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措

2024-07-09

五措(精选十篇)

五措 篇1

今年以来, 盘锦市兴隆台区地税局强化信访工作, 共受理民心网舆情2件, 受理纳税人来信、来电十余件。总体办结率100%, 群众满意率100%。主要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多重视, 提倡“小题大做”。该局班子成员高度重视, 树立处理信访问题“到我为止”的观念, 定期过问信访工作, 亲自办理重点信访件, 局领导亲自打电话为纳税人解答税收政策, 为纳税人答疑解惑, 指导税收政策, 并联系财政等相关单位, 为纳税人解决后顾之忧。各科室和税务所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 认真履行职责, 协同配合, 采取专职领导、专人负责办理, 做到事事有交待、件件有着落, 把矛盾化解在税收征管一线。二是多排查, 力求“面面俱到”。排查工作制度化, 定期排查, 层层明确责任, 做到常抓不懈, 该局重点从征、管、查、审批等方面入手, 做到全方位、多角度地排查, 把可能发生的信访案件化解在萌芽状态, 提高信访工作的主动性。三是多反思, 强调“求全责备”。该局要求各承办部门对已经发生的信访问题开展“回头看”, 剖析原因, 追根溯源, 找准工作中的不足和薄弱环节, 对症下药, 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完善。四是多帮助, 立足“利为民谋”。区地税局办公室对于民心网的信访内容及时向区局领导汇报情况, 并根据领导批示转交相关科室、部门, 限时办结, 及时反馈, 除涉及案件线索和举报人权利保护方面不宜公开事项外, 都区别不同情况, 采取电话、书面或网络平台公示等形式进行公开反馈, 消除群众疑虑。对举报不实的, 也向纳税人做出详细解释说明。五是多引导, 善于“教育规范”。从受理的各类信访事件来看, 不乏借信访之名泄己私愤的情况, 也有胡搅蛮缠、态度恶劣的状况, 对于此类情况, 要求承办部门有意识地做好信访法规的宣传工作, 进一步提高其法律意识, 引导他们就地反映、解决问题, 做到依法有序逐级上访。

五措并举,提升作文教学水平 篇2

摘要:初中作文教学通常存在这些弊病,可以概括为“两个三条”,学生觉得是“三个没有”:一是“没有词语”。面对文题恰似无米之炊,想出上句没下句,只得生编硬造,作文如同“榨文”。二是“没有兴趣”。从小学写到初三文题如出一辙,单调、呆板、乏味,不少学生往往用中学的题,套小学的文,作文好象再版。三是“没有劲头”。写了几次看不出什么进步,信心便不足;教师也不太得法,归纳起来也是三条;练习少,发得慢,讲评不够。怎样改变这种局面,以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呢?本文从五个方面探讨了提升作文教学水平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初中作文

在教学的第一线,农村初中作文教学通常存在这些弊病,可以概括为“两个三条”。学生觉得是“三个没有”:一是“没有词语”。面对文题恰似无米之炊,想出上句没下句,只得生编硬造,作文如同“榨文”。二是“没有兴趣”。从小学写到初三文题如出一辙,单调、呆板、乏味,不少学生往往用中学的题,套小学的文,作文好象再版。三是“没有劲头”。写了几次看不出什么进步,信心便不足,甚至编出顺口溜:“作文课真没劲,不如拿纸写封信。”教师也不太得法,归纳起来也是三条;练习少,发得慢,讲评不够。怎样改变这种局面,以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呢?

本文认为,初中作文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或环节来探讨。

一、开源导流,读写听说并举

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也是作文教学的基础和前提。作文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延续和效果的体现。二者相互为用,不可分割。为此,我在语文教学中力求“五个坚持”、“四个结合”、“三个必求”。

五个坚持:

1.坚持改单篇教学为单元教学,突出一个“导”字贯穿一个“练”字。

2.坚持两下转移:把课前自学转移到课内,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把课后作业转移到课内,成为信息反馈。课堂教学要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注重培养能力。

3.坚持研究学情,指导学法。

4.坚持向45分钟要质量。把课余时间还给学生,交还主动权,使之“身”人生活,生活是源。

5.坚持开展第二课堂,号召学生多读有益的书,多听广播,多看有益的影视节目,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扩大信息量,开拓学生视野,让学生学得主动、活泼、有用。

四个结合:

1.读说结合。如今的信息社会,口头交际显得十分重要,因此,每学一篇课文,都要求学生用简明的语言来概括该文主要写的是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那样写?以说促读,以读导说,以说促写。

2.读与听结合。要学会在各种场合中的听,能听出中心、层次及表现方法。

3.读与写结合。每读过一些有代表性的范文后,就用仿、改、续、扩、缩、读后感、评析等方式进行练习,不断提高写的质量。

4.读和观察生活、积累材料结合。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在生活中培养他们的观察、想象、联想、概括、创造的能力,实现在课内学法,在课外受益。既“导流”又“开源”。

三个必求:’

读文章一定要——求线索,求思路,求情感。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总之,要在语文教学的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中,让学生逐渐掌握学习方法,学会读书,深人生活,勤于动脑,以提高作文的素质和能力。

二、增加作文次数,创设练笔形式

现行课本中每个单元后各有—次作文训练,其中写为6篇,听说为2次。从培养表达能力看,我认为次数是不足的。学生写作水平低,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练得少。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平时我让学生每周写一篇作文,有的在课上写,当堂交稿。有的在课下写,写好再交。这样,每学期作文在15篇左右。那么多的作文训练,阅读教学还有无保障?几年的实践证明完全可以。办法就是要靠“五个坚持”、“四个结合”和“三个必求”,真正实现读写听说四字并举,讲读与作文教学相互为用。此外,我还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创设了“练笔”。要求初一要天天练,话多则长,话少则短。主要是养成习惯。初二要隔天练,要有适当的命题训练。初三每周练,字数500左右,内容可以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也可以从单元作文训练中选题。这样不仅弥补了作文次数不足的缺陷,也培养了勤于动笔的习惯。

三、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和兴趣

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没有动机任何学习都不会发生。如果学生对写作不能产生“需要”,那么他就很想写出好文章来。

我常用“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力求写作训练贴近生活,让他们感到有话可说,甚至有不吐不快的感觉。当学生有了那种强烈表达要求时,文章就写好了大半。

例如:每当新生入学或每接一个新班时,学生都特别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帮助,每个人都有一种表现欲。我就请他们把自己的性格、爱好、专长、优缺点及对老师的希望一一告诉我,以便师生精诚合作,题目叫《老师,我对您说„„》。师生虽初次见面,但都敞开心扉,情真意切,写得具体、生动、形象,有的惟妙惟肖,读了实在让人高兴。

又如,每过一段时间,我就发动学生为我的语文教学工作评头论足。当大家以诚相见,又有许多话不吐不快时,我便适时写出文题:《说悄悄话》。

激发兴趣,因材施教,也是提高学生作文质量的重要途径。“树榜样”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学生李俞锦、易玲、杨晓花等人在去年的全国中学生书信比赛中均获佳作奖。学生杨叶、杨甜蓉等人的习作先后被“寻梦文学”采纳。这些活生生的事例极大地鼓舞了同学们写文、改文的兴趣,人人都有了一种跃跃欲试之感。

此外,我还经常利用举办优秀习作展,辑印自演课本剧等活动,让学生从各种角度看到自己的进步。这样,不管程度如何的学生,每当自己的成果被展示出来了,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都绕有兴趣地努力练下去了。

诸如此类的练习,学生们感到:作文就是用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一定要想方设法把自己的感情表达清楚,把自己的意思述说清楚。动机和兴趣都有了,再写起来就会感到得心应手,从而更自觉地投入和顽强地练习。

四、注重思维训练,建立作文常规

学生写作的过程实际上是思维的过程,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因此,我在作文训练中十分注意思维品质的培养。

思维具有概括性。善于概括的学生往往是写作水平高的。为了突出这个训练的目的,我经常结合课文组织一些比较阅读,然后由学生谈一谈自己的见解。如《梁生宝与郭全海》、《范进与孔乙己》等。我们也时常把学生中的一些热门话题引进作文,如《谈“美”》、《也说“下海”》、《话“钱”》等。

学生通过对一些课文内容或社会现象的剖析,既提高了语文知识水平,增强了概括力,也提高了分辨是非的能力,受到了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

思维还具有逻辑性。逻辑,主要指思维的规律。我常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如学了《死海不死》的命题方式后,结合课文《愚公移山》、《人民的勤务员》、《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等课文,写

《愚公不愚》、《傻子不傻》、《生活富了,还要艰苦奋斗》等,让学生在分析中,逐步学会辩证思维的思维方法。

作文是思维的过程,应有一个较合理的思路。它有助于克服作文中的盲目性,增强自觉性。为此,我为学生制订了“作文常规”,其主要内容如下:

作文要注意与社会生活相结合、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此外,要抓以下环节:

(一)审题。从命题或所供材料中揣摩命题意图,找出文眼,确定好习作的着重点和感情基调。

(二)立意。确立一个鲜明的、有时代气息的、健康的主题,作为全文的统帅和灵魂。角度要秒,挖掘要深,境界要高。

(三)选材。围绕中心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要点面结合,注意广度和深度。

(四)组材。要以一定的事物为线索,按合理的顺序

把材料组织好。详略得当,剪裁要巧妙,要嵌入细节。

(五)结构。究竟怎样开头,主体部分怎样安排,层次之间怎样过度,最后怎样结尾,都要精心设计,力求首尾呼应,条理清晰,中心突出。在此基础上列出较详细的写作提纲。

(六)动笔。腹稿打好之后,要一气呵成,保持文章思路流畅。

(七)自读、自鉴、自改。成文前的设计固然重要,成文后的咀嚼推敲也绝不可忽视。要仔细品味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八)誊稿。一定要字迹工整,格式正确,卷面干净,标点清楚,少写或不写错别字。此项专列一条,以示重视。这是语文素质之一,无论将来深造、就业都十分重要。

上述常规要循循善导,常抓不懈,常抓常新,发现薄弱环节,要因势利导,给予强化。

强化训练,要有针对性,不达目标,决不罢休。如,学生作文有时盲目性很大,更不愿打腹稿,列提纲。对此,我除了讲清“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以外,专门强调其中1-5条.要求誊稿时,一定要先抄上写作提纲,再抄正文。评判时,要把作文与中心思想是否一致、作文与写作提纲是否吻合、提纲设计是否合理当作讲评的内容之一。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品质,还养成了严谨的学风。

五、改进批改方法——少批快发,重在讲评,注重实效

叶老在给上海《语文学习》编辑部的一封信中指出:“精批细改要有前提,一是老师一定要比学生高明,二是老师一定有精力,有时间,三是学生一定能细心揣摩老师的批改,四是学生一揣摩老师的批改,一定进一大步,其实这几个前提都不甚可靠。„„课堂内共同讨论,老师当主持,插几句话,说几句总结语,比精细批改或许有效„„分组互相讨论也比专请老师批改好,好在哪里?好在让学生主动,好在集思广益。学校领导迷信精批细改,家长也迷信,实在有损于学生的是:学生的主动性阻碍了,这是最大的损害。„„打破精批细改的迷信很不容易,于是,老师只好永远做这劳而少功甚至徒劳无功的事了。老师辛苦了,学生吃亏了。”鲁迅先生也说过:“好文改中来。”先辈们的教诲告诉我们,修改文章的主动权不在别人而在自己的勤奋。老师是包办代替不了的,那么我们的责任不仅要教会学生写文,还要让学生学会改文,在不断的自我修改中提高思维的品质。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也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系统工程的重要一项,万万不可忽视。

多年来,我对此感受颇深。过去,作文从写好上交到老师精批细改之后再发下去,往往是两个星期,等学生在拿到作文本时,早已时过境迁,情意淡化,加上老师的批语总是周而复始的几句套话,学生根本不爱看,最多关心一下分数而已。怎么改变这种学生被动、老师徒劳的局面呢?我认为要少批快发,注重讲评,讲究实效,不做表面文章。

首先要明理导法。学生往往误认为写作文是自己的事,改作文是老师的事,因此写完就交,从不动手修改。为了转变观念,我反复深入浅出地讲解老教育家、文学家的有关论述,先让学生明事理、懂利弊,再教给修改文章的具体要求、步骤和方法。

常用的形式有:

(一)典型引路。

作文本收齐后,老师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部浏览一遍,分出等级类别,不写评语,不打分数,但要

做各种符号,找出共性和个别问题,做详细笔录,确定讲评重点。再找出两三篇各具特色的好文章,从字词、句、篇、语、修、逻、标点、书写、行款等方面做细致的评析。然后在课上讲评,老师示范后,再由学生自己评改。评改后再交,表扬进步快的,帮扶不得法的。

(二)齐评共改与自改结合。

从作文中选印一篇中上等水平的作文,发给大家,老师当主持,同学们一起评改,老师适当点拨、小结。其余文章,老师讲些优缺点,举些例证,发给大家自己修改。修改后一定再交再阅。

(三)互评自改。

老师把浏览、记录过的作文交换发给学生。先由评改者找出其优缺点,写出“评析”;再想出修改办法写出“建议”;然后送交作者本人;作者要认真考虑评改人的“评析”和“建议”;有不同意见时,可以交换意见,待心耳气和后,作者自己动手在原文上修改,直到个人认为满意了为止。最后要把个人修改文章的心得体会写成后记,抄在作文本上再交。

课上,老师也可以抽出两个有代表性的同学先读作文,再找相应的评改人说出“评析”和“建议”,师生共同评析,达成共识。课后老师再次浏览,既看评改人“评”得如何,又看作者“改”得怎样。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再讲评”。

每次讲评都要有一、二个重点,讲评要切中要害,不搞面面俱到。在实践中,学生评改作文的积极性是很高的,他们读得认真,评得仔细,建议也比较妥帖,改得也较恰当。双方都有了提高和进步。此种方法,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再教育,再提高,有百利而无—弊,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

五措 篇3

一、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加强竞赛组织管理

职业技能竞赛是培养和选拔优秀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将是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我们必须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一是要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目前,我们已经制定了一个世界技能大赛参赛暂行管理办法,对组织机构、工作程序、选拔标准和条件、保障机制、经费使用等作出了规定。要在总结参赛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使参赛工作做到有章可循,用制度保证和支持参赛工作。二是要健全更为高效顺畅的组织协调机制。要统筹国内、国外,从行政管理、技术支持、服务保障和舆论宣传等各方面,加强对竞赛活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管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三是要完善选拔训练制度。对选手、专家和翻译的选拔,训练基地的确定,集训方案的制定等,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程序和方法,以确保训练和参赛的质量。对参与大赛工作的单位要形成良性竞争,达不到标准和条件要求的要有退出机制。四是要完善表彰激励机制。我们对本次比赛的选手、专家、教练、翻译等研究了一个奖励办法,但还是临时性的,下一步,要专门研究制定世界技能大赛表彰奖励制度。五是加大宣传力度。对这次大赛,新闻单位给予了高度关注,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定反响。今后我们要把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作为一个重大宣传点,进一步完善宣传方案,抓好组织实施,使这方面的宣传更加深入人心、更加具有影响力。

二、加强理论研究,打牢技术基础工作

对于世界技能大赛,我们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比如,对世界技能大赛的规则标准、程序要求以及其他成员在参赛组织、选手选拔、训练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我们了解和掌握得还不深、不透,有的甚至知之甚少,这就需要我们多方面深入进行研究。为此,我们初步考虑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建立一个世界技能大赛研究中心,汇聚全国各方面的专家,大力加强这方面的信息收集和技术研究,特别是要对我国参赛项目的技术条件、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选手心理素质、语言及技能训练的方式等进行系统研究,为做好以后的参赛工作奠定技术基础。

三、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发挥各方面积极作用

随着今后参赛项目的增加,无论是组织管理、技术支持,还是选手选拔、集训等各方面的工作任务都将更加繁重,因此,如何动员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做好世界技能大赛的参赛工作,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我们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和做法,研究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充分发挥地方、行业企业的作用,在选手培训、出国参赛和观摩、专家选拔、技术翻译方面,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做好参赛工作。特别是借鉴国际经验,在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下,动员社会投入,支撑长远发展。

四、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全面参与竞赛

世界技能大赛是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职业技能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就展示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形象而言,世界技能大赛的作用并不亚于奥运会、亚运会、世界杯这样的国际体育比赛。参加41届大赛前,我们把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的主要目标定位在取得优异成绩。现在看来,这一目标还不全面。今后我们参赛应该树立全面参与,为青年技能人才创造更多的交流学习机会这一重要目标。下一步,我们应该扩大参赛规模,大幅度增加参赛项目,既要关注奖牌,也要注重参与度。要利用世界技能大赛这一重要的国际交流平台,一方面展示我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成果,另一方面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与做法,进一步推动我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职业培训工作。同时,要进一步拓宽渠道,加强职业技能领域多边与双边交流与合作。

五、加强统筹规划,推动国际国内竞赛协调发展

目前,国内职业技能竞赛系列活动每年都要开展,世界技能大赛每两年举办一届。我们要将国内竞赛与世界技能大赛衔接起来,使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一是在竞赛项目设置上,国内竞赛要尽可能选择一些与世界技能大赛项目相关的职业(工种)。二是在竞赛规则标准上,要进一步学习、借鉴世界技能大赛规则标准,尽可能使国内竞赛规则标准与世界大赛相衔接。三是在竞赛组织实施上,要学习、借鉴世界技能大赛的组织程序规则和开放办赛的好办法,完善我国职业技能竞赛组织管理办法,推动国内竞赛有序开展。四是在选手培养选拔上,要加大青年优秀技能人才培养和选拔力度,做到早发现、早培养,通过国内竞赛选拔一些符合年龄条件的高水平选手参加世界技能大赛。

五措并举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篇4

关键词:国库集中收付,预算单位,动态监控

南郑县自2010年10月启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以来, 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 按照“先试点、再扩大、后全面推行”的工作思路, 将县级172个预算单位全部纳入改革, 目前已初见成效。

一、改革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一) 制定实施方案, 完善配套政策

改革初期, 在学习中省市文件的基础上, 组织人员到兄弟县区参观考察, 学习经验, 结合南郑县实际情况, 反复研究、讨论, 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 为建立国库单一账户和业务培训、上线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制定了《南郑县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确定了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实施原则、主要内容、试点范围和实施步骤。出台了《南郑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资金支付管理办法 (试行) 》、《南郑县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会计核算暂行办法》、《南郑县财政局关于划分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资金范围 (试行) 的通知》、《南郑县预算单位往来资金收支管理办法 (试行) 》、《南郑县预算单位往来资金会计核算办法 (试行) 》、《南郑县财政局关于加强国库集中支付业务操作规程、严格实行限时办结工作制度的通知》、《南郑县国库集中支付业务操作指南》等一系列配套制度, 对资金支付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明确和规范, 对改革后财政总预算会计、支付会计和预算单位会计的账务处理做出了规定, 进一步细化完善了财政直接支付与财政授权支付的业务流程, 增强了可操作性。

(二) 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基础就是要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所有财政资金必须通过单一账户体系缴拨。为了严格控制和规范预算单位的银行账户, 促进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顺利实施, 对预算单位原有银行账户进行了全面清理, 在人民银行开立了国库单一账户 (国库存款账户) , 统一在代理银行开设了财政零余额账户、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预算外财政专户和预算单位往来账户, 从而建立起了县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为资金安全、规范、高效运行奠定了基础。

(三) 加强业务培训, 做好单位支付申报指导

为保证国库集中支付在各个环节顺畅运行, 分六期组织财政局各业务科室、核算中心 (支付局) 、预算单位、代理银行、清算银行等相关部门的业务人员对政策规定、支付流程、会计核算等进行了一周的集中岗前培训。针对国库集中支付试点单位在网络系统运行和业务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我们组织业务科室和电信公司、汉中晶锐网络公司 (汉中市县区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指定维护商) 有关技术人员进行了现场指导和定期回访, 使各单位在系统运行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有效保证了支出申报顺利实现。

(四) 建立动态监控体系

按照省财政厅《关于加快建立我省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的通知》精神, 周密安排、积极行动, 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南郑县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管理办法》, 明确了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的总体目标、监控内容、监控手段以及各科室的职责分工, 并于2012年1月全面启动。截至2012年10月底, 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运行资金1 487笔12 286万元, 中省专项转移资金特设专户支出资金334笔18 795万元。总计纳入动态监控资金31 081万元, 有效杜绝了不合理、不合规支出的发生, 保障了财政资金的安全高效运行。

(五) 加大改革投入力度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 构建强大的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平台是基础。在实施改革的两年间, 我们克服一切困难, 加大资金投入, 累计筹措资金198万元, 着力打造好这一技术支撑平台。在硬件建设方面, 对局机关信息中心机房进行了扩建改造, 购置了主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一批配置先进的硬件设备, 统一为172个预算单位配备了计算机、打印机。在软件方面, 财政局统一与电信公司、晶锐公司签订了专用线路租赁、支付系统维护、网络安全防护等合同协约, 确保系统安全快捷运行。建立了以信息网络为支撑, 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为核心, 连接财政、人民银行、代理银行和预算单位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 为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提供了安全高效的网络平台和技术支撑。

2012年元月至10月, 通过集中支付系统支出县级单位各月人员工资、公用经费、业务费等共计12 286万元, 其中财政直接支付1 376笔12 129万元, 财政授权支付111笔157万元, 初步达到了统一流程、规范运作的改革目的, 加快了预算执行速度, 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二、改革中面临的困难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就是从根本上解决财政资金多环节拨付、多头管理、多户头存放的弊端, 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彻底改变过去由“层层拨”转变为“直通车”的支付模式。自2010年10月改革启动以来, 南郑县通过不断总结和完善, 上线单位能够按照支付流程按月申报用款计划, 财政局有关科室、会计核算中心 (支付局) 均能按照业务权限办理计划录入、指标审核、计划下达等任务。但是, 在两年的业务运行中, 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解决。

(一) 预算单位重视不够, 会计业务基础薄弱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彻底改变了传统财政资金支付管理模式, 预算单位用款由多层级管理改变为扁平化管理, 资金支付效率显著提高, 资金安全得到切实保障。但在改革中, 一是部门既得利益与国库集中支付产生矛盾, 个别单位对改革不够重视, 还眷恋传统资金拨付方式的“便利性”。二是部分预算单位的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理解不到位, 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 使制度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

(二) 国库管理机构与国库支付机构业务不衔接

在实际工作中, 财政国库管理机构和财政支付机构业务联系十分紧密, 国库管理机构侧重于资金测算、资金管理和会计核算, 而支付机构主要侧重于各预算单位支付业务, 相当于财政管理机构的二级明细核算。也就是说, 财政国库支付机构业务是财政国库管理机构资金拨付、下达计划和监督业务的延伸。一是在改革初期, 各项工作还处于试点和完善阶段, 国库支付机构负责人和业务人员的思维方式还没有完全融入改革、服从改革和服务改革。二是从会计核算过渡到国库集中支付后承担的职能来看, 业务量虽然有所减少, 但是面临的都是新生事物, 需要对内部人员科学分工, 注重学习, 重新开始。三是会计核算中心 (支付局) 办公距离较远, 各项工作无法及时有效协调, 国库科下达的用款计划在会计核算中心 (支付局) 就会有不衔接、不规范等问题。

(三) 集中支付软件设计有待完善

一是系统管理员后台程序没有查询功能, 很多预算单位无法快速定位修改;系统管理员无法直接更改单位名称, 必须删除单位, 且删除单位角色要有对应关系才能修改, 否则会造成单位丢失。二是按照正常支付流程到支付局凭证汇总环节, 如果其中一笔业务发现错误 (比如科目不齐) 整个汇总单需要撤销, 如再分几个汇总的话容易出现汇总单无明细, 或者汇总后有负数。三是财务处理模块资产负债表偶尔会出现数据不准, 记账凭证偶尔会出现丢失等现象。

(四) 集中核算向集中支付转轨不彻底

2010年10月启动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 就明确了核算中心向支付局转轨的思路, 并在《南郑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资金支付管理办法 (试行) 》中明确了支付局工作职责, 在业务操作流程上也做了明细规定。但是, 限于部分预算单位会计基础薄弱, 无法及时承担退出集中核算后单位会计核算职能, 加之国库支付机构设立需要市县审批后才能正式挂牌, 致使会计核算中心既要承担部分单位的账务管理, 还要承担国库集中支付有关业务, 这样, 就会形成会计核算中心转轨不彻底。

三、今后改革的思路

(一) 提高服务意识, 优化业务流程

在今后的改革进程中, 我们将把预算单位满意程度作为检验改革是否成功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一是紧紧围绕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这条主线, 继续做好政策宣传和耐心解释, 消除预算单位的疑虑, 使他们转变思想观念, 从而积极支持改革、服从改革。二是针对集中支付操作流程生疏, 会计基础薄弱等问题, 及时与单位沟通, 定期派技术人员上门指导, 就地解决问题。三是不断总结和借鉴其他县区好的经验和做法, 进一步规范和优化业务操作流程, 强化时效管理, 严格实行限时办结制度, 切实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二) 完善制度建设, 强化监督约束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稳步推进的有力保障。广泛征求单位意见和建议, 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南郑县财政局国库科财政资金拨付业务流程》、《南郑县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会计核算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细化和强化部门预算编制, 不断提高部门预算编制科学化、精细化程度, 确保在预算执行中严格按项目、按规定实施, 使年度部门预算在执行中真正落到实处。严格落实《南郑县财政局关于加强国库集中支付业务操作规程严格实行限时办结工作制度的通知》要求, 将各科室业务办理过程、办理时限、办理质量全面纳入年度考核, 从制度上规范和加强约束力度, 确保改革健康、有序、扎实推进。

(三) 加大改革力度, 巩固改革成果

五措并举构建和谐社会 篇5

胡锦涛最近在视察贵州时强调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这一重要论述,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有了新的认识。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的重要讲话,与时俱进,勇于实践,勇于探索,认真落实。

通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几年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贵州省经济加快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民族团结,整个社会总的是和谐稳定的。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许多新生事物的出现,也出现了不少新的矛盾和问题,有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着力点必须放在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上,进一步把经济搞上去;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形成和谐相处的人际环境;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一是要进一步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切实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创造更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使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发展是解决贵州一切问题的关键。尤其是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和搞好新阶段扶贫开发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使城乡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二是要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特别是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关系人民群众利益的各项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特别要认真扎实做好关系民生的`各项工作。要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增加就业岗位,进一步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努力创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要巩固“两个确保”成果,逐步完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把失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各种困难,一定要真诚关心,努力加以解决。要始终把抓好安全生产、防止发生重特大事故作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以煤矿生产、道路交通安全为重点,坚决落实责任追究制,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三是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管理有序、秩序良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要提高社会管理能力,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和社会事务,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要更新社会管理观念,以改革的精神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要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不断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四是要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要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坚持依法办事和严格按政策办事,认真解决好农村征地、移民搬迁、城市改造拆迁、企业改制等工作中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做好移民群众的后续扶持工作,切实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把工作重点放在积极预防上,建立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认真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切实把问题和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五措 篇6

创立“金惠农信用互助协会”

“要不是农信联社的支持,俺哪能建起这样的标准化养殖场!”井沟镇高戈庄村党支部书记曹沛军指着一座座养殖场,看着活蹦乱跳的小猪乐哈哈地说,“以前都是一家一户分散养,是信用社支持我们资金,成立了‘高密市盛源生猪养殖合作社’,现在生猪存栏量4800头,年出栏量可达2万多头,光这一项年收入100多万元。”井沟镇高戈庄村地处市区西南边,过去经济落后,是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暖了这片热土,全村350户,从事养殖业的如今已经发展到50家,运输业、木制板业达到10余家。但受资金的制约,都是各自为战,形不成规模。去年3月市农信联社会同该镇政府召开了“高戈庄村金惠农信用互助协会创立大会”,该协会以村为单位,以农村信用社为核心,以农民为主体,从申请入会的230户农户中筛选出91户为会员,总授信额度540万元,村委按5%注入27万元作为风险金,会员在授信额度和期限内不用担保可直接到柜台办理贷款。对会员,农村信用社还给予“多予、少取”的优惠政策,“多予”即由原来的1到5万元提高到5到20万元,期限由2年改为3年;“少取”即享受贷款利率少上浮40%的优惠。不少会员高兴地说:“村里拿出27万元,三年光利息就省下33万元,过去贷款要‘五户联保’,现在不用担保,有了钱我们发展还愁什么?”

银行工作人员与中小企业进行面对面对接

银行工作人员就中小企业贷款问题解答客户咨询

像这个村一样,金惠农信用互助协会正在各镇村逐步推开,以种、养殖为主的专业合作社雨后春笋般地遍布全市。到目前金惠农信用互助协会已发展到12家,会员达469户,授信额度2693万元;为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849万元。这种以组织农户“大联保体”的贷款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农民贷款无抵押物、担保难找、手续繁琐的难题,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成立“乡镇商户信用联盟”

姜庄镇有各类中小企业669家、工商业户2000多家,生产经营涉及纺织、化工、五金、农用物资等多个领域,经营基础好,市场前景大,广大小企业和商户要求破解融资难题、谋求更大发展的欲望普遍很高。今年3月,市农信联社同市、镇政府领导在广泛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召开大会,成立了“姜庄镇商户信用联盟”,组成了由副市长任主任,人民银行行长、镇党委书记任副主任,镇信用社、工商所、国税、地税分局、派出所等有关部门人员为会员的资格评审委员会,设立了7人的联盟理事会,确定了资格条件,制定了《章程》和《信用共同宣言》,由企业自主提交申请,评审委员会投票,评出95家小企业和工商户为首批信用联盟会会员。联盟会每年召开一次年会,对会员经营行为和诚信度进行评议,对评议不合格的劝其退会,对申请入会的经三分之二会员通过方可入会。会员按贷款额度的1%缴纳风险基金,与信用社签订最高额联合保证借款合同,办理贷款证,会员可在有效期内贷款额度“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联盟商户可持贷款证、身份证、个人印章随时到信用社柜台办理贷款,贷款像存款一样方便。同时授信额度也大幅增加。95家会员授信额度6025万元,比组建联盟前多4550万元,过去一户只能贷3万元-5万元,最多不超过30万元,现在单户可贷150万元。资金给商户和小企业注入了活力,插上了腾飞的“金翅膀”,全镇经济呈现出蒸蒸日上、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镇党委书记王保功感慨地说:“遇到眼前这样的金融危机,要不是农村信用社的支持,不少企业很难挺得过去,去年全镇财政收入不但没减,反而比前年同期增长11%。”

姜庄镇的成功试点,为农信联社更好地开展支农网络建设闯出了路子。2008年夏秋两季又分别在夏庄镇、密水街道建立了商户信用联盟。目前,三家商户信用联盟会员达202名,授信额度11810万元,比联盟组建前多7581万元。

组建“专业市场信用联盟”

近年来,高密市经济呈现多元化发展的强劲势头,各种专业市场日益扩大。如何满足其旺盛的贷款需求,成为各级党政关注的重点,也是农信联社急待解决的课题。2007年,他们开发了箱式信用共同体(即在同一个市场内封闭的专业市场信用联盟)、伞式信用共同体(即在同一行业内相对分散的专业市场信用联盟)等运作方式,先后组建了鞋业、五金建材、劳保用品、玩具和木制板五个“专业市场信用联盟”,择优选拔259家业户加入到联盟中来,核定授信额度17259万元。根据各专业市场业户的经营特点、经营方式和风险控制能力,推出流动资金循环贷款、个体经济循环贷款、机器设备按揭贷款、承诺贷款、创业贷款、商铺租赁专项贷款、收购兼并专项贷款、动产质押贷款、权利质押贷款等新的贷款方式,让业户从便捷实用中选择。在担保方式上,按《物权法》扩大抵押物范围,开通了联户联保、一户多保、一抵通、质押等多种形式的担保业务。并分层次划定最大单户贷款限额和审批权限,减少审批环节,以适应市场业户资金使用“小、频、急”的特点。例如,对30万元以下的业户贷款在授信期限和额度内需求资金时,只要持贷款证即可随时到柜台办理,不需要时可随时还清;对30万元以上的业户贷款,随到随审随批,确保在一个工作日内审批到位。五金建材商户迟文华深有感触地说:“我是以经营钢材为主,资金周转快、流动性强。以前贷款审批环节多,等到了手,往往商机就过去了。联盟成立后,需要资金时可随到随办,不需要可随时还清,既为我们把握商机提供了方便,又节省了贷款利息。”

高密市姜庄镇商户信用联盟创立大会开幕

高密市密水商户信用联盟年度工作暨新会员加盟大会现场

为了强化管理,规避风险,农信联社还建立了联社班子包靠制度、信贷人员定期走访制度和联盟会员互相监督、信息反馈制度,对专业市场实行动态管理。去年初,又分别召开了联盟年度会,吸收新会员106家。同时,加大了利率优惠,增加了授信额度。所有专业市场业户执行利率仅比基准利率上浮30%;授信额度达到3亿元,比组建时增加1.3亿元,去年累计为5大专业市场办理贷款552笔,金额1.65亿元,让利利息321万元。

建立“农信—中小企业家联谊会”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高密市形成了以纺织、橡胶、铸造、制鞋、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多行业产业群,中小企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高,但资金问题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多多少少地产生了影响。

2006年初,高密市农信联社在当地政府、上级人民银行、银监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与企业共同发起建立了“农信—中小企业家联谊会”。这个新型合作组织,由79家会员企业组成,均选拔在当地信誉程度高、发展前景好、能带动企业健康发展的优秀企业。联谊会会员遵循“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享受“贷款优先、利率优惠”的政策,按贷款额度的1%缴纳风险基金,用于会员间贷款担保,解决了过去“没有贷款愁贷款,有了贷款愁担保”的难题。同时,企业抵押贷款到期时,企业可暂借部分风险基金作为“过桥”资金用于贷款周转,贷款利率也比当期下调30%~40%。截至2008年底,会员企业总授信额度12.3亿元,比组建联谊会前增加7亿元;贷款余额9.7亿元,比组建联谊会前增加5.8亿元,贷款回收率100%;两年累计对会员企业让利2020万元,有效地降低了生产经营成本。通过对会员企业“双优”政策的实施,让那些重合同、守信用的企业得到了实惠,对其它中小企业产生巨大吸引力,努力向诚信经营发展,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入会。截至目前,会员企业已经发展到155家。

设立“公司业务部”

“现在市农信联社办事效率真快!以前办笔贷款一个月批不下来,现在四五天就行了。”这是许多企业老总们对农信联社的赞誉。为了改变以往“马拉松”式的贷款模式,该农信联社设立了公司业务部,对城区、镇街公司类信贷业务单户金额100万以上的贷款,全部集中管理,企业贷款直接到公司业务部办理,减少了中间环节。

创新促进发展,合作成就双赢。高密农信联社“五措”并举,收到了信用社得益、企业受益、政府满意的效果。2008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9.6亿元,同比增长13%;实现财政收入19.38亿元,同比增长8.4%,并跨入全国百强县行列。

五措 篇7

1 深入开展基础免疫, 夯实防疫基础

全面落实动物疫病“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 实施“骟割免疫、耳标管理、骟防结合”的防疫制度, 切实抓好骟割双免、春季集中免疫与平时补免补防工作, 有效地控制各类畜禽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在组织领导上, 实行双向目标管理, 签订目标责任书, 责任到人头;在防疫金费保障上, 积极争取区、乡两级政府和财政部门的支持, 及时落实防疫经费, 稳定防疫队伍, 同时要储备充足的防疫物资, 做好技术培训, 确保春防工作不走过场。在春季集中防疫上, 按照“五统一”和“五不漏”要求推进免疫, 做到操作规范、程序严格、档案健全、记录详实、免疫标识佩戴到位。在防疫物资保障上, 组织好疫苗的调拨、储存、发放和监管工作, 杜绝截留、倒卖、抛弃、浪费疫苗的行为发生。健全应急机制和物资贮备制度, 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在抗体监测上, 对有效免疫抗体合格率达不到规定要求的, 及时加强免疫和补免, 确保免疫达标。在档案资料管理上, 实行防控物资进出库登记和畜禽免疫档案、无害化处理档案、消毒灭源档案、耳标、免疫证、检疫五证发放回收和销毁档案的全面规范发放、合理使用和有序管理。

2 强化检疫监督, 严格异地引种

动物检疫是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的重要手段, 是确保动物产品消费安全的关键。在产地检疫上, 始终坚持把疫病控制在源头, 严格实行报检制度, 报检点依法严格实行报检管理制度和生猪户口管理制度, 确保病害动物不出户、不出村, 不进入流通环节。在屠宰检疫上, 牢固树立肉品卫生质量第一的规定, 实行地域管理制度, 凭证进场、证物相符, 切实做到“到点检疫、有宰必检、随宰随检、该检项目必检”, 在检疫中严格实行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 坚决做到病害动物及其产品不出场 (厂) 、不上市、不上餐桌, 确保人民群众吃放心肉。在证照管理上, 严格实行证照配额管理、按比例逐级发放的制度, 狠抓证、章、免疫标识的查验和回收, 对逃避检疫、只收费不检疫、只出证不检疫、隔山开证等违纪违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切实加大检疫监督力度, 对种畜禽实行严格的“异地引种目标管理责任书”和《异地引种手册》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异地引种审批和隔离观察21天制度。对非屠宰用牲畜特别是异地购入仔猪实行贩运申报制度, 对从事贩运牲畜的动物防疫合格条件进行重新审核认证。实行异地购入畜禽前强化免疫、到达目的地后隔离观察5~7天的管理制度, 切实降低外疫传入的风险。严格实行驻场兽医资格准入、备案登记、责任追究等管理制度。同时强化产地检疫, 牢牢坚持把疫病控制在源头, 严格依法实行报检管理和生猪户口管理制度。全面落实种禽场驻场兽医资格认证和准入制、备案制的防疫工作机制, 确保种畜场生产安全。

3 加强疫情监测, 确保清净无疫

根据动物疫病的发生规律, 当前我们重点抓好以下环节的监测工作:一抓好候鸟栖息地、野鸟活动频繁区域和活畜禽交易市场的禽流感监测工作, 发现不明原因死亡的禽鸟要及时送检。二加大畜禽养殖集中地区和规模养殖场的监测力度, 重点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监测, 认真开展疫情追溯。三加强狂犬病、猪乙型脑炎、炭疽等人畜共患病监测力度, 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四实行畜禽产品和动物疫病定期监测制度, 重点开展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抗体监测工作, 提高畜产品安全的预警预测能力, 确保畜产品安全, 促进畜产品外销。五加强边界地区疫病监测, 严格执行疫情举报核查制度和疫情快报制度, 完善应急预案, 强化应急准备, 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一旦发生疫情, 迅速启动预案, 及时处置, 确保“有疫不流行、有病不成灾”。

4 加强技术指导, 强化防疫管理

积极组织全乡畜牧兽医技术人员进村入户, 及时指导适度规模养殖场 (户) 、畜禽生态养殖小区和现代畜牧科技集中示范园区做好防疫工作, 加强饲养环节防疫监管, 有效降低畜禽发病率。一帮助畜禽养殖企业建立健全免疫、搞好卫生消毒、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和人员管理等防疫工作制度。二帮助健全和完善养殖档案, 认真做好记录免疫、用药、消毒、诊疗等情况, 确保实现养殖档案健全规范。三对规模养殖场 (户) 、养殖小区实行封闭管理, 坚决禁止收购畜禽及其产品的闲杂人员未经严格消毒而擅自入场。四对规模养殖畜禽圈舍和周边环境定期全面消毒, 对进出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消毒灭源, 防止疫病传播, 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病。

5 加大市场监管, 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五措 篇8

为了促进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 切实减轻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负担, 温县人社局今年采取五项措施, 确保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政策落实到位。

一是提高补贴标准。自今年起, 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补贴标准由每人每月70元、30元分别提高至150元、50元, 使两项保险补贴总额较往年增加一倍, 既提高了就业困难人员多种渠道就业的积极性, 也巩固了社会保险的接续率。二是加强政策宣传。通过印发、张贴宣传单, 县电视台滚动播放通知及群发短信、微信等方式, 向灵活就业人员广泛宣传新的社保补贴及办理流程、办理时限、注意事项等, 使社保补贴政策深入人心。三是规范经办流程。严格依照政策规定, 认真审核申请人条件资格、提供资料的完整性以及享受养老、医疗补贴金额, 并对拟补贴对象进行公示, 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确保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应补尽补、该补才补”。四是做实资金安全。依托灵活就业人员电子档案, 根据申报人员的性别、年龄、享受补贴次数等信息严格控制社保补贴期限, 并为享受补贴的人员统一办理银行卡, 通过银行转账的形式, 确保补贴资金及时、安全发放到位。五是提升服务水平。实施就业失业登记证办理、社保补贴申请等手续“一条龙”服务, 对符合条件、手续齐全人员立即办理, 手续不全的人员, 及时指导完善所需材料;对不符合条件的人员耐心做好解释工作, 以消除他们的误会和疑虑。

截至目前, 共有1656名灵活就业人员办理了个人申请社保补贴手续, 预计将发放补贴资金300万元。

五措 篇9

一、努力抓“多”, 扩大播种面积

力争全省小春粮食面积达到2 980万亩, 其中小麦2 060万亩, 保持基本稳定;马铃薯521万亩, 增加20万亩;油菜籽1430万亩, 增加100万亩。具体途径:川东南、川西南通过开发冬闲田地, 尽力扩大小春作物播种面积;川中丘陵地区通过规范旱地改制, 充分利用预留行种植小春作物;川西平原通过大力推广旱育秧抛秧减少秧母田面积增种小春作物;攀西地区充分利用冬春光热资源, 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同时, 加强耕地使用管理, 落实撂荒耕地责任追究和惩戒制度, 减少耕地撂荒, 确保面积完成。

二、着力抓“新”, 提高单产水平

加大优质高产新品种、实用增产和省工节本降耗新技术推广力度, 促进平衡增产, 带动提质增效。一是推广优良品种。小麦, 重点推广高产高抗条锈病品种;油菜, 大力推广双低油菜品种;马铃薯, 推广川芋系列、凉薯系列品种。二是深化耕制改革。继续把耕制改革作为促进小春粮油生产的一项长期性、根本性措施来抓, 力争全省旱地规范化改制面积达1 900万亩。三是落实增产技术。小麦, 抓住最佳播期, 大力推广小窝疏株密植技术;马铃薯, 大力推广脱毒良种、垄作栽培、适期带芽播种、覆膜防冻等技术;油菜, 大力推广中苗早栽、合理密植、增施硼肥技术。四是落实减灾措施。扎实抓好“病、虫、草、鼠、湿”五害特别是小麦条锈病的防控, 将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下。

三、全力抓“创”, 强化高产创建

继续按照“百亩攻关、千亩展示、万亩示范”的模式, 在全省继续开展小春粮油“422”高产创建活动, 建设100个小春粮油万亩高产示范区, 强化先进适用技术的试验、示范和集成组装配套, 集中连片创建亩产400kg的小麦、200kg的油菜、2 000kg马铃薯 (鲜薯) 示范片。省农业厅将开展粮油高产创建评比活动, 设立“高产创建奖”, 对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的示范县给予表彰奖励。

四、大力抓“优”, 发展订单生产

实施优质专用小麦、“双低”优质油菜和专用马铃薯区域布局规划, 进一步优化小春粮油作物品质结构。力争全省优质专用小麦面积达到1 300万亩, 比上年扩大100万亩;“双低”优质油菜达到1 100万亩、扩大100万亩;高淀粉等加工专用马铃薯面积达到150万亩、扩大50万亩。推动“双低”油莱、专用小麦和马铃薯集中产区的产业化经营, 实行统一供种, 集中成片种植, 优价单收、单储、单加工。力争全省专用小麦订单面积达到650万亩, 优质油菜订单500万亩, 马铃薯商品率达到40%、加工率达到15%。

五、倾力抓“实”, 确保措施到位

五措 篇10

1 建设一支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人类社会进步的希望在教育, 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 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也在教师。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 其目标就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 其依托就是“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如果没有一批素质较高的“双师型”教师做后盾, 职业教育就会失去其本质特色。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要求高职教育的专业课教师不能只是单纯的学者型、教学型人才, 而是要通教学、通生产科技、通经济的综合性人才;既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 又要有动手操作和科技推广的能力, 还要有经营能力和市场意识。只有这样, 才能满足适应实践性教学的需要, 才能培养多能型人才。

因此, 我校坚持以人才培养需求为标准, 适度扩大师资队伍规模。多年来, 我校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十二五”发展规划将“人才强校”列为重点工程之一, 明确提出“人才是第一资源”。我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路是:以培养为主导, 以引进为补充, 以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和实践能力为中心, 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建设合理的教学科研梯队为主线, 充分利用医药卫生行业的人才优势, 坚持“外引内培, 专兼结合”的原则, 整合校内外的人力资源, 适度扩大教师队伍规模, 使学校教师总量基本满足各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近几年, 我校坚持不懈地从周边各级各类医院引进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双师型专业课教师, 大力支持青年教师攻读硕士研究生, 基本形成了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据统计, 近几年我校先后从各级各类医院引进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教师达20多人, 占同时期新进教师的40%。学校还同时为他们提供了各种专业学习、进修和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的机会。学校还从医药卫生单位聘请了一批理论基础深厚、专业技能突出的专业技术人员及资深管理人员参与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及兼职教学工作, 从而满足了各专业建设与教学的需要。

2 工学结合, 创建院校合作的“定向两段三阶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

我校在认真总结多年办学经验的基础上, 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用人单位的意见, 对各专业培养目标进行了调整, 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积极探索校院合作、医教结合的“定向两段三阶式”人才培养模式。我校依托校院合作平台, 制订了人才培养方案, 重构了相应的课程体系, 制订了课程教学的实施与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及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标准, 逐步形成了社会用人单位和学校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阶梯:第一、二学期, 让学生学习基本素质与能力模块、职业群基础与技能模块知识, 在校内实训中心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部分专业基本技能实训, 训练学生的临床基础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第二阶梯:第三、四学期, 让学生学习职业群基础与技能模块、核心职业技能模块知识, 在附属医院、乡卫生院进行临床见习, 并在学校诊疗实训中心模拟临床实训, 以达到早期接触临床的目的。

第三阶梯:第五、六学期, 安排学生分别在省、市、县级医院、乡镇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临床定岗实习, 进行定岗实习与就业岗位职业技能“零距离”对接, 完成毕业实习 (40周) , 训练专业技能。

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为校内基地阶段, 第三阶梯为校外基地阶段。为了强化实践教学, 我校努力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在校内基于临床岗位工作任务, 建立健全集临床工作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模拟仿真和真实医疗情境相结合, 融“教、学、做”为一体的临床实训诊疗中心。中心总面积近7 000平方米, 有70个开放式实训室和内、外科等12个临床诊疗辅助科室, 有迈瑞彩色超声仪、奥林巴斯电子胃镜仪、自动全血生化分析仪以及开放式辅助教学系统、全电脑安尼复苏模型人等教学模型, 总数达339台件, 总价值达到1 000余万元, 实验实训课开出率达100%。在校外, 我校建有1所直属附属医院及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及甘肃省人民医院、兰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省内外实习基地36所, 长安镇医院等实训基地13所。实习医院成立实习教学管理机构, 根据《临床医学专业实习计划与大纲》和《毕业实习手册》, 安排资深临床医师进行实习带教, 根据学校《实习管理制度》对实习生进行严格管理和考核。

校院全程合作, 共同分析职业岗位能力和执业资格要求, 基于临床岗位工作过程, 在校内建立了真实病房 (临床诊疗中心) , 在医院建立了教学病房, 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 不断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实现了教学情境与临床工作环境的统一, 从而促进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3 根据岗位技能需要, 精心制订教学计划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

教学计划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具体教学方案。我校十分重视教学计划的研究和制 (修) 订工作, 专门制订了《关于制订教学计划的原则性意见》, 根据岗位技能需要的不断变化, 适时调整教学计划。2006年以来, 我校吸引行业专家共同参与, 对学校现有6个专业的教学计划、150余门课程大纲进行了两次系统全面的修订。修订后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更能适应医药卫生行业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具有高职高专教育特色, 其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突出技能培养。按岗位职业能力需要, 强调基础必需、够用, 素质良好, 适应社会, 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科学设计各专业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基本框架。

(2) 注重实践教学。加大实验、实训、实习教学环节的学时比重, 使各专业理论教学学时数与实践教学学时数的平均比例达到1:1.2。

(3) 拓宽素质教育渠道。把学生素质教育渠道拓展到课内、课外和校内、校外等多个层面, 将素质教育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4 不断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建设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石

我校始终把课程体系改革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着力点, 按照人才培养的要求对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整合, 形成了课程体系的四大模块, 即人文素质模块、信息模块、专业基础知识模块和专业综合技能模块, 突出学生的基本理论、职业技能、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 我校根据基层医疗岗位主要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 修订了教学计划与大纲, 进行了教学改革。

我校着力构建基于岗位工作过程, 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课程体系, 根据基层卫生服务与管理能力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考核标准确定基本素质能力、职业基础与技能、核心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技能四大模块。学校以岗位能力为切入点, 导出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能力和素质, 基于医疗、康复、预防保健、计划生育、健康教育等工作任务构建了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如临床医学、护理等专业均开设有30门必修课和19门选修课, 理论1 269学时, 实验实训1 813学时, 实习前职业技能强化训练56学时, 毕业实习1 120学时, 使实验实训课时数达到总学时数的60.5%。

为了体现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的高职高专教学课程体系特色, 本着理论教学以适宜为度, 专业课教学要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原则, 我校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 对各专业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课程之间的内容整合。调整、整合后做到了教学内容的深广度适当, 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 课程内容之间衔接合理。

在课程建设中, 要求教师精讲每一堂课, 要以学生为主体, 根据教学对象与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方法, 将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对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方面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5 规范教学管理, 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

在多年的教学管理实践中, 我校形成了“校级→系部→教研室”的教学工作管理体系, 实行“监、管、办”3个层次管理。教学管理有三例会、教学运行实行三统一、教学检查注重三阶段、检查内容突出三重点。各管理机构应用教学管理软件系统进行教务运行管理, 对稳定教学秩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校级管理主要是整体规划、质量监控, 着重于宏观管理;系部管理负责具体实施、规范运行, 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着重于过程管理;教研室负责日常教学管理工作, 着重于细节管理。各层管理职责明确, 层层落实、层层监督、层层把关, 关系协调。

细化教学环节, 明确质量标准。我校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 制订了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做到教学过程有规范、教学质量有标准、检查考核有要求、纠正措施有落实。一是抓好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等教学文件的规范编写, 使教学档案管理更加规范化;二是抓好课堂讲授环节和实验教学环节, 使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三是抓好考试环节, 使考纪考风得到进一步优化;四是抓好毕业实习和毕业考核环节, 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五是抓好日常教学管理工作, 确保正常教学秩序, 从而有效控制了教学事故发生。

动态监控教学质量, 定期开展教学质量问卷调查。我校构建了双线教学管理模式, 即教学运行管理系统和独立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 从而使教学运行和监控形成两个闭环管理系统, 并将实践教学纳入监控范围, 实行全过程监控。经多年探索, 我校现已初步构建起由“一套制度、双线管理、三级评教、五个反馈、八种方式”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质量监控机制的运行, 规范了教学管理, 提高了教学质量, 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 我校已基本形成了领导主抓教学、政策保证教学、经费支持教学、管理服务教学、科研促进教学、后勤保障教学的新局面, 走出了一条以教学为中心, 以学生为主体, 以满足市场需要、适应市场需求为办学理念, 走外延扩张与内涵提升相结合的发展之路。学生就业率逐年增加, 毕业生供不应求, 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使我校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蒉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五措】相关文章:

上一篇:我国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下一篇:初中化学教学之浅见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