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工业设计发展趋势

2024-07-12

国际工业设计发展趋势(精选十篇)

国际工业设计发展趋势 篇1

本次会议由广东省半导体照明产业联合创新中心、广东省高智新兴产业发展研究院、深圳市LED产业联合会共同承办, 吸引了200多名照明设计师、室内外设计师、照明企业及外贸企业、大众及行业媒体等代表热情参与, 一起聚焦国际城市照明, 围绕当代中国照明设计行业发展进行讨论研究。

重视照明设计, 附着人文价值

广东省半导体照明产业联合创新中心眭世荣主任在致辞中表示, 近年中国企业在全球照明产业中的参与度越来越高, 据GSC统计, 仅广东省2015年LED照明产品的出口总额就达到了123.6亿美元, 成为了全球重要的LED照明产品生产基地之一。然而, 出口更多是基础性的光源产品, 原因就是处于整个照明产业重要一环的照明设计, 未能引起企业的足够重视, 或是更注重单个产品的设计, 对城市照明的整体设计用力不够。因此, 他期望通过这次会议上国内外专家独到的见解, 能打开思路, 为照明企业更好地走向全球提供宝贵意见。同时, 也寄望中国照明企业在未来更加重视照明设计, 使照明产品附着更高的人文价值, 推动产业进入更高的价值链环节。

了解行业现状趋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近年来, 我国城市建设的高速增长带动了城市照明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建筑装饰装修》杂志社总编华敬友在致辞中引述国家统计局数据表示, 从2004-2013年十年间, 城市景观照明发展迅速, 由政府投资的城市景观照明项目约24000项, 总投资达102.23亿元。其中就光源种类而言, LED灯所占比例最大, 占总量的57.1%。

他指出, 虽然中国经济处于稳定增长的态势, 但房地产与传统制造业在内的众多行业都面临供给侧改革的全新变局。而中国的LED照明企业, 也同样面临品牌的转型升级。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必须清楚了解行业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才能认清企业自身在行业中的地位。

法兰克福学院教授沃尔福冈•郎:光明总是与神圣的事物有所联系的

德国法兰克福高等专业学院教授、沃尔福冈•郎建筑设计室创办人沃尔福冈•郎教授, 以“国际城市照明设计发展趋势”为题, 分享其欧洲照明设计的经验与成果。

在本次演讲中, 他将演讲分为了“可见光及不可见光”、“智能照明”、“响应照明”、“光作为符号”、“光作为社会媒体”、“目前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五大部分展开阐述。藉此把欧洲专家多年来所做的研究工作和实际经验介绍给中国的同行们, 以供相互交流学习。

“光明总是与神圣的事物有所联系的”。他表示, 人们对于光的追求和渴望, 引起了诸多的变化, 其中尤其是LED灯光的出现, 为城市照明设计带来很大的改观。他还指出:“灯光可以在现有建筑上建立新的视觉效果。人们可以把对生活对美好愿望赋予灯光之中表达出来。如何利用光实现让生活更美好, 让人更舒适才是主要的国际照明趋势”。

清华大学荣浩磊:用光创造价值

清华大学北京清控人居光电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北京清城同衡照明设计院院长荣浩磊在演讲中讲述如何用光来创造价值。他认为, 现在的设计是走到了创意、技术、管理三者的价值平衡。

他回顾了中国城市照明的发展历程, 前三个阶段为亮化、艺化, 再到美化的三个阶段。最后每个城市急于要宣传自己的文化内涵, 也就是第四个阶段:照明的文化。

现在的大背景已经发生变化, 中国的经济增速已经放缓、所以从以前这种强力推动的、追求强刺激乃至新常态, 从这种概念推动的开始趋向于新发展, 向关注建设的开始转向长久的运营。回到照明规划设计的立场上, 他认为, 照明建筑无论是对于政府业务还是LED产业, 其实就是两件事:第一个称之为目标设定;第二个叫做亮化控制。不追求单一概念描绘的价值, 而是追求价值的平衡和兼顾。因此, 他认为城市照明的主要价值可以从:环境的价值、社会的价值以及经济的价值来展开。

深圳大学赵海天:走出简单替代模式自主创新

城市照明按照大范围划分, 可以包括了景观照明和道路照明。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赵海天教授在会议现场为大家讲解了道路照明存在的问题与趋势, 以及LED低位照明系统与模组化光源。

赵教授重点介绍了以提高照明效率为目标的路面照明——低灯位照明系统。据悉, 在低灯位现有案例中, 照明效率有所提高, 单灯功率10W, 可部分解决大功率LED光源的散热问题等。通过对路面照明的分析, 他得出以下的两点结论:首先, 规则反射下, 逆向照明方式的横向照射分量、竖向照射分量是无效照明分量, 逆向照射分量为有效照射分量, 逆向照射分量中高灯位照射的照明效率远低于低灯位照射的照明效率。其次, 在所有照明方式中, 低灯位逆向照明方式的路面照明效率最高。光源在路面上的真实反射为非规则反射, 非规则反射是规则反射和漫反射的叠加, 遵从朗伯定律。

苏州晶品高鞠:科学造灯, 人文照明

心•智•照明”——苏州晶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电子工程系客座教授高鞠在演讲中以此为题, 首先从灯光的历史入手展开讲述。据其介绍, LED是第一个人工辐射装置, 它将一个单位电能转换为一个光子能量单位, 是基于量子理论, 材料科学和半导体技术的发展。高鞠认为, 理解科学知识有助于我们理解LED的局限性和潜力。

高鞠教授还谈到了关于LED的挑战和机遇。他指出, 照明不只是一个器件, 还能在心灵上产生效果, 能提升人的情绪, 提升人的精神状态, 并把技术和艺术结合起来。同时, 照明是介于科学与人文之间, 也是一个互动的领域。

极成光电林陈椿:灯光, 让现实更美好

深圳市极成光电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林陈椿在“灯光, 让现实更美好”的演讲中, 表达了要用灯光为设计师提供全面支持的美好愿望。林陈椿介绍, 空间舒适最大的杀手就是灯具的眩光, 要治理眩光就要从灯具控光入手, 必须要把LED灯具的防眩角度增大, 实现“见光不见灯”。他一再强调灯光不仅是照亮功能, 而是更多地让艺术体现价值, 例如可以参与构图平衡, 分配注意力, 表现装饰元素, 建立和谐关系等。他又从文化心理与氛围营造, 空间叙事与戏剧空间两方面入手, 以此阐述灯光的文化意义, 主张用光影使环境充满情趣。

国际教学设计的四个发展趋势 篇2

趋势之一,教学设计越来越注重跨学科研究和跨领域应用。教育学的研究越来越出现跨学科的趋势,教学设计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地需要在一个更大的知识共同体中进行。目前的关注点可能在于,当代的学习理论本体论和认识论基础完全不同于传统教学设计的客观主义基础。在对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的研究中,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基于问题的、基于项目的、探究式的和开放的学习环境,还有认知学徒方式、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基于目标的情境、抛锚教学等等。

另外,教学设计的研究和应用不是教育领域的专利。教学设计是一种有效设计和制造学习环境的方法。为了加强学习环境的形成,教学设计应该运用当代学习、测量、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理论来改进学习状况。教学设计从一开始就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军事、政府部门、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以及商业课件开发。这种持续发展是教学设计领域内外一系列推动和发展的结果。

趋势之二,教学设计越来越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理念的整合。教学设计的一个主要变化来自于技术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影响。但没有一定程度的教学设计,技术不会在本质上自动改进教育。一些最有魅力的技术应用拓展了可以呈现的问题的本质和可以被评估的知识和认知进程。通过利用多媒体、交互性和对刺激呈现的控制而丰富任务环境,进而对认知能力的很大范围进行研究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切实可行。技术提供的新能力包括了直接跟踪和支撑问题解决技能、把学习者解决难题的行动过程可视化、建模和模拟复杂推理任务等。技术也使得对概念组织和学生知识结构的其他方面进行数据收集,以及他们参与讨论和小组项目的表征成为可能。

趋势之三,教学设计越来越注重各种因素整合下的学习环境的建构。学习不是传输的过程,也不是接受的过程。学习是需要意志的、有意图的、积极的、自觉的、建构的实践,该实践包括互动的意图-行动-反思活动。知识和技能通常是在个体运用知识和技能的“境脉(context)”中获得的,这是一个与环境有关的问题。环境的发展是与个体作为组织中的成员的发展密切相关的。人类在特定群体中所能支配的知识和技能的总量是如此之大,以至于通常不可能在使用专业技术的特殊环境中进行个体到个体的传授。而且可以使用知识和技能的环境可能很复杂、很遥远或是很危险,以至于必须创设一个为学习而设的特殊环境来代替“真实”的情况。

国际战略格局及其发展趋势 篇3

大航海时代前,人类生活在相互隔绝而又各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没有哪一块大陆上的人能确切地知道,地球究竟是方的还是圆的,而几乎每一块陆地上的人都认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让人类历史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自此,国与国之间开始了频繁的交流,战略格局悄然形成。最初,由于欧洲活跃的贸易与文化交流,此时的战略格局以欧洲为中心,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多极均势格局,1648~1815年) 近代国际关系格局的第一次演变发生在17世纪初期,其标志是该时期席卷欧洲的30年战争。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标志着欧洲30年战争的结束,成为现代国际关系史的开端。和约确立的国家无论大小、战胜国还是战败国,均能以主权国家身份参与国际协议的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而载入史册。

维也纳体系(多极均势格局,1815~1871年)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更新,增强了主权国家的综合国力。威斯特伐利亚和会以后,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特点就是西欧向世界各地的扩张,欧洲扩张导致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秩序”产生;此外,欧洲强国因殖民地等问题开始了激烈较量。最终在1814年10月~1815年6月召开的维也纳会议上,确立了维也纳体系。英、法、俄、普鲁士和奥地利相互制约与平衡,形成多极均势国际体系中的主宰。

法兰克福格局(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格局,1871~1918年) 在维也纳格局的发展过程中,欧洲工业的进步促使各国资本主义反对封建制度及其残余的革命斗争迅猛发展。1870年7月,法国拿破仑三世对普鲁士宣战。战争开始后,法国接连失利。11月,南德意志联邦与普鲁士签订联合条约,条约规定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给德国,赔款50亿法郎,3年付清后德国占领军开始撤退。5月,两国正式签署《法兰克福和约》。为确保对法胜利成果,战后,普鲁士首相俾斯麦组织了新的反法联盟,并于1873年建立了德奥俄“三皇同盟”,共同遏制法国。于是,在欧洲大陆形成了新的以《法兰克福和约》和“三皇同盟”为基础的战略格局,史称“法兰克福格局”。出于俾斯麦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亦称“俾斯麦体系”。P-3

一战的爆发使战略格局的覆盖面扩大,全球战略格局开始形成。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多极格局,1918~1945年) 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和会上签署的《凡尔赛和约》,以重新确定德国边界、限制德国军备、瓜分德国殖民地、从德国榨取巨额赔款为基础,使欧洲形成了新的均势,确立了一战后欧洲国际关系的新秩序,即“凡尔赛体系”。另一方面,在战争期间才加入协约国的美国和日本狠狠地发了一笔战争财,美国的海军力量迅速发展起来。1921年底,美国为了确立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支配地位,主导召开了华盛顿会议,先后炮制了《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和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通过这次会议,在承认美国实力优势的基础上,划分了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自此,形成了以《凡尔赛和约》与华盛顿会议为基础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1945~1991年) 二战末,国际政治舞台上的美国和苏联已经成为两支主要力量。传统上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宣告终结,二战末期,美英苏三国首脑举行的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标志着以美苏两大强国为首的两极格局即雅尔塔体系开始形成。这些会议达成的协议和谅解,除协调了同盟国对德日法西斯的作战计划和行动,加速了反法西斯世界大战的结束外,更主要的是确定了美苏两国的势力范围,标志着两极格局初步形成。此后,美苏冷战更加剧了这一格局。

冷战后进入多极化国际格局(1991年至今)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发生了对人类历史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巨大变化,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国际战略格局进入了一个转型期。两极世界对峙的结束,给国际关系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世界各种力量经过发展和重新组合后,新的多极化世界格局已经初见端倪。

军事力量在国际战略格局演变中的重要作用

国际战略格局的转型大多是通过大规模战争,特别是世界大战的形式最终完成的,军事力量是推动国际战略格局实现最后变更的主力军。在核威慑的控制下,冷战没有演进为热战,而是最终理性地接受了综合国力全面较量的结果。但是在长期的两极对抗中,军事实力影响着力量的对比,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对抗的胜负。在维护或挑战现有国际秩序时,军事力量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nlc202309031139

军事力量是营造有利国际环境的重要工具。进入21世纪以来,很多国家审查和调整国家安全战略目标时,都在保卫国土安全的基本目标外,增加了营造有利国际环境的新目标。美国军事战略的三大任务是保卫国家、预防威胁、打赢战争,前两大任务都包含有营造国际环境的内容,军事战略的涵盖远远超出了战场范围。利用国家军事力量开展国际军事合作,已成为大多数国家谋安全、保利益、促和平的重要方式。

国际军事合作是各国军队的根本任务之一。当前,国际军事合作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形式越来越多样,包括战略对话、安全磋商、建立军事互信、签订军事条约与协定、建立危机预防与管理机制、开展军事技术合作、参与国际维和行动、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加强军事人员交流与培训、进行军援和军购活动、防范和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实施国际人道主义救援等内容。开展这类军事合作,是国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树立负责任的国际形象、建立有利的国际秩序的必要措施。军事力量这种硬实力的软运用,已成为很多国家和平时期运用军队的重要形式。

在各国军队以信息时代为契机推动军事革命时,为营造良好国际环境而开展对外军事合作已成为军队转型的重要推动力。各国军队在编制作战与行动条令、改组编制体制、研发武器装备、更新教育与训练内容时,都将开展对外军事合作纳入作战需求,从而使军队转型有了更强的目标性与紧迫性。同时,国际军事合作正日益发展为日常和例行任务,也为检验军队战斗力提供了新的标准和更多的机会。对过去较少承担国际军事责任的军队来说,走出国门是在交往中学习外军优长,在互动中了解世界军情动态,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和自信的大好机会。军事力量建设与运用的关系,已不再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而发展为“养兵千日,用兵千日”。

结 语

我国当前的周边环境不容乐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只有加深对危机和苦难的理解,才能在这个世界上站得住脚,应对各种扑面而来的挑战,把握时局的最终方向。

军事力量的传统运用是在对抗中求全胜,军事力量的创新运用是在合作中谋共赢。中国军队在现代化过程中,首要任务仍是为了实现和维护国家的统一,做好打胜仗的一切准备。其次,为塑造有利的国际安全环境,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新挑战,要积极开展周边、地区和国际的安全与军事合作,以大国军队的姿态,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保障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刘靖鑫

国际工业设计发展趋势 篇4

体验经济的兴起, 消费者已突破传统的消费心理, 消费目的不再单纯地为得到某种商品或服务, 而转向追求趣味性、时尚的消费, 通过娱乐体验的方式获得满足感, 休闲娱乐已经成为生活体验的重点。全球经济发达国家, 娱乐业占服务业的比例高达25%, “娱乐”因素在内的服务业占到GDP的30% 以上。世界著名企业均通过介入娱乐产业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如索尼、百事可乐、微软等。 娱乐作为国家生产力水平衡量标准和社会文明评价尺度正在成为新的“世界通货”, 娱乐消费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据美国《时代》杂志报道, 目前美国人有1/3时间、2/3收入用于休闲娱乐, 有1/3的土地面积用于休闲娱乐。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也开始注重生活质量, 集购物、 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体验消费无疑是意义最丰富的一种消遣方式。

二、国际商业呈现出零售与娱乐融合的发展趋势

国际商业的研究表明, 现代城市零售系统不断拓展、商业购物和娱乐消费走向多元化, 娱乐与购物的相关性大大提高, 娱乐业与非娱乐业界线模糊。 商业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单纯购物, 而是集品质购物、特色娱乐、生活休闲于一体的消费体验, 呈现出零售与娱乐相融合的发展趋势。一些零售店注入娱乐活动, 引诱顾客在购物环境中度过休闲时光, 人们在零售店的环境中, 体验购物、娱乐、教育乐趣。购物中心规划设计满足了人们购物、休闲、 娱乐一站式需求, 其功能布局从购物中心提升为生活休闲娱乐中心。一些产品将娱乐体验融入产品的设计, 给消费者带来感官上的愉快体验。

(一) 娱乐与零售相结合的购物中心

娱乐化成为购物中心一部分已成重要趋势。 Shopping Mall起源于经济发达的美国及欧洲, 强调多功能、一站式、休闲性, 打造“购物+N种娱乐”购物娱乐化的模式, 以满足购物、文化、娱乐和餐饮等多种需求, 推动了娱乐购物一体化的发展。 世界上购物中心引进的娱乐业态包括溜冰场、KTV、 游乐场、儿童乐园、高尔夫练习场、蹦级、海底世界和赌场等等, 这些娱乐设施可以满足儿童、青少年、家庭、退休的老人、职业人群等各个年龄段消费者。据统计, 在90年代的最后5年中, 英国25% 的新建购物中心开发设计方案中都包括了娱乐设施, 2000年这个比例上升到了38%。近年世界新建和改造大型购物中心中休闲娱乐类设施一般占到总量的60%以上, 休闲娱乐已成大型购物中心的主导定位模式。如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波利亚的“Mall of America”包括占地7公顷史努比主题公园、120万吨水族馆、两层高18洞小型高尔夫球场及一些传统商业娱乐设施, 如14屏幕的电影院等。加拿大West Edmonton Mall拥有人造海滩冲浪、游乐园、迷你高尔夫球场、赌场、蹦高等先进娱乐设施, 除此之外还有海豚表演、水生动物展、乐队表演等免费娱乐性服务项目。

国内传统购物中心的最佳黄金比例是购物、餐饮、娱乐各为52:18 :30, 目前这个黄金比例正在被逐渐打破, 最主要的表现是零售的比例在不断缩少, 而餐饮、娱乐等的比重在加大, 出现购物、餐饮美食、休闲娱乐“三驾马车”联袂主演的新超大规模购物中心 (Shopping Mall) 模式。如香港又一城有欢天雪地溜冰场、人造海滩冲浪、蹦高、游戏机、 游乐园、最大的书店叶壹堂、电影院、玩具反斗城等娱乐设施;深圳欢乐海岸餐饮娱乐体量约占50% 以上。

(二) 零售店铺注入娱乐元素

娱乐化趋势不仅出现在购物中心, 一些零售店铺也在体现购物过程中的娱乐休闲化, 引诱顾客在购物环境中度过休闲时光, 人们在零售店的环境中, 体验购物、娱乐、教育乐趣。娱乐化已经成为商店装饰、服务的主要考虑因素。如巴斯. 布洛商店户外世界中, 顾客可以学习如何绑鱼饵, 然后在店里的室内鮭鱼池中试钓一下;他们还可以使用商店的步枪射击场和弓箭射击场。在奥西门运动商品连锁店中, 顾客可以在商店内的运动场上试验一下运动设备。美国休闲设备公司 (REI) 的一家商店中, 建有一座65英尺高的攀岩假山、一个35英尺的瀑布、一个用来测试雨具的人造雨房、一个长达470英尺的自行车与滑雪用具的试用道, 只要你喜欢, 你就可以马上在相应的真实环境亲身体验到所要选购的体育商品。 纽约第五大街旗舰店迪斯尼商店就是娱乐体验的创作原型。香港麦当劳婚礼服务, 鼓励大家在麦当劳里举行婚礼。波尔多斯书籍音乐店有店内咖啡厅和现场爵士乐演奏, 星际好莱坞餐馆的墙上放映好莱坞电影片断、虚拟现实中心销售名牌纪念品等。

(三) 娱乐主题融入产品体验

一些产品将娱乐主题融入产品体验, 通过顾客参与对产品的设计或生产来迎合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给消费者带来感官上的愉快体验。生产“芭比娃娃”闻名的马特尔公司提供顾客可任意选择的芭比娃娃的肤色、发型、服装等, 甚至赋予娃娃的喜好和厌恶, 当顾客收到专门为他们特制的“芭比娃娃” 时, 不仅符合他们个性, 而且还有娃娃的名字、出生年月、个性分析和换洗衣服。美国女孩公司利用美国女孩文化的大众性特点, 向5 ~12岁的女孩提供洋娃娃、服装、书及时尚配饰等目录产品线, 将娱乐和零售有机结合起来。美国厨师埃墨利尔· 格拉斯通过生动的、幽默的互相交流, 将烹饪转化为吸引观众的娱乐秀, 并使厨房里的对话成为男士间亲密谈话的内容之一。零售娱乐业这个结合了零售业和娱乐业的词现在使用频率越来越高, 也正在成为一种新的营销模式。

(四) 数字化娱乐成为新的亮点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的兴起, 数字化娱乐成为零售业新的亮点。座落在洛杉矶的数字化特色的娱乐餐厅UWINK将电子游戏的快乐、互联网的便利性、良好的就餐环境融为一体, 只要消费者进入餐厅, 就可以和朋友边玩游戏边联络感情和就餐。据美国国内市场调研统计:46% 美国人喜爱这种消费者互动的点餐方式和终端游戏形式的自主服务餐厅。 日本服装零售商优衣库利用如人人网和新浪微博这样的社会媒体渠道, 通过在线游戏等模式, 让它的核心客户群之一的中国大学生进一步增强对优衣库的品牌认知与好感。

三、基于娱乐体验的零售商业规划设计

体验经济时代, 国际商业呈现出零售与娱乐相融合的发展趋势, 因此, 出现了一种多功能、多特点、 全方位的购物生活形态——休闲娱乐目的地。休闲娱乐目的地是将娱乐、餐饮和零售设施整合在一起, 创造了一种具有协同效应的新模式。娱乐、餐饮和购物设施独自发生作用但又相互补充, 提供的服务已经从单纯的购物转变成多样化的商业 (购物) 、休闲 (散步逛街) 、娱乐 (电影、演出) 、餐饮 (饭店、 咖啡厅) 、专业服务 (如法律咨询、公证) 、健身保健 (健身房、美容院) , 甚至包括教育 (进修课程、培训班、 教育性博物馆) 、小型医疗服务 (如牙医、激光治疗眼睛) 、政府行政服务 (如办理证件、驾驶员书面考试) 等。目的地项目创造的直接销售额是购物中心项目的10倍以上 (见表1) 。

本规划设计前瞻性地将购物与公园结合设计,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在有限容积率下充分利用室外空间, 突出商业的主题化、娱乐化、休闲化特征。 以其独特的主题景观, 将休闲娱乐、特色购物、主题餐饮整合在一起, 创造一种具有协同效应的都市休闲娱乐购物公园型目的地, 突破现有商业发展模式, 引擎带动商业发展, 提升商业整体水平, 提高市民生活品质, 成为特色娱乐中心、都市休闲中心、品质生活中心。特色娱乐中心集室内室外休闲娱乐于一体, 满足中产家庭的娱乐需求;都市休闲中心充分利用公园景观, 满足都市居民的日常休闲需求; 品质生活中心集聚高品质商业业态, 满足高品质消费人群的一站式消费需求。

(一) 主题化

商业的主题化特征主要通过以主题划分功能区、与主题相匹配的建筑设计, 以及引进与主题相一致的商业品牌来实现。

1. 以主题划分功能区

都市休闲娱乐购物公园型目的地可以将以主题划分功能区, 形成以滨水主题的集中消费区为核心, 动漫、探险、科幻、自然四大主题消费群落为特色,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室内与室外相融合的功能布局。 滨水区主题消费区通过水上娱乐区、滨水购物区、 水景酒店、水族馆、水上秀场等打造以水景为特色的全家人欢乐消费空间;动漫主题消费群落通过梦幻娱乐中心、梦幻主题餐饮、梦幻主题商店、梦幻主题乐园打造以梦幻为特色的梦幻主题消费地;运动主题消费群落通过探险游乐场、冒险体验区、运动天地、运动主题餐厅、运动主题商店等打造以探险为特色的运动主题消费地;科技主题消费群落通过科幻娱乐中心、科技生活馆、科技主题餐厅等打造以科幻为特色的科技主题消费地;绿色主题消费群落通过绿色市集、休闲广场、园景餐厅、都市农园、 绿色生活馆、养生休闲中心等打造以绿色有机为特色的绿色主题消费地。

2. 建筑设计与主题相匹配

都市休闲娱乐购物公园型目的地可以通过建筑设计来表现主题和传达体验, 建筑设计与主题相匹配, 综合造型、装修、环境、动线、照明、技术和材料等元素集中统一打造项目的特色。如滨水主题消费区可以将建筑设计与水景景观融为一体, 创造零距离的亲水休闲空间, 打造特色的亲水娱乐设施。 梦幻消费群落可以通过局部动漫景点的设计、以动漫元素为主的室内外设计等打造充满梦幻色彩的消费环境。

3. 商业品牌与主题相一致

都市休闲娱乐购物公园型目的地可以通过与主题相一致的商业品牌的引进来打造项目特色。如动漫主题消费群落以动漫文化为特色, 形成以动漫品牌为核心, 儿童品牌、年轻时尚品牌并存的多元化商品结构。向动漫爱好者出售各种动漫模型、动漫服饰、动漫生活用品、动漫食品, 引进各种儿童玩具、 儿童服饰、儿童食品以及具有梦幻、卡通色彩的年轻时尚品牌。运动主题消费群落以探险运动为特色, 集聚探险品牌、体育运动品牌、户外休闲品牌。科技主题消费群落引进苹果、三星、佳能、索尼等品牌旗舰店, 集最新电子、电器、数码、IT等科技产品展示、发布、销售于一体。

(二) 娱乐化

娱乐是一种最古老、最普遍的体验之一, 几乎没有哪种体验会排斥那些促使人们开心大笑的娱乐瞬间。都市休闲娱乐目的地商业中心的娱乐化特征源于消费者消费需求层次上升所带来的娱乐体验的膨胀, 消费者希望在这里体验到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时尚。一般的传统购物中心以购物功能为主, 餐饮、 娱乐功能所占比例较小, 都市休闲娱乐购物公园型目的地应该增加娱乐商业业态比例, 娱乐与购物融为一体, 以娱乐为引力点带动销售。娱乐活动可占其可出租面积的30% 以上。如可以汇集最新的科幻娱乐项目, 充分利用园区水资源开发适合各个年龄段的水上娱乐项目, 运用现代科技打造以探险为主题的高仿真探险游戏等。

资料来源 :MRA International

(三) 休闲化

20世纪90年代中期, 开始出现“Demall”的设计观念, 即将传统购物中心的顶揭开, 使之室外化, 让购物者有更大的视野和自然景观。如位于美国的时尚岛购物中心采用露天式的布局, 环境优美、充满自然情趣。入口瀑布给人以视觉和听觉刺激;绿树峻石所围成的天然湖泊, 再配以蜿蜒的水上滑道, 嬉戏其中、妙趣横生, 整个建筑群被掩映在繁茂的热带丛林中, 为游客在市内炎热的气温中能体验到这里的自然清新, 是旅游避暑的最佳场所。日本大阪是率先发展自然化生态型娱乐目的地商业中心的城市之一, 其中Namba项目是独具特色的生态购物中心, 建筑面积达到32万平方米, 建筑师设计了一个带有自然地貌特点的人造峡谷式的公园式购物中心, 该峡谷的植物覆盖2~ 8层建筑的上面, 露天的坡道从2层逐渐走到8层, 坡道两边可以进入不同层上的商店、餐饮与娱乐场所, 在树木、植被、瀑布、 连接峡谷两端的飞桥的衬托下, 峡谷般壮丽的自然景象与建筑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

都市休闲娱乐购物公园型目的地可以充分利用公园自然景观发挥休闲功能, 将休闲与娱乐、购物融为一体, 使购物环境开放化、自然化、生态化, 如阳光、绿化、水景、舒适的温湿度等,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是都市休闲娱乐目的地的吸引点。

参考文献

[1]郑江宁, 周春发.国外主题公园发展趋势初探[J].高教与经济, 2004 (2) .

[2]钱坤.主题体验式购物中心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论文, 2005.

[3]城市土地研究学会.零售娱乐中心规划与设计[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4]杨麟.现代城市公园的体验式设计初探[D].华中农业大学硕士论文, 2006.

[5]罗建兰.城市购物中心休闲功能的研究[D].南昌大学硕士论文, 2007.

[6]谭瑶.娱乐目的地商业中心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2008.

[7]郑秋锦.品牌传播娱乐化研究[D].华侨大学, 2009.

[8]熊杰.购物中心的3E+3F[N].中华合作时报, 2011-06-20.

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 篇5

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及其对中国发展国际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及其对中国发展国际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及其对中国发展国际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及其对中国发展国际贸易的启示贸易的启示贸易的启示贸易的启示摘 要:当前世界贸易的发展相当迅速,而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更是增长快速.但当前国际贸易和发展呈现出与以前不同新特点、新问题和新趋势,而且这些变化对一个贸易大国的中国来说有很大的影响.为此本文对国际贸易的发展特点和趋势作了相应的分析,根据这些特点,提出中国应对这些变化的宏观思路。

关键词:国际贸易;基本趋势;问题;应对思路

一、国际贸易发展的基本趋势(一)国际贸易将步入新一轮增长期全球贸易现已摆脱东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加速上行,贸易增长快于生产增长的势头将持续下去。未来5一lO年,国际贸易增速将高于20世纪90年代的6.5%,保持在7%左右。据世贸组织预测,全球贸易总额将由1999年的6.8万亿美元增至2005年的lO万亿美元和2010年的17万亿美元。全球贸易额与总产值之比将从1990年的19%、1999年的23%,提高到2005年的28%,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愈加凸显。在规模生产和技术改进的作用下,国际市场上大多数商品的价格将走稳走低。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可能性增加,未来几年国际贸易增幅虽难以超过去年水平,但仍可保持较为平稳的增长态势,其主要原因是:世界经济仍处于上升期,使得国际市场供给充足、需求旺盛;科技革命和电子商务大发展,为贸易增长提供了后劲;贸易自由化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行市场开放战略。(二)国际贸易结构走向高级化贸易结构的高级化是与产业结构的升级互为表里的,从其变化趋势看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传统初级产品比重下降,工业制成品比重持续上升。二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高速增长。三是现代服务贸易迅猛发展。(三)国际直接投资越来越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推动力量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国际贸易增长超过生产的增长,而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又超过国际贸易的增长。东亚金融危机过后,这一发展势头重新显露。1999年下半年以来全球贸易表现优异的一个重要背景就是国际直接投资增势迅猛。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国际投资报告显示2000年国际直接投资达到1.1万亿美元,比1999年增长14%。与资本流动相对应,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已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内容。由于跨国公司在全球布局,实行大规模的产业内平行分工和“内部贸易”,在很大程度上“创造”并壮大了国际贸易。但与此相应的是,从数量关系来看,单位国际贸易额对国内GDP增长的贡献率在下降。这就对各国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是全方位进入国际经济舞台,不能为贸易而贸易,二是注意贸易的质量,切实增强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四)电子商务引导国际贸易新潮流近年来互联网应用范围极度扩张,为国际贸易带来深刻变化。这种变化不但体现在贸易的实现形式上,也影响到贸易的实质内容和发展观念。电子商务实现了贸易的网络化、无边界化和个性化,能有效打破自然和人为限制,具有营运成本低、用户范围广、互动交流性强等特点,代表着2l世纪国际贸易的发展方向。电子商务的兴起孕育着巨大商机。据联合国的报告统计,2000年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3770亿美元,并将以倍增速度发展,到2010年将占到世界贸易的1/3。发展电子商务对各国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能否在新兴领域分得一杯羹,更在于已有的市场份额能否保得住。所以,各主要贸易大国对电子商务都给予了高度重视。(五)国际贸易格局稳中有变美、欧、日仍是全球三大贸易力量,它们间的力量消长直接影响着国际贸易的总体格局。目前美欧日在全球贸易总额中的比重达到60%,其中美进出口均居全球第一,进口占市场总额近二成,在很大程度上支撑着世界出口市场,未来几年美在国际贸易中的霸主地位不会动摇。从近期看,美经济能否实现“软着陆”,日本的体制改革进展如何以及欧盟能否顺利完成“纳新”任务并稳定欧元,将是影响三方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发展中国家贸易比重近年来有所上升,但南北差距依然巨大。整个9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所得增长速度只有发达国家的一半。即使今

后石油出口国的贸易大幅增加,其“石油收入”的大部分也只是用来弥补历年积累的财政和贸易赤字。中低档的出口结构使发展中国家饱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致使贸易竞争力下降,取得同样的出口收益要动员国内更多的资源,从而陷入“贫困性出口增长”的怪圈。除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外,多数发展中国家在总体上仍将处于不利地

位。

二、当前国际贸易发展面临的问题(一)全方位的市场争夺战日趋激烈

(1)国际贸易领域已经成为各国进行竞争的最前线,并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表现形式。能否在国际市场上实现价值已成为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效果的重要标准,而近年来蓬勃兴起的服务贸易更是直接为本国创造价值。为此,美、欧、日等国都从国家经济安全的角度制定本国的贸易战略,投资、金融、生产、服务等体制和政策无不围绕着贸易来展开,同时国际斗争的焦点日益扩大,投资、知识产权、竞争政策等领域都成为竞争热点。从效果看,国际资本大量流入,进出口贸易同步增长,服务贸易迅猛发展,这种大进大出的整体贸易格局使发达国家充分吸收了经济全球化的积极面。(2)各贸易大国努力扩大自己的世界市场份额。美国在90年代初期提出的国家出口战略和新兴市场战略已经初见成效,成为“新经济”增长周期的最大赢家。美国一直以贸易自由化的领导者自居,企图打破各个区域性协定的优惠政策界限,以达“利益均沾”、为自己建立全球性市场的目的。美正推动的2005年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并通过亚太经合组织占领亚太市场,近年对非洲的开拓力度也明显加大。欧盟在集中力量进行内部整合,同时加紧执行东扩和南下战略,并通过欧亚会议和欧盟一拉美会议等渠道试图挤进东亚和拉美市场,最近又提出对最不发达国家“除武器以外的一切商品”出口在关税和配额上给予优惠,借以开拓非洲和南亚市场。日本的重点则由多边转入区域合作,全力经营东亚地区,同时加强与新加坡等国的双边关系。(3)不同发展层次国家间的区域与双边联系日趋频繁,与贸易大国形成明显的竞争态势。目前区域性贸易协议多达170多个,此外尚有约70个贸易协议正在筹划之中。一些在多边谈判中引起争论的议题,往往在双边谈判中较容易形成突破。发展中国家重点加强区域合作,联合自强,组成多个区域性贸易集团,像东盟、南方共同市场等已成为本地区贸易自由化白“排头兵”。

(二)贸易保护主义花样翻新,层出不穷(1)发达国家仍以高关税和配额对进口设限。目前高关税主要集中在农业、粮食产品和服装等发展中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产品上。现在乌拉圭回合规定的取消纺织品配额的10年期限已过去大半,但美国在全部750种配额中只取消了13种。(2)新贸易保护主义花样迭出。发达国家设置了许多技术出口限制,如美国把计算机产品的出口国分为4类,对第4类“无赖困家”完全禁运,对包括中国在内的第3类国家实行许可证限制。欧盟以“绿色指标”对进口产品设置贸易壁垒,美近来大力推销劳工标准。据世界贸易组织估计,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给发展中国家造成的外贸损失每年达1000亿美元。在恶劣的国际环境中,一些原本依靠出口已经脱贫的发展中国家甚至又出现“返贫”的现象。此外,在区域化和双边协议中,参与方互相给以优惠,有可能产生变相的保护主义。目前各区域贸易协议的标准和规则差异很大,这种差异可能会取代关税成为全球化进程的最大障碍。有人提出,片面强调区域合作有重蹈30年代集团分割覆辙的危险。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这些新趋势和问题对世界各国的经贸发展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因此要辨证地看待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既要看到机遇中存在的挑战,也要看到挑战中蕴藏的机遇。我们必须树立全球战略意识,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为国内发展创造

更大的空间和更有利的条件。

三、当前国际贸易状况对中国发展国际贸易的启示

(一)处理好大国之间的经贸关系,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空间美、日、欧、俄、东盟既是全球的贸易大国(集团),也是我国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2004年,我国与欧盟、美国、日本和东盟的贸易额均超过1000亿美元,分别达到1773亿美元、1696亿美元、1679亿美元和1059亿美元,占据我国外贸总额的半壁江山。目前中俄贸易规模虽然相对较小,但双方在油气和矿产资源、高技术等领域的合作前景十分广阔。深入推进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

贸关系向更高层次和更广领域发展,事关我国对外经济工作的大局。(二)积极发展区域经济合作和多边经贸关系,推动建立有利于我经济发展的全球自由贸易体制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具有重大的经济政治意义。我们要认真落实中国一东盟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促进大湄公河次区域贸易便利化。继续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在经贸合作方面取得新进展。一个更具开放性的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符合包括中国在内的世贸组织各成员方的长远利益。我们要积极推动世贸组织多哈回的谈判,在多边经贸体制中发挥建设性作用。积极参与联合国等多边国际组织的活动,进一步发挥我在联合国贸发会议、开发计划署等机构中的作用。

(三)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我国以数量增加为主的增长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制约,必须加快外贸从数量增长为主向以质取胜转变。要继续落实和完善出口退税等各项政策、确保出口稳定增长的同时,下大力气转变出口增长方式。狠抓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结构调整,提高纺织、轻工、家电等优势产品的出口质量、档次和价格;加大对蔬菜、水果、花卉等优势农产品一般贸易的政策支持,争取实现农产品出口零税率:深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抓好高新技术产品、软件和医药出口基地建设,重点支持汽车及零配件、船舶、铁路设备、通讯产品、生物医药等产品出口,加快形成高新技术产品带动机电产品出口,机电产品出口带动外贸出口的格局;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商品出口;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着重引进高端加工增值环节。发挥全球“大买家”的优势,组织协调好国内急需的能源、重要原材料、关键技术和重大设备的进口。按照国际通行做法,探索符合大宗产品集中采购试点,积极稳妥地发展期货等贸易方式,提高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进口议价能力。运用国际招标等方式引进先进高新接术产品及环保、大型医疗和电力设备,把关键设备、先进技术进口和消化、吸收、创新结合起来,促进国内装备制造业发展;敦促某些发达国家放宽对华高技术出口限制。(四)提高贸易摩擦的应对工作水平,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外部环境积极妥善应对贸易摩擦,维护国内产业安全和企业利益。加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中介组织与企业“四位一体”的配合与联动,完善贸易摩擦应对机制,做好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贸易壁垒应对工作。继续争取更多国家承认我完全市场经济地位。针对全球取消纺织品配额后的新形势,认真做好纺织品一体化应对。及时发布纺织品出口和纺织业投资信息,引导企业有序出口,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鼓励行业自律。推动纺织业开拓国际市场从出口为主向出口与“走出去”相结合转变,减少贸易摩擦。注重研究用好世贸组织规则,依法运用各种贸易救济措施,保护国内产业。密切跟踪贸易救济措施实施后对相关国内产业的影响,指导企业及时调整结构、增强竞争力。研究借鉴其他世贸组织成员相关法律和案例,科学规范案件调查与裁决程序。

国际投资银行业发展趋势 篇6

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开始逐渐放松金融管制,允许不同的金融机构在业务上适当交叉,为投资银行业务的多样化发展创造了条件。到了80年代,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金融创新工具的不断发展完善,进一步强化了这一趋势。如今,投资银行已经完全跳出传统证券承销与证券经纪狭窄的业务框架,形成了证券承销与经纪、私募发行、兼并收购、项目融资、公司理财、基金管理、投资咨询、资产证券化、风险投资等多元化的业务结构。

投资银行国际化趋势

投资银行业务全球化有深刻的原因,其一,全球各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证券市场的发展速度快慢不一,使投资银行纷纷以此作为新的竞争领域和利润增长点,这是投资银行向外扩张的内在要求;其二,国际金融环境和金融条件的改善,客观上为投资银行实现全球经营准备了条件。早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投资银行就采用与国外代理行合作的方式帮助本国公司在海外推销证券或作为投资者中介进入国外市场。

到了70年代,为了更有效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各大投资银行纷纷在海外建立自己的分支机构。80年代后,随着世界经济、资本市场的一体化和信息通讯产业的飞速发展,昔日距离的限制再也不能成为金融机构的屏障,业务全球化已经成为投资银行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领制高点的关键。

投资银行可为国外筹资者承销券,将其销售给国内外的投资者;也为国内筹资者承销证券,在国外销智还可以做做市商、经纪商和交易商介国外证券市场,或者帮助国外投资者与国内市场。

投资银行业务专业化趋势

专业化分工协作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在整个金融体系多元化发展过程中,投资银行业务的专业化也成为必然,各大投资银行在业务拓展多元化的同时也各有所长。例如,美林在基础设施融资和证券管理方面享有盛誉、高盛以研究能力及承销而闻名、所罗门兄弟以商业票据发行和公司购并见长、第一波士顿则在组织辛迪加和安排私募方面领先。

投资银行集中化趋势

国际热泵技术发展趋势 篇7

关键词:国际热泵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0引言

笔者针对目前热泵技术的进展加以分析, 着重探究热泵技术和空气源热泵技术, 并对未来发展走向进行分析。

1热泵市场发展分析

纵观热泵技术的历史发展状况, 可以指导所有的热泵科技都与能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所以, 一些自然资源十分缺少的地区 ( 比如欧洲、日本) 十分看重热泵技术的发展和研制, 至今其技艺在世界仍旧数一数二。自1990年之后, 热泵技术的研制便一直处于上升阶段, 在21世纪时表现尤为明显, 众多国家因为能源不足所带来的压力和本国经济发展的最终水平, 成为研制热泵技术的最大动力,

在20世纪初期, 热泵技术位居前列的是德国和芬兰, 不过在后来的年份里却一直呈现下降趋势, 将结果保持到最佳的是瑞士, 但与历史最好记录依旧有较大差距。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全世界的经济大衰退, 众多国家政府采取了具有针对性的能源策略, 价格也随之发生变动。此时, 各种热泵体系的投资规格远远高于一般标准, 整体的经济大环境对热泵技术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在热泵市场不断拓展的同时, 与之相对应的热泵技术也处在主要的上升时期, 其实际使用范畴不断增大, 客观上为热泵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具有较高能效类的热泵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更有利于节约能源, 环保功效为其进一步开拓市场。目前热泵技术的发展处于稳定阶段。

2地源和空气源热泵技术发展分析

在这一部分主要针对地源热泵技术和空气源热泵技术进行相应的研究分析, 具体内容如下。

1) 对地源热泵技术加以分析。在1970年至1979年间, 地源热泵的投入资金较大, 且当时能源丰富、价格低廉, 未能促进其有效发展。之后不久, 发生了能源危机事件, 由此引发人们对地源热泵技术的高度关注。步入21世纪, 地源热泵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经验, 同时众多国家不断拓展自身在这一方面的应用。总结来说, 地源热泵技术的分析关键点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1对竖直类型的地埋管换热器的实际数据进行模拟操作, 并探究新类型的换热器。2对复合类型的地源热泵体系做具体分析。3研究并分析地源热泵体系中的SPF的具体性能系数, 并得出能效性分析。

2) 对低空气源热泵加以分析。这一热泵技术的覆盖面更广, 其本身供给的低温热源量多, 不论是进行安装亦或使用时, 都十分简便快捷, 运行操作也十分简单, 且对初期投入资金的要求不高。在发生能源危机后, 空气源热泵受到世界热捧, 多数市场对其加以认可。不过由于室外温度因素不可控, 当温度降低时, 空气源热泵的效用会受到极大冲击, 使得使用时会出现一些列问题, 所以目前对空气源热泵的相关研究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 1当外部环境处于低温时对其加以研究。2分析空气源热泵的除霜效应。3重点分析研究其能效作用。4对其噪声因素影响进行具体分析。

3热泵技术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1) 目前热泵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依旧处于提升阶段。在众多节能减排的科技中, 热泵技术拥有十分看好的未来市场, 将会有更多的区域将此类技术投入使用, 以此达到节能减排的环保作用, 据相关数据显示, 其未来发展态势良好。

2) 目前对地源和空气源热泵技术的探究发展拥有较大潜力。不同的国家及地区的许多状况有很大差异, 所以其在研究热泵技术时关注的焦点是不一样的, 具体的研究方面包括热泵机组的体系掌握、优化和低温环境中的使用。总之, 现今各国关注的焦点依旧是地源和空气源热泵, 同样的,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也依旧是研究重点。

3) 加大对新型高效环保制冷剂的使用力度。因为各地气候因素的不同, 且现今对制冷剂的使用有明确规定, 所以加大对新型高效环保制冷剂的探索研制成为当务之急。

4) 复合式热泵体系的探究。在低位热源使热泵的整个体系中, 最受其影响的是可再生能源, 由于各个国家具体情况不同, 使用符合热泵技术能够促进最佳环保目标的实现。所以, 这一技术发展依旧拥有很大潜力。

5) 针对不同的建筑构造, 热泵技术的使用和研究也有所不同, 被列在重点范畴内。在国际工程中, 热泵技术的环保效果得到很好的应用和发挥, 所以大力推进热泵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具有很好的积极作用, 对世界发展有正面推动作用。

4结语

综上所述, 热泵技术在现今世界的发展过程中得到大力推动和发展, 不论是地源热泵技术还是空气源热泵技术, 在能源资源储量日益下降的情况下, 发挥了很好的替代和能动作用, 对环境保护产生正面效应, 受到多数国家的推崇。目前, 各国具体环境不同, 在研究热泵技术方面需要因地制宜, 尽量发挥本身的积极作用,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更为合理地促进本国热泵技术道德应用, 并以此大力推动本国的总体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毛健全.发展城市地源和废热热泵的探讨[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3 (5) .

国际会计的发展趋势探析 篇8

(一) 限制对收益的人为调节

对收益的确定, 传统会计理论认为, 应允许收益摊平, 即对费用的摊销, 当经营情况好时, 多摊销些, 不好时, 少摊销些, 使收益较为均衡, 企业的总体风险较小;目前的会计理论则认为, 收益摊平的作法, 人为调节的因素即主观性太大, 应予限制。

会计实务界认为, 会计本身的职能是反映。提供信息与信息的使用要分开。会计应体现其中立性, 而不是服务于特定的政策需要。因此, 各项费用的摊销应尽可能进行当期收益, 以减少人为操纵, 限制人为调节, 提高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可信度。

(二) 增加现行成本 (市价) 的会计信息

在现行会计准则中, 历史成本占主导地位。但是, 会计是要为投资者提供信息服务的。在价格变动大的情况下, 历史成本原则就不能适应这个要求, 而应提供现行成本。

所有投资的交易都可分成三大类:买、卖或持有。显然, 买主关心的是我今天为它要付出多少钱, 卖主关心的是它今天能变现多少钱, 持有者关心的是将来能收回多少钱。这些都是现行或今后的价值, 历史成本对他们只是参考。

(三) 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

当今证券市场的全球化、投资的国际化特别是跨国公司的发展, 要求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 实现全球统一。目前有两种思路:一是统一实行由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IASC) 制定的会计准则。多数人认为, 这是长期目标, 目前还不可能。二是协调化。即本国 (地区) 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尽可能协调一致, 减少差别或同时披露差别。其思路是:不断完善国际会计准则 (IASs) ;明确改进项目, 增强可比性, 如要求基本交易应采取两种基本方法, 其他交易只允许有一种替代方法, 并要求计算不同方法的差异, 披露其信息;制定核心准则 (CORESTANDARDS) 。核心准则由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 待国际证券业监管组织 (IOSCO) 确认要通过后很可能被要求在全世界推行;逐步实施统一的国际会计准则。

(四) 信息披露的扩展——提供现时的信息

目前企业披露的三种会计报表是反映上一年度的。报表出来后, 往往已失去时效。弥补的方法, 一是不仅要披露年度报表, 而且要披露季度报表。二是增加披露的信息量。信息既要有财务的, 又要有非财务的 (如环保责任、职工福利情况等) 。报表反映历史数据, 投资者需要的现时的信息可通过附注、附表等反映。在国外, 虽然正式报表仅三张, 但供投资者参阅的附注、附表可能达四五十页。这些资料不仅包括传统上认为应披露的财务会计资料, 而且要反映部分以前被认为是企业管理当局掌握的内部信息, 包括重大经营决策的分析资料。总之, 要提高企业经营的透明度, 为投资者提供尽可能充分的企业现时的信息。

二、加速会计国际化进程的对策

会计领域中的国际化行为, 会计界常简称为会计国际化, 它是指由于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 客观上要求各国在制定会计政策和处理会计事务中, 逐步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惯例, 以达到国际间会计行为的相互沟通、协调、规范和统一, 亦即采用国际上公认的会计原则和方法来处理和报告本国的经济业务。

(一) 加速推进会计准则的国际化

当前要进一步推进会计准则的国际化, 特别要服从财务报告的基本目标, 突出投资人和债权人的信息需求, 摆正会计准则和传统会计制度的关系, 避免准则与制度关系的混乱, 同时还应加快准则的制定速度, 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拓展准则的深度与广度, 提高其可操作性, 争取财务信息主要相关者积极参与准则的制定, 调动全社会力量, 广泛开展准则的制订、培训、宣传、研究工作, 使准则尽快深入人心。

(二) 推动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 规范上市公司的财务行为

要进一步增强公司管理层及时、充分、如实披露财务信息的意识, 促使管理层在真正提高公司质量上下功夫, 而不是一味依恃非常交易及不公允的关联交易等操纵利润。与此同时, 政府还应赋予证监会更多的监管权力, 如有权确定审计上市公司的会计师事务所的资格, 有权对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予以处罚等等, 以更好地规范上市公司的财务行为。

(三) 全面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素质水平, 进一步开放国内会计服务市场, 推动国内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著名会计师事务所的联合

要努力提高国内注册会计师的专业技术与职业道德水平, 提高其独立、客观、公正执业的自觉性, 使其尽快向国际水平靠拢。在加强注册会计师专业技术、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等各方面素质培养的同时, 还应进一步开放国内会计服务市场, 鼓励国际知名会计公司与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各式各样、广泛的项目合作, 逐渐形成一批具有品牌效应的国内事务所。

(四) 在加速会计国际化进程中, 还应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和特色

由于各国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法律环境、文化环境等有所不同, 导致会计原则和方法的适用性也有所不同。会计准则是在特定环境中产生的, 中国的国情比西方国家更为独特, 这就决定了中国的会计发展不能一味地强调国际化而忽视本国的特色, 过分强调本国的特色在很大程度上会阻碍国际化, 而强调国际化又会在很大程度上会削弱本国的特色, 我们必须要认真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王松年.国际会计的基本概念.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5卷4期

国际投资政策的发展趋势 篇9

一、可持续发展原则

截至2011年底,全球共有国际投资协议3164项,其中双边投资协议2833项。显然,各国签署的双边投资协议仍然是国家投资规则的主要形式。但与此相应的是,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 ICSID) 的受案量也急剧上升,这是由于双边投资保护协议( BITs) 片面关注投资者利益的弊端开始显现。双边投资保护协议是由发达的资本输出国创造并服务于其对外经济政策的,所以从其诞生时起就带有先天的“资本输出国烙印”。近年来由于大量因东道国环境政策和措施而引发的投资争议以及有关东道国的败诉和大量赔偿金的支付使各国政府提高了对双边投资保护协议可能危害东道国环境、资源等公共利益的警惕性,开始反思该协议对于东道国管制权力的过多限制以及对环保、劳工等社会公共利益维护不足的缺陷。这些都促使以美国为代表的主权国家重新权衡投资保护与东道国环境、健康、人权、可持续发展、正当管制权等公共利益的关系问题,并通过更新双边投资保护协议的范本,缔结新的协议和修订原有协议等方式,从不同角度,采取不同措施来实现对东道国管理权和公共利益的保护。同时,由于双边投资协议所固有的局限性使得各议的兴趣日益减少,谈判的重点开始向签定多边投资协议的方向转移。这些都给国家投资协议体系带来了系统性的变化,使得可持续发展等原则成为国际投资政策所追求的重要目标和基本原则。

可持续发展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它的提出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首次定义了“可持续发展”一词。该报告指出,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不损害未来一代需求的前提下,满足当前一代人的需求”。换句话说,可持续发展就是指在保护环境和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发展经济不得以损害子孙后代的发展能力为代价,旨在以平衡的方式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环境保护。目前,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各国制定经济发展政策的指导方针。

早在2005年,加拿大非政府间国际研究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所( IISD) 就公布了《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投资协定范本》,旨在通过平衡投资者、东道国及母国之间的权利义务,搭建一个合法、有效、透明的国际投资规则体系,实现促进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尤其是促进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该范本的历史地位是: 它规定了在当时已有的国际投资法律规范中罕见的投资者义务、东道国权利以及投资者母国的权利义务。

此后,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2009年7月1日,欧盟委员会通过了《欧盟可持续发展战略回顾2009》,强调欧盟要坚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主流理念纳入一系列的政策制定之中。2012年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 UNCTAD) 认为,“新一代投资政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为中心,旨在吸引投资并在投资中获益。新一代投资政策的目的是在国家和国际层面的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将可持续发展落实到具体措施和机制的运作上。新一代投资政策的内容是: 创造与经济发展目标或行业政策一致的协同效应,实现发展战略的无缝整合; 鼓励负责任的投资者行为,符合企业社会责任规则; 确保政策在设计、实施和运行环境中的效能。

联合国贸发会议在其发布的2012年世界投资报告中指出: 外国直接投资的前景充满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一个以共享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目标的宽泛的发展政策正在酝酿出台,这一新的发展范式对国际和国内层面的投资政策都提出了若干重大挑战。在国际投资协议层面上,除了应当致力于减少现有国际投资协定网络所固有的重叠和不一致缺陷之外,还面临着平衡东道国公共利益与投资者权益、确保为可持续发展政策留出充足的政策空间,以及使得投资促进条款更加具体并与可持续发展目标保持一致等重大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联合国贸发会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投资政策框架。该框架以实现共享式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为投资政策制定的首要目标,以一国整体的发展战略为基础制定投资政策并保持所有相关政策的连贯性和协同性,设立以下投资政策核心原则:

1. 投资政策应涵盖所有利益相关者,并嵌入以法律为基础的制度框架中,以确保投资程序的可预测性、有效性及透明性。

2. 建立投资政策动态评估机制、定期评估有效性和相关性。

3. 投资政策应保持国家和投资者在权利义务上的平衡。

4. 各国有权在信守国际承诺的基础上建立外国投资准入制度,以维护本国的公共利益及尽量减少外资的潜在负面影响。

5. 设立公开、稳定和可预测的准入条件。

6. 为投资者提供无差别的适当的保护。

7. 投资促进与便利的政策应与可持续发展目标保持一致并使有害竞争的风险最小化。

8. 投资政策应符合并采纳有关公司社会责任及公司善治的最佳国际惯例,以及国际社会相互合作、应对新的政策挑战( 特别是在最不发达国家) 和避免投资保护主义等国际承诺。

除上述核心原则外,贸发会议还制定了国家投资政策指导方针、设计和使用国际投资协定的备选办法等投资政策。贸发会议的可持续发展投资政策框架是为了平衡在国家和投资者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在国际投资协议中强调“负责任的投资”,推广“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确保投资政策在设计、实施以及运行环境中的效能。尽管现阶段的投资条约中引入可持续发展原则多用的是鼓励性的语言,但不可否认的是,多边投资准入中引入可持续发展原则已经成为一个立法发展趋势。为了适应各种挑战,从立法的角度而言,中国在立法过程中要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准则考虑进去,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时要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问题,做负责任的投资者,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二、负责任投资原则

负责任投资原则( PRI) 是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 Kofi Annan) 在2005年发起的一项倡议行动,建议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问题上采取一体化行动,并将其纳入主流投资决策和投资实践。负责任投资是一种投资途径,它明确指出环境、社会、公司治理、市场的长期和稳定等因素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与投资者的利益息息相关。负责任投资强调产生长期的、可获得持续回报的投资收益依赖于稳定的、运作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系统。负责任的投资需要投资者和企业用更广阔的视野,确认他们所面临的全部风险和机遇。

负责任投资和传统投资有两个区别: 一是负责任投资的目标是创造长远的、可持续的投资回报,而不是短期的。二是负责任的投资需要投资者考虑更广泛的情境因素,包括稳定和健康的经济环境体系、不断变化的价值观和对社会的期待。这些因素将是未来工业和经济更新的动力,投资者只有积极应对这些挑战才能取得成功。由此可见,负责任投资原则鼓励投资者提高他们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问题上的信息披露,要求投资者在做出决策时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必要时公布他们利用环境、社会和治理信息制定投资决策的过程。

经过几年的努力,负责任投资已日益成为许多投资者的追求目标。如今中国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因而中国的企业应成为负责任的投资者。中国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过程中,可能给某些资金紧张的东道国带来较大收益,让东道国由贫困转为富裕,但也可能破坏了当地环境,侵犯了东道国的某些国民权利。因此,中国在提高经济影响力的同时,还必须尊重东道国的风俗、文化传统和政治制度,充分考虑到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因素。

企业社会责任( CSR) 要求企业从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商业决策和运作,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企业在进行商业决策和运作时,除了考虑自身的资产和经营状况外,也要考虑其对社会和自然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在国际投资方面,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多边投资条约在准入时采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投资者满足某一方面的企业社会责任准则,或者强制企业在进入特定行业时满足特定行业的企业社会责任准则。

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社会责任准则是《联合国全球盟约》。其要求各国企业在各自的影响范围内遵守、支援和实施一套在人权、劳工标准及环境方面的十项基本原则。这些基本原则来自于《世界人权宣言》、国际劳工组织颁布的《关于工作中的基本原则和权利宣言》以及关于环境和发展的《里约宣言》,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 在人权方面,企业应该尊重和维护国际公认的各项人权,保证不与践踏人权者同流合污;

2. 在劳工方面,企业应该维护结社自由,承认劳资集体谈判的权利,彻底消除各种形式的强制性劳动,消除童工,消除就业和职业方面的歧视;

3. 在环境方面,企业界应该支持采用预防性方法应对环境挑战,采取主动行动促进在环境方面更负责任的做法,鼓励开发和推广环境友好型技术;

4. 在反腐败方面,企业界应该努力反对一切形式的腐败,包括敲诈和贿赂。

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重要性以及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日益突出。中国企业在对外投资中应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尽快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规范,以此作为评价依据。中国政府相关部门应尽快完善国内相关立法,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对外投资企业社会责任的自觉性。

三、WTO 框架下的多边投资协定新动向

世界经济贸易政策研究领域的著名智库彼德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研究显示,国际服务贸易对整个世界贸易的贡献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在一些国家,服务业增长对GDP增长的影响几乎是制造业的两倍。促进服务贸易与投资在更大程度上实现自由化将创造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效率、丰富服务产品的品种、降低经营成本。然而,由于服务贸易总协定( GATS) 的体制性缺陷,对服务贸易和投资进行系统性规范的多边国际规则已经远远不能应对服务业的发展。相对于WTO框架下多边谈判的停滞不前,调整和规范服务贸易和投资活动的区域贸易协定( RTA) 却不断取得进展。同时,由于WTO机制允许部分成员国在一定条件下就部分议题达成多边协定,从2001年开始,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智利等16个在服务贸易和投资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WTO成员国开始酝酿国际服务协定的谈判。

1. 国际服务协定的缔约方式选择

在国际服务协定( ISA) 缔约方式的选择上,就ISA的性质而言,首选自然是成为WTO框架内的多边协定,这种方式有利于将WTO争端解决机制适用于ISA缔约方之间的争议解决,而无需另外设定争端解决机制。同时,WTO框架内的多边协定是向所有WTO成员国开放的,任何WTO成员国在协定有效期内可随时加入,这有利于扩大ISA的影响。而且,成为WTO框架内的多边协定还有利于重振因多哈回合长期无果而受挫的WTO。但是,在WTO框架内多边协定的缔结必须得到3 /4以上WTO成员国的豁免同意,如果未能获得豁免同意,则可根据GATS第5条的规定经磋商达成独立的ISA,以此作为第二种选择。据此达成的ISA必须符合GATS第5条关于ISA所覆盖服务部门的数量、服务贸易的数量和服务提供方式的严格 要求。而且,在ISA达成之前 须通报WTO。就目前情况而言,根据GATS第5条达成并提交WTO区域贸易安排和审查委员会审议的几个服务协议还尚未获得任何结论。鉴于目前WTO的目标是加强区域性贸易协定方面的纪律约束,因而ISA将成为对GATS第5条所设标准进行测试的最佳范例。当然,还有一个选择,就是在既未获得法定数量的豁免同意,也未能通过GATS第5条标准的测试,ISA则成为完全独立于WTO的多边服务协定。

2. ISA 的关注要点

GATS的体制性缺陷是指GATS对于国民待遇采取“肯定式清单”的方式,且GATS的修改需要全体WTO成员国的同意方可生效,这使得通过修改GATS的方式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变得非常困难。ISA的根本目的是推动国际服务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并为其提供更高的待遇和保护。为了实现这一目的,ISA首先改变了GATS对于国民待遇承诺采取的“肯定式清单”方式,而是采取了“否定式清单”方式,即采用清单的方式列明各缔约方不给予国民待遇的行业、部门以及具体的限制条件,而对未列入清单的所有行业、部门的服务提供者均须给予国民待遇。“否定式清单”为缔约国设定了极为严格的义务,除了保留了有限的不符措施,缔约国承担了普遍的国民待遇义务,极大地减少了在“肯定式清单”模式下为推动自由化必须进行的后续谈判,对于国际服务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推动可谓一劳永逸。由于最惠国待遇原则是WTO的基本原则,为了避免未参加ISA的WTO成员方在成为WTO框架下多边协定一方而“搭便车”,在不承担ISA义务的前提下根据最惠国待遇原则享受“否定式清单”带来的普遍国民待遇,ISA拟采取类似于政府采购协定的方式,将其市场准入福利限定于协议的缔约方,但协议向所有愿意接受其纪律和承诺的WTO成员方开放。ISA关注的第三个问题是竞争中立规则的设计,以便使服务供应商能够对服务提供模式进行自由选择,不受歧视和不平等待遇。

3. ISA 对中国的影响

ISA是美国等服务贸易强国在多边层面上为服务贸易和投资设定规则的又一次尝试。为了避免在农产品准入和取消农产品补贴问题上做出让步的同时实现服务贸易与投资的进一步自由化,促进本国服务贸易的出口和对外服务投资的扩大,ISA缔约方放弃了WTO“一揽子承诺”的缔约方式,转而采取多边协定的缔约方式,在减少缔约障碍、节约时间成本的同时大幅度提高了缔约国承担的义务水平、大面积扫清了服务准入障碍,极大地压缩了主权国家产业政策的实施空间。

中国虽未加入ISA谈判,但并不意味着ISA的签订对中国毫无影响。历史一再证明,缺席国际规则的制定不仅使得自身诉求无法在国际规则中得到应有的表达和体现,还会为日后的加入设置额外障碍。中国曾经为了加入WTO而做出的额外承诺和接受的额外限制即是前车之鉴。新的服务贸易与投资国际规则的制定正在通过TPP等区域贸易协定乃至ISA等方式进行,中国必须认清自身利益所在,选择恰当的立场和平台,积极参与,表达自身诉求,而非坐视不理。然而,ISA对缔约国设定的准入前国民待遇义务以及“否定式清单”的缔约模式不仅极大地加重了中国对外国服务提供者承担的义务,压缩了产业政策的实施空间,而且对中国现有的外资企业法与内资企业法并立的立法模式以及对内外资企业实施不同的行政审批程序的规定都提出了挑战。而竞争中立规则更是关系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参与ISA的谈判不仅仅事关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发言权,更涉及到中国经济和政治体制的深化改革。参与区域立法合作是区域影响力的表现,更深层次的参与是在多边国际投资立法制定中表述价值观和谋取话语权。

参考文献

[1]国际经济合作编辑部.制定新一代投资政策——解读2012年世界投资报告[J].国际经济合作,2012(7).

[2]李本.对国际多边投资立法从回应到参与[J].海外投资与出口信贷,2012(2).

[3]张鲁青.双边投资协定对发展中国家吸引FDI的影响——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09(9).

[4]王跃生,陶涛.国际资本流动:机制、趋势与对策[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

国际财务公司发展趋势的动因透视 篇10

一、国际财务公司发展的趋势及特点

1、从组织管理模式看, 向全能型金融服务控股集团方向发展。国际财务公司为适应国际企业集团集约化经营管理、规模经济以及资金效率和资金控制风险的需要, 正向全能型金融服务控股集团方向发展。即建立以财务公司为核心的全能型金融服务控股集团, 实现集约化和集成化的金融服务。其特点是: (1) 集约化的资金管理。财务公司以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为核心, 协调集团内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根据集团发展需要集中统一配置和管理资金, 调剂资金余缺, 改善企业集团的资金和资本结构, 提高资金使用的效果和效率, 以实现企业集团的规模经济; (2) 集团化的风险控制。财务公司作为企业集团的金融服务控股公司, 运用专业化、系列化的金融工具, 联接外部金融市场, 实施企业集团金融风险的集中控制与防范; (3) 集成化的金融服务。财务公司利用其混业经营和综合金融服务的优势, 联合其他金融机构将各种金融服务业务进行整合, 使得各种金融业务相互融合、相互渗透, 从而促进资金的合理流动和高效率运转, 以便为企业和客户提供最佳的金融服务。

2、从业务经营模式看, 国际财务公司的金融业务向着全方位、综合性、混业型金融服务方向发展。国际财务公司金融服务业务一般包括司库型资金管理、信用型信贷服务和投行型财务顾问等三大基本业务模块。司库型资金管理主要为集团提供资金集中管理的服务, 信用型信贷服务主要为企业集团的产品销售业务提供信用发放和应收账款管理的专业化信用服务, 投行型财务顾问业务主要是为集团的资本运营提供专业化、规范化的具有投资银行性质的融资中介和理财顾问的服务。从国际财务公司业务经营模式的发展趋势看, 三大业务模块越来越趋向全方位、综合性、混业型金融服务方向发展。G E的业务经营模式就是典型代表。其特点: (1) 全方位。为适应企业集团多元化业务经营的需要, 财务公司利用其产业金融的专业化优势, 为企业集团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2) 综合性和混业型。随着企业国际化进程的加快, 财务公司出于企业集团及自身增强生存与发展竞争力的需要, 纷纷兼并收购其他租赁、抵押、保险、信贷、财务等公司甚至商业银行, 进入新的金融领域, 实现规模和业务扩张, 形成大而全的配套综合性混业型金融服务。

3、从金融服务领域看, 国际财务公司向着“纵向和横向”延伸的方向发展。其特点: (1) 供应链金融服务的纵向延伸。财务公司为本集团和用户提供专业化和个性化金融服务, 有着银行等外部金融机构无法替代的作用, 财务公司附属企业集团, 熟悉产业运作的各环节, 了解企业物流与资金流的运行轨迹, 能够充分挖掘供应链最深层次的金融需求, 借力最广泛的外部金融合作网络, 适时为供应链上相关企业提供最佳的金融服务, 充分发挥财务公司在商品生产和流通领域金融服务功能, 以有效的提高企业集团的市场竞争能力。 (2) 社会金融领域渗透的横向延伸。财务公司的产融双重属性, 使其成为企业内部金融和外部金融市场联结的纽带, 使其服务领域能够方便地横向延伸渗透到社会金融领域。国际财务公司与商业银行之间的股权交叉渗透已成为发展趋势。

4、从产业发展态势看, 国际财务公司还具有明显的产业化发展趋势。财务公司的金融服务在许多领域己呈产业化发展态势, 特别是在汽车金融服务领域。世界著名的汽车厂商如大众、福特、通用、宝马、丰田等几乎都拥有自己的金融服务体系, 为经销商、消费者提供融资、保险、租赁等在内的一揽子金融产品, 这些金融服务公司除了为母公司的汽车产品销售提供金融服务外, 还对其它集团的汽车产品消费者提供服务, 形成汽车金融服务产业。

二、国际财务公司发展趋势的实践动因

1、外在环境与条件。

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和全球信息化是国际财务公司发展趋势的外在环境与条件。

(1) 经济全球化趋势为企业集团及其财务公司跨国经营提供了外在驱动力。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全球范围的市场经济, 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国际竞争, 促进了国际资本流动速度加快和规模扩大, 并呈多元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 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贸易全球化、投资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和跨国公司生产经营全球化。全球化竞争环境下, 国际化企业集团为增强国际竞争力, 抢占国际市场, 竟相采取跨国经营战略, 同时要求其附属财务公司提供国际化的金融服务。

(2) 金融自由化为国际财务公司的跨国运作创造了国际金融环境。金融自由化主要表现在利率自由化、合业经营、业务范围自由化、金融机构准入自由和资本的自由流动等方面, 金融自由化无疑增强了金融市场的竞争性, 提高了世界金融市场的效率, 使金融信息更加公开和准确, 更为迅速的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 亦即资金的稀缺程度, 形成更为有效的价格信号体系, 减少了资金流动障碍, 使资源配置更接近最优化。金融自由化使分业管理制度的逐步解除, 为财务公司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更加灵活的经营手段, 资本流动的自由化促进世界性金融市场的形成, 使国际财务公司可以在世界范围内为其集团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

(3) 全球信息化为国际财务公司国际化运作提供了技术条件。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 伴随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业的飞速发展和世界各国经济交往与合作的深化, 世界经济步入全球信息化时代。由于信息科学的高速发展, 使计算机处理系统日益改善, 信息处理更加快捷高效、灵活和安全, 计算机技术广泛运用于经济领域, 加快了国际贸易和金融的运行, 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发展和金融自由化的进程, 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资本流动、技术转移以及生产要素的跨国配置, 从而为国际财务公司构建全球性的金融服务体系提供了技术条件。

2、内在需求与动因。

企业集团全球化经营战略对金融服务的内在需求是国际财务公司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企业集团国际化营销战略与营销网络建设, 要求金融服务相应扩展其服务的市场区域及服务网络, 为其营销活动提供金融支撑。企业集团全球化的扩张战略与资本跨国运作, 对资本的全球集中控制与风险管理提出需求。如, 企业集团全球纵向一体化经营战略与供应链价值管理, 对产供销全过程配套金融服务提出需求;企业集团全球横向一体化经营战略与行业扩张, 对行业经营领域的产业化金融服务的需求;企业集团全球多元化经营战略与不同行业整合, 对不同行业经营业务多样化、个性化的金融需求;企业集团跨国兼并收购实现规模和业务扩张, 对投行型融资中介和理财顾问的服务业务需求。此外, 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企业集团经营战略的调整, 还要求不断创新金融服务工具和手段, 完善内部金融服务体系、技术和方法, 以提供最有利的金融支撑。

三、国际财务公司发展趋势的理论渊源

1、财务公司是企业集团实现产融结合的一种有效方式。

(1) 产融结合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产融结合是指工商企业与金融企业通过股权渗透等形式, 实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相互转化、相互融合的过程。从世界经济金融发展史和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轨迹来看, 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有着天然的联系, 初期, 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货币资本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并发展为金融资本, 资本的逐利性和扩张性以及现代化大生产的不断发展, 产业资本在存量上的需求越来越大, 这就要求产业资本必须寻找到能够持续、稳定、大量地获得资本和资金的途径。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并适应产业资本需要而发展起来的金融资本, 所集聚的是一些零散资金, 为了保证资本和资金的流动性、收益性和安全性, 也就不断向产业资本渗透以获得增值, 扩大金融资本的支配权, 增加资本来源。同时, 产业资本也实现了在相对较低的成本上获取资本和资金, 并得以规模扩张和增加利润。可以说, 没有产业资本的增值, 金融资本的利润就成为无源之水;缺乏了金融资本的支持, 产业资本就会失去资本扩张的本性。两者交叉融合、同生共长, 在相互融合中得以优势互补, 所以产融结合是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发展一定阶段的历史必然, 产融结合具有一般的规律性。

(2) 财务公司是企业集团实现产融结合的一种有效方式。产融结合从理论上说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内在要求, 而作为这种内在要求的外在表现的必然趋势已经被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在不同的程度上所证实, 那么推进产融结合进程也就成为大企业扩张发展的重要战略途径。财务公司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互依赖又相互转化的结果, 是产业资本向金融领域渗透的一种有效方式, 而且在这种结合中产业资本表现出从未有过的独立性。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企业集团在实现多元化经营和资本增值的过程中, 不仅需要对集团内部资金、资本和资产进行集中化、集约化、集团化的管理, 而且对外部资金的需求将不断扩大, 企业集团需要有自己的金融机构服务于产业的发展, 这是财务公司产生于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之间的内在原因。国际经验表明, 财务公司作为产融结合的产物, 是企业集团加快发展的最佳途径, 全球500强企业中2/3以上均成立了自己的财务公司, 通用、福特、摩托罗拉、爱立信、西门子等大型企业集团都是通过财务公司成功地实现了产融结合与共同发展。

2、财务公司是企业集团实施纵向一体化战略的重要途径。

迈克尔·波特 (M.E.Porter) 在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价值链”的概念, 认为价值链指的是厂商内部和厂商之间为生产最终交易的产品或服务所经历的增加价值的活动过程, 它涵盖了商品或服务在创造过程中所经历的从原料到最终消费品的所有阶段。竞争者价值链之间的差异决定了竞争优势的差异所在。企业价值链的整合与延伸有助于整合企业资源、节约企业运行成本、提升企业价值。因此, 国际企业为实现全球化经营目标往往采取纵向一体化战略。

从企业集团价值链构成看, 构成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包含有一定利润, 通过实施纵向扩展战略, 把那些内部相互联系的价值链尽可能地统一在企业集团内部, 尤其是把分散在各个成员公司内部的资金集中起来, 可以形成一个庞大的资金链。因此, 通过对企业集团资金价值链的有效利用, 不仅可以实现集团内部资金利用的成本节约, 而且也可以提高企业集团金融资源的利用价值, 使供应链成员单位或业务单元共享供应链的金融资源, 减少对供应链外部金融机构的依赖。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作为企业集团价值链中发挥金融职能的一环, 可以为企业集团供应链内部各成员公司实现金融资源的共享, 能够提供便利快捷的金融服务和融资环境, 能够提高企业集团资金的使用效率, 增强企业集团供应链的竞争力, 从而成为企业集团实施纵向一体化战略的重要途径。此外, 财务公司作为供应链内部资本市场上的金融中介, 加之其与成员单位的之间的密切联系, 可以较好地消除了信息不对称、节约交易成本等问题, 也有助于企业集团及其财务公司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杜胜利.国际财务公司的发展趋势与海尔财务公司的发展模式[J], 《会计研究》2005.5

[2]、曾康霖《.金融经济学》[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年, P282页

上一篇:高等医科大学下一篇:分析数据通信交换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