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人文关怀

2024-07-07

高职学生人文关怀(精选十篇)

高职学生人文关怀 篇1

关键词: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机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高职教育的学生观、发展观和人才观, 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共识及社会的认可。党和国家重视大学生人文关怀与心理教育, 为高职学生成长成才提出了更高要求、指明了更好方向。在德立人、技立业的高职教育背景下, 探讨学生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涵义、必要性, 研究其原则、途径等, 对建立、完善高职学生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机制、进一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身心健康发展, 明晰了方向。

一、高职学生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涵义及必要性

(一) 涵义

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肯定人的尊严、追求人的价值、促进人的发展, 把人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文关怀根本在于以人为本。对高职学生的人文关怀, 体现为一种以关爱和情感为主要方式的教育, 在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上, 促进大学生思想进步、道德提升、价值体现和全面发展, 强调以生为本。

心理疏导有着两个层次的涵义, 其基本要求是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一种是运用心理咨询或治疗的理论和技术, 对心理上存在问题的个体进行咨询、引导和疏通, 以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协调发展。另一种是针对群体而言, 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巧, 关注、分析群体心理动态, 处理群体性心理问题, 促进群体的和谐发展。在高职院校既注重学生个体的心理疏通, 也不忽视学生群体的心理动态。

高职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意义、目标是一致的, 都是在遵循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 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但心理疏导的本质就是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是运用心理学知识技巧, 关注、分析、缓解大学生心理问题, 促进大学生协调发展成才, 其本身就是一种人文关怀的体现和产物。

(二) 建立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机制的必要性

从实践看, 建立高职院校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机制, 是多元价值观的迫切需求, 是遵循当今高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实现教育引导的重要途径, 是创建和谐校园、达到育人目标的重要方式。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 是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思想、中华传统人文精神和当今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

二、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机制建立的原则

以人为本,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机制的建立, 旨在促进大学生尤其是困难大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 使学生发挥自身最大潜力。因此包括机制建立、完善在内的所有学生工作, 都应以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引导学生、发展学生为中心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工作的切入点, 就是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内在需求、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因材施教,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正视和尊重客观存在的大学生的成长环境、生活学习情况、性格特点等个体差异, 是有效开展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基础。尊重学生个性特点, 充分把握其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是开展学生工作的有效方式和建立完善机制的重要原则。

统筹兼顾, 关注特殊人群。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机制的建立, 第一种功能就是关注、把握、引导和促进大学生群体的身心健康及和谐发展。另一种重要的功能, 就是对家庭困难、学业挫折、人际交往问题、心理问题等不同于一般情况的特殊学生个体或群体, 倾注更多的关注、理解和关爱, 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注重隐性和显性相结合。高职校园育人功能, 决定其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机制不仅要发挥显性因素作用, 也要注重隐性教育的功能。校园环境、规章管理、文化氛围、言行作风等, 对学生成长成才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三、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机制建立的途径及方法

(一) 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高职学生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机制建立的内涵是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和教职员工首先要足够重视, 充分认识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育人作用, 不断提高以人为本意识, 牢固树立“全员、全程、全面育人”观念, 从组织机构、制度措施、人力物力上, 不断促进机制的建立完善。

(二) 创建师生良性交流、学生有效参与的平台

平等的、良好的师生交流是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基础和前提。一方面高职院校教职员工用诚恳的态度和真挚的情感来面对广大学生、尤其是特殊学生, 与其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使他们感受校园人文关怀, 能有效促进问题的解决、学生认识提高和身心健康发展。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创设良好师生交流平台, 对了解学生动态、及时掌握异常情况、引导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解决特殊群体的实际困难、促进安全文明校园建设, 有着重要意义。此外可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引导他们成为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工作的一分子, 必有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 完善校园舆情收集、分析、反馈、处置体系

学校应重视和完善校园舆情监控处置体系。通过学校职能部门、系部、辅导员、学生组织、心理观察员、新媒体技术等, 从纵向看将舆情监控贯穿于大学生涯的始终, 从横向看多形式、广渠道、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课堂内外、学生公寓、社会实践等潜移默化开展工作, 形成“自上而下、全面立体、师生联动、灵活高效”的校园舆情收集、分析、反馈、处置体系, 做到了解在先、预防为主、立足教育、处置得体。

(四) 完善大学生危机干预及预警机制

学校要进一步完善以舆情监控、心理健康、安全保卫、医疗救护、教育宣传及应急预案为主的综合性危机干预预警机制, 实行“积极教育引导、全面营造氛围、主动干涉介入、科学处理异常”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工作模式。坚持面向全体、关注差异, 既开展普遍性的心理健康、安全文明教育宣传, 又为有特殊需要的大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既保持日常的危机监测、评估和预警, 又对重点人群实行特别关注。

(五) 优化校园环境, 打造文化品牌

不断完善和优化校园硬件条件, 为学生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机制奠定必要基础。创建安全校园、“花园式学校”、“魅力校园”等, 增强学生成长成才的可靠软实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精神文化活动, 打造精品活动、文化品牌, 对学生道德提升、心理健康起到潜移默化的激励教化作用。运用橱窗、广播、互联网等形式, 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增强环境、管理、服务育人功能, 巩固校园育人载体。校园环境互动性、渗透性、传承性、自觉性的特点, 势必影响在其中的个体和群体。隐蔽的、潜在的、渗透的方式, 对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及言语行为产生影响作用。

(六) 创设平台, 发挥实践育人功能

高职院校要整合校内外资源、统筹规划, 打造课堂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的平台, 对不断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七) 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

大学生手机上网比例大、频率高已成不争事实。以博客、手机网络、即时通讯软件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阵地, 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不去占领, 就会被别的东西占领。新媒体技术给高职院校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工作带来严峻挑战, 但更多的是为我们开展学生工作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我们要转变观念、适应形势、掌握主动, 构建切实有效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工作体系。

参考文献

[1]初春.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D].山东济南:山东大学, 2014.37-38.

[2]田芳, 赵从, 安娜.高职思政教育应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J].职教论坛, 2010, (23) :67-68.

高职学生人文关怀 篇2

【摘 要】阐述“微时代”增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人文关怀的重要意义,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微时代 高职 思想政治理论课 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0C-0053-02

随着新媒介的产生和运用,微媒体、微社区、微信息已成为信息传播的新形态,构筑了网络生活的新空间。“微时代”的序幕已经拉开,“微阅读”、“微消费”、“微创造”等逐渐呈现在人们的视野。“微时代”是记录和交流的时代、是关怀和理解的时代,“微时代”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并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微时代”具有信息传播的大众性、信息沟通的交互性、信息交流的便捷性、信息表达的迷你性等特征,这给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培育人、完善人的实践活动,本质上是一种人文关怀。“微时代”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应注重人文关怀。

一、“微时代”增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人文关怀的意义

(一)提升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吸引力的需要。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担负着提高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使命。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如果只是强调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就会陷入空洞的说教之中。当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于强调教育者主导性、忽视受教育者主体性;重视社会性、忽视个体性;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忽视高职学生实际,出现了学生不愿听、听不懂,甚至有逆反心理等现实困境。这与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使教学失去了吸引力。

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人文关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尤为突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塑造人、转化人、发展人的教育活动,承载着传授知识、完善人格、创新文化和树立理想等多种诉求,蕴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微时代”大学生的认知水平、价值选择和思想观点呈现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更加呼唤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尊重大学生话语权。同时,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期望也越来越高。所以,要积极探索“微时代”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领域、新方法。通过微平台教育人、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使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渗透于教学的各个方面,关注大学生存在和发展,促进大学生人际关系和谐,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微时代”增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人文关怀,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而且能提升教学吸引力。

(二)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它指的是人的活动、人的能力、社会关系、人的素质、自由个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高职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引领作用。高职学生全面发展是高职学生个性、综合能力和价值观念的综合发展,其中价值观念的培养离不开充满人文情怀的情感教育。满足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诉求,迫切需要“微时代”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文教育。

“微时代”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道德观念、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等都产生了影响。微信、微博等新媒介深刻地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它可以帮助大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微时代”人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给大学生搭建了展示自己、学习交流的平台,但由于“微时代”信息五花八门,会对大学生的道德观念造成冲击。“微时代”为大学生营造了全新的人际交往环境,能够满足大学生人际发展的需要。大学生在网络里可以突破陌生感和惧怕感带来的障碍,主动发展人际关系,弥补现实人际交往的不足。“微时代”大学生在各抒己见、信息共享的同时,也容易走向“微信控”、“微博控”、“机不离手”的极端,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因此,“微时代”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渗透人文关怀,有利于增强大学生主体意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最终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三)高职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高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沿阵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育人全过程,使其内化为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外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为,是高职院校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时代课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具有丰富的人文关怀内涵,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以人为发展的根本,是长期以来人们的美好憧憬和价值追求;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彰显了以人为发展的目的,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应当追求的理想价值目标;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以人的完善为发展的旨趣,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倡导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人文关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不可少的构成元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客观上需要加强人文关怀,这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人文关怀,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可以通过微平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状况,开展心理引导、情感交流、知识问答、职业规划等活动,帮助他们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为高职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下坚实基础。

二、“微时代”增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人文关怀的策略

(一)“微时代”下更新教学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马克思认为人始终是主体,主体是现实的人、实践的人、追求自由的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是为了人、培养人,不仅教育者是主体,受教育者也是主体。“微时代”大学生的话语方式由“独奏”向“合唱”转变,他们喜欢在微空间里交流信息、共享时空,渴望被理解、被关注,主体意识空前增强。“微时代”必须更新教学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要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大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微时代”大学生容易产生微心理、实施微行为、追逐微潮流。他们追求个性释放、价值观念多元。教学必须紧跟“微时代”步伐,在教学设计的制定、教学资源的选取、教学方法的采用、教学考核的方式等环节重视大学生主体地位,主动选择和“微时代”相适应的教学环境。要树立微文化理念,加强心理疏导。开通微信、微博帮助大学生解答恋爱、学习等方面的疑难和困惑,帮助他们树立乐观、进取、自信、健康的心理品质。要树立民主开放理念,关注大学生个性发展。“微时代”每个人都是记者,都有话语权,要为大学生提供自我表达、自我展现的机会,开展师生对话交流,为他们的自主发展营造有利环境。

(二)“微时代”下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基,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微时代”大学生在微空间里获取信息多元多样,易受各种思潮的影响,甚至出现了信仰迷失、人文知识匮乏、漠视生命等问题。基于对大学生的现实关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使大学生在获得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的启迪和生活的智慧。要突出时代性。“微时代”信息海量传播、“内容为王”,大学生关注点不断增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考虑大学生接受信息的心理,聚焦社会热点问题,在理论知识、教学素材、话题选择等方面注重更新教学内容,体现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感染力。要丰富人文知识。教学中可以借助微信、微博的便捷性,在朋友圈和公众平台潜移默化地向大学生传递传统文化、经典文学和历史事件等,培养大学生的高尚情趣。要加强生命关怀。利用微平台创新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方式方法,通过微平台发布关于生命教育的文章、图片和案例,加强对大学生的生命关怀,帮助大学生珍爱和善待生命、主动思考生命的意义。

(三)“微时代”下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主体意识的觉悟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既是“微时代”的发展要求,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目标。“微时代”信息沟通交互性强、信息表达个性化鲜明,大学生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喜欢参与和分享,唱独角戏、一言堂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大学生多样化需求。要采用参与式教学法。教师要借助微视频、微故事、微图片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合理设计参与话题,鼓励大学生发表见解,以大学生中心,把教学的参与权、表达权、选择权归还给大学生。要采用情感教学法。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微时代”为大学生提供了情感沟通的自由,情感是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催化剂,情感教学充满了浓郁的人文关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自觉做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以真挚的情感传授知识。同时在理论讲授的过程中,可以配以音乐、诗朗诵、纪录片等方式引发情感共鸣、增强理论自信。要搭建微平台。利用微信、微博等创新教学载体,以大学生喜欢的话语形式传递教学信息,改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严肃、呆板”印象,把微信、微博打造成大学生情感倾诉、思想交流的精神港湾,通过微平台实现课堂教学和课下交流的良性互动。

(四)“微时代”下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人文素养。“微时代”信息的广泛传播,消解了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话语主导权,因此,教师必须树立“微时代”意识,凭借个人微信、微博、QQ群,主动营造主流文化的舆论场,努力成为微空间中具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和领军人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传播者,也是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者。“微时代”必须建设一支具有坚定政治信仰、深厚专业素养、现代信息素养、较高人文素养的教师队伍。要加强师德建设,“微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自觉做到不信谣、不传谣,理直气壮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率先垂范、立德树人。要提高现代信息素养。“微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获取鲜活教学素材、创新教学方法;主动介入微空间、使用微语言、融入微生活,关注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心理健康,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要开展教师人文素质培训。通过人文素质网络课堂、专家讲座、微视频、公需科目在线学习等多种培训方式,全面提升教师的人文素质,并把其纳入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之中。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3

[2]列宁全集:第二十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255

【基金项目】2013年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立项研究重点课题(2013MSZ024);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课题(2013A016)

【作者简介】张 俊(1978-),男,安徽霍邱人,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副教授,硕士。

高职学生人文关怀 篇3

关键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自阶级形成和国家产生以来就一直存在。它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最终是要通过人的素质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潜能的发挥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倡导的“人文关怀”就是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之中,在充分肯定人、尊重人、满足人的生存与发展需求的同时,启发人、引导人、完善人,形成以受教育者为本的人本主义教育。

一、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高职院校的学源大多是未被本科学院录取的一批学生,来自应届高中、高职、中专、技校等学校。作为被教育的对象,他们一样被要求成为合格的社会接班人,一样对生活对未来充满希望和热情。与普通本科学生相比,高职学生除了学习对应的理论知识、获得学历之外,他们更重要的是获得一技之长。而且,高职学院的学生思维活跃,不会被传统的应试教育拘泥,喜欢挑战与尝试,同时,从不同方面也反映出这类学生存在基础知识不扎实,没有强烈的学习动力,缺乏自信心等容易使学生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的因素。

2.教育内容和方法的特殊性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抽象、不容易被学生理解,教育方法缺乏革新,仅仅将道德作为教授的内容,忽视了大学生的道德基础和实践生活,使学生们无法将在课堂上听到学到的东西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难以产生道德情感和思想的共鸣,久而久之,学生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课,并对其产生厌烦抵触心理,不能提高思想政治觉悟,达不到课堂效果。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在于,必须将职业、做合格公民作为道德教育的主体。高职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必须明确先做人再做事的真谛,这也是很多企业用人的理念,对于不喜欢死板记忆课本知识的高职学生来说,必须将实践结合入教学中,重视道德实践教育和体验式学习,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教育过程中,看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3.教育管理的特殊性

我国高职教育的原型多是中专、成人学校,所以存在起步较晚,基础不足的情况,容易出现例如管理教育人员缺乏、资金短缺、根基不稳等问题,这些情况和问题导致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特殊性。首先,原本中专、成人学校已有的教育体制不适合继续在高职学院里继续使用,并且形成符合高职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进度相对缓慢,其中对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应当加强其政治素质、业务知识和职业素质等方面的培训,鼓励其进行继续教育,以满足高职学院对从事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要求。其次,在课时管理和安排方面,高职学院不应当完全按照普通本科学校的模式进行,而是应当根据自己的特殊性,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安排,以培养能力为目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减少对高职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时间的无谓消耗,,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

二、加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必然需求

1.人文关怀是贯彻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基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归宿。马克思历来把人当作“主体”来看待,充分尊重人的地位和作用,坚决反对蔑视人的主体地位及其作用,坚决反对仅仅把人当作“手段”来看待。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并主张“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来研讨人类和社会的发展问题,凸现了马克思主义对人本身的深切关怀。在当今形势下,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必然肩负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原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弘扬“集体精神”,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逐步发展,对个人发展需要的满足凸显出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亦如此。

2.人文关怀是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素养教育的内在需求

思想政治教育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矛盾关系中充当着中介转化的地位,它既面临着与人的发展关系和必须适应人发展的规律,又面临着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和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规律。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助人性和他律性,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人文关怀。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在“属人性”的本质上是统一的。人文关怀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只有将人文关怀的理念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之中,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性价值和个体性价值的有效统一。换句话讲,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应有之意。还有学者指出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之魂。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理念的提出,是思想政治教育从传统迈向现代并得以发展创新的必然要求。

3.目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素养教育在新形势下表现乏力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网络技术的整合,让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从抽象变为具体,但不少高校在网络思想政治素养教育的内容上,只注重说教,缺少引导,更多的是强调政治理论、集体主义等知识的宣传,而涉及大学生个体的心理咨询、就业指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内容则很少提及,或者内容缺少系统性,起不到真正的教育目的。且目前网络思想政治素养教育的形式单一,很多时候就是简单的讲政治理论知识上传到网络,并没有采取多样的方式增加网络思想政治素养教育的吸引性。对一些社会敏感话题往往采取回避的态度,一旦发现学生出格的言论马上采取措施删除,而非正视问题并给予引导。

三、加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有效策略

1.教育者“目中有人”

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塑造灵魂”的特点,加之传统灌输式、权威式的方式早已不合时宜,要求教育者必须摒弃以势压人的观念和做法,充分尊重和发展大学生个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加强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素养教育的调研。教育者也只有理解受教育者生存和发展,才可能与受教育者发生视界的融合与情感的共鸣,才可能将自己所代表的利益与情感有效传递给受教育者并使之产生行动。教育者要做到与受教育者成为交互主体,实现对话教育,通过探求主体间的共同性与共通性,形成间接渗透性的隐性教育。使大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是高校实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重要路径。自然,要走向对话教育,教师道德建设与能力提升是前提。

2.教育内容贴近人

人不仅是“手段”,更是“目的”。目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素养教育有效性不明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学生一味的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对现实的人的需求顾及相对较少。黄正泉教授分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三个事实,即人在思想政治社会现象中是不可或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即在成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造人。如增强其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跳出把教育内容局限在思想觉悟方面的习惯做法,而是将问题贴近人的发展与需求,将社会需要与尊重个性相结合,将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这就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视为一门学问进行研究,把学问钻真、工作做真、感情用真,真正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启迪思想、感化心灵的作用。教育者给受教育者传递正能量的同时,也要敢于面对当今大学生在多元价值冲突前的困惑,将理想信念与现实矛盾相结合,立足于客观真实世界对他们进行引导。

3.教育方法引导人

回归生命个体的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将每个教育对象视为个性化、生活化、多元化、自主性的个体,创设情感与能力生成的价值环境,在尊重与关爱的情境中,在互为主体间的情理交融中展开教育。必须采取诱导式教育方法,避免强制式教育产生的逆反效果。把外部灌输和开发人的自觉性结合起来进行人格教育,采取日常化教育方式,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培养人格和思想品德,做到“教育无痕”;同时,构建和谐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的、人文关怀意蕴的校园文化建设,让大学生在陶冶情操的过程中增强其对教育者、学校与社会的“信度”,达到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精神融通,这就拓宽了教育的渠道,学生接受教育也从被动变为主动,从而切实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要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落到实处,还必须要有制度的支撑,对一些硬性的不符合人性化管理的制度要大胆摒弃,注意构建和谐的学生管理模式,将教育、管理、服务融为一体并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增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务意识,并积极探索大学生网络等新媒体发展形势下的有效思路。

四、结语

总之,若提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素养教育的有效性,必须找到增强其有效性的根源与灵魂,需要深入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教育功能与效能的关系。

参考文献:

[1]舒湘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殊性与针对性研究[J];湖南交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

[2]刘红;针对高职学生特点营造勤奋进取的氛围[J];广西高教研究;2004年3:17.

对高职生倾注人文关怀的探讨 篇4

关键词:高职生,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 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中应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宗旨。人文关怀就是以现实的人的生存、安全、归属、自尊、发展等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 以充分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发展人、完善人为内在价值尺度。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是人文关怀的思想本质。在高职院校中, 受传统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的束缚, 一些教师、后勤人员和学生管理人员在不同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这导致一些学生不关心他人、不关心社会, 严重者还可能有自杀、杀人等行为[1]。因此,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体现人文关怀不仅是必要的, 而且是紧迫的。在对高职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多地倾注人文关怀, 能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育人理念, 对充分挖掘学生潜能,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改变不良习惯, 培养技能强、素质高、重实用的新型劳动者具有积极作用。

1 对高职生倾注人文关怀的重要意义

重视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 对促进高职生自身发展、完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 是促进高职生全面发展的新动力

高职生作为学校和当代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更应本着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的宗旨, 加强对高职生的人文关怀。不仅是单纯向他们灌输一些思想道德修养知识, 或将一些外在的社会道德规范强加给他们, 而是注重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 不断激发其自身发展欲望和追求理想的自觉性, 使他们自觉将外在的社会规范、要求内化为自身成长、发展的需要, 从而帮助他们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品德, 最终促进高职生全面发展。

1.2 是完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需要

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重心正朝着“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方向转移, 但尚未完全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工作格局, 特别是在对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 只停留在说教、灌输层面, 对他们真正的困惑和心理需求不予问津, 缺少情感因素的投入, 重约束轻疏导, 重结果轻过程, 重管理轻关怀。因此, 要改变这种状况, 完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把人文关怀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 使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文关怀[2]。

1.3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新举措

2005年2月19日,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 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 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 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高职院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谐社会离不开高职院校的稳定与和谐。然而当前不少高职生存在心理及思想上的问题, 轻则影响身心健康、自身发展, 重则导致人格扭曲, 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这对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把目光投向对高职生的人文关怀上来, 尊重他们的基本权利和主体地位, 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和内在需求, 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寻求真理和完善人格, 使他们成为具有优秀个性特征和良好道德品质的社会个体, 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2 高职院校人文关怀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职业学院, 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职业技术, 还要灵魂纯洁、道德高尚。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塑造学生灵魂的教育。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虽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上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也存在不足之处。

2.1 存在的问题

2.1.1 任课教师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与“育”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任课教师与学生缺乏沟通, 师生关系不融洽。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任课教师不重视师生互动, 只突出自己的主导地位和权威, 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受挫, 产生逆反心理。三是教学方法僵化。很多教师习惯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 忽视学生的感受, 使学生失去主动性和创造性。

2.1.2 学生管理人员存在的问题

一是管理方法简单、粗暴。学生管理人员受传统思想影响, 认为自己是上级、是领导, 从社会规范和制度入手, 用行政命令和压制的方法让学生遵规守纪, 甚至变相体罚学生。二是对学生的一些合理需要缺乏必要的关心和帮助。如人际关系紧张、青春期爱的冲动、对就业和人生前途迷茫等。三是后勤服务不到位。表现在服务理念、服务态度、服务方法、服务设施等方面。

2.1.3 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学生管理制度是高职院校实施教育管理的保证。科学的管理制度, 不仅是建立良好教学秩序、规范学生行为的依据, 而且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素质的制度保障。管理制度建立的立足点是解放人、发展人和尊重人。高职院校的管理制度要体现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 要贴近学生的思想、情感、学习和生活, 尊重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但是, 在强调以学生为本的同时, 也要注意管理应遵循必要的规章制度, 防止出现偏差。人文关怀强调被管理对象的主体性, 它从人的情感、需要和发展的角度来进行管理, 是一种人性管理。以人为本是一种民主开放的管理理念, 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尊重学生的自创性, 相信学生的自主性, 引导学生的自觉性。但是,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还没有建立符合人文关怀理念的学生管理制度。例如, 有些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责不明确, 服务功能不健全, 导致学生寻求服务时, 相关部门互相推诿, 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打击。

2.2 原因分析

分析上述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体制原因。高职教育只有短短10年的发展历史, 其教育模式及办学方式, 特别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正处于探索阶段, 它与已经形成教育模式的本科教育及普通专科教育既有联系也有较大差别, 特别是在以往中职教育基础上建立的高职教育存在着中职教育的定式。二是观念原因。有些教师不注重新的教育理念的学习, 仍停留在理论说教层面, 特别是对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缺乏深入的学习和实践。三是态度原因。体现在为学生服务方面的人文关怀缺失。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服务人员对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不重视。四是方法原因。学生管理人员不懂得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人性化管理方法, 也没有经过相关培训, 因而遇到问题只会采用训斥、命令等方法解决。五是素质原因。由于高职院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 学生管理人员紧缺, 不少高职院校只好聘用临时工。这些临时工由于学历不高、素质较低, 无法承担管理学生的任务。六是学生原因。高职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留守子女, 他们大多处于发育阶段, 认知水平不高、意志薄弱, 依赖性较强、自律能力较差。如一些学生人生目标不明确, 缺乏学习动力, 沉迷于网络;一些学生法制观念淡薄, 霸道、任性;一些学生不讲诚信, 文明礼貌修养不够, 欠缺交往能力, 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不按时上课、不按时归寝, 随地吐痰、乱扔杂物等。高职生综合素质相对较低, 师生关系不融洽, 制约了人文关怀的渗透。

3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人文关怀的措施

3.1 建立人文关怀机制

人文关怀是一种人性管理, 又是人际关系的粘合剂, 从学校各部门到教学系 (部) , 再到教学班级, 都要充满浓郁的人文关怀氛围。将同学视为兄弟姊妹, 无论对贫困生、残疾生, 突发疾病、遇到困难、犯错误的学生, 还是对思想后进、学业不佳的学生, 都要给予深切的人文关怀, 使他们体会到集体的关爱与温暖, 感受到同学的友善和教师的关怀。要建立“人格平等、相别互送、生病看望、困难帮助、错误纠正、贫困关怀、突出表彰”的人文关怀体系[3]。

3.2 构建和谐的学生管理模式

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注重人文关怀, 实施和谐教育, 将教育、管理、服务三者融为一体并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始终, 增强服务意识[4]。树立全方位管理服务理念, 确立“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一切, 为了一切学生”的基本管理理念。管理就是服务, 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为学生的生活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 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是学生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生管理的服务意识以满足学生需要为基础。每个学生有不同的需要、不同的个性, 所以管理要因人而异。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 少一点责备、多几分理解, 少一点束缚、多几分宽容,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让学生积极、主动、平等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例如, 对学生公寓进行物业管理, 构筑集文化、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文化社区, 以满足学生成长需要。成立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勤工助学服务中心、学生事务咨询中心等专业化服务机构, 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创设和谐、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育人环境。

3.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性质、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它能够引导人、激励人、鼓舞人, 会对学生的人格、思想品德、思维方式产生深刻影响。优良的校园文化是先进设施、优美环境、人文关怀和科学人文管理的综合。江泽民指出:“每一个学校, 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帮助学生独立思考, 保护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 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 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充分发挥创造宽松的环境。”高职院校要努力培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相耦合、相整合的校园文化, 在尊重、关爱学生的同时, 培养学生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和尊重自然的人文精神;要树立全员育人意识, 积极创造一种催人奋进、进取的校园精神环境, 创设一种融洽和谐、团结互助的校园人际环境;要进行科学规划, 稳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提升校园文化活动品位, 建立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 更好地发挥校园文化对高职生科学精神、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熏陶作用。具体来说, 校园文化建设大致包括3方面内容:一是党、团和班级、社团活动。通过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示范;健全的团组织既可以引导团员通过自我教育不断提高, 又可以通过向党组织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发展对象, 激励广大团员积极向上;班级团支部是学生的基本组织, 团支部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团结学生、教育学生的作用;教师将教育活动延伸到社团中去, 充分发挥育人功效。二是校园学术和文化活动。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组织能力、独立思考能力, 促进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高质量的人文讲座、高水平的报告会也能促进学生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三是校园硬件建设。高职院校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参与校园绿化、教室美化等活动, 使学生接受审美教育, 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情操。

3.4 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 提高学生管理队伍素质

2000年7月, 教育部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 重申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2004年8月, 中央召开了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 胡锦涛同志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同年8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中发[2004]16号) , 这个文件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纲领性文件。但是近几年, 大多数地方高职院校 (特别是地属高职院校) 学生管理队伍的主力军———辅导员队伍建设严重滞后, 例如, 辅导员队伍稳定性不强, 辅导员能力和素质参差不齐, 辅导员专业培训体系不健全、身份不明确等,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使他们难以产生职业归属感, 严重影响了对学生人文关怀的倾注。高职院校应加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只有造就一批具有专业化水平的辅导员, 建设一支稳定、高素质的学生管理队伍, 才能更好地实践人文关怀理念, 体现人文关怀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梁作甲.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EB/OL].http://www.xdqywh.com/article.asp?NewsID=200949162636, 2009-04-06.

[2]曹迎.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价值核心地位的确立[EB/OL].http://www.studa.net/xueke/081111/10015048.html, 2008-11-11.

[3]唐家良.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与成长[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 2008.

落实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从备课开始 篇5

备课是教学过程 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学生是教学过程 中重要的主体,是教学之本,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把学生放在首位。在备课时明确课堂教学过程 性、体验性的目标,创设具有渗透力、影响力的情景,从学生活动的时间、表现的机会、成功的体验等角度去设计教案,实现新课标的要求──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让学生在品味、讨论、判断、交流中,享受学习过程,发展勇于创新的精神。那么,教师究竟该怎样备课,才能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呢?

现结合苏教版第十册《三亚落日》的备课,谈谈粗浅的认识。

一、让学生有活动的空间。

在由学生、教师、文本三方组成的教学行为过程中,课堂不应仅仅是学习的地方,更应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园地。因此,在备课时,教师就要预先设计好各种实践活动。

《三亚落日》这一课,有一个重要教学目标 :欣赏描写落日美丽景色的句子,背诵课文。因此,在备课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来增加学生的情感积累和优美语言的积累。

1.在读讲完太阳像孩童、像红灯笼、像跳水员三段内容后,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刚才的细读课文,同学们想一想,这三个环节中哪一个环节作者描写得最精彩?说说为什么?”

2.当学生描述太阳“颤动两下,悄然人水”的情景时,教师介绍古人描写落日的.诗句:“大漠孤烟盲,长河落日圆”;“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浩浩**起,冥冥日沉夕”。

3.在教师概括课文后,引读:多么醉人的三亚落日啊!此时此刻,让我们一起立足在三亚的沙滩上,凝视天边的太阳,在感受美的画面、美的音乐的同时,一起来感受一下作者为我们提供美的文字吧!

4.在巩固阶段设计:分成4人学习小组.根据教师的板书提示.试着读一读课文,背一背你最喜欢的句子,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来打擂台。

这样一来,学生就有了足够的活动时间。一课下来,三亚落日在他们心中已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二、让学生有表现的机会。

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表现机会,在备《三亚落日》时,我设计了这样三个问题:

首先,在了解了古人描写落日的诗句后,问学生是否愿意仿用诗歌赞美一下三亚落日?

其次,假如听课的老师就是来三亚旅游的客人,你就是三亚的小导游,你该怎样为他们介绍三亚落日?

再次,表现的机会不仅仅在课堂上,也可以体现在作业 中:我们家乡也有许多的美景(出示课件),瞧,这优美的小桥流水,这高大的城市建筑,这五彩的花朵,这碧绿的草地,每一样都让人赏心悦目。请你拿起笔,勾画一幅你熟悉的家乡风光图,并写上几句,赞美一下。

通过迁移,让学生有表现的机会,通过读后复述、表演、讨论、画图、习作等形式,把教材化为一种学习语言的动态情境,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三、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

对小学生来讲,有许多的语言文字,他们不可能完全理解,但是经过教师的提示,特别是经过自己的反复朗读,他们会有所感悟──情在读中悟,理在读中悟,问题也在读中悟。教师的职责就是在他们悟有偏差时,适当点拨。

在《三亚落日》一课中,有这样一句:“它歪着红扑扑的脸蛋,毫无倦态,潇潇洒洒地从身上抖落下赤朱丹彤,在大海上溅出无数夺目的亮点。”初备时,我用了“请大家带着喜爱的心情读。”后来一想,还没学,怎知道学生一定会是喜爱的心情?于是,再备时,我把它改成“请同学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一读,你觉得怎么样才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就怎么读,放开声音。”学生读过之后,教师问:“对太阳有什么看法?有的说赞美,有的说喜爱,有的说想跟太阳交朋友。

高职学生人文关怀 篇6

【关键词】 人文关怀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涵

能够体现人生价值、信念价值、德行和理想的精神是"人文"的宗旨。一种培养人、发展人、塑造人、完善人的社会性教育活动作为各大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对于学生价值的探求和判断起到了帮助和指引的重大意义。高职院校里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各种转型的利益多元化的影响下学生的差异性和独立性全部在人文关怀视域下得到体现,并且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质疑反思的理念,并使学生的自由自主权利得到充分利用。从而使学生的成长为有健全人格、实践能力和具有创新精神的多方面人才即达到人文素养的总体升华。

思想政治教育是各大高职院校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人文关怀。个人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就是大学阶段。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中心思想、等科学的发展观等社会主义理论来教育引导学生是高职院校里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并且以人为基准,作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想要学生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有品德有思想的人,需要改善和改变高职院校学生们的思想和行为,高职院校里的学生的思想境界的提高,高职院校學生情操的陶冶,近一步促进高职院校学生个人以及高职院校群体全面和自由的健康发展。人生的价值观、人生的意义的本质以及极端问题被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关注。从根本上讲,是一种培养人发展人塑造人完善人的过程个。人文关怀的加强改进和逐步完善是学生思想教育是提高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走向实效性的必经之路,也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价值体现的必然要求。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缺失分析

一是针对个人对社会发展的社会功能的过度强调是传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病,他们重社会价值,轻个体价值,忽视学生个体功能自由发展的问题。对学生的社会本能过分强调,而对自身需求并不在乎,把学生当成一种社会工具,忽视了其人格价值目的。整齐划一的教育观念没有的得到改善,不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施教。

二是传统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对知识的传授过分强调。传统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有明确指导的,教材也是系统化的,其考核办法严格闭塞,在教学方法上,过分的强调系统化的传授教材知识,对政治教育和宣传力度过大,忽视了对学生的内心矛盾和个体差异性,没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缺少人文关怀,不能挖掘其生命价值。

三是对政治理论的过分强调是传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大弊病,而对学生自身需求进行了忽视。这样,往往造成,在校园里学习的思想政治内容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能更具学生的实际需求改善教育手段和方法,缺乏社会实践,不能调动学习兴趣。使得当代的学生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进入社会后面临的种种问题加以解决。

因此,源于对学生生命本身的尊重的人文关怀就成为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基本路径。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回归的具体措施

1.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要以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义是人类自由的的全面发展。目前,我国的学生狠毒都属于“单向度”的人,也就是说,他们虽然学富五车,知识渊博,技能娴熟,但是思想道德素质不高,只能被外在力量所奴役。为了发扬马克思主义对生命的尊重,人文性的关怀和强调人尊严和价值,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加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高职院校施教过程中要做到各方面的关心和爱护学生,具体体现在量方面:

(1)提升当代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艺术修养和文学素质修养,教育者要结合实际课程,并提炼出各门知识的文化的精华,从中将人文精神的相关理念灌输给学生。

(2)教育者要结合实际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灌输一些人文启迪的内容。努力改善学生的思想,使其认识到想要自身的完善就要提升人文精神素养,这正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2.对学生的现实需求要深入的关注

现实的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出发点,所以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提倡“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对学生的现实需求要深入的关注。对每位学生的发展和生存的主权要做到心中有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现实生活情况,对学生的思想、心理、情感实际密切联系,对学习、就业、生活、情感等学生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加以指导。当代的学生普遍关系国内外大事,他们思维敏捷,对于身边或国际要闻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和疑虑。教育者在进行爱国思想教育时可以抓着学生的这一特点,运用课堂学到的政治知识分析现实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文关怀集中体现在和学生一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身边以及国内外大事,也就是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大大提高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3.对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要积极推进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和谐的校园文化,将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将育人为本作为开设学校的宗旨,对校风、班风、学风要进行良好的建设,人际、制度、服务都要体现出人文关怀。高职院校对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要加大开展力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净化高职院校的学院网环境,在学院网上建立理论学习、时事政策、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咨询模块,上传大家都喜欢的教育信息,吸引学生浏览网站,增强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政治鉴别能力、是非辨别能力。

【参考文献】

[1]康阳. 高职学生创业心理与创业能力培养的探索[J].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12(06)

[2]舒文舟. 以创业教育引领高职高专学生创业[J]. 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1)

高职学生人文关怀 篇7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入校的护理专业新生106人,全部为女生,其中护理大专新生50人,年龄在18~20岁,中专护生56人,年龄在14~16岁。

1.2调查工具和方法

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制订护理人文关怀能力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两部分:(1)护生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出生年月、家庭所在地、是否独生子女等11项;(2)采用黄弋冰[2]编制的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量表,包括45个条目,共8个维度,即灌输信念和希望、健康教育、形成人道和利他价值观、科学解决健康问题、协助满足基本需要、提供良好环境、促进情感交流、帮助解决困难。由于此次研究针对的是新入校护生,所以对个别条目进行了相应修改。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正向条目从“完全符合”到“完全不符合”分别计5~1分,反向条目从“完全符合”到“完全不符合”分别计1~5分。量表总分为210分,分值越高说明人文关怀能力越好。调查表得分占满分的比值即为得分率,以此评定得分水平,<60%代表人文关怀能力差,60%~79%代表人文关怀能力中等,80%~90%代表人文关怀能力良好,>90%代表人文关怀能力优[3]。

采用现场发放问卷的方法。研究者事先征得班级辅导员的同意,在本班教室由研究者向护生说明研究目的及填写要求并征得同意后,护生以匿名方式填写。本次调查总共发放问卷106份,回收有效问卷10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

1.3统计学方法

调查所得数据全部录入SPSS 17.0统计软件,采用构成比、t检验、方差分析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学描述与分析。

2结果

2.1护理新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得出护理新生人文关怀能力总分为(176.95±13.84)分,各维度按由高到低的顺序分别是灌输信念和希望(40.45±4.61)分、健康教育(32.37±4.35)分、形成人道和利他价值观(25.44±2.21)分、促进情感交流(20.44±2.35)分、帮助解决困难(16.75±2.77)分、科学解决健康问题(15.68±2.49)分、协助满足基本需要(15.58±2.09)分、提供良好环境(14.63±2.66)分。

2.2护理新生人文关怀能力影响因素的得分情况

在人文关怀能力影响因素中,是否为班干部、母亲的关爱程度与护理新生人文关怀能力总分及个别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不同学历、政治面貌、父亲的关爱程度与护理新生人文关怀能力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个别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不同学历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各维度得分情况见表3。不同政治面貌的护生只有在提供良好环境,不同父亲关爱程度的护生也只在灌输信念和希望维度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同学与教师的关爱对护理新生人文关怀能力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护理大、中专新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得出护理新生人文关怀能力总分为(176.95±13.84)分,高于王六月等[4]对护理本、专科生的调查结果,这可能与护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所受教育有关,我国的基础教育正面教育比较多,注重传播正能量。这提示我们在护理教育过程中不仅要灌输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思想,使护生掌握为病人解除身心痛苦的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护生实事求是,知情合一,言行一致的态度。

3.2人文关怀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3.2.1学历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从表3可见,护理大专和中专新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相关报道一致[2,5],而在灌输信念和希望、健康教育、提供良好环境和帮助解决困难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我院的护理大专护生是通过全国高考统一录取而来,有主见、有想法,而中专生是学院自行招考而来,大部分中专护生学习基础较差,无法上高中或学习习惯不好才到职业学校来学习,但他们思想单纯,助人为乐,讲义气,所以在这方面的得分相对高点。在护理教育中要充分利用护理新生的特点设置人文教育课程,在专业课和临床实践环节中不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并将人文关怀教育与护理知识、技能融为一体,高职护理教育才能成为真正具有人文价值和社会意义的职业教育。

3.2.2周围人关爱程度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与护生接触较多的是其父母亲、教师和同学。一般家庭中母亲对儿女教育多于父亲,接触时间也较多,母亲品德、言行对子女有很大影响。由表2可见,母亲的关爱程度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较明显,尤其在灌输信念和希望、健康教育方面(P<0.05)。本次调查教师和同学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报道[4,5,2]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是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护理新生,还没有经过职业教育培训,在中学学习过程中以学习为主,教师、同学谈论的多是与学习有关的内容,提示我们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给护生提供一个关怀的环境,包括父母的关心、教师的鼓励和同学的相互关爱等,共同激发人文关怀教育活力,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

3.2.3护生经历对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表1显示,班干部人文关怀能力总分高于非班干部护生(P<0.05),而是否为独生子女、不同生源地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班干部是教师的助手,参与班级的各项管理工作,是教师与护生之间的桥梁,这种特殊的经历锻炼了班干部各方面的能力,可见人文关怀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个体在环境和教育的促进下,通过自身认识和实践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因此,高职教育应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采取针对性的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策略,切实提高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更好地满足临床对优质护理服务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英.临床护理实践中护生人文精神的塑造[J].护理学杂志,2013,28(20):17-18.

[2]黄弋冰.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评价的实证研究[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2007.

[3]牛育鸿,韩文华.独立学院护理专业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6):614-616.

[4]王六月,杨光,赵晓洁,等.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现状调查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2):282-284.

高职学生人文关怀 篇8

一、将“人文关怀”理念融入我国高职院校心理咨询

近些年来, 我国高校心理咨询事业不断发展,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高职院校的心理咨询室不管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比过去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 对于解决青年学生的心理问题缓解各种生活和学习上的心理危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在咨询室的场地、经费的投入、咨询设施的建设工作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都有了更大的投入。但是, 心理咨询室在运作过程中仍然存在的表面化、形式化、功利化, 缺少“人文关怀”的状况。这正是当前心理咨询室未能真正吸引青年学生勇敢走进去, 影响其发挥育人作用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 多数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室的外部和内部硬件设施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心理咨询室的需求, 不论是在心理咨询室的选址、内部装修, 还是和环境布置上都缺少人性化。此外, 心理咨询室的工作人员, 尤其是心理咨询师的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求。

第二, 从现实情况来看, 随着近些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日渐严重, 自杀、杀人事件频频的发生, 严重危害了高校校园的安全。高职院校的咨询室、师资及现有课程和心理健教育都以主要应对此类急性恶性事件的发生为主要目标和任务, 而在对于学生发展性的问题上就往往放在次要的位置, 甚至是直接忽视。

第三, 当前高职院校的心理咨询工作深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流派的影响, 以障碍性咨询模式为主。精神分析学派的咨询最初所面对的主要是神经症、焦虑症的精神疾病方面的病人, 它以矫正心理障碍、治疗心理疾病为出发点, 关注来访者现有的心理症状, 已解决这些心理症状为主要的咨询目标, 并不关注来访者长期的心理发展。

第四, 一直以来, 学校心理咨询的理论和实践, 在障碍性问题上发展的相对成熟些, 而发展性问题的相关理念、理论、方法和途径都比较薄弱滞后, 难以满足当前青年学生日益增长的发展层面的需求。

第五, 高职院校在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利用上有所欠缺, 在一些软设施的建设上没有考虑到人性化的因素。比如, 在学校网站这一平台的利用上, 许多高职院校是空白的, 这不仅是对现有资源的浪费, 也反映出高职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在细节上的弱化。

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和学校的德育工作一样, 在学生的人格塑造、习惯养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完善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单单将心理咨询室作为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干预恶性事件的场所, 那无异于将心理咨询室与医院精神科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相等同, 从而忽视了青年学生的心理发展、人格完善、健康成长等更高层次的追求, 降低了心理健康教育本体性的意义, 也就失去了其育人的价值。

二、建设具有“人文关怀”理念的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室的几点建议

1. 心理咨询室的环境及氛围要有人性化的设计

首先, 在学校心理咨询室的选址上, 要把“私密性”和“安全性”作为主要考虑的因素。每个来到咨询室进行心理咨询的来访者, 往往有情感需要释放, 进行自我表露或宣泄, 不希望被他人看到或者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考虑到这一点, 心理咨询室应该避免靠近操场、体育馆、大学生活动中心等比较喧闹的地方, 应为咨询室进行的心理咨询活动营造安静的环境。同时, 心理咨询室也应该避免靠近学校的行政办公楼, 以保护来访者的隐私。

其次, 心理咨询室的设计与装修以及氛围对于来访者来说非常重要。好的环境氛围能缓解来访者的压力和紧张心理, 从而更好的与咨询师进行交流心理问题, 而不好的环境氛围不仅使来访者难以解决问题, 甚至可能使来访者打消再次来访的意愿。心理咨询室在空间布局、物品摆设、色调选择、装饰用品等上都要努力打造一种优雅、宁静、温暖、和谐的气氛。首先, 咨询接待室的面积不宜太大, 采光和通风条件一定要好, 使整个房间显得明亮又温暖, 若光线太暗就容易使来访者的心情更加压抑, 影响咨询效果。咨询室的沙发在选择上应该柔软且舒服, 色调以黄、绿、粉等暖色调为主, 在布局上, 来访者和咨询师的沙发应呈一定角度, 一般为九十度, 避免两者面对面的摆放, 以减少来访者的防御心理。在咨询室的装饰上一般需要在墙上挂几幅画, 一般可以挂一些怡人的风景画或是心理学上的双关图, 这样既能消除来访者的心理疲劳又能激发其进行自由联想。

通常来说, 一个心理咨询室除了前面提到的常规办公设施外, 还需要一些辅助类的设施及物品。比如, 心理量表, 必要时需要对来访者进行测试并保存结果;除了图书杂志资料, 文档资料和影像资料也必不可少。这些资料不仅包括各种咨询档案、约谈记录等日常的工作资料, 还应该收集一些与心理咨询有关的访谈视频、心理电影、心理剧、团体辅导视频、放松音频等, 这些都是工作中会用到的资料;放松和治疗器械, 如放松椅、催眠床和生物反馈仪等, 这些都是心理治疗能用到的器材。如果条件允许, 可以建设放松室和宣泄室, 以更大程度地满足来访者的各种需求。

2. 师资队伍质量和数量要有保障

首先, 心理咨询室老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了学生是否愿意来到咨询室进行求助或疏导。所以, 心理老师或咨询室的专业技能和水平至关重要。如今心理学蓬勃发展, 知识日益更新, 心理教师或咨询室不仅本身的专业知识要丰富, 还要有较高学习能力, 以应对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所以学校应该重视心理教师或咨询师的进修学习, 为心理咨询教师提供人性化的学习和再教育的环境和条件。

其次, 师资队伍的数量应该予以保证。现在很多院校的心理咨询师并不全是专业的心理学教师, 有的甚至没有心理咨询师证, 而是政治老师或辅导员在心理咨询室做兼职心理咨询师。由于他们不具有专业的咨询服务资格, 也就很难达到良好的咨询效果。再加上许多心理咨询教师的“双重身份”, 既是学生的任课老师又是心理咨询师, 怕自己的隐私暴露给老师, 使得许多学生更加不愿意走进咨询室。按照国际标准, 学校心理咨询师与学生的比例应为1∶500, 按照这个比例, 虽然我国每年毕业的心理学本科生、硕士生、甚至博士生每年都在增加, 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国际上所提出的标准需求。因此, 心理咨询师的培养和供给任重道远。

3. 咨询工作中务必秉承人文关怀的理念

心理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要改变以往重“症状”、重“问题”惯性思维, 坚持以人为本, 秉承人文关怀的理念, 以当事人为中心, 一切以为当事人负责为准则。在遇到来访者遇到的心理问题时, 不能仅仅把咨询目标放在他们眼前的具体的问题上, 一次或两次咨询就结束整个“疗程”, 而是应该把更多的将咨询的具体目标和终极目标结合起来, 贯穿于整个咨询全过程中。一些学生的人际、学业、感情、生活上的困扰所导致的强迫症、神经症、甚至抑郁症等往往有着更深一层的原因, 而这些原因正是导致个体不能更好成长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比如自我认识的偏差人格的缺陷,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误区。助人自助是心理咨询的灵魂。因此, 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应该在解决学生心理障碍的同时, 把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到他们整个身心的成长和发展的层面上来, 帮助学生在解决心理问题的同时正确认识自我, 塑造健全人格,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而培养一种能够处理自己面临的各种问题的心理能力。这就需要咨询师在持守人文关怀的理念的同时遵守职业道德, 坚持保密性原则, 尊重、理解来访者的每一个困惑, 摆脱职业化的面孔, 与他们建立一种平等的、信任的、充满人情味的咨询关系, 使学生能够真正享受到优质的服务。

4. 重视团体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心理咨询室应该与学校的德育工作有机结合开展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重视团体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在我国的高职院校中虽然德育工作和学校心理咨询工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但是, 在学生教育工作中, 两者缺一不可, 殊途同归。我们可以将两者有效结合起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促进学生的发展。学校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志愿服务的机会, 比如, 去偏远山区支教, 去社区参加普通的义务服务活动, 提供更多勤工俭学的机会等等。将这些爱心活动一届一届的传承下去, 形成一种健康积极的精神传承下去, 而不是为了献爱心而献爱心, 使学生在这些长年的活动中视野得以开阔, 心灵得到净化, 从而最终落实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上。

在校内, 除了我们常常提到的心理沙龙、心理讲座、心理健康活动周等活动外, 心理咨询室应该做好团体心理辅导的工作。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 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 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 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 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 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助人过程。近些年来, 随着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蓬勃发展, 团体心理咨询的技术和方法在各个行业和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相比个别心理咨询, 团体辅导更适合用在学生发展性的提高上。团体心理咨询形式多样、涉及到的人数多、相对个别咨询耗时短, 效率较高, 对于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心理品质, 挖掘其潜能, 充实精神世界发挥着更加积极的作用, 非常适合学校提高性、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5. 做好学校网站心理健康教育版块的建设

高职院校利用网络这个平台, 既可以向全校学生传播丰富的心理学知识, 及时发布心理咨询室的相关动态, 也可以开拓创新, 尝试网上心理咨询。这样既可以照顾到一些暂时不愿意走进心理咨询室的学生的感受, 也可以扩大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的群体, 让学生在这些小细节当中感受到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人文关怀, 改变以往对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偏见和误区。这样也更利于我国心理咨询室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人文关怀在学校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渗透和内化是一个逐步和漫长的过程, 这也是我国心理咨询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心理咨询更多地体现出人文关怀的理念时, 才会有更多的学生从内心接受它, 勇敢地走进心理咨询室, 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使自己得到更好更深远的发展和提高。因此,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秉承人文关怀理念, 在全国高职院校建立起符合现代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心理咨询室, 是当前我们不可忽视的任务。

摘要:心理咨询室建设一直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中之重, 高职院校在建设及心理咨询过程中应该秉承人文关怀的理念, 在环境及氛围中体现人性化的设计, 必须实现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重视心理障碍的解决向发展性的方向转变。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室,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曹瑞, 杨红张, 桂芝.基于人文关怀的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J].职教论坛, 2011, (26) .

[2]王天云.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人文关怀研究[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5) .

[3]庞捷敏.从问题取向到人文关怀——将幸福教育融入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煤炭高等教育, 2010, (1) .

高职学生人文关怀 篇9

大学校园, 本应是宁静祥和的象牙之塔, 但近年来, 发生在校园内的大学生侵财、伤害甚至杀人案件却屡屡发生, 2004年的马加爵案、2010年的药家鑫案、2013年的复旦大学研究生投毒案等, 作案者手段残忍、令人发指, 以至于让人难以置信这些作案者竟然是受过国家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而剖析作案者的犯罪动机, 其实大都因同学间日常的一些口角或琐屑小事, 而导致情感郁结心中难以抒发进而导致心理错位甚至扭曲, 以致走向极端引发犯罪的。究根到底在于随着社会的发展, 当代大学生需要承受更多的生活压力和心理压力, 而长期的传统教育模式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弱化以致让当代大学生难以接受到有效的人文关怀, 从而导致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的大幅度增加。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 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主要责任, 但长期以来, 社会上一直存在对于高职院校的“偏见”, 总认为高职院校非正规大学, 其培养的学生素质也难以和正规院校的学生相提并论, 因而在求职就业等方面往往无法做到与正规院校毕业生一视同仁, 无疑这种“偏见”也将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产生较大影响, 从而使他们感到失落, 进而形成较强烈的心理障碍。因而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关怀, 使他们感觉到社会的关爱, 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实现心理和谐, 对于维护高校团结稳定, 促进校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2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涵

“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中。《易经》贲卦的象辞上讲: “刚柔交错, 天文也; 文明以止, 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可见人文是与天文相对应的, 所谓天文其实是指自然, 而人文则是指社会人伦。人文关怀就是对人伦秩序的思量和监督, 是对社会秩序和人的行为的规范。而现代意义上的人文关怀则是发源于西方, 其核心思想就是文艺复兴时期提出的人本主义, 即重视人的存在, 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 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是大学生, 对他们施以人文关怀就是要在生活和教育上注重“以人为本”, 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学习, 爱护他们的成长, 而且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培养他们的素质、提升他们的能力和魅力, 促进学生的德、智、生理与心理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3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存在的主要问题

3. 1 高职院校学生人文关怀的忽视

由于高职院校被认为是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地方, 因而长期以来无论家庭、社会还是学校都将教学的定位在于传授专业技能, 因而高度重视技能的培训, 而忽视了对于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在对学生的管理上, 虽然每个班级都配备有辅导员, 但由于学生众多, 辅导员更多的精力往往放在学生课业的提升上, 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良好人格养成问题则常常关心很少; 对于有的高职院校来说, 尽管设置有心理咨询室, 配备有专职教师, 但长期以来却从未真正开展工作, 学生也很少前去咨询心理问题, 总之, 对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定位的不足, 导致目前高职院校学生人文关怀的严重忽视, 一方面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较多, 另一方面导致学生人文素养较低, 出现心理问题无法自行有效疏导, 最终导致行为出现极端。

3. 2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陈旧老化, 难以满足当前人文教育的发展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 各种新思想、新观念都层出不穷, 加之网络技术的发展, 使得学生能够更容易地接受到这些新思想、新观念, 虽然这些新思想、新观念中不乏积极乐观向上的正能量, 但其中也充斥着大量的消极落后的腐朽思想, 诸如“拜金主义”、极端自由主义、享乐主义等, 这些陈腐、奢靡的消极思想无不时时刻刻侵蚀学生的思想, 导致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错乱, 最终在物质的诱惑下迷失自己, 甚至为追求物质刺激走上犯罪的道路。如2007年的丽江女大学生杀人碎尸案等。因此, 时代的变化要求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及时捕捉学生心理发生的些微变化, 及时加强和他们的沟通和交流,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要及时更新知识体系, 对当前的各种思想、观念的起源、发展及影响都要有一定的把握, 尤其要了解这些思想观念对当前大学生思想的影响。但通过笔者调查, 发现当前不少高职院校的教师其知识体系仍停留在过去的知识体系中, 对于当前的诸多思想观念尤其有害的思想要么了解不透, 要么认识不足, 思想政治教育课中举的一些例子仍以多年前的例子为主, 明显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学生不爱听, 当然就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了。

3. 3 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枯燥, 不贴合当前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 必须坚持科学的教学方法, 这些方法有的是在长期教学中总结得出的, 有的是根据人的心理认知规律得出的科学结论, 对于这些教学方法, 都需要我们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认真遵循, 科学施教, 但任何的教学方法都是有局限性的, 因为时代在发展, 学生思想也在不断变化,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 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 不断推进观念、内容、方法和机制的创新。然而, 现实情况却是许多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师不注重方法的更新, 仍在沿袭旧有的教学方法, 甚至不少教师课堂上的教学仍属于政治说教, 如此教法, 怎能体现人文关怀, 怎能使思想教育在学生入心入脑, 培养起健康的心理和伟大的人格呢?

4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存在问题的解决建议

4. 1 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树立多元化的人文关怀氛围

在新时期,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紧扭住“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根弦, 通过加强宏观战略指导, 以更好地实现人文关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 对于社会热点问题, 要大胆让学生质疑, 鼓励学生梳理形成个人的意见建议, 从中及时捕捉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趋向, 以便及时追根溯源, 斩断学生不良心理和情绪滋生的温床; 要考虑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 不按一个模式要求学生, 要注意因类施教, 不以一个标准评判学生, 在指正学生思想错误认识的同时, 还要努力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闪光点, 以便利用闪光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要积极在校园营造人文关怀氛围, 改变传统师生对立的关系格局, 构建师生平等和谐共处的良好关系, 让每个学生体会到自己都是学校的主体, 在学校里都是被重视的, 让学生渴望被关爱的心理得到满足。

4. 2 要重视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 努力提升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教育者的政治素质与专业技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人文素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 他们要么担任着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任务, 直接影响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 要么经常和学生相处, 担负着学生日常的管理工作, 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 一定要抓好这两支队伍的建设, 一方面加强理论课的学习, 使教师树立起牢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要有对当前新思想观念的辨析识别能力, 对它们的发源、特征和演化都要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解释评价它们;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人文关怀及对高职学生心理疏导能力的培养, 教师和辅导员应形成高尚的人格, 能够运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认识。同时要加强心理疏导能力的培养, 当学生有心理问题的时候, 能够通过专业的疏导, 及时化解他们心理的问题, 走出心理的阴影, 和同学们做到友好相处。

4. 3 教育内容应紧贴时代, 富有新意

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应根据教材大纲, 及时补充紧贴时代特点的教育内容, 如可以选择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案例补充进教学之中, 以引起学生共鸣。为避免学生对社会环境中不良一面形成消极思想, 教师应多树立正面典型, 如多向学生介绍“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事迹、2013年最美孝心少年事迹等, 让学生更多地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正能量。要加强对贫困学生、心理问题学生等的关爱, 教师和辅导员要多与这些学生沟通交流, 同时鼓励其他学生都来关心这些学生的成长, 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感受到自己的被尊重。辅导员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 要通过朋友交流的方式, 更加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 要将每个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记录在案, 制订详细的心理辅导计划, 通过不间断地辅导, 及时预防和缓解学生的心理障碍, 使学生正视现实, 学会自我调节。学校也要积极投身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中来, 通过定期地开展一些社会公益活动, 增进学生对社会事务的参与度, 使其逐渐摆脱“小我”, 融入到社会的“大我”之中, 在社会中寻求自身更大的价值实现。

4. 4 教育方式要新颖, 灵活多样

要结合学生的特点, 采取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例如, 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在课堂上应避免照本宣科, 干巴巴地政治说教, 要引入案例教学法, 通过一个个紧贴生活实际的案例,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增强抵制消极思想的能力。政治辅导员可以采取谈心的方式, 借助语言和情感的交流, 使学生敞开心扉, 通过师生双向交流, 增进师生间的信任度、默契度。要拓展教学的领域, 将教育的内容逐渐从课堂拓展到课外, 要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无处不在, 无时不在的理念, 将教育的形式搬到网络上, 搬到手机上, 如建立腾讯QQ群、论坛或博客留言、手机微信等方式继续对学生思想问题予以解答, 过节时候向学生群发祝福短信或微信的方式表达人文关怀等, 都将对学生心理的疏导, 形成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5 结 论

高职学生人文关怀 篇10

关键词:人文关怀,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的报告指出:要关注青少年的成长, 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 应认真学习领会, 深感责任重大。要将党的十七大的精神落到实处, 使高职生全面发展, 应将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纳入人文关怀视野之下。

一、将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纳入人文关怀视野下的意义

1. 是高职生成长的需要

在校的高职生大多是80后、90后, 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 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 也是改革开放成果的受益者, 他们开放程度高, 知识量、信息量大, 思想变化快, 主体意识强, 而最突出的特点是主体性、独立性强, 表现为在行动中追求自我支配、自主决策, 在生活中追求自立自强, 在理想抱负上追求自我价值实现。同时, 他们也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具有高度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1)

当今是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 而我国现在正处在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也是矛盾凸显期。同时,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 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 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高职生在这个深刻变化的形势中, 承受的学业、心理、就业等方面的压力比过去增加了, 存在的问题也多, 他们本来就以高考的失败者自居, 学习习惯不好, 自控能力差, 对自己的前途不乐观, 极易出现发展不和谐的情况, 因此, 更加迫切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了高职生的健康成长, 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纳入人文关怀的视野之下, 坚持以学生为本, 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健康成长, 使高职生具备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的素质。

2. 是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

我国高等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对于人才的素质要求中, 必须把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 这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对人才素质的最基本的规格要求。思想政治素质是大学生诸素质中的核心素质, 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中心任务。要培养学生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 即学生具有正确的“三观”, 就必须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 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 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深入进行素质教育。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站在人才强国战略的角度, 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高职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和培养, 才能确保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实现。

当前高职院校存在着只重视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和专业技能培养, 而相对忽视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和培养的倾向, 所以高职生的思想观念发展和行为规范呈现出滞后于自身知识能力技能发展的倾向。高职生综合素质得不到健康全面发展, 就不能适应社会科技进步和时代发展对大学生素质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高职院校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就要加强和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想真正促进高职生素质的提高, 就必须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纳入人文关怀视野下, 坚持科学发展观, 以学生为本, 充分考虑高职生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 这样才能增强高职生的主体意识, 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他们自觉主动地认识自我和完善自我, 把自己塑造成为具有优秀个性特征和良好素质的社会主体, 从而能够有效地面对生活, 适应社会,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和谐社会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三大矛盾的全面和谐的社会。在这三对和谐关系中, 人自身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 同时又是自然与社会和谐的产物。造就和谐的人的个体, 就是要使一个人有健全的人格, 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能合理地处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做到融入自然、融入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互动共进的历史进程。马克思和恩格斯都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互动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必然要求。他们指出, 一方面, 未来新社会将使人更充分地获得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2) 。另一方面, 只有全面发展的人, 才能驾驭生产力、科学技术和交往形式的巨大进步, “因为现存的交往形式和生产力是全面的, 所以只有全面发展的个人才可能占有它们” (3) 。而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的全面发展, 正是推进社会趋于和谐的动力。因此, 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与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 两者相互促进、逐步提高, 统一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之中。

二、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纳入人文关怀视野下的措施

1.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 对于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 就是以高职生为本, 从高职生的实际出发, 注重高职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高职生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准确把握当代高职生的特点和现实需要, 不断创新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手段, 有效解决高职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思想和实际问题, 满足他们的需要。

近年来, 高职生面临的压力特别是就业压力、学习压力、经济压力等普遍加大, 高职生尤其是贫困生的思想、心理和实际问题明显增多, 矛盾日益突出。从一般意义上讲, 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学生思想心理问题的。但是, 思想心理问题的产生是有其主客观因素的, 是与他们自身的生存发展密切联系的。从这个意义上说, 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就是做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不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就很难有说服力。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 采取措施, 帮助高职生解决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困难, 为他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还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服务学生。

2. 建立和谐的校园文化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 对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启发我们加强校园先进文化建设, 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从校园文化概念本身看, 它属于文化建设的一部分, 但校园文化不是脱离高职生生活的, 而是高职生学习、工作和生活和谐相融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特点, 就决定了它是促进高职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这个载体, 由于文化本身的特性, 蕴藏着潜移默化、点滴渗透的重要育人功能。因此建设和谐的高职校园文化, 应成为加强和改进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努力方向。

3.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

高职生的成长, 除了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外, 更多地受学校的影响, 在学校里除了和同学打交道, 更多地要和教师交往, 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都是相当深刻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不仅仅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事情, 所有教职员工也有责任。高职院校应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使教育形成合力, 从而提高高职生的综合素质, 尤其是思想觉悟、政治素质、品德修养。教育者与高职生交往时, 要做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 用真诚去取得信任, 用友爱去取得情感上的沟通 (4) , 从而达到思想上一致, 提高教育效果。要达到上述目的, 教育者必须有良好的素质, 才会对学生形成好的影响。好的素质形成既有内因, 也有外因。学校应该建立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 帮助教职员工形成良好的素质。

4. 构建动态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 (5)

动态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结合高职生成长成才的规律, 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构筑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二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坚持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知识与健康素质的统一, 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的统一。

三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充分体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时代特点, 引导大学生在价值多元的文化冲突背景下, 增强自立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 并基于市场经济的风险性、不确定性, 培养学生适应市场经济的良好心理素质。

四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充分体现与对外开放相适应的时代特点, 把民族精神教育纳入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 提升民族精神在促进高职生全面和谐发展中的作用。同时, 引导高职生吸取现代文明成果, 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

五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充分体现与网络化社会相适应的时代特点,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延伸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时空, 拓展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 牢牢把握在互联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5. 创新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用正确的方法对高职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解疑释惑为着眼点, 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感染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能以学生为本,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三贴近”原则, 深入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感、所盼, 找准我们想说的和高职生想听的之间的结合点, 真正解答高职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思想困惑和疑虑。与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 使学生有所触动, 甚至受到心灵的洗礼 (6) 。

各种教育方法相配合。当代高职生的思想问题较之过去要复杂得多, 有学习、生活、就业、工作等问题;有心理的, 也有思想上的。有很多不是一种方法就可以解决的。这就要求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 比较分析不同的方法的功能和优势, 联合作战。比如, 由生活、学习、就业困难等产生的思想问题, 就可以用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来解决;由心理焦虑、挫折、偏差、失落或人格障碍产生的思想问题, 就可以用心理咨询、心理调试与思想政治教育辅导相结合来解决。在教育过程中, 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辩证系统的方法、史论结合的方法, 善于从总体到具体, 既全面阐释基本原理, 又深入剖析典型事例;善于从历史到现实, 既讲清楚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又深入分析历史背景, 讲明发展过程和来龙去脉, 真正做到入耳、入脑、入心。适应青年接受信息渠道和方式发生的新变化, 充分运用互联网等现代传媒, 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教育活动, 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教育的主动权。

对高职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不仅要利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 还要充分利用第三课堂。要将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力量结合起来, 将课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生的专业实习结合起来, 将职前教育和进入职场教育结合起来;将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结合起来,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和网络文化, 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 还要坚持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相结合。

6. 拓展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随着自身环境的变化, 不断拓展其功能, 既要积极教育引导学生, 使他们健康成长, 又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使他们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做好维护高职院校和社会稳定工作, 应对突然事件的发生, 化解危机和冲突。高职院校还应对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要起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 促进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总之, 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不仅具有育人功能、创新功能, 还应具有管理功能、预警功能、评价功能、导向功能和示范功能。

注释

1 (6) 田建国:积极推动青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改进创新[N].人民日报, 2008, 9.8 (9) .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2) :239.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3) :516.

上一篇:欧盟REACH法规下一篇:防范措施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