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粉母细胞

2024-07-05

花粉母细胞(精选六篇)

花粉母细胞 篇1

关键词:厚朴酚,视网膜母细胞瘤,增殖

厚朴酚是一种从厚朴中草药中提取出的一种联苯羟基复合物, 在医药行业具有广泛的用途, 临床上主要用于疼痛, 感冒以及抗焦虑等方面的治疗[1]。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 厚朴酚在体外能具有抗炎和抗微生物效应, 并能抑制多种肿瘤细胞增殖[2,3]。但是否对视网膜母细胞瘤也具有抑制作用, 目前依然不清楚。本研究试图以视网膜膜细胞瘤HXO-RB44细胞为研究对象, 探讨其对该细胞的生长增持有无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

厚朴酚购自Sigma, 纯度为99.9%, 用二甲亚砜 (DMSO, Sigma) 溶解。胎牛血清、RPMI-1640培养基分别购自杭州四季青和Invitrogen公司。台盼蓝和四甲基偶氮购自Amreco, 碘化乙啶和RNA酶分别为Sigma和上海生工产品。

1.2 细胞培养

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HXO-Rb44购自中科院上海细胞库, 用含有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 于37℃, 5%CO2, 饱和湿度培养箱中培养, 2~3天传代一次。

1.3 实验分组及细胞处理

细胞生长至对数期后, 用0.4%台盼蓝鉴定细胞活性, 当活性在98%以上的细胞才用于实验。分为实验室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当中根据厚朴酚的终浓度, 设5μM, 10μM, 20μM, 40μM, 共4个浓度组。对照组仅用0.1%的二甲亚砜处理。

1.4 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

将上述培养的细胞密度调整为105/ml, 按180μl/孔接种于96孔板。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 加入不同浓度的厚朴酚, 每浓度设3个复孔。3 7℃, 5%C O2条件下继续培养24~72h。孵育结束后, 每孔加入20μl MTT溶液, 37℃继续培养4h。去除上清, 加入200μl二甲亚砜并避光震荡10~15min。震荡结束后用酶标仪获取各孔的O D值 (波长:490nm) 。生长抑制率 (%) = (1-实验组OD值/对照组气OD值) ×100%。

1.5 流式细胞学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

细胞分组和处理同上, 收集处理后的细胞, 800rpm离心5min, PBS洗涤后用70%乙醇固定, 4℃过夜后800rpm离心5min, 弃固定液。随后加入20μl RNA酶于37℃处理30min, 加入800μl PI染色液, 40℃避光30min,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88nm波长下的红色荧光, 并用Modfit LT软禁计算各期细胞数的百分比。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数据用±S表示。各数据组间比较用one-way ANOVA检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比较采用Dunnett’s t检验, P<0.05判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厚朴酚对网膜母细胞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MTT结果显示, HXO-RB44细胞经不同浓度的厚朴酚作用后, 和对照组相比, 24~72h内对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其抑制效果随着厚朴酚浓度的递增而增强 (P<0.0 5) , 同时, 厚朴酚对HXO-RB44细胞的抑制效应还具有时间依赖性, 即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 抑制效应更显著, 见表1所示。

*与对照组相比, p<0.05;▲各浓度组间两两比较, p<0.05

2.2 厚朴酚对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生长周期的影响

厚朴酚作用网膜母细胞瘤细胞24h后, 和对照组相比, 5~40μM厚朴酚均能增加S期细胞数量, G0/G1比例明显较少。随着厚朴酚浓度的增加, S期细胞随之增多。当其浓度为40μM时, G0/G1比值为12.35%。

*与对照组相比, p<0.05;▲各浓度组间两两比较, p<0.05

3 讨论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患儿双眼均可发病, 近年的流行病学证据显示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随着治疗水平的提高, 目前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不再以降低死亡率为目的, 而是保留眼球和现有视力。但事实上, 大多数患儿往往是有明显的白瞳或斜视后才开始就诊, 延误了治疗时机, 最终还是要摘除眼球, 因此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未得到明显的改善。因此依然有必要进一步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厚朴酚是重要厚朴的主要成分, 有研究显示它对种肿瘤来源的细胞有抑制作用。100μM的朴酚可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并诱导其凋亡, 它可能通过激活caspase途径或抑制血管生成而参与其抗肿瘤活性[4]。在本研究当中, M T T结果显示, 不同浓度的厚朴酚能显著抑制HXO-RB44的增殖, 随着浓度的增加, 其抑制效应不断增强, 并与作用时间成正相关。流式细胞检测结果证明, 不同5~40μM的厚朴酚作用HXO-RB44细胞24h后, 能明显增加S期细胞的数目, 表明它对肿瘤细胞生长周期具有阻滞作用。随着药物浓度的递增, 效应逐渐增加。当浓度为40μM时, S期细胞比例达64.58%, G0/G1期细胞比例降至12.35%。证明厚朴酚能抑制细胞S期DNA的复制, 从而使细胞无法进入G 2/M期。

厚朴酚抑制HXO-RB44细胞增殖的机制目前依然不清楚。有报道证实厚朴酚能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HL-60细胞增殖, 促进凋亡。该效应可被caspase-3和caspase-2的抑制剂所阻断。另外, 也可能通过p53途径抑制人结肠癌细胞凋亡[5,6,7]。厚朴酚对H X O-R B 4 4细胞的生长抑制是否也是通过caspase和p53途径发挥作用, 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Tsai YC, Cheng PY, Kung CW, et al.Beneficial effects of magnolol in a rodent modelof endotoxin shock[J].Eur J Pharmacol, 2010, 641 (1) :67-73.

[2]Shen JL, Man KM, Huang PH, et al.Honokioland magnolol as multifunctional antioxidativemolecules for dermatologic disorders[J].Molecules, 2010, 15 (9) :6452-6465.

[3]Kuo DH, Lai YS, Lo CY, et al.Inhibitoryeffect of magnolol on TPA-induced skininflammation and tumor promotion in mice[J].JAgric Food Chem, 2010, 58 (9) :5777-5783.

[4]Li HB, Gao JM, Ying XX, et al.Protectiveeffect of magnolol on TBHP-induced injury inH460 cells partially via a p53 dependentmechanism[J].Arch Pharm Res, 2007, 30 (7) :850-857.

[5]Zhong WB, Wang CY, Ho KJ, et al.Magnololinduces apoptosis in human leukemia cells viacytochrome c release and caspase activation[J].Anticancer Drugs, 2003, 14 (3) :211-217.

[6]Hoi CP, Ho YP, Baum L, et al.Neuroprotective effect of honokiol and magnolol, compounds from Magnolia officinalis, on beta-amyloid-induced toxicity in PC12 cells[J].Phytother Res, 2010, 24 (10) :1538-1542.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什么原因引起的 篇2

目前 T-LBL 仍缺乏标准的治疗方案,多数研究推荐使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类似的化疗方案。

年 NCCN 治疗指南中推荐的治疗方案全部是治疗 ALL 的方案:BFM、CALGB、Hyper-CVAD,并认为无论是 Ⅰ 期还是 Ⅳ 期的 T-LBL 患者,均应以化疗为主。

而大剂量化疗第 1 次完全缓解后进行自体或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 or allo-HSCT)治疗尚存在争议。

1. 化疗方案

Jeong SH 等的研究显示 Hyper-CVAD 方案的完全缓解率可高达 73%。

美国安德森肿瘤中心推荐 Hyper-CVAD 联合奈拉滨方案作为 LBL 的一线治疗方案。

但 Kota V K 等的研究显示,Hyper CVAD/甲氨蝶呤-阿糖胞苷方案治疗,其总体预后不好,中位生存时间为 17.6 月,2 年生存率为 35%,且复发率高。Stock W 等的研究纳入了 321 例患者,其中 CALGB 治疗组 7 年总生存 46%。

2. 造血干细胞移植

花粉母细胞 篇3

关键词:茄子;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雄配子体发育

中图分类号: S641.10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2-0107-03

收稿日期:2013-06-06

基金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编号:CX(11)1005]。

作者简介:唐红艳(1990—),女,江苏泗阳人,主要从事蔬菜种子繁育工作。

通信作者:崔群香,博士,副教授,从事园艺作物遗传育种教学和科研工作。E-mail:cqx@jit.edu. cn。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是茄科茄属的重要蔬菜,染色体数2n=24。茄子主要病害有黄萎病、褐纹病、青枯病、早疫病、病毒病、绵疫病等,以黄萎病危害最重。茄子近缘野生种含有多种优良抗病基因,通过远缘杂交创制新型异染色体系材料,开展染色体工程育种已成为茄子抗病育种的突破口[1]。因此,开展细胞、分子遗传学研究对于茄子染色体工程育种具有重要意义。了解花粉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构型、比例及其动态变化,准确识别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特征,是研究栽培茄与其野生种染色体互作的前提,也有利于提高各种异染色体系材料的创制效率[2]。观察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有利于确定花蕾形态与雄配子体发育阶段之间的关系,提高花药、小孢子培养时供体材料花蕾选取的准确性。目前关于茄子的细胞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染色体核型分析[3-4]以及减数分裂上[5],雄配子体发育研究很少。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改良苯酚品红法(卡宝品红)、苏木精染色法、压片观察技术,雄配子体发育需要结合使用染色、冬青油透明技术[6]。荧光染色结合透明技术用于观察染色体较小的不结球白菜二倍体、四倍体[7-8],已应用于南瓜、向日葵等作物上[9-10],但未见其应用于茄子减数分裂、雄配子体发育研究。本研究利用荧光染色法研究茄子减数分裂、雄配子体发育,以便快速确定植株染色体数目、配子体发育阶段,旨在为茄子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快捷有效的方法。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供试茄子品种为沪茄四号,2011年11月上旬温室育苗,2012年3月中旬定植于连栋棚内,4月中旬晴天10:00左右取不同大小的花蕾,用自封袋放入冰盒带回实验室,4 ℃冰箱中放置24 h,然后将花蕾分成4个级别:(1)花萼未开及花萼刚张开,花瓣距花萼筒>2 mm;(2)花萼张开,花瓣距花萼筒≤2 mm;(3)花萼张开,花瓣超过花萼筒0~2 mm;(4)花瓣超过花萼筒2 mm以上。

1.2方法

将上述4个级别的花蕾剥去萼片挑出花药,分别用卡诺固定液进行固定,经95%、85%、70%、50%、30%梯度乙醇和蒸馏水各浸泡冲洗20 min,然后转入pH值为5.0的磷酸二氢钠-柠檬酸缓冲液中放置24 h以上。25 ℃黑暗条件下,用20 μg/L H33258染色数小时并过夜。捣碎花药并吸取含花粉母细胞或雄配子体的碎片,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轻轻按压,用Nikon80i荧光显微镜在紫外激发的荧光下观察、统计并拍照。

2结果与分析

2.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

在萼片未张开的花蕾中,很多花粉母细胞处于减数分裂时期。进入减数分裂的花粉母细胞体积增大,原生质体浓厚,容易与周围的其他细胞区分开来。前期Ⅰ持续时间较长,染色体形态变化较大。偶线期同源染色体开始联会,染色体呈花束状(图1-1);粗线期联会已经完成,且染色体继续缩短变粗;双线期染色体进一步螺旋化并加粗,联会复合体已经解体,但各非姊妹染色体仍由交叉结连结在一起,表现为“X”等构型(图1-2);终变期染色体进一步螺旋,达到最粗,并开始向细胞中央集中,逐步进入中期Ⅰ(图1-3);完全进入中期Ⅰ的细胞中,二价体排列在赤道板附近,极面观12个二价体清晰可计数(图1-4),垂面观可见棒状、“E”形二价体,且二价体中的2条染色体有分开的趋势(图1-5);由于纺锤丝的牵引,同源染色体分离,并且向两极移动,进入后期Ⅰ(图1-6);染色体移至两极,核膜重新出现,此后直到染色体松散,进入前期Ⅱ,细胞质一直未见分裂(图1-7);随着核膜消失,染色体凝缩至清晰可辨,进入减数分裂中期Ⅱ,垂面观可见二价纺锤面呈现一定角度(图1-8);染色单体分离,核

膜形成,细胞壁尚未形成,进入末期Ⅱ,多数细胞中只见到3个细胞核(图1-9);随后产生胼胝质壁,把4个细胞隔开,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也多为四面体型(图1-10),极少数为平面型(图1-11)。

2.2雄配子体发育

花萼已张开的花蕾中,多数花粉母细胞已完成减数分裂,处于四分体及随后时期。四分体胼胝质壁解体,释放出小孢子,进入雄配子体发育过程。同大多数作物类似,刚释放出来处于单核早期的小孢子形状不规则,细胞质中没有液泡,小孢子体积小;随后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细胞不同部位开始出现小液泡,为单核居中期(图1-12);受液泡的挤压,细胞核向细胞壁靠近,核膜清晰,为单核靠边期(图1-13);随后核膜消失,出现清晰可辨的12条染色体,进入单核有丝分裂中期(图1-14);有丝分裂完成后,小孢子进入二核期,刚分裂产生的2个细胞核,除1个细胞核荧光较亮外,形状、大小差异不大(图1-15);随后较亮的细胞形状由圆变扁、由短变长,小孢子体积也不断增大,但细胞不再分裂(图1-16至图1-18)。成熟花粉粒多为椭球形,但不同花粉粒之间有一定差异(图1-19)。

nlc202309040727

2.3雄配子体发育时期及与花蕾形态特征之间的关系

由于单核中期细胞大小与四分体类似,而四分体之前的花粉母细胞体积小于四分体,且从结构上易与小孢子区分开来,因此可以根据细胞体积判断雄配子体发育阶段:小于四分体则为单核早期,等于或接近四分体则为单核中晚期,明显大于四分体则为二核期。据此对(2)至(4)级花蕾中细胞发育阶段进行统计,发现(2)级花蕾中约有4%细胞为四分体,其余多数为单核小孢子;(3)级花蕾中均为单核小孢子,且仅3%处于单核早期,其余为单核中晚期;(4)级花蕾中80%以上的细胞处于双核期。

3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首次用荧光染色观察法探讨了茄子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及其雄配子体发育各个时期的主要特征,以及单核期小孢子所对应的花蕾形态特征。采用了24 h低温预处理、荧光染色方法,染色体在各个时期特征非常明显,染色体发出明亮的荧光,避免了细胞质中其他物质的干扰,对于茄子、白菜等花粉壁荧光不强烈的材料,即使观察雄配子体发育也不需要进行冬青油透明。适合茄属植物游离小孢子培养的花粉发育时期一般为单核期或单核中晚期[11-14]。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蕾形态特征密切相关,多数研究者用花蕾直径、花蕾长、花药颜色[15],花蕾瓣长与萼裂比[16],花瓣长与萼裂基部之差等作为适宜培养的小孢子发育时期相关形态特征,并以此作为取样依据[17]。本研究表明,花瓣长度与花萼筒长度之间的差值可以作为茄子小孢子培养的取材依据,这与马欣的结论[17]类似。

参考文献:

[1]Collonnier C,Fock I,Kashyap V,et al. Applications of biotechnology in eggplant[J]. Plant Cell Tissue and Organ Culture,2001,65(2):91-107.

[2]钱春桃,陈劲枫,娄群峰,等. 黄瓜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的研究[J]. 武汉植物学研究,2003,21(3):193-197.

[3]Ali M,Fujieda K. Cross compatibility between eggplant(Solanum melongena L.)and wild relatives[J].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1990,58(4):977-984.

[4]詹园凤,党选民,曹振木,等. 3种野生茄和1个栽培茄的核型分析[J]. 热带作物学报,2009,30(4):456-460.

[6]万双粉,张蜀宁,张杰. 青花菜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及雄配子体发育[J]. 西北植物学报,2006,26(5):970-975.

[7]崔群香,侯喜林,肖木珠,等. 不结球白菜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及其雄配子体发育[J]. 西北植物学报,2010,30(9):1804-1808.

[8]崔群香,王倩,唐红艳,等. 同源四倍体普通白菜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及其雄配子体发育研究[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2,33(4):56-60.

[9]杨弘远. 用荧光染色与冬青油透明技术显示花粉细胞核[J]. 植物学报,1988,30(3):242-247,342.

[10]崔群香,刘卫东,吴敏,等. 用荧光染色法观察南瓜雄配子体发育过程[J].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135-137.

[11]刘独臣,房超,李跃建,等. 茄子花药培养诱导胚状体成苗[J]. 西南农业学报,2008,21(6):1643-1646.

[12]连勇,刘富中,陈钰辉,等. 茄子体细胞杂种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再生植株[J]. 园艺学报,2004,31(2):233-235.

[13]佟曦然,顾淑荣,朱至清,等. 茄子游离小孢子培养中小孢子发育的细胞学观察[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7,15(5):861-866.

[14]朱朝辉,钟开勤,黄建都,等. 茄子游离小孢子培养初探[J]. 热带作物学报,2011,32(10):1883-1887.

[15]李亚荣. 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花药离体培养的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2008.

[16]宋彦平,申书兴,王彦华,等. 茄子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愈伤组织的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30(3):32-35.

[17]马欣. 茄子游离小孢子培养及其形态发育学观察[D]. 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6.

卵母细胞冷冻损伤研究现状 篇4

1 颗粒细胞

颗粒细胞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体外受精进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能显著提高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体外受精率。此外, 颗粒细胞对卵母细胞还有营养和保护作用, 可以增强冷冻、解冻过程中卵母细胞的耐受力。颗粒细胞通过桥粒与卵母细胞相连, 同时颗粒细胞与卵母细胞成熟密切相关, 是调节FSH 刺激卵母细胞成熟的必要条件, 并通过间隙联结代谢性偶联, 为细胞联系提供物理途径和代谢转换[1]。

研究发现冷冻-解冻后会有颗粒细胞从卵母细胞表面丢失, 已成熟的卵母细胞周围是否有卵丘细胞并不影响其冷冻后的发育能力, 但是未成熟卵母细胞的卵丘细胞脱落则会降低成熟率。研究者还发现冷冻-解冻过程中颗粒细胞会发生凋亡, 并指出颗粒细胞的凋亡与否将直接影响卵母细胞的发育潜能[2], 体外受精试验结果表明了这一推断的正确性。

2 透明带

透明带是包裹在卵母细胞和植入前胚胎外的“外衣”, 在整个受精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正常受精过程中精子结合到透明带上, 发生顶体反应穿过透明带与卵黄膜上的特异位点结合引发皮质反应。皮质颗粒释放到卵周隙中, 皮质颗粒酶修饰透明带 (透明带反应) 和卵黄膜阻断多精授精。冷冻过程中使用的二甲基亚砜、丙二醇、乙二醇等保护剂能提高卵母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 导致卵母细胞透明带硬化, 使用无钙冷冻液可以降低有害作用, 提高卵母细胞受精率和发育到 2-细胞的能力。冷冻过程中使用的丙二醇、二甲基亚砜、乙二醇等保护剂还会导致皮质颗粒提前释放, 发生透明带反应, 阻止精子穿越和授精[3]。借助胞质内单精子注射技术 (ICSI) 辅助授精, 可克服冷冻卵母细胞引起的透明带损伤问题, 受精率显著提高。

3 细胞膜

细胞膜是卵母细胞的重要结构, 在细胞活动中起重要作用, 细胞与环境发生的一切联系和反应都必须通过细胞膜来实现。此外, 卵母细胞的细胞膜还参与受精时精卵质膜的融合。卵母细胞在冷冻解冻过程中会出现细胞膜从液态向凝胶态转化, 渗透压发生急剧变化引起细胞过度膨胀或收缩, 水和冷冻保护剂快速通过细胞膜, 冷冻保护剂与膜结构相互作用 (如离子泵崩解) , 细胞内形成冰晶等情况, 这些都会造成卵母细胞膜损伤, 甚至细胞死亡。由于细胞膜不仅对细胞存活起重要作用, 还参与受精时精卵质膜的融合, 所以冷冻解冻过程中细胞膜的损伤会影响受精过程, 使卵母细胞丧失发育能力。此外, 冷冻保存还可能引起脂质双分子层结构和蛋白质分布发生变化, 使细胞膜变得脆弱。试验结果表明, 玻璃化冷冻造成的细胞膜损伤要小于慢速冷冻[4]。

4 纺锤体

纺锤体是卵母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极间微管、染色体牵丝及区间牵丝排列组成。在细胞分裂过程中, 纺锤体对卵母细胞染色体的平衡、运动、分配和极体的排出有重要作用。纺锤体异常会导致减数分裂和受精异常, 第二极体不能排放, 形成多精授精或造成染色体数目异常, 使胚胎分裂进一步受阻。

纺锤体对细胞质和周围环境的改变非常敏感, 冷冻-解冻过程中很容易造成纺锤体的损伤。1994年, Aman R R等的研究表明, 低温影响纺锤体的组装及功能的实施。Blanchi V等的研究发现, 解冻后的纺锤体组织不能维持原有的高度有序结构。在减数分裂任何时期冷冻保存都会引起纺锤体解体, 但解冻后的卵母细胞如果再培养一段时间, 可使纺锤体慢慢恢复, 在冷冻过程中使用高浓度蔗糖 (0.3 mol/L) 可以保护纺锤体和染色体的结构。还有研究表明, 玻璃化冷冻解冻后卵母细胞纺锤体形态正常率比慢速冷冻高, 在玻璃化冷冻前使用紫杉醇 (Taxo1) 预处理, 可以降低冷冻对纺锤体结构的损伤, 提高解冻后卵母细胞的发育能力[5]。

5 超微结构

卵母细胞的超微结构指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见到的构造, 包括线粒体、皮质颗粒、卵黄膜、微绒毛等。卵母细胞冷冻保存会改变这些结构, 目前研究较多的是线粒体和皮质颗粒的损伤, 其他结构的损伤研究相对较少。

5.1 线粒体

线粒体作为细胞质内最重要的细胞器和能源基地, 为卵母细胞成熟和早期胚胎发育提供能量。长期以来, 人们认为在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线粒体的功能只是产生ATP提供能量。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 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线粒体的作用逐渐为人们所认识, 通过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内线粒体超微结构的观察, 提示线粒体超微结构缺陷可能与早期胚胎发育阻滞或异常有关。研究还发现受精失败的卵母细胞内线粒体呈空泡状数目明显减少, 发育阻滞的胚内核周线粒体分布明显减少, 线粒体嵴伸长能力减弱, 这些结果提示线粒体的数目和超微结构会影响卵母细胞的受精和早期胚胎的发育[6]。这可能是由于线粒体超微结构缺陷引起线粒体代谢水平与胞质内局部能量需求不协调, 造成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水平异常及早期胚胎发育阻滞或异常。冷冻保存会导致卵母细胞内线粒体的损伤, 主要表现在嵴不清楚、扩张、极性消失、分布紊乱等。Jones A等的研究表明卵母细胞冷冻-解冻后线粒体分布极性的丧失, 将导致受精时钙离子信号传递受阻并可能影响线粒体为受精提供能量。但也有研究者认为, 冷冻虽然对卵母细胞的线粒体造成破坏, 但经体外培养后线粒体嵴可再生, 此外还有少量线粒体没有损伤。因此, 冷冻-解冻过程中线粒体的损伤对卵母细胞的成熟和后续发育并不致命。

5.2 皮质颗粒

卵母细胞冷冻保存过程中会造成皮质颗粒的减少和提前胞吐释放等现象。研究者用共聚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人未成熟和成熟卵母细胞冻融前后皮质颗粒的变化情况时发现, 未成熟和成熟卵母细胞冻融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皮质颗粒提前释放。还有研究者发现卵母细胞冷冻解冻过程中引起胞质改变的同时也引起了皮质颗粒分布的改变, 解冻后的未成熟和成熟卵母细胞的皮质颗粒在皮质部分布减少, 尤其是位于纺锤体上方区域的皮质颗粒减少的数目更加显著, 但分布却相对集中在胞质中的一种小囊泡中, 而这种小囊泡在冷冻前的胞质中未曾出现过, 这种小囊泡的起源和意义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7]。关于皮质颗粒的提前释放, 研究者也做了以下几种推测:如冷冻保护剂的刺激, 渗透性休克, 冷冻过程中钙离子的聚集, 冷冻对卵膜的损伤等。

综上所述, 卵母细胞冷冻保存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就, 但目前的冷冻方法不能完全避免冷冻对卵母细胞的损伤及由此带来的成熟率、受精率及胚胎发育能力降低的问题, 因此还需深入研究冷冻保护机理及冷冻过程中对细胞结构的损伤机制, 优化保存体系, 并最终找出理想的冷冻方法和冷冻保护剂的组合。

摘要:卵母细胞在冷冻过程中结构很容易受到损伤, 这些损伤包括颗粒细胞、透明带、细胞膜、纺锤体及超微结构等的损伤。文章阐述了目前在这些方面的研究概况, 以期为进一步优化卵母细胞冷冻保存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卵母细胞,冷冻损伤,胚胎工程,冷冻保存

参考文献

[1] WU B, IGNOTZ G G, CURRIE W B, et al.Temporal distinctions in the synthesis and accumulation of proteins by oocytes and cumulus cell during maturation in vitro of bovine oocytes[J]. Mol Reprod Dev, 1996, 45:560-565.

[2]HOSTE, GABRIELSENA, LINDENBERG S, et al.Apoptosis in hu-man cumulus cells in relation to zona pellucida thickness variation, maturation stage, and cleavage of the corresponding oocyte after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J].Fertil Steril, 2002, 77 (3) :511.

[3] GHETLER Y, SKUTELSKY E, BEN NUN I, et al.Human oocyte cryopreservation and the fate of cortical granules[J].Fertil and Steril, 2006, 86:210-216.

[4]GARDNER D K, SHEEHAN C B, RIENZI L, et al.Analysis of oo-cyte physiology to improve cryopreservation procedures[J].Theriog-enology, 2007, 67:64-72.

[5] MORATO R, IZQUIERDO D, ALBARRACIN J L, et a1.Effects of pre-treating in vitro-matured bovine oocytes with the cytoskeleton stabilizing agent taxol prior to vitrification[J].Mol Reprod Dev, 2008, 75 (1) :191-201.

[6]AUHK, YEHTS, KAO S H, et al.Abnormal mitochondrial struc-ture in human unfertilized oocytes and arrested embryos[J].Ann N Y Acad Sci, 2005, 1042:177-185.

胎儿心室脂肪母细胞瘤1例 篇5

患者, 33岁, 孕35+5周, 因超声检查提示胎儿右心室实性占位于2011年12月22日入院要求终止妊娠。该患者平素月经规律, 6/25天, 末次月经:2011年4月15日, 停经30余天自测尿HCG (+) , 早孕反应不明显, 孕早期无病毒感染史, 否认有害、有毒物质接触史, 因该患者为计划外妊娠, 未至医院行正规产前检查。2011年12月15日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超声检查提示:胎方位为右枕前, 双顶径86 mm, 羊水指数140 mm, 右心室内三尖瓣膈瓣上方室间隔侧可见14.1 mm×15.4 mm×18.5 mm强回声团块, 与室间隔关系密切。我院复查超声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超声结果基本一致, 见图1。该患者既往体健, 否认家族性及遗传性疾病史, 孕期无宠物接触史。12月25日行水囊引产术。12月30日娩出一死女婴, 重3000 g, 外观未见明显异常。死胎送尸体检查, 病理诊断结果为:胎儿右心室壁脂肪母细胞瘤, 大小为4.3 cm×4.0 cm×1.0 cm。见图2。

2 讨 论

原发心脏肿瘤极为罕见, 婴幼儿中的发病率为27/10000, 宫内发病原因不明, 最常见为横纹肌瘤, 约占总数的62%, 有多发趋势且累及隔膜[1]。检索国内近30年文献, 对于胎儿心脏肿瘤的报道中, 心脏横纹肌瘤的数量最多。对于其他病理类型报道极少, 国内仅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志海等[2]于1991报道1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叶蓉华等[3]报道胎儿心肌多发性错构型血管肌纤维脂肪瘤1例。周启昌等[4]报道1例胎儿心脏脂肪瘤。高健等[5]报道1例胎儿四心腔低度恶性肉瘤。

脂肪母细胞瘤属于错构瘤, 为幼稚的脂肪母细胞在局部增生形成, 仅见于婴儿和年幼儿童, 又称为胎儿脂肪瘤或胚胎性脂肪瘤, 此瘤多发生于四肢的浅表层软组织, 其次见于颈、面颊部、躯干, 发生于心脏十分罕见。李洪波等[6]报道1例患儿因右心室肿块, 手术切除后病理检查提示脂肪母细胞瘤, 为国内唯一1例报道存活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证实的报道。

导致胎儿心脏肿瘤的原因目前不明, 孕期超声检查是初步诊断胎儿心脏肿瘤、预防患儿出生最有效的措施。彩色多普勒可清楚地显示胎儿心脏肿瘤的大小、部位及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心室流入口或流出道的机械性梗阻并可发展成为充血性心功能衰竭。本病例孕期非正规产前检查, 若行正规产前检查, 中孕期产前诊断超声检查能尽可能提前发现心脏肿瘤, 及早终止妊娠, 对孕妇的创伤减到最低。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 孕期保健系统的完善, 关于胎儿心脏肿瘤的报道将呈增多趋势, 而病理组织学检查是确诊的唯一方法, 一经发现胎儿心脏肿瘤, 从优生的角度, 建议其终止妊娠。

参考文献

[1]段涛, 杨慧霞, 译.高危妊娠[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322.

[2]康志海, 刘爱武, 于卫刚.胎儿超声心动图的研究:Ⅵ左心室脂肪母细胞瘤1例报告[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1991, 25 (4) :273-274.

[3]叶蓉华, 谢道银, 贾同莉.胎儿原发性心脏肿瘤1例[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5, 35 (4) :232.

[4]周启昌, 范平, 高梅.胎儿心脏肿瘤的产前超声诊断[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1, 10 (10) :602-604.

[5]高健, 王芳娜, 楚伟.产前诊断胎儿心脏恶性肿瘤1例[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0, 18 (11) :106.

犬肝母细胞瘤死亡1例 篇6

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是犬最常见的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犬肝脏肿瘤没有品种特异性, 经组织学检查方可确诊。现将公安部沈阳警犬技术学校一例犬肝母细胞瘤死亡病例报道如下。

1 病例简介

患犬为德国牧羊犬, 雌性, 2005年11月18日出生, 体重30.3 kg。2012年8月4日该犬表现出食欲减退、精神沉郁、轻度腹泻 (排糊样稀便) 等症状, 体温38.2℃。犬主遂饲喂患犬牛肉、鸡蛋等食物, 以增加适口性。但患犬食量少未见明显好转, 2 d后该犬死于犬舍中。

2 剖检变化

患犬全身无外伤, 尸僵完全, 根据死亡犬尸僵情况推测死亡时间为4:00时左右。死亡犬双目未闭, 眼窝下陷, 口腔黏膜、眼结膜微黄, 舌苔薄且色淡, 腹围基本正常。沿腹白线切开腹腔, 内有少量黄色液体;肝脏略肿大, 整个肝脏弥散性病变、质硬 (见图1) ;大网膜淋巴结肿大, 黄豆粒大小 (见图2) ;脾脏略肿大;胸腹腔其他组织、器官, 肉眼未见异常。

3 病理组织学检查

取患犬肝脏组织做病理检查。组织切片可见瘤细胞较小、异型性、弥漫性分布 (见图3) ;出血、坏死多、肝细胞索之间可见瘤细胞浸润 (见图4) 。

4 诊断

经病理组织检查, 诊断为胚胎性肝母细胞瘤。

图2腹腔大网膜淋巴结肿大

图3肿瘤组织中弥漫性分布瘤细胞

图4肿瘤组织出血及瘤细胞浸润

5 讨论

(1) 犬肝母细胞瘤患犬临床症状无特异性, 如非特异性体重下降、虚弱、多尿、多饮、呕吐、腹泻、肝脏肿大、腹水等。患犬亦可呈现出仅与肿物影响相关而与肝功能无关的症状。患犬最终因心功能异常引发呼吸障碍而死亡。因此, 病情容易被饲养管理人员、兽医忽视。

(2) 病变部位可始见于肝脏左外侧叶直至扩散到整个肝脏。具有高度转移性, 可直接扩散到肝脏临近器官, 或经淋巴 (或血管) 转移到较远部位。

(3) 老龄犬多发。

(4) 没有品种特异性, 患病品种如马尔济斯犬、德国牧羊犬。目前报道仅见于母犬。上皮肿瘤通常转移到外周淋巴结和肺脏, 间质瘤通常转移到脾脏。

(5) 多种检测方法同时运用方可确诊。X光检测可能无法发现病变, 实施超声波、CT/MR检查更有效, 对腹水动物尤其有效;实验室检查, 碱性磷酸酶 (ALP) 含量在病程中出现升高, 但不持续, 但提示医生对肝胆管系统进行进一步检查;丙氨酸转氨酶 (ALT) 可正常。所以肝酶等检测无法辅助于肝功能评定;肝母细胞瘤、肝细胞癌、肝炎患犬血清甲胎蛋白 (AFP) 含量高于正常, 鉴别诊断困难;超声波指导下的剖腹术活检是本病确切诊断的方法;可出现异常低血糖性类肿瘤综合征, 应实施血糖检测辅助诊断。

上一篇:电视直播的意义和优势下一篇:主体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