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

2024-09-02

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精选九篇)

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 篇1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的42例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本组患者中男20例,女22例,年龄49岁一83岁,平均年龄(66.48±13.42)岁,根据Evans分型[2],有4例为Ⅰ型,6例为Ⅱ型,18例为Ⅲ型,14例为Ⅳ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麻醉方式为联合阻滞或全麻,患者保持仰卧,并保持患肢伸直的状态,对健肢进行较轻的牵引,以使骨盆倾斜,然后垫高患侧,充分利用C型臂透视完成复位,选择大粗隆上五厘米长的纵形作手术切口,并选择大粗隆的前三分之一和后三分之一交界处作为穿刺点,选择棱形锥钻透皮质骨进入髓腔,将球形导针放入,对股骨近端扩髓,常规安装好股骨近端髓内钉后推入髓腔,注意合理控制插入的深度,然后将髋螺钉导引钢针打入,按照规范依次完成空心钻头钻孔、髋自攻螺钉拧入、股骨颈螺钉拧入以及内钉近端尾帽拧入、冲洗、引流放置、切口关闭等操作,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2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本组42名患者均痊愈出院,对患者实施为期一年的随访发现,患者的骨折均愈合良好,愈合时间最短为6周,最长为22周,平均(11.24±1.36)周,术后六个月患者均能够负重行走。本组42例患者中仅有6例出现1~2cm的肢体短缩,未出现肢体旋转畸形等并发症,有7名患者出现较轻的髋内翻,未发生一例感染、脂肪栓塞综合征、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根据黄公怡标准[3],本组患者功能恢复情况为:优效14例,良效22例,可6例,效果优良率为85.7%。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群体的常见病症,需积极诊治,同时,若治疗不当则很容易导致易髋内翻畸形出现。临床表明,在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治疗中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具有以下几方面优势:首先是髓内固定减少了骨折端受到的干扰减少,对于促进骨折愈合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主要是由于髓内固定采用中心位髓内固定,显著降低了固定物所受的弯曲应力,避免或减少了内固定物断裂的发生,患者在术后早期便可进行康复训练;其次,髓内固定采用牵引床进行闭合复位远离骨折部位,手术过程中不需要显露骨折部,减少了对骨折局部软组织的剥离,有效的确保了骨折处的血供,对于减少感染发生和促进术后恢复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而目前的内固定物有多针内固定、髓内钉内固定、麦氏鹅头钉、Gamma钉、外固定支架、130°角钢板、DHS等[4,5]。在所有固定物中,髓内钉内固定因其较强的抗压缩和抗扭转性能而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髓内钉内固定能够承受股骨近端尤其经股骨矩的载荷,对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具有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髓内钉内固定是以Gamma钉为基础的一种技术,该方式保存了Gamma钉髓内固定的优点,并在此基础上降低了股骨颈内双钉承载平均力臂,显著提高了其抗拉及抗压能力亦有提高。同时,髓内钉内固定在设计上减小了髓内钉外翻角度,并延长了远端交锁孔与主钉远端的距离,从而有效的减少了股骨干应力集中,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股骨粗隆下骨折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王华.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D].南方医科大学,2014.

[2]符国良,李俊,孟志斌.解剖型锁定钢板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58例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研究杂志,2014,04:145-147.

[3]王雪明,张立新.动力髋部螺钉内固定和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04:393-395.

[4]朱大伟,陈-心,郑欣,邱旭升.长Gamma3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10:984-985.

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 篇2

【关键词】动力髋螺钉;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疗效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2)10-0011-02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骨折常见的病症之一,多发于老年人群中,占全身骨折比例的3%-4%[1],其原因是粗隆部血运丰富,身体骨折后极少不愈合,但是经常引发髋内翻。本次试验通过分析和比较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法在临床上的疗效,进行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12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男性为69例,女性51例,年龄范围在30岁-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4岁,120患者中有39例患者因为车祸受伤,有12例患者坠落伤,有69例患者平地摔伤。受伤到手术时间按为3小时-10天。120例患者中有16例患者合并冠心病,有18例患者而合并高血压,有24例患者患有糖尿病,有5例肺部感染。两组患者在比较性别,年龄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术前准备:所有患者在手术前进行电解质,心电图、血糖、肝肾功能、血糖等常规检查,并根据检查的结果对患者身体的各项脏器进行评价,采取相应的措施治疗内科疾病。在入手术院后将患肢放在Broun架上,同时根据患者骨质疏松的程度和身體质量等原因,达到初步的复位,2天-3天左右进行常规的床边X线片。

手术治疗:将患者全麻后,对照组患者采用DHS内固定手术,将患者牵引透视下复位后置于中立位,在大粗隆顶的上方,大约2厘米左右处去股骨外切口,其切口的长度需要根据骨折线制定。粗隆下的股骨外侧的皮质和骨折显露处,按照AO内固定原则上好DHS,术中C型臂X线机透视,知道复位满意为止,若是出现小粗隆骨折块,可以通过钢板上的皮质骨螺钉或者钢丝复位对向固定。观察组患者选用PFN内固定术,患者需仰卧位,选用骨科牵引床,在C型臂X线机下闭合复位,同时将位置固定好,从大粗隆外侧想近端做5厘米左右的切口,按照皮肤、皮下、阔筋膜张肌的切割顺序进行切割,当触碰到大粗隆的顶端时,下欧诺个其偏内缘进一导针,当正侧位X线片证实导针的位置准确无误后,用空心钻扩大粗隆部入点,并根据髓腔的大小,选用比其只讲小1mm-2mm的PNF钉将其插入髓腔。并通过瞄准器找好准确的位置将螺钉拧入,最后将股骨颈螺钉,行远端锁定。

术后观察:在手术第二天,患者就可在进行适当的肌群舒缩功能的锻炼,进行患侧髋、膝、踝关节等功能的锻炼2周之后可使用拐杖无负重的进行下体活动,1个月后可使用拐杖进行适当的负重活动,每隔两周,患者需要到门诊进行复查拍片,同时指导功能锻炼,负重重量,一直到放弃拐杖行走。所有患者全部成功随访6个月。

1.3 疗效判定:优是指患者在走路过程中没有出现跛行,屈髋正常且无疼痛感;良是指患者者在走路过程中有轻微的跛行,关节基本正常,屈髋<100o且无疼痛感;可是指患者者在走路过程中明显跛行,屈髋<90o且具有轻微的疼痛感,使用单拐行走,生活基本可以自理的患者;差是指患者者在走路过程中比较困难,生活不能自理,屈髋疼痛[2]。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处理: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聊次奥,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3.34%,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为73.33%,观察组患者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疗效显著,且两组患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率(%)观察组6047(78.34)9(15.00)2(3.33)2(3.33)93.34对照组6038(63.33)6(10.00)10(16.67)6(10.00)73.33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的并发率,观察组还这患者近期并发率为8.33%,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率为15.00%,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稍微降低。两组患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表2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情况

组别例数螺钉退出股骨干骨折下肢缩短急性髋内翻发生率(%)观察组6012118.33对照组60222315.00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的优点是损伤小并且安全,但其缺点是由于患者长期卧床,则会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肺炎、压疮等并发症,其并发率较高[3]。手术治疗能使骨折达到良好复位。内固定后患者可进行早期锻炼,并且可以提前下床运动,近年来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但手术具有一定风险,会增加一定的损伤。本组的研究结果与其报道基本相符,但因本组病例数较少,随访时间较短,待积累更多的资料进行深入的研究。

综上所述,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显著,且具有并发率低,出血少,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等优点,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参考文献

[1]郑永育,章文杰.动力髋螺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法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7):1918-1919.

[2] 康亦锋.动力髋螺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法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四川医学,2010,31(3):305-306.

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 篇3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该院骨科收治的4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23例, 女22例;年龄58~78岁, 平均年龄 (65.3±6.2) 岁;致伤原因:生活摔伤22例, 高处坠落伤12例, 车祸伤11例;Evans股骨粗隆骨折分型:I型12例, II型11例, IIIA型13例, IIIB型5例, IV型4例;入院至手术时间为3~8 d, 平均 (5.8±2.1) d;合并症:糖尿病5例, 高血压12例, 心功能不全3例, 老年性痴呆8例, 脑血管意外后遗症5例。

1.2 手术方法

连续硬膜外麻醉后取仰卧位, 于牵引床上将患肢伸直, 患侧垫高, 躯干向健侧倾斜30°角。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牵引闭合复位, 让骨折端在前后及侧位上均有良好的对线对位, 从股骨大粗隆顶点近侧1 cm处斜向后上方切开皮肤, 切口长度约5 cm, 用手指触摸确定大粗隆顶点, 选择股骨大粗隆顶点后上方5 mm处为进针点, 用棱形锥钻透皮质骨进入髓腔, 然后自此孔放入球形导针, 置入2.8 mm导针, 导针的顶端应距骨折线的位置至少25mm。经过透视证实了导针位于股骨干髓腔中央, 顺着导针用17mm扩髓器对股骨近端进行扩髓, 然后徒手置入PFN主钉。与股骨干成130°角, 借助瞄准器向股骨颈钻入导针, C型臂X线视确认导针在正位片上居于股骨颈下1/3, 侧位片上居股骨颈中央, 再旋入股骨颈负重螺钉, 然后按常规依次钻入股骨颈抗旋转螺钉与远端交锁螺钉。术后所有患者常规应用抗生素持续3~5 d, 对并存的其他系统疾病积极处理, 抗血栓形成。手术后第1 d即要求患者在床上主动活动患肢, 术后1周允许部分负重行走。术后进行随访12个月, 观察治疗效果。

1.3 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3]:优秀:完全恢复, 骨折处无疼痛感, 无任何并发症, 可正常生活;良:基本恢复, 虽然偶有轻度疼痛, 但不影响一般生活;可:恢复较好, 偶有中度疼痛感, 进行一般生活稍有障碍;未达到上述标准。

2 结果

2.1 术中相关指标

45例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手术时间为40~125 min, 平均 (40.7±10.2) min, 术中出血55~250mL, 平均 (125.6±25.7) mL, 所有患者均未因手术原因输血。

2.2 临床疗效

45例患者均获得5~12个月的随访, 平均 (6.8±2.2) 个月, 均达到骨性愈合。按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30例 (66.7%) , 良11例 (24.4%) , 可3例 (6.7%) , 差1例 (1.8%) , 优良率为91.1%。

3 讨论

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 如采用保守治疗, 长期卧床易引起骨不连、骨延迟愈合或畸形愈合、压疮、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并发症[4]。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其优势在于早期恢复患者正常功能状态, 避免了长期卧床引起的原有疾病加重以及新的并发症发生。采用PFN进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 与传统的动力髋螺钉 (DHS) 比较, PFN是一种损伤较小的髓内固定系统[5], 其手术适应证更为广泛, 尤其适用于骨质疏松、不稳定性老年骨折患者[6]。PFN的旋转翼和骨的接触面积大, 可以提供更理想的成角与旋转稳定性, 产生更强的支持力以及稳定性, 起到初始稳定、防止旋转的作用。

该研究结果显示, 45例患者手术时间为 (40.7±10.2) min, 术中出血量为 (125.6±25.7) mL, 所有患者均未因手术原因输血。术后随访5~12个月, 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 其中优30例 (66.7%) , 良11例 (24.4%) , 可3例 (6.7%) , 差1例 (1.8%) , 优良率为91.1%。以上结果提示:采用PFN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起到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牢固、操作相对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 患者能够进行早期活动和功能锻炼, 对改善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 (PFN) 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采用PFN内固定术进行治疗, 并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45例患者手术时间为 (40.7±10.2) min, 术中出血 (125.6±25.7) mL;45例患者均获得512个月的随访, 均达到骨性愈合。按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30例, 良11例, 可3例, 差1例, 优良率为91.1%。结论 PFN内固定术具有创伤小、手术并发症少、操作相对简单等优点, 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较好方法。

关键词:股骨粗隆骨折,老年人,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

参考文献

[1]刘明建, 陈岳峰.闭合复位微创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部骨折[J].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 (11) :32-33.

[2]邹强, 胡宏伟, 宁廷民, 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高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 (18) :1669.

[3]杨胜辉.PFN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骨折疗效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32 (14) :2275.

[4]谢晓军, 蔡江, 黄绍明.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J].实用骨科杂志, 16 (6) :459.

[5]曾炳芳, 张长青.创伤骨科新进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540-656.

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 篇4

股骨颈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多与老年人骨质疏松,反应迟钝有关。随着人口老龄化,加之高能量损伤因素的增加,这一疾病的骨折发生率呈增加趋势,早期短重建髓内钉固定手术治疗可使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因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并能显著降低病死率。由于老年患者通常并存其他系统的疾病脏器功能低下,对手术的耐受力较差,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多。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很多困难。因此,围术期的护理非常重要。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从2010年9月—2011年9月收治37例,男28例,女9例,年龄56~78岁,平均年龄67岁。术前并存有糖尿病3例,高血压4例慢性支气管2例。

1.2 方法 手术呈非开放式或半开放式,组织损伤小,创口出血小,麻醉时间短,具有闭合整复固定的优点,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1.3 结果 通过科学、正确、有效的护理,37例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均无发生并发症,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老年人骨折多为意外所致,发病突然,加上老年患者具有独特的心理特点,如反应迟钝、易怒、固执、悲观等,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不良情绪,往往对治疗和护理缺乏正确的理解和配合,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耐心细致的解释和安慰。老年人思想负担重,担心拖累家庭,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反应,并重视理解患者的感受,开导鼓励患者,同时调动其社会支持系统,指导家属朋友向患者提供有效支持[1]以消除减轻患者紧张及恐惧情绪,积极配合治疗,使患者处于最佳治疗状态。

2.1.2 生活护理。老年患者消化吸收功能差,突然卧床活动减少,食欲较差,应叮嘱患者避免进食生冷,刺激,煎炸食物,应选择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及维生素食物,待食欲好转后,鼓励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及有利于钙吸收的食物。

2.1.3 卧床期间的皮肤护理。老年患者皮肤感觉迟钝,对痛不敏感,皮下脂肪少,汗腺萎缩,皮肤干燥,多褶,皮肤营养缺乏,弹性及抵抗力差,加之老年患者骨折后,由于疼痛不愿变换体位,极易造成皮肤破溃而形成压疮。因此,解除受压是预防压疮最有效的措施。通过准备糜子布袋,放入患者受压处,并给与定时按摩等处理。无一例发生压疮。

2.1.4 积极治疗合并症。老年人骨折如伴有其它疾病会增加手术的风险性和手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术前要积极治疗合并症,针对疾病做好各种相应特殊检查护理,并采取积极措施加以控制。

2.2 术后护理

2.2.1 术后体位与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体位的要求,治疗和护理的配合方法,从而提高患者的配合能力。如避免侧卧位,应取平卧或半卧位。术后抬高患肢,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保持外展中立位[2]防止屈曲内旋,注意不盘腿,防止患肢内收造成拉力和防旋螺钉的退出,注意健侧卧位时两腿间和后背,垫软枕以保持患肢中立位,主动进行踝关节和股四头肌的舒缩活动。

2.2.2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①预防肺部感染,病室内保持空气流通,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用力咳嗦,咳痰。每天给予叩背以促进排痰,必要时行雾化吸入,适当应用抗生素治疗。②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是髋关节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3]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肢皮温,颜色及肿胀程度,协助患者适当抬高患肢,由远心端向近心端处按摩患肢,嘱病人多饮水,避免血液高凝状态。③预防压疮。注意按摩受压部位,保持皮肤清洁,定时协助翻身,保持床铺清洁干燥。④预防泌尿系结石。保持会阴部清洁,鼓励病人多饮水,饮水量不少于2500ml/d。

2.2.3 术后饮食护理。老年人骨折术后需要一定的时间卧床,易致便秘等问题。加上生理代谢降低,胃肠道吸收功能减弱,应适当凋整饮食结构,做到营养齐全,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应适当补充钙质,依据个人口味,飯菜应可口,易消化,注意少食多餐,以利于消化吸收,防止便秘。

2.2.4 肢体功能锻炼指导。早期正确的功能锻炼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锻炼以主动活动全面训练和循序渐进的原则。以患者耐受切不感疲劳为度,术后6h指导患者进行小腿和踝关节活动,术后1d可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收缩与放松的时间均为5s,10~20次/组, 3~5组/d。不愿或不能主动活动者做肌肉按摩,踝关节屈,术后3d可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患肢直腿抬高和足底蹬力锻炼,活动范围<20°。

3 出院健康指导

出院后仍需要加强营养,补充钙质,以促进伤口愈合,骨痂生长。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出院计划,不但要加强患肢的功能练习,而且更要加强健侧下肢的主动功能练习,8~12周后,复查骨折愈合满意,可扶拐下地活动。

4 小结

通过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相应的手术措施,并根据老年患者的心理生理特点加强围术期护理,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术后并发症,指导患者坚持功能锻炼可有效恢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康复。

参考文献:

[1] 杨旭芳,宣彩君.股骨粗隆骨折患者的舒适护理.护理与康复,2009.8(4)2318-319.

[2] 全常群.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全科护理,2009.7(18):1657-1658.

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实验中7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均为本院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所收治,依据治疗方案差异分为PFNA组39例与DHS组34例。PFNA组中男性24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9.1±5.3)岁。Evans-Jensen分型中Ⅰ型者2例,Ⅱ型者8例,Ⅲ型者12例,Ⅳ型者13例,Ⅴ型者4例;DHS组中男性21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69.3±5.5)岁,Evans-Jensen分型中Ⅰ型者1例,Ⅱ型者7例,Ⅲ型者11例,Ⅳ型者12例,Ⅴ型者3例。病例基本情况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DHS组:

本组病例给予DHS固定手术,采用硬膜外麻醉方式,麻醉起效后应用骨科手术牵引床连接C形臂X线机给予骨折复位。手术入路选择髋外侧切口,常规建立10 cm切口,将股骨上段与大转子完全暴露。先于股骨颈前侧放置导针一枚确定前倾角,然后于大粗隆下2.0 cm处为导针进针点,将导针平行原先股骨颈前侧放置导针、以保持135°颈干角钻入导针,用C形臂X线机观察导针位置良好后,装入DHS头钉。最后依据病患实际骨折程度选取合适长度的钢板,并采用螺钉完成固定处理。

1.2.2 PFHA组:

手术前完成全身检查与评估,采用影像学检查观察股骨颈与髓腔内具体情况,并开展胫骨结节牵引措施。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或气管插管全麻,患者取仰卧位连接骨科手术牵引床,患者臀部垫高约20°,躯干向健侧倾斜30°,健侧下肢尽量外展,运用手法复位及牵引将骨折复位。对于粉碎性骨折较难复位者,可结合经皮钳夹骨折块复位或者做一小切口使用点状复位钳钳夹骨折块维持复位;如粉碎性骨折小粗隆分离严重难以复位者,可经皮放置骨钩于股骨颈前内侧钩拉小粗隆维持复位。骨折复位后将患侧下肢内收、内旋10°~15°,用C形臂X线机观察复位效果及完成手术操作。手术入路选择大转子顶端向上纵向5 cm切口,分离浅筋膜及肌肉,暴露大粗隆顶,PFNA进针点选大粗隆顶最高点、大粗隆顶点前方1/3与后方2/3交界处,用骨锥钻孔、放置导针进股骨髓腔内,保证导针插入至髓腔中心后进行钻孔扩张髓腔,将PFNA主钉置入近端髓腔,并联合已装置的瞄准器完成深度与前倾角的调节。然后于股骨外侧骨皮质部位将导针打入股骨头软骨内,依据导针走向行钻孔将骨皮质有效打开,同时在股骨颈中心部位安置PFNA螺旋刀片,确保PFNA螺旋刀片深度为股骨头下5~10 mm,并予以拧紧保持锁定状态。最后依据瞄准器辅助将远端螺钉进行静态锁定固定,观察固定效果后将尾帽安装完毕。

1.3 观察指标:

治疗期间,详细记录手术开展时间、出血总量、术后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情况;随访过程中针对两组手术病例均开展Harris髋关节评分[4],综合比较多项指标并给与统计学处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并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PFNA组患者的围术期状况与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好于DHS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方式是临床骨科的新型治疗方案,通过骨折端有效复位后再予以髓内固定措施,可充分减少外翻角度,合理提高抗旋转能力[5],针对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采用该种治疗方案能够保证股骨距载荷,进而显著提升术后复位效果。同时,该种手术开展措施较为简便,并不会对股骨转子间骨膜形成大面积剥离情况[6],通过闭合复位的应用具有“减小了手术创口、操作简便缩短了手术时间、创伤小及出血少、骨折端骨膜破坏少有利于骨折愈合、术后可早期起床活动、减少了老年患者手术并发症”等优点。本次实验主要为进一步证实PFNA内固定技术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同期采用DHS固定治疗病例作为对照,综合表现前者的临床价值。通过临床观察可见PFNA组病例的手术时间为(55.1±6.1)min,出血总量为(147.1±29.9)m L,术后活动时间为(21.9±2.7)d,住院时间为(18.7±3.3)d,均显著低于DHS组,表现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方案可明显提高患者围术期状况,而林劲松等[7]的研究中证实该种治疗措施的手术表现明显好于DHS固定治疗,与本实验结论相同。同时,PFNA组病例的Harris评分为(90.1±3.7)分,明显优于DHS组,证实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方案还能充分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与秦伟光[8]等报道结论一致。

综上所述,针对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采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治疗具有较好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可显著减轻病患手术损伤促进预后恢复。

参考文献

[1]苏勇,彭俊才,李兴久,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4,17(3):280.

[2]王波,卜海富,孙和炎,等.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与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临床骨科杂志,2014,17(3):316-319.

[3]王晶,叶泽兵,周晓忠,等.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J].临床骨科杂志,2014,17(3):327-329.

[4]陈上卫.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29例临床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4,36(3):60-62.

[5]黄文虎,朱法国,任东彪,等.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J].中医正骨,2014,26(5):52-54.

[6]尹华,周忠华,刘俊,等.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不同年龄段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比较[J].临床骨科杂志,2014,17(1):68-70.

[7]林劲松,夏春,傅日斌,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疗效比较[J].临床骨科杂志,2014,17(3):320-323.

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股骨转子间骨折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64例。其中,男37例,女27例;年龄31~83岁,平均年龄(59.83±12.80)岁。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X线检查、CT扫描等确认为股骨转子间骨折。排除标准:病理性骨折、肿瘤转移性骨折、开放性骨折、合并严重的基础疾病、合并有其他严重的骨折。通过上旬入院者列入PFNA组(20例),中旬入院者列入DHS组(20例),下旬入院者列入解剖钢板组(24例)。PFNA组中,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59.60±14.35)岁。DHS组中,男13例,女7例;平均年龄(59.15±13.60)岁。钢板螺钉组中,男15例,女9例;平均年龄(60.58±11.18)岁。入院后评估病例受伤原因,骨折情况采用Evan′s分型评估。病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12d,平均(6.5±2.1)d。3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类型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仰卧于骨科床,术前牵引复位,术中严格无菌操作。PFNA组经股骨大粗隆顶端以上10cm范围内做一5cm切口,钝性分离臀中肌止点后于大转子顶端插入导针,“C”型臂X光机透视,复位满意后充分扩髓,插入主钉,在X光机监视下经套筒插入股骨颈内导针,打入远端螺旋刀片,牢固固定,结束手术。DHS组采用股骨上端外侧切口,牵引复位后于维持牵引同时内旋下肢,待骨折复位后于股骨粗隆下2cm置入导针,待导针位置确定后顺导针钻骨道,并顺着骨道攻丝,攻丝后选择较股骨颈短1cm的拉力螺钉旋入骨道,皮质骨螺钉固定。解剖钢板组同样在X光机监视下先复位,位置满意后行切开、暴露股骨近端,置入合适的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牢固固定。所有病例在术后采用常规引流管引流,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3~5d,酌情予抗凝处理,穿“丁”字矫形鞋,补充身体所需维生素及能量并继续控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术后麻醉清醒后,则鼓励其进行下肢肌的主动活动。3d以后指导行功能训练。

1.3 疗效评价标准

所有病例观察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以及1年后的恢复情况等。所有病例定期随访,随访问内容为病例不适主诉、并发症情况、患肢功能情况及X检查等。术后局部无压痛以及纵向叩击痛、局部无异常活动,X片检查示骨折处有连续性骨痂形成考虑骨折愈合。关节活动功能评价系统采用Harris法进行评分:优(90~100分)、良(80~89分)、可(70~79分)、差(<70分)。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 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FNA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低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PFNA组的优良率为17例(85.0%),DHS组优良率为17例85.0%,解剖钢板组优良率为20例(83.3%),3组病例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本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主要为术后髋内翻(DHS组2例,解剖钢板组3例),肢体缩短(DHS组1例,解剖钢板组1例)内固定切割及松动(DHS组2例,解剖钢板组3例),肺部感染及其他内科并发症(三组各有1例),未出现骨折不愈合等其他并发症。PFNA组并发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髋部骨折,多见于老年人或骨质疏松者。传统的治疗为非手术的保守治疗方法,此种方法存在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的缺点[1,2,3,4],而逐渐被替代,近年来多倾向于手术内固定治疗,大多认为是减少发生髋内翻及长期卧床并发症,股骨转子间骨折应手术内固定。且随着科技含量较高的内固定材料出现、手术方式的改进以及手术技巧的创新,手术切复内固定成为临床常见的治疗方式[5]。

本次研究的64例骨折病例中,24例使用解剖接骨板,此类手术多适用于在大粗隆劈裂情况下的内固定,尤其是高处坠落伤致骨折病例[6]。另有20例采用DHS治疗,DHS具有手术操作时间短、创伤小、操作相对容易掌握等优点,是一种可行的内固定方式[7],同时也存在固定牢固性欠佳、抗剪力能力差等缺点[8]。因此病例下床时间较晚,卧床时间相对较长,下床负重后容易出现髋内翻畸形,本组有2例髋内翻畸形病例为采用此种方式固定。20例采用PFNA进行内固定,PFNA已经作为一种较新的内固定方法,其在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较为明显,PFNA是在PFN的基础上设计出螺旋刀片,相对于螺钉而言,螺旋刀片的股骨颈内骨质移除以及破坏较少,这样对骨量显著降低的老年病例有显著意义[9]。而且PFNA具有强大的加压及抗旋转作用,一个内植物就可以提供抗旋转以及稳定的支撑为其最大的特点[10]。在本研究对三组病例手术情况对比中发现,三组病例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对比中显示PFNA组术中情况显著优于另外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差异。PFNA操作较另两组稍显复杂,但随着手术医师的经验积累及熟练程度的提高可以完全克服这一不足。本次研究显示手术时间上三组并无显著差异。采用Harris法评分时显示,PFNA组的优良率为85.0%,DHS组优良率为85.0%,解剖钢板组优良率为83.3%。可以理解为三种方法均可有效的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虽然在三组疗效对比中差异并不明显,但DHS和解剖钢板组中病例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高于PFNA组。PFNA作为较新兴的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方法之一不失为一种有效、确切而且并发症少的治疗措施,可有效提高病例的治疗质量,降低病例的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机会,提高病例预后。

参考文献

[1]范小铁,梁雨田,刘磊.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治疗体会[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6,21(6):491-492.

[2]杜学忠,孙波,李瓦里.微创手术经皮加压钢板系统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32例体会[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0,25(3):20-21.

[3]徐九峰,李东亮,杨凤明.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体会[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7,22(5):404-405.

[4]涂一凡.直视下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及粗隆下骨折手术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9):222-223.

[5] Choy WS,Ahn JH,Ko JH,et al.Cementless bipolar hemiarthroplastyfor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in elderly patients[J].Clin Or-thop Surg,2010,2(4):221-226.

[6] Peyser A,Weil Y,Liebergall M,et al.Percutaneous compressionplating for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Surgical technique,tips for sur-gery,and results[J].Oper Orthop Traumatol,2005,17(2):158-177.

[7]贾献荣,陈建生,苏坤智,等.微创技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J].浙江创伤外科,2010,15(4):522-523.

[8] Dec J,Gazdzik TS,Wojcik B.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of the hiptreated with dynamic hip screws(DHS)[J].Chir Narzadow RuchuOrtop Pol,2001,66(2):167-71.

[9]周健,张福国,程朝辉,等.PFNA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J].浙江创伤外科,2011,16(3):390-391.

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 篇7

资料与方法

2009年6月-2015年10月收治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0例,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40例。观察组男16例, 女24例, 年龄62~89岁, 平均年龄 (75.5±1.2) 岁。对照组男17例, 女23例, 年龄63~88岁, 平均年龄 (74.9±0.8) 岁。所有患者的骨折原因均是骑车或行走时跌伤引起。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以比较[2]。

纳入和排除标准:入组标准:明确诊断为股骨转子间骨折, 且患者伤前可以独立行走, 符合手术基本需求, 具有较高的依从性, 能够配合研究。排除标准:患有其他严重疾病, 且伤前不能独立行走, 依从性较差, 不能配合研究。

手术方法:两组患者均需给予完善的术前准备和风险评估, 术前患肢皮牵引矫正治疗, 以及全身系统性检查, 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能否承受手术的风险, 并做好相关的术前准备和沟通工作, 以降低手术的风险[3]。对照组给予LCP治疗。具体方法: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 选择适宜麻醉方式, 牵引床复位骨折端, 取髋关节外侧小切口, 将股骨干上部外侧显露, 经皮插入LCP, 钢板远端做小切口, 扪及钢板位于股骨中央后, 为确保钢板位于骨干中央, 依导向器向近端打入导针, 用克氏针临时固定远端, 透视正侧位示导针位置准确后, 扩孔, 近远端上螺钉固定[4]。观察组给予PFNA治疗, 具体方法如下。患者选择适宜麻醉方式, 牵引床复位骨折端, 于大转子近端2~5 cm处做小切口, 显露大转子顶点, 并于此处使用尖锥开孔, 置入导针确认其位置, 再置入PFNA主钉, 沿股骨颈方向通过瞄准器置入导针, 注意保持一定的前倾角。透视确认导针位置:侧位位于股骨颈中心, 正位上位于股骨颈的下1/3~1/2处, 导针尖端位于股骨头软骨下骨0.5~1.0 cm处, 敲入合适长度的螺旋刀片并锁定, 为使骨折端加压, 可适当放松患肢的牵引, 置入远端锁钉及尾帽[5]。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 并结合SF-36生存质量表评价两组生存质量。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 (54.2±6.8) min, 住院时间 (15.5±3.2) d, 对照组手术时间 (78.1±7.5) min, 住院时间 (18.1±2.5) d。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讨论

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重点是防止髋内翻, 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 降低骨折并发症的发生率。采取保守治疗的患者需长期卧床及牵引, 容易产生坠积性肺炎、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并发症,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及生存率。因此, 对于身体条件许可的患者应尽量选择手术治疗。

LCP是从BO理论发展而来的固定物, 与股骨近端形态相符合, 钢板与钉构成支架, 增强了对骨的把握能力, 应力不集中, 减少了对骨折端血运的破坏, 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方法。但LCP作为一种髓外固定, 在严重骨质疏松患者中考虑到螺钉的把持力有限, 需要慎用。PFNA是在Gamma钉的基础上研制的一种新型髓内固定装置, 近端的拉力螺钉和防旋螺钉更加细长, 明显减少骨折端骨组织的吸收, 提高抗旋转能力, 降低了螺钉切割、断钉等风险。同时, 细长的钉体不需要在髓腔内广泛扩髓, 可以抑制出血以及降低脂肪栓塞等并发症。

本研究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6个月后随访, 观察组的健康感觉、躯体感觉、生活满足感等患者生活质量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 PFNA内固定的方式在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中表现出了极大的优越性, 可以有效减少手术时间, 并达到加压和抗旋转的作用, 疗效确切, 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FNA) 内固定治疗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收治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0例, 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 观察组给予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显著, 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

参考文献

[1]黄永丰, 黄立新, 蒋定华, 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微创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47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 (10) :35-37.

[2]廖海浪, 杨文彬.PFNA微创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2, 16 (5) :362-364.

[3]吴琦明, 孙基锴, 唐文成, 等.PFNA与DHS内固定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疗效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 2016, 23 (10) :74-77.

[4]施保华, 尹峰.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 2013, 16 (3) :338-340.

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篇8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36例, 男20例, 女16例。年龄35~90岁 (平均54岁) 。受伤至手术时间:3h~7d (平均3.5d) , 左侧14例, 右侧22例。致伤原因:交通伤18例。高处坠落伤6例, 行走跌伤8例, 重物砸伤4例, 按AO分型:A 1 17例, A 2 12例A 3 7例。伴有合并症:高血压病21例, 冠心病12例, 脑梗死, 后遗症5例, II糖尿病6例, 慢性支气管炎18例, 其中2种以上疾病15例。

2 治疗方法

2.1 一般治疗

入院后常规肝肾功能、血生化、心电图、全胸片等全面检查, 全面评估患者主要脏器功能情况。积极治疗内科疾病, 必要时请内科医师协助诊治。根据患者情况如能耐受急诊手术, 则积极准备急诊手术。如暂时不能耐受则积极控制。先行胫骨结节骨牵引, 加强支持治疗, 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在临界高血压水平, 血糖则控制在9mmol/L以下, 于1周左右行手术治疗。

2.2 手术治疗

连续硬膜外麻醉, 患者仰卧位。持续牵引下复位, C型臂透视见骨折复位满意。股骨前倾角, 颈干角恢复正常, 常规清毒铺巾, 于股骨大粗隆顶点上方5cm处, 行纵形切口, 依次切开至股骨大粗隆顶点, 于大粗隆顶点的前1/3和2/3交界处, 先用棱形锥钻透皮质骨进入髓腔, 并依次扩髓至比选用的髓内钉直径大1mm, 打入合适的股骨近端髓内钉, 再次透视见骨折复位、髓内钉位置满意后于股骨大粗隆下方, 用导向器拧入拉力螺钉和防旋转螺钉各1枚, 拉力螺钉在正位X线像上位于股骨颈的中下1/3, 侧位像上位于颈中央, 远侧上交锁钉固定, 冲洗伤口, 逐层缝合。

2.3术后处理

术后积极治疗合并的内科疾病,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和抗血栓形成。术后第2天即可开始行肌肉等长练习, 术后第3~5天可伸屈患者膝、髓功能练习, 一般术后4~6d可扶拐不负重下床活动, 根据骨折类型, 有无骨质疏松症及术后X线片的情况决定负重时间的早晚。

2结果

本组患者36例, 手术时间为50~100min, 平均68min, 失血130~400ml, 平均300ml。均顺利出院, 术后所有患者均获随访, 时间5~20个月, 平均16个月, 全部骨性愈合, 愈合时间8~13周, 平均9周, 术后无骨不连、髋内翻等畸形愈合。按Harris[1]评分:优27例, 良27例, 可2例, 优良率94.4%。

3 讨论

3.1 围手术期准备

股骨转子间骨折多见于老年人, 老年人因全身脏器功能衰退, 全身情况差, 常合并一种或多种内科系统疾病。骨折后受到创伤打击, 全身机体免疫力明显下降, 更加大了手术治疗的难度和风险, 并且多数老年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骨组织的退化、骨量的减少和微结构的改变。骨的强度明显下降, 骨折内固定的可靠性也随之降低。长期卧床易出现褥疮、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而手术治疗能获得坚强的内固定, 重建股骨近端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减少患者的卧床时间, 早期下床活动,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功能恢复。术前应积极全面、系统检查, 对患者的心、肺、肝、肾各系统评估其营养状况和功能情况。然后通过积极治疗, 控制其合并症。绝大多数患者均能耐受麻醉、手术。

3.2 内固定的选择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种类较多, 一般分为钉板固定装置和髓内固定装置。钉板固定装置有Jewett钉、鹅头麦氏钉、AO/ASIF角钢板、动力髋螺钉 (DHS) 和动力髁螺钉 (DCS) 等, 髓内固定装置有Ender钉、Gamma钉、PFN等。从生物力学的角度看, 髓内固定比髓外固定更加稳定。因为髓内固定的力臂向内侧移位后力臂缩短了, 加上有拉力螺钉和防旋转螺钉, 能使骨折端加压, 从而促进骨折的愈合。DHS对稳定性骨折有确定的效果, 但对粉碎性骨折和转子下型骨折等不稳定性骨折有较高的失败率。主要原因有1头钉容易松动, 2头钉拔出, 3头钉断裂, 4侧板拔出, 5侧板断裂。有学者认为不稳定性骨折经DH内固定后以肢体缩短为代价达到增加骨折的稳定性, 对于股骨粗隆后侧塌陷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DHS易导致内固定的失败, 而且DHS手术内固定手术创面大, 周围软组织剥离多, 血运进一步破坏。PFN和Gamma钉比较, 主钉较Gamma钉长, 锁钉孔以远部分较Gamma钉长, 避免了因应力集中造成股骨干骨折。PFN有2枚拉力螺钉和防旋转螺钉, 使得PFN在手术适应证、固定效果和预防并发症方面优势明显。

3.3 复位和手术注意点

股骨转子间骨折首先应保证复位的满意, 因为良好的复位是手术成功的前提和保证。要恢复正常的颈干角和前倾角, 保持骨折端的对位对线, 在此基础上进行内固定才能达到骨折愈合的目的, 防止髋内翻的发生。早期急症手术的好处在于肌肉张力小, 血肿未机化, 骨折块易复位, 加以术前术中牵引下手法复位, 骨折端容易保持较为满意的复位位置。择期手术前可适当加大牵引重量, 以利于术中复位。术中复位后可在转子处避开主钉插入通道, 打入2~3枚细克氏针临时固定。打入主钉应一次成功, 避免加重创伤和破坏股骨颈部的骨质。同时应注意拉力螺钉和防旋转螺钉的长度和位置, 拉力螺钉应位于股骨颈中下1/3, 钉尖可达关节面下0.5cm处, 尽可能一次打入。

3.4 PFN的优点

PFN继承了Gamma钉的优点, 同时增加了防旋转螺钉, 可以防止旋转应力作用引起的股骨头旋转, 而拉力螺钉能进行骨折端的加压, 促进骨折愈合。双钉固定由于颈内双钉承载应力的变化, 张应力和压应力负担较单钉减少, 大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 增加了骨折的稳定性。远端锁钉可防止骨折旋转, 起到了牢固的固定效果, 不容易造成骨折塌陷, 防止肢体的短缩, 闭合复位, 切口小, 出血少, 一般不用输血。

PFN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 设计合理, 手术创伤小, 固定牢固可靠, 骨折愈合快, 术后可早期下床活动, 并发症少, 适应证广, 是目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器械,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篇9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2010年8月至2015年9月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80例,纳入标准:经过影像学诊断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新鲜骨折,且在术中确诊;年龄20~80岁,不适合保守治疗,适合手术治疗;意识清醒,小学及其以上文化程度;知情同意本研究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合并其他部位骨折者;有明确手术禁忌症及上前髋关节功能障碍者;妊娠与哺乳期妇女;合并恶性肿瘤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中男48例,女42例;年龄55~72岁,平均年龄68.22岁;Evans-Jensan分型:Ⅰb型16例,Ⅱa型34例,Ⅱb型30例,Ⅲ型10例。而对照组中男46例,女44例;Evans-Jensan分型:Ⅰb型20例,Ⅱa型36例,Ⅱb型30例,Ⅲ型4例;年龄56~72岁,平均年龄68.34岁。两组上述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患者取平卧位,采用手术牵引,麻醉成功进行手术复位。手术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在股骨大粗隆顶点3.0 cm左右位置选择切口,纵向划开切口,剥离找寻股骨粗隆。将导针插入股骨颈中心,位置满意后插入动力髋螺钉三联扩孔器,拧入粗螺纹钉,然后常规进行固定处理。观察组给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患者取仰卧位,麻醉满意后常规消毒铺巾,找到切口后,锐性分开肌肉。剥离找寻股骨粗隆,将导针插入股骨髓腔,扩大近端髓腔,然后插入股骨近端髓内钉主钉。螺旋刀片击入髓腔,确认满意为止后锁死螺旋刀片,安装尾帽、远端锁钉。所有患者术后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积极止血,逐层关闭伤口,留置引流管。

1.3观察指标(1)观察与记录两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2)观察两组术后3个月出现的并发症情况,包括骨不连、肺部感染、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等。

1.4统计学方法通过SPSS 17.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数据以率表示的组间对比采用卡方检验,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P<0.05代表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围手术指标对比所有患者都治疗成功,术中无严重并发症观察,不过观察组的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经过观察,观察组术后3个月骨不连、肺部感染、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随着交通业和工业的高速发展,股骨粗隆间骨折在我国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股骨粗隆间骨折可由直接外力和(或)间外力引起,其中多数为高能量外力所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特点为粉碎性骨折多见,为此多为新鲜骨折,对于治疗的要求比较高。

在治疗中,非手术治股骨粗隆间骨折时,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导致预后效果一直不太好[3]。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当前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多见,其能重建股骨近端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获得稳定的内固定,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不过动力髋螺钉在应用中也存在比较多的缺陷,对于患者的创伤比较大。近端髓内钉可提供抗旋转及稳定支撑为其最大特点,能防止骨折的复位丢失,对于患者的创伤比较小,显示出良好的支撑和抗旋转效果,抗疲劳能力增大,从而促进患者康复[4]。本研究显示所有患者都治疗成功,术中无严重并发症观察,不过观察组的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

动力髋螺钉最常见的失败因素是骨折远端的内移,内固定螺钉的松动、断裂和拉力螺钉的切割,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存在比较多的并发症,比如髋关节内翻畸形、骨不连、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等,且术后恢复比较慢,导致深静脉血栓也比较多见。近端髓内钉能尽可能地压缩骨质,改进了主钉末端和锁定螺钉的距离,具有很好的抓持力、创伤较小、抗旋转作用较强等特点。同时股骨近端髓内钉材料组织相容性好,排异反应小,可长期留存体内,可以克服动力髋螺钉抗扭转性能差、股骨距区易产生应力集中、术后并发症多的缺点,是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物。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术后3个月骨不连、肺部感染、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

总之,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体现了微创的特点,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8月到2015年9月选择在本院进行诊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80例,观察组给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预后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都治疗成功,术中无严重并发症观察,不过观察组的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骨不连、肺部感染、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骨不连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体现了微创的特点,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近端髓内钉,股骨粗隆间骨折,并发症,动力髋螺钉

参考文献

[1]刘伟峰,王生介,傅斌,等.加长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8):178-179.

[2]王东,王起奎,周君琳.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Inter Tan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4,16(8):668-673.

[3]荣忠美,杨明,荣建辉.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J].江西医药,2012,47(12):1071-1072.

上一篇:创作精神下一篇:完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