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与城市

2024-06-08

高层建筑与城市(精选十篇)

高层建筑与城市 篇1

丛书通过有深度的建筑结构、形式、空间分析,建筑技术介绍,从部落城市向现代城市转型轨迹的解读,城市风貌特色的解读,完整、全面、深入而生动地反映了东南亚各国富有本土色彩与现代气息的社会生活方式。作为国内外第一套全面介绍东南亚建筑与城市的系列丛书,它高屋建瓯,道理通达,版式考究,文字流畅,图片精美,整体把握而见动态,眼光独到而见功底,论述确当而见学养!正如何镜堂院士所说的那样:丛书“在整体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寻找出东南亚建筑存在的差异性和关联性,这是有深度的创见”(见《丛书》序Ⅰ)。也正如美国注册规划师学会和美国规划学会前主席萨姆·卡塞拉所指出的:丛书“关于体制制度与城市发展及建筑演变具有互动关系的发现,为进一步探讨城市发展和建筑设计问题提供了一个十分有价值的案例。”(见《丛书》序Ⅱ)

难能可贵的是,丛书的各部分能够在整体把握、相互照应的基础上,展现各自的研究特色与个性。

《居所的图景——东南亚民居》(全峰梅侯其强著)把民居视为‘生长的建筑’,试图“通过文脉与图景考察建成环境的意义”,“反映出东南亚社会的的两种‘秩序’,一种是‘天人关系’,另一种是‘人神关系’”(见《居所的图景》前言),而以空间形态分析为核心,说明“东南亚居民的生活需要造就了民居独特的空间构成。……在他们的思想中,屋顶空间象征着天堂和神灵的居所,屋身象征着人间和现世;房屋的前部是男性的空间领域,中间是卧室,后部则是女性的空间领域。具体地,高脚屋大致由底层架空层、入户阶梯、前廊、堂屋、卧室、火塘(厨房)、晾台(阳台)、屋顶空间等组成,空间的有机组织和分明的功能设置构成了东南亚民居的文化特质。”在深入论述民居的空间形式、庭院的空间布局、观念的空间图式、聚落的结构形态和环境的空间意象的同时,分别讨论了东南亚民居的生成背景、类型特征、营造技术及其现代发展趋势。见解独到、笔触细腻,照片、图表文字有机地融为一体,细心的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到安居在东南亚大地上的闲适与情趣,更加懂得如何才叫做“诗意地安居”。

《王权的印记——东南亚宫殿建筑》(莫海量等著)以专业的眼光、谦和的态度来解读尊贵的宫殿建筑,“较系统地展示东南亚宫殿建筑文化,理清东南亚宫殿建筑发展的历史脉络,揭示多元文化影响下的东南亚宫殿建筑的人文精神与艺术特质”,使读者得以在理解“宫殿建筑是……民族文化、宗教思想、皇权政治、以及经济发展的集中体现,是社会意识的物化形态”的基础上(《王权的印记》前言),欣赏泰国宫殿的金碧辉煌、缅甸宫殿的气势恢弘、柬埔寨宫殿的朴素端庄、越南宫殿的庄重朴实、老挝宫殿的自然得体、印度尼西亚宫殿的谦和开敞、菲律宾宫殿的华贵典雅、文莱宫殿的美仑美奂,而且可以追随作者的指引,在把握宫殿建筑文化背景的基础上,了解东南亚宫殿建筑的功能与形式、风格与特色、传承与演变;学会用专业的语汇来解读宫殿的构成与细部,诸如屋顶、山墙、尖顶、门窗、柱头、基座、栏杆、扶手的样式、构造与色彩……;有兴趣的建筑师、室内设计师甚至可以把它们潜移默化地融入自己的建筑设计之中,使之增加一点东南亚的神韵。

《神灵的故事——东南亚宗教建筑》(谢小英著)的作者在实地调研中切身感受到东南亚民众的生活,“象一首缓慢、古老却让人回味无限的乐曲,清晨寺庙的钟声、化缘的和尚、辽远而极具感召力的呼礼,让人一次次领受心灵的涤荡,不能自已”;进而认识到东南亚文化(包括建筑)的整体性,懂得“历史是一个个性的表达”,终于能够恰如其分地通过宗教故事和审美语言让我们知道,东南亚人民如何在万物有灵的本土观念基础上吸收外来宗教(婆罗门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思想、宗教仪规与宗教建筑形制,进而通过‘神王合一’所主导的本土化过程(包括早期、盛期与后期),确定本土化宗教的仪规,确定本土化宗教建筑的布局、形制、装饰、风格,构成闻名世界的东南亚宗教建筑。作为东南亚人民宗教与美学的‘种族领域’,它通过宗教建筑的布局、形制、装饰,“记录着活泼泼的当下,成就了历史岁月的永恒”。无论历史如何变迁、宗教如何演变,东南亚宗教建筑中历经岁月磨砺所沉淀下来的极具个性的传统语汇,总会“稳固地传承下来,形成蕴涵东南亚文化个性的建筑语汇,构成东南亚建筑的风格与个性,成为建筑师的创作源泉”。(上述引语见《神灵的故事》前言)

《热土的回音——东南亚地域性现代建筑》(谢建华等著)则让我们把自己的目光从东南亚的传统建筑转向现代建筑。作者是青年建筑师,也是诗人,能够真正走进东南亚去感受她的丰富多彩,“从昔日对西方盲目的崇拜中清醒过来”,得以在整体上把握东南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基本问题,以简约的文笔、精美的图片、严谨的态度,向我们展示他们的体会,将东南亚地域性现代建筑产生的背景、发展演变的过程、内涵与特征、技术与材料、风格与传承、影响与发展,娓娓道来,把艰深的理论、钢铁水泥构成的现象化为图文并茂的真情表达;说明“在融合传统与现代、沟通东方与西方的时代要求下,亚洲建筑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创造性,地域性现代建筑正是这种创造性的重要表现”(见《热土的回音》前言)。作者能够恰如其分地用“自发的应用→自主的探索→自觉的追求”来概括论述东南亚地域性现代建筑六十多年的艰难历程,真是后生可畏、后生可畏。

《文化的烙印——东南亚城市风貌与特色》(陈玉等著)是一本难写的书。谁知道关于城市风貌与特色的书应该如何写,还要雅俗共赏呢!但作者写出来了。他们在吃透城市形态理论、城市意象理论、城市设计理论、环境行为理论、城市发展理论的基础上,运用著名城市学者芒福德‘化力为形’的工夫,把东南亚城市风貌的自然文化背景、东南亚城市风貌特色的形成与发展、东南亚城市形态与结构、东南亚城市空间与标志性建筑、东南亚城市绿化与景观小品、东南亚城市风貌的特色与借鉴等艰深的理论问题,一一化为蕴涵丰富专业内容的精美照片、流畅文字。全书图文并茂,雅俗共赏,令人读来爱不释手。而且,作者还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要塑造一座真正有活力的城市和具有长远目标的城市,其城市发展目标的制订不应仅仅反映权力阶层的意识形态更应该反映城市公民个体和全体公民的意识形态;城市的发展不应该仅仅以经济利益为目标,更应该以为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提供公平的社会环境、优美的环境质量为目标”(见《文化的烙印》前言)。我们到东南亚旅游的时候,身边带上一册,必然有更深入的体会。

高层建筑与城市 篇2

前几年,许多高层建筑的消防设计均未引起设计人员的重视,设计人员只是一味地根据甲方要求的建筑布局、设想来设计,并未考虑消防安全,且有部分建筑设计未经消防审核、验收就投入使用,因而问题不少。

2.2 消防审核困难重重

消防部门在建筑防火审核时会遇到种种难关。一类是三边工程,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边设计边施工,甚至擅自更改消防设施。另一类是形象工程。什么防火间距、消防车道、火灾登高设置等都无法满足规范要求。第三是停缓建工程。由于历史的原因,停缓建项目往往存在着防火间距不足、无消防环行车道、无火灾登高面、疏散楼梯设置数量不足、设置形式不正确等等诸多问题。

2.3 装修材料易使火灾蔓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装修的档次也愈来愈高。装修中使用的木材、纤维制品和高分子材料,使得高层建筑中火灾荷载很大,一旦发生火灾,就会猛烈燃烧,迅速蔓延。北京央视北配楼大火的惨痛教训,就暴露出了高层建筑装修施工中火灾隐患的共性。

2.4 施工单位素质不高

现在不少高层建筑是由私人建筑队承包施工的,人员素质差,业务水平低,与高层建筑结构复杂、施工要求高不相适应。特别是建筑消防工程的施工,有些中标单位因自己没有消防施工资质,便挂靠其它有资质的单位。有些施工队伍为了赚取利润,暗地更改图纸,在施工中偷工减料,影响建筑耐火性能。一些消防器材以劣质次品充当合格品,造成工程施工质量粗劣,给工程带来重大火灾隐患。

2.5 消防监管与管理制度落后

现在政府主管部门对日常的消防违章大多采取等人举报才去纠查,缺少主动性火检查次数。加上高层建筑内各种消防设施名目繁多,而现在建筑内的消防管理人员工作制度往往是沿袭了以前的保安人员工作体制。不要说怎么去定期维护、检测、操作上述各类消防设施,有些管理人员竟连灭火器是否过期怎么判断也不懂。有的高层建筑管理的另一隐患是领导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发现消防问题互相推诿或拖而不决。

2.6 消防火灾隐情复杂

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 篇3

关键词:高层建筑设计;城市空间;协调性

前言:在高层建筑遍布城市的今天,高层居民楼和商业大厦的崛起,高层建筑所占的比例正在迅速上升。而一个崭新的问题也接踵而至,便是城市空间形态和结构体系在高层建筑的堆砌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将会从高层建筑设计方面进一步探讨如何与城市空间相协调与融合,从而改变城市环境和城市样貌。

1.高层建筑的兴起与影响

1.1高层建筑兴起的原因

当前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使得许多进城打工人员涌入城市,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土地资源锐减,高层建筑应运而生。作为城市生活的主要载体,高层建筑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城市空间。近年来,我国高层建筑的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热潮,无数高层建筑拔地而起,使城市的空间容积逐渐减少, 城市高层建筑的增加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交通线路以及其他的基础设施也随之一起改变,最终彻底改变了城市空间原有的格局。随之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不合理的高层建筑设计缺乏美感,与城市空间的协调性差,城市空间形态的破坏等。因此,探讨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做到与城市空间的整合是很有必要的。

1.2高层建筑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

城市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对于城市空间的发展而言有着多方面的影响。从积极的角度来看,高层建筑可以有效解决我国土地资源紧缺的这一现状。在人口大量集中到大城市的大环境下,在大中城市可谓是寸土寸金。高层建筑使得人们的居住、生活、工作环境向高处发展,在提高容积率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建筑密度,从而降低市政投资,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1]。但是,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高层建筑的增多也存在着很多的隐患。由于高层建筑的高度,日照下的阴影很大,在冬季给人不舒适感,而且在低温下极易结冰,造成安全隐患。城市中心高层建筑聚集,空调等人工热排放加大,“热岛”效应十分明显。高层建筑聚集了大量的人和物,在其停留和运转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污水和固体废弃物。正由于人大多都集中在一起,加大了特大火灾发生的几率。而在起火消防时,扑救比较困难,因此,高层建筑的防火问题是最为关注的难题之一。

2.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2.1高层建筑的广场设计

高层建筑其体量巨大,往往给街道空间一种突然的压迫感,使身处其中的人们产生不适。因此,当街道两旁存在这样的建筑时,应使其后退并留出广场空间,起到缓冲空间的作用。就城市空间而言,后退广场在城市空间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既能成为建筑物的场所标志,也可以成为城市的共享空间,是城市空间的变化丰富多彩。有的建筑师甚至直接设计成下沉式的休闲场所,使建筑塔楼的形象特征更加突出。这种下沉式的广场往往更容易给人留下印象,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广场和建筑应该作为一体来考虑。

2.2高层建筑整体尺寸设计

从目前我国高层建筑的发展情况来看,高层建筑的建筑形式大多以新鲜、奇特为目的,都要突出自我的特色,而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使整个城市空间显得纷乱无序。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对高层建筑的整体尺度进行系统的设计。高层建筑的整体尺度是指高层建筑各构成部分,一个十分均衡匀称的建筑体,就是要通过运用有数学关系的比例,对各种条件要求加以调节,营造出一种能让人自然而然的愉悦、让人觉得比例协调的效果。因此,建筑物整体尺度的掌握是十分重要的[2]。我们都知道,一个优美的高层建筑是靠裙房,主体和顶部三者相结合而来,这三者之间的尺寸比例应该的相辅相成的,这样设计出来的建筑物才会让人看上去觉得舒服,外形充满美感。所以,这三部分的比例关系是高层建筑形象设计的重点,各部分建筑尺寸比例的协调在设计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另外,高层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尺寸的层次性。高层建筑因为其修长的因素,更应该要综合微型和巨型因素,使大中有小,小中有大。这一原则使高层建筑产生强烈的统一性和协调性。除此之外,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城市的整体布局,因为高层建筑不是单独存在的个体,而是与城市空间整体的存在着。根据不同区域的需要,设计出具有该区特色的高层建筑,最终使得高层建筑与外部及周围环境相适应,使整个城市更有层次感和美感。

2.3高层建筑的生态设计

随着近几年来资源短缺问题的出现,高层建筑就环保节能方面来说是很浪费的,随之就出现了生态型建筑的概念,这是在当今建筑设计思想中的一种新思潮。所以,当前高层建筑设计的一个新要求就是要实现"生态节能型"。因此,在高层建筑中引进绿化生态的思想,将日照,通风等因素相结合就十分必要。另外,在屋顶上进行绿化设计,是十分可取的,这样既充分的利用空间,也可以大大增加绿化面积,提高环境质量[3]。或者,也可以将屋顶直接建造成为屋顶花园,既增加了美感,又能达到生态设计的目标。伴随着建筑物的增加,大块的绿地面积锐减,相应的环境条件愈加恶化,致使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和重视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所以,随着城市的建设发展的进行,应该要充分利用到每一块土地,将绿化生态做到实处,使城市建设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继续发展下去。

2.4高层建筑顶部造型设计

高层建筑的顶部造型的独特设计对建筑的整体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屋顶设计不仅在高层建筑的生态改善及影响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这部分对建筑的显著性以及标志性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它是高楼林立的建筑群中独特的标志。从审美的角度出发,顶部的设计要能够提供多角度,多方位的欣赏空间,而且要考虑到从整体到细节的审美要求。优秀的屋顶设计能够起到塑造建筑标志、丰富城市空间形态的作用。高层建筑屋顶的设计应当紧密结合地面设计以及整体楼身的设计,突出建筑的整体美感。总之,高层建筑既要考虑使用者的需求,又要以城市的公众利益为追求目标,创造出更好的城市景观和生活环境。

3.结语

高层建筑已走过百年的发展历程,从其出现之日起就成为城市的主角。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视觉焦点,高层建筑一定要发挥其独有的优势,并且融入到城市的空间环境中。优秀的高层建筑要考虑使用者的需要,以城市的公众利益为追求的目标。并通过自身的特点去完善城市环境,在城市的发展中取得平衡,才能创造出更好的城市景观和适合人们生活的城市环境,才能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理健康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刘利雄,王世福.城市空间视角下的高层建筑形态设计思考[J].城市建筑,2010.

[2]任州.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形态的整合--析高层建筑体形设计方法[J].建筑科学,2010,10(S2)

浅谈高层建筑与城市 篇4

不论是设计的或是缺乏设计的摩天楼或高层建筑物都已成为我们城市生活的既定景观, 它是几乎每个国家的主要城市都认可的一种国际技术!一幢高层可以是一个城市的特写, 例如说到世界贸易中心 (虽然已在911中倒塌) , 人们就很自然的想到美国纽约, 说到阿拉伯塔酒店就很自然的联想到阿联酉, 而佩重纳斯大厦, 也就是吉隆坡双塔, 也已经成为吉隆坡的地标性建筑。高层建筑已变成城市的本体部分, 并对城市的社会、经济及物质环境的充分影响也正变得日益明显。

1 高层建筑对城市街区的影响

高层建筑对其所在的城市街区具有重要的影响。仅以它绝对的规模和人口总量, 就对城市街区的集中化、对街上的行人以及街景本身都具有明显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将这些归于高层建筑的环境关系, 它必须成为在一定位置上的有效的城市设计方面的主题。在这个层面上, 高层建筑的发展可以由规划者通过地方规划来加以控制。一座高层建筑必须首先与城市达成的协议, 就是那里的现状, 例如:它如何决定体量的问题, 以及新的塔楼以何种尺度才能为整体联系于城市的形象、城市的街区和周围的建筑, 最重要, 它必须决定如何适应于街道的边沿、周围的人行道尺度、现有的土地利用以及它所在街区的特点。

1.1 高层建筑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由于其相对体量和高度, 高层建筑对城市已有的周围环境及尺度影响甚大。不论是独立的或是混入在城市环境里, 建筑物的体量越大, 影响也就越大。不断增大尺度的高层建筑的空前激增已引起环境条件不断的恶化, 因而变成城市生活质量的祸害。高层建筑插入到城市环境中, 这些大都市里深谷剥夺了城市居民的光线、日照、和自然通风, 对城市街区及其周围小气候环境的造成很大影响。诸如在阳光照到街面上的主要几个小时以内, 高层建筑可能投下的阴影。这些阴影可能极大地改变着该区域的性质, 影响着小气候以及遮断视景。塔楼也可能在底部造成强力的下行风和不舒服的旋风, 那是很令人讨厌的。还有这些大型建筑项目的能耗过大, 如空调、取暖和照明等需要较大的能量供应, 从而产生大量的热量, 改变了城市原有的热平衡关系, 加剧了城市的热岛现象, 恶化了市民的生存环境。

1.2 高层建筑对城市街区规划的影响

许多实例表明:什么地方的建筑物在其地段中从各方面都向后退进时, 它就变得与街道线分离了, 并可能变得与其环境失去联系。从地面形象方面来说, 在高层建筑物之间的地面场地不要仅仅作为行车道路, 那将由于与城市形式脱节, 可能变成对城市联系的一种威胁, 并且形成“孤岛”式建筑局面。城市街道生活中最重要的是街道上行人与大楼之间的关系。高层建筑物必须形成与周围建筑物的联系以加强城市结构, 并促进在其底部的城市生活。假如这些被忽略而后大楼将孑然孤立, 缺乏与街区的任何联系, 或不承认自己属于城市街区, 而它却是其中的一部分。如果高层建筑的立面正好位于街道线上, 而且在其门厅内部结合着过渡区的话, 那么, 这座摩天楼的底部就能将内部空间与外面的街道生活联系起来。

2 高层建筑在城市中所展现的文化与历史价值

2.1 高层建筑的文化与美学体现

高层建筑承担着城市的高级偶像的作用。高层建筑有提供天际线视觉趣味的独特的城市设计机会, 能够创造壮丽的天际线, 而在街道层上却以人的尺度行事。建筑物的顶部一般服务于天际线, 衬在天空上的形状是高层建筑“联系于无限”之点, 是塔楼的一个特色。没有天际线的摩天楼大概就像空间里一大堆不引人注目的体快。像高度发达的纽约和弹丸之地的香港都是由高楼大厦堆砌起来的, 且看这两大城市的天际线, 错落有致的城市建筑, 间中穿插的塔楼, 为城市的天空勾画了优美的轮廓, 线条生动活泼、色彩缤纷多变。城市的天际线只是一维的立面边线为主的轮廓线, 可正如一幅艺术摄影, 照片是单向面的, 可它反映的是三维的城市空间, 以及整个城市风貌的特点。也就是说, 三维城市空间的布局, 不仅仅是功能性的问题, 也有个审美意向在内———对建筑风貌的选择与城市风貌的构建。城市天际轮廓线, 是城市规划宏观把握中必不可少的参照, 也是一座城市的文化与美学的体现。

2.2 高层建筑的历史价值

高层建筑的发展也能影响到现有城市的历史遗产。发展必须保证将不会危及地方的环境品质、原有的街道生活模式和亚文化群、原有的市景和风景。如果城市的传统结构就是由一群低层店铺组成, 并成为城市个性特色的话, 那么新的高层建筑体量就应该与原有建筑的尺度相调和, 并考虑将其保留、维护和改造利用等问题。历史风貌保护区和文物单位是一个城市发展的见证, 城市的建设要沿着其历史的脚步进行可持续的发展, 离开了历史, 那将是一座没有内涵、没有底蕴的城市。

3 高层建筑的设计要求

高层建筑影响一座城市环境的平衡, 集中注意高层建筑对环境质量的责任, 对城市及周围的影响, 这和建筑本身的功能方案一样, 对设计者都是根本的问题。高层建筑设计必须用协调其形声的方法以尝试保持最少的环境干扰性。高层建筑是城市的主要建筑大厦, 创造着城市引人注意的轮廓线, 它们限定着创造城市活动场所的公共空间, 为城市中人们的活动提供布景。

高层建筑是城市空间的元素, 优秀的高层建筑并不是排斥城市空间的明星建筑而是一个能创造人性的场所, 又融入文脉的关系, 不去破坏城市空间的和谐。优秀的高层建筑要考虑使用者的需要, 以城市的公众利益为追求的目标。我们必须在高层和城市的发展中取得平衡, 才能创造出更好的城市景观和适合人们生活的环境, 才能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理健康地发展下去!

摘要:目前高层建筑物已成为城市生活的既定景观, 其对城市的社会、经济及物质环境的影响也正变得日益明显。

城市与建筑认知实习报告 篇5

可以说,要了解一个城市的规划,首先要参观当地的城市规划展览馆。

1.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

时间:7月1日地点:南京

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位于玄武门22号。整个建筑占地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共分三层。

一层是序厅,主要是接待处、规划公示厅以及金陵四十八景。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前身是江苏展览馆。当时所谓的对外开放只是用于市政间交流,并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市民参与。新的《城乡规划法》明确提出了公众参与的概念。所以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的公示厅也可以说是新政策的一种反映。

二层是城市规划厅、建设成就厅、历史厅以及南京全景沙盘模型。整个展区从历史和整体出发,使人对南京的历史风貌、整体规划建设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认识。沙盘利用影片、灯光等效果介绍了南京的空间布局、交通组织与标志建筑等内容,令人印象深刻。

第三层是南京分区规划展示厅以及3d环幕影院,分别展示了鼓楼、玄武、白下等13个区县的规划。

整个建筑大方简洁,外表面的石门与玻璃幕墙对比。

其区位条件也比较优越,它位于中央路口,接近地铁通道,便于组织交通;毗邻玄武湖、玄武饭店、明城墙等,离市区比较近。

但是我们发现整个展馆尽管是免费参观,来者却寥寥无几。

2.上海城市规划展览馆

时间:7月6日地点:上海

上海城市规划馆位于上海黄浦区,位于人民广场附近,周围有一系列的商业与服务性高层建筑,交通组织便捷,靠近地铁站,并且离上海的外滩也不远。整个展示馆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670平方米,建筑高度43.3米,展馆大楼主体造型从中国传统的城门形态中获得设计灵感,以中心对称的结构图式巧妙地呼应着中国传统的美学思维,与现代感及富智慧地在同一建筑上体现出和谐美感,顶部寓意着盛开的上海市花——白玉兰,网络状的结构让建筑与蓝天、白云融为一体。

展馆分为地下一层以及地上五层。地下一层为上海1930风情街一层大堂为序厅,展示了外滩滨水区城市设计方案模型(用于方案意见征询)以及陆家嘴金融中心的.巨大金色模型艺术模型。在一层与二层之间有一个夹层,为历史文化名城厅,凭借影视、大型仿真书本、展板、模型等整体重现了老上海的沧桑岁月。二层为临时展厅,此时作为20上海世博会规划方案展,详细的展示了其场址规划设计方案、历史保护建筑与保留建筑方案、道路与公共配套设施规划控制图等等,并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各场馆建成后的效果。三层为总体规划一厅,以上海核心区域城市主体模型为中心分布城市总体规划展区、世界之窗展区、浦东新区展区、县区展区、以及在国内最先进的360度环幕虚拟演示厅。四层为总体规划二厅,重点展示了主要有中近期建设规划,涉及交通、环保、绿化、房产、旅游等内容。五层是服务休闲空间。

尽管上海城市规划展览馆实行收费制度,但是我们可以发现来参观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和南京尝试规划展览馆的门可罗雀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不得不值得的我们深思。毋庸置疑,两者的区位优势比较接近,但是上海展览馆的科技应用、趣味形象化以及品牌效应、网络系统化宣传更加贴近了普通大众的认知水平。

二、博物馆与纪念性建筑

1.苏州博物馆

时间:7月5日地点:苏州

苏州博物馆新馆(下面简称苏博)位于苏州市东北街,忠王府西侧,与拙政园只有一墙之隔。

面积有8000多平方米,与拙政园、忠王府的布局一致,分中、东、西三部分。中部为入口、大厅和花园;西部为展厅;东部为现代美术画廊、服务行政空间以及和忠王府的通道。内部共分地下一层、地上2层。

苏博是贝聿铭先生的“封刀之作”,设计理念是“中而新,苏而新”。但是笔者参观后却发现苏博的贝氏风格要远远大于苏州传统风味,,整个建筑运用了贝氏常用的几何体,充满现代感。馆内基本上是现代的风格,功能分区明确,交通导向性好。屋顶体现了贝氏“让光线来做设计”的名言。钢结构和木作斜向撑起的屋顶透光使光线斜射进来,既利于补光,又不会损坏藏品;横条长天窗使自然光线打在地上和墙上,充满了光影的虚实感;西部展馆楼梯的黑色大理石幕墙采用凹槽使水按流线下落,水谭上映着屋顶漏下的阳光,波光粼粼。在细节处理方面,在楼梯的台阶横向两侧,可以看到微微翘起的部分,有几分模仿传统屋顶瓦楞的感觉。

虽然,苏博借鉴了园林的粉黛外墙和叠山理水,但是线条却略有生硬。中庭中虽有园林林曲水游廊小亭的身影,也因亭的体量略显遗憾。中庭的片假山没有采用传统的太湖石,而给人一种远处山体连绵质感,但是这种感觉却经不起距离的推敲似乎只能远观而已,走近却失去味道。

据了解,苏博选址时因建馆要拆除周边的一些古建,引起当地民众的不满,而过高的造价又使其备受争议。在拙政园等一片古建中选址要想不对原物毁损实属不易,而要想和真正周围融为一体更是难上加难。如何更好的保护历史遗迹,如何使新生的建筑和周边互生互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2.雨花台

时间:7月2日地点:南京

雨花台位于南京中华门城堡南,是一座烈士陵园,也是纪念性的风景名胜区。全区分为中心纪念区、名胜古迹区、雨花石文化区、生态密林区、雨花茶文化区、游乐活动区6个区,其中以中心纪念区为布局中心,其他5个区环绕四周。我们参观的主要为中心纪念区。纪念区交通流线人车分流,外围一圈是车行道,同时也是和其他几个区的分隔线。进入区内则为步行路线,保证区内肃穆静谧的环境需求。区内的布局存在一条明显的中轴线。中轴线上坐落分量最重的三座建筑,由南至北分别是忠魂亭、纪念堂和纪念碑,这条中轴线还贯穿了南北大门,成为了整个景区的主轴线。三座主体建筑依山而建,顺应地形,高起的纪念碑和忠魂亭形成了对景,纪念堂前后的广场简单而大气,具有纪念性和集合性的作用。主体建筑虽然采用了一定中式元素,如纪念馆屋顶选用中国传统的庑殿顶,但是并不是完全中式,在建筑体型上是采用了简单的几何体块,如纪念馆在平面上呈u字形,忠魂亭为立方体块,而纪念碑为巨型的长方体块,而建筑也选择了简单的浅灰砖石。越是简单的东西,其实越能表现出丰富的纪念意味。

在纪念性建筑设计中,树木和水面是必不可少的元素,树木和水给人宁静之感,更能让人思考生命与和平的寓意。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征集方案中,获得第二名的英国david chipperfielc设计的方案中个地面部分全是有树木和水面构成,只有一条长长的通道通往地下的主体部分中。

在整个纪念区中,从大部分的游览者身上看,纪念区并没有达到预想的纪念和震撼效果。个人认为,就现在而言,过于夸大建筑的体量和过于明显的彰显纪念意义反而会使人产生心理上的忽视感与回避感。

三、传统居住游憩空间

1.园林——拙政园

时间:7月5日地点:苏州

高层建筑与城市 篇6

【关键词】城市建筑文化资本;历史街区;复兴

一、城市建筑文化资本与城市历史街区

1、城市建筑文化资本

城市建筑的文化资本可以说是文化资本的一种分支体系,当人们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总是有一种最新的感觉,比如苏杭的儒雅、北京的磅礴、上海的洋氣。这些城市的印象直观的进入了人们的脑海之中。但产生这些感觉的来源具有多样性,最直接的就是城市的建筑文化。建筑文化可以说是城市形态的一种表现,也具有多元化的价值观,这其中包含了美学价值、人文价值以及历史价值等等。由于这些价值的存在,也使得建筑可以作为城市的文化资本来看待。因此,城市建筑的文化属性转换成城市建筑文化资本也就成为可能。

2、城市建筑文化资本的价值与历史建筑保护

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在,城市建筑都可以成为文化资本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具有其自身的价值。通常情况下,历史的建筑其蕴含了更为独特的历史积淀。对于现代建筑而言,其虽然美观但只是钢筋混凝土的堆砌,并没有任何的文化气息,而历史建筑是文化的传承,人们可以通过历史建筑来想起一个拥有精湛技艺与个性特征的时代。历史建筑经历了历史沧桑、不仅希望能对其进行保护,还希望能修复与挖掘其更深层次的价值。历史建筑的保护具有整体性的要求,仅仅简单地对单体建筑是具有局限性的。城市建筑文化资本的单栋历史建筑其价值也很难发挥出来,只能导致建筑文脉消失殆尽,建筑文化资本的价值无法实现。因此,强调对于历史建筑街区的保护,强调更多地关注历史建筑群,是保护城市建筑文化资本价值最可取的对策。

3、城市建筑文化资本经营与城市历史街区复兴

城市的历史街道主要是指特定的地段,是历史文化积淀的汇集区,城市街区具有丰富的历史内在联系性,必须将其拥有更高的城市建筑文化资本价值。不仅如此,城市的历史街区还因其整体性与关联性而具有其他特征。在一些具有历史文化积淀的城市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由于过度追求发展,而忽视了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或者进行历史建设的拆迁,而通过假历史建筑的重建来进行恢复,破坏了历史街区的文化美感和历史性,已成为城市发展所面临的新课题。

二、城市建筑文化资本的最大化

为了使历史城市的建筑文化资本得以有效的发挥,获取其最大的价值,我们需要进行规划上的重新设计,进而探索出一套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方法和途径,以下对有关建设的理论进行介绍,其各具有不同的侧重面,但在历史街区复兴方面的功效却十分卓著。

1、城市触媒理论—由点及面

所谓的城市触媒,可以是某一功能区、某一单独建筑或公共空间,也可以仅仅是一系列的实体。它在不失去其本身性质的同时,却能促使城市构造持续与渐进发展,粘合整个建筑群落各个功能空间并刺激与引导后续开发,在城市发展与改造过程中,具有连锁反应的潜力。对于街区来说,在全面修复的同时,可以对某些有代表性的点进行触媒放大,这样不仅使街区主次分明,并且为后续发展留下充分空间。人们在选择触媒点时,注重的大都是建造风格与建造年代极具代表性的建筑或实体空间,最终放大的是城市建筑文化资本的审美价值与历史价值。但如果只注重实体性,那我们保存下来的将仅是脆弱和近乎荒废的空间形式。站在历史街区复兴的角度,如果想让历史街区不仅是开敞的露天博物馆,还可以充满活力地融入到城市生活中。这种功能触媒是寻觅有价值的触媒点,用新的功能替换老的功能,或保留现有的功能但是使它的运作。这属于“功能重组”或“功能多样化”。从大范围的城市框架来说,历史街区只是其组成部分,城市触媒点的对应范围也随之扩大了。总之,城市历史建筑或者历史街区的文化资本价值越高,其作为城市更新触媒点的作用就越强,效果就越明显。

2、旧城织补理论—碎片连接

高层建筑与城市的发展关系 篇7

不论是设计的或是缺乏设计的摩天楼或高层建筑物都已成为我们城市生活的既定景观, 它是几乎每个国家的主要城市都认可的一种国际技术!一幢高层可以是一个城市的特写, 例如说到世界贸易中心 (虽然已在911中倒塌) , 人们就很自然的想到美国纽约, 说到阿拉伯塔酒店就很自然的联想到阿联酉, 而佩重纳斯大厦, 也就是吉隆坡双塔, 也已经成为吉隆坡的地标性建筑。高层建筑已变成城市的本体部分, 并对城市的社会、经济及物质环境的充分影响也正变得日益明显。

高层建筑对其所在的城市街区具有重要的影响。仅以它绝对的规模和人口总量, 就对城市街区的集中化、对街上的行人以及街景本身都具有明显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将这些归于高层建筑的环境关系, 它必须成为在一定位置上的有效的城市设计方面的主题。在这个层面上, 高层建筑的发展可以由规划者通过地方规划来加以控制。一座高层建筑必须首先与城市达成的协议, 就是那里的现状, 例如:它如何决定体量的问题, 以及新的塔楼以何种尺度才能为整体联系于城市的形象、城市的街区和周围的建筑, 最重要, 它必须决定如何适应于街道的边沿、周围的人行道尺度、现有的土地利用以及它所在街区的特点。

由于其相对体量和高度, 高层建筑对城市已有的周围环境及尺度影响甚大。不论是独立的或是混入在城市环境里, 建筑物的体量越大, 影响也就越大。不断增大尺度的高层建筑的空前激增已引起环境条件不断的恶化, 因而变成城市生活质量的祸害。高层建筑插入到城市环境中, 这些大都市里深谷剥夺了城市居民的光线、日照、和自然通风, 对城市街区及其周围小气候环境的造成很大影响。诸如在阳光照到街面上的主要几个小时以内, 高层建筑可能投下的阴影。这些阴影可能极大地改变着该区域的性质, 影响着小气候以及遮断视景。塔楼也可能在底部造成强力的下行风和不舒服的旋风, 那是很令人讨厌的。还有这些大型建筑项目的能耗过大, 如空调、取暖和照明等需要较大的能量供应, 从而产生大量的热量, 改变了城市原有的热平衡关系, 加剧了城市的热岛现象, 恶化了市民的生存环境。

高层建筑与城市规划设计 篇8

不论是设计的或是缺乏设计的摩天楼或高层建筑物都已成为我们城市生活的既定景观, 它是几乎每个国家的主要城市都认可的一种国际技术!一幢高层可以是一个城市的特写, 例如说到世界贸易中心 (虽然已在911中倒塌) , 人们就很自然的想到美国纽约, 说到阿拉伯塔酒店就很自然的联想到阿联酉, 而佩重纳斯大厦, 也就是吉隆坡双塔, 也已经成为吉隆坡的地标性建筑。高层建筑已变成城市的本体部分, 并对城市的社会、经济及物质环境的充分影响也正变得日益明显。

高层建筑对其所在的城市街区具有重要的影响。仅以它绝对的规模和人口总量, 就对城市街区的集中化、对街上的行人以及街景本身都具有明显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将这些归于高层建筑的环境关系, 它必须成为在一定位置上的有效的城市设计方面的主题。在这个层面上, 高层建筑的发展可以由规划者通过地方规划来加以控制。一座高层建筑必须首先与城市达成的协议, 就是那里的现状, 例如:它如何决定体量的问题, 以及新的塔楼以何种尺度才能为整体联系于城市的形象、城市的街区和周围的建筑, 最重要, 它必须决定如何适应于街道的边沿、周围的人行道尺度、现有的土地利用以及它所在街区的特点。

由于其相对体量和高度, 高层建筑对城市已有的周围环境及尺度影响甚大。不论是独立的或是混入在城市环境里, 建筑物的体量越大, 影响也就越大。不断增大尺度的高层建筑的空前激增已引起环境条件不断的恶化, 因而变成城市生活质量的祸害。高层建筑插入到城市环境中, 这些大都市里深谷剥夺了城市居民的光线、日照、和自然通风, 对城市街区及其周围小气候环境的造成很大影响。诸如在阳光照到街面上的主要几个小时以内, 高层建筑可能投下的阴影。这些阴影可能极大地改变着该区域的性质, 影响着小气候以及遮断视景。塔楼也可能在底部造成强力的下行风和不舒服的旋风, 那是很令人讨厌的。还有这些大型建筑项目的能耗过大, 如空调、取暖和照明等需要较大的能量供应, 从而产生大量的热量, 改变了城市原有的热平衡关系, 加剧了城市的热岛现象, 恶化了市民的生存环境。

许多实例表明:什么地方的建筑物在其地段中从各方面都向后退进时, 它就变得与街道线分离了, 并可能变得与其环境失去联系。从地面形象方面来说, 在高层建筑物之间的地面场地不要仅仅作为行车道路, 那将由于与城市形式脱节, 可能变成对城市联系的一种威胁, 并且形成“孤岛”式建筑局面。城市街道生活中最重要的是街道上行人与大楼之间的关系。高层建筑物必须形成与周围建筑物的联系以加强城市结构, 并促进在其底部的城市生活。假如这些被忽略而后大楼将孑然孤立, 缺乏与街区的任何联系, 或不承认自己属于城市街区, 而它却是其中的一部分。如果高层建筑的立面正好位于街道线上, 而且在其门厅内部结合着过渡区的话, 那么, 这座摩天楼的底部就能将内部空间与外面的街道生活联系起来。

高层建筑承担着城市的高级偶像的作用。高层建筑有提供天际线视觉趣味的独特的城市设计机会, 能够创造壮丽的天际线, 而在街道层上却以人的尺度行事。建筑物的顶部一般服务于天际线, 衬在天空上的形状是高层建筑“联系于无限”之点, 是塔楼的一个特色。没有天际线的摩天楼大概就像空间里一大堆不引人注目的体快。像高度发达的纽约和弹丸之地的香港都是由高楼大厦堆砌起来的, 且看这两大城市的天际线, 错落有致的城市建筑, 间中穿插的塔楼, 为城市的天空勾画了优美的轮廓, 线条生动活泼、色彩缤纷多变。城市的天际线只是一维的立面边线为主的轮廓线, 可正如一幅艺术摄影, 照片是单向面的, 可它反映的是三维的城市空间, 以及整个城市风貌的特点。也就是说, 三维城市空间的布局, 不仅仅是功能性的问题, 也有个审美意向在内———对建筑风貌的选择与城市风貌的构建。城市天际轮廓线, 是城市规划宏观把握中必不可少的参照, 也是一座城市的文化与美学的体现。

不能不提一下的是, 高层建筑的发展也能影响到现有城市的历史遗产。发展必须保证将不会危及地方的环境品质、原有的街道生活模式和亚文化群、原有的市景和风景。如果城市的传统结构就是由一群低层店铺组成, 并成为城市个性特色的话, 那么新的高层建筑体量就应该与原有建筑的尺度相调和, 并考虑将其保留、维护和改造利用等问题。历史风貌保护区和文物单位是一个城市发展的见证, 城市的建设要沿着其历史的脚步进行可持续的发展, 离开了历史, 那将是一座没有内涵、没有底蕴的城市。

高层建筑是城市空间的元素, 优秀的高层建筑并不是排斥城市空间的明星建筑而是能一个创造人性的场所, 又融入文脉的关系, 不去破坏城市空间的和谐。优秀的高层建筑要考虑使用者的需要, 以城市的公众利益为追求的目标。我们必须在高层和城市的发展中取得平衡, 才能创造出更好的城市景观和适合人们生活的环境, 才能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理健康地发展下去!

摘要:高层建筑是城市空间的元素, 好的高层建筑并不排斥城市空间, 造成用地紧张, 地价上涨, 城市范围逐步扩大等。但为了在较小的土地范围内建造更多的建筑面积, 建筑物不得不向高层发展——这是高层发展的最根本原因。文章分析了高层建筑和城市规划的设计因素, 作用等。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城市规划

参考文献

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 篇9

1 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联系

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联系:

(1) 高层建筑设计影响城市空间的街道分布与街景设计。由于高层建筑的存在, 会使得城市不同区域的采光、道路分布受到很大的影响。在进行城市空间街景设计的过程中, 应该选取采光较好的区域, 这也就意味着城市的街景设计需要尽可能的远离高层建筑;另一方面, 为了保障生活质量, 城市的街道分布需要在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前提下, 均匀、合理地分布在高层建筑区域内。总结来说, 高层建筑设计是城市空间街道分布与街景设计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2) 高层建筑设计可以提高城市的美观程度。城市的综合水平与美观程度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高层建筑就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高层建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城市的美化程度;此外, 城市空间制约着高层建筑设计工作的开展。不得不承认, 城市空间在很大程度上是制约着高层建筑设计工作的开展的, 城市空间的有限性是约束高层建筑设计的主要因素之一, 许多较有难度或者具有特色的高层建筑设计, 由于城市空间的限制都无法更好地展现。

2 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整合途径

2.1 后退设计与城市空间

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 是存在一定的整合途径的。简单的理解就是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为了彼此更好地融合而采取的一些有效的措施。这些措施的采取, 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两者的整合, 高层建筑设计的后腿设计就是主要的措施之一。那么什么是高层建筑设计的后退设计呢?所谓的后退设计是指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的过程中, 将建筑群的边缘向建筑群进行一定的靠拢, 从而增加街道的总体面积。这样的设计不仅仅不会缩小建筑的实体面积[1], 还是得街道宽阔, 避免街道拥挤的现象发生。在有限的空间内, 如果高层建筑与街道之间的距离比较近, 就会给人们造成街道狭窄、拥挤的现象发生。为了追求人们的视觉感受与城市空间的最大化, 设计人员在开展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就采用了后退设计的方式, 通过实验研究, 后退设计可以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标。

2.2 高层建筑整体设计与城市空间

在对高层建筑设计于城市空间进行整合的过程中。高层建筑的整体设计也影响着两者整合的效果。这里所说的建筑整体设计是指建筑的面积尺度与高度尺度的设计, 统称为建筑的整体尺度设计。如果建筑的整体尺度与城市空间不相匹配, 那么会产生两种负面的影响:一种是使得城市空间更加拥挤。可以试想一下, 在一个有限的城市空间内, 遍布高楼大厦会是怎样的一种感受, 太多的高层建筑会影响城市的采光, 采光比较差的条件下, 非常容易给人拥挤的感觉;另一种是使得建筑在城市空间中显得特别的突兀。这种情况是指在有限的城市空间内, 高层建筑较少且较为集中, 这样就会使得建筑的存在比较突兀, 不仅会影响城市的整体美感, 也影响了建筑本身美感的表达[2]。因此, 考虑到两者的配比才能更好地整合在一起。

2.3 生态设计与城市空间

生态环境是当今比较热门的一个词汇, 也是国际间流行的词汇之一。更是各行各业在发展过程中追求的一个目标词汇。生态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因此, 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整合的过程中也需要充分地进行生态环境设计的应用。想要将高层建筑生态设计与城市空间更好的整合,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 需要充分地、详细的了解当地当地环境政策的具体内容。大体上环境政策是存在一定的相通性的, 但是我国不同地区的环境政策内容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别的。想要将高层建筑生态设计与当地城市空间进行更好地整合, 就需要了解当地的环境政策, 它是开展生态设计的基础工作之一;然后根据设计的要求与政策的要求开展相关的设计工作。在开展高层建筑设计的生态设计环节, 将了解到的知识充分地应用到设计中去, 从而使得设计工作的开展更好地进行。

2.4 高层建筑人文设计与城市空间

高层建筑设计在与城市空间整合时需要注意人文设计。想要更好地贴近人文生活, 需要相关的设计人员从普通人们的角度出发, 探索他们对居住等生活各方面最贴心的要求。然后开展高层建筑设计, 只有这样开展出来的设计, 才能够深得人心。城市空间在进行人文生活贴近的过程中, 需要与当地的人文情怀与文化进行整合与应用, 这样才能够使得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更好的整合。

3 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整合

设计理念与实际情况有偏差是整合的主要问题之一。可从以下几方面解决:首先, 对城市各方面的内容进行充分的了解与规划就是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之一。它能够有效地保障在开展设计工作的时候抓住主线;此外, 加强对设计产品审核工作的开展也是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之一;设计过程中精确度不高也是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雇佣专业的设计人员开展相关的工作、提高设计人员的责任等就是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设计的精度不高引发的因素有两种:一种是设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偏低;另一种是设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偏低。无论是哪种因素, 都能够引发设计精度不高的现象发生。因此, 通过提高工作人员责任心与专业素质的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此外, 城市空间的临时变动也是在对高层建筑设计于城市空间进行整合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之一, 也是主要不可控因素之一。城市空间临时变动的可能性比较大, 将会影响高层建筑设计工作的开展, 严重时会使得前期高层建筑设计工作全部功亏一篑。因此,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要求在开展高层建筑设计工作以及后期施工的过程中, 城市空间不要做出大的变动, 尽可能地维持原有的状态, 从而使得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能够更好地进行整合, 进一步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生活。

4 结束语

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想要将两者更好的整合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生活, 就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创新, 不断地采取有效的措施去解决出现的问题。只有这样, 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才能够向着更好的方向不断地发展。

摘要:随着经济的增长与科技、技术的不断进步, 我国各行各业都得到了一定的改进与发展。建筑行业是我国主要的经济行业之一, 超高层空间设计与城市空间的整合是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 本文将会介绍这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高层建筑,城市空间,建筑设计

参考文献

[1]付博学.高层建筑实用设计与城市空间的关系分析[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5:32-63.

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 篇10

关键词:高层建筑,建筑设计

1.高层建筑产生的原因及存在的理由

城市空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所需要的重要因素, 它为居民提供各种活动的可能。这个可以说是城市空间比较科学性的定义, 而本文提到的城市空间则更具体更形象, 主要指城市内的建筑物、道路、绿地、广场、公共服务设施等实体以及由这些实体所构成的立体空间, 也是人处在其中能真实、直观感受到的空间。高层建筑是否与所处的城市空间融洽, 其评价标准相当一部分取决于公众的感受, 简单的说就是人处在所创造空间中的感受;所以一位建筑设计者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所创造出来的空间 (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 给予使用者的感受。

概括而言, 高层建筑类型可以被认为是土地经济、金融、城市运输、投资机遇和技术进步、再加上其他原因造成的结果。简单地讲, 高层建筑是在一个不大的底层上叠加许多层。从功能上, 它能使可用的楼层空间向高处堆积。从商业上, 它能使其所有者从土地上获利更多, 并且可以放置更多货物、更多的人, 和在一个地方收入更多租金。它在经济上的存在是土地高价的结果, 土地高价与城市交通便利密切相关, 也是配套基础设施和土地利用的必然结果。高层建筑实际上是一种商业建筑类型, 它的开发将增加城市的就业及生产力, 促进城市的有益发展。同时由于它的发展也推动了与之相关的建筑结构、技术、材料、交通等的发展, 进而影响到整个城市的发展。

2.高层建筑对城市产生的影响

高层建筑对其所在的城市街区具有重要的影响。仅以它绝对的规模和人口总量, 就对城市街区的集中化、对街上的行人以及街景本身都具有明显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将这些归于高层建筑的环境关系, 它必须成为在一定位置上的有效的城市设计方面的主题。在这个层面上, 高层建筑的发展可以由规划者通过地方规划来加以控制。一座高层建筑必须首先与城市达成的协议。例如:它如何决定体量的问题, 以及新的塔楼以何种尺度才能为整体联系于城市的形象、城市的街区和周围的建筑。它必须决定如何适应于街道的边沿、周围的人行道尺度、现有的土地利用以及它所在街区的特点。由于其相对体量和高度, 高层建筑对城市已有的周围环境及尺度影响甚大。不论是独立的或是混入在城市环境里, 建筑物的体量越大, 影响也就越大。不断增大尺度的高层建筑的空前激增已引起环境条件不断的恶化, 因而变成城市生活质量的祸害。高层建筑插入到城市环境中, 这些大都市的深谷剥夺了城市居民的光线、日照、和自然通风, 对城市街区及其周围小气候环境造成很大影响。还有这些大型建筑项目的能耗过大, 如空调、取暖和照明等需要较大的能量供应, 从而产生大量的热量, 改变了城市原有的热平衡关系, 加剧了城市的热岛现象, 恶化了市民的生存环境。

总之, 在城市整体环境中, 高层建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高层建筑的体量大高度大, 在城市设计中主要控制高层建筑的高度和体量这两方面, 既建筑的尺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城市尺度 (对城市、其系统和天际线方面) (2) 街道尺度 (对城市街区、人行道和街景方面) (3) 整体尺度 (建筑本身及造型方面) 。

3.建筑设计

3.1充分发挥广场的作用

高层建筑由于其体量的巨大, 往往给街道空间一种突然的压迫感, 使人感觉好像从一个大空间突然进入一个小空间, 这是由于高层建筑的体量所造成的对比。因此凡是处在街道两旁体量巨大的高层建筑在设计时应该对其进行后退处理, 并在其退出的用地上设计一广场空间, 这个广场空间将起到空间的缓冲作用;而且由于高层建筑的建筑面积远远超出其用地面积, 容纳的人员较多, 出入口人流密度相对较大, 后退出的广场空间也起到缓解交通压力的作用;从另外一方面讲, 广场空间往往在街道空间以及城市空间中起到非常重要作用, 能够给公众留下较深的印象, 也往往能成为城市的亮点, 这就是共享空间的好处。有的建筑大师甚至直接设计成下沉式的广场, 如日本建筑大师叽崎新设计的日本筑波中心的下沉式广场, 独特的广场空间造型, 以人和环境为设计重点, 不仅为公众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安静的休闲场所, 而且使建筑塔楼的形象特征更加突出。这种下沉式的广场往往更容易给人留下印象, 就空间形式而言它是一种非常富有情趣的空间。因此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广场和建筑应该作为一体来考虑。

3.2高层建筑主体设计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 高层建筑往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象征性, 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经济水平和发展程度, 选择合理的造型就显的尤为重要。高层建筑由于其结构形式的限制以及使用功能的要求, 在造型上往往追随于建筑的结构形式, 而不能有太多的变化, 有的高层建筑甚至直接将结构形式外露不加修饰。高层建筑的主体部分是它的塔楼, 塔楼的表现形式对高层建筑的造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现今国外和国内的许多高层建筑都有着独特的外形和明显的识别性, 对一个城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这可以说是高层建筑存在的一个原因。随着近年来资源短缺问题的出现, 全球提出了可持续发展, 而高层建筑就环保节能方面来说是很浪费的, 随之就出现了生态型“建筑”的概念, 如生态建筑师――诺曼.福斯特设计的法兰克福商业银行总部大厦在强调象征意义和功能的同时, 就引入生态的概念, 是世界上第一座生态型超高层建筑。其建筑平面呈三角形, 宛如三叶花瓣夹着一支花茎:花瓣部分是办公空间, 花茎部分为中空大厅。中空大厅起自然通风作用, 同时还为建筑内部创造了丰富的景观。而气候设计大师——杨经文设计的马来西亚吉隆坡梅纳拉大厦则体现了利用空中开放空间连通建筑内外, 贯彻生物气候大楼思想, 引入了大量的植物, 立面上螺旋上升的垂直绿化和底部斜坡的绿化都有助于调节气候, 尽可能地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 较好地完成了室内外空间的过渡与衔接。同时对形成良好的城市空间环境也是一种深化。可以看出目前高层建筑设计的一个新要求就是要实现“生态节能型”。高层建筑主体的下部分——裙房虽然对整个城市影响较小, 但它对于街道的尺度和人情化空间的创造等方面却有着重要的影响。

3.3巧妙的运用一些处理手法

高层建筑的塔楼部分虽然变化的余地不大, 但是底层部分却可以进行一些巧妙的处理来丰富空间形式。一般可以采用底层架空和入口缩进的手法。底层架空的处理手法是现代建筑的特征之一, 它可以在高密度的环境中争取到宝贵的用地, 把城市的道路、广场和建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形成通透的、公共的开放空间, 给市民以小憩之地;同时还可以改善人流、视觉拥挤的状况, 连通几个主要的公共场所, 以增加城市空间的层次。高层建筑临近城市道路布置时, 入口空间凹入建筑下部可以避免主体的被迫后退 (用地非常紧张的情况下) , 争取基地面积的有效使用, 缓解入口处各种矛盾冲突;并有可能在建筑的形体设计、空间组织等方面形成新颖的构思, 这种入口后退架开的处理不仅空间层次丰富而且给人的印象也深刻。

4.规划设计

4.1避免高层建筑密集

高层建筑的密集虽然对于城市办公等条件方便有利, 却给城市空间带来很多压力, 造成城市空间和城市交通的拥挤, 甚至是一些始料不及的污染和危害, 比如一些高层建筑玻璃幕墙的大面积使用造成以前未出现过的光污染;还有就是形成高压风带和风口, 这些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因此在规划设计中要对区域内的高层建筑密度进行限制, 避免高层建筑的集中分布。

4.2高层建筑与城市街道

高层建筑一般分布在城市中商业发达的地段, 这些地段的街道本身交通荷载就较大, 高层建筑将大大增加这些街道的交通压力, 分布在这些街道两侧的高层建筑要尽量控制其层数和高度, 同时在规划设计时要对这些街道进行扩展, 加大其通行能力。

4.3控制超高层建筑数量

超高层建筑往往以其象征性和代表性而存在, 实际上这类建筑既不经济又不合理, 一些已建成的超高层建筑投入使用后表明收益并不乐观, 可以说仅仅是体现城市形象, 提高城市知名度。

5.结语

高层建筑影响一座城市环境的平衡, 集中注意高层建筑对环境质量的责任, 对城市及周围的影响, 这和建筑本身的功能方案一样, 对设计者都是根本的问题。高层建筑设计必须用协调环境的方法以尝试保持最少的环境干扰性。高层建筑是城市的主要建筑大厦, 创造着城市引人注意的轮廓线, 它们限制创造城市活动场所的公共空间, 为城市中人们的活动提供布景。高层建筑是城市空间的元素, 优秀的高层建筑并不是排斥城市空间的明星建筑而是能一个创造人性的场所, 又融入文脉的关系, 不去破坏城市空间的和谐。我国的高层建筑虽然相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 但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像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高层建筑可以说代表了中国高层建筑的发展史, 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融合也正不断的完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层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美国高层建筑与城市环境协会著

[2]刘顺校、周湘津, 高层建筑设计,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上一篇:中小型出口企业下一篇:经典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