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导学案

2024-09-07

高效导学案(精选十篇)

高效导学案 篇1

一、学案的设计

学案的使用是新课程改革后构建高效课堂的捷径。在设计、编制学案的过程中, 组内教师认真研究教材、考纲, 相关高考题, 练习题, 利用网络等资源查找相关的资料, 通过教师集体备课研究、讨论形成学案。学案的编排要体现教师的授课意图, 要有导向性、梯度性、可操作性。在学案的设计和使用中, 均涵盖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 复习旧知识, 明确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 (二) 课堂研讨, 互动交流, 解决重难点。 (三) 探索规律, 自我小结。 (四) 反思质疑, 课后提高。

二、学案导学对教师的要求

(一) 增强教师的专业意识。

教育的优劣对一个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价值取向, 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写道:“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上了一节公开课, 区培训班的学员、区教育局视导员都来听课, 课讲的非常出色。课后, 临校的一位教师请教这位历史老师:‘您花了多长时间来备课?’这位历史老师说:‘我准备了一辈子。对于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 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的读书, 不断地补充他们知识的大海。“教师”作为我们的职业, 我们就要将教育与我们的生命融合在一起。教育的出发点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而教师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将所教授的知识、教材、课程标准等通过教师的行为转化, 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 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学案导学对教师的要求变高了, 它并不是完全抛开其他的教学手段, 而是扬长避短与教学互利。如学校举办的各种展示课中各位教师对多媒体及板书的使用恰如其分地促进了教学。在使用学案的过程中,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不能先入为主, 而是根据具体的内容对自己的方法做出调整, 凡是能够给学生思考探索空间的引导方式都可以采用。例如在尚智慧老师“共价键”的讲解中, π键的形成是非常抽象的部分, 可是当教师采用了用橡皮泥、牙签等做了分组实验, 给学生充裕的时间, 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便解决了此问题。在郭云波老师“迷人的修辞”的讲解中, 给学生留足空间,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很有效的。

三、学案导学对学生的影响

学案导学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又能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一旦形成, 往往使学生终身受益。学案导学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 一般学生受到激励, 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解决重难点的问题时, 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讨论交流。

四、学案的实施效果

(一) 导学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支持者和评价者,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及团结合作能力。

(二) 可以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重难点, 更

好的梳理知识结构体系, 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的发展。

(三) 能够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材料, 体现新旧知识之

间的相互联系, 为学生学习活动提供及时的检测与反馈, 发现不足, 及时改进, 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四) 学案导学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主动学习的氛围,

创设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自主探究的主体活动, 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思维空间。通过对导学案的实施, 学生能积极地动脑、动手、动口, 真正体现了学生从“去学”到“会学”到“喜欢学”的转变。

五、学案导学的反思

学案导学的使用让我们体会到了它的优越性。但是在学案的使用中也不免引起我们的反思:

(一) 是不是只讲重点?

当然不是。涉及到的基础知识有一些我们的确可以一带而过, 但是对于学生新接触到的有疑问的知识, 教师还是需要适时讲解。

(二) 是不是只用学案?

当然不是。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手段。一方面, 它能使学生所学的内容当堂巩固, 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 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三) 是不是学生可以完全自主?

当然不是。要做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把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教师要切忌顾此失彼, 把课堂变成教师的一言堂, 或教师放任自流变成“放羊式”教学。

28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 篇2

班级课 题28*毛主席在花山课 时 1课时主备人审核人组别使用人使用日期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新词。

2、我能朗读课文,感受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

3、我能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重点:从文章的句子中体会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

知识链接: 花山 花山是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以北的一个小村子。1948年

春夏之交,中央领导同志从山西前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的途中,曾在这里住过几天。当时,人民解放军已转入战略进攻,中国共产党正在积极筹划全国的战略决战。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前往西柏坡的目的是为了召开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于1949

年3月5日胜利召开,讨论了中共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提出了党在全国胜利后的总任务。

石碾 用圆柱形石头做成的粉碎粮食用的加工工具。这种工具自

南北朝后使用比较普遍,现被碎米机等代替,有些农村地区还可以看到石碾。有的地方靠人力,或靠马、牛、驴等,先进的用水能,推动石碾转动。

预习任务:

1、搜集一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2、了解课文内容,勾画出毛主席在花山做了那些事。

3、体会作者是怎样进行人物描写的。自主、合作、探究:

1、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朗读课文找找毛主席在花山所做的事,说说你的体会。

3、利用你学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描写一个小片段。

我来试一试:

1、在小组内读一读,并写一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描写人物的方法有:

3、学了这个故事后毛主席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1、看一看同步阅读中的《平民小学》、《毛泽东看戏》、《难忘的小红马》等文章。

学案导学出高效 篇3

一、活用多版本历史教材充实内容

在一标多本的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在编制学案之前应该精读至少三个版本的教材:人教版、人民版和岳麓版(大象版也可借鉴)。洪山高中现在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其特点是叙述简洁、流畅,结论清晰,但历史结论和观点比较传统,补充的历史素材偏少,易教但可读性差,学生的生成空间比较小。岳麓版教材的特点是历史素材丰富,可读性强且观点较新。人民版教材的特点是能及时体现史学研究成果、观点新颖,比较符合高考出题者的思想。教师在编制学案时,要注意取三个版本教材之所长。

设计“启蒙运动”的学案时,在“材料补充”环节,我编入了岳麓版的“法国启蒙思想家的生平”。在设计“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的学案时,我把人教版完全没有的“各种社会思潮”作为“材料补充”编入学案。“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备课时,除了关注本版教材的观点外,我还借鉴了人民版的叙述:“新文化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它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这样的设计不仅扩大了新文化运动的内涵,而且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他们体会到先辈们为挽救民族危亡而改造国家的热忱。

二、善用影视和新闻资源开阔视野

强烈的视觉、听觉刺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牢固地记忆所学的知识。设计学案时,适当地引入影视资源,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设计中国近现代史的学案时,笔者推荐学生看《复兴之路》《燃烧的黄龙旗》《凤凰大视野》等纪录片,看《走向共和》《人间正道是沧桑》《开国大典》等影视剧;设计世界史的学案时,推荐学生看《世界历史》《大国崛起》等纪录片;设计中国古代史的学案时,推荐学生看《历史长河》《法门寺》《中国通史》等纪录片;设计经济史的学案时,推荐学生看《公司的力量》《华尔街》《货币》等纪录片。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了他们思维的深度。

适当运用新闻也能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日常生活中,只要留心收集和积累,可以设计到学案中的热点新闻很多。比如,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之“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时,可以引入台湾地区台风灾害后,大陆提供火速援助的资料,说明海峡两岸的骨肉亲情。此外,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下的新霸权主义、全球环境持续恶化、贫富差距下的生存危机、国际恐怖主义……这些关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都是我们开发和使用的理想材料。

三、多用乡土资源深化历史认知

乡土史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把乡土史引入学案,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如在设计《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的学案时,笔者以武汉长江大桥为例:毛泽东即兴写下的《水调歌头·游泳》中广为传诵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指的是武汉长江大桥的通车,这是“一五”计划期间,武汉发生的最大变化。武汉长江大桥是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历时两年建成的,它既能体现“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也能体现出当时中苏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再如设计《辛亥革命》的学案时,我设计了组织学生参观阅马场的红楼和辛亥革命纪念馆的活动,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武汉作为辛亥首义之地的城市精神——“追求卓越,敢为人先”。

四、化用史学专著和专业杂志增长见识

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是一条涓涓流淌的小河。要编写出高质量的学案,教师必须博闻强识。这就需要教师抽出时间大量阅读与教材内容有关的书籍。

笔者在设计中国古代史的学案时,认真阅读了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这是大家的文章,书本极薄,观点和教材“中国秦代以后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观点相悖,这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很有帮助。复旦大学樊树志教授的《国史概要》也适合阅读,书本不厚、行文流畅,最好的是该书引用了最新的史学研究成果,正可以补救教材观点滞后的弊端。

在设计中国近现代史的学案时,可看的书就太多了。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唐德刚的《晚清七十年》(海外版)、袁伟时的《晚清大变局》(海外修订版)、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港版)等,皆能救教材之弊。讲述这部分内容时,要特别注意反思“西欧中心论”对史学编撰的消极影响。这方面,可认真阅读《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和彭慕兰的《大分流》的相关篇章。

在设计世界史的学案时,笔者认真阅读了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该书完全符合高中生的水平。还读了号称完全摆脱了“西欧中心论”的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杰里·本特利的《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这本书从2000年出版发行以后,受到广泛欢迎,成为美国上千所大学的教学参考书目。此外,还阅读了陈乐民的《欧洲文明十五讲》,该书不仅较翔实地记载了这一段历史,而且语言通俗易懂。

在设计政治史的学案时,笔者阅读了王绍光的《民主四讲》,进一步了解了有关民主的基本知识。还读了罗尔斯的《正义论》,该书1971年问世后,在西方国家引起了广泛重视,被视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政治哲学、法学和道德哲学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设计经济史学案时,认真读了麦迪森的《世界经济千年史》;设计文化史学案时,读了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论语》《道德经》《心经》……内容不多,但内涵丰富,会对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值得一读。

五、借用学科资源进行拓展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材内容涉及面极广,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不仅需要钻研历史的学科教学规律,还必须了解政治、地理、文学、物理、生物等学科的基本知识。

教师编写学案时,可以从两个方面做起:一是不能仅限于历史的圈子,就历史研究历史,而是要广泛涉猎哲学、文学、政治等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为我所用;二是要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多交流,了解其他学科涉及的历史知识,并适当地运用到学案中。

六、巧用欧美历史进行延伸

以八年级历史“医药是怎样改变人们的生活的”为例。这个单元主要介绍英国的相关历史单元学习设计了八个目录:单元概述——简述单元学习主要内容;适用范围——本单元与其他知识联系;预期结果——对不同学生发展的期望,分为“大多数学生”“进步不大的学生”“进步较大的学生”三个层次;知识准备——学生学习应积累的知识;学习语言——学生通过活动掌握词汇和概念;材料——补充历史学习的相关信息;校外学习——提供历史实践活动的空间;学习延伸——准备下一个单元的学习要求。

这样编写是希望学生能够整体地理解历史,而不是把历史知识分解为一个个知识点记忆。同时,它非常重视方法训练,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收集资料,把历史学习向课外延伸的能力。这样的编写思路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值得我们借鉴。

历史教师结合课标理念,充分利用各类途径,编制出高水平的导学案,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浅谈初中高效课堂导学案 篇4

导学案和传统意义上的教案有着本质差别, 后者侧重于教师应该怎样去教, 前者着力于学生应该怎样去学。因此, 在导学案的设计过程中, 教师应该时刻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去思维, 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认真思考, 学生究竟想要学什么?

(一) 学有所指

在缺乏教师讲授的课堂中, 学生很容易成为一群“无头苍蝇”到处乱撞。此时, 导学案可以让盲目的学生感到学习简便易行。学习有了方向, 注意力就会很快地进入到实现目标的活动中, 学生良好的注意力品质也能得到提高。

(二) 学有所值

只有“跳一跳可以摘到的桃子”才能让学生有信心和勇气去参与教师所设计的课堂活动。导学案的设计需做到“低起点、小台阶”, 学生则体会到登上一个个台阶的成就感, 享受学习所带来的乐趣。

(三) 学有所知

让学生切实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 让思考充实我们的课堂。这里, 在教师设计的导学案中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会得到逐步地提升, 课堂学习才会有显著的学习效果。

(四) 学有所智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古语就告诉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明确学什么, 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让学生学得更加智慧。

二、导学案的备课准备

由于导学案不同于传统的教案或课堂练习, 没有大量的现成资料和练卷, 它需要教师重新设计和构思, 工作量很大, 这个时候, 就需要集体的智慧和力量。科组老师集体研讨导学案的设计, 就成了备课的重要环节。

(一) 准备阶段

导学案的设计建议备足充分的提前量, 让教师们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研讨和修改, 才能制定出高质量的导学案。寒暑假将制定任务安排下去, 让每个教师有充裕的时间来结合课标、教材和学生来进行分析和研究, 设计好自己的导学案。同时做好研讨发言的准备, 以便在科组会议中大家能畅所欲言, 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

(二) 讨论阶段 (核心环节)

1.新学期中, 集体备课时, 首先设计人主讲, 围绕以下三点进行:学案的设计意图。2.学案的使用方法。3.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然后同组教师再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让导学案初步成型, 并投入使用。

(三) 完善阶段

在导学案使用之后, 进行第二次的讨论。教师们根据自己的使用情况, 再结合本班的特点和情况, 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导学案提出改进的方向, 对下一个章节的导学案进行修改、补充、纠正、完善, 逐步形成较为成熟的规范的导学案。

三、导学案的基本要素

(一) 学习目标

导学案中必须首先向学生呈现应掌握哪些内容, 掌握到什么程度, 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针对性。目标的制定必须语言精炼, 清晰明了, 让学生一目了然。学生的学习活动便不再盲目无助, 而是成了一种有目标、有方向的活动。

(二) 学法指导

导学案通过呈现给学生一系列的有价值的方法, 让学生去探索、去解决, 引导学生面对新知识或难点问题该怎么想、怎么做。让学生知道如何去使用这份导学案, 易于上手。行之有效的方法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是导学案中份量最大的组成部分, 可以强化基础知识的落实, 基本技能的培养, 详尽完整地把握学习内容。包括相关知识链接、预习导学、质疑探究、反馈和展示、启发点拨、即时练习等。

1. 知识链接。

导学案的首要环节就是用网络的形式展现知识系统, 让学生在学习新课前, 不仅对要学习的内容、重点和难点等心中有数, 还要对所学的知识有了一个充分的知识储备。

2. 预习导学。

导学案把教材进行问题化设计和加工, 注重把教材的知识细化为一个个学生能解决的问题, 并提前呈现给学生, 引导学生在解决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走进教材, 实现对教材的学习和理解。

3. 独立自学。

在自读的学习过程中, 导学案需作出培养自主能力的设计, 指导学生怎样读, 怎样思, 怎样做, 让学生能迅速掌握简单的知识, 培养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质疑探究。

导学案呈现一系列需要探究的问题, 学生或看书、或查阅、或调查, 在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就经历了自主探究过程。不仅问题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5. 合作探究。

导学案中还必须设计需要学生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务, 这些问题需要有一定的难度, 需要伙伴互帮互助才能完成。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自然得到了潜移默化的培养和锻炼, 同时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6. 即使练习。

导学案中的练习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所学内容在考试中的考查方式, 问题设计, 难度如何, 从而启发学生思维, 规范学生解题。使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入彼地掌握知识, 增强学习能力。

7. 热点聚焦。

链接社会热点、焦点问题, 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和知识面, 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知识与知识、知识与热点、热点与热点间的内在联系, 多方位、多角度分析相关问题, 培养理论联系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当然, 每份学案不一定都包含以上因素, 可以根据学科的具体实际适当增删, 不同课型的学案亦有所不同。同时, 在一些要素的设计上要多下力气, 力求科学有效, 要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 思维状况, 心理特点等学生实际设计问题。

四、结束语

为了让每个孩子能快乐地学习, 为了尽量满足每一个学生成长的需要, 我们每个教师都应积极地钻研教材, 了解和掌握学情, 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 参与编与、修订和完善导学案, 真正把导学案变成指导教学实践的科学有效的方案, 找到最适合我们实际的教学模式。

摘要:导学案作为学生自主学习课堂的重要载体, 必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达到和谐统一, 打造高效课堂。优秀的课堂导学案既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又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 教会他们怎样学习, 怎样思考,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要点 篇5

设计导学案的八要: 要读懂学生,学会分析学情。要研究文本,把握学科特征。要设计目标,行为具体可测。要针对目标,设计中点活动。要知道参与,提高学习水平。要提供案例,帮助学生学习。要扩大容量,丰富相关资料。要多种方式,积极鼓励评价。

一、“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1、基本理念:落实“先学后教,教学合一”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不使每一个学生掉队。

2、操作载体:师生共用“导学案”。“导学案”整合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和评价的卷案于一体,起到“三案合一”的作用,解决了教案与课堂脱离、学案与课堂冲突、教学反馈不够及时等问题。

3、导学案编写原则:①主体性(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②导学性(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③探究性(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④层次性(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⑤开放性(有可供师生完善的“留白处”);⑥创新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基本操作流程:教师个人备个案→集体研讨制定“导学案”→课堂组织实践“导学案” →课后反思补充“导学案”。

二、“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

“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主要由“明确目标→前置自学→展示交流→合作探究→达标拓展”五个环节构成,教师围绕学生的活动,相应地做好明确目标、问题助学、诊断指导、点拨提升、总结评价五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目标

师生共同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事先把新的学习内容,按照其在单元或整册书的地位、作用,根据学生的认知起点,制定相应的科学的学习的目标,明确目标展示于“导学案”上。上课伊始,教师指导学生参照“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心中有数,带着明确的目的有任务地参与课堂学习。

(二)前置自学

前置自学一般要在课上进行,学生依照“导学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问题,同时生成整理新问题。自学中,学生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自己能归纳的规律自己归纳,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在合作小组内讨论寻求解决。鼓励学生通过圈点标记深入钻研,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教师指导自学,同时根据掌握的自学情况进行二次备课。

前置自学环节设计的目的有三个:一是通过自主学习解决自己完全能解决的问题,培养自主学习习惯、能力;二是为课堂上的展示做充分准备;三是为教师下一步的引导点拨提供起点。

(三)展示交流

学生根据自主学习情况在教师的组织下展示交流自主学习成果。一般问题的展示交流有两个层次,组内展示和组间展示。知识性、基础性的问题可以在组内展示、互相评价,稍难的问题在小组内展示后整理出小组的意见在班内展示交流。自主学习任务展示的时机要跟教学的流程相和谐,要恰如其分的贴着教学目标的落实来展示,不能为展示交流而展示交流,为活动而活动。教师在学生展示交流的同时,可以根据学生展示的情况确定“讲”与“不讲”的黄金分割点,以便及时进行点拨。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学生之间互相帮助能学会的,都不需要讲。所谓的“讲”,实际上就是一种有效点拨,择机指导。展示交流环节是课堂非常有生命力的一个环节,它至少有这样几方面的效益:一是展示交流促进了前置自学。要想展示精彩,必须深入自学。先自学后展示能有效地启动学生进一步求知的内因,从而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学得更积极、更主动、更有效,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二是两个层次的展示交流保证了学生参与的广度,使更多的学生拥有机会受到关注。三是展示交流生成了新的课程资源。学生个体拥有的信息是一种潜在的力量,而信息的交流使潜在的力量显性化,形成真正的力量。课堂上的展示即是一种信息交流,在参与中,在倾听中,使得学生不断地拓展自己的思维方式,使其思考的思路赖以延长,将思想的触角伸向更为深远的领域。四是展示能暴露学情,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找准教学的起点,以此作为教学的依据,这也是教学成功的基本保证。五是展示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快乐程度。形式多样的展示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增加自信。

“展示交流”这一教学环节理想的教学状态应该是将“学路”和“教路”有机地融合在一体。“教”是贴着学情而进行的有效的点拨,“学”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下的智慧成长。

(四)合作探究

学生依照导学案或教师的提示进行探究性学习。

这一环节是针对前两个环节解决不了的内容而设置的,合作探究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探究性、思想性,需要集体的智慧才能完成。合作探究的方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来提出问题或者根据学生的发现情况提出问题,然后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小组讨论,在班内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讲解,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能力体系。这个环节是灵活机动的,应根据教学内容的深浅、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来取舍。

(五)达标拓展

学生依照“导学案”的设计,进行巩固训练或达标检测或拓展提高,以达到巩固、总结、检测所学内容的目的。

达标检测题目的设置要求有层次有梯度,能体现知识能力重点,以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使用。教师或小组长现场批阅学生练习,收集反馈信息,当堂矫正补救。教师同时引导学生小结梳理知识框架、规律、方法,并对合作小组当堂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以上五个环节既密切联系又互相制约,形成一个统一的动态的流程,将“学路”“教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其中“学路”是最基本的。这五个环节既可以在一节课中体现,也可以在一个课题的教学中通过两节课、三节课来体现。教学中应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等不同情况,对教学环节进行取舍。这一教学模式的重要价值取向是让全体学生经历知识发现的过程,把学生的学习变成一种“履历”,最大化的尊重培养发掘学生“学”的能力,让学生资源对教学效益提供最大化的贡献,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操作注意事项

(一)优化集体备课流程,保障导学案质量

集体备课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编制的“导学案”的质量和课堂教学的效率,集体备课总结起来有如下方面:

(1)三定:集体备课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集体备课内容明确)。

(2)五备:①个人初备,形成个案。个人初备时,要求教师学习研究课程标准及相关材料,突出抓“八点”(教学重点、难点、弱点、疑点、考点、易错点、易混点和盲点)。同时,教师还要查阅学生档案、了解学生预习情况,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设计。初备时每位教师都要尽力提出自己有独到的设计方案和有疑问的地方,以便会诊,排除困难。②集体研讨,形成初案。备课教师在集体备课时,首先由主备人将个人设计的个案,以说课的形式进行交流,备课组其他教师在认真听讲、及时记录的基础上,分别陈述各自的个案,进行比较,把对教材的处理、目标的制定、教法的选用、学法的指导、过程的设计等,调整到最佳程度,形成“初案”。③完善整理,形成定案。主备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对形成的初案进一步完善、整理,形成规范的教学设计,完成对定案的编制。④跟踪听课,形成复案。经过备课组研讨过的教案是否可行还有待于考证,因此,有必要进行跟踪听课进行检验,以便得到总结、提高,备课组成员之间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根据学校听课安排或邀请别人听课指导。把关领导要跟踪听课,了解集体备课落实情况。⑤教后反思,形成补案。课后交流,就是对备课的总结阶段。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情况下授课,要进行交流,对教学进行反思,写出较为翔实的教后记,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同时对教学设计进一步修订完善,形成补案。促进今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3)两个评价:①包组领导对导学案进行质量评价,把关验收;②学校领导现场跟踪集体备课,对集体备课中教师的表现进行现场评价。

(二)强化导学预设,提高课时效益

“导学案”形成之后,教师要在学生用的“导学案”基础上对教学中每一个环节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充分预设,这样才能保证教师在课堂观察、参与、指导的紧张度和针对性,以确保课堂每一个环节的效率。预设的内容包括:(1)前置自学阶段:教师要预设学生的自学方式、自学时间、自学要求、学生自学时可能会遇到的疑难问题,自学巡视需要个别指导的同学。(2)展示交流阶段:教师要预设展示的方式(自主展示还是提问展示)、展示的时机、展示的策略、展示的学生层次、展示时可能会暴露的问题、展示时的点拨角度方法等。(3)合作探究阶段:教师要预设探究方式、探究角度、探究可能达到的深度;集体或个别指导的合作小组或个体,点拨讲解的起点、内容。(4)达标拓展阶段:教师要预设不同学生的不同达标度、达标反馈的方法、个别指导帮扶的对象,评价激励的方案,总结梳理的方法、内容等。

(三)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主动学习成为习惯

要让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以往单一的、机械的“听讲—练习”的被动状态转向“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主动展示”的积极主动学习状态,除了教学模式本身所起的作用外,教师还应该在课上或课下有意识的教会学生学习、合作、展示、倾听、评价。

(1)教会学生展示:能自然自觉、仪态大方的在组内或班内围绕一个话题或重点发表自己的看法、阐明道理、抒发感情并能跟同学、老师交换意见。

(2)教会学生倾听:一方面,既要会倾听教师的课堂讲解,又要会倾听同学的课堂发言;另一方面,既要听得进,听清楚,听完整,又要听得懂,听出实质,听出问题。

(3)教会学生评价:在合作小组或班级内能公允真诚的评价同学的观点,能质疑、批判、改正、补充、完善别人的意见。

学案导学——构建高效历史课堂 篇6

【关键词】学案导学;历史高效课堂教学

【中图分類号】G633.5

从2008年开始,我校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这其中就包括了积极推行“学案导学法”,“三段教学法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教学改革。尤其是这个学期推行的以学案导学为核心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自推行以来就受到了省、市、县教育部门的广泛关注,虽然我校的改革还在摸索阶段成果也没有显现出来,但自实施以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管理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均有明显的提高,我相信只要认真贯彻实行下去,成果一定会非常显著的。下面我将谈谈”学案导学法”在我校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什么是学案导学

学案导学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主题教育理论和素质教育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旨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具体地说,学案导学是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探究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学案的组成部分虽然相对固定,但在编写时应视每一课时的教学需要而定。一般说来,学案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1、导学目标。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在学习中应达到的要求,目标的设置应明确具体,简洁明了。

2、学法指导。这是学案导学的灵魂,主要包括知识的学习方法指导,问题的思考角度及处理策略指导等。学法指导应具体、可行,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3、自主学习。包括教材体系、单元知识结构和课时知识网络等。主要利用填空题的模式来让学生在通读课本的前提下自主完成每一课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宏观把握,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4、重点难点阐释。在学案上提供相关的背景材料,如概念解读、名家语录、历史情境等,这不仅可以弥补教材的不足,还能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

5、预习自测。既要有针对学生预习效果的练习,也要有一定量的当堂训练。题目设置要围绕课程标准和教学重点、难点,有一定的梯度,难易适中。

6、合作探究。这个部分是我们学校实施高效课堂的最精华的部分,编制这种题目的要求是从创造力开发的角度看,基于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设计出既有一定深度又符合高考要求的题目。在学案的最后预留一部分空间,作为学生自学中探究、上课时讨论和质疑的重要环节。

学案导学有助于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为逐渐丧失生命力的历史教学带来了新的希望。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学案导学呢?

二、如何利用导学案构建高效历史课堂

综合以上分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学案导学不仅可行,而且势在必行。那么,怎样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学案导学?怎样以学案导学为核心构建高效历史课堂呢?结合我校的实践,笔者简要地阐述如下:

学案导学的总体思路是:以学案为载体,学案与教材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及教师讲解诱导相结合,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学案导学一般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编写导学学案。教师在编写学案前应做两手准备:一方面,要结合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参资料,研究和分析教材;另一方面,要了解学情,包括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认知水平等,做到有的放矢。

2、学生依案自学。对于课前自学,教师要提出明确的预习目标,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以便为学生进一步的自学提供有针对性地指导。

3、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就学案导学中的合作探究题进行分组讨论。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应通过巡视,有选择地参与到小组讨论中,一方面对讨论给与必要地指导,避免讨论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发现和汇总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的共性问题,以便在之后的展示点评中跟进解决。

4、展示点评。在学生自学和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按导学案上的内容分配任务,各小组依据任务,充分利用黑板、多媒体等进行讲、说、演等活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适时追问、点拨、评价。这样在生生互动中、师生互动中巩固知识,生成知识。

5、反馈提高。主要是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看全体同学是否都达到预设的目标,成绩较弱的同学,是否能够学会,知识是否真正理解。反馈主要以习题为主,习题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的目标设计练习题,习题的设计既要侧重于基础,又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

当然运用学案导学还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把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二者不可偏废,既不能把课堂变成教师的一言堂,也不可放任自流变成“放羊式”教学。第二,正确处理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之间的关系,不能因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第三,教师要重视课堂生成性资源。我们的课堂是互动的课堂也是个性生成性课堂,学生当堂质疑出的问题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就让学生解决,而对于学生没有的知识基础,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教师的跟进讲解不仅是必要的,而且要讲解透彻,所以教师不可拘泥于学案而置之不理,要充分肯定学生的积极性,并对其问题灵活处理。

高效导学案 篇7

一、学生课前使用导学案, 可以实现有效预习

通常情况下, 老师都应该将导学案在讲新课之前发到学生手中, 让学生根据导学案来开展课前预习。虽然每个学校对如何编制导学案的要求不同, 但导学案基本上都是由学习目标、学习重点、知识链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测验拓展这几个模块组成的。导学案能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课文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做到心中有数。在课堂上, 教师引导学生参照导学案来学习, 让学生觉得有目标可循, 带着任务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学生就会少走弯路, 这也会提高课堂的学习效果。

如, 在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 《新闻两则》一课中, 学习的重点是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 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这篇课文的知识链接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对题目《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解读;二是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三是关于毛泽东的简单介绍。老师把教学目标给学生讲清楚, 就会让学生找准预习的方向, 提高预习效果。

二、教师精讲点拨, 学生归纳总结

导学案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技巧有着更高的要求。虽然学生已经进行了有效的预习, 但教师的精讲点拨也很重要。在导学案的基础上, 教师需要确定一堂课所要精讲的内容, 理清教学思路, 抓住教学重点, 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语文。

例如, 《小石潭记》这篇课文的语言特点是:简洁而又丰富, 细致而又生动, 用短句产生的节奏感, 读起来朗朗上口, 字里行间还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从语言上看, 大多数的好文章, 都具有这样的共性。所以, 教师可以由个别问题推及到一般规律, 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归纳出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同样也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另外, 教师对学生在讨论交流过程中表达出的具有独创性的见解和观点要给予表扬, 对于一些有偏差的或者比较幼稚的提问要因势利导, 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三、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合理导学, 探究相关知识

首先, 教师要让学生浏览课文,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具体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文, 找出自己还不太理解的字、词、句, 对此可以进行小组讨论, 也可以通过自己翻阅工具书来解决。对于一些课文, 通过合理导学, 可以让学生自学或自行讨论解决知识点,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展示情况给予必要的指导。整个导学的过程, 要尽量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要鼓励学生到黑板上展示学习成果, 站在讲台上给全班同学讲述主要情节, 或者描述课文中主要人物的个性特点。学生可以提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不解和困惑, 请同学或老师来为自己解疑。

其次, 学生进行组内交流。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让各小组成员之间能够学习和分享对方的学习成果, 让学生在交流和比较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比如, 对课文中众多人物的描写分析、对小说表达的观点的看法等, 由于思维方式的差异, 不同的学生肯定有不同的观点。学生进行组间交流可以有效弥补这种思维差距, 促进共同进步。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合理导学, 引导学生对小组之间的不同观点进行合作探究, 教师要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对课文的重难点进行交流、讨论与探究。在这个环节中, 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对学生进行启发, 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引导学生实现学习目标。

再次, 学生讨论结束后, 教师要进行总结和评价。教师总结是合理导学的重要环节。由于对课文的理解不同, 学生的观点也是参差不齐, 老师就要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梳理和总结。老师最后的总结可以查漏补缺, 及时帮学生纠正他们的偏差理解。

最后, 课堂练习和布置作业。教师要提前设计好一些难度适中的习题, 对学生进行测试, 以此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掌握程度比较好的学生, 教师要鼓励他们进行适当的延伸拓展;对于学习比较困难的后进生, 教师要就要适当降低要求, 以免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 合理导学, 不仅有利于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 而且有利于学生之间取长补短。

四、重视导学案的检查, 做到教学反思

教师要重视对每一节课的导学案的检查。对导学案的检查和批阅既是对每一位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查, 也是对学生具体学习情况的调查。通过检查导学案, 老师可以确定哪些知识学生已经能够自己解决了, 哪些知识需要自己在课堂上重点关注和讲解。这样一来, 教师就能做到心中有数, 在精讲点拨时就更有针对性, 就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崇庆中.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导学案的探讨[J].考试周刊, 2014 (32) .

导学案:谈高效课堂中老师的硬功 篇8

一、深入钻研教材

要想设计一份高质量的导学案, 课前老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 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 研究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设计具体、可行的学习目标。吃透重点、难点、生成点、易错点, 拓展点, 研究学法, 探寻规律, 有的放矢的设计导学案。

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中“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这一课时, 通过分析教材、教参, 我了解到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和小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结合本节课的任务, 我制定的学习目标如下: (1) 会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2) 能根据实际需要, 灵活选用取商的近似数的方法。目标明确具体, 重点词句用黑体字标出, 使学生一目了然就能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其中目标2是本节课的重点, 也是难点。为有效突破难点, 我设计了三个问题:

1、将2.1千克的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 每个瓶最多可盛0.4千克。需要几个瓶?

实际算一下吧:2.1÷0.4=5.25 (个)

思考:你觉得需要几个瓶?5个?还是6个?为什么?

2、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用1.5米长的丝带, 这些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实际算一下:25÷1.5=16.666…… (个)

思考:是16个?这是17个?为什么?

3、11元钱买了3本书, 平均每本书的价钱是多少元?

其中第一题针对的知识点是“进一法”, 第2题针对的知识点是“去尾法”, 为有效突破难点, 体现出根据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 我又安排了第3题, 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使学生在对比中明确选用哪种取近似数的方法。要根据需要而定。

二、充分了解学生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我们在编写导学案时, 一定要研究学生, 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学习障碍、年龄特点、认知规律, 根据学生的特点, 选择学习方法及相应的学习内容。

学习“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这一课时, 通过了解学生, 我知道对五年级的孩子来说, 很容易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 但什么时候选用哪种方法是个难点。为此, 设计导学案时, 我从三方面入手来突破难点, 第一,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 选用学生熟悉的例子,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明确应选用哪种方法。重点解决为什么选用这种方法。第二, 加强对比, 三种方法放到一块, 加强对比, 使学生在对比中明确什么时候选用什么方法。第三, 注重总结, 三个问题解决后, 我抛出的问题是:同学们, 联系生活实际, 你觉得什么时候应选用“进一法”, 什么时候选用“去尾法”, 什么时候选用“四舍五入法”呢?举一反三, 提高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二度”开发教材

在编写导学案时, 我们必须把握好教材的对教材的“翻译”, 把教材严谨的、抽象的、不易理解的知识, 翻译成学生能读懂、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 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 并给出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使学生能更有效的学习。

结合这一节课, 我对教材的开发体现在第3题, 及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 这个知识点书上没有, 之所以这样安排, 出于两种考虑, (一) 在小学我们学的取商的近似数的方法有三种, 完整的呈现出来, 给学生一个整体的认识。 (二) 把三种方法放在一块, 可加强对比, 更便于学生理解“根据实际需要, 灵活选用”的含义, 有效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四、分层设计问题

导学案的编写要做到把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 同时设计的问题要由易到难、分层设计, 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

如学习“打折”这一课时, 我制定的学习目标是:1、知道打折的含义。2、会求出一商品打折后的价钱及打折前与打折后的差价。

为突破难点, 我设计以下几个问题,

1、你知道六折出售的含义吗?三折出售、九折出售呢?

2、一件儿童毛衣100元, 如果六折出售, 现价多少元?

3、一条裤子60元, 如果打七折, 现价多少元?便宜了多少元?

4、一副棉手套20元, 如果八折出售, 商店让利给顾客多少元?

第1题针对目标1制定, 使学生明白打折的含义。第2、3、4题针对目标2设计, 由易到难。其中第2题使学生明白怎样求一件物品的几折是多少。第3题让学生在求出一件物品几折的基础上, 求出差价。第4题则是用另外一种方法叙述, 让学生直接求出差价。同时使学生明白, 求差价可以有不同的叙述方法。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这4个问题的设计,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 由易到难, 层层深入。

五、注重方法引导

在学习内容这一部分, 导学案可设计“思路点拨”“方法小贴士”、“温馨提示”、“特别推荐”等栏目, 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帮助学生更有效的进行学习。如:研究同一个圆中半径与直径的关系。教师可设置如下提示, (温馨提示:可以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 , 提醒学生探究的方法。复习整理角的度量时, 指导学生看书, 老师提示“毛毛虫是标题, 小精灵别忽视”等, 告诉学生看书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 方法提示应放在需要思考的问题的旁边。如打折中第一题和第四题的提示:

1、“你知道六折出售的含义吗?三折出售、九折出售呢?

4、一副棉手套20元, 如果八折出售, 商店让利给顾客多少元?

读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有感 篇9

一、高效课堂, 理念先行

随着课程、教材、教法、改革的不断深入, 必须走出传统的封闭式的教学模式。教师的理念是思考和行动的起点, 决定着我们的行动方向, 新理念下的高效课堂, 要求教师设计出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的导学案, 自然就打破了旧的教学观念。我校已开始推进高效课堂教学, 我深知导学案在高效课堂中的重要性, 也就是导与学的关系, 导占主体地位, 要从学生的主体出发, 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内容设计, 它既是学习的路线图, 又是思考问题的路标, 引导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共同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一个流程。它要求细致化、具体化, 要有深度、广度、梯度和角度, 从而引导学生走进一个轻松、愉悦而又充满学习气氛的课堂。

二、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应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一定的时间, 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预习, 在学生基本掌握预习方法后, 逐步把预习活动放到课外进行。但教师更要严格进行预习作业的检查, 使预习活动切实落实, 养成习惯。所谓预习就是学生对学习新知识在脑海中有一个粗线条的轮廓, 导学案分为导案和学案, 教师通过导案为学生设计出学案, 学生可以按照学案进行预习, 他可以通过学案了解学习目标, 抓重、难点, 为学生更好地交流以及展示能力提供很大的平台, 同时也能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概括总结能力等, 提高合作意识, 所以, 教师在备课时要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 精心设计预习问题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积极参与, 通过思考和交流能总结出答案。

三、导学案下的高效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加强学法的指导, 在导案的指导下和在学案的引领下, 学生一反往日旧的学习模式, 走进新理念下的高效课堂, 对加强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有着很高的要求。虽然课堂交给了学生, 但是老师要把一节课的问题引领呈现出来,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以及组内、组外、全班展示活动后, 教师再进行重点点拨。课堂上, 按照学案设计的问题提问, 学生可以是一问一答, 也可以是分组回答等, 这样不仅节省了时间, 还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许多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 而是靠学生“练”出来的。教师要充分运用小组合作活动, 加快教学的节奏, 加强训练密度和广度。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 调动积极性。

高效课堂下教师如何使用导学案 篇10

一、课前预习环节是关键

预习是导学案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导学案应该在上课的前一天发给学生, 让学生对要学的知识提前预知, 对学习有个强烈的期待。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作为老师, 一定要做好导学案预习阶段的过程指导, 要设计好预习的环节, 布置好预习的要点、方法、要求, 积极引导学生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做好的导学案课前一定要收, 教师可以全部批改, 也可以部分批改, 绝不能不批。学案检查要及时到位, 对于问题较多的题号做好记录, 做到心中有数, 必须坚持先学后教, 不学不教, 提前为高效课堂做好铺垫。

二、课上互动探究是核心

上课时教师要让学生打开预先发下的导学案, 首先复习旧知, 反馈上节检测中的问题, 然后是小组交流、讨论导学案上本节课内容, 进行合作性学习。而教师一定要巡视, 要参与到各组中去讨论、指导;对学生有争议的答案可倾听学生自己的解释, 一定要熟记于心, 在点拨时解决。教师的巡视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这个过程要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包括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思维方式、思维习惯、明显的学习障碍、学习的薄弱环节, 等等, 以使教师的学习引导能有的放矢, 切中要害。

在课上, 老师的引导十分重要。我们以前的教学, 存在很多的弊端,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老师总是不放心学生, 讲得太多, 面面俱到, 学生成了输入知识的机器, 输出知识的传声筒, 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强, 无法激活学生对知识渴求的欲望, 所以, 学习虽苦, 却收效甚微。因此, 我们在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 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 在探索的基础上, 让学生感知新知识, 感受新体验, 要让学生放手讨论;提出问题让学生放手思考解答, 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 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也就是说老师要借助导学案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的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 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老师既不能当“传声筒”, 也不能当“甩手掌柜”。最后, 教师就学生的问题及本堂课出现的问题精讲、点拨、解疑释惑, 师生集体交流, 学生归纳总结。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 要抓住要害, 讲清思路, 明晰事理, 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 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 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 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构建知识网络, 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从而构建高效的课堂。

课堂后两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入下一节的新课, 学生应适度浏览新学案, 结合教师的引领初步了解新学案, 让学生的预习有目的性、针对性。一定要让学生提前做好下节课的准备, 只有学生提前做到心中有数, 学习起来才会减少盲目性, 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

三、课后总结反思是发展提高

这节课的课后就是下节课的课前, 教师除了检查下节课的导学案外, 还要批改上节课的巩固案, 巩固案必须全批, 不能部分批, 这是检查和了解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只有了解学生对上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下节课的反馈才能及时, 有的放矢。这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保证。

课后我们还应该及时做好上堂课的总结, 反思我们的导学案设计时是否立足学生实际, 突出引导功能, 是否注重问题设计的针对性、启发性和引导性;巩固案作业量是否适当, 是否体现了层次性等;检测题是否精选, 学生能否及时完成, 能否拓展学生思维, 形成相关技能,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反思, 能提高我们编制导学案的质量, 从而提高课堂效益。

对于导学案的使用, 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导学案要求教师要做好引导、指导、教导。 (2) “学”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 能自主地具有开创性学习, 是在一种充分参与的状态下有目的、有思维的学习。 (3) 注意使用“法”, 即方法的指导, 学习策略的指导。这是学生提高的关键所在。

上一篇: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下一篇:项目管理中的成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