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生主动学习能力培养

2024-05-26

聋生主动学习能力培养(精选八篇)

聋生主动学习能力培养 篇1

一、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处理好“教”与“学”的过程

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在于老师在课堂的突出地位取代了聋生的主体角色, 聋生在“言听计从”中被动学习, 因而, 聋生的思维长期停留在模仿和机械记忆, 其发展空间也随之受到约束.其实,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 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矛盾, 在课堂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充分调动聋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才能推动教学过程不断发展.在实际教学中, 老师不能讲解完教材中规定的所有问题后, 才让聋生巩固, 强调了“教”的活动, 忽视了“学”的活动.这样压抑了聋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思考精神, 并不会独立地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所以为了使聋生的认识活动能够积极化, 主动参与课堂, 教师首先要让位, 教要精讲点拨, 不要详尽地讲述和提供所学的知识, 而应把其中的一部分留给聋生去思考, 以便让聋生自己解决问题, 自己获得知识.这是调动聋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保证.

二、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活跃数学课堂气氛

聋校数学教学是一门教育科学, 也是一门教学艺术, 在实施新的课程改革中, 必须用科学的以“聋生为本”的教育观指导我们的数学教学.一是聋生由于听觉障碍, 他们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主要是视觉.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采用直观法, 运用实物、图片、简笔画等来展示数学现象, 理解数学概念, 尽可能利用多媒体教学, 用动态的、直观的、形象的课件演示, 让聋生在形象性的教学中愉快学习.二是聋生与正常学生一样, 对生活中的现象和事实都有所感悟和记忆, 只是对这些现象和事实间的数量关系不理解.因此, 在教学中, 根据教学目的, 将教学内容尽可能地与班上聋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连减应用题之前, 让聋生帮助家长买两次东西, 一次是在同一柜台买两种东西, 一次是在两个柜台买一种东西, 看一看售货员是怎样收钱、怎样找钱的.课上, 再把他们所做的事编成连减应用题, 他们感到亲切、自然, 很快学会了用两种方法解答.这样的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生兴趣浓厚, 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三是坚持启发式教学, 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激发聋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师的指导下, 让聋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激发聋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三、注重培养聋生自主探究能力, 激发学习主动性

培养聋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变“接受性学习”为“主动性学习”, 一是要培养聋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美国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学生自己去发现, 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 也是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因此, 在聋校数学教学活动中, 数学学习要让聋生利用已经掌握的学习方法, 自主设计学习程序, 运用相关的学习工具及资料进行独立操作、实验, 真正在实践中认知, 充分建立认知结构.通过摆、数、拼、画、剪、比、量、看、想、议等各种操作活动, 达到多种感官的全面认知, 唤起聋生主动参与探究新知的愿望, 体验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二是给予正确的方法指导.如教学“除法”时, 面对新的计算问题, 教师不应告诉聋生怎样计算.而是进行开放式教学, 让聋生充分表达自己对问题的个性化理解, 同时了解他人的想法, 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 以“做”而不“看”的方式学习, 就是聋生探究算法时, 教师不做旁观者, 而是适当的指导.如提问:32接近几十?把32看作30来试商, 你能算一算吗?当聋生找到了算法, 得出了答案, 这时聋生既有了交流的内容, 又有了交流的欲望, 再组织他们交流、互相取长, 从中体会算理、领会实质.聋生自探能力得到培养, 他们也就真正成为了课堂活动的主体.

总之, 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聋生读书, 帮助聋生学会学习.教学活动就是要培养聋生的自己理解和领悟能力, 使聋生学会自主学习, 从而体现聋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主体性, 使聋生成为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学习者.

摘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聋教育作为教育中的一部分, 在聋校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自主性学习, 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也是聋校应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 需要以“培养主动发展的人”为核心理念,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处理好“教”与“学”的矛盾, 恰当选择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培养聋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探能力, 使聋生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和形成主动学习的心态.

关键词:聋生,数学,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浅谈聋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篇2

交际是社会中人与人信息的交换。一般情况下,人们是通过口语来实现交际的。从口语学的角度来说,聋生的有声口语不是在其成长过程中与认知经验结合而建立起来的符号系统,不像健听学生那样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交流交际应用而自然获得,不足以提供促进交流的口语系统基础。因此,与他人交流交际时聋生缺乏与人交际的共同口语,缺乏早期的、有意义的交流交际,丧失了交流交际的自然性。

一、聋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对策

语言关键期训练大脑的不同机能的发展有不同的关键期,某些能力在大脑发展的某一敏感时期最容易获得,此时相应的神经系统可塑性大,发展速度特别快,过了这段关键期,则可塑性与发展速度都要受到很大的影响。8岁之前是语言发展关键期,如果能抓住这个时期对聋生进行听力语言训练,其语言能力将会得到最佳的发展和补偿,而一旦错过了时机,人类获得语言的能力将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削弱,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最佳语言环境聋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家长和教师提供一个最能够促进他们学习的语言环境,使他们能够顺利的把语言与具体的情景联系起来。聋生只有在丰富感知、行为的环境中,广泛的感知各种事物,多看、多接触各种各样的事物,才能有丰富的知识对事物的特性和联系有一定的认识,把语言与其标志的事物从环境中区别出来,从而正确的运用语言。

倾听策略使用语言才能真正获得语言。聋生要想使语言成为思维的材料,并通过语言获得各种信息,与他人交流思想,就必须进行长时间的语言交往。有的聋生家长和教师为了强化语言刺激,自己总是说个不停,却很少有耐心听聋生的讲话,觉得聋生讲得不好,经常打断其讲话,久而久之影响聋生讲话的积极性。家长和教师更应该腾出空间倾听聋生的讲话或与他们对话,做一个忠实的听众,认真的看着聋生的眼睛和神情,不管对他所讲的话题是否有兴趣,都要表现出热情而愉快的交谈情绪,这样才更有利激发聋生的讲话积极性,更有利于锻炼聋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交际性原则

培养聋生主动学习的策略 篇3

关键词:聋生;主动学习;策略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教会学生知识不如培养学生能力。语文学科由于有它一定的特殊性,为许多学生所畏难,更被许多聋生所畏惧,甚至拒绝。所以,培养好聋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习惯、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激发聋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对于教师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1.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聋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容易接受直观事物,用创设情境的方法可以降低学生认识难度,激发聋生学习兴趣,引发聋生参与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本人经常以故事、实验、奇特的现象、有趣的问题等为线索,以编演课本剧、录像、游戏以及电脑多媒体课件等为载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如本人在教学《海伦·凯勒》一文时,让聋生把眼睛蒙上,制造一种无声无光的气氛。再邀请一名学生扮演“海伦·凯勒”,在这种环境中走路吃东西等,使学生感受海伦·凯勒的孤寂和恐怖,体验她的烦躁。学生通过这种情境,很容易理解海伦·凯勒的心理,这样在教学时,更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2.巧设疑问,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巧妙设计疑问,增强悬念,可以激发聋生思维和想象的兴趣,发展聋生逻辑思维能力及想象力。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文时,本人设疑:“爬山虎是动物还是植物?既然是植物为什么还有脚?好奇心使聋生深入到课文中寻找答案,主动性也激发出来了。

二、培养聋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要使兴趣持久,就要“习惯成自然”,教师要加强训练,培养聋生主动学习的习惯。要让聋生既能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也能在课外自觉主动巩固已学知识,完成作业,还能在生活中体会、学习,提高学习语文的乐趣。

1.培养聋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预习是培养聋生自学的重要一环,通过预习可以让聋生在课堂上更加关注重点问题或自己不太理解的问题,教师必须逐步培养聋生的预习习惯。课后复习也很重要,不及时复习会遗忘关键内容,“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都说明了这个道理。由于聋生的遗忘性很大,复习对于他们来讲尤其重要。教学实践证明,班中的优秀学生都是善于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

2.培养聋生摘录好词、好句的习惯

众所周知,聋生的语言积累少,刚入学的聋生,语言积累几乎是零,这严重影响了聋生的阅读和写作。所以,要培养聋生养成多动笔的习惯,让每个学生建立一个好词、好句本,经常摘录书中的好词、好句,吸其精华,提高自己的阅读、写作能力。特教专家季佩玉老师曾说过:“聋生学语文最关键的是摘录积累好词、好句,并要指导此词此句在何种情况下运用。”目前本人的这种教学方法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如,教学了《荷花》一文后,学生在自己的摘录本上记下了有关描写白荷花姿势的句子:“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的好像要破裂似的。”在后来的一次作文中,许多学生经过自己的观察后,把这些语句运用在描写梅花上,让文章增色了不少。

三、提高聋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课标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的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著名的物理学家劳厄曾说过:“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由此可见,聋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能让他们受用终身。

1.培养聋生主动质疑的能力

疑是深入学习的起点,是闪现智慧火花的开端。利用聋生的主动质疑能激发聋生主动学习的需要,更好地调动聋生积极思考,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发现。刚开始,要鼓励聋生敢问,不奢望问题质量有多高,这是由于聋生知识面窄、思路不开阔、经验少等原因造成的。这需要教师不断引导学生,教给学生一些质疑的方法,如找出课文中与自己的生活经验不符合的地方,本人在教学《羚羊木雕》一文时,有学生质疑:“老师教育我们,做人要言而有信,为什么文中我把羚羊送给好朋友万芳,爸爸妈妈却逼着我把它要回来呢?”也可以找出课文中与自己所了解的与常理相违背的地方,如,教学《师生情》一文时,有学生质疑:“老师说过要我们互相谦让,为什么文中三个女同学争着往屋里看,她们为什么没有互相谦让呢?”

2.培养聋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聋生的依赖性很强,当他们质疑后,往往等待老师的答案。这时,老师要带着聋生一步步地分析问题,如,解决《师生情》一文的质疑时,本人先让学生演示“争着往屋里看”的情景,然后让学生体味三个女生的心情(一种非常急切地想见到老师的心情),通过这样的分析,感悟出情感。学生从不能解决问题到能解决问题,就是学生学习性发展的过程。

培养聋生主动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相信良好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探索,才能成就学生,成就自己。

参考文献:

季佩玉.聋校语文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浅析聋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篇4

关键词:聋生,写作能力,培养,提高

手语作为聋生的基础语, 给聋哑人之间的交流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但聋生终究要走向社会, 接触的绝大多数人是不懂手语或懂少数手语的正常人, 要与他们进行熟练而正常的交流, 主要靠书面语言。因此培养聋生的写作能力, 不断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 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培养写作兴趣

兴趣是创作的动力和源泉, 写作兴趣丧失的群体是不可能全面快速提高其写作能力的。提高聋生自我探求的乐趣, 培养其写作兴趣应成为作文教学的关键。生活中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会: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或事物, 总是自觉不自觉的注意他, 并能留下较深的印象, 不感兴趣的则心不在焉, 兴趣是一个人做好一件事的基础。为了激发聋生的兴趣, 我通常选择涉及聋生身边的生活, 特别是那些容易提起他们兴趣, 引起他们思想共鸣的事情, 这能消除聋生对写作的畏难情绪, 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 为其写作训练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情绪、思想、爱好等, 寻找一些生动感人的题材, 让他们真实的去感受, 激发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如记一次拔河比赛, 他们对整个过程了如指掌, 活动后立即让他们把整个活动记录下来, 他们本身爱好活动, 有了兴趣, 写起来自然得心应手。

二、抓住课堂阵地, 致力发展语言

课堂教学是聋生学习语言的主阵地。在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的语言, 必须以口语为主导, 凭借课本, 合理运用手指语、手势语和板书作辅助语言, 才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实践证明, 耳聋学生完全可以根据各人不同的生理基础, 形成听 (看) 、说、读、写的实际能力, 来学习知识, 表达思想, 顺利地进行社会交往。

在语文教学中, 要抓住教学的关键——句子训练。《耳聋学生心理学》明确指出:耳聋学生对句子的理解和掌握是形成和发展语言的重要能力, 是掌握语言的关键。只掌握了发音和字词还不能算掌握了语言, 只有能理解句子并运用句子来表达完整的思想, 才算是掌握了语言。教师要从句子的理解、积累和运用入手, 进行科学、合理、高效的训练, 提高学生的说句用句能力。

三、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指导作文时, 教师还可注意营造一个特定的生活化情境或适当地开展一些自由写作实践活动, 让聋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作文, 贴近聋生生活, 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地实地观察并进行认真地体验, 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观察、想法, 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如:写动物要从外形、颜色、习性等方面观察;看图必须有一定的顺序抓住重点观察;写人要抓住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的特点进行观察……通过观察,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还使学生掌握了观察方法, 有了方法就等于一篇文章的初稿已经形成。正确方法的指导, 为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文不必要求在课堂完成, 安排熟知的课题, 通过日常的校内外观察、收集相关资料, 然后在一段时间内完成。这样不仅指导了学生的写作, 而且养成他们关注生活的习惯, 让他们学会生活, 热爱生活, 感知环境。

四、加强训练积累, 多读多写

1、在实践活动、阅读中积累词汇、积累素材

聋生作文常常空洞无物, 主要是由于平时素材积累不够。因此要使他们作文有话可说, 有物可写, 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 因此, 聋生也应走出课堂, 走向社会, 走向大自然, 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组织剪贴拼图、手抄报、科技小制作等手工制作比赛, 让学生有目的地去观察, 去体验。接触面广了, 视野开阔了, 感触深刻了, 获得的生活也就转化为了作文素材。因而, 部分聋生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言的现象便可逐渐减少。

其次阅读是积累词汇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当学生进入课文学习后, 首先从课文阅读训练开始, 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理解课文意思, 学习课文精彩的词语、句子。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后, 适当的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 选择适合学生的文章、故事、儿歌等, 多读多看, 积累好的词语句子加以借鉴。但在借鉴别人的好词好句时一定要引导学生避免生搬硬套, 要懂的转化成自己的语言文字来进行描述。

2、勤练笔、反复改

按照大纲要求和课本内容安排, 学生每学期一般写8一10篇作文, 要想写好作文这是远远不够的。而要完成全部教学任务, 又不能随便增加语文或作文教学课时, 这只能靠平时利用课余时间多练笔。不一定非要写整篇的作文, 可因时而异进行一些扩句练习、片段练习, 这对于提高作文水平大有益处。坚持每天写日记对提高作文水平也很有帮助。在聋生写日记之前, 要求他们最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写真事抒真情, 对不同语言基础的聋生提出不同要求, 有的可以限定一定页数;有的可以写上一句或几句通顺、连贯的话就可以;有的可以要求两天一篇, 有的可要求一周一篇。在写完日记后, 老师批改反馈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可以让他们自己改, 而且还可以请别人帮助修改, 这也是写好文章的一个重要环节。有人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这话有一定道理。写的时候由于思维不严密, 难免存在一些不足甚至错误, 这些都需要通过认真地修改, 才能使文章逐步完善。

聋生主动学习能力培养 篇5

大同市特殊教育学校 贾彩琴

【摘要】大部分聋生由于听觉障碍导致语言、认知、思维、心理等各方面的发展落后于普通同龄儿童,从而导致社会适应性偏低。聋校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对培养聋生社会适应能力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任务。在教学中,要突出聋生学习语文与增强社会适应性的内在联系,把培养聋生的社会生存与适应能力作为聋校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与发展路径,促进聋生社会化发展。

【关键词】聋校 语文教学 聋生 社会适应

近10年来,聋教育的发展格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聋校在校生人数经历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高峰之后,开始逐步减少,大部分班级人数降到了10人以下。听力科技水平发展迅速,听觉辅具由原来的模拟助听器发展到高科技的数字助听器、人工耳蜗,极大地改善了聋生的听觉水平。聋儿在国家、地方各项0—6岁抢救性康复工程的干预下,学前康复教育率大幅提升,家长的期望值高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相对落后的特殊教育教学理念也产生了很大的冲击。这些变化,为聋生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聋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提供了条件。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很强的语文教学,应该在促进聋生社会化成长的进程中首当其冲,把语文学科教学与提升聋生社会适应能力紧密结合起来,促进聋生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使聋校语文教学焕发新的生机。

一、树立大语文观,充分认识聋校语文对培养聋生社会适应性的重要意义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对于聋校语文教学来说,这句话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聋生受到听觉障碍的影响,在语言、认知、思维、心理等各方面的发展均落后普通同龄儿童,从而导致社会适应能力偏低,特别是社会沟通交往与心智发展难以适应社会。从聋生接受教育的过程看,所有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对语文教学来说是责无旁贷的。因此,聋校语文的工具性对聋生的人生发展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只有学好语文,聋生才有可能从低能、弱势的群体中走出来。相对普通学校语文教学来说,聋校语文教学在聋生语言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的情况下,必须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实效性,紧密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在培养社会适应能力中,丰富语文内容,多种形式培养语文技能,使学习语文与社会适应相辅相成,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大语文教学观。

二、聋校语文教学内容与聋生社会适应的对应关系

聋校语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沟通与交往、综合性学习等。每项内容的目标要求实际上是与聋生的社会适应所达到的基本要求相一致的。

1、识字与写字

识字与写字实际上包含三个部分,即汉语拼音、识字、写字。汉语拼音具有帮助聋生学习正确发音、识字、阅读、打字等功能,通过汉语拼音的学习,可以提高聋生的言语技能与语文能力,促进聋生使用口语与周围人群交流,走进常人语境,融入主流人群。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根据国家出版局抽样统计,认识常用汉字2400字就能阅读一般书刊。因此,聋校语文教学要以此字数作为聋生识字、写字的基本要求,保证聋生能够阅读周围的信息,减少社会生活障碍,更好适应社会。

2、阅读

阅读是聋生认识社会、了解世界的基本途径。聋生所处的阅读环境与常人一样,有书籍、报刊、网络、社区宣传信息、交通提示语、景区指南等多种语境。在不同的学龄段,阅读量的要求也是与聋生年龄特点与社会适应性相一致的。在阅读中要加强词汇量的积累与理解能力的提升。

3、写作

写作是聋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聋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聋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才能为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针对不同的学龄段,聋校语文提出的写作要求也有所区别,如第一学段以写话为主,第二学段以习作为主,第三学段以写作为主。聋生写作的素材以生活为源泉,从话说生活、生活叙事、见闻感受等体验中,建立聋生思想与社会的沟通。

4、沟通与交往

《聋校语文课程标准》对沟通与交往提出的总目标为“能熟练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基本达到无障碍交流。初步学会文明的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这个定位更加关注了聋生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其训练的内容包括感觉训练、口语训练、手语训练、书面语训练及其他沟通方式和沟通技巧的学习与训练。

5、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体现了聋生语文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鼓励聋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让学习语文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拓宽聋生语文学习的形式与渠道,培养聋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三、运用多种语文教学手段,提升聋生社会适应能力

1、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学以致用,用中促学

识字、写字、学词是阅读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起点,是语文工具性的重要载体。聋生要扫除生活中的阅读、写作障碍,就必须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与词汇。由于聋生言语实践机会少,容易遗忘、混淆所学的字词。因此,聋校语文教学要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强化识字、学词的效率。在低年级应加强集中识字学词的训练,以便在较短的时间内,让聋生建立起字词与周围事物的联系,提高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随着年级的升高,随文识字学词成为主要方式。在识字学词的训练中,要树立学以致用的思想,在不断的应用中,反复呈现所学的字词,增强记忆。同时,还要培养聋生主动识字学词的意识与能力。如在生活中遇到新事物,在阅读中遇到新字词,就要通过查字典、词典、询问老师等方法,学习运用文字表达新事物,在扫除阅读障碍中认识新的字词。

2、让阅读走进聋生生活情境,增强聋生社会归属感

聋生由于听觉缺陷,所经历的康复训练、特殊教育,都让他们深深感到与周围人群的不同,对社会的认知有很大的局限性,缺乏社会归属感。聋校语文教学应关注聋生这一特点,把语文与生活情境紧密结合,通过课堂中的情景再现,让聋生进行角色体验,在互动中交流,在换位中体验真情实感,进一步认识社会,增强社会归属感,提升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

3、利用语文的人文性特点,引导聋生认识自我

语文教材的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包含了人生观、人性观、历史观、社会观、人伦观、价值观等,蕴含了丰富的人文因素。聋生通过走进作品,了解风俗人情、天地人文,学会观察事物、表达情感,感悟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相互依存和谐共处的关系,并把自己置身其中,正确认识自我,剖析自我,随时纠正生活的方向,以期塑造良好的思想品质、道德品质、个性人格和审美情趣,提升人文素养,更好分享社会物质、精神、文化生活。

4、发展语言,掌握多种沟通技能,拓展多种沟通渠道

聋生社会适应性最为凸显的是聋生与周围人群的沟通与表达能力,这就需要聋生要掌握良好的语言与沟通技能。在聋教育界,一直存在着教学语言的手口之争。笔者认为,对于大部分聋生来讲,口语、手语、书面语几乎是并重的,都要尽力发展。其一,听力科技发展带来的福音使聋生能够更好地培建听力,发展口语,而良好的口语又会极大地促进聋生书面语能力的提升。其次,手语是聋人群体之间交往最为便捷的沟通方式,聋生为了适应群体交流需要,就必须掌握良好的手语。笔者认为,不论聋生听力培建与口语发展效果如何,聋生都有学习手语的愿望与适应聋人群体生活的需要。其三,聋生与主流人群的交往沟通,除口语能力很强的之外,大部分聋生都必须借助书面语。同时,聋生学习各门学科,阅读生活中的各种媒体信息,各种文体的写作,也处处离不开书面语。因此,具备口语、手语、书面语各种语言全面发展,能在与主流人群之间、聋人群体之间、网络交流空间等多种沟通渠道畅通的聋生,社会适应性将会更强。

5、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聋生对语言的理解与内化,需要大量的阅读来促成。只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保证一定的阅读量。在低学段,聋生要通过阅读儿歌、故事,背诵古诗等,培养阅读的兴趣。中年级以后,逐步增加阅读量,着重进行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的内容及能力向适应社会过度,期中内容包括书籍、报纸、网络、电视、平面广告等,更加全面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置自身于社会之中。在培养聋生阅读能力的同时,还要逐步学会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与社会产生互动,促进自身更好理解、遵守社会规则,对社会上的各种现象作出能动反应,不断提升社会化水平。

聋生写句能力培养之我见 篇6

【关键词】障碍;现状;规律;词汇;生活;句法;指导

语言是一种交际的工具,学语言是为了用语言,为了与人沟通、与人交流,解除语言障碍。聋生由于听力障碍,接受外来信息的途径单一,语言实践机会少,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只能是手语和书面语言。手语虽然给聋哑人交流带来极大方便,然而,他们终究要走向社会,接触的绝大多数人是不懂手语或懂少数手语的正常人,要与他们进行正常的交流,主要靠书面语言。因此,聋校语文学科的教学就担负着让聋生掌握一定的书面语并逐步能回归社会的重要责任,但正是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所决定的,与普通学校相比,聋校语文教学工作就会异常的艰苦。下面是我在聋校语文句子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一、句法教学首先要遵循健听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

听力障碍儿童的思维发展趋势与健听儿童的思维发展趋势是一致的,只是他们在掌握语言的时间上落后于健听儿童。健听儿童习得语言的过程是从单词句阶段,到双词句阶段,再到电报句阶段,最后到成人阶段。 健听儿童习得语言的过程一般在1~5岁期间就可以完成,而聋生则需要多花3~5年时间,甚至终身。

思维的发展与语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思维的基础是概念,一般来说概念总是用词语来标志和固定的, 因此听力障碍学生学习语言也要从学词开始。

二、搜集整理词汇,为写句作好铺垫

没有丰富的词汇,学生的写句就没有基础,还是干巴巴的。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做好文中好词好句积累的同时,还要经常提供一定的词汇供学生运用。如写春天时,可让学生回顾文中学到的、课外书看到的或听到的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句子,教师再归类补充整理写到黑板上;再让学生说说他所要描写的景色,教师可相机帮学生插入黑板上呈现的有关描写秋景的词语、句子。通过这样的铺垫、引导、示范,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词汇,并能灵活使用,这样学生写起句来就容易了,就精彩多了。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对学生进行句法教学。但是因为聋生失聪,所以使用句子的现状不容乐观。

三、听力障碍学生使用句子的现状

1.成分残缺

(1)缺少主语:“(妈妈)给我买新衣服”……

(2)缺少谓语:“他(打)乒乓球”……“饭(吃)完了”……

2.语序不当: “小明被玻璃打碎了”; “语文对我感兴趣”……

3.重复啰嗦: “我们的同学三年级8人,大家排队跳绳”

4.搭配错误: “我吃饭碗”…..

5.结构混杂.不知所云:“张成文、文丽和杨强三人来到家要做风筝吗,我但是做学会风筝放出去。”

四、要改变听力障碍学生使用语言的现状,培养、提高聋生的写句能力,我认为应在以下几点作出努力

1.要树立“大语文观的理念”,即在生活中学句子

“大语文观”就是陶行知先生主张的“生活即教育,离开生活教育毫无意义可言”。 听力障碍学生因缺少听觉反馈,无法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认知,他们获得语言的方式必须是通过主观的“学习”,而非客观的“习得”。因此,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我们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给聋生创造更多的写句环境,调动学生写句子的积极性 。只有为学生营造乐学的环境,让写句子成为他们表达的一种需要之时,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写句的兴趣。同时,要充分利用好聋生的代偿功能:视觉、味觉、触觉、嗅觉,把大量的感性材料直接展现到学生的眼前,加之文字,手语和口语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形象。尤其对于一些抽象化的词语的造句,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动画进行教学,使概念具体化,生动化。

例如教学例句:小军搬桌子。

(1)学生表演,理解句子的意思。

(2)教师提供“情景”,引导学生仿写。如:“老师擦黑板。”

“同学们做作业。”

(3)学生联想,自主仿写。如:“妈妈洗衣服。”;“爸爸种地。”;“我们打羽毛球。”……

(4)发散思维,学生写新句。

2.渗透语法,按照句法的发展过程进行教学

在聋校低年级阶段我们不宜过分强调语法教学,更不能大讲语法规则,但也不能无视语法规则,任由其天马行空。语法有其约定俗成的规律,在教学时引进一些简单的语法知识传授,可以帮助听力障碍学生更好地写句子。

我们的教学可以从无修饰的简单句到有修饰的简单句再到复杂句,如:从“小鸭子游”到“可爱的小鸭子在池塘里自由自在地游”。到“我看见一只可爱的小鸭子在池塘里自由自在地游”。随着聋生年级不断增高,逐步让学生了解主、谓、宾、定、状、补语及它们在句中的位置和作用。

3.在句法教学时,要重视各种形式的写句方法

语言教育学家吕叔湘说:“使用语言是一种技能,跟游泳、打乒乓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要正确必须善于模仿,要熟练必须反复实践。聋生识字量少,词汇积累有限,对已有的词语也不知道怎样准确表达运用,这就需要范句的引领。因而反复仿写就成了他们熟知语言的途径,仿写也应从易到难。

例如:

练习按照“(妈妈)去(菜市场)买(菜)。”的句式写句子时,首先要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知道这个句式的意思,再概括出句式的形式是“(谁)去(什么地方)买(什么)”。由于讲解了例句,学生就可以从容地写出许多句子。如:“(我)去(书店)买(书)。” “(爸爸)去(超市)买(篮球)。”“(王老师)去(商场)买(衣服)。”等等句子。通过练习,扎扎实实地一步一步地提高,学生就会较好地掌握句子的写作方法。

在聋校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每课后面都有仿写句子的练习,教师要抓住这个重点,同时写句练习的形式是多样的,通过多种形式练习写句,可以使词汇丰富、语句通顺。如:“扩句” 、“缩句” 、“修改病句” 、“仿写句子” “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把词语组成句子”等等。

4.建立更高要求的写句训练手段

随着年级的不断增长,训练手段也应不断加强,尤其是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可以进行“每日写句”练习,练习“看图写句”,“景物写句”,“看演示写句子”,可以进行“写日记”,建立自己喜爱句子“摘抄本”,还可以写一些所闻所感。如:利用日记形式经常写一些自己所见所闻或自己亲身经历的有意义的事,阅读寓言故事写出读后感等,通过学生坚持不断的努力,聋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将会得到很快的提高。实践证明,只有“多读、多写、多改、多记”的方法,才能更快地提高聋生写句能力。

5.重视面批、进行个别指导

由于学生的写句水平不同,因此,出现的问题也各不相同。因此,讲解时在注意集体评议的同时,也应注意个别面批学生的病句工作,这样对学生的帮助是很大的。为了发挥学生写句的积极性,应注意尽可能更多地保留学生原句中的合理部分,用点滴的进步,鼓励学生进步大于成绩,久而久之会使聋生在写句方面产生极大的兴趣。

对聋生来说,书面语的形式表达语言比口语、手语更稳定,如果掌握了写句能力,就为聋生的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提高阅读能力也起着非常之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使聋生掌握了与健全人联系的基本工具,从而更好地实现“进入社会、回归主流”。

参考文献:

[1]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2]付雨贤《现代汉语语法》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

[3]《现代特殊教育与研究》 2008年

[4]《语言获得理论》 百度文库

重视聋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 篇7

思想品德课的新课标中就有一条:“学习调节情绪, 增强调控自我、承受困难和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形成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关于社会能力, 可概化为两种成分: (1) 适应性行为; (2) 社会技能。具体的讲, 社会能力是个体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能力。社会能力的判断大多以同伴接纳或受欢迎程度、对自己有重要影响的他人 (如父母、教师等) 的评判或者其他社会行为等作为评价的指标。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 社会能力对个体的发展 (如社会适应、个性、品格、社会性发展) 具有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社会能力对聋生的各个方面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社会能力有助于聋生建立积极的同伴关系, 有助于聋生情绪、情感、人格的积极发展和心理健康, 有助于聋生学习、认知能力的发展。对于有听觉障碍的聋生来说, 社会能力的培养更显得重要和迫切。听觉渠道是人感知外界事物的主要渠道之一。听力残疾限制了听觉障碍聋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最明显的影响就是使听障聋生的言语发展受到限制。语言表达能力的缺陷又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聋儿与正常孩子的交往, 尤其是语言交流。这样聋生的社会成熟度多不如听力正常的儿童。因此在交往中聋生常常有不乐意交往、惧怕交往的表现。所以, 积极探索、研究发展聋生社会能力的方法是我们不容忽视的课题。

一对聋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产生负面影响的原因

1. 家庭教育的过分溺爱

因为残疾, 聋哑孩子在家庭生活中, 父母往往会过分溺爱。孩子做错了事, 父母会纵容;孩子与其他正常孩子发生冲突, 不论对错, 家长多会批评正常孩子。时间久了, 聋生容易形成孤僻和自私的性格。正常孩子一般六岁入学, 而从聋生往年的入学年龄来看, 聋生平均在十岁左右。究其原因, 都是父母不放心聋哑孩子独自面对社会, 害怕孩子生活不能自理, 无法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这样, 聋生在入学前就缺少了与社会交往的机会, 造成了聋生依赖性过强、社会适应性较弱的状况。

2. 学校教育的过度封闭

从当前的聋教育体制来看, 我们聋校实行的基本都是一种封闭式管理体制, 学生在校期间几乎与外面社会隔绝。虽然, 这样有利于学校的安全管理, 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问题:聋生在校无忧无虑地生活学习, 生活上和学习上的事有生活老师和班主任老师解决, 学生参加的集体活动也仅仅是在校内, 与社会没有了交点, 这也是造成聋生社会适应能力薄弱的一大重要原因。

3. 社会教育的特殊保护

社会的关爱让孩子当做理所当然, 也失去了自我, 面对困难和挫折他们无力克服, 甚至自暴自弃。当这些孩子走出校园, 参加工作时, 他们的心理落差很大, 从而易受诱惑走上犯罪道路。近年来残疾人犯罪明显上升就是例证。这也许是因为我们教育的内容和教育的方式相对封闭, 与社会的发展联系得不够密切, 在教育工作中我们对残疾聋生呵护有余, 导致他们缺乏锻炼。也就是说, 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与社会发展的需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 对聋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

[责任编辑:庞远燕]

二学校是培养聋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

1.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作用

在学校各门课程中, 思想政治课与社会能力有着比其他课程更广泛的联系。思想品德课中的主要内容是社会行为的培养, 如文明礼貌、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关心他人的教育, 与他人的交流等内容。在对学生情绪、意志、人格等心理品质的培养, 以及反映个体与社会关系的法律等内容上与其他课程相比, 思想政治课在培养学生社会能力上的作用更为明显。所以, 我们应充分认识思想品德课的作用,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 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最大限度地开发思想品德课在对聋生社会能力培养上的作用。具体可采用以下方法:

首先, 用指导的方法, 即针对学生社会行为技能的缺陷进行直观的、直接的指导。通过一些教学案例, 把正确的社会技能教授给学生。在指导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引发学生积极的反应, 进行教师控制下的练习。实践证明, 这样的教学是最常见的有效方式之一。

其次, 采用示范的方法。示范是传授社会行为最有效且效率最高的方式, 其理论基础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它认为人的大量行为是通过观察和模仿而获得的。聋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观察力, 但他们的道德认识、道德评价能力较差, 不能正确地判断是非, 所以, 在对学生教育的过程中, 要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榜样, 让学生观察、模仿 (练习) , 并提出明确的要求, 使他们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应该学习的, 什么样的行为是应该摒弃的, 从而提升他们的道德认识、评价能力。其观察、模仿 (练习) 的榜样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上的影像资料以及同伴和教师的现场示范来提供。

再次, 进行移情训练法。这是针对聋生社会情绪技能的缺乏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方法, 即通过体察他人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情感, 从而产生共鸣来促进聋生的社会情绪能力。让学生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确定自己对可观察事件的反应并比较这些反应。

最后, 对他们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针对聋生社会认知能力的缺陷, 在教学中开展解决实际社会问题的训练课程。如提供一些社会问题情景, 要求学生想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并讨论预测这些方法所带来的后果。这样的训练, 能提高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的能力, 使自己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在训练过程中, 教师是引导者, 不能强迫, 更不能代替。

还有许多适合聋生社会能力培养的方法, 在实际操作时, 可以把这些方法结合起来运用。在其他课程的教学中, 也同样要注意对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 如语文课上, 要多创设情境, 鼓励学生多说话, 提高言语表达能力;在分角色表演中, 学生学会了交往, 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现在的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主动参与、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等都是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 所以教师应积极投入到课程改革教育研究中, 通过改革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能力, 使聋生的社会能力培养得以实现。

2. 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聋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在社会交往的实践中逐渐积累而成的, 学校要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给学生创造交流的机会, 如郊游、艺术节、与普通学校联谊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 聋生离开他们狭小的生活圈子, 走进社会大环境进行交往, 在游戏和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交往的能力与技巧, 促使他们懂得关心他人, 懂得帮助别人, 知道如何处理个人与团体、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矛盾, 学会克制自己, 学会服从和支配, 学会沟通、学会表达等。同时, 教师要鼓励学生与老师交往, 激发他们交往的热情, 勇敢地去表达、去交往。近年来我校积极开展与普通小学结对联谊活动。他们和正常的同龄孩子同台表演, 相互的合作非常愉快。在练习过程中, 不少聋哑孩子还通过书面形式与小学生成了朋友, 相互留下了联系方式。另外我校每月还接待一次附近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来学校与聋生一起游戏、联谊。诸如此类的活动, 让聋生参与到正常人的生活中去, 不仅增加了与正常人交流的机会, 还丰富了他们的社会经验, 从而提高了聋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家校联手共同培养

父母的教养态度、教养方式对子女的社会化有很大的影响。由对孩子的要求较高、能循循善诱地教导的家长教育出来的孩子, 其成熟度、独立性较高。而在过分保护、溺爱、管教不严、要求不高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 则相对独立性较差, 社会能力较低。我们在平时的教育中, 注重与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 尤其重视与那些家庭教育方式欠缺的家长的沟通, 帮助他们分析教育方式不当所造成的后果, 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如在家庭教育中, 家长应努力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不能因为孩子的听力障碍而给予过分的爱, 对其百依百顺, 甚至迁就其错误;家长更不能对孩子的成长不过问, 不理解孩子, 不与孩子交流。让家长懂得, 不良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会养成自私、任性、霸道以及孤僻、胆小、偏激的不良性格。还通过一些好的典型来引导家长, 努力营造和谐、上进、积极的家庭氛围, 经常与孩子沟通, 把孩子培养成勤劳、勇敢、积极进取、有理想、有爱心的人。

家长应努力给孩子创造交往的条件。许多家长因为孩子的残疾而害怕别人嘲笑, 不愿意带孩子上街, 或由于过分的保护意识, 不允许孩子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 这就使孩子失去了交往锻炼的机会。这样做只会形成聋哑孩子孤僻、偏激、不合群的不良性格。家长应正视孩子的缺陷, 鼓励孩子与他人交往, 多带孩子出去, 如去购物、去游玩。在活动中, 家长还要鼓励孩子参与与别人的交流,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家长要利用一切交往的契机使孩子学会交往的技巧, 如鼓励孩子接待客人,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使他们学会交往的技能;家长让孩子与小伙伴玩耍, 在交往中, 孩子学会了同情, 学会了友爱和支持, 懂得了纪律, 学会了自我约束。

四社会各界给予更多关爱

社会的关心和理解能消除聋生的顾虑, 让他们解除对健听人的戒备心。正常人要主动和聋生接触交往, 尊重、包容聋哑人, 让聋生产生交往的欲望, 促进聋生交往能力的发展。

学生社会能力培养的主力军是教师, 因此, 每一个聋生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 及时转变教育观念, 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 让课堂教学真正起到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的作用。

[责任编辑:庞远燕]

摘要:聋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是现代特殊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也完全符合思想品德和社会课的新课标要求。本文简单地根据目前我国聋生在校内外的现状, 谈谈学校、家庭、社会在对聋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上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在培养他们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应起的作用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如何培养聋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篇8

关键词:聋生,自主管理,个性,参与

一、尊重个性,自主管理

斯宾塞说过:“管教的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理的人。”教师不是事必躬亲的诸葛亮,要有策略地把班级管理的权利和义务交给聋生,纪律、学习、卫生、文体等班级管理责任分配到人,引导聋生自主管理,实行竞争上岗法,岗前“施政报告”法,制定班级建设长远目标和行之有效的措施,让聋生成为班集体的主人。让聋生得到展现自我的机会,这样既能提高聋生心理承受力,又能完善自我,创造自我和适应自我。

二、体验感受,自我锻炼

养尊处优的环境,会使人缺乏生活体验,抑制才于。要培养聋生创新素质,教育实践能力,就应该引导聋生创设和参与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自主发展教育。“今天我当班主任,聋生体会到老师的辛劳,融洽了师生关系;”“小小灌南通”,涉足灌南,开阔了聋生的眼界,增长了才干;“扮亮我的小天地”,聋生参与劳动,锻炼自我,创造自我,能展现他们的聪明才智,让聋生体验磨难,失败,成功,懂得关爱,团结,锻炼意志,纯正精神,健康心志,完善人格。

三、善待个性,自主发展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每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不表现自己的个性才显示出难以想象的个性、尊严、创造力。”教师的作用是将聋生领上最适合于各自特点的成才道路,而不是将所有的聋生都弄到一条路上来用一个模子梏死。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体制中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创造力和闪光点。

四、细化养成教育,提升聋生文明素养

1. 班级实施人人参与管理

聋生大多游离于班级管理和活动策划之外,对班级中的事缺乏主人意识,缺乏感情和班集体荣誉感,甚至出现有些聋生故意破坏班级秩序,违反班级纪律等现象。事实上,无论高年级聋生还是低年级聋生,一般都已具有自治倾向和自主意识,即使是一年级的小聋生也已经具有了不少经验与知识,具有了初步的交往、合作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所以,他们既是班级的被管理者,也是班级的管理者,一旦他们能真正参与管理,班级管理效果将成倍提高,班级的发展将获得强大的动力。如我校建立聋生会和“‘我们能行’自主团”检查队伍,让聋生会部门负责人与“我们能行”自主团相应部门结对签约,对“我们能行”自主团的工作进行指导,放手大胆地让聋生参与学校的各项德育管理工作。

2. 充分认识聋生的差异,使每个聋生都能实现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1)进行合理分组。笔者依据聋生成绩,将全班男女生分别按上、中、下等次排列,每一组中择取男生上、中、下层次各1人,女生类同,2人组成一个合作小组,再兼顾其他,诸如,将调皮、自制力差的聋生与稳重、自制力强的聋生排在一组,将性格内向、胆小的与外向活泼的聋生分在一起,这样构成强弱搭配、性格互补、基本情况相近的小组。一方面,使不同层次的聋生相互影响,相互帮助,团结协作,共同进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小组间平等地展开竞争。

(2)组内分工协作。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和分工轮换制。小组成员通过推荐演讲,选举产生组长。分工时让每位组员都承担一个角色,如组长要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确认每个成员所完成的任务;记录员要记录小组学习的过程和发言的内容;汇报人要代表本组汇报小组学习的成果。组员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帮助。大家轮流担任组长及相应的职务。

组内分工后,由组长组织全组讨论确定小组名称及本组的自勉格言警句,对此聋生往往兴趣盎然,新意叠出。如本班的小组名称有火箭组合、旋风队、梦之队、无敌队、流星队、漫游者队等,一个个时尚的名字,从他们的队名中就可以看出他们的梦想、他们的喜好、他们的美好愿望。

3. 建立竞争机制

在组成小组并进行分工的基础上,建立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1)制定小组公约。要让小组出成绩,就必须有一套完备的制度以及共同的奋斗目标,让组长及组员有法可依,依法行事。为此,让每个小组自己制定一份小组公约,把班级事务分摊到小组,让小组内部产生自理能力,从而可持续维持小组的活力。

(2)拟定竞争方案。根据《高年级聋生守则》《高年级聋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在聋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把学业成绩、行为表现、社会实践等内容,具体地量化为可以操作的评分细则,制定了详细的竞赛小组管理办法。由学习合作小组长和各科课代表、学习委员、纪律委员负责具体的评分工作,每周进行小赏罚,每学期进行阶段性的赏罚。每周赏罚是针对各周评出的优胜组和后进组;学期赏罚是针对期末评出的最佳管理组和再努力管理组。在每周召开的班会上班长进行总结并公布,表扬和批评相应的优胜组和落后组。

每个小组的聋生在这种“赏之于组,罚之于组”的激励机制下,每个人会努力为小集体的荣辱尽自己所能,各小组内部会形成很强的凝聚力和互帮互助的合作风气,从而带动整个组的提高,推动整个班级向前跃进。

4. 小组自主管理

(1)自主管理卫生。班级卫生实行小组轮流值日制。每天一个小组,进行轮流。由组长负责,把值日任务分工到人,如两人打扫教室,一人擦黑板倒垃圾,一人打扫走廊,各司其职,定时打扫,时时保洁。这样,班级卫生每周在学校评比中都是满分。

(2)自主管理纪律。班级每天都有纪律委员记录班级纪律情况,以便在小组间开展评比。因此,小组内同学也经常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每周班会留出时间给每组聋生进行表扬和批评,小组内成员表扬同伴本周优点,批评自己的不佳表现,增强纪律意识,提升道德修养。

(3)自主管理班级。每个小组除了进行自我管理外,还要参与班级的管理。我们称之为“小组轮流治班”。以小组的自然编号为序,每组轮流管理班级。轮到管理班级的小组,组长即是班级本周班长,由他组阁本组成员分别对本班本周学习、纪律、卫生、活动、寝室等方面进行管理。管理业绩成效由全班同学为他们组打分,每学期评选“优秀治班小组”,由班级给予奖励。

(4)自主管理学习。自主管理班级日常工作,是聋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初级阶段;自主管理自己的学习,增强学习的有效性,是聋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的高级阶段。

上一篇:肝纤维化诊断下一篇:宽带智能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