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膀胱炎

2024-07-11

急性膀胱炎(精选七篇)

急性膀胱炎 篇1

关键词:龙胆泻肝片,急性膀胱炎

各种病原体入侵泌尿系统会诱发泌尿道系统感染, 急性膀胱炎就是其中之一, 是细菌侵入尿路所致的炎症, 主要症状为尿频、尿急、尿痛。单一细菌是绝大多数泌尿道感染的主要原因, 主要的致病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 其中最为多见的是大肠杆菌。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0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100例利用龙胆泻肝片治疗的急性膀胱炎患者临床资料,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00例急性膀胱炎患者, 其中有男30例, 女70例, 年龄26~47 (平均33) 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尿路感染诊断标准中急性膀胱炎的诊断, 肾功能均正常, 均无其他系统疾病。患者的典型症状为发病突然, 尿频、尿急、尿痛明显。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给予患者龙胆泻肝片治疗, Tid, 每次口服1.6g龙胆泻肝片, 10d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患者氟哌酸片治疗。Bid, 每次口服0.4g氟哌酸片, 10d为1个疗程[1]。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尿频、尿急、尿痛、血尿、脓尿及耻骨上膀胱区压痛等临床症状均在7d内消失;有效:尿频、尿急、尿痛、血尿、脓尿及耻骨上膀胱区压痛等临床症状均在10d内消失或有所好转;无效:尿频、尿急、尿痛、血尿、脓尿及耻骨上膀胱区压痛等临床症状在1个疗程后未得到有效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Ridit检验,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 两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 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的2例患者出现便秘, 停药后消失;对照组患者恶心5例、皮疹2例, 停药后消失。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 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 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急性膀胱炎是临床上的一种极为常见的病, 与男性相比, 女性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妊娠妇女的发病率更高, 多数情况下继发于尿道炎、子宫炎、前列腺炎、急性肾盂肾炎等, 除此之外, 将器械经尿道放置也会引起急性膀胱炎[2,3]。女性尿道宽直而短, 细菌极易上行, 因此膀胱极易受到感染, 也可以经淋巴感染或继发于肾脏感染。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是其主要的致病菌。龙胆泻肝片的组成成分是龙胆草、栀子、车前子、当归、柴胡、生甘草等, 其中龙胆草、栀子等性苦寒, 入心、胃、大小肠等三焦经;车前子等性味苦寒, 如心、肾、小肠、膀胱等经;当归、柴胡等性味甘、辛温, 入肝、肾、胆等经;生甘草等性味甘, 入十二经。这些药放在一起使用能够起到消炎止痛、利尿通淋等功效, 有利于有效消除膀胱炎症状[4]。本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 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4%, 和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 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此药有功效。

总之, 龙胆泻肝片治疗急性膀胱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且起效快, 副作用少,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杨贵荣.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48例临床观察[J].甘肃中医, 2009, 20 (8) :37.

[2]章健, 赵黎, 南淑玲, 等.龙胆泻肝汤对正常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0, 13 (9) :673.

[3]马冬梅, 王银狮.龙胆泻肝汤治疗乳腺病四则[J].实用医技杂志, 2008, 14 (24) :3354.

急性膀胱炎的治疗方法 篇2

【配 方】小蓟。藕节、山药,连翘,生地黄、滑石、当归、甘草。

【制用法】煎服法同上。日1—2剂。

2.青金竹叶汤

【配 方】青金竹叶,生石膏。

【制用法】用鲜青金竹叶、生石膏研碎,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

【功 效】 对减轻症状、消炎、止痛、利尿效果佳。

3.马木汤

【配 方】 马鞭草,木贼。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 效】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的功能。治急性膀胱炎。

4.鲜地肤汤

【配 方】以鲜地肤全草1握,捣烂绞汁,约1杯,分2次服。也可以用地肤子、海金砂、甘草。

【制用法】用水煎服,日2次,至好为止。

5.蒲黄丸

【配 方】蒲黄、葵子、赤茯苓、黄芪,车前子当归微炒、荆实以上,麦门冬去心、生地黄。

【制用法】上为细末,炼蜜和捣200-300柞,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食前用米饮送下。

【功 效】 治虚损,膀胱有热,尿血不止。

急性膀胱炎预后

急性膀胱炎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1 年12 月~2013 年12 月收治的32 例急性膀胱炎患者, 其中男12 例, 女20 例, 年龄27~49 岁, 平均年龄35.3 岁。入组标准:①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 菌落计数≥ 105/ml ;②清洁离心中段尿沉渣白细胞> 10/HP, 或有尿路感染症状者, 具备上述两个条件可确诊。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16 例。观察组男7 例, 女9 例, 年龄27~49 岁, 平均年龄36.2 岁。对照组男5 例, 女11 例, 年龄27~48 岁, 平均年龄34.4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片口服治疗, 0.1 g/ 次, 2 次/d ;泌淋清胶囊, 3 粒/ 次, 3 次/d。对照组仅给予泌淋清胶囊治疗, 方法同观察组。两组疗程均为7 d, 治疗2 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疗效。

1. 3 疗效判定标准[3]症状及体征消失, 尿常规检查正常为痊愈; 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 尿常规检查偶见白细胞为好转; 症状及体征与治疗前相比无改善, 尿常规检查同治疗前为无效;总有效率= 痊愈率+ 好转率。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 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两组临床指标比较观察组尿频、尿急、尿痛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3 讨论

急性膀胱炎是非特异性细菌感染引起的膀胱壁急性炎症性疾病, 为泌尿系统常见病。发病急骤, 常在过于劳累、受凉、长时间憋尿、性生活后发病, 病程一般持续1~2 周自行消退或治疗后消退。其特点是发病“急”、炎症反应“重”、病变部位“浅”。常见的症状有尿频、尿急、尿痛、脓尿和终末血尿。与男性相比, 女性具有较高的发病率[4]。本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威胁, 故选取有效方案积极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泌淋清胶囊由四季红、白茅根、车前草、黄柏、酢酱草、仙鹤草等6 味苗族常用草药组成。依据苗医独特理论与传统中医清热解毒、利尿通淋、凉血止血理论成方;其能够有效地抑制和杀灭各种引起尿路系统感染的致病菌, 具有一定的抗炎、止痛、解痉作用, 并对体液免疫也能起到积极促进作用[5]。

左氧氟沙星是一种广谱的氟喹诺酮类抗生素, 呈弱碱性, 具有较好的脂溶性和蛋白亲和性, 能穿透前列腺包膜使患处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 而且该药抗菌谱广, 对革兰阳性菌及阴性菌、支原体、衣原体和厌氧菌都有强大的抑制作用, 是控制泌尿生殖道感染的良好药物[6,7,8]。

本组资料中,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尿频、尿急、尿痛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左氧氟沙星片联合泌淋清胶囊治疗急性膀胱炎疗效显著, 可有效清除致病菌, 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值得在临床上使用。

摘要:目的 观察左氧氟沙星片联合泌淋清胶囊治疗急性膀胱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32例急性膀胱炎住院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16例。观察组采用左氧氟沙星片联合泌淋清胶囊治疗, 对照组单纯采用泌淋清胶囊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尿频、尿急、尿痛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左氧氟沙星片联合泌淋清胶囊治疗急性膀胱炎疗效显著, 可有效清除致病菌, 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值得在临床上使用。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片,泌淋清胶囊,急性膀胱炎,疗效

参考文献

[1]张慧琳, 候杰, 李家泰, 等.磷霉素氨丁三醇与环丙沙星随机对照治疗121例泌尿道细菌性感染临床评价.中国抗感染化杂志, 2003, 3 (1) :1-4.

[2]段玲.磷霉素治疗急性膀胱炎的疗效观察.中国卫生产业, 2014 (22) :77.

[3]葛丽丽, 王炜, 杨佩秋.氟哌酸并超短波治疗急性膀胱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19 (3) :330.

[4]张作营.龙胆泻肝片治疗急性膀胱炎的疗效分析.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24 (5) :1008-1009.

[5]陈瑶宇, 陈蔷.泌淋清胶囊治疗尿路感染的体会.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17 (11) :1711-1712.

[6]陈欢, 汤天清.尿路感染的抗菌药物选择.中国临床医生, 2013, 41 (4) :4.

[7]金昭, 曹惠明.左氧氟沙星的临床应用及药物经济学研究进展.药学服务与研究, 2011, 11 (5) :353.

急性膀胱炎 篇4

1 发病情况

1.1 接诊

3月28日, 初诊。该犬为中华田园犬, 8岁, 雌性, 18 kg。主述:约一个月前出现反复尿淋漓症状, 排尿过程伴有拱背;近一星期除有尿淋漓症状外, 还出现尿血, 食欲减少, 精神沉郁。

1.2 临床症状

体温39℃, 心率180次/分, 呼吸60次/分。眼睛结膜和牙龈红润。检查皮肤无发现体外寄生虫。就诊过程中出现拱背, 缓慢滴出少量鲜红色尿液。

1.3 检查

显微镜查看尿液, 发现尿中有大量红细胞及少量嗜中性粒细胞。触诊膀胱, 可感觉膀胱内有石粒样物体。X光检测发现膀胱内有结石 (附图) 。生化检测 (表1) 提示出现尿素氮升高和血糖升高。

1.4 诊断结果:膀胱结石

1.5 处理方法:手术取石

1.5.1 术前准备

静脉安置留置针, 输生理盐水, 头孢曲松钠, 复合VB。从最后肋缘到耻骨进行大面积剃毛, 并用新洁尔灭清洗, 擦干。

1.5.2 麻醉

846加舒泰, 麻醉剂量为0.08ml/kg。

1.5.3 手术过程

用手术刀从脐部到耻骨的皮肤正中做一约5cm切口。用止血钳钝性分离皮下脂肪, 找到腹部肌肉的正中线。用手术剪沿腹部正中线剪开腹部肌肉与腹膜。用右手食指拇指抓紧膀胱, 从手术开口处拉出膀胱。在膀胱周围垫4片灭菌纱布, 以防污染物或结石落入腹腔内。

用手术刀在膀胱最少血管的部位纵切开膀胱, 做一约1.5cm的切口。将右手食指从切口处伸入, 取出结石, 接着防止导尿管, 用生理盐水通过导尿管反复冲洗膀胱与尿道, 直到结石全部取出。

用2-0肠线间断缝合膀胱, 保证膀胱无漏尿情况后移开垫在膀胱下的纱布, 还纳膀胱。最后间断缝合腹膜层、肌肉层、脂肪层、表皮层。

1.6 术后护理

静脉输生理盐水, 头孢曲松钠, 复合VB。当时除食欲不好外, 其余未见异常。4月3日11时, 主诉该犬超过12小时未出现排尿现象。

2 临床检查

体温38.5℃体温39℃, 心率150次/分, 呼吸47次/分, 精神沉郁, 触诊肾区, 犬表现有疼痛感, 触摸膀胱无尿。

3 实验室检查

见表1、表2。生化显示, 4月3日的尿素氮、肌酐测定值比手术前 (3月28日) 测定值明显升高, 出现低氯血症、高血糖症, 这提示肾小管严重损伤。血常规显示白细胞, 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 淋巴细胞减少, 提示身体抵抗力下降, 处于感染阶段。

4 诊断结果

根据临床症状, 实验室检查及病史, 初步诊断为急性肾衰竭。我们分析手术用的846加舒泰的麻醉方式是诱发的因素。

5 治疗

静脉输生理盐水, 甘露醇, 多巴胺, 呋塞米, 碳酸氢钠, 皮下注射胃复安、氨苄西林、B族维生素。口服FORTEKOR。

治疗当天, 该犬尿出约50 m L的, 尿比重为1.010的尿液。

4月6日, 出现食欲, 精神好转, 尿量正常, 尿比重为1.025。生化检查 (表1) , 血常规 (表2) 。尿素氮、肌酐, 血糖下降明显, 已接近正常值。但K+由于尿量的增多而流失较多, 导致低钾血症。这提示肾功能正处于恢复状态。血常规示白细胞正常, 单核细胞, 中性粒细胞比之前有所下降, 淋巴细胞依然较低, 这说明体内的炎症得到控制, 病情好转。我们减少利尿剂的用量, 并在输液中加入氯化钾, 纠正低血钾症。

4月8日, 食欲, 精神, 尿量均等正常, 尿比重为1.031。停止用药。

4月13日, 生化检查 (表1) , 血常规 (表2) 均正常。

6 小结及讨论

6.1 病因

犬的急性肾衰竭是继发于休克、创伤、严重感染、溶血、中毒、严重脱水、尿道堵塞等病因, 导致肾单位功能大量缺失, 失去过滤功能, 身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的不能及时的排出, 进而导致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出现紊乱。就此病例说846和舒泰都有一定的肾毒性, 两者混合的麻醉方式诱发了急性肾衰竭。

6.2 诊断

急性肾衰竭的诊断必须了解病史, 这才能准确分析病因。血常规、生化检测是诊断肾衰的必要项目, 血常规的意义在于提示机体的感染程度, 贫血或脱水程度;生化检测提示了肝肾的损伤程度、电解质情况、酸碱平衡情况。放射线检查可以排除器官病变和结石。尿比重是判定肾功能参考指标。

6.3 治疗

急性肾衰治疗不及时或用药无效的情况下死亡率超过60%。急性肾衰竭分为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急性肾衰竭治疗原则是排除病因, 通过输液和利尿纠正血液动力学紊乱及水及电解质平衡, 争取尽可能多的时间使肾小球得以修复及代偿, 纠正尿毒症。根据这一原则, 每天应输足量生理盐水, 甘露醇, 多巴胺, 呋塞米等利尿剂, 这可使血浆渗透压下降, 导致有效滤过压上升, 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尿量增多。使用碳酸氢钠, 可中和酸中毒。注射胃复安、雷尼替丁, 可抑制胃酸分泌, 减少酸性物质的产生。使用氨苄西林或阿莫西林等肾毒性低的抗生素进行炎症控制。口服FORTEKOR, 它可降低所有由血管紧张素Ⅱ所介导的效应, 包括动静脉的血管收缩及肾对钠与水的滞留, 起到降低血压及利尿作用。

急性膀胱炎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4年3月间收治的74例急性尿潴留患者, 患者有尿频、尿急、尿线细、排尿困难等症状。所有患者均为男性, 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各37例, 其中观察组患者年龄46~82岁, 平均年龄 (68.6±2.3) 岁,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27例, 下尿路外伤性狭窄5例, 神经性膀胱3例, 前列腺癌2例。对照组患者年龄49~85岁, 平均年龄 (70.2±2.7) 岁,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24例, 下尿路外伤性狭窄7例, 神经性膀胱3例, 前列腺癌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以及原发疾病方面的差异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5) , 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观察组患者行微创膀胱造瘘术治疗, 患者取平卧位, 选择耻骨联合上方两横指处为穿刺点, 在B超引导下使用18G穿刺针垂直向下穿刺膀胱, 有明显落空感后退出针芯, 见到针鞘中溢出液体则表明穿刺成功。穿刺成功后经穿刺针鞘置入金属导丝, 导丝前端盘曲于膀胱内15cm, 沿穿刺针边缘在皮肤穿刺点部位做横向切口, 切口长度为0.5~1.0cm, 将导丝固定后退出穿刺针。用筋膜扩张器以F8依次递增扩张穿刺通道, 最后一次扩张时留置塑料鞘, 然后退出筋膜扩张器, 穿过导丝经塑料鞘置入Foley尿管, 保证尿管引流通畅后, 退出塑料吸管, 牵拉尿管使气囊固定, 皮肤切口缝线固定导尿管。对照组患者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治疗, 患者取平卧位, 硬膜外麻醉后, 于耻骨上两横指处做一长度约3cm的纵行切口, 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 钝性分离两侧的腹直肌和锥状肌, 推开腹膜反折后暴露膀胱前壁及顶壁。使用组织钳提夹膀胱壁, 切开膀胱, 插入引流管, 引流通畅后使用2-0可吸收线缝合膀胱切口, 并逐层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瘘口愈合时间以及拔管时间, 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计数资料用率 (%) 表示, 组间手术指标及并发症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 检验水准α=0.05, 以P<0.05为判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1 手术指标

如表1所示,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瘘口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 各指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术后并发症

阴茎/会阴部疼痛、血尿、膀胱刺激症以及感染是膀胱造瘘手术术后常见并发症, 如表2所示,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9%, 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5.9%,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281, P<0.05) 。

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281, P<0.05。

3 讨论

急性尿潴留的主要原因是后尿道梗阻, 临床处理过程中常会遇到尿导管插入困难的问题, 借助硬导丝插入导尿管易造成尿道损伤或形成假道严重的还会出现大出血, 且留置导尿管管易发生尿路感染, 从而加重排尿困难[3,4]。对于留置导尿管失败者行膀胱造瘘术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急性尿潴留的方法, 传统开放式耻骨联合上膀胱造瘘术创伤大、出血量多, 且有损伤腹膜及腹腔脏器的可能[5], 因此术后患者恢复较慢, 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 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因此该术式的临床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 近年来微创膀胱造瘘术在治疗急性尿潴留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微创膀胱造瘘术治疗急性尿潴留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瘘口愈合时间均优于耻骨上膀胱造瘘术组患者 (P<0.05) , 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耻骨上膀胱造瘘术组患者, 这与郑巍[6]的研究报道一致。微创膀胱造瘘术穿刺针细, 操作简便, 对血管损伤小, 能够避免穿刺误入腹腔, 扩张通道时有导丝引导且导丝前端又盘曲于膀胱腔内, 避免因穿刺用力过大而造成对膀胱壁及直肠的损伤。操作过程中所采用Foley尿管作造瘘管, 可确保置管顺利、位置良好, Foley尿管有气囊固定, 避免了造瘘管脱出和尿外渗[7], 通道扩张以F8递增, 避免了因穿刺压力对患者造成的痛苦[8]。微创经膀胱造瘘术的切口较小, 局麻下几乎无疼痛, 术中出血量极少, 且对腹膜及腹内脏器不会造成损伤, 特别适用于高危手术患者。

综上所述, 微创膀胱造瘘术是一种效果好、安全性高的治疗急性尿潴留的方法,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比较微创膀胱造瘘术与耻骨上膀胱造瘘术治疗急性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74例急性尿潴留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 每组各37例, 对照组患者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治疗, 观察组患者行微创膀胱造瘘术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以及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瘘口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 各指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9%, 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5.9%,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微创膀胱造瘘术治疗急性尿潴留的临床疗效好, 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急性尿潴留,耻骨上膀胱造瘘术,微创膀胱造瘘术,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双卫兵, 刘强, 王东文.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膀胱小梁化与逼尿肌压力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0, 20 (5) :723-725.

[2]Mitsui T, Mina K, Furuno T, et al.Is suparapublic cystostomy an optimal urinary management in high quadriplegics:a comparative study of suparpubic cystostomy and clean 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J].Eur Urol, 2000, 38 (4) :434-438.

[3]任安民, 王定, 雷宏, 等.耻骨上膀胱造瘘术改进[J].江西医药, 2008, 43 (10) :1059-1060.

[4]Leone M, Albanese J, Garnier F, et al.Risk factors of nosocomial catheter 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a polyvalent intensive care unit[J].Intensive Care Med, 2003, 29 (6) :929-932.

[5]冉瑞明, 康忠明, 史光东, 等.急性尿潴留患者经皮微创膀胱穿刺置管术的临床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 31 (8) :1454-1455.

[6]郑巍, 汪全贵, 聂志强.经皮微创膀胱造瘘与耻骨上膀胱造瘘术在急性尿潴留中的比较[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0, 23 (2) :167-168.

[7]栗恒, 李宏彬, 陆伟, 等.经皮微穿刺技术行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J].创伤外科杂志, 2008, 10 (4) :367.

急性膀胱炎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180例,均为男性,年龄17~92岁,平均(61.7±25.6)岁,其中包括既往有尿频、尿急、尿线细、尿等待及排尿困难等症状,在受凉、酒后、口服药物或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突发急性尿潴留,就诊我院急诊导尿失败者156例;下尿路外伤性狭窄患者9例;神经源性膀胱7例;前尿道结石患者8例。尿潴留病程1~18 h,平均(8.2±2.1)h。本组病例中有合并高血压病者54例,脑血管意外后遗症46例,糖尿病患者17例,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患者45例。将本组病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分别采取传统开放手术、膀胱穿刺造瘘、中心静脉导管穿刺造瘘,每组病例60例。

1.2 仪器及操作方法

F16金属膀胱穿刺套管针(沈阳沈大内窥镜有限公司);7Fr一次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包(珠海福尼亚医疗设备公司)。

1.2.1 第1组(传统开放手术组)

患者平卧,垫高腰部,叩诊明确耻骨上浊音区范围。常规术区消毒并铺无菌巾单,采用硬膜外麻醉或于耻骨上两横指处1%利多卡因由浅至深作局部浸润麻醉,做一长约3cm纵行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腹白线,钝性分开两侧的腹直肌和锥状肌,向上推开腹膜反折,暴露膀胱前壁及顶壁,5 m L注射器穿刺抽出尿液确认膀胱后,两把组织钳提夹膀胱壁,于其中用尖刀切开膀胱,由切口插入蘑菇头引流管或Forly气囊导尿管,见引流通畅后,2-0可吸收线缝合膀胱切口,并逐层缝合切口。

1.2.2 第2组(膀胱穿刺造瘘组)

患者体位及消毒步骤同上,取耻骨上两横指处1%利多卡因由浅至深作局部浸润麻醉,注射针向膀胱穿刺有落空感后回抽可见尿液,拔出注射器根据穿刺针头长度估计腹壁的厚度,尖刀于穿刺点切开皮肤1.0 cm,深至腹白线,换取F16膀胱穿刺套管针由皮肤切口垂直进针,若遇阻力可以缓慢旋转套管针,有落空感并见套管侧孔有尿液流出,拔出针芯由套管针鞘孔插入F16双腔气囊导尿管,见尿液由导尿管流出,撤出外鞘,注气囊盐水10 m L,外接引流袋,切口缝合一针,并固定导尿管,防止气囊漏水导尿管滑脱。

1.2.3 第3组(中心静脉导管穿刺造瘘组)

患者体位、麻醉及穿刺定位操作同第2组。取中心静脉导管包中的穿刺针,由局麻针孔处垂直于腹壁缓慢进针,有落空感后回抽见尿液确定入膀胱腔,由穿刺针孔插入金属导丝按腹部厚度估计进入膀胱腔后,撤出穿刺针,顺导丝插入扩张器,可见少量尿液流出,此时再拔出扩张器,顺导丝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膀胱内保留长度约5~8 cm,观察尿液的性状以及是否通畅,最后导管外端接一次性引流袋,并用导管包中缝合针线将中心静脉导管固定在腹壁上。

1.3 观察指标

记录3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瘘口愈合时间及手术后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应用SPSS统计软件包处理,组间相同指标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治疗情况

3组患者手术时间、瘘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耻骨上膀胱切开造瘘较膀胱穿刺造瘘、中心静脉导管穿刺造瘘的手术时间长(P<0.05),膀胱穿刺造瘘与中心静脉导管穿刺造瘘的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心静脉导管穿刺造瘘较前两组在住院时间、瘘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见表1。

在阴茎/会阴部疼痛、膀胱刺激症、血尿等术后不良反应比较中发现,耻骨上膀胱造瘘与膀胱穿刺造瘘的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心静脉导管穿刺造瘘的并发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前两组(P<0.05)。

3 讨论

急性尿潴留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主要是由于膀胱出口和尿道的急性梗阻或慢性梗阻性病变引起。若膀胱、尿道并无器质性梗阻病变,则尿潴留系排尿功能障碍所致。急性尿潴留发病急,病人将忍受巨大的痛苦,部分患者甚至因为尿潴留诱发高血压病,严重者导致心、脑血管意外,所以需要紧急诊断和及时处理。

对于临床医院及社区医疗网点而言,解决急性尿潴留首先采用留置导尿管。但各种原因引起下尿路的梗阻,随病程的发展会导致尿道的充血、水肿,从而加重病情,故临床上常有导尿管插入困难情况。用硬质尿管或导丝强行留置尿管缺乏安全性,容易造成尿道损伤或形成假道,严重的还会出现大出血和直肠穿孔;采用注射器耻骨上膀胱穿刺抽出尿液,只是解决患者暂时的症状,反复多次穿刺还将在增加患者痛苦的同时增加了感染的机会。膀胱造瘘尿液引流是留置尿管失败后解决急性尿潴留的最佳方法。

本临床观察了3种膀胱造瘘尿液引流的方法。传统的开放手术———耻骨上膀胱切开造瘘术作为传统术式需要外科医师在手术室进行操作,操作技术要求较高,由于创伤大,恢复时间长,患者常感到紧张、恐惧和疼痛,在器械准备不全或专科医师不足时,无法行急诊手术,且感染率较高[2]。对不能或不宜根治的下尿路疾病者一般采用传统的手术切开膀胱造瘘[3]。目前应用较多的是耻骨上膀胱穿刺套管造瘘,该术式较传统术式创伤小,目前改良的膀胱穿刺套管造瘘只是改普通导尿管为气囊导尿管[4],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常见的为术后龟头、耻骨上及会阴部疼痛,伴尿频、尿急、尿痛及肉眼血尿,同时个别病例出现膀胱痉挛性疼痛,考虑为硅胶或乳胶气囊导尿管尖部在膀胱空虚状态下刺激膀胱三角区和膀胱颈口所致;同时使用穿刺套管针膀胱造瘘,需要一定的临床经验和操作技术水平,而且需要穿刺包,费用略高。本院曾对1例87岁的男性患者,在床旁实施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由于患者既往有下腹部手术病史,解剖存在变异,且术前准备亦不充分误伤结肠导致肠瘘,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另外膀胱穿刺套管造瘘组4例患者术后因导尿管气囊漏水致导尿管滑脱,考虑再次穿刺置管创伤较大患者较难接受,改用中心静脉导管床旁穿刺引流,效果良好,3 d后拔管。

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治疗急性尿潴留,操作简单,经济实惠,安全性更高[5],是一种效果更佳的微创技术。首先穿刺针细,穿刺时用力小,膀胱比较容易固定,无需手术切口,可以在病房实施操作,且内科、外科及社区医生经过简单培训后均可以操作。对于既往有下腹部手术患者,如:膀胱切开和直肠癌手术等导致膀胱异位或变形的可以多次穿刺定位。由于穿刺针很细,不必担心损伤腹壁大的血管,造成继发性出血和血肿,对凝血机制障碍的患者也适用。当患者能自行排尿或需要采取进一步手术治疗时,该方法造瘘管拔除很方便,穿刺通道容易愈合,尿瘘、感染并发症少。但中心静脉导管同样也存在着不足之处,主要是管腔较细,对膀胱严重感染和存在活动性出血患者引流欠佳。本组患者在处理上采取术前在导管头部2~3 cm剪出2个侧孔,这样既不影响导管的韧性,还可以防止管腔阻塞;其次导管留置膀胱腔的长度选择在5~8 cm之间,防止导管在膀胱空虚状态下弯折,以保证管腔通畅;最后注意在穿刺成功后观察引流液性状,如何颜色过深或夹杂血凝块组织,可考虑进一步扩张穿刺孔,必要时在导丝引导下置入双腔尿管。

总之,3种膀胱造瘘术治疗急性尿潴留各有优缺点,根据医院级别和科室技术水平、病人具体情况,对急性尿潴留导尿失败患者选择合适的膀胱造瘘引流术,在最短时间缓解病人的痛苦。膀胱切口造瘘操作技术要求相对较高,适合于具有手术条件的医疗机构开展,并且主要针对永久性造瘘术和需要行膀胱探查的患者。目前膀胱穿刺造瘘术基本取代了传统的膀胱切开造瘘术,因为对人员和器械无特殊要求,穿刺简单,病人舒适度好,更乐于接受,而且穿刺操作方式简便迅捷、创伤小、安全有效、并发症少,适合大多数膀胱造瘘患者。而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造瘘更具上述优势,值得在临床和基层医疗单位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对3种膀胱造瘘方法治疗急性尿潴留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比较。方法 180例急性尿潴留患者被随机分为3组,第1组:传统开放手术组,第2组:膀胱穿刺造瘘术组;第3组:中心静脉导管穿刺造瘘术组,每组病例60例,对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瘘口愈合时间及手术并发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造瘘组在住院时间、瘘口愈合时间及手术后不良反应均优于前两组。结论 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膀胱造瘘替代传统的膀胱切开造瘘和膀胱套管针造瘘治疗急性尿潴留,操作简单,经济实惠,创伤更小,安全性更高,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尿潴留,膀胱穿刺,膀胱造瘘

参考文献

[1]双卫兵,刘强,王东文.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膀胱小梁化与逼尿肌压力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0(5):723-725,731.[1]SHUANG WB,LIU Q,WANG DW.The relationship betweenthe bladder trabeculation grades and pressure of detrusor in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J].China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2010,20(5):723-725,731.Chinese

[2]MITSUI T,MINAMI K,FURUNO T,et al.Is suprapubic cys-tostomy an optimal urinary management in high quadriplegics:acomparative study of suprapubic cystostomy and clean intermittentcatheterization[J].Eur Urol,2000,38(4):434-438.

[3]QIU YJ.Application of percutaneous catheter on pubic symphysistreat urinary retention of paraplegia[J].Anthology of Medicine,2006,25(2):246-247.Chinese

[4]ZHAN HJ,ZHEN B,LI DC.Clinical application of improvedbladder needles(with 31 cases of report)[J].Journal of ModernUrology,2004,9(3):146-147.Chinese

急性膀胱炎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收集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后排尿障碍患者126例, 纳入标准: (1) 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2], 并经头颅影像学检查确诊; (2) 均伴有排尿功能障碍症状; (3) 经药物治疗后病情稳定能配合检查。排除标准: (1) 伴有脊髓疾病、尿路肿瘤、尿路结石等影响排尿功能的疾病; (2) 有严重出血倾向; (3) 脑卒中前就有明确排尿障碍; (4) 中途中断治疗; (5) 对电刺激过敏或对电极不适、有禁忌证、检查残余尿有反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电刺激组, 各63例, 对照组男35例, 女28例, 年龄51~78 (63.4±3.9) 岁;脑出血40例, 脑梗死23例;尿潴留28例, 尿失禁35例;病程1~6 (3.1±0.6)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scale, NIHSS) (12.39±2.57) 分。电刺激组男34例, 女29例, 年龄52~80 (64.0±4.0) 岁;脑出血39例, 脑梗死24例;尿潴留30例, 尿失禁33例;病程1~5 (3.0±0.5) d;NIHSS (12.33±3.10) 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了解本研究目的, 均能按研究要求配合治疗,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激素、脱水、神经营养、改善循环等药物治疗。

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导尿或间歇导尿法, 根据残余尿量情况调整导尿间隔时间, 每隔1~6 h导尿1次, 当残余尿量<100 ml时停止导尿。治疗期间指导患者进行膀胱训练, 方法为耻骨上区扣击、上腹部膀胱区按摩、Vasaval法等, 鼓励患者定时排尿, 无论是否有尿意均3~4 h排尿1次, 同时加强心理护理, 嘱患者多饮水。

电刺激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采用膀胱神经和肌肉电刺激仪 (北京东西仪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进行治疗, 均由统一培训的护士进行操作。将正负极分别粘贴于患者膀胱区, 接通电源, 治疗强度 (0~99无量纲数) 及治疗频率 (10~70 Hz) 根据患者耐受情况进行调整, 治疗时间为20 min, 2次·d-1, 治疗10 d为1个疗程, 共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后各评估1次, 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随访1个月时单次尿量、72 h尿次、72 h总尿量、膀胱最大容量、残余尿量、国际前列腺症状 (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 IPSS) 量表中的泌尿症状困扰积分 (bother of score, BS) 及国际下尿路综合征症状评分 (lowe rurinary tract syndrome, LUTS) 。膀胱最大容量 (350~500 ml为正常) 及残余尿量 (≤50 ml为正常) 采用B超测定。BS主要反映患者受下尿路症状困扰及耐受程度, 共6个答案, 即高兴、满意、大致满意、还可以、不太满意、苦恼、很糟6个等级, 分别计0、1、2、3、4、5、6分, 总分6分, 分值越高, 症状越重。LUTS[3]共7个问题, 每个问题有6个答案, 每个答案计0~5分, 总分共35分, 分值越高, 症状越重。住院期间患者的相关检查在病房内完成, 出院后随访检查在门诊完成。单次尿量均为清晨第1次尿。所有研究均由1名护士专门负责。

1.4 临床疗效判断

1.4.1 尿潴留治愈:

临床症状、体征消失, 可自主排尿, 残余尿量≤50 ml;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明显好转, 可自主排尿, 有时会溢尿, 50 ml<残余尿量<200 ml;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或加重, 不能自主排尿, 残留尿量基本无变化。

1.4.2 尿失禁痊愈:

尿频、尿急症状消失, 日间可随意控制排尿, 排尿1次· (3~4) h-1, 夜间无排尿或1次;显效:尿频、尿急症状显著缓解, 日间可随意控制排尿, 排尿1次· (2~3) h-1, 夜间排尿2次;有效:尿频、尿急症状一定程度缓解, 日间不能控制排尿, 排尿1次· (1~2) h-1, 夜间排尿3~4次;无效:尿频、尿急症状无明显好转, 日间不能控制排尿, 排尿1次· (0.5~1) h-1, 夜间排尿>4次。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 总有效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单次尿量、72 h尿次、72 h总尿量变化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前单次尿量、72 h尿次、72 h总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电刺激组单次尿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72 h尿次、72 h总尿量则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前膀胱最大容量及残余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电刺激组膀胱容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残余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S、LUTS评分情况

两组治疗前BS、LUT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电刺激组BS、LUT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3。

2.4 两组患者中尿潴及尿失禁临床疗效比较

电刺激组尿潴留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χ2=6.054, P=0.01, 表4) , 电刺激组尿失禁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χ2=4.416, P=0.04, 表5) 。

注:括号内为百分率

3 讨论

排尿障碍是急性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 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卒中急性期治疗的重点在于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及进行肢体功能康复锻炼, 而对伴有排尿障碍的患者, 多采用长期留置尿管或间歇导尿以待体征、症状缓解[4], 但也增加了尿路感染的风险。若卒中患者久治不愈则会导致膀胱失用, 甚至可导致肾积水、肾衰等严重继发并发症[5]。卒中后排尿障碍严重影响患者身体活动, 降低了生活质量, 使患者产生自卑、焦虑等负面情绪, 给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注:括号内为百分率

目前, 对脑卒中后排尿障碍的治疗多采用留置导尿管法、间歇导尿法、生物反馈疗法、常规药物、手术治疗等, 但由于患者通常为老年人群, 多存在多系统损伤, 使许多药物及康复治疗措施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6]。近年来, 电刺激疗法逐渐在临床上受到重视, 如盆神经电刺激、阴部神经电刺激、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等[7]。电刺激治疗为低频电疗法, 且以功能性电刺激为主。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具有增强患者排尿意识、提高盆底肌张力等功效, 已广泛应用于伴有排尿障碍患者的治疗[8,9]。

本研究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联用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 并与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对比, 观察患者排尿功能的恢复情况, 以期获得更好的疗效。结果显示, 联用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1个月时, 患者单次尿量、72 h尿次、72 h总尿量、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均明显改善, 且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的患者, 提示常规治疗联用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法对卒中后排尿障碍患者的排尿功能具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 其机制[10]主要是:脑卒中引起排尿障碍是由于高级神经受损导致排尿肌失调, 但排尿低级中枢并未发生器质性病变, 因此, 还可以建立排尿反射机制。然而临床上仍有许多患者不能较快地建立这种反射机制, 通过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则能刺激膀胱壁压力感受器, 刺激信号传导至排尿低级中枢, 大脑皮层获得反馈信息后对排尿意识进行控制, 进而松驰逼尿肌以增强储尿功能, 同时协调排尿反射, 最终恢复自主排尿功能。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 电刺激组BS、LUTS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 提示随着患者排尿功能的改善, 患者的生存质量、下尿路症状也得到了极大改善。另外, 本研究对两组尿潴留、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研究, 发现电刺激组尿潴留患者总有效率、尿失禁患者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提示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不仅对尿潴留患者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对尿失禁患者也具有明显的效果。

电刺激法能有效改善脑卒中伴排尿障碍患者的排尿功能, 但目前许多电刺激法需植入电极刺激, 技术要求严格, 费用高, 患者难以接受, 临床应用受到了限制。而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 安全性高、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 疗效确切, 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刘路然, 张惊宇, 刘岩.急性脑卒中后排尿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08, 11 (4) :373-375.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疾病杂志, 2010, 43 (2) :146-148.

[3]林秀芳, 徐原宁, 曹立, 等.辛伐他汀对代谢综合征并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下尿路症状的影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1, 30 (12) :1018-1019.

[4]黄晓琴, 陈碧霞, 朱菊媚.间歇导尿在老年脑卒中排尿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 2013, 20 (2B) :65-66.

[5]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神经源性膀胱护理指南 (2011年版) (二) [J].中华护理杂志, 2011, 46 (2) :210.

[6]邓小莹.脑卒中与排尿障碍的研究进展[J].临床医学工程, 2009, 12 (16) :154-155.

[7]KENT A R, GRILL W M.Model-based analysis and design of nerve cuff electrodes for restoring bladderfunction by selective stimulation of the pudendal nerve[J].J Neural Eng, 2013, 10 (3) :360-361.

[8]赵琳, 汪司右.不同频次阴部电针神经刺激疗法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3, 35 (5) :391-392.

[9]宋涛, 卫中庆, 邓湘蕾, 等.体外电脉冲刺激对糖尿病膀胱大鼠排尿功能的影响[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27 (3) :170-174.

上一篇:《C小调钢琴奏鸣曲》下一篇:线路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