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理念

2024-08-11

体育理念(精选十篇)

体育理念 篇1

一、“阳光体育”理念提出的背景

首先, 传统体育课的真实存在状态。笔者多次走访方圆县域内的各中小学, 观察和询问体育课的上课情况。从走访调查的结果看, 体育课险些沦落到名存实亡的地步。总体上来说, 呈现不均衡, 甚至是有些怪异的发展形势。在那些偏远的乡村, 几乎被人遗忘的角落里, 虽然体育器材不充足, 但也会有好的体育发展氛围。究其原因, 不外有二, 其一是因为天高皇帝远, 偏远的学校不争名利, 没有升学压力, 没有排名压力, 那些学校的校长反而可以放手任体育教师去尽兴发挥;其二是因为这样的学校往往残留一些热爱体育, 热爱教学的教师, 他们把体育的精神执着地传承下去。

在另一方面, 在县域, 或县域周边学校, 情况却大大相反。这些学校因为在政府的宠爱下, 往往会配备足够专业的体育教师和达到验收标准的各种体育器械, 在课程表上也按照课程标准编排体育课时。然而, 体育课成了鸡肋, 体育教师教得心不在焉, 学生们学得若即若离。主要原因在于, 上级部门对于体育课的考察停留在文件和器械配备上, 锻炼的器械有, 课程表课时充足, 这就足够了。而高考科目和压力则让体育课的存在成了摆设, 学生们不在乎, 或者说他们在乎的是能有时间打篮球, 或者散散步放松一下, 至于严格的体育学习和训练, 他们则不屑一顾, 认为自己并不是体育特长生, 根本就不需要严格的, 甚至是规范的体育训练。

在这二者的中间地带, 情况更不容乐观, 一方面学校难以配备专业的体育教师, 另一方面, 体育器械的配备也是稀里糊涂, 毫不在意。很多时候, 体育课由一些老教师担任, 顶多就是领着学生们跑几圈, 有的教一套体操, 有的干脆就解散, 抛出几个球来让学生自己去玩。这些大概就是体育课比较真实的存在状态。

其次, 体育理解的偏颇。在很多学校领导的眼中, 体育课成了占用正课的累赘, 虽然不能提高整个学校的成绩和水平, 却又不得不在考核中占有相当的权重, 只是在课程表上做出安排, 很多学校校长对体育并没有太深的感情和理解, 所以难以从情感上重视。这样背景下, 许多体育教师也难以做到思想上的重视, 学生也以为体育课就是跑跑步, 放松一下, 在这种背景下, “阳光体育”的提出就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阳光体育”理念在高中体育课堂中的落实

“阳光体育”的理念就是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教材, 科学安排课程, 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致爱好和身体发展特征, 鼓励和引导学生, 让他们能自主地选择活动的项目, 并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进而使学生释放出青春活力来。

首先, 把“阳光体育”的理念贯彻到教学方式中。“阳光”体现的是普照每个生命的尊重, 表现的首先是公平, 所以“阳光体育”不是精英教育, 而是惠及每个学生的民主教育, 因此不管是成绩优秀、表现较好的学生, 还是成绩较差、体育能力较弱的学生都要一视同仁地对待, 采用分层教学法, 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 确定不一样的重点和训练目的。分层教学是对不同体能发展学生的尊重, 既能够给发展较优、需要提高和加强的学生以足够的训练, 又能照顾基础平庸、尚待发展的学生, 让他们在体育运动中体现自己的价值, 表现自己的才能, 从而体验到体育的乐趣, 享受到阳光体育带来的福利。

“阳光体育”在教学方式上的转变还表现在对循序渐进原则的坚持。这一原则体现了对体育教学规律的尊重, 也是对每个运动者体能训练和发展的尊重。例如, 在篮球教学中, 教师就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先原地示范体前传球的技能, 让学生站在原地, 反复练习和熟悉这一动作之后让他们尝试使用左手, 然后再练习使用右手, 直到学生基本掌握这一动作。基本掌握的标准是学生在紧急情况下也能做出比较规范的动作反映, 并取得不错的效果。学生熟练掌握后, 再把他们分成若干小组, 练习在防守时运球的技能, 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最后是教师进行动作的正确和错误的示范, 通过小组的讨论, 看学生是否能正确指出错误, 而且教师也能从中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 并作为日后教学内容和方式改进的参考。

三、“阳光体育”理念在完善综合能力方面的贯彻

“阳光体育”不仅是简单的体能训练, 还是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这就需要教师在训练中着意锻炼学生的毅力和拼搏的精神。当学生在单调反复的训练中感到辛苦和乏味的时候, 就要鼓励他们学会坚持, 让他们相信自己, 挑战自己, 战胜自己。当学生在坚持中获得成功时, 他们会体验到一种荣誉感, 这种战胜困难的经历会在不断的训练和坚持中强化, 并最终养成他们的精神品质, 迁移到其它学习和整个人生中, 让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变得坚强, 并且乐观。

“阳光体育”倡导健康阳光的竞赛精神, 没有竞争意识并不值得提倡, 毕竟竞争是现实存在的, 谁都不可能躲到桃花源中去过日子。但是, 只有第一, 没有第二的观念也不可取。就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 我们并不缺少成功的英雄, 而缺少失败的英雄, 缺少那种虽然落后, 却仍然坚持跑完全场的体育竞技者。尊重体育比赛的规则, 尊重社会运行的规则, 虽然落后, 却不停止前进的脚步, 这才是我们要的阳光体育精神, 这才是我们需要的积极的健康的人格。

“阳光体育”理念除了以上所述之外, 还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 让学生在体育锻炼的同时训练思维, 从动作灵敏过渡到思维的灵敏上, 所谓的眼疾手快并不是简单的肢体反映, 也是思维的反映, 因此, 高中体育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多问学生的意见和看法, 多进行启发式教学。

参考文献

[1]王启彪.阳光体育理念下中学体育教学师生关系的重构[J].教育教学论坛, 2010 (21) .

体育理念 篇2

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已经成为当前最主要的问题之一,高校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优秀的人才,需要有强健的体魄才能不断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在大学期间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对于高校学生一生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高校体育的教师,要以大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发挥高校的教育功能,从而使大学生真正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

一、改变传统的高校体育教育

在传统的高校体育教育中,教师一般都是按照中学生的体育教育方式来进行教学,上完课之后就下课,没有对体育课程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高校学生重视文化课程和就业方面的知识,而忽视了最为重要的身体素质。因此,作为教师来说,要经常在课堂上讲解体育运动的重要作用,时刻让高校学生意识到身体素质的重要性。比如,在传统的体育课堂学习中,可能高校学生只是简单的学习一些体育运动和技能,整个课堂只是简单的锻炼一下,甚至有的学生都不去上体育课,导致高校学生从小到大的思维习惯就是不需要去关注体育课程的学习,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以及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人们意识到物质生活充裕的时代身体健康变得更加重要。因此,无论是在课前还是在课堂学习中,教师都要注重高校学生的思想意识,把身体锻炼放在一个高度,同时教师要引进新型的体育教育方式,让高校的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增强热爱学习体育的兴趣,加深高校学生对体育的进一步认识,而在体育的课堂学习中,教师要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发育特点,选择一些适合大学生运动的项目,加强大学生对运动的热爱,教育大学生在体育课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终身的体育学习理念。因此,改变传统的高校教育理念,在高校大学的体育学习中,真正将终身锻炼的体育理念教给学生,让大学生在高校体育的锻炼与学习当中真正领会体育运动的精神,从而从新的体育学习方式中感受体育带给自己的好处。

二、保证因材施教的个性教学

高校大学生基本上对于自己的喜好已经基本定型,在高校的体育课程中,大学生也会根据自身的运动喜好或者是身体发展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来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例如,在高校的体育课程的学习中,大部分的学校会设立相关的选修课程,就是为了保证大学生充分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来选择自己喜欢做的运动,发挥自身在运动方面的特长,激发大学生终身锻炼的热情,从而保持一颗积极进取的心态。比如,在高校的体育选修课中,会有踢毽子、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武术、剑术、篮球、足球、排球、游泳等相关的体育运动,每个大学生都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喜欢的运动来进行学习,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根据大学生体育学习的具体情况来进行相关的学习指导,让大学生在体育课程中更舒适的学习。因材施教就是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发展进行个性化的差异教学,在对大学生的体育课程进行划分之后,教师就要根据大学生的性格特点来进行教育,一些学生在初期的时候选择课程的学习只是为了得到体育课程的学分,在自己的意识中根本没有树立终身学习体育的概念,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自己喜欢的运动的时候,先要从思想方面让学生树立终身运动的理念,让大学生明白终身体育对于自己以后发展的重要性,这样才能让大学生从心底里热爱体育,同时也能够激励大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经常锻炼,把自己的身体健康放在首位,保证每一个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营造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

体育文化的良好营造对于大学生的引导性作用很大,耳濡目染以及潜移默化的影响虽然细微但是却深入人心。大学生经常是群体性的学习和交流,很多的学生其习惯与行为都是在同学的引导下或者是宣传的带动作用下进行的,如果高校能够在校园里注重体育文化的宣传,那么对于大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学校可以在校园内进行运动方面的宣传,平时在一些醒目的地方可以悬挂横幅,提醒学生重视体育发展的重要性,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在墙壁上画一些体育运用的图案,或者在校园的宣传栏上、LED屏幕上也可以隔段时间进行体育运动重要作用的宣传。除此之外,在学校的艺术节表演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把有关体育运动的小品、健美操、武术等节目进行展示,让大学生在艺术的欣赏中了解到更多的体育知识,从而被体育带来的美所震撼和吸引,引导更多的大学生去关注健康和运动,从而在无形当中树立体育运动甚至是终身体育的理念。同时,高校作为人才培育的重要场所,要重视大学生运动会,倡导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运动会的各种项目,并且奖励那些在运动会中表现优异的大学生,从而间接传递体育运动与体育精神,使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的过程当中。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学校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偏向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体育教育对于大学生终身的成长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作为高校的体育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体育教育观念,在教学中因材施教,注重营造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以人为本,把高校大学生的终身发展放在首要的地位,不断培养大学生热爱运动的兴趣和热情,从而进一步推进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

作者:张伟 单位: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参考文献:

高中体育教学“阳光体育”理念初探 篇3

关键词:高中体育;体育精神;阳光体育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6-023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6.152

在我国现代教育中,最早提出“体育”并将之贯彻落实到教学中去的是南开中学的张伯苓先生,他大力倡导和推崇体育意在用体能训练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人格修养,这是体育的本有之意,体能训练是手段和过程,自然也是结果,然而却不是最终的,也不是唯一的结果。

一、“阳光体育”理念提出的背景

首先,传统体育课的真实存在状态。笔者多次走访方圆县域内的各中小学,观察和询问体育课的上课情况。从走访调查的结果看,体育课险些沦落到名存实亡的地步。总体上来说,呈现不均衡,甚至是有些怪异的发展形势。在那些偏远的乡村,几乎被人遗忘的角落里,虽然体育器材不充足,但也会有好的体育发展氛围。究其原因,不外有二,其一是因为天高皇帝远,偏远的学校不争名利,没有升学压力,没有排名压力,那些学校的校长反而可以放手任体育教师去尽兴发挥;其二是因为这样的学校往往残留一些热爱体育,热爱教学的教师,他们把体育的精神执着地传承下去。

在另一方面,在县域,或县域周边学校,情况却大大相反。这些学校因为在政府的宠爱下,往往会配备足够专业的体育教师和达到验收标准的各种体育器械,在课程表上也按照课程标准编排体育课时。然而,体育课成了鸡肋,体育教师教得心不在焉,学生们学得若即若离。主要原因在于,上级部门对于体育课的考察停留在文件和器械配备上,锻炼的器械有,课程表课时充足,这就足够了。而高考科目和压力则让体育课的存在成了摆设,学生们不在乎,或者说他们在乎的是能有时间打篮球,或者散散步放松一下,至于严格的体育学习和训练,他们则不屑一顾,认为自己并不是体育特长生,根本就不需要严格的,甚至是规范的体育训练。

在这二者的中间地带,情况更不容乐观,一方面学校难以配备专业的体育教师,另一方面,体育器械的配备也是稀里糊涂,毫不在意。很多时候,体育课由一些老教师担任,顶多就是领着学生们跑几圈,有的教一套体操,有的干脆就解散,抛出几个球来让学生自己去玩。这些大概就是体育课比较真实的存在状态。

其次,体育理解的偏颇。在很多学校领导的眼中,体育课成了占用正课的累赘,虽然不能提高整个学校的成绩和水平,却又不得不在考核中占有相当的权重,只是在课程表上做出安排,很多学校校长对体育并没有太深的感情和理解,所以难以从情感上重视。这样背景下,许多体育教师也难以做到思想上的重视,学生也以为体育课就是跑跑步,放松一下,在这种背景下,“阳光体育”的提出就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阳光体育”理念在高中体育课堂中的落实

“阳光体育”的理念就是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教材,科学安排课程,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致爱好和身体发展特征,鼓励和引导学生,让他们能自主地选择活动的项目,并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而使学生释放出青春活力来。

首先,把“阳光体育”的理念贯彻到教学方式中。“阳光”体现的是普照每个生命的尊重,表现的首先是公平,所以“阳光体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惠及每个学生的民主教育,因此不管是成绩优秀、表现较好的学生,还是成绩较差、体育能力较弱的学生都要一视同仁地对待,采用分层教学法,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确定不一样的重点和训练目的。分层教学是对不同体能发展学生的尊重,既能够给发展较优、需要提高和加强的学生以足够的训练,又能照顾基础平庸、尚待发展的学生,让他们在体育运动中体现自己的价值,表现自己的才能,从而体验到体育的乐趣,享受到阳光体育带来的福利。

“阳光体育”在教学方式上的转变还表现在对循序渐进原则的坚持。这一原则体现了对体育教学规律的尊重,也是对每个运动者体能训练和发展的尊重。例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就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先原地示范体前传球的技能,让学生站在原地,反复练习和熟悉这一动作之后让他们尝试使用左手,然后再练习使用右手,直到学生基本掌握这一动作。基本掌握的标准是学生在紧急情况下也能做出比较规范的动作反映,并取得不错的效果。学生熟练掌握后,再把他们分成若干小组,练习在防守时运球的技能,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最后是教师进行动作的正确和错误的示范,通过小组的讨论,看学生是否能正确指出错误,而且教师也能从中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并作为日后教学内容和方式改进的参考。

三、“阳光体育”理念在完善综合能力方面的贯彻

“阳光体育”不仅是简单的体能训练,还是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在训练中着意锻炼学生的毅力和拼搏的精神。当学生在单调反复的训练中感到辛苦和乏味的时候,就要鼓励他们学会坚持,让他们相信自己,挑战自己,战胜自己。当学生在坚持中获得成功时,他们会体验到一种荣誉感,这种战胜困难的经历会在不断的训练和坚持中强化,并最终养成他们的精神品质,迁移到其它学习和整个人生中,让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变得坚强,并且乐观。

“阳光体育”倡导健康阳光的竞赛精神,没有竞争意识并不值得提倡,毕竟竞争是现实存在的,谁都不可能躲到桃花源中去过日子。但是,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的观念也不可取。就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我们并不缺少成功的英雄,而缺少失败的英雄,缺少那种虽然落后,却仍然坚持跑完全场的体育竞技者。尊重体育比赛的规则,尊重社会运行的规则,虽然落后,却不停止前进的脚步,这才是我们要的阳光体育精神,这才是我们需要的积极的健康的人格。

“阳光体育”理念除了以上所述之外,还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让学生在体育锻炼的同时训练思维,从动作灵敏过渡到思维的灵敏上,所谓的眼疾手快并不是简单的肢体反映,也是思维的反映,因此,高中体育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多问学生的意见和看法,多进行启发式教学。

参考文献:

[1] 王启彪.阳光体育理念下中学体育教学师生关系的重构[J].教育教学论坛,2010(21).

[2] 宁晨曦,王佳琦.开展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理性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4).

体育理念 篇4

1 以人为本的正确意义

1.1 以学生为本

首先, 要将培养学生成栋梁为学校的基本任务及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点。学校的基本任务是培养栋梁。建立学校的目的是一切为了学生, 一切以学生为主, 为学生提供服务, 学生素质的高低是证明一个学校的教学工作成效的关键点, 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必须要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并且要让学生不断发扬主人翁精神, 通过不同的方式, 将学生的学习和教育的改革、建设的发展积极的调动起来, 让学生拥有主动性和创造力。

其次, 高校体育发展理念的所有教育方式要充分符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加快人的发展。可是最重要的是人的主体性发展, 因为主体性是区分人和动物的基本, 它具有自主性、自为性、自觉性。人的发展中主体性发展占有主导性。学生首先是具有主体性的人, 因此体育发展理念的所有关于教育方面的活动要具备对学生主体性有利的培养方式, 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完全体现出来。

1.2 以教师为本

当前的高校, 不但以学生为本, 还要以教师为本。体育学里的以教师为本, 就是指以教师的发展理念为主导作用。正所谓“大学者, 非大楼之谓也, 乃大师之谓也。”说的就是教师的发展理念的重要性。坚持以教师为本, 首先就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和使用;其次就是一定要创建一个可以让优秀人才展现自己的良好机遇;最后一定要构成一个重视创造、重视知识、重视人才的环境。

2“以人为本”理念的高校体育教育中的渗透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 也将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事业目标有了大幅度的上升, 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重视健康, 因此而衍生出的“体育与健康”的体育教学内容, 就是对体育和健康之间的关系作出的完美解释。体育和健康的课程内容充分的向人们展现出在体育教育过程里体现出的人文精神。

2.1 通过“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创造出新的教育目标

当前的体育思想正从虚无、抽象的一面迈向现实的一面。当前高校的体育发展理念, 不论从本着训练出学生的体育能力、创造能力的素质教育来看, 还是本着健康为首的体育与健康教育, 它的中心思想皆是以往体育教育理念的基础上, 在体育教育的人性化方面的发展方向设立的新目标。所以, 高校体育教育一定要关注眼前、放眼未来, 加强身体素质的同时, 还要训练学生的体育素养、体育行为及体育能力。

2.2 设立符合大学生兴趣, 可为其终身参与的教学内容

想要展现出体育发展理念以人为本的思想, 重新构思教学内容显得特别重要。通过对高校体育的教学内容设立, 为广大高校学生提供适合大学生生活, 又符合大学生兴趣的活动方式, 是为了展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通过高中时期的体育教育之后, 到达大学时期, 此时的学生本身的体能和技能都具备了很高的水准, 在所有的体育项目里, 个体的倾向性较为明显。所以高校的体育课一定会以选项课的方式为主。高校的体育教学不断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天空, 让学生的体育视野更加开阔, 让学生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 加强运动的同时也增加了自身的自主性。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 一定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本着达成教学目标位依据。详细来讲, 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当依照以下方式为原则。

(1) 健身和文化相融合。健身和文化的融合并不是简单的将高校的体育想象成跑、投、跳、球的项目上。而是要不断开发体育事业的文化底蕴, 才可以不断满足高校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让学生可以构成一个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并且一定要将健康作为首要的指导思想, 成为确立教学内容的根本依据, 选择一个更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体系。

(2) 学科和可行性相融合。教学内容一定要保持同学科之间的发展相结合的规律, 还要为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兴趣爱好为出发点, 真正做到为学生之所用。

2.3 教学过程里运用更加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教学方法最能展现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教学方法的运用要真正体现出以学生为主导的原则, 体现展现的方式要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例如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探索式的教学方式、情景式的教学方式、小团体式的教学、互助式的教学方式等透过不同的教学方式的体验, 加强了当代大学生的体育能力的锻炼、体育情感的培养, 通过不断的探索, 将高校大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全部调动起来, 逐渐构成了比较成熟的体育价值观, 形成了运动的习惯。

体育教学模式的不同, 也应当展现“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对于以往的体育教育模式, 由于受到了前苏联相对单一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 使得我国的体育教学模式陷入了千篇一律的尴尬局面。这样一个体育大国、体育强国, 却在教育的模式上只遵守一个方式进行。这样严重制约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真正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体育教育应当是一个多样化发展的方式。让体育教学不但是具有授业、传道、解惑的作用, 还可以做到授人以渔, 让人享用终生的意义。并且透过体育发展理念让学生可以进行互动, 发展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让体育教学可以更快的促进学生在社会化进程中的发展。

2.4 要做到侧重于定性的评价

过去在实行高校体育发展的理念时, 运用更多的是应试教育的方法, 评价方式也比较单一, 在某种程度上将体育教学评价的功能简化了。体育教学的评价一定要展现出人文精神, 回归到评价本质的内在, 也就是评价加快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当前高校的体育发展理念从定量评价上来看, 讲的是数量计算, 比如:时间、次数、速度、高度、远度、重量等, 要本着教育测量的方式为基础。尤其是它用标准化、客观化、量化、精确化、简便化等突出的特点为大家所推崇, 而且在某种程度上符合以选拔为主要目标的教育需要。这样的定量评价通常只注重于可测性的行为, 更加强调共性、稳定性及统一性, 而且过于强调纯技术和知识点。不得不说以这样的定量化为主的倾向式评价标准, 用相对统一的形式确立了标准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用分数来确保了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可是通过评价的过程可以发现, 在这样的评价标准基础上, 评价是具有缺陷的, 关注评价标准的共性及统一性, 反而忽略了评价的个性及灵活性, 忽略了学生对于个体上的差异, 关注的是结局, 而忽视了整个过程, 并没有将怎样加快学生个体学习及能力发展作为考量。定性评价注重的是学生的“质”的方面的发展, 注重教育结果和教育目的之间的统一性, 加强对学生的优缺点的系统性调研, 而且对于个体的独特性做出“质”的探讨, 属于具备了实质性内容的一个评价方式。高校的体育发展理念, 对与学生在学习上的态度、组织能力、创造能力、个体差异、协调能力、设计能力、努力程度通常都缺乏了科学的判定能力。一旦说对其有一点权重, 也只可以通过经验来进行主观的运作, 所以失去了客观性, 也将评价的有效性大大降低。

体育课程改革将改变课程评价的观点提出来, 可是每个方式的运用都具备了相应的前提条件, 脱离了前提条件而去谈方法的使用, 就没有办法给出正确的结论。以往高校体育教学的评价里, 大学生作为评价的对象, 是处在被动的位置上, 对于评价的方式、原则以及内容都完全通过评价者来决定, 被评价者根本不具备主动权。当代教育思想不断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因此, 体育教学也要如此。体育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从以下几点可以体现出来:首先, 可以通过不同方面和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客观、科学、全面的体育教育评判;其次, 可以加快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控, 加强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提升学生对体育的自主权;最后, 对于学生进行体育教学的自我评判、自我了解, 找到真正的不足之处, 让学生通过课外活动找到自己的目标。

3 结语

我们应该不断更新高校的体育教育观念, 不断认识高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内涵, 对于高校体育教育的目标的确定、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学内容的完善、新型教学模式的构成以及多元化的评价体制的运用, 都渗透着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 让我国的高校体育可以发展的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蒋凌云.浅谈“以人为本”的城市社会体育的发展策略[J].科技信息, 2010 (18) .

[2]谢佩娜.对我省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健康教育内容的改革与设计[D].浙江大学, 2002.

[3]董先龙.对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背景下武汉市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现状与对策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06.

[4]刘煜, 龚正伟, 刘周敏.竞技体育所面临的道德风险及其化解——对竞技体育中科技应用的伦理反思[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 (5) .

[5]唐桂萍.试论人文素质教育对高校体育教育本质的影响[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3) .

新课程下体育教学理念 篇5

一、课程目标与单元教学目标设计体现吻合性

初中体育教学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运用具有较强内在联系的知识、内容和运动素材进行整合、重组和拓展性开发,从而确定一个具有趣味性、知识性、游戏性的学习主题,每个主题构成一个单元教学目标。例如我们开发的以运动项目和游戏相结合来呈现的主题《田径、游戏》教学单元;通过有组织、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完整的理解学习内容和构建知识技能,提高学生对所学体育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又如主题《模拟消防员》教学单元;我们既可发展学生的体能和技能,又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的集体项目进行整合。

二、课堂教学设计理念体现动态性

传统的体育教学设计只是注重课前设计,把大纲教材中规定的知识内容原本体现在教学设计中,设计如何教给学生现成的理论和结论,无需学生思考和实践。对在教学中有无问题,如何解决等确不曾进行设计,教学后的问题就更不关心了。教学设计不单是课前、课中、课后的一个一个的片段,而应该是一个完整过程中的相互联系的,动态的、发展的不同阶段。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应根据学生发展的需求来进行教学设计,并选择和有新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调动学生的智力潜能和非智力潜能。

三、教学设计中体现教与学的相互性

传统体育教学,体现的是教师的权威性,采取的教学方式是呆板、机械的、灌输式的。一方面,教师如何控制学生、带住或看好学生,把教学内容按步骤进行完。另一方面,教学设计中没有问题的设计,学生只能简单地完成教师预定的、统一的教学和练习。这种教学设计忽视了学生的差异,从而限制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展现和讨论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及意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体育课教学设计要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通过搭建讨论模式,采取因材施教、分层施教的方法,去启发和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倡导教师要树立新的“教”与“学”观点,确立“教师搭台,学生唱戏”的服务意识,变“压迫性学习”成“主动性学习”。

四、教学内容设计体现针对性

教学内容设计时,不仅要依据课程的学习目标体系,还要考虑教材的难度、水平学段学生身心特点以及主题单元知识技能容量等情况。如跨栏练习,我们根据障碍跑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共设计4课时来完成本单元的教学任务。课时主题内容依次为,第1课次:前脚踩过(较低障碍物);第2课次:后腿拖过(较低障碍物);第3课次:跳过(正常低栏架);第4课次:完整跨过(正常栏架5个)。

在设计课时教学目标时应有所侧重,即每课时突出一个主目标,在主目标的统领下实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一般情况下第1课次不直接进行技术教学,强调参与、体验、感知。通过第2、3、4、课次逐步推进,最终完成教学目标。

五、课堂教学设计内容安排体现合理性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只安排一个教学内容,内容的搭配应符合教学目的,统筹兼顾,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要考虑到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以及学生差异的水平,还有男、女生人数的多少等。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先选择适合大多数人的运动项目作为主项,再选择适合部分有兴趣的运动项目作为兼项。无论是主项还是兼项都要搭配好。另外还要注意技能与体能的搭配、上肢与下肢的搭配、运动量大和运动量小的练习搭配等等。体育教学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身体练习。能否取得身体练习的效果,如何合理的安排运动负荷是设计的关键。在我们的体育教学实践中,只有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也就要求在安排教材内容时,应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强度、适宜数量。

六、课堂教学设计体现合理美观性

体育场地器材的分配与布置要精心设计,符合美学要求,讲究场地器材的布置美。首先,场地要整洁、卫生、安全、方便、美观;其次,器材最好带有色彩,排列要新颖、对称、协调。因此,教师在上课前应根据教学内容、目标要求和自身学校场地器材等实情,将场地布置设计得美观科学、线条清晰、图形新颖;器材放置井然有序,布局合理美观,给学生以美感。这样既便于组织教学,又艺术化,构成一种美的情景,让学生较快地进入角色,进入运动状态。

七、课堂教学设计体现优化性

浅析体育教学理念与体育教学改革 篇6

关键词:体育 教学改革 终身体育 目标

我国一直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体育作为综合素质中重要的一项,早已受到教育部门的关注,并把其纳入升学考试中的一项考核,但是,虽然我国体育教学改革已经推行多年,却一直没有达到实质性的效果,这和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陈旧教学理念无法分开,在某种程度上讲,正是由于无法完全摒弃陈旧的教学观念才阻碍了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所以,为了加快体育教学改革,强化学生体育素质,必须融入现代体育教学理念,采用新颖、科学的教学手段,才能从根本上促进体育教学大改革与发展。

一、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如今,现代化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面对愈加激烈的竞争环境,人们过渡透支身体健康,据权威机构调查,目前,我国80%人们处于亚健康状态,这也表明,我国普通居民健康程度基本处于无人监管状态。在国务院最近推出的《关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学校要把“健康第一”的素质教育放在教学理念的首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只有这样,才能深化体育教学的改革。

我国大力推行现代体育教学理念的目的在于改善我国居民的身体素质,也就是说主要功能在于健身。根据我国目前情况,在体育教学中更要本着“健康第一”的原则,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科学制定体育教学内容,客观开展体育教学评价工作,引入终身体育思想,淡化以往在体育教学工作中过于重视的技术性和竞争性,使终身体育思想和“健康第一”的教学原则始终伴随体育教学工作。

二、树立体育教学的发展观

面对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惊人速度,一切事物都应本着发展的目光对待,体育教学更是如此。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对各个行业的人才都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只有树立符合社会发展的观念,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潮流。体育教学工作也是如此,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制定符合我国体育发展环境的教学机制,实时更新教学内容,敢于采用创新教学模式,才能立足长远,更快更好的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不可只注重眼前,要从长远考虑,对教学的每个阶段都制定详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在符合国家体育教育条例和要求的基础上,细心观察,勤于探究,逐步完善体育教学理念及教学手段,加快向现代化体育的改革,从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三、淬砺体育,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在我国,由于计划生育的实施,大多数学生基本上为独生子女,在生活和学习上没有受过挫折,过于溺爱的生长环境使他们丧失了在社会上独立生存,克服困难,遭受打击的能力。因此,实施淬砺教育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在于帮助学生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顽强奋斗的毅力,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磨练耐受力,增强团队意识,建立正常的人际交往关系,对提高学生承受挫折能力和今后事业的发展都有巨大帮助。

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是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下逐渐形成的。那么,为了使学生通过体育教学培养承受挫折的能力,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协力完成。首先,要打消学生日常的慵懒作风,把淬砺思想引用到体育教学中,通过长跑比赛、跨域障碍、野营等活动,增强学生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但是,这种锻炼一定要适度,不要过分的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否则就有可能削弱学生的积极性,要通过合理的活动安排,使学生在磨练中获得成功,从而更加自信。这是学生必备的品质,更是现代化的体育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

四、教學目标多样化,评价方法多样化

每个人都是有差异的,因此,每个人的智力也是多元的。多元智力理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这种理论认为,每个人及其智力都是多元的,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弱势,只不过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因此,每个人都是可塑之才,只要经过科学的引导,发掘学生的潜力,就一定能够找到学生所在行的智力领域。

因此,要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遵循多元智力理论,融合现代体育教学观点,不再制定单一的体育教学计划,建立多元的发展观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树立不同的体育发展方向,使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发掘潜在的能量,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另外,体育考核与评价机制也需改革,要更加倾向于学习体育的态度与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获得最合理的评价。

五、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虽然我国一直都比较注重体育教育教学工作,但是,由于缺乏前瞻性,致使体育教学观念非常落后。一直以来,我国学校都开设有体育课,以及课间操活动,但是,这种体育教育只是起到一时的效果,增强了学生在校期间的体制。但是,健康的身体素质是需要进行长期的,甚至终身的体育锻炼。因此,这种阶段性的体育教育观念已经非常陈旧,根据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要把阶段性的体育教学观念向终身体育过渡,主要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为坚持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为了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就要科学的选择体育教学内容,从学生的终身实用性和兴趣出发,选择相对大众的体育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等有氧运动,这些项目不仅简单,而且非常实用,就算学生走进工作岗位后也能坚持进行锻炼。

总之,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体育教学的需求,体育教学要进行改革,就应融入现代体育教学理念,立足长远,树立体育发展观,推广终身体育思想,大胆推进体育教学改革,促使我国体育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段作章.课程改革呼唤教学理念的更新[J].教学理论与实践

[2]王平.对东西方体育教育发展趋势的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3]张扬,徐艳.论多元智力理论与创造教育

体育理念 篇7

职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直接向社会输送合格的劳动者和满足部分学生能够直接到大学深造的需求。可见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大批具有一定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合格劳动者,因而部分职高学生正处在就业前的准备阶段。此阶段职高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促进其身心健康,使其养成“终身体育”的思想。这就要求职高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分析和定位,打破以往施予式、控制性和执行式教学模式,要结合职业高中学生有很强的自尊心和进取愿望以及较强的动手能力,但个性强、承受能力差,心理素质低,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往往是偏激的等特点,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的教学模式。这不仅是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

一、当前职高体育教师角色的错位分析

受传统教育思想、体育思想以及部分职高学生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影响,在长期的职高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实践中,体育教师已形成的角色定位与“阳光体育”理念下体育教师应扮演的角色相对照,显得格格不入,出现了体育教师角色错位现象。

1. 教师的施予式教学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职高体育教师习惯于按照体育教学大纲灌输训练的基本运动知识、基本技能,体育课成为教师进行发展体能、学习技能、强调训练再训练的场所。职高体育教师只是关注学生的体能与运动技能掌握的最终结果,使原来内涵丰富的体育课程异化为竞技体育的训练课,体育教师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课堂知识的主导者,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知识被动的接受知识和进行体育运动。在教学过程当中很少重视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情感、兴趣的需求与发展;忽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限制了学生个性在身体活动中的尽情张扬和自然表达,这与职高学生自身的特点是相背离的。整个教学过程体育教师充当着以实施运动实践为主的角色。

2. 教师的控制性教学

在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体制下,竞技运动的教学观在学校体育中备受青睐,学校体育教学目标更多地确定在技术层面。体育教师完全变成一个从事运动技术训练的教练员,绝对控制着学生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学习的过程,严格地按照竞技运动的训练体系来选择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课堂组织教学在教师“训练式”“控制式”的形式下进行,教师对学生成绩的评判成为最终评价。职高体育教师的学习和成长过程就是在这种环境中度过的,受自身教育成长过程的影响,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带有崇尚师道尊严,将自己高高置于学生之上,命令式的口气、高昂的语调、强碗的态度等问题,学生只能唯命是从,别无选择。这种控制性教学漠视了学生主观上的想法,使学生按照教师的意愿和命令完成体育学习任务,学生完全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和再现知识的反应器,创新意识得不到体现和培养,师生关系变得极其不和谐。一项调查表明,中学生对体育教师角色期望的第一选择为“朋友型”,这说明中学生对与体育教师建立和保持新型师生关系有着较高的期望值。

3. 教师的执行式教学

一直以来,在封闭的指令性课程模式中,体育教师都把体育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是国家意志的反映,是体育课程专家、学科专家的任务。由于体育课程从宏观到微观层面都由国家做了相当严格的规定。职高体育教师在对执行国家课程的认识和理解过程中都是完全按照既定的课程规范,被动消极地执行体育课程计划。体育教师很难也很少结合本地区、本校以及职高学生接受能力差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目标、课程目的、课程内容、课程评价、课程结构等进行课程开发和设计。另一方面,由于教师长期缺乏课程自主权,对体育教学改革的认识也停留在基础层面,导致了多数体育教师缺乏了课程设计与课程开发的意识,职高体育教师已经习惯了按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内容、评价方法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很少涉及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设计的内容,从而导致了目前体育课程在教学上形成千篇一律的模式。

二、“阳光体育”理念下职高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变

1. 教师与学生主体地位的转变

职高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阳光体育要求教学过程是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教师要由教学中的主角变为“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为学生自主学习、全面发展搭建平台。在实践中职高体育教师必须了解和研究每位学生的需要及其身体发展的可能性,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让学生走进体育,真正动起来、乐起来。另外,职高体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全新教育理念,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阳光体育”提倡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提倡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因此,在阳光体育理念下职高体育教师的角色要从“指挥者”变为“引导者”。教学的实质是师生之间一种特殊的交往。这种交往意味着平等,意味着共同参与,意味着相互构建。

2. 师生关系的转变

“阳光体育”活动倡导的是一种学生自主参与、乐于探究、情趣合一、脑手并动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从知识的拥有者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转变,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要在课堂上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要建立新的教学方式,要注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共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对师生关系有可观的认识;其次要认识到爱师与尊师的关系,再次要把握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可以说,构建师生平等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是“阳光体育”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3. 教学设计的转变

职高体育教师应通过自身的现实体验,通过自己有意识的观察和思考,发现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尚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全面、深入地进行反思、研究和改进,实现教师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提高,进而从策略层面上提高体育教师策划、组织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教学设计上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当中,进行自主学习活动。起引导过程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引导学生自我定向,指导学生如何自己确定目标,安排学习程序,制订学习计划;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引导学生如何认识自我,结合学习目标、计划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引导学生自我调控,由于职高学生的个性鲜明,自主性较强,因而职高教师再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如何对照学习目标,寻找学习差距考虑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引导学生自我激励,由于职高学生中考的失利,自信心和自尊心受创,因而采用自我激励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不断地激励自己战胜困难,获得学习成功,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学习状态之中。

4. 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

职高体育教学的评价较普高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由于很多学生没有升学的压力,致使体育教学的评价体系只是流于一种形式。因而转变评价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职高教学来讲是改革的方向。在以往的职高体育教学评价中,一般采取定量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即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以学生的运动技能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这种评价方法极大地挫伤了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倦情绪,有的学生甚至不愿上体育课。“阳光体育”强调了评价角度和方法的多样性,如四个方面的结合: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相结合、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等,这些评价方法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了阳光体育活动的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主的要求。

三、建议

1. 充分利用“阳光体育”本身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阳光体育”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学科本身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进行学习。因而在职高体育教学中,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引发他们对体育的需要。所以应使他们感到体育可以健身、健美、娱乐等功能,为其形成“终身体育”的理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当学习者的角色

教师应以学习者的角色参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在职高体育教学中,教师本身的生活经验成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全过程向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并接受他们的评价,从学习者的立场来发现问题、反思问题,以便结合现实的体验,给学生更多有效的身体学习手段和健身指导方法。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找到最佳的教学方案,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另外,体育教师要加强自身知识的学习和对教学改革的理解,“阳光体育”的出现(如新教材、课程标准的实施等)本身就要求体育教师不断学习进步,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满足学生要充分享受体育文化的要求”。因而每个职高体育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持之以恒地学习,才能使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体系、教学方法跟上时代的步伐。

3.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

“阳光体育”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尽可能地表现出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其核心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新《体育与健康标准》要求体育教师更多的是组织、引导者的角色,即尽可能地启发、驱动学生多涉猎、广积累、多动脑、勤练习。这些都要求体育教师已经不可能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管理者、领导者、操控者,而只能是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4.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学载体的作用

教师虽然是知识的拥有者,但他更应该是知识的传递者。教师在知识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将学生所需要的最新的知识经过自己的加工传递给学生。阳光体育活动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这样的素质,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提供最新的教育信息,帮助学生获得踏上社会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理解那些有利于健康的科学锻炼的方式,从而使他们走向社会后能自主地进行科学的锻炼,从而使学生和社会双方都满意。

5. 职高体育教师应做好体育课程改革实施的开发者、选择者和研究者

职高体育教师应转变传统的课程观念,从被动的课程解释者转变为主动的课程开发者,从先前的体育教学大纲的执行者和使用者转变为新课程资源的提供者和开发者。结合职高学生的特点和体育教学的目标,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体育教学理论与体育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积极策划和思考适合职高学生的体育活动,使其更好地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当前“阳光体育”背景下的“新的职高体育教师”应该是有全新的教学理念,较高的业务素质,科学的教学方式,以及不断实践和不断总结的进取精神和求实态度。要结合职高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摘要: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这就要求从事基础教育的职业高中体育教师必须打破以往传统的教育理念,实现角色的转变,坚持阳光体育活动要求的以学生为中心,实施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活动,从而为培养具有崇高人格,富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人才作出积极的贡献。本文对现行的职高体育教师角色的错位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教师角色的转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措施。

关键词:职高,阳光体育,体育教师,角色转变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3]张细谦.体育课程实施的意义与本质[J].体育学刊,2006.

体育理念 篇8

体育理念包括人们对体育的认识、对体育锻炼的态度和情感以及体育锻炼行为的调节。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不是天生的,是人们后天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及亲身参加体育活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而学校教育是体育锻炼意识形成的重要因素[1]。所谓“阳光体育运动”就是: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全国亿万学生中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的热潮,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从2007年开始,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具体要求是进一步提高对体育的认识,要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与体育课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广泛传播健康理念,使“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体育理念广泛传播,家喻户晓[2]。从目前学校体育的情况看,由于学生体育意识特征、锻炼情感特征、运动环境等因素决定了学生难以自觉、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3]。所以我国在校大学生自觉锻炼意识不容乐观。在毕业时,无论是体育观念、体育能力、锻炼意识还是健康水平都与教育目标存在较大差距[4]。因此,研究大学生的体育理念,指导大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是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的重要课题。

1 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南阳医专2008年入学的学生,随机选择专业、班级共8个班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个班级作为对照班,其余4个班作为试验班。试验前对男女生比例、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和体育锻炼认识水平等进行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资料为选题和实验提供依据。

1.2.2 调查法

用座谈、现场观察统计和问卷方式对大学生体育理念进行调查。按照问卷设计原则对所设问题运用特尔菲法进行筛选确定。问卷采用逻辑分析的定性方法,以行为科学理论为依据,对反映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和行为的各主要方面内容经17位专家评定和判别。认为该问卷基本上能反映大学生的体育理念,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

1.2.3 信度检查

重测时距为一个月,重测人数221人,其中男生113人,女生108人。发放问卷两次共471 份,回收问卷465份,回收率达98.7%。重测信度相关系数R=0.88。达到社会测量学要求的信度标准。

1.2.4 试验法

对照班按正常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试验班按照“阳光体育运动”模式进行干预试验。通过两年的试验,分析两组学生的学习效果、身体素质、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体育情感等情况,以验证“阳光体育”能否有效地影响学生的体育理念。

2 试验过程

2.1 确保学生平均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锻炼

一是确保每周2个学时的体育课。二是组织有计划的课外体育活动。在清晨早操时间和下午课外活动时间由专职辅导老师值班,负责发放器材和对学生进行专业辅导。要求参加实验的学生每天必须参加一小时健身活动(有体育课的当天除外),学生持卡在辅导老师处登记。

2.2 保证学生掌握多种健身方法

在体育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优先安排那些学生喜欢、易于开展以及能有效增强心血管系统和心肺功能的锻炼项目,如健美操、篮球、足球以及乒乓球等项目;其次,安排和医疗密切相关的体育项目,如太极拳、太极剑以及八段锦等。并贯穿教学的始终。在课外锻炼项目上,学生可以选择一些自己喜爱的项目进行练习并由辅导老师进行专业辅导。

2.3 每学年一次体质健康达标测评

在每学年的第二个学期末对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一次健康体质测定,全面评价学生的身体素质、身体形态和各项生理技能水平等指标。

3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统计包处理。

4 试验结果

经过两年的试验我们发现:通过“阳光体育运动”来干预学生的体育行为,使学生在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情况、对锻炼效果的认识情况、对体育的感情投入、体育锻炼的状况以及自我锻炼的能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提高和改善,见表1、表2、和表3。

4.1 对体育锻炼的认识

体育理念是一种社会化的经验,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背景,其中环境对体育活动的影响可能最大[5]。通过两年来用“阳光体育运动”理念来干预学生的体育行为,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如表1)。

4.2 对体育锻炼效果的认识

对体育锻炼效果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参与体育锻炼的收益情况[6]。通过用“阳光体育运动”理念来干预学生的体育行为,使学生对通过体育锻炼来健身的认可程度、通过体育锻炼提高自信心和交往能力、通过体育锻炼来消除心理压力和调节情绪等方面都有明显提高(如表2)。

4.3 对体育的情感

情感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需要是情感的基础。通过用“阳光体育运动”理念来干预学生的体育行为,使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对体育项目、节目、体育新闻以及国内外体育赛事的关注程度都有明显的提高(如表3)。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通过用“阳光体育运动”模式来干预学生的体育行为,使学生树立了科学的体育理念:参加必要的体育锻炼,可以有效的发展身体素质,增强体魄,通过体育锻炼有效地使大脑运动中枢得到刺激身体更灵敏,使思维中枢得到抑制,在运动结束后,思维中枢兴奋的更快更长,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学生在锻炼过程中一次次的成功,一次次的超越自我,使学生的自信心有了很大的提高,交往能力增强,有效克服了怯场、怯生和害羞的心理,体育兴趣越来越浓;通过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协同作业、从战胜自我和成功中找到了乐趣,对《体育与健康》兴趣增强以及对相关的学科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5.2 建议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体育理念的科学指导,使学生通过锻炼获得增强体质、愉悦精神、提高自信、有利学习的效果。以激发学生的锻炼动机,养成锻炼的好习惯。要更新教学和科学锻炼理念,改革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自我锻炼意识的形成。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和体育设施,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科学体育理念的形成提供物质和理论保证。

摘要:运用试验法、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初步揭示通过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使大学生在对体育锻炼的认识、锻炼效果的认知和体育情感的投入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通过锻炼,增强了体质、增加了自信、减轻了压力;树立了正确的体育理念;也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锻炼意识的增强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关键词:体育理念,锻炼,体育意识

参考文献

[1]贾绍华等.河北省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与行为的性别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42.

[2]国家教育部.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S].2006-12-20.

[3]许定国等.加强课余体育锻炼管理的意义[J].体育学刊,200,2(2):70.

[4]虞荣娟.体育教学考核评价与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4):46.

[5]李彬彬等.家庭影响青少年体育参与的研究进程[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3):12-15.

体育理念 篇9

一、转变教育理念, 落实体育新课程标准

1. 倡导全面、和谐的发展教育

目前, 我国倡导全面的法制、和谐的社会发展, 同理, 教育也如此, 倡导教育全面性、和谐性。 (1)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 (2) 教育要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3) 教育是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四有”新人; (4) 教育必须坚持全面的素质教育。这些充分体现了我国以人为本的教育的全面性与和谐性。新的体育教育教学的理念要求在现代化教学中, 同样要以人为本, 要使学生通过体育锻炼, 突出“健康第一”的思想, 不仅是身体体验, 而且在心理方面、情感方面、思想道德方面、个性方面等都尽可能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从而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技能, 懂得一些体育基本知识, 有利于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从体育这个角度来说同样也起着全面和谐的发展。

2. 体现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基础性和科学性

课程内容改变了过去教学大纲的“难、繁、偏、旧”的现象,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趣和经验, 注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 以及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健康体魄, 充分体现了课程内容的时代性。课程给了教师和学生一个很大的教学空间, 使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 教材内容的简繁, 技术动作的易难, 循序渐进、系统连贯地安排教学内容, 而且可以采用多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体现了课程的基础性和科学性。

力强、接受能力快的学生能够提高难度;对于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 也有较宽松的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够得以复习和提高, 不至于落于人后, 影响学习兴趣。这样能够平衡教学, 使学生在愉悦身心的教学环境中提升学习兴趣。

三、课后加强师生间的交流

通过交流, 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达到情感上的相互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心态, 在“谈”中知其所“需”, 在“谈”中知其所“想”, 在轻松愉快的谈话中发现问题, 找到并改进教学方法;了解掌握学生之间的差异, 及时调整教学手段, 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了学习形体的自信心。

四、研究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 分组竞赛法

有竞争才有动力, 有竞争才有进步。在正式学习之前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提前告诉他们学习完之后各组进行比赛, 看哪组学得又快做得有好, 看谁会拖该小组的后腿。面对竞争, 学生们为了赢得比赛, 自尊心一定会大大激活, 精神振奋, 精力充沛, 注意力集中, 学习效率提高, 同时也可以使枯燥的课堂变得生机盎然。

2. 鼓励肯定法

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 学生尤其如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给学生鼓励和肯定, 尤其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 教师要善于运用针对性的激励性语言, 及时地给予鼓励、支持和帮助。

3. 榜样法

榜样是学生相互学习的催化剂。树立榜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个学生都有渴望成为榜样的愿望, 在与同学的比较中获得激励, 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积极影响。

4. 比较法

对于有一定难度的动作, 教师在教给学生动作要领的同时, 可

3.体现课程的趣味性

课程中的趣味性教学是通过学生的身体体验来贯穿德育和智育及心理情感的一种愉快活动, 是现代体育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采用该手段不仅可以使单调枯燥的某些教学内容变得趣味无穷, 而且能使参与者轻松、愉快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学生通过参与体育游戏在与对手的竞争中斗智、斗勇, 在与同伴默契配合中战胜困难、战胜自我, 获得体验, 在体验中感到参与的快感, 以便得到一种健康的心理满足。同时, 体育游戏有一定的活动规则约束, 它调节和制约着参与者的行为及主动和被动者之间的关系, 从而使游戏得以公正、安全、顺利地进行, 促进了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的机制, 利于发展学生的情感世界及人际关系的调节能力, 利于发展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 提供了学生对社会适应能力的契机, 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增强了体育课教学的效果。

4.重视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

课程中应注重学生运动的爱好和专长的形成。体育课教学应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坚持学生爱好的专长, 并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 才能使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 逐步使学生感觉到体育活动已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学生爱好的一些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技能, 会使学生掌握某种体育锻炼的专长, 这种专长将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良好思想。运动的爱好和专长的发展利于学生懂得体育运动和社会一样都得遵循某种规则或制度, 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良好的道德品质, 利于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课程之所以要重视学生运动的爱好和专长的形成, 就是要使学生从现在到将来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以选择几个完成得好或者不够好的同学, 充分调动学生们的思维, 让他们进行分析比较, 从而得出正确的做法。

5. 互助合作法

有些完成起来比较吃力的动作, 由于疼痛和惰性, 不少学生容易对此产生抵触。这时, 同学间的互助合作能让学生获得集体的力量和兴趣, 对于顺利完成教学内容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6. 展示法

学生往往都有很强的表现欲, 在人们面前展示自己的过程也是他们锻炼胆量及自信心建立和实现的过程。在一个教学单元之后, 可以安排一些展示和表演机会, 让学生们产生成就感, 这既是检验学习成果的过程, 同时也是对下一步学习的促进过程。

7. 音乐陶冶法

科学研究证明, 音乐能促进人类大脑皮层的组织兴奋性, 使人思维活跃, 记忆力加深, 并增进身心健康。在教学中为了避免学生听觉疲劳, 用节奏明快的音乐代替教师单调乏味的口令和节拍声, 这样可以使学生保持兴奋状态, 缓解学生身体的劳累, 让师生在快乐的音乐之中继续进行教学活动。

8. 爱心法

有一项调查表明, 学生们对自己喜欢的老师会投以更大的热情, 对他的课程也会格外专注和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的一个眼神, 一句关心的话语, 都能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一种肯定、亲切和爱意。教师在教学中要多让你的学生喜欢你, 从而更加热爱形体课。

总之, 在职业学校形体教学中, 只有掌握了学生的特点, 根据他们的所需, 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不断地挖掘更新, 添加新鲜内容, 摒弃生硬刻板的教学模式, 才能不断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形体的兴趣和热情。

(连云港市旅游学校)

摘要:传球是学习排球各项技术较难掌握的动作技术之一, 其技术细腻, 用力较复杂, 是排球技术教学课中的一个难题。本文就传球的教学特点、顺序以及传球的教学方法等诸方面谈如何使学生尽快掌握传球技术,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正面传球;教学方法;示范;讲解

在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中, 由于学生生源不同, 又来自不同的地区, 对排球的接触和了解各不相同, 甚至有的学生根本就没有接触过排球, 因此, 排球的基础参差不齐, 给体育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尤其是正面上手传球技术, 有90%以上学生不会, 并且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这一情况, 就要求我们在体育教学中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 因人而异, 使学生尽快掌握正面上手传球技术。

一、正面上手传球的教学特点

熟悉和了解传球的教学特点, 可以帮助我们有针对性地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因此, 我们必须熟悉和掌握这一传球特点。

1.传球是最基本的技术, 是我们必须首先应学习的技术。

2.传球是一项细致准确的技术, 要经常反复地练习, 才能达到准确、熟练的程度。

3.初学传球, 不易传准, 又容易挫伤手, 又难掌握, 所以兴趣不大, 因此在安排方法上要多样, 多采用竞赛的方法提高兴趣, 以技术全面的学生在竞赛中的主动性来带动大部分学生。

4.传球要求有高度的适应性、准确性、灵活性。

二、正面上手传球的教学顺序

传球技术动作方法很多, 每名体育教学工作者多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这样就很难安排教学顺序。这里根据自己的几年教学经验, 制定几个教学步骤来安排教学顺序:

1.学习原地正面上手传球, 掌握击球点、手型、用力点与顺序问题, 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

2.学习移动传球, 掌握好移动对准球和出手的方向问题。

3.结合球网的各种传球, 解决好人的位置和球网的关系问题。

4.结合接发球、防守来组织各种战术配合解决配合时机、准确性的问题。

5.结合排球竞赛的录像, 观看并讲解, 提高学生欣赏与技术动作的掌握。

三、正面上手传球教学方法

在传球教学之前, 应先学习准备姿势和移动, 然后再学习传球

二、了解学生的需求, 注重师生间互动训练

1.师生是有机的统一体

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爱好和需求, 内容的安排应尽量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为学生服务。教学中特别是集体性、游戏性的活动, 教师参与到其中去进行引导和协作, 能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和融洽, 能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教学效果也会变得更加显著。

2.体育课上的阴晴转变

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该严肃时一定要板着脸, 决不含糊 (特别是危险性运动项目, 如单、双杠, 铅球等) 。但是, 该愉悦时一定要融入其中与“民”同乐, 与学生共享体育活动带给我们的快乐, 这种“阴”“晴”转变的“变脸”只要恰当、得体, 就能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有序, 就能使师生关系变得融洽, 这样不但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 而且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体育课教学要开放化

体育教学内容应以协作性和互助性为主, 重视对学生体育能

●顾丽娟

技术动作。传球技术动作的学习, 经过3~5次便初步掌握, 但要达到熟练掌握程度则要花费很多时间与精力, 具体方法如下。

1.示范与讲解

应当是先示范, 后讲解, 或边示范边讲解, 讲解后再补充示范。示范位置要让学生看清楚, 可以在两排中间示范或在两排的前面示范, 为了让学生看清楚手型和用力, 要正面和侧面都示范, 手型的示范动作要慢些。在示范中可以让学生配合进行, 并让其他学生在观看的同时, 评定动作的正确与否。

2.体会动作

这一阶段的教学方法要具体细致, 让学生深刻领会才能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具体步骤如下:

(1) 徒手模仿传球动作, 做蹬地伸展手臂动作。

(2) 体会击球点与手型。每个人人手一球按照传球击球点与手型, 摆在额头, 然后将球拿掉, 看手型是否正确。

(3) 体会传球的协调用力: (1) 做好传球的准备姿势, 持球在脸前向斜上方伸展用力; (2) 两人一组, 一人按照传球的手型与击球点, 另一人用单手压住球, 持球者用传球方法向上推送体会全身协调用力以及手指触球部位的感觉。 (3) 每人一球近墙站立, 球在墙上, 用传球动作向墙上推, 体会手指手腕与全身协调用力。

(4) 体会迎击动作与用力: (1) 一人双手持球在额头前, 另一人用传球动作去推; (2) 一人抛球, 另一人在两米外用传球迎球的方法把球接住; (3) 两人一组, 自抛一米高, 然后传给对方。

3.传球的完整练习

(1) 个人对墙传球后再自抛传球。

(2) 每人一球向头上传球, 可以结合移动传球。

(3) 两人一组, 一人抛球, 另一人传球。

(4) 两人对传。可以一人固定, 一人移动, 或自传一次再传给对方, 移动的学生脚步要灵活, 眼界要宽, 判断准确。

(5) 三人纵队传球, 四人四角传球等方法循环进行。

四、传球的练习方法

1.个人传球的练习方法

(1) 个人在场内向前后左右移动自传。

(2) 个人对篮板或墙固定自传。

(3) 自传高度2米~3米, 每传一次在前后击掌或在腿下拍掌一次再自传。

2.两人传球的练习方法

(1) 两人对传要求传球尽量弧度一样。

力的培养, 要尽量多给学生一点自由发展的空间, 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有选择地进行体育锻炼, 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为终生体育奠定基础。体育课要开放, 不光是教学形式和教学理念的开放, 而且体育活动内容的设置要多样化、协作化、趣味化、强身益智化, 从而全面锻炼身体, 增强体质, 促进健康。

增强体育教学理念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篇10

1 增强体育教学理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但是我国学生的身体状况也出现了问题, 主要表现在学校肥胖生占有很大比例, 学生健康状况自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持续下降, 同时三高人群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有关调查研究表明, 在我国中小学生中, 亚健康人数的比例占主要, 特别是高考的毕业生中, 有3/4的学生身体健康指数不达标。高中学生祖国的未来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增强体育教学理念对他们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生的思维, 生活以及日常行为中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学校要增强教学理念, 例如快乐体育、终生体育等理念, 对于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学生的发展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国民的身体素质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学校务必要重视增强体育教学理念。目前我国体育教学还是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 在硬件设施的配备上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使得我国大部门学校的体院教学流于形式。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没有彻底转变教学理念, 体育教学意识淡薄, 教师的教学内容单一, 方式方法刻板陈旧, 教学课堂上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 经常是老师精神饱满, 学生兴趣索然, 学生学习体育课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 并不是从自身健康角度出发为了强身健体, 所以学校非常有必要增强体育教学理念。

2 新时代下体育教学理念概述

传统教学理念中, 体育教学强调对于一些技巧的学习, 当时熟悉和了解体育技能是不能与强健的体魄划等号的, 本文阐述增强体育教学理念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 以健康为本是新时代体育教学理念的基础

在体育教学中, 务必要将健康放在首位, 我国素质教育奉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那么体育便是其他品德发展的基础。人拥有健康, 在此基础上才能追逐其他, 追求更高层次的东西。目前, 我们面对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 社会竞争越来越强烈, 如果学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能将健康摆在首位, 那么将学生培养成体魄强健对国家对社会输送复合型人才的宏伟目标便是一句空话。增强体育教学理念中, 首先务必要对健康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健康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在身体和精神上都呈现出完美的状态, 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 并不是简单的没有疾病而已。根据健康的定义不能理解, 身强体健只是健康的一部分内容, 真正意义上的健康是指没有疾病, 身体和心理都呈现一个良好的状态, 具备很好的适应能力。因此增强体育教学理念务必将健康摆在首位。

2.2 以终生体育为最终的服务宗旨

体育教学一直从小学到大学都伴随着学生, 但是在学生毕业走向社会以后, 能够坚持体育锻炼, 将体育锻炼成习惯的人少之又少。究其原因, 是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没有使得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没有将终身体育的理念深植学生心中。体育教学在一个人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注重体育技能方面的锻炼和提升, 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进一步培养学生自觉锻炼意识和习惯。学生在体育学习上有兴趣, 便会主动运动, 研究运动技能和锻炼身体, 习惯在兴趣中潜移默化的形成。增强体育教学里面务必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

2.3 增强体育教学理念转变体育教学目标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 主要是达到使得学生强身健体的目的, 但是新时代下的体育教学目标的内容丰富多样, 要求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学习如何学习知识, 如何为人处世, 培养自身审美能力等内容。同时在新时代教学理念中, 体育教学还注重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挖掘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等。通过各类体育竞技活动, 培养学生的团结能力, 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通过各类体育鉴赏课,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集体主义精神, 使得学生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以及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根据一些体育项目独特的优势, 可以充分挖掘学生吃苦耐劳的潜能, 使得学生的意志更加的坚定使得学生勇于拼搏。综上, 强健体魄已经不再是体育教学追求的唯一目标, 体育教学目标是融合学生身心发展, 思想道德能够得到提升, 适应能力强等方面的素质全面发展。

3 增强体育教学理念多方面影响体育教学

3.1 影响体育教学内容的转变

我国体育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体育技能教学和身体素质的锻炼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发展的需要。新时代的体育教学内容涉及面非常广, 包含各类学科知识, 例如生理、心理、道德、经济、哲学等内容。体育教学在内容上应该要将体育的趣味性、应用性、文化性、健身性融于其中, 田径、体操和球类的技能学习是我国传统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 在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不会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进行教学, 而是以班级为单位统一授课, 这样的教学内容没有尊重学生自身特点的发展, 对学生的未来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是及其不利的。增强体育教学理念就是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充分了解和重视学生个体的发展, 根据学生性格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转变, 在学生掌握体育技能的同时, 还要注重学生其他素质方面的培养。

3.2 增强体育教学理念影响体育教学方法和教师角色的改变

封闭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是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只关注内容教了多少, 在教学效果的呈现上研究的很少, 所以传统的体育教学课堂气氛沉闷、压抑, 学生参与程度不高。教师对学生采用的教学态度便是严格, 认为严格才能在学生中建立威信, 使得学生信服, 实际上一味追求所谓严格, 这些方法是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 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不断消退, 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增强体育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根据学生需求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 不断鼓励学生增强学生自信心, 使得每一位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能获取对自身发展有利的知识。此外教师要注重自身角色转变, 以上的体育教学课堂中, 教师俨然是以领导者的形象自居, 教师在学生眼中的形象是高大的, 不能近距离接触的。但是新的体育教学理念, 要求以学生为主体, 渐渐淡化教师的主导地位, 引导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帮助和指引学生学习体育知识, 给学生充分的主动性, 给学生足够的自我发展空间, 切忌将学生局限于教师设计的条条框框,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领导者。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真正融入课堂中, 促进学生更加乐于学习、善于学习, 充分获取体育技能和体育知识。

3.3 增强体育教学理念影响体育教学评价机制的转变

任何教学活动都有自身一系列完整的评价机制, 它不仅使对教师教学成果的评价, 也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 通过评价体制可以将有用信息反馈给教学课堂, 使得教学目标朝着预设的方向。传统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主要是对学生掌握的体育技能以及身体素质是否达标进行评价, 对学生自身能力方面培养的评价体制处于空白状态, 对学生不能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 个人进步的幅度进行评价。新的体育教学理念应该重视学生的后天努力,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中, 增加对学生课堂表现, 课堂执行力以及教学内容掌握等方面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 务必注重公平公正, 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

4 结语

国民拥有健康的体魄与体育教学是息息相关的, 体育教学能够呈现设定的效果, 务必要增强体育教学理念。增强体育教学理念在多个方面影响着体育教学, 不仅能使得体育教学有着很好的实践效果, 还能满足现代体育发展的需求, 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更多符合国家需要的人才。

摘要:随着我国教改进程的不断推进, 增强体育教学理念对于体育教学的影响日益凸显, 近几年来,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各类体育教学理念不断推出, 目的都是为了与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相一致, 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传统的教学理念是学生学习以教师为主, 学生的自主性不强, 体育教学效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本文主要围绕增强体育教学理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新时代的体育教学理念概述, 体育教学理念对体育教学存在多方面的影响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展开论述。

关键词:体育教学理念,体育重要性,体育教学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柱.“快乐体育”理念在体育教学中的意义[J].考试周刊, 2011 (14) .

[2]许莉.终身体育理念下高师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8 (3) .

上一篇:手法固定外固定下一篇:科技成果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