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渡语

2024-08-03

教学过渡语(精选十篇)

教学过渡语 篇1

俗话说:过河要搭桥, 爬高要登梯。这“桥”和“梯”就是从一处到另外一处的过渡工具。而我们教学过程中的过渡语就好比“一座桥”“一架梯”, 在教学中能承上启下, 具有导引性和衔接性。在一节课中, 只要我们合理地、巧妙地运用课堂过渡语, 对开启学生的思维,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将会起到重要作用。因为, 课堂过渡语在教学过程中既是引路语, 提示和引导学生从一个方面的学习, 顺利地通向下一个方面的学习, 还可以把一节课的内容衔接成一个整体, 给学生以层次感、系统感。在教学实践中, 必须重视课堂过渡语的运用, 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所谓“过渡”教学, 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由一个知识点到另一个知识点, 插入与之相关联的语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丰富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效果。可以说, 课堂教学的“过渡”是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黏合剂”, 是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过渡语在课堂教学中的功能是串联功能和开启功能, 即把课堂中的各环节上下内容串联起来, 把学生的思维的大门打开, 迎接新的知识的跨入。运用恰当的课堂“过渡”, 可以为课堂教学增色不少。课堂教学的“过渡”该如何运用呢?我以讲述《陋室铭》一课为例, 谈一谈语文教学中过渡语的运用:

一、导入语:未成曲调先有情

一首美妙乐曲的前奏, 能够带领人们不知不觉地步入整首乐曲的佳境。导入语言亦是如此。一节优质的语文课堂, 首先由精彩、引人入胜的导语带领学生进入佳境。课堂导入语可以有多种形式:紧扣教学目的, 突出文章内容;用简洁生动的语言,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灵活多样的形式, 给学生创设情境;设疑引趣, 启迪学生的思维等。在讲述《陋室铭》一课时, 我针对学生的好奇心, 生动讲述刘禹锡三次搬迁的故事, 多媒体显示他搬迁时留下的对联“面对大江观白帆, 身在和州思争辩”“杨柳青青江水平, 人在历阳心在京”,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对作者产生兴趣, 粗略感知作者安贫乐道的情操, 以便自然地进入文本学习。

二、过渡语:嫁于春风不用媒

对课堂导入语的设计, 我们往往还比较重视, 但一旦进入课堂讲授时, 我们就常常会忽略环节间的过渡衔接。授课时, 头脑里有清醒的几个脉络思路, 知识点, 但是总是讲完了一个, 简单地用苍白的话语说:“下面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接下来我们来赏析本文的语言”……语文课堂的美感丧失殆尽, 更不用说行云流水般自然天成了。一堂课中, 如果所教学的内容是几个段落或几个层次所组成, 教者在段与段、层与层间的过渡可以根据各段各层间的内在联系或抓住它们的共同特点进行过渡。这样前后一贯的过渡方式, 犹如裁缝师穿针引线。

三、结束语:余音绕梁味无穷

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凡起句当如爆竹, 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 清音有余。”其意思是说, 文章开头要响亮, 使人为之一震;结尾要有韵味, 使人觉得余味。

语文课堂教学是在短短的45分钟内进行的, 每一堂课都像一篇短篇小说, 面对的都是活生生的人, 都应力求在极短的时间内使人有所想有所思有所为。所以一堂好的课不仅需要一个别开生面、引人入胜的导语, 激情四溢的教学过程, 更需要一个精练有效、发人深省的结束语。我习惯采用检查测验式或“作业式”结束方式, 这两种方法有利于强化和巩固学习效果, 又为教师下次的教提供了依据, 同时通过学生练习, 使之对知识的掌握更全面、更牢固。

“编筐捏篓, 全在收口。”好的结束语能收到或荡人心扉、或引人深思、或催人奋进、或夺人心魄的效果。如果我们把一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比作一台戏, 那么, 结束语就好比这台戏的一幕压台戏。我们要用浓墨重彩为这幕戏着上亮色, 因为演好这幕戏会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精彩的活力, 可以充分展现教师的文采、知识与气度, 还能引领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尽情领略无限风光。如《陋室铭》一文结束时, 我仿写了一篇《为师铭》:“路不怕远, 坚持就行;厄不怕近, 拼搏就成。桃李不言, 润物无声。春夏送笑颜, 秋冬迎新容。讲解细入微, 谈心意诚诚。课堂品文章, 谈人生。摒世俗之影扰, 涤纯净之心灵。古有孔夫子, 今有陶行知。欣然曰:无愧今生。”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引导学生写“交友铭”“考试铭”等。我们也要像特级教师那样, 精心设计课堂结束语, 让每一节课的“终曲”都能余音“绕梁”。

数学片段教学过渡语 篇2

2、能静下来思考,真好。谁还没发过言,好,请你!善于发现,(发现数学的美或特点。。),乐于分享,(分享数学学习的快乐),真好!

3、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来探索新知识,真好,就让我们一起研究这个新朋友的奥秘吧!

4、有什么共同点啊,聪明的六七班同学,先认真观察,然后再把你的发同与同桌一起分享吧!

5、对了,先不忙着举手呀,再认真地思考思考吧。相信你会有更精彩的发现的。

6、能懂得用数学知识来讲道理,真好。

7、真理不辨不明啊。感谢这两位同学精彩的辩论啊。多有价值的发现啊,掌声,能获得这么多的粉丝,老师真羡慕你啊。8、0虽然小,但在计算时,作用可大了,不能忽略任何一个细节的。是啊,细节决定成败,你的认真与细心,真得令老师感动,向你学习!也期望全班同学也向你一样啊。

9、声音响亮,充满自信,回答得非常完整,真好!

10、能把问题考虑得如此周到,真好!

11、能提出这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真棒

12、能学着老师的样子,用1】2】3来一一举例,真不愧为我们班的数学王子呀。

13、真敏锐的数学眼光呀,你们发现了吗。

14、瞧,不仅声音响亮,还说得非常有条理,真好。

15、同学们,出错了不可怕,可怕地是你对待错误的态度的,对了,先抓抓你自己身上的病虫,再帮帮

16、是呀,态度决定一切呀。

17、遇到困难呢,该怎么办呀!

18、老师要表扬第一与第三小组的组长,当组员遇到困难时,小组长多像个热情的小老师呀。

19、小组的四个人全做对的请举手,是呀,共同地进步是我们小组合作的重要目标的,决不能落下哪个人的。20、要表扬1、3、4小组,他们合作可认真呢,瞧

21、你的汇报是全组人共同的想法吗?哦,你说,这是你的想法,后一半是别人想出来的,看来,人多智慧也高啊。

22、多热烈地讨论啊,能在小组内积极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想法)(见解)(观点)(方法),真好!哪个小组愿意来第一个向全班同学(展示)分享下你们组的智慧,(好主意)

23、不着急,你可以按先怎样,再怎样,最后怎样来说说,其它同学先别忙着举手,对了,在课堂上要学会倾听,学会等待

24、多好(妙)的主意(方法)(总结)、全班同学都听懂了吗,咦,你说,他讲的快了点,好,你愿意再说一遍你的好方法吗,听懂了吧,同学们,响亮的发言,认真的倾听,真好,把掌声送给他们。

25、你们有信心独立解决这道题吗?都信心满满啊,开始吧!

26、吴正宪在课堂中常说的一句话(供参考):你说的你明白,他说的他懂的,有没有一种方法让大家都懂呢

27、我要给你鼓鼓掌了,你不仅看到了它们的不同,还找到了它们不变的地方。

28、我们今天不仅一块学会了(把东西进行分类),还能把分类的结果进行整理。整理成图,整理成表。同学们还知道了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

29、现在马上就要下课了,你能不能(相不想)把你的收获讲给大家听啊。

30、谁来第一个告诉大家。就请你吧。我知道了生活中处处都有分类的现象。我学会了分类。我知道了分类与整理都要有一个过程。都要慢慢来进行。经历了分类的过程,真好。经历之后,心情怎么样,很开心,高兴。谢谢你,老师与你一样开心高兴,请坐吧。

31、同学们,这节课啊,我们不仅经历了分类与整理的过程,还把你们分类的结果整理成了图或表,大家还发现,分类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以后在生活中还会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的,你会不会用今天的知识来解决啊。好的,(就请带上 接受老师的)

32、一起学习、一起研究、一起合作、一起讨论,一起探讨、一起发现、一起验证、一起总结。。过得可开心呢,兴奋呢,快乐呢

33、口算,没问题吧,看谁反应快。开始吧 34、21*3= 21*30= 两道题有联系吗?琢磨琢磨吧。10倍。好,继续!34*2=68 34*20=680 15*2=30 15*10=300 瞧,掉陷井了吧。

35、能把这些数学信息组合起来,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吗?!

36、我会计算出14*12,结果和150做比较,出问题了,两位数乘两位数,我们还没认真、正经地好好学过,研究过,这节课咱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谁会做?老师要求:不仅会乘,还要把道理说清楚,会吗?有了第一种方法,还有没有第二种,第三种呢/

37、小组之间,互相当小老师,看能不能将对方说懂,开始吧

38、(拍手);能轻声入耳,有序发言,训练有素,讨论热烈。真好。谁愿意与全班同学分享你的好方法?

39、师:我建议,你觉得哪个地方他们组讲得还不够清楚,你就问他们哪个问题,让他们解释,考考他们。

40、为什么把48与120加起来?因为他们是*14与1*12的结果,你们反对啊?

41、为什么把2写在10位上。鼓掌

42、问的特别有水平,回答得也很精彩。

43、我想请问:干吗把这两个数加起来。44、48哪里来的。120哪里来的,1在百位,2在十位,虽然写12,但它表示什么。干嘛这里空着。写0更清楚,不写0很简洁。4个12,10个12哪里来啊,请你上台指一指吧。

45、没拿尺子画得还比较直,要是用上尺子,一定会画更直了,我希望大家画得更直。

46、能把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成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来计算。真好,这转化可是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呢,(板书)咱们就来看看他们是怎样转化的吧。

47、是啊,思路是一样的,但格式不一样,表达的形式方法不一样。

48、把12拆成2*6,把14拆成2*7,12*14=2*6*2*7=4*42,折完之后干什么很重要啊。能不能比这个更简捷些,直接折成二位数乘一位数。

19、看你得意的样,请你,同学们,同意他的意见就点点头,不同意的就摇摇头吧。

50、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00分之一元,也就是0.01元。你讲的真好,老师为你而骄傲。

51、几个同学可以讨论讨论。思路有了吗?谁来说说。小老师到前面来。

52、师:我建议,你觉得哪个地方他们组讲得还不够清楚,你就问他们哪个问题,让他们解释,考考他们。

53、为什么把48与120加起来?因为他们是*14与1*12的结果,你们反对啊?

54、为什么把2写在10位上。鼓掌

55、问的特别有水平,回答得也很精彩。

56、我想请问:干吗把这两个数加起来。57、48哪里来的。120哪里来的,1在百位,2在十位,虽然写12,但它表示什么。干嘛这里空着。写0更清楚,不写0很简洁。4个12,10个12哪里来啊,请你上台指一指吧。

58、没拿尺子画得还比较直,要是用上尺子,一定会画更直了,我希望大家画得更直。

59、能把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成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来计算。真好,这转化可是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呢,(板书)咱们就来看看他们是怎样转化的吧。

60、是啊,思路是一样的,但格式不一样,表达的形式方法不一样。

61、把12拆成2*6,把14拆成2*7,12*14=2*6*2*7=4*42,折完之后干什么很重要啊。能不能比这个更简捷些,直接折成二位数乘一位数。

62、看你得意的样,请你,同学们,同意他的意见就点点头,不同意的就摇摇头吧。

63、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00分之一元,也就是0.01元。你讲的真好,老师为你而骄傲。

64、几个同学可以讨论讨论。思路有了吗?谁来说说。小老师到前面来。

65、同学们手中都有一个这样的计数器,还有一些珠子。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拨数游戏好吗?看来,同样的三颗珠子,拨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数的大小也不同,既然大家已经找到规律,猜猜看,第五个数该怎样拨呀!瞧,出现不同的声音呢?认为能的同学,先来说说你们的想法。

66、认为能的同学,如果允许同桌间合作,你们能想出巧妙的方法,拨出3万这个了吗?瞧,普普通通的计数器上,还隐藏着有趣的规律呢?那这些新的计数单位究竟有多大,他们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

67、刚才你的发言很精彩,把两个要素都说出来了。68、平行4边形有什么特征?有比较才有鉴别,我们可以把平行4边形以前学过的图形进行比较。

69、三角形是个封闭图形,这句话说的很专业,70、对,他画的多认真啊,谁再来画一条高了,虽然没举手,但请来好吗?不会,试试,想好了再试,瞧,画对了,其实学习也不难,学习就是猜想,尝试,敢于尝试不就行了吗? 71、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追问这样的4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我们一起认识了平行4边形,知道了平行4边形的特征,掌握的怎样画行4边形,还增长了学问,学问,学问,就是要学会去问的呀。72、但是很重要,不过,我觉得说但是之前,应该先说他的创意好不好?首先应该看到别人的好后再说但是。73、谢谢你的操作,验证了刚才那位同学发言中的猜想。74、比一比看谁画的多,准备好了吗?开始。

75、不知不觉啊,我们认识到三角形的不少特征,请打开课本,阅读第6。画出你认为重的内容,你觉得黑板上还应该板书哪些内容呢!

76、是的,生活中有很多三角形,只要我们用数学的眼睛去观察生活,就会发现很多数学问题的

77、好,你也是一位数学家,整百数又怎么看,只要看头两位能不能被四整除,好极了,你们都是数学家。

78、看来,我们在遇到一个新的问题时,可以联系学过的知识来思考,这样我们能较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79、小朋友,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的桃子的一半,说明你们很有办法,不过,我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科学,更简便的表示方法。

80、祝贺你们,是你们精彩的发言,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谢谢你们,正是因为你们问题的出现,才给咱们全班带来一次有意义的讨论,谢谢!81、他们的问题可能出在哪。同意他的想法吗?同意。对于数学,你有很好的直觉,但光有直觉还不够,我们还得学会问自己3个字,为什么。为什么圆有无数条直径呢?先听听这位同学的意见,别的同学继续思考。我最喜欢刚才他说的一个词,猜猜看,没错,什么叫任意?看来,学习数学,可不能只浮于表面,还得学会问自己3个字,为什么。瞧,画一画,量一量是研究问题的方法,而看一看,想一想。我也想试试,不过,尽管我是老师,但如果画错了,也别客气,大声的喊出来,看谁反应最快?学习数学,贵在联想。乔,动手操作又一次帮助我们获得的结论。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这样描述有点复杂,能用简洁的数学语言来描述吗?这就是数学语言的魅力,准确,简洁。多美妙的发现呀,继续来观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小组合作真好。非常好,祝贺你们,是你们精彩的发言,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谢谢你们,正是因为你们问题的出现,才给咱们全班带来一次有意义的讨论,谢谢!

82、你也是一位数学家,整百数又怎么看,只要看头两位能不能被四整除,好极了,你们都是数学家。看来,我们在遇到一个新的问题时,可以联系学过的知识来思考,这样我们能较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小朋友,你埋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的桃子的一半,说明你们很有办法,不过,我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科学,更简便的表示方法。祝贺你们,是你们精彩的发言,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谢谢你们,正是因为你们问题的出现,才给咱们全班带来一次有意义的讨论,谢谢!

83、垂直与平行:重新思考下,觉得“在同一个平面内”这个东东还是放到后面说(两支笔在桌上,你能摆出不相交的形状吗?咦,有个同学说:其中有支笔掉到地上了)。前面还是复习直的线后,要学生在纸上随便画两条直线。然后要学生对黑板上的作品进行分类……。(老师开始不说同一平面这个概念。就先让学生画线,等学生用笔来比划的时候在说同一平面这个概念)

84、垂直与平行:也可以创设情景,把两根小棒,丢进大盒子里,猜猜两根小棒,请你把猜想画在纸上,再验证看看谁猜对了,然后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分类。(我给你的笔记只是一种基本流程,要想在教学设计上及教学过程上多加些分,请一定多去看看一些名师的教学案例或课堂实录,网络上很多的)

英语课堂教学过渡语的运用策略 篇3

一、有效整合,用过渡语“串联”教学内容

英语教学涵盖了包括词汇、句型和篇章在内的各种语言知识,这些丰富的语言知识分布在英语学习的各个阶段、各个单元、各个板块。在课堂教学中,假如在各语言知识点之间建立起某种联系,使它们从简单合成的“并联”走向真正融合的“串联”,“串联”起来的语言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语言的意义理解和知识建构,从而给学生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教师应依据教学内容的整合来设计和运用课堂过渡语,使词汇之间、词句之间、词文之间串“珠”成“链”。

1.“串”在词汇间,“联”出单词的联系

(1)找准词汇间的关系

PEP四上Unit 4 A let’s learn教学的词汇有study ,bathroom,bedroom,living room ,kitchen,这五个词看似没有联系,但通过整合,可以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或地点转换顺序编成一个故事进行过渡。如:I watch TV in the living room. I’m hungry,I go to the bathroom and wash my hands, then go to the kitchen, have some chicken, go to the study, read a book. It’s nine o’clock, go to the bedroom, have a sleep.

(2)找准衔接点

迁移与衔接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过渡环节。寻找衔接点,纵向延伸。以教材中顺向延伸的相似点作为有机的衔接点,启发学生借此引发。可以抓住一点,串成一条线,使知识结构呈纵向序列化。

2.“串”在句型间,“联”出句型的理解

(1)找准比较点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Who’s your ... teacher ? What’s he like?时,可以问What does he/she like ? He /She is ... He/She has...加以区别。

(2)挖掘嫁接点

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精心选取与授课内容某些方面质地相同、相近或相似的知识或信息使之与授课内容并列。教学中,两者相互联系,由此及彼,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习,在借鉴中启迪智慧,在联系中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进一步掌握知识。

3.“串”在词文间,“联”出文本的理解与运用

词汇与句型的整合性学习由于其交流内容较多地以单个对话为主,其学习活动以机械性操练为主,语言交流的较高阶段应该是语篇层次上的交流。假如我们细细观察,就不难发现,若将词汇与阅读文本“串联”起来,词汇会因文本的衬托而更凸现其明显的词汇意义,给学生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同时,词汇学习也在丰富着阅读文本,加深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阅读文本的学习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对相关词汇理解和巩固的过程,两者的“串联”具有相当的价值。

(1)找准突破点

譬如三年级上册Unit 4 We Love Animals.第一课时 A Let’s talk Let’s play的教学。在教学参考书上A部分的对话是排在第一课时的。这个对话是谈论动物的:Look! I have a rabbit.——Cool! 但在这一课时之前,学生并没有学过有关动物的单词,动物单词是排在本单元的第二课时A Let’s learn Let’s do的,显然,如果按教师用书上的方案进行教学,学生的输入和输出都会遇到很大的阻碍。为了顺应语言学习的自然规律,我们可以作以下的调整:将A板块中Let’s learn这个模块提前上,然后再上A板块Let’s talk这个模块的内容。教师可以用动物玩具配上句型Look! I have a ...来教学动物单词,小学生对玩具自然是喜爱至极,在课堂中看到美丽的动物玩具自然会发出他们的感叹声与赞美声,这时我们就可以自然引入英语中的感叹词:Cool! Super! Great! Wow!

(2)分解难点

例如,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Let’s read 教学交通规则Remember the rule时,remember 一词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可以通过游戏I remember...得到很好的解决与操练。教师的过渡语为:“Boys and girls, Let’s play a game , I remember ...Please look and say .” 这样,难点在不知不觉中就分解了。

二、合理分解,用过渡语“串联”教学环节

通常,一堂完整的小学英语新授课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环节:复习引入、操练巩固、拓展运用和归纳总结。一堂课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可以进行分割切换的。也就是说,一堂课是由教师对几方面知识内容的传授组成的。之所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因为在这几个方面内容的组合衔接上常常有其独到的妙处——简洁明确、自然得体、紧密连贯——如行云流水,天衣无缝,让人不知不觉。因此,在课堂上起到一种衔接组合作用的过渡语如果说得好,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加课堂教学效益,将起到有益的作用。

1.串在“旧知”间,无痕融“新知”——复习引入环节的过渡语

热身活动通常也是复习活动,是一堂课的开始,它的有效程度直接决定了这节课的学习效果。教师要精心设计过渡语,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为目的,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英语的状态。形式可以是歌曲、chant、游戏、日常问答等。无论是哪一种形式,都要与将要呈现的教学内容相关,尽量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活动,激活他们原有的相关知识。

【案例】从“旧知”到“新知”——无痕的融合

(1)用歌曲过渡:T: Do you like English songs? S: Yes!

T: Let’s sing a song《What’s in the classroom》.

S: OK.

T: Look, what’s in our classroom? There’s a blackboard on the wall. There’s a map of China on the wall. (接着教师适时引入There be句型,板书出重点句型)

(2)用chant过渡:What’s your father? What’s your father? Doctor,doctor,He is a Doctor. What’s your mother?What’s your mother ?Teacher,teacher,She is a teacher...So what’s your father/mother? 引到新课的教学中。

(3)用猜测游戏过渡PEP Grade 3下 Unit 6 Part A部分的small—big long—short两组反义词的学习。同样可以设计成由“旧知”到“新知”的完美过渡。

无论是歌曲、chant、猜测或问答等过渡语都能领着学生由“旧知”走向“新知”。它弥补了从一个环节到另一个环节跳跃性的过渡的缺陷,使学生在不断的探究中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新的模拟情境:降低教学难度,优化学习效果,看似无痕的过渡语使语言知识在学生的记忆里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2.串在“操练”中,无痕链“游戏”——操练巩固阶段的过渡语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操练巩固,学生能对信息进行多次加工,使其“内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一部分,才算学会了这些知识。小学英语的操练活动多数是在游戏中进行的,此阶段的过渡语主要体现在操练与游戏的无痕链接上。

【案例】由“操练”到“游戏”——无痕的链接

PEP Book 1颜色单元的教学中,呈现了“red/yellow/green”等单词之后,请学生寻找含有这些颜色的物品.

T(指着红领巾):What color is it?

S:It’s red.

T:Yes, it’s red. This pen is red. That pencil is red. Can you find red around you?

T(指着黑板):What color is it?

S:It’s green !

T:Yes, it’s green. Can you find green around you?

(学生玩游戏:寻找含有这些颜色的物品,在游戏中操练巩固新句型)

随着新的英语知识的呈现,教学进入了常规的语言操练阶段,语言操练活动的趣味性和多样化固然能降低单纯语言操练带来的枯燥和乏味,然而,若是我们教师能进一步关注到从“呈现”到“操练”这两个环节间的“过渡”艺术,那么,操练活动会因为富有意义而产生更好的效果。教师通过“Can you find red /yellow/green around you?”来过渡。这时学生会充分利用身边可以进行语言交流的资源,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学生找得不亦乐乎,单词的意义也深入人心,此时的过渡语是无痕的“链接”,使学生记忆深刻。

3.串在“拓展”时,无痕连“运用”——拓展运用环节的过渡语

拓展运用环节是一堂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操练、运用语言是进一步学习语言、强化所学知识的过程,此环节的过渡语能使活动更有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能力。

【案例】由“操练”到“运用”——无痕的拓展

PEP Grade 5上 Unit 5 My New Room 首先教师让学生看自己卧室照片:“What can you see in my bedroom?”让学生在操练中复习知识,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能力,接着让学生自己介绍自己的卧室:“What about your bedroom?Please introduce your bedroom in groups.”

若要将学生通过语言操练获得的语言技能及时转化成为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给他们提供运用英语的平台和机会是必要条件。“板块”式的“过渡”往往会给一部分学生带来一种“压迫”感。他们会因为觉得这是老师的任务而“不得不”去做。若是我们能够随着学生的心愿,通过巧“过渡”,让学生从语言知识的“操练”阶段自然“过渡”到初步的“运用”阶段,并引领他们在创造中尝试着运用语言,此时的过渡语,使活动变得合理又不可或缺,使英语活动更有趣,看似无痕却有着实质性的作用。

4.串在“总结”时,无痕联“作业”——归纳总结作业布置环节的过渡语

归纳总结的目的是让学生把一堂课的重点、精髓加深印象,教师在巩固操练之后再次整体呈现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便于学生记忆,也便于教师根据学生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教师应引导学生回忆、梳理所学的内容,逐步地找出或领会语言的规律。

教师往往在课堂最后会总结和布置作业,这就可以使英语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这无疑是英语学习方式无痕的转变。例:PEP Grade 5下 Unit 2 My favourite season “Today we feel the four season”“Spring”“Summer”“Fall”“Winter”.They are so beautiful.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Please draw your favourite season.This is the homework.这里的过渡语既是对整节课的总结,又是对学生课后学习提出的要求。

过渡语,虽是个不起眼的名词,却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实现着课堂因完整而生成的流畅、生动和美丽,是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语文课堂中如何巧妙使用教学过渡语 篇4

一披文入境, 激发情趣

大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都会在上课伊始就根据文本的不同内容、形式、风格等运用不同的导入方式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披文入境,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强烈兴趣, 明确课堂教学过程的所有流程等。因为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 还可以为衔接以下的教学环节预设勾连。常见的语文教学导入方法有“预习题问”、“情境创设”、“时事点评”、“温故知新”、“承前启后”等。

如教学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时, 上课伊始, 我在运用多媒体电教设备播放了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张家界武陵源》视频供同学们欣赏后, 立即用清新流畅的语言过渡道:“今日张家界武陵源峰林遍布、奇峰争秀、山清水秀、中外游客络绎不绝。然而, 两千多年前的张家界武陵源又是怎样的一番神秘幽美、民风古朴呢?请同学们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寻找答案。”寥寥数语就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听觉、视觉盛宴中过渡到了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桃花源记》文本之中了。随之, 在背景音乐的陪衬下, 教室里响起了同学们优美动听的诵读千古名文《桃花源记》的琅琅读书声。

二顺水推舟, 自然流畅

每次听有经验的、优秀的语文教师的课, 总令人感到回味无穷、余音缭绕, 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他们的课堂教学语言的表达异常精美, 富有神奇的艺术感染力。我校有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高级教师, 在教学朱泳燿的说明文《看云识天气》一文时, 就是这样巧设过渡的:“同学们, 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卷层云、高卷层云、雨层云、积雨云等各有什么形态?对天气各有什么影响?请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1~5自然段, 边读边思考。”当引导学生在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后, 这位教师随之过渡道:“八种云的形态和对天气的影响都清楚了吗?现在, 请同学们以云的身份运用第一人称以‘的自述’为题, 写一篇介绍自己——云的说明文片段。 (白板上出现了‘的自述’字样) 现在, 我把写作的任务明确分工一下:第一自然小组写‘卷云的自述’, 第二自然小组写‘卷积云的自述’, 第三自然小组写‘积云的自述’, 第四自然小组写‘高积云的自述’, 第五自然小组写‘卷层云的自述’, ……现在你们都是天上的云了, 都有呼风唤雨的本领了。请把你们各自的特点、能量都写出来, 让大家都认识你们, 看谁最擅长介绍自己。不过, 要实事求是, 不许吹牛。”就这样, 学生由读到写, 自然流畅, 入情入境。

三设置疑问, 激发兴趣

人教版语文教材的每篇课文所蕴含着的审美意蕴, 有的存在着时间与空间方面的纵横交错关系, 有的存在着内容、形式、风格等各方面相互融合的超文本关系等。所以, 教学时, 教师有必要将各文本中既相对独立又错综复杂的内容、形式、风格、形象、意境、形象等进行有机整合, 继之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过渡。教学过程中, 灵活过渡的方法很多, 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根据教学文本的具体内容、形式、风格等精心设计一个或两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或在恰到好处之处设置可以激起学生极大的好奇心、促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课文和探究文本的悬念。如在教学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后, 我紧紧围绕《中国石拱桥》中的说明内容设置了下列问题质疑过渡:“桥梁专家茅以升笔下的中国石拱桥是如此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那么, 画家吴冠中笔下的中国石拱桥又有着怎样的诗情画意呢?”言简意赅的一句话, 就将教学内容从茅以升的典范说明文《中国石拱桥》顺利过渡到了吴冠中的小品说明文《桥之美》, 在“润物细无声”中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和探究欲很快地转移到了《桥之美》文本中了。

综上所述, 语文教学课堂中的言简意赅、诗意浓浓的过渡语既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引路语, 因为它具备预示和引导学生从一个学习内容顺利过渡到另一个学习内容的功能;又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粘连语, 因为它具备把语文教学课堂中各个教学环节有机地、巧妙地衔接成一个整体, 使课堂教学内容既具有层次感又具有系统性。从上述意义而言, 语文教学课堂过渡语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构建和谐、精美的语文教学课堂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田春见.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过渡语[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 (4)

[2]徐春艳.让课堂上的过渡语也显语文味[J].现代语文 (教学研究版) , 2012 (11)

三疑三探教学各环节过渡语 篇5

1.看到题目,你有哪些疑问?如果给你这个题目,你会怎么写? 2.“学富有疑”,你的疑问是什么?你认为应该探究什么?

3.“读而思之则疑”,请同学们速读课文,试着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或是自己的疑问。

4.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程颐说过‘学者先要会疑’‘’。同学们学习,也必须从设疑开始。

5请大家积极提出自己的疑问。二,引导进入自探

1.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完成上述问题,在解决过程中如果有新的疑问可批注在练习本上。

2.老师们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形成自探提纲,请大家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找出问题的正确答案,批注在笔记本上。

3‘疑而探之则明’,请同学们围绕这些问题自读课文,做好圈点批注,同时将你学习过程中的新疑问记下来。时间为()分钟。三·

自探进入合探

1.看来这道题对大家来说有难度,请大家发挥集体智慧,共同来探究,好吗?

2.大家刚才阅读得很投入,批注得也很认真,下面我们来交流探究成果。

3.只有抱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别人的比较才能知道我们对课文感悟的深浅程度。如何知道呢?请大家和同学们分享一下你的学习成果。四。

合探进入质疑

1.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教育我们有一点怀疑精神。现在大家对所学知识还有什么疑问,请大胆提出来吧。

2.在刚才的合探过程中,大家踊跃参与,积极展示,表现得很出色。那么学了本节课大家还有什么疑问或在学习过程中又产生了哪些新的疑问?请提出来咱们共同解决。

3.刚才同学们经过合作探究,已经尝到了集体智慧的甜果。如果你还有疑问,请大胆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五.质疑后启发用语

1.甲同学非常善于动脑筋,提出了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想必一定有同学会回答这个问题,请举起你的小手。

2.你提出的问题很有探究价值,有哪位同学能帮他解决? / 看哪位小博士能帮他出出主意? / 大家集思广益,看看能否解决这个问题。六.启发学生编题用语

1.请大家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尝试编写一道练习题。2.请大家尝试当小老师,为你的同桌编一道高质量的练习题。3.学以致用,请大家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尝试编写一道练习题。4.‘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就本节课知识编写一道练习题吧。可以是填空,选择,也可以是谈感悟,课堂小练笔…….七.处理自编题用语 1.这道题很独特,咱们共同分享。

2.这道题很有代表性,大家共同做一做吧,看谁做的又快又准。3.请同学们解答同桌的习题,并把有创意有价值的题目推荐给老师。八.向教师预设题过渡

1.老师也有一道习题想与大家分享。

2.同学们善于编题,也善于解答。下面老师也编一道题来考考大家。3.同学们设计的问题很有价值,但有一点请同学们注意,这个重点大家还没有提到,那就是。。。九.引导学生总结用语

1.一堂成功的课一定使同学们收获颇丰,那么你们的收获是什么呢?请大家谈一谈吧。

2.同学们,学了这节课,你们一定受益匪浅,看谁能用最精练的语言来概括你的收获。

教学过渡语 篇6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过渡语;必要性

在我们实际的教学中,我发现有些教师在使用课堂过渡语时常出现以下几类问题:

1.语句冗长。任课教师为了炫耀自己的口语,一走上讲台,脱口而出的语句是犹如演戏念台词一般课前精心准备的导语,根本不顾课堂的进行和变化,不顾学生的感性认识如何,该舍不舍,该放弃不放弃,犹如背诵一般,滔滔不绝,冗长并复杂的长句令学生记不住内容,分析不了句式,也不理解意思,既浪费了课堂时间,也达不到预定的效果。

2.随意性大。任课教师准备不充分或者似乎没什么准备,没有注意课程前后内容的衔接,随心所欲,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东一句,西一句,有时说得入题,有时就跑题了,弄得学生对课堂任务的目标不明确,晕头转向。课堂内容显得凌乱,缺乏整体感,直接影响了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3.缺乏过渡及过渡语贫乏。正如我前面提到的那位教师一样,她显然没有意识到教学内容的衔接性,没有设计过渡语,使得教学内容分离,缺乏整体性。还有的教师似乎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教学内容过渡时没什么可说,课堂平淡无奇,没有活力,学习内容单薄,教师失去了该有的引领和提升的作用,课堂效果不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4.过渡平淡或激情澎湃。有的任课教师缺乏激情,使用的过渡语缺乏情感的感召,缺乏生动感和灵性,吸引不了学生,激不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欲望。课堂如平静的湖面,没有涟漪。而在有的课堂上,显然,任课教师在课前进行了精心设计,教师满怀激情,似乎在表演,学生无动于衷,像在观赏一样,师生之间没有情感的沟通,显然脱离了学生的实际。

课堂过渡语是指教师在讲授新内容之前,有目的、有计划、并用一定方法所设计的简练概括的教学语言,这种语言在课堂上能够起到承上启下、衔接组合的作用。教师的课堂过渡语运用得好,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课堂教学过渡语的功能:主要是串连功能和开启功能。即把课堂中的各环节上下内容串连起来,把学生的思维的大门打开,迎接新知识的跨入。

1.桥梁作用。俗话说:过河要搭桥,爬高要登梯。这“桥”和“梯”就是从此岸到彼岸,从低处到高处的过渡工具。即在一堂课中,任课教师运用教学过渡语把教师施教的各种手段、各程序的内容、方法等有机地串连起来,不仅使教学知识环环相加,更能步步深入,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使整个课堂上下贯通,结构紧密,浑然一体,以整体形象感知学生,获得一个逻辑严整的系统认识。

2.引起学生注意、激发思维拓展。课堂上教师运用过渡语的目的,一是可以提醒学生下一环节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引起学生注意,提高学生注意力。二是运用质疑和设问方式过渡可以激发思维,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为学生主动学习获取知识起一些引导作用。

3.提纲挈领的作用。如果在教学过渡时,采用复述式或总结式过渡语,就等于让学生对前面所学的知识要点再重温一遍,这就使学生加深了印象,有利于巩固刚才所学知识,对知识会有较全面的理解。对不足的、不清楚的地方学生还可以立即向教师质疑,可以增加一定的新知识。

4.增加教学艺术美感。课堂教学中,真實、巧妙、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过渡语,加上教师生动的表述,将会给课堂教学增添美,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印象更深,课堂教学效益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特色得到充分展现,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获取知识。

教学过渡语 篇7

要成功地上好一堂汉语课, 跟很多因素有关, 其中妙用过渡语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汉语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过渡语是集对学生的赞美与评价、对所讲内容的重难点及小结于一体的, 且贯穿整个教学环节的必要步骤, 而精妙的过渡语常常能使课堂教学更流畅。

分析“巧妙运用过渡语对提高汉语课堂教学质量的作用”就是针对当前汉语教师为了教而教, 忽视学生兴趣、汉语工具性的现状提出来的。我从学生实际、汉语课堂教学实情出发, 通过问卷调查及对课堂教学实录进行观察、评议, 就巧妙运用过渡语对提高汉语课堂教学质量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二、相关概念

1.过 渡 语 。

过渡语是指在课堂教学中, 由一个问题向另一个问题过渡时使用的语言。某些汉语教师对过渡语的理解比较狭隘, 认为它只是一节课内部各环节之间的衔接用语, 与所讲的知识无关紧要, 所以对此无所用心, 千篇一律地用“这一部分就讲到这里, 再来看下一部分”之类的语言实现从一个知识点到另一个知识点的转接, 显得生硬、呆板。更有甚者, 连这样的语言都没有, 将所有内容一股脑讲下来, 眉目不清, 条理不明, 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2.汉 语 课 堂 。

目前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教学包括:第一语言教学 (母语教学) 、第二语言教学———国语汉语言教学 (母语环境中第二语言教学 (简称“第二语言教学”或“双语教学”) 和第三语言教学 (学习母语与汉语以外的外语教学, 如英语、日语、法语) “汉语课堂”指的是少数民族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第二语言 (国语汉语) 的课堂环境。

三、使用过渡语中存在的问题

1.部 分 汉 语 教 师 认 为过 渡 语 可 有 可 无 。

刚踏上工作岗位时我就抱有这种想法, 认为课文内容是最重要的, 只要把课文内容用母语 (维吾尔语) 翻译给学生, 然后会读、会写生字就可以了, 其他的无关紧要。所以课堂用语时有时无, 有时甚至用维语。可是后来慢慢发现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课堂气氛不活跃, 学得也比较死板。通过听其他老师的课, 尤其是汉语系语文老师的课, 看到在老师自然、准确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灵活运用语言, 我才明白过渡是一座桥梁, 是维系课文内容之间及师生之间关系和感情的纽带。

2.过 渡 语 单 调 、乏 味 。

有的老师每堂课每个环节几乎都用相同的方式, 如用提问的方式过渡课文内容。虽然学生对答如流, 但是这种程式化的过渡因其模式固定, 缺乏新意, 久而久之, 学生产生惰性, 词汇变得贫乏, 导致汉语学科的工具性未能体现。同时, 师生间没有情感和语意的有效沟通和传递, 导致学生陷入被动接受的状态。

3.巧 妙 运 用 过 渡 语与提高 少 数 民 族 学生学习 汉 语的 能力息息相关。

对高段学生来说, 学生在理解过渡语方面问题不大, 但是对接触第二语言的一年级学生来说, 教师用汉语说过渡语, 学生在理解及迎合老师方面存在问题。

四、巧妙运用过渡语的作用

教师方面:帮助汉语教师努力研究改进传统的不适应学生发展的陈旧课堂教学方法, 提高汉语课堂教学质量;在解放教师教学思想、改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础上, 通过巧妙地运用过渡语确保课堂教学环节的衔接紧密、转换自然, 使教学结构完整, 实现教学目标。

学生方面:巧妙运用过渡语, 使学生将汉语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汉语的综合能力, 让汉语真正发挥工具作用。

五、过渡语的设计要求

1.过 渡 语的 设 计 要 有 准 确 性 。

教师在使用过渡语时, 应注重语言及内容的准确性, 不仅语言流畅、易理解, 内容也不能脱离课文内容, 否则将导致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相脱节。

2.过 渡 语 的 设 计 要 有 启 发 性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设计过渡语时 , 应该从学生兴趣点出发, 与生活实际相连接。

3.过 渡 语 的 设 计 要 体现 由 易 到 难 、 由 旧 知到 新 知 的 循 序渐进性。

在设计过渡语时, 教师可以从复习旧知拓展到新知, 让学生在回顾旧知的基础上, 由易到难, 逐步学习新知。

4.过 渡 词的 设 计 要 有多 样性 。

课堂过渡语的运用方式通常不是单一的, 一节课中一般都是几种方式并用, 由此显示出教师课堂语言的灵活变化。常用的有下面四种:

直入式:直接导入下面要讲授的内容, 用语简短, 干净利落, 内容鲜明, 入题迅速, 给人以清楚的提示。

归纳式:将众多内容及问题进行必要精简、归纳、总结、梳理, 以导出重点要讲的内容和问题, 进而使课堂教学的目的、任务更明确。

提问式:通过富有艺术情趣的问题, 将学生从一个浪尖带到另一个波峰上, 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转换和课堂整体结构安排的天衣无缝。

粘连式:利用语言材料之间的内外联系, 通过联想、类比进行粘连, 以起到紧密衔接的作用。

总之, 教学过渡是教学中存在的客观现象, 是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 认识过渡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并掌握常用的过渡技巧, 不仅有利于对课堂教学的组织与调控, 而且会大大增强课文教学效果, 因为教学有了起承转合, 才能打造生气灵动的课堂。

摘要:大力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学, 是全面提高民族教育质量, 推动民族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需要,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汉语基本素养是学生继续深造, 学习“双语”其他课程的基础, 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从而提升汉语课堂教学质量变得极其重要。本文就巧妙运用过渡语对提高汉语课堂教学质量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教学过渡语 篇8

但是在平时的英语课堂教学中, 一些教师由于对教学过渡语的认识不足, 没有使用教学过渡语或不善使用教学过渡语, 导致课堂教学气氛平淡, 效率低下。笔者结合平时的课堂观察, 试着从提高对教学过渡语的认识、把握其典型特征、设计时应遵循的原则等三个方面作个肤浅的探讨, 以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让过渡语发挥最大功效。

一、达成一个共识:教学过渡语, 这个必须有

【现象呈现】

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各步骤间缺乏过渡语的衔接。由于教学过渡语的缺失, 导致了整节课各环节间缺乏内在的联系, 显得孤立与凌乱, 影响了教学任务的整体性, 教学内容没有了清晰的条理性, 给人硬拉拼凑的感觉。学生也听得突然, 不明白前后联系和设计意图, 造成了思维的跳跃, 很难被教学内容和活动所吸引。

【问题思考】

教学过渡语作为教师教学语言的一方面, 属于教学基本功范畴, 是教学技能之一, 应该引起教师们的重视。[1]一堂课中合理、巧妙地运用过渡语, 对开启学生的思维,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会起到有益的作用。[2]英语课堂教学过渡语主要有以下三个功能。

1. 承上启下、穿针引线的作用

有效的教学过渡语能保证课堂教学的前后衔接, 结构完整严谨, 思路前后贯通, 实现教学各环节的巧妙、自然过渡。

2. 激活课堂, 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有效的教学过渡语不仅可以激活课堂, 引起学生的注意, 启迪学生的思维, 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让学生积极投入课堂, 主动、创造性地学习。

3. 给课堂增添美感

英语是一门语言, 语言应有韵味。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 如果教学过渡语用得巧、用得妙, 加上教师生动的表述, 将会给课堂教学增添美感, 教师的教学特色会得到充分展现, 学生在美的熏陶中获取知识, 对所学的知识印象会更深, 课堂教学效果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把握三个特征:连贯性、整体性、艺术性

【现象呈现】

一些英语课堂教学过渡语年年岁岁“话”相似。在有些课堂中, 我们翻来覆去听到的就是“Let’s come to...”“OK, next let’s learn...”等“程式化”的过渡语。过渡语太过随意, 随口而言, 没有精心预设。语言也过于平淡, 没有艺术性。学生“百听生厌”, 兴趣全无。课堂每个环节就像流水账似的, 没有鲜活的生动感, 过渡语没能起到承前启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领学生积极进入下一步的作用, 使得一堂课的效率大打折扣。

【问题思考】

有些教师的教学过渡语过于简单、生硬、死板, 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些教师, 尽管教学设计合理, 重点突出, 难点突破也有新意, 但整节课听起来比较平淡。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没有合理地运用教学过渡语。英语课堂优秀的教学过渡语具有鲜明的特征, 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研究和借鉴, 概括起来具有下面三个典型的特征。

1. 连贯性

所谓连贯性就是遵循学生认知规律, 有效串联教学内容各环节, 保证课堂教学各环节的自然衔接, 巧妙地、不落痕迹地把学生从一个环节引领到下一个环节。学生能在获取语言知识的同时更为有效地了解到知识的形成过程, 并在从“知识→技能→能力”的序列过程中收益更多。[3]

《牛津初中英语》9A Unit 3 Teenage problems的阅读以“What should I do?”为题, 展示了两位初三学生 (Millie and Simon) 的求助信。笔者在教学中通过free talk引出身边人的烦恼后, 设置了这样的过渡语引导学生了解文中两位主人公的烦恼。

[片段1]

T:Now, we know everyone has problems from time to time.Then what are Millie’s and Simon’s problems?Do you want to know?

S:Yes.

T:Sure.Let’s come to them.

接着, 在引导学生探讨如何面对烦恼时, 笔者设置了下面的过渡语。

[片段2]

T:We can’t avoid problems, so we should face the problems.Different people may have different ways to deal with problems.When you meet problems, what will you do?

连贯的过渡语建立在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合理设定所授内容的环节和层次的基础上, 连贯的教学过渡语让学生思维自然过渡, 将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串联起来。

2. 整体性

所谓整体性是指教学过渡语将各个部分艺术地组成了一个完美的整体。程晓堂认为, 语言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使用的。如果学生能够在相对完整、真实的情境中接触、体验、理解和学习语言, 他们就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意义和用法, 也能更好地掌握语言的形式。[4]所以在一堂课中, 教师要巧妙地运用教学过渡语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 使整个课堂上下贯通, 结构紧密, 浑然一体, 以整体形象感知学生。

有时候, 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复杂, 譬如涉及多个话题, 各板块间相对独立, 如果衔接不是很自然和紧密, 缺乏内在的联系, 就会给师生整体学习和感知带来一定困难。教师要善于借助过渡语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有益的延伸。

《牛津初中英语》7A Unit 6 Fashion最后一课的Check out含有两个板块的自我检测, 旨在让学生能有效地复习和巩固本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一位教师对教材内容重新加以整合, 设置了Sandy想当模特这样一个情境。教师围绕“She wants to be a model”这根主线, 确定了预测Sandy穿衣所要达到的效果、要帮Sandy买哪些衣物、关注衣物的哪些材质、如何搭配衣物等几个教学环节。教师围绕本单元的语言知识, 巧妙设置了教学过渡语。譬如在引导学生帮助Sandy挑选衣物时, 教师设置了这样的过渡语。

[片段3]

T:Sandy has a dream.She wants to be a model.Today let’s follow her to the clothes shop and help her buy some clothes.

在引导学生帮助Sandy搭配衣物时, 教师设置了这样的过渡语。

[片段4]

T:You have known a lot about how to choose clothes.But if you want to be good shoppers, that’s not enough.To look nice, we must know how to match clothes well.

注重整体性的教学过渡语将学生带入了“帮Sandy圆梦”的情境中去, 各项教学活动在有效教学过渡语的衔接下前后连贯, 层层递进, 水到渠成。

3. 艺术性

教学也是一门艺术, 因此, 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过渡语要体现出艺术性, 展示出“语言美”, 以此引领学生进入美妙的英语学习中。讲究艺术性的英语课堂教学过渡语会让教师呈现得酣畅淋漓, 学生听得如沐春风, 给课堂增加美感, 增加英语学科的语言韵味, 增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凸现英语课堂教学过渡语的艺术性, 同样体现着教师对语言美、对教学完美设计的追求, 会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位教师在上课题为“Work for the disabled”阅读课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谈论残疾人的梦想时用自编的诗歌作为过渡语。

[片段5]

T:Most disabled persons are not as lucky as us.They have many wishes.Let’s listen.

(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

How I wish I could see the blue sky

For even one second

How I wish I could hear the voice of the sea

For even one minute

How I wish I could call my name

For even one time

How I wish I could have a pair of hands

To build up my home

How I wish I could have a pair of feet

To go around the world

How I wish I could have a pair of wings

To seek the happiness above

How I wish I could have a magic wand

To make my dreams come true

T:Do you want to read their wishes?

S:...

T:Look at this girl, the basketball girl. (教师呈现残疾人———篮球女孩的图片) She has many wish-es too.If you were the basketball girl, what do you wish to do?

S:...

充满艺术的教学过渡语吸引了所有的学生, 达到了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和情感交流的目的, 使得学生顺利入情入境。在接下来的活动中, 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情绪高涨, 思维敏捷。

三、遵循两个原则: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 渗透新课程理念

【现象呈现】

有些教师的教学过渡语设计不当, 表达模糊;有些教师的教学过渡语太过冗长, 过于追求词藻的华丽, 忽视了学生的认知水平, 加上不太明确, 导致学生不能领悟其意图, 使课堂教学过渡语丧失实效。还有些教师为了课堂操作的便利, 将教学过渡语搬上了PPT, 然后“照本宣科”, 教师的教学过渡语变成了课堂“文字稿”。当教学过渡语的神秘面纱被这般撩开, 教学过渡语已不再吸引学生, 教学过渡语的功能也丧失殆尽。

【问题思考】

以上教学过渡语都是无效的, 形同虚设。“学生听不懂也听不进的难度过大的课堂英语是一种教学失误。”[5]如果教学过渡语形同虚设, 必将严重抑制学生的思维活动, 不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课堂, 无助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课堂话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基本素养, 也反映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和专业发展过程。[4]教学过渡语作为课堂话语的一部分, 毫无疑问也折射出教师的教学理念和专业发展过程。英语课堂教学过渡语的设计应遵循两个原则。

1. 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

周光明、高旭阳认为, 英语教学语言不同于其他学科所使用的教学语言。英语教师使用的语言不但是一种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工具, 同时又是教师所要传授的知识和技能本身。[5]程晓堂也认为, 英语教师课堂话语除了具有组织课堂教学的作用, 还有目的语示范作用和语言输入的作用。[4]外语学习者不但关心语言的内容, 还关心语言的形式。譬如, 教师是通过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传递这一信息的, 包括教师的语气、语调和过渡语。[5]

课堂上, 学生对英语语言的体会和感悟大多来自教材和教师语言。教师要摒弃课堂语言的随意性, 结合英语学科特点精心设计英语课堂教学过渡语。教师艺术性的教学过渡语对学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导向和示范。教师对教学过渡语的孜孜追求必然会对学生起到正向迁移的作用, 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

2. 渗透新课程理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解读》提出:英语教学要始终使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要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路, 要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6]本着这样一个原则, 教师要提高认识, 敢于创新, 精心预设有效的教学过渡语, 串活英语课堂, 铺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带领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英语。

英语课堂教学过渡语是引导学生从一个环节走向另一个环节的衔接语, 而非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模式”语言或套话。至于“照本宣科”式的课堂过渡语究其本质还是教师主宰着课堂。渗透着新课程理念的英语课堂过渡语应该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渗透情感教育, 体现民主思想,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意义。

如果把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比做一个个光彩锃亮的铃铛, 只有把它们串联起来, 才会成为一个精美的风铃。英语课堂教学过渡语是课堂语言的基本形式之一, 也是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向更高处攀爬的一架阶梯。教师要摒弃英语课堂过渡语只是公开课、评优课专利的错误观念, 多观察和反思教学过渡语不足, 探索过渡语的有效设置, 使其发挥更大功效, 让英语课堂更具活力。

参考文献

[1]罗建国.会用、善用课堂教学过渡语[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1, 17 (10) .

[2]江萍.小学英语教学环节过渡语的有效性研究[J].英语教师, 2009 (10) .

[3]钱希洁.英语教学中的“过渡”艺术[J].小学教学研究, 2005 (8) .

[4]程晓堂.论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真实性[J].课程·教材·教法, 2010 (5) .

[5]周光明, 高旭阳.英语教学语言特色的构建原则[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1 (1) .

让过渡语增浓语文味 篇9

一、过渡语的作用———一杆掀起红盖头

课堂过渡语是指教师在讲授新内容前,有目的、 有计划地运用一定方法设计出的简练的、概括性的教学语言。有魅力的课堂过渡语是滋润学生心灵的甘泉,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的捷径。

1.几语连珠,助推教学行云流水。课与课、段与段之间的衔接需要利用过渡语来推动。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教师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 使他们胸中或泛起涟漪,或掀起波涛,激发他们爱憎分明的感情。”通过教师的过渡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随着作者的思绪自然地表达情感,读出自己的感受,感悟文本。

2.寥寥数句,使学生意犹未尽。经过精心设计的过渡语能展现教师的教学特色,给课堂增加美感,使课堂具有浓浓的“语文味”。学生在这样的语言熏陶下,能感受语言的美感,有利于学生语言的习得,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发相应的思考。

二、过渡语的运用———百花齐放春满园

授课如同写文章,布局结构很重要,引人入胜的开头、坚实紧凑的中部、留有余地的结尾都能让学生入情入境,尝到一课一得的甜头。要想给听课者留下美好的感受,巧妙的过渡语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抓住课堂教学关键处进行过渡语言的设计呢?

1.引导过渡,为困难点“搭桥引路”。难点是学生理解起来思维阻力较大、掌握有困难的关节点,教师若在这些容易引起学生负迁移的疑点处设计过渡语进行“搭桥引路”,会使学生茅塞顿开。如《找骆驼》 中,难点在于真正理解老人说的话。教师可以紧紧抓住这段话中的两处难点,层层引导,先问:“老人看到 ‘脚印’‘米’‘蜜’以及‘牙齿印’后是怎样想的?请同学们看画面,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学生通过讨论,解决了第一个难点后,教师可一边出示三幅活动画面, 一边往前推进:“老人为什么要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而不叫他顺着路边的‘米’‘蜜’或树叶上的 ‘牙印’去找呢?”学生再一次进行激烈讨论,当攻下第二个难点后,教师进行过渡:“这位老人善于仔细观察,又善于动脑分析,给商人指明了找到骆驼的路,让我们带着喜悦的心情去读读商人找到骆驼的部分。”这样层层递进引渡,把学生从一个浪尖带到另一个波峰,以实现课堂结构的转换和连接,让学生见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景。

2.渲染过渡,为激情点“推波助澜”。古人云:“感人心者,先莫乎于情”,对于情感型课文,教师应始终抓住激情点,通过充沛的情感,用生动的渲染过渡语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使作者、教者、学生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教师可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调动起学生对周总理的“敬”和对周总理逝世的“痛”,再通过激情过渡语铺垫每一个转换处。如学习第一段“等灵车”的第二层之前可以这样渲染过渡:十里长街、十里人群、十里哀悼、十里深情,课文具体写了哪些人?他们是怎样表达对总理的爱戴和怀念的?学完第一段转入“望灵车、送灵车” 部分,可以运用分层次,品词析句,感情朗读,概括段意的方法,与广大人民群众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强烈的共鸣:“你们对总理的怀念是多么深切,你们对总理的爱戴是多么真挚,下面我们用同样的方法继续学习下文,再深入体会人们对总理的深厚感情。”这样,抓好激情点渲染过渡,既自然、流畅,又扣人心弦。

3.归纳过渡,为目标点“暗度陈仓”。教学内容前后虽自成章节,但并非各自相对独立,在这样的衔接处,教师要对前一部分进行归纳总结,及时过渡到后一部分的学习,使学习目标明确,层次清楚。如教学 《雪被子》一课时,先让学生读题后自由发言,提出“:雪被子用什么做成的?它有什么用处?”等问题,教师可归纳总结过渡:“小朋友真会提问题,XX同学提出 ‘雪被子的用途’,我们就把这个问题定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师要抓住学生的疑问进行归纳总结过渡,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新问题的学习上,承上启下,水到渠成,自然有序。

4.连贯过渡,为共同点“穿针引线”。一堂课中,如果所教学的内容由几个段落或几个层次组成,在段与段、层与层间的过渡可以根据各段、各层间的内在联系或抓住它们的共同特点进行过渡。这样前后连贯的过渡方式,犹如裁缝师的穿针引线。如《狼和小羊》 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狼为了要吃小羊而前后三次“找借口”的过程。教学时,可以围绕“狼非常想吃小羊, 就故意找借口”这个重点句,设计穿针引线式的过渡,带动全篇,打通学生思维。“狼看到小羊在溪边喝水,就非常想吃小羊,它到底找了哪些借口呢?”学生找齐三次借口后,教师追问:“狼从开始的假装生气到最后的凶相毕露,可见这是一只多么狡猾的恶狼。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它的态度发生这样大的变化呢?我们来一起找一找小羊反驳恶狼的话。”

5.精妙过渡,为触发点“插上翅膀”。完美的过渡语会使教学自然紧凑,和谐统一,承上启下,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消化理解。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课,教学董存瑞接受任务前去炸暗堡这一环节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过渡语:“董存瑞明知前进道路中凶多吉少,会流血、会牺牲,可是,他却坚决请战,这是一种舍生取义的自我牺牲精神,多么伟大,多么崇高。他已经为牺牲做好了准备,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在冲到桥下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寥寥数语,让学生对英雄肃然起敬,受到心灵的洗礼。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巧妙设计过渡语言,穿针引线,步步深入,就能达到教学的目标。教学实践证明,课堂过渡语的巧妙运用能调控教学过程的有序发展,使教学环节之间紧密相连,不仅有利于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更能增添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 让学生意犹未尽。

三、过渡语的设计———胆大心细“点石成金”

好的过渡语能够使教学重点难点等各个环节融为一体,且兼顾课堂评价与引导,往往具有穿针引线、画龙点睛之功效。为了更好训练学生思维,陶冶学生情操,在语文课堂教学各环节过渡语的设计上, 要注重“细”和“巧”。

1.“细”字着眼,抽丝剥茧“滴水不漏”。名师的课堂总是令人拍案叫绝,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是他们的语言表达充满了神奇的魅力,往往能用寥寥数语勾画出一幅幅生活的图景,使人浮想联翩,只言片语中创造出的美妙天地,时常能掀起听者情绪的波澜。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教学《新型玻璃》一文时,是这样巧设过渡的。于老师问:“同学们,这五种新型玻璃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用途呢?请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 边读边想。”于老师带领学生互相交流,并适时过渡: “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都弄明白了吗? 不过, 我不打算让你们说了,我想让你们写。写什么呢?(板书“自述”两个字)‘自述’是什么意思?对,就是自己介绍自己。现在我把全班分为五组,第一组写‘夹丝网防盗玻璃自述’,第二组写‘夹丝网玻璃自述’,第三组写‘变色玻璃自述’,第四组写‘吸热玻璃自述’, 第五组写‘吃音玻璃自述’。现在你们都是新型玻璃了,请把你们各自的特点、作用写出来,为自己打广告,看谁会夸自己。当然喽,要实事求是,不要吹牛。”

2.“巧”字着手,匠心独运“满舌生花”。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教师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使他们胸中或泛起涟漪,或掀起波涛,激发他们爱憎分明的感情。”教学中,教师要用情真意切的过渡语去创造良好的教学意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如指导《黄鹤楼送别》第四段的朗读前,教师可以这样过渡:“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我想,此情此景,就连岸边的繁花也会潸然泪下,江边的杨柳也会在微风中吹拂着枝条,好像在说:‘夫子啊,你慢些走,慢些走。’就连江上的沙鸥也在孟浩然的船头盘旋,久久不愿离开。让我们也跟从李白到江边去送送他的好朋友孟浩然吧! 请齐读第四自然段,友人乘坐的白帆已经消失在蓝天的尽头,直到什么都看不到了,可李白还注视着远方,此时的李白心里会想什么呢?”教师的过渡语燃起学生情感的火花,让学生随着作者的思绪,自然表达出内心情感,读出自己的感受。

怎样用好导语和过渡语 篇10

导语要富有情感, 具有感染力。如有一位教师在讲《一夜的工作》一课时, 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有这样一个人, 全中国人民都觉得他是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他博学多才, 对国防外交、教科文卫、工农商学兵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都给予及时具体的指导;他精力过人, 在全国各地党委政府被夺权、公检法被砸烂、军队被严重冲击的情况下, 他力撑危局, 事无巨细都亲自处理;他廉洁一生, 他无儿无女无遗产, 联合国破例为他的逝世降半旗致哀。”这样全班同学很快沉浸在对周总理的怀念中, 学习兴趣也更加浓厚了。

导语要能够迅速稳定学生的情绪, 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教师生怕口语不精彩、不华美, 就事先设计好课堂上要说的话, 词语华丽, 书卷气十足, 然后在课堂上背出来, 结果学生听了不仅有疏离感, 甚至还听不懂。

随机应变的导语能够实现巧妙导入、激发兴趣。如《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 我夹着书本走进教室上课时, 看到一位学生正“挥舞”着扫帚满教室追赶另一名学生。见我进教室, 他们不好意思地停下来。我并没有生气, 而是笑着说:“只听过林冲棒打洪教头, 还没听过鲁扫帚打刘帅的。”全班同学大笑, 在爽朗的笑声中我接着说:“同学们, 想欣赏真正的武功, 请走进课文《林冲棒打洪教头》。”两位“武将”也伴着同学的笑声溜回座位, 一起进入新课的学习。我根据班级发生的事件随机改变了备课时预设的导入方式, 使得学生情绪高涨, 兴趣倍增。

富有知识性的导语, 能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母爱》一文时, 用了这样的导语:“纪伯伦说: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 就是‘母亲’, 最美好的呼唤, 就是‘妈妈’。一听到妈妈两个字, 我们便倍感亲切。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 不光我们人类有母爱, 连动物也不例外。”

过渡语要能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互相沟通、对比, 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路从旧知识引到新的知识点上, 以旧启新。用好了过渡语, 也就为课堂的紧凑提供了保障, 使各教学环节看起来衔接巧妙, 浑然一体。过渡语分为直入式、归纳式、顺流式、悬念式、粘连式、提示式等。教学中, 每一个环节的过渡语, 也要精心设计, 环环紧扣, 尽量做到既承上又启下, 准确而精练。让学生对上一环节的学习有个总的认识, 又对下一篇章的内容怀有好奇, 急切地希望继续读下去, 学下去。过渡语准确、精练、清晰、明白了, 那么整节课的脉络也就清晰了, 教师和学生的思路配合协调, 内容也就能浑然一体, 那么, 这节课才能有声有色地顺利进行。

特级教师王崧舟尤其注意各教学环节过渡艺术的探讨。他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第一课时时, 将这节课设计为四大板块:一引读课题, 创设情境;二通读全文, 强化感知;三细读词句, 把握形象;四品读文眼, 体悟主旨。采用多种过渡方式, 使一节课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令人叹服。在第二板块教学时, 王老师采用设疑过渡法:“同学们, 邱少云到底是一位怎样的英雄呢?请大家自由、深情地朗读课文, 边读边想, 课文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学生在老师引导下, 边读边思考, 个个都很投入。继而, 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王老师因势利导, 组织交流, 随机点拨。

那么, 如何转入第三板块教学呢?王老师采用解说过渡法:“同学们, 不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 我们就无法感受邱少云的英雄形象, 更无法解读邱少云的内心世界。让我们带着刚才读书时的感受、想法和心情, 仔细地、深入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个词语最能反映邱少云这位英雄的独特形象?”这番解说, 犹如和风细雨, 又如文学独白, 滋润了学生心田, 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启迪了学生的智慧, 教给了学生边读边思考的阅读方法, 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是“一石三鸟”。

由此看来, 要想设计好的过渡语, 不仅需要老师扎实的语言功底, 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 还需要老师精心的备课, 并在课堂中全身心的投入和灵活、恰当的运用。实践证明, 课堂上过渡语“渡”得准, 能够准确地总结;“渡”得巧, 能够巧妙地质疑;“渡”得活, 能够灵活地拓展;“渡”得到位, 能够有效地激情……课堂过渡语的巧妙运用能实现调控教学过程地有序发展, 使教学环节之间紧密相连, 自然流畅, 这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更能使课堂教学增添艺术的魅力。

上一篇:内容维度下一篇:宋代司法鉴定