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测量中测量技术

2024-07-26

地籍测量中测量技术(精选十篇)

地籍测量中测量技术 篇1

1 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

在地籍的测量工作中主要包括地籍控制测量和地籍碎部测量。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 要根据测量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决定这主要取决于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地籍要素的复杂程度。通过这两个条件我们来进行成图作业及比例尺的绘制。

1.1 地籍控制测量要求

在地籍的控制测量工作中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主要包括由高到低, 有整体到局部的测量控制测量方法。地籍测量包括基本控制测量和地籍控制测量。在实际的测量工作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构件一定的控制网络包括三角网、导线网、侧边网等等。地籍的控制测量工作中我们需要采用国家统一的测量坐标系, 如果测量的条件不允许, 我们也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适当的坐标系进行测量作业。地籍控制测量的精度要求主要受到地籍图的精度和界址点的精度确定的。地籍控制测量过程中误差值要符合一定的要求。

1.2 地籍碎部测量要求

地籍的碎部测量工作主要对测量地籍内部的房屋、土地、铁路、桥梁等建筑进行测量。同时还包括定境界线、土地权属界线、界址点等等。界址点是界址线或是空间转折的点。而界址点在某个测量的空间需要扩地一组坐标数据进行肯定。这组数据就是该界址点的数学表达式。界址点的精度通常受到具体要求的影响包括测量区域内部的经济情况以及界址点的重要程度。在我国不同的经济发展区域我们选择不同的精度要求。一般来说在我国的东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对于界址点的精度要求较高, 在我国的西部地区界址点的精度要求较低。地籍测量通常以调查为依据, 以测量为手段进行测量。从控制测量到碎步测量, 精确的测量出各类土地的位置以大小, 测量出境界址点, 宗地面积以及地籍图形。满足土地管理部门的需要。

2 GPS测量精度

地籍的测量过程中使用GPS测量技术首先要满足控制测量和碎步测量的精度要求。在地籍的测量过程中采用GPS测量技术不仅可以精确的进行地籍的测量同时也能够满足相应的精度要求。首先, 控制测量的精度要求一般讲控制的误差保证在正负33毫米之间。通过多台GPS接收机的同时运行, 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差分处理。得到的数值也在地籍控制测量的允许误差范围之内。对于碎步测量, 对于测量范围更加的缩小, 在测量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具体的建筑进行测量。GPS测量技术应用在碎步测量中, 通过灵活的选点, 并能进行实时的测量, 同时观测的时间较短。所得的数据进行技术处理, 选用载波差分技术进行数据的差分处理, 获得的数据数值满足碎部测量的要求。

3 地籍测量与其它测量的对比分析

与其它的测量不同, 地籍测量主要是对土地及其附着物权属进行测量, 其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3.1 地籍测量属于一种行政行为的测量, 在测量的过程中我们通过一定的测量技术来进行测区土地的使用情况的了解, 以及土地的权属问题。

在测量的过程中政府的土地管理部门主要通过地籍测量来了解辖区内的土地使用情况, 它是具有一定的法律意义的技术行为。

3.2 通过地籍测量为我国的土地管理部门提供精确的, 可靠的地理参数数据。

地籍的测量涉及土地的产权以及土地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税收都成为法律事实接受的数据。通过现代的测量手段我们能够为大众提供一都能接受的地理数据的参考系统。

3.3 地籍的测量工作是在地籍调查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

它是完整的地籍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在实际的测量工作中我们选择不同测量方法, 进而编制出不同的测量图解, 图册。同时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相关土地法律的要求。

3.4 地籍测量工作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在测量的过程中很多被测量的事物是在变化的, 因此在测量的而过程中我们结合一定的实际情况进行测量。

主要考虑地物之间的权属关系的变化。并维持地籍资料的现实性的主要技术之一。

4 GPS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4.1 GPS在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利用GPS技术建立首级地籍测量控制网, 对控制网的形状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采用独立观测边构成闭合图形。从而增加检核的条件提高控制网的可靠性。测量控制网中, 其相邻点间基线向量精度分布应该保持均匀的态势。为了方便我们经常使用GPS点的坐标一般将坐标点设置在视野开阔, 交通便利的地方。

4.2 拟定观测方案

利用GPS进行观测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建立观测网, 这一观测网的建立需要拟定一个最优的方案进行观测。首先要确定卫星的运行轨迹为最佳状态, 其次要根据具体的测量计划和工作进行观测, 保证测量的数据要符合实际要求。

4.3 建立地籍图根控制网

根据实际的地形条件, 在符合精度要去的前提下布设控制网。建立地籍图根控制网会遇到不同的地形情况, 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条件绘制的地籍图根控制网呈现出不同的形状。

5 GPS在碎部测量中的应用

在碎部测量中, 我们利用GPS技术进行测量需要尊寻以下步骤, 首先做好准备工作, 包括仪器设备的准备, 人员的配备, 对于仪器设备的和软件的使用。其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控制网。建立数据库和进行数据编码。最后根据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确定测量过程中测点的坐标。

结束语

GPS测量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我们要对其进行了解充分发挥其优势, 降低测量工作量和难度。

摘要:随着我国测量技术的快速发展, 我国的测量技术已经形成初步的测量体系, 其中以GPS为主的测量体系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GPS测量技术广泛的应用到我国的测量工作中。文章简要的阐述了该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讲述了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以及与其它测量的不同之处, 向我们展示了GPS测量技术在实际测量工作中我们需要注意的相应问题。同时阐述了GPS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工作中的不足。

关键词:GPS测量技术,碎部测量,控制测量,地籍测量

参考文献

测绘新技术在地籍测量中应用 篇2

姓名:班级:学号: 陈 松 115121-05 20121000846

目录

摘要:...................................................3 第一章 引言..............................................4 第二章 地籍测量基本方法..................................4

2.1、地籍测量的发展.............................................4

2.2、现代地籍测量的内容和特点...................................5

2.2.1、现代地籍测量的内容.........................................................................................5

2.2.2、现代地籍测量的特点.........................................................................................7

2.3、地籍测量精度要求...........................................8

2.3.1、地籍控制测量精度要求.....................................................................................9

2.3.2、地籍碎部测量精度要求.....................................................................................9

第三章 现代地籍技术的测量模式...........................10

3.1、野外数字测量模式..........................................10

3.2、GPS 测量模式..............................................12 3.3、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12 3.4、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模式....................................13

第四章 GPS 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14

4.1、GPS RTK技术的原理及方法...................................14

4.1.1、GPS RTK技术的原理........................................................................................14 4.1.2、GPS RTK的基本组成........................................................................................14 4.1.3、GPS RTK的测量方法........................................................................................15 4.1.4、流动站距基准站的距离...................................................................................15 4.2、GPS RTK测量的技术设计.....................................16

4.2.1、GPS 网形设计规范要求...................................................................................16 4.2.2、GPS 的精度密度及设计依据...........................................................................17 4.2.3、GPS 网的基准设计...........................................................................................18 4.2.4、GPS 网的图形设计...........................................................................................18 第五章 基于遥感影像的地籍测量方法.......................19

5.1、基本思想和技术流程........................................20

5.2、遥感影像处理..............................................20 5.3、遥感图像解译及精度分析....................................21

结语....................................................23 参考文献................................................24

摘要:

随着现代3S技术的快速发展,4D产品和高精度以及高效率的测绘仪的产生,地籍测量将逐渐与现代的测绘技术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让地籍测绘从根本上发生转变。GPS以其测量精度和自动化程度都比较高的优势,成为地籍测绘中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现代地籍测量主要是指利用现代测绘技术以一定的精度测定土地境界、土地权属位置、土地面积并以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状况以及质量等级的专门测量,它为国家土地管理部门提供具有现时性的土地详查资料,并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本文研究了包括GPS、RTK 技术的原理,分析了新技术的特点,明确了 GPS、RTK技术的施测条件,针对地籍测量的要求,在介绍地籍测绘基本方法的基础上,从经济、精度、时间方面探讨GPS地籍控制测量的技术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技方案。此外还介绍了现代遥感技术在地籍调回中的相关应用等。

本文分为六个部分,其中依次介绍了地籍测量的发展和特点,现代地籍测绘的方法与精度要求,重点探讨了GPS、RTK用于地籍碎部测量的可行性,分析了各种误差来源对定位精度的影响,提出有效的减弱或消除措施。并且论证了使用遥感图像处理来进行地籍调绘的可能性,精度是否符合要求的分析,对于困难地区,采用本文所提出的集成思想是能够解决地籍碎部测量问题,满足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

关键词:地籍测绘、现代测量、GPS RTK、遥感、第一章 引言

地籍测量是以一定的精度测定土地境界、土地权属界位置、土地面积, 并以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状况以及质量等级为主要目的的测量工作。地籍测量必须为进一步建立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系统提供准确、合理、规范、全面的基础数据,传统的地籍测量手段已经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现代测绘技术和方法在地籍测量中正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随着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 高精度、高效率的新型测绘仪器的出现, 地籍测量与现代测绘新技术的结合逐渐紧密, 地籍测量的仪器和方法都有了较大的改变。传统的地籍测量手段已经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现代测绘技术和方法在地籍测量中正发挥着巨大作用。与传统的测绘技术相比, 现代测绘可以让测绘产品更加多样化, 技术含量和应用水平更高, 产品的使用与维护更加方便、快捷、直观, 其产品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第二章 地籍测量基本方法

2.1、地籍测量的发展

地籍这个名词的出现和不断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生产力和科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结果,而地籍产生最基本的原因是因为国家的出现。在人类原始社会当中,土地处于大家“予取予求”的状态,那时的人们共同劳动,按照氏族的内部规则分享人们的劳动产品,并不需要去了解土地所处的状况及人与地的关系。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家这个凌驾在劳动人民群众之上的机器出现了。这个时侯,地籍这个作为为维护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工具也随之出现了。而且它在保障国家的税收、维护国家土地制度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技术的层面讲,关于评价土地质量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日趋完善,土地的质量评估资料被纳入地籍中。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测量最为地籍基础数据的获取手段,无论测绘方法还是测绘仪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使得地籍测量的精度更高,地籍图的内容更加丰富,对边界等要素的描绘更加清楚和准确。这也就为一个国家的政府部门在进行决策和规划时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依据。这时的地籍资料已经广泛地被房地产经营管理、规划设计、土地开发、土地整理、财产税收、法律保护等领域所使用,地籍的内容也更加地丰富多彩,扩展了传统地籍应用领域,已经成为了多用途地籍,这也是今天在我们所说的现代地籍。

2.2、现代地籍测量的内容和特点 2.2.1、现代地籍测量的内容

所谓的现代地籍测量是为了获取并表达各种地籍信息而进行的各项测绘工作,它的基本内容就是测定土地以及土地附着物的权属界线、位置、面积等。现代地籍测量的具体内容如下:(1)现代地籍的控制测量

现代地籍的控制测量又分为两个过程,平面控制测量及高程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的目的是测定控制点的平面位置,根据精度的不同它又被划分为基础控制测量和图根控制测量。在布设平面控制网时应当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分级布网并且逐级控制的基本原则。高程控制测量的目的是测定控制点的高程,它一般采用水准测量的方式来完成,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三角高程测量。现代地籍测量的控制测量应按地籍测量技术规范进行外业观测与内业计算。

(2)测定行政区划界线和土地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3)地籍测量外业数据的获取。

a)实际测量单位及个人宗地的界址点、宗地内的地物点及地形点的坐标。b)导出实测点坐标并在计算机上借助成图软件展点。

c)参照外业草图,在地籍软件的支持下,将所展的点进行绘图处理。d)把做好的图用绘图仪打印出来,到实地去检查有无漏测和测错,并在图纸上进行标注。

e)根据实地检查的情况,到现场去进行补测,并在内业进行修改。f)通过外业实际打点检查,在确定地籍图的精度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在图上标界址点和界址线,最后输出地籍图和街坊地籍图。

(4)地籍测量的内业编绘

a)地籍测量内业的主要内容是外业获取的数据输入和各项成果的输出。地籍测量的内业成图编辑是在地籍成图软件上进行的。

b)根据外业权属调查的结果和权属所有人的产权证、土地证和身份证等信息进行地籍调查表的填写和等级编号。

c)将外业获取的数据进行计算机的输入,并进行地籍图的绘制。d)把做好的地籍图进行绘图仪或打印机的输出,工外业检查使用。e)经过外业实地巡视检查和打点检查后,在计算机上进行修改和处理。f)在计算机上对地籍图标明界址点和绘制界址线,按街坊进行划分,并绘制街坊地籍图、宗地图、分幅地籍图、图幅接合表和控制点展点图(1∶5000)。

g)打印宗地图及各类面积统计表等。

h)根据应该上交的成果目录逐项整理各项成果资料,并进行技术总结。(5)地籍测量成果的检查与验收

检查验收的程序是:作业员进行自查—各作业组进行互查—测量队检查—上级门检查—省质检部门检查。(6)地籍测量成果提交

地籍测量应当提交的成果包含:控制测量图件资料、控制测量外业记录手簿、碎部测量的观测数据、控制点的点之记、地籍调查表、地形图、地籍图、街坊地籍图、宗地图、分幅地籍图、面积统计表、技术总结等资料。并提交以上各种成果自交的电子数据光盘。地籍测量流程图如图 2.1:

图 2.1 地籍测量流程图

2.2.2、现代地籍测量的特点

不同于基础测量及专业测量,现代地籍测量有它自己的特点,我们认为只要是涉及到了与土地及土地上的附着物有关的测量问题都被看做是地籍测量。具体情况表观为:

(1)现代地籍测量是在政府干预下的一项基础性的测绘工作,它也是具有法

律意义的政府对土地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的行政性的一种技术行为。世界上的其它国家,一般都把地籍测量称为官方测绘。那么在我们国家,每次都是经过朝廷或者政府下达命令进行的地籍测量,这样做的目的其一是为了对土地产权的保护,其二是为了保障政府对土地行使税收权利。在当前阶段开展的现代地籍测量工作,也是国家为了保护土地、保护土地所有者及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有计划地合理使用土地为根本目的,并为社会的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的提高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2)现代地籍测量可以为政府决策部门进行土地管理工作时提供精确的而又

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透过地籍的发展历史以及在地籍的发展过程中进行的地籍测量的历史过程,测量技术一直都是地籍资料获取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对地籍进行完善的测量工作,可以为解决土地纠纷、保护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以及对土地进行税收等方面提供合法的准确的数据。(3)现代地籍测量工作都是以前期的地籍调查为基础进行的。通过充分仔细 的地籍调查,可以获得完整的各种地籍调查资料,经过对调查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确定有效的地籍测量方法,最终提供满足地籍测量与干礼需要的各种文字、数据和图件资料。

(4)现代地籍测量也是对土地及房屋等各项证件进行的一次勘验。在地籍调

查和地籍测量的基础上,可以重新审核持证人对土地及房屋等所有权的位置和范围,勘验产权登记与实地使用情况的一致性,通过现场实际测量,可以为土地房屋等的权属进行确认,为地籍管理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5)现代地籍测量中使用的测量技术标准要严格遵守国家地籍测量技术规范

要求。国家地籍测量技术规范标准是进行现代地籍测绘的根本依据,在进行地籍测量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对地物地貌的测绘,在精度上要确实满足要求,地籍测量提供的各种数据是政府进行土地等管理的法律依据,必须客观和公正,符合实际情况。

(6)现代地籍测量的内容现势性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土地开发利用

和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环境不断在改善,地籍的内容变化频繁。为了能够保持地籍内容的现势性,必须较之以前缩短地籍测量的周期,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准确的反应土地的使用状况和其上附着物的情况,是地籍反应的内容与现实保持最大限度的一致性。

(7)现代地籍测量的技术和方法更加先进。在现代地籍测量中,已经集成了

当今测绘领域最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不仅有对普通测量、面积量算等知识的应用,而且把数字化测图技术、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现代大地测量技术以及 GPS技术等应用到了现代地籍测量当中,使得现代地籍测量的精度更高,速度更快,地籍成果资料更加全面和客观。

2.3、地籍测量精度要求

地籍测量包括地籍控制测量和地籍碎部测量,在实际工作中,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及成图比例尺取决于所测地区地籍要素的复杂程度及经济发展要求。

2.3.1、地籍控制测量精度要求

地籍控制测量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网,由高级到低级分级控制。地籍控制测量又分为基本控制测量和地籍控制测量2 种。地籍以测量工作按照基本控制测量为基础,可以分为一级、二级,可布设为相应级别的三角网、测边网、导线网和GPS 网。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坐标系统尽量采用国家统一坐标系,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采用地方坐标系或任意坐标系。地籍控制测量的精度是以界址点的精度和地籍图的精度为依据指定的,《地籍测量规范》规定,地籍控制点相对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 50 mm。

2.3.2、地籍碎部测量精度要求

地籍碎部测量即界址点和地物点坐标、地类要素的获取,包括定境界线、土地权属界址线和界址点、房屋及其他构筑物的实地轮廓、铁路、公路、街道等交通线路及海岸、滩涂等主要水陆设施的测绘。界址点是界址线或边界线的空间或属性的转折点,而界址点坐标是在某一特定的坐标系中利用测量手段获取的一组数据,即界址点地理位置的数学表达。界址点坐标的精度,可根据测区土地经济价值和界址点的重要程度来加以选择。在我国,考虑到地域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对界址点精度的要求也应有不 同的等级(见表1)。

地籍测量是以地籍调查为依据,以测量技术为手段,从控制到碎部,精确测出各类土地的位置与大小、境界、权属界址点的坐标与宗地面积以及地籍图,以满足土地管理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需要。

第三章 现代地籍技术的测量模式

地籍测量专业性强,地籍数据具有法律效力,对数据精度要求高,配套的成果资料(图、表、册、卡等)现时性强,同步变更需及时。因此,根据地籍测量所特有的专业性,现代测绘技术对于地籍测量来讲,主要有野外数字测量、GPS 测量、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4 种模式。受环境和技术的约束,这些模式各有优缺点,但能相互补充,从而实现地籍信息的全覆盖采集。

3.1、野外数字测量模式

数字测绘技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产业和计算机制图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成为现代测绘的主流。全野外数字测绘产品主要是全野外测绘的基础数字地形图、地籍图,是建立适用于国土、规划、房产、城建、水利、电力等部门地理信息系 统的主要基础信息库来源。地籍也是如此,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系统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运用这种测量模式采集的数据。同时如果基础数字测绘产品质量标准较高,可供不同部门使用,避免资金的重复投入。针对数字地籍测量的三个环节———确权、测量、编绘,作业流程的科学化是保证质量的关键,同时还要注意作业工具的合理选择和搭配。野外数字测量主要使用的是全站电子速测仪,根据所搭配使用的硬件不同分3 种方式:

(1)全站仪+电子记录簿(如PC-E500,G RE3,G RE4 等)+测图软件。是利用全站仪在野外实地测量各种地籍要素(控制点和目标点)的数据,在数据采集软件的控制下,实时传输给电子记录簿,经过预处理后,按相应的格式存储在数据文件中,同时配绘草图,供测图软件进行编辑成图。全站电子速测仪、电子手簿是目前最新的测量仪器,同传统的测量手段(外业白纸测量、内业数字化)相比,智能化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能够实现角度、距离的自动计算,技术容易掌握,但受硬件设备的限制,操作可视性较差,草图容易出错,功效不高。

(2)全站仪+便携式计算机+测图软件。是集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于一体的数字式地籍测量方式。通过全站仪在实地采集全部地籍要素数据,由通信电缆将数据传输给便携式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实时处理并显示所测地籍要素的符号和图形,原始采样数据和处理后的有关数据均记录于相应的数据文件或数据库中。由于现场成图,具有直观、快速、高效的优点,可价格昂贵、野外环境适应能力较差。

(3)全站仪+掌上电脑(PDA)+测图软件。作业方式与②相同,采用蓝牙传输,这种系统定位于地籍数据的前端采集部分,通过使用体积较小、便于携带的PDA 来满足外业测量的智能化、电子化要求。从地籍测量外业的结果来看,该系统具有多种数据格式的融合显示、多种地籍测量方法的可视化实现、自由测站的自动化计算功能,并且掌上电脑价格低廉、操作简便、现场成图、度和效率都很高。这种系统虽然不完善,随着硬件和软件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3.2、GPS 测量模式

GPS 本身就是现代测绘技术的一种标志。在现代地籍测量中主要用GPS 控制整个测区,以满足精度的需要。随着RTK技术的迅速发展,GPS+RTK 技术几乎覆盖整个测量领域。这种测量模式能实时地获取地籍要素坐标信息(通过实例证明,可以得到厘米级甚至更高精度),能够满足地籍测量高精度的前提下,在作业现场提供经过检验的测量成果,摆脱后处理的负担和外业返工的困扰。GPS RTK 技术主要有两种方式:

(1)GPS RTK 接收机+测图软件。利用GPS RTK 接收机在野外实地测量各种地籍要素数据,经过GPS 数据处理软件进行预处理,按相应的格式存储在数据文件中,同时配绘草图,供测图软件进行编辑成图。GPS RTK 接收机是一种实时、快速、高精度、远距离的数据采集设备。其显著的优点是控制点大大减少,测量效率大大提高。缺点是必须绘制测量草图,一些无线电死角和卫星信号死角无法采集数据,必须用全站仪进行补充。(2)GPS RTK 接收机+全站仪+掌上电脑+测图软件。克服集中数字测量模式的缺点,发挥各自的优点,可适应任何地形环境条件和任意比例尺地籍图的测绘,实现全天候、无障碍、快速、高精度、高效的内外业一体化采集地籍信息。

3.3、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

应用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进行地籍测量前景非常广阔。随着航空航天影像信息获取手段朝着多平台、多时相、多传感器、高分辨率、高光谱和快速机动的方向发展,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将成为地理空间信息获取与更新的主要数据源,以激光测距系统(LIDAR)、激光成像雷达、双天线SAR系统、数字摄像机、GPS/INS 为主体的机载三维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等多种数据获取手段的迅速发展,不但能完成地籍线划图的测绘,还可以得到各种专题的地籍图(如正射影像地籍图、三维立体数字地籍图等),同时利用卫星遥感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为快速及时的变更地籍测量作好参照。由于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较高,数字摄影测量主要以大比例尺航空像片为数据采集对象,利用该技术在航片上采集地籍数据,其控制点和目标点主要采用航测区域网法和光束法进行平差,即所谓的空三加密,进而通过专有数字摄影测量的数据处理软件,完成地籍测量的内外业。数字摄影测量与模式得到的地籍图信息丰富,实时性强,既具有线划地图的几何特征,又具有数字直观、易读的特性;地籍图上的界址点完善,不受通视条件的限制;除要用GPS 像控和地籍权属调查外,大部分工作均是在内业中完成,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是一种广有前途的地籍测量模式。

3.4、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模式

用扫描数字化方法对已有地形图或地籍图采集数字化地籍要素数据,而界址点的坐标数据则由之前所述的两种模式测出和计算得到,或把已有界址点的坐标数据输入计算机,然后将这两部分数据叠加,并在数据处理软件的控制下得到各种地籍图和表册。“准地籍测量”就是近年来出现的内业扫描数字化模式,即在已有的地形图上根据地籍台帐实地标绘宗地界址线,划分街道、街坊、调查区及编号,调查宗地座落、地名、门牌号码、房屋结构及层数,标示不清或精度不符时,可待日后做地籍调查和变更填补;这种地籍测量模式的前提条件是要求测区内的地形图或地籍图现时性强,并且具有完备的控制点和目标点。鉴于现代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几种模式,可以总结现代地籍测绘技术的三个特点:专业性、数字化、网络化,即以数字化的采集模式获取具有很强专业性的地籍要素并最终建立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以实现网络办公自动化。但是上述四种模式以及各种组合方式各有优缺点和适应范围,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单独使用。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如地形、地貌、建筑物、已有资料等)、各种模式的适用环境和作业单位的实力背景,可以选择经济、高效的测量模式,以达到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

第四章 GPS 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4.1、GPS RTK技术的原理及方法 4.1.1、GPS RTK技术的原理

GPS RTK技术采用差分GPS三类(位置差分、伪距差分和相位差分)中的相位差分。这三类差分方式都是由基准站发送改正数,由流动站接收并对其测量结果进行改正,以获得精确的定位结果,所不同的是发送改正数的具体内容不一样,其差分定位精度也不同.前两类定位误差的相关性会随基准站与流动站的空间距离的增加其定位精度迅速降低,故GPS RTK采用第3种方法.GPS RTK的工作原理是将一台接收机置于基准站上,另一台或几台接收机置于流动站上,基准站和流动站同时接收同一时间相同GPS卫星发射的信号,基准站所获得的观测值与已知位置信息进行比较,得到GPS差分改正值.然后将这个改正值及时地通过无线电数据链电台传递给流动站以精化其GPS观测值,得到经差分改正后流动站较准确的实时位置.流动站可处于静止状态,也可处于运动状态.RTK分修正法和差分法.修正法是基准站将载波相位修正量发送给流动站,以改正其载波相位,然后求解坐标.差分法是将基准站采集的载波相位发送给流动站进行求差解算坐标.前者为准RTK技术,后者为真正的RTK技术。

4.1.2、GPS RTK的基本组成

以美国天宝(Trimble)5700双频接收机为例来说明RTK的系统组成:

RTK系统的组成(以下Trimble5700为例)

基准站

基准站GPS接收机及接收天

线无线电数据链电台及发射天线12V 60A直流电源

流动站

流动站GPS接收机及接收天线无线电数据链接收机及天线

TSC1控制手簿 4.1.3、GPS RTK的测量方法

(1)“无投影/无转换”法.直接用接收机在基准站和流动站接收WGS84坐标和相应的地方坐标根据一定数学模型进行转换.这种方法基准站不一定要安置在已知点上,但根据不同的转换方法,需要观测一定数量的已知点。

(2)“键入参数”法.把用静态观测求得的WGS-84坐标和地方坐标键入到控制手簿中,进行转换,也可以置入静态观测平差时求取的转换参数.该方法基准站须架设在已知点上,但可以不观测其它已知点(为了检核,建议在方便时还是观测一定量的已知点)。

设置一台GPS接收机作为基准站,并将一些必要的数据如基准站的坐标、高程、坐标转换参数等输入控制手簿,一台或几台GPS接收机设置为流动站.基准站和流动站同时接收卫星信号,基准站将接收到的卫星信号通过基准站电台发送到流动站,流动站将接收到的卫星信号与基准站发来的信号传输到控制手簿进行实时差分及平差处理,实时得到本站的坐标和高程及其精度指标等,并随时将实测精度和预设精度指标进行比较,一旦实测精度达到预设精度指标的要求,手簿将提示测量人员是否接受该成果,接受后手簿将测得的坐标、高程及精度同时存储到手簿中。

4.1.4、流动站距基准站的距离

RTK数据链无线电发射机的工作频率目前采用UHF频段,当功率一定时,发射距离随天线高度增加而增加,如(1)式所示: 发射距离= 4.24 ×(H1 + H2)km(1)(1)式中: 4.24为经验值;H1 为基准站电台的天线高;H2 为流动站的天线高。4.2、GPS RTK测量的技术设计 4.2.1、GPS 网形设计规范要求(1)GPS 网形设计的依据

GPS 网布设前应进行技术设计,主要依据是 GPS 测量规范和测量任务书,以得到最优的布设方案。

技术设计准备:收集测区范围内有关的地形图、交通图、以及测区总体建筑规划和近期发展状况的资料。根据需要,收集测区范围既有的国家三角点、导线点、水准点和已有 GPS 站点等资料,如点之记,成果表等。在 GPS 方案设计时,一般首先依据测量任务书提出的 GPS 网的精度、密度和经济指标,再结合规范规定并现场踏勘具体确定各点间的连接方法,各点设站观测次数、时间长短等布网方案。(2)GPS 网技术设计的原则:

a)GPS 网一般应采用由独立观测边构成的闭合图形。如三角形、多边形、附合路线,以构成检核条件,提高网的可靠性。

b)GPS 网点应尽量与原有的地面控制网点相重合。重合点数不少于 4 个,以便可靠地确定 GPS 网与地面坐标系统的转换。

c)GPS 网点应考虑与水准点相重合,而非重合点一般应根据要求以水准测量方法进行联测,或在网中布设一定密度的水准联测点。

d)为便于观测和水准联测,GPS 点一般应设在视野开阔和交通便利的地方。为了便于其他常用方法扩展和联测,可在网点附近(大于 300 米)布设一个通视较好的点位。

e)GPS 网点的点与点间尽管不要求通视,但考虑到利用常规测量加密以及水准网联测的需要,每点应有一个以上的通视方向。

f)为了顾及原有的城市测绘成果资料以及各种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利用,应采用原有城市的坐标系统。

g)GPS 网必须由非同步观测边构成若干个闭合环或附合路线 4.2.2、GPS 的精度密度及设计依据

(1)GPS 测量精度标准

对于各类 GPS 网的精度设计主要取决于网的用途。用于地壳变形及国家大地测量的 GPS 控制网可按表 3.1 进行分级。用于城市或工程的 GPS 控制网可按表3.2 进行分级:

注:当边长小于 200m 时,以边长中误差小于 20mm 来衡量。(2)各等级 GPS 相邻点间弦长精度标准 其形式为:=a2(bd)2 式中: σ—距离中误差(mm); a—固定误差(mm); b—比例误差系数(ppm); d—相邻点之间的距离(km)。

在实际工作中,精度标准根据测区大小、GPS 网用途来设计网的等级和标准。⑶GPS 点的密度标准

制定 GPS 网的密度标准,主要是考虑任务要求和服务对象。密度标准参考表3.3 的规定执行(表中的单位为单位:km)。

4.2.3、GPS 网的基准设计

GPS 外业数据获取的属于 WGS84 坐标系下的数据,实际工作中我们一般需要使用的是国家坐标系或者是地方独立坐标系的坐标数据。故此在进行 GPS 网的技术设计时,应该必须首先明确 GPS 所采用的起算数据的坐标系统。GPS 网的基准包括位置基准、方位基准和尺度基准。在基准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一下几个问题:

(1)设计时应当考虑在地面坐标系中确定起算数据并在观测时要联测这些地方控制点,以便在计算时对坐标系进行转换。

(2)对于 GPS 网内已知的高等级国家控制点或者是城市的等级控制点,在构成 GPS 网时要考虑它们分布的位置,尽可能使它们分布在网的四周区域,并最好构成长边,使 GPS 网的轻度高保证解算的精度。(3)参与联测的已知高程点为了保证未知点高程拟合的精度需均匀分布在整个 GPS 网中,对丘陵或山区联测高程点应按高程拟合曲面的要求进行布设。

(4)对于 GPS 网的坐标系应该与已知控制点的坐标系相一致,并尽可能与本测区已有的坐标系相一致,方便以后的使用。

4.2.4、GPS 网的图形设计

根据不同的用途,GPS 网的图形布设通常有点连式、边连式、网连式及边点混合连接四种基本方式。也有布设成星形连接、附合导线连接、三角锁连接等。选择什么样的组网,取决于工程所要求的精度野外条件及 GPS 接收机台数等因素。(1)点连式:相邻同步图形之间仅有一个公共点的连接。如图 3.1 所示:(2)边连式:同步图形之间由一条公共基线连接。如图 3.2 所示:(3)网连式:指相邻同步图形之间有两个以上公共点相连。

(4)边点混合式连接:把点连式与边连式有机结合,组成 GPS 网的方式。如图 3.3 所示:

(5)三角锁连接:用点连式或者边连式组成连续发展的三角锁同步图形。如图 3.4 所示:

(6)导线网连接:如图 3.5 所示:(7)星形布设:如图 3.6 所示:

第五章 基于遥感影像的地籍测量方法

现以甘肃张掖开展的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试点项目为实例,通过试验探讨了基于遥感影像的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方法。

试验概况本次试验选用0.5 m 分辨率的GeoEye 遥感影像,该影像的时相接近本次试验的时间,因此现势性较强。为了提高遥感影像正射校正的精度,裁剪了一幅覆盖一个村庄且面积不超过1 km2 的矩形遥感影像(如图2 所示)进行试验。该试验区地势平坦,区域内的建筑物绝大部分为平房,高度均匀且低矮。首先用全站仪或GPSRTK 全野外数字化测绘了试验区内的界址点和地籍图。界址点和地物点都具有相同的精度,且基本上都能达到图根点的精度要求。

5.1、基本思想和技术流程

地籍测量的主要内容包括测定宅基地界址点位置和测绘地籍图。本文所研究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先用全站仪或GPS RTK 测量宅基地的界址点,然后用界址点作为像控点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正射校正,参照外业测绘的界址点、界址线,从遥感正射影像图上解译地物绘制地籍图。技术流程如下图所示:

5.2、遥感影像处理

在正射校正前,首先对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主要包括影像调整(图像的亮度、对比度和灰度)、去掉不要的灰色或斑点等,以提高遥感影像的清晰度;然后对其进行正射校正:

试验区遥感影像在试验区内分别均匀地选取了4 个和16 个界址点作为像控点,然后进行一次多项式和三次多项式正射校正,结果差别很小。这就说明,当被校正区域较小时,有效的像控点个数也会较少。最后选择用4 个点校正的正射影像图进行后期的试验。

5.3、遥感图像解译及精度分析

为了提高图像解译的精度,首先在测量界址点时对图像进行野外调绘,并将外业测绘的地籍要素(如界址点、界址线和宗地等)叠加到遥感正射影像图上,以此为控制和参照进行地物要素的解译;然后将解译后的地物图形与全野外数字化测绘的地物图形进行比较,如图3 所示。其中,浅色的是解译的图形,深色的是全野外测绘的图形,从而检验解译地物的精度。

均匀选取100 个同名地物点,以全野外数字化测绘的地物点坐标为真值,对同名的解译地物点的坐标进行精度检查,检查结果见下表:

以2 倍中误差(0. 5 m)作为限差,在剔除了2 个超限的误差后,计算得到解译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为:

考虑到全野外数字化测绘的地物点精度与图根点精度相等,所以该精度就是解译地籍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根据《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 1001—1993)和《城市测量规范》(CJJ /T 8—2011)的规定: 大比例尺地籍图(或地形图)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5 mm,即1 ∶ 1000 和1∶ 2000地籍图(或地形图)上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分别不得大于0.5 m 和1.0mm。由此可以确定,据此方法解译的地籍图上地物点的精度能达到1∶ 1000地籍图的精度要求,但略低。在实践操作时,一定要保证正射校正和调绘的精度,才能保证达到1∶ 1000 的精度要求;否则,虽然一定能够达到1∶ 2000地籍图的精度要求,但可能会超出1∶ 1000 地籍图的精度要求。总之,该方法测绘的地籍图一定能够达到农村地籍图的精度要求。本次试验之所以达到理想的精度要求,主要是因为采取了如下措施: 1)确保校正精度。一方面,选取遥感影像的分辨率不要低于1 m,影像范围最大不超过1 km2(这适合农村村庄分布零散的特点);另一方面,选择野 外全站仪实测位置良好的界址点作为像控点对遥感影像进行正射校正。2)确保解译精度。一方面,解译前对影像进行了野外调绘;另一方面,在解译时,将全野外数字化测绘的地籍要素(界址线和宗地)叠加到遥感影像上作为控制和参照进行地物的解译。另外,当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区域属于山区时,在制作正射遥感影像图时必须使用数字高程模型进行校正,才能保证解译地籍图上地物点的精度。该试验区是本试点县乃至整个甘肃河西走廊

地区最典型的一个区域,因此该试验区的方法和经验可以推广到整个河西走廊地区乃至西北五省区。

结语

现代测绘新技术在地籍测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彻底改变了地籍测量的传统工作模式,不仅提高了工作的质量,同时也充分增强了地籍测量的效率,为国家土地测绘和相关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的区别,其主要标志在于技术是否高度集成和数据流是否连续。测绘仪器的智能化和内置软件的高度集成以及数据的无线传输,促进了现代测绘技术的迅速发展。随着全国“数字国土”工程的全面展开,以数字测绘技术、3S 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测绘技术已经在地籍测量中广泛使用。通过对现代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多种测量模式的分析,比较现代地籍测量同“数字国土”之间的关系,总结地籍测量的基本框架,将现代测绘技术合理地运用到地籍测量中已经势在必行,并且随着GPS 卫星的拓展和Galileo 计划的全面实施,各种航空航天设备的精度不断提高,利用卫星定位与PDA 组合模式和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将是现代地籍测量手段中最具有广泛前景的技术。

参考文献

[1] 刘文娟.GPS在地籍测量中应用[D].秦皇岛.燕山大学.2014:5-18.[2] 姜友谊.基于遥感影像的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方法研究.西安科技大学 [3] 马永健、张武英.GPS 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西安)航测遥感局.2013 [4] 张述清、杨润书、朱明.GPS 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研究.云南省地矿测绘院

[5] 郑 培.地籍测量与现代测绘新技术的精度控制.河北省地矿局

[5] 李靖.地籍测量与现代测绘新技术的测量模式与精度要求.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国土资源局

[7] 孙铁军、任伟.浅谈现代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湖南省第二测绘院、湖南省第三测绘院.2007 [8] 陆贤东、顾和和、王飞.网络RTK在地籍测量中应用分析.中国矿业大学.2008 [9] 谢现科.地籍测量的技术与方法.河北省地矿局秦皇岛矿产水文工程地质大队

[10] 宋洋.GPS-RTK 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探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城镇地籍测量中测绘技术分析 篇3

关键词:城镇地籍测量;测绘技术;分析

测绘技术是开展地籍测量最重要的技术保障,只有先进的测绘技术实施,才能够有效的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在开展地籍测量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认识到地籍测量工作开展的重要性,才能够确保地籍测量工作的高效、安全顺利开展。测绘技术是城镇现代化建设和发展过程必备的一项技术,通过加强测绘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过程中的运用,能够有效的解决地籍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并且提高其测量的精度。

1.地籍测量的意义分析

地籍测量工作是为了完成城镇的规划建设所采取的一项探测技术,这项工作的开展能够实现对土地境界、土地所属权等多项内容的准确划分,通过在完成这项测量工作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有效的反映出这个地区的土地地质情况、土地发展状况、土地的规划建设和发展状况等,通过测量工作开展我们能够提前做好该城镇的发展和建设计划,确保其建设规划符合城镇土地发展要求。通常开展土地地籍测量工作有几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一,能够为国家做好土地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和信息,通过了解城镇土地管理和规划发展现状,能够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发展计划,有利于做好国家土地管理工作。

第二,测绘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完善,使得我们能够更加准确的了解城镇土地开发状况,对于各个地区的地质情况通过及时的地图更新和记录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控,保护我们的领土完整不受侵犯。

第三,地籍测量数据的准确获取对于城镇开展现代化建设方面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建筑商能够直接利用已经获取的资源数据开展建设规划和建设工作,节省了建筑资源,提高了建筑资源的利用效率;第四,于国家而言,加速了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化的发展,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不断的推动我国城镇现代化、城市化发展建设。

2.城镇地籍测量模式分析

我国科学技术处于不断发展和进步阶段,那么国家在对城镇地籍测量技术也进行了全面投入和发展建设过程,这就要求我国的地籍测量技术也需要不断的发展和进步,那么在当前的发展条件下,我们必须要不断的完善地籍管理体系和数据库建设,确保我国的地籍测量工作顺利开展,同时保证所获取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地籍测量最大的要求就是地籍测量的精度,那么在开展地籍测量工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的改革其不适应的测量发展模式,不断的变更发展模式,使得其能够很好的适应当前地籍测量工作的开展。可以将地籍测量模式进行划分,比如包括一些GPRS定位测量、数字化测量和扫描等,通过对其进行不同模式的划分,使得不同的测绘技术能够很好的应用于不同的地质环境条件下,确保测量工作的顺利开展。

3.野外数字测量模式

数字测绘是利用现代高科技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制图相关技术进行测绘的一类技术,在开展数字探测过程中,主要就是完成计量确定、测量以及编绘过程,那么在进行野外探测的过程中,就需要选择科学的测量技术和测量工具,将其进行充分合理的搭配后开展测量工作。在我国测量技术发展过程中,数字测量技术主要就是全站仪、测图软件等的应用,之后将所获取的数据和图像通过转换后形成能够读懂的数字图像,并且将其绘制成图,这种测绘方式主要用于一些现场难以开展实地检测,通过GPS定位测量、数字化测量和扫描等方式,进一步完成测绘过程,然后将所获得的信息和数据进行远距离传输后就可以实现很好的应用。

4. GPS定位测量分析

这是当前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类测绘方法和测绘技术,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发展,我国在完成地籍测绘过程中,都需要通过一定的定位追踪仪器来开展地籍测绘,那么在测绘过程中,GPS定位测量方式表现出了强大的优势,其具有实时性、全球性等特点,在地籍测绘工作开展过程中能够很好的进行定位和测绘工作开展,通过利用动态差分法可以提高测量的精度和准确度,同时能够及时有效的获取地籍信息,对于完善城镇的土地化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能够降低测量误差,避免需要进行多次测量浪费资源。

动态差分法在完成测绘过程中,当前一种是利用接收机接受信号,然后将接收到信号进转化,再传输到绘图软件中,将其地质情况完整的测绘出来,第二种就是接收机、全站仪、微电脑以及绘图软件组成,这种系统配备比较齐全,同时能够进行任意比例的地籍测绘工作开展,在完成测绘工作时,能够提高测绘的精确度,但是相对程序复杂一点,那么在完成地籍测绘过程时,需要根据地质情况选择适合的地籍测绘方式开展测绘工作。

5.遥控感应式地籍测绘模式

这是一种新型的地籍测绘方式,在當前的城镇地籍测绘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利用,由于其高效率的测绘工作开展,明显的节省了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投入,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地籍测绘工作开展过程中,在航空摄影技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将航空采集到的相片作为数据收集对象进一步提供更加直观、具体的地理信息,然后经过绘图软件处理后,就可以确保测绘工作的顺利完成,同时对于测绘工作的开展,相比于传统的测绘方式,提高了工作开展的安全效率,不需要进行实地测量,是值得推广应用的一种测绘技术。

6.结束语

测绘技术的发展对于促进城镇地籍测绘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意义,能够明显的提高我国土地管理水平,促进我国地质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最近几年的发展中,地籍测绘技术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和改善,其在城镇地籍测绘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表现出了很大的优势,但是地籍测绘工作仍然存在很多不足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改善技术,对其不断的进行完善,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提高地籍测绘的精度,不断的促进我国城镇的现代化发展和建设。

参考文献

[1]侯莉.测绘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1:130.

[2]吴庆忠等.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现代测绘,2003,26(06):24-26.

[3]姜法明.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资源与产业,2007,09(03):81-83.

地籍测量中测量技术 篇4

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 它是以地籍调查为依据, 以测量技术为手段, 从控制到局部, 精确测出各类土地及其附着物的精确位置、大小、权属界址的坐标点、土地面积、土地质量和利用状况等, 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 通过绘制地籍图, 来满足土地管理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需要。近年来, GPS卫星定位技术在民用领域迅速发展, 在测绘领域使测量工作由地面延伸到空间, 促进了测绘工作的历史性进步, 尤其在地籍测量中, 因其具有操作简便、定位精度高、观测时间短、观测及计算速度快、全天候观测、测站间无需通视等优点, 传统的地籍测量方式将被GPS地籍测量所取代。目前, 在地籍测量中引进GPS测量技术, 该方法在我国各大中城市已得到广泛应用, 并有力地促进了数字城市的建设步伐, 下一步, GPS测量技术将逐步应用于我国的中小城镇, 为城镇地籍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城镇地籍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数据基础。

1 项目情况

1.1 测区概况

平川区属白银市的辖区, 位于甘肃省中部, 白银市东北部, 距白银市68里, 东南高, 西北低, 平均海拔1520米, 现辖宝积乡、黄峤乡、种田乡、复兴乡4个乡, 王家山镇、水泉镇、共和镇3个镇, 宝积路街道、电力路街道、兴平路街道、红会路街道4个街道办事处, 平川区是集煤炭、电力、陶瓷三大产业为一体的工业城市, 为白银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2 任务内容

测区为平川区宝积路街道、电力路街道、兴平路街道三个街道办事处的中心地带, 东至大水头矿区, 西至平川城乡汽车站, 东西长约10km, 南至308省道, 北至刀棱山, 南北长约4km, 测区面积约40km2, 测区内地形条件复杂, 建筑物密集, 道路、房子布局各异, 电力线、发射台、通信中转站等强反射、强干扰源较多, 对天条件较差。

1.3 测量目的

通过对平川区的地籍测量, 目的是全面查清平川区土地的利用状况, 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 并对调查成果实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 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制度和登记制度, 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 满足平川区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宏观调控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1.4 控制测量已有资料情况

测区内有国家测绘局2000年出版的1:10000地形图、甘肃省测绘局的1:10000地形图, 测区已知平面控制点有盘旋路DG08、平川区第四中学DG10、长征火车站DG12、盘旋路南门DG19, 其中DG08、DG10作为起算数据, DG12、DG19、作为检核数据, 各控制点的平面坐标如表1所示。

2 平面控制测量

2.1 基本原则分级布网、逐级控制, 遵循“从整体到局部, 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

2.2 GPS平面控制网的精度

GPS测量按其精度可划分为AA、A、B、C、D、E级, 按照GPS测量各种控制网的用途, D、E级GPS网主要用于中、小城市、城镇及测图、地籍、土地信息、房产、物探、勘测、建筑施工等控制测量, 根据平川区的已有控制点资料, 本次对平川区的地籍测量平面控制网布设成E级GPS控制网, 固定误差a≤10mm, 比例误差b≤20ppm·D, 相邻点间的平均距离1-10km。

2.3 GPS平面控制网的密度

按照地籍测量规范的要求, 每km2平面控制点的数量不小于10个, 根据测区的大小, 在平川区城区中选取400个GPS点作为平面控制点。为提高测区的测量精度和可靠性, 便于全网整体观测、整体平差、提高精度, 本次在平川区城区布设为边点混合连接式GPS网形, 边点混合连接式GPS网是将点连式与边连式有机结合起来, 既能保证GPS网的几何强度, 提高网的可靠性, 又能减少外业工作量。

2.4 GPS点的选埋

(1) 在视野开阔、地面基础稳定、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高压输电线和大面积水域的位置布置点位, 视场附近15度以上无障碍物, 防止GPS信号受干扰。 (2) 点位所在地交通便捷, 方便采用其他观测或联测手段。 (3) 点位选定后, 均应绘制“点之记”, 绘制个点的点位及点位略图, 点位交通情况以及选点情况。为了GPS控制测量成果的长期使用, 本次平川区的网点埋设具有中心标志的标石, 以精确标志点位, 点位除已有控制点外, 其他布设点位命名为G×××, 如G001代表第一个点, 点位标石和标志稳定、坚固、清晰, 便于长久保存和利用。

2.5 GPS地籍控制网的优化

充分考虑到测区地籍测量精度、仪器标称精度、网的可靠性准则、人员配备与预支成本费用等条件, 采用机助模拟法对GPS网的图形结构、观测量的增减进行优化设计, 优化设计后的GPS测绘, 更能显示出GPS卫星定位技术的高精度与高效益, 在地籍调查中发挥重大作用。

2.6 观测工作

本次对平川区的数据采集利用南方灵锐S82-2008, 标称精度为±3mm+1ppm。为保证得到最佳观测时间, 提高作业效率和观测质量, 在GPS观测前, 用最近的GPS卫星星历参数作为卫星可见性预报, 避开PDOP值较大的时段, 按观测计划做好仪器的安置、整平和开机, 开机后认真量取天线高并记录在测量手薄上, 认真观测和记录观测和记录载波相位观测值及相应的观测历元, 伪距观测值, 相应的GPS时间、GPS卫星星历及卫星钟差参数, 测站信息及单点定位近似坐标值等测量数据。

2.7 数据处理

通过测量数据的传输、预处理、基线向量解算、GPS基线向量网平差、GPS网平差、与地面网联合平差等阶段, 从原始测量观测值中获取最终的平面控制点的三维坐标。

3 地籍碎部测量

地籍碎部测量也是地籍调查的主要内容。按照地籍平面控制点获取每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线、位置、数量和形状, 绘制成1:1000的地籍图。一般情况下, 在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基础上的地籍碎部测量, 对于城镇街坊外围界址点及街坊内明显的界址点间距的误差应控制在10cm以内, 城镇街坊内部隐蔽界址点及村庄内部界址点间距的误差不宜超过15cm。运用GPS卫星测量技术可提高测量精度。如果所测点位有遮挡物, 不利于正常接收GPS卫星信号, 可借助一些测量工具 (如全站仪、测距仪、经纬仪等) 结合极坐标法、解析交会法和图解交会法按精度要求勘测地籍。

4 结论

在这次对平川区城区的地籍测量中, 应用GPS测量技术, 使得地籍测绘的精度、作业效率和实时性达到最佳的融合, 发挥了GPS测量技术操作简便、定位精度高、观测时间短、观测及计算速度快、布网灵活等优点, 充分体现了GPS测量技术在小城镇地籍测量中的优势, 随着GPS技术和RS、GIS技术的结合, GPS测量技术还将产生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小城镇地籍测量中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徐绍铨.GPS测量原理及应用[M].武汉大学出版社.

[2]魏玉明.GPS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测绘通报, 2012.

[3]秦阔奇.GPS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优势与应用[J].科技论坛.

地籍测量中测量技术 篇5

浅论变更地籍测量中GPS RTK技术的应用

阐述了GPS RTK技术在变更地籍测量中的具体应用,包括GPS RTK工作基本原理、基站的`选址和建立、外业测量的方法和步骤、内业的处理等,强调了在应用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事项,以达到如何进一步提高地籍测量精度的目的.

作 者:黄革铭 HUANG Ge-ming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土地规划测量队,福建泉州,36 刊 名: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英文刊名:GEOMATICS & 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年,卷(期): 32(1) 分类号:P228.4 关键词:GPS RTK技术   变更地籍测量   应用   精度  

试论地籍测量中GPS技术的应用 篇6

【关键词】GPS技术;地籍测量;应用

0.概述

GPS的全称是卫星测时测距导航,它的基本原理是测量出已知位置的卫星到用户接收机之间的距离,然后综合多颗卫星的数据就可知道接收机的具体位置。GPS技术实现的是测绘定位技术的革命性的变化,在测量中它可以实现一次性确定三维坐标的、高速度的、高效率的、高精度的完成测量任务。GPS 作为一种当前最先进的定位工具正成为地籍信息十分重要的数据采集工具。利用GPS 采集地籍空间数据是切实可行的,但实际应用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GPS 定位模式和精度要与地籍信息系统匹配。GPS 定位精度及模式多种多样,确定GPS 处理方法之前一定要仔细研究以达到地籍数据所需要精度。(2)坐标系统的转换。由于GPS 定位采用的是WGS-84 坐标系,因此它测出的坐标与一般的GIS(如地籍空间数据)不相同,必须将WGS-84 坐标进行转换,我国目前绝大多数的GIS 系统采用1954 年北京坐标系的平面投影方式,因此,要对WGS-84 坐标进行坐标转换及投影变换,才能满足地籍测量的要求。

1.GPS技术在测量中的优点及应用

随时随地工作,数据采集时间短:GPS不论是在什么环境、什么地点,只要程序没有问题,就可以持续不断的工作。而且GPS对数据的抓怕定位和反馈的速度也很惊人,在20千米以内的静态定位,只需要16~20分钟,而对于数据的反馈只需要几秒钟而已。

定位精度高。GPS具有定位精度高、数据可靠安全的优点,如海达的V8(1+2),徕卡全站仪(TC305)等,如果采用的是单击定位,那么它的定位精度大于10米,如果采用的是平面和高程定位,那么精度的等级要达到厘米的等级。

功能齐全但操作方便,应用范围广:GPS操作靠的自动化集成技术,无需人工操作的参与,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测量误差等。GPS系统是集合了测绘功能、数据处理功能、数据采集功能、以及高度集成自动化的控制系统,操作方便的同时,也保证了测量的精度问题。

此外,GPS在对静态十五进行定位测量时,它是不需要实现测量物点与点之间的通视的,因为它是全方位立体化的扫描测量过程,因此不受常规的障碍物的影响,同时GPS技术还可以对各个控制点的坐标做到准确的测定。

在传统的地籍测量中,对于地籍平面的控制如果是在城市道路外边界址点以及路内边界址点的误差允许值在±10之内,而GPS技术中的RTK技术,可以对测量的址点精准到1丝,这样大大提高了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同时满足了施工企业对地籍细部测量的精度要求,给精准施工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GPS对土地勘测定界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土地征收和利用、土地的规划、土地的转让、土地利用及土地开发整理及复垦等方面的工作需要,通过测量来实现对土地使用范围的界定,同时还要实现边界地址位置、土地利用现状、土地使用面的量化管路、以及土地的审批等方面的量化管理,以便保证土地的科学合理、公平准确的应用。

初期的地籍测量用的是专门的测量仪器,实行人工测量,但是这样测量的范围相对来说比较小,测量的精度也不够高,在加上外加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致使,地籍测量带有很强的不准确性,给相关人员多用土地资源提供了可乘之机。GPS技术,采用全部自动化的操作,减少了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且高速度、高精度,保证了它可以高效的完成各项测量任务。

地籍细部测量是地籍调查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目的是测定每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线、位置、形状、数量等。由地籍调查规程所知,在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基础上的地籍细部测量,对于城镇街坊外围界址点及街坊内明显的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为10cm,城镇街坊内部隐蔽界址点及村庄内部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为15cm。利用GPSRTK 技术完全能满足上述精度要求,建议在适合布设GPS 点的部分测区使用该项技术。对于影响GPS 卫生信号接收的遮蔽地带使用全站仪、测距仪、经纬仪等测量工具,采用解析交会法、极坐标法、图解交会法等进行地籍勘丈,这样有利于加快地籍细部测量进度。

2.动态定位技术CORS及应用

2.1 CORS系统是GPS系统突破性的发展技术

它是卫星定位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通讯采集等高新科技多方位、深度结晶的产物,它分为设备控制网、数据采集网、数据处理中心、定位测量等四大部分,它是通过数据连接于传送形式,来实现与各个数据终端的链接,进而形成专用的数据通道的过程。

2.2 GPPS系统的CORS系统特点

CORS系统使用基站的方式来实现连接的,用户随时可以观测,使用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与只能测静态的的GPS系统来比,它可以实现对数据的跳跃式抓取,即完善的数据监控系统可以对运动的事物进行定位,增强差分作业的可靠性;CORS系统除了具有操作方便的特点外,也为测量基础设施的构建节约了不少开支,在利用CORS系统时用户不需设立物体的参考点,也不需要固定可靠的数据链通讯方式,一台机器就可以全部完成。CORS系统可以提供远程INTERNET服务,在测量数据采集后可以同时实现数据的处理,以及数据的共享。

2.3 GPS的CORS系统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CORS系统采用一个或多个动态的、连续的框架做基准,配合现代计算机技术、数据采集技术等,来对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数据采集和土地定位,实现城市测绘数据的完整统一。它建立与普通的GPS的区别在于,它建立的是维持城市测绘的动态框架,除了可以实现全自动、全天候、实时提供高精度空间和时间信息采集之外,还可以实现移动测量,为区域规划、土地管理和决策弥补了空缺。

该系统还能提供差分定位信息,开拓交通导航的新应用,并能提供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全天候、近实时、连续的可降水汽量变化序列,并由此逐步形成地区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系统。此外,CORS系统可用于通信系统和电力系统中高精度的时间同步,并能就地面沉降、地质灾害、地震等提供监测预报服务、研究探讨灾害时空演化过程。

3.结语

目前GPS系统的应用范畴还在不断的扩展,对于进行精确快捷的大地测量和工程测量只能体现出它的其中的一部分功能,我们相信GPS技术会在其他的领域继续发展,为社会实现高科技、高水平的发展奉献出它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建杰.GPS技术在城镇地籍平面控制测量中的应用[J].河南测绘,2007(3):21-231.

[2]王年红.GPS技术在合肥市地籍更新调查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6(10):214-215.

[3]陈朝晖.GPS技术在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的应用[J].河北农业科学,2008,(03).

[4]张洪涛.浅析GPS在公路测量中的应用[J].今日科苑,2009,(20).

地籍测量中RTK技术应用分析 篇7

1 关于GPS-RTK技术

伴随着我国人造地球卫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光电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三者在测绘过程中得到了普及和应用, 测绘作业的方式以及应用的领域也已经发生了十分重大的变化, 过去传统作业的方式已经不能够完全的适应当前测绘工作的需求, 所以, 将GPS技术应用到测绘工作中为我们测绘工作带来了过去从来没有过的重大变革, 这样不仅仅将我们工作的效率大大提高, 更加将我们成果精度大大提高了。所谓的GPS-RTK技术也被我们称为载波相位差分技术, GPS-RTK技术主要是将WGS84的坐标作为一个基础全球范围内通用一种动态测量的技术, 是将基准站和流动站这两个测站载波的相对位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的差分的方法。GPS-RTK技术主要包括差分法以及修正法这两个主要方法, 其中, 所谓的差分法就是指把基准站所采集到的那些载波相位发送到流动站中, 再进行求差解算坐标, 也就是真正的一个RTK。而修正法就是指把基准站载波相位修正值发送到流动站中, 将流动站所接收到的那些载波的相位进行改正, 再继续求坐标, 这也被称为准RTK。RTK关键的技术就在于数据传输技术以及数据处理技术这两个技术, RTK定位就要求基准站的接收机所观测到的载波相位观测值以及基准站的坐标等等都通过数据通信链来实时的传送到流动站的接收机中, 流动站不仅通过自身的数据链将来自于基准站的各项数据进行接收, 还必须要进行GPS观测数据的采集工作, 并且要在系统里面组成差分观测值来进行实时的处理, 这样也就能够得到高精度定位那样的结果。GPS-RTK技术的系统配置主要包括数据链、移动站接收机以及基准站的接收机这三个部分。

2 在地籍测量中RTK技术应用分析

将RTK技术在某一个地籍测量工程中应用作为例子, 对这一项技术在地籍测量过程中应用的方法和精度进行说明, 测区位于某一个城区, 城市建构筑物十分密集, 交通十分繁忙, 无线电信号比较复杂, 街道两边的树木茂密, 这一次需要测量宗地的地块遍布了整个城区, 权属的关系相对来说比较复杂, 用地的种类比较多, 宗地的数目也比较多, 权属界址点的数量很多, 如果我们采用一个常规的测量手段进行测量比较困难, 也很难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面将所有宗地权属界址点的测量工作完成, 采用RTK测量技术能够满足该项地籍测量工作要求。

2.1 基准站的确定和选取

安置基准站是使得RTK测量能够顺利进行的关键, 要求我们要避免选择那些无线电干扰十分强烈地区, 数据链电台发射天线以及基准站站址必须要具有高度, 为了要防止数据链发生丢失和多路径效应产生的影响, 周围应该没有GPS信号的反射物, 在试验和试用的阶段中, 针对已经选用了的GPS的仪器, 我们得出了这一个城区流动站在其作用距离五千米范围里面, 能够清晰并且高质量的进行基准站所发出数据的接收, 将此作为参考选择了那些分布在这一个城区城市的D级GPS控制网点的七点, 组成了这一次地籍测量工作基准的框架网并且利用七个控制点坐标系和1954年北京坐标系成果计算出该项用在GPS-RTK技术的七个坐标转换参数。

2.2 RTK定位精度的试验

均匀的实施了这一个城市、D、E级的GPS控制点等共计19个点的进行了测量, 最后把这些测量的结果和已知的成果相互比较。

3 测量界址点的坐标

采取RTK测量技术来实施测量界址点坐标, 在检测试验已经取得了成功这一个基础之上, 将RTK基准框架网点作为一个基础, 分别进行GPS基准站的架设, 使用一加二的工作模式, 采用两套RTK接收机作为流动站来进行测量, 因为所用的RTK系统发射电台仅仅有4W, 十分节省电能, 并且在中途的时候并不需要进行电池的更换就能够足足使用一整天, 在开机以后就能够实现无人值守, 相对来说是十分方便的。在每天第一次进行流动站测量的时候, 至少在一个已知点上面进行RTK测量, 这一个测量的结果和已知点相互比较, 以便将RTK系统到底有没有正常工作进行检查, 还要检查基准站的坐标输入到底是否正确, 最后, 我们再把GPS所获取数据进行处理以后直接输入到计算机中, 这样就能够及时并且精确的获取界址点图形的信息, 准确的进行地籍图和宗地图的制作, 计算出宗地的面积。

4 结论

本文中, 笔者首先介绍了RTK测量技术, 接着又从基准站的确定和选取、RTK定位精度的试验以及测量界址点的坐标从三个方面对地籍测量中应用GPS-RTK技术进行了分析, 笔者认为, 理论只有应用到实际操作之中去才能够真正发挥自身的作用, 所以, 笔者主张将这一个理论知识应用到地籍测量中去指导地籍测量工作, 再通过地籍测量工作的实施情况对这一个理论知识存在的不足进行很好的更改和完善。

摘要: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地籍测量不管是在方法上还是在技术上都分别得到了不断的进步以及更新, 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才能准确快速的获取地籍空间数据, 以便能够满足城市的行政管理需要进行满足, 这同样是测量工作人员需要来进行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中, 笔者就对地籍测量中RTK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和简述。

关键词:GPS,RTK,地籍测量,应用,分析,简述

参考文献

[1]王光辉, 朱彦武, 张书毕, 刘军.GPS、GLONASS和Galileo系统集成接收机单点定位精度研究[J].现代空间定位技术应用研讨交流会论文集 (第5卷第3集) , 2007.

谈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篇8

1 当今地籍工艺的测量形式

1.1 野外数字澜置模式

当今的数字测绘工艺合理的发挥了信息行业以及电脑制图等领域的内容, 它是当今行业的发展方向。全野外数字测绘产品主要是全野外测绘的基础数字地形图、地籍图, 是建立适用于国土、规划、房产、城建、水利、电力等部门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基础信息库来源。而且地籍亦是这样的, 其数据库以及管控体系的品质的高低, 主要是在于采用此类测量模式获取的信息。而且, 其品质规定优秀, 能够用到多种机构的话, 还能够降低费用。

针对数字地籍测量的三个环节———确权、测量、编绘, 作业流程的科学化是保证质量的关键, 而且还应该关注活动设备的选取和分配。野外数字测量主要使用的是全站电子速测仪, 结合其运行的硬件的差异, 能够划分成三类模式:

1.1.1 全站仪+电子记录簿+测图软件。

它是结合设备在具体的测量中获取的信息, 在相关的采集信息的管控之下, 具体的传递给记录簿, 通过合理的处理之后, 结合合理的样式放置在信息内容之中, 而且搭配上草图内容, 帮助测绘体系形成图纸。这些设备都是当今时代非常优秀的设备, 和过去的测量措施比对来看, 在智能化层次中获取了非常显著的成就, 可以对于角度等自行的分析, 而且工艺比较的容易获取, 不过因为受到一些外在的干扰要素的影响, 不具备优秀的可视能力, 图纸容易发生失误。

1.1.2 全站仪+便携式计算机+测图软件。

这是一种集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于一体的数字式地籍测量方式。通过全站仪在实地采集全部地籍要素数据, 由通信电缆将数据传输给便携式计算机, 数据处理软件实时处理并显示所测地籍要素的符号和图形, 原始采样数据和处理后的有关数据均记录于相应的数据文件或数据库中。因为它是在场地之中形成图纸, 有许多的优势, 比如非常多迅速而且效率高, 不过缺点是费用多, 而且对于外在的环境没有非常好的适应水平。

1.1.3 全站仪+掌上电脑 (PDA) +测图软件。

作业方式与全站仪+便携式计算机+测图软件方式相同, 采用蓝牙传输, 这种系统定位于地籍数据的前端采集部分, 由于掌上电脑非常的方便运用, 同时它能够实现测绘的电子化规定。通过分析测量活动的功效, 我们发现该体系有非常多的功效特征, 而且电脑的费用也不是很高, 方便活动, 在场地就可获取图, 不论是速率亦或是功效都是非常的优秀的。所说目前它不是非常的合理, 不过由于时代一直在进步, 我们坚信其发展态势会很好。

1.2 GPS测量模式

1.2.1 GPS-RTK接收机+测图软件

利用GPS-RTK接收机在野外实地测量各种地籍要素数据, 经过G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预处理, 按相应的格式存储在数据文件中, 同时配绘草图, 便于测绘体系开展活动。它是一项非常迅速而且有着较高的精确性, 同时距离非常远的信息采集装置。它的优势是没有过多的控制点, 而且功效非常好, 不过也有缺陷, 活动前提是设定测量图, 很多无线电无法触及的区域都不能够获取信息, 应该用全站仪来辅佐。

1.2.2 GPS-RTK接收机+全站仪+掌上电脑+测图软件。

它可以应对集中数字测绘的不利现象, 体现出优势特征, 能够适合多种地形氛围以及多种尺寸的测绘工作, 进而获取优秀的信息内容。

1.3 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模式

用扫描数字化方法对已有地形图或地籍图采集数字化地籍要素数据, 而界址点的坐标数据则由之前所述的两种模式测出和计算得到, 或把已有界址点的坐标数据输入计算机, 进而把其信息放到一起, 使用处理体系对其分析, 获取相关的内容。

“准地籍测量”就是近年来出现的内业扫描数字化模式, 即在已有的地形图上根据地籍台账实地标绘宗地界址线, 划分街道、街坊、调查区及编号, 调查地座落、地名、门牌号码、房屋结构及层数, 如果标记不是很清晰, 或者是精确性不高的话, 可以在后续的时间中进行分析处理。它的前提是规定所在的区域中的地形图具有非常好的现时特征, 而且得有优秀的控制区。

通过分析当今的地籍测绘的常见类型, 能够得到当今的测绘工艺的几大关键的特性。具体的讲非常多专业而且形成一定的网络, 同时数字化层次很强大。不过上面讲解的这些类型和组合形式都有它们的优势特征以及不利现象和具体的应用领域, 所以一般是不可以独自运行的。结合所在区域的具体状态以及类型的适合范围等等的要素, 有效地获取测绘类型, 进而达到测绘精确度规定。

2 测绘工艺和数字国土之间的关联

现代地籍测绘、地籍信息系统与“数字国土”三者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第一项内容为第二项的形成带来非常充足的信息内容, 不过为确保管控有序, 确保获取充足的测绘信息, 应该成立地籍信息系统, 此时就能够存储多种图像等要素, 并对国土资源部门进行从“部”到“厅”到“局”的各种行政级别上的空间应用分析。在多项优秀的信息要素等的带动下, 所有的人都能够获取其中的信息。“数字国土”包括广泛的数据和信息, 高分辨率影像和数字地图是其中的重要数据之一, 地籍测绘正是地籍信息系统建设及其网络体系建设即“数字国土”的重要内容。现代地籍测绘、地籍信息系统和“数字国土”的关系。

3 当今的测绘工艺的大体模式

当今的测绘工艺是体现到地籍测量力的优秀的工艺以及措施, 其是涵盖测绘外在以及内在为一体的全面的体系。它的优势是完成地籍测量的同时可建立地籍数据库, 并通过一定的途径建立地籍管理系统, 为完成“数字国土”工程、实现电子政务和现代地籍管理奠定基础。现代地籍测绘主要是采用自动采集地籍要素的方式, 利用全站仪、计算机或PDA采集地籍要素, 传输到计算机上, 运用专用的地籍数据处理软件, 然后开展全方位的分析处理, 具体的步骤有以下的几点:

3.1 分析信息。

对区域中现有的信息开展分析, 了解区域的地形等特征, 结合现在的装置以及最后的体系规定, 明确使用哪一种的测绘工艺。在分析资料的时候, 要认真的分析是不是使用“准地籍测量”。

3.2 获得信息。

其措施有两类。其一是经由上面的内容, 通过分析目前的信息, 比如以前的详细的档案信息等。其二是在野外直接的获取。其要设置在符合数据库规定的前提下, 获取合理的数据模式。

3.3 分析并且存放信息。

现代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篇9

1 现代测绘技术的主要特点

现代测绘技术就是外业利用全站仪和动态GPS等数字化仪器进行全解析数据采集,内业借助计算机和测绘软件进行机助成图和成果输出,同时借助建库软件对全野外数字化地籍调查成果数据进行建库,并建立数据库管理系统。它与传统测绘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1 数字化程度高

数字测图是经过计算机测绘软件对外业采集的数据自动处理,自动绘出精确、规范、美观的数字地形图;数字测图出错的概率小,能自动提取坐标、距离、方位和面积等数据信息。

1.2 数据精度高

由于动态GPS的平面精度为5mm+0.5ppm×D、高程精度10mm+1ppm×D,全站仪的精度为测距(3mm+2ppm×D)、测角±2’’或±5’’。两种仪器外业采集的数据精度很高,而且测量数据可以自动传输、记录、存储、处理和成图,在作业全过程中采集的原始数据精度不变,不存在过去传统测图中的视距误差、方向误差、展点误差、绘图误差等,能够很好地反映外业测量的精度,获得与仪器同精度的测绘成果。

1.3 测绘成果更加全面

进行数字测图时不仅要测定界址点和地形、地物点的坐标,还要弄清所测点的属性是什么,随机记下该测点的编码和连接信息;显示成图时,利用绘图系统中的图式符号库对照编码,从库中调出与该编码对应的图式符号机助成图。数字测图时所采集的图形信息包括点的定位信息、连接信息和属性信息,易于查询、检索。

1.4 灵活服务于地籍测量

由于数字化测图的成果是分层存放,不受图面负载量的限制,从而便于成果的利用和更新。采用数字测图能克服大比例尺聚脂薄膜测图的各种缺点,当更新改建扩建的实地房屋、地籍变更或房产更新时,只需输入相关的信息,经过数据处理就能对图形进行更新和修改,可以始终保持图面整体的真实性和现势性。由于动态GPS工作时的无需通视性和移动站的可升高性,且可以多个流动站同时顺利工作,减少了对林木和经济林的砍伐,节省了人力和物力,缩短了工期,提高了工作效率,创造了经济效益。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可随时进行土地注册登记、核发证书、地籍变更、图件和数据输出等。

2 现代地籍测量的基本模式

现代地籍测量具有专业性强、地籍数据具有法律效力、测量数据精度要求高、配套的成果资料现时性强的特点,同步变更需及时。因此,根据地籍测量所特有的专业性,现代测绘技术对于地籍测量来讲,主要有野外数字测量、GPS测量、数字影像与卫星遥感模式、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4种模式。受环境和技术的约束,这些模式各有优、缺点,但能相互补充,从而实现地籍信息的全覆盖采集。

2.1 野外数字测量模式

数字测绘技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产业和计算机制图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成为现代测绘的主流。全野外数字测绘产品主要是全野外测绘的基础数字地形图、地籍图,是建立适用于国土、规划、房产、城建、水利、电力等部门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基础信息库来源。地籍管理更是如此,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系统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运用这种测量模式采集的数据。野外数字测量主要使用的是全站电子速测仪,根据所搭配使用的硬件不同分为3种。

2.1.1 全站仪+电子记录簿+测图软件

这种方式是利用全站仪在野外实地测量各种地籍要素的数据,在数据采集软件的控制下,实时传输给电子记录簿,经过预处理后,按相应的格式存储在数据文件中,同时配绘草图,供测图软件进行编辑成图。全站电子速测仪、电子手簿是目前最新的测量仪器,同传统的测量手段相比,智能化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能够实现角度、距离的自动计算,技术容易掌握,但受硬件设备的限制,操作可视性较差,草图容易出错,功效不高。

2.1.2 全站仪+便携式计算机+测图软件

这是一种集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于一体的数字式地籍测量方式。通过全站仪在实地采集全部地籍要素数据,由通信电缆将数据传输给便携式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实时处理并显示所测地籍要素的符号和图形,原始采样数据和处理后的有关数据均记录于相应的数据文件或数据库中。由于现场成图,具有直观、快速、高效的优点,但价格昂贵、野外环境适应能力较差。

2.1.3 全站仪+掌上电脑(PDA)+测图软件

这种方式的作业方式与全站仪+便携式计算机+测图软件方式相同,采用蓝牙传输,该系统定位于地籍数据的前端采集部分,通过使用体积较小、便于携带的PDA来满足外业测量的智能化、电子化要求。从地籍测量外业的结果来看,该系统具有多种数据格式的融合显示、多种地籍测量方法的可视化实现、自由测站的自动化计算功能,并且掌上电脑价格低廉、操作简便、现场成图、速度和效率都很高。这种系统虽然不完善,但随着硬件和软件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2.2 GPS测量模式

这种测量模式能实时地获取地籍管理基础信息,在作业现场提供经过检验的测量成果,最大限度减少内业工作量。GPS—RTK技术卡要有两种方式。

2.2.1 GPS—RTK接收机+测图软件

利用GPS—RTK接收机在野外实地测量各种地籍要素数据,经过G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预处理,按相应的格式存储在数据文件中,同时配绘草图,供测图软件进行编辑成图。GPS—RTK接收机是一种实时、快速、高精度、远距离的数据采集设备。其显著的优点是控制点大大减少,测量效率大大提高。其缺点是必须绘制测量草图,一些无线电死角和卫星信号死角无法采集数据,必须用全站仪进行补充。

2.2.2 GPS—RTK接收机+全站仪+掌上电脑+测图软件

这种模式将克服集中数字测量模式的缺点,发挥各自的优点,可适应任何地形环境条件和任意比例尺地籍图的测绘,实现全天候、无障碍、快速、高精度、高效的内外业一体化采集地籍信息。

2.3 数字影像与卫星遥感模式

应用数字影像与卫星遥感模式进行地籍测试现代先进技术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随着航空航天影像信息获取手段朝着多平台、多时相、多传感器、高分辨率、高光谱和快速机动的方向发展,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将成为地理空间信息获取与更新的主要数据源。由于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较高,数字摄影测量主要以大比例尺航空像片为数据采集对象,利用该技术在航片上采集地籍数据,其控制点和目标点主要采用航测区域网法和光束法进行平差,即所谓的空三加密,进而通过专有数字摄影测量的数据处理软件,完成地籍测量的内外业。数字摄影测量与模式得到的地籍图信息丰富,实时性强,既具有线划地图的几何特征,又具有数字直观、易读的特性;地籍图上的界址点完善。

2.4 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模式

用扫描数字化方法对已有地形图或地籍图采集数字化地籍要素数据,而界址点的坐标数据则由之前所述的两种模式测出和计算得到,或把已有界址点的坐标数据输入计算机,然后将这两部分数据叠加,并在数据处理软件的控制下得到各种地籍图和表册。“准地籍测量”就是近年来出现的内业扫描数字化模式,即在已有的地形图上根据地籍台账实地标绘宗地界址线,划分街道、街坊、调查区及编号,调查宗地座落、地名、门牌号码、房屋结构及层数,标示不清或精度不符时,可待日后做地籍调查和变更填补。这种地籍测量模式的前提条件是要求测区内的地形图或地籍图现时性强,并且具有完备的控制点和目标点。

鉴于现代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几种模式,可以总结现代地籍测绘技术的几个特点:专业性、数字化、网络化,即以数字化的采集模式获取具有很强专业性的地籍要素,并最终建立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以实现网络办公自动化。但是上述四种模式以及各种组合方式各有优、缺点和适应范围,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单独使用。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各种模式的适用环境和作业单位的实力背景,应该选择经济、高效的测量模式,以达到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

摘要:随着现代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测绘领域,地籍测量与现代测绘新技术的结合正日趋紧密,地籍测绘也从理论到实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本文从现代测绘技术的特点、模式入手,分析现代科技在地籍测绘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广阔前景。

现代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篇10

关键词:地籍测绘,遥感技术,地籍测

科技的进步使得测绘技术有了长远的发展, 并且已经建立比较完善的测绘系统, 在地籍测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以数字和3s等技术的应用, 使得地籍测绘技术更加的方便快捷, 现代测绘技术一方面是在于理论的成熟, 再者是在于实际应用中的可操作性强, 这些促使了地籍勘测技术的长远的发展。

1 现代地籍测绘技术的基本框架

1.1 资料分析:

在进行测绘过程中要制定符合实际的操作步骤, 为了加快测量进度可以对该地区保留的原始数据加以利用, 并根据测量地区的地形地貌, 选择合适的测量技术与仪器, 通过对于技术的选择可以满足地籍测量的技术要求。

1.2 数据获取:

在地籍勘测中有两种获取数据途径可以选择:第一种是通过对原有正确的数据进行分析如果无误可以直接应用;第二种是直接对该地区进行实地测量, 采集数据的要求是必须要获取地类数据, 全要素的地形数据等, 另外要根据建立数据库的要求进行测量, 。

1.3 数据编辑、整理、入库:

在获取数据之后首先对数据进行分析综合, 然后对数据进行编辑, 整理, 最后建立一个数据库, 根据需要建立一个地籍数据管理系统, 以方便以后的查阅。

2 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2.1 GPS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GPS技术定位精度高, 在地籍测量过程中采用这种技术, 对提高工作效率有着促进作用, 因为GPS在没有现成基准控制点可以进行高精度的定位计算, 所以可以应用在遥远地区的测量中。由于GPS技术的应用使得测量点可以可随意布施, 这种方法更加的简单实用。随着GPS接收机不断改进, 使得其体积更小, 重量更轻且自动化更高, 所以对于人力的要求则有了很大的解放。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测绘速度, 另外GPS技术的应用还节省了大量的测量成本, 因为这项技术对控制点之间无通视的要求, 使得不在需要建造标志物。由于GPS技术是国际上通用的, 并且有着数据共享的功能, 所以对于不同地点的测量结果可以得到及时的传送, 并与其他数据产生关联。由于这种技术对于数据可以自动接收, 存储, 所以使得数据不易丢失, 由于配备有功能完善的数据处理软件, 可以及时的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 对于测量成果的可靠性以及规划程度都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由于密集的建筑物对于信号有遮挡作用, 可能使得测量所获得的数据出现偏差, 进而影响后续工作的进行。解决此类问题可以用这个方法, 在开阔的地区利用GPS实测布设控制点, 用这种处理手段可以弥补GPS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不知。对于测量人员应该进行专业培训, 以适应GPS技术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2.2 遥感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 促使了遥感技术的出现, 使得人类对于生活环境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与传统的野外测量相比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数据的精确度, 并且扩展了观测范围, 能在瞬间成像无论是动态还是静态的物体, 人眼所能观察的光谱范围有了极大的加宽,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改进, 对于地理空间信息获取与更新的主要数据源将是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在人迹罕至的区域进行测量作业时, 存在着极大的难度, 所以对于此类地区的测量方法一般选用遥感技术。在传统的测量方法中, 一般都会受到气候与天气的影响, 而遥感技术可以忽略环境因素对测量的影响。因为遥感技术使用的是电磁波进行测量地籍测量, 而且所需的电磁波的波长较长, 所以可以在可见度较低的地区进行正常的测量工作并且可以得到更加详细精确度较高的数据, 由于航天摄影机对于其分辨率有着很高的要求, 一般要到厘米甚至更低, 航天遥感是获取数据的主要方式, 是因为航天遥感具有全天候的工作, 能够获取大范围的数据, 并且所需成本较低等特点。由于科技水平的限制, 目前对于遥感技术在土地规划的应用水平比较低, 对于准确获取变化边界的地理坐标的问题无法使用遥感技术解决, 这些缺点使得遥感技术不能够应用于实际, 随着现在技术的进步, 而因为遥感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表现出的极大潜力, 已经得到了极大关注, 相信不久遥感技术会成为地籍勘测的主要方法。

2.3 摄影测量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采用摄影测量技术是因为这种技术具有精度均匀, 经济效益高的特点所以可以高速拍出质量高的测绘地籍图, 并根据所测得的精确的数据自动形成图像, 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 是因为设备的操作简单, 并且对于气候与天气的要求较低, 这是我国进行大比例土地测量工作中获取数据的技术基础。同时在我过现代城乡建设中的数据更新成果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地面摄影测量时, 也存在着一些缺陷, 主要有前景与后景的相互遮蔽作用, 给测绘工作增加了极大的难度。在航空摄影时, 由于在进行航拍时曝光瞬间对于航空摄像机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无法准确的测到, 而且在进行航拍过程对于飞机上的摄影机的水平状态在测量中很难保持, 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可以采用航摄像片制作地形图, 而且这种方法在实际测量中经常被用到。数字摄影测量得到的图像一般会包含大量的信息, 并且这些图像的信息实时性强, 这类图像可以直观的反应出数据的变化, 因为这项技术具有节省劳动力, 工作效率高的特点, 所以这种技术在地籍测量中将有着广泛的应用。

结束语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 科技日新月异, 当代对于测绘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外是科技的进步使得测绘技术的不断更新, 因为新技术的应用,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时还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由于新型技术的广泛采用使得所采集的数据更加精确, 为土地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了保障。

参考文献

[1]孙铁军, 任伟.浅谈现代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国土资源导刊, 2007 (4) .

上一篇:九种体质下一篇:forfun战术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