单元,通过一根内装软轴的长软管与振动棒联接(见图102)。

4. 一般要求

GB 3883.1-2008的这一章适用。

5. 使用一般要求

GB 3883.1-2008的这一章适用。6. 空章 7. 分类

GB 3883.1-2008的这一章适用。8. 标志和说明书

GB 3883.1-2008的这一章适用。9. 防止触及带电零件的保护

GB 3883.1-2008的这一章适用。10. 起动

除下述条文外,GB 3883.1-2008的这一章适用。10.1 增加

试验在10℃±1℃的环境温度中进行,此前振动器在此温度下至少保持2 h。11. 输入功率和电流

GB 3883.1-2008的这一章适用。12. 发热

除下述条文外,GB 3883.1-2008的这一章适用。12.4 改换为:

振动器的温升在规定的正常负载条件下运行30 min后测量。13. 泄漏电流

GB 3883.1-2008的这一章适用。14. 防潮性

除下述条文外,GB 3883.1-2008的这一章适用。14.1

对3.101中的设计b),电动机单元应是IP X4。

在进行本条的相关试验时,电动机单元置于正常使用时出现的最不利位置。隔离变压器或电动机-发动机组应是IP X4。15. 电气强度

GB 3883.1-2008的这一章适用。16. 变压器及其相关电路的过载保护

GB 3883.1-2008的这一章适用。17. 耐久性

除下述条文外,GB 3883.1-2008的这一章适用。17.2 改换为:

振动器在正常负载的规定条件下,以1.1倍额定电压和0.9倍的额定电压各运行两个12 h的运行期,每两个12 h运行期之间的停歇的时间至少为2 h。

振动器可用不是装在工具上的开关接通和断开。

试验期间,允许更换电刷,并按正常使用方式对振动器加注润滑油脂。如果振动器任一部分的温升超过12.1试验时测得的温升,可采取强迫冷却或使其停歇,停歇时间不包括在规定运行期内。

在这些试验期间,过载保护器应不动作。18. 不正常操作

除下述条文外,GB 3883.1-2008的这一章适用。18.12 改换为:

本条不适用。

18.101按正常使用安装振动器,要将软管和振动棒在空气中保持成垂直位置,以额定电压或额定电压范围上限的电压,从室温开始起动。

运行期为:

- 2 min,对装有电源开关的振动器,并且一释放开关的操动件后就立即自动关断电动机;

- 15 min,对其他那些包括有将电源开关锁定在“接通”位置装置的振动

器。

当保护装置(如有)动作,则认为试验终止。

在振动器被冷却到接近室温后,应能承受15.2规定的电气强度试验。对电动机在振动棒内的振动器,对非III类工具,在基本绝缘上施加的试验电压降低为1000 V。19. 机械强度

GB 3883.1-2008的这一章适用。20. 机械危险

除下述条文外,GB 3883.1-2008的这一章适用。20.3 增加:

只对正常使用中用手握持或用手操作的、装有电动机或电源开关的部件才进行本试验。20.5 改换为

本条不适用。增加

20.101 软管与装有电源开关的部件之间机械联接,软管与振动棒之间的机械联接应可靠。

振动器按正常使用时装配,通过在振动棒与装有电源开关的部件之间施加1 min的拉力来检验是否符合要求,拉力值(以N为单位)等于振动棒质量(以kg为单位)数值的200倍,但不超过1200 N。

试验期间,电气联接件不应受到机械应力;试验后,在装有开关的零件处、以及固定在振动棒处的软管应均无明显的位移。

此外,振动器应经受15.2规定的电气强度试验。对电动机装在振动棒内的混凝土振动器,对非III类工具,施加在基本绝缘的试验电压降为1 000 V。21. 结构

除下述条文外,GB 3883.1-2008的这一章适用。21.16 增加:

在正常使用中插入待振混凝土混合物中、或用手握持或用手操作的电动机供电回路和其它部件,应满足带水源工具的要求。

如不用隔离变压器,也可使用具有与电源隔离程度与隔离变压器相同的电动机—发电机组。

隔离变压器或电动机—发电机组的额定输出电压不超过:

- 120 V,频率不超过60 Hz;

- 250 V,频率超过60 Hz。

通过观察来检验是否符合要求。21.32 改换为:

本条不适用。22. 内部布线

GB 3883.1-2008的这一章适用。23. 组件

GB 3883.1-2008的这一章适用。24. 电源连接与外接软线

除下述条文外,GB 3883.1-2008的这一章适用。24.4

25. 外接导线的接线端子

GB 3883.1-2008的这一章适用。26. 接地装置

GB 3883.1-2008的这一章适用。27. 螺钉与联接件

GB 3883.1-2008的这一章适用。28. 爬电距离、电气间隙和绝缘穿通距离

GB 3883.1-2008的这一章适用。29. 耐热性、阻燃性和耐电痕化

GB 3883.1-2008的这一章适用。30. 防锈

GB 3883.1-2008的这一章适用。31. 辐射、毒性和类似危险

GB 3883.1-2008的这一章适用。

图中:1.电源线

2. 电源转换器和带手柄的开关 3. 开关

4. 内装电动机的振动棒

图101混凝土振动器的典型设计b)

检疫检验 篇3

《进出口化妆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已经2011年1月13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2月1日起施行。

局长 二○一一年八月十日

第一条 为保证进出口化妆品的安全卫生质量,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列入《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的商品目录》及有关国际条约、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检验检疫机构检验检疫的化妆品(包括成品和半成品)的检验检疫及监督管理。

第三条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主管全国进出口化妆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工作。

国家质检总局设在各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检疫机构)负责所辖区域进出口化妆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进出口化妆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相关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保证化妆品安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第二章

进口化妆品检验检疫

第五条 检验检疫机构根据我国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以及我国与出口国家(地区)签订的协议、议定书规定的检验检疫要求对进口化妆品实施检验检疫。

我国尚未制定国家技术规范强制性要求的,可以参照国家质检总局指定的国外有关标准进行检验。

第六条 进口化妆品由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国家质检总局根据便利贸易和进口检验工作的需要,可以指定在其他地点检验。

第七条 检验检疫机构对进口化妆品的收货人实施备案管理。进口化妆品的收货人应当如实记录进口化妆品流向,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第八条 进口化妆品的收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应当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相关规定报检,同时提供收货人备案号。

其中首次进口的化妆品应当提供以下文件:

(一)符合国家相关规定要求,正常使用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声明;

(二)产品配方;

(三)国家实施卫生许可或者备案的化妆品,应当提交国家相关主管部门批准的进口化妆品卫生许可批件或者备案凭证;

(四)国家没有实施卫生许可或者备案的化妆品,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1.具有相关资质的机构出具的可能存在安全性风险物质的有关安全性评估资料;

2.在生产国家(地区)允许生产、销售的证明文件或者原产地证明;

(五)销售包装化妆品成品除前四项外,还应当提交中文标签样张和外文标签及翻译件;

(六)非销售包装的化妆品成品还应当提供包括产品的名称、数/重量、规格、产地、生产批号和限期使用日期(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加施包装的目的地名称、加施包装的工厂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七)国家质检总局要求的其他文件。

上述文件提供复印件的,应当同时交验正本。

第九条 进口化妆品在取得检验检疫合格证明之前,应当存放在检验检疫机构指定或者认可的场所,未经检验检疫机构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调离、销售、使用。

第十条 检验检疫机构受理报检后,对进口化妆品进行检验检疫,包括现场查验、抽样留样、实验室检验、出证等。

第十一条 现场查验内容包括货证相符情况、产品包装、标签版面格式、产品感官性状、运输工具、集装箱或者存放场所的卫生状况。

第十二条 进口化妆品成品的标签标注应当符合我国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及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检验检疫机构对化妆品标签内容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要求进行审核,对与质量有关的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检验。

第十三条 进口化妆品的抽样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样品数量应当满足检验、复验、备查等使用需要。以下情况,应当加严抽样:

(一)首次进口的;

(二)曾经出现质量安全问题的;

(三)进口数量较大的。

抽样时,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出具印有序列号、加盖检验检疫业务印章的《抽/采样凭证》,抽样人与收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应当双方签字。

样品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管理,合格样品保存至抽样后4个月,特殊用途化妆品合格样品保存至证书签发后一年,不合格样品应当保存至保质期结束。涉及案件调查的样品,应当保存至案件结束。

第十四条 需要进行实验室检验的,检验检疫机构应当确定检验项目和检验要求,并将样品送具有相关资质的检验机构。检验机构应当按照要求实施检验,并在规定时间内出具检验报告。

第十五条 进口化妆品经检验检疫合格的,检验检疫机构出具《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并列明货物的名称、品牌、原产国家(地区)、规格、数/重量、生产批号/生产日期等。进口化妆品取得《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后,方可销售、使用。

进口化妆品经检验检疫不合格,涉及安全、健康、环境保护项目的,由检验检疫机构责令当事人销毁,或者出具退货处理通知单,由当事人办理退运手续。其他项目不合格的,可以在检验检疫机构的监督下进行技术处理,经重新检验检疫合格后,方可销售、使用。

第十六条 免税化妆品的收货人在向所在地直属检验检疫机构申请备案时,应当提供本企业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主管部门、经营范围、联系人、联系方式、产品清单等相关信息。

第十七条 离境免税化妆品应当实施进口检验,可免于加贴中文标签,免于标签的符合性检验。在《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上注明该批产品仅用于离境免税店销售。

首次进口的离境免税化妆品,应当提供供货人出具的产品质量安全符合我国相关规定的声明、国外官方或者有关机构颁发的自由销售证明或者原产地证明、具有相关资质的机构出具的可能存在安全性风险物质的有关安全性评估资料、产品配方等。

国家质检总局对离岛免税化妆品实施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三章

出口化妆品检验检疫

第十八条 出口化妆品生产企业应当保证其出口化妆品符合进口国家(地区)标准或者合同要求。进口国家(地区)无相关标准且合同未有要求的,可以由国家质检总局指定相关标准。

第十九条 国家质检总局对出口化妆品生产企业实施备案管理。具体办法由国家质检总局另行制定。

第二十条 出口化妆品由产地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实施口岸查验。

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将查验不合格信息通报产地检验检疫机构,并按规定将不合格信息上报上级检验检疫机构。

第二十一条 出口化妆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有效运行。检验检疫机构对出口化妆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及运行情况进行日常监督检查。

第二十二条 出口化妆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原料采购、验收、使用管理制度,要求供应商提供原料的合格证明。

出口化妆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生产记录档案,如实记录化妆品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情况。

出口化妆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检验记录制度,依照相关规定要求对其出口化妆品进行检验,确保产品合格。

上述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不得少于2年。

第二十三条 出口化妆品的发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应当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相关规定报检。其中首次出口的化妆品应当提供以下文件:

(一)出口化妆品企业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生产企业备案材料及法律、行政法规要求的其他证明;

(二)自我声明。声明化妆品符合进口国家(地区)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正常使用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等内容;

(三)产品配方;

(四)销售包装化妆品成品应当提交外文标签样张和中文翻译件;

(五)特殊用途销售包装化妆品成品应当提供相应的卫生许可批件或者具有相关资质的机构出具的是否存在安全性风险物质的有关安全性评估资料。

上述文件提供复印件的,应当同时交验正本。

第二十四条 检验检疫机构受理报检后,对出口化妆品进行检验

检疫,包括现场查验、抽样留样、实验室检验、出证等。

第二十五条 现场查验内容包括货证相符情况、产品感官性状、产品包装、标签版面格式、运输工具、集装箱或者存放场所的卫生状况。

第二十六条 出口化妆品的抽样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样品数量应当满足检验、复验、备查等使用需要。

抽样时,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出具印有序列号、加盖检验检疫业务印章的《抽/采样凭证》,抽样人与发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应当双方签字。

样品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管理,合格样品保存至抽样后4个月,特殊用途化妆品合格样品保存至证书签发后一年,不合格样品应当保存至保质期结束。涉及案件调查的样品,应当保存至案件结束。

第二十七条 需要进行实验室检验的,检验检疫机构应当确定检验项目和检验要求,并将样品送具有相关资质的检验机构。检验机构应当按照要求实施检验,并在规定时间内出具检验报告。

第二十八条 出口化妆品经检验检疫合格的,由检验检疫机构按照规定出具通关证明。进口国家(地区)对检验检疫证书有要求的,应当按照要求同时出具有关检验检疫证书。

出口化妆品经检验检疫不合格的,可以在检验检疫机构的监督下进行技术处理,经重新检验检疫合格的,方准出口。不能进行技术处理或者技术处理后重新检验仍不合格的,不准出口。

第二十九条 来料加工全部复出口的化妆品,来料进口时,能够提供符合拟复出口国家(地区)法规或者标准的证明性文件的,可免于按照我国标准进行检验;加工后的产品,按照进口国家(地区)的标准进行检验检疫。

第四章

非贸易性化妆品检验检疫

第三十条 化妆品卫生许可或者备案用样品、企业研发和宣传用的非试用样品,进口报检时应当由收货人或者其代理人提供样品的使用和处置情况说明及非销售使用承诺书,入境口岸检验检疫机构进行审核备案,数量在合理使用范围的,可免于检验。收货人应当如实记录化妆品流向,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第三十一条 进口非试用或者非销售用的展品,报检时应当提供展会主办(主管)单位出具的参展证明,可以免予检验。展览结束后,在检验检疫机构监督下作退回或者销毁处理。

第三十二条 携带、邮寄进境的个人自用化妆品(包括礼品),需要在入境口岸实施检疫的,应当实施检疫。

第三十三条 外国及国际组织驻华官方机构进口自用化妆品,进境口岸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查验。符合外国及国际组织驻华官方机构自用物品进境检验检疫相关规定的,免于检验。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四条 报检人对检验结果有异议而申请复验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复验。

第三十五条 检验检疫机构对进出口化妆品的生产经营者实施分类管理制度。

第三十六条 检验检疫机构对进口化妆品的收货人、出口化妆品的生产企业和发货人实施诚信管理。对有不良记录的,应当加强检验检疫和监督管理。

第三十七条 国家质检总局对进出口化妆品安全实施风险监测制度,组织制定和实施年度进出口化妆品安全风险监控计划。检验检疫机构根据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化妆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组织对本辖区进出口化妆品实施监测并上报结果。

检验检疫机构应当根据进出口化妆品风险监测结果,在风险分类的基础上调整对进出口化妆品的检验检疫和监管措施。

第三十八条 国家质检总局对进出口化妆品建立风险预警与快速反应机制。进出口化妆品发生质量安全问题,或者国内外发生化妆品质量安全问题可能影响到进出口化妆品安全时,国家质检总局和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及时启动风险预警机制,采取快速反应措施。

第三十九条 国家质检总局可以根据风险类型和程度,决定并公布采取以下快速反应措施:

(一)有条件地限制进出口,包括严密监控、加严检验、责令召回等;

(二)禁止进出口,就地销毁或者作退运处理;

(三)启动进出口化妆品安全应急预案。

检验检疫机构负责快速反应措施的实施工作。

第四十条 对不确定的风险,国家质检总局可以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在未经风险评估的情况下直接采取临时性或者应急性的快速反应措施。同时,及时收集和补充有关信息和资料,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的类型和程度。

第四十一条 进口化妆品存在安全问题,可能或者已经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收货人应当主动召回并立即向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报告。收货人应当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通知销售者停止销售,告知消费者停止使用,做好召回记录。收货人不主动召回的,检验检疫机构可以责令召回。必要时,由国家质检总局责令其召回。

出口化妆品存在安全问题,可能或者已经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出口化妆品生产企业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并立即向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报告。

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将辖区内召回情况及时向国家质检总局报告。

第四十二条?检验检疫机构对本办法规定必须经检验检疫机构检验的进出口化妆品以外的进出口化妆品,根据国家规定实施抽查检验。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 未经检验检疫机构许可,擅自将尚未经检验检疫机构检验合格的进口化妆品调离指定或者认可监管场所,有违法所得的,由检验检疫机构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罚款,最高不超过3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四条 将进口非试用或者非销售用的化妆品展品用于试用或者销售,有违法所得的,由检验检疫机构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罚款,最高不超过3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五条 不履行退运、销毁义务的,由检验检疫机构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六条 检验检疫机构工作人员泄露所知悉的商业秘密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七条 进出口化妆品生产经营者、检验检疫工作人员有其他违法行为的,按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化妆品是指以涂、擦、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表皮、毛发、指趾甲、口唇等)或者口腔粘膜、牙齿,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产品;

(二)化妆品半成品是指除最后一道“灌装”或者“分装”工序外,已完成其他全部生产加工工序的化妆品;

(三)化妆品成品包括销售包装化妆品成品和非销售包装化妆品成品;

(四)销售包装化妆品成品是指以销售为主要目的,已有销售包装,与内装物一起到达消费者手中的化妆品成品;

(五)非销售包装化妆品成品是指最后一道接触内容物的工序已经完成,但尚无销售包装的化妆品成品。

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解释。

强化检疫检验确保肉品安全 篇4

1 屠宰检疫与肉品品质检验的相互关系

1.1 屠宰检疫与肉品品质检验的概念

屠宰检疫是在屠宰加工过程中, 是对待检动物携带的病原和致病微生物进行检验定性, 是为了预防、控制动物疫病、防止动物疫病传播、扩散和流行, 保护养殖生产和人体健康, 由法定的检疫人员, 依照法定的检疫项目、标准和方法, 对动物和动物产品进行检查、定性和处理的一项带有强制性的技术行政措施。肉品品质检验主要是对屠宰加工的动物产品在出厂前就其新鲜度、水分、规格、重量以及其他卫生质量、疫病等进行检查, 由屠宰厂、肉联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自行实施, 是企业内部生产管理行为, 接受卫生和技术等有关部门的监督。动物检疫是指为预防控制动物疫病, 防止动物疫病传播和流行, 保护养殖业发展和人体健康, 由法定机构, 法定人员依照法定的检疫项目、标准和方法对动物及动物产品进行检查, 定性处理的一项带有强制性的技术性措施。

1.2 屠宰检疫与肉品品质检验的区别

1.2.1 性质不同

屠宰检疫是政府行为, 由法律授权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实施;肉品品质检验是企业行为, 由企业根据国家或地方标准自行实施肉品质量、卫生标准的一种企业产品质量规范。

1.2.2 内容不同

屠宰检疫包括宰前检疫和宰后检验。宰前检疫是对进厂屠宰的动物查证验物, 通过群体和个体检查的方法作出相应的处理。宰后检验包括头部检验、胴体检验、内脏检验、寄生虫检验, 对检验结果分别作出适于食用、有条件食用、化制 (销毁) 等处理。通过屠宰检疫, 可以检出恶性传染病、一 (二) 类传染病和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病畜, 达到屠宰加工的肉品安全无疫。肉品品质是指在实行宰后胴体检验过程中, 对肉品进行的感观检验、物理性质检验、化学性质检验、细菌学检验, 具体指普通病、有害腺体、屠宰加工质量、注水或者注入其它物质、有害物质、公母猪及晚阉猪等, 达到加工肉品安全卫生。

1.2.3 实施主体不同

屠宰检疫是由动物检疫员按照检疫规程实施检疫, 关对检疫结果负责, 动物检疫员应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水平, 具体资格条件和专业证书。肉品检验人员由屠宰企业自行配备, 依据国家技术标准、卫生标准进行实施。

1.2.4 法律依据不同

屠宰检疫主要依据《动物防疫法》;肉品品质检验主要依据《生猪屠宰管理条例》。

1.2.5 法律后果不同

屠宰检疫以管理者的名义对涉及卫生、安全的动物 (产品) 的认定对检疫合格的动物 (产品) 出具法定的检疫合格证明和加盖验讫章, 具有法律效果。肉品品质检验是企业对自已所生产的产品品质进行认定, 是企业产品加工必须按国标、卫生标准生产的一个程序。

1.2.6 目的不同

屠宰检疫代表国家, 控制疫病, 涉及社会公共卫生;肉品品质检验则主要是对企业自身的信誉效益负责, 为市场提供合格的产品。

1.3 屠宰检疫与肉品品质检验的关系

屠宰检疫通过宰前和宰后的程序, 确保上市动物产品无传染和寄生虫病、强化无害化处理有病害的动物及其产品。肉品品质检验通过感观检查、理化检验等方式确定肉品品质等级、受污染状况等。屠宰检疫与肉品品质检验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二者相辅相成, 互相促进, 互为补充, 缺一不可。

2 屠宰检疫与肉品品质检验并举, 确保动物产品质量安全

2.1 加强屠宰检疫, 严把“五个关口”

一是严把“入场关”, 对进场屠宰动物凭产地检疫证明和免疫标识入场屠宰, 否则拒绝入场;二是严把“待宰关”, 建立待宰动物巡查制度, 检查临床健康情况;三是严把“同步检疫关”, 对屠宰动物进行同步检疫, 全程监督;四是严把“宰后处理关”, 检疫合格动物产品凭“两章两证”出场上市销售, 对不合格动物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五是严把“消毒关”, 定期对屠宰场进行消毒, 并且做好各项记录。

2.2 加强肉品检验, 严格企业自律行为

检疫检验 篇5

1.进口化工品检验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答:进口化工品检验主要有下列几种情况:

1、进口烟胶片检验

烟胶片也是天然橡胶,海关编码是400121000申报要素:品名、外观、型号、包装、签约日期。进口天然橡胶 抽样检疫注意哪些问题:

天然橡胶生产方式不同,从割胶、凝聚、压片到烟熏、干燥、分级等各道工序的质量控制情况差别较大,造成成品的质量不尽一致,加上投机商的掺假作伪,混有低次胶和小包件橡胶,不易查出来。因此,在检验时要限制批量,一般以50吨或100吨作一批为宜,同船到货还应分若干提单批次,便于进口到货时分提单、分批次抽样检验。

2.进口天然橡胶的胶种、等级标识和批次标记必须清晰易辨。由于同船到货胶种、等级较多,批次和数量又大,为加快卸货速度,一般采取先按胶种、等级和批次挑出样包,大批货物可按胶种分堆,这样就必须要求卖方提供到货的胶种、等级标记和批次标记清晰易辨,以避免甩包抽样的困难。

3.进口天然橡胶,如在冬季到货的,收用货单位应有暖房设备,以便挑出的样包及时运至暖房,或及时剥胶,以防冻胶而影响剥取检验样品。

2、进口天然乳胶产品检验

进口天然橡胶应按照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进行检验;尚未制定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的,参照国家商检部门指定的标准进行检验;暂不满足上述条件的,按贸易合同约定的检验标准检验,贸易合同没有约定的,可以按有关国际标准、国内标准、进口国标准或出口国标准进行检验;但采用有关国际标准、国内标准、进口国标准或出口国标准应报请天津局归口管理部门同意;如贸易合同规定标准高于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的,按贸易合同规定的标准检验;技术规范应使用现行有效版本检验检疫包括植物检疫、卫生检疫和合格评定;检验检疫结果评定包括:检疫、品质、数量、包装、重量、残损等。

3、进口化肥检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的规定,凡列入《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的进出境商品,必须经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海关凭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签发的《入境货物通关单》或《出境货物通关单》验放。该《目录》第六类第31章肥料中列出的商品名称包括:未经化学处理的鸟粪,未经化学处理的其它动植物肥料,尿素,硫酸铵,硝酸铵,硝酸钠,重过磷酸钙,过磷酸钙,氯化钾,硫酸钾,化学肥料或矿物肥料,磷酸氢二铵(包括磷酸二氢铵与磷酸氢二铵的混合物),含有硝酸盐及磷酸盐的肥料(包括矿物肥料或化学肥料),其它含氮、磷两种元素肥料(包括矿物肥料或化学肥料),含磷、钾两种元素的肥料(包括矿物肥料或化学肥料)及其他肥料。

2.进口烟胶片、天然乳胶、化肥检验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答:进口烟胶片、天然乳胶、化肥检验由于自身的品种复杂,所以发现的问题也不少。检出不合格的情况主要有:

1、放射性污染

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2、夹带土壤

土壤属于禁止入境的物品。进口进口烟胶片、天然乳胶、化肥等环节易混入土壤,有的还携带线虫等动植物病虫害。

3、木质包装检疫不合格

检疫检验 篇6

食品安全卫生问题是指由食品中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直接或间接对人类生命健康及动植物安全构成危害的事实和潜在的可能性。涉及的内容不仅包括食品生产、养殖、加工、储存、运输过程的农兽药残留、病原体污染、放射性污染、重金属污染等问题,而且还包括类似疯牛病等致病因子以及转基因蔬菜、水果、粮食、油料等新生物资源食品可能对人类生命健康构成的威胁和影响。

传统的食品安全控制方法主要是依靠对最终产品的检验。因此,“批批检验”已成为出口食品沿袭多年的安全卫生控制模式。由于样品抽取的随机性和食品安全因素的复杂性,决定了初检合格的食品出口到国外再次检验未必合格,所以要转变工作方式,把食品安全卫生关口前移,对出口食品由单纯的产品控制逐步转向对出口企业自控体系的监督管理。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引导企业引入ISO管理机制,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并提高企业产品质量,从而提升出口食品检验检疫工作。

本文以无公害蔬菜、水果为例,浅谈出口食品的安全生产及检验检疫工作。

中国是一个蔬菜水果种植和消费大国,种植规模和人均消费水平居世界之首。据FAO统计,2000年我国的蔬菜和瓜类产量为27834.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41.6%。据国内有关部门统计和预测,2002年我国蔬菜种植面积已达2.4亿亩,产量将超过4.5亿吨。我国用4.4%耕地创造的蔬菜年产值已超过3100亿人民币,仅次于粮食、蔬菜出口创汇总金额20.34亿美元,蔬菜出口顺差达19.67亿美元。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加入WTO,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明显加快,蔬菜水果生产迅猛发展,蔬菜水果在增加我国农民收入和提高农产品出口量占有重要的地位。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优胜劣汰,谁的产品能够满足用户的需要,谁就能赢得了市场。执行ISO9000将使客户对产品充满信心,是企业赢得市场的基础,事实上,ISO9000已被一些国外客户列为他们评定合格供方的必要条件,这是因为客户确实需要供方具有一个良好和稳定的品管系统,而ISO9000能够客观地体现这种品管系统,获得国际认可的地位,客户就放心了。

根据ISO9000的管理要求,无公害蔬菜水果安全生产关键控制技术如下:

1 环境质量:生产基地的周边环境(方圆1Km内)无污染源(主要指无“三废”污染,尤其是无化学污染),农田灌溉水质、大气、土壤必须符合DB31/T252-2000中规定的要求。

2 农药使用:对病、虫、草、鼠、螺等有害生物必须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所使用的农药必须具备“三证”(农药登记证、生产许可证和生产批准证、执行标准号)。优先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与生物农药,严格控制农药使用量。农药使用必须按照国家颁布的《农药安全使用准则》执行使用时必须具备田间使用记录档案。如:病、虫、草害发生的种类与危害的情况,农药使用的种类;农药使用的剂量;农药使用的次数;农药使用的技术;使用农药人员的安全措施等。农药要有专人保管;农药要有流转制度;农药要有固定的安全存放地方(按种类存放并贴有标签);过期、废弃的农药要及时集中处理。

3 肥料使用:根据优化配方施肥技术,科学合理施肥,推广使用有机肥,适当减少化肥使用量。所使用的肥料必须具备三证(生产许可证、肥料登记证、执行标准号)。所使用的商品肥料应符合有关国家、行业标准的要求;对于实行生产许可证、肥料登记证管理制度的肥料品种,必须使用获准企业产品,有机肥要充分发酵、腐熟。禁止使用城市废弃物、泥肥和磁化肥料。控制氮肥用量。使用情况必须具备田间施用记录档案。如:肥料施用的种类、数量、次数、方法等。肥料要有专人保管,肥料进出要有记录,肥料要有固定安全的存放地方。

4 管理:企业是否建立质量和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并层层落实岗位责任制。企业要有一名领导抓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卫生管理,要有专人负责安全卫生优质农产品的生产与监督。生产过程的关键生产技术要有文字记录并立卷归档。

5 人员素质:所有人员均需理解安全卫生农产品的意义和概念,企业要有一支熟悉农艺、技术熟练的专业队伍,企业生产操作人员须经过专业培训、熟练掌握生产技术操作过程,并能遵守各项生产制度。

无公害蔬菜水果的质量标准与检验检疫:

一.质量标准是由一个指标体系构成的两个系统

生产基地环境检测共有29项。其中农田灌溉水指标9项,它们是PH值、汞、镉、铅、砷、铬、氟化物、氯化物、氰化物;生产加工水质量指标9项;大气指标4项,它们是总颗粒物、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氟化物;土壤质量指标7项,它们是汞、砷、铅、镉、铬、六六六、DDT。

产品卫生质量检测共23项,它们是砷、氟、汞、镉、铅、铬、六六六、DDT、甲拌磷、甲胺磷、对硫磷、辛硫磷、马拉硫磷、倍硫磷、敌敌畏、乐果、溴氰菊酯、氰戊菊酯、百菌清、多菌灵、黄曲霉毒素、苯并芘、亚硝酸盐。

二.评价标准与检测方法

(一)监测布点、采样和样品处理

1.布点原则

(1)布点要有代表性、连续性。

(2)布点的数量要求经济、科学,以少量监测点而获得最佳的结果。

(3)样品的布设要根据产地环境质量状况、主导风向而合理设置。

2.样品的采集

采集要求为代表性,典型性,适时性。一般在个采样小区内采取一个代表样品,由分布于4-10处,采取4-10个样品混合组成。常以梅花形、对角线、棋盘式和蛇形采样法等采集样品。

3.样品的处理

测定植物中易起变化的物质应在新鲜状态下进行分析,洗净、凉干、匀质后可放入-20℃冰箱保存。用干样进行分析的样品,应经过干燥以免发霉腐烂。干燥后去掉灰尘、杂物,粉碎后过40目筛网。

(二)监测分析方法按照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监测分析,质量评价标准采用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和联合国粮农组织颁布的农牧食品中农药最低残留量的标准。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评价与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环境质量监测评价并不相同。后者如果某一项环境指标超标,并不意味着该环境下生产的农产品中这一项指标肯定不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准;而前者如果有一项规定指标不合格,就应视为该产品不符合无公害农产品标准。为此,我们认为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评价,在采用单项污染指数进行评价的同时,重点评价农产品的超标情况。

畜禽屠宰检疫检验技术规范 篇7

屠宰检疫合格的标准:一是无规定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二是符合农业部规定的相关屠宰检疫规程要求;三是需要进行实验室疫病检测的,检测结果应符合要求。

2官方兽医在屠宰动物入场时应当监督查验的内容

首先查证验物,查验入场动物的检疫证明和佩戴的畜禽标识;其次是询问货主或承运人,了解动物运输途中有关情况;第三是临床检查,检查动物群体的精神状况、外貌、呼吸状态及排泄物状态等情况;最后是监督消毒,监督货主在卸载后对运输用具及相关物品进行消毒。

3屠宰检疫相关记录的保存时间

屠宰检疫记录应当保存12个月以上,其中牛屠宰检疫记录要保存10年以上。

4生猪屠宰检疫

4.1生猪屠宰检疫的检疫对象生猪屠宰检疫的对象为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炭疽、猪丹毒、猪肺疫、猪副伤寒、猪II型链球菌病、猪支原体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丝虫病、猪囊尾蚴病、旋毛虫病等13种动物疫病。

4.2生猪屠宰后,应当对哪些组织脏器进行检疫生猪屠宰后,应当对头蹄、体表、内脏(心脏、肺脏、肝脏、脾脏、胃肠)、胴体(支气管淋巴结、肝门淋巴结等)和旋毛虫进行检疫,然后对上述检疫情况进行复检。

4.3对生猪屠宰后的旋毛虫应当如何检疫应分别取左右膈肌各30 g左右,与胴体编号一致,撕去肌膜,感官检查后再镜检作出判断。

5牛屠宰检疫

5.1牛屠宰检疫的检疫对象牛屠宰检疫的对象为口蹄疫、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海绵状脑病、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炭疽、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日本血吸虫病。

5.2牛屠宰后,应当对哪些组织脏器进行检疫应当对牛的头蹄、内脏(心脏、肺脏、肝脏、胃肠、脾脏、肾脏、子宫和睾丸等)、胴体(包括淋巴结)进行检疫,然后对上述检疫情况进行复检。

6羊屠宰检疫

6.1羊屠宰检疫的检疫对象羊屠宰检疫的对象是口蹄疫、痒病、小反刍兽疫、绵羊痘和山羊痘、炭疽、布鲁氏菌病、肝片吸虫病、棘球蚴病。

6.2羊屠宰后,应当对哪些组织脏器进行检疫羊屠宰后,应对头、蹄、内脏(心脏、肺脏、肝脏、胃肠、脾脏、肾脏等)、胴体(含淋巴结)进行检疫,然后对上述检疫情况进行复检。

7家禽屠宰检疫

7.1家禽屠宰检疫规程的适用对象家禽屠宰检疫规程适用于鸡、鸭、鹅以及鹌鹑、鸽子等禽类。

7.2家禽屠宰检疫的检疫对象家禽屠宰检疫的对象是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禽白血病、鸭瘟、禽痘、小鹅瘟、马立克氏病、鸡球虫病、禽结核病。

7.3家禽屠宰后,应当对哪些组织脏器进行检疫家禽屠宰后,应当进行屠体检查(体表、冠和髯、眼、爪、肛)和内脏器官抽检(包括皮下、肌肉、鼻腔、口腔、喉头和气管、气囊、肺脏、肾脏、腺胃和肌胃、肠道、肝脏和胆囊、脾脏、心脏、法氏囊和体腔等),最后对上述检疫情况进行复检。

7.4家禽屠宰检疫的抽检比例日屠宰量在1万只以上(含1万只)的屠宰场,按照1%的比例抽样检查,日屠宰量在1万只以下的抽检60只。抽检发现异常情况的,应适当扩大抽检比例和数量。

7.5家禽屠宰检疫中的法氏囊(腔上囊)检查检查有无出血、肿大等,剖检有无出血、干酪样坏死等。

7.6家禽屠宰检疫中的体腔检查检查内部清洁程度和完整度,有无赘生物、寄生虫等,检查体腔内壁有无凝血块、粪便和胆汁污染及其他异常等。

8生猪屠宰产品

生猪屠宰产品是指生猪屠宰后的胴体、头、蹄、尾、皮张和内脏。

8.1生猪屠宰产品中应当判定为不合格肉品的种类《生猪屠宰产品品质检验规程》(GB/T17996-1999)规定了生猪屠宰产品中应当判定为不合格肉品的有:放血不全、白肌病、白肌肉(PSE肉)、黄脂、黄脂病、黄疸、骨血素病(卟啉症)、种公母猪、晚阉猪,(患)有脓毒症、尿毒症、急性及慢性中毒、全身性肿瘤、过度瘠瘦及肌肉变质、高度水肿的病猪及其产品,特定病变的组织器官(局部化脓、创伤部分;皮肤发炎部分;严重充血与出血部分;浮肿部分;病理性肥大或萎缩部分;钙化变性部分;寄生虫损害部分;非恶性局部肿瘤部分;带异色、异味、异臭部分及其他有碍食肉卫生部分)。

8.2在生猪屠宰肉品品质检验中,发现放血不全的肉品的处理放血不全的肉品应根据病变程度分别作处理:

8.2.1全身皮肤呈弥漫性红色,淋巴结淤血,皮下脂肪和体腔内脂肪呈灰红色,以及肌肉组织色暗,较大血管中有血液滞留的,连同内脏一起作非食用或销毁处理。

8.2.2皮肤充血发红,皮下脂肪呈淡红色,肾脏颜色较暗,肌肉组织基本正常的,在高温处理后可出厂(场)。

8.3在生猪屠宰肉品品质检验中,发现白肌病的肉品的处理白肌肉是指受到应激反应的猪屠宰后色泽呈苍白、灰白或粉红色,质地松软,有肉汁渗出的肉。主要特征为半腱肌、半膜肌和背最长肌显著变白,质地变软,且有汁液渗出。白肌病的肉品应根据病变程度分别作处理:

8.3.1后肢肌肉和背最长肌见有白色条纹和条块,或见大块肌肉苍白,质地湿润呈鱼肉样,或肌肉较干硬,晦暗无光,在苍白色的切面上散布有大量灰白色小点,心肌也见有类似病变的,其胴体、头、蹄、尾和内脏全部作非食用或销毁处理。

8.3.2局部肌肉有病变,经切检深层肌肉正常的,割去病变部分后,经高温处理可出厂(场)。

8.4在生猪屠宰肉品品质检验中,发现黄脂、黄脂病和黄疸的肉品的处理黄脂、黄脂病和黄疸的肉品应根据病变程度分别作处理:

8.4.1仅皮下和体腔内脂肪微黄或呈蛋清色,皮肤、黏膜、筋腱无黄色,无其他不良气味,内脏正常的肉品,可以不受限制出厂(场)。如伴有其他不良气味,应作非食用处理。

8.4.2皮下和体腔内脂肪明显发黄乃至呈淡黄棕色,稍浑浊,质地变硬,放置一昼夜后黄色不消退,但无不良气味的,脂肪组织作非食用或销毁处理,肌肉和内脏无异常变化的,可不受限制出厂(场)。

8.4.3皮下和体腔内脂肪、筋腱呈黄色,放置一昼夜后,黄色消失或显著消退,仅留痕迹的,可不受限制出厂(场);黄色不消失的,应作为复制原料肉利用。

8.4.4黄疸色严重,放置一昼夜后,黄色不消失,并伴有肌肉变性和苦味的,胴体和内脏应全部作非食用或销毁处理。

8.5家畜屠宰时必须摘除“三腺”“三腺”是指甲状腺、肾上腺和病变淋巴结。甲状腺和肾上腺都含有激素,误食可能引起食物中毒;病变淋巴结中可能含有大量细菌,不宜食用,家畜屠宰工艺和肉品品质检验均要求摘除“三腺”。

8.6生猪屠宰品质检验结果登记需记录的内容每天检验工作完毕,要将当天的屠宰头数、产地、货主、宰前检验和宰后检验的病猪及不合格产品的处理情况进行登记备查。

9牛羊屠宰产品

牛羊屠宰产品主要包括牛羊屠宰后的胴体、内脏、头、蹄、尾以及血、骨、毛、皮。

9.1牛羊屠宰产品中应当判定为不合格肉品的种类牛羊屠宰产品中应当判定为不合格肉品的种类有:创伤性心包炎、神经纤维瘤、牛的脂肪坏死、骨血素病(卟啉沉着症)、白血病、种公牛和种公羊,患有脓毒症、尿毒症、急性及慢性中毒、恶性肿瘤、全身性肿瘤、过度瘠瘦及肌肉变质、高度水肿的病畜及其产品,以及特定病变的组织和器官(局部化脓;创伤部分;皮肤发炎部分;严重充血与出血部分;浮肿部分;病理性肥大或萎缩部分;变质钙化部分;寄生虫损害部分;非恶性肿瘤部分;带异色、异味及异臭部分;其他有碍食肉卫生部分)。

9.2在牛羊屠宰肉品品质检验中,发现有创伤性心包炎的肉品的处理根据病变程度分别作处理:一是心包膜增厚,心包囊极度扩张,其中沉积有多量淡黄色纤维蛋白或脓性渗出物、有恶臭(胸腹腔中均有验证),且膈肌、肝、脾上有脓疡的,应全部作非食用或销毁处理;二是心包极度增厚,被绒毛样纤维蛋白所覆盖,与周围膈肌、肝发生粘连的,在割除病变组织后,经高温处理可出厂(场);三是心包增厚,被绒毛样纤维蛋白所覆盖,与膈肌和网胃愈着的,将病变部分割除后,可不受限制出厂(场)。

9.3在牛屠宰肉品品质检验中,发现有神经纤维瘤的肉品的处理牛的神经纤维瘤首先见于心脏,当发现心脏四周神经粗大如白线,向心尖处聚集或呈索状延伸时,应切检腋下神经丛,并根据切检情况,分别作处理:一是见腋下神经粗大、水肿呈黄色时,将有病变的神经组织切除干净,肉可作为复制加工原料;二是腋下神经丛粗大如板,呈灰白色,切检时有韧性,并生有囊泡,在无色囊液中浮有杏黄色的核,这种病变见于两腋下,粗大的神经分别向两端延伸,腰荐神经和坐骨神经均有相似病变,这类肉应全部作非食用或销毁处理。

9.4在牛屠宰肉品品质检验中,发现脂肪坏死的肉品的处理在肾脏和胰脏周围、大网膜和肠管等处,见有手指大到拳头大的,呈不透明灰白色和黄褐色的脂肪坏死凝块,其中含有钙化灶和结晶体等,先将脂肪坏死凝块修割干净,肉可不受限制出厂。

9.5在牛羊屠宰肉品品质检验中,要对病畜及其产品全部作非食用或销毁处理的几种情况检验过程中发现有脓毒症,尿毒症,急性及慢性中毒,恶性肿瘤、全身性肿瘤,过度瘠瘦及肌肉变质、高度水肿的情况时,要对病畜及其产品全部作非食用或销毁处理。

9.6在牛羊屠宰肉品品质检验中,应将病变的局部或全部作非食用或销毁处理的几种情况检验过程中发现有局部化脓,创伤部分,皮肤发炎部分,严重充血与出血部分,浮肿部分,病理性肥大或萎缩部分,变质钙化部分,寄生虫损害部分,非恶性肿瘤部分,带异色、异味及异臭部分和其他有碍食肉卫生部分的情况时,应将病变的局部或全部作非食用或销毁处理。

谈木材检验检疫处理技术 篇8

1 熏蒸处理

在密闭条件下, 用熏蒸药剂的气化有毒气体杀死有害生物, 此为熏蒸处理的工作原理, 其重要是充分利用了熏蒸药剂气化有毒气体的扩散性、渗透性以及较强的吸附能力, 这样在密闭的条件下, 通过对气体范围的控制, 就能够起到很好的处理效果, 所以此处理方法得到了大量而广泛的应用, 其主要优点为: (1) 杀毒剂为气体, 能够通过熏蒸深入到木材内部, 杀死隐藏的害虫; (2) 处理场所没有很大的局限性, 只要有良好密闭性的产所和器具都能够进行此处理方式, 实际处理中的场所比如帐幕、船舱、车辆、仓库、加工厂等都能够进行。 (3) 可以对木材进行大批量的消毒处理, , 不仅效果好, 而且还会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 (4) 处理后, 只要进行相应的通风处理, 就能使有毒气体有效的扩散, 使木材基本处于不残留毒素的状态。

1.1 熏蒸剂

熏蒸处理中所用的药剂即为熏蒸剂, 此药剂是一种化学药剂, 且在特殊的温度和压力下, 会产生有毒气体, 这种有毒气体能够杀死目标有害生物。在处理过程中主要起作用的是熏蒸剂的气体分子, 而液态或者固态的熏蒸剂不具备杀毒能力。理想情况中的熏蒸剂在能够快速有效的杀死有害生物的同时, 还能够迅速的使毒素扩散, 即不影响木材品质, 也不影响木材外观, 而且对金属以及建筑物都没有伤害作用;对有害生物毒性强烈, 但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且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易于操作, 处理过程简单安全, 不易燃易爆;不溶于水, 在多种物质中分离简便。当然, 上述都是理想的情况, 在实际工作中, 熏蒸剂不可能同时具备如此多的特点, 所以在实际应用时, 还需根据对具体情况的分析去选择熏蒸剂。

国内的木材处理对熏蒸处理方法的应用极为广泛, 而熏蒸剂通常使用溴甲烷、硫酰氟。其中溴甲烷属于神经性毒剂, 有着光谱杀菌性, 对各种病虫害都有着明显的杀菌效果, 而且还有一定的杀鼠效果。但是, 溴甲烷属于剧毒的化学药剂, 且没有明显的中毒界限, 如果发生中, 则很难恢复, 所以使用时必须要有相当严格的防毒措施。而相对来说硫酰氟则具有着渗透力强、用药量省、残留量低、速度快、无腐蚀性、低温使用方便的特点, 但是其对昆虫卵没有杀毒作用, 抗菌谱虽也具有广谱性但也具有局限性。此药剂熏蒸处理时不需加热, 而且吸附量小, 扩散快, 对人畜的毒性低。

1.2 熏蒸方式

木材的熏蒸处理方式主要有两种, 即常压熏蒸和真空熏蒸。

常压熏蒸, 顾名思义是在正常的大气压下进行的, 而熏蒸地点在帐幕、仓库、船舱等所有密闭性的场所均可。帐幕中的熏蒸, 应在地面上铺设塑料布, 而后将被处理的货物放在上面, 再盖上塑料布, 把接口处以及四周均进行密封处理。在仓库或者船舱的熏蒸处理中, 为防止漏气, 都应做糊封密闭处理。熏蒸剂的用量也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确定, 在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施药, 在规定时间后, 通风散度, 检车熏蒸效果, 并且对参与药品和使用器具进行安全处理。

其二, 真空熏蒸实际上是减压熏蒸, 即将密闭容器内的空气抽出, 使容器内达到一定的真空度, 然后输入一定剂量的熏蒸剂进行熏蒸, 以达到杀虫灭菌的目的。熏蒸结束后, 抽出熏蒸剂气体, 反复通人空气冲洗。由于在熏蒸之前先要抽气减压, 因此有利于毒气分子的扩散渗透, 同时促进了害虫的呼吸, 加快了害虫的中毒速度, 缩短了杀虫灭菌时间;真空熏蒸的密闭条件较好, 施药、熏蒸、残余毒气的排放均在严格密闭的条件下进行, 避免了毒气的外泄, 降低了环境污染, 改善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条件。

1.3 熏蒸处理的影响因素

熏蒸处理的效果主要受熏蒸剂的理化性能、熏蒸条件、环境因素、密闭程度、有害生物种类与生理状态及木材堆放形式等因素的影响。针对不同的情况, 应采取科学具体的方法, 获得较好的熏蒸效果。

熏蒸剂的挥发性和渗透性强, 能迅速、均匀地扩散, 使木材在熏蒸时各部位都能接受到足够的药量, 熏蒸效果较好, 所需熏蒸时间较短。在木材检疫中应用的多数熏蒸剂, 气体密度大于空气, 因此向上扩散慢, 多积聚下层, 需由木材顶部施入, 鼓风扩散。

环境因素中, 以气温对熏蒸效果的影响最大。温度升高, 药剂挥发性增强, 昆虫呼吸量增加, 熏蒸效果好;温度降低, 需增加药量或延长熏蒸时间。空气湿度对熏蒸效果的影响较小, 但对某些药剂可能有所影响, 例如磷化铝在相对湿度大时, 易于分解。

昆虫的虫态及营养生理状况不同, 对熏蒸剂的抵抗性有差异。同种昆虫对熏蒸剂的抵抗力卵强于蛹, 蛹强于幼虫, 幼虫强于成虫, 雄虫强于雌虫。熏蒸前昆虫的生活环境温度高时, 昆虫呼吸速率高, 杀虫所需药剂有效浓度低;若生活环境温度低, 昆虫的新陈代谢不活跃, 则需要提高熏蒸药剂的浓度。

2 水浸灭虫处理

当发现进口木材携带的害虫种类、数量较多时, 可采用水浸灭虫处理的办法。木材水浸灭虫处理, 就是将经检查检验发现蛀干性害虫多, 需要进行灭虫处理的木材运至水上贮木场, 贮木场一般水深3m以上, 四周以钢筋混凝土桩架设立围墙, 场内每隔一定距离设一排水泥桩以固定木排。当待处理的木材运到贮木场后, 分批次, 按要求整齐有序地卸入水中指定地点, 让其沉入水中并固定。对于浮出水面的部分要进行喷药处理, 药剂可用杀螟松、马拉硫磷等乳剂。水浸处理的时间一般为90天以上, 最长达6个月, 可以获得良好的灭虫效果。

3 热处理

可采用蒸汽、热水、干燥、微波等热处理方式对带虫或染病的木材进行杀菌灭虫, 具体操作时要根据处理要求、有害生物种类及设备条件等选用适宜的方法。

4 停运、退回或销毁处理

若目前尚无有效的检疫处理办法时采取停运、退回或销毁处理。如发现某种检疫对象而一时不能除害消毒, 或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进行消毒处理的, 应当停止进口, 责令退回;如所带检疫对象危险性特别大, 退回原产地亦需销毁者, 或从经济条件考虑无必要退回者, 予以销毁。

总之, 木材检疫处理必须符合检疫法规的规定, 并尽量使处理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检疫处理方法应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彻底除掉危险性病虫害, 完全杜绝有害生物的传播。同时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 不造成中毒事故, 不污染环境。在检疫处理后不降低木材品质, 不污损其外貌, 才能达到最为理想的效果。

摘要:我国的木材使用量非常巨大, 现如今, 木材已经大量而且广泛的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 所以, 木材的检验检疫工作就显的极为重要,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木材检验检疫的方法也越来越多, 并且已经能够对不同种类性质的病虫害进行有效的治理。木材检验检疫工作的技术性相当强, 本文就对其中的几种处理方法做出了相关论述。

检验检疫执法与服务的关系 篇9

执法与服务是互为互动、辩证统一的关系

执法与服务是互为互动、辩证统一的,既不冲突,也不矛盾。检验检疫部门作为行政执法机关,不严格执法就是失职、渎职。而服务是执法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如果执法工作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服务,就背离了立法的初衷,从这个意义上讲,执法就是服务。在执法与服务这个统一体中,不能离开执法只讲服务或离开服务只讲执法。

执法要以服务为先导,营造依法行政的良好环境

检验检疫部门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具有相互统一的可操作性。实践证明,严格执法与优质服务是辩证统一关系,前提是要求执法人员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对严格执法和热情服务有深刻的理解、充分的认识。在执法过程中要做到:原则要“硬”、态度要“软”,执行政策法规要严格,工作方式方法要灵活,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使管理对象能自觉自愿地履行政策法规赋予的义务,实现严格执法与优质服务的有机统一。

执法要与宣传法律法规相结合,增强企业的法制观念

培根有句名言:“科学的力量取决于大众对它的了解。”如果把这句话借用到法律上,那么法律的力量和贯彻实施的程度同样也取决于大众对它的了解。近年来,检验检疫部门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站等媒体,采取举办法律法规宣贯会等方式,大张旗鼓地向企业宣传检验检疫法律法规。自2010年以来,苏州检验检疫局举办了出口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儿童服装技术法规、出口非洲产品检验监管有关政策等54场专题培训,把宣传检验检疫法律法规和业务咨询作为进一步提高进出口企业法制意识、规范检验检疫秩序、方便企业办理有关检验检疫业务的重要举措。通过正面引导,促进政府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强履责能力建设,提升质量安全保障能力,促进全社会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增强企业对生产关键点的质量控制能力。检验检疫人员在平时监管的过程中,也进行相应法规的宣传。只有让企业事先了解法律法规,在执法过程中才会有法可依,执行起来就越顺畅,还可避免不必要的投诉。

认识执法的本质是为社会、为广大群众服务

就某个有违法行为的行政相对人而言,检验检疫部门对其实施行政处罚时,他很可能体会到的仅仅是“执法”,感觉不到“服务”的存在。因此,有些人就认为执法与服务不可兼得,并产生了不知如何取舍的困惑。但是,如果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进行分析,检验检疫部门严格执法,维护的是市场主体即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公共安全,从根本上说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服务。用发展的眼光看,严格执法对行政违法相对人而言实质上也是一种服务和爱护。严格执法,一是必须有充分的法律依据,符合法定程序,不得自设权限、自行其是;二是对法律规定应当予以处罚的违法行为,必须严格依法查处,对情节和危害后果相同的违法行为处罚应当一致,不得畸轻畸重、随心所欲;三是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循私枉法。只有做到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相统一,才能得到企业的理解和支持。

强化服务意识,寓服务于执法中

沁县市场猪肉的卫生检疫检验 篇10

1 材料与方法

1.1 检验器材

市场采集的猪肉样品、烧杯、表面皿、酒精灯、革兰氏染色液。

1.2 检验试剂

纳氏试剂:称取碘化钾10 g溶于10ml蒸馏水中, 再加入热的升汞饱和溶液至出现红色沉淀。过滤后加入碘溶液 (30gk OH溶于80ml水中) , 并加入1.5ml上述升汞饱和溶液。待溶液冷却, 加蒸馏水至200ml, 贮存棕色玻璃瓶内, 置暗处密闭保存。使用时取上清液部分。

溶液:10%硫酸铜溶液。碱性醋酸铅溶液。于10%醋酸铅溶液加入10%氢氧化钠溶液至析出白色沉淀。

将醋酸铅滤纸条浸入碱性醋酸铅碱溶液中, 数分钟后取出阴干, 保存备用。

1%过氧化氢溶液。取1份30%过氧化氢溶液与2份水混合即成。

0.2%联苯胺乙醇溶液。称取0.2g联苯胺溶于95%乙醇100ml中, 置棕色瓶内保存, 有效期不超一月。

试纸:精密p H试纸。

1.3 仪器

显微镜。

2 检疫方法

2.1 感官检验

肉块检验:把5份猪肉样品分别放入5个烧杯中, 用刀切一新鲜肉切面进行检验。

肉汤检验:分别称取5种切碎的猪肉样品20g于200ml烧杯中, 各加水100ml, 用表面皿盖上, 加热50~60℃后, 开盖后嗅检气味, 继续加热至沸, 维持20~30min, 检查肉汤的气味、滋味及透明度, 脂肪的气味及滋味。

2.2 实验室检验

2.2.1 粗氨测定 (纳氏法) 方法:

取试管6支, 编号后, 分别加入5种样品的肉浸液1ml, 另一支加入1ml无氨蒸馏水作对照。向6支试管中各加纳斯勒氏1~10滴, 每加1滴后振荡试管, 并比较试管中溶液颜色、透明度、有无浑浊或沉淀等。

2.2.2 球蛋白沉淀试验方法:

取试管6支, 编号后, 向5支管中各加三种不同的被检肉浸液2ml, 另一支加2ml水作对照。向上述试管中分别滴加10%硫酸铜溶液3~5滴, 充分振摇后观察。

判定标准:新鲜肉, 呈淡蓝色, 完全透明, 以“-”表示;次鲜肉, 轻度混浊, 有时有少量絮状物, 以“+”表示;变质肉, 溶液浑浊并有白色沉淀, 以“++”表示。

2.2.3 硫化氢试验方法:

分别将样品肉剪成米粒大小, 分别置于100ml锥形瓶内, 使之达容积的1/3。取三个醋酸铅滤纸条, 用碱性醋酸铅溶液浸湿, 稍干后分别插入锥形瓶, 使其下端接近但不触及肉粒表面, 一般在肉样上方1~2cm处悬挂, 立即将滤纸条的另一端以瓶塞固定于瓶口, 室温下静置15min后观察滤纸条的颜色变化。

判断标准:新鲜肉, 滤纸条无变化, 以“-”表示;次鲜肉, 滤纸条的边缘变成淡褐色, 以“±, +”表示;变质肉, 纸条下部变为褐色或黑褐色, 以“++”表示。

2.2.4 过氧化物酶反应方法:

分别取五种样品肉浸液2ml于试管中, 分别滴加4~5滴0.2%联苯胺乙醇溶液, 充分振荡后加新配制的1%过氧化氢溶液3滴, 稍振荡, 观察结果。同时做空白对照试验。

判定标准:健康畜禽新鲜肉, 肉浸液立即或在数秒内呈蓝色或蓝绿色;次新鲜肉、过度劳累、衰弱、患病、濒死期或病死的畜禽肉, 肉浸液无颜色变化, 或在稍长时间后呈淡青色并迅速转变为褐色;变质肉, 肉浸液无变化, 或呈浅蓝色、褐色。

2.2.5 p H试纸法:

选取p H精密试纸条三份, 将其一端分别浸入三种被检溶液中, 数秒钟后取出与标准色板比较, 直接读取p H的近似数值。判定标准:新鲜肉, p H5.8~6.2;次鲜肉, p H6.3~6.6;变质肉, p H6.7以上。

2.2.6 触片镜检。

方法、采样:5种肉样从不同部位采取三份样品, 肉总量为300g。触片制备。以无菌操作方法从样品切取3cm3左右的肉块, 浸入酒精并立即取出点燃烧灼, 处理2~3次, 分别从肉样的表层 (1~2mm) 和深层各剪取0.5 cm3大小的肉块, 分别制成触片或抹片。染色镜检。触片自然干燥、用火焰固定1min, 进行革兰氏染色后镜检。镜检时, 每张触片用油镜观察5个以上视野, 分别记录每个视野中的球菌和杆菌数, 然后求出一个视野中细菌的平均数。

判定标准:新鲜肉, 触片上几乎不留肉组织痕迹, 着色不明显, 肉样的表层触片上可见少数球菌和杆菌, 深层触片上看不到细菌或偶见个别细菌, 触片上看不到分解的肉组织, 细菌总数在1万/g以下;次鲜肉, 触片印迹着色较好, 表层肉触片上平均每个视野可见到20~30个球菌和少数杆菌, 深层触片平均每个视野可见到20个左右的球菌和杆菌, 触片上明显可见到分解的肉组织, 细菌总数为1万~100万/g;变质肉, 触片印迹着色极浓, 表层、深层触片上平均每个视野细菌数为30个以上, 并以杆菌为主。当严重腐败时, 各层触片上几乎看不到球菌, 而杆菌多至数百个或更多数。触片上有大量分解的肉组织, 细菌总数为100万/g以上。

3 结果

感官检验结果:主要从肌肉色泽、组织状态、粘度、气味以及肉汤进行检查。

样品1:肌肉呈暗红色, 切面有暗红色血珠, 脂肪不洁白, 呈淡红色;纤维清晰, 有韧性, 指压后凹陷立即恢复;外表较湿润, 不粘手;具有血腥味, 无异味;煮沸后肉汤澄清透明, 脂肪团聚于表面;触片镜检细菌总数为7938/g。

样品2:肌肉有光泽, 脂肪不洁白;肉质软, 指压后凹陷恢复较慢;切面较湿, 发红;无异味;肉汤透明;触片镜检显示表层肉触片上平均每个视野可见到27个球菌和少数杆菌。

样品3:肌肉有光泽, 红色均匀, 脂肪乳白色;纤维清晰, 有坚韧性, 指压后凹陷立即恢复;外表湿润, 不粘手;具有鲜猪肉固有的气味, 无异味;肉汤澄清透明, 脂肪团聚于表面。触片镜检细菌总数为6429/g。

样品4:肌肉表面干燥且腻滑;肉质软, 指压后凹陷不能恢复;切面发粘且湿;肉的深层可闻到臭味;肉汤轻度浑浊, 微有臭味。触片镜检显示表层、深层触片上平均每个视野细菌数为36个。

样品5:肌肉有光泽, 红色均匀, 脂肪乳白色;纤维清晰, 有坚韧性, 指压后凹陷立即恢复;外表湿润, 不粘手;具有鲜猪肉固有的气味, 无异味;澄清透明, 脂肪团聚于表面。触片镜检细菌总数为7426/g。

4 讨论与分析

1) 放血程度无论急宰, 冷宰或横死畜的肉和脏器, 都有放血不良的特征, 一般表现为:组织脏器的色调深暗自鲜红色到黑红色;肋间与肠系膜的血管显露;末梢血管充血, 致使扒皮肉尸的表面常有渗出的血液或流血;淋巴结一般肿胀, 出血, 由于淋巴窦中自血管溢出的血液逐渐被氧化的结果, 色调变为玫瑰红色, 最后, 由于二氧化碳的大量集聚, 进而变为紫玫瑰红色。冷宰的肉上述现象尤为明显, 如果尸体一侧有血液沉积和血液浸润的现象时, 说明冷宰是在死亡数小时后才进行的, 这种肉被胃肠道细菌污染的可能性很大。必须重视。

2) 通过感官与检验结果可看出:样品1为新鲜肉, 但由于肌肉呈暗红色, 切面有暗红色血珠, 脂肪不洁白, 呈淡红色可判定此肉放血不良;

3)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样品2为次鲜肉, 此肉不宜久放, 应尽快出售食用;

4) 屠宰的健畜肉尸杀口的切面外翻, 该处组织被血红染达0.5~1mm;如果急宰或冷宰病畜肉尸, 其杀口切面则平整而不外翻, 也无血液浸染现象。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样品3为新鲜肉。

5) 样品4为变质肉, 不应再出售;肉的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引起的, 参与肉腐败过程的微生物是多种多样的。从镜检结果可以看出:随着条件的变化与腐败进程的发展, 肉中细菌的种类逐渐地呈现出变更现象。当肉内处于腐败初期蛋白质的分解现象仅局限于肉的浅表时, 以球菌繁殖为主, 随着腐败过程向肉的深部蔓延, 球菌的数量逐渐减少, 杆菌的数量相应增多。但这种细菌种类的更替现象还与保藏的温度有关, 当保藏温度较高则杆菌繁殖比球菌快。

6) 样品5为新鲜肉, 应尽快限期出售。

5 结论

市场肉的检疫检验目的在于发现患有疫病或有害于公共卫生的其他疾病的胴体、脏器及组织以及肉品是否新鲜, 是否可食用, 继而依照有关的规定对这些有害的动物产品和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以确保肉类食品的卫生质量。通过对上市肉类的卫生质量进行监督和检验, 杜绝病、死畜禽肉、注水肉和其他品质不良的肉上市销售, 从而防止食肉感染和食物中毒的发生, 防止畜禽疫病的传播和流行, 保障安全食用。

参考文献

[1]王雪敏.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M].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

[2]张彦明, 佘锐萍.动物性食品卫生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9.

上一篇:中长跑运动训练下一篇:消费者绿色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